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汇总19篇)
国际关系是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交往与合作。针对这个情况,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措施。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总结任务。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一
以西方文学批评的术语为参照,我国传统批评术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模糊性、多义性和具象性。古代文学批评术语的提出者往往是用以表达自己审美理解中的感受印象,故不作明确界说;运用者则主要也是依据自己的体会,并不注重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提出者所要表达的含义,故一个概念术语统统难以求得一致。每一批评术语都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种含义。例如古代批语中常用的术语“味”,就具有这一特点。陆机首先将“味”用之于文学批评,《文赋》云:“阙大羹之遗昧,同朱弦之清泛。”用白煮的肉汁比喻文章缺乏必要的修饰而乏味。《文心雕龙》中多处用“味”,“味”已转变成专门的文学批评术语:“深文隐蔚,余味曲包”(《隐秀》);“儒雅彬彬,信有遗味”(《史传》);“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体性》);“张衡怨篇,清典可味”(《明诗》)。到了钟嵘《诗品》,“味”特指诗歌的艺术性:“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昧者也”;晋代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昧”。到了唐代诗评中,“味”的涵义又有新的发展。《文镜秘府论》云:“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景与理不相惬,理通无味”;“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这里的“味”显然是指情意交融产生的抒情诗特有的艺术韵味。晚唐司空图进一步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南宋杨万里倡言“去词去意”而诗“昧”犹存,“味”又成为了超乎言间之表的文学韵致,一种综合了诗歌全部艺术要素的美感效应。至此,“味”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其基本含义才得以明确。
由于批语术语的提出者是用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因此往往使术语带上具象比喻的色彩。批语术语的具象性使批评文本具有隐喻的特点,如果这种具象比喻贴切中肯,便能超出批评家一己之感受,为后批评家所采用。《石林诗话》卷下曾说:
古今论诗者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渠”,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渠”,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初日芙渠”等,出语精当,比喻贴切,作为风格批评的`术语,被后人经常采用。
第二,批评术语的人化倾向。以人喻文学,是占代批评术语体系的突出特点,秦汉以来,以气、以性论人的传统,导致六朝批评家以人为喻的术语成批出现。古人批评中普遍采用的诸如“气”、“才”、“性”、“情”、“志”、“骨”、“神”、“脉”、“文心”、“句眼”、“肌理”、“神韵”等术语都是“近取诸身”以人为喻的产物。六朝文学批评大多带有品评特点,而最早设品所论的对象,便是人。品藻人物的风气影响到品画、品书、品诗,自然就带上了由品人带来的特点。
第三,传统批评术语具有长期延续性,在不断运用中注入新的内涵,使其具有活力的同时,也容易老化,几成套语。
例如古代批评的“气”,由单词而推衍为许多复合词,内容越来越丰富,含义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人身之气,如“志气”、“意气”、“气力”、“风气”、“生气”、“神气”、“才气”等;有的侧重于艺术方面,如“辞气”、“气象”、“气格”、“气势”、“气体”、“气韵”、“气脉”、“骨气”、“气味”、“气调”、“气候”、“声气”、“气魄”等。古人谓“文以气为主”,居于主体地位之“气”便成为判断作家作品艺术品位的重要尺度,由此衍生出如此之多的“气”,其原因就不难理解了。玩味之余,很难辨别各种近似而又含义模糊之“气”的含义,不觉反生疑惑:是否有必要提出这样多烦琐之“气”?“掷笔三叹之余,好心肠的行家应该告诉普通读者一个诀窍:与其永远纠缠不清,不若大刀阔斧”,将这些眩人眼目的“文字迷宫”予以合并归类,抓住它们所要传达的真正含义。
传统批评术语产生于汉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中,打上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烙印。先秦时期,哲人对于抽象意义的表达普遍是从具体的感性对象人手的,并借助于感性对象本身的某些特点使人领悟其所要表达的抽象内涵。孔子强调高尚独立的人格,但也从未作过关于人格的抽象论述,而只是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老子认为“有生于无”,“无”即“道”,是难以用语言来界定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因此也需借助于具体物象的“空虚”来使人体会“无”(道)的特点:“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诞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十一章》)远古的八卦也是现象直观的产物,《周易·系辞下》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陨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可见,八卦是在对象中对“象”之“像”的抽象,而抽象的结果不是导致概念的产生,而是对“象”的模拟,《系辞上》说:“对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先秦哲人这种在现象中直观本质的直观思维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逻辑起点,奠定了古代思维的基本形式,制约着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方向,并影响到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传统批评术语的具象性、模糊性与多义性,作为直观思维(主要表现为把握事物现象的表象特征及其本质属性的主体性活动)的产物,既为历代批评家长期遵奉,也为广大读者所认可。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特点对传统批评术语的形成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汉字没有走上与大多数民族语言共同的拼音化道路,而成为对现象进行概括、模拟的象形一表意符号系统,与古代直观取象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许慎《说文解字叙》认为八卦的起源同时也是文字的起源,文字因而也具有类似“象”的特点:内涵不确定,包容性极大。这就客观上限制了语言文字在数量上的膨胀,“古者字极简,……字简则取义自广。统此一字,随所用而别。熟绎上下文,涵咏以求其立言之指,则差别毕见矣”。尚简不仅是文字的固有特点,而且是使用汉字的文人的习惯,刘大槐《论文偶记》云:“文贵简”,“简为文章尽境”。字简和尚简的语言表达习惯制约着术语概念的精确。西方哲人,力图弄清术语内涵不同层次的逻辑关系,力图区分不同术语之间的界限,其结果是术语增生,而中国古代哲人则不作此种区分,“统此一字,随所用而别’。
一定的时代和社会都拥有只属于自己的文化环境,对于既定文化传统,批评家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无法抗拒它的渗透力,只能被刻上历史文化的印记。中国古代直观取象的思维方式,形成的概念术语笼统含糊,缺乏明确定义,这明显的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因为术语概念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符号工具和理论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建构,都要以内涵和外延明确的术语概念为前提。
但是,文学批评不同于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既带有科学活动的特点,又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活动。因此,它方面要求批评术语有基本确定的含义,用来分析批评对象的内涵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批评对象某些层面的性质具有不确定性(如诗意、诗味),批评对这些因素的理解只能是一种弹性把握,“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同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若一切以理概之,非板则腐”(叶燮《原诗·内篇》卷五)。文学批评的对象性特点,决定了批评术语的使用不必同理论研究一样精确严密,批评家从调整自己的审美感受的需求中,才产生出动用某种理论术语的欲求。这样,一个内涵精确的概念一旦进人具体的批评实践,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只有经过模糊化弹性处理的理论概念,才能在批评中获得实际的充实的意义。哲学家理论思维中过于泛化和抽象的结论尽管内涵和外涎都很精确,却是很难和具体作品的存在形式相对应。
另外,文学批评文章读者面越广,它所起的作用越大,批评的价值就越能充分突出。文学批评不应该只在学者圈子孤芳自赏,自言自语,它更主要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批评家所使用的概念,“不应该艰深得使人望而生畏”,即使是技术性很强的科学术语,在使用时也要经过批评家的消化,使其适应文学批评的对象、性质和功能。
由此观之,中国古代批评话语系统的笼统含糊、以简驭繁的特点,尽管不利于理论学术研究,但对于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来说,又往往具有其适应批评的对象、性质和功能的可取之处。它可以作为现代内涵界定清楚的各种批评学派的术语的补充,在当代批评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二
各法律语言均有一系列的法律术语,术语的翻译是法律文本翻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每一个法律术语都精确代表了某一种特定的法律行为规范,都有着自己明确的内涵。以下就是。
与其他的词语相比,法律术语更能体现一个法律体系的典型特征,因此术语翻译的精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司法的公正与否。准确、严谨成为法律术语翻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法律术语是指“具有特定意义的专门化词语”,即“法律用语,是指法律行业通用的专门术语(包括行话、套话),涵盖词汇、词组、相对固定的词语以及有一定程式的句型”。法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languagetransfer)的过程,也是法律转换(legaltransfer)的过程。因此,法律翻译不仅要做到语言上的对等,而且应该满足法律功能的对等。所谓法律功能对等就是源语和目标语在法律上所起的作用和效力的对等。唯有如此才能使译入语精准地表达源语的真正意涵,因此精确性就成为法律术语的“灵魂”。总的来说,法律术语翻译有以下几个原则:
准确性是法律翻译的根本,忠实于原文内容,力求准确无误是法律翻译区别于其他的翻译的一个重要特征。法律追求正义和公正,而作为其核心部分的术语,必须准确、合理,具有可理解性。准确性是法律术语本质的特点,也是“法律语言的生命线”,如accused(person)在很多英汉法律词典中都被译成“被告人”,正确的翻译应为刑事被告(人)。因为民法中的被告是defendant,与刑法不同。译为被告人难免会产生歧义。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三
学术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叙述,因此他的逻辑性一般都很强,句子结构紧凑,修饰成分较多。
因此在翻译摘要时,首先要确定句子的主干,弄清楚每个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逻辑顺序,然后用简明扼要、生动醒目的词汇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四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之一,神农氏尝百草,茶叶作为解毒药材被人们了解,随着历史发展,茶叶逐渐由草药转变为一般日常饮品。
第1:体育课程教育中的茶文化品性。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将这种文化与体育相结合,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自身找问题,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茶文化的这种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能够规范学生们的一些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首先对体育课程教育中文化品行的缺失进行了研究,继而对茶文化品性在体育课程教育中的体现和融合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体育;课程;茶文化品性。
茶文化品性在体育课程的融入,让学生们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同时会对我国的文化形成一个体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很高的文化素养,弥补了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文化的忽略,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于体育能够有所重视还能够对我国的文化有所重视。
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与体育活动能够最好的融合在一起的一项传统文化,因为茶文化中具有的许多精神与体育中的一些精神是不谋而合的,这样既可以丰富整个体育教学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们对茶文化有所了解,让学生们重新对体育教学感兴趣,进而使得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改善体育教学效果。
1传统体育课程文化品性的缺失。
体育课程的文化品性,不是以传统的归纳方法和逻辑推理作为依据,也不是以价值观为基础,以文化干涉为导向内容,而是将其实际价值意义和文化活动作为目的的体育项目。
在对体育文化品性进行研究和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和研究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体育运动精神。
体育课程内容的制定与人类文明要相关联,建立以体育运动为起点,以逻辑范畴为体系的体育文化品性。
当然自从体育被人们发现以及应用到生活至今,不同体育项目的设立就颇有争议。
因对其身体可能造成伤害,所以体育课程的文化品性连带而产生的问题也逐渐暴露,这对体育学科的发展极其不利。
1.1历史的原因。
自古至今,体育被人们发现以来,就以理性的观念和科学的手法进行传承,体育课程教育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帮助,值得人们思考。
体育作为一种活动项目,具有其本身的运动价值和运动精神,相关课程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以体育为核心的教育课程,更符合人们的运动需求。
我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对不同行业都可以起到指导和教育的作用,将茶文化中所具有的先进指导思想和完善的管理政策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可以不断完善体育课程教育的相关训练方法,让体育教育被人们所认可。
体育经过历代的传承,受不同思想流派的影响,体育课程的宣传和继承受到了阻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例如:我国多所院校的体育课程受全国民主思想影响比较严重,人们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建立高尚的情操和坚韧的品格。
中国还可以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在保证以科学为基础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加强对体育和政治的建设工作,让体育运动可以更好地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育课程的严格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时间观念和价值观念,针对不同的计划和目标有执着的追求力和忍耐力。
为了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实用人才,也为了让中国的体育运动者有完善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情操,需要加强以茶文化为基础的体育课程教育工作,将茶文化应用于学生的智力补充,保证学生可以在运动的同时接受同等的知识教育,让身体更加健康,让知识更加充实。
以茶文化作为体育教育的基础指导办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自身掌握的经验,合理地处理相关问题和事物。
1.2现实的原因。
由于外界对体育课程的不认同,以及体育工作者自身能力不足,对体育课程文化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语文、数学、外语作为主要学科,并且将传授学生相关知识和文化课程作为重点内容,而将体育、音乐和美术作为副科,这也就让人们对体育文化知识产生一定的误解。
小学生没有接受到完整的体育技术指导和文化课程培训,因此无法建立完整的体育认知观念,造成了其对体育学科有所偏见,对体育文化知识认识不足。
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指导方案,教师将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传统的文化课程教学,而针对于学生的运动课程没有设定完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认为学生简单的运动和奔跑就完成了体育课程的教授活动,而在技术和技能方面,并没有进行专业的训练,这也让体育课程文化品性无法被正确理解和认识。
2通过茶文化品性完善体育课程的对策。
以茶文化为基础,向学生展示体育课程的文化品性,将体育课程与体育文化相联系,以认知和管理的态度,来建立完善的体育文化课程,保证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学习到专业的体育文化知识。
首先,学校应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保证学生可以有专业的指导和详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到具有专业技能的体育课程。
结合中国茶文化的指导教育思想,将体育文化作为基本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体育文化的运动精神。
其次,体育课程需要以一定的体育文化为基础,在展现体育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让学生可以按照需求和自身体能特点来选择课程,完成对体育运动的训练和文化的学习任务。
2.1组织茶文化活动,让学生们懂得尊重他人。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在加强学生茶文化意识的同时,将茶品、茶性进行宣传,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对他人的行为和想法表示认可,从而树立礼让他人的良好品格。
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分配到不同体育专业的课程中,结合游戏和运动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更感兴趣。
以游戏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有爱玩、爱动的习性,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尝试运用游戏教学方法。
比如:以模仿人物为题,让学生模仿周总理,故事内容为“周总理在一次访问中,走到一个寻常百姓家,当时农村生活十分贫困,农民伯伯看到周总来了,激动不已,沏上一杯热茶,让周总理在冬天里暖暖身子,但是由于老伯视力不好,在沏茶时掺杂了一些玉米碎渣,周总理看了,二话没说,一饮而尽。
”由此可见周总理的平易近人,通过模仿,学生们也学到了尊敬他人的高尚品格。
2.2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们懂得友爱美德。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时间较为宽松,因此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针,按照教师给出的教学计划完成活动或游戏任务。
教师可以以茶品、茶性为基础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对学习高技能、高水平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
学生通过将茶文化应用于生活当中,可以更好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于所选择的体育项目有所不同,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对所选择的项目进行训练,学生可以适当进行组队练习,通过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使得其对所选择的项目更加熟练。
体育教师需要及时给出正确的指导方案和训练技巧,保证学生不会因过度训练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学生之间进行配合的同时也是建立友好关系的过程,只有保证相互之间以团队合作为基础,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体育项目的训练任务。
结合先进的教学器材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茶文化的熏陶下,丰富文化知识,提升自身品格,养成吃苦耐牢、勤学爱思考的优良品质。
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茶墨俱香”、“以茶会友”的经典故事,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建立友谊、学习茶文化为基础的体育课程,学生在为人沏茶、请人品茶、共同喝茶的过程中学习交友的方法,体会交友的乐趣。
利用活动来传授茶文化知识,讲述茶文化中所蕴含的道理,比现身说法,以传统的口述方式进行茶文化宣传更有实质意义,也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2.3探究中学习,让学生们懂得分享。
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体育课程,懂得了分享是一种美德,养成了礼让他人、尊重他人的高尚品格。
茶文化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意义,因此将茶文化的经典故事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的敬茶之礼。
体育课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茶文化的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运动的斗志。
学生在体育竞技活动中了解了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获取成绩的道理。
学生通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刻苦训练,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技能和运动技巧,让自身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更加专业,也让教师可以更好地传授体育运动知识。
学生因学习了茶文化,因此对体育课程具有更加执着认真的品格,也具有良好学习的态度,这充分展现了茶文化具有指导人们学习不同领域文化的能力,让人们对茶文化更加佩服,也让学生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之间通过分享所学到的茶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争做社会有用人才。
比如:藏族的酥油茶、云南大理的三道茶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学生在学习相关茶文化茶艺表演课程的同时,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加深了对体育课程教育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要懂得与学生进行分享和探究学习,组织学习活动或学习节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以达到强身健体、学习知识的目的。
结束语学校中的体育教学都是通过具体的体育活动来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这就对具体的体育活动有了一个整体的要求和规范,也对学校中的体育教学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
必须要关注体育课程中文化品性的体现,充分利用茶文化这个媒介,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教学中文化品性的发展与体现,最终全面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篇:传统茶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新思路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教学思路的创新日益受到关注,体育课程作为贯彻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始终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活动开展关乎到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及终身体育思想确立,是现代高校教育研究的重点。
我国传统茶文化兴起于民间饮茶习俗,融合了多元文化精神,茶文化既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教学过程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素材,但现阶段,对茶文化元素与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
鉴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传统茶文化内涵与当前体育教学现状;其次分析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教学融合以及融合后的教学新思路,探索传统茶文化对现代教学的积极作用,以期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体育教学;教学新思路。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工作都很注重对传统人文精神元素的融入,传统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特有人文艺术表达,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资源。
体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全民健身意识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主要围绕实践展开,课程和考核通常在户外进行,与一般文化课学习有着很大不同,因此,传统体育教学往往是由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忽视了教学中的人文性元素。
当前高校教育提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体育教学展开需要兼顾当代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引入传统茶文化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程度,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精神发展。
通过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文性,发扬和传承传统茶文化知识,利用民族文化内涵重塑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论并参考理论进行实践,确定融入传统茶文化体育教学思路的施展空间和具体可行性,为高校教育改革,尤其是体育教学开展提供新的途径。
1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分析。
1.1传统茶文化内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之一,神农氏尝百草,茶叶作为解毒药材被人们了解,随着历史发展,茶叶逐渐由草药转变为一般日常饮品。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逐渐推进,且为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言学的融合性不仅关系着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而且对英语教学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英语教学中的英语语言学融合性分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英语语言学概念进行简单阐述,进而分别从英语教学中的英语语言学以及英语语言学的融合性两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思考。本文旨在为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学融合性的研究提供几点参考性建议,并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积极地促进作用。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六
摘要:茶叶不仅是供人们购买饮用的商品,而且是具有文化属性的产品,因此茶叶名称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茶叶翻译一方面便于国外消费者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便于形成统一名称,形成品牌宣传效应。本文主要探讨茶叶出口贸易中茶文化术语翻译问题,通过对翻译传统、翻译方式和翻译效果的叙述,使读者和消费者对茶业术语翻译的情况有一个简要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播需要翻译成多种文字,因此,文化传统翻译成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茶文化翻译,我国茶文化产生于东晋时期,直到唐朝发展达到全盛,茶叶贸易也随着茶文化发展而不断拓展。但目前关于茶业术语翻译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茶叶名称翻译错误、一茶多译、只取音译等情况时有发生,对我国茶叶传播和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针对这些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补救。
1出口贸易翻译目的。
贸易全球化为我国各个行业发展带来机遇,特别是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全球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冲击,茶叶销售逐年下降,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茶业术语翻译问题。茶业术语翻译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至关重要,如今的茶业术语翻译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类型翻译充满着茶叶出口市场,使国外消费者看不懂茶叶产品,不能很容易分辨出所购买的茶叶种类,因此也就对茶叶消费产生怀疑,渐渐对茶叶购买失去积极性,这样就损失掉大部分茶叶出口购买群体。茶叶产业要想真正打造世界品牌,真正走向世界,需要全球化茶叶贸易才能完成,而茶叶出口贸易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茶业术语翻译问题。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尤其是茶叶,在我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分布,形成地方独具特色的茶叶产品和茶叶文化。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被称为中国十大名茶,他们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良好口碑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茶叶命名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他们根据不同茶叶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产地进行相关茶叶命名,有的茶叶名称还有着传统的历史渊源。所以茶业术语翻译需要考虑很多方面问题,不仅要根据其汉语名字进行直译,还要考虑它的产地、形态、颜色、味道和历史典故等方面因素。最好做到既能使国外消费者清楚自己所买的茶叶种类,又能了解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出口贸易管理局提出:“出口贸易翻译需要做到,使外国消费者能够理解的情况下,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韵味。这样不仅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国传统茶叶文化传播。”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七
语法错误是翻译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错误,同时也是最为严重的错误,如果做论文摘要翻译,一定要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因为一个语法错误就可能导致整段话失去原有意思,同时也要避免时态错误,一般只用第三人称和现在时。
所以,对于论文摘要的翻译,我们要花时间仔细推敲,有条件的话尽量找一个母语级的人进行审校。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八
(一)声音的产生。
物理学家认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提琴演奏中弓与弦的摩擦产生振动,孕育了琴声,我们把这种声音产生的原理叫做固体振动。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不断吸进新鲜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气息流动我们叫做呼吸。呼吸过程中的气流振动声带,随之产生人声。这种气息流动就是我们歌唱的关键——呼吸。
(二)说话和歌唱的区别。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说到“像说话一样唱歌,像唱歌一样说话”的演唱方法。因此很多人会把说话和唱歌的概念混淆,认为说话就是唱歌,唱歌就是说话。说话与歌唱的声音除了产生的基本原理相同外,产生的过程其实还是天差地别的。
1、歌唱与说话的联系。
如果要把歌唱与说话相联系,我们可以把说话产生的声音当作是歌唱中声音产生的一个基音。在呼吸过程中产生气息通过横膈膜、胸腔、气管、咽腔等共鸣腔体,产生共振、协振,使原来产生的基音扩大、美化。再和造字的器官共同作用产生声乐中的嗓音。
2、自然呼吸和歌唱呼吸。
自然呼吸和歌唱呼吸是区分说话和歌唱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因为它们的呼吸方式不同导致歌唱和说话产生的声音的音量、音高等声音因素的不同。自然呼吸:又称人体的无意识呼吸,不需要自我的把控,自然而然的进行气体交换,也是延续生命的的保障。这种吸气的肺活量较小,“一般成人每分钟呼吸频率基本相等。自然呼吸时声带处于打开状态、内外无压力差。”歌唱呼吸:属于人体有意识呼吸,需要自我控制。“它吸气的肺活量较大,大约为2400毫升左右;而呼吸的次数有相对减少,每分钟6-8次。”同时,吸气快而短促,呼气均匀而长久。与自然呼吸相比,歌唱呼吸吸气时声带打开、呼气时声带闭合,声带内外压力差较大。
(三)气息对声音的核心作用。
在歌唱中要获得高亢嘹亮的声音,就需要通过气息的运用在身体内各器官产生了共振从而形成共鸣,共鸣又称为身体的扩音器。要让这个扩音器正常工作的基础之一就是正确的气息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声音苍白无力没有气势,其原因就是运用的气息不足,不流畅。因此如果要学习唱歌首先就要进行系统的气息训练。
二、稳定的歌唱气息运用和训练。
我们常说学会唱歌就要学会呼吸,唱歌的过程就是使歌唱呼吸变得像自然呼吸一样成为人体的本能活动。在唱歌中可以不刻意的去呼吸,使歌唱更自然,更放松。但这个前提是,我们要懂得歌唱呼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
(一)歌唱呼吸的基本原理。
演唱时声音的高、低、强、弱都是由呼吸时产生的气体作用于声带,使声带的振动的频率不同而产生的。目前歌唱呼吸方法用得最多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种利用胸腔、腹部,横膈膜共同作用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有利于打开全身各个共鸣腔体。”在吸气时,由于横膈膜下降,两肋扩张,胸腔也随之扩大。这种呼吸法增大了气息容量,使气息下沉的同时均匀的分布,便于气息的交换、流动。
(二)气息的训练。
1、慢吸慢呼。
这是呼吸训练的基础,也是我们巩固歌唱呼吸中胸腹式呼吸的基本方法。首先尽量做到用鼻子带动嘴巴吸气,这样更可以把气息吸到底,吸得饱满(可用“嗅花香”的感觉);其次吸气时一定要全身放松,不然在吸气的过程中,通道不顺,气息会僵化,无法到达腹部;再次如果找不到气息要到达的深度,可借助工具抵住腰部与臀部的连接处,这个位置就是吸气时气息应到达的位置;最后在吸气后,慢慢的、柔和的,发出“s”声,呼出量要小,速度越慢越好,“s”音的强度要相同。
2、慢吸快呼。
这种呼吸训练在于控制呼气的过程。锻炼腹部肌肉的敏感。有利于演唱时突然出现的高音和强音。吸气时和慢吸慢呼一样,尽量吸得深,吸得均匀。快呼时,要注意腹部肌肉对气息的突然推动,可借鉴吹蜡烛的感觉。
3、快吸快呼。
这个呼吸训练是要建立在已找到呼气时气息落点的前提下,训练在快速吸气时,气息到达位置的准确性,在快吸快呼的过程中发声器官和共鸣腔体的一个协调性。增加了腹部运动,提升它的灵活度,可模仿狗喘气的状态。
4、快吸慢呼。
这是歌唱中最常用的呼吸法,因为在歌曲中间并没有很长的间隙去呼吸,有时因为气息量不够,需要偷吸。这时运用的呼吸就是快吸慢呼。在呼吸过程中,要吸得快吸得深,呼得稳呼得慢。快吸时切记一定要吸到位,胸腔肌肉不要紧张用力,不要只用嘴呼吸,这样在不熟练的状况下很容易气息上浮。这四种呼吸方法可以相对应歌曲中的不同状况,只有加强训练,熟悉各种呼吸方式,才能随机应变。
(三)气息对声音的控制。
在一首乐曲中,乐句又长又短,音量有大有小,速度有快有慢等这些要素的构成使乐曲充满了起伏,赋予了乐曲生命。而面对歌曲中的因素不同气吸运用的感觉也不同。
1、音高时。
声乐教育家沈湘说过:“弯腰九十度,两臂放松自然下垂,两脚略分开,要站稳,这时吸入气息很自然地吸到腰的周围,很明显的'有后背和后腰膨胀的感觉,这是唱高音用气的位置。”音高时,我们的气息要吸的多、稳、深。在唱歌时要有“顶天立地“的感觉,声音向上走,气息往下走两者相互排挤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的腹部肌肉对气息的控制加强,这样声音才能集中,声音才会响亮。
2、音低时。
“有人认为声音低时,歌唱起来较轻松。整个人就可以放松,腹部也可以不用力。那么就会出现声带没有完全闭合,出现漏气,声音没有共鸣,没有流动性等问题。”因为音高本身就较低,那么歌唱位置保持不变的话就需要气息的支撑,但如果气息过于下沉会使声音空洞。所以我们要略微提高气息的支点,增加胸腔的共鸣比重。
3、音量小。
当一首乐曲中需要做弱的处理时,我们的气息应该是线条状的,平缓的,可控制得。尤其是在高音时要弱唱的状态下,腰部一定要有唱高音时的强劲的推挤力,但又要保证气息得平缓,流量小,似一种穿针引线,小心翼翼的感觉。
4、音量大。
在唱重音时,一般表现的雄壮,有力的感觉。这时气息要下沉,腹部用力,推动气息的流速,加大流量。但气息在运行的过程中还是要平稳,均匀。综上所述,气息是歌唱的发动机,掌握气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歌唱的好坏。呼吸和气息控制的正确运用是复杂的,它涉及到发声器官的机能状态和歌唱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每一个人的个体差异,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实践、创新,帮助学生找到一条适合的声乐演唱道路。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九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产生,提出了管理审计内涵,进而利用博弈论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三方关系,并对管理审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理由提出了策略倡议。
管理审计是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新阶段,是对审计资料和策略的创新。
什么是管理审计自从1932年罗斯提出管理审计以来,有关管理审计内涵和定义的研究就层出不穷,但是一向未取得共识。王光远在对国内外有关管理审计理论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管理审计是一种与财务审计相对的审计,是在财务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审计类型,如果说财务审计以审查基本财务信息为己任,管理审计的中心任务则是审查管理信息。而对于管理审计产生理由的分析观点也不尽相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52年提出,管理审计产生的动因主要是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的放权,透过将权力授予下级管理者,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达尔文、卡迈勒和詹姆斯、罗克特提出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发展的动因是二战后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管理当局看到内部审计人员的服务有助于确保企业经济活动记录的恰当性。王光远(2015)提出管理审计产生的动因是受托职责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3)篇论文。
当然,从受托职责角度分析管理审计产生的动因,具有必须的合理性,但并不完全合理。这是因为企业两权分离的受托职责关系在16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的合伙企业就已经出现,至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后,随着股份公司的超多出现,受托职责关系更是普遍存在,但至到1932年罗斯提出管理审计以来,才出现了管理审计,同时这种观点也不能解释不同时期不同管理审计开展存在差异的理由。
因此,受托职责并不必须导致管理审计产生,管理审计的产生有着其更深层次的理由。
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基础,利用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信任理论及收益成本理论分析了管理审计的产生,进而利用博弈论分析了管理审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并据此提出了倡议。
管理审计经济学分析。
一管理审计理论基础。
(1)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构成了以产权为纽带的契约关系。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看: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及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为适应这种变化,权利的享有权和权利的行使权逐渐分离,从而导致在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而这种关系的构成实际也就是在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之间订立了一份契约,即契约关系由此构成,该契约关系不是一种普通的社会关系,而是以产权为纽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透过契约的履行能够为契约关系的双方带来收益,契约双方在思考是否有效履行契约时,主要思考的是其预期的收益是否能到达理想的水平。当契约关系的双方均保证契约的有效履行时,双方的收益才能到达平衡,但这种收益的平衡并不必须导致契约一方收益的最大化,而是双方收益平衡的相对最大化。而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在经济活动中,主体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契约关系双方的收益最大化趋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权利的行使者可能会利用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对信息拥有的优势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不是寻求与权利的享有者之间利益的平衡。
(2)有效激励是确保契约关系有效履行的保障。为了促使权利的行使者有效履行其受托职责,以到达契约双方利益的平衡,激励成为一种有效的催化剂。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人的需求决定其动机,从而决定其行为的目标,在契约关系中,应透过有效激励,以促使行为人以契约的有效履行为其行为目标,以确保契约关系的有效履行。此外,从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看,人的理性具有选取性,个体的特性不同,其理性也不尽相同。选取性理性是行为人行为动机的基础。即在同一契约关系中,即使各种外在条件均相同,不同的契约关系人其行为目标均可能不一致。同时,在同一契约关系中,当外在条件变化时,同一契约关系人的行为目标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据此,为引导委托代理关系中权利的行使者有效履行契约,也需要根据行为人的可能需求,思考实施相应的激励。
(3)有效的管理评价是有效激励的前提。但是,在有的状况下,当存在权利的行使者不可控的其他因素影响状况下,即使其努力履行受托职责,受托职责履行的表现效果也不必须理想,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对受托职责的履行状况进行恰当评价,权利的享有者可能不会深入追究受托职责履行的表现效果不理想的深层理由,而直接归归咎于权利的行使者,从而有意地降低对其激励的程度,而权利的行使者为持续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又可能会透过损害权利的享有者利益来弥补自己收益的减少;反之,当外在环境较优的状况下,即使权利的行使者没有努力履行受托职责,受托职责履行的表现效果也不必须会表现不好,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权利的享有者可能会将受托职责履行表现效果好的结果归功于权利行使者的努力,从而增加对其激励的程度。因此,激励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合理的业绩评价,而对于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来说,由于其评价是一种事后的评价,且其评价并不能完全揭示出导致财务业绩优劣的全部理由,从而要求对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进行修正,将事后的评价向事前评价拓展,且评价的资料和范围向非财务领域拓展,实现对管理活动全过程和管理结果的全面评价,即管理评价。
评价执行主体则可能会与劣质的被评价方合谋,以试图共同获取较高的收益。根据郑焕刚、陈昆等人(2015)等人的分析能够明白,信任就应是有条件的,信任建立的一个重要机制是:披露和传递信用信息。
因此,透过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传递机制,有助于增强管理评价契约关系双方的信任,从而管理评价结果才能作为有效激励的前提和依据,各种契约关系才能得以有效履行。
(4)对有效管理评价的需求是管理审计产生的直接动因。从以上分析可知,如何有效开展管理评价是影响契约关系能否有效履行的关键。而有效的管理评价则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评价技术策略和程序的恰当性、评价执行主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而其中评价执行主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则是关键,其影响到评价策略和程序的恰当选取、评价标准的合理使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权利的享有者对评价质量的信赖程度,并进而影响到权利的享有者对管理评价的需求。对管理评价主体的选取有三个思考:权利的行使者自我评价、权利的享有者亲自进行评价、专业评价机构或人员的专业评价,影响权利的享有者对评价主体选取的重要因素是交易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及交易的越来越复杂,管理评价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其对专业知识和潜力的要求较高,因此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的评价有利于在保证评价质量的状况下降低评价成本,同时,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的评价也有助于增强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对评价结果的信赖程度,而对专业评价机构或专业人员的评价的需求则成为管理审计产生的直接动因。
二管理审计的内涵根据以上对管理审计产生的经济学分析,我们认为,管理审计是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之上产生的,目的是透过选取可信的专业评估机构或人员对受托职责者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管理结果的全面客观评价,以此增强契约各方的相互信任,并进而确定受托管理职责的履行状况,以及时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维护以产权为纽带的契约关系稳定和维护契约双方利益的,与财务审计相对应的一种经济鉴证活动。此外,根据产权的种类不同,产权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对于企业来说,契约所构成的产权关系包括企业外部的权利享有者与权利的行使者之间的初次产权关系,以及企业内部权利行使者将权利再次授予其他行使者而构成的二次产权关系,在对契约履行是否有效的评价中,便包括对初次产权关系的和二次产权关系的评价,其中对初次产权关系的评价需求则构成了外部管理审计,而对二次产权关系的评价需求则构成了内部管理审计。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十
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wto公布的数据看,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从1995年的25.12亿美元增加到的919.99亿美元,增长了36.6倍;服务贸易进口则从1995年的20.24亿美元增加到20的1008.33亿美元,增长了49.8倍.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可喜的变化,从以来,我国物流服务贸易出口增速表现出持续快于物流服务贸易进口增速的好势头.
1我国物流服务贸易现状。
1.1我国物流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在提升。
根据wto的统计数据,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第28位,但是如表1所示,则上升至第8位,年继续位居世界第8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近5年年均增长率看,我国物流服务贸易增长率为20%,为同期全球增长率的2倍,体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相应地,我国物流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也得到迅速增长.
1.2外商投资企业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2年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5292亿美元,较20增加839亿美元,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的83.4%;其中外商独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为4177亿美元,较年增加697亿美元,占比达65.8%.
2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2.1我国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我国产业结构状况根据表2分析,从至2012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的27.9%下降到2012年的12.6%;第二产业的比重波动幅度不大,但一直呈增长状态,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这说明了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逐步走向合理.
2.2我国产业结构与物流服务贸易出口的互动途径。
首先是产业结构决定物流服务贸易出口:不同产业间的多层次决定了产业间贸易出口产品的多层次,同一产业内部的多层次性促进产业内贸易出口产品的多层次,产业结构的档次决定出口商品的'档次,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突破能力决定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能力.其次是物流服务贸易出口反作用于产业结构:其出口的变化反映产业结构变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在一定产业结构下,合理的出口不但可以反馈国际市场需求,弥补产业结构的不足,而且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十一
[摘要]目前,进出口贸易普遍利润微薄,而货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却有所增,货运保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如果对贸易术语与货运保险的基本原理理解不清,即便投了货运保险,也有得不到赔偿的可能。因此,凡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士都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有关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基本知识,这对减少进出口贸易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国际贸易是在相距甚远的两个国家的贸易商人之间进行的,把所订货物从一个国家运往另一个国家,往往要经过长途跋涉的运输过程,包括装载和存贮,在此期间难免遇到各种各样预想不到的风险,使货物发生损毁,给贸易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尤其是现在进出口贸易普遍利润微薄,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却有所增加。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对货物的保险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货物通过投保运输险,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变为固定的费用,在货物遭到承保范围内的损失时,可以从有关保险公司及时得到经济上的补偿。这不仅有利于进出口企业经济核算,而且也有利于进出口企业保持正常业务,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
提起保险,一定要弄清保险的原理,不能盲目地认为只要投保就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使用何种贸易术语,由谁来办理货物运输保险,选择怎样的保险条款等,都是国际贸易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保险与国际贸易术语息息相关。凡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士都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有关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的基本知识。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海上货物运输保险都采纳了“仓至仓条款”。所谓“仓至仓条款”是海运货物保险责任起讫的基本原则,它规定了保险人承担责任的时空范围,从保单载明的发货人仓库或储存处所开始运输时生效,在正常运输过程中继续有效,直到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收货人最后仓库或储存处所或保险人用作分配、分派或非正常运输的其他储存处所为止,货物进入仓库或储存处所后保险责任即行终止。如未抵达上述仓库或储存处所,则以被保险货物在最后卸载港全部卸离海轮后满60天为止。如在上述60天内被保险货物需转运到非保险单所载明的目的地时,则以该项货物开始转运时终止。
“仓至仓条款”是运输货物保险中较为典型的条款,它具有充分性、严密性的特点。货物保险人对被保险货物的保障程度贯穿于货物运输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涉及各种运输方式,整个运输过程无遗漏。正因为“仓至仓条款”具有如此特点,常常会使对外贸知识掌握粗浅的人误认为,只要采用了此条款,运输过程中货物发生损毁,就会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对“仓至仓条款”认识的局限,往往会导致进出口企业的经济损失,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忽略了采用何种贸易术语、风险责任由谁承担、对被保险货物有无可保利益、索赔人与保险人有无直接的法律关系等因素。
二、什么是“可保利益”
“可保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上,因具有某种利害关系而享有的并为法律所承认、可以投保的经济利益。可保利益是保险合同的重要条件,世界各国的保险法都规定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才能跟保险人签订有效的保险合同。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备可保利益或超出可保利益的范围,则他们同保险人所签的保险合同无效。换句话讲,当保险标的的损害对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时,称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该标的物具有可保利益,相反则不具有可保利益。在国际贸易中,通过贸易术语来划分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决定货物风险转移的界线,而风险的转移又与可保利益的转移紧密相关。因此,贸易货物从卖方的仓库到买方的仓库之间,由谁来办理货物运输保险,谁享有可保利益,以及谁具有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权利,都取决于买卖双方所采用的贸易术语。
在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中,任何承保的险别,其中亦包括“仓至仓条款”,都应该是在可保利益原则基础上成立的。当货物发生损失,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索赔的前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保险人与索赔人之间必须具有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第二,索赔人对保险标的享有可保利益;第三,所发生的风险损失在承保责任范围之内。
三、贸易术语与“可保利益”原则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不同的贸易术语,买卖双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各有不同。仅就由谁办理货运保险而言,亦取决于所采用的贸易术语。在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中,明确规定由卖方办理货运保险的术语仅有cif和cip两种。那么,其他术语项下就不用办理货物保险了吗?其实不然,只不过办不办保险不是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强求的项目而已,买卖双方要根据各自的情况酌情办理。目前,随着各个贸易企业对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提高,买卖双方都有必要对属于自己的货物加以运输保险,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依照国际贸易惯例,谁负担货物的风险,谁就有可保利益。因此,对货物风险归属于自己的货物,一定要加以投保,切莫抱有侥幸心理。保险费用也不过于货物总值的千分之几,不要为了节省保险这点费用,而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在现行的国际贸易中,许多运输货物投保时,都采用了“仓至仓条款”。但是当货物发生损失时,有时却得不到赔偿,其主要原因就是投保时没有弄清风险界线与可保利益的关系。尽管“仓至仓条款”涵盖整个运输过程,但不具备可保利益则得不到保险赔偿。以下分析各组贸易术语风险的归属,以避免投保货物保险时的盲目性。
1.e组术语。
f组术语,包括fca、fas和fob三种贸易术语。这三种贸易术语虽然同属于主运费未付贸易术语,但是根据各自的交货地点以及所采用运输方式的不同,风险转移的时间与地点亦不相同。因此,货物运输投保的起讫范围,也不能一概而论。
就fca(货交承运人)而言,是指卖方在指定的地点将已经出口清关的货物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时,即完成交付,风险转移是以货交承运人为界,此贸易术语主要适用于包括集装箱运输在内的多种运输方式。由于这种贸易术语涉及多种运输方,所指的承运人接货地点也不固定统一,因此贸易双方在此贸易术语下,一定要对承运人接货的地点加以明确。在承运人接收货物之前,风险属于卖方;承运人接收货物之后,风险转于买方。那么,投保货物运输保险亦不能以为采用了“仓至仓条款”就万事大吉。为了避免经济损失的发生,在风险转移之前卖方应根据情况,对货物加以投保;在风险转移之后,买方要酌情加以投保。在fca贸易术语项下,特别是采用集装箱整箱运输方式(fcl)时,承运人一般不对货物进行清点,常常在提单上注明“不知条款(unknownclause)”,当集装箱内货物发生货损、货缺,甚至空箱时,承运人很难查明其原因,一般以承运人向货主交付货物时,集装箱的铅封是否完好为准。如果集装箱表面及铅封完好,承运人不负责任。既然承运人不负责任,保险公司也常常以风险未曾发生为由不予理赔。因此,采取集装箱运输方式时,最好是让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清点货物,以免货物发生损失时无据可循。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十二
近年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逐渐转型,然而,单纯依靠合理的规范是不够的,需要工商管理部门给予必须指导和支持,才能够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重要性的研究具有现实好处。
1能够为企业转型带给良好的环境。
企业转型在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创新和改善发展战略,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另外,部分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利益,不择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破坏市场平衡机制,由此可见,优化企业转型环境十分重要,而工商管理部门能够为企业发展带给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大对违法分子的惩罚力度,保障企业健康转型。
2能够为企业转型带给指导方向。
工商管理部门是工商政策制定者,能够结合市场状况,了解并掌握市场本站主体面临的瓶颈及影响市场稳定发展因素,找到针对性解决策略,为迷茫企业指明发展方向,帮忙企业顺利转型,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传统管理模式不能够调动员工用心性,能够组织企业学习柔性管理、外包管理等方面知识,从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另外,工商管理部门带给的政策优惠,能够促使企业逐渐朝着行业规范发展。
3能够为企业转型带给保障。
企业转型期间遇到问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而工商管理部门能够为企业带给全面、系统的服务,为企业转型带给有力保障,帮忙企业突破重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部门透过对国内外企业转型成功案例进行调研,将有效经验带给给需要的企业,为企业转型带给捷径,并将转型阶段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为企业未来发展带给参考,不仅仅如此,在整理经验过程中,部门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用心应对,从而推动我国企业转型成功。
1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队伍。
工作人员作为管理部门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其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人才培养,结合市场发展状况对人员进行调整和优化,首先,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增加人才储备力量;其次,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采取多样化形式,例如,进修、学习等方式,促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并结合相关制度规定,及时给予企业转型支持和帮忙,发挥用心地促进作用;最后,还需要引导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仅仅要加强工商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还需要侧重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从而推动企业转型进一步发展。
2加大内部管理力度,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为了能够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发挥用心作用,工商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内部进行有效管理,明确自身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以此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用心实施职责制,将每一项工作细化到工作人员身上,调动员工用心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加强部门内部管理,不仅仅能够有效避免交叉执法,促使权职责命,还能够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执法和行政潜力,为企业转型保驾护航。
3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转型的根本依据,规章制度不完善,势必会影响企业转型效果。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状况,找到每一处薄弱点,用心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处,针对企业转型,不仅仅要关注其硬件方面,更要加强对软件方面的管理,只有保证软硬件都能够到达必须标准时,才能够支持其进行转型。前者主要是企业生产设备等,后者则是企业经营理念等资料,加强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并加大执法力度,在规范企业竞争行为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改善自身管理方式和方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为企业转型贡献一份力量。除此之外,工商管理部门还需要定期组织企业参与讲座等学习和培训,促使企业能够了解当前市场状况,帮忙企业全面、多角度制定转型方案。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工商管理部门作为企业转型的关键,在推动企业发展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明确自身的重要性,立足于市场实际状况,加强人才培训,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内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提高管理水平,切实为企业转型带给有效支持,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十三
摘要:音乐专题片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发展起来以后的艺术形态,通过电视艺术的视听化叙事手法,进而阐述音乐作品、音乐家及同音乐相关的文化形态特征,将听觉艺术可视化、大众化,以便获取更为广泛的媒介传播效果。本文将以电视音乐专题片《寻找贝多芬》为例,探寻广播电视语境下的音乐专题节目创作规律。
关键词:音乐专题;视听语言;大众传播。
一、音乐与电视的融合方式。
音乐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之一,已经存在数千年之久,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最早对音乐的理性元素进行了比较系统化的论证,而在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乐论》《乐记》等专著也突显出中国古典音乐美学的独有特色。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以前,音乐学的研究语境一直处于传统的、稳定的、单一的格局发展之下,而电子技术及物理学的飞速发展,使音乐学的研究语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场变革的触发点就是电视的发明。电视的发明对于音乐艺术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将抽象的听觉语言进行具象的视觉传达,而无法具体表现的音乐情感也能够通过电视节目中的语言进行表现。而对于电视艺术本身来说,音乐也为其注入了新的内容及活力,传统意义上的以叙事、新闻为主体的二分天下的电视内容格局被打破,音乐成为抒情型电视节目的最直接表现方法。音乐同电视的融合大致上有如下几种方式:首先是音乐电视:即带有广告性质的mv,这同mv诞生的初衷密不可分,即利用可视化的媒介来对音乐进行广告营销,使某一音乐作品或音乐人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mv刚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音乐人能够通过在mv画面中的直接或间接出现来获取一定受众的支持,音乐作品的表现方式也能够因为画面的.存在而变得愈加丰富。其次是电视音乐:即为特定电视节目而配的旋律音乐。较为优秀的电视节目能够带动音乐作品的普及率,例如由于某一电视剧或电视综艺节目而被广大受众所熟知的栏目音乐以及主题音乐。再次是现场音乐会转播或音乐会录像。这是音乐艺术通过电视媒介呈现的最直接方式,将本来存在的、正在演奏听觉作品的视觉形象通过电视表现出来,等同于现场音乐演出,不同的仅仅在于电视媒介的加入。而电视媒介的加入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优化了受众欣赏现场音乐会演出的效果,由电视转播所提供的画面往往是专业人士进行的优化选择,这使得观众更容易观赏到最为精彩的演出瞬间。最后则是本文所重点论述的音乐节目:即以介绍音乐家及其作品等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目。通过电视节目以达到将音乐知识获取更广泛的普及率的目的,尤其对于高雅音乐艺术来说,其受众范围的狭窄使其普及范围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电视作为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对高雅音乐艺术知识的传播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及价值。《寻找贝多芬》正是这样一档介绍贝多芬人生及其音乐作品的电视栏目,它本身已经脱离了传统音乐学研究领域的单向维度范畴,而开始朝向纵深方向发展,在传统音乐学文本的基础上,同传播学、电视艺术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表达样式更加直观立体而丰富,不仅将贝多芬自身的音乐故事进行视听化呈现,同时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背景,使人物形象、音乐语言更为全面的表现出来。
二、电视音乐节目编排与后期剪辑。
《寻找贝多芬》之贝多芬的爱情包括如下几种探询方式与角度:被采访专家的评述、以第三人称角度的客观旁白、主持人总结出来的探询线索、贝多芬歌剧的内容暗示。以上大致四种探询贝多芬感情经历的角度按照插叙的方式进行编排,通常由被采访专家先对贝多芬的爱情进行大体上的评述,然后穿插电影片断并配合客观旁白,回到贝多芬所处的年代发掘其情感线索。接下来被采访者以个人的角度继续对影像中发掘的贝多芬感情线索进行描述,主持人则对以上部分进行总结并进行下一阶段的过渡。歌剧选段的运用是为了增加叙事的感染力并让叙事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当全篇完成时,编导却发现了在歌剧选段剪辑过程中的一个缺憾:没有将乐团伴奏切入到画面中来,因此对女主角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切换略显得单一。另外,作为音乐会主要形式的歌剧演出,其导播与切换节奏也能够体现出其技术魅力。配合以上四种探询角度的画面大致上有以下几种类型:被采访者现场、主持人现场、电影画面、自然景物、建筑、贝多芬不同时代的画像、歌剧演出现场。电视专题片同影视剧的剪辑原则有所不同,以本片为例,其更具有特殊性,因为《寻找贝多芬》不仅仅是一部电视专题片,更是一部音乐电视专题片,声音元素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剪辑更多所遵循的原则是声音原则,或者说是声画关系,画面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主持人和被采访者的画面剪辑比较单一,每一个片断基本上由三个或三个以下同一人物不同景别的镜头构成。当第三人称进行客观旁白时,声音和画面构成了同步和并行两种关系,画面更多的是根据解说词的内容进行切换。部分带有自然景物的画面,如鲜花、水面、云层等元素,起到了象征作用。如贝多芬的诗句“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爱……”所配合的画面就是美丽的花朵和风景,象征着其内心世界对爱情的憧憬及爱情本身的美好。当叙述者的声音所讲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时,片子的剪辑原则以画面为主,此时,剪辑更大意义上被看成为影视剧本身的剪辑,镜头景别的匹配、角度的匹配以及轴线关系需要重点加以考虑,但还是或多或少受到了画外音的制约。编导在选取电影画面时,还不得不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即画面内容并不完全按照本片所表现的主题内容一一呈现,寻找贝多芬的情感线索,还需要省略电影叙事中同本片主题无关的内容,相应填充进来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建筑以及不同时代贝多芬本人的画像。当电影片断、自然景物等元素被剪辑在一起时,我们要保证画面的视觉连贯性。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光线、不同设备所拍摄出来的画面质量自然有所差异,表现为清晰度的不同、明暗效果不同等等,这就需要后期进行相应的画面处理,带有怀旧感的电影片断是画面的主体,而现场用高清设备拍摄的自然景物以及建筑等则需要在明暗关系上稍做处理,达到两者影调一致。而清晰度的不同一般后期很难修复,编导巧妙地借助解说词的作用,将叙述时空在过去时和现在时中穿梭,同两种清晰度的画质进行了严格的匹配。
三、结语。
充分利用视听化元素,丰富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是电视音乐节目存在的意义和目的,这样也有利于将音乐艺术进行大众化传播,使高雅艺术得到普及,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视音乐是音乐艺术的具象化表达方式,也是音乐艺术与电视艺术融合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游洁.电视策划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张歌东.影视非线性编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德]贝多芬.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六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德]贝多芬.贝多芬简易钢琴小品集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5][德]菲利克斯胡赫.贝多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十四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刚开始做的工作都是酒店服务员,也就是说是直接为客人提供各种服务性工作。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客人,都要和客人进行语言交流,通过语言交流了解客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客人进行服务,有语言交流就要讲究语言的技巧和表达效果,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酒店服务人员,会说话、说好话是一种重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比写更重要、更实际、也更为人们所迫切需要,酒店工作人员更是离不开它,所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要想以后的本职工作做得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就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技巧,才能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及刚入学酒店管理专业新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在人们的意识里,长期以来都有这种认识,认为说话是不用专门去学的,人生下来牙牙学语后基本都是会说话了,那里还需要专门去学习的呢?所以人们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技巧训练一直持一种漠视态度。同时人们也受传统的一些诸如“言多必失”、“慎于言”等明哲保身的思想影响,一贯以来都觉得少说话也不是什么毛病,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不够重视,有些人甚至把“能说会道”视为“油腔滑调”,“耍嘴皮子”,对多说话的人内心产生一种厌烦心理。殊不知能说会道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不能忽视的能力。每年刚刚新进校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酒店管理学生,在说话上存在恐惧心理,胆量小,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比如老师提问问题,偶尔站起来回答问题,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涨红了脸,不敢启齿,担心在回答中出丑或者回答失败。如果叫上讲台上面去发言,有些大胆一点的同学敢上去了,但也表达不清;有些同学推推挡挡逼于无奈上去了,可声音小得连自己都听不清;有些根本连走上讲台都不敢。平时和同学之间的人际沟通能力也较差,同学之间有什么问题常常沟通不好,有些同学一言不合就动起手来,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措词不当,语言表达能力差的表现。他们不会使用酒店专业的职业语言。由于本身在初中时文化底子就薄,所以知识储备不足,词汇匮乏。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讲好普通话。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我们必须要会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由于平时我校学生都是习惯使用地区方言,所以对普通话交流存在障碍,要求课堂教学和学生回答问题一律使用普通话,不能使用地区方言回答问题,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俚语俗词等,用词造句要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这样慢慢地学生普通话交流变顺畅了。第二,用比赛的方法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中餐服务》课程教学中,餐巾折花教学时,学生学会若干花型后,可以每两个同学为一组相互轮流做比赛选手和评委进行比赛,比赛看谁最好最快的折叠出十种不同花型的餐巾花。做评委的同学计时、观察对方折花存在的不规范操作;比赛选手折叠结束后,评委就要为比赛选手评讲折花操作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相互轮换角色又开始比赛。这样他们学得非常有趣,折花技巧也提高得很快,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锻炼学生的职业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结账服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客人和收银员角色来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习结账服务的职业语言。酒水服务教学时,让学生端托酒水,模拟向客人介绍酒水,每个同学可随意选择介绍红酒、白酒、啤酒、香槟酒等酒类中的三种具体的酒水,这样来训练他们推销酒水的服务语言。
四、好学上进,加强知识积累。
“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针对学生词汇匮乏的问题,利用早晚读时间多读书,背诵一些名篇或传统经典读本,平时养成多读书看报的习惯,不断积累丰富词汇。针对学生表达能力差的问题,在班级里开展读书比赛、主题辩论比赛、学生轮流主持主题班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的主持人选拔比赛等,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把握时代脉博,跟上时尚步。
现代人喜欢追赶时髦、时尚,所以我们的语言表达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代相接轨,如果在21世纪的今天你还用上世纪的口气和词语与现代人交流,满口的“知”、“乎”、“者”、“也”,那只能被人称为“老古董”了,作为酒店的工作人员,试想哪个客人还愿意听你讲呢?你只有逐客的份儿了。
参考文献:
[1]阎立钦.语言教育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语言的艺术[m]北京:海潮出版社,.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十五
学术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整体描述,所以学术论文摘要翻译时一定要保证其完整性,如果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对论文摘要进行省略的话,对整篇论文的的阅读就会造成困难,而我们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别人通过论文摘对论文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因此论文摘要翻译一定要保障其完整性。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十六
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到达的战略目标以噩要实现访目标所要迭到的十太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鲒告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噩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噩科技型中小盘业等7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性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好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中小企业带给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就应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一、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透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透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
(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
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务必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个性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到达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到达以下几个目标。
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
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透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忙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
(二)运行结果目标。
这是从中小企业内部机制来讨论其战略定位。运动状态支持目标只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中小企业自身还务必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机制,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
1增加数量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要得到较快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今后10年内应以每年15%~2o%的数量递增为益。
3结构合理我国中小企业在运行体系中结构矛盾突出,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都不合理,这是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因素,务必迅速突破。我们务必分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寻找矛盾的焦点,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2年时间内使三大结构矛盾得以解决,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行结构趋于合理。
4理顺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目前要解决的还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群众企业的体制矛盾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使中小企业运行的效率低下,难以真正发展壮大,所以,政府就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忙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
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社会财富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整体社会效益作为中小企业是否得到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3个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能够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到达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十七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因此,它的编写要尽可能使用规范化的专业术语,避免使用非专业的语言以及非通用的符号、缩略语、生僻词。
所以学术论文摘要在翻译时,也需要尽可能使用规范化的专业术语。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十八
漆画衍生于七千年沉淀集聚的深厚漆艺文化,起源于古老的传统漆器装饰艺术。八十年代第六届全国美展中,漆画被正式列为独立画种登上中国当代画坛。而漆画能从漆器艺术中独立出来,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画家的参与。作为独立画种,漆画是年轻的新艺术,若要不断完善并逐渐成熟,必须广泛借鉴和吸取其它画种之长,互相借鉴融合,以长补短,丰富漆画自身创作的艺术语言,开拓漆画艺术的表现空间,从而促进其繁荣发展。由于是从中国传统漆艺脱胎而成,漆画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的漆艺技法及装饰画原有的图式色彩的被动结合与吸收。而漆画的发展刚刚起步,工匠气息比较严重,过度强调工艺性,注重形式上的技巧,而忽略了绘画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导致绘画性表现相对较弱,漆画语言较为匮乏,降低了漆画作为绘画艺术的艺术品格。而油画作为一种发展成熟极尽完善的世界性艺术语言,其题材范围广泛,色彩丰富,造型语言多种多样,表现力强烈,绘画的味道浓厚,且在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很鲜明的主题精神和艺术家的真情流露。这些恰恰是漆画艺术创作的不足。
中国漆画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漆艺绘画的影响,即以绘画性为工艺性服务的限制,主要表现为自然风景或花卉植物的图案,题材表现空间比较狭小。而油画在悠久历史发展中经过不断改革与完善,其创作题材的范围非常广泛。油画家随时代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宽广,技法越来越成熟,自主创作的自由度越来越高涨,题材更是多种多样。漆画多表现自然,油画多表现人生。漆画创作题材可借鉴油画创作题材中的人物生活题材、爱情题材、军事历史题材等不同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多关注社会和生活,开拓漆画艺术创作的表现空间,提高漆画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1)色彩方面:由于漆画使用大漆,本色属于暖色,漆画创作主要使用暖色调和微妙的冷暖对比,冷暖对比不够强烈。而油画中多使用冷色调,冷暖对比关系和补色关系强烈,多依托色彩关系的对比和结合来表现油画主体内容,画面效果较为出众。漆画创作的色彩可借鉴油画创作的色彩冷暖对比关系、补色关系和明暗关系等,丰富漆画主题内容的表达,提升漆画画面效果,增强漆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力。
2)光影方面:漆画多注重工艺性,在光影的运用上较弱,光影的塑造具有局限性,使其表现空间和发展空间不够广阔。而油画的画面经过油画家不断完善再现自然的主观意识处理,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漆画创作在光影方面可以借鉴油画创作的光影表现形式,提高漆画画面艺术表现力,促进漆画绘画语言的进步和发展。
3)构图方面:漆画从传统漆艺衍生出来,图案主要为了起装饰作用,传统漆画作品的构图比较简单,构图方式比较单一,导致画面效果不够生动。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油画家的自主性更强,绘画自由度比较高,为追求作品的独特,油画作品的构图更讲究技巧和效果,构图方式多种多样,画面更生动活泼。漆画创作在构图方面可以借鉴油画创作中构图的巧妙形式,讲究画面构图效果,脱离传统漆画单调的工匠气息,使漆画创作更灵活更有趣。
4)线条方面:漆画的画面多为线面结合,线条语言不够丰富,整体画面艺术表现力较弱,缺乏设计感。而油画作品中,直线、曲线、折线等线条种类及线条的平行、垂直、交叉等样式多种多样,使画面更具有设计感,整体给人感觉比较有艺术冲击力,艺术审美价值相对较高。漆画创作在线条方面可以借鉴油画创作中线条的巧妙运用,提升画面设计感,丰富漆画创作绘画语言,提高漆画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5)肌理方面:漆画多注重材料的拼贴,以材料自身肌理为肌理,缺乏根据画面效果而做出巧妙肌理效果处理的意识,导致材料的肌理效果没有更好的被利用。而油画作品中,主要以绘画主体做出针对整个画面效果的肌理处理,讲究整体效果或突出主体渲染气氛等技巧。漆画创作在肌理方面可以借鉴油画创作中针对画面整体效果而做出的肌理处理方式,以整体画面效果为目的,做出合理恰当的材料肌理处理,而不仅仅是多种材料无意识地堆积。
传统漆画创作主要是起装饰的作用,并没有太多的'情感注入,以致使人产生漆画就是装饰画的感觉,忽略了漆画的精神内涵表达。而油画作品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投入,油画艺术更注重精神表达和情感体验,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这也是为什么说油画家的作品具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油画历史悠久且不断繁荣发展,在所有画种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作为刚刚登上当代画坛的独立画种,漆画更要注重自身作为绘画艺术的艺术价值,没有情感的作品只是一张画,唯有丰富且触动人心的作品才是承载艺术使命、具有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情感的投入和精神的创造是漆画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求漆画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格感悟。
自身创作规律的表现形式目前漆画还属于新画种,还在刚刚开始发展的道路上,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漆画的发展,有待于深入探索和挖掘更新更多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开拓更广阔的艺术语言空间。不论漆画借鉴其他哪一种画种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首先一定要在保持漆性自身的本体语言的基础和前提下。一味盲目和被动地模仿并不能促进漆画自身的发展,反而会使漆画艺术失去自身的特性。因此,漆画的发展和进步,应在保持漆性本体语言的根本前提基础上,借鉴其他画种的艺术语言,开放地探寻符合漆画自身创作规律的表现形式。
论文术语中英文对译篇十九
蒙台梭利是一位专门研究幼儿教育的著名教育家,他指出: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不仅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更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这告诉我们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对语言能力的有效培養,这是教师应充分关注的教学目标。事实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但都离不开为他们创造听和说的环境,要推动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发展,就需要让他们所处的环境充满语言的表达。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
海德格是一位有名的哲学家,对于语言他认为,这不仅是人类的生活,也是人类的家园。开展课堂活动,需要教师创设适合的情境,这时就可借助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来进行设计。在上课时,教师应善于联系幼儿熟悉的生活元素,以便幼儿在他们熟悉的情境中实现快乐学习。通过生活与教学地对接,增添了课堂的生活气息,儿童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也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应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进行话题设计,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喜好入手,问他们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周末跟父母去什么地方玩了等,这样的问题能有效地刺激幼儿主动表达,从而实现对其表达的训练。又如,教师还可带领幼儿开展户外活动,以便幼儿在大自然中去认识各种花鸟鱼虫等,为他们提供与生活相关的语言实践机会。通过联系生活来进行情境创设,能较为轻松地吸引幼儿注意力,刺激他们自由地表达想法,有效地推动其语言能力地发展。
在幼儿所需学习的每一学科中,都可以开展语言表达训练。如在上音乐课时,教师可为幼儿播放他们喜欢类型的音乐,然后引导幼儿展开联想,并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想象,比比谁能用最准确的语言描述所思所想;在美术课的活动里,当幼儿完成了绘画作品后,鼓励幼儿对自己所画内容和表达意图进行介绍;在科学课堂上,在幼儿完成了手工作品后,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手工作品的用途进行说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积极采用模仿的方式,引导幼儿把不同学科所学到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综合,从而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实现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在这一基础上,对不同学科所学表达方式进行整理,以使幼儿能在不经意间实现对语言表达的.培养。除了注意各学科的交叉培养,教师还应积极创设一些专题课堂情境,实现有方向地表达意识训练,促进幼儿不断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二、引导模仿学说,规范语言表达方式。
教育心理学对学习的起源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学习源自模仿的结论。尽管幼儿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在模仿和创造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能力,在面对新事物或知识时,他们能很快接受它们,可见他们的创造力是很强的。而对儿童的培养离不开正规化地教育,这里的正规化不是指学习环境的正规与否,重点是要规范他们学习的内容。
由于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幼儿如果所学的内容是错的,那他们就会形成错误的认知,而且这种认知根深蒂固,很难在今后得到有效的纠正。故而针对儿童的语言教学,教师应保证教学内容的正规性,以便幼儿准确把握表达规则,领悟其效果。实现良好的表达,首先要做到的是表达清晰,这也是语言的价值所在。以教学加法运算为例,刚开始接触到运算,儿童很可能难以实现简洁地描述,而且缺乏条理性。这时教师就要做出正确示范。比如,2+3表示的是5。可见规范的示范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要借此帮助幼儿规范语言表达。
这样,幼儿在模仿学说的过程中,就能够进行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通过这样的教学,对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创设互动氛围,拓展语言表达空间。
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他们身处于充满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能毫无拘束地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游戏。为此,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应符合这样一种自由的氛围,利用好幼儿园的环境,引导幼儿与他人展开自由的交流。
教师可为幼儿准备一些五颜六色的儿童图书,也可摆放一些智力玩具在活动区内。然后在教学时,通过引导来让幼儿在阅读图书后,自由地对自己阅读后所理解的内容进行表达,如“大象站在马路边想干什么?是不是想过马路呢?可是这条路有很多汽车呀!”“原来大象站在马路边是在等绿灯,然后安全地走到对面”……在充满自由的氛围中,孩子的思维不会受他人想法的影响,能积极地表达出个人的理解。在玩具课上,孩子们也会自由地挑选玩具,然后按个人喜好对小狗、小猫等动物进行扮演,这样的游戏就为幼儿创造了很多交流的机会。
孩子通过游戏中的交流,实质上就训练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做的则是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孩子的游戏中引导他们去开展语言训练,从而在保证孩子的表达兴趣的基础上落实表达的有效性,让他们能在快乐的游戏里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首先要保证适合的语言环境,要通过语言环境的创设来吸引幼儿对语言进行体会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得到有效训练。同时,教师也应对幼儿的语言水平进行准确把握,以确保所采取的策略的针对性。而幼儿的语言学习情况除了教师需要把握外,家长也应及时了解,同时还应时刻掌握他们习惯和身心特点的变化,在这些因素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对幼儿整体素质的高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6(01).
[2]陈明华.开端正确:帮助幼儿成为成功的阅读者[j].幼儿教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