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汇总14篇)
总结是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生活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不仅是对正面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涵盖一些失败和挫折,使总结更加全面和真实。下面是一些优秀的作品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指导。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院校对基建档案信息使用率的提高,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显著提高了我国院校基建档案管理水平,保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表明了在院校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若能够合理、科学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对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阐述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的作用,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随着网络化的日益完善,在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应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这是信息时代对院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基建档案能够如实记录院校工程建设情况,在整个院校档案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主要服务于院校的整合、发展、建设、管理、维修及改扩建。因此,需要提高重视并综合采用多种措施提高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以前,档案实体管理是院校基建档案管理的重点,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靠人工完成,管理人员工作量很大,效率也不高。而通过实行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实时化和自动化,在录入数据后能够多次反复利用,并在档案管理内部得到共享。通过建立基建档案信息数据库,可以让检索查询利用更加简便。以往的检索方式为管理人员在目录中寻找,然后根据目录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又费力,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后,能够利用网络实现即时的检索查询。院校各部门若是需要某些建筑项目的信息,可以直接进入校园网,按照规定权限来检索查询,不必通过档案管理员,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量。此外,还可以提升基建档案的利用效率,为院校决策机构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因为院校服务对象主要为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所以这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更多新的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院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严密性、知识性和服务性,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积极开拓创新,运用更加科学、更先进的管理手段,实行科学的、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后,能够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省大量的时间,使档案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三)保护基建档案纸质载体。
作为原始的证据材料,基建档案纸质载体客观性极强。院校对基建档案的利用率极高,很多时候都要对某项工程的建筑施工图纸、立体图和平面图等进行查阅,因为图纸尺寸大小不同,幅度尺寸普遍很大,必须折叠存放,多次反复查阅,这样容易损坏图纸,不利于图纸档案的完整性,也无法满足院校对图纸档案的利用。而在实现基建档案的信息化后,改变了以往纸质文件分散存放的管理模式,而是按照基建档案管理要求,在数据库中统一存放,让基建档案管理更加科学,确保了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此外,还避免了管理人员和借用者直接接触原始材料,有效地保护了基建档案纸质载体。
(一)建立基础数据,完善数字信息资源库。
在建设院校基建档案基础资源时,重点是信息资料库的建设,这是实现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层次地建设数据库:第一,建立院校单体建筑内的子要素数据库。将院校单体建筑作为基本单位,逐一统计建筑内各种建设信息,小到每个房间中的最小建设单位,大到整个建筑的总体建设信息,都需要做好统计入库工作。第二,建立院校建筑构成的子要素数据库。根据统一的标准规范,做好对院校建筑所有构成要素的统计入库工作,主要内容应有整个院校建筑的历史变迁、院校古今布局变化、校舍功能变更的前后变化等。在建立这两个数据库后,才能确保整个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并充分发挥出其应有作用。
(二)重视网络环境建设,实现上下一体化。
要重视网络环境的建设,让各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更加通畅,只有这样才能将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网络环境建设是指借助网络交换机,将处理档案信息的计算机与网络服务器进行连接,把软件数据库集合为统一的系统,这样能够在权限内共享档案资源,实现数据通信。要将本地区全部院校当成网络终端,在系统开发的时间范围内,在系统中录入院校基本建设信息和维修、改造、扩建等信息,并由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审查检验,然后进入系统之中,为今后档案信息检索、利用、统计等日常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此外,还能够为上级部门及时提供第一手材料,便于其做出决策,从而加强对重要数据的管理,也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业务流程建设,促进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能够让业务流程重组得以实现,这不只是对已有流程的修补,同时还是更深层次的再造与变革。在业务流程重组中,标准化是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是管理信息化应该坚持的原则。要想让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标准化是基础,缺少标准化则信息化就不存在。在基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的标准包括管理性标准、业务性标准和技术性标准,必须将这些标准落到实处,才有利于业务流程重组,实现整个系统效率与性能的提升。若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则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容易出现信息化建设重复浪费的问题,不能提高效率。再者,在业务流程建设过程中,还要坚持办公自动化建设标准,在设计文件档案工程流程及管理模式时,要将全面建设信息管理的思想体现出来。
(四)重视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
在院校基建档案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当前,传统档案信息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信息化管理意识,管理理念十分落后,很少深入钻研业务、开拓创新,这样会造成硬件设备的现代化与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相互并存的情况。在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中,设备越来越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也更加多样,对档案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这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档案管理知识以及较强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学、档案管理学等专业知识。此外,在电子文件等各种新型载体出现之后,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计算机、光盘存贮、缩微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先进管理手段,如此方可让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从经验管理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所以,要进一步提升院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总之,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校内的基本建设,由此形成了大量的基建档案,这是院校基本建设的历史记录,是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同时也能够将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反映出来。院校基建档案工作任务重,事项多,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关系着自身现代化程度。因此,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院校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推动院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二
档案工作,是各个组织、单位对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涉及的有价值的相关历史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的活动,其具有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还是规范管理的基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档案管理科学化的保障性工作。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本文从提高认识,加强投入,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把实体管理变为信息化管理;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结构,提升工作能力;加强档案网站建设,落实档案信息公开;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安全性,避免蓄意篡改、非法利用;规范档案信息录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真实、准确;完善数字档案馆建设共七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建议。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三
摘要:信息技术的产生,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生产形式发生变化,时代要求也在改变。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信息化逐渐成为了促进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档案管理的现状,要实现档案管理的长远发展,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同时提出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字:档案管理;发展趋势;信息化。
档案管理是指对数据信息的收集、保存、管理利用的工作。科技信息化时代的产生与发展,要求档案的管理方式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和网络化的档案管理特性,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传输之后,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整合,合理配置以及有效利用,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1、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信息技术的到来,促进社会各项活动逐渐步入电子信息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进行内部的整体改革。电子档案便于保存、整理和查询利用的特点,已经意味着它可以取代纸质档案时代,加速促进档案管理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应用,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对传统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传统的档案管理,是利用纸质档案进行整合与利用。一方面,纸张不易保存,并且查找工作量大而繁琐,很多档案部门都无法避免地会存在档案资源的人为损坏或自然老化的问题,不利于档案的保护。目前,档案信息保护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的电子化处理,使得档案信息化。既利于保存,查找便捷,也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档案资源的丢失和损坏风险。除此之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相较于传统的纸质管理能够节省更多的资源和管理空间。小小的存储光盘就能够刻录大量的数据信息,优化存储设备,节省空间,也节约了整理管理时间,减轻管理工作人员的负担,有利于建立安全有序、规范稳定、利用便捷的档案管理系统,进而实现信息化档案的共享。
网络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诞生,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硬件设备基础。手机、电脑、打印机、相机等已经普及到全世界,每一个电子设备都是一个信息存储共享工具。随时随地查询信息已经成为了时代的需求。现在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用每日在庞大的档案管理室穿梭,整理、查找,这些工作都极为繁杂。给每一个人都配置电脑设备,拥有相应的信息系统平台管理权限,直接在平台上进行相关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简化了档案管理流程,加速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1、从理念上深刻认识,重视人才的培养。
要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就必须从传统的管理观念上进行转变。正确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适应时代变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培养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识。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树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思想,注重自身的档案管理素养、综合素质以及信息化档案管理下所需要的新的技术能力培养。档案部门也需要加强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指导,加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程,尽快实现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
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信息化设备与信息化方式不匹配,无法实现信息兼容,直接会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无法进一步开展。所以,信息化管理必须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一个整体、专业统一的设备体系,进行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及时完善优化,实现档案的信息一体化管理。
档案管理能够稳定、健康地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管理机制的制约。无论是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操作规范,还是档案管理员工的行为规范,都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符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对档案的收集、分类管理、归档工作都需要依照管理规定进行合理的操作,工作人员也必须遵照管理机制的行为准则,进行正确的管理流程,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处理问题的时候也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判断与解决,真正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序维护整个档案信息系统,更快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四
2.1架构防火墙。在对档案信息化进行建设时,为了进一步保障全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就要采取恰当的措施。由于防火强技术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倘若网络信息数据中存在某些病毒亦或是有关危险性等情况,那么防火墙就会自动实现过滤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醒用户。一般情况下,防火墙技术不但可以确保内部网络实现安全的目的,而且也能够确保外部网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全网安全风险系数,将其安全系数加以提升。2.2利用防火墙。因为内网系统存在着非常大的信息安全隐患,而且引发其信息安全隐患的因素也比较多,比如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违规操作;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针对全网安全的问题,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存着缺陷;违规外联或者违规接入等。上述这些元素都有可能影响全网安全,而防水墙技术能够提高内网安全系数,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网系统不安全因素的侵入。防水墙技术与防火墙以及内网隔离等技术有着明显的区别,防火墙等技术主要是针对外网访问控制系统,而防水墙针对的是内网安全系统,防水墙是最新开发出来的产品,其主要的作用是确保内部档案信息等重要的数据信息不被窃取,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档案内部安全管理中。2.3采用网络隔离。由于网络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因此重要的文件在储存亦或是输送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严重的可能出现窃取的现象。而该技术一般都可以将网络中遇到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从而促使文件可以得到正常的传输亦或是存储,从而将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加以提升。一般情况下,网络隔离技术有着诸多的功能,经常使用的功能就是处理好系统存在的漏洞情况。不仅仅如此,该技术还可以恰当的解决网络使用以及安全问题,该技术经常以网络安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互联互通的目的。然而,相关人员在采取该技术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应的数据交换工作,而交换的方式较为特殊,并不仅仅使用内外网直接进行交换的,需要在中间设置一个设备,通过该设备来完成相应的交换工作,并且在数据交换的时候,内网和外网之间是处于不联通的状态。2.4使用入侵检测系统。一般情况下,系统在入侵以后通常会留有一些痕迹,这样就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恰当的检测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查找非法入侵的情况,并采取科学的措施来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减少危害所带来的损失。一般的检测技术有查看共享、查看进程等。而通过人为的方式对系统检测所具有的技术水平以及工具都会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无法满足对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该技术就能够科学恰当的对系统进行检测,并采取恰当的手段进行维护。2.5用户的账户和数据保护。通常情况下,全网系统都会设置相应的账户。然而,往往会发生用户密码被盗用亦或是侵入的现象,从而致使信息数据出现丢失的情况。所以,依据用户账户就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例如设置较为繁琐的密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密码破解的难度水平、设置限制权限不允许其他用户进行登陆等。除此之外,当网络在通信的环境下,还能够对通信中所含有的各种信息做好相应的加密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保障网络不被窃取,由于一些文件基本都属于机密文件,依据这类文件来看一定要做好加密工作,从而使文件数据能够实现安全的目的。2.6采用漏洞扫描工具。就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而言,相关人员能够应用某些经常使用的漏洞扫描工具,对有些漏洞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出现更多的损害。因为某些非法人员也是利用这些扫描工具通过这些漏洞而窃取信息的。所以,相关人员在对漏洞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倘若发现漏洞,那么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出现过多的损失。
3结论。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档案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网络系统也要求相关人员可以实现统一的基础上,一起参与到系统安全保护工作中。除了要对系统的安全进行管理外,还需要对员工的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促使员工可以不断地学习,最大程度避免因为人为因素而出现的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1]王华.加强高校科研档案资料管理的安全危机意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4).
[2]李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
[3]朱鸽平.略论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华章,2011(35).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五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已经在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今,我们可以借助新科技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还能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准确。本文从妇幼保健院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说起,接着谈论的是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妇幼保健院中的档案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为了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妇幼保健院通常会专门成立一个档案室,设置管理档案的人员来对档案进行管理,并且采用的多是书写的形式,这种虽然很实用,但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工作人员手写的失误,或者是管理中资料的损坏和丢失,都会影响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了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准确,也为了迎合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妇幼保健院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加强对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促进妇幼保健院整体的信息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医院信息化、规范化的水平。其次,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妇幼保健院工作的需要,妇幼保健院肩负着妇女和儿童健康的使命,对于妇女儿童的信息必须做到科学准确的保管。其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妇幼保健院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档案归档比较麻烦,而且档案归档之后对档案的调取和使用程序也有很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完成,并且归档之后,如果需要调动程序只需要打开电脑发出几个指令即可,实现了对档案的合理管理和科学配置,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妇幼保健院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由于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原因,我国所有地方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发达地区经济水平高而且科技信息比较完善,城市的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相应的妇幼保健院的信息化也是比较高的,但是我国还有不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方经济实力有限,科技信息闭塞,妇幼保健院的信息化可能刚刚开展或者甚至是没有开展,对于档案的管理依然采用的是老方法,也可能存在着没有专门的档案室这种情况,对档案的管理非常的松散。各个地区妇幼保健院的信息化水平不一,是妇幼保健院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没有统一信息化的相关部门。实现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每个保健院档案进行储存时遵循的方式可能不一样,而且关于档案之间的信息又是不流通的,所以就造成了工作的困难性,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统一的对妇幼保健院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相关部门。
(三)档案的安全问题。社会的信息化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信息的安全性。档案信息一直都是妇幼保健院的核心信息,因此,在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档案的安全性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很多影响档案安全性问题的因素,比如在对档案进行信息化时,操作人员的密保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操作能力等,同时还有计算机的设备问题、互联网上的病毒等,都是威胁档案安全的因素。
(四)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妇幼保健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属于一项新的工作,紧跟着科技的步伐,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提高业务水平,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技能。但是现在存在的情况是,在妇幼保健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中,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操作人员能力普遍不强,不能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解决对策。
(一)提高管理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是一项业务能力很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所以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很高的工作水平,不仅需要工作技能,同时还要具有服务的意识。对此,可以挑选出工作能力强的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专门培训。
(二)加强对档案的保护。如果实现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就一定要做好对档案信息的保护工作、对此,首先要加强的就是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可以在对管理人员培训的时候着重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同时还要加强网络上的密保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
(三)加强妇幼保健院信息化的建设。要想实现对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加强妇幼保健院整体的信息化。由于信息化可以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信息化有助于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此,妇幼保健院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建立完整专业的数据库以及安全系统等。
(四)建立一个统一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工作中除了有强大的实施力和完善设备之外,还需要一个有能力的组织部门。组织部门的指挥在工作的开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政府可以组建一个专门的小组来负责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中,有问题可以直接向这个专门的小组进行反应。四、结束语妇幼保健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符合了社会信息化的趋势,还有利于妇幼保健院其他工作的开展,并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是一件弊大于弊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开展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认真详尽的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2]陈从会,蒋会兰,刘秀娟.关于妇幼保健院档案信息化及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02(8):168.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六
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相对其他一切管理工作而言,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当前形势下,信息化是高职院校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几乎在所有领域,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及今后发展的潮流,为顺应时代要求,人事档案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和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是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人事档案。
在当前形势下,把信息化管理引入档案管理中是院校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共同要求,为顺应信息时代潮流和教育单位人事制度发展的要求,应大力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改造,加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从传统领域转向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改造。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七
我公司为全面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适应数字档案管理的需要更好地为单位各项工作服务笔者所在的单位通过了湖北省档案工作规范管理“aaa”级评审。我们以达标升级为契机我们使用清华紫光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建立了档案数据库提高公司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利用电子文件载体材料要比纸质档案的寿命要长。使用软件,首先要做的是将纸质档案进行扫描,转换dpf电子文件,然后挂接入库,以往的纸质档案在档案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不同,除了入档案数据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电子载体,vcd、dvd光碟、小容量的闪存u盘,大容量的移动硬盘等。这些载体的普遍特点都是存、读方便快捷,易于传递,且储存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不易损坏。
(二)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实行信息化后,档案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更好地从事档案的收集和编研工作。比如我公司已经建立oa系统或类似系统及其接口,这些系统的数据可通过接口直接转入文件管理功能;各部门文书人员可以通过使用文件管理功能,将文件录入(转入)文件库;文件管理功能完成对文件的鉴定、整理和调整。不需要归档的文件可以存放到不归档文件库中,需要归档的文件可在文件管理功能直接归档。
(三)档案提供利用更加方便。我公司专职档案人员有3人,每个人分管的档案都不相同,一旦需要查找不在自己负责范围内又未进档案数据库的档案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必须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卷号再去库房查找,费时、费力。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后,专职档案人员无论是自己负责的档案,还是他人负责的档案,可以实现即时查询,档案人员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极大地减轻了档案人员的负担。另外对借阅档案者,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用户可以根据系统赋予的权限对电子档案目录进行检索查询,找到所需的'档案目录,同时对电子原文进行浏览、下载。对电子档案进行查询和利用不需要经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只需要事先设定每个用户的权限即可。系统会自动记录网上对电子档案查询和利用的情况,随时可以进行利用统计。如果用户需要借阅档案实体,可以直接到档案部门去办理借阅手续,取走档案实体;也可以通过网站提出借阅预约申请,档案管理员批准借阅预约申请后,用户再到档案室取走档案实体。借阅管理可以进行借阅登记、归还、催还和丢失的办理,并可由档案管理员制定借阅的规则和政策,由系统自动进行控制。
(四)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也实行了可控。对过期档案需鉴定销毁的,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档案管理员可以定期进入系统的鉴定销毁子系统,通过销毁申请自动得到过期档案的目录,并打印销毁申请。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档案鉴定功能中看到待销毁申请的档案目录和原文信息,根据领导对鉴定销毁申请的处理意见对其进行处理:更改过期档案的密级和保管期限继续进行保管或直接进行销毁。选择更改,则更改档案的目录信息,重新存入档案库中;如果选择销毁,则将被挂接的原文删除,并把已销毁档案转移到已销毁数据中供列表查询。
(一)档案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多面,因此对于档案人才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网络化利用要求管理人员掌握web技术,ip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计算机专门技术,还要求掌握档案利用技术。这种专门人才在档案系统内明显缺乏。档案信息管理依赖其他部门人员,由于该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一旦出现疏忽情况,网站就没有人维护、更新,甚至导致所有的投入都化为乌有。
(二)对档案信息安全不容乐观。
在公司档案逐步数字化的过程中,纸质材料与电子文件并存的情况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存,而由于我们对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情况还不太熟悉,容易引发许多问题。例如,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黑ke的攻击而造成文件被偷盗、被修改,甚至造成系统崩溃的情况,现阶段难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网络的绝对安全。
(三)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鉴别有一定的难度。
纸质档案的信息内容附在纸质载体上,与纸质载体密不可分,因此真实性和原始性鉴别,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也就比较强。但受载体形式限制,纸质档案信息密度比较小,所需存储空间比较大。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通过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附在磁盘、光盘上,不能在载体上直接读取,必须通过计算机等专用设备的再转换,虽然存储量大、节省了贮存空间,但在信号转换过程中,由于受载体的转换条件、存贮介质的稳定性和技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或删改,却不易被察觉。
(四)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
通常档案的法律效力都是与其载体相关来确定,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就是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的电子档案未被法律认定的原因。
(五)信息化进程有待加快。
虽然我单位档案案信息化工作已开展多年,建立了各门类档案数据库,但库存档案还有一部分没有进行数字化转换工作,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而是停留在维持档案日常的简单管理上,甚至仍习惯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手工查阅、检索、利用档案,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使档案的利用效率偏低,影响了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
3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管理制度始终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我们必须从人员的管理到软件、硬件要求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档案利用制度、文档管理制度、系统运行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档案利用工作观念,增强全社会利用档案的意识。
首先,档案人员要抓住有利时机,向主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介绍档案工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成就,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相关信息等各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尽可能使主管领导参加各类档案活动,特别是参观档案工作比较突出的先进单位,让主管领导了解其他单位的档案工作情况及其领导的重视程度。从而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重视档案工作,加大对档案基础设施的投入。
(三)建立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
档案工作者要承担档案资源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开发、传播、利用的重要角色。档案工作者不再是“看家守业,坐等利用”的“管理员”了,而是要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技术能力的档案专业人才。所以在这个历史转折期,档案工作者要切实做好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有的同行认为,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是“档案信息导航员”,和“知识创新与创造者”。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档案管理虽然也要跟上了这个“潮流”,但目前我们使用档案管理软件,还只停留在近十年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档案数字化利用工作还未正式启动,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目标尚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需要通过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使丰富的库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水平档案管理水平。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八
高校后勤档案由后勤保障部门在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中的原始信息数据形成。后勤各个部门都依据本部门的业务内容建立相应的业务系统,如节能维修系统、库房管理系统、安防管理系统等。按照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标准,这些业务系统产生数据文件、流媒体文件、图片文件都属于后勤档案收集范围,具有很高的保存、利用价值。目前,各类服务保障项目的增加、验收流程的严谨,使得数据保存的作用和价值愈发凸显,加强“痕迹管理”直接导致了巨大的数据量。不仅如此,电子档案数据还包括文件本身的数字转化,通过人工方式生成新的数据类型也成为主要的数据增长来源。
(二)后勤档案数据类型多源异构。
高校后勤档案涉及后勤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等多项服务保障项目,档案数据囊括办公文件、项目合同、宣传资料等,各个业务管理系统也产生不同类型的数据档案,形成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共同存在、交叉联系的现象,造成了档案数据多源异构的新特点。
(三)后勤档案的利用需求更加多样化。
大数据的应用背景下,高校后勤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不仅是是数据的产生者,同时也是数据的利用者。在利用档案数据方面涉及后勤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后勤利用统计后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学校师生对后勤服务保障的需求、满意度,作为不断改善、提升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依据;同时高校后勤的功能较传统后勤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后勤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后勤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内涵建设、文化宣传活动产生的流媒体资料、图片资料、特色资料档案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后勤档案的利用手段、方式也随着需求的丰富变得更加多样化。
(四)大数据分析提升后勤档案利用价值。
高校后勤档案是后勤一线服务保障工作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记录,并且在推动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向大数据技术应用过渡的进程中,各个服务保障业务产生的各种中间数据、重点数据均有其利用价值。因此,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不同业务系统、工作过程产生的大量初级的、多样的、碎片化的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挖掘,才能真正激发后勤档案的宝贵利用价值。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也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到档案收集、整理、归纳的传统方式影响和缺乏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限制,后勤档案管理仍停留在对纸质档案的初级管理层次,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后勤档案管理方式传统粗放,档案信息决策功能受到限制。
目前,后勤档案管理缺乏对档案中记录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层次地统计、分析,忽视对各类分散信息的整理,缺乏对大数据环境下动态数据流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的能力,使档案管理整体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重要信息资料的价值被忽视,无法充分发挥后勤档案在服务保障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制约了利用档案中的信息资料开展推动服务保障工作的决策作用。
高校后勤档案管理主要依靠兼职人员进行管理,缺乏相应的统一管理机制,后勤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还需完善。由于后勤档案管理组织的缺失和机制建设不完善,直接造成后勤各类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档案的保管、保密等工作都没有相关的制度参照执行,容易造成资料流失,严重影响档案应用效率。
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加了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风险,直接给信息安全带来隐患。目前后勤档案管理主要人员属于兼职,由于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琐,因此容易忽略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同时由于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限制,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存在不足,易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或泄露。
(四)后勤信息档案信息化技术应用率低,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在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时代下,复杂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存储格式使电子档案文件的统一收集难度增加,同时对档案利用的方式过于传统,缺乏多元化的利用手段,容易使各类档案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信息支持功能。
针对目前高校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尚无法完全体现后勤档案的利用价值,实现档案的有效管理。因此,高校后勤需要通过设计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推动应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结合,实现数字化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
(一)树立后勤档案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工作理念,为数字化管理奠定管理基础。
要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充分实现高校后勤档案利用价值,必须转变高校后勤“重藏轻用”的管理观念。明确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必要手段,实现数据决策支持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二)建立高校后勤档案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确保管理工作规范、安全、高效。
伴随高校后勤大数据信息管理工作的推进,应及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明确档案收集、处理、使用的工作标准和管理责任,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后勤档案管理工作。在建立完善制度的同时,明确细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配合档案大数据管理建设需求,确保后勤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规范化。并通过制度规范做好档案使用要求和保密制度,保证后勤档案安全管理,实现数据高效利用。
(三)建立高质量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效率。
目前高校后勤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由后勤内部的非专业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这些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也受到学历、年龄的限制,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要建立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通过引进专业人员或加强本单位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全面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从安全意识、信息风险意识以及保密意识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优化管理人员内部结构,有效提高后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作者:吕丽华于涛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九
高校档案是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党政管理及其余各项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和学校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记录、影像资料、图标资料等不同存储类型的历史记录,是高校进步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否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尺度,在高校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校无纸化办公、数字化教学以及科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加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提出,也要求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获取信息、更新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和应用信息,不断向社会提供更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档案信息。高校档案管理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无疑能有效快捷、保质保量地为我国高等教育科研管理事业服务。
1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管理形式落后、意识淡薄。
现如今我国诸多高校的高层管理者认为高校的当务之急是紧抓、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学术水平,忽视档案管理工作,致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地位不高、责任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滞缓了学校的高效建设与快速发展。一些管理者认为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记录和保管,工作任务简单,无需专业人士负责管理,采取其他工作人员兼职或改行或者聘用离退休人员从事档案管理,致使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水平欠佳,工作中疏漏百出,如各类档案分类不清、归档范围不明,导致各类档案收集不齐全;加之,缺乏档案管理的理论指导,使得整理档案时文件先后顺序颠倒,案卷标题拟定不准确,保管期限宽严划分不一,组卷水平整体不高,严重影响高校档案管理质量。更有甚者,很多高校在档案管理与建设过程中投入资金不足,使得创新管理工作开展受阻,库房和办公设施落后,加之长年累积在档案管理上的故步自封,使得繁杂工作得不到优化,形成恶性循环进而阻碍了档案管理的建设发展[1]。
1.2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
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对档案的日常管理与建设工作不重视,以致档案资料建设不齐全,相当一部分档案存于个人或者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如各学院每学期都有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却无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文字记录,也无培养计划与总结;各院系实验室每天对学生开放实验,但没有详细的使用记录和改进意见统计,均对高校的教育改革和建设形成一定阻碍。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虽然各职能部门管理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细致工作,详实记录,但部分工作出于种种原因当时未能全面、及时的记录或材料零星记录或分散存放,加上无专业人士管理负责,几经易手容易导致资料丢失、混乱。这样一来,在日后学校建设或改革中需要相关材料时,不得不重新添补、整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了巨大损失的同时给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1.3档案使用效率低下、功能单一。
高校档案是高校发展历程的见证,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但是,档案只有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成为有效资源,其价值才能被很好地发掘和利用,才能很好的服务于高校的建设发展中。然而,当前高校由于疏忽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档案宣传,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视。而且,档案检索系统缺乏或不完善、不科学,不能及时准确地为使用者提供向导和查询所需资料;档案编研工作力度不足,不能及时有效的对信息进行编辑加工或形成各种编研成果,信息分散削弱了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性;硬件建设不足,设备更新缓慢也是阻碍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管理者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保障档案设施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在科研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高校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及应用极为普遍的教育机构,网络技术在这里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并给日常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中带来极大的便利。作为高校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响应学校信息化发展号召的需求,保障学校信息资源及时有效地记录、更新及传播[2]。
2.1档案业务发展的需求。
高等学校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文化事业机构,它的文化沉积与文化理念是高等学校发展和办学的重要内涵。档案管理部门是负责收集、记载、保管和研究并提供这些相关资料、信息的部门,在高等学校文化底蕴与文化积累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革新,高校的全面快速发展使得交往活动与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工作门类众多、内容多彩,相应的档案门类和信息数据急剧增长;另外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发展也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务使办公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及普及,档案载体类型也由最初单一的纸质档案发展成为图片、声像、光盘、移动硬盘等多种载体档案,载体信息容量大,不稳定因素多,因此,需要对载体信息实施信息化管理。
2.2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提升的需求。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迅猛进步,高校教育越来越综合性与专业化,齐头并进,互为推动,使得教育人才更加特色化和精英化。这也就意味着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者知识结构专一、管理模式独具特色,才能更好的顺应高校独具特色的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此外,无纸化自动办公也加快了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电子文件等新载体档案已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也就使得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载体档案管理的需求,也对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更具专业特色和管理技能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出现也必然会除旧革新,使得档案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
2.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学校师生及社会人士对档案信息的依赖程度也日趋渐长,这就要求更加系统、更加完善和更加精准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信息化本来就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个极其系统的工程,也是档案管理模式一次质的飞跃。电子档案以其轻巧便捷、存储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易传播复制等特点已逐步取代了过去的纸质档案。加之,网络技术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档案信息的系统全面、及时有效的更新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者就要在门类众多、内容多彩、信息量庞大的档案信息资源中精简加工、汲取精华,及时有效的提供信息化服务。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以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目标,同时以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为依托,以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等为保障体系的信息化工作。
3.1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只有规范管理形式,将管理模式形成制度化标准,才能逐渐向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向发展。高校档案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应建立统一科学的档案管理目录标准和规范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合理应用网络管理和查询规范等方式快捷准确的为查询者提供档案资料。甚至可以结合各大高校的自身情况,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资源库,在符合国家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下,兼具综合性、可操作性和向导性,区分不同情况,科学、有序地制定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完善的管理和运行制度[3]。
全球信息化建设加快各大高校之间数据库的衔接,使得各大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更为便捷快通。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下,已经严重滞后于高校的发展需求,各大高校就必须借鉴成功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经验,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建立极具特色的、同时附有专业性、共享性、规律性和多样性的数字化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各大高校之间的网络交流和资源共享。在数字化档案建设与管理中,遵循“规范、先进、实用”的原则,加大档案管理软件的实施力度,努力提高档案管理技术与操作应用水平,确保为档案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条件[4]。
3.3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专业化建设。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逐步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必须注重引进或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技能过硬、计算机操作及相关软件应用娴熟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注重营造学习高新技术知识的良好环境,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逐步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管理的顺利推进。另外,高校加强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同时要求各部门各院系在纸质文件归档的时候也应完成电子文件的归档任务,确保纸质文件与电子文档的齐全完整,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服务[5]。
作者:王莉娜苏颖超张海峰单位:榆林学院铜陵学院。
参考文献:。
[2]梁晶晶.浅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j].办公室业务,(6):38.。
[5]王艳玲.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情报,(6):63-67.。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十
档案信息化就是以室藏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形式进行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改变,使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之所以能够进行信息化处理,是因为它自身就包涵着信息。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还包括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可见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就有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在社会中传播,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并不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为档案信息一旦广为社会大众利用,狭义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的联系,必然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而广泛地交流和传播,形成另外形式的信息,即广泛意义的档案信息化。
2.1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档案信息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一定的社会意识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动作用。那么社会档案意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所以,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2.2.1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培训及推广,逐步建立同一平台为分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2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2.2.3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
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现今,在计算机管理渗透的形式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3.1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早在20,国家档案局就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工作。因此,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工作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
2.3.2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通过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经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既是电子文件形成单位的有益积累,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2.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取适合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媒介。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绝非明智之举,档案管理软件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是疏通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2.3.4从安全角度来说,优良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如访问授权、用户安全级别、密码设置等功能模块,已成为电子文件管理、利用的一道坚实屏障,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这就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工程立项直到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的,这就在客观和主观上都大大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的难度,信息化管理无疑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3.1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选用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公众利用的条件。
3.2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相关岗位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
3.3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只有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提出正确信息需求,使系统运行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十一
所谓信息化即是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信息化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事档案属于教师成长发展历程的真实客观记录,是广大教师在教学教研、管理活动中的原始记录,是教育部门了解教师的直接依据,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工作绩效进行评定的直接素材,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极其重要的资料。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相符合,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突出特点便是动态性,因此必须要第一时间对其内容予以更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人工操作阶段,是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我们唯有把工作的突破口放在信息化建设上才能够实现教师人事档案的高效管理与利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要逐渐促进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档案材料信息化管理属于国家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要一环。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即是应用各种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来强化对中小学教师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开发以及利用等各环节工作。它可以说是一种数字化的过程,也属于一种信息检索、存储、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过程,《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规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与主要目标。因此,推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模式较为陈旧。过去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当档案材料需要利用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需要经过上级审批,如此便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这样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当我们在需要用到人事档案的情况下,不但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同时也耽误了办事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事工作改革的推进与发展,也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明显不符。其次,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设置不齐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应当存放于管理科学、环境良好的'地方,但实际上因为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存在明显缺陷,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甚至部分地区根本没有设置单独的档案室。同时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满足于现状,或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了解不足,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促进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再次,过去的纸质档案存在非常严重的漏洞和弊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出现档案材料丢失的情况,加之手工查阅档案次数频繁,纸质档案中的内容会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很容易在读取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误差。部分早期的档案材料用纸质量不好,随着查阅次数的逐渐增多很容易存在破损的情况,难以长时间保存,因此必须尽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后,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明显不足,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现阶段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思想观念依旧停留于过去传统的管理工作中,没有积极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发展。
(一)加强档案开发利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包含了统计报表、数据维护、系统开发、信息查询等要求,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维护是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坚持以人事档案原始材料作为依据,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都录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库。现阶段,信息数据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档案工作也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彻底改变过去被动的档案开发利用状况,确保中小学教师档案信息得以更加高效地开发与利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予以改革与创新,转变过去的管理模式,从全方位多角度来收集整理中小学教师人事信息,不断充实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进一步优化档案信息查阅检索流程,以便于更好地满足档案利用者。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档案信息数据交流平台,让档案利用者能够在这一平台中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应当积极开发符合要求的专门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地配置和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匹配的软硬件设施,确保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提高科技开发人员的投入,更加科学地利用现有的科技人才,真正做好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工作以及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当将各种设备设施配置齐全,进而提升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率。
(三)主动树立安全意识。部分单位在推进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不重视安全问题,容易在档案管理软件或硬件设施维修过程中出现档案信息材料丢失会损坏的情况,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影响。基于此,在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密级上应当予以严格界定,我们要科学应用计算机的加密技术,对教师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数据加密,同时正确处理好保密工作与档案材料开发利用工作的关系,不但要确保教师人事档案材料的安全,同时也必须要确保利用者的权益得以保证,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影响到档案的开发利用。我们知道电子档案材料对保存技术的要求较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档案室的防高温、防潮、防病毒等工作,在认真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真正能够科学处理好其与档案利用的关系,确保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
(四)加快档案人才培养。确保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实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首先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当积极树立较高的思想觉悟、法制意识,另外还应当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术,能够主动地应用现代化技术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所以对于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求自己更快地适应新时期对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能够胜任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另外档案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具备电子档案制作、维护的基本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借助于组织讲座、研讨会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保证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实现的坚实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为高效、科学地开展档案工作,避免重复性的劳动。只有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我们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白敏.浅谈教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11):208.
[3]汪海港.信息化技术管理教师人事档案探讨[j].读天下,(19):270.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十二
人事档案是对个人经历、工作业绩、家庭情况等方面的记载,是较为完整的个人信息的存储库,是单位选拔人才、个人晋级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纸质人事档案管理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事管理的高效化要求。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新课题。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人事档案基础工作投入不足,单位重视度有待提高。目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些单位还不够重视,认为人事管理出不了大效益,没必要投入太多,致使档案的基础工作薄弱,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制约了人事档案功能的最大发挥。
2.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低。人事档案管理队伍中,有的年龄偏大,有的属照顾性调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较低;老一代管理人员传统思想严重,对档案信息化缺乏必要认识,不懂信息技术,而年轻人员虽懂得信息技术,但对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原则和流程等却懂得不多,复合型人才少,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难以开展。
3.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有待创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虽然配备了计算机,也仅局限于打印档案目录,不能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没有形成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共用的管理机制,跟不上时代发展对档案工作管理的要求,致使档案管理效率不高,档案利用率低。
4.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目前,许多单位在建设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发展先进通信设备和购置高档计算机系统,却忽视档案信息资源标准规范化建设。如计算机等设备型号各异,档次参差不齐,档案信息的分类编码标准不完善、不统一等等,都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5.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上仍照搬套用原有制度,没有根据工作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的要求,制定完善、符合实际需要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致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缺少规范,容易出现各种纰漏,可能出现信息被窃取、服务器被h客和病毒攻击等问题。
1.极大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实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后,可以依据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采集、确认、生成、归档、利用,以完整的信息化流程实现对人事档案的实时化和网络化管理,实现了数据录入一次就可以在档案管理内部实行资源共享,即时查询,既可避免手工抄写失误,又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收集和编研档案,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有利于对人事纸质档案的保护。传统档案大多是纸质材料,是最原始的证明材料,经常查询,增加磨损,影响保存寿命。实行信息化管理后,档案信息可以从数据库中直接查询,减少与纸质档案的直接接触,有利于对原始档案的保护。
3.促进单位用工管理水平的发展。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将人事信息及时、高效地运用于单位日常运作中,使管理者能实时掌握本单位的人力资源情况,便于更好地优化人员配置,促进发展;还可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质量,可便利为职工办理各种手续,如根据个人人事档案办理社会保险和医疗报销手续,在进行工资调整和计算工龄时提供准确、有效的证明材料等。
1.强化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开展,单位重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要正确认识新形势下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转变传统观念,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促进单位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2.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投入,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关系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和整体水平。在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配备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硬件、技术保障,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
3.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应尽快建立起一支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复合型人才为重点,高科技专门人才为骨干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以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一时难以引进新型人才的形势下,要加强对现职人员的培训,分期分批参加有关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并大胆启用现有技术骨干,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成为既熟悉传统业务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4.加强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日常维护。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如果没有可提供利用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档案信息化的速度与效率均无从谈起。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人事电子档案,在保管好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对人事档案资料按照类别,逐页扫描,全部录入计算机,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在录入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每个人的个人档案信息平台,以姓名、岗位、身份证号、本人照片等重要信息作为检索,以人事档案的目录作为条目链接。同时,个人的基本情况、人事变动、工作调动、考核、奖惩、教育、成果等数据资料也要通过计算机及时进行更新,实现人员信息日常管理的动态化和科学化,达到人员信息数据新、资料全、准确无误的工作标准,为单位日常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高效及时的服务。
5.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任何一项工作的持续开展,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由于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致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人事档案信息胡乱编入、档案信息的存储和保管没有统一方式,易使人事档案信息丢失,在检索、调用时出现困难。因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个环节顺畅,更具实效和活力。
6.加强人事档案的保密和安全工作,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运行。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但也给档案管理带来安全隐患。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主要是档案信息存储安全和利用安全。在管理中,要高度重视安全保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保密意识,一定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好计算机的加密功能,对通用数据库的数据根据使用权限进行系统的分类加密。要正确处理好档案资料的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既要克服求稳怕险、不思进取的保守观念,又要防止不设界限、随随便便的麻痹思想。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建立档案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在技术安全管理方面,做到档案内部局域网不与外网连接,积极预防电脑h客、病毒和计算机的故障对档案信息安全和保密带来的威胁。要制定信息录入、信息维护、设备管理、网络维护等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以科学、规范、严密的制度来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可靠运行。
作者:陶俊秀单位:荣成人事考试中心。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十三
随着各地区档案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其档案管理工作量日益繁重,加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牢牢把握这一发展契机,推进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转型,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优化档案中心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1、档案存储环境方面的优势。
众所周知,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以纸张为媒介,通过人工录入的模式将档案入档、整理,这种管理模式给当前的档案信息资源存储、整理、归档等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而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可从根本上转变当前的档案管理模式与路径。首先,档案中心可专门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将需要整理的档案资源存储到电子磁盘或服务器中,这样既可为档案信息的储存和管理带来便利,又可极大地节省存储空间;其次,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采用电子录入的方式记载档案信息,提高录入效率,加强信息的管理。此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对存储环境的要求比较低,给存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档案在使用和查询方面的优势。
在纸质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由于手续繁琐、档案的使用和查询极为不便,资源共享性也不高。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档案使用的流程,真正地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同时,还能提高资源的共享性,使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档案中心“无纸化”办公的步伐日益加快。然而由于这种全新模式起步较晚,因此从整体发展来看,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如下几点问题:(1)人才问题。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中的工作人员大多属于操作型人才,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只是流于形式。他们或是对档案管理不精通,或是在计算机的系统开发、程序维护、信息导航等方面操作不熟练,甚至不会操作。因此,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2)安全问题。档案信息安全是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电脑病毒的横行、黑、客的恶意攻击及网络技术的失误都会给管理中心的档案信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机密的档案信息被窃取、修改甚至伪造,造成的严重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3)标准问题。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档案分类编码标准,档案管理软件在通用性、适用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严重不足,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由上文所提及的部分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主要有三点:(1)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具体可从两点入手:其一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其二要加强对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2)加强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信息处理的标准化、管理过程的一体化,使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3)加强档案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和建设,为档案信息的跨部门、跨地域、跨国家使用提供便利,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1、切实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对于当前档案中心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而言,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这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具体来说,首先要强化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表现好、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等硬件设施。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完善的技术设备是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基础。因此,要想切实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淘汰和更换落后的技术设备,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以保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和性能的稳定性。
3、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
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并没有完全摆脱纸质资料,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并将所有的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都收录其中,进行对两者的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
人事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用户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因此,在当前的档案信息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具体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和加工,方便人们的查找和利用。此外,在进行人事档案信息资料的数字化存储时,要采用不同的载体,以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不同需求。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更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档案管理信息化等同于档案资料数字化,而是要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此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要积极参与和配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邹红云.电子化——人事档案信息的未来[j].兰台世界.(22).
[2]宋琳,曹文成,王艳.打造精品注重创新认真做好新形势下企业信息工作[j].办公室业务.(08).
[3]姜以敏,于霞.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档案.(03).
试论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论文篇十四
建筑工程档案指的是建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原始的、图物相符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真实记录以及实际反映,还能够对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敷设等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记载,主要包含有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档案文件。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作为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的高低还会直接影响到该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说各建筑企业还需要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来对该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对于该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管理模式的创新。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予档案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也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优化,以促进档案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档案管理创新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各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档案载体,档案收集以及档案传播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然后构建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只有在档案形成过程中做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保障道路工程档案的真实性跟科学性,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档案指导价值。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还需要跟建设工作保持一致,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来进行有关文件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还需要避免工程结束之后“补档案”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而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开展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执法检查以及加强培训力度的模式,来对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规范处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道路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法制建设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并实现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
3档案管理操作技巧的创新。
在重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以及开发利用方面都有一套紧密相连的程序,每个环节还具备有非常强的科学性以及技术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档案的载体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不断进行发展,电子档案的数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较之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还具备有方便、准确跟高效的应用优势,但是原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跟准确性则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在档案的收集、鉴定跟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这也就要求我国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跟创新力度,借此来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在重点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将档案的编报工作纳入到基建管理程序之中,来跟工程建设工作同步进行。此外还需要将工程档案编制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以及工作人员身上,然后采用跟经济利益挂钩的模式来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进行规范管理,以保障建设工程档案的妥善保管跟有效利用。此外还需要通过各种法律以及行政手段,来对建设工程档案的编报工作进行重点强化,借此来获得良好的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效果。因此有些重点的工程项目还有着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的特征,其档案编报工程也有着非常高的专业性、技术性跟综合性,也就要求相关档案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制约手段来做好工程档案的编报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并获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各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对现有的档案操作技巧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保障档案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我国档案管理行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工作领域,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快,对于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档案工程管理模式也无法很好的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这也就需要从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操作技巧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借此来推动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并为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作者:潘霞单位:天津泰达市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