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位置关系教案(模板21篇)
教案还应注意评价方式和方法的设计,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效果。接下来是几篇关于教案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1、了解圆和圆五种位置的定义,
情感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鼓励和肯定学生,培养他们敢于。
想象,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直观演示、总结。
学法指导:猜想、类比、观察、归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能够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中所说的平面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正确地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三条公理.
教学重点:理解三条公理,能用三种语言分别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三条公理。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公理与等角定理.
教学难点: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与所成角。
教学要求: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理解直线在平面外的概念,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两种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位置关系的概念.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三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一、自制座位票。
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2、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读座位票。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幼儿:"三排四号..."。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幼儿:"电影院。"。
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幼儿:"好!"。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大班幼儿对数字已经有了初步经验,怎样让他们运用已有经验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提升数的运用能力,带着这个问题我选择了《找座位》这个大班数学活动。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四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别。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二)、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五
20xx.11.17早上第二节授课班级:初三、1班授课教师:
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解决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关注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主动探索,勇于发现。从而领悟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变化着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利用多媒体放映落日的动画,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引导学生从公共点个数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两方面体会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
探究新知。
1、通过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得出直线和圆相离、相交、相切的定义。
布置作业。
1、课本第101页7.3a组第2、3题。
2、课余时间,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找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说给大家听。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六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别。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二)、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七
2、过程与方法。
(1)当时,圆与圆相离;
(2)当时,圆与圆外切;
(3)当时,圆与圆相交;
(4)当时,圆与圆内切;
(5)当时,圆与圆内含;
3、情态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以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回顾知识点时,可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发现判断和解决两圆的位置。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关系的方法、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
3、例3。
你能根据题目,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方程所表示的圆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启发学生利用图形的特征,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
5、从上面你所画出的图形,你能发现解决两个圆的位置的其它方法吗?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精神,培养学生。
师:指导学生利用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半径长、连心线长的关系来判别两个圆的'位置、
师:对于两个圆的方程,我们应当如何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呢?
7、阅读例3的两种解法,解决第137页的练习题、
巩固方法,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生:阅读教科书的例3,并完成第137页的练习题、
问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8、若将两个圆的方程相减,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两个圆的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师:引导并启发学生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的求法、
生:通过判断、分析,得出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9、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否可以转化为一条直线与两个圆中的一个圆的关系的判定呢?
进一步验证相交弦的方程、
师:引导学生验证结论、
生:互相讨论、交流,验证结论、
10、课堂小结: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3)如何利用两个圆的相交弦来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作业:习题4、2a组:4、7、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八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
课前谈话:羊吃草的故事(猜谜)。
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
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一、谈话导入。
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尝试,认识圆的特征。
(一)、初步认识圆。
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要停留在借助什么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
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用圆规画圆。
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方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三)、圆各部分名称。
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3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
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
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三、应用拓展。
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2.5厘米)。
(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
这不就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五、布置作业。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九
《谁的位置动了》这节活动课,幼儿比较难理解,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清楚区分左和右,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将本节活动课,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别。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十
一、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a、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会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画出已知圆的切线。
c、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
2)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图、列表、分析、对比,能找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关系。此外,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归纳的思想的认识。
3)情感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观察素材入手,像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出几何图形,再表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便于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学生把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也便于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变化。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三.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
解决重点的方法主要是:(1)由学生观察老师展示的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照片提出问题,能不能我们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出几何图形再展示出来(让学生尝试通过日出的情境画出几种情况),(2)把直线在圆的上下移动,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让他们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揭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归纳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什么?)。
在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如何突破这个难点:(1)突破直线和圆不能有两个以上的公共点,让学生讨论,最后明确否定(因为直线和圆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公共点,那么这与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就可以作一个圆,相矛盾)。
(2)把直线在圆的上下移动,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让他们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揭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归纳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突破直线和圆有唯一一个公共点是直线和圆相切(指直线与圆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它与有一个公共点的含义不同)。
(4)突破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如果圆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3.直线l与圆o相离=dr。
(上述结论中的符号“=”读作“等价于”)。
式子的左边反映是两个图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右边是反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四、教学程序。
[提问]通过观察、演示,你知道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讨论]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照片。
[新授]给出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类比]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它们的数量关系。通过类比,从而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定理及判定方法。
[巩固练习]例1,
出示例题。
(1)r=2cm;(2)r=2.4cm;(3)r=3cm。
由学生填写下例表格。
公共点个数。
圆心到直线距离d与半径r关系。
公共点名称。
直线名称。
图形。
补充练习的答案由师生一起归纳填写。
教学小结。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问题的能力。然后老师在多媒体打出图表。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归纳、演绎、类比的思想方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思想,并且将新旧知识进行了类比、转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了角色。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十一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别。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教师: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
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
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
(1)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
(2)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
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
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十二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别。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6、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
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十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间的关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的孩子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对图形的分割组合比较感兴趣。为了加深幼儿对图形分割组合关系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思维灵活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内容。
1、学习分割、组合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将一种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
1、重点: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难点:图形的组合创新。
教具:课件、正方形的.卡纸、相机。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的卡纸、一把剪刀。
一、找图形。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折一折。
(2)幼儿动手操作,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师观察、指导。
(3)幼儿演示变化的结果,一个正方形变出两个图形。
(4)试着折折你刚才没用到的方法。
2、剪一剪。
(1)用剪刀剪一下使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师观察指导。
(3)说说你的一个正方形变化出了两个什么图形?展示不同剪法的幼儿作品。
3、比一比。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你们发现了什么?谁的两个图形一样大?(正方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图形。)
4、拼一拼。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拼成一个图形,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剪开后的两个图形还能合成原来的图形。)
三、图形宝宝大变身。
1、现在把剪开的图形宝宝再继续变化,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你现在有多少个图形?你们真厉害!一个正方形能变化出这么多图形。
2、图形拼贴。
用你手中的图形在桌子上拼一拼,既可以组合成一个图形也可以拼成一幅画,我们看看谁的作品跟别人不一样,谁的更有创意。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把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十四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二、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十五
1、感知55坐标格的空间位置关系。
2、能用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坐标的具体位置,学习坐标的书面记录方式。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喜欢使用数学语言。
1、幼儿用书。
2、1~5的数
1、感知5×5坐标格的空间位置关系。
2、能用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坐标的具体位置,学习坐标的书面记录方式。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喜欢使用数学语言。
1、幼儿用书。
2、1~5的数字卡片两套。
1、设置故事情景,激发幼儿对认识坐标的期待。
2、鼓励和支持幼儿的种种想法,当有幼儿说到告诉客人小狮子的家住在2楼时,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是2楼,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往上数)
师:我们在旁边标上数字,好吗?从下往上分别是1、2、3、4、5,1表示第一层楼,2表示第二层楼。。。。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小狮子住在2楼,可是2楼有那么多房间,到底是哪一个单元呢?(幼儿说出第一个单元时)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是第一个单元的?你是怎么数的?(从左往右数的。)
师:我们在下面标上数字,好吗?从下往上分别是1、2、3、4、5,1表示第一单元,2表示第二单元。。。。
3、正确表达小狮子家的位置,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出小狮子家的位置,小狮子的家住在1单元2楼。
1、教师扮演客人要去x小动物家,请幼儿集体回答,
师:大象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呀?(重音放在“单元”和“楼”上。)
2、教师扮演客人去x小动物的家,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我要去小兔的家,他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呢?
2、鼓励和支持幼儿的种种想法。当幼儿没有写下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幼儿说:聋哑人虽然不会讲话也听不见,但他的眼睛是健康的,能看得见,而且还认识数字呀!
3、请一名小朋友尝试在黑板上写下来,教师鼓励他的想法,并适时引导规范的书写规范的书写方式,即先写单元数,再写楼层数,中间用逗号隔开,两边用括号括起来。
4、再请几名幼儿分别写出另外几种小动物的坐标位置,进一步巩固坐标的书面表达方法。
1、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3、幼儿之间相互检查,交流讨论。
大班数学课设计??复习2、3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小兔子回家(长度守恒)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十六
1、关注和学习同伴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会不同的起点与方向辨别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认物体排列位置的思维方法。
洞洞板学具。
重点:能具体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学会不同的起点与方向辨别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认物体排列位置的思维方法。
(一)导入活动:"反口令"游戏。
玩法:
1、讲解并示范游戏规则。
2、教师发口令,幼儿做动作。
(二)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1、在演示板上出示小汽车比赛的`场面,感知前后。
2、幼儿自由讨论。
说一说汽车各在什么位置。(设计不同的方向)。
"同一辆小汽车,同一个位置,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在第二个,有的说在第三呢?"。
根据孩子座位情况,说说自己的前后都有谁。
3、创设情境,"小动物看电影"感知位置的相对性。
小狗坐在第1行从左往右数的第2个位置,它的左边是小猴子,右边是母鸡……。
4、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摆出9只小动物,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5、两人一组合作,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三)游戏活动,巩固位置。
1、游戏"谁不见了"。
2、游戏"猜猜它是谁"。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十七
1、尝试在两个小动物之间接通路径,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通过操作卡片,与同伴合作安排不同的路径。
3、在合作时听取同伴意见,协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路径卡片若干。
1、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两本最喜欢看幼儿画报图画书:问你们平时最喜欢看幼儿画报的那一个版面?(迷宫)。
——出示两个孩子熟悉的迷宫图让孩子描述怎样走迷宫?
教师小结:迷宫的路径很复杂,进去之后很难出来,有的时候还有一些机关,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路径可以到达,而且迷宫都有一个起点和终点。
2、出示操作路径图卡,个别幼儿示范连接两地、三地之间的路径。
路径一:起点和终点。教师摆放一个起点和终点让幼儿想办法把路径连起来。
路径二:连接三地之间的路径。
3、幼儿操作路径图卡,连接三地之间的路径。
分组练习,每4人一组并讨论完成练习操作。
分角色来让幼儿走一走,试一试。看能不能通到两个朋友的家。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活动前孩子都有走迷宫的经验,对于走平面迷宫我班的孩子已没有什么难度,这个活动区别于迷宫的就是它连接的地点很多,而不是单一的起点和终点,就是说这个活动中难度就是连接的地点越多,难度就越大。
这个活动对于我班的孩子还是有挑战性的,孩子探索的兴趣还是挺浓的,孩子经过多次的尝试基本上都能完成操作练习。不过在实践操作练习的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孩子探索如何用最少的路径图板将固定的另一方连起来,多提供一些动物图卡给孩子进行情景演示,提醒孩子可以连接多几个地点,这样能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怎样走最近等。活动后能跟孩子一起小结,让孩子说说自己是怎样连接的?如看图卡的接口有几个?引导孩子用什么快捷的方法连接,这样给孩子的学习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无形引导孩子怎样总结经验。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十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在平面几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被安排在初中数学第二十四章,属于一个提高阶段。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又是本章的一个中心内容。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后面学习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及高中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对圆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问题上,学生还是依靠事物的具体直观形象。加之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认知水平大都停留在表面现象,对亲身体验的事物容易激发求知的渴望,因此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我将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2)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
陪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4)体会事物间的相互渗透,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难点: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十九
1.出示“机器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请你们看一看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幼儿分组操作学具,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分别将拿到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每种图形能变出什么图形,好吗?
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按你们的想法剪开,只剪一下看看图形有什么变化。
(1)三角形。
幼:三角形——变成两个三角形。
师:怎么变得?你来演示一下吧!奥(边对在一起折,这叫对边折)三角形对边折可以变成2个小三角形。
师:那小朋友们,谁还知道三角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三角形——变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2)正方形。
师:正方形可以变成什么?谁来演示一下?
幼:正方形——变成了2个三角形。
师:正方形像这样对角折可以变成2个小三角形。
师:谁还知道正方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正方形——2个长方形。
师:怎么变的?你来演示一下吧?奥,像这样对边折的话,正方形就可以变成2个长方形了。
师:谁还知道正方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正方形——梯形。
师:怎么变的?你来演示一下吧?奥,像这样不对称折的话,正方形就可以变成2个梯形。
(3)长方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4)圆形。
圆形——变成了2个半圆形。
3.用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沿着剪刀剪得痕迹拼一拼,图形又有什么变化,大家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个图形折一下剪开后,可以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
4.将剪开的图形继续变化,看每种图形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变出多少个。
5.观察图形拼图,按顺序数出图片中的图形及数量。
6.播放音乐,幼儿进行创意拼贴画。
师:咱们也用咱们剪的图形制作一幅画吧!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二十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二)、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
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大班位置关系教案篇二十一
1、关注和学习同伴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会不同的起点与方向辨别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认物体排列位置的思维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感知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洞洞板学具
重点:能具体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学会不同的.起点与方向辨别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认物体排列位置的思维方法。
玩法:
1、讲解并示范游戏规则。
2、教师发口令,幼儿做动作。
1、在演示板上出示小汽车比赛的场面,感知前后。
2、幼儿自由讨论。
说一说汽车各在什么位置。(设计不同的方向)
"同一辆小汽车,同一个位置,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在第二个,有的说在第三呢?"
根据孩子座位情况,说说自己的前后都有谁。
3、创设情境,"小动物看电影"感知位置的相对性。
小狗坐在第1行从左往右数的第2个位置,它的左边是小猴子,右边是母鸡……
4、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摆出9只小动物,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5、两人一组合作,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1、游戏"谁不见了"。
2、游戏"猜猜它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