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公司财务审计的程序 公司财务审计报告(精选8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观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扶贫纪录片百年大计观后感篇一
老树发芽,佳木开花。1980年初,桂书记在村任团书记,1997年,正式任职村支部书记。20多年的村书记生涯,斑白了他的两鬓,但正如他的姓一样,桂乃佳木,纵使年老,依旧能散发清芬,荫庇百姓。杨棚村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如何帮助村民脱贫是桂书记最操心的事。他就任后,严明纪律、实事求是,涉及到贫困户评选的,不管是谁讲情都拒之门外。61岁的他,为了更好地帮助困难户,把扶贫政策摸得一清二楚。郭向成是杨棚村六组村民,其父因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他自己一级残疾,还是哑巴,家里有个上学的弟弟,生活难以为继。桂书记知道情况后,多次走访慰问,帮他申报了贫户补助,在村两委的帮助下,郭向成承包了近20亩地,用于水稻种植,他的弟弟也成功申报了助学金,读上了研究生,家里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我们搞事,不图人家感谢,这都是应该的”,桂书记总是这样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要彻底改变村里的贫困现状,一方面要给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为村里培养人才。桂书记深谙这两点,在工作中,不单满足于短期工作,而是从长远着手,为杨棚的发展定下了百年大计,既做显功,又做潜功。为了改善基础设施,去年杨棚村从市水利部门申请资金400万元铺设自来水管网36公里,自筹资金2.3万元为贫困户打井2口;投入资金40.5万元修建村级道路1.5公里;争取扶贫资金30万元硬化杨棚8组“u”型渠1.5公里;投入15万元用于砂石铺垫道路5公里;投入2.5万元维护沟渠5公里;向上争取50万资金用于农贸市场建设,预计为村集体经济每年5万收益。此外,杨棚村全面落实教育帮扶,按时申报雨露计划,2019年共有21名贫困学生应享尽享教育帮扶政策,相信日后,这些孩子都能成为村里的优秀人才,为杨棚的致富之路贡献力量。
老当益壮,永葆初心。桂书记声如洪钟、眼神清亮,麻利果敢的做事风格几乎让人忘记了他已经61岁的事实,疫情期间,他主动放弃了1月23日去珠海大女儿家中过年的往返机票,立下军令状,签下承诺书。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组长召开防控工作会,成立19人的工作专班,亲任组长。“朝受重任、夕饮寒冰”,他永远身先士卒,不管是人员摸排还是卡口值班,不管是捐款捐物还是服务群众,都留下他的身影。疫情工作放缓后,身患脑动脉堵塞的他病了一场,还来不及休息几天,汛期和蝗灾又突发而至,他没有退缩,更没有犹豫,仍旧是第一个冲在前面,这见证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我最开始当书记的时候,家里人总是叮嘱我多给老百姓做点事,我答应了他们,不能违背自己的承诺。”他云淡风轻地和我说,短短几句话,承载了一位贫困村书记40年的光阴。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桂书记是无数老书记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在基层奉献了一辈子,为村里书写了脱贫致富的伟大篇章,虽身无名,我们还是要为他们喝彩,年轻一代的我们,要拿起上一辈人的接力棒,把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融入骨血,继续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育扶贫纪录片百年大计观后感篇二
“痛点经济学”即人们体验中的痛点就是市场的盈利点,所谓“痛点”是指那些尚未被满足、普遍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需求。解决“痛点”,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就能实现生产者的盈利。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后,如何保证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实现永久脱贫,不妨从“痛点经济学”的角度来一窥门径。
找准稳定脱贫的痛点,实施产业扶贫。“举网以纲,千目皆张”,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住事情的关键。运用“痛点经济学”的思维,善于发现遏制乡村经济发展的痛点,继而提出针对性措施。找准稳定脱贫的痛点,要解决扶贫政策帮一时、惠一时的问题。在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工作方针前提下,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强化宗旨意识和问题意识,探索形成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充分挖掘贫困乡村的农业价值、牧业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实施农牧业兴县、旅游兴县、文化兴县等策略,壮大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延伸农牧业产业链,促进农牧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让扶贫产业更有生命力;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发展不会长远,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多管齐下,形成合力,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找准拔除穷根的痛点,实施教育扶贫。要解决贫困户对政策扶持的依赖,就必须找准拔出穷根的痛点——贫困代际传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说,“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扶贫必扶志,治贫先治愚。要解决贫困代际传承,需要提高贫困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构建教育扶贫长效机制,解决贫困群众的教育培训问题,增强贫困户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能力。实施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在校大学生教育扶贫补助,贫困家庭学生补助伙食费、交通费等帮扶措施;对贫困待业青年提供免费实用技能培训,提高科学素质和职业技能,帮助其快速就业;对于有劳动能力、缺乏种养殖技术的贫困户,要提供种养殖培训机会,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技术指导,解决生产难题。通过教育扶贫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激发贫困群众自强不息的动力和自力更生的斗志,斩断贫困代际传承的死循环。
找准劳动能力的痛点,实施政策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在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同时,也要从遏制农村劳动力生产发展的“痛点”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贫困户缺乏劳动能力的问题,走出一条充满温情的稳定脱贫之路。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医疗扶贫、保险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政策,实施贫困人口门诊、住院医疗救助、医疗临时救助最上限优惠政策和免费体检、送医送药、家庭病床等医疗扶贫政策,为贫困户投保人身意外、大病保险和农村家庭保险,通过合作医疗、商业保险、民政救助和政府兜底解决贫困户看病难、治病难的问题;除落实托管代养、资产收益等金融扶贫政策,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将老弱病残贫困户土地纳入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托管分红;帮助贫困孤寡老人落实“特困供养”,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病、残疾贫困户办理不同等级的残疾证,对符合政策要求的贫困户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逐步实现稳定脱贫。
实现永久脱贫,彻底拔除穷根,要将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相结合,合理使用政策保障,严格把关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落实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监管、不摘帮扶”的要求,持续关注贫困群众种养殖和外出务工收入、子女教育、老人赡养、就近医疗等情况,用善于发现民生“痛点”的眼光,形成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让贫困户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
教育扶贫纪录片百年大计观后感篇三
11月21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召开的“希望工程30周年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高度肯定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0年的光阴,播洒下爱心和希望的种子,种子生根发芽、汲取养分、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30年的岁月,爱心和希望燃起了智慧之灯,发出万丈光芒,照亮了贫困孩子的前程和未来;30年的接续奋斗,“希望工程”始终聚焦助学育人的目标,激励少年儿童求学追梦,助力百万家庭脱贫攻坚,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明天和希望。
播种知识渴望,激励少年追梦
提起希望工程,大家都会想起苏明娟那双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她的眼睛让多少人为之动容。作为希望工程的受助者之一,苏明娟在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和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人生的迭代。希望工程为贫困孩子送来了教育之灯、希望之光,让他们不再因为贫困而与知识的殿堂失之交臂,国家和社会的帮助让知识照亮了他们的前程,也传递了爱心。学业有成的苏明娟从受助者转变为资助者,接续传洒爱的种子和希望。她发起设立的“苏明娟公益助学基金”,收到捐款捐物价值600余万元,资助了20所希望小学和15名大学新生。希望工程30年来坚定不移地追求朴实无华的初心:让每个孩子沐浴在知识的光芒下健康成长,激励数百万贫困少年勇敢追梦。
助力脱贫攻坚,温暖千万家庭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长远策略,“扶贫必扶智”表明了教育在解决贫困问题中的基础性作用。“教育扶贫”直指导致人民贫穷落后的根源是教育的缺失,教育上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只有教育扶贫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促进家庭收入稳步增长方面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不仅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的青少年圆了上学梦,也在助力农村家庭脱贫攻坚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促进教育发展,托举民族希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强盛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30年来,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当朗朗的读书声响起,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从希望走向希望时,我们看到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0年的峥嵘岁月里,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改写了无数贫困地区祖国花朵的命运,使这些孩子在国家和社会的帮扶下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汇聚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蓝色的心形海浪上跃起一轮红色的太阳,这是希望工程的标志,寓意着托举起“明天的太阳”。孩子是贫困地区的希望,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新时代新形势下,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让新时代的青少年实现更加出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