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事迹材料(通用16篇)
对过去的总结,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模糊和歧义,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总结,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和兴趣。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一
2013年的时候,**可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有人家,靠养猪赚了不少钱,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2014年**将家里几十万存款全部用来养猪,但事与愿违,由于流行病没有预防到位,几百头猪病的病、死的死,剩余的也买不上好价钱,一下子亏了20多万,看着几年辛苦挣来的钱全部打水漂,巨大的落差让**心里苦不堪言,从此一蹶不振,靠妻子打理农活挣点钱勉强度日。2015年因线路老化,**家中突发大火,烧毁了家中所有的生活用品及仅剩的一点财务,房子也成了危房,幸得无人员伤亡,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全家心灰意冷,一度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得知家中突发的状况,街道办领导干部、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立即前往了解具体情况,通过群众评议、镇村审核将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下,贫困户**积极调整心态、重拾信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生活现状。2017年**通过申报易地搬迁项目,全家人从危房中住进了蒲城县祥安小区75平米的经适房,同时,为了确保在城里“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他通过申请3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以贩卖瓜果蔬菜为主。为了确保瓜果蔬菜的新鲜和价格优势,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去附近的批发市场批发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赶早上六点到县城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去销售。
他卖的水果从不缺斤少两,价格还公道,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一天比一天高。“在我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雪中送炭,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不但有新房住、有生意做、还发了5000元的产业扶持金让我发展种植业,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笑着说。久违的笑容出现在这个50多岁男人脸上,是他对新生活的憧憬,是炎炎夏日最美的一道风景线。**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也成为村里贫困户争相学习的脱贫致富榜样。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二
xx是xxx药业的一名农民工,19个春秋,她以公司为家、以事业为重,立足本职岗位,艰苦拼搏,不断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为企业的经济增长、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奉献。经全国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审查评定,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最近,亲自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农民工”表彰大会领奖。
1990年,出生于桂平市中沙镇一个偏僻山沟里的xx,初中毕业后不久,正值xxx药业开始创建、招工,xx义无反顾报名应聘,获吸收录用,自此她在xxx药业扎下了根。
从进入xxx那一天起,她就爱上公司安排的工作,不论是药液灌装、打包装,还是搬运材料、产品,她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去做,并且用心做好,在公司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1992年春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公司领导的信任,使她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面对手下60多名职工时,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做好工作,对职工负责、对公司负责。
她利用工余时间认真研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有关书籍和企业管理知识,同时虚心向上级领导、同事以及有经验的老职工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在她的带领下,她所在车间创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60万元的奇迹,并且没有发生过产品质量事故。那时候,肤阴洁药品灌装还是半机械半手工操作,生产效率比较低,同时单瓶装量难控制,经常出现药液溢出,造成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她与同事们经过认真分析、讨论,提出改进灌装设备的方案,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技术人员的积极努力下,药品灌装设备改造取得成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药液灌装自动化,班产150ml肤阴洁复方黄松洗液由650箱提高到800多箱,增产23.08%,同时降低了药品单瓶装量的误差率,有效避免了药液溢出造成浪费,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30多万元。
xxx药业职工中70%是女工,为加强对女工的领导,关心女工的成长,调动女工的积极性,20xx年,公司任命xx为女工委员会副主任,20xx年提升为女工委员会主任。任职以来,她一直把职工特别是女工的事挂在心上,经常深入职工家庭问寒问暖、调解家庭矛盾,热心帮助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20xx年,一次意想不到的交通事故,使女工李超夫妻双双受重伤被送玉林市骨科医院手术治疗,需先交1万元入院费。李超一家五口人,平时吃、穿、住以及三个孩子上学,全靠李超在公司上班的工资收入和爱人帮别人干些杂活挣钱来维持,这时他们最小的孩子才上小学,最大的也只不过上中学,要拿出1万元交入院费简直比登天还难!xx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与女工委几位领导商量、研究,发动和组织了“生命不能等待,有爱才有生命”的捐款活动,xx首先带头捐款,全公司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大家你20元、我50元,不到一个上午,便收到捐款6300元,使李超夫妇得到及时入院抢救。多年来,她先后发动和组织职工捐款16次,捐款10万多元,帮助困难职工及社会困难户36人。
药品是“人命关天”的特殊商品,车间卫生管理十分重要,每天必须提前30分钟打开灭菌灯杀菌消毒,待职工下班后再把灯关掉,这意味着每天必须早出晚归。这项工作不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的,公司领导把这个工作任务交给xx。她每天上午七点多钟就从家里出来上班,下午要到六点多钟职工下班走完才能离开,七年如一日,从来没有过半句怨言,也没有伸手要过加班补助。
19年的辛勤耕耘,铸就了不少光荣与梦想。她所带的车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她本人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突出女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团干。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三
以诚信树立品牌,以科学创造价值为服务核心;以服务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广大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合作社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现有土地6417平方米,库房300平方米,工作人员100人,合作社积极发展养殖种植业,养殖42头猪、种植各类果菜6417亩、25个棉棚、9个日光棚,积极向上申请各类项目,申请“北极镇绿野养殖基地项目”、猪舍扩建项目等,发起人去北京学习引进了32个优良品种蔬菜,以及引进葡萄、草莓瓜果作物等,为当地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针对这种情况,镇政府为了给当地农民提供服务,为农民谋利益。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于20141年11月,由李希军等六人发起,成立了漠河县北极镇丰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立合作社前,为了提高农民对成1立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合作社,在镇政府领导的引导启发下,首批有100户农民愉快地申请加入了合作社。为了把合作社办得更规范一些,起点更高一些,制定了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合作社成立后,完善制定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种植户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参与合作社管理。同时,合作社还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及时听取社员意见,总结工作,研究发展,为今后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作社创立以来,紧紧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办社宗旨,以为政府分忧、助农增收为己任,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强化为农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提供种植服务的'过程中,合作社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合作社的相关职责,学习国家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自觉性。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当地农民对合作社的作用认识不足,不相信合作社,他们认为合作社就是为了给成员赚钱,不会对其它农民有什么好处,通过合作社管理人员和部分成员的耐心解释、说明,有一部分农民对合作社有了一定的认识,增加了信任程度,加入了合作社,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有更多能农民朋友加入合作社。
通过合作社联系,请经验丰富的农民进行指导,进行统一指导种植、统一施肥方法、统一组织测土配方、确定肥料品种数量和施肥方法。
随着农产品购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民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北极镇农民,原来常年以种粮食为生,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卖点黄豆、小麦等粮食作物维持,经济收入较低。合作社通过经营绿色农产品,打出品牌效果,绿色食品,进行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等,更好的增加销路,为农民增加收入。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四
徐,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2019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2019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徐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莲~山课件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五
雷xx同志是商洛市朝阳集团委派到吊庄村专抓脱贫攻坚工作的副队长。一年来,在朝阳集团的大力支持和雷xx同志尽心竭力驻村帮扶下,吊庄村脱贫攻坚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前列,全村104户贫困户有91户已顺利脱贫,其余13户有望在2017年底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脑里常谋脱贫策。
雷xx同志原是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退居二线,被县委派往朝阳集团任党建指导员。为了把“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工作落到实处,他和朝阳集团董事长李胜前、总经理李胜国一起到吊庄村座谈了解该村贫困状况,和驻村干部一起深入到贫困户家中摸实情。协助吊庄村成立包扶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因地制宜,制定吊庄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脱贫攻坚规划和计划。建档立卡,建立贫困户信息台账。按照“五个一批”脱贫途径,通过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潜力,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制不少于两项的脱贫致富项目。同时,制定包扶一览表,落实包扶对象、包扶措施、包扶任务和包扶责任。一年来,建言献策,协调解决吊庄村沟岭七、八、九组群众入户水泥路和庭院硬化以及吊庄村仿古门楼和广场建设问题,每月不少于三次向朝阳集团领导汇报脱贫攻坚工作,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设和意见,使包扶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心中装着贫困户。
对于吊庄村104户贫困户,特别是朝阳集团包扶的34户贫困户,雷xx同志都做到了每月经常登门拜访,每户的人口、劳力、贫困状况、脱贫原因、包扶措施、脱贫途径等,他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体,及时给予关爱。在他的积极建议和组织下,朝阳集团于农历2015年腊月24日对吊庄村31户特贫户和农历腊月21日对30户特困户进行了集中慰问,使这些特困户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朝阳的温暖。当了解到吊庄村九组田西模老人老伴因病去世,儿子身患癌症;田角云儿女上大学,夫妻外出打工,留下空巢老人张云琴生活困难;吊庄村四组特困户田根平因患肺癌医治无效死亡,家徒四壁、外债累累无钱安葬时,雷xx同志及时向朝阳集团领导反映情况,使这些特困户得到了朝阳集团的救助而度过了难关。一年来,朝阳集团为吊庄村脱贫攻坚投资投物共计80.9万元。雷xx同志还向县镇为吊庄村争取资金3万元,水泥30吨,体育健身器材价值5万元。
身上散发泥土味。
雷xx同志出身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就回到农村当了3年大队团支部书记和生产队会计,虽然通过高考参加了工作,但对农民却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在一年的包扶工作中,他每月都要驻村在22天以上,经常行走在包扶的34户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兜底户汪久生一个人吃住在距村庄两公里以外的山沟里,除了村民干活到沟里去外,长年没人上门。自朝阳集团包扶后,雷xx同志多次走几公里羊肠小道登门,每次都要检查汪久生吃粮是否充足,穿的和睡的是否暖和等一些细小问题,在粮油和资金上也给予特殊照顾。田角争居住在吊庄村岭沟,27岁的儿子田军还未成家,22岁的女儿田雅在读大学期间患病,家里因病、因学返贫。雷xx同志经常深入其家中,帮助他发展养猪和种天麻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田角争不仅当年脱贫,还利用国家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修建了新房。田培来夫妇都已70多岁,妻子腿残,他本人也得了脑萎缩。前几年,因为水灾,两次所盖新房被冲毁,没办法第3次只有把新房建在半山腰上,但羊肠小道使他们出行很不方便,十几年来,行路难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去年,在雷xx同志三番五次的劝说和大力支持下,于11月23日终于完成了宽3米、长60多米的入户水泥路和100平方米的庭院硬化,一家人非常高兴。刘龙武是吊庄村六组人,老婆患有精神病,家里三间房岌岌可危,雷xx同志多次给在福建打工的刘龙武打电话,向他宣传移民建房政策,终于说服他回家于去年底盖起了新房。雷xx同志还通过向朝阳集团汇报和向部门争取水泥对盖新房和庭院硬化等建设的13户贫困户给予了帮助。一年来,雷xx同志一步一步走进了贫困户的心里,他把贫困户当亲人,贫困户把他当知心人,他经常到贫苦户家中拉家常,为贫苦户出谋划策。他说:“我虽然帮不了贫苦户多大忙,但是与贫困户能经常平起平坐,说说心里话,先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脱贫致富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笔下记录扶贫事。
在雷xx的两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实实在在地记载着驻村包扶工作,还有两本厚厚的包扶吊庄村脱贫攻坚工作资料合订本。这些不仅记录了朝阳集团包扶吊庄村脱贫攻坚的工作实绩,也记录了各贫困户的脱贫过程,更是他一年来包扶工作的缩影。与此同时,他还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细于发现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勤于笔耕。由他采写的通讯《朝阳之歌》、《积德行善的践行者》、《人间有大爱,朝阳暖人心》、《朝阳洒满扶贫路》等20余篇新闻稿件分别在《商洛日报》、《金丝峡周报》、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脱贫攻坚信息平台上发表,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也为朝阳集团包扶吊庄村脱贫攻坚工作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六
肖,从昔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为今日白城市膨润土厂的厂长。十几年来,他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勇气和诚信,在商海中奋战搏击,闯出了一条利民裕家的致富路。
1967年,年仅16岁的肖,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可是,就在初中第一个学期结束,第二个学期还没有开学时,他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艰难的决定——辍学务农。是什么原因迫使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就在他上初中的那年,他看到过年包饺子时,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从袋子里倒出后,把口袋翻过来,又仔仔细细的扫两遍,当饺子端上桌来,父母看着他们兄妹六个高兴地吃着,而自己却舍不得动筷时,他的心像针刺一般地难受,他再也吃不下。当他抬头看见父母额头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时,他体味到了父母的艰辛,作为长子,他感到自己应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于是,他决定辍学务农。辍学后,肖回到平安三甲村当了一个“半拉子”,虽然每天只拿一半的工分,但他终于能用自己年少的肩膀为父母分担一些生活的重负!这份责任感,让年少的他多了一种动力。在生产队里,为能早日不当“半拉子”,什么活他都抢着干,干什么,学什么,学一样,精一样。干活时,别看他年纪小,可他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干什么都要抢个头,占个先。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赏,1969年,刚满18岁的肖便当上了生产队长,从此,他的肩上又多了一分责任。在队上,别看他年纪轻,可处理起事情来,却显得少年老成,透着一种精练。干活时,他总是把重活、脏活留给自己;队上有什么好事,他总是想着别人;平时无论对老对小,他都以诚相待,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主动帮助解决,用他的话说:“一家有难,大家都伸伸手,难关也就过去了。如果有难的是自己,没人来帮,你想想那是什么滋味。”凭着自己的吃苦和为人,肖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他工作积极,努力向上,但由于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又加上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他家生活过得依然十分清贫,一年到头要为一家人的生计忙碌苦干。但16岁务农,18岁当生产队长的经历,却磨练出了他的才干和胆识,为他日后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6年,时任三甲村村主任的肖,由于工作出色,被镇党委调到镇建材厂任厂长。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自己一没抓工业的经验,二没搞经销的经验,要经营管理好一个刚刚起步的工厂,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靠不服输的劲,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摸索,积累各种生产、销售经验。为了抓好生产,他吃住在厂子,同工人一道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为了产品销售,他风里来雨里去,亲自跑市场。用户不了解他们的产品,他就耐心的向人家宣传。他把产品赊给人家,靠他的诚信,市场慢慢的打开了,产品销售有了门路。经过他两年多的苦心经营,建材厂共创利17万元。1988年,建材厂的生产经营刚刚步入正常轨道,他又被调到镇办植物油厂任厂长。又得一切从头来,4年下来,共创利60多万元。1993年,他又被调到镇办企业白城市特种耐火材料厂任厂长。当时,耐火材料市场萎缩,产品的销路不畅。他上任后,根据所做的市场调查,做出停止生产其它产品,专攻市场前景看好的膨润土生产的决定,通过朋友的帮助,他与膨润土的使用大户长山化肥厂建立起了供货关系,经过几年努力,到1997年,膨润土的销量突破了两千吨,工厂有了良好的收益。1997年,他荣获了“白城市质量管理十佳厂长”称号。十年的商海闯荡,肖家里的日子有了一定的好转,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经历,让肖眼界更开阔了,胆识更大了,才干增强了。
1998年,镇集体企业实行改制,镇政府决定用以资抵债的形式,将特种耐火材料厂通过竞拍的方式卖给个人经营,经营者通过分期分批替镇政府及镇办企事业偿还群众的集资款及利息的办法,取得经营权和所有权。当时特种耐火材料厂被竞拍到137万元,有两个城里人竞拍成功。不料,办交接关系的那天,债权被转到特种耐火材料厂的200多户群众,来了一多半,将厂子的大门堵住,不让办理交接手续,并说还是让老肖来经营,我们放心,他是本乡本土的人,靠得住,别人我们信不过。竞得经营权的人一看这阵势也撤走不干了。但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必须进行,于是,镇党委当晚召开党委会,研究解决的办法,并派人征求肖意见,看他想不想接过手来经营。让肖把刚刚好转的企业交给别人经营,他还真是从心里往外的舍不得,这工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倾注过他的心血,他怎能忘记,自己在机器旁边同工人一起研究如何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又怎能忘记带着方便面与销售人员一同跑市场,找销路。现在,大家想让他来接手这个厂子,镇党委也有这个意思,他还真动了心。镇领导找到他,让他把厂子接过去经营,但要再多为镇里还20万元的债。他深知,这157万元的本金加利息多达234万元,对刚刚好转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包袱。但作为有一定经营经验的企业经营者和党员,他感到这也许是一个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绝佳机会,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为镇里减轻负担,尽一个党员的职责。经过反复思量,肖决定接管经营耐火材料厂。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个人创业的道路。厂子是接过来了,但要偿还234万元的债务,不扩大生产不行,不上新产品不行,不开发新的市场不行,而这一切都要钱,不踢好这头三脚,厂子就没有前途,所说的一切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徒劳。面对这一切,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亲戚朋友借了30万元,对原来的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又购置了一套输送带、一台翻斗车,两台四轮车,新建了4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的两个新库房,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库存能力。经过改建和扩建,工厂的膨润土年产量可达4000吨。生产中,他更加注重抓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产膨润土在2019年被省质量万里行评为省级质量放心产品。为了给产品找到销路,打开市场,他一方面加强与老用户长山化肥厂的关系,帮助化肥厂在三甲村搞了三年的化肥试验,使农民认识了长山多元素复合肥,使化肥厂在当地打开了销路,在他的建议下,长山化肥厂在当地建了一个年收益100多万元的化肥分厂。为了增加膨润土的销售量和加快资金的周转,他又主动提出以货易货的建议,用生产的膨润土换回多元素复合肥,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农民。这样,他不但帮助化肥厂增加了销量,也让自己的产品有了更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量,加快了资金周转,又让群众买到了质优价廉的放心肥。同时,他又根据化肥厂的需要,上了生产硅钙镁的项目,现在年可生产销售硅钙镁600吨。另一方面,他不断的开拓新市场,由于在铸造、防水、钻井、型煤生产等上都需要大量的膨润土,他亲自到白城市的五个县(市、区)、突泉和通辽等地的膨润土用户处,推销产品,让人家免费试用,一次不行,就再去,直到用自己的诚意打动对方。只要用户有用货的需要,不论用量的大小,他都保证按时送到,逐渐的,他在用户中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用户们与他建立起了信任。现在,这些地方都有他稳定的老客户,他用诚信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占有了市场。通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偿还了167万元的债务,自己的固定资产也增加了50余万元。
肖在努力经营,搏击商海的同时,没有忘记养育了自己的这方土地和与他朝夕相处的邻里乡亲,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谁有个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他都会尽力去帮助解决。
在工厂用工方面,他一方面处理好原厂职工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注意吸纳农村剩余劳力和贫困户子女。现在,共从本乡镇招工18人,其中14人来自贫困户。他每月都按时为每名工人发放500至600元的工资。哪个工人家里困难,他都主动帮助解决。老工人潘贵财的房子不行了,他拿了一万多块砖,出工出资帮助他重新建了三间砖房,老潘激动地说:“这辈子我都没敢想能住上这样的好砖房,这全仗着肖厂长啊!”贫困职工郑庆武的父亲病了,是肖借给郑庆武4000元钱,帮他给老父亲看好了病,并说:“钱,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还。”工厂女工呼兰英两口子没有房子住,是肖借了3000元给她在镇上买了房子,去年,他还出工出料帮助她家重新维修了房子。
对职工是这样,对贫困户和公益事业他同样十分热心。2019年,平安村刘占海家,没钱买化肥,眼看着种不上地了,肖听说后,给送去了价值2400元钱的化肥;2019年,给平安村的贫困户宋宝军送去了价值1100元的化肥;2019年,给三甲村的杨春林解决了1400元的化肥……几年来,他累计为贫困户无偿解决化肥14吨。2019年,镇敬老院搞维修,他为敬老院更换了所有的照明灯具,并为一对新结合的老人购买了一套高级席梦思床垫。2019年,他又捐资2600元,购进10吨水泥,为镇中学硬化了篮球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场地。
肖,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在商海中奋力搏击,以进取为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人生道路上不懈追求,以奉献为荣。在他身上体现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七
西山后村位于文登区米山镇西部,全村263户、630人,党员35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路径,促进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滚动收益最大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广大群众收入,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旅游扶贫村”“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森林村居”“威海市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威海市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威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2014年,西山后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米山镇党委深刻认识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首先要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否则村里的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脱贫攻坚更无从谈起。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党员聚力,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通过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到在外经营塑料厂的村民于建福同志能力强、素质好,是村干部的合适人选。在镇党委的动员下,于建福同志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和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一)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精准“造血”
2016年上级给予米山镇西山后、南郑格、南崮头、新发庄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每村3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到南方考察,结合母猪河畔沙质土壤的优势,决定上红心火龙果项目。虽然有3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但想要成规模、见效益,这些资金远远不够。为此,镇党委牵头整合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120万元的扶贫资金集中建设,经逐户征求贫困户意见、村级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镇党委审核等程序形成项目方案。在建设过程中,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同志拿出290万元积蓄给村集体使用。最终,成功建起了20个冬暖大棚,并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运营。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每个大棚包括火龙果苗、地面附着物等设施在内总价值30多万元,为每个贫困村确权一个红心火龙果大棚,然后出租给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每年分别给予每个贫困村3万元的收益。
西山后村在20个冬暖大棚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一个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050亩的综合性园区。2016年,新建特秀山拓展训练基地,高空断桥、空中单杆、合力桥、毕业墙等多种设备齐全,聘请专业的教练进行日常管理,可同时为100余名学员提供吃、管、训、教一条龙服务。2017年,西山后村又充分利用4个村的扶贫资金,采取与2016年同样的模式,按照生态园的统一规划,4个贫困村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购买建设用沙,每村确权1.1万方,建成滑沙滑草项目。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2018年西山后村党支部吸引客商黄来裕教授和本地行业协会入驻园区,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两岸一家亲凤梨馆”,设立凤梨酥加工制作等体验式工厂,并探索黑小麦、红薯等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准备打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产品加工三位一体的产业架构,实现精准扶贫与农业休闲旅游的结合。市派第一书记孙鹏超到村任职后,积极帮助引进拓展训练项目、吸引社会参观团队,并争取派出单位帮扶资金支持生态园建设。大学生村官孙海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从事城市规划的经验,编制了“一中心一中轴三片区”的村庄整体规划,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规划咨询费。
搞建设快,选项目难。每年西山后村都用大量的时间制定发展策略、研究产业项目。短短五年的时间,已经建成十几个项目,年收入200万元——虽然这些收入不多,却是曾经贫穷的村庄不敢想的事情,真正实现了产业“造血”。
(二)抓住监管运营,用改革“活血”
扶贫项目往往建起来快,长期管起来难,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基地领办、集体、股份经营”的方式,壮大扶贫基地规模,同时开展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促扶贫基地规模扩大化、运营规范化、收益长效化。
一是扩大基地规模,集体发展、合作经营。按照“基地领办”的思路,推行股份制改革,通过村民购股、集体参股等方式实现了集体购股、合作社入股、生态园集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集体发展、合作经营”。2017年在上级指导下,西山后村党支部配合镇党委开展了生态园的公司股份制改革,经过第三方机构评估后,镇、村集体投资以及外来资金全部量化确股,根据各个投资方的投资金额比重设置股份,按照股份进行分红。其中,四个省定贫困村投资额共计248万元;西山后村村民合作社投资额263万元,米山镇19个经济薄弱村补助资金入股190万元,保障扶贫资金股份占比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占股比例,进一步扩大了产业项目的受益面。
二是科学规范运营,注册公司、专业管理。为了实现扶贫项目管理科学化、收益长效化,注册成立公司、聘用专门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村党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园区的整体监管和运营工作,在项目建设、人员招聘、账目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是确保扶贫收益,扶贫优先、长效分红。为了更好地保证扶贫项目具有稳定的收益,通过公司章程确定了扶贫村、村集体、其他入股资金的收益分配顺序,以正规化的方式优先保障了扶贫项目利润分配,确保项目收益首先用于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实现扶贫工作稳定推进。
四、取得成效。
一是就地务工、拉动就业。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必须提升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在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西山后村党支部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建筑工程、农业管理、治安管理等就业岗位,优先录用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提供长期雇佣岗位20多个,其中贫困户2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季节性用工岗位近100个,其中贫困人口20多人,每人年增收5000元。通过雇佣村民循环务工就业这种方式,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务工问题,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二是扶贫分红,精准增收。村党支部坚持把带动群众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方向,积极带动村民和周边村集体双增收,共享发展成果。将周边4个省定贫困村和19个经济薄弱村专项资金和补交党费补助资金入股生态园,按照出资占比进行收益分配,建立“资金整合、投资入股、分红返利”的集体经济兜底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基地领办、辐射发展”的新路子。基地仅2018年就为四个省定贫困村分红24.85万元,为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份分红共计26.8万元,为19个经济薄弱村分红19万元,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效应。
三是借力金融、信贷帮扶。借助文登区扶贫办推广“富民农户贷”这一政策,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富民生产贷800万元,在助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区160户贫困户、全镇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有效借助金融手段,运用信贷帮扶的方式,拓宽了贫困户增收的渠道。
四是改善民生,普惠兜底。为了实现贫困村“五通十有”,西山后村党支部整合政策性扶贫资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硬化村路2.5万平方米、通水改电260户、整治连村河道,以往村庄南北互不来往的局面得到转变,更是解决了汛期的防洪压力,实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在2019年,西山后村党支部新建门球场和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为49名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缓解村内老年人餐饮、洗浴等难题,村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高。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八
西山后村位于文登区米山镇西部,全村263户、630人,党员35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路径,促进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滚动收益最大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广大群众收入,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旅游扶贫村”“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森林村居”“威海市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威海市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威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2014年,西山后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米山镇党委深刻认识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首先要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否则村里的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脱贫攻坚更无从谈起。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党员聚力,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通过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到在外经营塑料厂的村民于建福同志能力强、素质好,是村干部的合适人选。在镇党委的动员下,于建福同志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和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一)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精准“造血”
2016年上级给予米山镇西山后、南郑格、南崮头、新发庄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每村3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到南方考察,结合母猪河畔沙质土壤的优势,决定上红心火龙果项目。虽然有3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但想要成规模、见效益,这些资金远远不够。为此,镇党委牵头整合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120万元的扶贫资金集中建设,经逐户征求贫困户意见、村级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镇党委审核等程序形成项目方案。在建设过程中,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同志拿出290万元积蓄给村集体使用。最终,成功建起了20个冬暖大棚,并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运营。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每个大棚包括火龙果苗、地面附着物等设施在内总价值30多万元,为每个贫困村确权一个红心火龙果大棚,然后出租给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每年分别给予每个贫困村3万元的收益。
西山后村在20个冬暖大棚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一个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050亩的综合性园区。2016年,新建特秀山拓展训练基地,高空断桥、空中单杆、合力桥、毕业墙等多种设备齐全,聘请专业的教练进行日常管理,可同时为100余名学员提供吃、管、训、教一条龙服务。2017年,西山后村又充分利用4个村的扶贫资金,采取与2016年同样的模式,按照生态园的统一规划,4个贫困村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购买建设用沙,每村确权1.1万方,建成滑沙滑草项目。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2018年西山后村党支部吸引客商黄来裕教授和本地行业协会入驻园区,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两岸一家亲凤梨馆”,设立凤梨酥加工制作等体验式工厂,并探索黑小麦、红薯等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准备打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产品加工三位一体的产业架构,实现精准扶贫与农业休闲旅游的结合。市派第一书记孙鹏超到村任职后,积极帮助引进拓展训练项目、吸引社会参观团队,并争取派出单位帮扶资金支持生态园建设。大学生村官孙海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从事城市规划的经验,编制了“一中心一中轴三片区”的村庄整体规划,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规划咨询费。
搞建设快,选项目难。每年西山后村都用大量的时间制定发展策略、研究产业项目。短短五年的时间,已经建成十几个项目,年收入200万元——虽然这些收入不多,却是曾经贫穷的村庄不敢想的事情,真正实现了产业“造血”。
(二)抓住监管运营,用改革“活血”
扶贫项目往往建起来快,长期管起来难,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基地领办、集体、股份经营”的方式,壮大扶贫基地规模,同时开展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促扶贫基地规模扩大化、运营规范化、收益长效化。
一是扩大基地规模,集体发展、合作经营。按照“基地领办”的思路,推行股份制改革,通过村民购股、集体参股等方式实现了集体购股、合作社入股、生态园集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集体发展、合作经营”。2017年在上级指导下,西山后村党支部配合镇党委开展了生态园的公司股份制改革,经过第三方机构评估后,镇、村集体投资以及外来资金全部量化确股,根据各个投资方的投资金额比重设置股份,按照股份进行分红。其中,四个省定贫困村投资额共计248万元;西山后村村民合作社投资额263万元,米山镇19个经济薄弱村补助资金入股190万元,保障扶贫资金股份占比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占股比例,进一步扩大了产业项目的受益面。
二是科学规范运营,注册公司、专业管理。为了实现扶贫项目管理科学化、收益长效化,注册成立公司、聘用专门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村党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园区的整体监管和运营工作,在项目建设、人员招聘、账目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是确保扶贫收益,扶贫优先、长效分红。为了更好地保证扶贫项目具有稳定的收益,通过公司章程确定了扶贫村、村集体、其他入股资金的收益分配顺序,以正规化的方式优先保障了扶贫项目利润分配,确保项目收益首先用于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实现扶贫工作稳定推进。
一是就地务工、拉动就业。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必须提升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在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西山后村党支部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建筑工程、农业管理、治安管理等就业岗位,优先录用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提供长期雇佣岗位20多个,其中贫困户2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季节性用工岗位近100个,其中贫困人口20多人,每人年增收5000元。通过雇佣村民循环务工就业这种方式,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务工问题,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二是扶贫分红,精准增收。村党支部坚持把带动群众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方向,积极带动村民和周边村集体双增收,共享发展成果。将周边4个省定贫困村和19个经济薄弱村专项资金和补交党费补助资金入股生态园,按照出资占比进行收益分配,建立“资金整合、投资入股、分红返利”的集体经济兜底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基地领办、辐射发展”的新路子。基地仅2018年就为四个省定贫困村分红24.85万元,为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份分红共计26.8万元,为19个经济薄弱村分红19万元,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效应。
三是借力金融、信贷帮扶。借助文登区扶贫办推广“富民农户贷”这一政策,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富民生产贷800万元,在助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区160户贫困户、全镇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有效借助金融手段,运用信贷帮扶的方式,拓宽了贫困户增收的渠道。
四是改善民生,普惠兜底。为了实现贫困村“五通十有”,西山后村党支部整合政策性扶贫资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硬化村路2.5万平方米、通水改电260户、整治连村河道,以往村庄南北互不来往的局面得到转变,更是解决了汛期的防洪压力,实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在2019年,西山后村党支部新建门球场和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为49名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缓解村内老年人餐饮、洗浴等难题,村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高。
西山后村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走上致富的路子,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一是得益于建设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带领村集体及村民脱贫致富;二是得益于发改、旅游、团委等行业部门的帮助与支持,各项资金政策得以在园区汇集,项目种类、规模逐年扩增,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三是得益于建立了“四权”分置的管理模式,建立权责清晰、可持续运营的长效管理机制。下一步,西山后村还要继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努力打造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九
张xx,男,现年65岁,在家务农,妻子xxx62岁,在家务农,儿子xx现年26岁,在西安务工。2015年以来,由于缺乏技术,生活过的比较困难,被识别为贫困户。
xxx他虽作为一名普通群众,但是政治立场坚定,能坚决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信谣,不传谣,能积极参加村集体建设,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
脱贫攻坚以来,他人穷志不穷,不等不靠、自强不息,虽年纪较大但仍每天劳作不息,种地,打零工,但苦于没有什么技术,收入仍是微薄,更重要的是他儿媳患有尿毒症,他还得资助儿媳看病。他,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倒,珍惜扶贫政策,积极发展家庭经济,自主创业;2016年以来,通过镇村对政策的宣传,他主动参加了镇上组织的xxx加工培训,在县委、县政府出台的xx加工利好政策扶持下建立了家庭手工挂面加工作坊。开始,由于技术掌握不到位,好几次都没做成功,但是夫妻二人没有气馁,专门跑到高家塄村手工挂面加工熟练户那里又加强了学习,最后,根据老师傅所教加上自己的认真学以及摸索领悟终于掌握了手工挂面加工这项技艺,夫妻二人越做技术越好,逐渐打开了销售门路,自销以及订单生产销售,看着每月鼓起的腰包,夫妻二人高兴的就想着党的好政策让受苦人能过上了好日子,终于通过手工挂面加工这门传统手艺实现了脱贫致富。
他不光自己脱贫致富,还能积极带动周围贫困户脱贫,主动学习脱贫攻坚政策,通过自己享受的优惠政策,现身说教,积极向其他群众宣传扶贫政策以及党给人民带来的福祉,他的大儿子xxx由于妻子患有重病,需照料,基本无法外出务工,在父亲xxx的说教下,也加入了xxx加工这条致富门路上。
他保持了传统优良品质,勤俭节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能与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他自立自强,不等不靠,在脱贫攻坚路上起到了自强脱贫模范带头作用,值得诸多贫困户学习。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十
xx在自己的生产生活劳动中,清晰的认识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光靠苦干是不够的,更需要巧干,必须用科学指导生产。因此,她积极参与市、镇妇联举办的“绿证班”、“一专多能”短训班和养殖知识学习及农技方面的培训课程,为了学习种养殖管理技术,她还订阅了多种农技报刊杂志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农技知识。此外,她还在妇联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20xx年到20xx年期间,两次赴京参加中国农博会,在农博会上她认识了来自各地的种养女能手,相互交流养殖经验和心得。xx认为通过参加这类型的农博会,不仅能增长见识、学到新技能,还大大增强了继续把事业壮大发展的信心。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十一
香草与很多植物不同,其适应性强,种植方式可地培可盆栽,粗放式的栽培管理,让种植者无需花费太多的心思。一般香草的市场售价都在10元以上,除去微小的成本(成本在1~2元),一亩(一亩可种植8千到1万盆)就能可获纯收入6~7万元,故而香草是高效益农业种植项目。
魔芋栽培。
之所以选择魔芋这一项目,是因为魔芋具有的功效极多,魔芋是一种多年生块(球)茎植物,地下球茎含有大量的甘露聚糖,这种物质能够很好的促进肠胃蠕动,抑制住胆固醇和血脂的异常上升,扶助及预防心血管疾病、肥胖症、消化道癌症,具有极高的栽培价值和市场前景。
果树栽培。
果树种植在现在的市场上也是一个非常赚钱的市场,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求有品质的生活,每天饭后水果养生、美容也越来越普及,市场上对水果的需求量增大了,因此选择果树种植项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因其种类繁多、形状奇特、色彩丰富等特点,开始在国内流行,凭着极其可爱的外形、胖乎乎的肉身、肥厚的叶片、不经意开出的小花、加上能在手中把玩的娇小身躯,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不仅形态可爱惹人喜欢,更重要的是养护容易、价格低廉。如今,多肉植物不仅受到家庭园艺爱好者的追捧,也受到很多上班族的青睐。因此,多肉植物产业也面临着发展的新趋势。
石斛种植。
野生铁皮石斛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禁止采挖的,这就造成大部分石斛植物属于人工培育而成。但是,由于种植户对石斛生长习性的了解,人工种植科学的管理,仿制野生石斛生长环境培育的铁皮石斛拥有和野生石斛一样的成分和功效。由于其药用价值高、生长条件特殊和分布受局限,且经长期人为采挖,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而国内市场供应紧缺,具有很好的种植前景。
灵芝种植。
在众多的种植项目中,灵芝种植项目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不仅因为它的投资小、收益快,更重要的是灵芝种植的市场前景巨大,赚钱绝对没问题。众所周知,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因此,选择灵芝种植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选择。
有机米种植。
有机米只是一个概念,实质是无污染、无化肥、环保安全的100%好米。当今中国消费层次是不断提高,需求也更偏向于绿色健康的产品,米每个人都要吃,但是是不是安全对于一些高端人群就非常重要,宁愿购买价格较高的有机米,也不会选择价格低廉的普通米。而且最近送米也成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时尚潮流,而有机米就是最好也最有价值的礼物。
水生竹叶菜。
竹叶菜是一种在水面上栽植的绿叶类蔬菜品种,口感鲜嫩清甜且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和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其中蛋白质含量比等量番茄高4倍,钙含量更是高出12倍,各种维生素的含量远胜于被誉为“百菜之王”的白菜,种植具有投入成本少、市场效益高、管理简便等特点。
奶油草莓。
奶油草莓是一种较好的草莓品种,品种为“章姬”,原本就有一股奶香味,果形长圆锥形,大如鸡蛋,果肉软多汁、味甜,吃起来实心味美,水嫩多汁,深得草莓一族的青睐,因产量少,品质高,采摘价偏高。与普通草莓相比,这种草莓每颗可以长到30~80克,不仅个头大,甜度也大大超过普通草莓。
有机蔬菜。
蔬菜中富含的丰富的维生素,维持着大众的健康,在全民养生的这个年代蔬菜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是意料之中的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蔬菜出现了,它的出现为蔬菜种植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为种植创业者们提供了更好的赚钱机会。
观赏花卉。
现今不少人都喜欢在家里放上植物盆景,用以观赏和净化环境,花卉盆景的市场相当不错,拿芦荟盆景为例,市场上比较好的芦荟盆景每盆的价格达到30~40元,巨大的利润促使了花卉种植的发展,加上它的种植风险小,销售途径多,所以无疑是一个赚钱的好项目。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十二
男,1956年生,入党。该同志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经济嗅觉和创新水平,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怀揣远大理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1982年,他开始搞私营运输,通过几年的辛苦打拼,自己积累了一定资金。在跑运输过程中,发现农村新兴的养殖厂比较多,但鸡饲料比较紧缺,农民买饲料不知道真假,有时花冤枉钱,上当受骗之事时有发生,为此,他决心自己建立饲料厂,为村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好饲料。,他通过多方协调资金,筹集600万元建立起了华明饲料厂,华明饲料占地10亩,拥有职工40余人,每人月收入1500元以上。华明饲料生产的优质饲料能够供应本地20余个村,100余户养殖户,为养殖户年节省资金10余万元。
他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如不创新就会被无情的淘汰出局。为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达到邻里共同致富的梦想,他多次聘请潍坊、龙口等技术人员完善公司技术创新,邀请了部分养殖户作为公司的顾问,随时为厂家的发展提供反馈信息。他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从不因客户欠债欠债而不与发货,并多次给予困难养殖户与无私帮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全体养殖户都富起来,共同把养殖业做大做强,使群众尽快脱离贫困边缘,走向幸福的小康之路。他的付出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也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华明饲料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原料,给村民解决了不少困难,但现在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因金融危机和禽流感鸡苗价格上涨较快,养殖户感觉资金压力较大,并且利润空间压缩的很小,很多养殖户纷纷改行,养殖大棚闲而不用,杨富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此,他又经过多次参观、学习、考察、交流,与其他有志之士通过贷款、筹借筹方式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于成立了盛国畜牧有限公司,占地62亩,专门从事孵化产业,现正在建设中,预计夏便可投产运营,将更好的为民解忧。
同志从未放松对思想理论的学习,他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不仅他自己这样做,他还希望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提高,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他在公司内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订阅各种党报、科技杂志、文学信息等刊物及报纸,鼓励员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提高员工素质。华明饲料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职工从来未发生过打架、斗殴,甚至不文明的行为都很少出现,并且每位职工在村里渐渐都成了孝子、孝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真是民间一大奇迹。
他指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用低成本吸引客户,用高质量赢来客户,他满怀信心的说“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为了更好的带动客户致富,为了更好的赢得支持,我们下一步将成立无棣华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鸡苗、饲料、养殖、宰杀一条龙服务。”发展宰杀业也是为养殖户提供销路问题,此心可见一斑。
杨富国同志创业已有28个春秋,他一直以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目标为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奉献,修路、建桥、治病、救灾等社会捐款已记不清,至少已10余万元。他是致富不忘乡亲的典范,是企业家学习的楷模,是村民道德的榜样。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十三
麦洪长出生于一个养蜂世家,自幼便追随父亲到各地放蜂,立志致力于发展养蜂业。xx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系,全国只此一间蜂学系本科,并取得了检测上岗证。其父为了更好地发展养蜂业,于xx年6月17日组织养蜂人士,注册了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当中的一些成员在当地的养蜂界中都有一定的声望,并具有一定的养蜂规模。
麦洪长曾说,养蜂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事业。养蜂业提供的产品,符合富有营养,回归自然,力求保健的世界食品消费潮流。养蜂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如今,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在麦洪长的领导下,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已初具规模。
他领导的合作社秉承以质量为生命、以用户为上帝、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根本的宗旨,给社员订了一个《养蜂场采蜜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以高质量谋求合作社持久的发展,为了符合国家对食品的严格要求,本合作社更置办了一个符合国家qs标准的加工厂。
麦洪长为了促进各地养蜂业的发展,经常到各地进行培训,通过各类农业科技推广计划及项目的实施,推广先进、适用、成熟的养蜂新技术、新品种。xx年6月被邀请到海南省参加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担任养蜂培训导师,同年9月被邀请到四川宝庆县担任养蜂培训导师。xx年注定是一个丰收之年,麦洪长成为了广东养蜂学会的理事。
麦洪长并没有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奔走于各地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推动蜜蜂有偿授粉,促进蜜蜂授粉形成产业。xx年,受邀参加省农业局和广东省养蜂学会组织的会议,共同制定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十四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令我引以为豪的,就是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在班中老师交待我的事情,或是分配给我的任务我都会接受并完成。同学们也都说我忠厚老实热情,一致推荐我当组长,当上了班干部后我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把同学们看做我的兄弟姐妹。别看我小,可我的集体荣誉感很强。班级的大小事情都挂在心上。班级的什么东西坏了只要我看到了或者班主任委托我去找人修理我一定记在心里立刻行动如果当时完成不了的我会一直记在心中直到把事情解决。成立红领巾广播站后,我成了一名小小播音员,每次总是准时为同学们带去美好的时光。由于我的诚信老师们都喜欢把事情托付给我去做,因为这么长日子以来答应老师或同学的事情我都会做到我从来没有违约过所以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上学期,我在操场捡到5元钱,我没有犹豫,把钱交给了老师,经过调查,原来就是我班的林高华掉了钱,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我觉得不是自己的钱就不应该据为己有。在学校开展的图书借阅活动中我都会及时归还图书从不用老师催促。我的学习成绩还好,每回考卷发下来,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分数。有一回我的语文考了95分。但后来发现试卷上有一道题目老师批错了,给她少扣了1分。我发现了,马上拿起试卷,跑到高老师面前,要求给她减去这1分。老师笑了,当时在场的我也笑了。我想,我才不要这虚假的分数。虽然只是试卷上的1分,但表现出来的却是诚信的品质。在家里我依然秉持诚实守信品质,妈妈给我钱交代我去办事,剩下的钱我都会如数归还。偶尔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也绝不欺骗妈妈,我的字典里没有撒谎这个词。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我要永远带着他,让他照亮我的人生。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十五
农民创业致富事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农民创业致富事迹》的内容,具体内容: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很多创业成功的人都来自农村,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一:土豪老板种水稻...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很多创业成功的人都来自农村,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
土豪老板种水稻建酒窖酿酒也赚钱周平每天最高兴的事不是呆在豪宅的地面楼上温馨的房间里,而是每天带着孙儿们到地下酒窖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他舀出一勺酒对记者说:"这每一滴酒都有米香味,搞水稻种植我更有劲头!"正值春播时节,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的农民周平越来越焦急,他赶忙跑到黄花镇永吉种植专业合作社谈成了初步协议,要求合作社今年代种水稻,专供20万斤优质稻谷。这样迫切的"订单农业"源于周平自家地下酒窖酿制的美酒销售一空,导致原材料大米供不应求。
找回了种粮产粮的动力。
毫宅下挖酒窖,酿美酒带动农户水稻种植身披一件旧夹克,脚穿一双土布鞋,挥起锄头挖酒窖,记者眼前的周平似乎与拥有富丽堂皇的毫宅主人不相关,更与网上报道的"土毫"标签一点也不贴,俨然一幅典型农民的形象。
聊起他自挖酒窖的故事,他平实地说:"我是农民,干活有倔劲,所以在自家屋下挖起酒窖才不愁辛苦;以前做水泥生意有了点资金的想法,认为建酒窖,酿出来的酒大家放心,邻舍们可以买到便宜的酒;而且酒卖得越好,米就要得更多,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愿意种粮,并且让农民卖粮不再难。"周平家里有五兄妹,家境贫穷,自幼懂事的周平只在学堂学习了一年半时间,便辍学在家,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穷苦的孩子早当家,19岁那年,周平开始学做泥工,1989年,随着所在村开始兴建水泥厂,周平开始创业,正式成立个体户,专营水泥制品,也因此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生意越来越好,赚钱也越来越多。
有了钱,该干什么最有前景?按照大多数农村人的想法当然就是盖个新房,可是不甘心的周平总想要干件不一样的事。2003年,正值他所在的印山村"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期",做水泥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相反种地种粮的人日趋减少。
"干同一起事,别人快起来了,我就要慢下来。"凭着这种最质朴也最灵光的认识,经过到浙江等地的实地取经,他放弃了干水泥行当,而萌生了种粮酿酒的想法。当年,他自家只有5亩地,于是还承包了别人10亩地,种起了糯米水稻。然后,周平利用建新房的契机,在地下自挖酒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个几百平方米的酒窖竣工了。随之,他用自种的糯米、当地香甜的清泉,专业酿造纯糯米酒、高粱白酒、稻谷酒、杨梅酒、草莓酒等黄酒。
由于周平酿成的酒口感香醇、价格优惠,黄酒近销乡邻,远销湖南各地。随着酒的需求量增大,原材料优质糯米的供应量短缺。2006年,他又承包了30几亩田,带了一家人自己种糯米水稻,并依托当地农户,定做、定收、定价的方法来获取优质糯米,这样不仅确保了高质量的糯米源源不断地供应,又帮助当地农户种植水稻来增收。
酿酒如同种粮,让每一滴酒都是"放心"酿制随着酿酒的名气日渐提升,周平开始兴办麻姑井黄酒酿造厂。到2020年,周平的酒窖已经扩大到1200平方米,里面设有很多小储酒室,储酒量达150吨,并设有专业的化验室等,周平告诉记者,这些藏酒一般都酿造几年了,时间最长的有七年,但由于大部分买酒人是农民兄弟,所以即使到今年春节,他都以每斤酒10元的优惠价格来销售。
与对酿酒的每一个环节精细把关一样,对原材料糯米的选取非常"苛刻",种植出的大米无零污染是首要要求。但由于所在的印山村长期以来依靠水泥发展壮大,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大部分村民们一样,周平担心,水泥及其杂质的长期沉淀会侵袭、毒害土壤,从而影响水稻的品质。
定两条腿走路,一是与土质好的其它地方水稻种植合作社联营,同种植大户签订"代种合同",合同中列明了严苛的标准:如不喷农药、不施化肥,种出来的糯米不仅要零污染,而且是原生态;二是要在今年带头成立糯米水稻种植合作社,自己出些资金,政府给予扶持,下大力气治理村里土壤污染问题,种出优质放心的米。
如此严苛的种植要求自然让产粮成本成倍上升,周平计算了一下,与自己在本村种相比,"外地代种"20万斤稻谷,则成本要高出46万元。但算算长远帐,多出一些钱,多产优质粮,酿造放心酒,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兄弟多种田,多增收,让赖以生存生活的乡村更添一分水稻之美,更增一份田园之绿。
农民致富事迹材料篇十六
近年来,为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县农业局通过各种培训渠道,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全面提升我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涌现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现将我县部分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事迹介绍如下,供广大农民朋友们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选准致富项目,尽快走上小康之路。
发展食用菌生产带领众乡亲致富。
现年49岁的刘银柱,是河南省武陟县小董乡磨庄村人,高中文化。他从事食用菌生产栽培二十余年,1999年他了解到食用菌中的稀有品种--白灵菇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就开始从事白灵菇生产,初步获得一定效益。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确保产品顺利销售成为头等大事,在农业局信息中心大力帮助下,他毅然投资8000元购置了电脑、传真机等设备,开展了食用菌网上购销业务,拓宽了销售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xx年,以他为主创建的小董乡食用菌生产基地获得省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认定,20xx年他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20xx年初,在他的发起下成立了小董乡磨庄村食用菌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打算今年新上一条白灵茹罐头生产线,以抵御和降低社员的产品市场风险,从而实现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发展。目前,该村的食用菌种植户已达600余户,占全村人口的70%,食用菌年总收入达250万元,占该村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人均增收800余元。(联系电话:0391-7441135)。
发展苗木花卉生产开创利国利民事业。
郭颂东,男,现年51岁,高中文化,系河南省武陟县龙源镇祝徐店村人。他从1991年开始率先尝试苗木繁育生产,规模逐年扩大。1995年注册了"河南省武陟县东华园艺场",并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合作育苗协议,引进三倍体毛白杨种条和技术,与中国果树研究所、泰安果树研究所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他的种植规模由1991年的5亩地发展到现在的1000余亩,由当初的1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50个,产值也由10万元发展到了500万元。产品销到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等全国十几个省、市。郭颂东致富不忘众乡邻,积极引导和带领周边村民发展苗木繁育事业,无偿为乡邻进行育苗技术指导,并多次赊销给困难户种苗,帮助大家共同致富。截止目前,加盟郭颂东公司的农户已达250户,育苗面积6000余亩,出圃苗木5000余万株,产值3000余万元。(联系电话:)。
科技进步结硕果致富不忘众乡邻。
荆国斌,男,现年38岁,汉族,高中文化,系武陟县嘉应观乡东营村农民。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和县、乡农业部门的帮助下,他积极从粮食生产自身找出路,瞄准优质粮广阔的发展前景,依托科技进步,发挥黄河滩区土地肥沃,耕地比较集中的优势,承包1200余亩黄河滩地,引种优良品种,购买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等农机具20余台,走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之路,累计销售各类优质粮食3800余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带动当地百姓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为国家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20xx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十大种粮标兵”荣誉称号。(电话:)。
情系蔬菜生产带领群众致富。
王长武,男,现年37岁,汉族,初中文化,武陟县圪当店乡邢庄村人。1982年就跟着村里的菜农学习种植蔬菜。20xx年6月开始从事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生产,20xx年他积极参加了县农业局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者岗位培训,系统学习了节能日光温室建造、茬口安排、温光气热调控、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及蔬菜生产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回去后他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从育苗、嫁接、到大田生产,严格按照操作要领去做,当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一茬春黄瓜就卖了9000多元,加上秋季棚内外的收入,一年下来收入达到120xx元。同时,他还带领广大菜农引进了一批先进生产技术如新型紫光膜、eva膜,遮阳网、防虫网以及配方施肥技术、co2施肥技术、安全间隔期产销技术等,增加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改善了品种质量,提高了蔬菜产量,增强了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为邢庄蔬菜大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辛苦不白费养鸡带来高效益。
李长兴,男,现年40岁,高中文化,系武陟县北郭乡北郭东村人。1993年春开始从事养鸡业,但由于经验和技术欠缺,蛋鸡产蛋率低,死亡率较高。一年下来,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了近1000元的本钱。1998年春,他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养鸡科学技术。从此养鸡厂就像滚雪球一样,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发展到占地6660平方米的四幢鸡舍、存栏商品蛋鸡6000只、后备鸡4000只的养殖规模,蛋鸡病死淘汰率在5%左右,产蛋率95%以上可达半年之久,年利润可达到八、九万元。在李长兴的帮助和带动下,一些村民也开始发展蛋鸡饲养,从中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使乡邻的生活得到了切实改善。
致力怀药求发展,小康路上领头雁。
李火金,男,现年43岁,高中文化。系武陟县西陶镇古凡村人。高中毕业后靠种菜、卖菜维持生计,但由于经营者太多,收益甚微。1992年,他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发展当地优势药材品种“四大怀药”前景看好,当即将自家的4亩承包地全部种上了怀药,并购买书籍学习种植技术,还多次到省中药研究所、河南农大等地请教咨询专家教授,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当年获利1500元。20xx年,在河南省中药研究所和河南农大有关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李火金又成立了占地200亩的武陟县沁怀四大怀药研究所,专门从事培育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和怀菊花四大怀药新品种,组建了研究培育四大怀药的基地。他投资380万元研制的无硫加工设备,年加工无硫四大怀药2800吨,他的沁怀四大怀药研究所以高产量、高品质赢得了河南、山西、山东等地药农的信赖。产品不仅销售到北京同仁堂、东阿阿胶集团、汇仁集团,还远销到韩国、日本等国家,深受世界友人的好评,为我县“四大怀药”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百亩果园显身手。
李保,男,现年60岁,高中文化,系武陟县阳城乡布庄村人。他曾是武陟县乡镇企业局下属公司的业务经理,1994年主动辞职,在布庄村承包了原属集体所有的100亩苹果园,但因品种不对路、品质不优良而收效甚微。1995年他审时度势,大胆调整品种结构,把老苹果园改为优质杂果园,栽种“稀少、优精”的红枣、石榴等品种。为了克服资金、品种、技术三大难题,他四处奔波,求亲拜友,筹措资金、寻求技术,先后到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向专家、教授请教咨询,购买各种果树管理书籍、杂志200多本,并多次到郑州、南阳、山东、安徽等地实地考察,根据专家建议和当地实际,引进栽种了泰山红石榴、大王枣、冬枣、早中晚、熟油桃等优质果木,建立了拥有7大品种、30个品系的优质小杂果园,年收入8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村又发展小杂果200多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