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专业20篇)
简而言之,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是由各种因素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写总结要注意客观真实,不偏不倚地反映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实际表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建筑设计案例和建筑师作品,供大家参考和欣赏。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一
目前,在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由于教学观念落后、临床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体系不完整、对临床见习和实习的认识不足、病人的保护意识增强以及缺乏严格训练等,直接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和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1重理论知识轻临床实践。
在1~2年级缺乏早期接触临床、了解医学的机会;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只会背操作步骤,不会动手实际操作[3]。
1.2重临床技能轻人文素养。
临床实践能力不仅包含临床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医学人文精神,也就是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患沟通技巧等[4-5]。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只注重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2]。
1.3重实训训练轻临床培养。
由于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病人的保护意识增强等原因,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只重视实训训练,而缺乏床边教学。实训只是床边教学的补充,绝不能完全取代床边教学与考核,其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差距极大,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2]。
1.4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培养。
由于模拟技术的发展,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单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技能的综合运用,也就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操作,而忽视了思考,也就是忽视了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1.5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课程结束、见习结束或实习结束的考核与评价,甚至只有毕业时的理论知识考核,无平时学习、培训的考核,无实习时出科考核等形成性评价。同时,也缺乏考核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考核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和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6重医疗轻教学教学工作对医疗、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是隐性的和滞后性的[6],再加上繁重的临床工作,使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淡漠、教学积极性不高。另外,大多数教师重视理论授课,忽视临床实践能力培训,致使临床教师重医疗和科研、轻临床教学的现象十分严重,也影响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二
随着当今的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坚持以“幼儿发展教育为本”的新理念,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表达的机会。还要不断地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并进行自身的表述。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对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从当前独生子女的特点来看,普遍存在娇生惯养、百般依赖的不良倾向,在学习活动中也表现出十分被动的状态。而农村的幼儿由于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少而甚少,即使有也是十分表面化的。有时幼儿会在活动中生成一些问题,却无法用行动来寻求答案。
《纲要》中多次提到“让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就幼儿而言,探索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某些知识更为重要,让幼儿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比答案本身更重要,所以探索是幼儿创造性表达与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应根据农村幼儿的特点培养他们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1创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探索环境。
农村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泥土、石子、丝瓜、树木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为此,我们立足本园开设了一个种植园地。根据季节的不同种植一些青菜、萝卜以及瓜果、豆类等,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大班开设的“有趣的种植”这一科学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尝试种植,让他们分别在泥土、黄泥、水盆中种植同样的植物,从而探索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结果,并给每人分发记录卡,让他们仔细观察植物的变化且尝试记录。又分别拿植物的种子(黄豆、红豆、蚕豆)和植物的根、茎、叶去种植,探索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条件。通过创设园内的一些种植条件,让幼儿初步学习种植的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
2融入大自然,积累科学探索的经验。
变化莫测、奥秘无穷的大自然也是幼儿探索、学习的最佳场所。在观察了解幼儿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室内的活动,幼儿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索。夏末秋初,我们带幼儿一起去了附近的丝瓜地,除了零星的几朵金黄色的花外,大多数的丝瓜已经调皮地在秋风中摆动了。孩子们提了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如“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花谢后怎么会变成丝瓜呢”;“丝瓜的样子除了长长的还有圆圆的吗”;“丝瓜可以吃吗”;“丝瓜可以用来做什么”等。连平时教胆小的佳雨也问了“怎么样才知道丝瓜熟了”的问题。
为了继续探索丝瓜的生长与作用,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申成沐浴品制造公司”和“成达玩具厂”,幼儿对琳琅满目的沐浴用具和玩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对绿色的丝瓜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各种造型的沐浴用具和数不胜数的各类玩具感到非常的惊奇,探索的兴趣更为浓厚。在确保幼儿安全的条件下我们参观了沐浴用具的生产厂间和制作的部分过程。在回园的路上他们还一直津津有味地谈论自己的所见和所想,于是“丝瓜娃娃变变变”的作品展也就自然而然的孕育而生了。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了许多的物品,也成了大班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孩子在真实有趣的环境中开展活动,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3利用本地特有的教育资源开展探索活动。
儿童教育家杜威认为,只有在社会与儿童之间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因此,我们努力挖掘、利用周围的社会环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我们幼儿园处于街市周围的特点,我们开设了“幼儿园和幼儿园附近”这一主题活动。教师带着幼儿去了几个典型的地方,路上经过了许多街道和商店,孩子们相当雀跃,提的问题也我是天马行空的`。幼儿到了幼儿园后,教师就“如何再现幼儿园和幼儿园附近”这一问题和孩子们进行讨论。孩子们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表达的方法丰富多彩。有的孩子在墙上和地面粘贴街道和商店,用纸盒做高楼,还用撕贴的方式做出房子造型,贴在教师预先作好的街道图中……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街道的喜爱表现在不同的尝试中,他们用积木、胶带、吸管、色纸围出街道,用不同的方法尝试做出所见的建筑、交通标志,甚至还想出斑马线和盲人通道等。在这样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幼儿主动与环境发生互动,从中了解事物的诸多属性,激发出探索、创造的欲望。
4家园互动,共同探索。
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保教工作,使家园教育同步,形成合力,这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农村家长往往缺乏教育意识,并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往往只把教师当成“教育者”;有些家长不懂得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片面强调对幼儿进行识字、数数的教育,对幼儿表现出来的某些探索行为常常加以制止。在实践中,我们首先试着改变家长们的一些错误落后的教育观念。我们以“宣传窗”为阵地,定期宣传一些保教知识,经常召开家长会,举办“开放日活动”和“家长学校”;其次,我们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探索活动中。如:大班段的星妮爸爸是体育教师,我们就请他给小朋友上课,并对幼儿所感兴趣的球类活动进行分类探索。中班段的扬芳妈妈是蔬菜种植的能手,我们就为怎样管理好我们的种植园地向她请教,并观看了她的实地操作。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兴趣明显增强,家长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许多家长开始更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豆类、水产、衣服、电话等活动材料。在家园互动的氛围中,孩子更乐于探索、勇于探索!
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孩子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理论,他们更需要的是将会对他今后的学习产生帮助和影响,获得知识途径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的转变。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即有收集信息、解决问题、探索事物、表现表达的能力,为他们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三
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解决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让德育扎根心灵,落实在实践中,是广大教师与教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1.选取典型,做好示范教育。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主动思考能力较差,被动的接受、吸收速度又快,模仿能力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多元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选取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典型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在选取德育教育的教学素材时,应当避免那些观念陈腐的教学内容或者影视题材。多进行道德情景设置,结合现实生活,选取当代出现的具有典型性的新人新事新理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于德育教育的兴趣。
2.改变传统德育教育模式。
经常开展各种丰富的课堂内外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得真知。为深入渗透德育理念,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义务劳动,学雷锋活动。在班会活动上表扬那些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起到树立典型模范的作用。让学生多在参与实践后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自由分享,共同进步。
3.用爱感化,丰富心灵。
低年级学生对于是非标准判断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经常会不自觉的发生一些例如偷盗别人的铅笔橡皮等小错误,或者是把说脏话当成一种乐趣,有时出现爱欺负弱小的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时常发生,难以避免。教师不应当采取严厉的措施去惩戒学生,应当采取合理的事后处理手段,调解矛盾。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说服为主,通过感化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正确。培养学生的羞耻心,自觉改正不良行为。树立典型榜样,通过表扬奖励和关心爱护的方式帮助学生成长。
4.家庭德育教育不可忽视。
学生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家庭教育的熏陶。学校教育具有普遍化、统一化的特点,家庭教育具有独特化、个性化、不可复制的'特点。每个家庭的教育成本、资源、方式、投入精力都不同,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对德育理念的接受。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交流,让家长也树立起德育教育的理念。当学生在家时,有意识的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自觉实践德育理念。将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互相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教育的萌芽时期,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至关重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德育理念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部分。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到知行合一、坚持不懈,在生活与实践中不断磨练学习。还要加强引导教育,规范行为模式,多阅读有益书籍,对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四
词语解释:
生活:・指人或动物的各种活动;・进行各种活动;・活着,保存生命;・生计、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
生活能力也就是指人或动物进行各种活动的能力,保存生命的能力。
一、问题提出。
在现今的生活中,很多家长缺乏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对孩子过多的保护,过多的替代,孩子不但缺乏真正的生活,而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合作交往,缺乏沟通能力、缺乏规则意识、缺乏自信、爱心、责任心,没有竞争意识等等,而且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孤独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的儿童越来越多,从小就缺少快乐的童年。
在幼儿园,教师虽然注意到幼儿能力的培养,但较少关注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没有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实践环境、心理环境。华师大的胡惠闵老师的说法道出了现今幼儿教育的不足,她说:过去的孩子就像是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经过风吹雨打,他们的翅膀更硬,能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而现在的孩子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在幼儿园里老师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如何飞翔、如何觅食,然而把他们一放到天空中,他们却怎么也飞不高。正是因为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导致了我们的孩子难以适应现今的社会。
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适者生存”是无可争辩的真理。只有当人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时,才有可能进一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幼儿生活能力培养对幼儿的发展乃至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为了有效地对我园孩子进行生活能力的培养,我们对本园孩子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
1.理解片面性。
对生活能力培养理解的片面单一性。无论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生活能力的理解较片面、单一,而且相互割裂,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简单地认为生活能力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理解的片面性导致了教育的片面性。
2.手段单一性。
幼儿生活能力培养与环境、手段割裂,很多时候教育的手段单一。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说教式的进行,而在幼儿园没有创设或很少创设相适应的环境,更不用说充分利用和发挥周边环境的作用了。
3.缺乏统一性。
幼儿生活能力培养家园不同步。幼儿园里教师根据教育指导纲要,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可是一到家里,一切的一切就全变了,就连最简单的事情孩子都无法实践。举一简单的例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了家里,众星捧月,什么都做不了,根本谈不上自己动手了,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三、研究对象、时间及方法。
1.对象:实验幼儿园2-6岁幼儿。
2.时间:20**-20**。
3.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文献等。
四、培养目标。
19世纪斯宾塞提出:“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地生存”。结合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目标:
以促进幼儿发展、快乐成长为根本,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生活、游戏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使他们能够一生持续地学习,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不仅是现实的生活,也包括其未来的生活。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作出充分的贡献,并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
五、培养原则。
1.快乐中培养提高的原则。
2.环境与目标一致的原则。
3.家园同步实施的原则。
4.整合与随机结合的原则。
六、培养策略:
(一)重视情绪,倡导快乐学习。
快乐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绪,是否拥有快乐的情绪对孩子身心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快乐的情绪能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使人的先天潜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快乐情绪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得以满足,使幼儿产生心理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发挥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1.教师展示快乐情绪。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幼儿园的每一天,教师应充分展示快乐情绪,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一日平等、和谐、宽松的良好学习和生活氛围,可以加速幼儿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过度的进程。如晨间活动时,轻松的音乐和教师愉快轻松的鼓励,能充分调节幼儿活动中的情绪,从而提高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协调能力。
主动亲近孩子,抚爱他们,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跟他们说话,用快乐的情绪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等,这种快乐的情绪环境能呼唤幼儿自发进行活动的动机,把幼儿原有的兴趣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的推动力。我们曾经作过“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同的情感方式对幼儿学习的影响”的实验,当教师用愉快的情绪、生动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示范作画的过程,暗示作画的要求,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不但掌握了作画的方法,同时理解能力、规则意识等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情感、感受力等生活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2.家长提供和谐氛围。
幼儿期正是儿童的各种情绪情感不断涌现和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家长为孩子提供和谐氛围,能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因此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认识家庭和谐氛围的重要性,让家长的乐观、热情、慈爱、友善、自豪、自信等情绪情感充斥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快乐的情绪体验,建立起良好的情绪情感,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二)强调沟通,重视家园合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纲要》中也明确强调了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家长接送、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家园沟通,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样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如为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达到自助、求助、助他的能力目标,幼儿园重点加强孩子的应变能力的培养:如火场逃生演习,进行“走失时该如何保护自己”等意外事故的情景表演模拟练习;家长结合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对孩子进行实际训练,如在商场故意躲开,观察孩子的行为,实地教育。家园共同合作让孩子掌握自助、求助及助他的能力。今年三月的一个晚上,我园二个大、小班的孩子在妈妈的同意下,自己结伴去买东西。因为附近店已关门,竟然不知不觉走迷了路。二个孩子因为受对付意外的教育和练习,及时向三轮车师傅救助,安然地回到了家长的身边。
家园配合,事半功倍。如托班原有一个自闭症孩子,教师在幼儿园进行个案研究干预,但因为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关心不够,干预效果不明显。教师了解情况后,及时提醒家长,并说明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放弃原有工作,专心陪伴,给孩子全身心的爱,使孩子及早地走出了自闭,成为一个活泼可爱发展正常的孩子。
(三)注重环境,发挥环境作用。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区域活动环境、室外环境的布置、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孩子的发展。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1.以物质环境为中介。
很多时候,老师的“教”和孩子的“学”都是通过孩子动手操作环境中的物,与环境中的人交往等相互作用而得以实现,孩子的生活能力很多时候也是在与环境中的物相互作用中得以培养和提高的。因此教师首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物质环境。
如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首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器具,以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我们试想一下,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幼儿园,如何保证孩子有充分活动和交往的机会?又如何控制幼儿间争抢玩具而引起纠纷呢?能力培养和提高更无从谈起。其次还要让环境开口说话,我们设计可以起到暗示规则的良好环境,诱发孩子的积极行为。如在图书区,放一个纸盒做的牌子,写着“嘘,小声点,别打扰!”并画上响应的图,提醒幼儿安静地看书:在建构区贴了鞋子图片,上面写了大大的数字“5”,孩子们进入时就会数一数,如人数满五个,他会自觉地去别的活动区等等。
2.以人际环境为中介。
我们的教育是为使幼儿将来成为社会中合格的成员做准备。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要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还必须构件幼儿园丰富的人际环境。
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幼儿往往在相互作用时由于动作和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他们在解决冲突时,不仅要考虑自己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同伴的观点和行为。既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又同时体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对待方式,从而提高人际关系,正如皮亚杰指出的“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活动是儿童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如我们的小班、中班的“幼儿行为纠偏”实验,大班的“自信心培养”实验等等,包括了很多的社会交往类的教育,为此,我们就创设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交往环境,进行有效的社会性学习。在活动室创设能够诱发幼儿社会认知冲突的客观情景,迫使幼儿在争论和辩解中、在社会认知冲突中去主动探索、寻求正确答案。另外在活动区创设表演区等环境,让其通过角色游戏中角色的扮演,从他人的立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道德规范,达到纠偏效果,使幼儿从“自我中心”走向“社会中心”,促进了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化。
3.以周边环境为中介。
前苏联儿童心理学家利西娜的研究表明:“与成人的交往经验是儿童组织个人经验的工具和手段。”它执行三个功能,使儿童意识到并说出自己的个人经验;在某种情况下向儿童提出如何利用个人经验解决各种问题;促使个人经验系统化、概括化。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家庭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我们幼儿园附近有超市、批发市场、商店、书店、学校等,这为我们进入社区参观、实践,提高孩子生活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如我们带大班孩子参观消防队,我们不但家园合作,让孩子事先准备好给消防员叔叔的礼物,还请消防员专门演练消防灭火过程,让孩子们也试穿消防衣,把握消防栓等,感受消防队员的工作,参观寝室等等。整个活动不但掌握了相关的消防知识,还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同时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勇敢精神、规则意识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四)注重过程,注意随机与整和。
幼儿能力的培养不是个独立的科目,也不是你今天想要培养就能培养起来的,我们要追随兴趣,及时发现问题,注意随机性和整合性。
一日活动中创造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实践机会。还是以“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为例。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时,有些规则不是预先就明确存在的,因为有了交往和实践、有了碰撞、冲突、协调、交换、合作之后,才会出现规则。这种规则是建立在人们自觉的意志之上的,是活动者之间的契约。所以教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为幼儿创造了多种交往和实践的机会,整合各种活动,让孩子在满足自己需要和目的的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如每天的区域活动,孩子们自己选择活动区,并随意取拿活动器具,有下棋子的,有合作搭建宫殿的,也有一个人玩的。玩好后都能自觉整理好活动材料,一切都井井有条。因为多次活动后使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取放方便,玩得开心。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在探索活动中渗透规则内容,有机整合进行规则培养训练。
七、实践结果。
1.合作、求助意识强。我园幼儿连续四年参加区“六.一”节的新一百杯亲子活动现场大奖赛,因为在购物活动中能及时向周围顾客及营业员求助,获得帮助,而且相互配合好,而连续四年获团队一等奖,个人一二等奖。
2.个案追踪的孩子改善效果明显。如xx小朋友在“自闭症孩子的教育干预”下,自闭症状消失,现在在大班不但活泼、聪明、而且交往能力强。
八、实践体会。
1.提高修养。教师(家长)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品质修养,因为从儿童的发展特点看,成人的心理品质对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孩子的影响更加显著。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
2.问题入手。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入手,从将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入手,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从而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
3.长期坚持。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不是在简单的几个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是在一日活动中长期地、不断地对幼儿产生影响,所以要始终如一,长期坚持。
4.同伴教育。同伴间的相互教育同样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5.家园合作。家园密切合作,步调一致是提高幼儿生活能力的根本保证。
总之,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万事通,我们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准备,是作为幼儿走上健康、丰富、美满的教育生活的第一步。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能感到集体生活、集体教育生活的乐趣和幸福,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提高生活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布鲁纳指出:“任何学习行为的主要目的应该超过和不限于他可能带来的乐趣,而在于它将来为我们服务。”这就是说,“学习不但应该把我们带往某处,而且应该让我们日后再继续前进时更为容易。”
说明:
1.鉴于有些应用是出于平时看书偶得,没有很好注明出处,敬请谅解。
2.举例材料源自本园教师的实践总结。
文献参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陈帼眉的《幼儿心理学》。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五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问题自然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宿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可以说宿舍占据了学生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学生宿舍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丰富课余生活,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民族或者有着不同信仰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宿舍管理模式探索和实践的主要目的。
1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现状。
1.1主要管理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后勤人员进行管理;二是各院系派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管理。从事宿舍管理的人员先对都是具有思想政治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管理水平的。他们大多是负责学生宿舍的卫生、安全、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监督管理。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完全脱离“管家式”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大多时候充当的是管理员的角色,并没有凸显其思想教育的教育者身份。
1.2宿舍管理决策互动性不足。
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人员主要以学校制定管理制度为依据,这是一种完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年轻气盛的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有事会很难坚守这种缺乏变通不够灵活的管理模式,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如果这时管理者只是一味地按规章办事,不去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主动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那么宿舍的管理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2学生宿舍管理效果分析。
从目前高职院校宿舍管理的成效来看,学生宿舍的管理并不容乐观。
2.1流于形式的检查。
首先,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决定着宿舍管理的好坏,定期的宿舍检查有利于督促宿舍管理,“检查”只是一种手段,而往往在检查的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水分”,通常学生都是在已知的情况下被检查,所以当检查结束后“一切照旧”,所以宿舍检查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学生宿舍管理执行力度不大。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现状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宿舍管理都仍处于“检查督促为主,奖励惩罚为辅”的状况,未能真正从思想上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3宿舍管理队伍的素质普遍偏低。
2.4其他因素的影响。
宿舍硬件设施不到位,会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频发,例如盗窃、火灾等问题。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六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探索精神、挑战精神,进而是一种创造精神。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教育形式,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让幼儿在探索与体验中发现周围世界的神奇,在体验中领悟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1.利用自然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有取之不尽的科学素材,它的形、声、色等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和兴趣,能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我们要经常带幼儿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如春天里我们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观察小草变绿,树木发芽,秋天里我们带孩子到郊外拾落叶,观察有的树木落叶,有的不落;树叶有圆形、桃形、椭圆形等;幼儿的兴趣十分浓厚,为自己的发现而欢呼;冬天下雪,幼儿玩打雪仗,观察雪花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幼儿在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去发现,去观察,去体验的。大自然激发了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
2.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科学环境,为幼儿发现探索创造机会与条件。
2.1让幼儿在种植、饲养中去发现,去探求。
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如春天,幼儿把带来的种子放在小碟中,注入少量水,并盖上湿布,孩子们会常常围在那里观察,看种子发芽了没有;幼儿把小蝌蚪和金鱼养在鱼缸里,观察小蝌蚪和金鱼的变化;夏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动物的一些习性;秋天幼儿进行收获,冬天幼儿看到种植的植物枯萎,就在室内种蒜苗、水仙花等等。在种植和饲养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许多问题,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感官,在体验、探索中获得真知,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在活动中去发现,去探索,诱发了他们学科学的兴趣。
2.2建立科学发现室和科学角。
我们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挤出大量资金,设置了幼儿科学活动室。室内陈列了各种动植物标本,科学玩具,模型,磁性、声学、光学材料等,鼓励幼儿动手、动脑,为幼儿科学观察和实验提供条件。幼儿园还在各班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科学角,配有放大镜,显微镜,磁铁,弹簧,指南针,干电池等物品材料,供幼儿观察摆弄,探索科学奥秘。
2.3建立科学画廊和科学图书角。
我们幼儿园在室外走廊建立科学画廊,墙壁布置突出科学教育的内容。如充满科学幻想的“小白兔的世界”,揭示星体运动规律的“四季的变化”,这样孩子每天置身于充满科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的熏陶。各班设立了科学图书角,幼儿可以随时翻阅,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3.开展观察、实验等活动,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过程。
3.1教师要兴致勃勃地参与和指导幼儿的自发观察。
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产生自发的科学观察,但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只注意事物的外部特征,看不到事物的本质,获得的知识面比较零碎。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打入“孩子中间,观察了解幼儿,指导他们把自发的活动转化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如:孩子们对草地上来往忙碌的蚂蚁非常感兴趣,有的幼儿用小棍去捅蚁窝,有的用脚去踩着蚂蚁……,他们没有明确的'目的,横七竖八地闹一阵子,注意力和兴趣也就很快地转移了,这时教师要一边引导幼儿观察,一边提出新问题:蚂蚁搬的是什么呀?它们往哪搬?蚂蚁的洞口是什么样的?经过一番观察,思考,争议,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高。
3.2开展有趣的科学游戏、实验活动。
科学游戏能促进幼儿手脑并用,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亲身实践中领悟科学道理,从而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周围环境的积极态度,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发展智能,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组织孩子玩“摩擦生电”、“有趣的磁铁”等科学小游戏,通过操作,孩子们亲身感受,知道了摩擦生电的条件,还知道了晚上脱毛衣时发出的亮光和“噼噼啪啪”的声音是静电的原故。在探索中体验到了自己解决问题、制作玩具的快乐。
4.经常向幼儿提出任务,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科学。
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去寻找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师要为幼儿设置情境,向他们提出要求,还可以向幼儿布置口头作业,或让幼儿回家做些观察,并请家长协助完成。如:找一找空气在什么地方?试一试用放大镜看东西有什么变化等等,幼儿好奇心强,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会非常认真地完成。
总之,《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阐述,主张为每个幼儿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善于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及喜欢的活动,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设更加开放、宽松的探索、体验环境,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七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分析目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结果更新教学理念、构建临床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创新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是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建设现代化教学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积极性、建立教学督导反馈机制是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结论通过以上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可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临床工作能力;教学方法;教育改革。
临床实践能力或临床基本能力是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也是评价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1-2]。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深化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本研究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八
高职院校与普通的高校不同,它是以培养职业型、专业化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院校,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上也要符合自己的教学特征。在高职院校,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体系就需要建立综合化的管理模式,不能按照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从传统上来说,高职院校的宿舍主要是以管理学生起居为主,学生只是将宿舍当作一个休息和住宿的场所,并没有真正发挥宿舍应有的育人、服务的作用,宿舍的各项设备也不完善。而建立综合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从根本上建立统一的宿舍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体来说,综合化管理即包括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包括对整个宿舍文化、基础设施、校舍服务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在为学生服务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育人及管理。
3.2开展丰富的宿舍文化活动。
对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来说,建立特色化的宿舍文化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而且在结合不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具体来说,在宿舍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文化活动,比如宿舍美化大赛、宿舍才艺比拼、寝室联动接力赛等等。这些活动能够突显出学生的个人才艺,让有才能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能够增强寝室成员之间的集体荣誉感。而且,丰富多彩的宿舍活动更是能够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释放他们的青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投入。
3.3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
对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来说,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而保障宿舍的安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在宿舍管理制度中,除了对于宿舍的来往成员进行必要的登记管理外,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防火防盗安全知识,有计划地邀请专业人员为学生讲解安全防御知识,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让学生能够安心的在宿舍中学习、生活。同时,宿舍管理也要有完善的安保网络,对学生的宿舍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建立全覆盖的值班制度和门卫制度,要落实检查、落实巡视,有效地保卫每个学生的安全。
4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建议。
4.1探索宿舍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高职院校中,宿舍管理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也应该形成严谨而高校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形成自身的特色。长效机制的建立标志着宿舍管理制度的完善。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大学生拥有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又会丰富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陶冶情操。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效机制需要将制度不断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还需要把制度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形成体系,化成文化。这也会为今后的宿舍管理提供范本。
4.2重视宿舍管理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水平。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宿舍管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提升。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人员多是退休人员和临时工。而他们日常的工作也局限在门卫看守和打扫卫生等一些事物上。这样的人员配备和工作内容无法让学生对他们产生敬畏感。也影响了宿舍管理方面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提升。因此,未来一阶段我们应对高校宿舍管理的人员进行优化和提升。不断引进学历更高、能力更强的宿舍管理者,并加强对现有管理者的培训与提升。使他们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4.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是其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其多方面素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反映学校育人水平、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宿舍文化,是依托学生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学校文化的存在现象,是全体成员共同营造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宿舍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和公寓区全体工作人员、学生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规章制度、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产品和渗透其价值观念的物质产品等。建设好学生宿舍文化,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促进住宿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将起到重要作用。
5结语。
在当代的高校教育中,要重视宿舍管理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对于宿舍管理也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高职院校宿舍管理队伍的建设。开展丰富、具有特色并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在高校教育中获得更多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超.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05(24).
[2]张雅君.浅谈高校发展中行政管理的作用[j].文史博览,2006(6).
[3]何军峰,黄红球.学校行政管理干部素质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9).
[4]罗萍.论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1).
[5]谭冰.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九
摘要:孩子的品德培养应从“摇篮”里开始。德国斯托尔茨教授在《如何培养道德行为》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儿童在学前阶段或低年级时,没有学会轻声说话,没有学会替别人考虑,没有学会抑制好动的欲望,那么等长大后,要让他们做到这些要求,则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可以看出从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是很重要的。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卓有成效的品德教育呢?那就先从孝敬教育说起吧。
学做人从孝敬父母开始。.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之说。。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经把孩子是否拥有善心、良心、爱心、孝心作为“大是大非”问题来对待。整体教育也在呼唤,赶快为孩子补上亲情教育,孝敬教育这一课,让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应该学习以“孝”回报。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的实验学校里,一进校门学生就读到一行大字:“要爱你的妈妈!”可见国外的学校已经把家庭伦理亲情教育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我们这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都更应重视亲情教育和孝敬教育。
有识之士早就明言:一个连父母也不爱的人,怎么会真正去爱祖国、爱人民?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不体贴,不孝顺的人又怎么会在社会上为祖国和人民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可见,要培养未来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就要让幼儿从小就对父母、对家庭怀有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懂得孝敬父母。
我们常常听不少家长抱怨,平时自己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病了,心急火燎地为其四处求医。而自己病了,孩子竞连倒上一杯水都想不到,实在令人伤心。是我们的父母不可敬、不可爱、不可孝吗?显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以下两点:
1、在整体上,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涉及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但孩子的“座基”部分——伦理教育和家庭德育却一直处于薄弱环节。
2、如今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三代人的“四二一”倒金字塔结构,孩子处于最底端,承受着几代长辈顺势倾泻,享之不尽的服侍和呵护。在这种“太无私”的爱中,封闭了幼儿的回报意识,束缚了幼儿的回报手脚,剥夺了幼儿的回报权利,从而使他们习惯地、理所当然地尽情享受爱,而不懂回报爱。
雨果曾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我们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撒播爱和孝的种子,不仅要引导他们正确地接受爱,更要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回报爱。为此,我们努力创造一个又一个“接受爱,回报爱”的环境。
环境一:怎样让妈妈知道我的爱。
1、劳动中长大。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首先是要让幼儿从事日常生活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务劳动,如果孩子们没有亲身体验过如何扫地,如何擦桌子,如何使用工具,他就不会获得真正的能力。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太小,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有的家长还怕孩子越帮越忙,不如自己干省事,甚至还会责备孩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体力劳动于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我常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有一次,子开妈妈跟我说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收拾弄乱了的雪花片和其他积木,还会帮老师扫地、擦桌子。觉得很惊讶,孩子这么会做这么多的事,孩子在家从来都不让他干家务,哪怕是拿碗筷这么简单的事。那些让我们成人视为简单、平常的(扫地、擦桌、倒水、浇花等)日常小事,也会成为孩子们很乐于参与的活动,因为他们会从中实现自我、享受快乐。
通过这次谈话活动,孩子懂得了爱妈妈、孝妈妈,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物质上,还可以从精神上给以关心。最后,我布置给小朋友一个作业:每人做一件表达孝心的事,第二天把自己的“孝心故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孩子“孝的意识”。
环境二:我给爸妈洗袜子。
“帮爸爸妈妈洗袜子”是我班的一个主题活动,孩子们对此活动很感兴趣,有的问:“袜子怎么洗呀?”有的说:“洗袜子就是在袜子上抹点肥皂,再使劲搓呗。”一个声音大声说:“我不洗,太臭了。”我愣了一下,然后问:“爸爸妈妈给你们洗袜子时臭吗?”颖颖说:“我的袜子挺臭的,可妈妈还是天天给我洗。”我笑着问:“那她们为什么不怕臭呢。”晟宇说:“我是他*的心肝宝贝,袜子臭她也不怕。”我问孩子们:“那你们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吗?”“爱”孩子们齐声回答。“那你们该不该给爸爸妈妈洗袜子。”“我爱爸爸妈妈,不怕臭,我要洗袜子。”“我也要洗!”“我也要洗!”孩子们大声喊着。
洗袜子和给不给妈妈吃点心,这些都算是小事件,但理解了它内在的含义,你会觉得意义深远,它包含着孩子对父母的爱和孝。我们要的就是让幼儿在这样一些氛围中,慢慢溶化对“孝”字的理解,学着去爱,去孝。
同时,我们重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教育其自觉孝敬父母,珍惜父母之爱并付诸行动,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故事中明理(通过晨谈、午间活动、离园活动进行思想教育)。几乎没有小朋友是不喜欢听故事的。抓住孩子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向孩子讲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故事,我们经常会选择一些孝敬教育故事讲给幼儿听,《孔融让梨》、《亲尝汤药》、《子路背米救双亲》、《黄香扇枕温席》、《毛泽东缅怀母亲》等。我们还自编故事,讲完之后再让他们说说小动物的行为对不对,这样在故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反省了自己,明白了道理,比自己单纯对他说教好多了。
(二)、观看录像、课堂教学等,教育孩子全面、客观地评价父母和自己,懂得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来减轻父母的负担。教育孩子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期望,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教育孩子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信息、情况和愿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比如:知道父母的生日并表示祝贺;知道母亲节、父亲节;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好吃的东西与父母共享等等。
(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引起家长对孝心培养的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家长联系本和家长座谈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孝心的有效方法和恰当方式:
1、言传身教,发挥“润物细无声”作用。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与孩子的交往是一对一的关系,对家长的言行,孩子看得很清楚。因此,父母在言行方面应为孩子做出孝敬长辈的表率。有则公益广告做得好:一位年轻的妈妈亲自打水给老母亲洗脚,她的儿子也学着他*的样子端了半盆水请妈妈洗脚。这就是言传身教的魅力。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够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当家中有老人生病时,父母应主动为老人捶背、穿衣、做饭、喂药;当老人愁眉不展时,父母应热心地向老人问长问短……天长日久,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在孩子幼儿的心灵深处埋下“孝”的种子。上行下效。要是每个家庭均能致力于孝敬教育,那么我们的“幸福父母”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阳光,越来越好。
2、丰富孩子有关孝敬父母的知识。
孩子的情感是与认知相结合的,情感的产生受知识经验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积极丰富孩子有关孝敬父母的知识,应多给孩子讲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实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进行分析,使他们懂得孝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表现。
3、随时利用身边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
日常生活中,身边的许多小事随时发生,而这时正是对幼儿进行孝敬教育的良好时机。如:上下楼梯时,看见爷爷、奶奶拿着许多东西吃力地走,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拿东西;在公共汽车上,看见有抱小孩的阿姨或老人,家长应示意孩子让座;下班回家时,看见孩子自顾自己玩得开心,父母要主动请孩子帮忙拿包、递鞋等。身边的这些小事虽小,但对孩子的孝敬教育培养意义不小。
4、经常与孩子沟通,让其体验父母的艰辛。
做父母的要经常平等地与幼儿谈话,并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当妈妈疲劳地回到家里时,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完成了很多工作,很累,你能给妈妈倒点水吗?”“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如果你能帮助爸爸妈妈做点什么,那就太好了……。”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萌发爱父母、要回报父母的情感。更会使孩子体验到孝敬教育的实际意义,并强化他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
5、重视“亲情教育”,让孩子懂得讲文明,懂礼貌,没有贪图享受的恶习。
亲情看似平凡,实则孕育着伟大。有亲情的孩子既能爱父母,又能爱他人。家教中,父母应先重视包括亲情在内的德育教育,当父亲的要教育孩子爱母亲,做母亲的也要教育孩子爱父亲,孩子重视了亲情,自然也就会产生孝心。平时,也要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一个举止文雅、礼貌待人的孩子,也会尊重父母,对父母有孝心。在家中,父母要禁止孩子经常独食好吃的东西。要做到父母与孩子一道分享好吃的饭菜、食物。记得有人写过“半个荷包蛋”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烧了一个荷包蛋,为使孩子今后有好品行,她不让孩子独吃,而与孩子各吃半个,这位母亲培养孩子有独到之处,一个不爱独食的孩子,势必懂得爱父母。当今的孩子,他们不缺丰厚的物质生活,不缺优越的学习条件,他们缺的是良好的品德教育;现在的家长,他们更关心的是孩子吃得饱不饱,以自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多背了几首古诗,多认了几个汉字,多数了几个数字而骄傲,他们认为这些优点足可以掩盖孩子的自私、任性、无礼、霸道等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更有家长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吃半点亏,受半点罪。家长朋友们请记住: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关注孩子的品行,也就是关注孩子的未来。
6、对孩子的承诺要守信。
家长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不轻易向孩子许诺言,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家长,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对家长说。我国古代有“曾子杀猪”的故事,古人曾子为我们家长作出了榜样,我们家长更应该成为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
现在的孩子都不缺少爱,但是他们往往体会不到别人的爱,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孝敬的人,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成功,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的“碰钉子”。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让孩子受点挫折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流点泪,而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在挫折中更茁壮地成长起来。
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和幼儿父母,应该承担起对幼儿进行孝敬教育这一历史履于我们的任务。培养幼儿从小就对父母、对家庭怀有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懂得孝敬父母。这些不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有助于家庭生活幸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因为,孝敬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整体教育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10期。
[2]《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概论》----〔第4期〕。
[3]《如何培养道德行为》。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十
一目前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
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在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家里,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不良习惯。认为父母、长辈给他们的关心、爱护是天经地义的。经常会出现任性、自私、霸道、不讲道理、不尊重父母等现象,他们只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帮助,从来不懂得给予父母怎样的尊重和关心。而家长对此也缺乏良好的教育方法,致使这种习性普遍存在于当今的幼儿之中。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关心父母、长辈,会养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等恶习,长大后更没有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感恩父母情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结合幼儿“感恩父母情感”的培养,我们提出了以下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自己家庭的自然情况,知道爸妈很关心、爱护自己,工作很辛苦,对父母有礼貌,尊重他们,听他们的话。(2)了解父母的家务劳动情况,初步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当父母工作、学习、休息时,不去打搅他们,并愿意为他们做事。(3)进一步了解父母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尊敬父母,能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高兴。
三实施“感恩父母情感”培养的具体措施。
1.生动形象的教材与多种形式的实践相结合。
笔者在长期的幼教工作中积累了许多以孝为中心的传统教材资源。如歌曲《我的好妈妈》、诗歌《好娃娃》、故事《原来是你》、儿歌《分果果》等,积累了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比较稳定的素材,为幼儿提供了生动形象的道德榜样,但仅靠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利用节日活动、角色游戏、情境表演、家庭调查亲子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价值选择和技能练习,使幼儿激发出较强的情感体验,获得一定的实际操作机会,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家庭实际生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了“亲亲妈妈”的主题活动,幼儿与妈妈进行了亲子问答、客串表演、互动游戏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拉近了幼儿与妈妈的距离,让幼儿感受到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浓浓亲情;为了让幼儿体验、感受妈妈怀着宝宝时的辛苦和付出,我组织幼儿进行了“我当大肚子”的情境表演,幼儿们通过模仿孕妇走路、捡东西等情景,亲身体会到了做妈妈的艰辛和不易。
2.集体的系列活动与个别的随机教育相结合。
除了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如“妈妈,不再麻烦你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宝贝妈咪亲又亲”等,对全班幼儿进行教育,有意识地让幼儿感受父母的爱,让幼儿懂得也应爱父母,体贴、关心父母外,我们还针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利时机和某个幼儿的具体行为,抓住突出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一名幼儿病愈来园,有意识地让他谈谈生病时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自己的,从而引起其他幼儿的回忆,增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某个家长从外地带回一些物品和游览照片给全班幼儿分享、欣赏时,提醒幼儿感激父母的关心,自己也应关心父母;一些家长带生日蛋糕来幼儿园给孩子过生日时,引导幼儿关注父母的生日,记住父母的生日,并为父母送去自己的祝福等。
3.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感恩父母”教育的问题从家中提出,最后的效果也要落实到家庭。因此,对幼儿进行“感恩父母”教育需要家长们的大力协助和密切配合。我们有时请家长参加情境表演,有时举办亲子活动,经常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并由家长记录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如自己的事情是否自己做、有没有任性发脾气、父母工作劳累是能否主动问候等,还设立了表扬栏,让幼儿用绘画反映在家的表现等。平时,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亲子家园和开放日等形式,加强和家长的.联系,把教育活动搞得深入细致、生动多样。
四实施“感恩父母情感”培养的效果与启示。
1.实践效果。
能感觉到他真正关心我。”小林的爸爸说:“原来孩子特别任性,经过幼儿园的教育,变了许多,也能帮大人做事,遇到他想要买的东西,只要我们讲清道理,他就答应不买,基本上能谅解、体贴父母。”小颂的妈妈说:“起初小颂在家做一些关心我们的事,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告诉老师,得到老师的表扬。经过一年的教育后,她能主动关心我们,把好吃的东西让给我们吃,也不要我们告诉老师了。”
在前后两次进行的家长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得到了附表结果。
从附表中可看出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恩父母情感”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行为和情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研究实施有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特别表现在当父母生病或劳累时会主动问候,要求帮助做一些事上,许多幼儿知道为了让父母不劳累,在家要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能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刷牙、洗脸、穿衣、吃饭等。
2.启示。
第一,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我认为对幼儿进行“感恩父母情感”的培养与教育是可行的、必要的、有效的。在教育过程中,尊重信任幼儿是实施教育的基础,这些教育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可能的话应从小班就开始培养,一直延续到大班,这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对幼儿进行“感恩情感”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园配合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特别在要求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时有些家长会不忍心,认为孩子太小。家长的不一致观点对教育工作有一定的阻碍,所以教师应加强指导家教工作。
〔责任编辑:李爽〕。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十一
一、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把握脉搏,这是做好思想工作的前提,近年来,我所接触的学生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积极进取型。这类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求知欲强,既刻苦勤奋学文化,学专业技能,又谦虚谨慎,守纪律,讲文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不稳定型。这类学生主观上要求进步,对学习有兴趣,可心理调节功能欠强,意志薄弱,分析问题能力较差。三是得过且过型。这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无远大志向,也缺乏拼搏精神,学习不认真,做人不严肃,依赖思想,侥幸心理严重,认为混张文凭了结。四是自暴自弃型。这类学生有很大的心理缺陷,只图眼前快乐,对学习有厌倦冷漠情绪。产生对学习的反感和逃避的行为,并无视组织纪律,对自己能否毕业满不在乎。
具体工作时,必需深入细致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と说乃枷胧蔷常变动的,光靠班主任本人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难度很大,只有通过方方面面的了解,才能得到准确的信息。
一是坚持让学生自己说,要求学生每周写周记,让学生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学生写的周记,我都是仔细地批阅,因为这是他们内心情感和内心需求的显露,是直入他们内心与他们交流的最好途径,只有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才能让他们信任你,进而关心班级集体等等,而我也从中对反映问题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设立班干部值周制和寝室室长制。班主任不可能时时都跟着学生,所以发挥骨干作用,加强日常管理,特别是八小时以外和校外管理尤为重要。我要求班干部值日时对班里的好人好事和违纪情况进行登记,并作为每周班会讲评的内容。重要情况,及时上报。每个宿舍有两个室长,负责检查督促宿舍卫生及人员管理,并组织评比。晚上不按时熄灯、对讲话不听劝阻的,第二天报告班主任。通过设立班干部值周制和室长制,使班级和宿舍的卫生、纪律情况迅速步入了正轨。在上半个学期的评比中,班级总分、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卫生第一名均被我班夺得。
二、明确思路。
1。树立服务观念。
树立思想工作为学生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21世纪服务的观念。
2。突出工作重点。
思想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以及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感,上进的思维和优良的品德。
3。坚持求实原则。
根据现阶段中等职业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本质较好,但基础较差,知识面窄,应予全方面开发、培养的现状。思想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人而宜,因势利导,讲究实效。
三、因势利导。
1。大力扶持先进学生。
对起点较高的先进学生,要大力扶持,目标值要高,可充实到班(团)干部队伍中去锻炼、培养,并进行严格考核,对班(团)干部考核内容,从定性转向定量,将指标逐一分解,计分考核,作为每学期或学年评定优秀学生干部的依据。
2。积极引导一般学生。
对于想进取,又彷徨;想努力,又徘徊;想奋发,少毅力的多数学生,采取的策略应是积极引导,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重点应该是理想教育,前途教育。本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速,快节奏、高效益,将是社会主要特征。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岗位工人,只有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更新,方可跟上时代步伐。因此,作为在校学生,必须有远大目标,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学会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青春活力。
3。耐心帮助后进学生。
后进与自卑是一对孪生体。后进学生虽然是少数,但绝不能忽视,放任自流,让惰性蔓延,让无政府主义泛滥,一则贻误他们的前途,二则影响班级整体风貌,对这类学生,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新的自我观念,具体可放在择业教育上。通过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给自己恰当定位,摔掉自卑心理,激励学生抛掉幻想,放下包袱,丢掉自卑感,树立一种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暂时又做不到的,创造条件做到的信念,不断地超越昨天,无止境地超越自己。思想工作能收到如此效果,那么,班级形成群众向上的格局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四、讲究技巧。
1。学会探索。探索学生的内心奥秘,这是需要下功夫的,也需要有相当的心理学根底。要勤观察,多了解,深入学生,作调查研究,从学生的谈吐,学习生活习惯来分析学生性格;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的`种种表现来掂量学生的品味;从学生的人际交往,集体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可从教室、操场、宿舍及其它各种场合探索学生内心世界微妙的变化。
2。学会谈心。老百姓将老师喻作“吃开口饭”的人。不错,会说话是老师的基本技能。找学生谈话,通过语言交流,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形式。可学生性格各异,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开门见山谈呢?还是选个地点、时间慢慢聊呢?是严声厉色,还是和风细雨?这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以我之见,不管采用办公室、课外场地、宿舍、学生家庭等何种谈话环境,还是采用正面灌输,侧面引导,反面警示等何种谈话方法,应因人而异,不拘一格。至于谈话的对象和频率可采用期初、中、末普遍谈,出现苗头及时谈,重点学生预约谈,后进学生反复谈。这样可收到转满意的效果。对于后进学生,更多倾注更大的关心和帮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学会跟踪。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提高转变学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学生的思想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及内因而变化,今天在老师面前的承诺,有可能在行动中体现不出来,因此,要学会跟踪,要提高学生的承诺率,换句话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持之以恒,一环扣一环,用心走好学生每只棋,方能下活全班一盘棋。
从学习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会做学生思想工作到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这一过程也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此,我深深体会到,人民教师要注重职业道德的修养,从速提高目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人育人,以德育德,真正做到严谨治学尽师责。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十二
从职业教育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建筑工程人才供求现状,从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等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和实施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专业技能训练为突破口、以创新培养模式”为目的的高职建筑类“1+1+1”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深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应以工学结合为重点,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建筑业来说,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对现阶段人才需求、办学条件和岗位能力要求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校企联合办学,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及建筑类专业高职教育的新模式,笔者提出基于“1+1+1”模式的高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重新安排高职三年的总体教学安排,即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方式,从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等方面入手,开拓一条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道路。
一、“1+1+1”模式提出的原因。
以往“在校学习+基地实训+企业顶岗”的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专业课教学课堂上,老师们苦于学生没有实际经验甚至没有任何感性认识,难以理解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而许多高职院校校内没有理想的认知场所,去施工现场参观又不可能与教学内容保持同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学生一旦出去顶岗实习,虽然动手机会多了、学习实践技能方便了,但是普遍反映专业理论知识跟不上,基础训练不扎实,懊悔没有珍惜学校学习时间,纷纷表达出再回学校补习的强烈愿望。
二、“1+1+1”模式的内涵。
“1+1+1”模式是指:第一年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基本专业技能训练,第二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工作,第三年再回到学校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理论。
“1+1+1”模式打破了传统的“2+1”模式,就是将在校期间前两年分为两个独立时间段,本着“理论够用为度,重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原则,着重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加大专业技能实训课时量,并通过专业技能实训不断完善专业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1+1+1”模式不是第一年在校学基础和理论,第二年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训练专业技能,第三年在企业实际顶岗实习的模式。
“1+1+1”模式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学和实训资源、更多的实践工作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第一学年基于“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为第二学年顶岗实习打好基础。通过第二学年的专业技能实训,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接触到与企业相同的生产工作过程,加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更好地进行工学结合。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工作,在企业文化中体验,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这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养成至关重要。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年当中,对职业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得到了现场磨炼,学生还未毕业即开始与企业全面接触,使得学生毕业后起点较高,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中,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第三年返校学习,学生能够带着更加具体的问题去听课、再训练,其主动性大大加强,学习效果也会成倍提高。
三、“1+1+1”模式的改革内容。
(一)重新调整总体三年教学计划。以往传统的“2+1”或者“2.5+0.5”模式下,三年教学计划都是按部就班、环环相扣,从基础课到专业课、拓展专业课的老思路设计的。在新的“1+1+1”模式下,必须打破常规,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历程,设计的教学计划必须体现“两个体系、两个层次”的思路。
“两个体系”,即建立入学第一年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毕业前一年的较复杂专业课体系。基础理论课程体系要求尽量做到面面俱到,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常识、通晓基本理论和方法;较复杂专业课体系要求尽量做到精简、有针对性,老师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更加用心。
“两个层次”,即基础理论层次和专业理论层次。两者既区别明显又有密切联系,各自目标明确,任务清晰,两个层次必须互相呼应,既有传承又有提高和针对性。必须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现场经验,在教学手段上要更加丰富一些,可以把更多的专业知识重新组织,通过具体工程案例进行讲解。
(二)真正落实顶岗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有顶岗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顶岗实习实际效率不高,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新模式下,老师在安排实习计划、实习内容、实习任务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做到简单、有效,让学生真正深入实习岗位环境即可。例如,资料员岗位,学生只需要完成一个项目工作过程、了解本岗位最常用技能就行,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培养的良好时机,为第三学年进一步学习和毕业后真正上岗打下基础。
(三)夯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高职教育的局限性,在校期间无法实现大面积的专业理论知识讲授,无法涉及更多的工作岗位具体基础理论。学生在企业遇到了某些专业知识,脑子里一片空白,极大地影响了其工作开展。以建筑施工技术为例,涵盖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太多,老师只能教授基本的、重要的、常用的知识点,某些“四新”技术根本无法跟上施工现场的步伐,特别是装饰装修工程的工艺更多、发展更快。因此,作为高职建筑专业教师,只能进一步将现有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优化、提炼,使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四)强化缺失的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必须不断加大力度。学生通过中间一年在企业的实际锻炼,普遍感到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不仅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匮乏,而且岗位技能也存在缺失。以cad绘图为例,生产一线的要求更加严格,涉及的专业图纸内容更加宽泛,对学生的基本技能是一项挑战,会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压力,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进一步强化缺失的技能训练特别重要,从日常cad绘图教学手段方法入手,大胆引入工程实际图纸,从简到繁;特别是第三学年,必须加大练习力度。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深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应以工学结合为重点,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建筑业来说,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对现阶段人才需求、办学条件和岗位能力要求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校企联合办学,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及建筑类专业高职教育的新模式,笔者提出基于“1+1+1”模式的高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重新安排高职三年的总体教学安排,即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方式,从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等方面入手,开拓一条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道路。
四、“1+1+1”模式的改革手段。
为使基于“1+1+1”模式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教育,使学生掌握专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对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做出大胆的.改革。
(一)适应新模式的教学管理改革。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校企教学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方负责跟踪、监督人才培养全过程,参与教学质量的管理。特别是企业的师傅参与到教学管理当中,可以有助于更加真实地评判学生学习效果。
就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来说,必须重新建立一套相应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控制好第一学年的基础教学环节、第二学年的校外实践环节、第三学年的提升教学环节三个部分,协调好内部各教学部门的工作,协调好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
就专业教研室管理来说,在教学任务分配、专业教材选择、各类教学资料,以及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的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必须重新做出相应的规划调整。
(二)新课程体系下的课程建设创新。积极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来整合理论及实践知识,重点围绕满足企业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来设置核心课程,压缩及精简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时量,将传统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验证性实验实践课程,转换为实际应用的技能技术操作训练课程,突出“理论够用为度,重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原则,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靠的保障。
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打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从案例提出入手,大胆分解课程内容,围绕工程实际任务去重新组合,进一步完善项目教学法。这样既教授了理论知识点又有机融入工程运用,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去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
在课程深度上,可以分前后阶段,即一门课可以分为基础部分和深化运用部分,前者安排在第一学年,后者安排在第三学年,便于学生上手快以及毕业前的专业知识提升,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更高要求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对专业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因此一方面可以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在企业进行长期的工作实习实践,轮流到企业进行半年至一年的挂职锻炼,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校内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技能练兵活动,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采用以老带新、互帮互助等手段,培养出一批专门技能型实训教师,以提高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满足“1+1+1”模式的“职业性”要求。
把专业技能放到岗位考核重要的地位,与个人待遇挂钩,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激发每一位专业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综上,“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想把握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趋势,适应了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合理调配了教育教学资源,强化了专业内涵建设,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体现了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课桌即岗位、学习即素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当然,实施和推广这一创新模式,还需要学校、企业、社会予以大力支持,国家给予相应政策。“1+1+1”模式是一种有益而大胆的尝试,一定会推动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向更层次发展。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十三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际,探索建立以课程体系、测评体系和实践体系为基础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我校特色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师培养模式。
关键词:幼师生职业能力就业导向课程设计。
一、幼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幼师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突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范特色,我们学校创新了幼儿师范教育的“合格+特长+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永州市培养了大量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等优点的幼儿园教师。
1、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质量为先是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弘扬个性是现代学生观和学生成才观的重要内容,全面发展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我们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师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幼师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相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提高学生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相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坚持“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
学生成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家长满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民意基础,政府放心是学校办学的重大责任,技术先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管理科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我们坚持“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政府放心,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与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载体,也是落实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幼师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被分割为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实践活动课等,这种分法会造成教学过程条块状现象,而职业能力培养也往往重视在某些技能课之中。我们认为,职业能力培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课而且也要重视基础文化课,不但要重视专业理论课,更要重视实践环节,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必须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1)合理组合和优化课程。
设计幼师专业课程既要考虑幼儿园的活动课程的需要,又要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幼师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职业选择需要。因此,我们可以把原来的课程结构设计为“专项知识和技能、通用知识和技能、基本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和选修课程”等模块,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体现实用、够用和会用的原则,将原有繁杂的课程整合为几门课程,并确立为艺术与技能、社会与适应、科学与能力、心理与健康、语言与交往、教育与科研、生涯与潜能开发等课程,从而突出职业能力教育要求。
(2)课程内容与教师资格证书结合。
幼师生就业的主要目标是在幼儿园从教,这就要求幼师生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因此课程设计要把教师职业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之中,同时要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并将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技能等级考试内容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总体教学计划中,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考试推动职业技能的培养。
(3)增加实践模块的课时量和课程类型。
学生的职业能力只能通过不断实践锻炼才能提高。如弹、唱、跳等基本技能基础差,不增加这些技能训练时间是很难学到技能的。在这方面可开展一些课外兴趣小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实践课程的类型上,可开展各类见习、实习活动,还可针对家庭、社区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学前教育社会咨询、临时寄托办、亲子活动等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判断幼师专业建设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宗旨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并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幼师专业应根据这一理念在开展普通话、弹琴等操作技能的等级考试外来构建得到幼儿园和业内人士认可的幼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3、建立以职场训练为主体的教育实习体系。
教育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操作技能,而职场训练的主要目的则不仅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技能,而且在于帮助师范生全面把握职场中的教师职业。因此,幼师生的教育实习必须在开放的职场中得到实际训练。
(1)完善幼师生实习实训制度基地与建设。
要积极开展与幼儿园的合作交流。近年来我校已与十多所幼儿园建成了合作关系稳定的幼师生实习基地。一方面,合作幼儿园可以为我校培养幼儿教师提供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促进我校进行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改进本专业的教学和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
(2)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
如开设学前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期间,可每周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深化认识能力的提高。职场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幼师生做好入职准备,所以在职场训练中,幼师生要对幼儿教育进行研究。学校应安排假期社会调查、教育咨询、办临时寄托班等活动,还可以提高幼教科研方法、撰写教学心得、邀请幼儿园资深教师来我校讲学并提供实习指导。
(3)安排幼师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
为了将职业能力培训活动贯穿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以加强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可组织学生深入幼儿教学课堂进行教育观摩和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幼儿教学现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幼师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是一种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习的成败和职业能力的达成度,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
三、结束语。
幼师专业是我校的重要专业,也是省级骨干示范专业,近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四段”渐进培养模式,即学习成型段、技能过级段、工学结合段、顶岗实习段。我们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要实实在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要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支有志于此的有能力、有热情、有方法并热爱幼儿教育、能深入幼儿园并与幼儿园保持联系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玉《由“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讨论课引发的思考》.教育探索,2008年第2期。
2、刘民欢《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月。
3、贺达《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调查报告》.网络财富,2009年第12期。
4、张新军《幼师生职业能力比较研究》.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年第10期。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十四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急速增加,其中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炙手可热。随着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各大院校几乎都开始创建和完善计算机应用型学科,直到现在,计算机学科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专业点数首位。教育部等五部委在二零零四年联合发布了一则报告,称如今的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一百万左右,然而实际上在二零零五年全国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相较于上一年度却下降了超过百分之五,其实际就业率完全不如上一年。因此,从我国实际上缺少的计算机人才以及有能力能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并不相符,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就如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做相关研究,争取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有能力帮助发展的相关人才。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我们应当从各个方向努力实践及积极探索,争取寻找到一条适合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道路。
1加大力度培养专业课程。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应当根据院校学科原则设置相应教学计划,根据实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素养来使得学生们有更强的专业知识。相对来说,培养学生专业课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
(1)专业课方向。专业课实际上分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相对专业知识,在学生努力学好基础专业知识的时候进行专业方向选择,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以根据其兴趣方向进行一定的专业选修从而增强优秀人才的培养能力。
(2)公共课方向。公共课是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思想素质一级基础道德品质的方面课程,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相对的思想交流,学生们通过交流思想使得其对生活、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其自身素质都能够有相应的影响,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避免出现负面情绪传播的情况,努力宣导正面思想是必不可少的。
(3)学科基础方向。为了能够进行更好的实际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构建一个良好的学科基础方向必不可少,学科基础实际上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个良好平台,通过学科基础模式的建立,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4)延伸学习方向。在学生们学习完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之后,应当从素质和专业方向提出相关课程延伸学习,这两方面的学习属于选修学习,实际意义是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个时候的复习及延伸学习,能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进行消化从而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5)实际方向。在专业技术应用型方向上,实际运用必不可少,通过实际方面的课程指引和实践操作,能够让会的学生们拥有一个更好的操作实践与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对于不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指引作用,也许会通过实践学习弥补以前理论课的学习不足,而实践也正是能够和理论知识教导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2加强师资力量。
教学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通过高薪聘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将这样的高薪人才合理分配到教学队伍里,一方面这些专业人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中起到领导带头教学作用;另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都能在反应给教师之后得到迅速解决并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同时,针对院校内的老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制度考核,同时根据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进行定期培训以及国外进修,在各方面能够大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良好的高品质教学。
3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际上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专业,不论是其课程上的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学生们有一定的了解运用能力。为了能够检验学生们在学习之后是否拥有这些能力,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考核。许多院校的考核模式相对来说并不能完全满足考核需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或者过于注重实际操作,从而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方向上并没有将二者结合,倒是实际运用中或许是操作能力不强,或者是操作能力强但是没有理论性知识为基础导致出现操作失误情况发生。在学生背诵理论和概论的时候,应当适当的加入实践性考核,通过试卷以及上机操作来进行双向考核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分开考核,争取做到考核结果有效。
4加强与企业及政府的合作联系。
长久以来,许多大城市院校的计算机学科教学会得到相关企业与政府的扶持与合作,这样的扶持合作能够使得各大院校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良好的教学,同时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得学校解决一些难题,比如教学设备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等。然而有些院校却没有这样的扶持,不仅院校所在当地没有企业支持,而且相关政府单位也没有出台引导政策以及相关指示,导致许多院校在与社会和政府接壤过程中出现合作困难,发展困难,以及相关合作发展形势困难等问题出现。出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不正常的,其出现的原因归根结底实际上是因为产学研合作没有任何动力,使得企业政府并没有关心这方面的合作,企业如果得不到利益,国家如果不重视,合作自然也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了解决当下出现的重大问题,如何促使校企双方互赢、促使相关政府单位加大重视,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为了满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合变化,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寻找适合自身的办学模式和特色。更多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树杉.地方本科院校在21世纪的新任务[j].常州工学院学报,,(1):。
[2]陈景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十五
摘要:高职院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应重点发展专业实践能力,这是部分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短板。培养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是确保现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只有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群体,才能推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专业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实践能力。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现状。
随着我国高职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我国高职教师队伍规模正不断扩大,社会的变化发展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不例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和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应具有商业设计实践能力。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就职于设计第一线,没有经过专业的实践训练是难以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的,这就对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笔者经调查了解,一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升,存在如下两个方面问题。第一,师资结构有待完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以实践为主的专业,该专业涉及多种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这些经验都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获得。一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入职的,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较弱,这就导致其在授课过程中只停留在艺术审美或传授理论知识的层面,而对设计定位、设计实施等诸多方面缺乏考虑,这样的教学脱离实际,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第二,校企合作实施困难,产、学、研深度融合欠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目标和特征决定了其专业发展、师资力量的培养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因此,要提高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是最佳途径。另外,产、学、研一体化是促进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是由于管理层面诸多条件的制约,很难有实际性的合作。另外,在固有观念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接收企业的设计订单、创建工作室或开办自己的公司,往往被认为会影响教学,这让教师的积极性受挫。种种原因导致部分专业教师离企业一线实践越来越远,久而久之,其专业实践能力与相关知识也会不断退化。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当前的教育正面临这样的困境: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面临试用期长、低薪甚至找不到工作的局面,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熟练技术工的“用工荒”。为了能够从这种困境中突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建设实训室,建立实习基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等,以期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操能力。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而言,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有两个:第一,教师有自己的公司或工作室。然而,部分高职院校不支持教师设立自己的工作室,认为教师从事第二职业会不安心于学校的工作,影响教学和科研。第二,深入工作一线,到企业挂职。一方面,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但是相关政策不完善,所以教师参与性不足;另一方面,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部分企业由于看不到教师实践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往往不愿意接收教师到企业实践。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最好的方式是与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让教师能够长时间深入企业,从而拥有过硬的实践能力。通过深入企业挂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提升。
1.开阔知识视野,接触更多的现代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日新月异,客户需求和设计理念更新迅速。教师深入一线设计现场,可以直接接触设计公司众多职业素养较高、专注于设计行业的人员,通过与他们合作,虚心向他们学习,开阔知识视野,汲取更多的现代设计理念,特别是深入了解大型空间设计的新理念。
2.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宝贵的从业经验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除了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外,还提升了设计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对项目的执行、判断能力,项目设计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实施能力等,熟悉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设计成形的一线工作流程,掌握各类新兴装饰材料的特点和施工工艺方法及技巧。另外,教师通过挂职,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经历了从生疏到熟练、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提升过程。通过实践修正、创新理论,使理论与实践融合,正如费尔巴哈所言:“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
3.磨炼工作意志,融入企业文化企业往往更讲究效率,一般工作节奏较快、强度大,很多教师刚开始难以适应在企业工作。因此,教师要迅速完成由教师角色向挂职岗位角色的转换,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接受管理、履行职责,以顽强的工作意志克服各种工作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挂职任务。如,要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工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利于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向有丰富设计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学习,提高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公司的各种活动,通过与企业同仁的广泛交流,掌握行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和岗位职业能力素养,最大限度地感受企业文化,如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等,从而适应、融入企业文化。
通过多层面的锻炼,教师可以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把相关的经验融入设计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专业教育:
1.优化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挂职锻炼,不但可以提高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商业思维和市场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并将所得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如,将在企业实践期间获得的先进设计理念、一线实践案例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引入课堂教学,准确把握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重建教学内容,使之更加注重面向行业发展,注重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
2.提升教学能力教师拥有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后,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指导实训教学,以案例带动理论教学和实践项目教学。如,在居住空间、店铺空间、办公空间等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布置恰当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完成。让学生完成作业之后依次走上讲台,以设计者的身份推介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以客户的身份提出问题,由设计者回答。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如,运用企业实践所获取的真实的设计项目信息,让学生进行“真题假做”,甚至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学生通过“理论—实训—项目设计”教学,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次真实环境下的全面、综合的实践锻炼。这种实践教学缩短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实际环境的距离,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获得职业工作经验和实际设计成果,提升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3.加强校企合作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解决师生的实习、实训问题,学校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建立联系,并以灵活的模式激发自身与企业合作的动机,对双方利益、合作动机进行深入分析,这有助于为产、学、研结合建立纽带,更好地开展合作、实现双赢。教师实践锻炼结束后,学校可以从新技术学习、课程改革任务、参与企业设计项目、调研报告、设计作品、专业论文、校内外实训基地拓展等方面对教师的社会实践过程进行考核,以达到有效锻炼的目的。
4.开展学生工作室的建设教师运用企业挂职经验,结合设计行业特性,参照设计公司真实的工作情景,以公司模式管理学生,建设与公司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学生工作室,使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增强实践能力,了解具体、实用的创意方法和设计流程,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以此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激发其设计才能,帮助他们形成创造性思维模式。成立学生工作室,是现代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工作室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高职设计人才提供了可能,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平台。只有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并且培养出实践能力出众的学生,从而适应社会需求。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才能了解设计公司对设计人才职业能力素养、专业课程设置的真实诉求,了解专业岗位群的业务范围、具体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结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符合市场需求。沃韦纳戈说过:“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因此,教师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帮助学生加强实践技能的锻炼,确保实训教学取得实效,这是作为一名合格高职教师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教育与职业,(30).
[2]孙裕杰.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装饰,(8).
[3]张景.关于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探讨.美术教育研究,2012(21).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十六
中学生的年龄都在十七八岁,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随着学业内容的增加,或多或少的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但其心理取向却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延展性,我们应适时地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正确引导他们的心理取向。在物理教学中我努力寻求最佳切入点,培养他们坚韧自信,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和唯美的良好心理品质。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物理教学要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科学性、系统性,也要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结合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实际,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要把握以下几个切入点:
一、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我根据这一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设置难易适当的问题情境,设置心理支点,让学生学会探索,品尝经过一番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快乐,并由此激发学生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例如,在物体运动的教学中,怎样描述一个运动的物体呢?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到用点来代替物体,这样他们自己得出结论,使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倍增。并通过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不是只有物理学家能够想到,我们普通的学生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思考的过程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进取心,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追求成功的动机。
二、培养物理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恩格斯曾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也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心理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非常重要。物理学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思想方法上是从绝对走向相对;从线性走向非线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确定性走向随机性;从可逆走向不可逆;从定域论走向场论;从时空分离走向时空统—;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这充分体现了物理的思想方法和物理的'思维方式。同理,这也是我们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科学思维方式。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方法,观察现象——概括、抽象出概念——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类比联想——提出假说或模型——推导理论(定理、定律)——实验验证,同样是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如在万有引力定律教学中,遵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路:从熟了的苹果为何落地、月亮却悬在空中不落,再到运动的苹果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以不落地。进而从认识万有引力的由来之后,再由开普勒三定律得到引力的大小。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层层递推,使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另一有效途径是在物理教学中穿插思维方式的训练,例如可结合物理过程和习题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局部与整体思维、批判与创造思维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因为掌握了方法,就可以从旧知识中产生出新知识,并在解决问题中产生出新问题,并产生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对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积极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并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思维的魅力,不断增强追求更好的人生信念。
三、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一切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一切观察的过程都需要良好的意志力来保障。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观察现象和各种实验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素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物理实验课上,要训练学生实验有主次、有步骤、有层次,从而培养学生坚持性,使学生养成执著的精神;要训练学生实验有准备、有计划、有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坚韧性,使学生养成细致的品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物理实验,并不断加强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训练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总之,在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工作中多思考,勤实践,探索并利用好物理教学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切入点,为培养祖国优秀人才而努力探索。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十七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使用计算机,而计算机专业是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课程,是技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放,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创新。本文对技工学校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育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创新教育。
0、引言。
在技工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偏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掌握,有针对性地对技工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应该要注重实践性、参与性,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只是一味地强调要从逻辑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如果对技工学校学生太多限制,反而对其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新时期必须要加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专业是技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专业,同时,计算机本身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工具,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新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和各种媒体平台的应用使得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专业教学变得更便捷、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教材还比较单一,当前很多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单一的大纲教材,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另外,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变。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促使教学模式也应该要相应地发生转变,尤其是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专业教学注重实践教育,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为实践教育提供帮助,在新时期也应该要结合互联网平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策略。
(一)加强创新意识的应用。
在技工学校教育过程中,创新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对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知识传输方式,单纯地给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主体性的考虑不够。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认识,借助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创新,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教师明确自己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技术手段,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与支持,同时多媒体技术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体现。具体说来,多媒体技术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整合传统和现代的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制定教学大纲,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从而为该课程教育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比如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程序编写和调试,都要在计算机上完成,计算机程序语言类别较多,学生对这些语言的区分不清楚,很容易导致编程时出现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借助多媒体设备和软件,对各种编程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以生动、形象的图表形式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各种深奥的知识的理解。第二,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全面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是一个实践教育的过程,在各个国家都是重点工科专业,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技工学校可以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经验,构建在线教育平台,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通过设计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进行结合,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频繁,也能逐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转型。同时,通过学校之间的合作,也能实现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便于学生开拓视野,比如计算机应用开发理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解,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三)注重实践教育。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实践教育,要将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教育效率更高。比如先在课堂上提出关于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方面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分析和理解,然后教师对这个课题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反复思考,再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和练习。另外,要结合职业要求,对技工学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教师要及时掌握社会动态,了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企业的应用需求等,并且遵循计算机科学内的本质规律,体现技工学校教育的特色,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学生可以加强对各种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学习,从而满足企业的应用需求,确保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结构能够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技工学校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很强,而且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技工学校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引导学生加强对各种知识点的理解,并且要学会自主思考问题,成为复合型、专业型人才,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2]于长华.强化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十八
论文摘要:为了使现代服务业更好地培养人才,以培养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为目标,对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总结了几年来的实施效果,提出了高职院校要在“产学研全程合作方式”等5个方面开展研究。
一、办学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以浙江省、杭州市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适应性”为目标,以“应用”为宗旨,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突出优势技能与优势品质,全面设计实施了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根据市场需要,把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为现代服务业培养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杭州市目前正在致力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50%左右,初步形成高层次“三二一”产业结构,成为服务业大市。旅游产业、大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物流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将作为杭州市的重点行业来发展。
现代服务业职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现在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人才具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要素结构,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等方面。
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把筛选的工作过程操作要素作为课程开设逻辑起点,确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再将职业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专项能力,确定具体课程(含实践)和教学内容。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舍弃那些与职业能力培养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增加本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职业人才培养初次岗位与发展岗位要求,以公民素质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社会活动课程四大板块构建了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各专业按新课程体系设置要求开发编写选定教材。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为了有效实施培养模式,凸显办学特色,占领物业管理理论的制高点,于3月28日成立浙江育英学院物业管理研究所,是浙江省首家物业管理研究所,通过研究所汇集了一大批物业管理界的精英,组建了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队伍,真正走一条产、学、研的相结合的路子。
12月教育部课题《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顺利通过鉴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获杭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现代服务业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获杭州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1)公民素养课程。“职业人”应具有的必要的思想政治、思维方法、道德、修养、心理、体质、语言、工具等共同性的基础知识、技能与素质所设置的课程为公民素养课程。各专业设置的公民课程分为六类:思政理论;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应用工具;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创业与就业指导。
(2)专业技术课程。职业岗位(群)所要求必须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品质、形象、体能、证书等所设置的课程。本课程为必修课,分为四类:基础课;技能课;实务课;集中实训课。
(3)社会活动课程。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优势品质与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完善“社会人”的课程。社会课程分为四类:主题班会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活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形式为主要载体,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施社会课程。本课程为必修课。
(4)职业拓展课程。旨在增强学生职业发展后劲,提高优势竞争力,提高职业转换能力的课程为拓展课程。本课程为选修课。职业拓展课程分为六类:党课;人文艺术;管理基础;职业技术;必读书籍;考级考证。
2.树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
实施“三段式”实训与特色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实习实训模式。
大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职业考察实训;大二学生组织去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二周的岗位见习实训;大三学生开展毕业顶岗实习。
各专业除了进行常规校内、外教学实训之外,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开展特色实训项目,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教、学、做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有效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训过程中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诚信品德、敬业奉献、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得到综合锻炼。
如经管营销类专业的“百元实训”项目实训;会展专业举办的全真性“育英大学生时尚节”;信息技术与应用系把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将校内专业实验室、信息技术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与it公司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大平台,通过相应课程的实训指导,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突出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应用程序界面的设计、网站建设和网络技术应用技能的训练。
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三部分,打破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系统设计,统筹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实践教学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50%以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
3.培养途径的多样化。
(1)集中实践教学。民航旅游分院的“2+1”教学模式是指学生2年在校学习,1年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分别在空中乘务、酒店管理与民航运输专业坚持了“2+1”教学模式。并在“集中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探索,自20开始实施“集中实践”,极积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有中国国际航空浙江分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宁波分公司和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等。学生遍布国内三大航空集团的12家航空公司、四家机场、省内外的10家四星级以上酒店。
民航与旅游分院采用“全真性集中顶岗教学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将专业专职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合成“双师型”队伍,这支队伍在团队带头人的指导下,相互联动、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优势互补。(2)以学生科技竞赛为切入点。信息技术与应用系以学生科技竞赛为切入点,提升信息技术类专业“职业人”培养的优势品质和技能。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第2届计算机调试员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1、2、3名和团体奖。组织学生参加-共7届的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共获大专组12银6铜18块奖牌和4次优秀组织奖。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等多项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另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广告设计、英语口语、食品检验、电子商务、餐饮服务和文秘等多项技术类竞赛,获得好成绩。
通过探索培养学生技能的方法,提高技能训练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竞赛内容促进技能教学,以技能竞赛为动力,以竞赛项目为驱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将技能竞赛与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实践技能教学质量。
(3)订单培养。20以后,物业管理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已成为本专业办学的一个特色。目前已与浙江省和杭州市有影响的浙江绿城物业管理公司、浙江耀江物业管理公司、浙江南都物业管理公司、杭州大家物业管理公司和杭州绿都物业管理公司等10家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第一个订单班“绿城物业班”挂牌,、、和分别完成了“绿城班”、“南都班”、“耀江班”、“怡华班”、“高盛班”和“大家班”的16个挂牌班级。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招聘的紧密结合,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达到了学生、学院、企业三方的“三赢”。
电子商务专业从年开始,先后与阿里巴巴、淘宝网、网盛科技、浙大盘石等多家公司形成了长期合作,并签订了相关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与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成立“浙大盘石班”,20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创办“阿里班”、“诚信通班”,专门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持。在成立订单班的过程中,增强了本专业与公司之间的联系,达到了学生、学院、企业三方的“三赢”。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20有13位学生在阿里巴巴成功就业,到20实习人数超过100人,成功就业40多人,而且带动了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
(4)就业实习一条龙。艺术设计与人文系针对毕业生采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教学”。使学生实现了“双百”——百分之百毕业、百分之百就业。
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环节教学进行研究,以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两专业为切入点,探索将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教育三个核心教学内容进行“一条龙”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实习期间承接的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内的设计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设计作品被客户采纳应用,学生实现了在实习单位就业的愿望。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达100%,且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这些指标在当时省内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
经过我们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4.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最根本要求。对于从事服务业工作的人才的要求,除了政治思想素质、心理身体素质、专业业务水平外,还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
为此,我们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如开设公共礼仪、音乐欣赏、书法、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选修课程,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品味,把美的观念引入教学中,使专业技术与音乐美、书法美相交融,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
5.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通过学生参加学校和企业的课题研究、参加各种相关的科技竞赛和在自办公司承接实际项目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充分利用产学合作引入创新课题,首先让教师参与企业的创新项目研究,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使教师逐步改变科研和教学中较为偏重理论,实践经验相对欠缺的状况。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能发挥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在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与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授课不再呆板和教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引入的创新课题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新实践增进了学生对创新过程的感性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如有6名学生在华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加萧山区工业园区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开发的培训,最后有3名学生参加了此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另外,还与浙江杭嘉湖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派出15名学生到该公司直接参加企业保税软件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这些学生在该公司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受到该公司的好评,其中有2名学生由于工作突出与该公司提前签约就业。
浙江南都的人力资源总监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年轻、非常有活力的学校,学校在开展‘产学研’、‘工学结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这也是双方能长期深入合作的基础。育英学院已经为我们公司培养了很多优秀员工,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得到公司的认可。”
高职院校的根本教学任务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针对这一根本目标,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以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坚持适应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地区行业的经济发展,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为原则,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些,将持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
建设以“特色专业”为骨干的专业群。
实施以“工学结合”为主导的课程建设。
构建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建设。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十九
摘要: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在开设《环境工程学实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变学生学习习惯、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实验设计性独立学院。
《环境工程学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实验课,要求学生能结合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对污染主体实施净化和治理的实验操作过程,它是集专业技能、过程设计、综合分析于一体的实验课程,在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教学环节中起关键性作用。大部分独立院校在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同时,也配备了此项实验课程,期望通过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对前期理论课进行及时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环境工程学实验》又可为毕业论文(设计)提供主要的实验思路和设计方法。
一、存在问题。
《环境工程学实验》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理应得到本科教学单位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然而,目前独立学院在开设《环境工程学实验》时,往往仅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指导,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资料收集、自主设计、数据分析的能力。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体制和形式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非技能的传承。在这种环境下,本科教育难免会受到不利影响。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机制不成熟、教学环节缺乏有效监督,加之教学资金投入不充足,往往忽视实验教学环节。特别是在环境工程实验上缺乏对学生实验思考与设计方面的指导,造成学生忽视对自身设计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锻炼,学习主动性不强。
(二)实验教材内容不适应。
目前市场上涌现有大量的环境工程类实验教材,但大部分教材往往偏重水气固一个方向,特别是污水处理环节,包括絮凝、自由沉淀实验、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化学氧化、过滤、厌氧/好氧消化等实验项目,其内容编写较简单,主要介绍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这类教材一般适合公办院校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本科生。
(三)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定期提交实验报告。该教学模式过于简单,不能充分体现《环境工程学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即缺乏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主动性,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自然达不到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实验教学改革。
(一)改变学生习惯。
由于独立学院通常依照母体高校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生往往因课程理论性过强、内容枯燥、难度过深,容易产生倦怠、消极的学习习惯,也很难真正融入到课程的自主学习中来。为此,需考虑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贴近生活或者是较前沿的知识,并要求他们准备实验记录本,做好实验预习和数据记录工作,强化他们的学习习惯。同时,实验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委派一名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与其他小组竞争,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感与集体荣誉感。
(二)编写适用的实验课教材。
针对已有实验课教材形式和内容的局限性,可结合自身实验条件和经典实验项目,编写适用于独立学院的创新性教材,对实验对象、方法、条件、步骤进行调整和创新。如“酸性废水动态过滤中和”实验项目中,对教材中原有实验步骤进行改动,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过水体积、停留时间和取样时间,并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三)挖掘实验的创新性内容。
鉴于《环境工程学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授课教师应在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上应进行不断尝试。笔者也曾对经典的“絮凝沉降”实验开设内容进行了改革,在操作上增设了一些探索性环节,要求学生根据现有资料,自行调试配水浊度,并在可控条件下,设计实验前絮凝剂最佳投加浓度实验,以确保后期絮凝达到预期效果。
《环境工程学实验》是培养环境工程领域内实用型、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该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独立学院工科专业人才输出质量以及学校后期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老师应解放思想、勇于尝试,将开放的实验项目和开拓的思维训练渗透到每一个实验教学环节中,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石,赵东风,赵朝成,吕俊.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8):120.
实践与探索对幼儿孝敬的培养论文篇二十
幼儿教育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智力因素,更能针对幼儿的心理、意识和素质进行培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符合时代的发展,也迎合现代教育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在此浅析幼教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音乐素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以此促进幼儿教育发展与建设。
一、重视音乐理论教育。
在当前的幼教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有主观上的认识,其认为音乐教学就是简单地组织幼儿进行歌唱、舞蹈以及简单的弹奏。这是一种错误的主观意识,体现出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教师要在幼教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就应该重视音乐理论教育,要让幼儿对基本的`音乐理论有所认识。进一步说,随着幼儿对音乐的认识加深,其才能从最初级的歌唱和舞蹈,上升为对音乐的探究、认知和鉴赏。在此过程中,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在幼教音乐教学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但要逐步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更应该引导幼儿在音乐教学中更加主动与积极,并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增加幼教音乐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要让幼儿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在游戏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同时对音乐产生好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组织幼儿进行合唱和集体舞蹈等。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但完成基本的音乐教学,同时也在集体活动中分享快乐、获得快乐。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播放《黄河大合唱》,让幼儿在听歌的同时观看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并由此鉴赏音乐,提高幼儿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音乐素质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它更需要教师长久的坚持,要让幼儿在长期的教育中获得逐步的提升。这就需要众多教师不断与交流,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教音乐教学的发展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