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说课稿(优秀17篇)
社会制度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权利义务。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呢?这篇总结范文的结构严谨,观点清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心理课说课稿篇一
各位老师上午好,现在我对今天的这节活动课进行说明。
心理健康活动课没有国家统一规定使用的教材,很长一段时间我校使用的是北京教育出版社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本学期使用的是中国书籍出版社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我们参考以上两本教材,再依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我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程。
今天这节课属于初二年级生命教育部分的第一节课。初中阶段同学们已经开始关注生与死,思索生命意义,不断调整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初二上期师生之间建立足够的信任感,所以这个学期才安排生命教育部分的内容。这节课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认为,发现和利用自身的优势,明白自己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指数。我们需要学生们明白,成功的标准不只一个,成功的方法途径也有很多,不是人人都要像冠军或者榜样那样生存。
在与初二年级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年级的很多同学缺乏内在的动力,所以他们会表现出学习动机的欠缺。部分同学非常缺乏自信,他们并没有发现自身有着怎样的优势。还有小部分同学在面临生活困境的时候,会采取伤害身体的方式。生命的意义在这些同学们的眼中还不够深刻。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自己生命优势的关注,能够认真去思考自己生命意义何在,然后为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生活增添动力。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不像其它学科那样很重视知识的传授,它更多地是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悟。所以,这节课我并没有太多的台词,我的作用只是在每个环节适当地引导一下,把同学们没有体会到的再进行一些提示。
初二年级的同学需要从不同的渠道维持对课程的注意力,所以我设计了视频的观看,动手撕纸条的环节,尽量让同学们在一节课里从眼、耳、手、脑等几个方面都有刺激,都有收获。关于生命意义,同学们其实都是知道道理的,如果再以很枯燥很灌输的方式来上这节课,同学们的耳朵会自动关闭。采取多样的活动,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启同学们的心门,引起他们的关注。
这节课中最主要的是同学们的领悟和反思,任何一个活动情境的设置其目的都是要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所以同学们的领悟分享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内容,希望发言者的观点能引起更多同学的深度思考,从而达到这节活动课的目的。每个环节之后设置同学们观点的分享,这保证了同学们自主探索,以及领悟的及时。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的,整个活动课我按照四个环节展开。
环节1播放视频《跳》。这个视频是由朱德庸大师的同名漫画改编的,放在课程最初,可以很快地把同学们的注意集中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快速地引到本节课的主题内容上。
环节2组织同学们参与游戏“生命的长度”。从第一环节引出一个话题: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让同学们通过这个游戏,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其实真的很短暂。看起来几十年的生命,我们真正可以为自己梦想努力的时间其实没有那么多。有了紧迫感,才会引起他们对时间对生命的珍惜。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非常短的视频播放。生命的镜头居然被压缩成了28秒,这对同学们的冲击是比较大的。顺势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此短暂的生命,我们有什么办法增加他呢?再次通过纸条,我们引出下一个环节的内容,即增加生命的精度。
环节3同学们领悟生命的精度。通过分组讨论四个问题,让同学们对增加生命的精度——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这一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这一环节,以便同学们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极有意义。
环节4 总结部分。因为这节课很在乎的是同学们的领悟,所以总结部分也由同学先来概括,再由我强调一下主题。
虽然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呈现本节课的内容,但是板书作为另一个平台的展示仍旧很重要。板书主要记录的是同学们的分享内容,以及需要强调的主题词。这样,板书可以和多媒体相互呼应,也可以改变多媒体相对唯一的刺激。
谢谢大家。
心理课说课稿篇二
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目是《学会赞美别人》
一 说学生
通过我得调查研究,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在交往方面存在这问题,起根本原因是因为存在以下两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自负 一般表现在成绩较优秀的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身上,而且他们家庭条件较优越,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他们,尤其是受赏识教育的影响,"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的聪明可爱使亲戚朋友们赞不绝口,总是一味地夸奖表扬,这些过分的夸奖。客观上助长了自视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因而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看不到其他学生的优点。因自负而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傲慢无礼,常常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自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这说明,孩子还缺乏全面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
自卑 对一些学困生来说,以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同学的嘲笑,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觉自己很笨,发现不了自己的身上的优点,不能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而变得不爱与人说话,不爱余人交流。从而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作出一些报复性行为如:趁人不注意弄断铅笔,撕毁作业本,在他人书上乱画。
一些中等生和学困生已能和优等生交往为荣,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以心爱的玩具相赠,甚至为他们买零食吃,以换取一些虚伪的友爱,短暂的友情。这些不正常的交往手段和不符合年龄的举止行为,缘自那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因为小学生心理健康中的自我认识的客观程度以及社会适应性命去规定: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动地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开始表现出客观性。他们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大发脾气,能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狂妄自大,或把自己孤立起来,怯懦自卑,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这些孩子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直接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陷入困境,他们都需要帮助,都需要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因为赞美别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对方,总是能够创造出一种热情友好,积极恳切的交往气氛。这是因为,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赞许,是人类一种本能的需要,人们正是在别人的赞美声中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的。其次,赞美能促使对方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相互交往向积极肯定的方向发展。
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年龄特点, 特意设计了《学会赞美别人》一课这节操作性很强,儿童易于接受。这样能使自负的孩子要学会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并不是事事都是最优秀的,自己总有不如人之处进而从狂妄自大中走出来。自备的孩子通过别人的赞美,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树立自信,从自备的阴影中走出来。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师与生、生与生等人际关系。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术,使其能度过健康的有意义的校园生活。
二 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到赞美别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魅力,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掌握一些赞美别人的方法和技巧,体会愉悦的情感。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评价别人的面比较窄,语言比较单一,仅停留在学习一个方面,不会从多角度多方面赞美别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为学会赞美别人的方法、技巧,从别人的赞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因为实事求是的真诚地赞美才能一起对方心灵的共鸣,达到赞美的目的。而虚情假意的赞美容易使对方误认为讽刺挖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会用真诚、积极的态度赞美他人。
三 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和快乐教学法,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创设赞美别人的情景,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降低教学难度。
四 说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故事导入。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往往停留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上,色彩鲜艳的图画上,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上,生动有趣的动画片上,因此这节课我用‘‘情景教学法’’一开始就用孩子喜欢的动画故事《称赞》导入新课,鲜活的画面,可爱的小动物,欢快的音乐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到神奇的故事中,紧紧地吸引住了孩子,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兴趣,欣赏完故事后。我请孩子们说说;"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孩子们触景盛生情,畅所语欲言,一切都顺理成章。
初步感受到别人的赞美,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也能使交往的双方彼此喜欢。
(二) 寻找优点,激发情感,尝试赞美,情绪体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戏则永远是孩子们玩耍的主题,好比玩的游戏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我采用‘‘抽纸条,贴苹果’的游戏,请孩子们参与其中。(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这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些纸条,上面写着每一位小朋友的名字,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抽一个,看能抽住谁的名字?指名抽,学生从中抽出一个同学的名字。下面请全班同学来帮他找一找优点。然后把写有他们的优点的苹果帖到这棵大大的优点树上,看看他能得的几个苹果?好吗?)无论是抽纸条的学生,还是被抽到的同学,都是兴致高涨,充满了期待,尤其是被抽到的同学更是坐姿端正,再要谈和他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的优点,同学们更是信信手拈来,此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光学如劳动、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貌、自理能力、爱护环境等,从而掌握夸奖别人的方法。然后,以优点树上的一个学生为例,去夸奖去赞美她。我问:"大家发现了他的优点,谁来夸夸她?"相机指导学生掌握赞美的技巧。之后让学生同桌互相夸奖,这样,教学过程由"扶到放"体现教学训练的层次性,参与的人员"由点到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赞美的愉悦,人人都获得情感的体验。使孩子们都能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从而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评价别人。同时,也进一步使学生们感受到赞美的魅力,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温馨和快乐,而且也能激发人的自信和希望,体会到赞美是桥梁和纽带,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顺利地解决了重点。
(三) 示范演练、发现问题
使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到对别人的赞美,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要真诚,是发自内心的,否则,不仅达不到赞美的目的,发呢与适得其反。这忘记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轻松突破了难点。
在学生掌握了赞美的方法和技巧后,进行"赞美大轰炸"重点关注班中弱势群体。使这些自备的学生也惊喜地发现自己身上也有这么多优点,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愉悦感,树立自信,扬起生活的风帆。
(四) 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此环节,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配诗朗诵《赞美》:同学们,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因为赞美是春风,它能使人温馨和快乐,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力量,它可以激发自信和希望。赞美也是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没便不能生长。因此愿赞美的力量激励每个人进步,愿赞美的阳光普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让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让学生在如诗入画的氛围中充分的感悟赞美的魅力,从而激发赞美的欲望。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写,把真诚地赞美写下来,送出去。让他们的心灵在声与话的碰撞中接受洗礼。
五 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把教学的内容,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按照简单明了,整齐大方,重点突出的原则,设计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板书:
学会赞美别人
找出优点 态度诚恳
看着对方 面带微笑
实事求是 用词准确
六 说体会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赞美"贯穿始终,同桌互夸,小组互夸,师生互夸,全方位的夸奖并非泛滥成灾,而是以真诚为基调,以事实为基础,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赞美的方法和技巧,纠正了自负与自卑的不健康的心理,培养了学生赞美别人的意识,提高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课说课稿篇三
自我校"心灵小屋"开办以来,有许多学生通过书信、询问、交流等方式抒发内心的感受,我发现小学生成长到中年级,其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独立性增强。不仅体现在和父母的交往上,还体现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同甘"但不能共苦,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或是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很少能过主动分担,友善相处。从发展的角度看,引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接纳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搞好同学关系能为今后与他人和睦相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与同学友善相处、共同进退的前提就是能够体察、感受对方,进而"以心换心",传递彼此的理解和关怀。所以,确定"换位细考"这一活动主题既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现实问题的引导,也是为他们社会性成长奠基。
基于该阶段学生与同伴的交往进入一个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仍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心理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以下三点:
1、创设情景,尝试换个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接纳"换位思考,以心换心"的人际交往法则;
3、学会积极乐观的看待和思考问题,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的儿童。
在教学中,根据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具体特点,我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活动对形式的趣味性相对低年级要求略低,但对于活动的参与性、情感性的要求更高,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班级特点、开展活动的环境条件等。本节课,我还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交往现状这一因素,课前深入学生生活,留心观察,分层了解学生的情况,积累了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突出问题-----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不懂得理解、关怀他人。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交际困难,学会交往,我设计了活动过程四部曲:
1、情景导入,心有所动;
2、参与体验,互换角色;
3、情感分享,结交朋友;
4、拓展互动,共建快乐。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情景导入,心有所动:
本节课上,我由一封信引发学生对类似感受的体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产生共鸣。听完了这封信,教室里格外的安静,我说":同学们,相信大家也曾遇到过类似的烦恼,有谁想和老师、同学们说一说你当时的心情?"我记得其中有名学生这样说:"老师一次课上我想上厕所,但又怕耽误学习,我的身子接不自觉的左右搬动,老师看见了却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不遵守课堂纪律,当时我又委屈有难过。"这样通过几个同学的发言进一步呈现里在学校生活中与老师、与同学间的种种烦恼和内心的感受,此时倾诉自己的苦脑和传递彼此的理解关怀,就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
二、参与体验,互换角色;
"是啊,当我们感到苦恼、感到孤独的时候,多么希望得到朋友的支持和鼓励。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在校园生活中遇到过这样不开心的事,现在你们可以在小组中尽情的倾诉,小组的同学会非常的欢迎你们!"听了我的活,孩子们消除了心中的顾虑,敞开心扉尽情的倾诉,在进一步激发小组合作后,我请同学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你是他们,你希望身边的同学怎样做?是一句最真诚的话语、一个最有感染力的动作、还是一幅最漂亮的图画?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关心和理解传递给彼此,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伴着大家熟悉的歌曲《朋友》,孩子们第一次真正尝试了换个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
三、情感分享,结交朋友: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我通过巡视监控、个别辅导、参与其中来发现典型案例,以便情感分享。在我参与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向我说出了心中的故事,我们彼此换位,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刚才我真希望有一个摄像机,把大家传的理解和关怀的动人场面拍摄下来,因为老师看到了每一位同学脸上真诚的微笑,你们到底做了什么?是什么感动着你们呢?"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我感受到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灵活,那样的富有创造力。我记得我们班的孩子用了好多表达关怀和理解的方法:有真诚的话语、富有感情的动作、讲笑话、唱歌、亲手绘制图片、倾听心声等等。当时我真的被他们打动了,并及时的做了小节:"同学们,一句温馨的话语会像春天灿烂的阳光,驱散内心的阴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动作传递着无言的理解和鼓励;一幅亲手绘制的图画包含着多少关心和爱。"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纳了人际交往的法则"换位思考".
四、拓展互动,共建快乐:
"同学们,我们通过互换角色找到了彼此升上的闪光点,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你们高兴吗?"孩子们异口同声-----高兴。"那么,说一说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儿童?才能拥有一个快乐的家庭、班级、校园、社会?"带着问题,伴着歌声,孩子们在一次拥有了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联系社会,拓展到更多的人身上,使教学得到升华,真正学会了积极乐观的看待和思考问题,总结出只有多点沟通、多点理解、学会宽容、欣赏他人,才能给他人和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
心理课说课稿篇四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赞美》,将从主题选定、活动目标、方案设计和活动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愿望。小学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我意识,十分关心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更希望得到同学的赞赏。依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我确定设计了《学会赞美》一课。
基于该阶段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别人。
2、学会恰当地赞美他人,真诚地赞美他人。
3、体会到赞美他人与被人赞美都是幸福、快乐的。
在教学中,我根据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具体特点,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活动形式对于活动的参与性、情感性的要求更高。在设计活动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感受赞美。
2、小品引路,学会赞美。
3、参与体验,分享赞美。
4、总结延伸,升华赞美。
下面,我具体说说是怎样准备这一课的。
首先是课前活动。
上课前,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赞美,例如:“孩子们真精神!”“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你的声音真好听!”提高学生的课堂情绪,自然的引出“学会赞美”这一话题。
一、激发兴趣,感受赞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激发兴趣,感受赞美。我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看动画,听《称赞》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小獾有点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他,使他有了自信;而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香极了,使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听完故事后请孩子们说说:“你喜欢这两个小动物吗?为什么?”孩子们触景生情,畅所欲言。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初步感受到赞美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也能使交往的双方彼此喜欢。
二、小品引路,学会赞美。
赞美是一门学问,也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如何去赞美别人呢?第二个环节小品引路,学会赞美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录像短片《谁最会夸》,看后让孩子讨论交流:你认为谁最会夸?为什么?以小品为载体,让学生认识到赞美别人最重要的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美。接下来播放两个生活情景,引导孩子发现其中人物的闪光点进行赞美,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学会了赞美。
三、参与体验,分享赞美。
有位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赞美是儿童精神世界地阳光!”。所以我设计地第三个环节是参与体验,分享赞美。通过一个活动“我来点亮那颗星”来调动孩子地积极性,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体会到赞美他人与被人赞美地幸福和快乐。活动是这样地:在一个盒子里放着一些纸条,每张纸条上写着一位同学地名字,我先从中抽出一张纸条,然后请全班同学帮忙找一找被抽到同学地优点,(此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发现别人地优点,不光学习,还有劳动、纪律、卫生、文明礼貌等),最后请被赞美地同学谈谈受到赞美后地心理感受。此时,老师点亮一颗星。接下来请一个孩子抽出一张纸条,大家一起来找找被抽到同学地优点,点亮第二颗星。最后是小组间同学互相赞美。教师相机点亮所有星星。
这样,参与地人员由点到面,发挥了学生地主体作用,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赞美地愉悦,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地闪光点,从而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别人。
四、总结延伸,升华赞美。
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力量,它可以激发自信和希望。赞美也是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便不能生长。愿赞美的力量激励每个人进步,愿赞美的阳光普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最后总结延伸: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值得我们去赞美,(相机出示图片):辛勤的园丁、勤劳的清洁工、尽职的警察、还有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慷慨地送出我们的赞美吧,这样我们的生活将充满和煦的阳光,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通过准备这节课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赞美的巨大力量。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持之以恒的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赞美我们的学生。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甜蜜的微笑,一道赞许的目光,一个竖起的大拇指……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和反思,可能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心理课说课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沟通是一门艺术,艺术就需要技巧。现代的社会尤其需要沟通,才有驾驭组织和协调的能力,才能团结人、凝聚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交往,沟通你我》。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陈述。
《心理健康》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俞国良主编的,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用的教材。该教材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实用性强。
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掌握怎样的原则,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从业就业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学情分析:我所授课的班级是护理专业一年级的新生,这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比如对职业教育的不适应造成了其学习方面的压力;与父母之间沟通不畅造成了亲情的淡漠;因远离家乡、朋友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造成了他们内心孤独、没有倾述对象;因不会正确表达自我,造成了在日常与人交往时产生了各种矛盾、不理解,甚至使他们害怕与他人交往。特别是与他人的沟通障碍,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教材处理:为了让学生掌握积极有效的沟通方法,我将教材第四单元第13节《愿友谊地久天长》和第16节《冲突,让青春失色》两节的课程加以整合、归纳,帮助学生从有效沟通的方法着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出现的沟通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次课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知道沟通的重要性,记住人际交往的原则;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再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学生会运用有效沟通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良好、有效的沟通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相互理解、宽容,遇事多进行换位思考。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并能够应用有效沟通的技巧,促进自我的心理健康;与他人交往时学会换位思考;而教学难点则在于让学生能够应用有效的沟通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有效、融洽的沟通。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种教法:
3、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再现,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的问题,学以致用。
本节围绕设定的矛盾冲突,为学生设计了两种学法:
1、合作学习法:在相互合作、表演中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知识,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讨论探究法:在讨论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提高综合归纳的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课前准备、新课导入、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及分享感悟。课前,我在网络上搜集了与本节课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加以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选取了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冲突——《一个电话引发的矛盾》为例,课前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设法解决矛盾。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有感触、有想法可以马上反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知识点的教授则是贯穿于整个情景再现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讨论及能力操练几个环节来实现的。
活动二:学生分组扮演,请学生们把发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试着去解决问题,并从中归纳出自己现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所用的方法与之前有何不同,为什么沟而通了或是沟而不通,帮助学生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提高学生系统归纳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新知。
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设计了一个写真心话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敞开心扉,把深藏内心的小秘密向彼此倾诉,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马上就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化解了心里解不开的疙瘩。
课堂小结:以一句心灵感悟“相互尊重,待人真诚,面带微笑,学会倾听,你心如我心,有效沟通一家亲!”概括总结了本节课的主题,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
小结结束后布置作业。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
本节课以贴近生活的情景再现为中介,情绪体验为手段,自主探究学习为途径,围绕教学重点及难点展开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在能力操练的环节中,敞开心扉,与他人进行心灵沟通,有效化解了同学间的矛盾,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而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课堂秩序有些混乱,表演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原本教学计划的完成。
(结束语)沟通无处不在,当我们敞开心扉、真诚与人交往时,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环境才更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地成长。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今后在遇到问题、矛盾时都能与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开心过好每一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心理课说课稿篇六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消除误会》,下面我就从设计理念、活动目标、学法设计、活动流程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整体构思以及理论依据。
在现今社会中,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免不了被人误解和误解他人。误解对人的心灵创伤非常之重,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因此而失去一个要好的朋友、亲爱的老师,使同伴、亲友、师生之间关系遭到破坏。六年级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时期,对于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意气用事,不能替对方着想,相互不理解,或者不知道怎么办,甚至很多人默默地憋在心里。也有的采取极端行为,如何指导小学生正确面对误解,掌握被别人误解后的处理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把活动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加以处理,化误会为理解。掌握处理误会的人际交往技巧。
能力目标:面对别人的误会,学会采取恰当的态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1、合作学习探究法: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2、问题讨论法: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我确定以上学法的理论依据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师生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收到较好的活动效果,整节课我设计了如下流程“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的“角色扮演”“自主探究”来实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
具体流程:
一、游戏导入: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心理辅导范畴,
因此我在开头就用以游戏“比手划脚”导入主题,目的有二:第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二,与活动主题相关联,自然导入。
二、寻种方法,消除误会
(一)现场调查
首先,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在我们生活中,是否有过误会的经历呢?让学生感受到误会是美好生活中的小插曲,是平静心海的几朵浪花,使同学在身体成长的同时,心灵也在成长。
(二)心理短剧
这一环节用心理短剧折射学生的生活现象,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发现问题、理解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人都有可能被误解,误解时不必气愤,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三)联系实际谈感受
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让学生亲身体验,为孩子提供充分交流诉说的平台,让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四)消除误会的金点子
当孩子们说自己的委屈时,得到了倾诉,得到了帮助,明确了办法。并形成资源共享。这里作为重点的落实和突破难点的环节。最后让学生感受到误会消除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阳光的心态。
(五)角色扮演,化解和父母之间的误会
这一环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把消除误会的方法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三、小结
结束环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懂得理解、懂得宽容。达到了健康茁壮成长的目的。
总之,本节课根据新课改理念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感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立足于学生的“体验”,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
心理课说课稿篇七
现代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优越,而越来越缺乏满足感,常常因为自己的一个想法没有得到满足而无理取闹。随着他们心中负面情绪的堆积而产生心理问题。在幼儿时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尝试控制调解自己的情绪,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和健康。依据《新纲要》的理念:学习兴趣、情感、态度、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幼儿园就开始形成了。抓住这一心理发展关键期对幼儿进行自助、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即符合新纲要精神,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做准备,为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本节课将从心理体验开始聊情绪话题,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验不同的情绪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通过讨论观看视频,帮助同伴获得情绪自控和互助的技能。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知道情绪不好的时候。
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调试。
2、过程与方法:使幼儿通过情感体验和讨论学会自控和帮助同伴,
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调试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快乐有益于。
身心健康,做一个开心快乐的宝贝。
重点:在难过时尝试用多种方法排解不良情绪。
难点:学会帮助他人,体验助人自助的乐趣。
1、教法:主要运用情感体验,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观点,适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同时同伴间的讨论也起到了朋辈辅导的作用。
2、学法:根据幼儿认识自我意识的特点,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幼儿的自我能动性,自我探索,合作交流,带疑尝试,情感体验获得成长。
1、音乐。
2、视频。
3、多媒体课件。
4、小卡片、统计表。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为载体,营造宽松、和谐,积极的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并使幼儿的主体性学习贯穿活动的全过程。
1、游戏导入,引出主题:
运用游戏猜猜看,使幼儿亲身感受情绪变化,由此引出活动:开心宝贝。
2、经验讨论,展开主题。
通过师幼互动经验讨论,使幼儿积极参与,分享感悟,在同伴的影响下,学会比较与思考。在幼儿发言时,教师及时给予支持、鼓励或引导,使幼儿明白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可以尝试着运用多种方法调解心情,做一个开心宝贝。
3、体验运用,深入主题。
1)、由游戏《换换凳》请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以多媒体课件设定情景再现,请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视频播放,再次体验愉悦的心情,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4)、模仿学习,做一个开心天使,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们。
4、感悟成长,深化主题。
教师总结,深化主题:通过躯体语言表达祝愿:做一个开心快乐的健康宝贝。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朋辈辅导中获得认知的发展。游戏和课件来源于孩子真实的生活,所以孩子感受性强,参与性高。在体验活动中,亲身感悟不同情绪所带来的心理感受,形成正确的观念:快乐有助身心健康。在整个活动中,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孩子们在平等参与、体验、分享、成长的教学理念中完成了助人自助的效果。
心理课说课稿篇八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教育对象是少年儿童。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我们不仅仅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还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做一个能够关心他人的`人;做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结合当今孩子普遍与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及《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开展活动让孩子们深受教育,学会融入集体,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学会真情待人。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根据当今学生的特点,他们都是独生子女,较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自己的不足,缺乏真诚的交流与沟通。经常会认为同学间发生的一些小事,就是别人在欺负他,排斥他,为此我们以此为话题,而开展活动。让学生从小认识什么是友谊,学会与人沟通,与人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善于观察,能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学会帮助他人,学会和谐相处。感受同学间浓浓的情谊,初步学会合作。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懂得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和理解。
本节课主要以“情”为主线,运用情景创设、角色扮演、故事明理、采访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标,有真实的感受,有情感的体验,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一)走进知心小屋——聊“朋友”:这节课一开始我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走进知心小屋玩游戏《抱团》(游戏规则:教师口令,梅花开几朵,梅花开3朵,那就要3个人抱在一起),玩后,我请孩子们说说你从游戏中认识到什么?孩子侃侃而谈,接下来我顺势引导,作为朋友我们除了学会团结,还要学会欣赏别人。让学生赠送亮点卡,夸夸同学或朋友。
(二)实话实说——做“知心朋友”:采用“实话实说”的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同学们心把心打开,讲出自己的优缺点,请求别人的帮助、大胆表白。学会交友的方式。
(三)友情小故事——做“真心朋友”:这一环节首先运用角色演示教学法,让学生现场再现朋友在生活中、班级里发生的故事,及朗读友情信箱的来信,让学生从中明白什么才算是朋友,朋友间应该怎样相处。然后运用讨论交流法让孩子们谈感受及自己对友谊的看法。这样子以正面例子做引导,更有说服力。由扶到放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开放性、可操作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团结合作:让孩子们玩“解锁”游戏,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学会合作,然后运用讨论交流法初识合作的意义及目的,学会合作的前提是学会与人交流,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
该活动课题主要是根据当今学生的特点,他们都是独生子女,较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自己的不足,缺乏真诚的交流与沟通而提出的。我觉得在“友情小故事”、“友情小信箱”这一个环节还是设计得比较好,让学生能利用这一机会,学会真诚面对,懂得交朋友,对待同学的方法。结果课后,两个“死党”又恢复了好友关系,我觉得比较成功。但本节课由于是一堂常态课,没有过分的准备,再加上我也过于相信学生的能力,很自然就出现许多问题,如游戏中学生过于兴奋,使我难以控制,场面显得有点乱。在“友情小故事”再现时,没有给学生充分地时间准备,过于仓促。学生比较拘紧,不够放开。而在一个同学说出“朋友就是亲人”时我应该抓住这一课堂生成,跟学生探讨引导其深入理解,到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应该让学生谈一谈收获,使这一主题达到情感升华,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心理课说课稿篇九
听了张老师的一堂精彩的心理健康课——《拒绝的艺术》。这节课课程设计巧妙,层层递进,从一开始的任务大挑战设计不同的`难度,让学生体验遇到想要拒绝的时候心里的为难,然后让学生体验拒绝的时候不同的拒绝会带给你什么样不同的感受,体验应对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一样的拒绝方式,然后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拒绝,引导学生领会拒绝需要的技巧,最后提供一些拒绝的技巧和方法给学生,还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拒绝可能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和谐、更美好。
这节课张洁老师做到了让课堂上的学生都动起来,我认为这是一堂很成功的心理辅导课,因为它达到了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得法。这节课的成功,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选题合适,适合学生的阶段需要,以及修改性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选题合适能引起学生的激烈的讨论,成功了一半。
2、从整体上讲,主题明确,活动层次分明,围绕着拒绝这个主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入主题。一堂好的心理课,就应该简洁,内容不复杂,只围绕一个主题有层次地开展活动。
心理课说课稿篇十
1、引导学生认识不良情绪会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
2、帮助学生学会控制不良情绪的策略,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1、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经常性的不良情绪及调节这些情绪的方法。
2、确定主持人和小演员,指导排练小品。
1、小主持人上台绘声绘色地讲述小故事(见《学生活动手册》第25页)。
2、听完故事,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东东答不出教师的提问?
3、大家交流意见后,教师概括:是啊,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情绪都是训练自己成为勇敢的水手,才能避开不良情绪的浪头袭击,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4、教师引导:请想一想还有哪些情绪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甚至人际关系呢?
5、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小主持人过渡语:同学们,我们都渴望拥有良好的情绪,因为良好的情绪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的情绪是否积极、健康呢?请看《学生活动手册》第26页测试题,要求同学们据实填写。填写完毕后,自测。
2、教师了解全班学生的自测结果,引导:我们今天的活动目标是让每一个都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真正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1、看小品,并讨论:此时,明敏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她该怎样做?(小品内容见《学生活动手册》第27页)。
2、师:看到明敏这样伤心难过,老师真想帮帮她,让我们去试一试吧!(老师走上前,在明敏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明敏破涕为笑,并拿出揉皱的试卷仔细修改起来。)。
猜一猜:老师对明敏说了什么?
3、引导交流,注意辨析学生的想法是否合情合理。
4、教师点拨:有时候,我们只要适当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并以更严格的要求自律,那么很多情况下产生的不良情绪将会得到控制。
1、鼓励大家开动脑筋,试着将《学生活动手册》第28页中罗列的不良心情和调节方式用直线连起来。
2、学生交流后,教师概括:同学们,只要有克服不良情绪的信念并及时鼓励自己,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你就能真正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略
心理课说课稿篇十一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心理健康活动课《无敌风火轮》。
1、教材分析:
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独生子女较多,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
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个体和个体,群体和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行为。学会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的基础。在中学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为此,我设计了《无敌风火轮》这一心理活动课。
2、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态度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意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3)能力或问题解决目标:通过合作体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积累经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一是“有缘相识”,让学生通过游戏“有缘相识”促成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二是“无敌风火轮”,这是本课的主体心理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贴近生活实际、反映学生成长困惑的活动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思考。
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言。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1、开场导入:
教师简单的开场导入,让学生明确上课的主题。
2、分组热身游戏:有缘相识
在欢快的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中,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温暖、安全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要求迅速地组建自己的团队,并完成完成三项任务:
在《相亲相爱一家人》背景音乐的欢快气氛下,教师将纸片随机分发给每个学生。请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纸片的颜色与形状,到群体中寻找能与自己手中纸片颜色一致的“一家人”。找到“一家人”之后,几个人围在一起,把手中的纸片拼成一个心形,一家人就组成一个队。
组队之后,要完成以下三个任务:(1)每个队要选一个队长。(2)每个队要取一个队名。(3)每个队要有一句响亮的口号。
3、为了让学生增强完成主体活动——“无敌风火轮”的信心,我设计了学习自我激励手势语这一环节,既激励自己也激励同伴,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4、无敌风火轮
活动之初,先向学生介绍活动规则和注意事项,确保让每个学生明确活动规则,以便活动的顺利开展。
1)每队队长到老师处领取20张废报纸、一卷封箱胶带、两把剪刀。
2)每一队要利用这些材料做成一个大纸圈,然后队长要把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进行迎面接力赛。两组分别站在两条标志线(距离约8米)后,听到信号后,一组同学成一纵队站立在圈中先出发,当到达另一条标志线后(圈必须全部过标志线),从圈中走出,另一组队员也成一纵队站立在圈中,推动大圈滚至另一标志线,当纸圈全过标志线时比赛即结束。
3)比赛开始,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统计,制作风火轮的时间和风火轮滚动的时间、两个时间加起来耗时最少的队为胜利者。(老师计时并公布成绩)
在准备风火轮的阶段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在正式比赛开始时,以《加油歌》为背景音乐,增强比赛的气氛营造。
5、学生讨论阶段: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团体成员之间交换不同观点的,在支持与面质之间取得平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控,引导学生关注目标,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共同探讨有效对策。
6、教师总结
本节课,通过心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感悟,并让学生集体讨论,分享感受体会,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课说课稿篇十二
《走进新生活》节选自湖南省教科院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一分册。它从学生的知、情、意、行来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而不是纯粹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走进新生活》又是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篇,因此还要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热情与兴趣。
2.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是独自一人,从落后的小学校到先进的示范性中学,从偏僻的瑶山深处到繁华的县城中心,又加上学习上的变化,绝大部分都出现了“不适应”现象,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瑶族学生更是如此。
1.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悉高一新生活是“新”在哪些方面,并找出“不适应”的原因及对策。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为战胜新生活中的困难树立勇气,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走进”新生活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
2.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体验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研究探讨式教学、分组教学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心理适应能力,根据螺旋递进式原则,这堂课我共设计了三个模块,它们之间在逻辑上既相对独立,又保持连续和递进。同时三个模块在教师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发展上也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1.模块一:身临其境(感受新生活)(7分钟左右)
(1)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展示“新生活”中的变化,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对将要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让学生讨论后补充还有哪些“新”的变化。
在这个模块中,重点是多媒体素材的选取,一是在反应“新生活”的内容上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二要使学生感觉到“新生活”与原来的生活反差很大,也就是对比要明显。
2.模块二:刨根问底(探讨“不适应”的原因)(11分钟左右)
“刨根”游戏步骤:
(1)教师向学生展示事先做好的“纸板”,介绍其内容和操作方法。
(2)挑选一至两名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主持人,组织学生游戏。
(3)要求学生讨论并补充其它原因。
(4)教师根据“游戏”和“补充”总结“不适应”的原因。
在这个模块中,织组好学生成败的基础,师生互动是成败的关键。
3.模块三:各显神通(找出“不适应”的对策)(21分钟左右)
活动一:“我也有对策”:
(1)教师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环境的变化,学习的变化,气质、性格差异,心理准备的情况,家庭社会的压力)
(2)请学生把“对策”写在“我也有对策”纸上。
(3)教师收上后,边展示边讲解。
活动二:高中阶段自我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和以往的经验,给自己的高中阶段做个设计,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发言和写在“自我设计”纸上相结合。
在这个模块中,教师要准备了一些影视资料,当活动中出现“沉默”时,用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4.小结与课后拓展(1分钟左右)
(1)小结,这堂课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堂课,目的是让大家树立战胜一切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我们以后还会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课后拓展,浏览学校网站,到学校论坛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坛提问并参与讨论。
反思教学中的三个模块是否实现了当初的设计构想,反思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是否真正得到了实现,在加以修改后写成《走进新生活》教学案例。
心理课说课稿篇十三
课无完课,人无完人,再好的一堂课也是有瑕疵的,冯老师今天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让我们看到了一堂适应环境课题也是可以上出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色彩,下面的几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我们从教案上可以看出,冯老师制定的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初中与职高的不同点,学会良好的角色转换。
(2)积极面对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学会自我调整,形成适应的能力。
(3)通过“蓝瘦与香菇”的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能量,从而能更好的去适应新环境。
课堂教学活动应是师生有效、高质量的多项活动,作为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情境,刺激维持学生的有效活动,冯老师设计的活动贴近学生,深受学生喜欢。让孩子们感悟到生命中存在许多美好的事物;从名人的事例中,孩子们体悟到了生命的顽强和无限可能。
评价本身也是一个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提高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冯老师能及时把握课堂中孩子们的点滴亮点,进行精彩评价。从评价角度来说具有多元性,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感受。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很厉害!让课堂增辉不少。
心理课说课稿篇十四
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中班儿歌《家》,这节课的总目标为:
1.了解自己的家,初步感受家的温暖。
2.培养幼儿的爱心,增进家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3.学会关心家人,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特别是需要帮助的家人。
一、说教材分析。
《家》这首儿歌文字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都是幼儿熟悉的,除了儿歌中所提到的小鸟、青蛙、小羊、蜜蜂等小动物,幼儿还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说出许多相关的东西,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目标:
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让幼儿自然而然的学会儿歌,并尝试创编儿歌。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幼儿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说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让幼儿自然而然的学会儿歌。
活动难点:尝试创编儿歌。
四、说教学准备。
活动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使儿歌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幼儿快快乐乐学儿歌,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六、说教学程序。
(一)以全体幼儿背诵儿歌《我爱我的家》导入主题。(加深幼儿对家的印象)。
(二)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不同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不仅做到了学科整合,还让幼儿感受到这首儿歌并不是老师枯燥无味地教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在玩中独立获取的。他们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不仅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还突出了重点。
(三)互动学习。
1、游戏接龙。
2、集体复述儿歌。
这里我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幼儿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儿歌的内在语言韵律,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师用一种小动物示范创编儿歌,然后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创编儿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创编,突破难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五)以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结束活动。让幼儿感受家、爸爸妈妈所带来的爱。
七、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为父母做一些事如(为父母洗一次脚等等)。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心理课说课稿篇十五
由x老师教授一堂心理课。
在课前x老师用一首流行歌曲作为课前学生的准备,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开始的时候,x老师采用游戏——“言不由衷”来进入今天的主要学习内容,五分钟的游戏活动,很快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自发的开始探索“谎言”的秘密。
之后引入学生星座的秘密,ppt展示图片星座时间的划分。随后展示十二星座的个性划分,并且引导学生发现其中与自己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提问:“认为星座准吗?”
人手一份小纸条来坚定自己是否符合标准,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在其中探讨出星座的分析是综合所有性格分析综合在一起的。并且一次为线索,穿插在每一个环节里。引导出巴纳姆效应,正例谬误效应,谄媚效应,俄狄浦斯效应。拓展思维。
互动很多,学习气氛很好,讨论很多,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思考,并且完整的贯穿所有知识,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完整的教学思路,以及吸引人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十分喜爱这堂课,值得学习。
心理课说课稿篇十六
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案例分析得出处理误会的方法,从而提升处理以后自己所遇到的误会的方法。下面,我就从辅导活动课设计的选题、单元设计和基本环节与实施来对这节课进行评价。
小学生发生误会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情,王老师的这节课辅导理念到位,抓住学生的共性,以“如何解决误会”为切入口,让学生有话可说。尊重学生的观点,俗话说的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体时时刻刻在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并且不同的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形象和角色行为要求。王老师的精心选题,从“哭泣的小芹”到“小芹,开心吧”让学生体验误会、学会帮助别人,并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寻找解决误会的各种途径。整个教学设计理念现实、符合实际,指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堂课从说别人的事到说自己身边的事到说自己的事,让学生能自然的敞开心扉,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这堂课很好地符合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原则。
王老师这节课从开始的热身游戏——“幸运猜猜猜”,请一位同学上台做动作,让下面的同学来猜这个动作的意思,同一个动作出现的多种不同答案,指出平常生活中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可能引起的多种理解,从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会,引出本课的活动主题,导入自然。整堂课从“哭泣的小芹”到“小芹,开心吧”为主导线,中间通过各种案例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和自己的事情的分析找到解决误会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后帮助小芹解决误会,让她开心。
《一份快餐》的设计,前面埋下伏笔,出现的结果让人意外,引起学生心理的矛盾,让学生得到思考。最后以“故事接龙”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体验、感受当时小伙子的心情和白发老汉的心情。感悟小伙子的处理方式,引发对我们生活学习中如何处事更恰当的思考。另外,在课堂上,老师把每个单元活动所需的时间都有一定的控制和把握,在一堂课时间内把各个单元流程都做下来,活动紧凑。
1、本节辅导课依据目标展开,所设计的活动与辅导目标一致。学生对《一份快餐》中小伙子和白发老汉的评价得出他们“心地善良、宽容、心胸宽阔、心中有他人”等值得让人学习的宝贵品质,这也是个心灵净化的过程。
2、本节辅导活动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在互动分享和接受反馈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别人的以及在活动中获得的新经验与自身的经验相整合,真的为我所用,从而达到辅导的效果。
3、本节辅导活动设计又促成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辅导活动课并不是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而结束的,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收获运用到生活当中去,采取实际行动去演练成果,及时促成行动,并且通过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进行强化。在这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际的行动,提升学生对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真正意义上的延伸到了课外,用得到的解决误会的方法来解决平常生活中的误会。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很成功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心理课说课稿篇十七
智障学生爱以自我为中心,又加之现在集体活动不多,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合作,在集体生活中不考虑集体的利益,只顾个人喜好,不会与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事情。即使在合作中,有时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耍小性子。这是因为孩子们在生活中缺乏与人合作的经验,缺乏“团结合作力量大”的意识。还有一些孩子内心渴望与人交朋友,愿意和别人共同完成事情,但是不知道怎样与人合作,缺乏这方面的认识,也缺少这方面的指导。因此,本节课就以此为出发点,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动的平台,在活动中认识、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合作力量大的意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经验和方法,能与身边的每一个人搞好关系。同时,学会用真诚、积极的态度与他人交朋友,体会团结合作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以游戏和角色表演为主,富有趣味性与适应性。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采用引导、鼓励、表扬、游戏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活动中明白道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团结合作力量大的意义,并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活动中有感而发,降低教学难度,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热身运动,激发兴趣。
在这次活动课中,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动性。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组织学生听歌曲《幸福拍手歌》,师生围成一个圈,边走边跟着节奏拍手。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际操作,揭示课题。
实践是最好的依椐。我请两个同学分别用五个或者十个手指系红领巾看谁快谁慢,让学生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来揭示本节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通过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感受团结合作力量大的奥秘,引人入胜。同时渗透多种学科教育在内,有数学的比多比少;有常识教育的人有两只手,十个手指头,在一起做事就会比较快,我们的手指兄弟,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起来力量才大。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实际,想一想手指的作用。拓展他们的思维,领悟手指团结的力量大,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师生互动场面:让学生倒计时数数,制造紧张而热闹的课堂氛围。
(三)游戏和角色表演,紧扣课题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以游戏和角色表演为主,富有趣味性与适应性。教学内容适合于低年级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拔河比赛”和“分豆子比赛”;角色表演有“值日生扫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富有趣味性。比如:在拔河这一项目,让学生认识到个子高矮和体重多少及个人体质,还有人数的多少与比赛输赢是有直接关系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多力量大;通过把红绿豆分开并运送到超市,看谁做得快,请优胜组的学生们说出胜利的秘诀,从而体会到一起做事情不仅要团结还要懂得分工合作;为了进一步巩固“做事情除了要团结还要懂得分工”我开设了角色表演“值日生扫地”,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上台各抒己见,既教育学生要懂得分工干活才能把事情干得又快又好,又对学生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如学校大扫除时不拈轻怕重,应该大同学挑重活干,小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依赖别人,在家里也一样。
这样由有了一定的认识到进一步认识,再到更加深刻的巩固,符合了智障学生循序渐进这个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差异,在玩中学习,玩中认识,玩中体会。从游戏比赛中寻找合作成功的快乐与失败的教训,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团结合作力量大”这一主题展开,环环相扣,互相照应,充分体现了主题明确,重点突出。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顺利完成了教学目的。
(四)分享学生体验结果,总结教学内容。
在这次活动课中,以“团结合作”为主线,通过热身运动,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同桌互相讨论,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肢体活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团结与成功的乐趣。当然,在活动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会有情绪高涨,爱自我表现,会不由自主地上台表演或发言,出现纪律涣散,难以控制等场面,但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课定能增强学生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意识,或多或少纠正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缺点。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消除一些人际交往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