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茶文化的论文 中国茶文化论文(模板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篇一
: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而在时代的繁衍生息当中,不断孕育着全新的文化内容,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完善。现如今,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已然得到了迅速的传播,相应的文化价值全面地体现出来。尤其是其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和渗透,使得体育文化具有了更加鲜明的色彩,能够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可。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与渗透进行了研究。
:茶文化;民俗体育;融合发展
在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当中,有很多的思想内容都是对当代文化的一种全新阐述,民俗体育文化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已然成为了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将其与茶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使得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有效。而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民俗体育文化当中的融合,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基础的体育思想文化融合。茶文化当中有很多的思想见地与体育文化有着较高的重合之处,如茶文化十分倡导身心自然,而体育文化当中也要求身心上的自然一体化。其次,茶文化能够配合当前的民俗体育活动开展。将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进行融合,可以使得整个体育文化运动体制更加和谐,满足实际的体育文化发展要求。
茶文化,指的并不是单一的品茶文化,其包含了一个巨大的茶文化体系,而在这一体系当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多,不仅有基础的品茶、泡茶文化,还包括了深层次的茶文化思想,而在众多的茶文化思想当中,和谐属于十分重要的茶文化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并且生成了十分合理的发展趋势,能够被人们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尤其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很多文化内涵进行了一定层次的融合,使得自身的文化更加合理明确。对于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而言,其本身是对茶文化的一种阐述,但是这样的茶文化是不完善的,并不能完全彰显出茶文化的本质意义。到了现代,我国呈现出了思想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而茶文化也在这一时期,与相当多的文化内容进行了深层次的融合和交流,并完善了自身思想内涵方面的内容。现如今的传统茶文化,已然被相当多的文化活动作为基础的思想内涵。体育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广泛地接触茶文化,以期与茶文化产生深层次的交流,接纳其中的优秀内涵,进而使得最终的体育活动处于较为健康合理的开展状态。
2.1思想观念上的一致性
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首先,其在思想观念上,有很多内容都表现得十分一致,尤其是在基础的文化理念上,茶文化的思想注重于自然的和谐,讲求在实际的发展当中,需要尊重文化自身的本质,并以文化本质作为实际的发展方向,而这样的文化内涵体现,需要完全地与实际的活动内容相结合。体育文化十分注重对人的身心健康教育,要求通过活动的形式积极开展一些特殊的文化活动,来改善当前人们对体育形式的不同认知。同时,思想观念的一致性,还体现在不同的民俗体育文化当中,都肯定了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如太极拳体育活动,其讲求呼吸的过程要较为平缓,做到与自然合一,才能够深层次地提炼身心。
2.2活动内容开展的有效性
在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时候,通常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作为基础的支撑,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文化思想当中,大部分思想都强调了健身的重要性,却没有其他方面的文化思想内容。但是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求全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和身心方面的,而体育文化过于偏重身心,转而忽略了对人们的思想教育。这样的状况导致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十分不健全,难以得到良好的思想文化支撑。在这一形势下,体育文化活动必然需要寻求更加完善的文化作为自身的文化内涵,并能够与当前的体育文化相结合。而与体育文化有着明显一致性的,首先便是茶文化,并且茶文化的中心思想十分强调和谐,因而与多种文化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够有较高水平的融合。
3.1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融合
在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民俗文化的合理倡导,而民俗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文化活动的开展上,其强调开展一些基础的文化体育活动,包括各种戏剧、舞蹈,但是其他方面则没有过多的强调。在这样的状况下,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便呈现出了一种消极的发展状态,与其他体育文化思想有着较大的冲突。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状况,民俗体育文化必然需要与其他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融合,促使自身更加完善,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文化需求。而茶文化由于本身的思想与民俗体育文化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因而融合起来更加有效。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融合,需要注重对思想文化内涵的强调,将茶文化当中的和谐,与体育文化当中的自然统一较好地融合起来。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体育文化当中的本质内涵。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内涵,都对自身的文化韵味进行了多个层次的凸显,在体育文化活动中增添一定的茶文化韵味,会使得体育文化更加富有美感。而且这样的改变无疑是对体育文化的一种创新,可以保持民俗体育文化的活力,得到更多人群的接受和认可。
3.2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融合后的创新开展
民俗体育文化,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人们热爱的文化形式之一,而且它与其他的文化形式不同,在与茶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其本质内涵需要注重对茶文化的深层次讲解,要求尊重茶文化的主体性,与茶文化的各种基础理念和思想进行切实的融合,不能忽视其中的各部分内容。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需要考虑到茶文化的不同意境体现,比如对于民俗体育活动的各种彰显形式,茶文化思想在其中的运用不仅是一种创新,更多的是对其的一种尊重和渲染。但是现阶段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开展过于拘泥和传统,没有太多的新意可言,很难得到人们的切实认可和推广。而将其与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可以形成全新的文化活动开展模式,而这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必然会因为有了茶文化基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得到人们的切实认可。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融合后的创新开展,还需要包含一定的时代气息,如各种广场舞活动,便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全新阐释,其中的美感和意境都相当的高,可以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总而言之,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各项文化开始进行了多方面的融合和创新,而民俗体育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倡导,但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由于其对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太高的重视,导致其与当前群众的观念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冲突。为了保障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重新迸发出全新的文化韵味和活力,需要对其加以合理的升华和改善,尤其是与茶文化思想内涵的合理融合,能够使得其中的魅力全面地凸显出来,以获得人们的认可。
[1]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xx,(05):78-82.
[3]兰玉珊.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形成、演进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xx.
[5]王汭男.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构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xx.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篇二
茶叶商品包装中的广告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实质就是包装装璜设计问题。以下是“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的关系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我国先民对茶认识的最早记载。在商代以前,我国很多地区将茶用作祭品,一直沿用三千年。茶不仅消暑解渴、益于养生,以茶待客,以茶会友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被上升到艺术与文化的高度,并最终升华为“茶道”。
茶由中国的西南地区经巴蜀顺长江而下,经历数千年蒙昧混沌、兴亡盛衰,在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贡茶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皇帝和上层人士的投入,取代了唐代由茶人与僧人领导的茶文化发展的局面,民间茶风更为普及,茶坊、茶肆的出现使茶开始走向世俗,并形成了有关茶的礼仪。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散茶是一大创举,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两宋时的斗茶之风随之消失,品饮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沸水冲泡叶茶的品饮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清代的茶文化表现得更加世俗,茶文化开始转向民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常礼仪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种普遍的民族习惯。中国茶文化的延续到今天,不仅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流传,更荣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求的一种体现。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茶文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公认。
二、现代茶叶包装的概述
茶叶包装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包装材料和结构,组合出了多种茶叶包装的形式。茶叶包装主要有罐型茶叶包装、盒型茶叶包装、袋型茶叶包装、塑料成型茶叶包装、复合薄膜袋茶叶包装等。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大多金属制茶叶罐,因其印刷精美,款式新颖,取用方便,又方便储存,里面的茶叶不会压碎,深受大众喜爱。
茶叶这一类特殊的商品,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茶叶的包装有别于其它一般性商品的包装。目前,常用的茶叶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罐型包装
罐型茶叶包装主要是天地盖式包装结构,分为桶形结构和方形结构的天地盖式。罐型包装的取用方便,不易受到挤压,防潮性,避光性能好,是茶叶比较理想的包装。
2、盒型包装
盒型茶叶包装主要有纸盒装、衬袋盒装和竹木盒装。纸盒是用板纸经印刷后成型制成包装盒,装入纸盒内的是用塑料袋包装好的茶叶,这样可以解决纸盒包装茶叶受潮,香气不持久和免受外界异味的影响。
3、袋型包装
袋型茶叶包装主要有:复合薄膜袋和纸袋。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印刷性,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加有铝箔的复合薄膜性能更优越,遮光性更好。但是这些都有缺点,茶叶被保护的功能弱,茶叶容易被压碎。
4、塑料成型容器包装
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烯等塑料成型容器有着大方、美观,包装陈列效果好的特点,但是其密封性能较差,在茶叶包装中多作为外包装使用,其包装内多用复合薄膜塑料袋封装。
5、复合薄膜袋包装
塑料复合薄膜具有质轻、不易破损、热封性好、价格适宜等许多优点,在包装上被广泛应用。用于茶叶包装的复合薄膜有很多种,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防异味等。
三、中国茶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的影响
茶文化是中华悠久文化中的一支独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内容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21世纪的包装,从简单的保护、收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当今的文化包装。茶叶包装亦是如此。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凡茶有九难“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因而茶事活动是综合、协调“茶、水、器、火、境”各项要素的复杂过程: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这一理念之中渗透了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精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与茶中的浓缩和传扬。茶文化中丰厚的内涵,给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是我们设计师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茶道精神更是茶叶包装设计中永恒的表现主题之一。
四、现代茶叶包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内涵丰富、深厚。当代的茶叶包装设计以多种手法来体现着茶文化,茶叶包装的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着手,都能很好地体现出茶文化。好的茶叶包装,需以包装为形式载体,将茶文化蕴涵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销售份额,还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所以,茶叶包装是茶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设计茶叶包装时应该从茶文化寻找创作的依据,如:茶具,茶的历史传说,茶的精神,融入了的茶的精神的文学、艺术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体现了茶道精神的作品有不少,无不说明了茶叶包装也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结语
凭借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茶叶包装设计工作者们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营养和精华,牢牢把握住时代运行的大动脉,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新表现手法,将茶文化中的元素以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表现于包装风格中,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广大茶叶消费者的审美意识,满足国内市场上的地域化个性设计和国际市场上的民族化个性设计的需求,促使中国茶文化和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两者融会贯通。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篇三
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种茶、饮茶的历史都非常悠久,茶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种饮料,而在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并由茶文化衍生出了一系列书画、文学等艺术作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茶文化在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历程
关于茶的起源现在在学术界还是众说纷纭。《尔雅》中的“释木篇”和“释草篇”中都有“荼”字(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前者指木本的茶树,后者指草本的苦菜,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茶最初的作用是被当作菜吃。也有学者认为茶起源于上古的神农氏,《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始为药用。对于茶的起源人人言殊,莫衷一是,但饮茶饮茶的开始大致可认为开始于神农时期,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中提到“茶指为饮,发乎神农”。
晋代随着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文化也更加体现出来了。到了南北朝时期,饮茶进一步普及,饮茶在民间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予了浓浓的文化色彩。与美酒佳酿相比,通常的茶叶价格便宜,为多数人所能够承受,故很早人们就用茶叶招待客人表示俭朴。著名的就是晋代陆纳以茶果招待卫将军谢安,他侄子认为不妥,端出早已准备好丰盛酒席。事后,陆纳打了侄子40大板,责怪他破坏了他的清廉名声。《晋书。桓温传》记述:“温性俭,每宴唯下七奠,伴茶而已。”也是以茶果表示俭朴。可见在东晋,南方的饮茶已经很普遍了,并且茶被用来以示清廉。后来,因为茶叶生产的发展以及饮茶的普及,各种茶叶和茶事的美学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们的注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反映。如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楼诗》、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等都从各个方面对饮茶和茶事做了描述。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之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逐渐萌芽。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期。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此外佛教的发展,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措施从不同层面对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促使唐代成为“我国茶叶和茶业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在唐代,对茶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人物是陆羽,陆羽在长期的茶事实践活动中,呕心沥血,写成世界上第一本茶学专注《茶经》,它是总结唐朝以及唐朝以前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茶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注。陆羽《茶经》的问世成为茶文化形成的里程碑,极大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他所确立的朴素自然茶美学观点,倡导的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指引了无数爱茶之人,受到众多茶人的追崇。唐代著名诗人无不饮茶,有些人把饮茶与吟诗有机联系起来,文人吟诗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茶道茶艺、茶性茶德、茶情茶谊、茶俗茶礼、茶事史诗等,对茶树生态环境、造茶技术、煮饮技艺、名茶、贡茶、茶政贸易都有描写。其中有不少佳作,影响深远,其中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堪称千古绝唱。此外,唐代时茶具已经与食器、酒器分离形成了专用器具。陆羽《茶经-四之器》详细记载了二十四种茶用具,据其记载当时茶具已成为饮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器具,对茶的色、香、味的体现至关重要。
“茶兴于唐、盛于宋”这一时期,茶已经成为“家不可一日无也”的日常用品。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早在宋太祖赵匡胤即位时,宋代宫廷已经设置了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皇帝常以赐茶的方式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甚至恩赐国外使节以示友好。大观元年,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一书,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清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宋代时,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以及政治原因,品茶与泼墨成为文人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苏东坡做了最好解释:“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晰美恶不同,其德操一也”文人往往借品茶清心,泼墨抒情,寻找心灵寄托。诸如徐铉、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黄庭坚等文学家都好茶,诗人做茶诗,书法家做茶贴,画家绘茶画,文人著茶书,各种茶文艺作品纷纷面世,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茶事活动。
到元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式已经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茶书、茶画、茶诗不计其数。张源的《茶录》、陆树声的《茶寮记》、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作品诞生。
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个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成为寻常百姓的礼仪美德。实际上,明清时品茶所“返朴归真”“天地人相融”境界正是陆羽倡导的“精行简德”、“和”一脉相承。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扶持茶叶生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茶叶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产茶,产量逐年增长,出口不断递增。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国人生活水平提高,饮茶量不断增长,茶与生活的结合更为多样化,中国茶文化有了飞速发展,凸显蓬勃之势。茶文化繁荣彰显重要地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无论是民间探亲访友,还是开座谈会,甚至国际交往中,清茶一杯,简单高雅,茶所具有的广泛亲和力得到广泛认同,茶以及茶文化在国人以及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如今的茶文化包含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并涉及中国的文学、哲学、禅宗等多门学科。经过数千年的百转轮回,中国茶呈现出了它千年来所有的文化密码,在漫长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沉淀出了独特的深沉和凝重。同时,茶文化的丰富和广袤也为灿烂的华夏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参考资料:
1、黄仲先《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篇四
摘要: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自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中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追求和锐意的提炼,使其越炼越精。探讨茶树起源、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内涵,对研究中国茶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茶;茶文化;起源;内涵;研究
1茶树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我们祖先对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起源及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茶文化的历史
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国茶文化历史渊远流长,若依文献记载来看,可上溯至公元前2337年中古时代的神农氏。“传说始于皇帝时代《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唐代之前还无“茶”字,我国古代早期文献《尔雅》中,将茶称为“荼”。茶最早是被作为治疗的药物,《神农食经》中记述:“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代陆羽《茶经》中有云:“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2]《尔雅》成书于汉代,因此,许多学者据此论证周代就已形成饮茶的风尚。《茶经》中的“苦菜”、苦茶、“茗菜”、“苔菜”皆指为茶。西晋时傅咸所著《司隶教》中曾提及蜀驱在南方小镇“做茶粥”卖的事例。现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以茶入味的习俗,无疑是古代食茶的遗风。竹筒茶加油盐食用,大蒜加茶炒菜,腌制茶可拌可炒,亦可佐饭食用。湖南洞庭湖姜盐茶,芝麻豆子茶很有名气。我国食谱中:茶汁虾仁、碧螺虾仁、龙井虾仁、碧螺鱼片、碧螺炒蛋、龙井鸡丝、龙井鲍鱼、樟茶鸭子、云雾石鸡、五香茶叶蛋等。
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多种。将茶叶专用于饮料,大约形成在西汉时期,西汉辞赋作家王褒所著《僮约》中记述去集市买茶,煮茶和洗涤茶具的细节。
中国茶饮文化的首倡者为唐代陆羽。由于唐代饮酒风日盛,因而以茶为主的茶宴、茶会亦与日俱增,兴盛一时。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仅文雅,还可以“不令人醉,微觉清思”。陆羽的好友诗僧皎然写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愁看毕卓甕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至宋代,中国茶道、茶艺愈加充实完善起来。宋代茶学著作比唐代更多,内容更丰富。《茶录》子安《拭茶录》,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无名氏《北苑别录》等。宋徽宗赵佶也撰写了一部茶学著作《大观茶论》,此书虽不一定为皇上御笔,但也记录了一些不少的精微体验心得,从中可知宋徽宗是一个嗜茶、爱茶的帝王。《大观茶论》一书,对采茶工艺有许多精细入微的描述,宋代采茶要求“断芽心必以甲不以指,从甲则速断不柔,从指则多温易损。”制茶工艺要求“洗涤芽惟洁、洗器惟净、蒸压惟其宜、研膏惟熟、焙火惟良。”如菜茶制作过时,不合时宜,蒸压不当,焙之太过,是制作不出上等好茶的。
一代词圣苏东坡,把佳茗比作佳人,也有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他的《汲江煎茶歌》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明清时代,茶道、茶艺又增添了新工艺、新内容。明代钱椿年于嘉靖九年(1530)作《茶谱》一书,分茶略、茶品、茶艺等九部分,其中“煎茶四要”、“点茶三要”写得简洁实用。“煎茶四要”指:选择好水、洗茶、候汤、择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会严重损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洗茶叶,除去茶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汤须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汤时不要将水烧得过沸,才能保存茶的精华;茶瓶宜选小点的,容易控制水沸的程度,在点茶注水时也好掌握分寸,茶盏宜用建安的兔毫盏。“点茶三要”指:涤器、茶盏、择品。点前先将茶器洗净;茶盏是茶面聚乳的关键;烹点之际,不宜以能夺香、夺色的珍果香草杂之,……如此才能真正品味茶的清纯甘美[3]。
清代的茶艺、茶道还流行在茶中加入香花佳果,以提高茶饮中其香美味。无名氏的《调鼎集》卷八列举当时名茶外又叙述几种花茶,果茶的制作工艺。《清茶》一条下有:茶叶,石榴米四粒,松仁四粒,或加花生仁,青豆泡茶。《泡茶》一条下是:茶叶内加晒干玫瑰花、梅花三瓣同泡,颇香。《橄榄茶》一条是:橄榄数枚,木锤敲碎(铁敲有黑锈并刀腥),同茶入小砂壶,注滚水盖好,少停可饮。花红同。《暗香茶》一条是:腊月早梅,清晨用箸摘下半开花朵,连蒂入磁瓶。每一两,用炒盐一两洒入,勿经手。厚纸密封,入夏取用。先置蜜少许于杯,加花三四朵,滚水注,花开如生。
3茶文化的内涵
饮食是食品和饮品的合称。而饮茶较之食品,具有更加独特的社会功能。如饮茶作用于人生理和心理的微妙作用,尤其茶道、茶艺、茶事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更为广泛、深刻。
文化思想深层次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1]。茶文化的物态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1]”既包括茶树栽培、茶叶采集、加工、保存及茶叶中的化学成份和茶叶入药的疗效等,也包括茶道、茶艺、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茶花、工艺品以及桌、椅、茶室等物品和建筑物等。
茶文化的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1]”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茶文化的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1]”通常是以茶礼、储茶、品茶、斗茶、点茶、茶点心、茶食、茶花、贡茶、书院茶、草庵茶等茶俗以及茶艺形式表现出来。
茶文化的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品茗饮茶过程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文人宴会上以茶代酒,标志着生活习俗的大改变。可以说,茶宴是中国文人的创造。
举行茶艺表演,开办茶艺知识讲座和培训,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显示出自觉的文化积极性,这是其他餐饮业所不能比拟的。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也就是茶文化对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武英。唐宋茶道初探[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1)。
[2]徐赛碌,肖雪珍。浅谈世界茶叶产销状况与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j]。福建林业科技,2002,(增刊)。
[3]詹梓金。福建茶文化纵撗谈[j]。福建茶叶,2000,(增刊)。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篇五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作为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古代中国十分普遍。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种植和生产茶叶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有关茶的丰富、深厚的精神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茶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众多领域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与“茶风俗”、“茶道”相比,“茶文化”的范畴要深广的多。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应是在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有关茶的诗词歌赋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开始逐渐问世。茶开始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带有了一定得文化内涵,对社会起着一定的精神作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上至帝王、贵族,下至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聚敛成风,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了“养廉”的问题。于是,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出现了。在陆纳、桓温手中,饮茶已不完全是人为地使用它的自然使用价值,而是带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进入了精神的层面。由此开始,饮茶并不仅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在众多思想中,玄学独树一帜,十分流行。而玄学家们,大多是所谓的名士,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因此,在东晋、南朝时,出现了许多清谈家。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虽然最初的清谈家有很多好酒,可是与酒相比,茶可整日长饮,令人清醒,从而保持思路的清晰和心态的平和。因此,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便从好酒转向了好茶。而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视为一种精神现象了。紧接着,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饮茶开始和佛教、道教联系在一起。因为坐禅是佛教徒日常中的重要环节,而坐禅要求头正背直,静心专一。这样长时间静坐,容易导致疲劳困倦,需要清心提神,因此饮茶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好的途径,茶成为了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而在道家看来,饮茶能够帮助修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从而帮助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中国茶文化也由此初见端倪。因为尽管这个时候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还没有形成,但很显然茶已经脱离了作为饮食的物质形态,具有了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茶文化在隋朝基本初步形成。茶在先前都是药用,而到了隋朝,之所以能形成全民普遍饮茶的形势,也多是因为百姓认为饮茶有益于身体健康。“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780年,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也以此为标志。《茶经》阐释了茶的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的艺术,并把儒教、道教、佛教的思想精神与饮茶相结合,首创了中国的茶道精神。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茶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茶文化的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以后大量茶书、茶诗的开始出现,如《煎茶水记》、《十六汤品》、《采茶记》、《茶述》等。此外,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还与与禅教的兴起有关。上部分提到,由于茶有提神益思、清心静气的功能,所以寺庙崇尚饮茶。许多寺院不仅在周围植茶树,还为了专门从事茶事活动而制定了茶礼、设立了茶堂。
茶业到了宋代有了很大发展,这也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专业品茶的社团开始在文人中出现。如由官员组成的“汤社”、由佛教徒组成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也十分好茶,甚至在宫中设立了茶事机关。赐茶成为皇帝笼络大臣和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给国外使节的赏赐中茶叶必不可缺。在平民百姓中,茶文化更是充满生机、绚丽多彩: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可是,尽管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也因此十分兴旺,但走向繁复、琐碎、奢侈的茶艺,已经失去了唐代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茶文化的精神也淹没在过于精细的茶艺中,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不论是朝廷、贵族、还是文人,喝茶都成为了“喝气派”、“喝礼儿”、“玩茶”。因此在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北方少数民族饮茶,主要是出于生理上的需求,对品茶煮茗等文化精神方面的活动兴趣不大。而汉族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的情形,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思想潮流在茶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了茶艺的返璞归真。
明清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也已经改成“撮泡法”。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都是文人雅士关于茶的传世之作的代表。随着茶的种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质地、款式、花纹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到了晚明时期,饮茶的境界又有了新的突破,文士们开始讲究“至精至美”之境。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认为应当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茶叶出口到了清朝也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更是数不胜数。
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以茶为载体,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促进。
总之,茶文化注重“和”字,千百年来在缓解压力、凝神静气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茶文化也必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中国书店,1992.
[2]舒玉杰。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m]。北京出版社,1996.
[3]郭孟良。中国茶史[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4]丁以寿。中国茶文化[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篇六
【摘要】茶的历史悠久。饮茶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一大习惯之一。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精神的塑造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作为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古代中国十分普遍。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种植和生产茶叶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有关茶的丰富、深厚的精神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茶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众多领域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与“茶风俗”、“茶道”相比,“茶文化”的范畴要深广的多。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应是在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有关茶的诗词歌赋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开始逐渐问世。茶开始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带有了一定得文化内涵,对社会起着一定的精神作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上至帝王、贵族,下至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聚敛成风,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了“养廉”的问题。于是,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出现了。在陆纳、桓温手中,饮茶已不完全是人为地使用它的自然使用价值,而是带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进入了精神的层面。由此开始,饮茶并不仅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在众多思想中,玄学独树一帜,十分流行。而玄学家们,大多是所谓的名士,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因此,在东晋、南朝时,出现了许多清谈家。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虽然最初的清谈家有很多好酒,可是与酒相比,茶可整日长饮,令人清醒,从而保持思路的清晰和心态的平和。因此,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便从好酒转向了好茶。而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视为一种精神现象了。紧接着,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饮茶开始和佛教、道教联系在一起。因为坐禅是佛教徒日常中的重要环节,而坐禅要求头正背直,静心专一。这样长时间静坐,容易导致疲劳困倦,需要清心提神,因此饮茶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好的途径,茶成为了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而在道家看来,饮茶能够帮助修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从而帮助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中国茶文化也由此初见端倪。因为尽管这个时候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还没有形成,但很显然茶已经脱离了作为饮食的物质形态,具有了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茶文化在隋朝基本初步形成。茶在先前都是药用,而到了隋朝,之所以能形成全民普遍饮茶的形势,也多是因为百姓认为饮茶有益于身体健康。“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780年,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也以此为标志。《茶经》阐释了茶的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的艺术,并把儒教、道教、佛教的思想精神与饮茶相结合,首创了中国的茶道精神。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茶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茶文化的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以后大量茶书、茶诗的开始出现,如《煎茶水记》、《十六汤品》、《采茶记》、《茶述》等。此外,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还与与禅教的兴起有关。上部分提到,由于茶有提神益思、清心静气的功能,所以寺庙崇尚饮茶。许多寺院不仅在周围植茶树,还为了专门从事茶事活动而制定了茶礼、设立了茶堂。
茶业到了宋代有了很大发展,这也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专业品茶的社团开始在文人中出现。如由官员组成的“汤社”、由佛教徒组成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也十分好茶,甚至在宫中设立了茶事机关。赐茶成为皇帝笼络大臣和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给国外使节的赏赐中茶叶必不可缺。在平民百姓中,茶文化更是充满生机、绚丽多彩: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可是,尽管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也因此十分兴旺,但走向繁复、琐碎、奢侈的茶艺,已经失去了唐代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茶文化的精神也淹没在过于精细的茶艺中,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不论是朝廷、贵族、还是文人,喝茶都成为了“喝气派”、“喝礼儿”、“玩茶”。因此在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北方少数民族饮茶,主要是出于生理上的需求,对品茶煮茗等文化精神方面的活动兴趣不大。而汉族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的情形,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思想潮流在茶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了茶艺的返璞归真。
明清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也已经改成“撮泡法”。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都是文人雅士关于茶的传世之作的代表。随着茶的种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质地、款式、花纹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到了晚明时期,饮茶的境界又有了新的突破,文士们开始讲究“至精至美”之境。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认为应当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茶叶出口到了清朝也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更是数不胜数。
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以茶为载体,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促进。
总之,茶文化注重“和”字,千百年来在缓解压力、凝神静气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茶文化也必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中国书店,1992.
[2]舒玉杰。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m]。北京出版社,1996.
[3]郭孟良。中国茶史[m]。山西古籍出版社,20xx.
[4]丁以寿。中国茶文化[m]。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篇七
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种茶、饮茶的历史都非常悠久,茶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种饮料,而在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并由茶文化衍生出了一系列书画、文学等艺术作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茶文化在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历程
关于茶的起源现在在学术界还是众说纷纭。《尔雅》中的“释木篇”和“释草篇”中都有“荼”字(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前者指木本的茶树,后者指草本的苦菜,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茶最初的作用是被当作菜吃。也有学者认为茶起源于上古的神农氏,《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始为药用。对于茶的起源人人言殊,莫衷一是,但饮茶饮茶的开始大致可认为开始于神农时期,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中提到“茶指为饮,发乎神农”。
晋代随着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文化也更加体现出来了。到了南北朝时期,饮茶进一步普及,饮茶在民间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予了浓浓的文化色彩。与美酒佳酿相比,通常的茶叶价格便宜,为多数人所能够承受,故很早人们就用茶叶招待客人表示俭朴。著名的就是晋代陆纳以茶果招待卫将军谢安,他侄子认为不妥,端出早已准备好丰盛酒席。事后,陆纳打了侄子40大板,责怪他破坏了他的清廉名声。《晋书。桓温传》记述:“温性俭,每宴唯下七奠,伴茶而已。”也是以茶果表示俭朴。可见在东晋,南方的饮茶已经很普遍了,并且茶被用来以示清廉。后来,因为茶叶生产的发展以及饮茶的普及,各种茶叶和茶事的美学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们的注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反映。如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楼诗》、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等都从各个方面对饮茶和茶事做了描述。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之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逐渐萌芽。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期。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此外佛教的发展,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措施从不同层面对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促使唐代成为“我国茶叶和茶业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在唐代,对茶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人物是陆羽,陆羽在长期的茶事实践活动中,呕心沥血,写成世界上第一本茶学专注《茶经》,它是总结唐朝以及唐朝以前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茶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注。陆羽《茶经》的问世成为茶文化形成的里程碑,极大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他所确立的朴素自然茶美学观点,倡导的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指引了无数爱茶之人,受到众多茶人的追崇。唐代著名诗人无不饮茶,有些人把饮茶与吟诗有机联系起来,文人吟诗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茶道茶艺、茶性茶德、茶情茶谊、茶俗茶礼、茶事史诗等,对茶树生态环境、造茶技术、煮饮技艺、名茶、贡茶、茶政贸易都有描写。其中有不少佳作,影响深远,其中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堪称千古绝唱。此外,唐代时茶具已经与食器、酒器分离形成了专用器具。陆羽《茶经-四之器》详细记载了二十四种茶用具,据其记载当时茶具已成为饮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器具,对茶的色、香、味的体现至关重要。
“茶兴于唐、盛于宋”这一时期,茶已经成为“家不可一日无也”的日常用品。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早在宋太祖赵匡胤即位时,宋代宫廷已经设置了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皇帝常以赐茶的方式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甚至恩赐国外使节以示友好。大观元年,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一书,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清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宋代时,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以及政治原因,品茶与泼墨成为文人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苏东坡做了最好解释:“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晰美恶不同,其德操一也”文人往往借品茶清心,泼墨抒情,寻找心灵寄托。诸如徐铉、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黄庭坚等文学家都好茶,诗人做茶诗,书法家做茶贴,画家绘茶画,文人著茶书,各种茶文艺作品纷纷面世,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茶事活动。
到元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式已经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茶书、茶画、茶诗不计其数。张源的《茶录》、陆树声的《茶寮记》、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作品诞生。
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个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成为寻常百姓的礼仪美德。实际上,明清时品茶所“返朴归真”“天地人相融”境界正是陆羽倡导的“精行简德”、“和”一脉相承。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扶持茶叶生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茶叶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产茶,产量逐年增长,出口不断递增。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国人生活水平提高,饮茶量不断增长,茶与生活的结合更为多样化,中国茶文化有了飞速发展,凸显蓬勃之势。茶文化繁荣彰显重要地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无论是民间探亲访友,还是开座谈会,甚至国际交往中,清茶一杯,简单高雅,茶所具有的广泛亲和力得到广泛认同,茶以及茶文化在国人以及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如今的茶文化包含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并涉及中国的文学、哲学、禅宗等多门学科。经过数千年的百转轮回,中国茶呈现出了它千年来所有的文化密码,在漫长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沉淀出了独特的'深沉和凝重。同时,茶文化的丰富和广袤也为灿烂的华夏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参考资料:
1、黄仲先《中国古代茶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20xx年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篇八
摘要: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而在时代的繁衍生息当中,不断孕育着全新的文化内容,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完善。现如今,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已然得到了迅速的传播,相应的文化价值全面地体现出来。尤其是其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和渗透,使得体育文化具有了更加鲜明的色彩,能够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可。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与渗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茶文化;民俗体育;融合发展
在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当中,有很多的思想内容都是对当代文化的一种全新阐述,民俗体育文化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已然成为了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将其与茶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使得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有效。而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民俗体育文化当中的融合,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基础的体育思想文化融合。茶文化当中有很多的思想见地与体育文化有着较高的重合之处,如茶文化十分倡导身心自然,而体育文化当中也要求身心上的自然一体化。其次,茶文化能够配合当前的民俗体育活动开展。将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进行融合,可以使得整个体育文化运动体制更加和谐,满足实际的体育文化发展要求。
茶文化,指的并不是单一的品茶文化,其包含了一个巨大的茶文化体系,而在这一体系当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多,不仅有基础的品茶、泡茶文化,还包括了深层次的茶文化思想,而在众多的茶文化思想当中,和谐属于十分重要的茶文化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并且生成了十分合理的发展趋势,能够被人们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尤其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很多文化内涵进行了一定层次的融合,使得自身的文化更加合理明确。对于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而言,其本身是对茶文化的一种阐述,但是这样的茶文化是不完善的,并不能完全彰显出茶文化的本质意义。到了现代,我国呈现出了思想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而茶文化也在这一时期,与相当多的文化内容进行了深层次的融合和交流,并完善了自身思想内涵方面的内容。现如今的传统茶文化,已然被相当多的文化活动作为基础的思想内涵。体育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广泛地接触茶文化,以期与茶文化产生深层次的交流,接纳其中的优秀内涵,进而使得最终的体育活动处于较为健康合理的开展状态。
2.1思想观念上的一致性
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首先,其在思想观念上,有很多内容都表现得十分一致,尤其是在基础的文化理念上,茶文化的思想注重于自然的和谐,讲求在实际的发展当中,需要尊重文化自身的本质,并以文化本质作为实际的发展方向,而这样的文化内涵体现,需要完全地与实际的活动内容相结合。体育文化十分注重对人的身心健康教育,要求通过活动的形式积极开展一些特殊的文化活动,来改善当前人们对体育形式的不同认知。同时,思想观念的一致性,还体现在不同的民俗体育文化当中,都肯定了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如太极拳体育活动,其讲求呼吸的'过程要较为平缓,做到与自然合一,才能够深层次地提炼身心。
2.2活动内容开展的有效性
在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时候,通常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作为基础的支撑,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文化思想当中,大部分思想都强调了健身的重要性,却没有其他方面的文化思想内容。但是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求全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和身心方面的,而体育文化过于偏重身心,转而忽略了对人们的思想教育。这样的状况导致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十分不健全,难以得到良好的思想文化支撑。在这一形势下,体育文化活动必然需要寻求更加完善的文化作为自身的文化内涵,并能够与当前的体育文化相结合。而与体育文化有着明显一致性的,首先便是茶文化,并且茶文化的中心思想十分强调和谐,因而与多种文化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够有较高水平的融合。
3.1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融合
在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民俗文化的合理倡导,而民俗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文化活动的开展上,其强调开展一些基础的文化体育活动,包括各种戏剧、舞蹈,但是其他方面则没有过多的强调。在这样的状况下,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便呈现出了一种消极的发展状态,与其他体育文化思想有着较大的冲突。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状况,民俗体育文化必然需要与其他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融合,促使自身更加完善,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文化需求。而茶文化由于本身的思想与民俗体育文化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因而融合起来更加有效。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融合,需要注重对思想文化内涵的强调,将茶文化当中的和谐,与体育文化当中的自然统一较好地融合起来。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体育文化当中的本质内涵。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内涵,都对自身的文化韵味进行了多个层次的凸显,在体育文化活动中增添一定的茶文化韵味,会使得体育文化更加富有美感。而且这样的改变无疑是对体育文化的一种创新,可以保持民俗体育文化的活力,得到更多人群的接受和认可。
3.2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融合后的创新开展
民俗体育文化,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人们热爱的文化形式之一,而且它与其他的文化形式不同,在与茶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其本质内涵需要注重对茶文化的深层次讲解,要求尊重茶文化的主体性,与茶文化的各种基础理念和思想进行切实的融合,不能忽视其中的各部分内容。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需要考虑到茶文化的不同意境体现,比如对于民俗体育活动的各种彰显形式,茶文化思想在其中的运用不仅是一种创新,更多的是对其的一种尊重和渲染。但是现阶段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开展过于拘泥和传统,没有太多的新意可言,很难得到人们的切实认可和推广。而将其与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可以形成全新的文化活动开展模式,而这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必然会因为有了茶文化基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得到人们的切实认可。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融合后的创新开展,还需要包含一定的时代气息,如各种广场舞活动,便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全新阐释,其中的美感和意境都相当的高,可以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总而言之,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各项文化开始进行了多方面的融合和创新,而民俗体育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倡导,但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由于其对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太高的重视,导致其与当前群众的观念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冲突。为了保障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重新迸发出全新的文化韵味和活力,需要对其加以合理的升华和改善,尤其是与茶文化思想内涵的合理融合,能够使得其中的魅力全面地凸显出来,以获得人们的认可。
[1]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05):78-82.
[3]兰玉珊。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形成、演进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5]王汭男。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构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