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实用20篇)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我们的学习成果。为了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我们可以先分析总结的关键要点并进行整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总结的奥秘,共同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一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课件。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四、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二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合作探究法。
cai课件,小棒。
设计修订。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3、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1、随机报题。
9+2= 9+5=。
9+8= 9+6=。
9+9= 4+9=。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有几瓶牛奶(9加几)。
9+5= 9+3= 6+9=。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算法,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是重点;感受算法多样化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9+59+49+9。
9+79+69+8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1)例题展示。
生1:9+5=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把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因数。
×3。。。。。。因数。
——。
36。。。。。。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教学反思: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六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观察法、实物操作法。
9加几。
本节教材开始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加法。教材分为两段进行编排,第一段是9加几的口算加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9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的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七中的习题,可以安排1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9加几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完成练习十八中的习题。
教学例子时,要出现运动会全景挂图,幻灯投影(课件),并用语言描述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吸引学生“入场”。
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法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计算9加速度时,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九根红色小棒,在右边摆3根绿色小棒,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想:怎样把凑成10?可以多摆几次,边摆边就,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
8、7、6加几。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8、7、6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中的习题。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阈在课堂上练习所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式题,完成练习二十中的习题。
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要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85的口算过程,强化了”把凑成10,就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例3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89,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5、4、3、2加几。
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完成这些计算。教科书第110页“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式题。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做好准备。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教学,教学5、4、3、2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习题。
例1(110页),在57=58=的下面配有教师提出问题的图,意在引导学生用75,8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题(第110页)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大数。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计算百以内加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并会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比较、分析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并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引入:在学习新知识前,先通过一些小题目给我们的小脑袋做做操,同时,也观察哪些同学在说的时候最认真,听别人的时候最安静、最仔细,他就是我们班最会发言、倾听的学生。投影出示:口算题。
+50=53+3=400+200=53+30=600+40=530+300=
师:在口算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师表扬用语。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下面这题吗?
投影出示:35+24=
师:在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投影出示: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指名同学板演,其他学生拿出本子写)师:你算对了吗?
生:...
引导语:通过活动,我们知道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个规律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揭示课题: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1.以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
引导语:这是图书室第七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一年级85本......)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要求:学生提问之后,要说说如何列式,无需解答)生:......2.根据学生交流有先选择地投影出两个题(预设:可能有学生提不出其中的一道问题,就以老师自己的名义提出)
(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引导指出:本节课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余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自己提问并列式,也能够让学生体验提出并解决问题过程,激发后续探究新知的动力]3.解决“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的问题。(1)自主探索竖式计算。
师:要求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谁知道怎样列式?
生:143+126
师投影出示:143+126=_____(本)
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桌之间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预设一:学生提出用计数器计算。指名同学到黑板前演示。
师注意学生拨珠的顺序(从个位拨)预设二: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
师: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来吗?(让学生到黑板前尝试)
及时提问:你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数位对齐)师: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想加)
师:也就是把哪些数对齐?计算又从哪一位算起?(6和3对齐,2和4对齐,1和1对齐)(要从个位说起。)
强调并投影出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同学板演,并说说笔算的过程。(全体同学注意板演过程)(如果这个学生到时候算不出来的情况,鼓励其他学生接着尝试)
师最后针对学生的板演,示范竖式计算的过程,并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2)验算。
师:验算的方法还有很多,通常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板书或投影“验算:”)学生交流并尝试“143+126”的验算过程。
投影出示:126+143的竖式,要求学生照样子检查自己的验算,看到有什么不同之处。
4.学生独立解决“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问题,并验算。师巡视,适时指导。全班交流,订正。
5.小结:笔算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看是否和第3一次一样,这样的检查,我们就叫作验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笔算。
(2)说说笔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按要求完成计算,并提醒学生写竖式时数位要对齐。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表中信息有哪些,要解决问题该怎样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说说看图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式解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要从哪一位算起,又来怎样验算?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八
1、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师:我们来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问你们答。9的好朋友是几?
数一数一班种了几棵树?
师:我们再来看看二班种了几棵树?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师:我们来一起解决“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8+6或6+8。
2、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可以把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找来帮忙,用它来帮一帮。
师:把你认为好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吧!
3、全班交流8+6你是怎样算的?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寻找最优计算方法。
4、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个计算更简便呢?
5、试一试8+8=7+8=8+4=5+8=。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8+几的加法,在计算时,我们往往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在计算,这样计算起来更简便。
1、圈一圈,算一算。
读图,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计算出结果。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2题: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题:结合图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
第6题目的: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有几棵树(8加几)。
8+6=148+6=14。
作业设计练一练p82第4题。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九
1.通过分组整理,明白用先分类再按顺序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
2.通过观察找出规律,使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敏捷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形成自主探索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及敏捷性。
2.探索规律,总结出计算的简便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渗透对知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第二,在观察分析加法表、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三,充分利用20以内的加法表进行练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一位神秘朋友,他是:圣诞老人,给它打个招呼吧。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计算的题,这些都属于上册第八单元我们学习的20。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顾单元知识,突出重点。
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中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看电子课本:老师把课本搬到屏幕上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先学习了……,然后又学习了……,还学习了……,最后学习了……。
板书: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解决问题。
2.举例想算法。
生:9+6师:得数是多少?还记得怎样计算吗?引出凑十法。
师:如果让你来整理,你打算怎样整理呢?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快和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们打算怎样整理。
3、整理发现规律。
师:圣诞老人也整理出一张加法表,想看吗?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它是怎样整理的吗?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开始。
预设a:竖着看。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是按照9加几,8加几?整理的。
生:竖着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1。
师:哦,你发现了这个,咱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那其他列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随意指一列验证)归纳: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依次大1,和也依次大1。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预设b:横着看师:刚才这个同学竖着观察找出了规律,可真棒!还有没有别的秘密?
生: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小1,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1.
师:(手指第一个加数)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哦,还真是这样,你真会观察!那他们的得数呢?快来算一算预设:横着看,得数都是一样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课件演示)。
归纳: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依次小1,第二个加数依次大1,和不变。
预设c:斜着看师:还有吗?预设:斜着看第二个加数是一样的,第一个加数变大,得数变大。
师:斜着观察也有规律啊,你可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课件演示)。
归纳:斜着看,第一个加数依次大1,第二个加数都是9和依次大1。
生:竖着一个比一个多一。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不光能找到规律,还能利用规律很快的算出得数。
d:交换位置找朋友请同学们看这两个算式:9+22+9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答。
师:这两个算式的加数交换了位置,那他们的和怎么样?
预设:左右两边的算式是相反的,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根据学生的发现课件演示)。
归纳:左右两边的算式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学生:6+68+89+9(课件出示)。
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我们只要会计算前面这些算式,后面的算式是不是就很容易算出来了。
师:看(隐去小数加大数的算式),现在看起来这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记起来是不是就简单多了?师说算式,学生说答案:7+44+78+66+8。那我们只要记住左边这些算式,就能记住整张表了,对吧!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发现了表中那么多的小秘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第一关:摘取平安果。
8+6=3+9=6+7=。
2+9=4+7=9+4=。
7+5=10+4=8-3=。
13-2=4+8=0+6=。
师:第一关轻松通过,接下来会给我们出什么难题呢?
第二关:解决问题小能手。
解决问题可有点难,同学们还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这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解决吗?快拿起铅笔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做完的同学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7+9=16(只)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8+8=16(只)。
你又是怎样想的?师:同学们,同样的问题,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我们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小红吃了8个水饺,还剩下6个,原来有多少个?
师: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我吃了8个水饺。还剩6个。
师:你说的可真清楚,那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好,快速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第三关:圣诞屋屋。
1、草莓后面藏着几?
2、梨后面的又是几?
3、第三个可有点难了,小朋友们快想想这两个水果后面是几呢?
4、看最后一个,你能看明白吗?水果后面应该是几呢?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十
第八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吗?今天我们邀请茄子先生和豆荚老师去逛公园,愿意吗?与他们同行,我们要做好准备,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信心吗?出发吧!看,遇到什么了?要先回答出门上的问题才能进去呢。(出示黑板:画有一扇门,门里写着: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204598499305)。
二.笔算加法的练习。
1.练习六第2题。
谈话:公园里有美丽的蝴蝶,它们在快乐的飞来飞去,各飞到哪一朵花上呢?
1)生独立完成练习。2)指名汇报:每只蝴蝶应飞到哪朵花上?
3.练习六第3题。
1)先估算大约是几百。说说怎样估计的?
2)独立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4.练习六第4题。
公园里还来了许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分别又有多少人呢?
1)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
2)问:“合计”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4.练习六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师小结:花坛每边268厘米,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怎么想的?(3个268相加。)。
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三.作业。
练习六第1题,用竖式计算连加。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十一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多种计算方法。
3.能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幻灯片、小棒等。学生准备学具盒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新课。
2.学生间互相讨论,提出了问题:。
猫妈妈和猫宝宝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猫宝宝吃上鱼,猫妈妈让宝宝再多多努力,将“13+2”计算出来。同学们,你们也要再努力来学习如何算13+2。
(1)探讨算法。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3+2怎样算?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根)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后)请在4人小组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好了,下面请各组代表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学生:把2根和3根合起来是5根(学生边说边做合起来的动作),再加在1捆上就是15根。
教师:请在投影仪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学生上台操作演示)。
学生:我们这组里还有一种方法是数,1捆是10根,从10起接着数剩下的几根:11,12,13,14,15,数完后是15根。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教师:看来小朋友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大部分人都知道如果是用小棒做这种加法,要先把什么加起来?(单根的)再加在什么上?(整捆上)。
(2)教师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十二
课时:1课时。
一、教材简析:
这副图呈现了运动会操场一角“分发饮料”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该图的主要意图是借助“运动会分发饮料”这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熟练口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中,与其他同学合作。重点、难点: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具使用:
教学挂图。
小黑板。
学具盒。
四、教法、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口算。
9+8。
9+6。
9+7。
8+6。
9+9。
8+8。
7+6。
7+7。
9+3。
8+5。
9+4。
7+5(二)、新授:
1、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看到了有许多小朋友报名参加运动会。他们进行比赛,到了休息的时间了,小组长来到服务组领饮料,看看有哪些饮料。
生:有矿泉水、雪碧、可。
师:你能不能看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生:有能力的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意思。
师:我们现在来看图讲故事,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生:小组活动。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一组:8瓶矿泉水,7瓶可乐。
二组:3瓶雪碧,4瓶可乐。
三祖:9瓶雪碧,5瓶矿泉水。
2、师:二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生:7瓶。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4=7。
4+3=7。
师: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师:哦,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你能解决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生:8+7=15。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样算出来的。
生:7可以分成2和5,8+2=10,10+5=15。
8+8=16,16-1=15。
……。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7+8=15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跟同位互相说一说。
生:„„。
3、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三组一共需要领多少瓶饮料?
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里面互相说一说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4、师:我们知道了每个小组要去领多少饮料,那么你知不知道他们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
生:我看到了1组领8瓶矿泉水,2组没要矿泉水3组要5瓶矿泉水。可以8+5=13。
师:你说的真好,其他同学明白吗?我们要看好了那哪些组要什么样的饮料。不要分错了。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要多少瓶雪碧?
一共要多少瓶可乐?„„。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小结:
给小朋友分饮料,你都分对了吗?以后我们碰到这种问题你能解决吗?今天同学们有很多想法,积极动脑很好。以后我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
分饮料。
8+7=15(瓶)。
挂图。
8+3=13(瓶)。
孙达蕾课题:投沙包比赛。
——退位减法。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一、教材简析:
本幅图表现小朋友正在进行投沙包比赛的情境图。该图有两个意图:一是引导教师组织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交流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学生学习20以内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20以内数退位减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20以内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使用:
教学挂图。
学具盒。
四、教法、学法指导:
学生讨论交流,理解信息图的图意,根据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中突破难点,体会算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投沙包师:这个游戏怎么玩?生:小组讨论。
生:一共玩2分钟。到了点看看谁投中的多,谁就赢了为学生看图整理信息打下基础(二)、新授:
1、师: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师:那么谁赢了?生:我可以算一算师:怎么样来算?
生:算一算每个小朋友投中几个就知道了。
2、师:我们看看1号运动员投中了几个?
生:投了16个,9个没中。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减法。
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生:16-9=7(个)。
把9分成3和6,16-6=10。
10-3=79+7=16。
16-9=7。
师:大家的想法很多,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3、师:那么其他运动员投中了多少个呢?
生:他们投了几个,减去掉在外面的就知道他们投中了多少。
4、生:2号运动员11-3=8(个)10-3=7,7+1=8。
8+3=11。
11-3=8。
3号运动员12-6=6(个)师:谁赢了?生:2号运动员。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决。
(三)、小结:
六、板书设计:
退位减。
16-9=7。
挂图。
11-3=8。
12-6=6。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打印的口算纸、“萝卜”,“王”,小兔、小猴的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客人,大家看,他是谁呀?”(拿出小兔的`头饰带在头上)“一(2)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待会儿我要带既守纪律,又爱动脑的小朋友去参观我们的动物王国,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0+1=。
10+2=。
10+6=。
10+7=。
10+8=。
10+9=。
二、尝试探索,研讨交流。
1.试着说说想法。
9+5=?
“14,同意吗?可是我还是有点不怎么明白,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吗?”
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1)9和5和起来是14。
(2)14可以分成9和5。
(3)14-9=5。
(4)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你也是这么想的举手。这个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5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
(5)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既然把5分开来后可以和9凑成10,那我能否把9分开来和5去重新组成10呢?怎么分?”
“这里其实也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板书,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
(6)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板书,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
2.得出最佳方法。
[1][2][3]。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条幅、flash课件、题卡、小黑板。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学生汇报:哪个同学愿意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1:他可以订中国儿童报和红领巾。
生2:他可以定中国儿童报和少先队小干部。
生3:……(老师有顺序的板书,整十数和两位数放在一起)。
他有这么多的选择,这些都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
生:把两份读物的价钱加起来看是否超过六十元。
下面我们就对第一种订法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1:我是用口算的方法想出得数的,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验证的。
生3:我是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的。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4:我是用竖式的方法来验证的。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们暂且保留自己的意见,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第二题进行验证。
生汇报: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的.方法也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呢?(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请他边写边介绍)。
生:首先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大家都听明白了吗?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下面我们再用课件演示一下。大家看明白了吗?那么列竖式应该注意些什么?先学生说再同桌之间在说一说。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列竖式的方法小组内每人选择一道题验证一下好吗?
指名板演,学生汇报时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
现在我们再用我们最漂亮字体,最整齐的竖式验证一下最后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小组评一评,比一比看谁的写得又快又好又漂亮又整齐。
(算理是个位是3个一加上5个一;十位是2个十加上2个十;只有相同数位上的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得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老师这里也有好多小朋友用竖式做的题目,出示错题。请小朋友们当当小老师,来批改一下。
17+20=19。
50+26=56。
3+54=84。
17503+2+26+54197684。
你能说出错误的原因吗?
看了这些同学写的题目,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大家都说得挺好,看下面的问题看谁做得最好。
四、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知识。
五、教师小结: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十五
能熟练、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谈话引入。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知识?3.出示自探提示。
认真学习课本第38页例3,独立探究以下问题:
(1)说一说: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写一写:这道题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请写下来。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重点说说自己还不太明白的地方。2.全班合探。
(1)分组展示、评价,师补充。(2)即时练习。
完成38页下面“做一做”三.质疑再探。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4.评出最优学习小组5.布置作业。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十六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观察法、实物操作法。
9加几。
本节教材开始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加法。教材分为两段进行编排,第一段是9加几的口算加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9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的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七中的习题,可以安排1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9加几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完成练习十八中的习题。
教学例子时,要出现运动会全景挂图,幻灯投影(课件),并用语言描述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吸引学生“入场”。
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法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计算9加速度时,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九根红色小棒,在右边摆3根绿色小棒,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想:怎样把凑成10?可以多摆几次,边摆边就,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
8、7、6加几。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8、7、6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中的习题。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阈在课堂上练习所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式题,完成练习二十中的习题。
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要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85的口算过程,强化了”把凑成10,就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例3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89,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5、4、3、2加几。
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完成这些计算。教科书第110页“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式题。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做好准备。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教学,教学5、4、3、2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习题。
例1(110页),在57=58=的下面配有教师提出问题的图,意在引导学生用75,8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题(第110页)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大数。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十七
本节课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而本节课主要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一个重、难点。这节课也为例2的学习“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打好基础,让学生充分的体会“个位、十位满十都向前一位进1”。
1、知识目标: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方法,掌握“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经验目标: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利用学过的旧知,通过自主思考、迁移学习新知。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生2: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中国特有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一)迁移渗透,尝试计算。
1、估算。
师:你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生:98+25师:让我们先来估一估“98+25”大约是多少?并且说一说你估的方法。生1:把98估成100,100+25=125,所以98+25大约是125。
2、计算。
师:刚才我们估出了大约的结果,如果我们想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可以用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写到练习本上。(生尝试计算)。
师:很多同学都算完了,请同学们把自己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交流算法)。
师:有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计算的方法?生:5+8=1390+20=110所以110+13=123师:这位同学计算的方法真巧妙,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计算十位90+20=110,再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还有其他计算的方法吗?生:(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生:9+2=1111+1=12十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师: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十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3、统一计算要求。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横线要用尺子画,进位1要写好。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新的写一遍竖式。(师引领学生说:98+2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8+5=13,写3进1;十位上9+2=11,11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12,写2进1;我们把这个1写在百位上;所以98+25=123。请同学们记得要把横式上的答案写上,单位名称不要落下。让我们一起口答一下。)。
师:同学们的声音都非常洪亮,现在请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98+25竖式的计算过程。
4、对比新旧知识,揭示课题。
生:以前学习的只有一次进位,而今天学习的有两次进位。
(二)练习。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想不想挑战自己?下面请你把这两道题写到练习纸上。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计算的结果,并且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是如何计算的?
(教师在教学此部分内容时,分别找两名同学说一说计算方法,在两名同学说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明确计算的方法。)。
2、连一连。
师:找位同学解释一下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把两个叶子上的数加起来,找一找哪个花朵是叶子上两个数的和。师:请同学们把竖式列到花朵旁边,帮助叶子找到他的花朵朋友。
(学生在展示此部分内容时,找三位同学的作业进行实物投影,在评价之前,引领学生先发现优点,在提出不足。第一位同学是忘记写进位1的,通过集体的强调,再次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写进位1;第二位同学是十位上的数相加忘记加上个位上的进位1,通过互相提醒,达到强化提醒的作用;第三位同学书写规范工整,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以做到榜样的作用。)。
3、解决问题。
生:小鸡有85只;母鸡有77只;公鸡有59只。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让我们提出一些能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就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解决一下?在解决问题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横式不要忘了写,单位名称不要落下,答要写完整。
(学生展示的时候,找同学上来直接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有错误的话拿出来及时提醒,反复强调,特别是在解决问题当中经常出现的错点。比如:横式上答案陋写,抄错;答写不完整等„„)。
(四)课堂小结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的内容,知道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也要向前一位进1;并且我们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加强计算练习,做一名计算小能手!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用具: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34305004。
4026063005。
选一题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
1、出示数学问题。
一个娃娃12元,3个娃娃一共多少元?
师:3个娃娃一共多少元怎么列式?
板书:123。
2、估算。
师:123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算,并说说怎么估算的。
3、学生尝试计算。
师:123到底是多少呢?
师:请同学先想一想然后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并写出计算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4、汇报交流。
(1)展示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说想法。
(2)展示口算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3)展示竖式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5、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摆小棒、口算和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师边课件演示边讲解:我们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先用3乘个位上的.2,等于6个1,把6写在个位上,也就是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再用3乘十位上的1,是30,也就是把成捆的小棒合起来,最后再算30+6=36。
师指着竖式:这个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列竖式时一般我们不这样写。
师板书简化竖式,并让学生说怎么算的。
师:6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指生说,同位互说。
6、师完善板书。(横式的得数、单位名称和答案。)。
7、练习:用竖式计算。
214323。
集体订正,选一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
1、出示:213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132和我们前面学过的123有什么不同?
师:这样的题会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一生板演。
师:你是怎么算的?
师:为什么4写在百位上?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指生说,同位互说。
2、练习:32424312。
集体订正,选一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师:在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师小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4221331124323。
2、火眼金睛辨对错。
322144223。
3422。
954488446。
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错的原因。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6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会用乘法竖式计算,初步明确乘的顺序及满十进位的道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3、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准确地计算。
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位乘法中,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位,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展示课前搜集家乡土特产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位置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合苹果中糖分的积累,所以苹果又大又甜,今天小精灵将带我们到果园里去体验一下丰收的快乐。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苹果,准备奖励给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
师:现在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做题,2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是这节课的直接知识基础,本环节意在寻找知识的生长点,学习方法在旧知的基础上迁移到新知,从而为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做好铺垫。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注重趣味。)。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或观察课本主题图)。
新年快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大家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从图中仔细观察图上小精灵给我们带来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你看图口头表达图中所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的两个方面,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去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探索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简要概括,并板书题目:
板书: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每套18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算式哪?
生列算式,可能会列出18×3或18+18+18或18+18×2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把后面的两个算式都归结为18×3。
师:我们先来估算一下18×3大约等于多少?
生估算,让生说估算的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使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以估算促笔算,以笔算带估算。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应用价值,也为准确计算埋下伏笔。)。
(2)、师:18×3到底等于多少哪?让我们拿起笔大胆的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好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指导,找出算法不同的学黑板上板演,完成的同学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3)、把你的算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小组汇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设计意图: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提倡的理念之一,目的是尊重学生的元认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与其他同学的方法进行交流。从不同侧面来思考同一个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但是,在此并不是为了算法多样化而算法多样化,而是要沟通多种算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看到多种算法与乘法竖式是相通的,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全班学生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完成知识学习与能力的提升。)。
4、比较。
师:我们来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它们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
生回答:一个进位的,一个是不进位的。
师:为什么一个进位了一个没有进位?(在课题后面写上进位)。
引导学生说出在个位上满十了,就向前一位进1,满几十就进几。进位的数字要写的小。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主动观察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与区别,真正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让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板演,说说计算方法。
反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反馈存在的问题,特别抓住第3小题,指导学生领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相同。引导学生回答、归纳: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课本第77页第1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2~4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自己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4、拓展练习。
你会用电脑打字吗?
每分钟你能打()个字,4分钟能()个字。
(设计意图:对刚学习的方法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是计算课的必要环节,在此,还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暴露问题,以问题为凭借来反思自己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老师收获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也收获了快乐,同学们,你们收获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使学生从对知识的梳理上升到对数学方法的总结提炼。长此以往,学生的反思能力将逐步提高,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篇二十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2、放大棋盘学生观察结构。(明确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3、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4、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出算式1919。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全班组织交流。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实践应用。
1、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