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策划(实用22篇)
解读是对文学、电影等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阐释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作品的核心思想。写总结时,要注意突出重点,不必赘述细节。以下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都非常值得学习。
书籍设计策划篇一
我选择的题目是”xxxx书籍设计,从”书装”的整体意义上来认识,可以说没有书装就没有书籍,就像精神离不开躯体,之所以选择该题目是因为“xxxx”尤其是中国xxxx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世界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市场对该类书的设计大多都是简装,单册,封面设计也比较单一,因此我决定做该书的装桢设计让xxxx文化得以完美得以展现。
我在设计中的一些想法都可以通过材料、颜色、形式、版式、字体、插图等都可以通过书籍装桢设计表现出来,而我以“xxxx”为主题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经久不衰的,它必定是会受到喜欢此文化的群众的收藏,同时“xxxx”书籍设计可以表现的独特,生动而富有意义,从不同的视角将其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必定吸引更多人阅读和购买。
书籍是现在世界上用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主要途径。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书籍的装桢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科学。
从世界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书装水平的高低,书籍种类的`多少,印刷量的大小已经成为衡现在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书装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路径,而由于不断的发展现在书装已不再是简单一页页的装订,而是装桢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桢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
书籍设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有吸引读者的功能。
首先要了解xxxx的内容实质,并通过自己的阅读加深对自己所要装桢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和读者的需求并做出正确地分析和判断。
书籍装桢即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种立体是由多个平面而组成,不仅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和书脊三个方面,而且从外入内,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项都是平面的,所有这些平面都要进行装桢设计,给人以美的感觉。
对“xxxx”书的设计我采用以材料、形式、版式、字体、插图等多个方面整体、独特、而全面的来展现其内容。
书籍设计策划篇二
很多人认识营销手段是需要无时无刻实战的积累的,其实不全是,理论知识的积累也很重要!在此,小编向大家推荐营销策划相关书籍,大家可以购买阅读,学习其中的理论知识哦!
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对市场营销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书阐述了基于网络的营销思想,由浅入深,有理有据,且行文流畅,通俗易懂。
本书共计三大部分13章,各章结构严谨,论述充分,既讲解了网络的基础知识,更详细地阐述了网络营销的精髓。
本书面向广泛,既符合营销专业的师生、mba、营销从业人员、经理人,也适合作为培训教材。
面对客户,除了产品,你自己还有什么卖点?
如果想不到,你可以利用自己的形象、感情、大脑、人品、沟通、服务等六个优势来帮助自己,然后推销自己。
推销自己的素质、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如果你在其中某一方面略有所长,就应该将其发挥到极致。
突然袭击破来绩瓶颈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如果你还没有感觉到客户发自内心的强烈关注,那么你现在最需要的是:按照本书六大部分所讲的思路来发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向所有的客户推销自己。
在做这一切之前,不要怀疑这里有什么难度,请你相信:伴随着你对自身潜力的大发现,一本普通平易的书一样能够为你的销售工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帮助。
该书的宗旨是帮助你准备和展示一个与广告、促销或整合营销传播有关的专业宣传活动。
本书介绍了一个10步骤方法,言简意赅地解释了策划和执行一次成功的宣传活动所需的过程。
作为一个模拟的宣传机构,你需要为客户提供解决促销问题的方案。
这个方案涉及制定一个真正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公关和促销等方面的策划。
本书猛烈抨击了市场营销及市场研究领域的传统理性方法。
他突破性地利用人类认知和交流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帮助市场营销人员深入了解消费者真实的内心需求。
希尔采用了诸如神经反馈和面部表情解码之类的新科技,来衡量和纪录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广告所做出的真实心理反应。
借助这本书。
更多的市场人员可以激发和评估消费者内心的购买欲望.策划出令消费者无法抗拒的品牌故事。
引发最强烈的情感共鸣。
本书化深奥难懂的抽象概念为简便易行的操作规则,提供了及时方便的实用指导。
你恐怕很难理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场讲演上百元一张票却屡屡爆棚,且听众既非年轻稚嫩的青年学子,亦非常容易冲动的追星族,而多是见过大世面的企业家、银行家、政要官员,以至于有记者这样描述:王志纲的讲演到哪里,哪里的门前就会成为这个城市的“名车大会战潮——乘靓车的人都来了。
王志纲到底有什么魅力?他的讲演又包含了怎样惊世骇俗的内容,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本书收录了王志纲的相关讲演,读后你自然会深有感悟。
在现代商业社会,你的四周充满着无数的成功机会。
只要把握得好,就可以让你的收入、权力、影响倍增。
但问题是:你对它们根本熟视无睹。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找到这些增加收入及成功的秘密,提供你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执行方法,替你带来更多的财富、尊敬及成功。
一旦你领略其中滋味,一切都将改头换面。
事实上,这些策略可以应用在你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用以说服他人接受你的想法观念,教你成为一个拥有影响力并赢得尊敬的领导人物,以及如何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你即将进一步趟神奇的旅行,将去发掘隐而未现的资源和机会。
很多朋友在做网站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句话“网站未动,策划先行”,这是要求站长先于网站建设动手之前考虑网站的盈利和运作等等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很多站长的学历并不高,但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他们有利的地方在于对要做的网站的用途非常的了解。
这是他们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结果。
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相关成功策划并建站成功的经验来源。
网络营销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市场策划的基础上的。
网络技术我就不再细说,因为中国的技术人才实在是太多了(重复性的练习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但是兼具网络技术和市场策划能力的人才相对来说少一些(当然不是说只要具备这两者就可以取得成功,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资金,人员,机遇,政策等等)。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本书供 大家讨论和学习。
(策划能力的另一个来源是——经验)
我对于奥美广告有着未曾谋面的.喜欢(现在奥美也涉足网络营销行 业,成绩相当不俗,当然,现在有个死党在奥美公司)。
对于网络营销来说,我认为脱胎于广告策划的营销理念是网络营销的强力支撑。
对于刚刚认识到这一点的朋友来说,我推荐陈小云的《泛广告时代的幻象》。
这本书将广告的外衣剥去,告诉你所有的分析方法,分析步骤和分析结果。
推而广之,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做网络营销分析。
比如里面的《九阴真经》就是分析案子的绝好策略。
建议朋友们可以在豆瓣上加入一些广告群,和他们多讨论讨论,用广告的方法来分析。
要说明的是,本人并不是广告至上论,公关和其他的手法也一样重要。
《泛广告时代的幻象》豆瓣地址 (关于读书学习的问题可以参见以前的文章:seo学习之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附:
经典·世象·广告——《泛广告时代的幻象》书评
从事传播业的人士,如能多读几本既有实战体验,又能洞察世事真相的著作,情况会好很多。
这本书 就是这样一本跨学科、跨文化、跨领域的著作——从《世说新语》《红楼梦》,到波德里亚的消费主义哲学、大卫·奥格威的广告体系、后福特主义的社会特征、本 雅明对波德莱尔诗意的现代性解读……各家经典与作者的体验贯连一体,把传播业的风云变幻以及国际4a资质的广告传播企业案例,用直面中西文化冲突,游走于 主流学科、前卫学说、边缘文化之间的超然态度讲述出来,看破世象,接触真相。
绝非每个在传播或广告专业修习过的人都能像作者那样,用 信手拈来兼影像游走的方式,写一本触及并揭示社会广告幻象的作品。
作者经过国际公司实战实践,同时真正贯通了许多文化大师的论断,用来观察消费社会的风云 变幻,且不偏不倚,以理服人,这非常难得。
中国人发明了“借鉴”一词,但真正要能对着镜子,画出真实的自己,不是课堂里能够学会的,还是要博采众长,学以 致用,融会贯通。
钱钟书讲究“通感”,心有灵犀一点通,就能感动人心。
作者写的是广告幻象,其实广告乃至整个传播的本质,与真实世界 千丝万缕地牵挂着。
作者有着很好的比喻本事,以传承“比兴”传统的文字境界配合现代传播的图像境界,以广告专业语言作为阅读世界的一种方法,难能可贵。
至 于叙事方式的电影镜头感,隐身主角营造的现场感,脚注方式的突破,引用瞬时性的网络内容,蕴含在阅读过程中,那更是对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启发。
书籍设计策划篇三
书籍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大大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古今中外,中国的线装书、西方的羊皮书、苏美尔的石板书都是颇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书籍样式。据考证,早在魏晋时期,我们士大夫阶层接十分重视书籍的外观和整体外型。陶渊明说过“书若其人,面甚为重”,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古人对书籍外观造型的重视,这些,其实也就是当下书籍装帧的雏形。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类对事物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实用性,而对美学等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事物正面对新生事物的冲击都加快了变革的步伐。一方面装帧很差的书籍即使内容充实也很可能压在书店积灰,很多读者甚至连翻阅的兴趣都没有。另一方面电子图书的兴起对传统书籍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丰富的图像影音内容和高度的互动性使得传统书籍望尘莫及,时代的剧变使得书籍的装帧必须要朝着更高的“非实用”层次发展,让书籍的装帧精美化、美学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是由于此,书籍的装帧在当下的环境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诚如前文所言,基于物质资料和科技水平的限制,虽然早在20xx多年前的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专门的书籍装帧部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书籍装帧不论社会调查报告是在范围还是形式上的发展都非常的有限,具体来说,传统的书籍装帧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使用范围有限。传统的书籍装帧使用的内容范围和人群范围都十分有限,基本集中在政府或一定的社会组织编订的书籍,如中国的《四库全书》,西方的《圣经》。同时使用装帧较好的书籍的人群,基本为上流社会的贵族或富商。
2.形式单调。一般来说,东方的书籍装帧以线装书为代表,而西方以羊皮书为代表,同时内容以文字叙述为主,形式十分单调且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3.技术含量低。传统的书籍装帧基本就是将书籍组装和保护起来,高级一点的装帧也只是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装饰,本质上装帧的技术含量和设计理念处于很低的水平。
时代在飞速发展,书籍装帧在这个剧变的时代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注意以下要素:
1.改变传统书籍装帧的观念。传统观念将书籍装帧的思维局限在书籍的装订、保护、封面扉页的制作等方面,但当今时代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要求都变得综合性和复杂性,在装帧过程中,如果我们将思维局限在装订和封面这些方面,那对提升我们书籍的整体质量是非常不利的。根据新时代的观点,书籍装帧包括了书本中所有与文字、图形、色彩、形态的有关系的设计和制作。
2.结合时代背景,书籍特色增强书籍的美观性。
美观是书籍装帧十分重要的一个作用和要求,在当下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熹榜书千字文》为例,来看看这个问题。这套书的装帧给读者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强烈的。首先,他用木盒制作了书的外套,并创造性地将朱熹文章片段运用现代激光雕刻工艺反雕凸刻在面板上,让读者光是看到这震撼的封面便对书籍里面朱熹的大作充满了渴求和期盼。而反雕的千字文,完美的与朱熹生活的时代宋朝结合起来,展现了宋代印刷术的跨越式发展,使读者的思绪一下飞回到千年以前。这样的书籍装帧,带给读者完美的想象空间和意境,创造惊人的销售量自然不足为奇。
3.突出民族特色。
时代的发展使得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一夜之间世人皆知,然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却是无法复制的,这正好给了我们书籍装帧的一个思路,那就是彰显民族风情,使我们的书籍“仅此一家”,具有极强的独有性。
我们之前展示了《小红人》的装帧设计,这本书至今也是中国书籍进攻国外市场的典范制作,当年在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取得了惊人的销量。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小红人》几乎处处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元素装帧设计理念。线装模式、封面的窗花剪纸、扉页的中国结设计、还有整本书的黑字红底的对联模式,可以说是页页有景,片篇有情。
书的材质早就不能在局限于纸张,所以材质的多样化也是我们现代书籍装帧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了吸引读者或者更好地体现书的内容或时代特征,我们可以使用木、铁、塑料等多种材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书籍的现代装帧理念用1个图表示,对书籍装帧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们提高书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整合将具有重大的帮助。
[2]郑军华慧.书籍装帧设计[m].上海书店出版社,20xx.1―46。
[4]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
书籍设计策划篇四
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美学趣味不断变化的今天,书籍的装帧设计很难有永恒的判断标准。但除了上述三个要素外,满足读者需求才是书籍装帧设计的最终目的。读者对书籍通常有阅读和使用方面的舒适、安全、方便、快捷、省力等生理需求;同时也有审美、情感等多方面心理诉求。“以人为本”的书籍装帧设计要求把读者放在首位,把人性化设计渗透在图书开本、纸张材料、内文版式、文字、色彩等装帧细节中,使书籍装帧的最终形态符合读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装帧设计;生理需求;心理需求。
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美学趣味不断变化的今天,书籍的装帧设计很难有永恒的判断标准。但除了上述三个因素外,有一点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性的追求。信息的接受者并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受纳器,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主体。书籍设计师只有把读者放在首位,使书籍装帧的最终形态符合读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才能使书籍在适应不同读者群的实际要求中更趋多元化、合理化。
书籍的装帧设计在满足读者生理需求的层面上并不是简单的使用功能的满足,其中更渗透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设计者在读者便于阅读、便于使用和便于记忆等生理需求方面通过各装帧要素体现这一关怀。
2.1便于阅读的需求。
书籍的版式设计必须遵循人类的视觉规律。首先,版面的上、中、左部分被心理学家认定为读者的“最佳视域”,其次是右边部分。其次,为了快速顺畅地阅读,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书籍装帧中要求行距要大于字距,一般是字距的一倍以上。同时,合理的字距通常是字高的1/2-2/3。略微增加字距和行距,或行距过窄,上下文字相互干扰,目光难以沿字行扫描,都会起到减缓阅读速度的作用。对目标受众为老年读者的书籍来说,选用字号偏大、字体简洁明了、色彩设计鲜艳、标题醒目的排式和版式,更有利于唤起其视觉注意,便于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和速度。再次,书籍的分栏也要符合人体工程学。据实验证明,每行字若用4号字超过100-110mm长度,或者用小于5号字超过80-90mm,阅读时就会感到轻微疲劳,如果字行增加到120mm时,阅读效率会降低5%,因此,为了阅读的方便及保护视力,字行长度以不超过80-105mm为最佳[1]。同时在纸张材料的选择上,设计时将图书内页表面印以浅淡色调或直接选用蒙肯纸(纸本色为浅黄色调)等低白度纸张,这样可以减弱纸张的反光,不易引起读者的视觉疲劳,减小对读者眼睛的伤害。
2.2便于使用的需求。
除受书籍内容、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外,书籍开本的多样化也是适应读者生活方式和日常阅读习惯的结果。普通3开本和大32开本图书具有文本信息量大的优点而广泛使用。但以人的舒适尺度要求,以上两种开本在水平方向的尺寸稍大,在日常携带中只能沿书的脊背方向用手的虎口握持,较长时间的把握就会产生肌肉疲劳感。近年出现的窄32开本的设计类、文化教育类和工具类图书因为开本新颖、携带舒适便利的优点而获得市场和读者的广泛欢迎。再如词典、专著类图书的装帧设计,因为此类图书专业性较强,内容丰富,通常信息量巨大,设计者宜根据其内容的多少选择合适的开本。过宽的书脊在视觉上不美观,也造成取阅的困难,书脊的厚度应以单手易取放为合适。同时,像地图册、工具书等经常使用的书籍,所选用小开本,便于读者阅读、查看。而大型系列专著则应避免小开本,较大的开本外观上更美观、大方,便于收藏。
2.3便于记忆的需求。
一些书籍的装帧形式对读者便于阅读、加强记忆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书籍正文中对重点内容、引用内容等有限字体的加粗、变细、拉长、压扁或调整字号大小的手法;或对标题或导语的字体、字号或颜色的特殊强调;或以及在每一页的页眉或页脚添加该页内容所属章节的信息;还有在各章节前添加摘要、导语或提要,都可以起到在读者阅读过程中加强记忆的效果。
书籍装帧设计已不仅只限于阅读习惯、便于使用等读者的生理需求,不论是书籍中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内容,还是外在的装帧形式,它都包含着一种精神交往的过程。书籍装帧设计者在这方面的努力,为读者和图书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搭好了桥梁。
3.1形式美的需求。
文字的首要作用当然还是供人阅读,除此之外,文字作为整个版面设计的装饰性因素,在满足读者心理需求方面还发挥着灵动的美感效应。在具体的操作中,文字的设计会根据作品主题的要求,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和组合魅力,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充分展现设计者的信息表达得多层意图,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感受。首先,文字版式设计应会有一个总的设计基调,从空间关系上达到统一基调的效果,即以字体组合产生的黑、白、灰,从明度上拓展版面的视觉空间,而不仅仅是视觉刺激的`变化。其次,针对不同年龄的读者群,编排设计也应随之而变化。儿童书籍多以生动的画面、奇异的开本来夺人眼目,将一本书溶入一种有图有文、有声能动、寓知识于玩乐之中,启发式的设计正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与之相对应,中老年读物图书设计需要注重内涵,不可有过于肤浅的表面装饰。适应他们的书籍编排就不能太跳跃、太刺激,应多一些平和,多一些人文气息或怀旧情感。再次,根据不同类型的书籍,也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版式形式,如一般工具类书籍,在版面设计中要求比较稳定、谐调、有逻辑性,这样才能表达工具书信息权威、科学、有条理及重规范的特点,才能使读者对它产生一种信任的情感;而诗歌、散文的版面设计就丰富的多,可适当加宽行距与字距以获得轻松、舒展的情绪,将内容的情感寄托于变化的格局之中。
3.2意蕴美的需求。
传统的只作为物质基础的纸张材料和印刷工艺,在现代技术的发展上也仍能表现出意蕴美的特质。如宁成春设计的《乡土中国》系列的书籍在设计中选用名为“芬兰高级书纸”的特种纸。这种材质本身就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材质和色泽就是“红中国”的感觉。同时制版为双色,即从彩色固体中取红、黄、蓝灰度,黄版也变黑版,调好灰度,明暗、冷暖调子,长调给专色,增加层次,黑版使其调子短[2]。这样一来,彩色图片中暗部不显处通过制版都显露了丰富的结构层次,比原图更清晰,别具风味。整套书凸现出浓厚的中国味道,让读者爱不释手,读者在阅读时不但愉悦,还有陶醉之感,既达到了传达知识的目的,又能让读者享受书籍装帧设计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满足。在纸上印以色彩、附着味道,也能营造出新奇之感。翻开一本书,书的味道会油然而生,有形的和无形的,材料本身的味道和印刷时油墨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嗅觉和味觉体验。比如,《爱上咖啡滋味》,封面和内页都使用咖啡色彩;《一杯安慰》和《菊花香》,更分别使用具有咖啡香味和菊花香味的特制油墨印刷,翻阅时散发出缕缕清香……以印刷工艺为依托,以纸张材料为媒介,根据图书内容和主题针对性地设计制作一些装帧形式,照应了读者对图书的丰富细腻的感性心理诉求,深化了图书内涵。书籍的装订形式也能发挥意蕴美的效用。如吴勇设计的关于北京奥运的画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一本以北京奥运会重要场馆的形态为基本元素的函套及内文设计,蝴蝶挂钉式骑马订与胶装相结合的特殊装订工艺,都试图表现出北京奥运会人文的、科技的、绿色的理念特性,整套书籍强烈的立体感设计在触觉上也给人以很强的愉悦性。
装帧设计中所包含的形式美和意蕴美,虽然诠释着不同的内容,但二者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设计师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把这些美表现得当,使二者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出书籍装帧中读者艺术审美需求。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五种境界: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他认为,介于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之间的是“艺术境界”,其“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艺术境界主于美[3]”。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应达到的功利、审美、伦理的三种境界,其中功利境界为基础,我们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必须首先以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为前提;然后由低到高趋于伦理境界——一种以人为本的哲学境界,这种境界在现今日趋发达的书籍装帧市场已经渗透到书籍装帧的形式和内容的设计当中,在满足读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方面处处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
书籍装帧设计中传统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已不能全面指代和解释设计的本质和存在价值,对书籍装帧实用与审美的价值判断也应进一步提升到伦理境界,以大众的利益需求为根本,才能更真切地认识当代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同旭,冀德玉.书籍装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46.
[3]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51.
书籍设计策划篇五
在于将儒家“和”思想运用到书籍设计中做到相得益彰,总结出基于儒家“和”思想指导下的设计理念从而提升书籍设计品质。了解阅读对象与书籍设计的沟通桥梁做到意境融彻,以儒家“和”思想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从而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方法:通过将儒家“和”思想运用到书籍设计中,从而探索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出路。结论:研究儒家“和”思想的内涵,将其应用到书籍设计当中,能够提升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性,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文化认同,并且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现代书籍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体现了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智慧,在调整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同时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理论基础。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在中国长久的历史文化看来,儒家“和”思想已经被衍生成一种兼容并蓄的艺术形式,并且被广泛运用到建筑技艺、园林、书法、绘画等艺术设计领域。本文通过对儒家“和”思想进行梳理,使其与书籍设计相结合,总结出基于儒家“和”思想指导下的设计理念,进而从视觉元素、材料选择、书籍造型和装帧结构上研究如何在现代书籍设计中体现出具有儒家“和”思想的设计理念。
在儒家思想中,任何事物的审美和欲望应该有理性地、适度地抒发,去达到情感和思想的互融互通。正是因为有“中和”儒家思想的引导下,人们才会更加满足自己当前的生活从而做到知足常乐、控制欲望,只有做到儒家思想中的适度原则,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在书籍设计中,近年来随着电子读物的普及,加上有些设计人员为了迎合某些书商的要求,对书籍过分装饰一味地追寻表面视觉上奢华高雅的书籍装帧形式,出版商也越来越看重书籍外观,而产生了很多过度包装的书籍,因为在他们看来现代纸质书籍具有了摆设和收藏功能,这种看似提高书籍价值的行为对于书籍本身来说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过度包装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对消费者的心灵进行了腐蚀。书籍自古以来就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主要媒介工具,如果过度的最求外观上的好看与销售价值只会适得其反。儒家的“中和”思想要求书籍装帧设计师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让书籍设计的外在体现出对称、平衡、协调和统一,并对称美、秩序美来带动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谐,让人的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处于圆融的状态,实现真正的“中和之美”。
儒家思想常常强调“天人合一”,其中以人为核心,强调人与天地、自然的和睦共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引导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应当以占有自然、破坏环境为目的,而应思考如何与自然融为一体,世间万物本身就属于自然界,人们不是要逃离自然的环境、改造自然的规律,而是要融于自然、亲近自然,实现生命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相互契合。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应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抑制无限制的`欲望,避免向自然无限制地索取从而造成大量的破坏,尽量采用以自然、可回收的物质和材料作为书籍纸张制作材料,提倡绿色设计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儒家思想中的“文质并重”谈书籍设计中的整体理念。
孔子明确了“文”与“质”的关系,提出“文质并重”的思想理念。“文质并重”是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统一,避免出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极端现象,使“文”和“质”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在书籍设计的功能上,以服务于人为根本目的,在表现书籍内在内容的基础上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文质兼备又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优秀的书籍设计应该实现装饰和其承载内容的统一,用形式来表现其自身的精神。
儒家“和”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出发,书籍设计也应该以读者为主体进行设计,设计吕敬人先生曾评价的:“今天的书籍设计师要塑造书籍的生命。设计师需要思考如何体现书的文化气息,让人在愉悦中享受到书籍传递的信息,说得直白一点,设计者要做的就是在书籍文本和读者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书籍装帧设计无疑就是书籍的精粹所在,好的书籍设计可以让读者在未翻开书籍前得到某种预感,也可以让读者于第一印象时就失去翻开的欲望。这种能够拉近读者与书籍的心理距离,就是书籍装帧设计中包含的儒家“和”思想。达到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探索意识的目的和意义。
书籍设计策划篇六
通过这五周对书籍装帧课的学习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从对书籍装帧一点都不了解到学习后,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一个吸取知识的过程,在通过老师给予的一些解释和指导,现在我对这门课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
书籍装帧是平面设计里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书籍装帧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很多方面。书籍装帧在现代形态中包括精装书、半精装书和瓶装书。书籍设计在我国已经有了很久远的历史了,由于现在技术的越来越进步,制作书的材料也很多,像是布、皮料都已成为书籍装帧用到的材料,而不仅仅只局限于纸了。
书籍设计的核心是准确的传达书中的主题内容,设计一本书离不开图形、色彩、字体、材料和加工工艺各方面的设计。这也可看出书籍装帧是一项综合的设计。书籍装帧是根据数的内容对开本、封面、封底、书脊、扉页、字体、版面、插图等综合的设计。书籍装帧的任务是要恰当而有效的表现书籍内容,考虑读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地区的不同需要和使用方便,照顾我们的审美水平和欣赏习惯。
面标题字体的设计形式必须与内容以及读者对象相统一。好的封面设计应该是再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曾加一些小细节来丰富它。
扉页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的需要。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如果缺少了扉页,就如白玉之瑕,减弱了其收藏价值,扉页就犹如门面里的屏风,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采用的纸有的是有机理的有的是会散发出清香。有的还附上装饰性的图案与书籍内容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插图设计等。真正优秀的书籍应该仔细设计书前后的扉页,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目前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是美术设计师的创作稿、摄影和电脑设计等几种。摄影插图很逼真,受欢迎,但是印刷成本高,而且有的插图受条件限制,在某些方面手绘作品更具艺术性,或者是摄影力所不及的,总之各有所长。
总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的“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书籍设计有了更对的了解和深入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实践,在这次作业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要做好一本书的不容易,考虑细节很重要。
书籍设计策划篇七
近些年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也越来越关注。通过对我国书籍装帧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以往在装帧的过程中没有或缺少情感化设计元素,对于书籍装帧领域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相关从业人员迫切需要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书籍装帧中利用情感化设计元素呈现出更具情感化的设计,为书籍装帧增添新的生命力,增强书籍的吸引力,使书籍也可以更加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
书籍装帧;情感化设计;设计元素。
纵观我国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于书籍装帧工作非常喜爱,并且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书籍装帧过程中体现情感化设计元素,是书籍装帧领域的又一场新的革命,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书籍设计水平,还能使得众多设计人员的才华得以展现,使得书籍装帧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所以对于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进行深入的思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最早提出情感化设计这一概念的是唐纳德诺曼。他认为情感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感官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行为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反思层面。这三个层面代表着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三种层次,就阅读书籍而言首先人们看到的就是书籍的外表,也就是视觉对于物质的第一感官。然后人们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具体的感受就代表着行为层面,是书籍使用功能和易用性的具体呈现。人们在阅读书籍后,思想上会对于书籍产生一定的情感,人会因为书籍的内容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又或者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对于书籍的整体装帧而言,要立足于我国书籍装帧发展现状。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就是以书籍整体装帧的物质性作为重要基础,再将其具有的精神功能充分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情感,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和感知到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所具有的整体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这种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元素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书籍整体装帧设计与书籍中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需要具备引导性,能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情感世界与书籍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如果书籍装帧设计只是一味想要吸引读者的关注,而将众多色情、暴力的因素都放入到书籍装帧中,不仅会使得读者忽略或误读书籍中的内容,甚至还会对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误导。
对于我国的图书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图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书籍装帧的形式也呈多元化趋势。图书装帧想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对于图书装帧设计必须要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书籍更加具有感染力,才能更加吸引读者。书籍装帧中融入情感化的设计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从对于书籍的本体认识已经逐渐上升到行为水平或更高的层次,可以说情感化设计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找寻有效的措施,加强情感化元素与书籍装帧的良好融合,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书籍整体装帧设计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情感、认知心理等众多角度出发,如果不能坚守这一原则,那么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也终究是徒劳的。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是装帧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随之应用在书籍装帧中去,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使得技术体系越来越成熟,同时还需要尊重新技术提出的要求。如果新技术的融入并没有使得书籍装帧领域发生任何的变化,那么新技术的应用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随着装帧工艺的不断发展,书籍装帧也必定会融入情感化设计理念。
(一)材料的情感化设计。
1.传统纸张具有的情感魅力。
纸张是书籍表现的重要媒介,传统纸张具有属于自身的独特魅力,纸张材料具有的质感使得书籍的美感得到了强化。厚度、纹理都是纸张所具有的特性,能够对人的多种感官发起冲击,使得人们对书籍产生了情感,是纸张架起了人与书籍之间沟通的桥梁。纸张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先人的伟大智慧,纸张也成了书籍装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纸张也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中国传统的纸张,这种纸张是利用传统的造纸术,通过手工加工制作的。另一部分就是欧洲纸,这种纸张是利用机械设备生产制作的。在我国纸张与学术领域和艺术领域发生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纸张不仅仅只能被应用,同时还能被触摸和感觉到,因为手工纸张在制作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的原料和制作工艺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纸张也是以碱性存在的,是非常适合承载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些纸张能够散发出清香的气息,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书籍的喜爱,更能帮助人们良好地融入到书籍所构建的情感世界中去,这也正是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重要体现。
2.新型工业材料中的情感创意。
纸张的机械加工技术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材质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工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在纸张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选用工业材料代替传统的`纸浆,生产的纸张更加适用于现代印刷技术。除了这些经常会应用到的纸张外,一些特殊性的纸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情感化设计元素,例如:现在的一些儿童书籍,为了能够满足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将一些仿毛皮的材质融入到儿童书籍的画面中去,增强画面的立体感,提升儿童书籍具有的吸引力。
(二)印刷的情感化设计。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纸张的材质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支持不同的印刷工艺,使得在书籍印刷中也能体现出情感化的设计。首先,需要讲述的就是凹凸印刷工艺,凹凸印刷能够使得图形的立体感觉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支持二次印刷,这对于纸张的材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印刷技术和纸张材质的良好契合,才能将凹凸印刷所具备的优势最好地呈现出来。这种凹凸印刷方式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可以使读者的触感更加强烈;其次,需要讲述的就是3d印刷技术,这种印刷技术在我国的印刷领域属于先进技术,该种印刷技术将立体成像与印刷技术进行良好结合,使得平面印刷能够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加强烈和奇特,打破了以往传统印刷技术所呈现的平面和静止的形式,使得平面形象更具生动效果,为平面赋予了生命力。
书籍是承载文化、智慧的重要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书籍装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将书籍装帧与情感化设计理念进行完美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地提升书籍在图书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能有效地增强图书具有的吸引力,使得书籍与读者的情感世界产生更美好的共鸣。
[1]芦扬.浅谈中国发展中的书籍装帧设计[j].艺术科技,20xx(12).
[2]甘芳芳.交互体验在立体出版物中的应用与探究[j].艺术品鉴,20xx(3).
[3]李永霞.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1).
书籍设计策划篇八
岗位职责:。
日常主要工作是出版社图书装帧方面的设计,包括封面、内文版式、图书工艺等,如精通海报(包括图书宣传、电视电影海报)的设计,则待遇会相应提高。
任职要求:。
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懂图书印刷、装订、纸张相关知识,能和客户沟通。
书籍设计策划篇九
很多朋友在做网站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句话“网站未动,策划先行”,这是要求站长先于网站建设动手之前考虑网站的盈利和运作等等问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很多站长的学历并不高,但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他们有利的地方在于对要做的网站的用途非常的了解。这是他们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结果。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相关成功策划并建站成功的经验来源。
网络营销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市场策划的基础上的。网络技术我就不再细说,因为中国的技术人才实在是太多了(重复性的练习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但是兼具网络技术和市场策划能力的人才相对来说少一些(当然不是说只要具备这两者就可以取得成功,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资金,人员,机遇,政策等等)。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本书供 大家讨论和学习。(策划能力的另一个来源是——经验)我对于奥美广告有着未曾谋面的喜欢(现在奥美也涉足网络营销行 业,成绩相当不俗,当然,现在有个死党在奥美公司)。对于网络营销来说,我认为脱胎于广告策划的营销理念是网络营销的强力支撑。对于刚刚认识到这一点的朋友来说,我推荐陈小云的《泛广告时代的幻象》。这本书将广告的外衣剥去,告诉你所有的分析方法,分析步骤和分析结果。推而广之,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做网络营销分析。
比如里面的《九阴真经》就是分析案子的绝好策略。建议朋友们可以在豆瓣上加入一些广告群,和他们多讨论讨论,用广告的方法来分析。要说明的是,本人并不是广告至上论,公关和其他的手法也一样重要。《泛广告时代的幻象》豆瓣地址 (关于读书学习的问题可以参见以前的文章:seo学习之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附:经典·世象·广告——《泛广告时代的幻象》书评从事传播业的人士,如能多读几本既有实战体验,又能洞察世事真-相的著作,情况会好很多。
这本书 就是这样一本跨学科、跨文化、跨领域的著作——从《世说新语》《红楼梦》,到波德里亚的消费主义哲学、大卫·奥格威的广告体系、后福特主义的社会特征、本 雅明对波德莱尔诗意的现代性解读……各家经典与作者的体验贯连一体,把传播业的风云变幻以及国际4a资质的广告传播企业案例,用直面中西文化冲突,游走于 主流学科、前卫学说、边缘文化之间的超然态度讲述出来,看破世象,接触真-相。绝非每个在传播或广告专业修习过的人都能像作者那样,用 信手拈来兼影像游走的方式,写一本触及并揭示社会广告幻象的作品。
作者经过国际公司实战实践,同时真正贯通了许多文化大师的论断,用来观察消费社会的风云 变幻,且不偏不倚,以理服人,这非常难得。中国人发明了“借鉴”一词,但真正要能对着镜子,画出真实的自己,不是课堂里能够学会的,还是要博采众长,学以 致用,融会贯通。
钱钟书讲究“通感”,心有灵犀一点通,就能感动人心。作者写的是广告幻象,其实广告乃至整个传播的本质,与真实世界 千丝万缕地牵挂着。作者有着很好的比喻本事,以传承“比兴”传统的文字境界配合现代传播的图像境界,以广告专业语言作为阅读世界的一种方法,难能可贵。
至于叙事方式的电影镜头感,隐身主角营造的现场感,脚注方式的突破,引用瞬时性的网络内容,蕴含在阅读过程中,那更是对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启发。
书籍设计策划篇十
一、房地产策划师职业定义:房地产策划师是指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市场调研、方案策划、投融管理、产品营销、项目运营和物业管理等工作的策划人员。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房地产项目的市场调研和咨询策划;整合设计、建设、营销、广告、服务等资源,制定策划方案;房地产项目的产品营销工作;房地产项目的运营工作。
二、房地产策划师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房地产策划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三、房地产策划师报考条件:
——房地产策划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四级房地产策划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助理房地产策划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具有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3)取的四级房地产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4)取的四级房地产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三级房地产策划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5)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
(6)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7)具有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经三级房地产策划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房地产策划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的三级房地产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的.三级房地产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二级房地产策划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5)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三级房地产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6)具有本专业或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三级房地产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二级房地产策划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取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正常情况下一年有三次报考。
书最好去当地的培训机构去买。
书籍设计策划篇十一
班级:学号:姓名:
刚开始接触书籍设计,我们只知道封面设计、扉页设计,最后把插画设计也算进去,觉得做一本书很简单,通过学习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书籍设计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个立体由很多平面组成,不仅从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书脊三个面,以外到内,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页都是平面的,每一面都要进行装帧设计,给人以美的感受,这让我明白了网格的重要性,想当初葛教师给我们上网格课的时候我还不屑一顾呢!等到自己排版的时候才知道网格在排版上的作用,根据不同类型的书,可以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吸引读者的眼球,呆板的排版则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书籍装帧设计是我们平面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这6周时间里,我们主要对成型工艺、版式设计、整体设计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强调书籍设计的形式与阅读功能、平面特性与立体形态之间寻求和谐关系。为了使我们的设计能符合现代书籍加工工艺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实用性的设计能力,老师带领我们实地参观了印刷厂和装订厂。通过对书籍加工过程的具体接触及部分示范,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书籍整体性设计的意义。为了提高我们的空间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老师搜集了大量的优秀书籍实物和图片资料。从书籍平面到立体型态的塑造、从设计到加工工艺等,通过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讲解,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创造性的设计能力。
书籍成型工艺、书籍装帧、印刷工艺、字体编排与设计型成的总体上的书籍工艺此类课程,让我们充分的了解书籍的制作与发行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是出版美术专业的主要课程。不管是设计、印刷、装订,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该课程的整体性,各各环节紧扣缺一不可,对设计者的设计能力、艺术修养、文学修养,以及对消费人群的心理把握无不是一项巨大考验。
书籍装帧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了书籍设计与装帧艺术,深刻地感受到了该课程的整体性与统一性,整个课程的布局,从对书籍的`深入了解到对它的设计,再进行印刷,最后装订,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氛围,结合我们各自特点,从整体到个别的辅导,使我们对书籍装帧能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我们了解到书籍的制作过程与流程等的相关知识,以后对书籍也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对于未来都具有一定影响。
它同时也是一门工艺艺术,没有书籍装帧,一本书也不可能成型。通过我们对书籍成型工艺、字体编排与设计、印刷工艺的学习,使我们更深入一步的了解书籍装帧,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和统一性。整个课程的布局,从对书籍的深入了解到开始设计,再从图形、文字的编排、处理等不同方式进行设计,最后到书籍的印刷和装订,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该课程的整体完整性。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给了我们浓厚的设计氛围,以及耐心地指导,使我们更好的把握此课程的学习及深入,了解到了书籍工艺一系列制作流程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书籍装帧”课程六周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导,我对此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更难得的是,老师对此课程的研究和探索,能把知识更直接、更形象地教授给我们每一位同学,同时也保证了此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个人认为这一课程都有其不可获缺的重要性,必须整体把握才能使最后之作品更加完善,所以在思路创新的同时,多借鉴以往成功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书籍的作用不公在于艺术欣赏,而且肩负传递信息,记载历史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以后可能会比较少的接触书籍工艺,但比课程对我们一生的影响都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下面是我对此课程的几点看法:
1.讲课的形式:首先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图文并茂,并针对于重点能重复强调,能使得我们起进一步深化。
2.教学方法:此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互动的形式,师生间零距离交流方案。并将方案通过投影仪进行分析讲解,同学间相互学习,探讨。
(1)了解“书籍”的几种结构和形式,搜集分析一些“书籍装帧”的资料,
(2)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搜集一些特殊材料的“书籍”,将其进行分类,更进一步深入。
(3)在了解了一些资料的情况下,由我们亲自动手制作(精装、平装、特异)三本书籍,主要针对封面(封套、护封、内封)、环衬、扉页、目录、勒口,及正文的编排等等,都得到了训练。
3.此课程所达到的目的:此课程产生了一定的效果,班级每位同学最后都独自完成了2-3套作品,同时大家对“书籍装帧设计与实训”也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
4.针对“书籍装帧”教材的看法:
(1)对于初接触“书籍装帧设计与实训”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2)此教材以解读的形,直观、容易理解(读图为主)。
(3)在文学解释方面,通俗易懂,内容概括全面,并针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分析。总之,此课程在一种游戏般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也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六周的学习,我们的作业可以证明一切!
书籍设计策划篇十二
处在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的现代社会中,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公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公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作为公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书籍时刻与公众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图书出版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书籍装帧艺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成为现代图书市场商业化表现形式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公众选择书籍的一种重要参考方式。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多种书籍形式充斥其中、书籍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不仅需要在吸收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且还应该学习国外优秀的经验做法,寻求变革和创新。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开展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对中国改革开放后书籍装帧艺术影响的研究。
本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本文以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对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的优秀经验做法以及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存在的不足,丰富了对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理论研究,能够为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在论述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日本设计艺术哲学的优秀经验做法,提出了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对策,有助于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进而推动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
2.1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概念。
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是指运用于日本国内的,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凸显出设计的特色与内涵,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1]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通过不断的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后步入世界前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
2.2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哲学之间的关系。
2.2.1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由于历史的渊源,在传统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文化深层上实际上是大异小同,但在处理传统与现代设计的问题上,为同样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照系统。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在文化思想方面,中国与日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以我国的佛教思想为例,我国的佛教禅宗思想传入日本之后,对日本的设计艺术有了深刻的影响,日本在吸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2]我国在设计艺术上对日本的先进设计艺术方法予以借鉴,体现出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哲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2.2.2相互促进的关系。处在当前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国家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一国内部,还体现在国与国之间。这种国际发展环境,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无论是在经济交流,还是在文化、艺术等交流方面都得到了实现。这些有效的交流,使得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中国当代设计艺术之间相互促进,体现出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3.1借鉴。
3.1.1细节层面的借鉴。
在书籍装帧艺术方面,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细节层面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进行借鉴。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往往注重艺术内涵的表现,这种艺术内涵的表现常常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选择的设计素材、线条与颜色的运用等。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从融入艺术内涵的层面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进行借鉴。
3.2影响。
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在设计思想上,往往表现出了精巧、力争完美的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极大地提高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的品质,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设计思想上进行改进,除了在注重书籍装帧艺术的表现内容之外,还应该从设计思想上予以改进,也就是从设计品质层面提高我国改革开放后书籍装帧艺术的质量。
3.2.2装帧材质的影响。
在装帧材质方面,日本除了运用传统的设计材质之外,还将现代社会中的高新材质运用到设计艺术当中,使得整体设计艺术不仅拥有传统的元素,而且还体现出了现代化的设计特色。在这一方面,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装帧材质方面予以改进,可以在选择传统的装帧材质时,还可以选取高新材质,如纳米材料、铜书、石玉文书、浮雕纸、图文纸等,从装帧材质方面提高书籍装帧艺术的品质与感官效果。
3.2.3意境构建的影响。
从意境构建层面来提升设计效果,是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的特色体现,这种注重意境构建的设计特色赋予了设计艺术更多的内涵,能够让公众充分地感受到其中体现出了的认为关怀与艺术特色。日本这种意境构建的设计艺术哲学能够推动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从单纯的书籍装帧设计向意境构建的设计艺术转变,进而帮助读者更为全面地理解书籍装帧艺术的设计内涵。
3.2.4整体布局的影响。
书籍装帧艺术的特色并不只是单个部分的特色体现,而是各个部分的充分结合之后的特色体现。在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非常注重从整体布局的角度来表现设计艺术的特色,能够将设计的内容全面地表现出来。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整体布局的角度进行改进,包括字体的选择、图片的选择、线条的选择以及材质的选择等,将这些充分地结合起来,使之构成一个完整而又统一的整体,进而实现对书籍装帧艺术的表现。
作为我国文化中的表现形式,书籍装帧艺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书籍装帧艺术不只是一种设计艺术的表现,而且还有着显著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现在:选题的定位、营造书籍外在的形态以及经营书籍内在的信息以及与读者的互动。由此,书籍装帧艺术作为设计的一个门类,不只是对一本书籍进行的创造性行为,它还包括了与这本书的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对此,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应多借鉴国外设计艺术的优秀经验,从材质、表现内涵、整体布局、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改进,进而提高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设计水平与艺术内涵,推动书籍装帧艺术在表现书籍所固有的精神性、人文性、创造性的时候,将书的精神与人的思想充分地结合起来,使之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书籍设计策划篇十三
《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大纲(bookdesign)。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必修2.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理论的学习,以及具体的设计训练使学生明确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趋势;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一般规律、特点与设计创作方法;初步掌握书籍装帧的相关工艺知识,并在设计中自觉的运用。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平面设计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书籍装帧设计也是平面设计中较为综合的一个设计门类。根据这一特点,课程必须加强书籍装帧设计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认识,设计课题的内容要求真实,并且要结合相关的技术知识(如印刷工艺)进行综合设计的训练,以锻炼学生设计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难点:书籍装帧的发展的脉络和各时期的特征。第2章书籍装帧工艺、材料与设计。
书籍设计策划篇十四
绿色设计发展趋势是使用天然的、绿色材料,如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可再生材料及可回收材料,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的材料必须避免。众所周知书籍设计材质中纸张运用最多,在幼儿的书籍设计中市场上采用最多的是铜版纸双面覆膜,但这种覆在印刷品表面的薄膜和其他塑料制品一样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覆膜后的纸张也无法再次回收利用。据英国《经济学人》一篇统计报道,中国人的一年纸张消耗是人均1.81棵树,所以纸张的过多运用并不环保;幼儿的理智判断能力差,行为冲动性强,如果纸张的韧性和牢度不够也会被幼儿撕坏、咬坏。因此,幼儿书籍的材质设计与成人书籍设计不一样,既要满足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满足社会生态环境保护。那么棉布作为幼儿书籍的材料运用,似乎可以协调这一问题。布质书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在我们国家20xx年开始问世。如是一本名为《苹果的故事》的布书,书采用的材质是棉布,在棉布上可以印刷文字、图案。书的每页都在棉布里面填充海绵,以此增加棉布的厚度,方便幼儿胖乎乎的小手拿、抓、握、翻、压等,可以训练幼儿手指肌能和触觉。柔软的书籍页面对儿童的阅读也是一种保护,不像纸质书籍会出现由于纸质太硬、太薄而划伤幼儿手指的情况。棉布材质的幼儿书籍反射率低,对儿童眼睛不刺激,嘴咬不坏,手撕不坏,脏了可以清洗,既能减少幼儿尘埃过敏几率,又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书籍的使用寿命,甚至可以完好无损的传给下一代。与纸质的幼儿书籍相比较,棉布幼儿书籍具有质量轻、无毒害、天然、环保、柔软、安全、易清洁等优点,材料运用的安全性、无毒性、易操作性、耐损性等都体现了幼儿书籍设计的绿色设计和人性化处理,相信这种棉布材质的书是很多家长给幼儿的第一选择。
二、幼儿书籍的绿色印刷。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除了动手以外,有时候会通过嘴巴,喜欢什么或对什么好奇会用嘴巴舔或咬,这势必是传播疾病的渠道,所以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接触一切物品都需要极高的安全性,同时又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他们通过书籍来了解世界。在成人的书籍阅读中有时候手上也会粘上油墨,而油墨中含有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所以在幼儿书籍设计中还要特别强调绿色印刷。绿色印刷是指印刷中要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保护人体健康,消除印刷中由于环保问题造成的危害,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印刷工艺中油墨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采用的矿物油墨颜料中含有铬、汞、钳等重金属元素。如果把含有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油墨用于幼儿的书籍印刷,与幼儿密切接触,而有些幼儿又喜欢吃手或用嘴接触书籍,可以想象这对幼儿的健康会产生多大的危害,比如有些幼儿血液里查出铅中毒,就是因为幼儿书籍、玩具中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元素、挥发性有机物等。因此,我们应该追求一种“印以墨为先,墨以质为本”的原则,幼儿书籍的印刷尤其提倡使用环保型油墨。环保型油墨目前是以植物油为主体的油墨,如水性油墨、紫外uv油墨、大豆油墨等新型环保油墨。大豆提取的植物油属非矿物油,这种油墨不含污染大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臭、无毒。这样的油墨应用到幼儿书籍的印刷中可以保护幼儿的健康,除此之外,在满足信息识别、保护、方便等功能的条件下,还应该提倡用量最少、工艺最简化的适度印刷,对印版版材、印刷材料、后期加工等方面都要优先考虑环境的效益以及人体的健康。
三、幼儿书籍功能的再设计。
绿色设计思维概念中包含产品的多种用途设计,包括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其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他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至于幼儿书籍设计中如何进行这方面的绿色设计,可以借鉴产品设计的例子。图2是一个产品废弃物的功能再开发的例子,ywater是针对孩子的一种低卡路里饮料,喝完饮料后扔掉这个形象生动的y型瓶子实在可惜。设计师通过一个y结(yknots)将这些瓶子连接起来,可以进行各种立体形态的组接,训练孩子的立体空间思维想象,所以很多瓶子就可以成为lego(乐高)一样的玩具。由废弃物到玩具物,通过巧妙的设计拓展其使用功能,延长使用的生命周期,这也是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维。在幼儿书籍的可持续性发展中,也可以从书籍功能方面入手,让一本书不仅具有阅读的功能,还能通过设计来延伸、拓展其功能,提高书籍的使用价值和周期。
我国儿童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陈鹤琴曾说过:“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当幼儿书籍遭遇玩具,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不错的设计理念。玩具书既有书的内容和形式,也拥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比起一般的传统幼儿书籍,其寓教于乐,好看好玩,可以长久的保留下来。一些儿童立体书甚至引起成年人的喜爱和收藏。图3是一本幼儿布书,讲诉农场里小动物的故事,整个设计是一个可以储物的布袋,里面装满了农场里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有魔术贴,打开布袋之后。小朋友可以按自己的想象随意安排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形成一幅幅图画,可以互动玩耍,看图说话等,侧面还有文字对应收纳小动物的口袋。这样的幼儿书籍设计让孩子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籍内容兴趣有所改变,也不会丢弃它,因为它闭合以后还可以当储物的提袋或抱枕。
四、幼儿书籍视觉的人性设计。
除了将绿色环保意识引领书籍设计之外,以人为本,尽量减少盲目的视觉刺激和视觉污染,加强人性化的视觉设计也属于绿色设计的范畴。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还不能进行系统性阅读,他们的书籍设计中以图形为主,文字为辅。色彩一般都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在幼儿书籍的整体设计中首先应考虑如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将这些信息要素简洁直观地展示给幼儿读者,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幼儿阶段的认知为,过于复杂、繁琐的图形很难在第一时间引起幼儿视觉的共鸣,所以在图形的设计上不宜太复杂,多以具象为主,形式简约,才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空间设计上要注意图形、文字的面积、位置、空间关系,善于空间的留白处理,让幼儿的眼睛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在色彩的处理上注意色彩三要素,即明度、纯度、色相之间的对比和调和的关系。虽然儿童的色彩以高纯度为主,但仍然要注意高纯度的色彩之间尽量减少大面积的强对比以及强刺激,以保护儿童眼睛视力的健康。图5是名叫《噼里啪啦》的图画书,书中文字和插图都是日本知名童书作家佐佐木洋子专为幼儿编绘、设计的。在图形的设计上,三个主角动物的造型类似幼儿简笔画,形象简洁、生动,一下就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在色彩的设计中,从明度、纯度、色相中寻求对比和协调,如主角动物色彩小面积的高纯度与背景大面积的低纯度调和,以此让画面主体在突出的同时避免产生过分的色彩视觉刺激。文字的字号大小适中,适合幼儿的阅读,从书籍整体的空间布局以及编排设计上都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性化的阅读空间。
五、结语。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的使用和再利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幼儿书籍设计中引入绿色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从设计与人、设计与环境的角度去思考幼儿书籍设计;从书籍材料、印刷、功能、视觉设计等方面倡导绿色设计和绿色消费,让它在满足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同时具有安全、自然、环保、人性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书籍。
书籍设计策划篇十五
房地产的营销策划不是几本书就能ok的埃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肯定都是理论知识为主的大部头。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cbd、cbc、rbd...都不能以偏概全。
建议可以看下《高获利项目开发模式》、《现代房地产全程操作实战解码》,这两本都是以实例为主加以说明的。
《网络营销实战密码》
《营销战》
被美国企业界誉为企业营销的《战争论》,它阐述了当今市场营销的策略、计划和战术原则。学营销这本书很值得一看。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期望它能够达到一个颠峰。
而“策划”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词眼,并且“颠”的意义就是一定高度的代表。
所以当你给别人说自己是策划之颠时,是要给别人足够充分的理由的。因而,还是让我们从更加细分的理论之颠,方法之颠,实践之颠三个方面来表述本书要要讨论和回答的主要问题。
第一, 作者
是怎样达到理论之颠的呢?
在近几十年商战的鏖战中,乃至由此上溯到几千年以来的林林总总的各种策划实践中,其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方法,都要求我们来做以升华性的归纳和总结。
而一本书将要达到的高度,是由其原创的核心理论的高度决定的。而这本书在理论方面最大的收获,就是作者原创地提出了两个贯穿策划活动全部的基本理论:第一个是关联理论,第二个是位移法则。
所谓关联理论,就是讲产品的内在本质就是效用,消费者的内在本质就是需求。所以策划的内在本质就是建立效用和需求之间的满足关系的内在关联。
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书籍设计策划篇十六
一、活动背景:
金秋十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书籍的魅力,拟在2010年十月下旬,开展集体参与的书籍展销会。力求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卷起新一轮的读书风潮。
二、活动主题:书香飘满盈。
三、
活动目的(意义):
1、以培养阅读风尚、营造书香氛围为主线,让同学们在欢庆的文化氛围中受感染、受熏陶、尽情享受、尽情欢乐”的办展理念。
3、对同学们喜欢的书籍做一个详细的调查,了解同学们的读书取向,分析并做出研究成果;以便同学们更好被引导、鼓励阅读和探索。
五、主办方: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协办方:赞助企业。
六、活动的具体内容:
(一)时间:2010年10月20日----10月23日。
(二)地点: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图书馆正门前或室内体育馆。
(四)参与对象:全体师生。
(五)活动形式:展销。
(六)资源:大方桌10张、凳子8把、海报3张、横幅3条;
各类书籍;学生会及其他社团社员。
七、经费预算:
1制作海报(3张)、横幅(3条)等160元。
2复印资料宣传单10元。
3拉赞助经费100元。
3总计270元。
八、宣传活动:
1、拟邀请蓝鸟通讯社、翔翼文学社、学院报等多家校园新闻媒体报道活动,并回报赞助企业和单位。
2、利用传单以及宣传栏.海报等方式开展宣传。
3、积极在南方后院论坛开展讨论,制造声势。
九、注意事项:
由于办展时间持续较长,办展地点应携带配备饮用水和一次性杯子。若举办地点设定室外,需要配备大伞以防中暑和下雨。同时,各成员需保持警惕性,注意人身、财产安全,要相互帮助共同解决意外事件。
书籍设计策划篇十七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书籍仍有着独特的感染力,人们自由地穿梭在书籍的四维空间里。随着视觉媒体的发展,书籍的装帧设计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始融会现代美术的哲学思想。视觉媒介的多样化使得知性世界更加成熟和深化。现代媒介与传统载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共存,它们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视觉信息的大爆炸,在上世纪末,知识界的变化如万花筒般眩目。如今,传统的印刷载体受到网络化信息的冲击,有调查显示,西方青年每天所获得的信息主要是来自网络、电视或有声电子文件,这对书籍出版造成很大的影响。面对挑战,如何创造一个文字、图象、色彩等在纸面上构架起的神秘世界,是摆在书籍装帧设计师面前的难题。每一本书籍以作者的创作意图为起点,加上编辑、出版社、设计师、画家、摄影师乃至印刷工人、装订工人等的共同劳动才能最终成型,然后通过物流系统到达读者的手中。这是一个非常严谨而高效的过程,是智慧与技术的结合。书中每一页都是一个由众多元素汇集而成的微观世界。平面设计是怀疑、探寻和选择的文化思想凝聚过程,思想凝聚时迸发的意念是设计的灵感。风格本身是一种理念,它是由理念的综合体组成的,与创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将“风格”定义为形式的话,那么它将变得毫无意义。设计者应建立书籍装帧设计的总体观,注重从内容到插图、封面到版面、文字到图片、纸张到印刷、黑白到色彩的统一,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视觉形象。
想要把握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需要设计者对书稿有较深的理解,具备良好的造型素养、掌握精湛的技术。书籍装帧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以分割的,就像音乐中的曲和词一般,需要两者的共同配合才能让听众享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不能孤立某一方面。书籍装帧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形式是一个整体。书籍装帧的风格千变万化,设计者应根据书籍名称和内容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如果说书籍的内容是灵魂,那么书籍的装帧形式、装帧材料,以及靓丽的外观就是灵魂的载体。就像美术作品,写实的作品传递故事,抽象的绘画需要观众用心灵去感受,这或许就是传统绘画中讲的“随类赋彩”。如果书籍装帧设计师从前端书稿、中端设计、末端读者三个角度去思考,“赋彩”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就是量体裁衣,书籍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就显而易见。书籍装帧的设计内容和形式有自身的艺术规律,比如一本书的书籍名称、正文字号、书籍页码编排、开本、版心尺寸设定、凸凹版的印刷工艺、封面、扉页、图片、文字内容用纸、环衬等都有讲究。如果设计师试图改变这些内容的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就将变成另一部书籍。书籍装帧设计充分展现出设计师的天赋和才干。设计师在设计项目之初就要找到其必然性,达到装帧设计与内容的统一。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书籍设计界的怪流——自由版式,这种形式(风格)有它的独特性,但也和内容形成了有机的统一。90年代,杂志设计上了一个新高度。在一些情况下,设计就是版式,它需要被周密策划和赋予奇迹,而不仅仅是映衬文章的配角。
世界正在进行着剧烈的变化,个人电脑已经普及,因特网正在风靡全球,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数字浏览成为新的阅读方式。例如《wird》杂志已经要求读者用一种全新的方式阅读以及与世界互动。其版式要求读者从侧面翻开杂志并列着阅读文字,凝视彩色背景上的相同颜色的文字。电脑、手机等应用了数字阅读方式,色彩和版式设计更是要求推陈出新,符合更多读者的个性需求。技术带来了创新,也带来了争论。像《raygun》和《computerarts》这种试验性的杂志虽然获得了不少设计竞赛的奖项,得到了各大艺术院校对其风格的赞扬,并引起全行业的广泛关注,但是众多的杂志编辑和传统的设计师却仍然全心投入传统的书籍文化与形式设计研究中。《waiking》杂志的艺术总监曾说:“在几年以前,事情就变的如此前卫,一些门也确实被打开了。每个设计者都以某种方式从实验型的设计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即设计师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让事物看起来更统一,以及风格如何起作用等方面。”要确保善变而严厉的目标受众对设计者的作品风格有所反应、对作品的重点有所理解,“风格高于意念”的误解在于将作品风格归结为一种理念。
就设计者所处的角度来说,只要设计者能够了解他们的读者群,并找到自己设计作品存在的理由,就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在书籍世界中,每一类书籍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读者群,否则就会被那些每天接受过多信息的读者所忽视,而明确并始终坚持自己目标的书籍设计者必将脱颖而出。因此,有人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不设计。设计者要很好的驾驭书稿的内容。设计者要清楚书籍装帧艺术的前期工作,先对书籍的类别进行把握,史论性、科技类、专业性还是娱乐类等,必要的时候还必须对其内容有完整的了解。比如出版一本艺术家的个人画册,首先要对画家的人物性格、个人喜好、生活哲学、艺术修养及思想、风格的倾向性等进行精确的分析和了解,这样才不至于与作者的思想脱钩,从而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是一个较高的书籍设计境界。对书稿内容的定位较为重要,它体现了一种现代的设计思潮,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比如以民族性为主题的书籍,要注意在意识形态、文化内涵、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设计者要选择适合这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表现形式,探索一些有效的排版方法与视觉设计策略,使设计有明确的目标。比如笔者在设计《贵州盘县少数民族服饰》一书时,就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实践。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书籍设计要充分体现读者中各个层面的需求,如不同民族思想意识形态上的需求、不同年龄层次的政治需求、人类文化道德的需求、艺术欣赏与购买选择的需求等。根据这些需求动机,设计不同的内容与形式。英国著名的设计师艾伦弗莱彻认为:“设计需要在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诸多要素之后,对所呈现的一种非同寻常的个性化视觉形式进行思考。”这种形式的目的是使版面更具有个性、形式美感,并且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主题突出,元素与元素之间更具逻辑性,达到最佳的视觉诉求效果,从而符合审美原则。书籍装帧的视觉对比,可以突出版面个性,显得生动活泼,但要注意版面整体感的把握。而元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可令版面简洁化、整体化,而避免生硬、呆板。元素的单纯容易使版面统一,手法的简洁则易于整体的表达;相反,形式的变化多样易获得生动,也易失去整体的平衡。使用这种风格时要注意,它往往会忽视书籍存在的主要目的,夸张的版面构成会使很多的读者敬而远之。所以,设计者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时要注意整体感。综上所述,“整体统一”和“个性生动”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设计者要顾及对比和协调的关系,以确保视觉集中、流程清晰、形式统一、主次分明、个性生动等,在整体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使书籍装帧设计整体统一、突出主题,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
书籍设计策划篇十八
为了能写出更好的策划书,下面好范文推荐一篇优秀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
新华书店网店新华文轩有卖的。
图书漂流规则:
1。图书漂流站定为图书馆,漂流角定在每栋宿舍楼下及学生活动中心。组织者最初会分别在图书馆图书漂流站摆放用于漂流的书籍,参与漂流的人可以在任意漂流站点取得图书,后期逐步设立图书漂流角.当你阅读完书籍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您的情况自行放在任意漂流角之一。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漂流站漂流角会相应的扩充,增加,请参加漂书活动的人员随时留意我们的补充公告。
2。每本参与漂流的书籍都会随身携带一张书籍身份证--漂流卡。漂流卡上记录有该本书的唯一编号,漂书的地点,漂书者的签名,以及对该书的评价。参与漂书的读者请遵守规则认真的填写漂流卡上必要的内容(如取书的日期,地点)以便让漂书的过程被完整忠实的记录。
4。为了使图书充分得到漂流的机会,最大限度体现其价值,我们希望对漂流的图书在每个漂书者的手里停留不超过一个月时间,希望您在两个月内从您的手里重新回到漂流角上或以其他的方式漂给钟爱此书并认同本漂书规则的人。当然我们不排除您对它的异常喜爱,或由于您的工作,事务所耽误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它,我们可以谅解。但同时希望您能抽出时间登陆网站做一下简单的说明,记录。便于我们及时了解图书的漂流情况。
5。就像您自己希望得到的漂流图书是一本完整,整洁,被珍惜爱护的书一样,我们也希望您将它仍旧如原样的传送到下一个得到漂书的人手中。漂书的阅读者们,希望您能加倍爱惜您所得到的每一本书,并完好的记录,保存书中的漂流卡。如果您发现您得到的图书有严重损毁,污渍,而漂流卡上无任何相关说明,希望您也能登陆网站进行登记说明。
6。您对漂书的任何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随时通过登陆网站进行反馈,表达您的愿望。如果您遗憾的不能上网,我们希望您能够利用一点点时间,写一些字在我们在漂流站或漂流角为您提供的留言卡上,我们会有专人定期取阅并整理您的意见在网站上发表。
7。最后我们希望您能将您不会再读,也不打算收藏的书捐赠出来进行漂流。只需要将书放在漂流站里,并从站点取得漂流卡,对其进行登记一些必要的信息即可。
漂流制度:
1.无论在漂流站或公共场所取得漂流书籍的同学请在就近的漂流站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可简单至姓名、email、出站日期、回站日期等几个项目即可(每本书独立成页);登记的目的是减少某些缺乏公德意识的人的不良索取,所以记录信息应简单,不要强行要求对方提供其不愿提供的个人信息(如电话号码等),以避免引起不快,影响图书漂流分享、信任、传播的本意。
2.持漂同学必须填写随书漂流的漂流书签;。
3.持漂不得超过两个月,且每次借阅书籍最好不要超过两本;。
4.读完书后持漂同学可将书籍归还漂流站或漂流角;。
5.持漂同学有义务在漂流角的留言本上留言,以及撰写读书心得等,并积极向投稿;。
6.持漂同学必须爱护书籍,禁止在书上涂写;。
7.如书籍处在漂流状态,同学可在漂流站登记预约;。
8.同学们可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书籍捐出,在漂流站进行登记后放漂;。
9.漂流范围仅在广药大学城校区;。
10.本次漂流活动完全本着信任态度,请同学们自觉遵守。
(2)集到有足够多的书,可考虑新设立一个放漂出,让大家亲自体验放漂的乐趣。
(3)在书架上新增一个内容,即定一个主题,然后从图书馆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摆放在那里,但不供外借,只能在图书馆内阅读。这样可以鼓励大家更有目的的读书。
例如以“爱国”为主题,找相关的书籍放于书架供阅读。
七.目标人群:大二.三.四.五学生。
由于大一的学生书本较少,而大二,三,四,五有些要搬校或将近毕业,需要清理一部分书籍,所以我们的重点目标锁定在除大一外其他年级的学生,加大宣传力度和安排多些人手收集。
书籍设计策划篇十九
三活动口号。
饮水思源,校兴我荣,守望相助,慷慨捐书,资源共享,知识增值。
四活动对象。
安建工各学院在校学生。
五捐赠要求。
1、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一定可读性。
2、破损较少,不影响阅读。
3、数量不限,多多益善。
六活动宣传。
(1)在图书馆大门上挂一条条幅,条幅内容关于捐赠图书。
(2)由宣传部出一块宣传板,做好宣传。
(3)在一图书馆门口放一条需要有捐赠学生签名的条幅。待活动结。
束后,将该条幅挂于图书馆。
(4)在建工网发表募书帖,借助网站,对捐书活动在网上进行积极。
宣传。
七活动形式。
1在一图书馆门口放几张桌子,由几名同学收集学生捐助的书籍并将书籍分类存放,捐赠者在条幅上签上名字,留下自己的印记。(我们还将赠送小礼品)。
2毕业生可以在捐赠的书籍里写一些勉励的话,激励以后使用该书的同学。
3收到书籍的利用再决定,可以一部分捐赠给图书馆,一部分赠送贫困生,一部分捐给希望工程,还可以留给院里,办一个小型图书馆,馆内都是每年毕业生捐赠的书籍,免费为各院学生提供书籍。
4捐赠者要写上班级,姓名。我们把捐赠者名单在图书馆大厅上公布或者在建工网上公布。
负责照相和小记者的安排,并将本次活动发到校报上。
2实践部负责做和挂条幅,宣传单的发放。
3办公室负责收书籍和书籍的管理登记工作。
4活动部负责奖品的购买,和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九资金预算:本次活动的资金依情况而定。
书籍设计策划篇二十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
曾祥翊。
论著选摘。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自其产生以来的近40余年来,国内外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本文认为教学设计观、学习心理学和科学技术是影响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三个主要推动力,并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影响与作用,探讨了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特征和发展脉络。
国外的教学设计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至90年代,涌现出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罗米索斯基的“知能结构论”、梅里尔的“成分显示论”、赖格卢特的“精细加工论”、巴纳斯的“宏观教学设计论”、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这些研究趋向于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尤其是用系统方法来探索教学设计问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整体上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虽然这些理论都是各自独立地发展,但却得出相类似的结论。因此,梅里尔等人将这些理论称为“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简称id1。
我国的教学设计研究起步较迟。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翻译介绍了一些国外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1992)和《教学设计》(乌美娜主编,1994)两书。可以说,这两本书已成为指导我国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教学设计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在1994年,教育部启动了九五国家级课题“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在何克抗、李克东教授的主持下,该项目的试验范围已覆盖22个省市的近600所学校。素质教育思想、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是推动项目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研究成果“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方法的提出是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性突破。
如何更好地把握国内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拟从教学设计观、学习心理学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作用等方面作抛砖引玉性的分析与推断。
一.系统观和设计观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主要来自于系统观念的贡献。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而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从教学设计角度看,理解和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采用的是系统方法。这一观点充分反映在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和设计教学的系统方法模型的认识方面。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教学设计的代表人物加涅对教学设计的定义较为简洁,“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称之为教学设计”。我国教学设计专家乌美娜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这个定义在我国有较大的影响面,但不难看出,它与肯普、加涅的定义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加以分析和概括,可以得到教学设计的两个重要特征:系统方法和系统计划过程(通常用模型描述)。
1、狄克---柯瑞模型2和史密斯----雷根模型3。它们的共性是要求从整体观出发,从环境或需求入手制定教学目标,发展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传递、评价,并有效地运用系统反馈进行教学设计修正,从而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这些模型所反映的步骤和过程具有很强的线性特征,又被称作线性系统方法模型。作为线性系统方法模型,基本体现了硬系统思维的特征,都有一个较严密的设计程序,这为我们掌握基本的教学设计程序和规范提供了良好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按照希夫曼(shirzs·sciffman)的观点4,这些系统方法模型可归到“标准系统观”范畴。另外,我们还发现,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是构成这类模型的基本要素。这也说明了该阶段对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研究始终未跳出肯普构建的“目标—策略—评价”这个基本框架。
尽管肯普、狄克—柯瑞、史密斯—雷根等人的线性系统方法模型一直被奉为经典,各领风骚,但是近年来也受到一些质疑和批评。我们从系统科学的发展来分析它们的局限。一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系统理论、系统科学的第一批成果,它们几乎都酝酿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诞生于1948年左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三论都是运用系统的观点从不同的侧面(系统、信息、控制)研究同一问题的成果,有学者称此三论为一般系统论。汲取一般系统论(又称硬系统)营养的肯普、加涅等人的系统方法模型也深深打上了“相对的封闭性、稳定性和线性思维模式”等烙印。1990年梅里尔等人历数了这些模型在运用中产生的问题,例如,内容分析缺乏整和性;由于系统的封闭性而不能有效地吸纳有关教与学的专门知识;机械地使用系统方法,导致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阶段彼此互不相关,换言之,每个阶段都使用各自的工具,保持各自的知识表征形式,但对于前一阶段中所发生的变化应如何直接引起下一阶段的变化,却未能提出相应的处方5。
70年代先后,出现了耗散结构、协同学和超循环三种系统理论,它们合称自组织理论。此外,混沌学说、分形理论等,也从不同角度对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进行了刻画。为区别贝塔朗菲最初的一般系统论,这些新的理论群被称为“广义系统论”。广义系统论对教学设计研究是否会有积极意义?我们注意到,johaen、dowling、you等学者提出了教学设计过程充满了混沌性,并对混沌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6。他们建议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混沌学的非线性开放系统、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正反馈圈等基本概念。我国学者也提出了“混沌基本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是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以期能引起国内更多教学设计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7。
美国学者巴纳斯(y)称线性系统方法模型为微观教学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机械地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预先确定行为目标,在确定的有限范围内运行,呈现出稳定性等等。在研究了微观设计的特点后,巴纳斯提出了宏观教学设计论。它的出现也是近年来开放系统思维和软系统方法的产物。巴纳斯认为,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人类活动系统,是一个系统复合体,它与教师、学生、环境、政治、文化背景、国情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线性的、稳定的,必须对教育本身建立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综合的、整体的思维模型。宏观教学设计与微观教学设计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立足于对已有系统进行分析、诊断和矫正;前者立足于更大系统的需求与条件,用系统与环境模型、结构与功能模型、过程与行动模型对未来系统作系统表征(综合描述)。宏观教学设计论的系统方法模型强调非线性和动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水平、四种系统环境和四种关系构成的三维设计框架8;设计过程是反复的和螺旋式的,并与反馈和前馈相互联系9;分化—整和存在于教学设计过程始终10;对系统中各个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协调与综合11;设计者、教师、教学对象和其他与系统设计有关的人员应共同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12。
超越、展望和重塑是宏观教学设计论的三个主要策略。巴纳斯认为,不应该再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改良,相反,我们应该超越现有系统;不仅要预测它,还应该重新认识它;不仅要改造它,还应该重塑它。我们着重介绍巴纳斯的研究成果,不仅是要说明宏观教学设计论是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发展,还希望在我国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发展契机的大背景下,该理论能对可能或正在出现的新型教育(学)系统(如网络教育)的探索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我们确定和组织社会中存在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将它们聚集起来,为所有人提供学习机会。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模型研究,一方面在对线性模型进行完善补充,一方面在向非线性模型转变,在微观设计的基础上,已发展起开放的、动态的、多层次的宏观设计。这些研究反映了系统科学及其发展对它的影响,因此,可把这些研究归属到教学设计的系统观范畴里。
一、一致的。定义不完善问题则可能有无数个解。因为无论是初始条件,还是获得令人满意的解的过程与标准,都不可能十分清楚。在实际中,我们面对的教学问题基本上是定义不完善性的。这时,设计者采用系统方法,遵循一系列步骤,却可能获得了解决定义不完善问题的多种发现。如何解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这种差异性呢?教学设计的另一本质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教学设计的设计观。
教学设计是一种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的本质就是为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索活动。创造性和直觉是设计活动的主要特征。设计者作为设计活动的主体,对情景的分析和需要的描述,离不开技术与理性的思考,但是,设计者的创造性和直觉则对提出有关方案的设想极为重要。设计者的经验、理论素质、风格、情感、洞察力等都会影响对问题的理解。理解的不同,则可能导致不同的方案。设计过程中通常存在着社会性交互作用。例如,巴纳斯在宏观教学设计论中提出的多方参与原则,即设计过程应包括各方面人士的参与协作,各方的利益、价值观以及看法都统一被加以考虑,以产生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某些模糊性的教学情景,设计者没有必要采用一般的规则和程序,可凭直觉对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进行归并或简化,这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对于教学设计的本质,多数学者倾向于强调它的系统观,视教学设计过程为一个逻辑的、理性的、技术的、系统的,强调规则与过程的重要性。在实际运用这些规则时,设计更接近工程学,设计者更像一个工程师。也有少数学者把教学设计过程描述为一种创造性的过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新颖性及独特性都来自于设计者的创造性,这时的设计者更像一个“艺术家”。我们认为,系统观和设计观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可以机械地、片面地对待,教学设计过程是包含技术的与创造性的、逻辑的与直觉思考的过程,这正是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
二.学习理论的重要影响。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关系?对这个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脉络。
从文献检索看,“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已是公认的看法。它的逻辑依据是: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设计教学策略,为了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必须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而学习理论说明了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因此必须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我们可否进一步推断: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理论的新成果会带来教学设计理论的革新。赖格卢特认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为了提出达到预期目的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13。在他看来,教学设计理论也可以被称为教学理论。我国学者也有类似的认识,“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过程”14。
关于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有两种典型看法:相互作用论和推衍论15。相互作用论是指,学习理论的进展会影响教学理论的形成,同样,教学理论的发展也会影响学习理论的研究。例如,阿特金森(akkinson,1972)认为,教学理论的发展要阐述学习过程,因为在对学习有较深刻理解之前,是不可能制定真正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如果以为一种完善的学习理论是形成教学理论的先决条件的话,那他在教学理论方面将不会有任何进展。推衍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理论可以作为派生教学理论的基本来源。例如,布鲁纳(bruner,1966)认为,“教学理论必须考虑学习与发展这两个方面,必须同那些他所赞同的学习理论和发展理论相一致”。在他看来,学习理论是描述性的,而教学理论是处方的和规定性的。言下之意,教学理论是学习理论的进一步推衍。
在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学习理论对它的影响,也可以看到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理论是由某种特定的学习理论直接推导出来的。
乌美娜教授在《教学设计》一书中,专门讨论了“学习理论的发展使教学设计从萌芽到诞生,从起步走向发展”,指出“以行为主义联结学派心理学为基础的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促使教学设计过程和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展”。斯金纳在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概括出强化作用、泛化作用与消退作用等学习规律。他在其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了“教学机器”,设计出“程序教学”的完整方案。程序教学重视作业分析、学习行为目标的分析、教材逻辑顺序研究以及如何设计教学策略。在程序教学运动中,出现了专门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者,他们对目标理论、任务分析、媒体选择、形成性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设计问题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为后来发展的教学设计思想提供了基础。
加涅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所关注的重点是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设计。加涅被公认为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折中主义者。他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注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心智活动。70年代后,他在对学习理论的探讨中,试图阐明学生的认知结构,并着重用信息加工模式来解释学习过程。加涅按照学习的类型、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推导出他的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按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八种类型的学习16。他认为,学习是累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的学习基础上,每一类学习都是以前一类学习为前提的。这就是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的核心思想。学习层次说对教学序列的设计有重要意义。因为前一层次的学习为后一层次的学习做好准备,这样,教师可通过分析前一层次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而且,这些学习层次呈累积的性质,是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一级一级建立起来的。因而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可以此为基础,构成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加涅,1979)。
加涅认为,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17。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加涅对学习结果的五种分类,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目标的分类。
加涅在论述学习的类型和学习的结果时,都把学习作为一个过程,每一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根据学习的过程,加涅推导出与其相应的教学过程,该过程由八个教学事件构成18。加涅认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要与其一一对应起来。
我们只是把加涅的“由学习理论推衍出教学设计理论”作为个案分析。事实上,这并非一种特殊现象,赖格卢特的“精细加工论”和梅里尔的“成分显示论”,亦未摆脱加涅的研究范式,反映出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背景,本文就不再赘述。
也许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理论必须是建立在有关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近30年来,心理学发展迅速,硕果累累,已扩展到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影响着教学设计理论的形成,使教学设计理论带有鲜明的心理学特征。何克抗教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提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应以心理学作为断代原则。并根据该原则,把握住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方向,同时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教育改革要求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框架。我们也必须指出,一种合适的学习理论并不是产生教学设计理论的充足条件。学习理论可以为有效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产生提供一般的方向,但教学设计理论的形成,还涉及其他变量,如科学技术,下面将着重讨论这个问题。
三.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目前已有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产生于多媒体、人工智网络等技术之前,没有真正考虑那这些以交互性为基础的技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在1990年,梅里尔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行教学设计的模型都将焦点集中于刺激要素的呈示上,由此产生的教学通常是消极的、非交互性的。显然,探索新技术条件下,能够充分发挥交互技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模式势在必行。
西尔斯和里齐(seels,b.bandrichey)在《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文版的“序”中谈到教学设计的发展:“建构主义的思路和新的技术支撑两者结合,创造了新的设计与传递教学的途径。”我们以建构主义学派之一的认知弹性理论与超文本技术的结合为例证。
斯皮诺等于1990年提出了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flexibilitytheory)19。所谓认知弹性理论是指以多种方式同时重建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境领域作出适宜的反应。其基本原理有二:1.有在显示多元事实时,才能以最佳方式对结构不良领域的现象进行思考。这是因为从单一视角提出的每一个单独的观点虽不是虚假的或错误的,但却不是充分的。这就要求从多于一个观点的角度检查某一概念,这既能增强对该概念自身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将这一理解迁移至其他领域的能力。
2.概念与案例构成多维与非显性的“十字交叉”形状(“cri—criing”ofconceptualandcaselandscape),达到对复杂知识尽可能完整的理解,即充分理解概念的丰富内涵并相对完整地覆盖各种变化的、复杂的相关案例,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具有足够弹性与灵活性的知识,以适应多变的真实情境。
认知弹性理论表明,以多种方式加以利用的知识,必须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具有非线形特征的超文本技术正是这样一种适用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理想的学习与教学媒体。它可用于开发多媒体计算机支持的非线形与多维度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使学习与教学可视化、情境化,以帮助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注意不同情境中的重要特征和相关信息。斯皮诺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随机通达教学(randomacceinstruction)。这种教学方式遵循以下原则:
4.教学应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
5.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源泉应该是高度联系的知识整体。
目前,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我们深信,随着现代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将突破传统教学设计假设的局限,开发出能有效支持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知识在新情境中迁移的教学软件和课堂教学方案,并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跨越时空地域开展网络上的协作学习。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何克抗教授指出,这种新的教学设计理论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它的全部理论、方法都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其核心内容包括学习环境的设计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为学习环境的构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
1、2、3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评论”,《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4.schffman,s·sinstuctionalsystemsdesign:fiveviewsofthefieldinstructionaltechnology,19915.郑葳,“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的局限”,《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6、7.朱云东,钟玉琢,“混沌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8.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
15.施良方,《学习论》1992,人民教育出版社。
16、17、18.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摘自《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0期。
书籍设计策划篇二十一
1、了解书籍装帧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书籍装帧艺术。
2、学习探究,自己动手设计书的封面。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设计出比较完美、体现个性的书籍封面设计。
3、通过学生收集书,欣赏、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读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风格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封面,同时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教具与学具:
2、学具: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时,首先注意书的什么?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结合课本10页图例提问:除了教科书,你们还了解哪些书籍的装订方法?请同学回答书籍的装订方法大致分类,教师归纳总结:书籍的的装订方法很多一般分为旋风装、蝴蝶装、卷轴装以及经折装。(电脑依次出示各种样本的书让学生欣赏)。
2、实物投影一本较厚的书,进行观察分析,你看到了书的哪几个部分?(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提问:[1]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价值)[2]封面设计时应设计哪几部分?为什么?(封面、书脊、封底)。
3、电脑出示书籍封面的实例,让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上有些什么?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呢?(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教师总结: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
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分析是用什么技法绘制的。
教师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电脑展示封面设计的修改稿)。
4、封面设计步骤:(1)构思立意。
(2)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置。
5、学生创作练习。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作业要求:(1)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本你们共同喜爱的书的封面。
(2)图形装饰、文字突出、颜色鲜明。
(教师作巡回指导)作品讲评。
实物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教师寄语。
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书籍装帧的艺术。
书籍设计策划篇二十二
在电子时代的今天。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文化商品的设计、市场销售息息相关,书籍设计不再是个体的设计,它是一个集体合作的结晶,它对视觉感官美要求越来越高,材质及印刷工艺美在图书销售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书籍设计者,要了解并抓住市场信息,抛开陈旧的运作方式,跟上时代的步伐,转换观念,虚心学习,敢于创新,注重传统与现代科技的探索,为书籍设计概念注入新的活力。
书籍设计;“uv”现象;文化市场。
说起“uv",当今的平面设计界几乎都很熟悉。走进林林总总的图书市场就会发现,近年来新版畅销图书的封面大多采用了此项工艺。其视觉和触觉效果的特殊魅力正在书籍设计领域广泛流行。近两年从全国书市上我们观察到,采用"uv”工艺印制的图书品种和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几乎占据新版图书市场的六成。在这六成中,主要是旅游、消费型和欣赏型书类使用较多,而且呈上升态势。科技资料、科普类书籍、教材、政治政策类、文学、历史类书籍使用较少。据北京图书大厦20xx年3月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显示,居前10位的图书中有8种采用了特殊工艺印制,其中7种采用了不同的“uv”工艺。(见附表)。
另据20xx年4月公布的深圳书城畅销图书排行榜,前10位中现代出版社的《生死遗言》封面采用特种莹彩纸张印制;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商道》采用烫银、模切工艺印制;工人出版社的《血酬定律》采用烫黑工艺印制。而去年风行一时的《我们仁》亦采用特种艺术纸张和印白工艺印制。出版界这一迅速兴起的材质、工艺设计现象正日益影响着图书外部形态的变革,应引起我们书籍设计者的关注和思考。目前书市上消费类和休闲类书籍不仅从印刷上,装帧设计上要求一种新奇、多样,同时在文字、书名上也已一种非直观或非正常的语言从侧面给读者以诱导,以吸引和扩大读者群,获取更多的利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做人不要太老实》、《河南人惹谁了》等。
uv(ultravioce,紫外线)是印刷领域的一项新型上光技术,是指在印好的印刷品表面覆盖一种特殊的透明材料,这种材料即uv油墨,又称紫外线固化油墨。是一种非色彩油墨,无色透明。它与普通油墨通过溶剂挥发的干燥方式不同,uv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能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瞬间的化学反应,可在几秒钟从液态变为固态。因此可在印刷品的表面形成光滑的层面,使之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
uv油墨在固化过程中因不同的加工工艺会产生光滑、磨砂、皱纹、冰花等多变的装饰效果,使平凡的油墨焕发出神采,使观者的审美体验不仅可从视觉感知更可立体的通过触觉进行体验。极大丰富了设计师的设计语汇及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恰当地使用可使设计作品在优雅的氛围中透出悠悠的高贵气质。
uv上光技术与之前的覆膜、贴塑等印刷工艺相比,不仅具有上述艺术表现力,其还具有价格低、易操作、污染小、固化后无毒性、利于环保,可再回收的`特点,而且其稳定性强,可擦洗,无覆膜工艺常出现的翘边、起泡、脱层等缺陷,大有替代传统上光工艺之势。
uv工艺的迅速兴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为装帧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设计理念亦有较强的冲击。设计的艺术创意固然重要,但是其表现的载体和形式也同样重要,工艺设计已成为创意设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过去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平面设计从来都是以机器印制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它从未脱离过大机器生产而独立存在。即使在国际各种设计比赛中,设计作品的机器生产工艺水平也是评判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件艺术品都离不开材质美、工艺美。如今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应用都不断冲击着设计观念的变革,书籍设计艺术同样也要靠装帧材料的美感、印制工艺的美感来丰富、创造书籍设计的美感,创造出更美、更新的图书外部形态。因此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仅应懂得基本设计原理,还必须掌握机器生产的相关工艺,了解各种材料的种类、性能,使其作为一种设计手段更好地为艺术创意服务。
前两年图书市场上艺术特种纸的流行和最近uv工艺的迅速兴起,以及平装图书领域烫金、凹凸等工艺的广泛应用都说明材质及工艺因素对装帧设计的影响力。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装帧设计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它囊括着工效学、心理学、材料学、印刷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个书籍设计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书籍设计的前沿技术和设计要求。事实说明,恰当的材质运用及工艺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图书的艺术品位、创造良好的出版形象。如曾风行全国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藏地牛皮书》一书,封面采用特种艺术纸,内文选用蒙肯轻型纸,切口刷黑,书籍两侧栓绳洞的设计就是将材料、工艺之美融与人文的设计范例。而近年来以卓而不群的图书品味而备受业界关注和读者好评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对图书外部形态的创新和对装帧材质、工艺设计的考究。
因此,设计工作者在从事图书设计工作时,应在必须掌握图书内容的同时还需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客观审慎地看待工艺设计。不可盲目追求“奢华”的工艺设计,也不可忽视工艺设计带来的艺术美感,要敏锐地捕捉和把握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和走势,融合适当的工艺设计将艺术创意完美的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内外兼优、相得益彰的视觉形态。一本理想的书应该体现和谐之美,既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空间,又能体现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阅读愉悦。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审美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读者对书籍外部形态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仅仅简单满足于阅读的朴素之美已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科技的进步也为考究的装帧工艺提供了可能,此时的图书编辑理念在书籍的表达方式上也更加注重了装帧设计和工艺设计。毋庸置疑的是,在图书出版的整体运作过程中装帧设计工作日益引起出版业界的重视,但与图书形态息息相关的材料、工艺设计却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近年来编辑行业从畅销书的运作分析结果中提出了“编辑含量”的延伸概念,即充分调动图书作为商品的各个元素,创造读者注意程度高,符合“眼球经济”时代读者需求的图书外部形态。这是市场对新时期编辑提出的要求。过去出版社对编辑的要求更多地强调其文字功底。现在看来,图书市场对编辑素质的要求已不限于此,编辑对图书外在表达方式的审美判断则显得越发重要。编辑的审美素质对其产品(图书)的品质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审美素质显然要基于其对相关设计知识的认知水平。编辑要走出传统图书的固有模式,与美编共同肩负起创造美的图书形态的任务。现代图书形式的灵活多变影响着现代编辑理念,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工作分工不再明晰,往往是一种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工作状态。一本成功的图书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编辑所承担的文字工作的外延不断地扩大,这就要求编辑要了解许多相关的设计知识和工艺知识,并具备非凡的审美素质。因为这些知识的积淀会直接影响到其编辑作品的最终品质。当然,这并非要求文字编辑去替代美术编辑的工作,而是由于图书外部形态设计在图书策划出版的各环节中越发重要,而不断更新的材质及印装工艺又不断影响和作用着图书的外部形态。书籍设计不再单纯是美编的工作,编辑只有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不同印制工艺的效果才能更好的参与出版工作,全面掌控图书出版的整体流程,在激烈竞争的图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知道图书的印制环节大多由出版社的出版部门负责运营实施。换句话说,图书最终的形态体现与出版部门的决定也是息息相关的。如今我国的印制工艺水平进步很快,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如果我们的设计观念跟不上、信息不够灵通,就会直接导致我们的图书设计水平在整个图书市场的相对滞后,影响竞争力。所以,了解并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是设计师与编辑及出版部门共同的任务。
诚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推广都势必会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诸如观念、成本等。这就要求出版社各部门间要相互沟通、协调,根据图书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工艺设计进行表达。从本文前面列出的图书销售榜中,我们虽不能说图书的工艺设计与图书的销售之间有必然联系,但至少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读者对当代图书形态的审美取向。图书是文化的商品,因此书籍设计应体现一种文化审美价值。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图书的附加值也日益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内容,而书籍的外部形态正是其附加值的具体表现。据查,美国一家出版社的《致命的巧克力》一书未注重装帧设计,销路平平。后经专业图书包装公司—肯尼图书公司重新设计之后,销量顿时增加了25万册。事实上,在这个商业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商业操作的低成本、高回报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了。试想,当年《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在早期的运营时,若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又怎能在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杀出一条血路。而细观近年来称雄市场的畅销图书,哪个不是给读者以装帧精美、印装考究的审美体验。这其间图书成本固然增加了,但也促进了销售,增加了利润,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出版形象。
纵观东西方书籍设计发展史,从西方的石块书、泥板书,到东方的简策装、卷轴装直至明清的线装书,其发展莫不伴随着材料与印制工艺的发展与革新。所以,关注当今的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发展对我国的出版工作也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透过时下兴起的“uv”现象和凹凸、烫金银、印白、烫黑等工艺在平装图书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应该看到材料设计与工艺设计对装帧设计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曾因《老照片》系列开启了新一轮图书出版时尚的著名出版人、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汪稼明在考查了欧洲出版业之后就感叹“我期盼着中国图书向工艺化转变:更加注重包装与营销,把活儿做细、做巧”。
当然凡时尚的东西都有兴衰的发展过程,任何事物,有它优势的一面,就有劣势的一面,不论现在还是将来uv等其它新工艺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应用在所有出版物,因为它对技术、纸张、书籍种类等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对书籍的经济成本有一定的限制,出版者、书籍设计者应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否则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uv工艺将来肯定会被更新的材料和工艺所替代。但uv现象带给我们的革新启示却是亘古不变的发展规律。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书籍设计工作者如何去把握利用现代材料与工艺设计来提高图书的销售市场,是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设计师应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需要开拓设计观念,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有全新的感受,领悟书籍设计的新概念,寻找新的设计语言,做出与作品相吻合并具有独立书籍艺术价值的新作品,才能使书籍在文化市场中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