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模板15篇)
做好总结,能够让我们迅速从失败中恢复过来,继续前进。在写总结时要用客观的语言,避免主观感受的干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总结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一
综观国内饮料行业的现状,目前国内饮料企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市场的优势和机会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土饮料企业发展初具规模并以其知名品牌获得消费者喜爱中国饮料市场的真正形成,应该可以追溯到1979年可口可乐进军中国之时,从那时开始本土饮料企业就一直面临跨国饮料企业的巨大冲击,当时中国也有自己的饮料品牌如太平洋汽水和光明牛奶等,但总体缺乏全国性有影响的饮料品牌。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品牌经营日益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有力武器,也随之产生大批知名的本土饮料品牌。本土品牌由于其特定地缘性和亲和力等因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为饮料新产品开发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表现在对其实质属性和扩增属性需求两方面,实质属性即产品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如解渴等;而扩增属性则使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如身份、地位和审美等。消费者需求是多元的,这种多元不仅体现为口味、包装、价格;而且还体现为健康、时尚、环保等方面。因此给与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饮料企业市场渗透的地域差异为其避实就虚策略创造空间。
饮料行业各品牌在不同地域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差异非常明显,一般来说饮料企业生产地及周边地区的饮料消费呈现较高知名度和占有率态势,主要是因为其地缘性、亲和力以及由于运送成本较低使得企业可以更多的让利给消费者,这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效果尤佳。同时由于受到渠道促销和广告投放等因素的制约,企业在全国其它地域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不一样,广告投放和销售促进的重点地区知名度和占有率要明显高于竞争品牌。
劣势和威胁。
一,是品牌竞争的白热化。
中国饮料市场集中化程度的加剧可以1999年为一个分水岭。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1999年全国城市消费者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1999年果汁饮料市场占有率前4名品牌的占有率总和为38.1%,而前十名品牌的占有率总和也仅为57.5%。以果汁饮料不同品牌市场占有率为例,1999年排名第一位的汇源15.7%,位于其次的分别是露露12.6%,椰树5.7%,荣氏4.6%,茹梦4.4%,新奇士3.4%,大湖3.2%,统一3.0%,此时市场的集中化程度还不是很高。1999年果汁饮料和茶饮料都还属于新兴成长阶段,国内老牌的饮料企业仍然占据市场竞争的主动。而后国内饮料品牌却是纷纷落马,统一品牌在1999年果汁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茶饮料市场旭日升冰茶在1999年之前占据冰茶领域的第一把交椅,之后也拱手让给康师傅和统一,目前这两个品牌已经占据了茶饮料70%左右的市场份额。
三,是品牌理念的滞后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呈现出从单一走向复杂多元化的竞争态势,未来饮料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其品牌力的强弱。然而本土饮料企业的运作模式及经营法则在新的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大背景下显得“水土不服”,特别是目前尚还缺乏先进的品牌经营理念和规范的运作模式。
机会。
1、包装不断翻新。
常重要的地位。
2、统一视觉识别。
现代ci战略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与视觉识别(vi)三位一体的企业识别系统,企业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并借助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实现本品牌和竞争品牌的区隔,使品牌能从琳琅满目的货架空间中脱颖而出。从争取有限货架空间到争取无限的消费者心理空间、从有声语言销售到无声语言理念的提升。
3,促销花样百变。
通常认为企业经常的促销活动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事实上我们认为饮料企业富于创造性的促销活动可以同时获得品牌形象和销售业绩的双丰收。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二
近几年,我国软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达到1300多万吨。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也日趋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的选择余地。我国饮料品种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乳饮料等八大类。
xx年包装饮用水的消费量大幅下降,而果蔬类饮料走俏,同比上升了5.6%;碳酸饮料和功能性饮料的消费量略有下降,分别降低了1.7%和1.9%,不过,包装饮用水、茶饮料和碳酸饮料的实际消费量仍比预测的乐观。这说明人们在饮料的消费上呈现替代性,而果蔬汁饮料对传统水、饮料的替代进程较为缓慢,对竞争产品的冲击仍不强烈。
家预计到xx年年夏,果蔬汁、茶饮料和功能性饮料将成为消费者主要购买的三大种类饮品。果蔬汁饮料消费量将小幅增加,功能性饮料将大幅增长,茶饮料、含乳饮料、咖啡及酒精饮料不会有太大变化,碳酸饮料和包装饮用水的消费将大幅减少。消费者对含乳饮料和功能性饮料的要求更高,要求生产厂商保证其天然性,这不仅仅是对新产品研发的要求,更是对饮品安全性的重视。
有资料显示,到2020年,全球果汁及碳酸饮料将增至730亿升,未来产品的品质及创新是饮料企业获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间的并购也将是占有市场的良方。一般而言,软饮料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进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竞争特别激烈。目前已上市的几家公司优势不明显,只有那些拥有资源优势、品牌优势、生产特色产品且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较高,达到规模效益的企业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水平。
当今饮料市场活跃着八大类产品,包括: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功能型饮料、乳饮料、酒精饮料、咖啡饮料等。
最常购买的几大品牌中,碳酸饮料品牌占到三个,可口可乐仍是消费的主流。在消费者最常购买的品牌中,“可口可乐”、“雪碧”、“酷儿”三个品牌合计占有34.9%的份额,霸主地位无人能及。老对手“百事可乐”的经常购买频率有只相当于它的1/7。
价位比较高的100%果汁由于营养丰富、低糖、低脂、高钙,也成为消费者购买的热点,“汇源”是主要的被购买品牌。“统一鲜橙多”、“康师傅每日c果汁”、“农夫果园”等低浓度果汁经过几年对市场的培育,也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使人们将喝果汁、蔬菜汁变为一种习惯。
原来的号称中国瓶装水第一品牌的“娃哈哈”,在包装饮用水市场已经江河日下,被“农夫山泉”取而代之。
功能性饮料逐渐归于平静,“脉动”这一品牌略占上风。
三、“渴能”饮料的产品定位。
说罢关于饮料行业和饮料市场的现状,该进入我们的正题——产品定位。笔者经过分析和研究,最终将“渴能”定位为一款“80后一代的功能型饮料”。
下面将详细阐述一下进行如此定位的原因。
(一)功能型饮料。
“渴能”从品牌诉求上来说,不太适合做果汁、乳饮料。“渴能——创造一切可能”这样充满个性的品牌诉求,给人带来一股强有力的能量,更适合做碳酸饮料、功能型饮料和包装饮用水。
碳酸饮料市场在逐年缩小,而两大巨头的广告、营销大战已经将此市场的竞争推向极致。同时,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很高。对于新品牌来说,进入壁垒高,风险极大。包装饮用水市场没有达到完全垄断,但是“规模效应”在此市场效果显著,要求企业的灌装点分布合理,配送半径较小,严格控制成本。这些方面的要求,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难度较大,不利于尽快抢占市场。功能型饮料近年来的购买力虽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但是其发展趋势良好,潜力巨大。在国内,除了“脉动”声誉较高之外,其他品牌市场份额都不大,这就为新品牌的进入留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形成的一些地方性品牌很容易成活,如红牛、苹果醋等。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渴能”饮料应该大打功能型饮料的牌,可以把其定位于一种新型营养素水。
二)关于“80后一代”的定位。
以往的品牌策略只注重了产品功能属性的宣传,例如:“迅速平衡体液,增强免疫力”等,这只是品牌内涵几个层次中比较低的层次,在价值、文化、个性等品牌更深层次的内涵上,以及使用者的定位方面都没有考虑。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要扩大消费群体,就必须去扩大品牌内涵,而随着品牌内涵的扩大,消费人群也就会扩大了。
“80后一代”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年龄大约在17—27岁之间,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同时具有相当强的购买能力。这一代人,更加追求个性、张扬自我,有着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感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敢于挑战,相信只要有梦想,生活就会闪亮。这些特点恰好与“渴能——创造一切可能”这一饮料诉求相吻合。“渴能”饮料就可以作为“80后一代”人群特点的物化,大大的拉近了饮料与消费者的距离,这也是就近两年流行起来的“体验式营销”。
四、“渴能”策划。
通过上面的详细阐述,笔者关于“渴能”饮料的基本构想已经表达清楚。下面将通过传统的营销4p组合来介绍一下“渴能”饮料的入市策略。
(一)产品。
体对品牌本身的敏感性并不强,在大部分产品领域,他们会仅凭产品的外观魅力和品牌特性就完成对新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有着显著的追求新颖时尚、追求个性化、注重感情和直觉,冲动性购买色彩强烈,这一部分群体几乎占到了总样本量的61.1%。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三
打印本页分享|。
正如peterdruck所言,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领导力评估已经成为了企业发掘、评价和发展领导人才的常用方式,例如某计算机硬件行业的hr提到他所在企业构建了“领导力的评估与发展”中心,每年都会使用专门的测评工具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考察,并分别针对个人和组织进行诊断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提升,这使得他们的人才发展策略能够充分支持公司战略上对合格管理人员的需求。
尽管如此,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在为企业进行管理人员评估时发现,国内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仍待提高,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帮助企业了解国内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为领导力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北森测评公司发起和组织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调查,本项调查采用北森自主研发的“锐途管理技能测验”,该测验以管理的四项职能为基本框架,考察管理者的十五项管理能力:计划管理技能(战略制定、目标设置、规划安排、时间管理;组织管理技能(任务分配、授权协调、团队管理);领导管理技能(决策判断、激励推动、培养下属、沟通协调、人际关系);控制管理技能(监查反馈、应变调控、绩效管理)。参与本项调查的管理人员共有1284名,年龄分布均匀,学历以大专、本科为主,男女性别比例接近3:1。
为了帮助更多企业了解管理现状,得到有效提升,该项调查按照行业进行分析,企业可以参照下述行业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如图所示为10个行业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项管理技能上的比较,全国平均水平为5.5分。
总体而言,行业之间在管理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个管理职能层面上。从图中可以看到,四项技能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即某项技能表现较高,其它三项技能表现也较高。比较各个行业的情况可以发现,计算机硬件,制药、生物工程,房地产开发和机械、设备、重工四个行业各方面的管理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计算机硬件行业在四项技能上领先于其他行业,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另外六个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而言,管理水平最低的是汽车及零配件行业。
为了深入了解各行业之间管理水平的差异具体来自于哪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四项职能中所包含的15项管理能力,发现处于领先管理水平的行业具有以下特点:
2、同时这四个行业又具有自身特点,其中计算机硬件行业在多项管理能力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表现在目标设置能力、规划安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授权协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培养下属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调控能力、绩效管理能力;制药、生物工程行业和机械、设备、重工行业在几项能力上表现优秀,分别是目标设置能力、任务分配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绩效管理能力和培养下属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应变调控能力;而房地产行业其各项能力均处于中上水平,但相比于其他三个行业无突出表现,属于均衡型。
对于管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通过分析发现,它们均无突出优势。根据它们的具体表现可以将这些行业中分为两类:
2、另外三个行业的总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可以发现它们在目标设置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上均表现出相对突出的劣势,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殊的劣势,其中贸易进出口行业表现在授权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汽车及零配件行业表现在规划安排、时间管理、授权协调、培养下属上,而银行业则表现在团队管理、激励推动、培养下属、绩效管理上。
值得一提的是决策判断能力,与其他管理能力不同,各行业在该项能力上没有表现出较大差异。
(三)启示。
通过上述报告分析可以发现行业在各项管理能力上具有差异性,这体现了行业的特殊性,表明某些行业会在更多场合中使用其中一部分技能,使得这些技能得到较充分发展,表现出优秀水平。
当然,提供给我们更多启示的是我们从中发现的许多共性,例如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行业在各方面均表现优良,无突出劣势,通过访谈我们发现这些企业普遍重视领导力的评估和发展,他们拥有专门针对管理人员的测评工具,会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评价和培养,注重整个管理层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四
1、木门企业的分布:形成规模的五大生产基地。木门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社会地位显现,前途广阔,抓住机遇,审时度势,脱颖而出。具备一定规模、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3000多家木门生产企业在全国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东北三省、环渤海地区、西南地区五大生产基地。近两年,中原腹地木门企业也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2、特点:作坊式中小企业居多,年产值在1000——3000万元之间,约占40%,3000万元——5000万元约占30%,5000——1亿元约占30%,亿元以上产值的30家左右。将来行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统领行业的必然是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大、工厂化生产的大型企业。
3、发展情况:随着新投产企业的不断诞生,原有企业的不断扩大,产值、产能不断提高,木门生产基地的规模和影响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机械化程度高、工厂化大生产的企业逐渐显示出优势,成为行业中的主流,代表了中国木门行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近三年,每年以30%以上增速发展,2006年产值320亿元,2007年超过400亿元,出口5.57亿美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等大环境影响,一些企业订单减少,效益滑坡,但多数企业依然取得不俗的成绩,根据对一些企业的了解,按照目前行业状况推算,今年全行业依然保持较高发展速度,总产值预计可超过500亿元,增幅在20%以上。
4、几年来有实力的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规模,新投产企业不断诞生。
5、明后年,家具、地板企业转产木门逐渐增多。
6、品牌木门逐步浮出水面:木门专业委员会四年来精心打造的“全国30强木门企业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双承诺”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正确引导消费,加强产品监督、规范售后服务,促进我国木门行业向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通过四年的运作,30强木门品牌形象基本树立,形成很强市场竞争力,品牌的树立也培育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了对企业、对社会、对消费者的责任。
1、今年,尽管我国遭遇罕见自然灾害,近期又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房市。
下滑、股市暴跌,汇率升值、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经济学家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长也将有所降低,达到10%左右,明年计划为8——9%。国家实施保增长、控通胀政策,受此影响,木门企业增速下降,订单减少,效益滑坡,也遇到很大困难。我们既不盲目悲观,也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能就此而悲观,应该看到,行业发展的基础并没有被破坏,市场需求依然存在,有需求就有发展。在国家紧缩政策的影响下,木门行业的增速可能会放缓,扩张与发展会更趋于理性。企业的发展历程应该是跌宕起伏,不经风雨,怎能受到锻炼。奥运会的举办,使中国成了世界的焦点,中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一个难得的契机,奥运会的召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树立了新目标,给国家和人民注入了新观念,给企业增添了活力,这些都是保证中国经济改革持续进行的推动力。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经济形势,认为: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近期,为了救市,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维护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2、中国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尽管今年全社会讨伐房价过高之声此起彼伏,房市滑坡,二手房市场疲软,消费者持币待购,翘首企盼房价持续下跌,但市场需求决定一切。有关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期,房价增幅会有所下降,但由于地价的拉高,建筑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房价增长的趋势则是无法更改的。二次装修、三次装修很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潜在市场。根据国家规划,今后仍将以扩大城市居民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为重点;城市的急剧膨胀,农村乡镇化、乡镇城市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吹响农业改革的号角,全会确定的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六个方面的第一目标就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农村与城市进一步缩小差距,土地的转让,居住的集中,都将有利于居住环境的改善,并进一步拉动建筑装修行业的发展。加上蓬勃兴起的二手房市场,形成新房与旧房装修的巨大市场,不言而喻,历史的机遇总体带给新兴的中国门业是广阔前途。
3、明后两年,将有更多的家具、地板企业转轨木门。
4、出口企业或出口比重较大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所受打击最大,承受订单。
减少,价格下跌,国内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5、以工程为主的企业受影响最大,一是房地产业的不景气,二是工程拖欠款,足以让这些企业效益大滑坡,甚至倒闭。
6、木门企业特别是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明后两年可能比。
结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可能臵身其外,但采取了应对措施就会化解一些风险,使损失减少一些。总之,正视现状,坚定信心,不要放大看问题、看困难,但也必需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相应措施。
三、对木门出口的一些看法。
1、中国的经济发展早已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因此,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对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今年出口企业受创已成定局,出口额可能低于2007年水平,约5亿美元左右。而且短时期内,出口贸易不会有根本的改善。
2、中国木门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产品以其物美价廉逐步在国外打开市场,中国木门出口逐年增加,出口国别也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扩展到中东、西亚、日、韩等国。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大门被中国木门打开。出口要树立民族品牌,一致对外,注重质量,不竞相压价,大订单可以考虑关系好的、志同道合的联合起来共同出口。
3、代加工、贴牌有个过渡期,最终争取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品牌。总之,国内市场巨大,国际市场也一定要打开,无外不大,无内不强。
1、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是企业不断总结、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的基础。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发展,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必然缺乏发展与前进的动力。
2、形式:不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不盲目追求做大,而应追求做强,由外延式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即挖掘潜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能,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积累实力。
身场地,合理布线,提高产量。6企业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7节能降耗,精兵减政。8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产量、提高质量。9从卖产品到卖企业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途径。
4、注意:保证质量,放心消费。现在社会缺少诚信,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我们的产品的材料与结构一定要公开,原材料一定要实施绿色采购,人造板要使用环保材料。当前对于木材的非法砍伐及木材的非法贸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成为超过环境保护的国际内容,因此我们提倡:木门企业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进货渠道,购买合法砍伐的木材,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5、和平竞争促发展:号召和平竞争,一是工程投标,竞相压价,其结果是损人不利己,无利可图,竞标价格低于其成本,只能是降低质量。发标的工程方也应改变采用低价中标的一贯做法,过低价格有害无益。二是出口,腰杆不硬,微利或无利出口,洋人得利,打击了民族品牌,不利于扩大出口和占领国际市场,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三是市场,恶性竞争会使劣质产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品牌产品受压。
6、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同质化问题时有发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是正常的,模仿可以提升效率,但不能照抄、照搬,不经过自身研发的抄袭不但不能提高企业拓展的能力,反而会使创新能力萎缩,产品可以复制,而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可能很快过时,而成功的品牌却是永恒的。
7、建立行业中坚:号召行业同仁们特别是核心企业团结起来,形成行业中积极、健康的主流。争取做到信息共享、及时交流,知己知彼,了解市场、了解行业发展,国内的与国外的情况,结成联盟,摈弃劣质产品,使粗制滥造产品退出市场,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行业才能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才能创造木门行业更灿烂的未来!
附:2010年木门十大品牌:美心(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重庆美心集团出品)双虎木门(木门十大品牌,中国著名品牌,重庆双虎套装门有限公司)3梦天(木门十大品牌,大型企业,浙江梦天木业有限公司)tata(木门十大品牌,北京闼闼伟业门窗有限公司)5群星-星星(重庆名牌,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华鹤(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黑龙江名牌,木门十大品牌)7盼盼(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辽宁营口)8春天(木门十大品牌,知名品牌,浙江武义春天门)冠牛(木门十大品牌,深圳名牌,深圳冠牛木业有限公司)10红塔(木门十大品牌,昆明红塔木业有限公司)。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五
一、2014年调味品行业发展规模。
中投顾问《2017-2021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数据指出,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总资产为2114.2亿元,同比增长14.5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调味品行业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国政府对调味品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了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体系。对于调味品生产企业而言,合理搭建质量检测与控制部门、培养和配置专业检测人员、优选和构建合格供应商体系、形成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成为本行业新进入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就调味品行业而言,消费者会青睐于更为熟悉的、品牌信誉好的调味品生产商的产品。品牌信誉度与知名度不仅代表产品的档次,更代表着产品的高质量和领先的消费文化。目前,调味品行业内大型企业通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建立起牢固的品牌优势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而新的进入者要想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不仅需要投入高额的品牌营销费用,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同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渠道销售商也更愿意与具有品牌知名度和经营规模的企业合作。因此,在与行业领先企业竞争中,新进入企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劣势地位。
二、2015年调味品行业发展规模。
2015年1-10月我国调味品及发酵制品行业营收达2,303亿,同比增长8.94%,虽然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比有所下降,但行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22%,利润总额/收入从2004年的5.20%升至9.08%,利润增速显著快于收入增速。细分品类方面,酱油食醋产量和营收占比居首。调味品行业的增长驱动力一方面来自饮食结构变化带来调味品渗透率的提升和单次用量的增加,使得行业收入规模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的提升推动调味品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同时产品的平均售价也获得不断提升。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三、2016年调味品行业运行概况。
2016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趋势向好,各经典产品、畅销单品、创意新品都争相占领市场。总体来讲,企业可分为大型企业、成长型企业、区域型企业,从全国范围来说,小微企业逐渐缩水、大型企业发展迅速、企业并购与资本入驻风生水起。至2016年,西南地区企业数目占比最大,以成长型企业居多;华中与华东地区在企业数目上较为领先也较为均等;华南地区企业数并不算突出,但大型企业数量可观。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2016年,调味品行业综合型平台公司与专一性生产企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无论是老字号企业还是新兴企业,除了主打产品(市场销量领先)、特色产品(市场关注度高)、种类产品(丰富产品品类的小品种产品)等,还有层出不群的创新包装新品、新概念与新口味产品、客户针对性强的细分产品在不断推向消费者的视线。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六
31*有消息说,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和其他液体饮料等)已被列入即将扩大的消费税征收范围之中,虽然税率只有3%,但由于目前饮料行业已经出现江河日下的局面,这一新的税种的开征,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使产品价格上升。因而,消息一传出,就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对以饮料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以及兼营饮料或正准备进入这一生产领域的上市公司来说,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行业竞争激烈业绩严重分化。
我国饮料行业从80年代起步,90年代初达到高峰,由于行业门槛低,造成了生产企业的大量涌现和产品的重复生产,恶性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全行业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分化与调整的过程,初步形成了碳酸饮料、饮用水和果汁饮料三大产品市场。目前国内饮料生产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全国年产1万吨以上的饮料企业仅大约60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有效使用的武器基本上只有价格。在一轮接一轮的“水战中”,整个行业产品出厂价格逐年降低,但生产成本却逐年上升,大多数企业的竞争能力逐步减弱,1999年全国饮料行业亏损面为35.77%。上市公司中,以饮料为主业的包括深深宝、深益力、承德露露、st恒泰等。兼营饮料的包括上海梅林、琼海德、琼金盘、爱使股份等,而秦丰农业正准备大规模投入饮料生产。从规模上看,生产能力最大的是承德露露,1997年公司上市之初的杏仁露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利用幕股资金,公司新增4万吨杏仁露技改项目已在99年完成,目前的生产能力增加到18万吨,在全国主要城市居民消费果汁饮料中,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目前正规划再扩充10万吨生产规模。深益力为饮用水的专业生产企业,99年公司的“益力”矿泉水生产规模在11万吨左右,曾经是国内最大的饮用水生产企业。深深宝以生产果汁饮料为主,同时持股40%深圳百事可乐饮料公司股权,该公司以生产碳酸饮料为主。公司的果汁饮料生产能力为9万吨左右。恒泰芒果上市前具有2.8万吨的保鲜生产线,1997年上市计划新增饮料生产能力4万吨。目前已形成无菌包装的原浆生产线3万吨/年,浓缩饮料生产能力1.5万吨/年。但由于市场和经营方面的原因,公司目前的果汁生产已陷入半瘫痪状态。
么以牺牲毛利率换取市场,要么以缩小市场范围换取一定的盈利水平。
如果对这些企业开征消费税,在市场没有明显起色的环境下,3%的税赋只有企业内部消化,无疑将加大成本,业绩滑坡及分化现象将更加突出。
取胜的关键是生产规模。
从上述几家以饮料为主业的公司经营状况看,明显出现了分化现象。一方面是以深深宝、深益力为代表的老牌上市公司,在90年代中期以前,凭借抢先占领的市场、较大的投入以及特区各项优惠等优势,取得过良好的业绩。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趋势的变化,这些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弱、规模相对小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同时,90年代后期饮用水市场的崛起,吸引了一批上市公司介入饮料生产领域,但同样暴露出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的问题。琼金盘1999年在主要全资附属企业及控股子公司中,盈利能力最强的是海口金盘饮料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金盘“牌矿泉水,1999年度完成销量24,78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78万元,但利润总额仅有150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依然亏损,依靠饮料生产扭转主业不利的局面难以实现。琼海德原本是一家以化纤生产为主的企业,1996年4月年产2万吨伊莎贝尔矿泉水项目投产,1996年10月投入3000万元,再次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扩建年产4万吨规模,于1997年3月竣工投产。1999年生产矿泉水7358.00吨,销售收入1169.30万元,占主业收入的比重只有3%不到,也没有扭转今年上半年亏损的局面。爱使股份1998年底由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入主以来,公司主营业务的范围及其经营状况重点转为抓好“滨海”牌润滑油和“延中“牌饮用水两个主导产品的生产经营。1999年“延中”牌5加仑、1加仑桶装水及小瓶水在上海地区销量均名列前茅,但从今年上半年只完成销售收入736.13万元和实现销售利润274.89万元看,还没有形成规模。而刚刚上市的秦丰农业的幕股资金投向之一就是猕猴桃果汁饮品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810万元,建成后预计年产猕猴桃果汁1.35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9685万元,年均税后利润978万元。显然,这些企业由于生产能力小,销售网络不全,加上食糖、包装材料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缺乏竞争能力,一旦开征消费税,将进一步加大其经营难度。
从长远看,我国饮料行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1999年我国人均饮料消费不足10公斤/年,与欧洲国家年人均200公斤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未来的饮料生产在产量上仍会呈现增长趋势。但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更强,优势将明显向大型企业倾斜。为此,以承德露露为典型的大型企业,将利用证券市场融资优势,加紧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抢占市场,从而确立较强的竞争能力。而上海梅林正在实施利用募股资金9432万元投入“正广和”饮用水项目。在此之前,中上海100多家做桶装饮用水的厂家中,“正广和”已经以57%的市场占有率傲视群雄。而上海梅林控股“正广和”饮用水的70%,筹资近亿元投入“正广和”饮用水,上海梅林做大“水”买卖的意图明显。因而,开征饮料消费税,对规模大的生产企业来说,可以凭借品牌、资金、销售网络及采购成本低的优势同中小企业竞争,从而提高饮料行业的集中度,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七
1.1会展业相关介绍1.1.1会展业的定义。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
会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包括联系和交易功能、整合营销功能、调节供需功能、技术扩散功能、产业联动功能、促进经济一体化等。
一、联系和交易功能会展孕育巨大商机,具有联系和交易功能。
会展的联系沟通作用非常明显:联系量大、联系面广、联系效果好,因此会展可以向会展组织者、参展商、观众提供彼此联系和交流的机会。通常在短短几天有限的会展期间,参展商往往可以接触整个行业或市场的大部分客户,可能比登门拜访等其他常规方式一年甚至几年所接触的客户还多。展会参加者在专业展会上可以接触到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本领域专家、现有客户、潜在客户、供应者、代理商、用户等与己相关的各种角色的人,其中不乏决策人物、关键人物,形成的人际联系质量高。会展的环境氛围典雅,有利于进行高质量的交流。通过商品或科技成果的会展,使供需双方充分了解对方的信息和需求,再加上可以通过实物观看,迅速促成供需双方达成商务合同,因此会展市场孕育了无限的商机。在新加坡举行的“2004年亚洲航空展”,单是公布的部分交易额就达到了35.2亿美元。
二、整合营销功能会展作为企业之间的一个有效的营销平台,为企业展示产品、收集信息、洽谈贸易、交流技术、拓展市场提供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会展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在发达国家,会展营销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重要营销手段。
在会展上,生产商、批发商和分销商汇聚一堂,进行交流、贸易,某种程度上甚至就是一个信息市场。企业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宣传自己的产品,推介自己的品牌、形象。企业与顾客可以直接沟通,得到及时反馈。企业可以收集有关竞争者、新老顾客的信息,企业能了解本行业最新产品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构成决策依据。
会展具备了其他营销工具的相关属性:作为广告工具,会展媒介将信息针对性地传送给特定用户观众;作为促销工具,会展刺激公众的消费和购买欲望;作为直销的一种形式,可以直接将展品销给观众;作为公共关系,会展具有提升形象的功能。
会展营销成本低。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调查,通过推销员推销、广告、公关等手段的一般营销渠道找到一个客户,平均成本219英镑;通过会展寻找一个客户,平均成本35英镑,仅为前者的1/6。
三、调节供需功能展览会可以视为信息市场,信息得以交换,企业参展产品的信息实为市场信息,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资源。信息市场是经济运行循环过程的轴心,会展信息市场反映信息交换中供求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它连接市场信息供应方、市场信息用户、市场信息资源应用等重要生产力要素,促进各类市场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有效地刺激需求,调节供给。
1.刺激需求会展提供新产品示范的平台,通过参展的产品或科技成果的展示,广大消费者可以发现以前未曾有过的消费品和相关信息,可以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重组,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因此会展可以培养新的消费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调节供给会展活动能为产品供给者提供展示产品性能的机会,比较不同产品的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差异,测算市场供给方面的竞争态势,为企业的市场供给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有效供给增长。
会展活动能增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传统习俗的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与了解,消除沟通障碍,扩大共识,为产品的跨区域、跨文化、跨民族、跨环节的流通创造条件,有利于供给实现和供给创造。
我国会展的产生迟于欧洲,但与欧洲会展一样源于集市,并以集市为主要形式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到了清末和民国初期,旧中国举办过几次具有一定规模、并有现代特征的博览会和贸易展览会,例如北京的“劝工陈列所”、南京的“南洋劝业会”、上海的“中华国货展览会”、杭州的“西湖博览会”等就是当时召开展览会留下的印迹。抗战时期,也曾举办过许多展览会,目的基本是显示成就、鼓舞士气、促进经济发展、抵抗日本的侵略,这对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在流通领域的作用并不大。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经济贸易展览在国内经济中失去存在、发展的土壤,只有个别展览会是贸易性质的,例如广交会。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展览活动极大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形成行业。
近几年来,会展行业以年均20%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地产等行业,使之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2.1.2现代会展业的特征。
与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尽管当代中国会展业的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但发展很快。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表示,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展会经济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在中国会展业进军中东沙特等新兴市场的同时,境外的许多展览企业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会展业与国外主要展览大国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项目数仅比美国少一些,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二、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现象是,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
目前,我国的展览场馆数量在全世界可排在第三位,仅比美国和英国少一些。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三、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
我国的展览活动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四、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
现在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5位。这也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五、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主要靠社会效益驱动。
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展览经济总量比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小。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这说明我国展览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
中国会展业正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有多种因素将对中国会展业形成影响和制约。目前,中国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行业内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妨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会展业市场体系的形成。中国会展业的资源配置、地域布局对行政的依赖度还相当高,会展经营者在以市场手段开展经营活动的背后,隐藏着对政府、行业部门的依托,行政条块对会展市场的分割,造成行业内市场竞争不充分,影响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尽管会展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长足发展,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会展业在经历了粗放式的大跨步之后,正面临着“名角”不足、“舞台”利用不充分的压力。中国会展业尽快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转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会展业是中国今后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行业之一。有外国专家提出国际展览业重心“东移”和亚洲展览中心“北上”的观点,即从西方发达地区向东亚特别是中国转移,亚洲展览业的中心正从东南亚的新加坡向中国转移。今后,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还是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来分析,中国会展业都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3.2会展业发展对策建议分析3.2.1我国会展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国家权威经济研究部门的研究结果,未来的十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产业当中,会展产业位列其中,深入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会展业将成为我国服务业当中增长快、发展潜力大、前景十分看好的行业之一,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支持我国会展业呈现美好前景的利好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会展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体制基础是市场经济,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将为我国会展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体制环境和体制保障。
二、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中国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世界展览业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都是经济高度对外开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开放性和国际化是影响会展业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开展中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将带动会展业务大幅增加。
外国资本的进入可以为我们带来国外成熟的办展理念、丰富办展经验、先进的办展技术和知名会展品牌,推动我国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和集团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将使我们获得一次利用外国资本品牌项目管理技术追赶会展发达国家的历史机遇,中国可以成为东亚的世界性的会展大国和会展强国。
三、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和市场两大因素。我国的机床展、电信展、纺织机械展、印刷展、冶金展、汽车展等一批专业性会展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且跻身于世界同行业发展的先进行列,依靠的都是我国相关制造业整体提高这一产业背景优势。
四、我国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巨大需求。
市场营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会展活动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和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企业更加重视参加会展,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五、各级政府对发展会展业的重视和支持。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蓬勃发展,会展活动在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扩大城市就业,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动内外贸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许多城市已将会展业作为地方“以展促贸,以展引资,以展会友,以展兴市以展扬名”的支柱性产业来发展。
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从国家层面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会展活动的认知度。两项国际盛事的先后举办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对会展业的注入,带动我国会展业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会展质量和档次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与世界成熟、发达会展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需要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提升我国会展业发展水平,推动行业走向成熟。
会展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会展业管理体制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遵循会展业的发展规律,并适合中国国情。因此改革我国现行会展管理体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会展业纳入法制轨道。
其次,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我国的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起来,对促进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会展场馆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按照国际的通行做法,需要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征管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甚至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第二、以会展行业协会为主体,建立功能完善的统一的行业协调服务体系,这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做法。
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由会展业协会开展的行业协调管理工作主要有:制定会展业行业规范,对办展单位的资质实行评定,实行行业自律;对办展计划和办展项目进行协调;对展览会的统计数据进行公正审核,推动本行业诚信建设,为国家统计部门、宏观管理部门和经济研究部门提供真实的数据统计等等。
我国会展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未来二十年将迎来一个关键的历史性发展时期,我们要深刻理解十六大关于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认识和把握会展业发展规律和大势,增强紧迫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千方百计抓住、用好机遇期,加快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并使会展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一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八
以及相关的产品配件。卫浴产品定义:蹲便器、坐便器、面盆、浴缸、面盆龙头、浴缸龙头、花洒、淋浴房。
中国卫浴行业经历了20年左右的发展。目前,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卫浴产品生产与销售国,卫浴洁具占世界总量的30%卫浴配件约占世界总量的35%入口到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中东等地的产品每年的增长率为50%中国卫浴行业竞争主要表示为外乡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市场争夺,国内卫浴品牌尽管数量众多,但在国内卫浴市场上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占据10%市场份额,高端卫浴市场几乎被外资品牌垄断。
中国卫浴市场经过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根据慧聪邓白氏研究的调研了解。
第一阶段(2000年以前)。
美标、科勒、toto等国际品牌进入中国,2000年以前。锁定沿海开放乡村,目标市场直切高档宾馆、写字楼、高档住宅。外乡品牌群居于广大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两大品牌阵营基本互不侵犯。国产品牌完全没有意识到危机的临近,而外资品牌却经历了利润回报率最高的黄金时期。
外资品牌开始向中国广大的内地一级、二级市场挺进,2000至2005年。目标再指高中档卫浴市场,与国内企业所属市场领域逐渐接近。此时,外资品牌仍然占据80%以上的中高档市场份额,低档市场份额为国内3000家企业瓜分,全国性的外乡卫浴品牌仍未诞生。
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
外资品牌继续拓展其中国市场,2005年后。拓宽生产线,覆盖高、中、低档市场开始触及国产品牌的核心利益,甚至一些县级市场也随处可见科勒、美标的广告牌。与此同时,国内卫浴品牌也加速发展,呈现了以箭牌、法恩莎、惠达、四维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卫浴品牌。卫浴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外资品牌和外乡品牌两大阵营的市场利益争夺开始逐渐激化。
该何去何从?基于对卫浴行业多年的专注和积累,经历了20年发展的中国卫浴行业。慧聪邓白氏研究对中国卫浴行业的发展趋势归纳如下:
品牌化运作是必经之路。
toto和科勒,品牌化的力量通过进口品牌的分析可以充分体现。进入国内市场不过十五六年的时间,早已经成为中国卫浴行业的领导品牌,美标和乐家同样如此。国内品牌要想像国内家电业一样,占据主导乃至霸主地位,品牌力是关键,品牌化运作是必经之路。国内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箭牌、法恩莎等品牌已经迈上了品牌化运作之路,市场影响力和销售量快速提升,效果显著。
品牌整合加剧。
随着原材料的涨价,2007年开始。金融危机等市场动荡,卫浴行业开始**不时:美标两度易主,最终被伊奈纳入囊中;鹰牌卫浴、吉事多卫浴相继被乐家收归旗下;科勒先后收购珠海佳德厨卫、中山加枫卫浴;重庆轻纺集团全资收购四维卫浴;以及福建路达与和成,中宇与高仪相继达成战略合作等等。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联合,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而强者与强者之间的联合似乎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现象和趋势。
新型高档产品与附加值受青睐。
对产品档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消费者消费能力逐渐提高。同时根据国际卫浴市场准入规范要求,卫浴产品入口必需达到iso90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另外还要有国际采标认证、输美认证等多项为各国认可的产品标志与标准。必需不时提升卫浴产品的技术含量,继续提高出产品的档次与附加值。如加强引入新型卫浴产品生产的新技术,如纳米抗菌陶瓷技术、绿色制品生产技术等,不时开发出新一代的新型高档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有利于将产品打入国际高端市场。这一发展趋势或许将坚持相当一段时间。
并开始进入二、三线乡村1国外品牌继续垄断高端市场。
大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几乎垄断了中国高端卫浴市场。与此同时,目前很多卫浴企业的战略重心都在向二、三线乡村转移,国外品牌也是如此,并且高端品牌在二三线乡村有明显的品牌优势。
凭借着完善的产销网络支持,toto目前全线产品已基本实现中国外乡生产。toto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其2009年销售增长率激进估计在8%以上,而作为其主导产品的座便器,已占其总销售额的40%以上,2010年,toto除了加大产品、技术力度之外,也更注重品牌文化的提升,以及提高在终端的影响力。
为适应市场变化,2009年。美标推出了风格,因你而现”新品牌理念以及一系列新品,并在第四季度开始全自动座便器产品的销售。相对于其他国际品牌,其在2009年的销售增长率并不十分突出,进入2010年,美标在渠道建设、品牌建设、开发新产品等方面都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并已开始进入二、三线乡村。
科勒也开始深入到国内二、三线乡村以争夺当前和未来的国内市场,作为国际高端品牌。目前科勒在中国市场已有近600家常规展厅和21家旗舰展厅,继去年科勒旗舰店纷纷落户全国很多地区后,今年再布局西南、西北等地区。
2卫浴企业向二三线乡村寻求突破。
中国的二、三级甚至四级乡村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家电、汽车下乡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而卫浴市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市场的开拓也是必定的为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引导消费扩大内需,卫浴下乡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其中有1亿户城镇居民。这约1亿户乡村家庭中,中国有3.4亿户家庭。整体卫浴的拥有率仅为7%左右,而在国外中等发达国家,卫浴占据市场份额高达40%另外,中国人口最多的二三级乡村这个市场占有率则更低。可见,中国二三级城市的卫浴市场仍然存在巨大潜能。
环保将成为卫浴产品今后的发展方向3卫浴产品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已经远远突破过去的激进观念。作为现代化生活的标志性用品,目前卫浴产品的概念。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不只具有卫生与清洁功能,还应包括保健功能、欣赏功能以及娱乐功能。使用功能方面,仅卫生洁具产品的冲洗方式就出现了旋冲式、静音式、斜冲式、直落式、虹吸式、喷射式等。近年来,卫浴洁具还推出了附加有悠闲式浴缸、柜盆、蒸汽房等功能的一系列配套产品。因此,未来,卫浴市场将会呈现出品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消费者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急剧提高,新健康消费崛起。受到三聚氰胺、h1n1等的影响。对于绿色、环保概念的卫浴产品较为偏爱,卫浴企业树立健康环保的品牌形象将会给产品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4从“感性消费”理性消费”消费者更加注重高性价比的产品。
促销力度的加大,随着卫浴行业竞争的加剧。价格的不时透明化,以及卫浴上央视等大众化宣传的推进,卫浴促销信息频频呈现在消费者视线中,使得信息更加的对称,消费者消费行为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理性,特别是经历金融风暴的洗礼,卫浴产品消费由“感性消费”转变为“理性消费”成为目前市场最显著特征。
2010年卫浴产品设计风格也更加注重简约与实用,随着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回归。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成为众多企业产品开发的动身点,业内也提出为消费者提供从“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高性价比卫浴产品。
卫浴市场存在巨大潜力有待挖掘,慧聪邓白氏认为。但是卫浴行业仍然有许多问题是需要我去思考的国外高端品牌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面临二、三线乡村的广大消费市场,1随着国内品牌卫浴产品质量的不时提升以及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回归。如何进行品牌影响力的深入以及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接受水平等,都将是国外高端卫浴企业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消费平均周期在8年左右,2卫浴产品属于耐用消费品。所以在大众的消费中占比很小,而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日益加强,知名品牌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他品牌则面临着难以“说服客户”问题,特别是工程客户,那么如何转变操作模式和销售观念,从单纯的做产品转变为经营品牌,则是需要卫浴企业及经销商去共同寻求的交通设施相对落后,3由于二、三级乡村市场较为分散。各地生活文化差异大,各地生活习惯及自然环境迥然不同,因此他对于家庭装修要求差异甚大,卫浴企业进入二三线城市,则需要面对如何建立相应的物流解决方案,如何搭建销售网络,设计哪些适应市场的产品等一系列问题。
4中国卫浴外乡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外资品牌与本土品牌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卫浴行业竞争激烈。数量众多的外乡企业若想发展壮大,继续转变发展模式,更好的寻找市场契合点。
慧聪邓白氏有以下几点建议:针对外乡企业。
要想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分一杯羹,促进品牌建设:卫浴品牌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拥有含金量高的品牌,应对市场的最强劲武器。
阻隔竞争对手、提升行业地位的核心推动力,推动技术创新:技术是产品。
内在实质差别。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唯有技术创新才干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
消费者对这些节水洁具会产生新的认识,产品融入环保功能:随着环保、节能概念的深入。卫浴产品如果想迅速占领市场,还要从环保上下工夫,不时提高产品的性能。从原材料、配件、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健康环保的概念。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九
摘要:目前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该文从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添加剂解决对策。
一、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毒物质大量在食品中残留。
2、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节的再次污染,都能导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出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甚至导致有些产品被致病菌污染,食用这些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食品,能引起食源性疾病。
(2)食品加工中天然有害物未完全消除,引起的食源性问题。比如土豆、青番茄中的龙葵碱,生四季豆中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的秋水仙碱等,加工中处理不彻底易引起食物中毒。
(3)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油炸类食品在加工中油温过高,食用油多次重复利用,都能导致成品中过氧化值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过量食用这种食品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3、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滥用工业添加剂。
(1)食品加工企业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有些小型食品加工企业或手工作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防腐剂、化学合成甜味剂等严重超标。
(2)不法企业在食品中添加食品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和其它工业添加剂,比如在豆制品中添加吊白块,火腿生产中使用敌敌畏,在水发产品中添加甲醛,在辣椒制品添加苏丹红等。有些小作坊生产的散装食品,无标签、无商标,甚至使用伪造的食品标签,致使检验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检验。
4、在食品中掺杂掺假,甚至故意制造伪劣食品。
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生产者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用病死畜禽肉加工熟食肉制品,用工业酒精勾对白酒,用工业皮革残品生产假奶粉,用毛发生产酱油等等。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1、食品的小作坊式分散化生产。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看,几十万小作坊随意制作各种食品,他们使用的设备简陋、技术水平落后、卫生状况恶劣、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的45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35万家,29%的企业无标生产,60%的企业出厂不检验或根本不具备检验能力,这些小作坊“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条件差、工艺乱”,食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如何有效解决“食品小作坊”难题,已经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决定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突出问题。
2、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一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农业法》等,仅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有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二是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和宽泛,有些条款甚至完全过时,对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三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法律效力不够,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而言,缺乏威慑力。
3、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方面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监督管理部门多,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重复执法、重复抽检、执法缺位、监管空白等现象较为突出,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监管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4、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各类检验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检测设备、检测技术落后,很难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由于部门障碍,检测报告的法律效力不被广泛承认,造成了检测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1、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国家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2、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3、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具体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过渡标准或分级标准;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加快我国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进程。
瞻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及时有效的预报和处置。二是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以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把突发的、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小,以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4、加强宣传,提高中国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倡合法经营,严厉打击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
5、加强立法,加重处罚手段,使制假、售假者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当其违法所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其违法所得,生产不法食品无利可图时,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法食品的出现。
四、结论。
总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类标准逐步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面,行之有效的标准监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标准不能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其次要通过立法加重处罚手段,提高违法的成本,第三是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通用型标准的制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中国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7]张继宗.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及启示.中国工商管。
理研究,2005,9.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十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具有一定形状、规格的制成品。中药饮片可直接作为药剂配方服用或直接服用,或进一步加工为中成药产品。中药饮片的品种数量与中药材的种类密切相关,根据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我国现有的中药材资源种类多达12,807种,因此中药饮片种类繁多,细分品种则更为丰富。中药饮片按照炮制前中药材是否具有毒性,中药饮片可划分为普通饮片和毒性饮片两类;按原材料中药材来源分为植物类饮片、动物类饮片和矿物类饮片;按创新性特点又可分为传统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超微中药饮片;按功效可以分为解表类、清热类、泻下类、祛风湿类、化湿类等21类。
中药饮片一个重要的过程是“炮制”。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使用的一系列制药加工技术。中药饮片炮制理论和方法,体现我国几千年来民族传统中医的精深智慧,为保护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遗产,我国在历次修订和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都明确规定禁止外商投资“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秘方产品的生产”,并且禁止出口“中药饮片炮制技术”。
我国中药“炮制”技术发展史。
我国中药产业链包括上游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中游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下游中成药企、中医院、药店等,中药饮片处于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中药饮片行业与上游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关联度较高,中药材的资源储备、产量、价格等变化,对中药饮片行业相关品类产生直接和快速影响。如从2009年到2012年,由于云南连年干旱、需求扩大、游资囤货等原因,四年间三七价格暴涨了10倍,2012年三七价格涨至500-600元/公斤,达20年来最高价。2013年7月,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三七)有记录达到1099点,目前约181点,跌幅高达83.5%。中药饮片的下游行业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中成药厂、医院(中医院和中医科室)和零售药店,以及饮品、食品、保健品等制造企业。此外,中药饮片还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市场、药膳、化妆品、药用足浴等大健康、大中药领域。部分药食同源饮片直接进入商场超市或餐饮服务业。中药饮片具有下游用途广泛、应用行业多、终端消费渠道多等特点。
不同于中药材的农产品属性,中药饮片属于医药工业,受政府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并由行业自律协会进行协调指导发展。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包括卫计委、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劳动社会保障部等;行业自律组织包括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中药饮片gmp生产企业同盟、全国制药装备标准化委员会等。中药饮片企业适用于药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法律法规约束,包括gmp、gsp等标准认证。近10年来,国家出台众多政策,不遗余力地支持我国民族传统中医药发展,尤其对中药饮片实行超药品待遇,如严格禁止外商投资传统中药饮片炮制及中成药秘方产品生产,中药饮片不进入各省药品集中采购招投标,不在药品降价范围内,允许医院保留中药饮片15%零售价格加成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6年-2014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由5345.7亿元增长到2455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21.0%;其中,中药饮片子行业销售收入由190.2亿元增加到1495.6亿元,cagr为29.7%,中药饮片年复合增速显著高于医药工业全行业整体。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药品、四类子行业,2006-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4%、20.9%、22.6%和27.6%,中药饮片cagr高达29.7%,排医药工业药物细分子行业的“top1”。从中药饮片销售收入占医药工业总产值比重来看,近年来均保持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中药饮片在医药工业全行业中的销售收入比重为4.02%,2014年上升到6.41%,最新公布的2015年10月达到6.59%。中药饮片行业在我国医药工业中的市场和行业地位得到逐步加强。
中药饮片子行业比重逐年上升。
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共计878家,平均每家中药饮片企业的总资产为1.13亿元,销售收入为1.7亿元,利润总额为1198万元,同比2008年分别提升114%、216%和276%。中药饮片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08年的55.3%连续下降到2014年42.3%,企业经营杠杆不断降低,平均利润率维持基本稳定,中药饮片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
规模以上企业经营杠杆不断下降。
目前我国在医疗机构逐步推行医药分离,取消以前医疗机构实行的药品批发价加成15%销售的政策,实行新的药品“零加成”销售制度。2016年,北京将在全市推广公立医院医药分离,实行医院零售药品零加成政策,但中药饮片不受新政影响,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在当下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医院有加大中药饮片销售的动力。
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中药饮片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症加减,最能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理念。未来中药饮片将会向行业管理规范化、剂型创新使用便利化、优势企业向上游中药材拓展、中药饮片供给侧改革、供应链金融、产业集群化等六大方向发展。
1、行业、质量管理全面规范化。
虽然我国中药饮片历史悠久,但是真正规范化发展时期不长。长期以来,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在监管缺位、标准缺失的条件下自然发展。在行业监管上,批准文号管理和gmp认证。目前我国除对部分急需加强管理和科研基础较好的品种,如大黄、丹参、青黛等70种中药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试点外,还未全面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制度,未来将向药品文号管理方向发展,没有取得批准文号,饮片企业将不能再生产此类饮片品种;我国从2003年才开始中药饮片企业gmp认证试点工作,2008年要求所有中药饮片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2012年推行新版gmp认证,截止2015年底,共有500多家中药饮片企业尚未通过新版gmp认证,这些企业将面临停产退出的结局。在饮片标准方面,我国不仅在饮片炮制上缺乏统一标准规定,而且在饮片质量控制标准上长期缺失。炮制方法对饮片质量和疗效有很大影响,但是据统计,目前《中国药典》中明确炮制标准的药材仅占全部药材的2.7%,药典无明确规定的参照各省市地方规定,各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多样,有的差别很大,甚至互相矛盾,这样导致了饮片最终产品质量和疗效的地方差异,影响中药饮片良性发展。
长期以来中药饮片质量评价长期使用外观、颜色、气味、水分等相对简单的表观评价标准,缺少诸如关键有效成分、农残、重金属有害成分检测等量化评价,也是妨碍我国中药饮片健康发展、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的因素之一。目前,一些行业领先企业开始注重中药饮片的质量量化评价标准,比如盛实百草等建立行业领先的检测中心,运用各种色谱、原子吸收等工具量化评价中药饮片质量。
2、剂型创新是方向,新型饮片高增长。
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入药使用,需要水煮煎服,耗时费力,对患者来说存在使用和携带不便、有效成分使用不充分问题。最近几年,以中药配方颗粒和超微饮片(破壁饮片)为代表的新型饮片适应消费需求,迎来高速发展,新型饮片对传统中药饮片有较大替代空间。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近年来销售收入增长迅速,据前瞻网数据,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0.0亿元左右,2014年约65.0亿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52%,中药配方颗粒在中药饮片中的比重也从1.2%提升到4.3%左右,预计未来几年仍能保持30%以上速度增长,2016年将突破百亿规模。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容量(单位:亿元)。
超微饮片是第三代饮片,指采用超微粉体技术将中药饮片粉碎成1~75μm超微粉,使药材植物细胞破壁率提高,有利于其有效成份的溶出,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使其吸收速率和吸收量增加,再用现代制粒技术制成的颗粒型饮片,主要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超微饮片对比传统中药饮片,不仅免煎使用便捷,直接冲服,而且由于使药物有效成分破壁释放,药效大幅提高。对比中药配方颗粒,不含在提取中添加的各种辅料,更加原汁原味保留传统中药材特点。目前国内生产超微饮片的公司有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下称“春光九汇”)和广东中智药业。春光九汇自2002年起,陆续获得419种超微中药生产批文;中智药业去年在港上市,2014年销售184种超微饮片,贡献1.56亿元营业收入,毛利率高达78%,2012-2014年,超微破壁饮片业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1.8%。
纳米饮片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在100nm粒径范围制造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纳米饮片由于制备设备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中药材纳米化后失去中药廉价优势,难以推广。
3、优势企业向上游中药材拓展。
由于中药饮片技术含量相对不高,附加值偏低,中药材原材料在中药饮片中的成本占比较高,因此中药材原材料价格对中药饮片行业有明显影响。另外,虽然部分中药材已经实现人工种植或养殖,属于农副产品,但产量受季节、气候和产地政策等影响,中药饮片企业也面临如何有效保障中药材供应安全的挑战,如2009年-2013年间因干旱减产,三七等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下游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企利润受压。为了保障部分中药材原材料供应安全、控制药材质量和规避价格大幅波动风险,部分优势企业积极向中药材上游拓展,尤其是对优势品种或主力品种在产地自建gap生产基地或与当地药农签约共建生产合作社,对中药产业链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4、行业兼并重组是趋势。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虽历经数千年发展,但是真正开始产业化的时间并不长,行业中有大量中药饮片企业存在,尚无真正优势龙头企业出现,行业龙头市占率不足2%,未来兼并重组是趋势。2014年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为1495.6亿元,利润总额105.3亿元,累计资产总计994.0亿元,行业企业数量为878家,平均每家中药饮片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总资产分别为1.7亿元、1198.8万元和1.1亿元;行业龙头康美药业可生产中药饮片1,000多个种类,超过20,000个品规,2014年中药饮片贡献营业收入28.0亿元,行业市占率仅有1.87%。
5、互联网+和供应链金融风吹向中药饮片行业。
中药饮片受上游中药材产量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较大,以康美药业、芍花堂为代表的中药饮片龙头企业,凭借公司多年在中药饮片(中药材)行业取得的领先地位和积累的深厚资源,逐渐涉足中药材、中药饮片互联网改造和供应链金融服务。
6、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明显。
目前,我国已在历史四大药都基础上,基本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17大中药材交易中心格局,分别是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北安国、广西玉林、河南禹州、成都荷花池、广东普宁、广州清平、重庆解放南路、哈尔滨三棵树、兰州黄河、西安万寿路、山东鄄城、湖北蕲州、湖南岳阳花板桥、湖南邵东、昆明菊花园。目前,17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流通量已经占全国中药材交易总量的70%左右。中药饮片企业围绕中药材全国交易市场成立和布局,形成中药材、中药饮片价格产业集群。如安徽亳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全市共有88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014年生产能力35-40万吨,约占全国的30%,安徽省的70%,目前已经挂牌或待挂牌的大中型中药饮片企业有过半来自安徽亳州。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十一
从98年年初开始,户外运动在中国的北京、广州、昆明,上海等地悄然兴起,电视、杂志、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给予了强力报道,使得户外运动迅速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这种时尚会很快发展到国内其它大城市。很快,通过互联网的联结,全国各地的户外社团如同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发展!
2.户外运动、自助游、自驾游服务市场。我们将其合称为户外运动市场。
户外运动发展的缘由。
户外运动可以在几十年间普及到如此广泛是和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原因分不开的。
1、二战后全球人类居住方式开始大规模城市化,很多人离开土地、走出农村而进入了城市生活。而城市狭窄空间的挤压,使得人们就更加渴望回归自然,而户外运动正好可以迎合人们的口味。
2、二战后经济发展十分快,人们有钱以后开始寻找更高的身体和精神享受。而普通的观光旅游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后,野营和探险和其他户外运动正符合了人们这种愿望。
3、城市的激烈竞争使得人与人的关系日益矛盾化,其中都市白领们为了放松自己、减缓压力、锻炼身体,很多都参与到其中来。
4、世界环境的日趋恶化,城市内的污染的加剧,使得人们渴望到自然界中去。
总的来说新兴的户外运动这种集健身、体验、自助、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
上海户外运动的发展越来越红火,各种户外论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征集出游的帖子随处可见,驴友(户外运动爱好者一般自称“驴友”)队伍正在不断壮大。随着最近复旦山友登山队成功登顶西藏启孜峰,申城再次掀起户外运动的热潮。
近两年,先后有七八十家全球著名户外产品制造商以及俱乐部抢滩中国市场,上海蓬勃发展的户外运动,到底孕育着多少户外用品市场商机?市场:
呈现蓬勃之势。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3年,我国大陆共有在册登山户外俱乐部260多家,经常参加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有5万人左右,有的俱乐部会员多达到2000多人。
与此同时,全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在2003年呈现蓬勃之势,2004年5月在上海浦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更是专门为户外运动用品开辟了一个大场馆。哥伦比亚、tnf、戈尔、派格等世界著名户外运动用品厂商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国内各种户外运动用品零售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产人工攀岩板具制造初具规模,开始出口海外,并正在酝酿与国际大企业合作,这些“利好”正日益显示出户外运动用品市场的光明前景。销售商:
生意比以前好做多了。
2004年2月份至今,又有3家户外用品零售店在上海开张,其中大脚户外用品店是最新开出的一家,老板朱小姐告诉记者,她原先在易趣网上卖过一些户外运动用品,大受网友欢迎,经营状况不错,尝到甜头的朱小姐便和朋友合伙在南京西路上开了这家名为“大脚”的户外用品店。谈及开店的目的,朱小姐坦言:一方面希望以此为生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也方便自己和朋友出游时选购专业装备。
不少驴友都知道,长乐路、巨鹿路一带是上海有名的户外用品店比较集中的地段,不长的一段路上大大小小开了6家户外用品店。“热风”算是其中最大的一家,记者在店内看到,偌大的店堂里野餐用品、帐篷、睡袋、登山包、压力计等户外产品琳琅满目摆满架子。隔壁一家门面较小的户外用品店,情况差不多,营业员介绍说,最近生意做得还可以,刚开张的时候比较清淡,大都是一些资深的驴友来光顾。经过一年多的经营,明显感觉生意比一年前要好做多了。
“长乐路、巨鹿路一带为第一级商圈,漕溪路、医学院路、番禺路圈出大徐家汇的第二级商圈,而江西路、福州路一线算是第三级商圈,其他的户外店零星分布在莘庄、吴中路、五角场一带的则算是第四级商圈。”上海最大的户外用品批发商行旷野户外用品公司的徐建平谈起上海的户外用品店来如数家珍。徐建平说,现在上海有门面的户外用品店大大小小也有20余家,一般一家50平方米左右的户外用品店日平均销售额在千元以上。
有人说,“户外运动是贵族们的运动”,意思是说户外运动很“烧钱”,特别是必不可少的户外装备,更是价格不菲。求索户外用品店的老板李奇介绍说,一般登山鞋、睡袋的价格从一百多元到几千元不等,要置齐一套过得去的户外装备至少也要千元以上。记者走访了多家户外用品店了解到,一个普通的棉睡袋要150元左右,一个带背负系统的登山包要400元左右,一般野营可以使用的帐篷也要300多元,而登山鞋最便宜的也在400元以上,再算上一般野外徒步所必须的防潮垫、水壶、头灯、衣帽等,按照一般价格计算,全套户外运动用品最少花费也在2000元。俱乐部:
目标消费群快速增长户外运动用品销售市场、户外运动自助旅游服务市场被合称为户外运动市场。随着户外运动发展的红火,驴友数量日渐增多,不少人通过参加俱乐部活动开始热衷于野外郊游、徒步登山,户外运动自助旅游服务市场正不断地为户外运动用品销售市场提供大量的目标消费群体。
游牧人户外俱乐部是目前上海唯一一家具有相关资质认证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从2001年成立至今拥有会员2000多人。该俱乐部负责人李纯刚介绍说,2001年俱乐部成立时,只有5、6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发展到了近400人,到现在有近2000人。不同于游牧人户外俱乐部的非营利性质,山巅户外探险俱乐部走的是商业的道路。俱乐部经理陆先生坦言,该俱乐部和两家户外用品商店同属于一家公司,而成立俱乐部的目的就是为了能间接刺激户外用品店的销售。
“总的来说,参加活动的白领最多,女士能占到三分之一,每个周末的活动经常是三天就人员招满了。”陆经理告诉记者,夏天的活动比较多,基本每个周末都有活动。每次这样的野外活动,人数一般都控制在20个人以内,地点多选在江浙一带山区,费用一般在400元左右。“每次活动新会员能占到近一半的比例,其中大部分会一次性购齐活动需要的基本装备,特别是像背包、鞋子、睡袋这三样必需品,更是大部分新人的首选。”
经过调查记者了解到,在上海户外运动消费者的平均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学生和白领人士是户外运动的主力军。上海市参加过户外运动的人员大概在8万人左右,户外运动爱好者大概在1万人左右。外商:
最大的户外市场在中国据业界人士估计,2003年国内户外运动市场包括活动以及装备的市场份额是7到10亿元,而2002年这个数字是不到3亿元,2000年这个数字是6000万元,可见市场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随着哥伦比亚(columbia)、tnf(thenorthface)、戈尔(gore)、派格(bigpack)等几十家世界著名户外运动用品厂商及俱乐部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在上海、北京等地设办事处或开设工厂,有人开始惊呼“中国户外产业的春天到了”。
然而,中国户外运动市场因为发展快、时间短、需求迅速增长,国内户外运动市场明显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这种不足既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这也给了更强调专业性、功能性的国外户外运动品牌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有着多年从事户外运动市场运作经验的李纯刚认为:上海的户外用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比如厂货(所谓外贸尾单)、假货在户外用品市场的泛滥,这在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李纯刚说,“一方面是因为刚开始没有正规的进货渠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市场的不规范,没有相关的市场规则的约束,给了个别人不法谋取暴利的空子。”美国戈尔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高科技跨国企业,生产以gore-tex品牌命名的多功能面料而闻名于世,其亚太区纺织品事业部总经理andrewkim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户外运动市场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广大的发展空间,最大的户外运动市场肯定会在中国。”
起步晚发展较快户外运动行业渐入佳境。
对多数人而言,户外运动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喜欢野外活动的人自发组成小团队以自助的形式进行野外活动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户外运动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户外运动俱乐部、户外运动用品店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户外运动俱乐部从没有名气到小有名气,户外运动用品店从当初的两三家发展至今天的二三十家,户外运动爱好者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陌生到好奇、接受、喜爱这样一个过程。
据业内人士介绍,北京的户外运动发展在全国走在最前列。从人们的运动意识,到户外活动的开展,到商家装备的经营,无不表现出北京人对户外运动的热情,从而也将户外运动市场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时尚消费的目光对准了户外运动,而众多户外用品店、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经营状况也充分证实了“户外运动”市场的美好前景。
爱好者虽少仍当老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北京市曾经参与过户外运动的约有6万人,户外运动爱好者约1万人。虽然这个数字相对北京市的一千多万人口而言,显得非常渺小,但对于户外运动还并不完全普及的中国来说,北京还是各省份中绝对的“龙头老大”。
据北京各大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资料显示,户外运动消费者的平均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毫无疑问年轻人是这项运动的主力军。在被调查的爱好者中,有10%的人表示自己参与这项运动的原因仅是为了锻炼身体,20%的人坦言追求探险、追求刺激是他们选择“户外”的主要因素,其余70%的人都认为这是一项时尚的运动,而“时尚”也正是他们参与其中的重要理由。
近几年,消费者用于户外运动上的费用也在逐年增加。户外运动爱好者、某杂志社摄影记者吕金奇说:“我是从两年前开始接触户外运动的,最初周围参与的人并不多,但渐渐地大家了解了这项运动,很多人甚至觉得这是一项走在时尚尖端的运动。我最初用在户外装备上的钱也就是几百元,但现在睡袋、炉具等一应俱全。而且还准备购入一些高级品牌的装备,全套加在一起得3000多元。这笔费用可能多了点,但是我认为花得值。”
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与户外运动相关的有两个行业,一个是户外运动俱乐部,另一个就是户外运动用品经营店。对于户外运动者来说,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装备的发展就直接反映出户外运动本身的发展。人们对装备的需求刺激着装备市场的发展,装备市场的繁荣同样促进着户外运动前进的脚步。最早进入中国的“三夫”户外动用品经营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1997年该店的营业额仅为几十万元,到现在已发展到每年有几百万元的产品售出。
北京第一家正式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成立于1993年,当初接受它的人并不多,爱好者从陌生到好奇、接受到喜爱,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过去,这项运动仅仅停留在一伙朋友相约,带上最简单的装备去徒步远足这样的自助游层面上,“俱乐部”除了将这样一批初级爱好者组织起来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而现在,俱乐部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走出了“家庭小作坊”式的自助游形式。有组织、领队、安全保障的同时,俱乐部也完全走入了市场化的队伍。
杭州户外俱乐部参差不齐户外运动该怎么走。
户外运动,是一项危险性很大的体育项目,而很多人还在把它仅仅理解为一种时尚。自由、归真、挑战极限,是人们爱好户外运动的原因,而必须有规范的管理,才能让这一切得到安全的保障。
日前,户外运动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协会,三方坐在一起,针对杭州户外的种种问题,进行了一次积极和有益的对话。
协会篇。
户外现状:俱乐部参差不齐。
杭州市登山协会的秘书长邹捷谈到,目前杭州户外运动主要可以分为4类:“第一类是有户外店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这些户外俱乐部也会不定期的组织一些活动,但活动本身是不盈利的,只是为了一些会员的要求和制造俱乐部的人气;第二类是以活动作为盈利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第三类是完全非盈利性的俱乐部,一般都是在网上有一个论坛,靠发帖搞活动,类似于自助游;第四类就是打着非盈利的幌子,进行地下活动,也就是通常说的„野导游‟”。
管理难点:难分盈利非盈利。
邹捷谈到:“户外运动俱乐部,盈利性的应该到工商部门注册,由相关的体育部门管理,而对于非盈利性的,则应该归当地的民政部门管理。但是目前最头痛的问题就是,一些俱乐部打着非盈利性的幌子,从事赢利性的活动。”而盈利和非盈利却往往难以界定。
购买保险:全国第一家在登山协会的极力促成下,目前杭州市登山协会与平安保险公司签订了协议。这种举措在全国是第一家。在协议中,平安保险同意在9-10个月的时间内,把保费降低30%,也就是每个人9元。
邹捷说:“参加户外运动的人中,一些老驴的自我保护意识会很强,可是一些新的参与者,并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户外运动应该朝着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
经营篇。
协议应有范本。
目前,各家俱乐部都会在活动之前和自己的会员签订协议,可这样的协议如果出了事,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因为只是俱乐部和会员的协定,并没有第三方的认可。所以,天择户外的代表老九就谈到,“希望管理部门能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范本,同时让它具有真正的效力。”
生存仍是问题。
天择的技术总监章杨谈到,目前而言,俱乐部的生存仍是俱乐部经营中最大的困扰。他谈到自己的俱乐部的一些情况,因为主要是做户外活动,天择并没有自己的户外店,盈利也只能从活动中来。可是即使在2003年,已经做了100多次活动,参加的人也有了2000多人,但是,盈利还是很成问题。就拿丽水的一次活动来说,每个人俱乐部还贴了100元。加上很多不正规的俱乐部的竞争,就使得生存更加的困难。要做好一个正规的活动,必须有很多的投入,而一些俱乐部的不规范操作,就使得价格降了下来,也让正规俱乐部的活动失去了竞争力。
章杨说,现在俱乐部也做一些户外拓展的活动,就是从盈利的角度考虑的。
同时,天择户外和巅峰户外的代表都希望,管理部门能对在朝正规化方向运作的俱乐部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
行业应该自律。
俱乐部的代表们还谈到了行业规范的问题。他们说因为现在的领队几乎都是俱乐部自己培养的,而培养一个专业成熟的领队需要很多的投入。但是,领队往往会在技术成熟后,被其他的俱乐部挖走,这样造成的是一种恶性的竞争,同时,也让原先俱乐部的投资没有回报,所以,希望以后能有一个行业的自律。
管理篇。
俱乐部需要规范。
以前关于户外运动到底该放在哪里管理,有很多的争议,但现在已经明确,户外运动的管理方就是相关的体育行政部门。
在讨论会上,杭州市市场管理处的朱培军给俱乐部发了一份“体育经营活动的申报表”,在表格中详细列出了俱乐部进行申报所需提供的材料,包括了必须具备体育专业指导人员、救护人员;使用器材;培训类教案、计划;安全措施方案等内容。
朱培军说:“现在户外的市场较混乱,在管理上没有很好的切入口。所以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让这个行业更规范。”市场管理处的张玮处长也表示,“希望已经做得相对好的俱乐部,能更加规范,和那些不正规的俱乐部区分开来,作出自己的品牌。”
市场需要培育。
张玮处长谈到:“户外俱乐部不是受到限制的行业,而是一个有巨大活力的市场。”虽然户外运动只是体育项目中的一种,但发展的方向是向上的。而且,目前杭州的户外运动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户外运动有一些问题存在:市场专业化程度低,使得存在很多隐患,甚至有一些俱乐部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杭州目前的户外运动,张处长希望能做到引导、规范、培育和发展市场。他强调:“俱乐部一定要到体育行政部门办理许可证。同时要有行业标准,从技术成面上把行业抬高。同时,希望登山协会应该把协会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张处长透露,目前浙江省相关的户外运动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之中,户外运动的发展必定要走规范化的道路。
杭州户外运动调查之现状篇。
自助出游正引导着旅游景点的选取方向。
可能出现安全问题而亟待纳入管理的俱乐部多在地下活动。
调查驴友成分:高学历、高收入、正当年驴友成分:高学历、高收入、正当年现在都是什么样的人在从事着户外运动的呢?3月23日和24日,本报在正值兴旺的几家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次仅限于驴友的抽样问卷调查,关于驴友们的基本情况由此可见一斑。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共回收问卷115份,其中废卷1份,有效调查人数114人。参加本次调查的人员:57.5%为男性,42.5%为女性,驴友男女比例大致相当,男性偏高;98.2%的人出行中用网名;65.5%的人每月出行1-2次。现在驴友群体以年轻、高学历、相对较高收入的人为主体,这样的一种群体特点说明,他们正是我们这座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
七成以上是新人当被问及“您第一次参加户外运动是何时”时:49.6%的人回答是2003年;21.2%的人回答是2004年;12.4%的人回答是2002年;11%的人回答是2001年,另有5.8%的人回答是2001年以前。这其中2003年以后参加的总人数占了70.8%,正在玩户外的人,更多的是玩了不到两年的新人。
近九成是高学历关于驴友们的学历情况,本次调查显示:60.2%的是大学学历(或同等学历),27.4%的人有大学以上学历。也就是说,在这个群体中,有87.6%的人拥有大学或者大学以上的学历,仅有12.4%的人未达到大学学历,高学历的人群占了近九成,说明驴友群是个高学历的群体。
收入相对较高在所有参加抽样的人群中,月薪低于1000元以下的有6.2%,1000元-3000元的占38.1%,3000-5000元的占29.2%,5000-10000元的占10.6%,8.8%的收入在10000元以上;7.1%的人没有收入(或是学生)。综合各组数据可得:月薪3000元以上的人群占48.6%,其中19.4%的人月薪在5000元以上。
八成以上的人“正当年”就驴友们的年龄构成,本次调查得出的结果是:20-30岁的占57.5%;30-40岁的占26.6%;40-50岁的占7.1%;20岁以下的占5.3%;50岁以上的占3.5%。其中20-40岁的人群占84.1%,这说明玩户外的人多数“正当年”。(调查执行/周玉倩)贡献杭州,因户外运动而更丰富户外运动带来的,说到底是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影响甚至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说,它蕴涵着巨大的力量,将是深层次的影响。随着户外运动的正在流行,有些可见的变化已经显现,这些丰富了我们的城市生活。户外运动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以下仅列举几项:
旅游资源的丰富户外运动源于北欧,其涵盖的背包自助旅游方式已经在欧美国家流行,在法国、新西兰已经成为主流旅游方式。随着“驴行”的方式被喜爱和被流行,国内传统旅游方式受到影响,杭州一些旅行社已经开始行动,仔细观察他们的旅游广告,已经有了诸如穿越、露营等内容。
另外,随着驴友的不断出行,新的景点不断被发现,因为他们喜欢以探索者的身份出发。在浙江,目前我们熟知的很多景点都是因驴友的涉足而成名,如:桐庐的琴溪香谷、临安的清凉峰、淳安的屏门瀑布、建德的情人谷、临海的珊瑚岩等等,这些景点的当地人因为驴友的到来,进而发现了它们的商业价值,然后进行开发包装,现在已是游客们新的方向。企业管理的丰富近年来,野外拓展训练已经被众企业所关注,参加的单位也越来越多。很多组织过自己员工参加野外拓展训练的管理人员表示,拓展训练确实有利企业发展,经过拓展,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同时员工内部更加团结了。短短几年,杭州出现了一批从事野外拓展训练经营的公司,如“人众人”、“天择”、“新挑战”、“原动力”、“山外山”等,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野外拓展训练”正在大行其道。
交友渠道的丰富自2000年,杭州出现第一家户外运动俱乐部以来,谁也说不清杭州现在有多少家户外俱乐部。户外俱乐部通过网站论坛集结,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这些群体集结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为了结伴同游,而回到城市来,他们依旧是一个互相往来的群体。出路一个朝阳产业的经营户外运动正在流行,其可能产生的商业利润,也已经被人们认识,现在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在杭州,经营户外运动的模式大致有几种:一是经营户外运动用品店的。经营的实践证明,如果只是简单经营产品并不好做,因为玩户外的现在还没有大众化,为了壮大市场,他们需要组织出行活动,组建自己的俱乐部;二是经营野外拓展训练的,这一行业正需要被更多的企业认识;三是经营网站的,有的是专业性户外网站,有的是综合性网站搭建驴友论坛,冀望于吸引人气,这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很难产生短期效益。另外还有经营青年旅馆、户外酒吧等多种模式。
户外运动最初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被驴友喜爱的,不少人视它为纯净的空间,商业的作祟让他们失望。而从长远的角度看,户外运动的产业化发展,将是其出路和未来。
焦点安全:一枚随时引爆的炸弹。
2002年7月,25名驴友遭遇山洪受困桐庐十字峡谷,此事经各大媒体转载引起巨大反响。很多人是从这个角度认识户外运动的,从负面认识曾让驴友们感到极大委屈。随后的一两年来,接连传来驴友“命案”。
规范和管理户外运动首先是从俱乐部登记开始,这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关于户外安全事故的防范,也可能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十二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国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战略定位和投入产出比的矛盾,即如何协调当前和长远的问题。作为一项重大技术和产业变革,物联网单项应用的成熟周期是10年左右。国际上一些成熟解决方案大都有多年的深厚积累,相比之下我国的产业根基还很薄弱。无锡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发展四五年来,到目前仅有15%的公司盈利。调研还发现,无锡绝大部分物联网企业只不过是近几年才新成立的。
二是新技术与传统的对接问题,其复杂程度远超预料。物联网真正的需求市场是传统行业,从接纳到规模化推广需要较长时间反复磨合、探索、优化。物联网应用作为新兴事物,当前落地到技术改造、革新、锦上添花的成分居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足够的实力显然不行,而传统体制下大项目的规划、预算决策流程都很长,不能适应现实情况。
三是自主创新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矛盾,不开放、不合作,发展的路子就很窄。目前从核心芯片、关键技术、中间件、数据库到信息处理,从技术、产品、产业链到标准话语权,绝大部分都还掌控在美欧产业巨头手里。对我国来说,最大优势是市场规模。我们必须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应用创新带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标准的跟进,才能更理性有效地发展。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十三
关注当今证券行业,了解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是证券工作者和投资者应该做的。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欢迎阅读。
中国证券行业从无到有、从无序到逐步规范,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1)传统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中国证券行业各传统业务在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同质化现象明显、竞争激烈。其中,作为证券行业主要收入来源的经纪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随着新设营业部的放开以及非现场开户等政策的影响,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小项目井喷和大项目减少的背景下,部分证券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在争取大项目的同时着力发展中小项目,使得投行业务竞争变得更为充分,并逐步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自营业务由于受股票二级市场行情影响,收入波动较大。资产管理业务随着政策的放松发展迅速,各证券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也更加重视,竞争相对市场化,大型证券公司在人才、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总体来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传统业务正逐步转型,各业务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各项创新业务正处于积极探索中,但为证券行业盈利结构的改善、收入来源的增加奠定了基础!。首批试点各项创新业务的证券公司在人才、信息系统和管理经验等软硬件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已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但随着取得各创新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加激烈。
(2)部分优质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证券行业在综合治理后整体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但无论从资本实力还是创新业务布局上,部分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尤其在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环境下,优质证券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发行次级债、ipo发行、借壳上市等方式进一步充实了资本金,在资本规模上已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创新业务方面,部分优质证券公司由于取得创新业务试点资格和筹备的时间较早,在包括直接投资、股指期货套保、融资融券业务以及国际业务上已大幅领先于其他证券公司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证券从业资格。
(3)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正有序推进,竞争更为激烈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实施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投资银行陆续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驻华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队伍不断扩容。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2012 年)》统计,境外证券类机构在华共设立 167 处驻华代表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共 13 家。2012 年 10 月 11 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修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决定》,将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不得超过 1/3 上调至 49%。
由于中国金融行业尚处于严格管制阶段,证券行业受到的监管也比较严格,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了证券公司的设立及开展相关业务的条件,《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规定了境外证券公司在我国设立证券经营机构的条件,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的进入壁垒。中国证券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经济性进入壁垒和行政性进入壁垒两个方面。
(1)经济性进入壁垒
中国证券行业的经济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商誉品牌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和人才壁垒。中国证券行业发展过程中,已有部分优秀证券公司在证券市场建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对新进入证券行业和后发展的证券公司形成了一定壁垒。证券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依靠具体的人力资本进行传承和应用,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对证券公司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证券行业至今仅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程,证券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十分迫切,而人力资本具有独特唯一性和不可大规模复制性,有限的人力资本对新进入的证券公司和已有证券公司的.扩张形成一定的壁垒。
(2)行政性进入壁垒
中国证券行业的行政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设立证券公司的审批制和业务资格的许可制。《证券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对设立证券公司做出明确规定:“设立证券公司,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第一百二十四条对设立证券公司的条件做出了一定细化,这对设立证券公司进入证券行业形成较大的政策壁垒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证券法》第六条明确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这对金融行业中的其他子行业进入证券行业形成了较大的政策壁垒。另外,我国证券公司从事经纪、保荐承销、自营和资产管理等业务都要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格限制,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许可制度也对证券行业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
由于证券行业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才储备等因素造成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单一,主要依赖证券经纪、承销保荐、自营等传统业务,尤其依赖通道收取佣金的经纪业务,其他各类创新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其中,经纪业务与二级市场成交量高度相关,自营业务总体上也与二级市场涨跌高度相关;而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间的相互作用又影响着证券公司的承销保荐收入。因此,证券市场总体行情及其走势直接影响着中国证券公司的总体利润水平!。
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证券行业仍存在诸多挑战,证券市场尚需不断完善。在过去十年间,二级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巨大。中国股票市场在 2001 年至 2005 年处于低迷状态,交易不活跃成交量低,导致 2002年至 2005 年证券公司整体亏损。随着 2005 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实施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开展,证券市场逐渐进入上涨阶段,证券公司经营状况也随之好转。上证指数于 2007 年 10 月创下了 6,124 点的历史高点,证券公司盈利水平也于2007 年达到历史记录的 1,320 亿元。中国证券市场繁荣活跃的景象被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世界经济受到重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也随之大幅下挫,于 2008 年 10月 28 日跌至 1,664.93 点,一年之间跌幅达 72.83%之多。市场的持续下跌也影响了证券公司的业绩,2008 年全行业累计实现净利润 482 亿元,与 2007 年同比下降 62%随即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股票市场也逐步回升,上证综指于 2009 年末上涨至3,277.14 点,证券公司盈利有所好转。2010 年爆发的欧元区债务问题以及主权债务危机,再次打击世界经济,中国股票市场也出现大幅波动。2011 年期间,上证综指由年初的2,852.64 点震荡下跌至年末的 2,199.42 点,交易量也大幅萎缩,2011 年证券公司净利润仅为394 亿元,较 2010 年 776 亿元的净利润下降 49.23%。2012 年全年中国股票市场仍然呈现疲软态势,交易低迷,佣金率持续下滑,证券公司净利润持续下滑至 329 亿元。2013 年上证综指收于 2115.98 点,全年累计下跌 6.75%,但年内小市值股票交投活跃,结构性热点行情也不断出现,股票市场 2013 年度成交金额较上年有所上涨,证券公司净利润回升至 440.21 亿元。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十四
核心提示:随着gmp等的实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较以往已有大幅度提高,行业内“多、小、散、乱”的局面已有显著改善。可以预见,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中药商业等各个环节。
2003年,我国发布《中药饮片、医用气体gmp补充规定》,对19个省(市)的46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进行了认证检查,2004年,我国发布《关于推进中药饮片等类别药品监督实施gmp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
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中药行业gmp认证,同时鼓励中药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随着gmp等规范分别在医药产业内推广实施,医药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行业秩序明显好转,经过近几年的重组,我国中药企业数目已经大大减少,行业内也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
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和发展,中药行业已慢慢开始形成新的格局,明显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不断增高的趋势。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的企业利用品牌、资金、技术以及政策上的优势,抓紧兼并、重组和改造其他企业,使企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2009年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药贸易影响进一步加剧的一年,由于我国中药产品得不到国外的批准与认证,中药产品在国外很多都只是用于膳食补充剂、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另外,我国自身实现gmp认证的药品也不是很多,这都影响到中药的国际消费量,可能会使中药贸易进入“严冬期”。
紧跟制药企业的gmp认证改造或项目投资热潮之后,随之而来的中药饮片加工厂gmp认证改造或再建投资又风起云动,这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由于中药饮片加工生产gmp认证投资数额与制药生产企业相比不是很大,从而引来不少业内外投资者的广泛重视。
gmp认证阻碍中药饮片行业发展。
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中药饮片的质量保障政策环境正在发展之中,每家企业要通过gmp认证这道“硬门槛”,大约需要一千万元的整改投入,这在一定层面上使那些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保留下来,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但是,期望仅仅依靠gmp认证就获得中药饮片质量的全面提升是不现实的,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法规以及市场的良性竞争来逐步实现。
首先,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缺乏国家级标准。gmp对于生产条件保障、规范生产有了明确的规定,这还只能算是规范饮片质量的第一步。在200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入了大约500多种中药材的条目,这也是对于中药饮片原料质量的主要判断依据,中药饮片的国家级全面质量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二,中药饮片炮制工序的规范化和保密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将炮制技术列入保密技术范畴,之后政府的多项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出口毒性中药和大宗中药的炮制工艺与产地加工技术,同时禁止外资涉足中药饮片传统炮制工艺领域,禁止技术外传也让中药饮片炮制工序的规范化和保密性之间存在的矛盾长期存在。
国家gmp认证推动中药饮片行业健康发展。
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医药产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要解决上面的问题,gmp改造至为重要。这将对我国目前的中药饮片生产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淘汰一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一批“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这些企业的退出将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中药饮片行业内将会出现一个重新洗牌的局面,优质的龙头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迅速占领退出企业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资本投资等多种形式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下定决心狠抓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也全面展开。200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京召开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会议,动员和部署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并要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的部署,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国家的严厉举措使得大部分小中药饮片企业放弃了企图蒙混过关,或者期许国家延长认证时间的梦想,纷纷退出这个行业,为优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在行业整合和变化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渐享受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带来的收益,除了上述的市场空间的增加外,中药饮片的质量和标准也在逐步制定和规范,这有助于一些优秀企业的国外市场开拓。
中药饮片产业gmp发展趋势。
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gmp等的实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较以往已有大幅度提高,行业内“多、小、散、乱”的局面已有显著改善。可以预见,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中药商业等各个环节。
另外,规范化发展将渗透至中药产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中药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生产。这是中药产业的基础,为整个产业提供原料和物质基础。中药饮片炮制的规范化和质量标准规范化,中成药工业生产的规范化。中药商业的规范化等等。
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在新医改和《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双重影响下,未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应主动出击,创造更多得机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纳入到集团化整体战略运作体系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有所突破。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篇十五
2013年5月9日。
巨大的应用空间,加上国家政策层面的鼎力支持,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物联网产业有机会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规模超万亿的航母级产业。如今,物联网概念经过三四年的培育,市场越炒越热,但真实的情况是否如此,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到底如何,值得深思。
多项政策出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5000亿。
作为为数不多的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扶持。2013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政策层面已经框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蓝图。《指导意见》指出,抓住机遇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对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提高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导意见》实施之日,就是打响我国物联网产业驶入快车道起跑枪之时,物联网产业有机会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规模超万亿的航母级产业。
来自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1933亿元,预计到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896亿元。而国联证券的研究数据也显示,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365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并且会在随后较短时间内达到万亿元规模。
以2011年数据为例,中国物联网产业总产值接近2600亿人民币,主要分布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不少一二线城市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
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跟物联网产业环境复杂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关于物联网相关政策的发布,让物联网成为了国家级的发展战略,初步明确了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也确保了物联网健康持续发展,但是这些扶持政策的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一些地方贪大求全的做法可能导致拔苗助长,同时,地方产业各自为政,也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发展。
从技术环境来看,我国每年对物联网产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物联网专利申请也逐年递增,企业综合集成能力较强。但实际上,对物联网核心技术如传感器、核心芯片等还有待突破,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隐患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此外,缺乏统一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指引,以及标准发展滞后于应用发展的困境,产业链薄弱等问题也严重阻碍了物联网的产业化与工程化发展。
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各行业对物联网的需求逐步呈现,企业对信息化方面的认知提高,经济支付能力也不断增强。但在过去3年基本靠政府驱动,多以政府买单为主市场缺乏动力。另外,物联网商业模式不清晰、企业分散,缺少融资渠道,规模化应用少。市场还需培育物联网产业发展“三步走”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指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到了需要探讨商业模式的阶段,比较好的应用是结合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发达国家也在搞智慧城市,但数量少,规模小。我们现在有几十个大中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效果要优于国外。这是因为,各地政府目前高度重视社会效益,在城市安全、交通出行、安全生产、医疗健康等方面,对物联网有切实的需求,这使得物联网在这些领域发展迅速。但目前,这些领域的物联网发展,也仅仅在感知层面,即收集数据,还没有上升到分析数据的层面。从这个层面讲,我们的物联网产业,还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以无锡为例。自2009年无锡定位为“感知中国”中心之后,已经形成了“五园联动”、“五网齐聚”、“三中心协同”(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国家传感网质量检测中心)的区位发展优势。截至2012年,无锡市共有物联网产业法人企业739户,注册资本达25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企业72户,注册资本达222亿。而这其中,系统集成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物联网设备制造占百分之十五,而信息传感设备不到百分之五。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对物联网感知层传感器布局十分欠缺,而传感器布局的不足将导致数据产生的不足,将从源头上阻碍物联网的商业发展,所以对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探讨非常必要和迫切。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马晓东曾说:“过去三年基本靠政府驱动,如果不转为市场驱动,就会缺乏后劲。”
广东省物联网协会秘书长曾明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瓶颈包括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应用需求不够明确,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产业标准滞后,信息安全风险巨大等多方面因素。
据业内人士分析,物联网产业重点目标领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交通物流、电力、医疗、石油化工等领域,在该领域要加强行业客户的理解,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其核心是客户理解、高质量客户的把握、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二是近期重点推广的城市公共安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要力争在该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建立相关标准,其核心是规模数量产皮和服务的完善程度。三是重点培养金融、农业领域,注意不过度投入,以满足政府和公关目的,收支平衡为考量。
曾明认为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要分“三步走”。首先是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以应用创新为主,带动产业形成,由政府引导促进;其次是工农业生产领域,以技术创新为主,确保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形成,企业应用、行业应用是重点。最后是个人和家庭领域,以服务创新为主,此时物联网将进入高速发展期,最终进入物联网时代。“这三步不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进行,而是交叉进行的。”曾明说。
结语。
度较高的行业,如智能卡(rfid)应用、交通、物流等发展较快,其他领域发展相对缓慢,物联网市场还需培育,需要挖掘潜在的需求,处于由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