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实用22篇)
科技总结有助于发现和总结科技创新的规律,进而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如何优雅地表达情感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思考。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1.通读全文,正确辨析字形、掌握生字词。
2.理解朗志万所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有是对的。”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3.指导学生从伊琳娜的实验中来体会动手实验的好处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好善于动脑、动手、讲求实践真理的好品质。
1.理解科学家朗志万话中的含义。
2.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一课时。
预习作业
1.通读感知全文、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实践出真理的名人事例小故事。
一、谈话导入
启发:大家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a:讲了小马开始不敢过河,其后经过自己实践终于过了河。
生b: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都要亲自试一试才知行不行。
过渡:说得真好,小马正是在妈妈启发下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新课的主人公伊琳娜也正是一位爱动脑,求真知的孩子,我们就来看看好是怎么做的。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词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引导借助字典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读准字音。
2.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作完成。
漫出:流出来,过多了。
鳞:鱼类身体上的一块块小鳞片。用于护身游动时使用的。
哄骗:欺骗,瞎起哄。
3.着重指导个别易错字形。
鳞:左右结构,右下角为“夕”与“ ”。
漫:换部首比较“慢、蔓”。
娜:换部首比较“哪”。
4.师范读全文。
5.分角色朗读全文(女生读伊琳娜语言,男生读朗志万语言)。
三、再读课文,讨论理解
过渡:大家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志万出难题考同学们。
启发:说得真好,朗志万出了一道什么样的怪题?
生:杯里放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漫出?
过渡:朗志万为什么要提出这道怪题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7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1)朗志万提出这道题后同学们怎么做?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2)结果一样吗?从伊琳娜的言行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3)朗志万的话是什么含义?
2.分小组讨论、交流。
师相机适时巡视、指导。
过渡:刚才大家都讲座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自由作答,你读懂什么内容大胆讲。
3.生自由汇报。
生a:老师我想解答第一题,同学们都纷纷猜测是由于鱼鳞起作用或者是金鱼把水喝了才会让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却不赞成,她经过妈妈提示后亲自做了实验来证明。
启发:说得真棒,还有谁来说。
生b:老师,我从伊琳娜的行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难解的问题。只要我们肯实践还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师,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盲听盲信,有疑问时要勇于实践获取真知,就像小马妈妈说的“凡事都要试试才行”。
……
小结:大家都说得真好。的确,当你有疑问或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可偏听偏信,而应该用实践来检验。
4.出示朗志万的话,齐读。
启发:朗志万最后对伊琳娜所说的话是什么含义?
生a:我从他话中明白了只有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真相到底怎样。
生b:我从中明白了不能因为他是某个名人而认为他们的话都对而全信,应当凭着自己的头脑,用实践来检验才会得到真理。
四、延伸教育
1.生自由讲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们从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今后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样多动脑、动手。
生b:我会亲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亲自做,我也要找有关资料来证明。
……
五、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学们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灰心,也不要偏听偏信或听信权威,而就多动脑,动手亲自去实验下,相信真相会在你们的手中。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动手做做看》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阅读教学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回顾我的教学,老师们认为本课的教学设计切中单元主题“无论学生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设计中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情,教学步骤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步明白“动手做做看”的意义,但也有不少瑕疵和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
1、动手实验部分如果在预习时,让学生自己在家亲手做做,然后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样会更加激发其他同学想动手做做的欲望和兴趣。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现阶段是个难点。常训练学生可以得到好的训练。
3、思考—动手—结论,缺一不可,首先关键在于学会思考。动手做的前提是“怀疑”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阐述不是很多,以致拓展时,学生拘泥于“动手”。
4、朗读教学扎实有效,换词添词教学使学生思维开阔,为指导学生朗读语气掌握提供了条件,但是板书设计稍有些滞后。
5、拓展部分《小马过河》是学生喜欢的童话,但我设计了小马过河受阻后部分让孩子自己想想,这样切合了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加明确遇事要勇于实践。
6、我班有个别学生课堂上学习习惯不好,听讲不认真,我要及时关注他们,这节课关注不够。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应当不断加以总结、学习、积累,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像一泓源源不断涌出清流的山泉,充满生机活力。上完这堂课后,我觉得自己有很多收获,但由于自己自身素质原因,有的地方出现遗憾,也还有许多地方要努力改正。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文简述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这篇课文中科学家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生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的生字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凡事要动手做做看。
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识字的方式的多样性。
1、知识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老师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这有两个铁球,想想如果我从高处让他们同时落下,你认为哪个先着地?(学生畅所欲言)到底谁说的对呢?我想学习了今天的这篇课文你会知道该怎么做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这样他们不仅对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改中指出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欲望,这样我们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1、首先,老师想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还认识吗?(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的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
1、孩子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住,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1、孩子们,你们相信他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的呢?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也是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你生气的时候会怎么说?试着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1、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说什么?
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设计意图: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反馈的过程。
5、课前的问题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设计意图:课文的前后照应,在课前提到的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完了之后想到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带着答案离开课堂。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新课《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告诉小朋友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放进一条金鱼却不会。伊琳娜动手一做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朗志万告诉她――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要用心听,用心想,懂得动手实践的道理,并感受到动手做的乐趣,明白动手做的意义,唤起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我主要从“用心品读,读中感悟”这方面来进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再三反思,觉得有以下的收获:
从阅读教学现状来说,存在两多两少两忽视,即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学生自主发现少,教师牵引求同多;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发现读书方法。怎样扭转现状,创建孩子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我觉得首先要使自己的教学环节尽量简洁化。环节简单了,就避免了多余的繁琐的分析,取而代之是孩子自主的阅读实践。在自主感悟中,孩子才有机会,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倾听,观察,阅读去了解学习内容,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及倾听来自他人的声音,来自思想的声音。自主学习,也意味着让孩子直面精美的短文,就意味着多与作者交流美好的事物,多感悟作者美好的品质。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并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与文中主人一起苦恼、一起快乐。如在伊琳娜发现朗志万的话错了时,读出她生气的心情是很重要的。我先让学生体会伊琳娜受骗后的感受,再说说读这句话时应用什么语气。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很快就从读中体会到了伊琳娜生气的心情,并感受到了伊琳娜敢于向科学家提出错误的勇气。最后理解朗志万说的那段话,这样,学生不会脱离文本,能牢牢地把握住整篇课文来思考问题了。
正是有了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才让学生紧紧地围绕着文本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升华了情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让课堂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在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问学生一些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像我所预设的那样回答,我在引导他们时,显得有所牵强,课堂上还没能实现收放自如。我将在以后还要加强随机应变的能力,多听课,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力争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更趋完美。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词卡、鱼缸、金鱼。
教学过程: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伊琳娜)还有呢?(朗志万)还有其他词语,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中主要写了谁?(板书:伊琳娜)
2、出示伊琳娜的两张头像:观察,说说伊琳娜的表情。(生气、笑)
3、看了这两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a、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什么事情让伊琳娜生气了?
b、伊琳娜为什么笑了?/伊琳娜怎么又笑了?
解决问题a:
(一)朗读1到3自然段,思考:
1)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1、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同桌互读书上小朋友的话。
3、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他们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二)对朗志万的提问,伊琳娜又是怎么想的?她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请默读4到5自然段。
1、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2、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3、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个怎么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别人的话)
4、她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读妈*的话: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女生齐读。)
5、请一女生上讲台做实验。
做完后,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齐读。)
6、此时此刻,伊琳娜,你是怎么想的呢?(很生气,觉得受骗了。课文里也有一个说被骗的词,你能找出来吗?——哄骗,齐读并板书出来。)
小结:原来伊琳娜是因为这件事而生气的!
过渡:那后来她怎么又笑了呢?
解决问题b:
1、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6到7自然段,并划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
2、朗读伊琳娜的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1)指导朗读:这句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生气、质问、急匆匆)
2)多种形式读:个别读。(3人)
过渡:听了伊琳娜的质问后,看朗志万又是怎么回答的?
3、读朗志万的话: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自由练读。男生齐读。
2)伊琳娜听懂了什么?(不要不假思索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时还要动手做一做。)
3)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
4)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把她会说的话写出来,要求尽量写长一点。)展示两个人。
4、配乐分角色朗读对话。
1、现在,你们对开始提出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2、你喜欢伊琳娜吗?为什么?
3、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背诵。
1、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2、《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xx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3.板书课题。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哄()骗()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问题( )地微笑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例:越想越生气
越越越越越越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四、按要求摘录书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五、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 )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说说你的理由。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不动脑,事情办不好;动脑不动手,啥也办不到。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设计意图:这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上已学的一首儿歌。采用孩子们喜爱又熟悉的儿歌导入,实现新旧知识迁移,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引起孩子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主体角色转换)
1、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出读的同学是否读正确,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用多媒体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边识字边巩固识字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课文的小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那么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朗读科学家的话,前两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句读出提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技能。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主,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将文中情景置于生活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朗读并理解妈妈的话,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主体。
1、孩子们,你们相信她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让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意识。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1、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吗?这时她心里怎么样?生气了的表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她生气的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中伊琳娜生气了说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2、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会说什么?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形象再现课文内容,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讲述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受和反馈的过程。
1、教师表情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充分表达,并引导学生表达完整,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概括、理解能力,从说中更加深对文章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感悟,以完成本课知识技能训练目标,并为进入三年级学习篇的训练打些基础;完成课堂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3、在教师的赠语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勤动手和脑,才会有创造;
勤动手和脑,成功就近了;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要勇于实践的意识。
1、重点:正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课时
课件、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
第一课时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初步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发明创造吗?敢于怀疑科学家的话吗?
2、谈话质疑: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我放进一颗石子,水就会怎样?(观察后回答)如果我放进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满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你回答的对不对?好,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吧。答案就在课文中。
二、初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没有读通的句子再读几遍,然后听听学习伙伴是怎样读的。
(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水平又巩固了识字,读通了故事)
识字方法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考试的“考”。
(5)编写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5、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6、去掉音节。用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抢摘“丰收果”“夺红旗”“猜字谜”等。
7、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识字效率)
三、感悟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
(2)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要求:让学生反复读一下“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3、课件出示伊琳娜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己读书思考。
(1)、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然后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2)、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并说说理由。
(3)、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读好伊琳娜的话。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4)、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围绕郎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读课文结尾郎志万的话课件出示,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示下面几种理解: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的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四、拓展延伸:
从课外书或者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2、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玻璃杯,一条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拿出听写本,请一位同学上台写。
词语:郎志万、提问题 漫出来 哄骗。
师:我们来看看他写得怎么样?(批改)下面写对了的同学举手,错了的订正。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郎志万向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师:(课件出示句子)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指名读)。
另一个小朋友说:“。。。。。。”(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要把“一定”这个词读得这么重?(生答)。
师:你真会读书。让我们学着他的样,读一读这句。(齐读)。
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小朋友,你会怎么说?
(生练说;指名说)。
二、学习课文4、5两段。
师:此时的伊琳娜她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板:伊琳娜)请同学们默读第4、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生默读;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伊琳娜她是怎么想的?
师: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理解句子:“不能光想,你要动手做做看!”、“光”字还可用哪个字换一换?
师:自由读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你能来读一读吗?还有谁能读?)。
师:是呀,当女儿遇到问题解答不了时,妈妈说:“。。。。。。”齐读。
为了支持女儿去寻找答案,妈妈鼓励她说:“。。。。。。”齐读。
三、动手实验。
师:对!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也来动手做做看吧!
做实验:老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水漫出来了)生答。
师::“漫出来”是什么意思?
师: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说什么漫出来?
师:孩子们真会联想,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师:哎呀,怎么和朗志万说得不一样呢?朗志万说过什么呀?(课件出示句子,个生读)。
师:你能把课文前后联系起来学,真棒!
师:实验结果和他说的话不一样,这不是骗人吗?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课件出示句子,自由读一读,看看该怎么读;谁来读一读?(指着板书,读:哄骗)你的字音读得很准,这个哄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读第三声,我们一齐来读读。哄骗是什么意思呢?查查字典试着来说说。
还有谁来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能读得更好?分组读。
师:这一句话,谁能用另一种语气来说呢?
1、“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您不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
通过比较朗读,得知反问句是加重语气,起强调作用。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四、学习6、7两段。
师: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课件出示句子)。
自由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请一对上来表演读;女生、男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来,交流交流吧! 生交流。
师: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心里会怎么想呢?(生交流)。
师:她会对朗志万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在文章后面续写她说的话。
生写;展示交流。
师:此时,你想对伊琳娜说什么呢?(生交流)。
五、合作读文。
师:这是一篇多么有趣的课文,带给了我们许多启发,让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吧!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六、总结。
师:是呀,当我们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像伊琳娜一样敢于大胆质疑,要动手做做看。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你们一句名言:(课件出示)。让它指引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
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讥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字,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介绍自己是怎么记字的;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4)全班交流: 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自读课文,用“——”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1.复习导入: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2.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体会: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b.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3.拓展课文内容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2)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3)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4)老师小结
4.巩固生字做组字游戏,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5.课外作业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手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满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语我国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要使学生“自己读书”,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从这个目标着眼,采取适当的训练措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迈进。阅读教学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同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读书,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动笔圈、点、画、记,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读书时坐姿端正,注意用眼卫生;善于使用工具书;坚持课外阅读等等。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一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动手的课文。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生齐读课题。
1、师范读课文。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这些同学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请全班同学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遍,好不好?(全班齐读课文。)。
4、谁来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5、小朋友听后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6、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话,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谁呢?(伊琳娜)。
请女同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并请一生读妈妈的话。板书“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1、那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2、(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水溢出来了!
4、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1、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生气,觉得自己受了骗)。
2、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3、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分角色朗读。)。
5、说说写写: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1、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
2、伊琳娜长大后会是个怎样的人呢?回家查找资料。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二
2、课件出示单元学习提示,指名读。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朗志万哄骗。
鱼鳞漫出来。
伊琳娜哎呀。
a、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b、开火车读。
(“朗、哄”后鼻音,“琳、鳞、漫、骗”前鼻音)。
c、去拼音齐读。
(一)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伊琳娜情绪变化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伊琳娜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板书:生气高兴)。
写伊琳娜生气的句子: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写伊琳娜高兴的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二)学习课文第1——6段,弄清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1、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越来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指名读句子。
3、这样的问题(点击课件)是指怎样的问题?(学习第1段)。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
4、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学习课文2-5段)。
a、生自由读课文2-5段,思考以上问题。
b、交流。(随机点击课件,在“哄骗”下加小红点)。
c、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第5段。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满出来了。”
(随机点击课件,在“水漫出来了”后加小红点)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来。
5、再次读伊琳娜生气的句子。(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体会伊琳娜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她。)。
6、师:可是后来伊林娜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1、师示范写“哄”(生认真看),并小结:“我发现要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偏旁要。
得高,写得小,还看注意节左窄右宽。”
2、生临写“哄、喝、提、题”,然后交流写心得:我发现了什么?
“提、题”中都有“是”字,但“题”是半包围结构,“是”的“小脚丫”伸得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些相应的变动。”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和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也有义务指导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在牢牢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同时,也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呢?这就需要我们懂得调控艺术,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我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可屡屡均以眼睁睁地看着课堂恣意活跃,开放过度,有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受课文《动手做做看》的启发,我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又一次尝试。课前,我深研究教材,周密地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确立课文重难点,以读代讲,细致洞察,灵活调整的作战方针。作好充分的准备后,课堂上,我给予了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读通、读透。
在众多学生的朗读中,我敏锐地捕捉教学契机,直击问题核心。以“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这一句为切入点,适当加以激励,点拨、引导,并立即现场“动手做做看”。这样,不仅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更是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激情倍增,灵感迸发。重点抓住了,难点突破了,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试牛刀,初见成效,让我尝到教育改革的甜头,看到自己的成绩,更增添了我坚定不移探索下去的信心。
可是,反思自己在这次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我由于害怕浪费过多时间,教学难以收拢,引导上有些操之过急。当然,这是教育不够成熟的表现,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探索的决心,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攻下宝垒的。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三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板书:动手做做看)。
上课之前,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们听,看谁听得最专心。
故事内容:
1、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2、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见解。通过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以便于在课文的探究与朗读中体会文章涵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那就快来读读新课文吧!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以便随时给以帮助。
1、检查自学情况。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读有关的句子。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朗读第5和最后一自然段。(重点读好人物的语言)。
3、课件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8个生字词:
伊琳娜志。
漫哎哄骗。
你能用“哄骗”说一句话吗?
小结: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用手指着字,自己朗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是:金鱼放进去,杯里的水也会漫出来,从第5自然段中看出来的。郎志万是故意骗小朋友的,从最后一段话中看出来的。
2、学生同桌在一起练读。指名朗读,评价。
3、认读出示的生字。师生合作读、同位读、小组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指名3~4人说句子。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较为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符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三、再读课文,体会理解哄骗别人本来是一件不好的行为,科学家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大家呢?让我们再来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他的用意。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其他学生提出听的要求。
相机认识剩下的3个生字。
课件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朗读屏幕上出示的句子,谈出对伊琳娜的看法。
1、读指定段的课文,重点读好文中对话。认真听,听后认真评议。
读后谈见解:
科学家是想让小朋友们明白:不能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动手做做看。
2、师生合作读,范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小组交流。
读评结合,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过程中,对课文的朗读体现多元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四、写字指导重点指导4个上下结构的字“志、智、获、慧”。
提示:
“志”要写得上下匀称;
“智”要写得上宽下窄;
“获”要写得上小下大;
“慧”要写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认真观察、练写生字。
五、语文实践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小组交流,选代表班上交流,然后写下来。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四
1、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动手中,让学生动手折出多种不同对折的方式,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2、学生在动手中,有的学生只是一味的动手而不会思考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显得很关键,在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具有数学味的探究学习。
作业批改:
在动手折的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动手中,学生们能认真的完成。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五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动手的课文。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生齐读课题。
1、师范读课文。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这些同学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请全班同学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遍,好不好?(全班齐读课文。)。
4、谁来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5、小朋友听后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6、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话,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谁呢?(伊琳娜)。
请女同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并请一生读妈妈的话。板书“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1、那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2、(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水溢出来了!
4、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1、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生气,觉得自己受了骗)。
2、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3、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分角色朗读。)。
5、说说写写: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1、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
2、伊琳娜长大后会是个怎样的人呢?回家查找资料。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六
1、学习本课认读生字10个,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师准备两个玻璃杯,小石块、小金鱼;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2、对,有一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他是谁呢?谁来叫一叫她的名字?出示生词卡“伊琳娜”。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谁能在书上找到这个自然段读一读,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老师就让他上来做这个实验。
3、请同学做实验。
二、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
2、出示多媒体生字词。
先请一位学生带读,然后去掉拼音齐读,再只留生字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书本。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连词齐读。
三、练写生字。
1、老师用动作引出“漫”字,让学生说出此字特点,并找出左窄右宽的其他四个字:提、哄、喝、骗。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分析。
2、学生练习写字。
四、再读感悟。
1、老师提问:听了朗志万的话,伊琳娜的想法和做法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3、多媒体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读一读。
4、伊琳娜知道了答案后是怎样做的,请你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地读。
5、请你想一想,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朋友呢?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再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6、开动脑筋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德华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多媒体出示画面文字“我来做一做”:生活中你有那些事是通过亲手做得到结果的?
板书设计:
朗志万伊琳娜。
动手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3、会写“哄、喝”两个生字,并掌握如何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
教学准备:
1、杯子、水、尺子、鸡蛋;
2、课件;
3、奖状、王冠、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铅笔用起来不方便,人们发明了自动铅笔;扇子扇风很费力,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空调。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
二、学习课文。
1、评选“故事王”,教师出示王冠,并说明评选要求。
2、指名讲故事。
3、全班投票评选“故事王”,并授给王冠。
4、教师出题:我会连,学生思考后发言,并说明为什么这么连。
5、出示插图,观察表情,给伊琳娜配音。
6、指名表演,并请大家给表演者配音。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实践。
1、出示问题:把尺子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从杯子外面你会看到:
a:尺子和尺子上的字变大了;
b:尺子和尺子上的字不变。
2、学生选择,把奖状发给动手做的小朋友,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3、学生实验,提出要求。
4、汇报观察结果。
四、教师总结。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七
1、多数学生能够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字,并能组两到三个词。
2、三分之二的同学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能够一边默读一边提出问题。
自制课件,在小黑板上写需要认识的字。
一课时。
1、同学们你们最敬仰的人最谁?学生交流。
请小组交流,老师下去巡回。指两名同学当众交流。(8分)。
2、法国也有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朗志万(板书),谁了解他的故事?(如果沉默,可布置同学课后继续去查找他的资料。)。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朗志万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请同学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由朗读课文两遍,思考这两个问题,并找到与老师的问题有关系的两个段落进行详细认真地阅读。
4、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四七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反复读第一句,思考伊琳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
指名读妈妈的话,集体妈妈的话,说说你认为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光”的含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以后遇到问题也要自己亲自实践一下,例如《小马过河》一文。
(妈妈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这说明妈妈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只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才能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第六七自然段:
小组一人一句,合作读二遍,思考朗志万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朗志万是个非常幽默的人,他故意设下陷井,其实不是在哄骗孩子,而是在引导孩子们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动手实践的方法,来获得真理,这是对孩子们科学精神的一种有意识的引领。
这种引领对孩子们来说是终生难忘的。
体会伊琳娜在与朗志万交流前后态度的变化,由越想越生气到高兴地笑了,体会伊琳娜内心思想感情的变化。
整朗读四到七自然段,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5、检查认字的情况。
给课后要认的字加上拼音,同位互相批改,注意认真批,如果被老师发现有批错的现象,要扣批的同学的分。
小组长记下各位同学的扣分和得分的情况。
6、学习书写生字:
考:注意引导学生写准横的位置。组词:考试考验考查。
志:注意引导学生写准上面的士,可以出字谜:士兵的心。志气,志向志愿同志。
智慧:注意指导学生在写时注意智字上宽下窄,慧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八
一只杯子里装满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张纸,杯子倒过来,水不会撒出来。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出示课题《动手做做看》。
1、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了吗?动手做了吗?读读课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2、提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词:
鳞(l0n):鱼类、爬行动物或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组成。
哄(h%ng)骗(pi4n):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2)理解难句: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是科学家朗志万的话,意思是朗志万不是真的哄骗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地相信权威,凡事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1、默读思考。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说的。
(4)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2、汇报:
课文(第1-3自然段)科学家提出为什么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的问题。
(第4-5自然段)写了伊琳娜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
(第6-7自然段)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他这样做的目的。
3、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文通过写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我们不要轻信权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多动手做。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九
1、理解课文注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不能光想,你动动手做做看”的体会。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一课时。
1、熟读课文,懂得遇事不能广听别人说,还要亲自动手做才能弄清事物真相的道理。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当你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动手做做看》,看看文中的伊琳娜是怎么对待不理解的问题的,对你可能有启发。齐读课题。
(二)回忆读懂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知道大概内容。
2、读阅读提示,做到心中有数。
3、带着问题读,逐一解答。
(三)学习新课。
1、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是什么原因促使伊琳娜动手做实验?
(2)伊琳娜做实验的结果怎样?看到这样的结果她又是怎么做的?
(4)你是否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并说出理由。
(5)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共同讨论。
(1)阅读课文,订正读音,“哄”是多音字。
(2)指名朗读课文,评读。
(3)理解词语。
奇怪:奇异,不平常。
哄骗:说假话骗人。
3、讨论交流思考题。
(1)是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让伊琳娜产生疑问,而妈妈的话又促使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
(2)伊琳娜做实验的结果与科学家朗志万说法不一样。看到这实验结果伊琳娜很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
追问:伊琳娜为什么生气?(认为朗志万是在哄骗小孩)。
(3)科学家朗志万明明知道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他却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朗志万这么说的目的是想让伊琳娜等小学生,遇事要动脑筋,不要广听别人的,要动手做一做,从实践中得出结论,而不是要哄骗伊琳娜等小学生。
(4)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理由是:实践出真知。科学家也是人,而不是神。
(5)学生甲:遇事不要慌张,要动脑筋。
学生乙:遇事不能光听别人的,还要自己亲自实践。
投影出示:(用幻灯片出示)。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追问:为什么朗志万哈哈大笑地说?伊琳娜听了高兴地笑了?
(一方面朗志万的做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伊琳娜理解了朗志万的做法,因此他们都笑了。)。
(四)总结。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伊琳娜动手做了把金鱼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水照样溢出来这个实验)。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十
《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但是只停留在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更重要的是应该引导学生感悟——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文章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要让学生感悟以上两点核心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教学时,我为了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做了如下尝试:
上课之前,让学生在家里做试验:两个不同重量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哪个先落地。作业一布置,课堂上当即众说纷纭,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回家试验,在兴奋中感知,在疑问中探究。
有了以上的切身实践,加上课文浅显易懂,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的含义,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是伊琳娜,此时此刻你会对郎志万说些什么?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这两个角色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设计了此环节,“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或疑问?你是怎么做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当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时,自己会先思考,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再向家长和老师请教。而大部分学生都称自己以前害怕困难,懒于思考,但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明白了产生疑问时要多动手做做看,一定要想办法弄明白。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十一
2、运用动作演示、换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漫出来、哄骗”等词语的意思。
3、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伊琳娜和朗志万说的话,并能活用第一自然段语言,填补文章空白。
4、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儿歌揭题。
1、出示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光要动脑筋想,还要动手做做看。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生逐段朗读课文。
同桌再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动手做做看”是谁对谁说的?(妈妈对伊琳娜说的、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那就让我们走进故事里去吧!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2、划出科学家的提出的问题。3、交流: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指名读。这个问题很——奇怪。*动作演示“漫出来”水太满了,向外流,这个动作就叫“漫”。
*朗读指导,读出奇怪的感觉。(学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读好问句。)。
(二)学习二——五自然段。
1、听了科学家的问题,小朋友们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所以……伊琳娜觉得他没有说对)。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所以……伊琳娜觉得他也没有说对)。
3、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是左思右想也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她回到家问妈妈。
出示:她回到家问妈妈:“(妈妈, )?”(引导学生活用第一、二、三自然段语言。)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理解“光”的意思。
4、在妈妈的鼓励下伊琳娜动手做了起来。读第五自然段。想想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出示: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伊琳娜,你发现什么?看图说话:水漫出来了,甚至漫到了桌布上。
*指导朗读: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读出当时的惊奇,再看图,看她当时脸上的表情: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的样子)。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六、七自然段。
1、伊琳娜看到水竟然漫出来了,心里想什么?(水明明漫出来了,可朗志万为什么说水不会漫出来呢?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看样子,有些事情不能光想,还要做一做……)。
2、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哄骗”就是——欺骗,而“哄”是口字旁,哄骗就是用假话去欺骗别人。
*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这句话。(虽然生气但还是很有礼貌)。
*你能换一种语气说话而意思不变吗?(您不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朗读此段。
3、朗志万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吗?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点名读——再点名读*解决“不一定是对的,就是说?
*科学家说的话有的是对的,有的话错的,当我们对别人的话有怀疑时,应该动手做一做。(回扣课题)。
小结课文。
*再读儿歌,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板书: 。
郎志万 (哄骗)装满水的杯子 放金鱼 水不会漫出来。
教学反思:
教学中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十二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引导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把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方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
学习方法:朗读与想象结合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动手做做看》。
2、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思考: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4、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5、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哄、喝、提、题”4个字。
4、学生描红,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发现问题。
1、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如:a、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b、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们?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试着解决问题。
2、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四、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思考:“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学生找出相关段落,指导朗读:注意段落中反问的语气。
2、思考:“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朗志万真的是在“哄骗”小朋友吗?
相机指导“哄骗”、“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3、指导朗读。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2、请你自由想像,伊琳娜可能说的话并写下来。
3、说说你在生活中听到或发现过老师,家长说或做的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
板书设计:
朗志万:科学家有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伊琳娜:怀疑—受到鼓励—动手—实践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