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读后感(优质19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写下对书中内容的思考和感受。读后感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不被他人评论和评价左右。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琅琊榜读后感篇一
或许我已经许久没有读到过这样让我能够废寝忘食的小说了,《琅琊榜》起先我对于这个名字感到十分的好奇,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小说究竟讲述的是一件怎样的事情,不知道这个小说弘扬的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的主旋律。
但是,通过许多人的推荐,我还是义无反顾的读了这部小说,义无反顾的可以说是爱上了这部小说,这部小说分为上中下三部,起先我给自己规定说,我今天要读到哪里,说我应该有着怎样的体会与感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我渐渐的发现,我自己对于自己的要求真的太过于严苛,以至于我没有一点点的时间去反思,去体会我所看到的东西。
我知道这个世界可能有他黑暗的地方,但是通过《琅琊榜》,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善意,虽然说一些好人终究会变成坏人,但是那些人都是少数人中的少数人,我们不能够强求人家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让我们自己的光辉撒发出一丝丝的朝气与澎湃。
我觉得《琅琊榜》真正的可以算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小说,因为它能够去包含所有人的品味,他能够让我们所有的人知道,同样也可渴望去了解我们未来人们的所思所想,去感悟这个人世间的一些情感的微妙变化。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人们缺少了一种坚韧的精神与态度,我们总是一味的让别人去做些什么,而我们自己却什么都不会去做,我觉得这是违背了我们人的一种情感的体验的,所以说,我要为了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断的努力着,不断的奋斗着!
同时,让我能够感受得到的是它带给我的一种让我可以奋发向上的一种非常难得的正能量,我觉得我们现在社会上真的缺少这样的一种更能带给我们的一种正能量,这种能量让我们懂得时间的一切洗刷都不是轻易的离开的,我们需要用我们所有的时间去爱我们喜欢的人才好!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阅读《琅琊榜》的时候,不要只是怀有对于他的一种厌恶的感情,更多的应该是在其中想到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与技巧,能够在生活中慢慢的体会,我们在生活中慢慢体会的越多,我们就会越来越会发现,这个社会是美好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的残酷与失败,同样,我们也是我们心目中最好的自己!
琅琊榜读后感篇二
《琅琊榜》是先看的电视剧,总觉得的不够过瘾,再看的小说,看了很多遍,没报汤小小写作班的时候,有大把的时间在看小说,刷手机屏,无聊的打发每天的时间,现在报班才4天,我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其实时间最不够用的就是我们的宗主梅长苏了。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
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从金陵帝都最耀眼最明亮的少年到满腹奇诡,算无遗策的谋士在他的幕后操控下,帝都形势大变,六部大都换主,原本最有希望继承王位的太子和誉王先后出局,反而是一直被王室排斥的靖王萧景琰最终登上九五帝位。国家危难之际重披战甲奔赴沙场,以监军身份随军征战大渝最后忠魂绝响、一曲慷慨悲歌!
印象最深的就是梅长苏在悬靖司,夏江说的那句话: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是的,阴暗的小人死了什么都没了,像夏江和谢玉为一己私利大肆屠杀忠良,他死了就什么都没了,甚至于死了都便宜他们了。
而那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死去的将士们,天地可鉴,人们都不会忘的,在小说里,景琰每天晚上都会抄写战死沙场的将士名单,可是每每写到最后一个名字是他却总会丢下笔伏案大哭,连有身孕的太子妃都无法从旁劝止,如此重情重义的景琰会是一个好皇帝,这是小殊最希望的见到的,也是没办法亲眼看到,十二年的呕心沥血,十二年的肝肠寸断,等的太久,一朝功成,那人却消失在茫茫的北境冰雪之中。这是让很多读者不能接受的地方,很多小说大家都很乐意看到人月两团圆,我也是不能够接受梅长苏就这么死了,在也不能得到的永远的失去的,更让人揪心更难以忘怀!
琅琊榜读后感篇三
《琅琊榜》终于结局,看完后就要告诉自己以后绝不在忙碌的日子里看长篇小说了,因为这样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总是会因为这种那种的原因而把气氛破坏。《琅琊榜》是近两年内我认真读完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了。因为预先知道了内容所以倒是认真的看完了,看完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很为书中的故事感动,里面的爱情就像一杯竹叶茶淡淡的,很舒服。与之对比的那些浓烈的友情如酒一样,军中男儿的.豪情总是那么让人热血沸腾,这也许就是化身为麒麟才子梅长苏的林殊甘愿被病魔折磨,甘愿压抑各种情感也要归来报仇的原因吧。
苏哲是辛苦的,但我最心疼的却不是他,因为他以前的各种优秀注定了他比别人要经历的多。他是很多人的带头人所以他应该肩负起这种责任。就像你若是一颗珍珠那你的宿命就是站在众人面前让人观摩,虽然你觉得让那么多的人看心里很不爽。萧景睿,言豫津,谢弼,卓青遥,穆青, 书中这些少年都像朝阳,无论何种季节都让人心生希望浑身温暖。
景琰,梅长苏,聂铎,聂锋,沈追,蔡,包括那个众人口中光彩夺人的祁王景禹,这些青年才俊更像正午的炎阳,炽热,耀眼。林父,言父,谢玉,梁皇,……这些书中的老一辈忍正如行将落山的夕阳,他们从朝阳变成炎日,又走进黄昏,虽然暮年落寞但毕竟那些都经历了。这书中的女性角色不多,霓凰,景宁,夏冬,静妃,越妃,皇后,念念,秦般若,宫羽……也许男儿豪情之中女性都是陪衬了,书中对她们着墨不多,阅读时也只凭自我理解了。她们都是女子中聪慧异常的,只可惜他们都有女子不能避免的悲哀。
说了这么多人物也得聊聊剧情了。《琅琊榜》的剧情不算新颖,但过程作者处理的很好,张弛有度,结局本人看来是最大亮点,景琰不会狡兔死,走狗烹,苏兄也始终忘怀不了曾经铁血豪情,仗剑而歌的快意,所以他选择了军人的死法。我很一样看到这样的结局。我喜欢景琰,喜欢他的棱角分明与坚持正义。
琅琊榜读后感篇四
近日,琅琊榜正在热播,其实几年前就已经看过此部小说的我,仿似有些剧情随着时间推移已渐渐遗忘,故而又重温了一遍经典《琅琊榜》。这次看完感触跟以往大相径庭。
《琅琊榜》尽管已读过多遍,但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唯有写下二三字,以此来纪念那个云淡风轻又有壮胆豪情的人。 初读《琅琊榜》,他是琅琊公子榜上的第一,自然是意态潇洒,令人惊叹。当时并未意识到,此人便是最出彩最重要的角色。反而是景睿,一个双重身份的人,吸引住了我。便想,此人会是景睿的良师益友,亦会对景睿的人生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如那句烂俗的话“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江左梅郎确是景睿的良师益友,先是抚慰景睿所受情伤,后是开导景睿放开心怀,勿受制于形制。觉得此人有一颗玲珑心,为他的病体叹惋。 后来再看,原来此人才是作者最着笔力的.那个。琅琊阁预言,得麒麟之才者得天下,而怀有惊世之材的人恰恰是琅琊公子榜第一的江左梅郎。原以为的散心养病,却是实现十三年来辛苦谋划的宏图。有了惊世之材,必然有人来招揽。
当太子和誉王争相抢夺的时侯,他选择了无意皇位的靖王。这时,令我十分惊讶,但看他解释又觉妥当,但莫名觉得有隐情。 剧情往后走,才知靖王重情重义,刚正不阿,此时对梅郎的选择十分欣慰。后来才发现,靖王是旧友,为了沉冤昭雪,不得不让他走上权利的顶端。来京二年,搅得局势一片混乱,太子誉王元气大伤,不得不佩服他算无遗策。 当然,随着剧情,梅郎的身份逐渐揭开,他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英姿勃发的少年。可惜当年的叛逆一案,九死一生才脱离险境。身中奇毒却苦心经营,一直坚持着为将士,为自己平反。这时,不由对他钦佩至极。
不仅聪慧,而且有胆识,更有一腔豪情。说他有情,是因为与景睿只是点头之交,却给家景睿安身之所,并抚慰他的心伤。部下与未婚妻产生感情,极力成全。尽管机关算尽,却不拖无辜之人下水。与好友多年未见,依然事事为他考虑。照顾身边侍卫,如同幼弟。 说他无情,尽管景睿真情实意对他,为了复仇,毅然揭开丑陋的真相,对景睿完全是毁灭性的打击。宫羽的落花有意,完全无视。与昔日好友想见却不相认。最是无情之处,是对自己残忍,完全忽视的身边人对其的心痛。 然而,这个有情又无情的人,引得我心里发苦。虽然最后他选择了自己要选择的,自认为有了最好结局,但是,依旧期盼,他从战场归来,随着好友玩乐于山水之间。当年夜着轻甲千里追敌的小火人林殊已死,只剩一个拖着惨躯的江左梅郎梅长苏慢慢度过属于他自己的余生。
我爱《琅琊榜》,爱《琅琊榜》,因为没有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因为没有烂俗的爱情桥段,因为虽百折不可磨其志的赤胆枭魂,因为无关风花雪月你侬我侬的生死相随,因为一段雪夜薄甲逐敌千里的传说;《琅琊榜》唤醒了深藏在我们心中的期待,期待至纯至善的友情,期待披肝沥胆的忠诚和信任,期待一场最纯粹恣意的生命之舞;《琅琊榜》告诉我们,我们所追随和希冀的信仰,不是排他自私的爱情,不是功名利禄,也不是倾轧权谋;这场苍茫倥偬的生,其实有更多值得珍惜的所在,譬如:朋友,譬如:信念,譬如:被视为幼稚和不切实际的正义和理想。追随林殊出鞘的寒光,目之所及,是如诗如画的河山,是生命最初的美好,是灵魂深处的安然。
琅琊榜读后感篇五
第一次看《琅琊榜》这本书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也许过于年轻,看不懂书中很多深邃的情感,唯一记得的是看完之后哭得稀里哗啦的,浪费了好几包餐巾纸。
然而自阅读以来印象最深刻的,却也是这本十分小众的书。
是的,和其他网络文学不同,《琅琊榜》的中心从来不是男女之间的爱恨纠葛,而是一个关于复翻案的故事。
有人曾说《琅琊榜》是中国版的《基督山伯爵》,虽说这样的说法在另一方面使这本小说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翻版”的烙印,但无法否认的是,在所有书迷心中,这永远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小说。
一本好书评定方式不在于有多少人会去看,而在于看过这本书的人有多少会去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我不否认《琅琊榜》的受众群体确实不多,但是它的每一个读者,都会把它捧在手心翻来覆去看好几遍——比如笔者我。
关于主角梅长苏(林殊),我一向怯于勇气去评价,因为他的内心实在太沉重复杂。也许我的经历实在太过单薄,我无法想象那些仅是想想便让我潸然泪下的经历,主人公是如何承受过来的,但转念一想,这也许就是我只是我,而梅长苏是梅长苏的差距。
十七岁时,赤焰军糟陷害全军覆没,林殊在众将士拼死保护下得以生还但身中火寒奇毒。
火寒奇毒有两种解法:
彻底解毒须经历极为痛苦的削皮挫骨,碎骨拔毒,好处是解毒后容颜与常人无异,舌苔恢复柔软,能正常说话,不过样貌与前大不一样,但最大的坏处是从此多病多伤,时时复发寒疾,不能享常人之寿。
林殊为雪洗祁王、父帅、赤焰军的沉冤,深入京畿,搅动风云,选择了彻底除毒,也选择了续写一页重情义、有担当的历史华章。
从林殊隐姓埋名变成梅长苏的那天,他已经知道自己走上的是怎样一条道路,但他不能回头。他背后是数万赤焰军将士的铮铮血骨,是生父林燮守卫江山的寄望,是生母晋阳长公主自绝金殿的决绝,亦是内心深处无法磨灭的涤荡朝纲的夙愿。
这条路他走的太艰辛,但是却无法放弃。
也许我说的有些语无伦次,这便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吧。
林殊是一个很让人心疼的角色,尤其是和他“林帅之子”、“晋阳长公主之子”的出生进行对比。赤焰案发生时他才不过17、8岁,正是最年少轻狂张扬无忌的时候,但是等待他的并非是光明的前程,而是赤焰军的全军覆没,林家的沉昭未雪。正是这样的反差,让林殊从一开始就蒙上了悲情的色彩。
但是如果沉溺在仇恨中或者是让仇恨蒙蔽了双眼,那么他最后只可能走上一条不归路,而小殊并非如此。他善用权谋,但不滥用权谋;他善用人性,但不抹杀人性;不公平的冤屈没有谋杀他的赤子之心,在为赤焰军洗雪冤屈的同时,他内心还有一个无法磨灭的愿望——肃清朝纲。
文中有这样两段描述。
“其实,苏哥哥是在想,今天晚上所做的决定……到底是不是错了……“梅长苏的目光有些飘浮地看着飞流,似乎是在跟他说话,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如果我是一个合格的谋士,就应该拼尽全力阻止景琰去救卫峥。因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许可以称之为勇气,但同时,也非常愚蠢。卫峥明明就是夏江的一次杀招,只要不予理会,他就没有了后手,这时候对他任何的回应都是愚蠢的,可我们却不得不做一次愚人……”
“飞流,我对不起景琰,我曾经对他说,谋士有我一个就足够了,但实际上,我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谋士。”梅长苏揉了揉少年的额发,虽然明知他听不明白,仍然很认真地对他说着话,“如果这次我失败了,那么景琰的未来也会随之结束。他在我的推动下走上夺嫡之路,我却因为自己无法放弃的.原则,没有让他去做绝对正确的事,这是我亏欠他的地方。”
明知道一旦去营救卫峥,就是中了对方的诡计,明知道这时候按兵不动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最终无法置之不理。
因为那是卫峥,是曾经赤焰的旧人,是和他并肩共战初入沙场的战友。
正因为选择了去救,小殊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殊,有着谋士的智谋,却有着一颗属于军人的心。是的,有哪个军人会抛弃自己的战友呢?在这一点上,小殊和萧景琰不谋而合。这里借用萧景琰说过的一段话,我想这也是小殊的心理想法。
我知道你们这些谋士,不惮于做最阴险最无耻的事情,我也知道你们这些人射出来的冷箭,连最强的人都不能抵御。但我还是要警告你,既然你认我为你的主君,你就要清楚我的底线。霓凰郡主不是那些沉溺于权欲争斗的人,她是十万南境军的总帅,是她承担起了军人保国护民的责任,是她在沙场上浴血厮杀,才保住你们在这繁华王都勾心斗角!像你这样一心争权夺势的人,是不会知道什么是军人铁血,什么是战场狼烟的。我不允许你把这样的人也当成棋子,随意摆弄随意牺牲,如果连这些血战沙场的将士都不懂得尊重,那我萧景琰绝不与你为伍。
他是梅长苏,但他的心却永远是林殊。
关于林殊,就先说到这里,原谅笔者无法全面详细的讲述这个人。
当然,一个人是无法支撑起一本书的,《琅琊榜》的作者不仅在描述主人公时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在其他人物的描绘上也毫不逊色。
譬如聂铎。
聂铎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角色。曾经一度有读者对这个人物进行过声讨,甚至作者还特地花时间对这个人物做出了评价。
先来说说聂铎和霓凰的爱情。这份爱情是不受人认同的,甚至于聂铎自己也认为这是错的,但爱情不是光凭对错就能判断的。我们不是圣人,我们无法逃脱七情六欲,所以聂铎会爱上少帅的未婚妻,所以聂铎会逃避,会懦弱。
引用作者自己的评价:“我对于聂铎的设定,只是软弱,矛盾,心志不坚,有着明显的缺陷和品行灰暗面,只是想表明赤焰旧人中并不全然都是象梅长苏这样将兄弟情义放在首位的人,他只是一个点缀,一个用于衬托的侧面。”
这个人物也许诟病很多,但他是丰满的,并非一个符号式的代表。
我并非想为聂铎平反,只是他和霓凰的事,外人是无法指责的,尽管那终究是错的。
相对于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在书中并不多,但各显风采。
无论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夏冬,还是代幼弟上沙场保家卫国的霓凰郡主,亦或是身为反派的秦般若,都有勇有谋,并非传统意思上依附于男子的菟丝草。
但我在这里想说的,却是从未出场过的一个角色——晋阳长公主。
文中关于晋阳长公主的描述只有寥寥数笔,但身为主人公的母亲,这个角色从某方面讲低调而又高调,风采甚至盖过了主人公的生父林燮。
当年赤焰案发生时,关于晋阳长公主的描述如下:
而一直安静地等待着前方消息的晋阳长公主,在听闻夫亡子死噩耗的那一天,携剑闯入宫城,当众自刎于朝阳殿前,血溅玉阶。
书中也有描述晋阳长公主十分喜爱琴音,所以我用“琴心剑魄”这四个字描述她。
在最后,再讲一讲对《琅琊榜》的评价吧,曾经和好友讨论过喜爱的小说,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如果我们这一辈子只能买一本小说,那么一定是《琅琊榜》。
琅琊榜读后感篇六
也许是因为心浮气躁也许是因为逃避的心理一直没有更正过来,当再次看到胡歌版琅琊榜的片花时,忍不住搜索了一下这本小说,记得很久以前就搜索过,当时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打击到自己,所以翻看了下整本书的最后几页,看到梅长苏重返战场,霓凰会东海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梅长苏没死,最终陪伴霓凰终老,可是没想到看到最终的结局才知道,梅长苏没有逃脱掉命定的安排,为了保卫自己父帅兄弟终身守卫的大梁王朝,再一次走上了战场,就如同梅长苏自己说的,这也许是上天能给予他最好的结局,曾经的少年英豪,曾经的不败将军,曾经的战场厮杀,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人怎么能够容忍自己以病弱之躯活在所有好友下属的同情之中,之前的十三年是因为心中有恨,有必须坚持的信念在,可是一旦大仇得报沉冤得雪,所有的支撑所有活下去的力量就已经慢慢消失了,那么对曾经的林殊来说这样的活着反而更是一种折磨,所以在生命中的最后三个月能如曾经的林殊一样肩负将军之责,血战沙场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但愿重新回到父帅和七万赤焰兄弟身边的林殊能够如同小时候父母亲人期许的那样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
最终林殊的死亡对我冲击如此之大跟电视剧和曾经的.一瞥间以为他会一直活下去的期望有关,所以最终当飞流回到琅琊阁主身边,当大梁的新任帝皇哀伤的抄写林殊的名字的时候,我的眼中升起一阵朦胧,曾经惊才绝艳的少帅就这样湮没在朝臣的算计之中,曾经鸣声震天的祁王也就这样成为夺嫡竞争中的牺牲者。林殊,曾经那么多的光环笼罩,曾经那样的名震帝都,最终也抵不过帝王对权利的渴望。
所有的人物中,最让人同情的可能就是这个麒麟才子苏哲,少年成名、帅府将才、皇帝外甥、太皇太后最宠爱的小辈、皇长子的表弟,皇上最宠爱宸妃的侄子......每一个身份都是天下人求之不得的,而这些尊贵的地位带给他的不是幸运而是不幸,生在帝王家怎能不懂帝王事,一场两个人策划的阴谋最终夺走了他的一切,父亲、母亲、朋友亲人一个一个的离他远去,而他为了聂叔叔的承诺却不得不忍受一切常人不能忍受的苦楚艰难的活下去,只为了千万的英灵等待昭雪,万千的委屈等待一个清白,我想“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评语是梅长苏让琅琊阁主放出去的引子,只不过是为自己能顺利到达京都而不引起各方注意的手段,否则前面的路怎么可能走得如此顺利。
殚精竭虑、谋之策之,曾经的林殊绝对想不打有一天他会以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手段搀和进大梁朝的夺嫡之争中去,他一心只能做自己的少帅,无忧无虑,和好友并肩杀敌保卫自己的国家自己的臣民,就像他评价景禹一样,那时候的他也是过于天真,真的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下去,从未想过,自己的亲姨夫会这样对待自己对待父亲对待景禹,他们这群人唯一的弱点就是情义,可生在帝王家从来就不可能有仁义,所以他们的结局只能是灭亡,只是还好还好,赤焰冤案最终平反,而我们的小殊也最终战死在沙场,七万的赤焰忠魂终可瞑目,大梁皇朝终于交到了景禹亲自教导的幼弟手中,一切都是最完美的结局,只是可怜的小殊,这一场争斗中失去的那些东西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琅琊榜读后感篇七
海晏的原著《琅琊榜》,读罢,深深的被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令人啧啧称奇的情节所吸引,特此,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琅琊榜》读后感,欢迎阅读。
前一阵子读了海宴的《琅琊榜》,有一种意境高远,心志旷达的感觉。
不是沉溺于儿女私情,不是一味的勾心斗角,凌驾于各种情感之上的是对国家的忠贞,对家门冤屈的洗雪之志。
父亲是赤焰军一军统帅,母亲是长公主,17岁的少帅林殊已是战功赫赫,声名在外。
怎料忽遭奸人陷害,父亲与十万赤焰军葬身火海,母亲自缢而亡,与之有关的好友祁王与姑母宸妃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林殊身中奇毒,忍常人所不能忍之痛,改头换面,于十二年后以琅琊榜首,麒麟才子梅长苏的身份再次踏临京都,十二年的隐忍,十二年的韬光养晦,终在这时这里有个了断,一环紧似一环,一局快似一局,扶贤王,雪冤屈,一路走来,作为读者,仿若身临其境。
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心绪亦随之翻腾,辗转,澎湃…
十二年前的少帅林殊,健壮,阳光,少年得志,豪情干云,沙场上杀敌扬威,单骑可取敌首,如太阳般炙热,带给周围人的是无尽的温暖。
十二年后的梅长苏,清瘦,苍白,宿疾缠身,轻裘下瘦弱的身躯承载的确是太多太多,恐怕唯一不变的只有那双清明的眼眸,如月光般皎洁,月华清冽,撼人心魄。
清冽的却让人有一丝心痛。
十二年的隐忍为的是为家门,为枉死的十万将士们雪冤,扶助明主,整顿朝纲。
这十二年里,虽然书中未曾详细提到,但可想象他是经历了怎样巨大的痛苦,只因心中有那么一个坚定的信念才足以支撑下来。
虽然心中有恨,但他未被恨意淹没了理智,依然冷静,理智,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周围的人。
在他心中,是非仍是这般分明。
整本书的绝大部分讲述的是梅长苏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一步步接近目标。
描写严谨,思路清明。
而描写爱情的部分却不多,一反电视剧,小说“戏不够,爱情凑”的套路。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让读者们体会到了旷达,高远的意境。
有很多东西,例如国家,友情,军人的荣辱…比爱情更深刻,更值得思考。
风花雪月固然美丽,但征战沙场,忘却生死,却别有一番壮美。
书中花大笔墨描写了梅长苏对局面,局势的掌控与其扭转乾坤的本领,这也正是他智慧的体现。
但他应该是不愿意看到这个苍白的坐在阴影里的自己的吧,此时他心中更渴盼的应该是校军场上的阳光吧。
与敌人相斗的梅长苏是沉静,果决的,而对朋友他又是包容,真挚的。
当曾与自己有婚约的郡主因误认为自己已死而心有所牵自己下属时,他不想连累郡主,衷心的祝福他们两人。
对靖王,劳心劳力,鞠躬尽瘁。
即便是对心智不全的飞流亦是兄长般的慈爱。
书的结尾,林殊知道自己因劳累过度而将命不久矣时,仍放弃安享几年时光而换来上战场的三个月。
他又可以在沙场上找回自己的那份骄傲了,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虽然他再也不可能亲上战马,引军杀敌了。
近日,琅琊榜正在热播,其实几年前就已经看过此部小说的我,仿似有些剧情随着时间推移已渐渐遗忘,故而又重温了一遍经典《琅琊榜》。
这次看完感触跟以往大相径庭。
《琅琊榜》尽管已读过多遍,但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唯有写下二三字,以此来纪念那个云淡风轻又有壮胆豪情的人。
初读《琅琊榜》,他是琅琊公子榜上的第一,自然是意态潇洒,令人惊叹。
当时并未意识到,此人便是最出彩最重要的角色。
反而是景睿,一个双重身份的人,吸引住了我。
便想,此人会是景睿的良师益友,亦会对景睿的人生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如那句烂俗的话“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江左梅郎确是景睿的良师益友,先是抚慰景睿所受情伤,后是开导景睿放开心怀,勿受制于形制。
觉得此人有一颗玲珑心,为他的病体叹惋。
后来再看,原来此人才是作者最着笔力的那个。
琅琊阁预言,得麒麟之才者得天下,而怀有惊世之材的`人恰恰是琅琊公子榜第一的江左梅郎。
原以为的散心养病,却是实现十三年来辛苦谋划的宏图。
有了惊世之材,必然有人来招揽。
当太子和誉王争相抢夺的时侯,他选择了无意皇位的靖王。
这时,令我十分惊讶,但看他解释又觉妥当,但莫名觉得有隐情。
剧情往后走,才知靖王重情重义,刚正不阿,此时对梅郎的选择十分欣慰。
后来才发现,靖王是旧友,为了沉冤昭雪,不得不让他走上权利的顶端。
来京二年,搅得局势一片混乱,太子誉王元气大伤,不得不佩服他算无遗策。
当然,随着剧情,梅郎的身份逐渐揭开,他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英姿勃发的少年。
可惜当年的叛逆一案,九死一生才脱离险境。
身中奇毒却苦心经营,一直坚持着为将士,为自己平反。
这时,不由对他钦佩至极。
不仅聪慧,而且有胆识,更有一腔豪情。
说他有情,是因为与景睿只是点头之交,却给家景睿安身之所,并抚慰他的心伤。
部下与未婚妻产生感情,极力成全。
尽管机关算尽,却不拖无辜之人下水。
与好友多年未见,依然事事为他考虑。
照顾身边侍卫,如同幼弟。
说他无情,尽管景睿真情实意对他,为了复仇,毅然揭开丑陋的真相,对景睿完全是毁灭性的打击。
宫羽的落花有意,完全无视。
与昔日好友想见却不相认。
最是无情之处,是对自己残忍,完全忽视的身边人对其的心痛。
然而,这个有情又无情的人,引得我心里发苦。
虽然最后他选择了自己要选择的,自认为有了最好结局,但是,依旧期盼,他从战场归来,随着好友玩乐于山水之间。
当年夜着轻甲千里追敌的小火人林殊已死,只剩一个拖着惨躯的江左梅郎梅长苏慢慢度过属于他自己的余生。
liuxue86爱《琅琊榜》,爱《琅琊榜》,因为没有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因为没有烂俗的爱情桥段,因为虽百折不可磨其志的赤胆枭魂,因为无关风花雪月你侬我侬的生死相随,因为一段雪夜薄甲逐敌千里的传说;《琅琊榜》唤醒了深藏在我们心中的期待,期待至纯至善的友情,期待披肝沥胆的忠诚和信任,期待一场最纯粹恣意的生命之舞;《琅琊榜》告诉我们,我们所追随和希冀的信仰,不是排他自私的爱情,不是功名利禄,也不是倾轧权谋;这场苍茫倥偬的生,其实有更多值得珍惜的所在,譬如:朋友,譬如:信念,譬如:被视为幼稚和不切实际的正义和理想。
追随林殊出鞘的寒光,目之所及,是如诗如画的河山,是生命最初的美好,是灵魂深处的安然。
琅琊榜读后感篇八
完了《琅琊榜》想着要写点什么吧,虽然这个愿望并不是十分强烈,总还是有一点点。打开博客才发现,本就不多的文才,因着近来的兜兜转转早已散落得七七八八了,余下的一二分笔力却是不敢在标题上就露了怯。所以起一个最质朴最本原的标题最规规矩矩。想来小学刚学写读后感的时候便这样的本分,后来学了一些所谓的词藻知晓了一些自以为是的道理,便总想着要起一个先声夺人的主标题。以为不这样不足以证明那么多年的书本功力。现在变懒了。可是还要诡辩一下,叫作大巧若拙。
转正题,闲话休叙。
不喜欢梅长苏这个人物,一直不喜欢,直到最后他重披战甲返回沙场。算是对这个人有了一点改观,说来算是改观吧。眼睛毕竟湿了一点,算是感动,眼泪最终还是没有落下,所以这感动算不得坚定,这改观便也算不得彻底。
这不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也无关风月。初看上去是一个年轻人背负着巨大的冤屈从地狱返回后呕心沥血翻案的故事。但一路看下来,其实整个故事写的还是朝堂党争,夺位之战。不过因为有了这个雪冤的终极目的所以变得与众不同。这是作者的高明。里面的逻辑没有细究,就是一路行云流水的读了下来,觉得作者真的用了心,苦心经营着一步一步往下推演情节。难为这么长的故事。
现在来说一说我不喜欢梅长苏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太完美了吧。一般来讲,我对于这种运筹帷幄的角色向来是比较偏爱的,对于《三国演义》里的诸草葛亮,那种仰慕简直是无以复加。尽管鲁迅评价他“多智而近妖”,但俺就好这口,他老人家也只能是安静地躺在棺材里不会再被气活过来。但是这里面的梅长苏,说来也算是这一类的人物,他不讨我的喜欢主要是因为作者把他夸得太好了吧。加入了作者自己太多的观点和评价。如果不是一味的评述他的全能再加上其他角色都把他夸得神乎其神我想我看到后来会慢慢喜欢上这个人物的。记得看过一个博客有一句话,说像杨澜那种知道得比嘉宾还多的主持人看着也让人烦。挺风趣的。
反正开始这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就是太“事妈”了。偷了人家国书也就算了,还偏偏一点也不深沉,言豫津让大家猜的.情节他都给一步步揭穿了出来。好煞风景。由此也就定了我不喜欢他的基调。高人得藏着。
再者书里的其他人都太弱了些。敌手跟他的档次差了不只几条街。
这是书评吗,怎么就挑毛病呐,还是打住不写了吧。这刻薄的嘴巴是越来越不可救药了。明明是觉得写得还不错的一本书所以才来写个评,但是写着写着尽数落人家的不是去了。
找到一本值得看的小说不容易。现在的作者感觉大部分都是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的吧以至到了有点变态的程度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出口,所以只好把写书作为下水道,读者变成化粪池。不过还真有那么多人甘之如饴,估计是同病相怜的吧。挑明了讲吧,最受不了那种第一人称的故事,尤其是“我”是权力或是情敌斗争的中心。“我”很虚弱啦,“我”被某位强势俊美冷酷的帝王强要了啦,“我”为了救情郎自己去给情郎带个绿帽子啦,举例起来简直是挂一漏万。意淫加自恋再加变态再加上525600句怨念,一分钟一句,年头骂到年尾的抗议。md,还特意百度了一下一年有几分钟。估计是平年的,逢上闰年倒可以休息一天。
琅琊榜读后感篇九
在故事情节设定上,海晏实实在在了抓住了大多数读者的心理。不论是内宫争斗、龙子夺嫡、权谋纷争还是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冤杀的赤焰军上下,以及浴火重生归来化名梅长苏的林殊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将皇帝、皇子、权贵重臣等玩弄于鼓掌之间,最终让众人沉冤得雪,挚友得继大统的惊艳举动,又或者是男男女女之间那种爱而不得,爱而不能的缠绵悱恻,单单拿出来任何一种对读者来说都有着惊人的吸引力,更何况这些所有元素都贯穿于一个故事之中呢?所以,仅就阅读需求来说,《琅琊榜》的故事其实是满足了不同读者群体不同的阅读需求的,可以说没有人不喜欢《琅琊榜》的,因为在这个故事中,他们都可以找得到自己的需要。所谓众口难调,在《琅琊榜》中却好似不存在了。
日后二人黄泉相见,又会是怎么样的一副场景呢?那总归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或者这些对于梅长苏来说都只是过眼云烟罢了,他心里想的念的还是当年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吧,或者只有在午夜梦回之时,他才会记得,他不要做梅长苏,不要做苏哲,他只是想做父亲的儿子,只想做回林殊吧!
琅琊榜读后感篇十
暑假,我读透了一本书,它令我掩卷深思,更读透了”生”与“义”。
该书讲述”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迷雾,智搏奸佞,在国仇家恨、兄弟情义中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奏出“江左梅郎”赤子心下的一曲慷慨悲歌。三个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祁王、萧景琰、梅长苏。祁王,一代贤王,被人构陷,服软就可生还,却大义凛然,宁可冤死狱中;萧景琰十几年来从不服祁王叛案,他为了朋友之义,兄弟之义,甘受皇帝冷落;梅长苏,死里逃生,不再关心朝事仍可享常人之年,可他宁愿削骨易容,并用几十年的命换取重返朝局,昭雪叛案;大梁有难,用十年的命换大梁的和平,只为国家大义。
他们在“生”与“义”的十字口抉择,毅然走向“义”,即使走过后,可能是死。
放眼古今,多少壮士舍生取义,留下作文英名;又有多少小人,苟且偷生,遭人唾弃。岳飞,精忠报国,却壮志难酬,大义赴死;方志敏,抗日红军主要领导,敌人劝降被严词拒绝,惨死敌人刀下;今天,有多少医护人员为抗疫做出生命贡献……他们都为了国家大义而死!反观,汪精卫,中国闻名的大汉奸“贪生怕死,死不足惜“是这种人的真实写照。
那些被人传为千古美谈的英雄烈士,哪个不是普通百姓?人对死,总是有畏惧的,可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选择了为“义”赴死,使得他们青史留名。这“义”可能是朋友之义,可能是手足之义,更可能是国家大义。道义、情义,是比保命更重要的。违背之人,活着也只是一粒尘埃。
“性命和道义,得此就会失彼。愿意选择哪一边,只是看自己的心罢了。”若是让我选,我定会选择道义。人的命,是父母给予;人的魂,是祖国给予;他们如若受到侵犯,我华夏子孙应情愿以性命相抵!
作者:张可。
林殊,赤焰少帅,豪气万丈,赤血长枪却已是昨日少年。梅长苏,江左梅郎,尔虞我诈,算谋天下却无人看透。
七万赤焰军,有多少还活着保留着当年那份赤子风骨,有多少战死沙场变成冤魂萦绕在朱墙之上,眼睁睁望着自己用血与汗打拼来的天下供那些国之败类固权守位,望着这本应扬清激浊的君王为了权位进行成王败寇这等使国之不国的痛恶游戏。我想涅盘后的他心中定当是痛着的,可他必须忍住心中之痛,还当年赤焰军的清白,他想要萧景琰上位,他想要一个明察忠奸的明君。所以,他回来了,回到了风卷云涌的天子脚下,他不再是当年太奶奶口中的小殊,他只是誉王麾下机关算尽的独身谋士。
他不想让景琰知道当年策马沙场的林殊如今只是一个病骨一身,为了皇权会用阴险歹毒之事铺路的无情谋士,所以他一个人做好那自己厌弃着的一切,他想要保留景琰心中不可多得的赤血风骨,那么所有一切只能在黑暗中保存的事都是梅长苏所做。多大的隐忍才能够在好友误会时微微一笑,旁观者自然清,令旁人都心一冷的误会,他心中会有多痛。
一步步保留着自己与好友的赤子之心,一步步走向属于他的战场。他的一生何等励志,少年天骄长枪在手,策着战马,叱咤沙场,却在十七岁那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在乱世中韬光养晦,这等隐忍非常人所及,若换成我们,我想,能否走出阴影已成问题,又何谈重回巅峰。不管如何阴狠毒辣,他心中仍旧保留赤子之心,于是重生的他把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三个月送给了战场,继续为国家所战斗,他不悔,他又变回了林殊,变回了那个张扬不羁的少帅。这等风骨,我想在如今纸醉金迷的社会中也难寻这种从低谷中爬上来,重回顶端却又仍存信念的人吧。
现实如戏,生活中大也不少这样的悬崖,掉下去便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微微一想自己能否如他那般从地狱凯旋,涅盘重生,在同样从未停过风的社会中隐忍,一步一步向上,心中却存着赤子之心。浴火之痛,终究会让人披上一件刀枪不入的盔甲,如何使用这副盔甲,是否只是代它如废品大概要看个人所想。唯愿每个人都能用身上那副盔甲重新拿回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嘲墨尽,无法用言语来说出他的浩气风骨,望他永远是那个肆意张扬的少帅。
琅琊榜读后感篇十一
“我不想他活在我心里,我想它活在这世间。”
这是靖王萧景琰在怀念自己最好的朋友——林殊时所说的一句发自内心的话,但他却还不知道,好友就在身边。
《琅琊榜》这套书,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它所述的浓浓友情,让我一直不能忘怀。
故事的起因是一场12年前的`旧案,就按年仅17岁的“赤羽营”主将林殊,从梅岭血海中爬出,化名梅长苏,隐退江湖,成为江左盟盟主,后又化名苏哲,来到了京城,努力和靖王一起让旧案翻案,让世人看清真相。
我知道,这一大部分在讲帝王之家的谋权,但我看重的是景琰对林家,祁王的永不变的情与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救卫峥将军这一段。
救卫峥,他们明明知道是陷阱,明明知道是个圈套,他们去还是要救,他就像言候所言:“但是这一次,我决定要尽全力帮他,付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所为的,不过就是往日的旧前与公道……我已经太久,没有见过这么蠢,却又这么有胆魄的人了。”为了情与义,在利弊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舍弃一切去救卫峥,还是硬抢!这种在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是永远永远不会变质的情。”
我羡慕这种友情,这种永远不变质的浓浓友情。
琅琊榜读后感篇十二
终于看完了,已经看过一遍了,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非要再看一遍,第一次感触最深的就是整体布、局惊天奇才,第二次呢对人物的感觉更深。
蔺晨、言豫津、纪王的洒脱豪放,懂得世俗又不羁于俗世,看得开放的下,终究不为俗世若累,算的是纷乱世俗的'赢家;萧景睿的重情重义,对朋友单纯的执着,不去想人情险恶,生活过得简单点挺好,如果不是命运安排的那么猝不及防,也许永远也不成熟长不大,但无论怎么变化那份单纯的情意也不会轻易改变,命运夺走错的,就会送来对的;谢弼——党争的可怜的牺牲品,虽小有心机小有才气,终究没有一技之长,对情意没那么执着,对生活过得没那么潇洒,入世为官却又没什么计谋,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小飞流单纯的世界无需解释,单纯的心思下很多事情都事半功倍,只是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飞流旁边都有个苏哥哥的;靖王嘛刚直不阿,军人对情分的理解总是深刻的多,一直所坚守的信条,即使岁月变迁也不消失,只是太过执拗;哦,还有苏哥哥——林殊、梅长苏、苏哲,麒麟才子江左梅郎,肩负仇恨才智过人,步步为营,嗯初衷不变兄弟情家国恨,总之第一遍的时候对这个人感触颇深,只是第二次看的时候更关注其余的人,作者用心写的男主总也不会差嘛。说到苏哲就不得不提霓凰郡主,对于女中豪杰是很敬佩的,不过总感觉少了几分女孩子的才情,主要是全书太过重视男主和计谋了,都没怎么写女主,感觉都不像女主呢!
以上其实都可以看做是费话,没错,就是随意写的,算不上书评,顶多是感触。
琅琊榜读后感篇十三
9月19日开播的《琅琊榜》可谓是让网友们期待已久,早在2011年制片人侯鸿亮被原著打动,连夜看完小说之后,他飞往成都找到作者海宴,顺利拿下小说的影视版权。顶着网友在微博上每日一催的压力,该剧历经4年终与观众见面,这种“姗姗来迟”换来的是网友的连连好评。《琅琊榜》自开播以来便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关注。上线当日,《琅琊榜》网络播放量便轻松破亿,截至9月22日23点,该剧点击超过了3.6亿,各个网络平台纷纷在微博上发出庆贺点击量成绩优异的自制图。
在刷爆视线的同时,该剧也获得了网友的一致肯定,豆瓣评分高达9.3分,各大视频网站的评分也都达到9分以上。有网友称,“不看国产剧很久了,无意间点开《琅琊榜》,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熬夜看完了前8集,我只想说《琅琊榜》改变了之前我对古装剧的认识,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是部难得的良心剧。”
从已经播出的前8集看,网友评价,该剧在朝堂谋略方面还原度很高,拍的很好看,朝堂之争与江湖义气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又不失诗意,革新了国产古装剧的基因。
资深媒体人李星文表示,“影视发展到这个阶段,斗勇的武戏已很难出新,但斗智如棋局局新。反转时亮出的底牌倒也罢了,关键是结构好:于无声处布闲子,于无形处见真章。男人戏没有死绝,但这分明又不止是男人戏。感觉是在开创一种新型古装剧:沉稳的传奇,飘逸的正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琅琊榜读后感篇十四
第一次听到《琅琊榜》是在电视剧上,那是一部当时火遍大街小巷的连续剧,可惜,因个人原因没能去追剧,但这颗遗憾的种子就埋在了心里,直到现在看到书籍版的《琅琊榜》,一扫胸中块垒,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听一种理论是这样说的,电视是快节奏的媒体,每个画面,每个声音,都直接以视觉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而内容也是直接的灌输进我们的大脑,我们看电视只能感觉到一种短暂的愉悦快感,是一种完全不用动脑的娱乐形式,也是我们处理冗余时间的消极方法,看电视只能让我们的大脑满满的退化。而阅读书籍完全是不一样的,书以文字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我们视觉收集这些文字信息,然后要经过大脑转换为意象的形式,在脑中形成画面,才能具体感受书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所以在阅读纸质文字时,我们是一种全脑都参与的活动,所以,阅读是一种对大脑的锻炼,也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活动,还是多读一些书吧,所谓“开卷有益”了。现在有《琅琊榜》我们还是更应该阅读原著,当然,如果书籍读完,也是可以去看电视剧的,毕竟那是会有批评性的眼光了。
说到《琅琊榜》,这是一部奇书,它没有按照早起网络小说最火的模式——爱情,武侠的爽文模式,整本书没有没有任何爱情的主线,没有宏大的打斗场面,它更多的是权谋,是人物的刻画,是生活在权贵圈内的阴暗面的描写,是真性情兄弟之间的惺惺相惜守望相助,是让我们感动的各种情义。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琅琊榜》是主角梅长苏,他的出差就是一个传奇人物。“麒麟才子,得之者得天下”,梅长苏背负盛名,就这样卷入了皇家的党争。一次次的奇思妙谋,一次次的运筹帷幄,让皇太子和誉王双方两败俱伤,最终完成辅佐完全没有竞争力的靖王上位的重任。全书的谋略部分读来荡气回肠,一次次的让我们对作者所设想的谋略设定所感动,那些出乎意外又合乎情理的策略,那一幕幕把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方案,真的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作者一定是花了大量精力去构思情节的。最为谋略小说,无疑《琅琊榜》是非常成功的。
《琅琊榜》最让人感动的是兄弟情义,作者海宴,标注普通女子,真的难能可贵,普通女子能把书中的兄弟情义写的这么刻骨铭心,可以说到了生死与共的程度了,可能作者也是有着非常深刻的闺蜜情吧。梅长苏的回归权力中心,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给赤焰军团平反,让他的岁月兄弟们可以再次走到阳光下,让兄弟们的热血可以不被遗忘。梅长苏自己以到了生命危险的边缘,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但为了这些还未昭雪的兄弟们,让没有任何的放弃,他做了他最大的努力。读来让人感动,我心有戚戚焉。
配合默契,这个军团是可以干成任何事情的,战场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但对于一个独断的王朝,对于专制的皇权,它也是最大的威胁。有它的保护,皇权稳如泰山,但如果他来颠覆的话,那就是危如累卵。“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赤焰军团的命运在这种封建王朝是不可避免的,想想“杨家将”“岳家军”,哪一个朝代成为可以有独立影响力的军队最终的命运不都是一样的销亡。
琅琊榜读后感篇十五
忘不了,你那永不离肩的白裘;忘不了,你那永不离身、神出鬼没的护卫;忘不了,你那永不离脸的冷静和冷淡。啊,无双的江左梅郎!
你妙算,敢于用三天训练三个稚子,来击败一国的第一高手百里奇,只因为你早已换掉了他;而这么做,只为了救出一个没有任何身份证明的皇子,你竟然能这么早早预料,可见你预测之奇!为了注定无法被接受已经毫无价值的冤死皇子的孩子,甘愿设下这么一个局,而且对你的目的不会有多大帮助,还有可能引发两国之战,可见你有多重情义!
你冷静,数次性命悠关,却都被你巧妙化解。先是在洁净的悬镜司中,要被喂下毒药,却被你巧妙掉包,躲过一劫;就在快达到目的时,前去春猎,却被叛军围困于猎宫,你用山后的秘道使人前去救援,终解猎宫之围。你不惧失败,是因为你的妙算使你根本几乎不败,而这些也被你巧妙利用,第一次扳倒整个悬镜司,第二次扳倒最后一个敌人—誉王一。离目标越来越近后,你却没有丝毫得意,继续用超乎常人的冷静权谋,这种冷静是因为你担负着谁也无法想象、无法承受的痛苦和责任。
你传奇,曾经雪夜轻甲追敌军的少帅林疏,被将士们推入雪坑,得了火寒之毒,却存活了下来。为了赤焰军的平反,你亦然选择了放弃活至五十岁以后的希望,只为了情义。当你完成使命,终于可以休息,却又为了国家边境的安危,毅然吃下了两粒冰延丸,用尽自己生命中最后一个月消灭了敌军。还有什么比你更复杂呢?你的黑暗、阴沉、权谋是因为心中的光明,你的不择手段是因为你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你的冷漠是因为曾经的真率和所经受的痛苦……你以为自己很坏,不让别人受伤而隐瞒自己的身份,但真正光明的是你!
“七尺男儿,天地为墓。赤焰铮魂,情义千秋”。情义和责任,是自古以来我们心中比山还强大的东西,我希望它不管以任何形式,但永存!
琅琊榜读后感篇十六
前一阵子读了海宴的《琅琊榜》,有一种意境高远,心志旷达的感觉。不是沉溺于儿女私情,不是一味的勾心斗角,凌驾于各种情感之上的是对国家的忠贞,对家门冤屈的洗雪之志。父亲是赤焰军一军统帅,母亲是长公主,17岁的少帅林殊已是战功赫赫,声名在外。怎料忽遭奸人陷害,父亲与十万赤焰军葬身火海,母亲自缢而亡,与之有关的好友祁王与姑母宸妃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十二年前的少帅林殊,健壮,阳光,少年得志,豪情干云,沙场上杀敌扬威,单骑可取敌首,如太阳般炙热,带给周围人的是无尽的温暖。十二年后的梅长苏,清瘦,苍白,宿疾缠身,轻裘下瘦弱的身躯承载的确是太多太多,恐怕唯一不变的只有那双清明的眼眸,如月光般皎洁,月华清冽,撼人心魄。清冽的却让人有一丝心痛。十二年的隐忍为的是为家门,为枉死的十万将士们雪冤,扶助明主,整顿朝纲。这十二年里,虽然书中未曾详细提到,但可想象他是经历了怎样巨大的痛苦,只因心中有那么一个坚定的信念才足以支撑下来。虽然心中有恨,但他未被恨意淹没了理智,依然冷静,理智,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周围的人。在他心中,是非仍是这般分明。
整本书的绝大部分讲述的是梅长苏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一步步接近目标。描写严谨,思路清明。而描写爱情的部分却不多,一反电视剧,小说“戏不够,爱情凑”的套路。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让读者们体会到了旷达,高远的意境。有很多东西,例如国家,友情,军人的荣辱…比爱情更深刻,更值得思考。风花雪月固然美丽,但征战沙场,忘却生死,却别有一番壮美。书中花大笔墨描写了梅长苏对局面,局势的掌控与其扭转乾坤的本领,这也正是他智慧的体现。但他应该是不愿意看到这个苍白的坐在阴影里的自己的吧,此时他心中更渴盼的应该是校军场上的阳光吧。
与敌人相斗的梅长苏是沉静,果决的,而对朋友他又是包容,真挚的。当曾与自己有婚约的郡主因误认为自己已死而心有所牵自己下属时,他不想连累郡主,衷心的祝福他们两人。对靖王,劳心劳力,鞠躬尽瘁。即便是对心智不全的飞流亦是兄长般的慈爱。
琅琊榜读后感篇十七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月白风清,体虚孱弱,饱学之士,永远一副淡定从容的神采,坐拥江北十四州,傲然琅琊榜首,享麒麟之才的盛名,这是多么风彩卓然的江左梅郎,原本应是怎样潇洒江湖的传说?可他却投入京城,以诡黠之势搅动朝堂的风起云涌。他是智计无双的苏哲,以阴损诡辩成为朋党之争中的谋臣。
这样一位拖着病体机关算尽的阴诡之士怎样能与热情洋溢战绩无双的赤焰少帅联系在一起?
那个被称之为小火人寒雪天薄衣纵马的少年现在却面色苍白围炉拥裘。那个热情洋溢的少年现在却永远表情淡然深不见底。
沉积在心十三年的冤仇,扒皮挫骨的重生,梅长苏再也回不去林殊。可是,除却那身皮囊,他的心他的骨,永远都是林殊。“北境,是我最熟悉的战场,大渝,是我最熟悉的对手。”良久后,梅长苏缓缓回头,薄薄的笑意中充满了如霜的傲气。当周身武艺尽毁,当命已不长久,当十三年的磨难已练就温润淡然的品性,当要征战沙场,他的身上却又燃起了那凛冽的气势。
银衣素甲,扬鞭跃马,引领着十万大军奔赴战场之时,那份彻骨的畅快淋漓,我们知道,梅长苏的选择是对的。当他太过深沉的度过了十三年,当他已三月之期选择了林殊的结局,我知道,这是梅长苏最向往的结局,也是最完美的结局。
到来时素颜白衣,机诡满腹,离去时遥望狼烟,跃马扬鞭。两年的翻云覆雨,似已换了江山,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永生不死。
琅琊榜读后感篇十八
9月19日开播的《琅琊榜》可谓是让网友们期待已久,早在20xx年制片人侯鸿亮被原著打动,连夜看完小说之后,他飞往成都找到作者海宴,顺利拿下小说的影视版权。顶着网友在微博上每日一催的压力,该剧历经4年终与观众见面,这种“姗姗来迟”换来的是网友的连连好评。《琅琊榜》自开播以来便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关注。上线当日,《琅琊榜》网络播放量便轻松破亿,截至9月22日23点,该剧点击超过了3。6亿,各个网络平台纷纷在微博上发出庆贺点击量成绩优异的自制图。
在刷爆视线的同时,该剧也获得了网友的一致肯定,豆瓣评分高达9.3分,各大视频网站的评分也都达到9分以上。有网友称,“不看国产剧很久了,无意间点开《琅琊榜》,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熬夜看完了前8集,我只想说《琅琊榜》改变了之前我对古装剧的认识,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是部难得的良心剧。”
从已经播出的前8集看,网友评价,该剧在朝堂谋略方面还原度很高,拍的很好看,朝堂之争与江湖义气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又不失诗意,革新了国产古装剧的基因。
资深媒体人李星文表示,“影视发展到这个阶段,斗勇的武戏已很难出新,但斗智如棋局局新。反转时亮出的底牌倒也罢了,关键是结构好:于无声处布闲子,于无形处见真章。男人戏没有死绝,但这分明又不止是男人戏。感觉是在开创一种新型古装剧:沉稳的传奇,飘逸的正剧。”
琅琊榜读后感篇十九
林殊是悲,梅长苏是祸。曾几何时,他是意气风发的林殊,天之骄子,银袍长枪,在阳光下驰骋沙场,不齿于任何隐于阴暗的诡谲。然而十三年前的一场赤焰逆案,让林殊跌入万丈深渊。七万赤焰军战死梅岭,侥幸活下来的他再也不是金陵中那颗最耀眼的新星了,现在的他,只是从地狱归来的孤魂野鬼。因此他变成了满腹阴诡的谋士梅长苏,在短短的十二年里成为江左盟宗主,并带领江左盟成为天下第一大帮,继而踏入朝廷,扰乱了金陵看似平静的局面。
作者勾勒的梅长苏形象十分生动,既不过分悲情,也不浓重渲染,笔触点到即止,留给读者开阔的回想空间。历经数载寒暑,挫骨偷生多年,他并非贪恋生死,而是为了自己的正义。他从不为苟活掠夺,亦不为偷生失义,就算满身伤痛终将走向覆灭,他的人生依然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仁义。用梅长苏的话说:“我机关算尽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还赤焰军清白。”
庄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梅岭一战活下来的林殊成为了梅长苏,在平冤昭雪之后却恢复了林殊的身份,当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时,他重披战甲,战死沙场。不是梅长苏一定要死,而是梅长苏一定要林殊回来,这是他的宿命。
此外,还有大梁第一高手蒙挚是帝都禁军大统领,他曾是赤焰军中的一员,重情温义,心地率直,在梅长苏面前,从不掩饰矫作,一心一意地支持和保护梅长苏;武功奇绝、身手不凡的飞流是梅长苏的贴身护卫,对他的苏哥哥非常依赖,虽然年龄不大、心智不全,却是梅长苏最亲近的人;妙手神医蔺晨是梅长苏的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他不仅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更是梅长苏复仇布局的参与者、协助者和实施者。对于梅长苏心系国家安危、执意从返战场,再次到北境,蔺晨却无奈地说:“你虽食言,我却不能失信”,彼此间的情感早已胜于兄弟之情义。
反观梁帝,则是小说中的一个不折不扣的对立面。对皇权的倚重和贪恋导致他对几乎所有人都猜疑和忌惮,什么父子情、夫妻情、兄妹情、朋友情,在梁帝眼中,这些统统没有统治权力重要,其冷酷无情可见一斑。
为了稳固皇权,大梁朝历代皇帝身边都设有一个直属的监察机构——悬镜司,只奉皇命行事。恰恰是悬镜司首尊夏江为了自身利益,与宁国侯谢玉密谋,利用梁帝的猜疑心理,致使七万赤焰军冤死梅岭,导演了一场惊天血案。
而血案的导演之一谢玉,曾经是也赤焰军的旧部,当他以援军名义、谎称施救同僚,对昔日并肩作战的赤焰军战友举起屠刀时,心中毫无一丝丝的战友之情,眼中喷射出的就只有对军权绝对占有的欲望。他和夏江狼狈为奸,既无情可言,也无义可论,泯灭了人性和良心,最后落得个役死他乡、凌迟极刑的下场。
致胜的法宝是环环相扣的谋局。“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梅长苏化名苏哲进京两年期间,翻云覆雨地把局势搅动得天崩地裂。智退百里奇、庆国公案、兰园藏尸案、换囚案、朝堂论礼等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大案,表面看起来跟梅长苏毫无关联,实则都离不开这位梅宗主的暗中相助、推波助澜。十三年来,他通过准确的分析和缜密的布局,一出手便打中了对手的七寸与要害,六位尚书,仅一年便剪去五位,体现的都是梅长苏卓尔不群的智慧。
梅长苏对形势、局面、人心精准的判断与透彻的分析,更是贯穿在昭雪冤案扶立新君的始终。他明选誉王为主,暗择投选靖王,世道人心,了然于胸,这是一种大智慧,但比这种大智慧更高一层境界的,是不仅了然,还善于利用。
梅长苏利用的就是人性的弱点。比如在谢玉案的取证上,附带夏冬旁听,打感情牌,让夏冬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在择主上,他抓住了萧景琰对当年旧案的孤愤,让萧景琰默认与他合作。十三载不急不躁的隐忍与耐心,十三载反复变换的推敲权衡与完善,十三载不露声色的埋棋布局,一一体现了梅长苏计谋的高深久远,为他实现最终愿望做好了最优质的铺垫。
一切终究是幻影。尽管传统的中国故事大都以大团圆结局,但《琅琊榜》却挣脱了固有的传统模式,重新回归到人物本身,在新与旧,生与死,理智与情感间做出了悲剧性的选择。《琅琊榜》中人物多达百位,结局都不同程度的悲剧。梅长苏战死沙场;霓凰郡主孤独一人;靖王虽登帝位却痛失挚友;谢玉死于流放;悬镜司夏江雷众叛亲离;誉王殊死一搏惨死等等。尤其是梅长苏,旧案昭雪,冤屈得洗,朝局新开,本是一片清明的格局,梅长苏的使命完成了,却因硝烟四起的战争,为了赤焰军魂,重披战甲,重回战场。那一刻,他笑容飞扬,了无遗憾。这位战场上的神,在他最后三个月的寿命里,重塑赤焰军魂,安定战乱,重筑北境防线,完成了他作为赤焰军少帅最后的使命。
恨他的人说他是搅动金陵的幕后黑手,然而这位算计险恶人心的梅长苏,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既强大又弱小,虽可自由追求,却又被自身所限制。得不到救赎,达不到完美,却依然不放弃追求。
在历史的长河中,或长或短的人生,都只是其中溅起的滴滴水花。而真正能铭记于历史泛黄的长卷的,除了那些有限的名字,更有中国无论传承多少代都不曾遗忘的蕴涵着中华民族风骨与文化底蕴的精神,而借着梅长苏这个人物,这样的精神傲骨有幸被我们欣赏与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