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点建设规划报告(通用19篇)
报告的目标受众可以是领导、客户、同事或公众,因此需要考虑读者的背景和需求。在写报告之前,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来积累必要的知识储备。以下是一些优秀报告的案例,希望对你的报告写作有所帮助。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一
为了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协调空间布局,制定了《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下面是详细内容。
《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协调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村庄,根据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村庄制定、实施、修改村庄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城市规划区、集镇规划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村庄和历史文化名村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本行政区域内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重大问题,保证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预算适应工作需要,对下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考评、奖惩。
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土地、城乡规划、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明确机构和人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实施、修改和管理;。
(二)村庄资源和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筑保护;。
(三)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和村民建房的施工与安全生产、工匠的监督与管理;。
(四)收集整理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文件、图纸等资料,并建立档案;。
(五)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执法权;。
(六)其他。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由乡、镇人民政府有关人员和上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派到乡、镇的人员组成。上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派到乡、镇的人员在派出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招聘规划师、协管员或者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组织和引导村民自治管理村庄规划建设具体事务。
第二章规划。
第六条本条例适用范围内的村庄应当编制村庄规划。
编制村庄规划应当以县域规划、乡(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农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与林业、水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建设、旅游、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村庄规划应当明确自然保护、村民建房管理要求、配套设施建设等基本内容。
编制村庄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三)村庄的教育、医疗、养老、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
(四)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具体安排。
第八条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和公示,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由乡、镇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公示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天。批准后二十日内公布。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村民代表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方可召开。村庄规划涉及村民小组的规划内容应当经村民小组讨论,并经本村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同意。
村庄规划编制所需经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未通过本条第二款程序的村庄规划,财政不得拨付经费。
第九条经批准的村庄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依照法定程序组织修改。
第三章建设。
第十条村庄建设应当集约节约用地,优先利用原有的住宅用地、空闲地、荒山荒地,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公开村庄建设审批权限和办事流程,实行审批手续集中办理。
在村庄集体土地上进行住宅建设的,经村民委员会出具书面意见,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会同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联合踏勘、选址、审核,符合条件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核发个人建房用地批准书,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农用地转用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在村庄集体土地上进行经营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生产生活附属设施建设、临时建设的,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办理。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其职权范围内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审批事务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实施。
第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村村民,可以在村庄规划区内申请住宅用地:
(一)符合分户条件且无宅基地的;。
(二)现有住房用地明显低于规定标准,需要新建住房或者扩大宅基地面积的;。
(三)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需要搬迁的;。
(四)向中心村、乡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居且退出原有宅基地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农村村民在村庄规划区内申请宅基地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
(三)原有宅基地面积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四)已享受征地拆迁补偿或者安置的;。
(五)所申请的宅基地存在权属争议的;。
(六)其他依法不予批准的情形。
第十四条有旧宅基地的村民申请移址新建住宅的,应当退出旧宅基地。政府应当鼓励其退出旧宅基地。村民委员会应当与其协商签订旧宅基地退出以及旧房处置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可以按照约定收取履约保证金。
建房户违反约定,不主动退出旧宅基地的,履约保证金依照约定不予退还。
第十五条村庄建设应当保护自然风貌和人文风貌,坚持与自然相协调,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元,培育建筑风貌和村庄特色。鼓励使用青、灰、白等色调。在协商的基础上,相邻新建房屋的色调逐步、相对统一。
村庄建设应当立足村、村民小组的地名文化、历史文化等,传承、养成村庄文化。已有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护。鼓励公共建筑、村民住宅建设体现村庄文化特色。
第四章管理。
第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应当收集村庄建设信息,资源与环境、公共设施等保护信息,做好处置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村庄规划建设违法行为。
村庄管理实行以人为本,分类管理。村庄已建成的区域以村容村貌整治、环境卫生管理为重点,改建期的区域以建房的规范与管理、风貌构筑为重点,未建设的区域、未来的居民社区和产业园区以规划控制为重点。
第十七条村庄建设施工应当按照规划许可的场地标高和室内外地坪标高、建筑位置、高度、层数、色彩与风格形态等内容施工;应当确保施工质量,按照有关的技术规定施工,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应当采取施工安全防护、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不得侵犯相邻住户的合法权益。
村庄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施工,应当与道路保持距离、衔接自然;鼓励同时建设停车位、隔离带、辅道;不得临近道路建设围墙、挡坎、陡坡等影响视线、减损有效路面的设施。
第十八条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村庄具体情况编制农村民居通用设计图集或者标注设计图集,向农村村民无偿提供,鼓励推广使用。
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制度,提供技术指导和免费培训。
第十九条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行垃圾、污水处理,推广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和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污水再生利用。
村庄集贸市场、车站、码头、停车场、餐饮、娱乐场所等单位和个人应当维护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妥善处理垃圾、污水、粪便及杂物,种植和保护树木花草,美化环境。
鼓励村、村民小组实行物业管理。
第二十条鼓励以自然村或者村民小组为单元,对房屋外立面的色调风貌、饮水安全、垃圾处理等实施村庄治理,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由村民委员会组织,自然村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制定村庄治理计划,由村民委员会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二十一条村庄规划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损坏村庄的房屋、公共设施;。
(三)损坏文物古迹、古树名木;。
(四)破坏、损毁、侵占山体、水域;。
(五)破坏、污染饮用水源,污染水环境和大气环境;。
(六)恢复和建造宗族墓地,建造永固性墓穴、活人墓;。
(七)其他严重破坏村庄规划和影响人居环境的。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其批评教育、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一)违反第一、二项规定,拒不改正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三、四、五、六项规定,拒不改正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乡、镇人民政府执法能力与执法事项专业要求相适应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处罚;报经省人民政府决定综合执法的乡、镇,由乡、镇人民政府处罚。
第二十三条在村庄规划区内,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规划许可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拆除,拆除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拒不退出旧宅基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四条妨碍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危害公共利益、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村民小组组长在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危害公共利益、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罢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条例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自3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本条例施行后六个月内,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二
不知不觉从岛外来到岛内已经有两周多的时间了,这段时间我时刻沐浴在紧张积极的氛围中,无论是记忆深刻的培训,还是紧张密集的融合产品发布,都紧张而有序的推进,我与部门的进步同步,通过不断向领导,同事和客户学习,以及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总结摸索,工作和学习都取得了较明显的进步,让我切实感到公司的成就,领导的重视鼓励以及每位员工的奋斗付出。回顾总结这段时间的经验教训,让我体会颇深,受益匪浅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学习贯彻培训内容。
刚到岛内,我们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培训,培训中学习了渠道经理岗位编制及绩效考核办法,以及渠道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新的产能工资制是建立在总部“人-店-商”对应关系下进行网点的产能考核,培训让区域经理和网格经理都明白产能工资的正确计算方法,及时核对产能工资,达到多劳多得,并积极推进政策落地执行。
“倾心关注顾客,服务提升价值”是我们的.服务理念。渠道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升培训让每位参与者都端正工作态度,提拔工作热情;准确梳理工作的主要模块,提升规范经营意识,实施渠道标准化,掌握复杂情况下与经销商的沟通技巧,认识渠道掌握的内在机制和博弈,实现渠道销售能力提升;并做好新门店开业前支撑,帮助门店迅速达产,提升渠道拓展开发能力。
在此非常感谢公司领导给我们这次培训机会,我会将在培训中学到的,体会到的进行再消化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同时在把自己优越的方面展示给公司外,我会时刻保持高昂的激情,不断补充知识,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公司发展的好员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一起奋进,感受成功后的自豪,我们齐心协力,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第二、积极参与融合产品发布及销售。
本月发布融合产品,我见证了产品从发布到销售,紧张而有序的推进过程。从省公司发布产品后,各位员工在市领导的带领下,紧密围绕“高目标牵引”和“创造性精耕细作”的工作主线,学习融合产品压卡原则,认真贯彻指导思想,各部门高度配合,从前期宣传压卡,物料准备,到送卡,每个流程都紧密有序推进。
本次渠道囤卡采取网点名单制原则,我们及时负责与各类网点进行对接,宣传新产品政策及优势,引导他们熟悉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产品的优势及卖点,吸引他们配合我们快速完成新产品的导入与市场覆盖。
物料到位后,大家任劳任怨孜孜不倦,主动留下加班加点,分工协作,及时完成包卡,配卡,领卡等工作,第一时间将融合产品发送到各个网点。
回首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到自己在慢慢加深对公司文化的了解,逐渐融入到公司的发展之中,这些与领导的不懈关怀与同事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同时我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与改进。
第一、比较浮躁,缺乏一定的定力,应冷静处事。
当帮扶驻点的名单下来没有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着急,赶紧联系人资燕玲,想让她帮我问问,能不能把我安排在其中。驻点帮扶开始了,虽然我没有固定的排班帮扶,但是每天我都跟着本网格的区域经理到他驻点的地方帮扶。现在想想,遇到事情自己有事太浮躁,不能够冷静面对,以后要增加自己的定力,周全考虑后再行动。
第二、缺乏沟通技巧,应不断提升沟通能力。
在与网格经理一起压卡的过程中,看到他与各个经销商的沟通场面,印象深刻。我要不断积累,学习各种沟通技巧,逐渐提升自己为人处事,与人沟通的能力。
第三、缺乏对经销商的了解,缺少临场应变的方法。
在走访各个网点的过程中,碰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经销商,他们会提出各种有理或是无理的要求,以各种软硬兼施的方法获取利益,提出花样百出的理由拒绝压卡,今后我要不断磨练自己,让自己能够轻松自如的临场发挥应对各式场合。
短短的时间,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短板,今后我要再接再厉,克服困难;以情服务,用心做事;遵守制度,规范流程;任劳任怨,孜孜不倦,对领导的工作安排完全的服从,并不折不扣的执行,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职责,希望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创造和实现更多的价值。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三
第一条为加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和集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村庄和集镇(以下简称村镇)规划,以及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本条例。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城市规划区内村镇的规划和实施,国家《城市规划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对本条例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具体工作由乡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负责。
第四条村镇规划建设,应当以现有村镇为基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鼓励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研究,支持在村镇建设中推广先进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
第二章村镇规划的制定。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集镇规划的编制;组织各村民委员会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第七条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和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江河流域规划等专业规划相协调,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村镇规划的技术标准。
村镇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原则:
(五)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地处洪涝、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镇,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在村镇总体规划中制定防灾措施。
第八条村镇规划分为村镇总体规划、集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村镇总体规划即乡(镇)域规划,是乡级行政区域内村镇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的整体部署,规划期限为十五至二十年。其内容主要包括:乡级行政区域的村镇布点,村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邮电、商业、绿化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
第九条村庄、集镇的建设规划,应当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具体安排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其规划期限,近期为三至五年,远期为十五至二十年。集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规模,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段建设具体安排。
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照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对住宅和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套设施作出具体安排。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集镇需要迁建的,应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他村庄的迁建,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村镇总体规划、集镇建设规划,必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村庄建设规划,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村镇规划批准后,由乡级人民政府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村民会议同意,乡级人民政府可以对集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涉及村镇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章村镇规划的实施。
第十二条村镇规划的实施应当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大多数村(居)民的'意愿,量力而行,逐步实施。提倡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第十三条在村镇进行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规划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规划布局和用地的调整,不得阻挠规划的实施。
因实施规划进行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给单位或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偿。
第十四条宅基地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当地人口和土地情况所确定的用地标准审批。
村民建住宅,应当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对符合用地条件,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土地的,经村民委员会征求村民意见并讨论同意后,由乡级人民政府根据村镇规划审查批准。乡级人民政府应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需要使用耕地的,按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
村民翻建住宅,应当符合规划的要求,经村民委员会同意。
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在村镇范围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应当先经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同意,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回原籍落户的职工、退伍军人和离休、退休干部以及回乡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在村镇范围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经村民委员会同意,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村镇新建、扩建各类企业,建设单位或个人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选址定点,经审查同意核发选址意见书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第十六条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必须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核发选址意见书后,建设单位方可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第十七条按照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申请村镇建设工程选址的,按照审批权限,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核发选址意见书。
第四章设计、施工管理。
第十八条兴建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二层及二层以上楼房住宅等建筑工程,必须由取得相应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或者选用通用设计、标准设计建设单位或个人要求使用标准设计、通用设计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可以提供通用设计和标准设计图纸。
第十九条承担村镇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必须具有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承担与其资质等级相应的施工任务。异地施工的,须到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从事村镇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必须到乡级人民政府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登记,方可承担建筑施工任务。
严禁无证或超越规定范围承担建筑设计、施工任务。
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应当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施工,禁止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施工质量不合格的,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应无偿修理或返工;造成损失的,应依法赔偿。
第二十一条在村镇从事建筑构件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严禁出售不合格的建筑构件。
第二十二条村镇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开工建设手续:
(一)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关证件和相应的建筑设计图,向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工申请,经审查批准,领取建筑许可证,并经验线后方可开工。
(二)住宅建设,建设单位或个人持有关证件向乡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核发批准证件;对边远村庄和村民居住分散的村庄,乡级人民政府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办理住宅建设开工的审批手续。住宅建设,经村民委员会验线后方可开工。
对符合开工建设条件的,按照审批权限,审批机关应自接到建设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核发证件,并及时验线。
第二十三条经批准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审定的建设位置、用地面积、建筑设计图和环境设计要求等进行建设,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自领取建筑许可证件之日起一年内未开工建设又未申请延期的,建筑许可证件自行失效。
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村镇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五章房屋、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村镇的房屋产权、产籍实行统一管理,依法保护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财力,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重点村镇公共设施建设。集镇规划确定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应当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从集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应当用于集镇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六条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村镇饮用水源,加强供水管理,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应当集中供水。
第二十七条在村镇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和本省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防止污染村镇环境。
第二十八条未经乡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村镇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保证房屋的使用安全,维护村镇的公共设施,不得破坏或者损毁村镇的道路、桥梁、供排水、防洪、灌溉、水文、供电和绿化等设施。
第三十条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宣传、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环境卫生治理措施,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禁止在村镇规划区内的街道、学校、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公共场所堆放垃圾、粪便。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村镇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风景名胜、军事设施和防汛设施、测量标志,以及铁路、邮电、通信、输变电、输油(气)管道、交通运输等设施,不得损坏。
第三十二条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村镇规划建设档案,对规划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纸、资料等应及时整理归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淮或弄虚作假骗取批准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的,所取得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退回;属于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的,可以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退回。对违法审批土地的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未按村镇规划实施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处罚;属于村(居)民建住宅的,可以由乡级人民政府给予处罚:
(二)影响村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可并处以土建工程造价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设计或施工、生产或出售,限期改正,可并处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无资质证书或未按经营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和生产建筑构件的;。
(二)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取得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为无证单位提供资质证书,超过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或者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三)擅自在村镇街道、广场、市场、公共绿地和车站等公共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责令限期拆除。可并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损毁村镇内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风景名胜、军事设施、防汛设施、测量标志,以及铁路、邮电、通信、输变电、输油(气)管道、交通运输等设施的;造成村镇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阻碍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阻挠依法批准的建设工程施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未设镇建制的国有农场、林场等场部及其基层居民点的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参照本条例执行。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依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十二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在办理村镇建设证照时,只准收取工本费,工本费标准由省物价部门核定。
第四十三条本条例自10月1日起施行。本省过去有关规定,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均按本条例规定执行。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四
1、通过这次活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导广大师生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绿增彩,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2、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师生的写作、摄影、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个人文化艺术素养。
3、通过这次活动,搭建相互切磋交流的平台,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
xxxx年1月——2月。
一是围绕活动主题举行书法比赛。
二是举办一次“小巧手绘家园”绘画活动。组织广大学生围绕“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进行主题绘画比赛。
三是举办一次“爱我家园”手抄报展览活动。
四是开展一次“我心中的美丽乡村”主题征文活动。
五是组织师生和家长发现生活中的美,记录生活中的美,开展一次“美丽乡村”摄影比赛。
1、组织动员阶段(1月4日至1月7日)。各单位研究制定“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主题活动方案;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载体,大力宣传本次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全面启动阶段(1月7日至1月25日)。各学校举行“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布置开展该项工作。师生作品以学校为单位征集,其中书法、摄影作品不少于20件,绘画、手抄报中学、中小、高小各不少于50件,石小、黄小、两处幼儿园不少于30件,征文作品中学、中小、高小不少于30件,石小、黄小不少于20件。
3、展示表彰阶段(1月26日至1月31日)。各单位将所有上交作品分类展示,届时邀请镇领导参观指导,各单位对各上交的作品进行评选,评出一等奖(占上交作品数量的1/10),二等奖(占上交作品数量的2/10),优秀奖,给予精神、物质奖励。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校教师要带头履责,广泛动员青少年学生参与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迅速形成“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良好氛围。
2、积极推进,注重实效。各个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保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媒体开展宣传,向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宣传“爱我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活动的意义。在全镇形成共建美丽家园的合力和氛围,确保该项活动的优质长效。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五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集中攻坚。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发展服务20xx年,xx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农办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真抓实干,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xx乡20xx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新成绩、新亮点总结如下:
1、持续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始终坚持宣传发动不放松,在采取大量刷写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绘制文化墙等方式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宣传效果,创新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家园”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和“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好妯娌”、“好邻居”评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号召全乡上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营造全社会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良好氛围。
2、整合资金投入,构建长效机制。针对群众不良卫生习惯改变难、垃圾收集处理难、经费投入保障难、工作长期坚持难的实际问题,实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乡内主干道有路长的工作机制,与各村街、各单位和广大商户、农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做到了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到位。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广大群众投入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来,建立了长效的保洁员队伍、保洁制度和清运设施,确保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20xx年,为构建长效保洁机制,乡财政专项投入64万余元,新建垃圾池179个,垃圾处理厂18个,配备保洁员34名,为每村购置必要的保洁工具,对乡街道缺损绿化树木进行补种,对薛桥、桥头两个示范村进行绿化、美化。同时按照“一个标准、一查到底”的要求,规范建立了每周一抽查,每月一普查的分级分期考核制度,并加强结果运用,严格奖惩。
3、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环境改善。在净化美化环境的同时,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人居环境改善。薛桥村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200亩桑蚕生产基地、300亩花木生产基地和600亩供港蔬菜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群众土地收益,解决了村内劳动力就业,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同时村集体年收入达6万元,用于保障村级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正常运转。人主村着力打造人主手工挂面品牌,注册成立固始人主手工挂面责任有限公司,对挂面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豫南黑猪养殖、金堰米酒、蛋鸡养殖、豫黔红高粱酒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户增收,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4、加强项目支撑,改善基础条件。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投资360万元建成通车了公里的南平路xx街道至南大桥乡夏集村道路、公里的吊桥村至枣庙村和南大桥乡石岗村道路、3公里街道至东羊行河故道桥道路;争取30万元以工代赈项目,建成通车薛桥村公里村组道路;争取100万元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修建东楼村公里村组道路,已完成80%,预计一周内完工;投资13万元建成通车人主村至吊桥村交通桥,投资33万元修建河口组生产桥,目前正紧张施工中,预计年底完工;投资210万元的建成通车东羊行河故道桥;争取财政奖补金额达44万元,建成吊桥、枣庙、宣政村部分村组道路;争取160万元的耕地整理项目,对薛桥村耕地进行整理;争取1200万元的补充耕地项目,对迎河村600亩土地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前期测绘工作;争取28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已完成沉淀池、压力池和过滤罐安装,预计年内竣工;争取403万元的乡中心幼儿园项目,目前正在招投标;投资141万元的乡敬老院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预计120天内完工;争取108万元项目资金,对李棚村稍塘水库进行出险加固,目前完成全部土方工程,预计年内竣工。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对我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勇于先行先试,科学分类垃圾。桥头村在基本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基础上,按照县委农办要求,率先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乡村干部广泛宣传,细心培训,建立了村干包组,组干包户,党员和群众代表联系户制度。目前已建设8座垃圾沤制池,1座垃圾处理场,发放分类垃圾桶1100余个,垃圾分类工作进展顺利。
截止目前,xx乡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完成了全面规划整治任务,在所有村建立了垃圾清运、卫生维护的长效机制,各村基本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打造了桥头村和薛桥村两个亮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工作开展不平衡。各村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不同,反映在工作成效上差别明显。
2、工作拓展不够深入。尽管整体实现了全乡覆盖,但多数村集中一条路或一个自然村整治,实行以点带面先行推开工作,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3、长效机制待巩固。尽管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长效保洁机制,但个别村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和操作办法,存在保洁不及时的情况。
1、继续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做好“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家园”活动和“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好妯娌”、“好邻居”评选活动,继续通过编写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等方式,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工作态势,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人人爱卫生、爱家园”的良好氛围。
2、强化考核督查,确保工作实效。进一步完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督查、协调、考核工作机制,各村每周定时或不定时自查,建立月报告制度。乡采取抽查、督查等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考核成绩运用,奖优罚劣。
3、整合各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加大项目倾斜力度,改善基础条件,打造更多“盆景,使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形成一片片“风光”。同时采取乡村两级配套一些,相关项目整合一些,成功人士捐赠一些,群众自愿筹集一些等多种方式,增加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资金投入!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六
为推进我市农村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市xxx会20xx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8月份,市xxx会副主任方青带领由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先后深入北白象、磐石、虹桥、南塘、雁荡、智仁等6个乡镇开展调研,实地察看了12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并召开了由有关乡镇、村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调研组还听取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市政府对农村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高度重视,统筹推进,乡村整体面貌明显改善。
一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序开展。建立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全覆盖。20xx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以来,全市17个村列入省级试点,341个村列入温州市级试点。
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覆盖。20xx年以来,开展524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称号,进入全国百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行列。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发力。20xx年制定《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对全市乡村进行总体设计和布局。制定实施《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每年安排20xx万元专项资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一批精品村、示范村。
同时,20xx年以来,组织开展以“一加强三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初见成效。今年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强力推进,截至7月底,“雁山溪谷·秀丽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1%。
(一)规划引领不够。受技术力量、设计经费、编制时间等因素制约,我市乡村规划整体水平不高,随意性较大,特色不突显。许多村庄规划可操作性不强,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的原则没有很好体现,如个别已建成的公园,园大景美,但群众受益面不广、后续维护困难。一些村庄规划编制形式单一,“有新房无新村”,存在“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现象。一些村庄在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挖掘不够。个别村庄道路硬化过度,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没有得到充分展示。
(二)创建氛围不浓。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对村干部培训较少,农村干部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了解不多,思想认识不到位,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个别干部存在阶段任务意识,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主动性、持久战精神不足。同时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一,造成进度不平衡,许多村庄至今创建工作未启动。在20xx年至20xx年的5年时间里,参与创建美丽乡村的村仅114个,其中培育村57个、精品村48个、示范村9个,创建率只占全市的。
(三)农村环境整治成效不明显。农村环境卫生整洁度差,一些村庄甚至卫生保洁工作还未到位,“脏乱差”问题严重,不少村路边及房前屋后垃圾乱堆放,田间垃圾和违章搭建随处可见。一些村庄卫生改厕不到位,甚至存在不少露天坑。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难,垃圾分类处理运行资金欠缺,垃圾回收处理体系不健全,仍存在将已分类的垃圾又重新倒在一起转运的现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彻底,原污水处理设计排放标准低,住宅雨污合流现象严重,污水处理设施经常遭受破坏,维护难以跟进。小城镇整治工作推进慢,部门对乡镇(街道)开展指导帮扶不够。部分乡镇在环境整治过程中精品意识不强,谋划项目比较被动,我市整治进度目前也落后于其他县(市、区),在温州市排名靠后。
(四)资金使用绩效不理想。虽然我市专门制定了《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每年安排20xx万元专项建设资金。但由于没有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定标准,资金只以项目简单会审的形式发放,难以形成资金的导向和聚焦效应,出现“撒胡椒面”现象,导致精品村、示范村打造成效不明显。我市大部分乡镇财力有限,加上村级经济薄弱,难以保证有效投入。又因建管长效机制没有完善,持续“美丽”难以保障。
诚然,乡村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但我市绝大多数村庄受区位、人才、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招商难度大,产业振兴尚需更多努力。
农村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建议要按照省委《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在实践中把握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强化规划引领。
一要突出特色。要根据村庄实际,因地制宜,在保留村落原始风貌、保护山水田林、挖掘和保护古民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融合,努力彰显乡土、山水和地方人文特色,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二要做到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可结合生态农业开发、精准扶贫、美丽水乡建设、乡村旅游,通过规划生成项目。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休闲农业等产业,打造更多类似大荆石斛田园综合体、清江北塘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区等特色品牌,逐步将传统农村观光产品转变为农事体验、特色民宿、静修康养等新型旅游业态。
三要提高规划执行刚性。加大规划宣传与督查力度,切实强化规划执行的严肃性。
(二)强化环境整治。
一要注重生活环境整治。要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严格按照“五清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真正解决好农村“脏乱差”问题。
二要注重生态环境整治。要遵循“六不六多”原则,加强“四旁四地”和裸露地块绿化,达到“两特色”目标,防止简单套用城市化做法。
三要注重规范村民建房。划定农村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加强旧房、裸房整治,古建筑、古民居不得随意粉刷,管控好村庄整体风貌,保持好农村的原生态,让农村成为城里人最向往的诗意栖居地。
(三)强化基础配套。
一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制订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办法》,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妥善解决农村污水设计标准不到位、住宅雨污合流、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保护问题。
二要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力度,动员村民自筹资金用于村庄保洁。要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模式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经验。
三要加强农村“五改”工作。统筹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线、改房”,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四)强化机制保障。
一要完善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要逐年增加,对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严格考评审核,按照创建等次、成效、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建立政府、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社会资金投入。设立“美丽乡村”贡献荣誉奖,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二要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建立排污、垃圾处理、绿化、护栏、供水等公共设施长效管护制度,做到有专人来管、有制度来理、有村规民约来约束。借鉴“黑土麦田”和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建立“美丽乡村”驻村指导员和志愿服务队伍,助推创建工作。
三要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典型范例,营造氛围,使美丽乡村建设家喻户晓,成为村民的自觉。强化村民主体地位,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市美丽乡村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要完善督查考评机制。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严格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通过“月通报、季考评”等方式强化督查,强化排名动态管理,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七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十三五”期间,围绕***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乡镇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县、镇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将***村打造成为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区。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本次规划工作的目的是:以***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在村庄管辖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全村现状条件、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业和自然环境,并突出***村的特色,引导和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优势,结合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生态农业和采摘等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使***村能够高效、持续、协调地发展。
四、规划基本原则和规划理念。
规划基本原则:
1、切实贯彻***镇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村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村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2、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立村民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村民自主自愿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激发村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的精神,使村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村民得到实际利益。
3、注重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业规划的结合,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庄建设的新特点,突出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的调控,把村庄各项发展目标落实到土地空间上,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4、充分发挥村的重点示范功能,以带动其它村庄的经济发展,使该区域内的村庄有机联系、协调发展。
5、着眼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费结构的变化,把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规划解决好事关居民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村庄建设重大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村民生产、方便生活的宜居环境。
6、建立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功能机制。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保护和改善村庄生态环境,促进***村的可持续发展。
7、根据本村的功能和特点,注意村庄风格、标志性建筑、交通网络、绿化格局、村庄色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紧扣当地传统,突出民族文化精髓,提升品位,塑造富有特色的村庄总体风貌。
规划理念:
以***镇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托,遵循“人本”理念,体现“对应、艺术、自然、和谐、回归”。在村落空间设计上,充分考虑环境景观的以小取大,因地制宜;在平面布局中均衡考虑,达到对称、通透、均好的效果。
“对应”:流畅的平衡性,呼应的整体性;“艺术”:生活情趣的凝炼,庭院村舍的韵律;“自然”:融入自然的建筑,享受自然的清新;“和谐”:人与社区的均衡,环境氛围的宁静。“回归”:对历史的回归,对人文的回归。
1、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重视传统手工业发展,主要是***工艺生产制作,同时结合现代工艺,大力发展合理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手工业增长方式,提高手工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行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现代手工业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发展,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产品,如生姜、茄子、西红柿种植等,在抓好果蔬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优良品种、品系的推广和引进工作。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农业理念,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力争建设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积极推广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农家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推广节水灌溉生产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2、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使每个适龄劳动者掌握1-2种实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提高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疾病。
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健全“依法治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农村计生工作新机制,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计划。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建立与农村经济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经济与产业的逐步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完善渠系配套,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水利化程度,因地制宜,规范操作,完善管理,加强水浇地建设,完成基本农田整治,改造中低产农田,做好土地整理,建设高稳产农田。
进村公路实施硬化,保证公路畅通,设置客运点,切实解决好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加强田间机耕路建设,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改造完善供电线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农村沼气使用率,积极开展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的推进工作。
引进生态措施建设,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业产出率。
4、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防止污染事故,确保环境安全。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禁止进行任何建设行为,严格控制对基本农田的环境污染。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保护生态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加强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严格制止破坏林木植被的非法狩猎活动。
加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围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开展秸杆综合利用和粪便还田示范工程,减施化肥、农药,合理使用地膜,大力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生物农药和平衡施肥技术,继续加大沼气池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5、人居环境发展目标。
秉承以人为本、经济务实的设计理念,力求塑造结构清晰,环境优美,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居住环境,并从中提炼出代表性的建筑元素,由此凝练出特有的建筑风格,彰显其传统文化特色。作为充满人情味的居住空间,村庄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人际间的沟通与交往。公共空间的设计都考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能性与便利性。
同时依循相关政策采取紧凑务实的建设方式,以能够适应当前农村生活要求与经济条件的庭院和集中高效的公共绿地来营造特定的居住氛围,使之能够留存传统农村聚落的有机生活脉络,并为之注入与现代相适应的环境因素。
通过对当地村民生产、生活习俗的调查和了解,力求把多方面的需求和元素融合到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分区上,着力改善和提高该村居住建筑水平。
在规划、开发和建设中,需遵循以下原则:(1)可操作原则。
在满足高起点、高标准的相关规划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该村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
(2)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原则。
规划手段上要体现尊重当地居民的建房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活习俗的需要,并加以科学的规划手段进行协调,着眼于为本村居民创造一个自由、灵活、宜人的生活空间。
第二章村庄现状概述。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山东省***市***县***镇境内,位于国道205西侧,滨河路东侧,地理位置优越。***村位于山东省***市***县***镇政府驻地北1.5公里处,地处平原地带,一年四季气候宜人。
二、基础设施。
***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村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到***镇道路为硬化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大部分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公交站牌50米,***汽车车站11公里,距离火车站12公里。
三、特色产业。
主要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手工业***制作为辅,农产品、***主要销售往全国各地。201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50.00万元,目前正在发展电子商务,计划大力发展***制作、生姜种植,形成规模化,并通过互联网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村民住房以砖混结构为主,有少量的土坯房。村庄居住建筑层数均以低层为主,并且多为一层、二层居住建筑。用地比例不均衡,土地利用率低,村庄整体风貌有待改善。
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
一、产业发展定位与规模。
(一)经济发展现状及方向。
近年村庄以生姜种植的为主的传统农业以及***制作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为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发展较快,由于村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生姜种植。
按镇政府的规划,将对本村进行特色生态农业旅游的建设,统一规划和管理,这将大大有利于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稳定特色经济产业规模,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在主导产业生姜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环境和自然优势,充分利用资源,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增加了林农、企业收入,还促进了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整体发展布局。
为尽快将***村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规划重点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传统手工业***文化为主题,依托村域及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整体布局依循自然,遵从自然,坚持合理分工、集聚发展、集约利用土地、统筹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引导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发展。结合本村自然地理条件,在村落范围内照原样梳理,保留村落人文肌理,进行整治改造,力求营造优美和谐、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氛围。
根据实际,以及上级单位的统一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区;村庄外围一般林地具有较高美景度,应予以保留,原则上不作建设之考虑。周边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保护,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深挖潜力,立足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蔬果种植;同时在村域范围内合理安排,逐步开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果采摘及餐饮住宿活动,利用和开发该村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农业景观、生物景观,充分发挥其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体验区所拥有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合理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等优势。
以此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本村农业产值的增长和村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二、农业发展规划。
根据村委会的农业、手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农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示范体验区,重点拓展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着力推进田园风光化、种植规模化、产业化、产品生态化等进程。主要完成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任务: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太阳能热水器推广、节柴改造等农村能源设施建设。
(2)、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作(3)、构筑循环型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种植业(4)、转变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
(5)、改变传统农业结构,整合各种农业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农业生态生产模式。
一、建设现状。
(一)、现状建设特征。
本村处于平原地带,风景秀丽,民居主要沿的主干道分布,但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畜禽圈舍散布其间,居住环境较差,有待整改。
(二)、现状建设问题分析。
1、村庄布局结构不甚清晰、用地比例不均衡、土地利用率低,居住用地过大,道路不成系统。
2、居住建筑主要为一层和两层,部分土坯房建筑质量较差,村庄西部的部分房屋已破损不堪,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并且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3、村庄的综合服务功能尚未形成体系,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较低。
4、缺少休闲、游憩的场所,没有公共绿地,村庄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5、村庄内排水沟渠不畅,缺少有效的疏通和维护。
6、村庄内的牲畜家禽散养,垃圾没有集中堆放点,既影响村内环境,又易造成疾病的流行。
7、环卫基础设施薄弱、不配套、功能不完善,垃圾露天堆放,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清理垃圾不及时,有卫生死角,影响环境。
二、功能定位、村庄发展规模。
1、功能定位。
村庄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体验为主,传统手工业柳制品作为辅的环境宜人的现代化新农村。
2.生态休闲旅游业市场定位。
村庄目前的现实游客很少,根据***市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相连旅游资源特色,以本村优美的绿色生态农业文化景观为基础。旅游开发市场定位为近距离、周末节假日、自驾车、休闲度假旅游。
3、人口发展特点。
2016年初,总人口为1100户,共有5200人。村庄人口分布比较均衡。由于受经济、产业结构的制约,人口规模小,基本无迁入人口,吸纳外来人口能力有限。
4、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确定自然增长率为年平均6‰。因发展旅游业,会有一部分相关服务人员与流动人口增加,按照相应程序计算人口增加。
5、住宅建设要求。
(1)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
(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层数不高于局部三层。
(3)抗震等级应在六级以上。
(4)村庄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5%,容积率不高于1.2.三、总体布局规划。
(一)总体布局结构—功能组织。
根据该村的发展要求,结合远期的发展及与周边区块功能的协调,适当追求便利的效果,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上,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布置,充分考虑了村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构成整洁、动感而又彼此呼应的布局风格。
规划依据现状条件、建设情况及功能组织的合理性,确定:村庄片区功能组织为:保留居住区,新建改造居住区,综合服务区,留有服务区和旅游接待区等功能区。
用地布局。村庄现状的生产建筑用地散乱,今后,随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严格按照《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进行规划,原则上不得在村庄范围内规划建设对居住和公共环境造成影响的工业项目,以确保村庄的良好生活环境。
(三)公共设施规划。
现有一所民办幼儿园,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要求。
(3)商业建筑用地规划。
村庄内部结合道路及公建配套设施,布局小卖店,以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需求。
(4)文体科技建筑用地规划。
根据村庄实际,规划文体用地。规划在村庄规划运动场等,形成文体科技中心,满足居民需求。
文化设施结合公房进行规划,其中包括: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棋牌、书画等)。
(四)居住用地规划。
村庄居住建筑用地现状布置散列,土地利用率低,但由于居住建筑层数多为一层或二层住宅围合的农家庭院,具有较为原始的浓郁田园气息,规划在现状布局基础上,以外观改造为主,沿主干道集中改造,以突出其绚丽多姿的风情、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个性鲜明的文化特点,营造出闲适意境。现状居住用地内影响生活环境质量的如牲畜圈,要逐步搬迁或改造。
住宅建筑的群体布置应结合考虑住宅类型、朝向、层数和组合方式等因素,要符合建筑的日照、防火、保温、节能等要求。要充分挖掘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适当进行调整改造,合理利用空闲地、边角地。严格按规划控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在满足居住需要的同时,可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加大指标,以改善生活环境和丰富村庄景观为目的。
(五)园林绿地规划。
村庄现状缺乏系统的绿化,规划在综合服务区、村庄内部、等设置绿地,在村中各户庭院种植果树、开辟菜园,以达到营造景观、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
规划在村庄主、次干道增加绿化面积,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沿路两侧在零星小块空地处种植果树和蔬菜,增加道路绿化。依据村庄外围自然地形,进行全方位生态建设,形成对村庄的绿色围合,并与村庄绿地系统形成良好的村庄生态环境。
四、住宅建设。
(一)住宅建设现状。
规划区内的建筑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为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建筑风格为一颗印,高度大致为两层以下。村内住宅大多属此类建筑。
一类为经改造的民居,在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装饰,主要体现在庭院大门的装修上。
一类为农业生产辅助用房如畜禽圈。此类建筑大多位于住宅房前屋后或有的直接与住宅相连。
(二)住宅建筑设计与造型—附住宅建筑选型与说明根据实地调查走访,广泛了解村民生产生活习俗及需求,在充分挖掘当地建筑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初步确定推荐五种住宅方案,建筑面积分别为120平方米、150平方米具体方案参看户型选型。
(三)旧住宅改造。
规划对村内多数住宅进行原样梳理,以保留该村的自然形态和人文脉络,重建村庄道路骨架,同时结合电力线路改造、给排水管网改造。对旧住宅的整治必须充分考虑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及经济收入状况,并重点挖掘相连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元素,明确特色主体,提升品位,适当布置特色景观或建筑小品,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良好的效果,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村庄风貌,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为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住宅改造标准:
(1)住宅建筑基地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
(2)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6米,层数不高于局部三层。
(3)抗震等级应在六级以上。
一、道路广场规划。
规划目标:结合整个相连片区的建设和开发,继续完善道路主骨架,实现与主骨架网络相连接道路的全面硬化,在村内建成结构合理的次骨架网络体系。
1、道路结构等级。
村庄内现状主干道路已全面硬化,呈现根系状,相连主干道路近似于东西走向,部分次要道路及宅前道路尚未硬化,需进行硬化。由此,道路可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村中根据交通量情况确定主要道路宽度为6米,次要道路宽度4米。
2、广场、停车场。
规划适当扩大现有广场和新建停车场用地,于综合服务中心东侧布置停车场,并结道路设置村内停车场,以供进村游客及居民停放车辆,在村子内部规划1个广场和若干个集中绿地,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机会用地。
3、道路。
入村道路目前已完成硬化,但宽度不够,进行拓宽。村庄内部道路进行疏理和整冶,通拓宽、新修、优化等措施,使村庄内部道路满足通行和消防的要求。
二、给水排水规划。
(一)、现状。
目前使用自来水,全村全部农户均通自来水,以李庄镇自来水公司为主要供水单位,已基本能够满足全村村民各种生活用水,生活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放主要依靠有限的排水沟,汇入村中灌溉渠,部分区域完全为顺地自流。
(二)、规划原则。
首先应能保证村庄范围内未来发展所需水量,并符合水质、水压的要求,当发生火灾或紧急事故时能保证及时供应必要的用水。其次要合理安排水资源利用,强调水资源保护,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并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
排水应根据自然条件和排水现状,合理确定排水体制,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建议远期采用雨污分流。
三、电力电信规划。
目前全村已全部通电。并符合《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cb/t156,dl/t5118等标注要求。
电力供应完全能够满足未来发展所需,规划结合村庄布局的调整及用电负荷大小,对配电线路进行优化和改造。
加快建设和完善通信网络建设,主要是继续完善移动电话,互联网通信系统,快速推进宽带下乡工程,满足新时期农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加快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和接入网的双向改造,全面建成宽频带、高速率的综合信息传输网,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双向传输和多功能开发的改造,形成高速宽带双向网络。
四、清洁能源利用规划。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已达到普及阶段。未来将结合相关部门的专项工作,如太阳能入村工程,对每个农户补助500元,广泛利用太阳能,同时积极开展节柴改灶、以电代柴、以煤代柴的推进工作,进行深度利用,以保持相连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
五、环卫环保规划。
(一)环卫保洁、垃圾收集与处理。
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提倡家畜和家禽圈养,推行垃圾集中堆放,生活污水定点排放,改善农村居住卫生环境;发展新能源开发工程,逐步扩大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严禁随意堆放、焚烧垃圾及秸杆等。规划在村内人流汇集点、公共设施旁设立公厕和垃圾收集点,并设置中转站。同时在主干道沿路间隔80-100米布置垃圾筒,供游客或村民日常生活丢弃垃圾。
推广生态、环保、节能的污水、垃圾收集及处理模式。如上流式浮罩沼气池、溢流式小型高效户用沼气池等。
(二)、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措施。
1、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禁止进行任何建设行为,严格控制对基本农田的环境污染。
2、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及天然草地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
3、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森林和自然保护区的各种条例,严禁在保护区从事放牧、采伐等活动,加速退耕还林及植树造林工作。
4、强化监督管理,严禁在附近兴建工厂和污染设施,严格制止破坏林木植被的非法狩猎活动。
六、防灾减灾规划。
(一)抗震规划。
本村地处地震基本烈度8度设防区,因此实施防震减灾及人防规划,可在发生震灾时,有效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综合减灾作用。
建筑物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设计规划。
村内规划的广场、绿地、停车场同时兼作疏散、避难场所,不得随意侵占或改作他用;村级干部需承担相应的抢险救灾职责,接受乡镇、县、市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同时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能力。
村内主干道为救灾通道和疏散通道,不得挤占,确保畅通无阻。
(二)防洪规划。
村子所处位置总体地质构造稳定,并严格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进行规划。总体上场地适宜建设,应禁止采伐森林,加强预测、防治及治理,避免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地质灾害发生,减轻或消除居民点的洪水灾害。
洪涝防治应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村庄周围及河流流域范围内,加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搞好河道及坡面的水土保持工作。
(三)消防规划。
(1)严格按照《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进行规划,消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火种。
(2)大力宣传防火重要性、普及消防常识,增强村民和游客的防火安全意识,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3)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在公路及游道两旁种植耐火的树种。在村委会设立二级消防站,设置火警了望台,了望台设报警电话专线至消防站,并配备无线通讯电台。
第六章村容环境规划。
一、建筑与庭院整治。
(一)建筑整治。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规划保留村内现有大部分建筑,但需进行改造,部分破旧建筑需拆除,初步估算,全村需拆除危房约2间,需拆除猪厩、简易建筑物及其他建筑物。通过改造和整治,可以有效美化环境,形成协调统一的建筑风格。
(二)庭院整治。
农家庭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体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内涵。村庄现状中的农家庭院颇具田园气息,布局尚存一定肌理,故采用原样梳理的方式进行改造。首先拆迁由于道路网的完善即道路拓宽和规划道路所涉及的房屋,就近建设或改造,大致按二合院和三合院的格局进行改造,同时对于院内有菜园的庭院,应考虑拆除原有夯筑的围墙,代之以篱笆围合,以丰富村内景观,让游客身处其间,充分感受田园风光的闲适。
(三)改厨、改厕、改圈治理。
d.厕门:采用木质或铁质的封闭门(有条件的村民可选用钛镁铝合金门)。
i.给、排水设施齐全。
j.便器符合密闭收集要求,材质为陶瓷或质量好的工程塑料。
k.化粪池容积:化粪池的容积比例2:1:3,有效深度不少于1米,具体容积需根据用厕人数具体确定,用厕人数3人左右化粪池的容积应不小于1.8立方米。每增加一人,化粪池容积应增加0.4立方米。清渣约1-3年一次,最好一年一次。
l.化粪池符合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密闭、不渗漏。
二、绿化美化与村容村貌治理。
(一)村庄园林绿化。
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和宅间绿地两部份组成。其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其中,“点”是指小块绿地,如庭院内的菜园、小规模的绿地等;“线”是指林荫绿地、道路绿化、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带等;“面”指大型集中绿地等。规划意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绿化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沟渠水体环境,和山体资源,建设生态优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高绿地总量,高标准地建设自然与人工环境,使之融为一体,实现现代化生态园林型村庄。规划新建中心广场,使其成为村民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二)公共环境美观化。
景观系统主要由集中绿地、带状绿地、公共空间和景观节点构成,四者是组成各级系统的“绿色”、“多色”景观要素。
设置内部步行系统,使居住者沿线可驻足欣赏民居特有的建筑文化韵味和优美的农田自然美景,并充分利用经住宅建筑整治,拆除部分畜禽圈舍后整理出来的小块土地,种植果树、蔬菜,既可有效改善村庄内部环境,增加田园气息,同时也可为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规划通过强调对环境塑造,以人为本,精心处理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类景观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居住环境。
绿地分类及配置标准。
(1)村庄绿地分为防护绿地和公共绿地。
(2)村庄绿地结合住宅和公共设施布置。
(3)村庄绿地率不小于20%。
(4)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5)广场绿化覆盖率达到30%-50%,广场周围有绿化林荫覆盖。
(三)村域环境建设与治理。
从村庄发展定位出发,结合民居的建筑风貌、住宅庭院、周边农业景观及外围自然地形,统筹建设,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切实保护好天然林地,做好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不断改善自然生态景观,进行全方位生态建设,形成对村庄的绿色围合,并与村庄绿地系统形成良好的村庄生态环境。
第七章。
保障机制及村务管理。
一、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村庄未来的开发和治理,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应该通过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村民能够以“勤俭、自助、合作”的态度投入到本村的改造和建设中;并实行有区别性的支援、补偿政策,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鞭策机制,以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
理论永远是滞后于实践的,而实践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只有充分重视村庄规划,认识到位,行动与理论相结合,切实落实遵守规划的原则、程序,才能避免规划最终流于“图上画画、墙上挂挂”。
总而言之,新农村建设的依赖力量应该是:农民自助、政府补助、社会帮助。在多方努力协同下,才能使蚂蟥村的建设和改造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策略。
1、本规划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便具有地方法规效力,规划区范围内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进行建设活动时,都必须服从本规划。
2、对近期建设划定范围之外的用地要严加管理,确保中、远期发展用地不被占用。
3、加强道路发展用地管理,为道路畅通提供保障。
4、严格控制入口、广场及主干道的形象和风貌,禁止有损村庄整体风格和外观的开工建设。
5、认真贯彻,积极宣传,提高组织和群众对规划重要性、必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人民群众遵守规划的自觉性。
6、设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专管人员,指定规划实施管理办法,作好建设审查和上报审批工作。
三、村民自治。
坚持政府管理,村民自治的原则,建立村民自治委员会,完善相应的建设管理制度,尊重村民意愿,对项目实施由村民自治委员会实行“一事一议”,并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村庄内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规划管理,未完成规划编制前,暂缓宅基地和房建审批。
四、资金筹措。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具有利国利民的重大意义。在确定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总额的基础上,开放市场、搞活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投资政策体系,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来源来筹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所需的资金。
国家投资:各地应积极以项目申请的形式,积极争取国家及有关部委的立项和资金支持。
地方配套: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配套建设。
其他投资融资措施:各地应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采取银行贷款、股份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大公司参与,促进农村环境保护整治的企业化运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八
目录。
第二章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第三章“十一五”期间扶贫以工代赈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第四章战略重点与重点项目。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第六章预期效益分析。
第七章措施与对策。
第八章附件。
文本编制:邹嵩。
项目设计:黎笃富。
数据提供:王树元。
审定:傅刚。
一、编制规划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以工代赈是国家为了扶持贫困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扶贫政策。编制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是搞好新时期以工代赈扶贫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做好以工代赈建设工作,将极大地改善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目前“三农”问题和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切实搞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推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做好今后五年内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代赈项目库,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县政府《关于抓紧编制扶贫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精神,围绕《鸭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蓝图及建设重点,围绕我镇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结合鸭田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本扶贫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编制范围涵盖全镇的26个村。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编制年限为2006年至。
第二章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自然经济概况。
鸭田镇位于隆回县北部边陲,望云山北麓,毗连新化县,距隆回县城76公里,312省道横贯东西。全镇总面积74.78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700米,下辖26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2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56人,7344户。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半山区半丘陵区,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日照1185小时,年均气温12.4℃,年平均降雨量1480毫米,无霜期230天。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河溪落差大,但流量小。
境内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是:山地多、平畈少、农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全镇耕地总面积20418亩,其中水田17864亩,旱土2554亩;林地总面积5.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3%,木材蓄积量约12.5万立方米。境内土地肥沃,又属富硒地区,发展农业极为有利,种植业是全镇经济的主要支柱,盛产优质富硒水稻,适宜种植药材、茶叶、花卉和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
境内有丰富的高岭土“瓷土”资源,品质稳定,质地纯净,是生产陶瓷和高级墙地板砖的上等原料,已探明储量在700万吨以上,远景储量达万吨。
二、“十五”期间扶贫以工代赈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自1984年国家实施以工代赈扶贫战略以来,鸭田镇在国家、省、市、县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这一重点,坚持以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着眼近期解决温饱、长远脱贫致富奔小康,开展以工代赈建设。
1、“十五”期间我镇以工代赈投入、建设情况:
“十五”期间,我镇共批准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9个,计划投入以工代赈资金90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40.5万元、地方配套49.5万元,涉及交通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至底,全镇累计完成以工代赈投资9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5万元、地方配套49.5万元(群众无偿投劳折资10万元)。新建和改建公路17公里,其中村级道路路基改造4公里、新修村级道路13公里,新建桥梁1座;水利建设方面,新建渠道1公里,建成人畜饮水工程2处,其中引水工程2处,解决了600人的饮水困难,并恢复、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2100亩。
2、“十五”期间我镇以工代赈效益情况:
通过扶贫以工代赈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我镇脱贫致富步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全镇gdp达到4680万元,农业总产值3158万元,粮食总产量866万公斤,财政收入28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5元,农民人均产粮324公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的9880人减少到7800人,绝对贫困面由38%下降到30%,全镇整体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
3、“十五”期间以工代赈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领导机构,成立由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以工代赈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以工代赈计划管理和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2)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严把“四关”。规范项目申报审批制度,把好项目关;严格资金拔付制度,把好资金关;加强监督检查,把好工程质量关;每个单项工程结束后,都要对工程量和资金运作情况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结论,严把审计关。
(3)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坚持“四结合”。坚持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坚持以工代赈与其它工程相结合,集中力量形成合力;坚持改善条件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
三、现状分析。
1、比较优势分析:
纵观全镇自然经济现状,综合分析镇情,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位于半山区半丘陵区,土地类型多样,宜农宜林宜牧,开发利用颇具潜力。
二是境内气候温和湿润,无环境污染。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日照1185小时,年均气温12.4℃,年平均降雨量1480毫米,无霜期230天,地下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富硒,境内工业少,农产品、水资源无污染,特别适宜发展绿色富硒无公害农业。
三是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2、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经济总量偏小,整体实力不强,镇财政困难,扶贫资金严重不足。年,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几项衡量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在全县排序均处于较后位次。扶贫资金太少,农村贫困人口需解决的问题太多,简直是杯水车薪。
(2)、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缓慢,自我发展能力薄弱。
一是交通不畅,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由于交通不畅,行路难、运输难、买卖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制约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加剧了贫困现象的发生。
二是农业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首先,水利设施落后,缺乏骨干水利工程支撑。现有部分水利灌溉工程因建设年限早、工程设施老化、配套性差以及水毁淤积和人为破坏等原因,利用程度较低,灌溉效益低下。其次,河道治理率低,防洪能力差。全镇除部分险段得到小范围治理外,大部分主流、支流及其它流域河道基本上因资金短缺未能建防洪河堤,防灾抗险能力低。再次,山地多、川塬地少,耕作模式落后,农业投入产出率低。
三是结构性缺水现象较为严重。地表水资源紧缺,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制约着全镇经济的发展。目前仍有16个村、1.1万人及近0.7万头大家畜饮水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政府所在地的鸭田居委会都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都得靠肩挑手提。四是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低。全镇固定电话用户仅1700户,无线电话用户1350户,入户率仅为30%;全镇有25个行政村不通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用户310户,入户率仅为4%。
四是办学条件差,校舍标准低,危房占总数的40%,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基本没有“三室”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3)、经济结构不合理,增收渠道单一,增长质量和效益低,脱贫难度大。在经济结构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构成为68:11: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未形成,现有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发展严重滞后,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竞争力弱,就业承载能力低,发展缓慢,镇财政收入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
(4)、科技人员少,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
(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返贫率居高不下,稳定脱贫奔小康的任务艰巨。
(6)、市场意识淡薄,观念陈旧,思想不够解放。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淡薄,依赖思想严重,缺乏开拓创新意识,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四、贫困现状分析。
鸭田镇200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163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0%,其中绝对贫困人口7800人。这些贫困人口分布在全镇26个贫困村、236个村民小组。其基本特点:
一是交通条件差,地域偏僻;
二是土地瘠薄,人畜饮水困难;
三是贫困户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力短缺,掌握先进农业科技的能力差,增收渠道单一,贫困程度深,以及加入wto对落后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都将给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第三章“十一五”期间扶贫以工代赈的。
基本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全镇以工代赈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以工代赈建设的总体要求,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手段,以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保障,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广泛动员群众,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植农村主导产业,尽快改变全镇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使贫困人口由解决温饱向实现小康迈进,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开发式扶贫原则。引导全镇广大群众在国家必要的帮助和扶持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开展以工代赈建设,改善生产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开发本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走出一条符合鸭田实际、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2、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以工代赈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把以工代赈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解决当前问题与实现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加强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以工代赈建设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促进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充分发挥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不等不靠,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国家必要的扶持下,改变鸭田落后面貌。
5、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发挥政府在以工代赈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以工代赈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合力。
三、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尽快改善全镇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稳定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全镇100%的行政村通公路、100%的自然村通农机路,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基本解决全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全镇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主要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90万元,年均增长10%。
(2)、财政收入实现600万元,年均增长13%。
(3)、农业总产值达到4740万元,年均增长7%。
(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2元,年均增长9%。
(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66万吨。
(6)、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00公顷,年均增长5%。
(7)、农村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58∶24∶18。
3、远期目标(―):
继续加强交通、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和流域治理,加快经济发展,增强造血功能,拓宽贫困人口增收途径,巩固扶贫成果,增强镇村财力,群众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全镇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第四章战略重点与重点项目。
一、战略重点。
“十一五”期间扶贫以工代赈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项目标”、抓好“六项工程”,即解决饮水难、行路难、增收难、结构调整难三项目标,抓好乡村道路交通建设、人畜饮用水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小流域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六项工程。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抓好重点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分年投入,注重改变基本生产、生活环境,包括人畜饮用水、交通、邮电、水利、文化、教育、卫生等条件。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落后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不利,交通不便,是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第一个“瓶颈”。为此,要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调动贫困地区农民的劳务积累,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加强贫困乡村道路、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获得各种社会服务,提高生产能力,促进地方经济活动的开展。
3、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抓好退耕还林,加强小流域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培植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目前我镇受制于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主要是种植业比重过高。为此,要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从鸭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施扶贫入户项目集中成片开发,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之路,逐步形成具有鸭田地方特色的富硒优质稻、中药材、高山蔬菜(竹笋两用林)、经果林、牲畜水产养殖五大农业生产基地,培育和延伸5条产业链。确保贫困户从主导产业中获得收入占人均总收入60%以上,以实施稳定脱贫的任务。
5、实施科技扶贫,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重点项目。
1、乡村道路建设。
(1)、目标:以提升改造为主,根除病段,打通出口路、断头路,连接自然村之间的农机路,形成以312省道为主架的节能、通畅、高效、快速的镇域公路网,提高公路通达程度,实现全镇村村通公路,村级公路向自然村辐射。重点解决贫困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受阻的问题。计划新建、改扩建公路55公里,其中新建10公里,改扩建道路45公里。
(2)、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3)、资金筹措:计划共需资金205万元,需以工代赈资金103万元,地方配套102万元。
(4)、措施和办法: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支持和投入;
三是通过优化设计,坚持科学施工,严格(质量、安全、技术)管理和严格招投标管理,降低工程造价。
2、农田水利建设。
(1)、现状:鸭田镇境内河溪少、流量小,每到枯水季节,农田灌溉用水十分紧张。原有蓄水工程大多数灌区有均未配套或配套不齐,沿河漫灌,水的利用率低,影响农田抗旱能力。且现有的“小一”型水库1座、骨干山塘5口,由于建设时缺乏资金、技术,土法上马,运行时间长,严重老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险病情,亟需治理。
(2)、目标:以改善全镇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能力为目标,通过实施渠道、集雨节灌、现有水利工程的改造配套和堤防建设等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稳产高产农田,提高防灾抗险能力,进一步巩固“温饱”成果。规划“十一五”期间对现有山塘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并增修山塘1口、水渠1条,维修改造水渠8条,新建排洪沟4条、扩建1条。
(3)、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4)、效益:上述工程的实施,可新增灌溉面积2500亩,改善灌溉面积6500亩。
(5)、资金筹措:计划总投资165.32万元,需以工代赈资金80.92万元,地方配套(含行业配套)84.4万元。
3、基本农田建设。
(1)、目标:全镇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00亩,坡改梯500亩,。根据各地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配套工程建设,使全市贫困乡村耕地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田。
(2)、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3)、资金筹措: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1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
4、人畜饮水工程。
(1)、目标:以改善全镇人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为目标,通过引水、提蓄水、集雨蓄水等工程措施,基本解决人畜的饮水困难问题。需建蓄水工程13处,铺设管道56000米及完成配套辅助工程。
(2)、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3)、资金筹措:总投资204.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102万元,地方配套102.2万元。
5、小流域治理。
(1)、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全镇长远发展为目标,主要加大对小流域的沟壑综合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地开展小流域治理。“十一五”计划治理5条小流域,流域面积4500亩,治理面积300亩。
(2)、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3)、资金筹措:总投入312万元,需以工代赈资金156万元,地方(含行业配套)156万元。
6、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
(1)、目标:根据以工代赈项目落实到村、覆盖到户的特点,围绕培育鸭田特色、主导产业,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之路,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富硒优质中稻、生态茶园、中药材、竹笋两用林、经果林等农业生产基地。
(2)、项目:见第八章附表。
(3)、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80万元,地方配套120万元。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估算。
“十一五”期间,全镇计划实施扶贫以工代赈建设项目项,预算总投资1286.52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建设项目2项,投资200万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7项,投资165.32万元;乡村道路建设工程项目14项,投资205万元;人畜饮水工程13处,投资204.2万元;小流域治理9项,投资312万元;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3项,投资200万元。
二、资金来源。
鉴于鸭田镇财政十分困难,群众收入水平低,扶贫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难以筹措,建议以工代赈建设项目资金全部由国家和省、市、县予以扶持解决。同时,在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当地农村基础工程建设,以弥补国家投入不足的问题。
第六章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600元以上。同时干旱年份可以减灾避灾。
二、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可大大提高我镇公路的车辆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使路网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对农业、矿产、旅游资源可进行深度开发,加快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城乡和内外交流,繁荣全县经济。
二是通过实施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和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发展农村支柱产业,解放广大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状况和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逐步改善,带动贫困乡村交通运输和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使项目区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三、生态效益。
规划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小流域治理等工程项目实施,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将得到改善,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第七章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充分认识以工代赈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角度出发,做到扶贫思想不松,扶持力度不减,工作热情不变。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到转变职能、规范管理,从思想方法的适应性到工作方法多样化,在“扶真贫、真扶贫”的过程中接受人民群众、上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监督。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2、成立“鸭田镇‘十一五’扶贫以工代赈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以工代赈建设的宏观指导与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按主要项目设立项目指导组,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技术指导工作。
3、面向贫困人口,认真抓好规划的编制、落实和组织实施工作。强化服务,提高效益,力求管理规范化、工程程序化、决策科学化。
二、多方筹资,确保实施。
1、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在争取国家、省、市、县以工代赈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镇财政要按投给我镇以工代赈资金总额按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匹配部分按时足额到位。
2、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组织及个人加大对贫困乡村的投资,扶持贫困乡村发展。
3、信用社要积极推广扶贫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
4、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群众投工投劳。
三、突出重点,标本兼治。
1、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区域经济质量。基础设施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劲,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受基础设施的制约和障碍,资源得不到开发,产品不能成为商品,优势形不成效益。所以要致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扶贫经济效益,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2、以科技扶贫为手段,实现标本兼治。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增强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面向市场走产业化经营路子,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使一部分贫困农民转入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区域经济,步入良性循环。
四、规范管理,提高效益。
1、科学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库。按照本规划要求及以工代赈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结合实际编制完成项目可研和设计。项目制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综合平衡,做好评估和论证工作,确保项目科学可行。对项目进行科学整理分类,建立项目库,并作为落实以工代赈建设任务、申请立项、投入资金和检查、验收、评估的主要依据。
2、加强以工代赈资金的管理。以工代赈资金是专项扶贫资金,要进一步完善以工代赈资金管理制度,对以工代赈资金实行专项管理,设立专户,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
3、提高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集中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连片开发,以发挥扶贫资金的聚集效应。
4、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监测工作。建立完善以工代赈项目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动态情况,认真做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工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严禁挤占挪用以工代赈资金、侵犯农民利益、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第八章附件。
一、基本情况统计表。
二、以工代赈项目备案卡。
三、2006-20以工代赈建设项目规划表。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女同志12人,具有专业技术人员38人,工人59人,其它人员9人,聘用制干部12人,在岗不在编的有13人,在编外单位借调的有3人。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3]116号)、《云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省政府令[1994]15号)、《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建设部建村[1995]44号)等政策法规,我站的主要工作职责:
2、组织编制、实施村镇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4、指导并监督检查村镇的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5、组织开发、推广村镇建设新技术,组织村镇建设人才培训;。
6、查处违反村镇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行为;。
7、负责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
8、负责村镇建设统计、建设档案管理及上报工作;。
9、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20xx年1月10月工作情况。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更好地指导我市村镇建设管理工作。
在学习上,我站具有良好的学习传统和学习习惯,每周二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主要采取集体学习的方式,周五进行技术业务学习,采用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方式。通过学习,金站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定。
由于村镇建设点多面广,工作内容繁多,经过深入调查分析,以局制度为指导,我站又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岗位职责、人员职责表、工作学习制度、办证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工作有章可依,有了具体的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一定程度树立了部门形象。
3、抓好业务开展工作,积极做好技术支持工作。
至10月底,全市共核发村镇建设选址意见书51份,建设许可证16份,农村准建证336份,12627平方米,有力的支持了我市经济建设,查处违章建设22宗,1528平方米。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对格宜、落水、东山等乡镇的村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4、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显著,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各乡镇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多方融资,因地制宜,全市村镇建设本年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道路硬化119725.8平方米,投资1581.59万元,建成停车场一个,2208平方米,投资19万元,安装路灯47盏,绿化2650平方米,投资43.2万元建成公厕一座,投资5万元。
5、积极参与顺利完成市政府的一些临时工程,对外树立了。
良好的城建形象。
一年来参与了市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了务德、落水、文兴、龙潭四个乡镇的扶贫点测设工作,该项目在我市实施已三年,我站代表建设局从开始到现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该项目的实施已作为我省的学习模板,我站人员还参与了石漠化调研,龙洞水库建设前期摸底工作,均良好完成任务,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城建形象。
6、积极抓好廉政建设工作,发扬艰苦奋斗作风。
三、取得的经验。
1、领导重视是全面开展村镇建设的关键。
2、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村镇建设走出困境的指南针。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l、村镇规划的滞后是制约村镇建设发展和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集镇虽然规划了,没有把规划真正落在实处,指导思想上还存一定的偏差。
2、小城镇建设管理滞后,管理力度薄弱,小城镇管理落后与小城镇建设、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十分突出。
3、有关小城镇建设的政策体制还不够完善。例如:规划建设管理、用地管理、现行房产证办证等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修改和补充。4、资金短缺是制约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因,目前小城镇建设筹资渠道过于单一,从而导致基础设施不配套,影响小城镇的发展的功能的完善。
5、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扶持政策措施协调不够,小城镇建设缺乏资金就是明显的例子。
6、农村建房比较混乱,都向公路沿线拥挤,建筑安全不荣乐观,违法违章建筑时有发生。
7、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较慢,集镇的路灯至今未安装,环道至今未绿化,变成了垃圾塘。
8、村镇建设工作的传统性,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来的村镇建设是建立在收费上的,现在因许多收费被取消,工作失去了资金保障。
9、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结构复杂。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中有学校直接参加工作的,有招工招干的,有外单位借入的,有部队转业复员的等等,由于上述原因,要工作开展中,产生也不同的差距。
五、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村镇规划编制指导工作,严格执行总体规划,注重村镇建设过程中资源节约和建设质量。满足当前建设由量向质转变的要求。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模式,以解决村镇建设资金紧缺的局面。围绕“以地生财,以财建镇”,把集镇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出让,把土地收益金成为集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再者是争取上级的补助资金和银行贷款,形成建设集镇——推动集镇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模式。集镇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以市场养市场,以市场建市场。
3、加强管理,严格建设证件审批。
4、突出重点,抓好试点示范工作。
5、进行业务培训,整体提高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工作水平。
谢谢大家!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十
20xx年6月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实体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订单大幅减少,生产经营困难,部分企业采取减薪、裁员、缩短工时和控制用工需求等措施压缩成本,出现了停产、半停产、破产和倒闭状态。一部分内地农民工因失业、收入低而离开务工地,出现了返乡回流现象。为更好地了解金融危机导致沿海企业经营困难对我市农民工的影响,进一步维护好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总工会及时组建了专题调研组,从20xx年12月初开始,先后分组深入到我市的万州、黔江、江津、南川、永川、璧山、铜梁、开县、云阳、巫溪、丰都、忠县、秀山、彭水等14个区县和东南沿海的上海、昆山、广州、珠海、深圳、东莞等6个省(区、市)进行调研,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走访企业在岗职工、听取村社干部情况介绍、面对面与返乡农民工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火车站和田间地头随机访谈等多种方式,就金融危机导致沿海企业经营困难对我市农民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_____市返乡回流农民工的基本概况。
_____市共有786.2万农民工,其中有300万农民工在市外务工。截至去年12月30日,全市返乡回流农民工47.2万人,占全市外出务工总数的6%。其中:市外回流37.8万人,占已返乡农民工的80%。这其中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回流的31.2万人、占66.1%,从_____市外其他地区回流的7.3万人、占15.5%;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达到20.4万人,占总数的43%。从调研组在14个区县抽样调查6000名农民工的情况看,返乡回流的农民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从性别上看,男性农民工较多。共抽样调查返乡回流农民工6000人,其中:男性有4182人,占总数的69.7%;女性有1818人,占总数的30.3%。二是从年龄上看,46岁以上的较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回流农民工中年龄在29岁以下的有380人,占总数的6.4%;30—45岁的有1190人,占总数的19.8%;46岁以上的有4430人,占总数的73.8%。三是从文化上看,初中以下的较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回流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有5124人,占总数的85.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有876人,占总数的14.6%。四是从行业上看,建筑制造业的较多。抽样调查显示,有2802人是从事电子加工、服装加工、玩具制造和鞋类制造业的占46.7%;从事建筑业的有2048人,占总数的34.1%;从事餐饮住宿的有945人,占总数的15.8%;从事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的205人,占总数的3.4%。五是从技能上看,未经过培训的较多。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外出前参加过工会和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有1434人,占总数的23.9%;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的有4566人,占总数的76.1%。绝大部分是技能单一的农民工。六是从收入上看,工资足额兑现的较多。抽样调查有89.3%的农民工的工资是足额兑现的;仅有10.7%的农民工没有足额兑现。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群体:一部分是因企业破产倒闭或减薪裁员,有1—2个月没能足额兑现工资的占6.7%;另一部分是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企业老板“有意”不足额兑现工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留住人才,待企业渡过难关后,这部分人员能够回到企业继续务工的占4%。
二、对我市农民工造成的主要影响。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造成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在座谈和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既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同时又有积极的作用。
从消极方面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农民工总体收入明显减少。绝大部分企业都是采取先压缩工作时间、减少员工工资、再实行裁员、最终才停产或破产倒闭。大部分返乡的农民工都经历了先减薪后裁员的过程。因此,农民工工资普遍为正常标准的80%左右,收入减少大约20%。二是土地转租矛盾开始凸显。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常年在外务工,有的甚至全家外出。家中土地或由本人、或由当地村委会转租,有的已经转让了土地经营权。农民工返乡后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工作,在家又无地耕种,成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三是生产生活上带来新的困难。有一部分举家外出多年的农民工,家中房屋年久失修,有的破烂不堪,有的已经倒塌。这次因失业返乡,吃住、医疗、子女上学等问题自身无法解决,有的农民工无心也无力重新修建房屋。由于长时间外出,大部分农民工已经习惯城市生活,对农村的道路、照明、饮水等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反而不适应。四是部分青年农民工不愿返乡。青年农民工多数是初中、高中或者大学毕业就外出务工,他们正处在精力旺盛、头脑活跃的阶段。由于多年在城市务工就业,养成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但在身份上他们仍是“农村人”。企业倒闭失业后,绝大部分青年农民工不愿返回农村,不愿待在农村,继续留在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五是短期内就业和创业较难。返乡回流农民工数量逐渐增多,且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技能较为单一。由于内地企业和工种与沿海企业的差距,短期内还不能完全适应,加之本地企业也因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都较为紧缺,在短时期内农民工将面临就业难和创业难。
从积极方面看,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已初显:一是增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量。通过近年的努力,农村的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但建设力量总体上还较为薄弱。金融危机导致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这部分农民工见识广、观念新、能吃苦,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十分重要的骨干力量。二是带动和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多年的城市生活,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了沿海农村的生产方式。这次返乡回流,必将有力地促进新能源(沼气、太阳能)的利用、农村劳动力货币化,带动农村传统的种养殖方式方法的转变,农业机械化设施设备等将得到更加有效的推广使用。三是促进一大批返乡农民工就地务工创业。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农民工出现了“回流不回乡”的现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愿望十分强烈。大部分农民工回流后并没有从事单纯的农业生产。他们有的兴办企业、有的从事个体经营、有的承包荒山荒地从事规模种养殖、有的通过各级各部门的联络协调,已经就近就地实现了再就业。四是推进了区县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农民工返乡回流后,一部分经济基础较好、经商意识较强的农民工不愿返回农村,有的在区县中心城区购置新房,安排子女在县城入学,在城区周边的工业园区实现就业;有的在乡镇小城镇买房,有的在交通方便的公路沿线建房,兴办个体经营、开办“农家乐”等。有的区县还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返乡农民工建房的积极性,部分乡镇出现了返乡农民工“建房忙”的现象。
二、帮助返乡回流农民工的对策建议。
一是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多数返乡民工都准备今后继续外出务工,但往哪里去和从事什么工作都心里没数,希望获得就业引导,避免盲目流动。各级党政和劳动部门应积极寻求就业信息,加强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用工信息的收集发布,加强与本地相关用人单位的联系,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既可充分利用电视、手机等现代通讯传媒,也可在乡镇、村社举办一些小型的“乡场招聘会”,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到就业信息。
二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农民工返乡回流后,43.8%农民工表示将继续寻找机会外出务工,但苦于没有一技之长,渴望在当地学习掌握一两门专业技术,xxx门及各级工会应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就近开展一些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如钢筋工、焊工、电工、家政服务、种养殖技术等。通过政府部门组织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就业技能水平。
三是广泛开展创业指导。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有一定资金实力、又具有创业意愿的返乡民工,在肉牛、生猪、蛋鸡、蚕桑、竹木、苗圃、土地规模流转等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和饮食、服装、娱乐、日常用品连锁超市等私营个体工商项目上加强政策引导。帮助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并在资金协调、土地流转、技术服务、政策倾斜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四是加大帮扶力度。部分农民工由于举家外出务工多年,家中田地荒芜,房屋破烂,返乡后无法居住、没有口粮,希望获得政府的帮扶救助。各级党政应更加重视和切实关心返乡农民工工资兑现、子女人学、大病就医等实际问题,为生活较为困难的返乡民工送大米、送棉被、送衣物,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同时,也希望乡镇和村、社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土地规模经营等政策时,稳定农村土地政策,保障返乡农民工的生产资料权益。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十一
大家好!
随着的钟声响起,已悄然逝去。今天,我就去年的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去年九月,营业室领导安排我做网点导储工作。对我来说,新系统、新业务简直像是外星事物一样,飘渺迷离。什么业务都不懂,客户咨询除了指给大堂经理,就是推向柜台。而我也认为,自己只是导储,没有必要多讲什么,只要做好引导和分流就可以了。至于那些业务,更是觉得学之无益,放之轻松。
十月初,单位组织了仪容仪表及营销方面的业务学习。也正是这次全方位的学习,让我对现在的工作岗位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这次学习多少懂了点理财方面的知识和营销技巧。第一时间的接触客户,加上人类特有的舍远求近的惰性,成为了我营销业务频率增多的客观条件。不如借这个条件,好好参学理财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巧,使艰难强硬变灵活柔和,让辛苦的付出得到更多的回报。努力充值自己,达到工作要求应具备的素质条件!
我的导师xx先生曾说过:“爱你的工作,要和你的工作谈恋爱。因为只有工作才会使你活得理直气壮,也许你可以不工作也有饭吃,但那会使你活得窝囊、猥琐。...”既然欲与工作‘恋爱’,那么首先就得认识它,对它产生兴趣:我认为,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做好。然后了解它,努力充值自己,从而被对方接纳,以此达到驾驭对方的目的!从此,我每天开始认真学习业务,除虚心向同事请教外,找出业务学习时的笔记记录,仔细的琢磨思考。下班到家,继续登录网上银行进行‘概念与技巧’的搜索,学习。
‘我不骂天,不怨天,因为天从不负我’,这是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在我不懈的努力下,这些看似冰冷陌生的文字,慢慢接受了我:当客户询问时,运用学来的技巧,我可以慢慢讲出一些业务的操作流程,使客户得到满意的答案;在与客户交流中,多次打消客户对农行的疑虑与不安,成功营销我行的各类产品。
俗话说:人分三六九等,来网点的客户也是一样,有时礼貌客气的问话,得到的'却是生硬、敌视的回答。每每这时,为避免矛盾升级,我都会退避三舍,静静反省刚刚的交谈中,自己哪里有不妥之处。即使是礼貌问语,因素质不同,心态不同,得到的回馈自然也不同。为此,我采取了婉转且易于接受的语言同客户交流。因此也减少了很多令自己尴尬的局面。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自己尚有很多不足存在。以后自当努力学习业务,提高与客户语言交流的能力,积极营销各类产品。以‘我是农行人,农行是我家,一言一行树农行形象,一心一意为客户服务’为自己工作服务的宗旨。
以感恩心看待一切:感恩领导,为我们营造了如此明亮、舒适、自在的工作环境;感恩同事们努力工作辛苦的付出,共同创造了高效益;感恩所有来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为我们高收益提供了条件!
以上述职报告妥否,请予审议。
谢谢大家!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十二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银协)决定于近期在全行业组织开展2011行规行约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精神,我行紧紧围绕“提高银行履行行业公约与规范的意识,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活动主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工作指引》及其实施细则。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全员对提升服务重要意义的认识,巩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明显提升了我支行服务形象和服务水平。现将活动开展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检查活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支行行长担任组长、副行长担任副组长,业务管理部、零售部、公司一部、公司二部、小企业部、办公室、运营部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四是重新梳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前台服务技能,推进后台业务集中,减轻前台业务压力和缩减客户等待时间。五是主动走向一线,积极参与业务分析和市场需求调研,及时为基层提供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外营销的数据信息资料。
3、开展服务专业培训和制定科学评价机制。今年上半年我行全面启动了提升服务质量培训,引进了国内顶级专业培训公司对全行干部员工开展服务专业培训。此次培训历时一个多月,分层次覆盖了所有机构网点的负责人、大堂经理、理财客户经理、对公客户经理和、对私客户经理和机关人员,培训率达到100%。通过对“有问题我负责”、“运用同理心”等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互动式培训,突出了专业化、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全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开展专业服务培训的同时,由个金部协助专业公司对我行开展了后续评估工作,用专业化方法对基层营业网点服务效率、服务规范、服务环境、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门评估,经过摸索和实践,确立了一套科学的服务评估机制,为建立全行服务长效机制打下了基础。
商业银行的文明规范服务并非仅仅限于微笑服务,而在于营销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当前,客户需求更趋多元化和复杂化,对商业银行文明规范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行加强对一线人员牢固树立“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整合各项资源,积极规范和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共同提升银行业整体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社会公众反映的等候时间长、业务处理慢、大堂经理人员不足的突出问题,分支行在资源配置、制度建设、人力安排等方面给予保证解决。
1、强化监督检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监督检查,成立检查小组对全辖的文明优质服务情况进行暗访,同时聘请分行社会监督员对网点和机关服务态度、礼仪规范、环境等方面进行“神秘”检查和录像。根据检查结果,对存在服务不标准,问题整改不到位的相关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了通报,做到边查边改,立查立纠。
2、规范处理流程。明确了分行客户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制定了《服务应急处理预案》和《客户投诉受理办法》一整套工作流程。对发生的应急事项和客户投诉情况,做到事事有人问,件件有反馈的工作流程。
3、加大考核力度。分行将职能部门和网点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绩效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制定了《文明服务月检查考评要点》,检查范围覆盖所有机构网点、机关处室,考评涵盖网点服务质量、员工服务技能、落实服务措施三大方面。通过检查、整改、再检查、再整改周而复始的循环,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有力推进了分行上下践行规范服务的标准和要求。其间银监局检查组到我行部分营业网点进行现场检查后,对我行服务效率、服务规范、服务环境、服务管理四个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一是进一步巩固服务基础,突出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水平。对三声服务、双手递送服务、网点环境改善、网点物品机具摆放、便民设施投放情况进行加强监督。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十三
一年的总做接近尾声,我院的免疫规划工作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科室员工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圆满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管理。
我院领导重视免疫规划工作,建立健全免疫规划组织机构,免疫规划人员稳定,技术力量雄厚,定期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培训,掌握最新的免疫规划知识。
二.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1.7岁一下儿童建卡率达到100%。
2.本年度全区卡介苗应接种人,实种人;脊灰疫苗应种人,实种人;百白破疫苗应种人,实种人;麻风疫苗应种人,实种人;麻腮疫苗应种人,实种人;乙脑疫苗应种人,实种人;乙肝疫苗应种人,实种人,其中第一针及时接种率为98.9%;白破疫苗应种人,实种人;a群流脑疫苗应种人,实种人;a+c流脑疫苗应种人,实种人。
3.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免疫规划工作总结度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4.无接种事故发生,无脊灰发生。
三.生物制品管理及冷链运转。
我院按上级要求坚持疫苗主渠道,按要求正确存放管理,认真填写出入库登记,疫苗使用的数量与接种人次数相吻合。每月对疫苗及注射器进行自查,发现过期、破损疫苗按要求出力。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冰箱温度保证在规定范围内,认真登记冰箱温度记录,定期除霜,保证疫苗贮存质量。
四.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
五.独到管理情况。
我院每月进行免疫规划自查,要求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接种技术管理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安全注射,一次性用品及时毁形、消毒焚烧处理,对不达标的限期整改,按规范要求合格可开展预防接种。
六.档案及信息统计管理工作。
对上级引发的免疫规划相关文件、通知及各种资料认真做好收发登记,掌握免疫规划所基础资料,分类存放归档20免疫规划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正确实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客户端及时录入疫苗领取情况及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并上传国家平台。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十四
尊敬的各级领导:
本校地处_________国道旁,总面积约67亩左右,其中建筑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40%,绿化面积约占30~35%左右。现有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两栋、食堂一座、学生运动场一块。
根据湖北省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结合厉山三中学校未来发展实际情况,特拟定厉山三中学校近期建设规划。学校拟在现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改建学校大门,新建科教楼一栋、教师周转房两栋。按规划建成后,学校将分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学生运动区、学生活动区、教师生活区,有利于学校管理。
学校原大门面临_________国道(面朝北方),与厉山中心学校相隔300米左右,每到上学、放学时间道路非常拥挤,交通混乱,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学校拟将原大门改建在学校主体教学区,改为面朝南方,避开国道,为学生提供安全、静谧的生活环境。
根据学校未来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住宿、活动等有关学校硬件设施亟待解决。学校需要建设一栋科教楼,配备标准化的体、音、美、劳、微机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等。
学校原有教师住房为房改房,多数是退休教师、年龄较大的在职教师居住。一些年青的教师没有机会购买学校住房,走教或者改换工作岗位,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不利于学校的未来发展。为进一步改善教师生活条件,鼓励青年教师乐教、安教、长教。学校拟新建两栋教师周转房楼。
学校按规划建成后,体现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反映了学校师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给人空旷、生机盎然的意境。突出了学校的环境育人风格。同时为全体师生提供了良好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活动场所,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敬请各级领导审批!
申请人:
申请日期: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随着20xx年的钟声响起,20xx年已悄然逝去。今天,我就去年的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去年九月,营业室领导安排我做网点导储工作。对我来说,新系统、新业务简直像是外星事物一样,飘渺迷离。什么业务都不懂,客户咨询除了指给大堂经理,就是推向柜台。而我也认为,自己只是导储,没有必要多讲什么,只要做好引导和分流就可以了。至于那些业务,更是觉得学之无益,放之轻松。
十月初,单位组织了仪容仪表及营销方面的业务学习。也正是这次全方位的学习,让我对现在的工作岗位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这次学习多少懂了点理财方面的知识和营销技巧。第一时间的接触客户,加上人类特有的舍远求近的惰性,成为了我营销业务频率增多的客观条件。不如借这个条件,好好参学理财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巧,使艰难强硬变灵活柔和,让辛苦的付出得到更多的回报。努力充值自己,达到工作要求应具备的素质条件!
我的导师xx先生曾说过:“爱你的工作,要和你的工作谈恋爱。因为只有工作才会使你活得理直气壮,也许你可以不工作也有饭吃,但那会使你活得窝囊、猥琐。”既然欲与工作“恋爱”,那么首先就得认识它,对它产生兴趣:我认为,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做好。然后了解它,努力充值自己,从而被对方接纳,以此达到驾驭对方的目的!从此,我每天开始认真学习业务,除虚心向同事请教外,找出业务学习时的笔记记录,仔细的琢磨思考。下班到家,继续登录网上银行进行“概念与技巧”的搜索,学习。
“我不骂天,不怨天,因为天从不负我”,这是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在我不懈的努力下,这些看似冰冷陌生的文字,慢慢接受了我:当客户询问时,运用学来的技巧,我可以慢慢讲出一些业务的操作流程,使客户得到满意的答案;在与客户交流中,多次打消客户对农行的疑虑与不安,成功营销我行的各类产品。
俗话说:人分三六九等,来网点的客户也是一样,有时礼貌客气的问话,得到的却是生硬、敌视的回答。每每这时,为避免矛盾升级,我都会退避三舍,静静反省刚刚的交谈中,自己哪里有不妥之处。即使是礼貌问语,因素质不同,心态不同,得到的回馈自然也不同。为此,我采取了婉转且易于接受的语言同客户交流。因此也减少了很多令自己尴尬的局面。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自己尚有很多不足存在。以后自当努力学习业务,提高与客户语言交流的能力,积极营销各类产品。以“我是农行人,农行是我家,一言一行树农行形象,一心一意为客户服务”为自己工作服务的宗旨。
以感恩心看待一切:感恩领导,为我们营造了如此明亮、舒适、自在的工作环境;感恩同事们努力工作辛苦的付出,共同创造了高效益;感恩所有来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为我们高收益提供了条件!
以上述职报告妥否,请予审议。
谢谢大家!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十六
一是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彻底改变了业务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形式,初步形成了由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是接种率明显提高,相应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今年终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调查接种率为90.89%,较去年提升了46.63个百分点(去年接种率调查为44.26%)。其中单苗单针次接种率在90%以上的有卡介苗等11针次,接种率在80-90%之间的有麻腮风等9针次,接种率在80%以下的有白破二联和a+c群流脑疫苗(接种率为76.5%)。在两轮糖丸强化免疫活动中,第一轮应种409024人,实种393920人,接种率为97.61%,第二轮应种儿童数415557人,实种407934人,接种率为98.16%。甲肝群体性预防接种应种人数为284141人,实种278159人,接种率为97%。
各种扩大国家(最新银行员工工作总结)免疫规划疫苗的相应传染病有了明显的下降。今年我州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麻疹实验室确诊本土病例为零(去年高达238例),甲肝病例较去年同期1741例下降了62.1%(今年截止目前共报告甲肝病例659例)。
三是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有所提高。全州卫生医疗机构加强了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免疫规划疫苗相应疾病监测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全州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29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1例(为青海省流动儿童),确诊风疹病例3例,24例为其它疾病,1例正在检测当中,其中东乡县为0报告;同时完成了20__年0岁组麻疹病例及对照组调查个案368份。afp病例12例,本地报告6例,外地报告6例,均完成采送样、流调及60天随访任务,积石山县为0病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138例,其中一般反应134例,异常反应3例,待查1例20免疫规划工作总结年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四是疫苗注射器管理逐步规范。今年州上再次下发了《免疫规划疫苗需求计划管理办法》,有力的促进了各级对疫苗和注射器的管理工作,大部分县、乡级按照《管理办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机制。逐步规范了冷链运转,特别是规范了疫苗及注射器下发接收和出入库登记。今年来全州共下发各种疫苗共计1708141人份,注射器812141支。
五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经过培训和宣传,首先是提高了各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及卫生系统人员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其次是各个协调部门对免疫规划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第三是有力的提高了群众对接种疫苗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取得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认识。
六是落实了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经费。大部分县已经向疾控中心落实了人均1元以上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改善了县级疾控中心经费紧张的局面,有力的促进了工作正常运行。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按照基础抓常规免疫,应急抓强化免疫,重点抓查漏补种的总体要求,经过全州各级卫生疾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省上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缺乏,业务水平不高。各级专业人员较缺,现有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乡级业务人员紧缺,专干兼职现象严重。
2、经费紧缺,培训工作不够。部分县(市)未全额落实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经费,严重制约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加之培训工作频次较低,培训质量不高,给规范疫苗接种工作的进展带来困难。
3、管理欠缺,疫苗存在积压。个别乡(镇)卫生院由于管理混乱,没有按照《临夏州疫苗需求计划管理办法》规范管理疫苗,存在疫苗大量库存现象。
三、20__年工作打算。
20__年是消除麻疹的第二年,也是我州免疫规划工作存在前所未有的困难年。20__年我州的免疫规划工作在矛盾中求发展,经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级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疫苗相应传染病有所下降。20__年的难点是我们要在发展中解决矛盾,为免疫规划工作长足发展奠定基础。继续将以基础抓常规免疫,应急抓强化免疫,重点抓查漏补种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不断提高免疫规划管理与服务水平。根据20__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注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组织管理。
1、规范管理,强化学习。加强对科室人员的管理工作,落实好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2017年免疫规划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事宜时机,派科室人员到基层(县级或乡级)进行锻炼,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且村级省级以上相关业务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学习班。
2、细化业务分工,加强科室考核制。
根据中心制定的两人一岗工作制,重点固定每人管理1-2项业务工作,基本工作责任到人,靠实任务。年终科室对科室成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报到中心,按照中心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业务工作。
1、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全力推进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实施。
2、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工作,降低疫苗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
3、做好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加强对麻疹、afp、甲肝等疾病的监测,对出现的暴发疫情积极、科学、规范的开展相关控制工作,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我乡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消灭针对传染病,是造福子孙、利国利民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做好免疫规划工作,特计划如下:
1、认真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我院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搜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在安全注射的基础上确保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接种率达98%以上。
2、规范计划免疫建证工作。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使用县卫生局及县疾控中心统一安排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建证,确保儿童规范建证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完整。
3、完成全乡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
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是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20内预防接种门诊通过规范化建设验收。
4、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运转。
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运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温度,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免疫接种安全注射,管理一次生注射器按时销毁处理。
5、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全乡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的有效手段,我院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安排好未种儿童的补证、补种工作。
6、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工作。
全乡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挨家挨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7、完善相关资料的整理。
要及时完成计划免疫相关资料的整理上报,每次接种后要及时上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表,全年不得少于12次。接种完成后及时上报接种数据,afp、麻疹,乙肝,新生儿破伤风,无迟报、漏报。计划免疫工作资料应于次年的元月底前上报。
8、加强接种人员素质,开展培训工作。
加强免疫规划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单位,调整和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和接种人员,保持人员稳定。完成所有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免疫预防规范化接种服务水平。
9,我院加强计划免疫及扩大免疫按时接种工作。
个村卫生室按每年2次流行病学调查督导,延续进行检查工作,检查后不良村卫生室按时处理改整。保证大小卡100%相符,整理,清秀不要涂改现象。加强培训宣传工作。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十七
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建设局,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执法局,东山县市容局,长泰县农业局:根据《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做好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漳建村〔20xx〕22号)要求,现将全市10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
污水治理方面。
推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xx年全市2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年度计划投资亿元。截止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72%,落后时序进度个百分点,完成8个、在建15个。完成8个乡镇是:东山县樟塘镇、龙海市双第经济开发区、隆教乡、白水镇、平和县芦溪镇、漳浦县石榴镇、南浦乡、赤岭乡;在建15个乡镇是:芗城区石亭镇、云霄列屿镇、和平乡,平和九峰镇、秀峰乡、大溪镇,漳浦县六鳌镇、旧镇镇、霞美镇,诏安县官陂镇、秀篆镇、霞葛镇、红星乡、白洋乡,东山县陈城镇。实施村庄污水治理:20xx年全市计划完成776个村庄污水治理,年度计划投资亿元。截止10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506个村庄完成治理,270个村庄处于施工建设阶段。全市8000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770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完成7830户、在建170户。推广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全市共有13个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推出16个农村污水ppp项目,项目总投资亿元,截止10月底,有13个项目进入实施,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尚有3个项目处于前期(龙海、诏安、平和各1个)。其中:龙海市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实施方案编制,启动招标文件编制工作;诏安县还处在物有所值论证和财政承受能力报告前期阶段;平和1个项目至今还在制定方案,近一年几乎无任何实质进展。
垃圾治理方面。
今年全市要完成495个行政村农村垃圾治理任务,年度计划投资7128万元。截止10月底,完成投资8431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18%,目前有457个村庄已完成整治,完成陈年及散落垃圾清理,建立常态化保洁运行机制。还有38个尚未完成治理,主要表现在日常保洁清运尚不到位,长效保洁机制尚不稳固,其中:漳浦、诏安各10个,南靖9个,东山、台商投资区各4个,云霄1个。
(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今年全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为7667户,其中20xx年续建任务6336户,20xx年新增任务1331户。目前,20xx年续建6336户已全部竣工。20xx年新增任务1331户已全部开工,其中竣工1297户,竣工率。漳浦县总体进度滞后,还有16户未竣工。
(三)实施厕所革命。乡镇公厕方面:今年全市计划新建46座乡镇公厕,项目总投资867万元,截止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961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完工35座,完工率(其中:平和县7座、龙海市6座、漳浦县5座、诏安县和华安县各4座、云霄县、东山县、南靖县各2座、芗城区、龙文区、长泰县各1座);在建11座(其中:华安县4座、诏安县3座、龙海市2座、漳浦县、长泰县各1座)。农村公厕方面:今年全市计划新建或改造提升200座农村公厕,项目总投资2798万元,截止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17%。完工(包括主体竣工)139座;在建61座(华安县18座、平和县13座、龙文区12座、长泰县6座、漳浦县、诏安县各4座、龙海市2座、芗城区、东山县各1座)。
对照年度工作目标任务,1至10月份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任务完成总体情况不理想,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艰巨。主要体现在:。
(1)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各地将农村污水治理捆绑打包以ppp模式进行运作,未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ppp项目同步推进,目前平和、龙海、诏安(1个)均还没有完成招标,特别是平和县至今还在制定方案,进展缓慢,其他ppp已开工的县多数项目也进展缓慢。
(2)农村垃圾整治成效不够理想。
一是村庄环境卫生普遍存在反弹现象,部份村庄环境卫生仍然脏乱;。
三是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全市28处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处理设施整治工作力度不够。截止10月底,全市还有8个农村垃圾简易处理设施未完成整治,其中:华安县有3处垃圾清运还没完成(沙建镇、高安镇、仙都镇),平和县有3处(九峰镇、崎岭乡、芦溪镇),南靖县有2处(和溪镇、南靖高新区)。其他21处完成整治的,仍未按照省厅和环保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处理设施整治的通知》(闽建村〔20xx〕9号)要求,完成组织验收和对账销号。
(3)部分乡镇和农村公厕建设进展滞后。乡镇公厕还有11座在建,农村公厕还有61座在建。特别华安县分别还有4座乡镇公厕和18座农村公厕在建;平和县还有13座、龙文区12座、长泰县6座农村公厕在建。
(4)村庄整体建筑风貌不佳。一是农村建房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建房审批难问题,有的地方长期不审批村民建房,部分刚需村民违法进行建房,部分城郊村民则出于利益驱动,违法抢建。导致村庄无序建房现象突出,裸房多,雨污排放难,村庄道路畅通难。二是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率偏低。目前改造后安全鉴定工作滞后,竣工验收率偏低,补助资金下达到农户手中滞后。
1、加快建设进度。农村污水治理、危房改造、公厕革命建设均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硬任务。目前距离年底不到2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对照市里分解的年度任务清单,加快工作进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年度任务完成。特别是乡镇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仅是为民办实事项目,还是省、市政府环保目标责任状考核内容,还在施工的15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270个村庄污水治理项目所在县乡村,要认真研究梳理项目情况,找准项目滞后的问题原因,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措施,每个滞后项目都应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倒排建设计划,明确重要时间节点,加快进度。同时,按照20xx年全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目标,提前谋划好明年项目。
2、加强业务指导。各地要抓紧完成县域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路线方案编制工作,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确保乡镇根据本地实际,合理选择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及处理技术;对列入ppp的项目,要采取设施建设与ppp项目前期工作同步推进的方式,待ppp项目招标完成后,再将已建成和在建的设施一并纳入,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大力推行农村垃圾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尚未开展市场化运作的要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严格按照《福建省住建厅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处理设施整治的通知》要求,平和县、诏安县、华安县、南靖县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快中央环保督察问题反馈的全市28处农村简易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整治工作,华安县、平和县、南靖县要确保在今年底之前完成剩余8处简易垃圾处理场陈年垃圾的清运和修复,加强风险评估和整治方案再审查,评审结果、风险评估和整治方案按要求报省住建厅、环保厅备案。严格对照中央环保督察要求,对标对表,整改到位一个,对账销号一个。
3、认真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级验收工作。按照《福建省住建厅等13个部门印发福建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办法的通知》中“5有标准”要求,各县市应于20xx年1月底前完成对辖区内各乡镇、村庄全覆盖自查,市级将于20xx年3月中旬完成对每个县市检查,每个县至少抽查2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2个村,市级验收后经市政府同意,于20xx年3月底前向省住建厅提交验收申请和相关材料。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十八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根据《汉中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
坚持“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以党校和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科技示范基地为主阵地,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化教育为主要载体,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市委组织部、基层办,市农业局等涉农部门继续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示范性培训。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党员教育经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经费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三)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工作机制。
网点建设规划报告篇十九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精神统领规划工作全局,规划局党支部在县级机关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根据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本届内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着重加强思想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一)认真抓好理论学习。依据机关党工委的工作安排,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党支部制定了相应的理论学习计划,坚持落实好每周学习日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讨论与撰写心得体会、观看录像与听专题报告相结合等形式,抓好理论学习的落实。通过学理论、明法纪、看廉片、读廉文、听报告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理论学习与政策法规、规划专业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决策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树立了团结、进取廉政、务实的领导班子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正式实施后,我局多次组织学习辅导,专题研讨,专题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为进一步优化县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深入贯彻“阳光规划”和落实为民办实事打坚实知识功底。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工作全局。
去年规划局党支部重点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学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学习培训,努力在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上下功夫。抓好学习调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专题调研,共谋发展思路。抓好行风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了“换思路、促发展、提素质、树形象”大讨论和“行风效能建设”主题研讨会。以“我为行风献一策”、“我为献一策”为载体,切实把学习教育讨论转化为提高认识。转变作风,完善规划工作思路的过程。去年我局的行风效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从原来的倒数第二位,前进了六位。
二、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按照建设一个好班子,抓好一支好队伍,形成一套好机制,培养一种好作风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党章》要求,严格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在研究决定问题时能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较好地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坚持重大问题集体会商解决制度,遇事多商量,多研究,多探讨,充分发挥每个同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强化了班子团结,增强了民主氛围,不断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决策水平。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在去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摆单位、班子自身建设和个人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和带领单位人员统筹兼顾、提高工作的能力。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培养。针对单位人员少、工作量大、业务繁忙的`实际,认真筹划,抓好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坚持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组织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党内生活的各项要求,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和培养,要求每位党员在工作中始终做到带头学习讲党性,带头实干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并加大检查监督力度,进一步激励党员立足岗位作奉献,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到带头学业务,带头严格规划工作流程程序,确保了规划工作依法、公开、公平、公正。
(三)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一是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抓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经常对入党考察对象谈心,了解他们思想工作情况,适时给予帮助指导,按要求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机关党工委组织的党的基础知识学习培训;二是做好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工作。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经常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增强立足本职作奉献、发挥模范作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按期向党组织缴纳党费。特别在关键时期,如汶川、玉树大地震,党员干部积极捐款捐物,捐献特殊党费等爱心捐款活动,作为我们规划局党支部做到第一时间完成,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支部党风廉政建设,为行政工作提供保障。
我局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三个结合,学习和宣传与学习贯彻党的四中精神结合起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防腐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党支部与各科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落实好“一岗双责”制,进一步强化了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加强廉政教育,着眼预防,坚持反复提醒、常敲警钟,认真吸取上届班子成员犯错的深刻教训,教育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自重、自盛自警、自励,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格观,着力提高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抗腐拒变的能力。强化廉政制度建设,落实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政务公开、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等各项廉政制度,确保“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权”,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加强督促检查和责任考核,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党员干部队伍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