二册教案Theyre(专业16篇)
在教学中,教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二册教案Theyre篇一
1、播放《小燕子》,边唱边学小燕子飞进教室,飞到座位。
2、春天来了,原本冷冷清清的大森林里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了,杜鹃鸟也站在枝头跳舞呢。
1、整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说说音乐中的杜鹃鸟是怎么样在跳舞的?
2、细聆听第一段,把你听到的杜鹃鸟的叫声学学给大家听听。3、感受三拍子的'特点,用碰铃给第一段音乐伴奏。
4、在游戏中再次感受音乐。做一只欢快的杜鹃鸟,和着三拍子的音乐节奏做杜鹃鸟飞的动作,听到轻快活泼的音乐时站起来飞,听到优美的音乐时坐下做杜鹃鸟飞的动作。比一比哪只小杜鹃的舞跳的最好看。
熟悉《布谷》的旋律,唱会第一段歌词。
1、初次完整聆听歌曲。森林里呀真热闹,这边杜鹃鸟刚跳完舞,听那边又有谁在歌唱了?竖起耳朵仔细听。2、再次聆听歌曲,说说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觉?你能把布谷鸟的叫声学学给同学听吗?3、继续聆听歌曲,你能找出与《杜鹃圆舞曲》旋律相似的地方吗?4、跟着歌曲录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一拍。5、听歌曲录音,编一个布谷鸟飞的动作,合着音乐节拍,在第一段时站着做,第二段时坐着做,第三段时蹲着做。6、听老师范唱歌曲,仔细看歌词,说说哪些字唱的时间长?7、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通过听老师范唱和比较,说说自己是怎样唱准节奏的。8、分组比赛。
2、在老师的启发带领下一齐创遍节奏。
3、练习用碰铃为歌曲伴奏。
4、分组展示。
二册教案Theyre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字,会写“洗、认”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课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生字卡片。
预设教学过程:
1、照片导入,唤醒情感。
指名说,说出自己的感受。(照片最好是班级某位学生的全家福)。
(3)出示三字经片段: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师读,讲诉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带学生读。
2、初读儿歌,合作识字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如:认、错、扫、事。
看看谁的方法好,能帮助大家记住字形。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推选代表,也可小组共同汇报)。
(4)进行“识字比赛”,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
(5)组词比赛。
(6)相机指导写字“认真”。
看见大家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老师送大家两个字——认真(板书)。
你会写这两个字吗?看书本,说说应该注意的笔画,描一描。
独立写字,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7)出示其他几个要写的字,指导写字。
3、读懂儿歌,懂得道理。
(1)分小组轮读。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师生比赛朗读;男女生比赛朗读;同桌轮读……。
4、实践活动:
(1)把儿歌背给小伙伴听,背给爸爸妈妈听。
(2)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做下简单纪录,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第五课看电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二、课前准备:
学生:留心观察家人喜欢看什么电视;教师: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电视)。
2、交流课前的调查:说说自己喜欢看什么电视,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自和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自己什么,小组内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
2、自愿试读,正音。
3、识记生字交流,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记,开火车认读。
四、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个别读,评议。(重点评议生字念得准不准)。
3、全班齐读课文。
五、写字:全部是上下结构,指导写“家”。
二册教案Theyre篇三
二 教学目的 。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培养探究兴趣。 。
3.背诵《水乡歌》,熟读《小山村》回答课后的问题。 。
4.自学故事、自读短文,理解内容。 。
5.培养爱问的好学习习惯。 。
三 教学重难点:没有拼音辅助认字是训练重点;记忆30个识记生字 。
四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卡片等。 。
六 课时安排 。
课时分配共6课时 课题 课时 。
《小山村》 2课时 。
《水乡歌》 2课时 。
语文天地 2课时 。
《小山村》第一课时 。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小诗,看看别的小朋友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 。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认读生字词。 。
2 自主识字。 。
2) 齐读生字词,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领读。 。
5) 把生字从词里面抽出来,再进行认读。用游戏“摘蘑菇”。 。
6) 用“ ”组词。 。
3 再读课文,说说自己有什么进步。快速标出自然段。 。
三 再读,理解课文,感受家园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 。
新房子呢?河水是什么样的?新修的公路又是什么样的?看屏幕上放大的插图。 。
4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大屏幕出示填空: 。
五 复习巩固生字。快速认读字、词。 。
《小山村》 第 二 课 时 。
一 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轮读、指名读(主要针对那些学习稍困难的学生) 。
三 指导书写生字。 。
1 比较分析那些的字的字形、笔画、笔顺。 。
2 观察每个字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
3 范写,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字。 。
四 作业 :1 练写生字。 。
2 整理识字卡,把“イ ミ 提手旁 ”的字归类,看看自己能人多少个。 。
《水乡歌》第一课时 。
四. 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美,学习语言。 。
1. 自己把课文读两遍,读通顺,遇到不流利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
2. 齐读课文,想想水乡什么多。读完后,用笔标出关键词。 。
3. 师生接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意境。 。
师:水乡什么多?生:水多。 。
师:什么样? 生:“千条渠、万条河……” 。
师: 水乡什么多?生:桥多 。
…… 。
六. 背诵课文。 七 质疑。 八 快速认读生字卡片。 。
九 作业 :“咱们的家乡什么多。”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
《水乡歌》第二课时 。
一 复习。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认生字组词。 。
二 练习。说话练习:“我爱江南,因为……” 。
三 指导学生写生字。 。
3 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参考相关资料画一幅江南水乡的风光画(选作) 。
二册教案Theyre篇四
本册教材由2个单元的“识字”和6个单元的“课文”组成,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本册教材继续坚持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地位,识字教学的安排兼收了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等各家之长,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识一些字,从而缓解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所选课文26篇,题材广泛,富有现代意识,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分为六个单元,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有的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有的意在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从小打好基础,是做人、成材的根本;有的赞美了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有的给学生以的“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有的意在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有的意在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语言文字规范生动,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让学生从从多种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每单元后面的综合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语句。
本册教学目标。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5、能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6、准确认读483个生字。
7、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76个常用偏旁。
8、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98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11、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12、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3、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14、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15、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16、能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本册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上好课,做好教学的六认真工作。
2、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根据当前教改形势,结合班级实际,努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推陈出新,屏弃以往不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做法,把轻松愉快的气氛带入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会用。
4、加强读写训练,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5、注重学生书写的指导和训练,养成良好的坐,写姿势,并且培养学生能专注做事的好习惯,同时也使他们受到书法艺术美的熏陶。
6、关注班级中学习落后的同学,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平等的鼓励和帮助。
二册教案Theyre篇五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犀黛,沼等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对大自然之美的细致描绘。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
重点: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具:自然美景图片。
教法:朗读法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寻美兴趣。
学生展示搜集的自然美景的图片。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宗白华去体会不同时期他对大自然的种种感受。二、初读课文,初建对大自然美景的印象。
1.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有些比较长的句子,要多读一读,断句要合理,教师适当指导。
3.想一想:作者不同时期描写的自然美景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深入精读,寻访作者笔下云、风、山、湖之美。
1.在作者小时候、少年时、青年时究竟以什么自然风景吸引了作者?你从中哪些词或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读一读,品一品。
2.找出相关语句后,即可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边读边谈边想。
(1)先请学生读,紧扣关键词语,然后谈感受。
(2)在把感受带到课文深入地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3.再读全文,颂大自然之美。
1).带着赏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读全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作者对这些美景所引发的感受和怎样的想象.
第二课时。
积累内化:
1.由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文章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2.在笔记本上摘录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2.读句子,体会引号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水边石头上看天上白云的变幻,心里浮动着幼稚的。天上的流云,一会变成,一会变成。
有一天我根据云的各种境界,分出云、云、云云,等等,真想做一个“云谱”﹗。
实践活动:
1.课文文字优美,配上合适的音乐尝试配乐朗诵。
2.课外再搜集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优美句段。
板书:
小时候 大自然 引起幼稚的幻。
大自然少年时 奇异的情感。
心中最美的诗 青年时 微妙的音符。
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读后。
每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可回避地面对三种客观环境,一是家庭;一是社会;再一就是大自然。
对襁褓期的婴儿来说,社会是遥远的,大自然是未知的,他朝夕可见的是妈妈甜蜜的乳头,轻柔的双手和满含笑意的眼神。
等到懂事的童年来临时,会觉得家庭是温暖的,社会是生疏的,大自然则是无比神秘的。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就是作者从一个世纪前的亲身经历中精心切取的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接触大自然的纵断面。在短短的7段文字中,作者自述了童年对大自然的幻想,少年对大自然的梦想,青年对大自然的遐想。
读者对作者的喜爱与痴迷,肯定会感同身受;但是不会注意到作者在文章中竟然写到足有40余处声情并茂的自然景色。诸如,在描写客观的自然界时有:白云、晓雾、雾色、海、海岛、沙洲、湖沼、莫愁湖、湖光、水边、地气、森林、山色、峰峦、峦影、清凉山、石头……在描写自然界的装饰与建筑时有:小城、垂柳、华灯、扫叶楼、雨花台、远寺、白帆……在描写时间与季节时有:初春、星期日、清晨、黄昏、晚霞、落日、落照、月光、月下、夜……在描写空间与地域时有:天空、郊外、桥畔……除了这些有目可以共睹的景象之外,还回响着有耳可以同听的钟声和箫笛声。
作者几乎是在不经意间把读者领入出神入化的自然景色里,他一方面给我们展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精美画卷,另一方面还以神来之笔,或贬抑或张扬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
课文的1、2段,写的是作者充满幻想的童年。他不喜欢读书,不知道诗,却偏爱上天上的流云、地上的垂柳;爱上风烟的清寂、湖山的秀丽;爱上落日的余晖和远远的钟声与箫笛声。他竟然幻想“做一个‘云谱’”,幻想“和那窗外的月光、雾色融合为一体,飘浮在树林间,随着箫声、笛声远去……”
课文的第3段,写的是作者充满梦想的少年。他基本没读什么书,也没听过诗,只是坐着幻想的魔毯,继续做着奇异的梦。
课文的第4、5、6、7段,写的是作者充满遐想的青年。他大病初愈,已然开始读书深造,不仅自己喜爱读诗,而且喜欢给别人读诗。他的思想转向辽阔的海、远去的白帆,化入湖光峦影,绘出诗情画意,在他的生命中“结成一个长期的微妙的音符”。此刻,大自然是心中最美的诗,作者也成为讴歌大自然的最美的诗人。
作者宗白华生于1897年,他的7岁至17岁,应是在1904—19xx年期间。作为距离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的小学生,去理解他们祖辈都没有赶上的时代,显然是勉为其难的。而且,今日的小学生已远非昔比,科技进步到影视时代和数字时代,他们已能较早地接触形象中的社会,甚至很小就有机缘跟随大人去游历名山大川,从而有了辨别是非区分美丑的实感,甚至形成价值观念的雏形。
据此,教师应该看清当代小学生认知中的长短,组织实地观察或运用影视资料,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让大自然走进学生的心里,在进行爱的教育的同时,生动活泼地进行美的教育。
大自然是作者心中最美的诗,也是广大读者心中最美的诗。美感的特征不但具有直觉性,而且具有愉悦性和超越性。当作者“独自躺在床上,最爱听那远远的箫笛声,心中有一缕说不出的深切的凄凉的感觉,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合在一起,奇妙地搅动我的心。我仿佛和那窗外的月光、雾色融合为一体,飘浮在树林间,随着箫声、笛声远去……"他直言不讳地说:“这时我的心最快乐。”作者从悟到“海是世界和生命的象征”,到“充满诗情画意”,到“结成微妙音符”,到“灵犀一点,脉脉相通”,不仅是认识上的飞跃,同时也恰恰是美感的超越。
在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本课时,自然不能忽略学生的心理要素。从文字的感知到生活的感知,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是一对孪生姊妹,是创作之母。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过:“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天梯。”学习《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须要找出那些展现联想与想象的语句,并从语境反观作者的心境与再创读者的心境。
在本课,联想与想象的例子俯拾皆是。“天上的流云,一会儿变成海岛沙洲,一会儿变成峰峦湖沼。”这种云龙苍狗的变幻,属于相似联想。“一种遥远的情思吸引着我,让我在森林里、在落日的晚霞里、在远寺的钟声里有所追寻。”这种似远如近的映像,属于接近联想。“夜里,独自躺在床上,最爱听那远远的箫笛声,心中有一缕说不出的深切的凄凉的感觉,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合在一起,奇妙地搅动我的心。”又是凄凉,又是幸福,与远远的箫笛声融合在一起,则属于对比联想。
这些联想与想象,自然植根于对自然美的基本形态的细心观察和持久积累,但同时它也发酵于审美者的情趣与体验。在《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中,作者描述的自然美千姿百态。“天上的流云,一会儿变成海岛沙洲,一会儿变成峰峦湖沼”“清晨晓雾弥漫的海,落照里白帆掩映的海,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示着美的壮丽;“那四周的山色浓丽清奇,似梦如烟;初春的地气,在山水里蒸发得较早,举目都是浅蓝深黛;湖光峦影笼罩得人仿佛也成了一个透明体”,体现着美的幽静。
大自然是如诗如画般的优美,它需要优美的人以优美的心境去激赏。人们在柔媚、和谐、宁静与秀雅中,去领略心旷神怡的愉悦,去陶冶高尚隽美的情操。作者历数了童年到青年的“华灯一城梦”,其用意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和力图感染读者的“明月百年心。”
教学内容:向往绿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对绿色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体会绿色所带来的生机及其美。
难点:感悟绿色的美妙。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有关描写绿色的语句。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阅读,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向往绿色,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绿色的美妙的?
五、精读课文,领悟绿色的美妙。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绿色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对绿色是怎样的感受?
3.读了课文,你也更喜欢绿色了吧?为什么?
六、领悟写法,学习表达。
作者在表现绿色的美妙时,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白作者运用引用与抒情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积累内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认识本课中的4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缕缕阳光透过,给清新的树干投下的光影,给绿荫添几道光线。我抬头望去,天空,阳光明媚。
3.造句:
不是……也不是……但是……。
四、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一种春景,用自己话描绘它。
板书:
我喜欢绿色、迷恋绿色。
向往绿色。
绿色生命的音符“我”心中的一首诗。
教学内容:古诗四首。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四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教法:读中领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二、读熟诗句: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四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板书:
晚日。
晚春江 情寄友人 远山晚景 绮丽。
春草怀恋家乡。
望乡。
作文教学内容:作文我爱大自然。
目标:
知识: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美景,通过自己观察,了解它的它的特征,然后把观察到的写出来。
能力:练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通过观察与描写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能把观察到的写具体,并有一定的顺序。
教具:例文 教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3课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三、同学互动,激活思维。
1.准备: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初步说说从哪些方面展开?
2.分组:喜欢同类景色的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交流,选择表达方式。
3.互助:有困难的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
四、交流展示,互评互长。
1.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观察的景物的奇特,介绍其特点。2.分小组展示,评议。
3.提示写法。(1)注意介绍景色的奇特。要抒发你对大自然的赞美。
(2)可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自己亲近的自然往事。
(3)可以写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倡议与措施。(4)注意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4.学生动手写作。
5.引导评改:
(1)请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改作文的,推荐修改方法。(2)请学生用推荐的方法修改本次习作。
(3)评改示范:
a.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修改,疏通语句。 b.同桌互相修改。 c.开展美文赏读活动。
板书:
把你喜欢的自然美景奇特写具体。
我爱大自然把自己和所写的自然景色联系起来,表达你对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自己的描写的景色,自命题目。
二册教案Theyre篇六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一、认数。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
二册教案Theyre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及只作拉花的方法,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并能设计出多种用途。
2、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
3、培养保护环境既美化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探索能力,能主动尝试以不同方法、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探索意识,鼓励学生自由发表。
2、自主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并能为拉花设计出多种用途。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水、拉花作品。
教学过程:
1、出示拉花作品。
2、说一说你见到过像这样的东西吗?
它有什么作用?美化。
3、分析拉花作品。
引导观察制作图。
(1)分析异同。
小组讨论。
(2)试一试。
分析你的作品做的好(不好)的原因。
4、尝试不同的剪法。
5、美化。
说说你可以用拉花怎么来美化。
用拉花美化自己,或美化环境。
把拉花连起来,美化。
二册教案Theyre篇八
本单元共有课文四篇,其中《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易于让学生熟读成诵,此诗歌内容旨在学生中间提起一股植树造林的风气,让他们初步认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燕子》一文使学生借助燕子的归来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如何克服困难在沙漠中植树种草的,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绿化、美化环境和环保意识;《古诗两首》属于自读课文,让学生领略祖国古文化的美。
作文写一篇《我的.建议》,主要是关于春游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作业。
要求写出文通字顺的作文来。练习重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强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应用。
单元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3、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课时划分:
走,我们去植树。
2教时。
燕子。
2教时。
沙漠中的绿洲。
2教时。
古诗两首。
1教时。
习作2。
2教时。
练习2。
3教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册教案Theyre篇九
一、通过聆听歌(乐)。
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春晓》、《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
1、演唱《布谷》《小雨沙沙》《春晓》。
2、聆听《春晓》《杜鹃圆舞曲》。
三课时。
1、能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2、聆听《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
3、学会歌曲《春晓》并能有感情演唱。
1、聆听演唱《春晓》。
引导学生从音色上体会、体验歌词与旋律结合所表达的意境和场景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春晓》。
1、聆听诗朗诵《春晓》。
2、聆听《春哓》。
问:(1)初听这首乐曲之后,在这里我们又听到了那些声音?
(有鸟叫、风声、雨声、流水、树叶花瓣落声、蛙叫声夹杂在一起,各种声音响不绝耳。)。
3、再次聆听a部分。
(2)听到这些声音让我们感受到到了春天万物的都开始怎么样啦?
到了春天万物开始复舒了。
这是一首无伴奏合唱曲,曲作者用现代作曲技法来描绘古诗中的生动意境和场景,既深刻揭示了内容又有现代音乐风格,并深刻地抒发出对人生的感怀。
三、演唱《春晓》。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并感受歌曲情绪。
2、跟录音学唱歌曲《春晓》。
3、老师电子琴伴奏,学生学唱歌曲。
4、老师唱词,学生用“la”音来模唱。
5、轻声演唱歌词。
6、小组展示。
四、小结。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愿望与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1、聆听《杜鹃圆舞曲》。
2、演唱《布谷》。
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感受歌曲,表现春天的到来。
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一、组织教学。
二、演唱《布谷》。
1、音准练习。
你们看,春姑娘给大地穿上了绿装,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迎春花开了,冰雪融化了,蜜蜂也飞来了。春天多美啊!听,什么鸟在唱歌。(教师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530︱530︱535︱3——︱。
布谷布谷布谷布谷。
(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鸟的叫声,想象这只鸟在什么地方唱歌。教师总结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它用歌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
师:同学们也学学布谷鸟的叫声,看谁学的最像。
(学生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学生模仿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力度、音色等不同的变化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这样“布谷”的声音才能更动听。)。
师:听,又一只布谷鸟在唱歌了(教师模仿布谷鸟的声音)。
310︱310︱313︱1——︱。
布谷布谷布谷布谷。
(学生跟着教师模仿布谷鸟的声音。)。
师:布谷鸟的声音真动听,这些春天的使者在用他们的歌声向人们诉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a教师唱“布谷”的高声部,学生唱“布谷”的低声部,在交换进行。b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模仿布谷鸟的高、低声部,在交换进行。
师:同学们刚才学会了布谷鸟的歌声,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布谷》这首歌曲。
师: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怎样?(欢快、活跃)。
2、学唱歌曲。
1)听歌曲录音,让学生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最长?
2)随琴用lu模唱旋律,身体轻轻摇晃。
3)听歌曲录音,随教师的手势一起划旋律线。
4)学生哼唱旋律,教师唱歌词。
5)学生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6)学生跟琴唱歌词。
3、体验歌曲。
(方法:听歌曲录音,第一段歌词击拍(第一拍拍手,二、三拍拍腿、肩或臂);
第二段歌词学生手拉手,随着节奏左、右摇晃身体)。
三、欣赏乐曲。
1、初步感知。
欣赏《杜鹃圆舞曲》。
学生模仿各种声音,并做出相关的动作。
师:这首乐曲与《布谷》比较,旋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师:这首乐曲运用了与《布谷》相似的鸟叫声,旋律清新、优美,时而欢快、活泼,十二连冠、流畅,描绘了大自然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好像报春鸟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欢呼、跳跃,在歌唱大自然的春天。它的名字叫《杜鹃圆舞曲》。(教师解释:杜鹃鸟就是布谷鸟)。
2、深入体验。
(再次欣赏《杜鹃圆舞曲》)。
(方法:学生倾听乐曲,模仿自己喜欢的报春鸟作飞翔的动作和鸣叫的'声音,体会报春鸟自由自在飞翔的快乐。)。
四、小结。
1、能够感受歌曲《小雨沙沙》活泼天真的情绪,体会春天生机勃勃的情景。
2、通过视觉效果与舞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意境,并运用“听唱法”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有节奏地模仿小雨沙沙的声音,潜移默化进行节奏感练习。
3、学生能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并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演唱《小雨沙沙》。
1、学生能用活泼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注重歌曲中强弱的对比,以情带声的演唱。
2、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创设歌曲的意境来演唱歌曲。
多媒体设备,电子琴,头饰,小乐器。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歌曲《小雨沙沙》。
1、游戏导入——播种种子。
a问题引入。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种子生根发芽所需要的条件,养分。
b出示课件。
动态式游戏,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到种子所需的养分,以及种子发芽的过程。
2、学唱歌曲。
(1)初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旋律。
引导学生为歌曲取一个合适的名称,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小雨沙沙》。
(2)模仿雨声,感受小雨沙沙的声音。
(提示学生“沙沙沙”处要轻巧准确)。
(3)师生合作学习1-4小节。
学生模仿雨声,唱“沙沙沙”
(4)学习9-14小节。
师:这时候种子又在做什么呢?
生朗读歌词。
师范唱,学生模仿。
(5)再次听范唱《小雨沙沙》,学生模唱。
(6)学生跟琴用“la”演唱。
(7)处理强弱。
提示学生“沙沙沙”处要轻巧准确,“在说话”处略强,分别感受体验力度强、弱的对比。
(8)运用乐器为歌曲《小雨沙沙》伴奏,用小乐器体验歌曲的情绪与强弱。
(9)情感体验。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
课题一十几减九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教学方法:观察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9+4=9+8=9+6=9+2=9+9=9+5=9+3=9+7=二、学习新知: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3、气球图列式:15-9=风车图列式:16-9=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13-9=14-9=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三、练习: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十几减915-9=616-9=713-9=414-9=511-9=218-9=917-9=812-9=3课后反思:本节课在教学十几减九时,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如看减法想加法,破十法,数数法等。但通过比较发现“破十法”学起来比较快,学生也很喜欢,这与我备课时有出入,教参中也重点介绍了看减法想加法。我个人觉得只要能使学生算得既快又准确就是好方法,只要能使学生明白算理,相信什么方法都是好方法,学无止境。看来教参教参,真的是要参考着用啊!学着用,用着学,教学方可相长。课题二练习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练习: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学生独立口算,订正。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三、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十几减几的练习课后小记:本节课练习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性,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使抽象的思维在学生头脑里形成定势。学生乐于接受,学得轻松,比较容易掌握。课题三练习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9+()=129+()=189+()=159+()=119+()=139+()=169+()=149+()=179+()=19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9+4=12-9=13-10=14-9=18-9=15-9=17-9=11-9=16-9=三、练习二7、8题。1、第7题。(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2、第8题。(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四、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十几减912-9=36、16-9=7(个)15-9=6课后小记:本节课通过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第8题的学习中,学生对提问题有点不懂,以为提问题就是列算式,不会用语言来表述。课题四十几减几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卡片出示):8+5=7+8=7+6=15-9=6+8=5+7=5+9=13-9=18-9=14-9=17-9=16-9=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鱼。……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三、巩固计算方法。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板书设计:十几减几13-8=513-5=8课后小记:虽然想加算减方法比较简便,但对于进位加法不是很熟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比较难的。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还是着重讲了破十法。课题五练习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二、复习:1、出示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一
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二)教具。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三)教学过程。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高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
(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高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盘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认识。
(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图3-10,读后教师作简要解释,然后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扩展知识,活跃思维。)。
2.响度。
(1)演示。
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跳动缓慢,犹如轻歌曼舞;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纸人跳动的变化,跳动由慢到快,犹如从轻歌曼舞过渡到狂欢。引导学生分析说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动的振幅小,声音小。教师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教师板书)。
(2)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滴答的声音,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教师板书)。
(3)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图3-12,看后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多,又举得恰当。
3.音色。
(1)讲述。
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接着,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肯定学生都能说正确),那么你们是凭什么分辨出来的呢?当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眼光望着老师时,教师及时指出: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教师板书)。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
同一个人的音色,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而变化。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
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不要死记硬背课文中的名词,要注重理解。
看一看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同学们可以三三两两的进行议论,还可以找教师探讨。
(四)说明。
1.新课引入时,如果没有恰当的合唱歌曲磁带,可请两位同学或老师跟一位同学一起同唱一首歌。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材料、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地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2.关于响度跟振动的振幅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实验外,在纸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用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等实验都可以观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实验时要注意可见度,如果可见度不佳,可请后面的同学上讲台来自己做,做后大声地告诉全班同学。
3.本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课内教师在这些名词上不必多费唇舌,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这些名词的解释,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将适得其反。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二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3、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4、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教学内容: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3、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并进行歌表演。2、编创与活动。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并进行歌表演。2、编创。
光盘、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学生排队进教室。1、安排座位。2、师生问好歌。二、导入。
1、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相信你们一定感到很自豪。那么在这一学年当中,你们的音乐课就由我来上。我想每上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上音乐的。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板书“戴”,这是老师的姓,以后小朋友就叫我“戴老师”。2、熟悉学生况,建立课堂常规。
我们先来学唱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你的名字叫什么》。学会了这首歌之后,你就可以用歌声去认识其他的小朋友了。你们想学吗?2、听录音,让学生学会聆听。3、范唱,给学生完整的歌曲感受。
学生在听时可轻轻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4、跟着琴声轻唱。
5、师唱学生回答;学生和学生边唱边问答。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表演。四、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表演一个自己拿手的节目。
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时候一定学了唱歌和跳舞,下面老师就让小朋友来比试比试,看看那位小朋友表演的节目好。
让学生以个人的方式或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学生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2、每一个节目表演结束后,全体学生以拍手的方式给予表演者鼓励。五、听音乐自由律动出教室。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2、学唱《拉勾勾》。3、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学重、难点:1、学唱《拉勾勾》。
2、让学生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教学准备:光盘、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玩具兵进行曲》进教室。
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
二、聆听《玩具兵进行曲》1、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地爬了出来。他们先排成整齐的队伍,后来又打闹嬉耍。正当天刚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地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刚才是一场美丽的梦。2、复听。
当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现出来。3、表演。
请小朋友想像着玩具兵的样子自由表演。三、学唱《拉勾勾》1、听录音。
看图与听唱相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
2、范唱。
学生边听边拍手,随老师的歌声轻轻唱。注意发现学生唱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3、随音乐做三拍子律动(动作自由)。四、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1、师唱学生回答。2、让学生自己回答自己唱。3、评出表演好的学生。
五、学生听《玩具兵进行曲》律动出教室。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教学内容:
1、聆听与表演《玩具兵进行曲》。2、表演《拉勾勾》。3、聆听《口哨与小狗》。教学重、难点:1、表演《拉勾勾》。
2、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教学准备:光盘、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二、聆听与表演《玩具兵进行曲》1、听《玩具兵进行曲》。
让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2、复听。
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出来。3、表演《玩具兵进行曲》。
当这首乐曲当中的人物,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做的动作。三、表演《拉勾勾》1、跟着琴声唱歌曲。
唱的不准确的地方教师加以指导纠正。2、边唱边表演。
可教学生简单动作,鼓励学生自编动作,给学生以“自编动作最好”的意识。四、聆听《哨与小狗》。
1、第一遍完整聆听音乐,自由想像。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三
4、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5、自由体验打击乐伴奏。
重点: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难点:
选择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一、组织教学:
1、开着火车进教室;(唱《火车开了》进教室)。
2、情景设计:
(1)导入情景:
师:嗨!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新农场。瞧,老师们已经先在这里等着我们了,让我们扬起手打个招呼吧――嗨,老师们好!(示意学生一起打招呼,减缓学生课堂压力)。
(2)简单节奏、音型练习。
师:小牛|怎样|叫―?‖。
生:哞―|哞―|哞哞哞哞哞―‖。
师:小鸡|怎样|叫―?‖。
生: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师:小鸭怎样叫?小猫怎样叫?(依次)。
师:哟,小动物可真多,有小牛,有小鸡,有小鸭,还有小猫,多热闹啊!可这个时候,小猫说话了:瞄―,我平时是这样叫的,可不象你们唱的那样快啊!
师:对呀,老师告诉你们啊,歌里的声音总是把生活里的声音美化了,所以会有一点小小的差别,那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学学小猫平时是怎么叫的。(学猫叫)。
(3)学习新课节奏片段。
a、引出节奏段落。
师:好的,我亲爱的小猫们,让我们一起来唱唱歌吧,也请你们猜一猜,谁和小猫在一起?
学生学猫叫,老师念节奏:咯咯咯咯哒咯咯咯咯哒咯哒咯哒咯咯哒‖。
b、出示节奏型,学习节奏。
师:你们猜出来了吗,谁和小猫在一起?(抽生)。
师:恩,原来小猫和大母鸡是好朋友,大母鸡不停的叫着,象是要告诉小猫什么事情,那大母鸡在说什么,让我们来模仿一下:(拍手读节奏,生模仿师打节奏)。
师:真棒!那大母鸡还给它加上了歌词,我们再来学一学。
师:或许小朋友们都听不懂大母鸡在说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它很高兴,让我们带着高兴的情绪和表情再学一学。(拍手、带情绪读节奏)。
二、新课导入:
1、初听,了解歌曲内容:(播放音乐)。
2、揭示课题:
师:大母鸡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它生了好多好多的蛋,而且非常的大)。
揭示课题:所以,大母鸡才会大声的告诉所有的人:《下蛋罗!》(打出课题)。
3、展开想象。
师:大母鸡下了那么多大大的鸡蛋,它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快乐、幸福)。
师:猜一猜,大母鸡下蛋后,它最想把这个消息先告诉谁?
三、感受:
看动画听,感受其中趣味:(播放动画)。
师:是啊,做妈妈真不容易啊,让我们再来看看大母鸡下蛋的辛苦,和它下蛋后的快乐吧!
四、学习歌词。
1、教师做示范。
师:大母鸡下蛋后可开心了,你听:(教师做动作朗读歌词)。
2、感叹号:
师:认识它吗?(感叹号)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黑板上有两种颜色的感叹号,分别代表马路上的红绿灯,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师:让我们试着把感叹号的用意读出来!(试读一次)。
2、学生跟师做动作、学歌词。
师:真不错!你看,好多同学都跃跃欲试的想来学一学大母鸡生蛋的样子,请你们起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一学。(跟读歌词,跟做动作,把大母鸡的快乐表现出来)。
五、学唱歌曲:
1、范唱,跟师做动作。
师:真棒,同学们学得真好,那么现在请你们一边跟老师做动作,一边听老师唱一遍。
2、生对唱。
师:真不错,你看,农场里所有的小动物都围过来了,他们也想来学唱这首歌呢。这样吧,老师来唱歌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拍读节奏部分,看谁最认真、最准确。(教师在节奏部分加上响板)。
2、轻声跟唱(教师弹琴)。
师:哟,小动物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好吧,我亲爱的小动物们,让我们轻声跟琴完整的唱一遍吧,在节奏部分也请你们把手拍起来。
3、完整演唱。
师:真好听,可惜啊,要是再把母鸡快乐的样子表现出来就更好了,让我们试着表现得快乐一些!
六、认识、使用响板:
1、认识响板。
师:老师用了一个打击乐来模仿大母鸡的声音,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响板)。
2、使用响板。
想一想,如果让你用它来模仿大母鸡的叫声为歌曲伴奏,你会用吗?(抽生)。
七、合作创编:
1、伴奏(演示、提炼、训练、表演)。
那谁来小鸡呢?
老师的农场里还有谁?哪个同学上台来。
2、处理歌曲:
师:母鸡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感受到了自豪和快乐,老师也越来越喜欢它了,相信大家都会很喜欢它,请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
3、学生分组上台展示:
分成打击乐组表演组演唱组。
八、作业:创编歌词。
师:看,小鸭过来了,小鸭这回可不依了,它也想小朋友们为他创编一段歌词,那聪明的小朋友们,就拜托你们啦!下节课请你拿来送给小鸭子吧!
九、小结:
好了,我亲爱的小鸡们,天色不早了,老师们和我们一起游览了一天,也很辛苦了,跟老师们说再见吧,拜拜!(下课)。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四
说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游戏《找朋友》,感受有音乐的游戏和无音乐的游戏之间的差异。
2、通过音乐游戏《躲猫猫》,感受音乐可以更好的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
1、听《找朋友》走进教室,律动。
2、游戏《找朋友》。
a、导语,听到什么歌曲,会这个游戏?
b、做游戏,感受有无音乐游戏之间的差别。
二、感受《躲猫猫》音乐与游戏的关系。
1、欣赏《捉迷藏》游戏录象。
2、欣赏苗族歌曲《躲猫猫》,感受苗族歌曲,了解《躲》是苗族小朋友对“捉迷藏”的另一种叫法。
3、师范唱,想象苗族小朋友做游戏的心情。
4、师生演唱歌曲。
5、学生体验躲猫猫游戏。
6、教师小结。
三、用《躲猫猫》音乐创编不同音乐游戏。
1、用《跳绳》的歌词,创编新的音乐游戏。
a、听躲猫猫伴奏,学生填词。
b、学生演唱新歌。
c、音乐游戏《跳绳》。
d、师生互评。
2、用躲猫猫的旋律创编其他的音乐游戏。
a、学生创编歌词。
b、听躲猫猫音乐填词。
c、学生表演创编的音乐游戏。
d、师生互评。
四、课堂小结。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五
教材分析:工具和资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同学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小朋友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示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保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资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胜利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资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资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资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协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考虑发现新的工具和资料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资料来完成的吗?生自由议论。
7、怎样保护这些工具和资料。
课件:工具和资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保护工具、维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同学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资料有()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3、你能保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资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考虑。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资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资料。
二册教案Theyre篇十六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一、学一学。
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