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专业19篇)
在每个阶段结束之际,总结是我们了解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所做所想的方式。一个好的总结应该能够启发他人,让他们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一
3-3设置多层次的学习任务。
3.4整合学习形式。优化学习活动。
优化学习活动。要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掌握,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身体索质的不断提高,是体育教学所应完成的任务.因而在教学中就须注意做到:启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的知识和动作记忆;启发学牛的各种练习想象;启发学生观察力和注意力;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特点启发学牛意志和志向,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5加强课堂管理。
3,6提供可有效学习的评价。
3.7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二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趋势。研究生是当代社会高级知识群体,是科技和文明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具有很高的理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因此,深入了解研究生宗教信仰状况,并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对待宗教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特征。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研究生宗教信仰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笔者对此做了问卷调查,问卷共500份,针对是否信教、信教种类、信教原因、如何看待宗教等方面进行调研,剔除28份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472份(有效率为94.4%)。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部分高校研究生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后发现,浙江地区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有三个特征。
(一)研究生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
目前,我国有宗教信仰的研究生有越来越多的信仰选择,多元化选择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调查的472名研究生中,有27名学生(5.7%)明确自己有所属宗教信仰,其中基督教信徒15名、佛教信徒8名、道教信徒两名、伊斯兰教两名,学生信仰宗教的种类呈现出多样化;还有15名学生(3.2%)游离于“宗教信仰”与“非宗教信仰”之间,不能明确自己是否信仰宗教。
(二)研究生宗教信仰呈动态化发展。
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研究生宗教信仰呈现出动态化趋势。有3名学生表示自己之前有过宗教信仰,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不信教”了;还有4名学生表示自己之前“不信教”,后来又产生了宗教信仰。虽然在“信教”与“不信教”间徘徊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多,但这也成为一个趋势。
(三)宗教信仰受家庭影响深远。
在坚定信仰宗教的27名学生中,有18名学生(66.7%)表示自己家庭成员中有教徒,学生明确表示是受家庭环境影响。18名学生中,又有12名学生从小学、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宗教活动,因其长辈笃信某种宗教,从小受其熏陶,因而也追随其信教。近年来,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在农村发展了大量中、老年信徒,农村研究生很容易受父母影响。另外9名同学信仰宗教则是因为受到同学或朋友影响,其表示,在遭遇挫折或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教友们会给予支持与鼓励,宗教力量能促使他们“振作”起来。
二、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成因分析。
依据马克思主义有关宗教信仰的理念,基于全方面、多角度的视角,分析了研究生信仰宗教的原因,认为研究生信仰宗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因素。
(一)研究生信教的客观原因。
1.地域和家庭背景。少数民族研究生信教比例较高,来自宁夏、青海、甘肃等地方的研究生信仰伊斯兰教,来自中、东部地区的研究生信仰基督教或是天主教比例相对较高。由此可见,研究生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和其生活的地域环境有关。一些研究生出生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从小接触相应的宗教文化,耳濡目染,因而更易信仰宗教[1]。2.社会对宗教的包容心理。我国执行宗教信仰政策,对公民的宗教信仰持包容态度。这种社会对宗教的包容心态也对研究生造成了一定影响,一些研究生一开始就不排斥宗教,甚至不断接触和了解,从而逐渐对宗教产生了兴趣。
(二)研究生信教的主观原因。
1.自身现实经历的影响。在访谈的25名研究生中,有5名研究生从小体弱多病,因此,一些家长让孩子信仰某一宗教来得到佑护;还有一些研究生因为自身专业学习的需要或是对西方文化的热爱,而学习和阅读了大量有关宗教方面的书籍,并渐渐被其文化所吸引,最终选择了信仰宗教。2.研究生为寻求心灵寄托。研究生由于对社会接触较少,缺乏某些经验,当面对学习或就业方面的压力时,经常会感到迷茫,面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和无力,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往往感到精神空虚。对此,研究生会为了逃避现实而接近宗教,通过宗教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关怀来抚慰自己。3.高校与社会忽视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研究生往往在婚姻、事业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并且远离父母,独自适应环境,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当受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三重压力时,很容易压抑或是孤单寂寞。而高校一般认为研究生各方面都已发展成熟,学校和社会往往会忽视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研究生为了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就会去接触宗教。
三、引导研究生合理认识宗教信仰。
研究生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后备军,其信仰不仅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还有国家建设密切相联。对于研究生的`宗教信仰,高校与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引导。具体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
(一)个体维度。
研究生要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高校学习阶段是研究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时期,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切身了解和体会身边的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强化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要加强对自我身心健康的关注,通过学习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来提高自身思想健康的意识。若遇到困难或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找帮助,合理排解心中的烦闷,这样才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感受世界的美好。研究生个体也应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让自己各方面都得到提升[2]。
(二)高校维度。
高校对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很多高校只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工作任务,而学生则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当研究生遇到挫折或压力时,反而会去追求具有“真、善、美”的宗教信仰。这说明研究生信念教育有待加强,学校需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切实做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宗教知识普及教育。很多研究生对宗教有着一种神秘感和盲目性。因此,高校应发挥心理教育功能,根据研究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向其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咨询活动,帮助其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针对校内信教学生,高校有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其宗教信仰自主权受到应有尊重,同时保证其宗教活动在规定场所进行。引导信教研究生遵守国家相关的宗教政策,对其在校内传教等宗教活动予以制止。针对校内组织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高校应坚决予以制止,要严格防止一些宗教团体利用外语交流、节日庆祝等形式在校内进行非法传教活动。
四、结语。
信仰教育不可能离开社会大环境而进行。因此,我国首先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使研究生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其次,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树立马列主义的良好形象。再次,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道德风气,提升研究生的精神境界。社会媒体也要大力宣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力弘扬自立自强、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至关重要,因此,研究生宗教信仰情况必须引起广泛重视。创建和谐的高校精神文明是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的中心环节,也是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健康的人格、执著精神的条件,是宗教信仰教育中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应加以充分运用[3]。为此,要加强对研究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引导,帮助研究生树立起科学的宗教信仰观念,这对于推动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慧珍.信仰及其危机和转机:从真理和价值的视角看[j].哲学动态,2002(12):1-3.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以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以及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大学生体育课动机认知,探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认知动机;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跨入21世纪,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和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在人才培养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论从宏观的教育层面还是从微观的教学层面讲,都是每个体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并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据此,高校体育教育要“以人为本”地依据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树立“健康第一”、“寓教于乐”的指导思想,以适应现代化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重庆邮电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西南师范大学、重庆三峡学院、渝西学院等5所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400人。
2.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及数据统计分析法。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调查结果当前大学生上体育课的行为动机多种多样,以增强体质为主要运动动机的百分比(37.5%)稍大以外,其它调节学习情绪、健美体形、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培养意志亦较多,也有为体育达标而来,甚至有仅为应付体育课而来的行为动机(详见表1)。
3.2调查的分析。
学校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及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另外,大学生处于身心较成熟的青春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自我意识较为强烈,这个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性社会化的最佳阶段。高校体育对于巩固和提高中小学阶段体育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形成终身体育和树立全民健身意识,培养主动参与的体育人口,为社会体育、家庭体育提供终身体育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等方面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从这个角度上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任重道远,而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有喜有忧。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有端正的体育课行为动机,但也有少数体育课行为动机不令人满意。
4结果与建议。
4.1结果。
4.1.1转变观念:确立健康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
我国长期受学校体育以阶段为中心的影响,把体育只看成学校的事,尚未构成发展终身体育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性。实施终身体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革除旧的教学体系和束缚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和观念。高校体育教学应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传统的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体育思想转变到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树立现代体育教育的全新观念,确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目标,把健康教育和身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1.2落实课程体系的科学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要。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应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教育为主线,以使全体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探索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课程建设中应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加强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体育课程不应被人们误解为单一的身体训练,应是把健身、健心及训练情感、意志、个体等因素融为一体,根据学生的基本需要、爱好、结合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需要组织各种体育课类型,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现体育课程与体系的科学化。
4.2建议。
4.2.1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个性化、终生化”
体育课程教学是一项涉及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和学生体质健康、道德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大学生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加强总体规划,置体育教育于21世纪“个性化、生活化、终生化体育”的大格局中客观定位;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改革实验。
4.2.2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多样性、适时性。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经以启发式、探索和讨论式为主,由传统的“填鸭式”,转向在教师指导和启发下获取体育知识的“探索式”,逐步建立起以发现式、学导式、情景式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体系。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从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中要经常采用提问与讨论的方式,以此启发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和主动实践;教学过程也应由传统的“教与学”转向“教―学―用”,并且把放在“学”和“用”字上;重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运动技术,而且还要传授运动技术的健身原理、练法和健身养护法,以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活动的能力、增进其终身体育观的思想意识。
4.2.3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注重自我身体锻炼。
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情感投入,实现多样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打破单一的教学惯例,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穿插安排、配合使用以期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充分的发展方向靠拢,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相结合。
当然,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一步提高教师适时教育素养也是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四
1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与世界的差别,自80年代初国际体育舞蹈传人我国以来,经过体育舞蹈爱好者的努力,与1991年4月成立_r中国体育舞蹈协会.相继举办了15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技术水平提高较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2004年5月,我国的栾江/张茹第一次实现了中国体育舞蹈选手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说明我国体育舞蹈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世界顶级选手相比差距还很大,以我国,一东队的尹卫东和龙卫娜为例,他们既是我国第一批职业体育舞蹈选手之一,也是多次全国体育舞蹈大赛拉丁舞冠军获得者,然而在1999年德国举行的世界职业拉丁舞的比赛中,尹、龙未能进入决赛圈.仅取得了前24名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体育舞蹈水平与世界高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世界体育舞蹈的水平通过查阅资料和观摩实况录相得知,当今,高水平的选手基本上都在欧洲,舞技最高的属英国、德国,挪威、丹麦、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家.近几年来的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摩登舞和拉丁舞的冠军几乎均被上述国家所垄断。分析其原因有:
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具有自由发展个性的经济基础。
二、开展早,职业化水平高。体育舞蹈归属于体育的前身是国际标准舞,它是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将流行世界各国知名的舞步和舞姿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形成了世界上流行的国际标准交谊舞一国际体育舞蹈。
三、1768年在巴黎开办了第一家交际舞厅,由此社交舞开始流行于欧美各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加上俱乐部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选手俱乐部制的职业化进程。
2拉丁舞技术难度不断加大,选手技能不断加强
从1960年国际体育舞蹈拉丁舞正式成为世界公认的比赛项目发展至今.拉丁舞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发展到现在花样复杂多变、风格迥异、引人人胜的精彩激烈竞争,选手在技术、技能上均有飞跃的发展.拉丁舞的竞技水平有着很大提高因此拉丁舞选手必须不断提高技术难度,增强艺术色彩,充分发挥独有的技能,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提高运动竞赛成绩。拉丁舞的技术难度不断加大,它有技术上发展的要求,也有拉丁舞选手进取的需要,这是拉丁舞发展的必然趋势。
3拉丁舞选手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拉丁舞技术难度不断增强,动作速度加快、舞蹈意识、力度加大.选手的运动强度也随之增大,选手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选手.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提高技术动作质量,争取竞赛的好成绩。例如:桑巴舞以强烈动感美着称.选手那优美的线条,迷人的摆动,需要选手具有良好的腰部爆发力以及全身的协调素质配合才能够完成;牛仔舞的腿部动作千变万化,弹跳轻盈自如,需要选手们具备良好的弹跳灵敏素质;伦巴舞蹈那优美连绵动人的舞姿,需要选手们具有良好的静力与爆发力相结合的素质……等等。随着体育舞蹈的不断发展,提高拉丁舞选手的身体素质越来越显得重要,而且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体育舞蹈发展的必然趋势。
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兴的体育项目,自80年代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由于各国体育舞蹈艺术家在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上的精彩表演,而受到各国体育界的广泛重视。体育舞蹈进入体育比赛项目也将成为必然。
面对这一形势,怎样认识这一新的体育项目的发展与现状,怎样进一步认识它的重要意义,都是有待于研究的新课题。
一、国际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在当今世界,舞蹈主要有两大流派,称为古典传统与浪漫传统。前者起源于埃及,后者则起源于意大利。前者是以独舞、双人舞或多人舞的形式出现,后者主要以芭蕾舞著称。在古希腊的古瓶上我们可以看到手臂动作,看到同样的侧面的转动,看到同样的身体的极度的向后伸展,而在埃及纪念碑上,这些早已出现。所以说,埃及是“所有文明舞蹈的摇篮”[2]。在我国,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毛诗序》中就有“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 舞蹈最初就是用有节奏的模拟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在原始社会时期它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集体活动。例如在青海大通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盆上就有舞蹈的纹样,而这些舞蹈动作大都是来源于人的自然动作,也有一部分是模仿鸟兽动态,也有对自然景物的概括。随着舞蹈的发展,舞蹈动作的模拟成分越来越少,表情成分越来越强,逐渐以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成为舞蹈的主要因素[4]。于是, 舞蹈这种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就形成了。不同种类的舞蹈,以及不同种类舞蹈的程式也就形成了。而体育舞蹈这种新型的舞蹈是随着人们的交谊、欣赏、娱乐、健身与竞赛而产生的。
《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五
摘要:现阶段,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农村经济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的就是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实际状况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对农业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家对农业的发展是比较重视的,党中央以及相关的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农村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局部也会受其影响。
我国农村经济在党中央发布“一免三补”政策后,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管理具有着重要意义。
1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以及内容分析。
1.1对农村经济管理内容分析。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来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对于农村财务管理,为了能够对管理人员和村民之间关系进行调和,所以必须要对财务制度进行公开化管理,并且对于农村资产使用中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够使其人们财产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土地方面,对于农村来说土地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必须要对农田的管理进行完善,同时要进行科学化的规划,对于不同土地的贫瘠情况来采取科学的种植,从而使其做到收益最大化效果。
在此之外还需要对农田承包以及转让制度进行完善,对其执行力进行加强;根据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出明确发展目标,同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来对其进行自我调节,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对农村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以往的经验总结来看,素质高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带动农村走向更远的发展道路。
1.2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来说,其核心主要是对于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来进行发展,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做到随机应变,使其带动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最近的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在管理方面依然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发展和管理之间并不是十分协调,导致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制约,要是能够对其进行解决,那么将会更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针对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2.1由于管理人员的问题。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主要是与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存在着直接的关系,管理人员具有着领头羊的职责,然而当今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主要是来自于当地,虽然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解,然而会容易出现一些偏袒情况出现,在农村进行利益分配过程中将会出现矛盾。
在此之外,由于农村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导致在管理过程中由于专业能力问题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由于当今市场化竞争在不带的加快,然而作为管理人员依然是没有对这项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与此同时也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2.2由于农村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
现如今随着我国工商业在高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农业来说却是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打击,由于农民为了收入增加,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务工,使农村出现更多的闲置田地。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当今我国多数农村都是小规模自给自足的方式,然而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对于这种结构已经是无法满足如今的发展形势,所以必须要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2.3由于农村人们素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已经是得到了完善,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针对农村来讲,由于农村的素质普遍要比城市低,导致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多数的农民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生产活动,然而并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种植及以及收割的方式。
由于现阶段农民对于当今的科学化难以掌握,导致出现效率低下,使其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制约。
2.4由于有关的法律存在着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但在实际生活的当中,这些政策是远远不足的。
比如在农村当中因为土地承包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对于农村财务方面的监督机构也存在着不健全等等,我国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出现问题之后无法对其进行处理,与此同时也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混乱。
3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对策分析。
3.1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
在新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基层的管理人员是中坚力量所在,并且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其开展定期的培训工作,使其自身素质能够提高,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也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危机意识,不断的对新的管理技术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当地特点来为农村发展制定出新的计划,带动农村经济水平能够得到提高,促进社会经济得到更好发展。
3.2加强对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需要做的是要对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且鼓励开展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度,使其能够对农田的利用效率进行全面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外部资金进行引入,或者是通过开展招标等手段来把农村传统单一的经济便成为多元化的经济,使其对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进行提高。
与此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优惠政策,使其能够为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提供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3加强对农民的素质进行去全面的提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一个大国,在初期时候人们温饱问题已经是为国家政府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今虽然是温饱问题已经是得到了解决,但是要想能够使其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通过加强对农民素质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将农民素质进行全面提高,这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去进行农业生产,与此同时也能够更好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能够带动我国经济水平得到全面发展。
3.4对制度进行完善以及政策进行落实。
国家必须要对农村的经济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出台一些有关的法律规定。
每个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经济管理作出适当的调整,同时要对农村人们的维权给予高度重视,只有政府部门以及国家为农民提供坚实的后盾,才能够更好的带动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水平。
4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分析可以知道,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主要是与管理之间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必须要根据发展的情况对其管理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及完善,使其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后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将会得到人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并且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着的问题也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使其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2]蔺胜田.泰安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
[4]吴传元.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湘潭:湘潭大学,.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对农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农村经济管理直接关系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农村的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是对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方法,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创新方法。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
近些年来惠农政策的出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不断地创新经济管理方法和优化经济管理手段是目前的首要工作。
所以在今后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一、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管理者对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然而农村的管理体系依然受传统管理体系的影响比较落后,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够,管理观念无法迎合时代的特色和变革的需要。
在农村的经济管理之中,一些基层管理干部观念陈旧,在具体的工作中积极性不大,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不上心,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农村经济管理无非就是一些形式而已,并且对于自身没有什么利益关系,所以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中很难使管理真正的完善起来,发挥作用。
管理者自身认识的不够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之一。
2.土地规模小,无法使农民获得大规模的效益。
目前由于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多,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所以对于农民而言耕种的收益变得越来越少。
这种小规模的种植、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不仅使机械操作的难度增加了,并且无法达到大规模的农业效益。
目前虽然国家在近一步地提倡农业的承包,大面积的机械化种植,但是实施起来相对难度较大,很多农民受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不愿意抛弃自己的土地,宁愿一辈子守着自己的土地,这种情况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不利的影响。
土地无法展开大规模地经营,使一些先进的农业机械无法运用到种植业中去,从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3.劳动力科技素质低。
虽然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员受教育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整体的知识面得到了提高。
但是现在很多受过教育的农民基本上都出现了外流的现象,他们更愿意去一些大城市奋斗、拼搏,而不愿意留在农村进行耕种。
这样就导致了留在农村进行土地种植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群,他们没有受过太多的知识教育,有的甚至还是文盲,整体农业种植劳动力素质低下,所以在进行种植的时候无法将一些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另外对于一些先进的设备也无法熟练地操作,科技设备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制约着农业经济水平的发展。
4.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法律制度的支持。
由于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量较大,总体来讲相对较复杂,又属于比较基层的环节,所以一些管理的体制和制度还不完善。
例如很多的农村地区财务状况的审核和农业土地的基本使用情况、土地的承包和转让方面都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
这样不仅让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在管理上变得更加的混乱,另一方面也使农民的负担加重,自身的利益有时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
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使一些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从而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5.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是目前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外出的现象严重,导致了很多土地的闲置,大量的土地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丧失了自身的价值,不利于农业经济本身的发展。
另外目前在我国农业经济的结构基本上还是以小规模的为主,但是这样的生产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所以调整产业结构是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大部分经济管理者无法真正的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旧严重。
二、农村经济管理创新和优化的方法。
1.创新农业的产业结构。
首先要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农业虽然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变,工业却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所以在农村经济的管理中应该不断地创新农业的产业结构,加大对工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努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农村地区进行工业的投资,将一些空置的地皮租赁或者是出售给工业开发商,以此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但是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禁止一些高污染产业的建立,合理的控制好工业的市场秩序。
进一步发展农村地区自己的特色产业,从而提升本地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2.做好对土地的管理和整合。
目前农村土地的浪费是很严重的一个现象,所以农村地区的基层干部应该做好对土地整合工作。
例如根据农村地区人口的变化情况对土地的占有数量进行再次的分配,每隔2年或者是3年重新调整一次,以确保土地占用的公平性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另外要扩大土地的规模,将一些分散土地进行整合,这样不但可以方便日后农业的管理,并且有助于提高机械化的操作水平,更有利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3.增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
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在今天的农业发展中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着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所以在今后应不断的增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和深度,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相联系,不断强化群众对农村经济认识的深度,改善农村经济管理的观念,落实土地的使用情况,使人们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另外有关部门还应不断的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支持力度,多投入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农村经济的建设和管理中去,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要素保障,从而更好的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4.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着管理水平,所以要不断的增强对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依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农民现阶段的需求制定一些可行的法律法规和岗位制度,另外对土地承包合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保障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避免和减少农民之间出现纠纷,并保证在出现纠纷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解决纠纷。
另外制度的完善和体系的建立也可以为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优质的条件,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法可依,保证事物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结语。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关系着基层的民生问题,并且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不断的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力度,创新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由上文可以看出现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的完善,应不断的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基层管理者的素质,加深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健全管理体系,从而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自丽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j].吉林农业,2014,12:23.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七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应采用新的与素质教育密切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体育教育的主体,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项目教学,使学生在大学获得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成为将来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
前言。
体育课作为普通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在2i世纪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好体育课,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了高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后几年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方向,明确指出高校体育课分项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制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如何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是今后几年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1.据调查,我区三所师范学院都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规定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按照各系的班级将男女生分开上课,这种教学模式有较强的强制性,容易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教学内容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都学过的重复性内容,使学生感到大学体育课没意思。部分学生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对体育课则不感兴趣,即他们喜爱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说明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学习往往成为学生的被动性学习活动.
2.随着高校扩招,大部分高中毕业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进校的新生的身体素质却有很大的差异.以100米测试成绩为例,好的学生可达到12.5秒(男生),差的学生到了16.1秒(男生).将身体素质差异很大的学生分在一个班里,按现在的教学模式组织体育课教学,学生各自的适应性差异较大.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感到太轻松,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又感到很困难,但我们体育课的教学要顾及大多数同学.因此,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开小差或做其他活动,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因达不到训练要求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往往出现回避练习的情况.
3.现行的教学模式规定体育课必修两年,两年四个学期的内容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等七个大项目中的十六个小项目,两个学年公共体育课总课时为144学时(18周x2学时x4学期),平均每个小项目分配的学时为9个学时.这种学时分配,学生只能初步了解该项目的学习要点,根本达不到熟练掌握技术技能的效果,基础知识也只能了解一些皮毛.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跟班授课必须将所有的项目都熟悉,和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役有区别,投有精力去搞自己的专业研究.
4.现今社会对人才要求是很高的,在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多数都能胜任一两门课程的教学,我国沿海城市的一些学校也在向这方面发展.而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除了应掌握本专业的教学技能外,还应掌握其他专业的知识.现行的`体育课模式,学生只能学一些简单的技术技能,锻炼一下自己的身体,对体育课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训练的原理都不懂.学生毕业后,掌握的技能非常单一,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分项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是体育教育改革由计划性向市场性、封闭式向开放式转换的必然趋势.在国外,从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学校开始实行分项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身体条件等进行选择学习;教师根据具体情祝进行有效指导,原则是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长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为体育实践的主体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终生受益。先进的教育思想认为,不重视个性的教育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运动项目才可能有快乐可言.
体育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了“教材的多样性和兴趣性原则”,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这种原则也符合体育教学中自觉、积极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兴趣对学习是很重要的,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地克服困难认真学习.
学校体育课,应成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项目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课内容的设置,应按照学生的兴趣确定教学内容,如:学校可以开设球类、武术、游泳、乒乓球、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能力来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从进校第一学期开始系统学习自己喜爱的项目,一直到第四学期.从而对所学项目的技术技能、教学方法、训练方法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所学的内容是自己所选的项目,所以感兴趣,不存在强迫性.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地去学去练.选同一项目的学生在课上或课外可以互相帮助,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钻研本专业,提高专业教学的水平.
由于分项教学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项目减少了,教球类的教球类,教舞蹈的教舞蹈,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钻研自己的专业,提高专业知识,同时,一个项目有几个老师来上,教师之间在教法上可以相互学习,以求最佳的教学方法,无形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迫使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所教项目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自觉提高教学水平.
3.学生能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提高学院整体运动水平.
分项教学使学生学习专项的课时相对多了,可以系统地学习所选项目的基本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对项目的教学方法、训练手段也有一定的掌握.将来,可以承担单项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技能,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随着每个项目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数量的自然增长和专项水平的提高,学校整体运动水平将得到不断提高。
分项教学的方法有不完善的地方,如考核方式与标准的制定,具体教学大纲的制定等,都有待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八
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兴的体育项目,自80年代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由于各国体育舞蹈艺术家在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上的精彩表演,而受到各国体育界的广泛重视。体育舞蹈进入体育比赛项目也将成为必然。
面对这一形势,怎样认识这一新的体育项目的发展与现状,怎样进一步认识它的重要意义,都是有待于研究的新课题。
一、国际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在当今世界,舞蹈主要有两大流派,称为古典传统与浪漫传统。前者起源于埃及,后者则起源于意大利。前者是以独舞、双人舞或多人舞的形式出现,后者主要以芭蕾舞著称。在古希腊的古瓶上我们可以看到手臂动作,看到同样的侧面的转动,看到同样的身体的极度的向后伸展,而在埃及纪念碑上,这些早已出现。所以说,埃及是“所有文明舞蹈的摇篮”[2]。在我国,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毛诗序》中就有“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 舞蹈最初就是用有节奏的模拟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在原始社会时期它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集体活动。例如在青海大通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盆上就有舞蹈的纹样,而这些舞蹈动作大都是来源于人的自然动作,也有一部分是模仿鸟兽动态,也有对自然景物的概括。随着舞蹈的发展,舞蹈动作的模拟成分越来越少,表情成分越来越强,逐渐以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成为舞蹈的主要因素[4]。于是, 舞蹈这种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就形成了。不同种类的舞蹈,以及不同种类舞蹈的程式也就形成了。而体育舞蹈这种新型的舞蹈是随着人们的交谊、欣赏、娱乐、健身与竞赛而产生的。
国际体育舞蹈的前身应该说是从社交舞或者叫交谊舞发展而来。社交舞(social dancing)最初起源于外国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华尔兹”一词来自于古德文“walzen”,意为旋转,华尔兹产生于维也纳。“探戈”最初是由西班牙的移民带到美洲的,经过黑人和克里奥尔人的加工改进后,又返回到西班牙。而“伦巴”起源于非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改造后被古巴的中产阶级所接受。“桑巴”是由巴西农村的“摇摆桑巴”演变而来。“恰恰恰”则来自拉美,由居住在古巴的海地人兴起而得到发展。以上种种,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不断地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加工,逐渐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交谊舞。
直到20世纪的20年代初期,为了使社交舞在舞步舞姿等方面有一个统一的规范,首先由英国皇家教师舞蹈协会集中了各方面的舞蹈专家对当时的社交舞进行整理,并确定了7种合乎标准的舞蹈,即探戈、 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斗牛舞、伦巴、布鲁斯,并将此命名为“国际标准舞”公布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皇家教师舞蹈协会又整理了拉丁舞蹈,也将它纳入国际体育舞蹈范畴,从此,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就成为包括10个舞种的现代舞和拉丁舞两大系列[5]。这样国际上便形成了具有统一舞步的标准舞蹈。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国际体育舞蹈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它已从一种单一的娱乐型而逐渐变为艺术性很高、技术性和竞赛型也都很强的舞蹈。由于它具有健身运动作用,又与体育运动密切结合起来,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国标舞以它高雅、文明和规范化的优美舞姿轰动世界舞坛。50年代就从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传入我国。
由于国际体育舞蹈既有娱乐和陶冶性情,又有竞技的双重特点,以及它很强的观赏性,因此也称它为“体育舞蹈”,许多国家都将它纳入到体育竞赛的范畴,积极开展和推广“体育舞蹈”运动。
二、国际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现状
早在30年代作为国际体育舞蹈的前身——交谊舞就已在我国一些大城市流行。解放后,交谊舞的流行就更为广泛。节日盛行开舞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舞会,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同乐,在一起跳交谊舞。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体育舞蹈也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1991年5 月“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成立,中国体育舞蹈培训中心在全国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并依照国际比赛规则,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体育舞蹈竞赛规则草案》,全国 80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体育舞蹈协会。从1991年起,每年都举办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1995年5月, 我国首次派代表团赴英国参加第70届国际体育舞蹈锦标赛。1993年12月,我国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举办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
《体育舞蹈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九
摘要: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是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人才基础,推动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存在的系列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面对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探讨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开发与培养路径。
以期为解决当前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人才。
农业现代化是通过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得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而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为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
因此,基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才。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面宽,既包括农村生产也包括农村生活方方面面,涉及到农业、农村工业、农村商业、农村运输业、农村金融信贷等。
这就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包括农业知识、商业管理知识、法律法规常识、金融信贷知识等。
可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既专业又综合发展的人才。
2.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才必须不断开发和培养。
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管理水平上不去,管理人才能力上不去,就会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政府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重点引导高等院校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农村经济管理队伍,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了各级村镇管理人才队伍,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开发和培养农村经济管理人才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
二、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数量不足。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有利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扩大,融入了很多新生力量,但总体上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其中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基层经济管理人才即村级经济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经济管理人才的分布应该是金字塔形的,即村级经济管理人才应该是数量最大的,乡镇级次之,县级更次之。
而实际上,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中村级管理人才数量是最少的,这就会造成村级经济管理工作人员一人分担多个角色,无法专司其职,更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某项事情当中,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工作的进展。
2.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主要由本地村民提拔、外来大中专毕业生村官构成,其中本地农民提拔上来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仍占主要群体。
无论是本地经济管理人才还是大学生村官都面临着知识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
本地经济管理人才大多数了解农村、了解农业,但不了解管理、不了解商业,大学生村官则多是了解经济管理、了解金融知识,却不了解农村。
尤其是前者中多数本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既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长期的业务培训,文化素质较弱,缺乏比较系统的经济基础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创造力不够。
因此,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3.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稳定性有待提高。
面对繁杂琐碎的农村生产生活活动,相对于城镇来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工作繁重比较辛苦,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住房交通等困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受外因影响,相当一部分具备一定素质的大学生村官经过两三年的锻炼对农村经济管理有一定经验了,但仍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经济管理岗位上,一心想要离开农村前往城镇发展,能够真正融入农村生活,心甘情愿留在农村服务于农村经济的管理人才少之又少,造成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流动性强、不稳定的现象,极其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三、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应用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缺失。
缺少应用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是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除了原有的高职中职院校以外,也有更多的三本民办院校开始加入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队伍当中。
但实际上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大多以城市经济活动为主,很少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较多侧重的是工业、商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更少之又少。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十
在高校体育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活动能力,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也是大学生前往校医院就诊较高的病种之一。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调查与预防措施方面有不少研究报告[1-4].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医疗保健工作,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对年9月至年9月期间在浙江工商大学校医院就诊的658例运动损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浙江工商大学校医院就诊的658例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53例(68.8%),女生205例(31.2%);年龄17~26岁,平均(19.5±1.28)岁。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调查表,详细询问和记录患者的损伤情况,调查内容包括运动项目、损伤部位、原因、伤后处理和运动场地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分布调查显示,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分布为课外活动343例(52.1%)、各种体育比赛156例(23.7%)、体育课134例(20.4%)、晨炼38例(5.8%).
2.2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项目分布大学生运动损伤项目分布前3位分别为篮球235例(35.7%)、网球86例(13.1%)和田径62例(9.4%).其中男生运动损伤项目分布前3位分别是篮球204例(45.0%)、足球55例(12.1%)、网球45例(9.9%);女生为网球41例(20.0%)、篮球31例(15.1%)、瑜伽30例(14.6%).
2.3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布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布是踝关节311例(47.3%)、膝关节100例(15.2%)、腕关节60例(9.1%)、躯干47例(7.1%)、肘关节44例(6.7%)、指关节32例(4.9%)、头部28例(4.3%),肩关节22例(3.3%)、其他14例(2.1%).其中男、女生分布前3位均为踝关节215例(47.5%)/96例(46.8%)、膝关节71例(15.7%)/29例(14.1%)和腕关节42例(9.3%)/18例(8.8%).
2.4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类型分布运动损伤的类型分布为皮肤擦伤275例(41.8%)、韧带扭伤215例(32.7%)、肌肉拉伤117例(17.8%)、关节脱位或骨折18例(2.7%)、其他损伤33例(5.0%).
3讨论。
结果显示,男生发生运动损伤构成比明显高于女生,与陈彩虹[5]的调查相似。可能与男生喜欢篮球、足球、长跑等对抗性强的运动有关,而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相对较少、运动量小,多为健美操、跳舞和瑜伽等非对抗性的运动。
调查显示,男生运动损伤项目分布前3位是篮球、足球、网球,与严小虎[7]和刘雪勇[8]的结果相同。在我国高校篮球运动比较普及,其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身体接触频繁,对参加者的动作技术、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打球时的偶发因素和不可控的因素时有发生,使运动的损伤防不胜防。近年来我校开设的网球和瑜伽课深受女生们的喜欢,虽然网球没有激烈的身体对抗,但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技术,而现在的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很难达到网球大运动量的要求,体力跟不上而引起损伤;瑜伽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较高,在练习时动作僵硬,关节的柔韧性差,极易引起损伤。
运动损伤部位排在前面的分别是踝关节、膝关节和腕关节。李芳等[9]和brain[10]的研究认为踝关节的不稳定性是发生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因为踝关节是滑车关节,稳固性相对较弱,两侧韧带的坚固韧性不同,外踝韧带虽然较内踝韧带长,但是没有内侧韧带坚固,故当遇到地面不平或重心不稳时,就容易发生踝关节内翻而使外侧韧带损伤。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足、运动前准备不充分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体育老师应将运动的自我保护措施方法及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或锻炼方法和技巧,注意运动内容与自身特点(身体、心理等)结合。同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规范动作要领,注意把握运动节奏,坚持全面、经常、循序渐进的锻炼,宁慢毋快[11].
(2)准备活动要充分,合理安排运动量。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量、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均应符合学生的运动要求,并且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的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3)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急救知识。学校应开设健康讲座,介绍解剖学、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宣传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危害及处理,使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和外伤急救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校医院要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加强运动损伤康复指导,建立运动损伤统计制度,加强对运动损伤的管理。
参考文献。
[4]成坤。大学生运动损伤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b):103.
[9]李芳,何中初,汪德凤。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国校医,,22(5):523.
[10]brianc.functionalinstabilityoftheanklejointfeaturesandun-derlyingcauses[j].physiotherapy,,86(8):401-411.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十一
随着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在高校中公体教师工作量计量管理方面,存在着不仅没有合理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而且还存在打折扣、缩短、减少工作量现象,这极大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1]。除此之外,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各种隐性工作量,并且随着学校办学积累有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已经属于超负荷工作,影响了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编制偏少,学校只看到体育教师实际的上课工作量,忽视了各种隐性工作量[2]。基于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管理中体育教学职业的特殊性和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在评估、考量管理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方面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使得考核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成为一种争议[3],导致公体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本文对浙江省某地区高校至第二类体育工作进行了分类统计(详见表1),表中说明,除体育教学外,体育教师承担的工作类型多,频次高,覆盖面广,工作强度相对较大。但是,事实上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针对公体教师的工作量计算问题以及体育教师的劳动保护问题,不仅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也需结合当代体育教学实况,优化制定详尽的决策,确保合理管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为避免教师过量劳动发挥积极影响[4]。
二、强化高校体育教师劳动保护的意义。
(一)维护体育教师的权益。
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公体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劳动领域广泛,不仅涉及体育教学劳动,也涉及课外体育活动、课余时间的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方面的劳动。设置教师劳动保护策略,能够规范化实现对于高校体育教师劳动行为的保护,避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量劳动[5]。在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之中,强化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保护,使教师的劳动权益不受侵犯,使体育教师的劳动有所收获,对维护教师的权益,提升教师存在感具有积极意义。
(二)避免体育教师过量劳动。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的公体教师劳动表现形式的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为学生作体育示范动作,在帮助、保护学生能够有组织的参与到体育活动训练中,教师不仅耗费体力,也会在教学中耗费脑力。若是不对体育教师设置劳动保护方案,教师因过量劳动出现身体疾病,或是工作计量不合理,不仅教师劳动权益没有得到回报,也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打击[6]。为高校中的体育教师制定相应的劳动保护策略,可以避免教师过量劳动,使体育教师保持积极的心态开展体育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研究体育教学改革方法。
除了专业体育类高校,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不及其他专业学科被重视,体育教师工作耗时长,牵扯精力多,教师疲于应付日常工作。高校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特色专业进行培育建设,但是对基础课相对缺乏大的投入,体育教师较其他专业课教师也鲜有国培省培、访问工程师、出国访学等机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强化高校体育教师劳动保护,提升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对于高校体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体育教师而言,也更要留有更多的时间去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研究。
三、优化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统计策略。
(一)以时间定额教师工作量。
在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管理中,很多地区和学校把教师的工作量等同于体育教学的课时量,因此仅仅通过计算课堂中体育教师教学的工作05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第37卷量,而忽视教师在课堂外的教学工作量,其实这对体育教师工作量打折的计算方法,是不合理的[7]。仅仅认定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工作量,而忽视教师在课外的工作量,不仅在忽视体育教师课外的辛勤劳动,对教师的劳动成果视而不见,更是对体育教师的不尊重,不能适应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会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此,应该优化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管理决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对体育工作统计要增加透明化、阳光化。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要维持在一个公平、公正以及公开的范畴,不能够搞私人的暗箱操作,应该给高校中每位体育教师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计量评估环境。对于课堂中体育教学工作量的设定方面,应该设置出一个基本的教师工作量时间,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实际的差异,个性化制定教师工作量记录方法[8]。通常,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每学期公体教师的工作量,以实施12节课以下体育课为宜,对于超过的课程教学部分,需要按实际教师的上课次数,给予教师足额的课时费,不能在实际中变相打折计量教师的工作量。其次,将课外体育教学时间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课外体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课堂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内涵建设,因此,应该将体育教师的该部分教学也加入到教师工作量中,为教师的这部分工作量给予资金补贴,从而有助于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教学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最后,制定详细合理的工作量考核标准。对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教师也能够制定一份详细的、可参考和对比的工作量考核标准,可以根据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具体工作时间长短,教师工作的强度,体育课外活动中学生的人数,拟定严格的体育教师工作量记录标准,并能够严格的执行该标准。
(二)以教学效益衡量教师工作量。
大部分高校设有体育的基本教学工作量,若是超过工作量,就有课时补贴。但是我国还有不少地区以及学校中,还存在不设基本体育教学工作量的情况,教师多上体育课,或是教师少上体育课,最后拿到的教学工资则是一样的[9]。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之外的教师教学工作量,仅仅是有选择性的去“断章取义”的计算其中的体育教学工作量,或是对体育教学工作量进行打折的处理,甚至有的学校是不将其计算到教师的工作量中,使体育教师的权益受到损害。对此,在管理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出台关于工作量方面的优化管理办法。学校组织专人对历年的教师校内、校外工作量进行评估考核,制定某项体育活动的工作量标准,作为今后统计依据。将教师的校内、校外实际工作量进行表格记录、存档管理,最后将其综合到教师的工作量中,进行工资结算。其次,分类统计管理工作量。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日常所完成的教学工作,按规定以及具体情况,准确进行登记工作量。教学、群体等工作量应分开计算。基于体育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以及体育教师训练模式、组织体育竞赛方面的付出参与度,可以有所区别的记录,使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权益更加合理。再者,实行现代化弹性机制。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之时,可引进一些现代化的弹性机制,注重对体育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可以针对不同年纪、体质、不同方向的高校体育教师,给予区别化的对待,确保教师工作质量考核的精确度。具体针对赛事,也可以根据比赛获奖情况,给予工作量的统计和奖励。高校体育教师预算之外增加的工作量,学期结束进行统计公示,及时发放工作报酬。
四、基于公体教师强化制定劳动保护策略。
(一)人性化管理教师劳动量。
首先,合理安排教师的劳动总量。在分配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中,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学中师生差异的关注度,按需求优化体育教师每节课的工程量,保证教师的主导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积极性,也使体育教师的劳动不超出极限。其次,发挥教师特长促使劳动有成效。有方向性地培养教师在诸如武术教学、网球教学、体操教学、羽毛球教学、篮球教学等不同课程的的专长,充分利用教师分类专项,通过教师针对性教学,促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可以延伸到课堂外,让教师的劳动获得更多成效,也保护教师的劳动成果。最后,提升个性化体育教学能力。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个性化地管理教师的劳动量,以多元化的角度,去计量评估教师的劳动成效,多维度的评估公体教师的劳动量,将其加入到教师的工作计量表中,确保高校公体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劳有所获。
(二)合理定制劳动时间。
第一,明确规定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鉴于体育教师的工作特殊性,对照高校体育相关的法律制度,制定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范畴。在基本工作之外的,要加强教师的劳动保护,特别是要维护教师的特殊待遇权和进修培训权,确保高校的体育教师能够参与进修,并且保证劳动能够有所回报。第二,成立体育教师劳动侵权的救济反馈系统。合理运用的国家政策行政手段,建立体育教师劳动行为保护的督导委员会,负责教师劳动超时过多、劳动时间计量不合理等的维权事宜。研究制定高校体育教师劳动侵权的事后补救措施,一旦被劳动时间收到不合理待遇后,能够得到的补救,避免劳动侵权的发生。最后,提高体育教师的劳动报酬。在高校体育教师劳动中,存在劳动报酬低于其实际劳动的价值的现象。要努力从学校人事分配上予以倾斜,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高校公体教师能够劳有所获,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高校体育教师会全身心工作,他的人格与其他的心理品质,就会对教学过程及学生身心发生实际的作用和影响[10]。
(三)科学化考核教师劳动强度。
在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师不仅涉及校内的体育课、组织体操活动和校外体育经济活动,同时还承担了校外体育交际辅导等工作,体育教师劳动范围、强度被扩大,体育教师的劳动范围就比一般教师增大20%左右的比例,因此,为保护高校体育教师过量劳动,重视遵守劳动规律,要科学化考核教师的体育劳动组织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从体育教师人格魅力方面来考核。体育教学工作中,较其他课程更能直观表现出教师的基本技能素质,如优美的动作、娴熟的体育技巧、健壮的身体气魄,还有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精神,对学生热爱体育也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进行科学化考核教师劳动强度可以从课堂中教师表现出来的品格是否优良来考量。若是教师在教学中,能表现出这些品质,可判断教师能为其付出的劳动收获教学成果,也能反映出其在课堂中的劳动,在教学业绩考核中设置好、中、差的评估标准,评估高校公体教师的劳动强度。其次,将课堂和课间劳动结合来考核。在科学考核体育教师劳动强度时,需要将课堂内的体育教学工作及课堂外的常规早操、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内容统筹到教师体育劳动范围。如将早操、开展体育活动、运动竞赛进行课时量的统计,合理科学的量化,量化的指标可以与专业人员相互协调,兄弟高校之间相互借鉴,合理管理校与校之间的教学比赛活动,维护公体教师劳动权益。最后,要充分利用好《体育法》中条例进行劳动保护核算。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体育法》为依据,保护教师劳动强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条例、程序以及方法,并且严格执行,完善关于法律中体育教师劳动侵权的保障体系,有效地拓宽高校体育教师劳动维权的救济保护路径,完善高校体育教师劳动立法,对规避过量劳动,保护体育教师劳动权益,发挥积极影响。五、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管理中,应该优化制定高校公体教师工作量管理决策,可以从时间定额以及教学效益衡量方面,科学化评估管理公体教师工作量,并能够以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的角度为教师制定劳动保护策略,为公体教师提供劳动保护,避免教师过量劳动,发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十二
【内容提要】运用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整体性、综合性角度,对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高级职称老化”“学历层次偏低”等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初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领导发出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答卷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此外还咨询了十几所高校分管师资的负责同志,同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年龄结构(见表1)。
表1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类别教师人数人数比例(%)。
30岁以下40219.98。
总计2012100。
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的教师(402人)占总人数的19.98%,31-40岁的教师(771人)占总人数的38.32%;41-50岁的教师(496人)占总人数的24.65%;51-60岁的教师(343人)占总人数的17.04%。从总体上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年龄老化问题有所好转。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人数最多(1173人)比率最大(58.30%),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生力军。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多,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41-50岁的中年教师所占的人数次多(496人),其比例为24.65%,他们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中流坻柱。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力量,则师资队伍将失去主心骨,对事业将会造成全面性的损害。而51-60年龄段的.老教师人数(343人)所占比例为17.04%。他们大都有高级职称,其中许多人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如能继续发挥其潜力,他们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
2.2职称结构。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经过10多年的职称改革有了明显改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见表2)。
表2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这次被调查的2012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27人)比例较高,达到36.13%(其中教授144人,占7.16%;副教授583人,占28.98%);中级职称的教师801人,占39.81%;初级职称的教师484人,仅占24.05%。
高、中、初级三者职称结构比例已经初步形成卵状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大批学术带头人和形成系统的学术梯队。高职称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情况客观存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在今后10年内相继退离工作岗位,急需补充培养中青年教师,继承他们的事业。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中反映出来的业务水平的断层,其严峻性远超过年龄结构的断层。退休的教师多数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包括许多在教学上和学术界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如果不在较短时期内培养和扶持中、青年教师,迅速提高其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优势,使尖子人才挑起工作的重担,那么整个师资队伍很有可能“滑坡”,甚至于出现“恶性循环”。
2.3学历结构(见表3)。
表3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1702人)比例较大,占84.59%(其中33.25%是40岁以上的教师);近年来拥有研究生学历(141人)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占7.01%,这可能与我国体育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有关。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1)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但各年龄段教师数的分布十分不均衡,需要进一步调整。
(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的任务基本吻合。但高级职称群体老化、教授比例偏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当引起重视。
(3)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因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应成为师资管理的重点。
3.2对策。
(1)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对部分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学术造诣,肯于钻研和善于团结人的普通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充分培养与扶持。
(2)统一认识,改变现状。要重视目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断层”危机,增加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实际措施,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方针,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好,爱岗敬业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中青年体育教学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3)提供良好条件,优化成才环境。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上,尤其在评审高级职务上,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申报高级职称,促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术梯队尽快形成,解决好学术年龄断层问题。
(4)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教学、科研及教书育人等方面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研讨班,带领中青年教师切磋教学技艺,营造重视教学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2]阎书波.浅谈河北体育学院师资队伍建设[j].体育研究,(2):32~34.
[3]刘明辉,黄力生.福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7~82.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课程教学评价列为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1问题的提出。
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引导课程实现正确目标的轨道。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质量特点进行研究,了解课程教学性质和评价范围,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2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特性。
2.1抽象性和具体性。
从宏观上看,课程教学质量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反映教育者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的观念也在进一步更新,正在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良好、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现代健康观涉及到“社会尺度”、“生理尺度”、“心理尺度”这样的三维立体层面。因此,反映在体育教学质量中的道德、情感、意识是抽象的。从微观而言,教学质量则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概念。它包括教学目标管理、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手段实施情况等,也就是学生的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合作行为、意志表现,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教研水平、管理能力等,直至具体落实到课的每种类型、每个专项内容、每一节课、课的每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到体育课程的每个环节。
2.2统一性和层次性。
教学质量要求有统一的规范,也就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和目标。反映在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可以有统一的要求。但体育又是一项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由于同一年龄段群体身体运动能力的差别,教学质量又具有层次性。也就是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完成情况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如果按着统一的技术内容来衡量教学质量,就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情况。因此,体育教学质量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统一的要求,而在运动实践方面要区别对待,教学质量评价应有不同的内容和尺度,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相结合才能客观地衡量教学质量。
2.3延时性和动态性。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育更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学质量及时检验和快速反馈的重要阶段。所以从总体上看,衡量体育教学质量,一方面是看受教育过程中的即时所得及接受程度,另一个重要方面还要看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要具有健康思想、健身意识、参加体育锻炼主动性,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导、组织和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知识、技术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进行科学实践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质量也是动态的。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及时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要。只有这样提高教学质量才具有实际意义。
3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3.1人的因素。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学校系统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典型的“人—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高水平的教,才会有高水平的学。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又有各方面文化的含义。体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型”,也不应该忽视技术一味追求“知识型”,而应该是专业技术“一专多能”和知识广泛、文化素养高的“全面型”,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能善于总结研究、不断改进提高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3.2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是指除人以外所具备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体育场、馆面积和体育器材质量、种类、数量等。由于近几年来高校扩大招生,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减少,体育器材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物质条件是维持活动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保障。高校应该想办法,利用学校周边环境、郊区地形和野外地貌等自然条件,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以保证教学质量。
3.3管理因素。
4.1加强教学质量评价。
教育发展着重培养智能,即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育活动,因此通常的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感性认识的技术评定和身体素质、机能活动效果的达标,这样的评价限制了体育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就其机能而言,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也是认知过程的发展和文化实体的传递,这是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根本目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反应教育体制和教学目标,对学生又具有动机强化和导向作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应从掌握健身方法、增强健康意识、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入手,重视健身效果和情意功能发展以及进步提高幅度。把学习态度(行为、交往、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和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不求“更难、更精、更险”,但求参与运动、合作愉快、巩固提高。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是有帮助的。
4.2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体育教学应设法把目标规定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质量标准,分解到有关教学环节和课程中去,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见表1),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以制度管理和激励政策为基本要素,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4.3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体育教学保障体系包括师资、教材、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等。在师资方面,应建立岗位培训机制,保证培养方案落到实处,以使广大教师能够具有占领学科前沿的意识和能力,使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以聘请、学习、联络等方式建立人才合作机制。教材方面,由于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可供选择的素材很多,许多大众体育和娱乐体育项目都进入了高校。素材要成为教材还要经过一个加工过程,所以要抓好教材的选择与运用,注重体育教材多功能拓展和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学场地设备方面,实行场地、器材最佳配置和合理使用。在保证基础设施基础上,重点装备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足够的电教设备和开发体育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十四
摘要:探索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发现体育人才培养的科学结构。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专业的体育指导。深入探究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当今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国体育人才发展现状的培养模式。文章主要对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结构及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做出积极地贡献。
我国是体育大国,从近几届奥运会上体育健儿优秀的表现上不难发现,我国体育事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高等体育院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十几年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许多重大贡献。当然,我国虽然已经步入体育强国的行列,但是在现行体制的制约下,其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严阵以待,积极解决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体育运动条件也随之得到改善。从近几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运动员优秀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体育教育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我国体育教育在进步的同时,收到现行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消极因素。例如,高等体育院校对教师队伍建重视程度不及对体育教育的事业重视。在体育实践当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过于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校教育的其他任务,即培养高素质、高学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这些消极的影响导致学校的素质教育相对落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缓慢。
此外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从宏观角度来说,体育院校开设了众多西方竞技类体育项目,包括体操、篮球等,而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开设很少,大部分是理论介绍,缺乏实践练习,而且传统体育项目的课时实践安排很少,这非常不利于我国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微观上来说,高等体育院校的结构设置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什么项目在世界上流行,什么专业就会成为热门专业,学校就会花重金建设该专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团队教练。这样建设体育专业可以从众选优,大力发展热门体育专业,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人才,但是忽略其他专业则不利于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甚至会导致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失传。
从目前我国体育高校的教学组织结构来看,学科教学的组织过于限定教师地“单位所有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单位所有制”阻碍了教师在学科上的交流与合作。归纳近几年我国体育高校的教学组织结构,发现我国体育高校采用的学科组织结构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以单科为基础,第二,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这两个鲜明的特征使地体育高校的学科组织的先锋领导人物都居于塔尖,以严格的法规法规化和制度化在全校范围内构建等级制度,对整个体育教学体系进行纵向分工。这种结构在体育学科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优点在于快速决策、分工细化、指挥集中、指挥明确,便于传达高校的方针、政策,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但是这种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此种结构过于强调学校管理层的权威性,侧重管理阶层的统一,但是严重忽略了学校教学组织特有的无序性和自由性,导致学校对国内外体育变化反应相对迟钝,无法根据现实要求及时改变。其次,这种结构主要以学科为依据,将各层次的教学进行多重分隔,虽然重视学科的细致分化,但是却忽略了最终地整合,不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最后,这种结构组织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虽然体育人才教育倾向于体育技能训练,但是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下降,学生不可能终身从事体育竞技比赛,迟早都会有退役的一天。如果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仅仅停留在体育机能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机能的培训,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只掌握专业体育机能而没有其他技能,影响到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如果能够针对体育高校的`教学现状建立一套教学与科研既分离,又稳定的教学结构,则一方面可以承担教学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内外体育教育环境的变化,最终可以实现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体育虽然是按照某种规则进行的体育运动,但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地方可以进行创新,所以,高校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意识决定行为,学生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无数次的练习中进行创新。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了解体育文化,练习体育机能,更要让学生探索体育的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规律中进行创新。此外,教师的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非常重要。教师坚持以身作则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学习的创新主要依赖于三点:思想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十五
摘要: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分析了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滞后的根本原因,找出发展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的思路及对策。
1.研究目的。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体育产业更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作为体育事业内容之一得高校体育,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体育的产业化使得体育事业蓬勃兴起,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来源,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人们在看到体育产业化给体育事业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在思考能否借鉴体育产业的一些做法,对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现状进行研究,将长春市高校体育里可以产业化的部分推向市场,挖掘高校体育市场商业价值,开发高校体育市场,使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不断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长春税务学院、、吉林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中医药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12所高校的体育产业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普通高校体育产业的文献资料,了解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2.2.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长春税务学院、农大、吉林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中医药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等12所高校发放问卷共12份,回收问卷12份,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98%,并请有关的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检验。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软件包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1高校体育资源闲置和不足并存。
在本文所调查的12所高校中,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场馆和田径场。人均面积能够达到4.3o,场馆基本不能够满足需要。在所调查的12所高校中,只有一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其余的体育场馆都是封闭式的,只对本校的师生开放,而且有时间的限制。这就产生了体育资源的闲置,其主要表现在场馆、器材设施的闲置。在场馆、器材设施闲置方面主要表现在设施面积最大的田径场使用人数不多,利用率不高,明显资源利用不足。此外还有些学校不允许学生随便进入一些健身房、网球场、游泳馆等投资相对较大,维护费用较高的场所。而这些场所处于无偿耗损和闲置状态。在器材闲置方面,大多数学校没有对器材设施实行对外有偿收费使用。特别是在晚上及寒、暑假期间,高校的场馆大多是闲置不用的。
长春市高校体育产业总体来说经营项目、经营内容比较单一,路子窄、办法少,经营的项目仅仅停留在体育场的租凭、承办和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其服务对象主要以本校教师、学生为主,其组织行为也主要局限在校园内,缺乏与社会体育的交流与合作,高校体育仍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体育大都依赖上级部门的拨款,这种依靠拨款以获得经费支持的状况使高校体育的发展举步维艰,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高校体育市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费筹划缺乏市场意识,只依赖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缺乏积极的开拓精神。一些校内收费培训班的服务内容单一、规模小、短期行为较大。
4.结论与建议。
4.1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意识和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其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特别注重提高晚上及寒、暑假的利用率。在体育设施方面,应尽量利用其开展各种有偿服务项目,可适当对外租赁,以提高其利用率。
4.2增强普通高校体育产业自身的造血机能。
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运动队及成立大学生健身俱乐部,提高体育竞赛的观赏性,形成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改变单一的运营机制。美国高校体育就是通过引进高水平的运动员来参加比赛,例如nba、足球、橄榄球等。来增加比赛的观赏性,通过出售门票来增加高校体育的收入。
参考文献:
[1]李敦杰.浅论体育市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4):22.
[3]韩明.从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看高校体育市场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3).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十六
广场音乐文化活动的兴起与发展,与城市经济、文化建设、社区发展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城市形象品味、文明程度、文化传播和音乐普及的一大重要航标。本文着重从城市文化广场的背景、兴起等两方面进行探析。
一、城市文化广场的兴起背景。
广场,顾名思义,即居民户外活动、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开放性场地。场地具有开阔、平整的共性特点。各地城市都有自己的具有标志性的广场,诸如南昌的八一广场、秋水广场;青岛的五四广场;大连的星海广场;西安的钟鼓楼广场和大雁塔广场;郑州的二七广场等等。这些广场的兴起无不与城市建设、地方经济发展、文化需求息息相关。中国内地城市广场的兴起可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最早启动城市广场和城区建设的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如大连、深圳,带动了其他城市广场的建设步伐。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各地市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地广场的建设。应该说,最初广场的兴建是政府希望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改善民生工程,提高政绩兴建起来的,经济效应是广场兴起的第一推动力。在这种推进经济发展的引领下,各地市纷纷选址、规划建设大型广场,起初其目的是政治性、经济性的,打造地方文化形象,营造良好的广场氛围,城市文化广场也渐渐成为了地方文化的“传播者”。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的规划建设趋于更科学化、更人性化。各省市政府本着构建和谐家园,打造宜商宜居的城市环境,更好的服务于经济、服务于文化生活,服务于民众的这种理念,在城市具有相对标志性的场所和区域都进行了建设规划,修建了大量平坦、宽阔标志性的广场,用于群众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共设施也日渐完善,而后覆盖面渐渐扩大,大量社区文化广场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休闲场所,成为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反过来又促进了和谐社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民生工程建设的改善。因此,从另一方面看,城市广场文化的'发展和壮大也是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必然产物。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种类,与文化的各个方面密切相连,围绕着人类某一具象地实体环境之间的关联而存在。这里所说的“文化”其实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我们真正要追寻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某种特定情境下的文化现象,这是一种群众具体生活形态的展现,融汇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生活习性、共同的表达方式和行为表现等等。故而,音乐依附于文化,文化显现于城市发展中。在洛秦的文章中对城市音乐文化有这样的界定:所谓城市音乐文化,就是在城市这个特定的地域、社会和经济范围内,人们将精神思想和感情物化于声音载体,并把这个载体体现为教化的、审美的、商业的功能作为手段,通过组织化、职业化、经营化的方式来实现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一个文化想象。笔者认为,城市音乐文化建设情境得以外显的重要媒介就是城市的广场。音乐是某一区域相对汇聚了足量的文化特征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而出现的必然产物,广场则是这种产物外部表现的承载地和释放场所。音乐在文化广场上的体现主要是群众在空间较大的广场上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进行恰好迎合了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亦为各地城市广场音乐活动兴起的重要契机之一。近年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凸显。市民在温饱之后、工作之余,对精神世界的交流、休闲娱乐的热衷,以及自我保健、养生意识的关注,推动了群众音乐活动的开展。广场音乐文化活动正是在迎合了部分群众的这种心理需求而如雨后春笋般自发产生、发展起来的。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群众享受生活意识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政府便民利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丰富群众生活、陶冶情操、构建和谐社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正是在这种契机和政府提高政绩、服务民众的大背景下,各地纷纷建立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广场。显然,城市广场群体性的音乐现象已成为城市文化建设和展现不同艺术形式的重要窗口,城市广场音乐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设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从城市进程发展、文化效应、市民需求等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思索我们不难发现,广场音乐对城市建设和文化艺术的繁荣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社区建设、产生的变化影响,如何更好的将音乐与社会城市文化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广场音乐的社会属性功用,对城市音乐文化广场的传播效应与文化价值、功用分析,分析广场音乐在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传播效应及推动作用,将其置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文化品牌、社会功用等角度去剖析,都是迫切需要音乐工作者去探索的。
【参考文献】。
[1]王博[m].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论城市音乐文化建设[j].民族艺术研究.2013.
[2]洛秦.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化[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2).
[3]李虹.浅谈城市广场文化的发展及作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6.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十七
要想确保农村经济朝着健康稳固的方向发展,就要积极的发展完善财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群众的切实利益,带动农村改革模式的优化发展,保证社会发展稳定,确保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系统的健全,促进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农村基层党建设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保证财经组织稳固,促进农经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升,确保相关规章制度体系的健全,促进农经执法水平的提升,通过对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深化,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更新。在当前时期,要想符合农村经济管理的要求,就要合理的利用民权。要真正的尊重广大群众本身的意愿,不断的深化发展会计代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体系完善,防止集体资产外流问题发生,而且要切实的完善债务体系,确保其合乎经济发展规定,切实维护群众的真实权益,带动经济组织模式优化发展,保证农村经济朝着更为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2对管理环节进行优化。
第一,为了确保工作得以顺畅的开展,就要不断的完善发展民主理财体系,保证村级财务体系设置合理,保证财务公开。对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发展优化,保证相关原则得以有效的落实,满足监管工作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带动审批工作的开展,促进农村内部经济管理系统的健全。依法加强土地承包与流转的规范管理,积极的落实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不单单是当前农业机构的主要职责,同时还是当前时期强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要当成重点来对待。具体的来说要做好如下的这些工作:认真的管理承包档案,此档案是开展承包工作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原始依据,是党和国家农村基本政策在基层的历史记录,应该存放好,并且认真管理,防止其丢失,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切实的结合档案法相关的要求,不断的'完善承包管理体系,确保合约以及台账等完整有效。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完善土地承包体系,要保证其中的各个运行步骤合理恰当,对具体的工作内容优化,确保其对相关农村土地法律的应用需要,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确保农村土地环节的有效应用,实现土地流转环节的有效管理,以满足农村现代化建设管理的需要,促进该环节的综合效益的提升,确保整体土地运作环节的完善,确保该环节的综合效益提升,促进农村经济运作环境的稳定。
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加紧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登记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签订率,使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开展流转规范管理工作,探索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强制农户流转的现象,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必须要认真处理严肃对待,而且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第二,要适时地对土地承包管理体系发展完善,保证所有的要素都可以有序的运作,保证承包管理工作顺畅开展,以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促进相关土地承包经营环节的协调,促进内部环节的深化应用,确保工作经费环节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应用,确保土地规模经营环节的优化,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系统的健全,促进其实际用地难题的解决,进而保证农户的切身利益得以维护。要认真的贯彻落实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理念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益得以维护,确保群众的物质方面的权益得以保证,不单单是落实法规条例时首先要分析的内容,同时还是执行条例规范时要认真参照的标准。
在我们国家的个别区域的农村,存在很多的荒废土地,这显然对于农经的发展很不利,要想避免这种现象,就应该积极的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不断的优化方法,切实的提升群众的承包权益,保证流转工作得以有序的开展,确保土地流转规范体系的健全,保证自身的每个环节都能够积极的协调,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流转规范制度的健全,应该结合党的方针政策,认真的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保证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得以维护。合理的发展合作社,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合作社的存在能够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比如能够提升群众的生产活动的组织能力,还能够保证当前的农业活动朝着规模化等的方向发展,能够显著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以从事同类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本,以产品、资金、信息、技术为纽带,自主兴办,秉承着农户志愿加入的原则,创建新的合作组织。除了上文讲到的优化内容之外,还应该对管理工作的后续内容进行优化。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形,保证后续工作体制设置得当,不断的优化发展,做好协调,促进实际工作的开展,满足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健全,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整体经济管理环节的优化,促进农村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在当今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全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干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结合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断的转换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真正的深入到农村之中,融入到农民群体中,做好真实的调研工作,尤其是对那些关乎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要认真的对待,开展详细的调研工作。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可以为机构制定政策提供必要的参照信息。
3结束语。
在当前时期,要想缩减城乡差距,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就要积极的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空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优化管理环节,不断的建立并且完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管理工作发挥作用,才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作者:冯立艳单位:宾县宾州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十八
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体育事业和全面健身的基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面,体育工作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的工作主要是依靠体育教师去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质量。因此,为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初中体育教师,研究初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显的尤为重要。
一、体育教师的教案情况。
体育教师的教案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在被调查的62名体育教师中全部都写教案,其中69.35%的体育教师能完成所有教案,还有16.13%的体育教师写有部分教案。这说明初中体育教师大部分基本上能够按教学要求,课前进行备课,钻研教材,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供保障。但还是有14.52%的体育教师不能正常写教案,而用旧教案上课,还有部分的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过于简单。由于部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条件的制约,只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客观上造成部分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简单。
二、教师的继续教育的情况。
青年教师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力量,对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丰富教学经验是当务之急。调查中的72.58%体育教师都认为自己应当进行继续教育。积极要求提高学历,增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这方面得出:应继续办好成人教育和进一步发展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为各级体育教师实现学历达标和更新知识、技能,完善业务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成人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体育教师进修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队伍是完成学校教育任务最基本的条件。调查结果表明:10所初中共有体育老师62名,平均每校为6.2名,学生将近有6000多人,平均每校有600多人。由此可知10所学校体育老师与学生之比为1:100。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中学每6个教学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由此推算石家庄市区初中教师的数量配备还是可以,但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的学校中有14班,却只有2名体育教师负责,这说明体育教师的配备具体到各所初中,情况就有所不同,这就存在着总体配备满足,但局部配置失衡的现象。
在被调查的初中体育教师中,35岁以下体育教师的为61.29%,36-45岁的体育教师占30.65%,46-55岁的体育教师为6.45%,56岁以上体育教师的占1.61%。说明在石家庄市区初中学校中青年体育教师的比例较大,体育教师年龄呈年轻化,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为今后的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中青年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具有锐意进取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善于汲取先进事物,先进知识,敢于推陈出新。应该说石家庄市区初级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青年体育教师比例过大,也可能出现一些其他不利的现象。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青年体育教师的思想容易产生被动。所以,初中应尽一切可能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
初中体育教师平均周授课在8-10节的占被调查体育教师的16.13%,周平均授课在11-14节的体育教师为59.68%,15-20节的体育教师占24.19%。说明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是比较多的。由于教学工作量较多,使体育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充实知识,钻研业务,进行科学研究,不利于体育教师的成长。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被调查的初中体育教师中的一半体育教师对其工作前景充满了信心,有40.32%的.体育教师对工作信心不足,而有9.68%的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前景失去信心。这样的现状令人堪忧。信心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奠基石,所以,初中教育行政部门应注重培养体育教师的自信心,使其对自己的工作前景充满自信,树立献身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有一半的初中体育教师能应用计算机,而有50%的初中体育教师却不能应用电脑。在21世纪,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它的方便、快捷、直观等优越性已经得到认同,但仅有一半的体育教师有能力应用计算机这种现象与当今信息时代不符合。中老年体育教师因年龄大的原因,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差,学习与掌握起来较慢;但对年轻的体育教师来说,应该掌握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应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科研等领域上来。
体育教师的科研成果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升华。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初中体育教师中有32人发表的科研论文是0-1篇,有20人发表的科研论文是1-3篇。有16.13%的体育教师发表科研论文4-6篇。
导致这样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年轻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工作量比较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科学研究。二是同工作经验与科研能力有关,青年体育教师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丰富,同时科研能力较差。通过走访了解:有一些年轻体育教师曾多次尝试写作,但由于写作水平不够和科研标准差未能被杂志社和报社所录取。而发表论文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体育教师,年轻的体育教师发表的论文却比较少。对于中老年体育教师来说,应当多指导年轻的体育教师撰写论文,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三是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有关。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而且对学校体育各项经费投入较少,尤其是科研经费更少,这样不能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最终导致体育教师对科研工作的不重视。
参考文献:
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篇十九
为了推动南通体育健身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南通具有代表性的'30家商业性健身会所为研究对象,对南通健身市场现状的调查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分析,为南通体育健身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李娟马媛媛吕丽作者单位: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07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4)分类号:g81关键词:南通体育健身市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