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汇总17篇)
对于每个人来说,总结都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和反思方式。总结应该围绕主题展开,不偏离主线,避免赘述和废话。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写总结的好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一
小学语言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多种多样,运用哪种结构最佳,应根据教材的本身特点,选用其优化的课堂结构形式。这样,才能充分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阅读教学模式,收到一定的效果。
借助教具、学县,优化课堂教学。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我打开幻灯,出示北大荒草塘的图面,简介了草塘的美丽景色,富饶的物产,奇特的'风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烈。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活动又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及语言表述。教师凭借创设的情境进行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得到了最佳效果。
发挥多媒体优势,优化阅读教学。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科学领域。这对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开发其智力,有着积极作用。利用多媒体可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景之中。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创设了特定的教学画面。上课伊始,就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卢沟桥的狮子以及“七七事变”的情景,学生个个全神贯注,情绪高涨,急于想知道卢沟桥的狮子和“七七事变”的全过程,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同类课文比较,发展学生思维,优化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的体裁相同,教师要有意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有比较必定会有新发现,这种结构方法尤其适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琥珀》一文的教学结构,可采用比较法,因为学生已学过《黄河象》一文,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这两篇课文都是介绍化石方面的知识,这是共同之处。引导学生比较并归纳出两课的不同点:(1)记叙的顺序不同。《黄河象》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琥珀》则按事情发展顺序写。(2)形成条件不同。《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条件有四个:天气炎热;泥沙掩盖;地壳变动;时间过长。《琥珀》的形成分为两步:第一步松脂球的形成,第二步是四个条件(略)。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这种教法尝试后,效果良好,气氛活跃。学生勤于思考,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认识到发现琥珀的重要价值。
紧抓线索,牵一发而动全身,优化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脉络分明,有贯穿全文的线索。分析这类课文时,要牢牢扣住线索,冲破老的教学结构,简化头绪,腾出时间巩固练习。叶圣陶写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浏览的先后顺序记叙,表达了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之情。它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以游洞为顺序,暗线以泉水流经路线为线索。开篇朗读全文后,启发学生画出游览线索图,然后重点理解“外洞、孔隙、内洞”三部分,以大小、明暗、景物奇异进行比较,体会新奇带来的快感,为进入内洞所见那种梦幻奇异般的美景作铺垫,给人一种美感。
巧拎文末总结句,反顾全文,优化阅读教学。小语教材中不少课文是在结尾处总结全。
[1][2]。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任何教育职能中,学生之于教师心中,学生的心智成长必须仰仗教师对教学形式、教学阶段和教学方法的刻意求工和定式指导实现”口号下,教师中心教学模式便在当前中国教育中顺理成章,课堂教育过程由教师主导,教师完全接手组织、监控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加之行为主义的大行其道,人们开始践行“sr”的金科玉律,书本权威、教师权威不容置疑,与之相应的是学生由“不爱问”到“不想问”发展至“不知道问”,一种对学生来说近似高压的课堂心理环境长期盘踞于课堂之上。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课堂场域话语不对称。
“教师中心”教学模式统治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绝对权威、师生关系的严重异化、知识本位的失真追求产生了强势的教师话语(王永祥,),课堂成了教师的独白,学生只能以崇拜之心记下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偶尔表演式的附和或重复教师的意思。教师以宣讲式的话语控制教学过程、以假性赋权提问给学生、以命令和说教巩固强势话语,继而产生了一个“怪象”——课堂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教师,但是精神上,“教师居于课堂的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身体里,却深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抑或跪着的灵魂”(高玉丽,)。
2.学生情感因素被有意遗忘。
“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随着课堂教学所生产的“产品”,但在“教师中心”教学模式的主宰下,认识论上的行为主义不可动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仅被看成有生命的“容器”,接受外界的刺激就会产生与之相配的行动反馈,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被“有意遗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人意识到自身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相应的在行动上呈现出冲动、意志力的各种特性的感情等心理力量的特性被忽视(孙芙蓉,),在课堂心理环境也就理所当然的不复存在,课堂教学全程也被教师和学生外显的物化行动所取代。
3.学生的认知负荷超载。
在课堂场域中与学生话语弱势、情感体验缺失伴生的是心理认知负荷超载,课堂心理环境构建的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实现,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生成的课堂心理环境在学生认知方面呈现两组“难题”,其一,课堂教学全程由教师主导,教师生怕学生会遗漏一个知识点,因而从上课讲到了下课,致使教师身心疲惫,同样学生也没有闲着,生怕记漏了一个知识点,但是,人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独特机理,使得教师讲的学生不可能完全吸收、消化(庞维国,)。其二,假性赋权式的提问学生,教师以绝对权威占据和捕获“标准答案”,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时刻保持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一门心思的揣摩教师的肢体语言、神情意态而失去自我,加重了心理认知负荷。
1.课堂教学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学生中心”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观点为理论依据,针对“教师中心”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试想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能够独立完成教学目的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吗?无法实现教学目的的课堂心理环境注定是不科学的。
2.教师的教学地位缺场。
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意味着教师教学地位的下移,就教师的职业特点与工作性质而言,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其重要特点,学生重新定位教学地位让教师成为了“站在一旁”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学生发展的路径也随着自身的“偶然性遭遇”而发生变化,教师肩负的社会期望逐渐消弭,教师也就不具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传授社会理性的功能,“教师角色”缺场,“学生角色”消失,随着课堂教学两大要素的湮没课堂心理环境也就不复存在。
(三)师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1.教师心理调适错位。
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心理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心理调适过程中的错位是促使课堂心理环境不良的原因。一方面,教师心理愿景过高与学生心理诉求偏低,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许多一线教师心中存着良好的愿景,希望通过这门课把自己所学知识、处事风格、价值追求通通传递给学生,但是对于学生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状态、心理诉求却知之甚少,教学过程成了教师“一厢情愿地独白”,教师与学生心灵上越走越远,无法实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心理期望过低与学生心理诉求高涨,阻碍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部分教师对学生群体以及学生个体形成的“刻板印象”,认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没有高年级的学生强,调皮学生比安静学生“难管”。例如低年级课堂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很少有质疑和提问的机会,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课堂环境,学生厌学情绪增长,本有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逐渐销减。
2.学生心理准备缺位。
教学大环境长期被“应试”左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始终与分数之间保持一种赤裸裸的“暧昧关系”,因此在课堂上形成了“教师始终讲,学生一直听”的独特现象,学生没有心理准备只能被动接受课堂上呈现的任何知识,对于课堂教学的依赖导致了课堂心理环境中学生心理转化成为依赖心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生心理准备缺位致使心理依赖就位,影响优质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学生没有形成课堂师生自主、主动、创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惯习,即便提供一个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环境,学生也会把这种权利“转租”给教师。其二,学生心理准备欠缺致使心理依赖出现,影响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学生有主体参与课堂教育活动,有平等进行课堂交往的.意愿,但是心理准备的欠缺,在心理层面没有形成有效的课堂交往心理技巧,心理依赖以捍卫自尊心的方式出现,导致心理上想融入课堂,但是潜意识里却处于自我保护。
因此,制度层面的教学模式以及心理层面的师生心理因素都无法真正让学生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1.学生主体参与的心理素质。
学生主体参与是营造课堂本真共在的心理氛围的保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更为强烈。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亲生命”的环境,把学生本真天性和内在诉求激发出来,让他们意识到自我主体本身存在,逐步培养主体参与的心理素质。
2.教师和谐、平等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秉持科学的儿童观和教学观。课堂教学是师生“主体主体”生命间平等的交互协同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主体参与移情至教师位置,在教师经验中实现二者精神上的交互协同,实现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的结对联想形成意识共同体的过程(余清臣,)。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全面发展。
3.师生营造本真共在心理氛围。
本真共在的心理氛围是交互主体性师生之间保持平衡关系的超越姿态(全增嘏和尹大贻,1985),师生处于共在空间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转码方式要与学生的心智结构相匹配,课堂教学过程要给学生留下“创生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最初的有意义教学话题整合成学生情感和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其中,一种存在遭遇的形式是营造本真共生心理氛围的有效路径,它是在教学内容与人类生活世界、学生成长经验世界、发现知识的人的世界三方面的遭遇中生成。
1.教师对课堂话语的主体性还原。
在中小学课堂上,每小时可能会回答100个左右的问题,多达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browne等,1984)。在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话语交流是课堂心理环境中的重要活动形式,其中以课程文本编写者为课堂教学言说主体的课堂教学话语系统是主要载体,这种教学话语系统具有理论性、简约性和抽象性特点。显然以文本编写者为主体形成的话语系统很难被学生理解。因而,这种话语系统有待于教师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活化、具象化的课堂话语体系还原(潘光文,),这种还原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悬置”旧有经验,通过话语系统的一致化解读置换到教师话语位置,内化话语对象的环境,实现学生对课程文本的主体性还原。
2.学生课堂话语的“去弱势化”
即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识和行动上找回长期以来教师话语霸权统治下的教学权利。首先,学生应该充分展示求真的欲望,用于对抗“专制”下暂时剥夺的学生话语权。其次,自行选择作为课堂文本的补充性学习材料,以此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增长主体意识。再次,厘定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坚信自身是不断生成、具有创造力生命个体,能够探索世界和揭示世界的奥秘。最后,学生个体意识到自身对于主体性评价的积极作用,主体间的教学关系确立让评价权利不只是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对于自我成长过程的历时性让学生对于自身的评价也应当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一部分。
(一)构建主体性教学目标。
主体性教学目标的构建要以学生主体性生成来定位,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主体性教学的重要内涵。因此,构建主体性教学目标也就是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的过程(周建平,)。自主性方面,让我们在教授科学理性的规约之外,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人格以及不受人摆布和控制的精神。主动性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积极地对主体之外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客我的奥秘。创造性方面,主要培养学生主体能够不满足于现实境遇,能够突破现实的规定性,追求新的规定、理想的追求精神。
(二)开掘教学内容新视域。
开掘教学内容新视域是塑造学生主体性内涵的重要载体(刘欣和张用篷,2004)168-175,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首先,教学文本与学生知识背景结合,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教师是教学文本的重要“转译者”,通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获得知识的纽带,因而教师的解读应该结合学生知识背景进行,在对等的条件下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考空间。其次,“文本”与“人本”结合,提高学生的主体素养。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素养的途径,教学文本及教师解读后的文本如果没有学生“人本”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剖析,学生依旧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只有二者充分的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养成主体素养。最后,知识与智慧统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倘若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仅是为了习得知识服务的话,就窄化了主体性的本质特征,脱离了主体性教育的价值追求,仅有知识无法实现创造,同样只有想法的创新也缺乏厚实理论基础,所以唯有知识与智慧的统一才能实现主体性教育价值。
(三)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属性内在规定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运用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体觉醒、主体参与为宗旨,问题化教学法、讨论课教学法、网络教学法是最重要的方法。问题化教学法以托马斯创立的问题探究模式为代表,该模式着眼于问题确立、探索、解决的全过程,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特定问题的探究与解答(郑勇等,)。讨论课教学法,能让师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弄清问题本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力、评判力。网络教学法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化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企及的,以时下兴起的mooc为代表实现了学习的在线性、及时性、开放性,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
课堂心理环境在课堂氛围以及师生精神层面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对话、合作、创生等积极因素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媒介相互作用,克服及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消极“惯性”作用,通过动态性营造课堂交互主体性心理氛围,还原课堂话语主体地位,并实施以情境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构建良好课堂心理环境,以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三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中国的师生为学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
随着课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发展。“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老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学有所成”等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进行全新的思考。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视角探寻,试图找到一些“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低效”、“无效”课堂的成因。
1.认识层面的欠缺。首先,教师对教材解读不深刻。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力求面面俱到,对每个知识点都是平均用力、点到为止,缺乏突破重难点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对零碎的知识无法整合,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所以收效不高;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不到位。在教学时脱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的教学目标过多、过高。学生总是感觉自己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学习压力大,成就感低,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地挫伤。
2.课堂实施的低效运作。为了准确地传授知识,教师往往会预先写好教案,制定教学步骤,这本无可厚非。可是一旦到了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变成执行教案的过程。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能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教师就会对课堂严加控制,排斥一切意外情况的发生。当学生提出与教案上不一样的观点和意见时,教师不是不予理睬,就是予以扼杀,每节课都是严格遵循“讲――练――评”三步走。久而久之,学生对单一的教学方式心生厌倦,逐渐出现游离或半游离状态。于是就发生了我们常看到的景象: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原因就在于教与学的严重分离,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学生没有参与,没有感悟,没有探究,没有兴趣与成就感,当然也就没有知识的构建,课堂教学也就没有效果。
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本,即认真深入地钻研大纲和解读教材,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线索,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把握教材精神,进而有效设计教学活动。
备课除了备教材之外,还得备学生,做到心中有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重点考虑的不是老师要教什么,展示什么,而是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个性特征不尽相同。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哪些学生可以自学掌握,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只有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适宜的指导和提高,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去,我们把教师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然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论文)因此,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就要克服“对自己过于自信、对学生缺乏信心”的坏毛病,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具体做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属于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难题,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当然,为了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发挥,还需要老师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充分发挥想象力,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上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授人以渔”。
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导致学生自学能力薄弱,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因此,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强调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合作学习”则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地学习。学生在合作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探究学习”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调查、探究,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急切的心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把传统课堂变成生动的课堂、互动的课堂,创新的课堂。
4.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各种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进行得如何,要靠反馈来实现。反馈可分为课前反馈、课中反馈、课后反馈三个阶段。
课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以学定教,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奠定基础;课中,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想、情感、兴奋点、疑惑点、需求、表情、心理差异进行记录,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下次教学时进行补充或修正。课后,通过作业、测验、思想交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吸收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反馈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信息由单向传递变成了双向传递,借助各种反馈信息,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策略等等,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总之,有效课堂既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也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它值得我们进行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同时,它也激励着所有的教学工作者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条道路上不懈探索。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四
我们课题小组进行了有关“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数学练习教学法设计”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验、讨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实验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实验的目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将成为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基本特征。因此,课堂上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即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内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课外学生作业多,自由活动少;忽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现象,我们尝试进行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练习教学法”的研究和探索。旨在改变小学数学教学“重讲轻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轻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现象,力求达到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确保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实现学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培养目标。二.实验对象和方法我们以每人所教班级之一为实验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前把一节课精心设计成新知导入、新知形成、新知理解、新知运用、后知孕伏等五个阶段。新知导入的练习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向;新知形成的练习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新知理解与运用的练习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后知孕伏的练习主要为后继教学奠定较好的基础。三、实验的实施教学中我们是如何恰如其分地按照练习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设计好每节课的练习呢?首先是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深入领会大纲的精神;其次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前提。我们要求参与课堂练习设计的教师要把握大纲的尺度,从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高度来研究、设计练习内容。规定练习设计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要有针对性。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和稍有变化的练习,也要有一些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但不能过于繁难。尽量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具有实用价值的练习,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练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我们的基本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前精心设计五个阶段的练习与指导措施,课内激励与指导学生练习与思考。(一)、旧知迁移练习。
在学生接受新知识前,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了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这是开展新知探索的必要前提。旧知迁移阶段的练习就是为了达此目的而安排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作铺垫。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练习。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设计如下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16、93、42、29、24、39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学习前的良好准备,把学生引入最佳的认知状态,再稍加点拨、诱发,便会水到渠成了。
[1][2][3][4]。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五
(甘肃省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
一、与课程改革相关的几个概念。
1.课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2.课程标准。
通俗的理解,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3.课程改革。
由于时代的挑战,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现行的诸如教学观念落后,教育内容比较陈旧,方法单一,学习方式被动,学生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评价目标、内容、方式手段单一;过于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等教育状况已经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把课堂还给学生,解放教师,教师尽可能的少讲或不讲,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作为活动框架和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比较熟悉的几种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陕西横水一中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6.讲学稿。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既能发掘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合作的精神。
二、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初步收获。
1.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犹豫中有所动摇,在动摇中有所转变。
通过学校组织的几次观摩、参观、学习和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已成为一些教师的自觉行动。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新课改所要求的角色意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实现了教师由传统讲授到点拨引导的转变,"生进师退"的理念得到初步体现。
2.师生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通过高效课堂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讽刺挖苦的少了,激励评价的多了;"填鸭式满堂灌"的少了,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多了。师生之间初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式学习共同体,课堂上激情和快乐、尊重与理解、民主与和谐的气氛逐渐浓厚了。
3.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逐渐活了起来。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会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尤其是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得到充分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展演的指导、教学语言表达等都得到了细化训练,师生的潜能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很好的释放,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教学状态、课堂氛围、课堂秩序均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三、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几点思考。
由于我校是课改的实验阶段,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及执行方面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
1.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重要的是改变其教学观念。
让教师改变其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是几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学校不仅要有坚强的领导、健全的管理、评价机制,而且要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来培训、指导教师进行课改,很多教师有课改的热情,却迷茫于不知从何去做、怎样去做。
2.尽快形成与高效课堂改革相配套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尽管各部门都能够努力积极探究,学校也采取了一些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但一系列的评价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新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相对滞后,影响了教师开展课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要尽快探索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
不论哪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程序性和可操作性,成熟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我校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为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储蓄有生力量尤其重要。要让教师理解我们教学模式的内涵,较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积极稳步推进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
4.影响教改工作推进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1)部分教师在外观摩、学习后,不深入学习和钻研,没有抓住其教改实验的精髓。(2)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认识不足,因而参与积极性不高。(3)全校上下关注、支持"高效课堂"改革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加之课改实验不是整校推进,下一年度是否在这个班级任课还不一定,因此,部分班主任、科任教师在课改的相关工作落实上不够积极。(4)少数基础较好、智商较高、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争取了更多的展示机会,从而也能得到更多的锻炼,但一些反应较慢、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就很少有展示和锻炼的机会,这样一来,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苗头。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六
智慧与有效犹如一对双胞胎,是紧密相连的,智慧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而有效的课堂必定充满智慧。一直以来,东湖小学在积极探索构建智慧课堂的同时,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新教育为我们构建智慧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可以大显身手。
1、让每一位老师洒满书香。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通过阅读,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会,阅读的书籍以学校推荐与互相推荐相结合,更有适合自己个性的书籍。30周岁以下教师两月至少阅读一本书,30到40周岁的教师一学期至少一本书,40周岁以上教师由教师自己作主,凡50周岁以下女教师55周岁以下男教师需撰写读书体会。本学期拟推荐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2、让每一位老师一路墨香。
教师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习惯;使教育随笔的写作,成为教育日常的工作状态与生活状态,用教育随笔的写作,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在教育随笔的写作过程中,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
教师随笔撰写的内容包括: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等。要求40周岁以下教师每周至少撰写一篇文章上传到平湖市新教育博客,评论每周不少于2次。年轻教师尽可能多写多评论,欢迎四十周岁以上教师参与。本学期我们还要组织《课堂生成的智慧》为主题的博客沙龙与论坛活动。
每周对教师撰写随笔情况进行汇总,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推荐投稿,并出学校专集和个人专集。
3、让每一节课堂充满智慧。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保障,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让每一堂课成为孩子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让每一位教师在这个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让每一个孩子充满自信,收获成功。
本学期学校安排了四大课堂教学活动,一是第七届“东湖杯”课堂教学比武,主要参加人员是30周岁以内教师,分三年内新教师和三年以上教师两组,同时也是为参加平湖市三年内新教师教学比武做好选拔工作;二是承办平湖市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各学科全面铺开;三是与广陈中心小学、上海朝春中心小学等兄弟学校举行教学联谊活动;四是教研组内公开课,由教研组自行组织每人至少一节公开课。无论哪一种形式,重在准备的过程,每次公开课有至少三次磨课经历,只有这样,才能让上课者、听课者、参与者都会有所提升。
4、让每一次学习收获满满。
学校将利用自身优势或各种有利因素,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校外专家名流、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我们将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各种听课研讨活动,本学期争取让每位教师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大家感受到窗外世界的丰富与美好。通过各种活动“聆听窗外声音”,激发他们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最终为我们的课堂服务。
(二)以校本研训为载体,实施有效教学。
校本教研是由学校组织实施,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以专家为指导,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一体的研究方式。我校本学期校本研训的主题是“课堂生成的智慧”,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1、重视理论学习。
学校将积极推荐、印发相关学习材料,传递科研、课改等信息并按时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建议》、《指南》全校教师皆已配备人手一份,也多次组织学习,本学期我们将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校的的教学常规细则,让我们的教学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学科大组进行《课堂生成的智慧》相关理论学习,本学期至少两次,有组长搜集材料在统一的时间内组织学习。学校还会对教师进行《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等相关书籍的推荐,让全体教师都能了解深刻明白智慧课堂的内涵。
2、师徒结对工程。
为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青年教师的成才意识,促使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优秀、五年有特色。本学期继续为18位青年教师聘请了师傅,徒弟随时都可进入师傅课堂,听课学习,至少每周一节课,师傅也要尽可能地多听课指导。师傅指导徒弟开展教科研工作,撰写案例、论文,并重视徒弟良好师德的培养。
3、重视校本磨课。
磨课可以促进教师的自觉反思,磨课可以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磨课可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的校本磨课主要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可以邀请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师参与。
学校规定校级公开课磨课不少于3次,试讲不少于2次。不仅要注重磨课过程,也要重视磨课总结和资料积累,每一次教案的调整,组内成员交流的内容,设计理念,课堂效果,磨课总结等相关资料上交学校存档。
4、关注常态课堂。
下班听课是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教研组按需组织教研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青年教师和相对弱势教师在课堂中的问题一起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本学期我们继续开放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任何一位教师可以走进任何一堂课,分管教学的行政人员将广泛采取预约听课、跟踪听课、推门听课等形式,深入一线,每学期听教师随堂课不得少于30节,并与教师对话交流。关注常态,才是根本。
5、重视备课改革。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只有潜心研读教材,细心分析学情,精心研读课标,全心课堂设计,才能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时至今日,第一轮新课程已经结束,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教学设计,我们有必要对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改革,让集体备课产生更高的效应。
本学期开始,我们的教学设计前增加主备者和使用者一栏。教研组共同研究教材,并确定组内成员的主备内容,然后分头备课,对疑难问题及时组织讨论。使用者把主备者的教案打印出来之后,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自己对教学方式的选择等等,直接在已打印的教案上进行修改。这样的形式,老师们既了解了主备者的意图,又不缺乏自己的个性设计,也方便了学校对备课情况的跟踪了解。同时,把作业布置情况和板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具体体现。
当然怎样的形式更有效,我们始终在探索,不断在完善。所有的改革,我们的宗旨是希望课堂能成为孩子的乐园,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乐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6、强化质量意识。
质量问题是我们教师共同的课题,把质量作为课题来研究,我们要认真分析,及早规划。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明确提出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堂内完成,不仅提高作业质量,也减轻了学生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调整。关注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与作业分析等,开学初已提出具体要求。抓好每学期三次的教学业务检查,同时组织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和作业情况进行座谈,对从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寻找对策。
(三)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智慧与有效同行。
课题研究,使我们的课堂和教学更深入,组织教师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难题为研究目标,上报研究课题,由教导处确立几个重点问题,由教师制定相关研究计划,落实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真正使个人研究不流于形式。
新教育实验、校本研训、教科研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构建智慧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服务的,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更智慧,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效。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七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在学院办学基础条件短期内无法切实改善的情况下,以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展示学院特色,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学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这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情况简介。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自2007年9月招生以来,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先后与重庆交旅集团、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重庆君豪酒店、重庆喜来登饭店、重庆维景酒店、重庆融汇温泉酒店、重庆黄金游轮集团、北京东方饭店等十余家酒店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基于企业用人需要,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当、利益共享”的原则上,酒店管理专业不断地与合作单位研讨、协商,并形成详尽的酒店专业调研报告,每年都会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适时适度地导入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信息进传统课堂,形成特定的专业教育环境,最终完成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向学生个体内化的迁移,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并辅以个别访谈和电话采访等方法,对与该校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校企合作酒店、近百名该专业毕业生和实习生、招聘会现场进行了调研。结论显示,当前重庆酒店业发展势头良好,酒店业人才需求量大,但是酒店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人才流动频繁,跳槽现象普遍;在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訓,基本都可以上岗操作甚至优质完成工作,但是在素质方面,如对新工作环境的适应性、自身职业定位、与人交流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执行力等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暂时还达不到专业与岗位的“无缝连接”,也达不到企业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用人标准。
2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该专业一直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工作重点来予以重视,不断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探索,考虑到校园文化是一种培养人才、注重成果、重理论、学术水平至上、讲究程序、按部就班、使命、注重一个人的资历、水平、强化个性、宽松、有弹性的文化,而企业文化更注重企业价值最大化、以盈利、效益为主、讲究全体协作和强调团队、以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打破常规、创新、非程序化的一种实践文化,但两者都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理解人、重视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于是将素质能力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以技能活动为素质拓展的资源依托,辅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在精神层面,坚持办学理念、弘扬学院优良传统、铭记校训、注重校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物质方面,加强校园设施建设、重视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在制度方面,完善管制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规范各类重大仪式活动;在行为方面,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丰富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社团互动、公寓文化建设活动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已形成了现在的校企对接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3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问题分析。
在对近三年来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映出毕业生对企业的适应度逐年趋好,但在合作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与企业文化融合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1校企合作机制尚不健全,政府主导地位缺失。
从该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经验和现状来看,当地政府的主导和参与地位缺失,仅仅靠学院和企业是远远不行的,必须有政府对校企合作项目的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扶持以及加大对高职酒店专业的宣传力度;当前,我国还没有出台较为权威和完整的能明确界定校企合作方式以及双方义务、责任与权力的法律法规,甚至没有相关的校企合作准则与指导手册,也没有专门的协调机构来负责指导、管理、监督与考核校企合作双方,致使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都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从而限制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企业参与合作的意愿、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3.2校园文化建设未能体现职业特色。
或许因为高职院校的历史较短,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不明确,还处于摸索和学习阶段,主要沿用过去办团校的管理方法与吸收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相结合,没有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和酒店行业文化对实习生综合素质的行业要求,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滞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内涵,精神文化建设缺少特色,不能充分体现职业特色。
3.3校园文化建设理解片面,流于形式。
当前,学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但基本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教学活动割裂开来,把它理解为学生的课余活动,比如开办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美化公寓比赛等,但大多由院团委或者学生会组织,政治思想色彩浓厚,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也没有深入到全校师生的内心,成为大家共同的行动,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真正从张扬个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角度去重视,也没有放在高职办学方向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实施。
3.4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不扎实。
当前,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行“2+1”的教学模式,前两年在学校,最后一年在合作企业实习学习,在校期间积极倡导“生态教学”、“以工作为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适时导入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动态信息和动态资源进课堂,但在当前的专业建设上,很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也仅限于形式上,不能全面系统的开展。其次,校内实验实训场所简陋,基本上只能停留在课堂教学,不能突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学习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第三,“双师型”教师的质量不高,大多数教师只有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到生产、管理一线相关的从业实战经历和经验。
3.5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强。
基于近10年来的友好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日渐摆脱“培养人才是政府的事、是教育部门的事、是学校的事,与企业无关”和“希望政府来为职业教育买单,摊薄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的认识误区,基于酒店行业就业门槛低,离职流动率高,对行业忠诚度低的现实考虑,酒店专业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合作依据市场来调节,学校方能够为校企合作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之从长远利益的考虑,比如支持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宣传效益等有效的利益驱动,合作企业开始具有一定的“企业公民意识”,主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比如共同探讨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的假期顶岗学习、共同组织并参与行业内的职业技能大赛等,但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参与行为,积极性还是不够,合作深度也不够。
4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文化对接模式。
4.1核心价值观对接。
新生入学开始,以合作企业为主导,将行业共同奉行核心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发展与创新等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并将酒店专业按照“企业化”模式来建设。如邀请企业的领导前来做有关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在意识上牢固確立“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或让学生参与企业每年进行“最佳员工”考评等工作,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4.2校企人员互动对接。
结合本专业对技能和实践要求高的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的丰富经验,聘请企业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的人培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具体方案的制定,突出实践教学特色;聘请大量专业技术骨干担任相关课程和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学习实践,不但可以提高职业技能,还可以充当校企文化对接的桥梁。
4.3课程对接。
通过课程这个教育主要载体和途径来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可以运用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案和辅助学习资料,以案例分析、情景导入、真实项目教学教学法和进校企合作企业参观学习等教学方式将企业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相关内容充实到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程中,在理论教学中将专业知识提升为文化,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或者让学生到企业实训实习,增加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并进行相关的考核。
4.4组织开展与校企合作企业相关的各项活动对接。
多开展一些以专业知识提升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如有关企业文化方面的演讲、专业知识竞答、技能大赛等,将理论倾向明显的校园文化与实践性突出的企业文化进行对接,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组织学生访问企业和校友中的榜样人物,邀请与之座谈或专题讲座,搭建好专家、优秀企业家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行业。
4.5校企合作对接。
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合作,如在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都要向优秀的校企合作企业学习,从专业建设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行为规范等都要满足企业的要求,也要体现酒店专业的职业特色。在专业建设的管理上,应积极引入企业制度和自身制度加以糅合和改造,创新制度管理理念,借鉴优秀企业的用人制度和经验,创造出符合教育规律更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管理制度体系和适应人才发挥能力的制度。企业方对专业学生实行奖助学金支持、帮助投资校内的基础实训设施设备的建设、共同开拓校外实训基地等。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八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充分的自我发展过程。综合现在众多省市“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背景下,我们尝试从优化学案教学为突破口,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案”的有效设计与使用,从改变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着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明显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现有效教学。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其中相关内容,教师再根据学案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立体化发展。通过优化学案设计,利用学案开展课前学习,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再者,利用学案中反馈出来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体现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三,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学案的有效设计与使用,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单向灌输模式,变成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师生在共同研究、共同发现中解决问题,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有鉴于上述的分析,在学案设计、使用上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力争能够实现学案的有效设计和学案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优化学案设计。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对教师的教学“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就是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因此,设计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学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最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在学案编写设计中,出现了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设计练习题,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围绕着练习题进行教学,变成另一种模式的“应试教育”,偏离了学案设计的初衷。所以,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应该注意落实以下几个特点。
1.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兼顾学生掌握知识的易误点、易混点、易漏点。在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情、生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帮助学生迅速理清应该掌握的内容。
2.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引领作用,能够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各环节目标要明确,针对每一课时的内容特点进行设计,让学生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保证大部分学生经过阅读、思考及实践能解决。
4.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递进性、层次性,设计活动要有全员性。在设计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要设计出基础题、思维题、研究讨论题等题型,形成一整套立体的学习知识设计。
总之,在教师设计学案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知识的层次性。对于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的知识,不需花费大力气进行学习,只需要构建知识框架,列出提纲,督促学生完成这些基础内容就可以了。而对于知识的分析,需要形成规律性的内容,则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留有学生学习、努力的空间,也就是说是要经过学生的探究、研讨甚至在合作中解决的。
二、规范学案的实施。
学案设计好,只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奏,如果没有好的实施模式,学案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出来。一般来讲,学案的使用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来实施。
1.课前预习。
教师在课前1-2天把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指导学生按照学案要求自主预习,尝试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同时把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学案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课堂学习阶段。
课堂上,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要认真做好预习的检查工作,全面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然,教师要灵活转变检查学生预习的方式,把检查转变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展示。在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讨论过程中,进一步互动探究,在学生的`思维碰撞和预习成果的交换中,一些教学难点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可以有效解决。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精讲点拨,矫正反馈,寥寥数语就能够“打通”学生的思维脉络,使学生迅速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掌握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师引导、点拨、分析、归纳,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
当然,对学案中的课堂练习要尽量在课内独立完成。及时、适量的巩固练习既巩固了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及时发现不足,及时予以纠正。
3.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归纳和补充,写好学习反思和体会。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实践性比较强的练习,拓展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适时收取学生的学案进行批改、审阅,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下一步教学中予以解决。
三、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参与者和学习者。教师要明确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导演,而不是演员,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在学案有效使用的操作理念下,教师就需要真正进行角色的转变。
学案的有效使用,就是体现在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学”上,教师就得完全抛弃原来的满堂讲、满堂灌的习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对于个性问题,要指导学生自主解决或者通过合作解决。对于共性问题,要分析学生产生疑问的原因,从知识规律的内涵挖掘上、从难点问题的化解上进行重点讲解。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搜集预习疑难,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能与其他学生基本同步。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组倾听、点拨,与学生共同研讨,引导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梳理思路、总结规律、拓展延伸,以保证达到当堂拔高的目的。在互动探究中,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学生提不出质疑问题时,教师要追问;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点评不到位时,教师要做重点点评,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并且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预设,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宽的知识视野,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敏锐的教学机智。
优化学案设计,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整个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单位效率。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九
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冯军霞作者单位: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526020刊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edge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2.3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高职公共英语构建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十
智慧课堂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的创新教育模式,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为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智慧课堂的实践和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了智慧课堂的优势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构建智慧课堂的体会和心得,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智慧课堂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首先,构建智慧课堂需要完善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如今,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为智慧课堂的建设提供了基础。电子白板、投影仪、电子笔等硬件设备的引入,大大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同时,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优质的软件支持,用于在线备课、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生作业批改等方面。通过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教师可以将课堂变成一个开放、互动、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
其次,构建智慧课堂需要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思维。授课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通过智慧课堂工具进行有效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合作探索、批判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让学生在智慧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第三,构建智慧课堂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学习。智慧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设定个体学习目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合作探究和项目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四,构建智慧课堂需要注重教学模式转变和专业能力提升。智慧课堂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的使用,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需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专业素养。
最后,构建智慧课堂需要整体的教育改革和系统的支持。智慧课堂的建设不仅仅是个别教师或学校的事情,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的支持和推动。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大投入,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推动智慧课堂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总之,构建智慧课堂是教育的创新实践,也是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完善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思维、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转变和专业能力提升,以及整体的教育改革和系统的支持,我们可以构建出更加开放、互动、创新的智慧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质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慧课堂将会成为教育的主流,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和提升社会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十一
摘要:“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对现有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简单阐述“研究型”教学涵义和作用,并提出构建“研究型”教学创新氛围的策略。
关键词: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主导作用;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具有实践性。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变的,因此,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创新,必须研究“研究型”教学模式。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涵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运行形式。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构建以及创造的过程。在当今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高等教育质量也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引入教学领域,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型”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将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有所发现和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的核心在“研究”,它包括教师的研究和学生的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教,学生在研究中学,也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的创新上;同时鼓励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即突出学生主体,强调问题中心。它引入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对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改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理念的全面转变应包括着重实现知识传授向行为引导、能力培养转变;教师单向主导向师生双主体转变;接受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转变。认识到教学理念的转变不仅针对教师,而且也要针对学生改变单纯接受型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以自主探究、合作、开放、实践的态度,进行研究型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充分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只有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教学相长,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观、教师观、师生观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大大强化,教师的话就是绝对真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教学活动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演化成“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图景。在这种图景中,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存在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能平等对待学生,没有通过对理论或现实问题的研讨、探究,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创设了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实现了学习观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学活动更富有民主性、平等性。树立“研究型”的教学理念,对于充分认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助于课堂教学中构建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教学看做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过程,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种扼杀个性的教育机制,导致教师的教停留在知识的填充,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死记硬背,学而不思。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贵在引导,学生重在自我探究,且教与学的方式呈现多样化,采用讲授、启发、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教学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现实针对性较强的内容采取讨论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研究型”教学还淡化了课内课外的时间观念,教学不再只是课内的事,基于动机和兴趣,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研究为纽带,开展合作与交流,学习不再只是一件吃苦的事情,学生能从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求知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分享成功的喜悦。并加大学生自学力度,在课内为学生推荐先进的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目,精心设计作业,规范作业管理,使课程作业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小组,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学习团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有助于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束缚,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框架里。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教材和教学大纲来组织,使课堂停留在只让学生掌握前人已懂的东西,学生缺乏思考而无力创新。“研究型”教学倡导问题意识,主张在领会把握教材内容,作出主次、轻重、详略区分的基础上,以“少而精”的原则,以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为主线,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从现实问题切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体系。一方面,重在讲思路、讲线索、讲重点和难点。讲授内容突出“少而精”的原则,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的内容不在课堂上讲述,变“教材”为“学材”,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工作;另一方面,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现代科技文化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尤其注意在课堂上增加行为规范和创新思维训练的内容,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四)有助于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具有导向性的功能。
“研究型”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师考评和学生考评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它是一种整体考核和综合评定。尤其运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努力和价值,并能有针对性地给以具体的改进建议,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特别是完善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和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和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评估体系。
二、关于构建“研究型”课堂教学创新氛围的策略。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也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引入教学领域,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基础。
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等制度,积极开展教师讲课比赛、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科学素养和业务素质。二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培养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教学理念的改变尤其需要造就一批创新型教师。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热爱和投入自己的职业和专业,开展研究、探索和创新,才能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本学科扎实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师人力资源的新型培训模式,把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增强教师教学水平,开发教师人力资源的创造价值。通过鼓励教师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建设来探寻解决实际需要的问题,并将其作为科研课题,将有助于教师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与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品质结构。只有构建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才能做到真正改变教学理念,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
先进的教学必须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然而,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以传授更多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旧观念仍深深影响着课堂教学,反映在教学目标观方面。大部分教师重视理论知识讲授,忽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较少,许多教师没有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内在要求,尚未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育观。
“研究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包括新的学习观与质量观。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反映不够充分,从侧重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出发,忽略了以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设计他们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缺乏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研究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创设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实现了学习观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在质量观方面,改变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不重过程只看结果,以分数论高低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采取整体考核和综合评定,教师考评和学生考评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成绩考核重在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教师的教学考核重在教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更为客观,并发挥好导向功能。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
“研究型”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民主化,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交往互动关系。教师既是导师,又是学习伙伴。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变成了师生“群言堂”,理论知识的获得和各种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来实现的。在研究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学活动更富有民主性、平等性。树立“研究型”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研究型”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和熟练运用研究与探讨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
首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现代教学模式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成败。教师的“教”集中在“导”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学生理解问题创造条件。依据教学目标,拟定一定量的达标测量题,对照评分标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量化;也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一问题作出分析、表明态度或提高解决方法,对学生的能力、觉悟和行为状态进行综合评判。
其次,必须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学习和质疑主动权让给学生。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分数”为目标,以“灌”为主,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极大地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研究型”教学模式以“能力”为目标,以“导”为主,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师生共学,双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在科学性的前提下,通过注重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基础知识的传授达到教育性的目的;通过情境设置,以境育情,在感情的比较、流露以及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让学生理解观点、规范并形成正确的信念,进而通过教师的“表率”和“榜样”作用的引导以及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动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把重点、难点设计成几个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完成。教师必须做到树立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意识,创设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总之,研究以人为本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纠正教学中目标不明确的盲目性,目标不全面的片面性,目标不具体的笼统性。老师的课堂教学只有有了明确、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增强针对性及课堂实效,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人的素质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后天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对人的素质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必须以人为本,从尊重、平等、自由的人格出发挖掘人的潜能,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2]陈丽萍,课堂教学互动效应的内涵、层次与演变[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6)。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十二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可采用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教学方法。激趣,要找好导向的作用,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就要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那么,就要把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设置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知目标(学习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形成技能)、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目标的设置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程度。
二、自读质疑。
首先,教师要指导好“自读”这个环节。要求:(1)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遇到困难看注释、看图或自己思考或查资料、问同桌、问老师。(2)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3)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自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求学生提问题不要重复),然后师生共同疏理问题,浅显的`问题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问题,由老师作出恰当的解释,剩下的就作为学习课文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要点上,教师要进一步启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讨论训练。
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这个环节分为两个阶段:1.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首先,要组合好学习小组。应尊重学生的意愿,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给予适当的调整,使小组成员按照学习程度合理组合,以保证讨论交流的质量。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围绕“自读”中“读懂的,不知道的,还想知道的”展开交流。教师要巡回各组,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参与讨论,适时点拨,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更深入,使讨论有实效,不走过场。
全班合作探究。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关键句、重点段学习,通过再读,再思,再议,切切实实地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四、导评拓展。
1.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进行说写训练。学了《五彩池》一课后,告诉学生;“五彩池将作为新的旅游景点,你们能为它写写广告词吗?看谁写得好,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这里游览。”学了《一夜的工作》后,让学生用本课学到的表达“真情实感”,学习用“_____________真辛苦”为题写一段话。以读促写,学会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拓展阅读。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的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广阔的阅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教给一些方法,提出一定的要求,使课外阅读能落实,有质量。如学完《草原》后,让学生阅读有关描写祖国名胜风景的文章,要求做好读书摘录卡,背诵精彩片断。有的课外阅读文章还可以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写简短的读书笔记等。
[1][2]。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十三
全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启动培训会结束后,麟游县文教局和教研室立即行动起来,按照市教育局和教研室要求,做了一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学习宣传提高认识。
1、在10月28日全县中小学校长会上教研室主任董海发传达了全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启动培训会议精神。并将会议精神整理,通过麟游教研网向全县中小学让广大教师进行了学习宣传。
2、10月30日、11月6日、12月4日董主任利用分片教研活动机会向全县教师介绍了我市开展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模式。
二、成立机构制定计划。
在全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启动培训会结束后,董主任及时向文教局领导进行了汇报、协商,成立了麟游县“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岳西乾(文教局主管教育的副局长),副组长董海发(教研室主任),成员有高崇会(教育股长)、闫存哲(中教组长)、马克农(小教组长)、闫福胜(综合组长)。指导小组组长董海发,成员有闫存哲、马克农、闫世强、闫福胜、郭志强。并确定在“职业中学(初中部)的七年级(1)班、西街小学的五年级(2)班语文科率先试行教改项目实验。会后根据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启动培训会议精神和李局长的`讲话精神,制定了麟游县“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第一阶段推进计划。
三、现场培训积极探索。
1、11月5日、9日董主任带领指导小组成员及推介员深入两个实验校传达市教改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并做了专场场辅导。结合韩教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县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充分发挥新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主体作用。
2、组织西街小学的领导、教研组长、实验教师12月中旬前往岐山麦禾营小学观摩学习。
3、为了使这项教改项目在我县顺利启动和实施,参加市级培训人员在10月29日、11月8日对所有教研员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学习、研讨。
四、创造条件大胆实践。
1、县教研室分别到两个实验校召开了实验推进工作会议,具体研究了教改项目实施中的教师工作量、经费及设备问题。
2、建立了教研员包抓制度。职业中学由中教组负责,西街小学由小教组负责。
3、两位实验教师从11月25日开始在所带的班级进行实验,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听课、研讨。
4、12月17日、18日,县教研室将在职业中学、西街小学举行“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十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课堂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构建智慧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心得体会,通过合理利用智慧课堂建设的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本文将通过五段式的方式,详细介绍我的心得体会。
智慧课堂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的重要性。首先,智慧课堂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其次,智慧课堂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最后,智慧课堂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的动力。了解了智慧课堂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构建智慧课堂的目标和方法。
第二段:合理利用智慧课堂建设的工具。
构建智慧课堂需要借助各种工具和技术支持。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合理利用智慧课堂建设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例如,利用智能板和投影仪可以将教材、实践案例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同时,我还经常使用学习管理平台来布置作业、查看学生成绩等,这既方便了教师的管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合理利用智慧课堂建设的工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第三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构建智慧课堂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创造的机会。而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智慧课堂还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智慧课堂的建设,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第四段: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
构建智慧课堂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在智慧课堂中,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只有教师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构建智慧课堂。
第五段:智慧课堂建设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当然,构建智慧课堂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智慧课堂建设需要相应的资源投入,包括设备更新、网络建设等。其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工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再次,智慧课堂的建设还需要与教育改革和政策的配套支持。未来,我希望智慧课堂的建设能够更加深入推广,学校和教育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总结:
通过构建智慧课堂,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了解智慧课堂的特点与优势,合理利用智慧课堂建设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面临智慧课堂建设的挑战与未来展望,这是我在智慧课堂建设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加入到智慧课堂建设中,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十五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多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益十分低下。为改变这种现状,应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意识,端正学习目的,保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构建多元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参与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保证学生拥有大量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不是通过简单的口头说教所能奏效的,而是通过长时间大量亲身实践逐步养成的。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探寻新知,使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神奇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某事物发生兴趣,他就会不知疲倦地主动探求。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要对学生倾注关爱之情。其次,巧设疑问,以疑激趣。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释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要巧妙精心设计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
3.教师的监督指导。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如:与学生签订学习合同;建立教师监督与学生相互监督并存的机制,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日记、单元评价报告等;由学生自己出题,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测试评阅,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成绩和不足。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努力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改变传统历史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
1.让学生进行试讲,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授课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有些内容特别是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可以由学生来讲,改变教学内容都由教师一个人独讲的局面。试讲的学生或小组经过充分准备和试讲,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教师补充和点评之后,每个学生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课程知识,而且还学到了一些教学技能。试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也许刚开始试讲时,有些学生因准备不充分或紧张等原因,讲课效果不理想,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或组员的补充而得以完善,并不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不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教学质量。
2.建立合作性学习小组。所谓的“自主合作型学习小组”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习小组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群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学习的形式和途径,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蕴涵着启人智慧的思想和方法,合作解决问题中的困惑与顿悟,以及愉悦的合作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有效的合作,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发展,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发展。通过共同参与,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开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新意识,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课外的一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创造之源,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以充分彰显学生主体性为依归,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现“课堂中心”向“生活中心”的转变。如开展历史考察,让学生体验历史形成过程,获取历史知识。开封作为七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学生深入社会生活、感受历史的天然大课堂,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探究地方文化为活动主题,通过地方志、书报、网上查寻、拜访前辈和实地考察等各种手段收集有关古都开封的历史文化资料,以彰显学生主体性的奇异魅力。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广大历史老师不断丰富和完善。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十六
素质教育改革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课改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英语课堂的高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首先展示教学目标,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抓住学生的眼睛、抓住学生的心,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在“任务”与“应试”之间挣扎,既要安排课堂活动,又要讲解语法知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要“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该从教材处理、了解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和创设情境教学等各个方面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多渠道获取资源,组成适合施教的教材。
笔者认为在上课之前,根据所教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从网络资源、报纸杂志、图片资料以及图书馆的藏书中搜集并组织教学内容。时常征求学生的意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授课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要,教师也有更多创造与发挥的空间。
不少的教师抱怨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过于复杂、词汇量过大、对学生的起点设计过高时,我们是否想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让它更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呢?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如有可能,应尽量与学生一起协商补充或取舍哪些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育部,)。
对教材的灵活处理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拥有良好的教材分析能力和使用能力。如果教师能够自如地使用一套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材,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自编教材,那么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必将得到提高,学生也必将学得轻松。
二、多角度了解学生,组织适合学生的教学。
一些教师与学生接触时往往比较在意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态度,但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对学习的偏好,所以大部分教师总是给所有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让所有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并满足于得到相同的答案。
一些教师往往欣赏循规蹈矩的学生而排斥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担心学生奇怪的思维会破坏秩序井然的课堂。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学生,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可以让善于言辞的学生作朗读的表率,让文笔出众的学生当写作的标兵,让善于表演的学生担任演出的主角……这样学生就能因为自己的优点得到老师的赏识而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即便是在最常见的课堂提问之前,也不妨观察一下学生的面部表情,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避免出现让学生尴尬的场面。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以严肃和端庄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为的是更好地控制课堂。一些教师希望学生对自己敬畏有加,这样才不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可是很多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充满善意的小动作往往要比大嗓门的训斥更有效。用自己的魅力吸引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
“师生关系具有能动性,蕴含着巨大的情感、认知和智能潜力。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这种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各种潜力才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现,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贺楚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双方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愉悦并产生成就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教育部,2001)。
四、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艺术,真正激活英语课堂。
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和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观念的更新成为高效课堂的最基本支柱。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不是取决于我们教师的反复讲解,而是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展开程度和学生自主求知活动的质量。课堂上,我们教师必须有激情有活力,以自己的生动的语言、精巧的设计来激活课堂,发挥学生自主发展的潜力。当然,无论一个学生多么自主能力多强,他总可能会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不可多得的资源。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面对新英语教材,其教材内容新,容量大,课时紧,所以我们要注重平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的学习,归纳,总结,我认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表现在: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设计活动趣味性实效性结合,难易循序渐进。因此,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要我们优化教法,优化学法,优化课程资源。
(一)优化教法。
教师要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只有优化教学方法才能使此要素得以升华。
1.有激情。
2.幽默感。
3.能即兴发挥。
备课p教学设计等课前准备工作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即兴处理能力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教学体会的最佳体现。但怎样确保自己具备招之能来,来之有效的即兴发挥能力呢?我认为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是最重要的一环。反思课堂教学的细节,学生的兴奋点,有效的激趣方式;反思不成功处,有争议的地方,尤其反思学生接纳不好,问题较多之处,由此改进教法,改善教法,提高效率,长此以往,就所谓为“经验”,能应付自如,自由地即兴发挥。即兴发挥的另一个保障是课前反思。例如,问题的设计,知道了还要问吗?练习的设计,会了还需要继续做吗?再例如,我上的是第几节课,上一节课我是以做为主,还是以讲为主,那么相应地,我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还是适当突出一下自己的作用?凡此种种,长此以往,经验丰富,教学智慧便可随时体现,表露。
4.完全的价值体现在学生学的怎么样?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或最终归宿是学生学得怎么样?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是否在面对全体同学;是否把教学的“力”作用在学生身上,作用多少,这实际就是一个我们“教”起来与学生学起来的问题,教还是学,教了多少,学了多少。学生学的怎么样的准确含义是课堂上学的怎么样,而不是课后的复习结果,我们追求的就是这个课堂上学的怎么样?学生学习轻松的根源就是课堂学习效率高。当每次要求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时,我就会倍感压力,惶恐自己的课堂准备不充分,而也正是这种惶恐,使我不敢有思想上的懈怠,总是在思考自己的课堂,提高自己的课堂。虽然这种提高很慢,但我依然坚持。
5.三步高潮的设计。
课堂是有起伏的课堂。没有学生能保持45分钟的高度注意力。包括老师本人一节课也有情绪的高低p平缓和松散。因此,根据教材的要求,把一节课分为几段,分段达成一个目标,就显得有必要了。而一个目标的达成就是一个高潮,一节课不能只有一个高潮。课堂目标的设计者是老师,达成者是学生,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高潮与否的标志。
6.集中呈现。
新目标英语教材的'一大特点实际上就表现出一种“集中呈现”的概念,教材中的语法,话题板块就非常集中。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知识点的呈现,如果能体现出集中,如果集中意味着缩小范围,如果准确地集中的话,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课堂中,我们讲了,但学生们不一定听了,学生听了也未必掌握了。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真正掌握”这四个字上,而不是“全部讲过”这四个字上,我想,只有知识点越集中,范围越小,越容易掌握。因此,集中体现的实质就是精讲,但更关注学生的“懂”。
7.轻松课堂教学。
英语老师的辛苦只有我们自己能体会,这是以前我也产生的共鸣。后果我发现,辛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度地关心差生,过多的课后补差。最后,差还是差,80%的努力还是付之东流,这说明课后环节的低效。老师累,学生也累。老师得到的仅是心理上的安慰,而学生得到的确是更加地厌学。我们不要夸大自己的教育功能,要保持平常心,学生是有层次的。唯一的出路还是在课堂,轻松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下是轻松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不冷落学生,即把课堂交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懂;二,培养学生的表现欲以及竞争意识,这是课堂气氛的基石;三,注重自己肢体语言的表达,课堂肢体语言带给学生的信息是我很激情,我很投入,学生的反映是你真神气,真有趣,上你的课真有劲。
(二)优化学法。
举一个例子:甲乙丙三个人相约去某地考察,比赛看谁先到达目的地。甲拔腿就跑,一路下来气喘吁吁,越跑越慢;乙回家推出自行车,虽然出发较晚,但很快就追了上来;丙出发最晚,因为他去借汽车耽误了时间,但他最先到达。这里可以看出交通工具的选用是取胜的关键。这就是方法。但是有了好的方法,不努力也不行。比如,乙有自行车却不愿意用力蹬,丙有汽车却不会开,肯定还是不能赢。
学生因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这就需要我们艺术化地去指导他们的学法,优化学法。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有对英语语言的一种理解,或者说在英语学习方法上给新的学生以全新的启迪,以达到吸引学生,促使其保持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探索科学高效的英语课堂提问新技巧,引领学生走进精彩的问题空间。
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精巧的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毫无疑问,构建好科学高效的课堂提问新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或动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节课的开头是至关重要的,可进行导入式提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问能够吸引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兴趣并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避免随意性,数量不宜过多,否则学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认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此外,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由浅入深;并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这样既不会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得一般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许多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会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骄傲自满,滋生思维惰性。
课堂问题设计好后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也很有讲究。课堂提问要避免千篇一律的一问一答或一问齐答,这是造成学生思想懒惰、盲目附和、学习被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问要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要根据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老师心中要装着每个学生,教学时根据实际、随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就是教师搭起的“梯子”,增大斜坡长度,展示教学艺术。如果有的问题真的难度很大,我们应该耐心细致地进行旁敲侧击予以启发。或者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集体讨论集思广益。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体协作的精神。
六、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保障“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不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简单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因此,教学反思就成了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保障。从方式上看,要保证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应该从课前、课中、课后这样的教学全过程经常保持反思意识,以达到课堂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备课、授课、评课等各环节的反思。
在备课的承前反思中,我们要尽可能搜集教学资源,充分考虑学生现状,因材施教。在授课的行进反思中,教师要面对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情形随机做出判断,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思维的容量与节奏。从思维的容量来看,高效的课堂教学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大而合理的思维容量。从思维的节奏来看,应该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根据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长短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张驰有度。过于紧张,学生则易于疲劳;过于缓慢,学生注意力则难以集中。而有效思维的长度是评判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在教学的行进过程中要随时关注这一因素。在评课的反思中,教师应该反思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效果如何;总结自己本节课有没有精彩点,精彩在何处;有没有创新点,创新在何处;有没有不如意以至失败之处;出乎意料的是什么,为什么自己事先没有预想到;自己的知识储备的欠缺等等。当然,一节课的终端反思是否真实有效,还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真实全面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师在下课后,可以发放简单的问卷,通过学生进行反馈,如“本节课你最赞成的是什么”、“最不赞成的是什么”、“你希望老师做出哪些改进”等等。这样的做法,不但有利于发现新的教学契机,更重要的是生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好品格,生成一种教育教学的内在美。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排除学习的障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语言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废弃保姆式的哺育,取消塞满学生时间的安排,除掉正步走式的课堂活动,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个别帮助,让更多的学生展现个性”(张正东,)。同时,“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文化修养”(陈力、苗青,)。并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智慧和创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语言情境和充满激情的学习氛围。这样我们的英语课堂能更关注学生的需求,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篇十七
构建英语课堂教学导学模式,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会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文就英语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实施策略及教学评价作初步探讨。
1、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基础教育改革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而这种精神、这种能力就是人的主体性特征的展露。新课程倡导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必须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以教师为主导,深化教法改革。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其反面,最终成为遏止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因此,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改变教法,从“学”向“导”转变,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以达到叶圣陶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标,强化用法研究。
新的基础教育改革体系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将过去以学科为本位、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引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打破以前旧的教育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实施之法,贵在启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的“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才能使应试教育真正过渡到素质教育。
1善于“诱导”,变“厌学”为“乐学”。首先诱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促使他们产生“自我”概念,形成德、智、情的内动力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即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内化的同时,把凝聚在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能力,善于引导学生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的教学应处于“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境界,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学法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即渗透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展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为认识思考的对象,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正确检查学习结果,总结学习活动的规律,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实施英语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的评价,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包括课堂教学质量的观念。
1、要由过去主要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注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2、要由过去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转向要特别注重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3、要由过去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转向要关注学生各个时期的进步情况和努力程度。
4、要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向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要特别注意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导学模式中,教师“启”得有道、“导”得有法,学生思维活跃、思路灵活,潜能得到开发,就能自学、自会、自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内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