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内容范文(21篇)
总结是一个提高效率、促进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总结的写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语气和态度,以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一
近年来,历史高中新课改一直备受关注。为了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部门对高中历史教学板块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作为一名历史高中教师,我亲身经历了这一新课改,深切感受到了它的积极影响。下面我将从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方法的变化、学生学习状态、教师的角色以及新课改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进行一些简要的体会和总结。
首先,历史高中新课改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新课改将学科知识的灌输转变为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并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能力。历史学科不再单纯地追求“内容的堆砌”,而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通过引入新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新课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历史事件的探究和解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的变化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缺乏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而新课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们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再次,学生学习状态的发生了改变。新课改引入了很多互动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课堂的主角。他们不仅需要研读书本知识,还需要自己动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和解读。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老师是知识的主宰者,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但在新课改中,教师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他们需要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这种角色转变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探索。
最后,新课改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教材,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同时,学生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学生们需要更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发展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这些挑战也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机遇,提高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历史高中新课改是一场系统性的变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通过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新课改为历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相信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历史高中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历史追问精神的人才。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二
8月22日至26日我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培训,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如在讲授《荔枝图序》一文时,鉴于学生对句子“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只荔枝,然后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动手剥掉荔枝的皮。这时,他们会对“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最后再让他们动口尝一尝,这样,不仅加深对“浆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还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状。这样讲解,不仅使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比如,让我教《七根火柴》时,先播放《长征组歌》,音乐把学生带进了艰难的长征岁月,因势讲述此课文的背景,然后播放“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画面,最后定格在红军“过草地”上。然后设置两名红军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红军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高尚品质,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每个家长最关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
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己。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这就要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积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三
大家好!
沐浴温暖的秋阳,迎着凉爽的秋风,带着龙山的灵气,挟着便水的秀丽,携着家人的嘱托,揣着自己的梦想,在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你们来了,你们激情澎湃、英姿勃发地来了,来到了-这片神圣的沃土。
欢迎你们,热烈地欢迎你们,可亲可爱的新同学!
-x是一所历史悠久而又洋溢着现代气息的普通高级中学。这里,大地每一粒土壤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空间每一处存在都透露出浓郁的青春气息,历史每一面书页都散发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将近一个世纪的如水流年,沉淀了-x一脉相连、薪火相传的“勤、实、严、活”的校魂。你们的到来无疑又为-x注入了鲜活的血液,我仿佛看到了执著而勇敢的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举起了更高的火把!
同学们,昨天也许你还只是一个无忧无虑、稚气未脱的天真少年。但刚过去的六月,你谙熟了收获的斑斓,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进入初中、高中,是你们奋斗追求的又一新的起点。在这里,有幽幽的古樟、精美的建筑、漂亮的花草;有朗朗的书声,有嘹亮的歌声,有艺术的浪花,有睿智的溪流;有春风化雨般的关爱,有冬日暖阳般的真诚相助,有师生的热情,有家庭的温馨。刚走进校园的你们,就像一把萌动的谷种,就像一群振翅欲飞的小鸟,而这里,就是你播种希望的肥沃土地,就是你展翅高飞的广阔天空。
同学们,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三年的征程开始启程。新的环境,需要你去适应;新的面孔,需要你去熟悉;新的学习规律,需要你去掌握;新的生活方式,需要你去体会。今后的三年里,-x就是你们的家。在这里,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吧,努力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交流与合作,我相信,你们每一天都会有进步,-x也会因你们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我坚信,三年的耕耘,你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得到充分的展示;三年的奋斗,你一定会领略到青春的瑰丽、人生的真谛;三年的磨砺,你将逐渐成熟,并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今天,我以-x为荣;明天,-x以我为荣”,三年后,母校会为你们金色的收割、更高的攀登而绽开像今日秋阳般灿烂,秋风般温柔的笑脸。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四
本次培训是由x省教育厅精心组织,x师范大学具体主办,各地市精选优秀老师共计300多人参加,可见本次培训规模之大,人员之多,任务之重,所有组织方、承办方和x来的与会老师都非常重视,他们认真准备,提前到位或报到,做好了一切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为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培训的科目主要有英语,物理,生物和语文四个科目,主要涉及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师德师风,创新培养,教育科研,学科研讨,分科指导,总结回顾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新颖,收效很大,反响强烈。
在这次培训中,开班典礼上教育部和教育厅领导都对培训的意义,培训的目的,培训的要求,培训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和要求,要求老师们要尽快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改革,提高效率。
曹x老师对高中教训改革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证,特别印象深的是他对目前教育存在问题直言不讳的指出来,一是事业规模大,二是发展速度快,三是师资投入经费少,提出了教育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目前办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同时提出了实施教育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教育自身发展和教室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最后,曹老师还提出了改革不是目标,发展才是目标的观点,这一观点很新颖。
尚x院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未来教育一课中,提出的观点更为新颖,如对于互联网而言,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想不到的速度会出现,特别是狗狗地图的巧妙使用,余额宝如何帮你理财,国外国内微课程网站,翻转课堂,手机打分软件,英语作文自动批改软件,百度翻译,游戏在学习中作用,大数据,人立方,百度迁徙等的使用,让我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环境中对教育教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些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已经准备启动脑计划,其目标是促进学习智能化。
苏x老师教我们如何培养师德师爱,开篇以大爱无疆看师爱,从最美老师张丽莉谈起,给我们讲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核心,师爱是令人崇敬的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情。没有责任就没有教育。
项x博士给我们做了试解钱学森之问,他主要给我们讲了创新的作用,创新的教育挑战,他说,教育绝不是一部分人改造另一部分人,即使出生的婴儿也是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发展的,无论是“灌输式”还是“启发式”知识的获得过程其实从来都是充满创造的。创新教育给学生让渡出创造的空间,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进错了教室的学生,号召全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做一个发现者,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塑造者。这些观点对我们长期封闭在高中校园里的高中教师来说,真的很新鲜。
王x老师大力倡导每位教师都要有幸福感,也就是学会认同职业,热爱事业,智慧从业,享受事业,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即匠师,艺师,儒师和哲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在理念落实中发现和研究细节,在三维目标中发现和研究细节,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和研究细节,在理论学习中发现和研究细节。走过了几十年的课改之路,发现课改的.核心在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她说,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室专业的提升!
陈x老师给我们讲了高中英语课堂活动与问题的设计,活动是指向英语学科素养教与学的,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情景,语篇,理解,表达,知识和策略。活动的类型有技能培养活动,语言探究应用,语言课外运用等。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举措。
省教研室的姚主任给我们讲了课题申报的整个环节及注意事项,使我们全面了解课题立项、开题、结项等环节中必须注意的要求,感觉收获特别大,最后还让每组学员自定一个课题题目,在规定期限内上交立项申请报告、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
整个培训工作要求非常严格,所有老师不允许私自请假,迟到,旷课,每次上课必须签到,无故缺课八个小时,取消培训资格,同时要求每个学员认真听讲,认真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培训心得体会,培训结束后上交会务组存档。
本次培训请的每位老师都是责任心强,理论水平高,语言诙谐幽默,知识面很广,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古今中外,整个培训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效果非常好。尤其是所有老师备课准备充分,课件中案例非常多,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具有说服力,所以与会人员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
目前我们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观念老化。在座的很多老师,长期以来思想固化,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存在严重的吃老本现象,观念出现严重老化现象,这是很可怕的现象,正是这种固化的思想阻碍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2、方法过时。目前,老师们中间存在着教学方法严重过时现象,过去过时的教学方法充斥着他们的大脑,教师课堂主导地位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错位,造成课堂上老师拼命的给学生灌输,学生拼命的像机器一样接受,整个课堂都是老师从头讲到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没有用在实际课堂上,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3、缺乏学习。目前,很多老师都缺乏必要的学习,这里包括缺乏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专业学习,所以很多老师,知识匮乏,课堂上讲不出新意,造成学生不喜欢听他们的课,很多老师还和学生闹矛盾,让这些学生讨厌这一科,久而久之,这一学科成绩迅速下降。
4、落实不力。学校的工作有很多事情拖沓拉杂,很长时间落实不到位,没有具体的奖罚措施,或者即使有,由于好人主义思想严重,也没有执行到位,很多工作都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至推了也不动,缺乏雷厉风行,马上就办,落小落细落实的良好作风。
通过培训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四点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今后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无止境的,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的得到更新。
3、与时俱进。每一位优秀的老师都是一个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思维的老师,他们总是能够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为教育教学改革摇旗呐喊,我们每一个与会的老师都要做一个新课改的引领者和带头人,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新课程改革推向前进!
4、狠抓落实。教学工作没有大事,都是一件件小事组成的,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给我们神圣职责,教好课,育好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勤动脑筋,把我们分管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小落细落实,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总之,本次培训虽然仅有一周时间,但我们感觉到收获的很多很多,既让我们更新了观念,又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我相信,在专家们的指导和引领下,在我们全体骨干教师精诚团结和不懈努力下,必将把我们x的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五
经过今年暑期的高中新课改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通过观看视频,听到了专家对问题的精辟讲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2、做作业的过程,使我对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学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我体会到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在线研讨,让我们与全省各地的教师、与专家近距离接触,通过讨论开阔了眼界;很多好的创意迸发出来。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更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六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1)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2)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3)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4)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6)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8)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1)教育经费短缺。
(2)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七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公司组织两天的活动,是我人生中难忘但又充满意义的两天。本次团体活动让我体会到人生处处是课堂、它给我带来了一笔精神上的财富。同时让我觉得能处于这样一个优秀而有默契的团队中感到自豪和荣幸。
"团队合作,突破自己、开拓创新"是整个培训的主旋律,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我清晰且深刻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及自身潜力潜在的无限可能性。下面是我在这次拓展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5、人的欲望是跟随一生的,不要在乎能有多少钱,而是要去在意生活品质及自身的不断提高与发展,平台不一样了,人的羁绊也会不一样。
在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应当谨记这几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活学活用,做好自己,多听、多想、多做、更要多支持身边的领导,当我们的工作没做好时、当我们做错事时、领导替我们顶着压力,承担责任。
最后,感谢公司及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让我去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突破自己、创新",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能有更多的培训机会。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八
有的学生谈到英语学习有一种共同的感觉,按照他们自己的话说:“高中英语难度相对增大,成绩下降。”“考题灵活,很难找到规律。”“初三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不很适应高中,初中时念念书就会有长进,而在高中多做题也未必带来明显效果。”总之,同学们在学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不适应。
初三复习阶段的学习表现出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与考试相关的就学,不相关的就不学,而哪些考,哪些不考老师们心中都有一本账,初中三年所学的内容完全可以浓缩为一张纸,这点东西不断地反复,直到老师和学生对中考都胸中有数,即使有的学生两年没努力学,在最后一年只要拼点命,听老师的话,成绩也不致太差。老师在考试前都讲一些应付考试的“拐棍”,有的学生英语能力不高,掌握的词汇也有限,但只要懂得怎样使用“拐棍”,拿70%到80%的基础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就使学生在初中考试容易得高分。然而高分并不等于高能力,分数与能力这对被高分数掩盖的假象在高中就被揭开了。
学生会注意到高中的试题结构较之初中试题而言变化很大。稳稳得分的题少了,题多了,而丢的分又非轻易可得回。这是因为高中的英语学习与测试重点从初中的基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移,更重视综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运用。如;基础语法题量相对减少,阅读量及其分数比重增加,笔头表达能力的测试力度加大。而这些绝不是单纯靠“拐棍”所能应付得了的,高分必须建立在扎实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的日积月累上。盲目学习的想法或初中时平日里懈怠的态度,考试前临阵磨枪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说初中像盆中摸鹅卵石的话,那么高中阶段的学习则更像海里摸贝壳,需要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以及更巧妙的方法。
体会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变化,也就自然懂得了为什么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的原因,由于高中学习环境的重新组合及多样化,老师在课堂上的工作更富于指导性,学生的学习更趋于个体化,学习方法也就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加以调整。空怀一份抱负而无切实可行的计划,只能使初、高中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
语言知识一般多指语法知识,如:涉及单词的有语音、语义、构词、词类、用法等,涉及语句的有时态、语态、语气、单句、复句等。比较而言,词语学习更琐碎和不着边际,句法学习则相对单一,有规律可循,且往往被列于课本重要位置并附专项练习。虽然学习语法知识并不等于学英语,但却是我们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无法躲避的障碍。一般在课堂上有三种做法,一是老师在处理正课之前为铺垫背景及扫清障碍而做;二是老师在处理课文过程中为准确理解课文而做;三是在处理课文之后专设语言点课集中处理重要的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一般是指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它们排列的先后顺序也反映了学外语的一般规律:听、说先于读、写。初中学习强调听、说,高中学习侧重读、写。实际上偏废哪一项也学不好英语,只重听、说导致文盲,只重读、写导致聋哑。在语言学习中这四种技能是交织在一起的,应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高中阶段,高二要攻会考,高三要攻高考,高一是个大好时机,一定要珍惜。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九
近年来,历史高中新课改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历史高中新课改的受益者,我深深感到这次变革对于我们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将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应试能力、培养多元思维、加强综合素质和促进实践能力等方面,总结和陈述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课程着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学生往往因为学习方式过于枯燥而泛起厌学情绪。而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新的历史课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组织实地考察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这无疑使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其次,新课改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历史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较难攻克的学科之一,新的历史教学实施了更为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口头答辩、写作辩证性论文等。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做辩证性论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历史事实和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写作,这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评价方式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三,新课改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新的历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以往的历史课程只注重掌握历史事实和人物,而新的课程则更加注重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资料出发进行思考,并且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这种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新课改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新的历史课程将历史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智慧,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历史对我们现在的影响,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的历史课程不仅关注历史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最后,新课改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历史学科的实践元素是其独特的气质,新的历史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方式去感受文明的魅力,从而培养实践思维和动手能力。这种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历史高中新课改对我们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我相信,在历史高中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每个历史学科的学生将会成为思想独立、综合素质过硬的时代新人。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十
一、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大批有个性有创造力,能肩负起课改重任的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本身价值。
1.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校长挂帅参与课改计划制订。
2.学校明确建立领导兼课、备课、评课制度,与教研组挂钩制度,倡导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
3.定期对各位教师的读书活动情况和读书笔记进行督查,使教师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做到外塑形象,内提素质。
4.教研组制定具体课改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确定“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实验课题。具体开展前沿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如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等。
6.学校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进行一次研讨活动,具体了解各位老师的课改情况。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
1.学理论文章,记心得笔记,充分利用学校及个人报刊杂志有关课改资料,精读细研,把精华摘录在笔记本上,作为研究的指南针。
2.抓校本培训,提长教育理念。本学期继续坚定不移地抓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和发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投身课改中。
3.走出去,请进来。学中求发展,借鉴中求创新,聘请教研室教研员,课中指导,现场报告,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继续组织部分教师认真参加县、中心校等部门组织开展的课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新教材,探讨、尝试新教法。
5.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6.多层次开展“一帮多”、“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做到共同提高,共同促进。
三、深入课堂研究,注重教学实践。
学校将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这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做到“六有”即学校有规划,教师有课题,学生有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1.要求课改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主动确立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科研课题,认真参与一校一题的科研活动,营造科研氛围。
2.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等教学活动。
(1)、集体备课和重点放在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侧重体现有利于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2)、公开课、示范课重点探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与体会,发挥骨干教师先导作用,使好的教法在全校得以推广。
(3)、上实验课、研讨课,围绕确立的课题,在某环节、某方面作一些探讨,尝试,按步骤实施,力求有所突破。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大脑。把多媒体教学与课改相整合。
3.开展好本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要做到有课必评,有题必议,特别对实验课题要进行中期评估,调整和完善课改实验成绩方案,组织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4.注重教学反思,深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立足行动研究,把反思心得带入课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在研究中教学实现“教研相长”。
四、总结评估课改工作。课改工作的评估,在课改中有着重要意义。理论不自于实践,但实践需要上长至理论,再回来指导实践。这是不断提升的工作总结,发现问题后的总结,再执行再总结,要贯穿在课改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改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教师将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让课改之花璀璨夺目,常开不败!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十一
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不再像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教材,这样更接近于大学历史专业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作为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第一线教师,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应该完成三个转变。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真正“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假如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反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新课改下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之以渔”的教育。
2、转变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将必须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觉好的材料。加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然后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3、转变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网络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进行情景式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以上仅是这两天学习和以往经验的点滴体会,愿与各位同学共勉。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及课改背景介绍(200字)。
历史高中新课改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推动历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本文旨在分享我对历史高中新课改的心得体会。首先,我将简要介绍历史高中新课改的背景和目标,以便读者对该主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段:新课改带来的改革和挑战(300字)。
历史高中新课改以培养具有历史文化意识、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新课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强调历史学科的学科性、普及性和实践性,加强历史思维和学术能力的培养。然而,新课改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教师培训和教材资源的不足,学生学习负担的增加等。但是,这些挑战并不能掩盖新课改的积极意义和潜力。
第三段:我在新课改中的收获和体会(300字)。
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新课改带来的巨大变化。首先,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时代和生活实际,加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历史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术能力,通过开展历史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还发现,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素养。
第四段:新课改的不足与改进建议(300字)。
尽管历史高中新课改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教师培训和教材资源的不足是当前新课改亟需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和学科研究来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教材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筛选,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此外,新课改中普及性和学科性的平衡也需要重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注重历史学科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为此,我建议加大对教师培训和教材资源的投入,并加强学校与社会、博物馆等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
第五段:新课改的未来发展展望(200字)。
展望未来,历史高中新课改还有许多值得探索和改进的地方。我期待新课改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更多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希望新课改能够与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历史人才贡献更多的力量。
总结:
历史高中新课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对于推动历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新课改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去适应和应对新的教学要求和挑战,并为未来的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本文所述的心得体会能够对其他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路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十三
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要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于掌握。这样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加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同时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可以把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形成校园特色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
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体育课内容陈旧而枯燥”“体育课上自主活动时间少缺乏激情”,还有缺少个性发展、统一僵化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等,与学生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充满激情色彩的体育形成极大的反差。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一些小组协作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三、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要一味地命令学生怎样去做,而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民主。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强调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人,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师生共同融入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
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我认为体育教学是双向双边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复杂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学生们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只有师生融入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游戏,才会带动课堂气氛,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
五、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要主动接近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善于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反思,大胆创新,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社会适应和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利锋,阮利民。对体育创新教育课程方案的几点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05)。
[2]陈海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一些探索[j].考试周刊,(29)。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十四
摘要:在实践中准确将三维目标融于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都在摸索的课题。其一,政治教学在知识和知识的传授方法上需要紧跟时代;其二,政治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其三,要凸显政治教育的本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新课改。
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跟时代,创新知识传授方法。
高中生拥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探究的欲望,谁能博得他们的眼球,谁就能将知识播进他们的心田。如果教师能够引起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尾的全程关注,能用恰当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愿意参与其中,那课堂必然是优质高效的。古语有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一节成功的政治课,从知识上来讲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本节的重难点已被突破。可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理解能力有很大差异,要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都能顿悟重难点问题,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那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又被色彩斑斓的网络生活吸引着,他们更是缺少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时间。现代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让管理学生的难度日益加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
“翻转课堂”就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有效连接了课堂与媒体。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别出心裁地把重难点知识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课下一次或多次进行观看,并记录下自己难以突破的问题,然后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究、讨论,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解惑,使学生真正“吸收内化”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微课视频,不但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观看加深印象、突破重难点,而且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媒体与课堂的.冲突,为新课程的成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微课真实地完成了这种要求。
教师就是导演,是课程的组织者和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就是课堂的主角,要思考、参悟、表现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最终师生互动配合在课堂中共同释疑解惑、拓展升华知识。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兴致盎然,可是一般来说,临近下课时学生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学习热情会有所下降,课堂气氛由热烈变得冷清。常言道:“编筐织篓,贵在收口。”在最后时刻教师如何做好主导、组织好课堂呢?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一个章节的结尾往往是通向另一个章节的开头。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收尾时,善于抓住章节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吊住学生的胃口,既可活跃气氛,又可为下一章节做好铺垫,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在讲完“世界的物质性”后,教师可前瞻性地总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既然世界是运动的,那是谁在动?既然在动,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那昨日的欠账今日还需还吗?同一瞬间,物体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矛盾吗?这就是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请课下观看视频微课,试着解决一下问题吧。生涩的哲理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情绪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思维像在自由王国中,顿时产生了许多想法,而且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这样,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在旧课的“收尾”中巧妙地埋下了伏笔,为新课的“开场”做了自然过渡。
二、动之以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的过程,更是人性养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进步、“中国梦”真正实现的思想保障。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并不是一件易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在一两次说教之后就能悉数完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不是学习一两个理论就能顺利实现的,这些都需要长期的教导与培养。但是卢梭又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由此可见,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教师———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要用自己的光芒点亮学生前行的路。首先,在教学上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深刻挖掘政治学科内在的情感因素,真诚地进行教学,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真心地爱护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学生的爱与痛,帮助他们撑起远航的帆。一点一滴中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有了对教师出自心底的尊重和信任,此时教师的教育会顺其自然地如涓涓细流般淌进学生心田,引导他们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去看待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内隐的,它融汇在玄妙的知识中,散发在谆谆教诲的期盼中,生长在真诚眼神的抚摸中。它的培养和养成会成为学生永远的精神财富和力量之源,使其受益终生。
新课改的实践中教师找到了自己准确的位置,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我们的使命是在紧跟时代层层推进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开发;在关注着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让学生的心灵不再荒芜,为他们播种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活力政治课堂[j].中学时代,(8).
[2]胡光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的探索[j].中华民族教育,(2).
[3]门瑞霞.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2(6).
[4]吴燕萍.高中思想政治课趣味性教学方法探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十五
经过这几天的紧张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心理准备,让我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这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要求。社会对不一样类型的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首先要进行教育的改革。
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资料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每个人的发展是多样化的,可选择的更强调和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以及其深厚的内涵。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提议。
6、为教师教学创造较大的空间。
经过听取先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省的报告,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在新课程改革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比如:
1、教育观念问题,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主要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
2、课时不够,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同时也有教材本身的问题。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注意强调知识的选择性。尽量及早通览教材,对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禁止在教材的选用上版本的不一样。
3、对三维目标的落实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本实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要流于形式。
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会造成教师忽视基本功的现象,主要体此刻。
(1)不认真研究课标。
(2)不备学生,
(3)不敢批评学生,盲目赞扬。
(4)不重视教学设计。
(5)不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甚至导至性格外向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冷落,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们实践中供给了可供参考的资料。让我们进一步休会到教育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十六
摘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课教学。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与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化学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化学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上好高中化学课。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主宰课堂,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教学,学生只能俯首倾听,任教师自由摆布,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我们的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欧文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爱护,往往比他的专业修养和学问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尊重、信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尊重、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一种厚爱,学生在老师的尊重与信任下会更加充满信心。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教师以“育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教育宗旨,把学生当成有个性、有思想的人。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敏感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很在意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从不用粗暴简单的语言训斥学生,而是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在教学中,我尽力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并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真诚地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爱心是建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他们身心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就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那就是用爱关心学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与老师彼此对话。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尽最大可能地在学习上鼓励学生,在生活上帮助学生。
二、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从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出发,我们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较多,学生很难理出头绪,而且记忆的东西多,学生很难清晰地记住。()何况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不够系统,他们很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联系身边熟悉的现象和事物思考问题。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虽说是一门自然科学,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学生就会快乐地学到知识。例如,我这样设计高中化学第一课:上课伊始,我没有急于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现在,我就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看好了,在同学们的一片欷[中,我拿出四个小烧杯(事先沾有无色的不同液体)放在桌子上,然后把一瓶无色的液体分别倒入四个烧杯中,这时奇迹就出现了,四个无色的杯子出现了红、黄、蓝、白四种不同的`颜色,所有的学生既惊讶又好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吗?我们的化学课将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学好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实践、积极探索,让他们有动手、动脑的机会。新课改理念也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为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就会积极表现,就会主动学习。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总是尽最大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改善大气质量》等课时,我都成功地运用了合作探究教学法。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
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怎样在新课改引领下上好化学实验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3)实验能培养我们的创造能力等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从这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过程、遵守实验规则、规范填写实验报告等等。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实践、积极探索,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上好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
参考文献:
[1]孔秀芳。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上好化学实验课。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12)。
[2]马文平。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新课程,.
(作者单位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十七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教材的使用,结合高中英语学习内容繁多、任务繁重的实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匮乏直接影响着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严重制约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有效地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语言学习的潜能,我们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教师由传统的“说中教”转变为新型的“做中教”,使学生由传统的“听中学”转变为新型的“做中学”。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英语教学观念,拓展英语教学思路,用“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实际教学,注重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提高。
(一)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入学后,学校就应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活动形式,如专家讲座、优秀毕业生主题报告会、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等。我校在开学伊始,学校领导就特意邀请优秀毕业生为新生作了“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并且在会后,各班又开展了“我的未来”等主题班会,大家各抒己见。这时,在班主任的要求及各课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就水到渠成了。从听他人演讲其职业发展,到自我评述、畅所欲言,使学生对自身发展的未来增添了一份使命感和危机感,从而更加迫切希望增进知识,并且渴望能力的增长,变过去的被动为现今的主动。
(二)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探究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问题贯穿探究全过程,从引入到过程都是由不同的问题连接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的设计要遵循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开放性,科学合理。学生有了问题,就明确了探究的方向。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和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
(三)建立发展性评价系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成功的学习能取得好的成绩,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更能进一步推动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重视评价的作用,切不可轻描淡写,也不能指责无视。恰当的评价能让学优生更上一层楼,也能让学困生鼓起学习的勇气。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如学习习惯的改善,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变化等,多用鼓励性的话语,如“comeon/ok/good/welldone/wonderful/perfect!”等,让学生从教师的肯定中获取力量,继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总之,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赏识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中欣赏到自己的优点,感受到被认可的快乐,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结语。
本文是一个尝试性的初探,还需要不断完善,但这些应成为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努力的一个方向,希望对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高中英语教学有所裨益。湖南近代教育家胡元倓有这样一句诗:“从来纬地经天业,皆在躬行实践身。”我们将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完善,切实贯彻落实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使自主学习不仅成为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的宝刀利剑,更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十八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料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资料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构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供给经验和帮忙,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提议,教师要向学生供给经验,帮忙他们进行确定、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本事,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当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提高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忙学生制订改善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职责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总之,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欢乐数学”。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十九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当教师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政治课的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应试、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疏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新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尤其是更加贴近生活了。如从名称上: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尤其是在哲学中,一开篇就提到了生活处处有哲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把政治课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怎样“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生活”的理念,提高课堂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思想政治新课改的认识。
一、教材生活化。
1.教学目标:向多维目标转变。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时虽然在教学目标上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但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也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新课程贯彻了生活的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一维转向多维,不在单一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还要求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培养。
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课堂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关注社会发展,乐于学习,热爱生活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2.教学内容:从“书本化”转向“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灌输,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好像就是为了分数而学,为了教材而学。而且以往教材中的教学理论深奥,教材虽比较条理但却死板、脱离生活实际。虽然为了说明这些教材中的观点,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过于理想化、成人化,与学生的周边的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很难产生共鸣。例如:以前《经济学》部分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虽然作为重点大篇幅介绍,但是无法与生活沟通,这样学习下来学生只是死记住了那些理论和知识点,但却不能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科书给我的最大体会应是:从原来的“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变成了“活的、真的、动的`、用的”。新教材更加联系生活,例子也更有价值。例如:《经济生活》的教材安排上,不再像以前教材那样,一开始就讲经济学的理论,而是从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消费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经济的兴趣。尤其是讲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章节时,新增加了“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虽然都是新内容,但是非常贴近生活,因而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教学策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
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教材给了教师许多创设问题情景的机会。(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这是与以往教材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这样教师就能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故事、丰富细腻的情感开展趣味性教学,使学生不但善学而且乐学。记得在江苏省南通市南菁高级中学召开了《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研讨会》上听过一堂示范课,课题是《依法纳税》,教师的创造性发挥的很好,创设了4个巧妙的情景,把学生从课堂牵引到生活中来,亲身去体会为什么要纳税?如何树立纳税义务?尤其是课堂最后开设了一个探讨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进行税收宣传。把整堂课引向高潮,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的能力要求。
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坚持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新课程改革,使教材更加条理化,生活化。知识的容量也更大,更新。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应该有所提高。
1.注重资料积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新内容,这些新内容往往与生活非常近。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应该建立“教学资料档案”,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利用资料,逐步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使学生对政治课愿学、乐学。
2.创新教学方法。
缺乏吸引力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如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力不足,教师教育观点、教学方法陈旧,不少教师没在教学上下真功夫,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这一局面不扭转,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为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究教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才能更好地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达到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目的。
《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政治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无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3.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使用延续了多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事实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的,是对生活的提炼。生活化的素材有时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使平淡无其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与以往的旧的课程标准相比,初高中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用具的选择”问题,要求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等教具辅助教学”,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出了方向性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并非易事。电化教学的使用,方便了教师的同时,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如果政治课教师能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那么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1.善于激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迁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
2.鼓励探索引导学生勇于实践。
以往的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也从以前的封闭、专制向开放、民主转化,这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因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来改造世界,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社会责任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独创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如去年我校为鼓励学生社会调查,专门组织活动去上海科技馆进行参观,学生们的兴趣很高,还主动地分成了小组,并撰写相关调查报告。从论文看大部分学生思想高度重视,调查态度认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结束语:教育不仅仅是能力的强化,教育的目标是“树人”,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运用巧妙的教学策略,才能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惟有这样,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二十
本学期我校新课改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课改的工作计划,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研究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改革工作,为打造出模范学校而奋斗。现对我校新课改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大批有个性有创造力,能肩负起课改重任的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本身价值。
1.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校长挂帅参与课改计划制订。
2.学校明确建立领导兼课、备课、评课制度,与教研组挂钩制度,倡导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
3.定期对各位教师的读书活动情况和读书笔记进行督查,使教师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做到外塑形象,内提素质。
4.教研组制定具体课改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确定“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实验课题。具体开展前沿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如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等。
6.学校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进行一次研讨活动,具体了解各位老师的课改情况。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
1.学理论文章,记心得笔记,充分利用学校及个人报刊杂志有关课改资料,精读细研,把精华摘录在笔记本上,作为研究的指南针。
2.抓校本培训,提长教育理念。本学期继续坚定不移地抓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和发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投身课改中。
3.走出去,请进来。学中求发展,借鉴中求创新,聘请教研室教研员,课中指导,现场报告,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继续组织部分教师认真参加县、中心校等部门组织开展的课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新教材,探讨、尝试新教法。
5.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6.多层次开展“一帮多”、“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做到共同提高,共同促进。
三、深入课堂研究,注重教学实践。
学校将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这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做到“六有”即学校有规划,教师有课题,学生有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1.要求课改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主动确立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科研课题,认真参与一校一题的科研活动,营造科研氛围。
2.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等教学活动。
(1)、集体备课和重点放在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侧重体现有利于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2)、公开课、示范课重点探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与体会,发挥骨干教师先导作用,使好的教法在全校得以推广。
(3)、上实验课、研讨课,围绕确立的课题,在某环节、某方面作一些探讨,尝试,按步骤实施,力求有所突破。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大脑。把多媒体教学与课改相整合。
3.开展好本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要做到有课必评,有题必议,特别对实验课题要进行中期评估,调整和完善课改实验成绩方案,组织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4.注重教学反思,深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立足行动研究,把反思心得带入课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在研究中教学实现“教研相长”。
四、总结评估课改工作。课改工作的评估,在课改中有着重要意义。理论不自于实践,但实践需要上长至理论,再回来指导实践。这是不断提升的工作总结,发现问题后的总结,再执行再总结,要贯穿在课改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改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教师将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让课改之花璀璨夺目,常开不败!
高中新课改内容篇二十一
提问与回答不仅是知识的交流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对于高中的政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问这一行为能集中高中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参与政治学习活动。通过提问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的问题上,使得学生调动思维检索知识,激发学生的热情。可以说提问是学习和注意力的触发器。
2.在提问过程中高中生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试着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形成碰撞,激起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时,就流露了自己的感情,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和互动。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
3.提问对于维持课堂秩序也有促进作用。针对高中生展开提问时,你会发现学生瞬时安静了下来,学生的注意力被拉回到了教学程序中,教学秩序得到了管理,促进了课堂秩序的安定。可以说提问具有一定的课堂管理职能。
二、高中的政治课堂提问现状。
提问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也是很容易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信手拈来,而不局限于任何外部因素,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提问这一教学手段运用得怎样呢?通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和听课研讨,我发现这一简单的东西在实际教学中并不乐观。在听课研讨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好像很有收获,但细细品来发现有的提问低效而重复,甚至与教学内容不相关联,有的提问虽然有关联可是不能体现教学要点,这样的提问并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误区,不能自拔。这样就违背了我们所提倡的打造高效课堂的初衷。分析原因,我们发现可以归类为以下方面:。
1.主体性原则在问题教学中没有体现。在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要解决一个一个问题,这些问题提出的主体是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是说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问题不能是教师主动提出来,而要由学生自主发现,只有这样学生才具有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冲动,这样的学习才是由学生的内驱力驱动的主动学习过程。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实际教学情况如何呢?我们在实际听课中发现,课堂提问都是由教师严格、有序地提出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教师是整个过程的主体,占据课堂主体地位。这种一味地单向传输的做法,实质上是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没有发挥的余地,也没有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
2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鉴于此,我们要更新观念,从备课就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创设怎样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意识和理念,始终要从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我们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一件大事。3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沉不住气,对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总是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思考和解答。学生还没有经过慎重思考,问题的答案已经出现了。这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教师仍然主导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直接忽略了对于学生展开启发引导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就失去了兴趣,对于回答问题就失去了积极性,甚至漠不关心。一些老师看到问题的提出不能引起学生的反应,甚至责怪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实质上这种现象就是由教师自己造成的,教师还浑然不觉。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认识不够,还是有意和无意地在主导课堂,殊不知这种做法是有悖于学生发展和新课程要求的。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高中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问题蕴含在情境中,促使学生自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有时并不容易,这时教师就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但并不是要给学生答案,而是要用适当的语言启发学生向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思考,最终是要学生能够把问题回答的清楚圆满。
3.问题的设置要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对答案的探究。针对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设置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有层次地展开探究。切不可一开始就设置太难的问题,阻碍学生思路的展开和对问题的探究。总之,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循序渐进地思考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使高中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