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汇总14篇)
报告可以用于学术研究、工作汇报、项目评估等各种场合。在报告中,可以采用图表、数据分析等方式来增强阅读体验和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了解不同类型的报告写作方式和结构。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一
我市公务员管理处对全市公务员考核工作组织了调研。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公务员考核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各市(县)区、市直各部门及时组织自查,回顾总结了近几年的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情况,上报了书面汇报材料。接着我们又到宜兴市、北塘区、滨湖区、惠山区等进行公务员考核工作实地调研,并召开了部分市级机关公务员考核工作专题座谈会。
一、我市公务员考核工作的现状。
总的来看,我市公务员考核工作发展是健康的,考核的内容、标准、程序、优秀比例的掌握,考核结果的兑现等,能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操作。各地各部门在考核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领导重视,摆上位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搞好考核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全市在经过多年考核实践的基础上,在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考核工作政策规定的过程中,许多单位的领导及公务员管理部门,在认真总结分析考核工作的经验教训中,越来越认识到考核工作的重要性。考核工作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公务员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是单位、部门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各市(县)区、各部门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把搞好考核工作放上重要位置,认真组织,落实措施,坚持考核质量,扩大考核效果。许多单位的主要领导重视考核工作,有的还亲自动员部署,抓好每个环节的措施落实。
(二)建立制度,规范考核。建立制度是规范考核工作,提高考核效果的重要措施。《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和《省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全市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多年来的实践探索,逐步使大家认识到,任何工作仅有制度框架,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和操作方法,就难以坚持和奏效。对此,许多机关部门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特点,研究出台切合自身实际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如滨湖区出台了《滨湖区区管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对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程序、考核结果使用、几类特殊人员考核等次的确定等五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区属各机关单位,规范了区管干部的考核工作。市规划局为加强平时考核,相继出台了《市规划局机关效能考评办法》、《市规划局机关内部管理考核办法》,把全局工作具体分解为公共工作、业务工作、重点目标、其他工作四部分23项,工作目标的分解细化,使考核工作有了具体内容;同时每季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使机关年度考核有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市房管局制定了《房管局日常考核规定》。市法院系统建立了法官业绩档案,对法官的职业道德、纪律作风、审判质效指标、庭审能力和调研能力一一存档,作为年度考核确定等次的依据。市公安局、市地税局根据摊子大、管辖范围广、公务员人数多的特点,将基层派出所、税务所的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人,根据不同业务、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在年终对基层所工作目标考评的同时,一起对公务员进行考核,使考核工作更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考核指标量化细化,考核措施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了考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考核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定性定量相结合,增强考核的科学性。许多单位在考核实践中,顺应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创新考核的方式方法,使考核工作常抓常新,具有活力。如有的单位在定量考核的基础上,将民主测评、民意测验引入考核之中,在不违背考核程序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个人述职述廉结束后,增加民主测评或民意测验这一程序;有的在确定公务员考核等次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既发扬了民主,提高了群众参与考核的程度,又便于领导掌握公务员的全面情况,群众公认程度。团市委在年终考核中,让基层团干部对团市委机关干部进行测评,扩大了参与民主测评的范围,广泛听取了基层的意见。民主测评、民意测验的引入,拓展了考核工作视角,使考核工作更全面更科学。
(四)创新考核方法,提高考核效能。要使我市公务员考核工作有较大的转变,创新考核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积极探索市公务员绩效考核考评信息化管理建设。在借鉴省人事厅组织开发的信息化考核系统及兄弟城市经验的基础上,与市人才信息与技术服务中心一起,共同研究开发《市公务员绩效考核考评信息系统》,8月在市人事局机关试用,在多次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之后又在10个市级机关试点使用。从试点使用的情况来看,这个系统尽管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在强化岗位职责和个人工作目标的考核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我市公务员考核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的考核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及组织人事部门的认真组织下,考核工作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但是,公务员考核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这些都影响了考核效能的发挥。
一是认识上还不到位。个别单位的领导和少数公务员,对考核工作意义的认识未完全到位。有的认为考核工作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少数单位对考核工作的形式、方法缺乏创新,满足于依葫芦画瓢,考核中只图形式不求实效;有的把考核工作当作是负担。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考核工作的质量。
二是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备。目前大多数单位没有制订适合自身职能和特点的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公务员考核仍然停留在自我总结、定性考核阶段。定性考核是一种比较模糊的评价方法,印象和人为因素很大,容易影响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三是考核标准掌握不严格。从近五年考核等次分析,全市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的比例极低,约占到参加考核人数的0.09%;事实上高比例的称职以上等次并不能与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有的领导经常埋怨对公务员管理缺乏措施和手段,公务员之间忙闲不一,工作推诿、扯皮,公务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但又不运用公务员行为规范、纪律、辞退、考核等法律法规,实施严格管理,以制度和规定来约束公务员的行为。特别是在对待违纪公务员的处理和确定考核等次上,心慈手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处分的不处分,该定基本称职、不称职的放宽确定等次的标准。有的单位为达到回避矛盾的目的,在确定公务员考核等次时完全依赖民主测评或民意测验的结果,有的甚至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确定优秀等次,这种不以工作实绩为基础,仅凭测评结果确定考核等次的简单化做法,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由于少数单位掌握的标准不严格,采用的方法具有随意性,挫伤了认真做事的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考核工作的严肃性。
四是考核的激励作用不明显。以前有些单位曾将公务员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的结果,与单位发放的奖金及目标奖挂钩,强化了考核激励作用。由于市级机关实行了统一标准的津补贴,各单位不能再发放奖金,平时考核无法与奖金挂钩,年终考核的结果虽然与工作性津贴挂钩,但额度大大降低,与平时考核结果不相关,考核的激励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连续多年考核优秀的公务员,在职务晋升上没有体现出优先考虑的原则,影响了公务员争当优秀的积极性。
三、对进一步做好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规范的考核是实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公正的考核是激励公务员尽职干事的导向,严格认真的考核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的有力措施。因此,不能满足于现有考核模式和习惯的做法,要不断解放思想,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指导考核工作,不断探索考核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公务员考核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科学政绩观为指导,以上级有关公务员考核规定为依据,建立以岗位职责和部门工作目标完成绩效为基础,以定量与定性考核、日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为主要方法,以信息化考核考评系统为依托的公务员考核体系。
(一)在考核内容体系上求突破。由于各机关部门的工作职能不同、岗位职责不同,采用内容笼统的考核目标体系,很难使各单位都达到考核实效。因此,全市各机关部门要联系本单位实际,拓宽思路,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大胆探索适合本单位、本系统,既简便易行,又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要结合市确定的重点目标和部门工作目标,联系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形成具有自身部门特点的目标考核体系,使考核目标成为公务员尽职的导向,效能建设、部门管理的措施。
(二)在考核方法上求突破。目前大多数单位公务员考核仍停留在定性考核阶段,必须逐步向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向努力。各机关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能特点,把业绩量化划分为若干单元,设定完成日常工作绩效和质量的量化值、创新工作量化值、创优工作量化值等,强化业绩的量化考核考评。总之,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避免考核工作凭印象,评优评先搞平衡的做法。同时,要根据考核目标体系,搞好平时、季度、半年考核工作,发现公务员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指出纠正,防止年终考核算总账。总之,做到平时业绩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建立起以业绩考核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
(三)在考核手段上求突破。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公务员考核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建立市公务员考核工作的技术平台,用好市公务员绩效考核考评信息系统,在市级机关加大推广使用的力度。有条件的市(县)区机关也都要借助网络和现代化办公条件,将平时考核中的工作计划、工作记实、领导评鉴实行网络化操作,以增进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提高平时考核的效率和业绩量化考核的准确性。要在广泛使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考评信息系统的功能,为提升公务员考核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四)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求突破。《公务员考核规定》对考核结果的使用还比较原则,要在贯彻公务员法及相关法规的前提下,拓宽考核结果的运用范围,加快与考核工作相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研究。要根据考核情况选调优秀年轻公务员出国培训和专门培养培训,加强优秀公务员的多岗位交流培养;对基本称职、不称职以及末位公务员要组织提高培训,建立待岗、降职机制,以加大考核工作的激励、鞭策作用。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二
目前已将政府支出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基金预算支出,着力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综改区重点改革领域的支出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源高效配置,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强化了各预算单位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意识,xx年我区各预算部门均制定了绩效自评办法或实施方案。另逐步扩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围绕部门职责、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门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
区本级50万元以上绩效类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开展绩效管理(部门没有50万元项目,自行选取1个资金量大的项目开展),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目前实现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预算部门全覆盖。
(二)全过程绩效管理。
1.事前绩效评估。
针对我区综改后,以招商引资扶持为重点的支出特点,我区制定了《招商引资项目绩效评估实施方案》(综示x开管发〔xx〕58号),由主管部门负责专项对招商引资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其他专项项目还在研究推动中。
2.效目标管理。
我区制定了《示范区xx开发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综示x开财发〔xx〕23号),项目类绩效目标已按要求全部开展目标管理,实现了预算部门全覆盖。
3.绩效运行监控。
我区制定了《示范区xx开发区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综示x开财发〔xx〕96号),每年10月左右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并将绩效监控结果作为调整预算依据。
4.绩效评价。
财政组织指导全区xx个预算单位完成对xxxx年度xx个项目xx.x亿元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占xxxx年度区级安排项目财政支出的xx%。亿元,实现了xxx万元以上资金第三方评价全覆盖,项目覆盖率达xx.x%;亿元,实现了xx万元以上项目自评全覆盖。同时,组织了综合办等xx个部门xxxx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占到全区预算单位的xx%。
绩效评价主要采取了预算单位自评、主管部门评价和财政部门重点抽评的方式,根据党工委会逐步扩大第三方评价范围的要求,较去年第三方评价资金占比xx%提升x个百分点至xx%,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个数占预算单位比提升xx个百分点,我区预算绩效管理正逐步走向规范。
5.结果应用。
重点绩效评价结束后,我局汇总绩效评价情况形成全区正式的绩效评价报告,向党工委会议汇报,同时将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以及经党工委会审议的具体处理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敦促相关部门落实具体处理结果和针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结合起来。
绩效评价结果部门随同决算公开一并公开。
(三)全覆盖绩效管理。
我区综改后,政府预算只有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基金预算两本预算,目前“两本预算”绩效评价已全覆盖。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三
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作为国家政权组织体系的最基层贯彻者、执行者和推动者,承担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为加强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县乡两级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凡进必考”,乡镇机关公务员素质有新变化;二是坚持“增智强能”,公务员行政能力有新提升;三是坚持“从严管理”,公务员服务水平有新变化;四是坚持“绩效考核”,公务员工作劲头有新提高。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新成效,推动了乡镇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干部力量严重缺乏。由于基层经济、文化、环境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公务员不愿意在基层工作,觉得地位低、压力大,工作难出成绩,家庭难以照顾。每次全县干部调整时,许多乡镇公务员都强烈要求“进城”。一些新录用的公务员容易被上级机关以借调、抽调的名义调走使用,致使基层公务员得不到实实在在的补充。而原有的一些干部,普遍出现了一人多岗多责现象。例如我乡公务员队伍里,行政编制共17个,实有在岗公务员共11人,其中:正科级干部2人,副科级干部6人,科员3人。
2、部分新进公务员基层实践能力欠成熟。大多数新进乡镇机关公务员属于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的“三门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和能力。尽管他们取得了较高的学历,但并不具备农村基层工作经验。而且,由于大学所学专业和农村工作不完全对口,所以用专业知识推动实际工作的能力不强,与乡镇复杂繁重的基层工作要求相差甚远。我乡三名科员,其中1人学的是电力专业,1人学的是化学专业,另一人学的是社保专业。
3、存在晋升“天花板”,留不住年轻干部。乡镇机关公务员晋升机会较少,一般情况下干部提拔只讲论资排辈,即便是引进优秀公务员,进入单位后也会被贴上“新人”的标签,不能及时给位置、压担子,其“黄金发展期”就会在“坐等”中丧失。这不仅不利于年轻公务员成长,更让有些年轻公务员看不到提拔的希望而精神懈怠。
4、干部考核奖惩体系不科学。没有建立能上能下、末位淘汰、退出机制,存在着“只要是当上了公务员,就是进了保险箱;只要不犯错误,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由于没有奖惩制度的跟进,很多时候都是乡镇主要领导在担当,副职和一般干部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不强。另一方面,乡镇办公室工作繁杂,新进公务员只能承担公文收发、材料拟写、打印和完成一些办公室的后勤保障任务,深入一线学习锻炼的机会较少。
二、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1、“唯考是举”的用人渠道设置和乡镇工作的现实需要存在矛盾。公务员招录需要通过一些考试来选拔,但是现在的“选苗育种”的机制不够健全,人员来源比较单一。许多考生只是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班并通过考试,笔试环节占了高分,实际上缺乏具体的工作经验。而一些在乡镇工作了多年的站所人员想要通过考试却缺乏时间精力。出现了“考过去的干不了,干得了的考不过”的怪圈。
2、基层群众的需求和乡镇机关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机制之间存在矛盾。由于乡镇机关公务员人员较少,而各类事务性工作却很多,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很多基层公务员身兼数职,如果遇上迎接检查、活动创建、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加班就是家常便饭。为了不影响工作,乡镇很少组织干部集中教育培训。而上级安排的一些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实际运用效果不大。学习成效难以体现,无法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
3、乡镇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与管理奖励机制不到位存在矛盾。乡镇机关公务员考核设置不合理,提拔任用渠道狭窄,基层公务员流动难、上升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同期其他单位公务员相比差距大。很多乡镇地处贫困、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乡镇机关公务员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乡镇制定的激励机制被取消后,机关公务员仅有的一点优越感也不复存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大减。
三、几点建议。
要解决当前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好机制和动力问题,切实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意见,要求完善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切大入口,不拘一格用人才。一方面要在控制公务员编制数不增加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基层需要,加强一线工作力量。在乡镇公务员招录过程中,要事先了解乡镇的实际需求,只要专业对口,可以适当降低学历、年龄、资历等门槛。要扩大乡镇干部选拔视野,注重从本地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另一方面要打通基层公务员出口,除因违法违纪开除公务员外,对工作态度不端正、能力不足、业绩较差的公务员,应及时淘汰,空出岗位编制录用新人,使基层公务员队伍成为一池活水。
2、打破基层两个“天花板”。一是打破晋升“天花板”。现行的公务员晋升体制,基层晋升空间狭小,许多乡镇机关公务员干了一辈子,只能混个副科级。基层要吸引人才,首先要建立优秀人才的培养选拔链条,把基层成长经历作为公务员晋升的硬条件,引导新考录公务员向基层流动。要适当安排乡镇主任科员职数,采取公开竞争的形式予以任用,以激发乡镇副职的工作潜能。二是打破待遇“天花板”。要逐步改变当前越往上级机关条件越好、待遇越高,越往基层条件越差、待遇越低的现状,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让基层岗位吃香。
3、要抓好“减负”,让公务员在基层“轻松”工作。基层公务员处在党和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既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调处矛盾纠纷,又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接受名目繁多的考核,身上担子重、压力大。因此,要在从严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人性化关怀。通过严格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减少乡镇迎来送往等杂事,杜绝“重点防汛防火期间乡镇干部一律不得休假”、“工作日晚上只能在乡镇留宿”等歧视性规定,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干事创业上、投入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
4、在管理目标上要标本兼治。要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着手,在继续做好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平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对公务员的要求具体化、标准化、制度化,实现公务员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通过考核着力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找出公务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能力开发和培训,为公务员选拔任用提供重要依据。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四
为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下面,结合要求,汇报有关工作。
一、前期工作的情况
(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把制度建设作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制定了《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实施方案》,印发《xx市市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和《xx市市级预算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转发了省财政厅《xx省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和《xx省财政厅xx省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试行)》,牢固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进一步增强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科学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全面实施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管理
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绩效管理。一方面,强化项目绩效目标。每年对单位申报的预算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加强审核、合理保障,所有项目必须有明细的资金测算,对无具体内容、无明细支出测算的,或支出测算不够细化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其中,对50万元以上的预算项目,全部制定绩效目标,由预算单位在申请项目时提报详细绩效信息,包括立项依据、项目内容和目标、实施周期、投入总额、已投入金额、本年度预算目标和金额等,作为项目审核的依据。另一方面,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对可量化支出的项目,核定统一支出标准,推进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突出其基础支撑作用,扩大“因素法”编审范围,对发展性项目实行一年一梳理、一年一论证审批。财政部门批复下达预算时,通过规范格式同步下达绩效目标,明确部门单位是预算执行主体,负责实现项目绩效目标。
二是完善项目绩效管理责任。财政部门批复下达年度预算时,通过规范格式同步下达绩效目标,明确部门单位是预算执行主体,负责实现项目绩效目标。对未能如期实现绩效目标或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在每年底通过清理结转结余资金收回部分项目资金,或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适当调减项目资金额度。
(三)积极推进项目绩效评价
在加强预算编制环节的基础上,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和执行结果评价,将财政监督渗透到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一方面,对预算执行结果开展监督审查。每个预算年度结束后,由财政监督局牵头,各支出管理科室参加,结合部门单位决算工作,集中时间开展一次预算执行情况监督审查活动。主要内容是对照年初预算确定的项目绩效信息,重点审查资金是否符合规定支出范围;预算执行进度是否及时、合理;部门单位是否完成年初确定的预算绩效目标等。另一方面,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普遍开展单位自我评价基础上,选择一些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金额较大的项目开展再评价,并逐步扩大再评价范围和数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再评价结果反馈预算科和相关支出管理科室,促进加强支出管理和下年度预算编审工作。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政策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等特点,去年,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选取20项社会关注度较高、涉及民生和产业发展的项目或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自评价,并对单位自评情况进行复评;选取20xx年新农合、400所学校标准化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儿童福利院建设、市政道路养护等项目资金,采取先自评后绩效再评价的办法进行绩效考核,资金额度达20.48亿元。联合市卫生局,对全市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及服务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联合市民政局,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省级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今年,我们选取29个项目进行评价,其中22项由单位进行自评,7项组织中介机构进行评价。从近几年情况看,通过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价的方式效果还是比较好的,由财政委托、授权具备一定资质的专业机构作为第三方,由其牵头组织对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考核,打出评价分数,形成评价报告,成为编制下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并在行业系统内部进行公告,有力的促进部门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其中既有面上普遍存在的,也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个性问题。
二是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评价对象涉及行业多,项目之间差异性大,目前虽然中央已经发布共性指标,但真正能体现项目效果的个性指标,由于设置难度较大,还不能满足目前工作开展需要。
三是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加上缺乏系统的培训,无论是财政部门内部人员还是聘请的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充分,对预算绩效管理业务不了解、不熟悉,对工作重点把握不到位,由此造成绩效评价工作还未摆脱财务考评或竣工验收的影响。
三、计划和建议
(一)逐步扩大绩效管理范围。在绩效目标管理方面,对于运转保障类项目较多的单位,探索实施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管理,施行整体支出评价。在项目绩效评价方面,逐步增加评价项目数量和项目支出数额占比。
(二)加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一是汇总梳理以前年度制定的指标,将符合当前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和行业管理特点的个性指标汇编成库;二是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先进省市制定出台的指标,进一步充实完善个性指标库;三是建立指标更新机制,将以后年度新制定的指标及时纳入指标库,做到随时更新、完善。
(三)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整改、激励与问责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机制,将绩效结果向社会逐步公布,进一步增强单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将一些绩效评价结果不好的项目取消,对执行不力的单位的预算要进行相应削减,切实发挥绩效评价工作的应有作用。
(四)加强培训和指导。采取集中学习、讲座、专题会议等方式,加大对财政部门和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的人员培训力度,进一步统一认识,充实业务知识。
四、建议
借此机会,提3点建议如下,供参考。
一是实施全省联动评价,建议省里每年选择部分重点项目,通过市县自评、省级复评的方式,带动市县一级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是省里组织专业力量,加强个性指标建设。建议省里梳理以往年度各处室制定的指标体系,供各市参照。
三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目前,上级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要求比较笼统,市县落实难度有困难。建议省里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进一步明确,提高操作性,如明确提出若绩效结果不合格的,可以按多少比例扣减公用经费。同时,结合专项转移支付改革,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今后资金分配一个因素,对于工作开展较好的市县,予以适当倾斜。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五
绩效目标管理是指区财政局、各预算单位以绩效目标的编制、审核、批复和应用为内容所开展的管理活动。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关于区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区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xx〕xx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绩效目标是指财政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绩效目标是建设项目库、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绩效监控、开展绩效评价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基本支出绩效目标,是指区级预算单位的预算中安排的基本支出在一定期限内对本单位正常运转的预期保障程度。基本支出绩效目标纳入预算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统筹考虑,不单独编制。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是指区级预算单位依据部门职责和事业发展要求,使用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包括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和专项预算项目绩效目标。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是指区级预算单位按照确定的职责,使用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
(二)按照时效性划分,包括中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
中长期绩效目标是指区级预算单位的预算资金在跨度多年的计划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指区级预算单位的预算资金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第三条绩效目标管理是指区财政局、各预算单位以绩效目标的编制、审核、批复和应用为内容所开展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绩效目标管理对象是纳入区级预算管理的全部资金。
第五条区财政局、各预算单位按其职能组织实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建立分工明确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机制。
(一)区财政局负责研究制定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建立并完善绩效目标管理信息系统;负责组织和指导区级预算单位绩效目标的编制和审核,并批复绩效目标;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区级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运行监控(以下简称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
(二)区级预算单位负责本单位管理的预算资金绩效目标的编制、申报、审核和汇总,组织实施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组织、指导本单位所属单位绩效目标的编制和审核,并批复绩效目标;组织、指导和监督本单位所属单位开展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负责绩效目标的公开工作。
(三)区级预算单位负责本单位绩效目标的编制、调整和实施完成;按照批复的绩效目标,组织实施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
第二章绩效目标的编制。
第六条绩效目标由各预算单位按照“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的原则和规定的方法、程序科学合理编制。绩效目标要能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标予以细化、量化描述。
第七条绩效目标编制内容,主要包括设定预期目标、制定绩效指标和确定绩效指标值。
预期目标要能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预期效果,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标予以细化和量化。
绩效指标是对预期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描述,主要包括完成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
绩效指标值是绩效指标的具体表现,通常用可衡量的标准、数值、比率等来表示,确定指标值时主要依据或参考历史标准、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等绩效标准。
第八条绩效目标编制要求。
(一)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要求,并与相应的资金使用内容、范围、方向、效果等紧密相关。
(二)细化量化。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时效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量化表述的,可采用定性表述,但应具有可衡量性。
(三)合理可行。设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如期实现。
(四)相应匹配。绩效目标要与计划期内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与预算确定的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
第九条绩效目标编制依据。
(二)部门职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项目规划;。
(三)中期财政规划及年度预算管理要求;。
(四)相关历史数据、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等;。
(五)符合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依据。
第十条绩效目标编制方法。
(一)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编制。
1.对项目的功能进行梳理,包括政策依据、资金性质、支持范围、实施内容、工作任务、政策对象等,明确项目的功能特性。
2.依据项目的功能特性,预计项目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确定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3.对项目支出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从中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总体目标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部门预算项目应明确年度绩效目标,专项预算项目应同时明确中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
4.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结合项目预期进展、预计投入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填列《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表》(附件1)、《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附件2)、《区上级专项补助资金绩效目标申报表》(附件3)。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编制。
1.对区级预算单位的职能进行梳理,确定本单位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
2.结合本单位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主要工作任务,预计本单位在本年度内履职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将其确定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3.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结合职责履行和履职效果,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填列《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附件1)。
第十一条绩效目标编报程序。
(一)区级预算部门所属单位编制绩效目标。申请预算资金的部门所属单位按照要求编制绩效目标,随同本单位预算提交区级部门;根据区级部门审核意见,对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上报。
(二)区级部门编制绩效目标。区级部门按要求编制本部门绩效目标,审核、汇总所属单位绩效目标,随同本部门预算提交区财政局,根据区财政局审核意见对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后报送区财政局。
第三章绩效目标的审核。
第十二条绩效目标按照“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目标”的原则,由区财政局和各预算单位按照预算管理职能职责和预算管理级次进行审核。绩效目标审核是部门预算审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作需要,绩效目标可委托第三方予以审核。审核符合要求后,绩效目标方可进入项目库,并进入预算编审流程。
第十三条绩效目标审核内容。
(一)相关性审核,包括目标相关性和指标科学性。审核总体目标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与本部门职能、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是否密切相关;绩效指标是否全面、充分、细化、量化,难以量化的,定性描述是否充分、具体,是否选取了最能体现总体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指标并明确了具体指标值。
(二)完整性审核,包括规范完整性和明确清晰性。审核绩效目标填报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准确、详实,是否无缺项、错项;绩效目标是否明确、清晰,是否能够反映项目主要情况,是否对项目预期产出和效果进行了充分、恰当的描述。
(三)适当性审核,包括绩效合理性和资金匹配性。审核预期绩效是否显著,是否能够体现实际产出和效果的明显改善,是否符合行业正常水平或事业发展规律;与其他同类项目相比,预期绩效是否合理;绩效目标与项目资金量、使用方向等是否匹配,在既定资金规模下,绩效目标是否过高或过低;或要完成既定绩效目标,资金规模是否过大或过小。
(四)可行性审核,包括实现可能性和条件充分性。审核绩效目标是否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和合理测算,实现的可能性是否充分;项目实施方案是否合理,项目实施单位的组织实施能力和条件是否充分,内部控制是否规范,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第十四条绩效目标审核程序。
(一)区级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审核。区级部门对其所属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从相关性、完整性、适当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反馈,确保绩效目标相关内容及指标值的科学、准确和合理。所属单位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重新提交区级部门,审核通过后按程序报送区财政局。
(二)区财政局审核。区财政局对各预算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反馈。各预算单位应根据区财政局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重新报送区财政局审核。区财政局根据绩效目标审核情况提出预算安排意见下达各单位。
第四章绩效目标的批复、调整与应用。
第十五条按照“谁批复预算,谁批复目标”的原则,区财政局在批复预算时,一并批复绩效目标。区级部门在批复所属单位预算时,按预算管理级次批复绩效目标。
第十六条绩效目标确定后,一般不予调整。预算执行中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按照绩效目标管理要求和预算调整流程报批。
第十七条各预算单位应按照批复的绩效目标组织预算执行、开展绩效监控、绩效自评和绩效评价。
(一)绩效监控。预算执行中,区财政局、各预算单位应对资金运行状况和绩效目标预期实现程度开展绩效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绩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对绩效监控中发现绩效目标无法实现的项目,要通过中期评估予以及时调整。
(二)绩效自评。预算执行结束后,各预算单位应按要求开展绩效自评,填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自评表》(附件4)、《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自评表》(附件5),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实际完成指标值等,并形成相应的自评结果,作为部门预、决算的组成内容和以后年度预算申请、安排的重要基础。
(三)绩效评价。区财政局在各预算单位绩效自评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选择部分重点项目或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要将实际取得的绩效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若未实现绩效目标的,相关预算单位应当说明理由;若绩效目标制定不够科学合理的,该单位应当在下一年度予以调整。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单位以后年度预算申请、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各预算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逐步将有关绩效目标随同部门预算予以公开。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区各预算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报区财政局备案。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市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六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重要,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针对农村文化社会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完善,能够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建设水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通过加强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发展规模,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现代化农村建设目标。但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部分村庄规划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的有序进行,本文深入探讨村庄规划现状与解决措施。
1加强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1)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对新农村建设进程起到良好推动作用。通过对既有的村庄规划方案进行完善,提升村庄规划的科学性,推动新农村的稳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期间,加强科学性指导,满足村庄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能够保证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2)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结合村庄规划特点得知,通过对村庄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起到良好维护作用,确保农村各项资源得到高效、合理配置,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村庄规划具有战略性与全局性的特点,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不断提升村庄规划水平,对新农村建设进程起到有效推动作用,满足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需求。
2村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农业水平的逐年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部分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技术较为落后,影响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例如,我国部分区域仍然采取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的供电与供水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村庄规划不科学,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2.2规划方案不健全。结合以往的农村建设特点得知,一些村庄规划并没有完全考虑到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使得村庄建设规划和总体规划存在较多矛盾,在此条件下,村庄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断下降,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通俗来说,在村庄规划设计环节,由于相关部门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缺乏准确预测,村庄规划工作过于随意,给新农村建设带来较大影响。同时,在村庄规划环节,资料缺失现象比较严重,有关部门无法全面了解村庄实际情况,降低村庄规划的科学性,使得新农村建设面临更多挑战。2.3村庄规划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存在脱节现象。土地规划与村庄规划由不同部门负责,其中,土地规划工作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村庄规划工作由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由于村庄规划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没有实现有效衔接,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农业耕地得不到良好的保护,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因为村庄土地与规划建设存在脱节现象,违法建房与盲目用地现象较为突出,增加村庄规划设计难度,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
3提高村庄规划水平的有效对策与方法。
3.1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了确保村庄规划更加完善,相关部门要制定科学的规划管理体系,并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完善,不断明确村庄规划目标与层次,针对农村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调整村庄规划目标,从而保证村庄规划体系更加完善,有效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还要对村庄规划有关标准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技术标准,确保村庄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根据村庄规划管理体系内容,加强统筹规划,在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同时,针对村庄规划进行全面监督与管控,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强化村庄规划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3.2健全村庄规划编制方案。提高村庄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符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有关部门要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国家相关政策,针对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实施科学而规范的布局,提高村庄规划设计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可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进程,因此,相关部门要结合既有的政策实施情况,加大完善力度,制定出更为健全的制度政策,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同时,适当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农村建设发展水平得到更好提升。同时,将村庄规划纳入到政府业绩考核工作中,让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更好的认识到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确保村庄规划得到有效实施。结合当前阶段我国村庄规划工作特点得知,由于村庄规划内容不够完善,大部分照搬城市规划,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影响农村建设进程。所以,国家有关部门要根据村庄规划特点,加强对村庄规划工作的监督,适当调整村庄规划目标。结合村庄规划工作特点得知,相关人员要结合农村具体情况,不断健全村庄规划方案,进而保证农村的风俗习惯与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求。3.3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的协调性。(1)更好的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在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主要以既有乡村为核心依据,通过对乡村内部结构进行有效完善与改进,从而保证乡村内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准确划定不同阶段规模红线,在相应的规模内,编制出乡村规划方案,同时,边缘规划界限严禁进入到农田保护区域。针对村庄规划区域外部的农业用地,加强用途管制力度,如果村庄规划建设需要占用农业耕地,需要获得国土部门批准的相关证件。(2)加强农村用地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针对村庄居民点用地规模,及村庄的实际结构,及村庄的实际结构,加强村庄改造力度,确保村庄建设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之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乡村产业结构逐渐完善,但是,结合村庄规划设计特点得知,土地利用与规划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村庄规划设计水平,相关部门要结合土地利用规划需求,加强用地布局,确保现有土地资源得到良好利用,具体可从以下层面入手。
综上所述,通过对提升村庄规划水平的有效对策与方法进行科学性的分析,例如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健全村庄规划编制方案、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和土地规划管理的协调性等等,可以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七
为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提高我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办根据《新建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建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我区财政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现将20xx年度财政2021新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三篇如下。
一、加强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宣传工作
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思想认识,扩大舆认宣传,充分利用文件、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二、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申报实现全覆盖。
为了以后全面开展绩效目标软件化、信息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扩大20xx年度我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范围。要求区直各部门(含所属单位)申请安排的20xx年度财政项目资金(既包含部门预算内的项目资金,也包含由财政列入大预算的项目资金)都需填报《新建区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对于预算金额1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各主管部门按要求统一报送《20xx年度区直部门预算项目汇总表》及《新建区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至区财政绩效办;对于预算金额100万元以下的项目,须按照文件要求编制绩效目标申报表报送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自行负责审核存档以备抽查。对年内新建或在建项目需使用财政资金的区级重点建设项目,也将逐步编制预算绩效目标。
三、逐步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范围。
区直各部门20xx年度预算内安排的100万元(含追加资金)以上的项目原则上必须进行绩效自评,并要求区直各部门(含所属单位)开展绩效自评项目资金总量占20xx年度本部门财政项目预算安排总量(含追加资金)的比例必须达到60%以上。按照财政统一的时间节点报送项目绩效自评报告。财政部门将选择群众关心的民生项目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建设项目开展财政评价,主要包括“三农”、教育、医疗卫生、节能环保、新农村建设等项目。
四、进一步推进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全覆盖。
在20xx年抽取部分单位开展部门整体绩效评价试点的基础上,20xx年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含二级单位)进行全覆盖,并要求区直各部门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以及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部门资金投入、预算执行和管理情况;为实现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所制定的制度、采取的工作措施;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及效果;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社会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部门整体支出情况。
五、稳步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运行监控工作
对20xx年度区级部门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运行监控,区直各部门(含所属单位)须自选一个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运行监控。对已提交20xx年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的部门,必须从中挑选一个专项资金进行监控;未提交的部门,必须一个金额较大的项目资金进行监控。
绩效运行监控采取部门自行监控和财政重点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做到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绩效监控就跟踪到哪里,以不断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六、稳步推进将预算绩效评价纳入全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我区将稳步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纳入全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中。
20xx年的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20xx年度区本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把评价结果应用作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落脚点,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二、为了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对20xx年整体部门绩效评价扩大范围。促进各部门的履职效益、资源合理的配置。
三、逐步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运行监控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的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八
为切实做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工资,按照市教育局相关要求,我校于近期对全校教师绩效工资考评机制有关问题做了专题调研。调研围绕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广泛征求了教师的意见,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员编制设臵,津补贴发放等基本情况的意见。现将本次调研活动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校现所辖村级完小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校点5个。共有在校小学生6949名,在校初中生1347名。
2、我校现有在职教师310名(含特岗教师19名),职称结构为:中级职称(小学高级、中学一级)102人,小学一级教师(含中学二级)122人,小学二级教师(含中学三级)36人,未评职称48人,普通工2人。
二、关于绩效工资的发放、考评问题。
段教师的工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性工资,由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组成,占绩效工资的70%;二是奖励部分,相当于公务员的阳光工资,占绩效工资的30%。
关于基础性工资,已经按照相应的级别予以兑现了,而奖励性的30%,因种种原因至今尚在征求意见中未能实施。
通过此次调研,教师意见大致可综合如下:
1、绩效工资的奖励部分,既然作为奖励就应该与岗位绩效挂钩,根据不同的工作量,承担的责任等情况确定所占绩效工资额度的比例,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设定高低差,打破平均分配主义,树立争先创优的创新意识,将其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等挂钩,制定出考核办法并实施定期考核。
2、关于对教师的考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一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考核,主要是考核教师的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情况,这应该是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的必备的基本要求。
二是教师的出勤:针对教师参加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学校活动、坚守教学岗位的情况,予以具体的分值量化考核。
三是教师业务资料的考核:即对教师某阶段的计划、总结、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差生辅导、家访、检测、教研、课外实践活动等工作的完成情况予以检查、对比,评出等次。
四是绩效考核:对教师而言,绩效考核即是对教育教学。
效果的考核,应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具体细则可由各校制定,但必须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为依据,合理确定奖励性工资的分配等次,适当拉开分配差距,以体现对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奖励。当然,教育教学效果的考核,不应纯粹以考试成绩一锤定音,还应适当结合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专业知识发展、对学校工作的贡献等多方因素。
3、关于班主任津贴问题。
大部分教师认为,班主任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岗位,原来每月十来元的班主任津贴,简直是少得可怜,与班主任工作不成正比。绩效工资实施后,班主任津贴一下涨了十几倍,因此,对班主任的任命、考核就应当慎之又慎。
首先,班主任必须持证上岗,即必须取得班主任培训合格证。
其次,班主任应该实行竞聘上岗,即每学年初,学校应组织教师自评、家长评教、学生评教等活动对教师进行考核,并由教师发表竞聘演说,最后由学校综合考评,确定对班主任的聘任。
全面发展的情况等等。
4、关于中心校校级领导的绩效工资发放,大部分教师建议由市教育局拟定出专门的考核细则予以考评发放。同时由中心校按照市局考核细则完成对中心校中层干部及村校校长、主任的考核。
三、关于离退休教师的生活补贴,教师们普遍意见是: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按时、足额发放即可,不必再采取什么新方案。
执笔人:吴学品。
联系电话:0857—8612129(办公室)。
***(手机)。
工作单位:毕节市海子街中心校。
形成时间:2009年11月16日。
通讯地址:毕节市海子街中心校。
邮编:551700。
单位负责人:吴康琴。
联系电话:0857—8612125(办公室)。
***(手机)。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九
绩效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下一层级组织实际业绩及价值效能进行评价、衡量和奖惩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是管理者引导和激励被管理者取得优异成绩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措施。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并运用到税收管理领域,实现税收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既是新时期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是推进税收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税务机关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市国税局多年来先后致力于税收目标管理、税收征管质量管理、iso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尝试和实践,在考核的内容上,实现了以征管质量为主体考核内容到税收综合工作全面考核的过程;在考核的标准上,实现了由定性考核为主到定量考核为主不断细化完备考核项目的过程;在考核方法上,实现了由单一的工作组实地考核到采取实地考核、网上考核、日常监控多维考核的过程;在考核深度上,由简单地对照分值项目扣分的粗放型考核评价到发现问题与网上、实地、日常监控比对后研究扣分的精细化过程;在考核面上,由市局对区县单向考核到对区县、市局机关处室,区县对税务分局和办税服务厅的“双轮驱动、全覆盖”转变。应该说,每一次管理实践和考核方式都在。
总结。
成绩,汲取教训,评价工作,反馈信息,整改问题,加强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税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以“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为神圣使命,完成组织收入目标和严格高效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是税务机关的根本任务。但是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制约,国税机关管理效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从宏观层面看,长期把税收收入完成数及一些静态指标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主要尺度,标准单一且呆板。从微观管理层面看,一是实施传统的下达任务、计划和指标式行政管理模式,管理者与被管理缺乏有效沟通,管理者“推动工作难”、被管理者“执行难”;二是长期计划管理惯性形成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人力资源活力无法有效释放。加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不尽科学合理,在考核项目的设置上,内容太多、太细,淡化了税收工作的目标;三是考核忽视了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工作的个性化特征,不利基层因地制宜发挥创造开展工作;考核过程不够透明,扣分理由不公开,基层对“暗箱操作”意见大,对考核结果不甚服气;考核工作统一设定项目、评分标准和办法,束缚了基层工作的创新。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对国税工作绩效提升的桎梏,必须立足工作实际,引进以“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理念和行为模式,应用通畅的网络和成熟的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化平台,构建符合国税部门实际的绩效管理模式。
二、市国税局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尝试。
市国税局结合多年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不懈探索和具体实践,确立了“双轮驱动,无缝隙、全覆盖”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一)机关与基层绩效管理“双轮驱动”,逐层渗透实现三个覆盖。我们将全市国税系统的绩效管理工作定位于“基层机关两条线”。对基层单位,主要针对市局考核管理的各县区国税局和直属单位,制定了《市国税局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和《2010年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参照关键业绩指标(kpi)、平衡记分卡的理念和工具,年初根据省局要求,并结合各个目标的重要程度设置了160多个权重不等的税收执法、行政管理和服务质量绩效评估指标,然后将它们按工作职责分解分配到各处室进行责任控制和监管落实。考核手段主要分为网上监控考核、信息交流监控考核、民主测评考核、实地抽查考核、利用社会评价等;考核方法主要有日常考核、综合考核、党组综合评价、特别加减分和一票否决等;办法对绩效考核结果奖惩进行了明确,与经费奖励和公务员评优挂钩。各区县国税局也制定了对各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的绩效管理办法,开发并运用相应的考核软件,通过设定权重和系数进行相应考核管理。对机关部门,我们尝试突破机关绩效管理指标难确定、考核难操作、容易得罪人的瓶颈,制定了《市国税局机关处室工作创新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年初下发《市国家税务局机关年度工作目标及任务汇编》,机关部门考核以设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基础分,并确定为阶段性工作和随机性任务、创新工作项目、民主评绩、党组成员评议、上级表彰进行加分,年末确定各部门绩效考核的得分。初步形成了“确保制定目标,鼓励创先争优,倡导积极和谐”的机关绩效管理机制。实现了绩效管理“三个覆盖”,即覆盖包括税收征管业务和内部行政管理在内的所有税收工作,覆盖领导层、中层和一般干部在内的所有人员,覆盖包括决策、实施、落实和监督在内的所有工作环节。
(二)绩效管理以信息化为依托,考核评价以信息数据为依据。我们今年开发了《市国税局绩效管理考核系统》,搭建了集部门责任明确、系统资源共享、流程化操作运转和绩效指标评估“四位一体”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18个考核责任部门依托绩效考核软件按职能划分对被考核单位的工作项目作动态性监控和评价,评估依据主要是综合征管软件、公文处理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业务软件系统和各级国税局内部网站工作平台,绩效考核软件每月按部门提取的自动生成数据对应打分,经考核办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网上公示、被考核单位申辩确认、考核信息发布、督查整改和信息反馈等流程操作运转一次。月考只发现和通报存在的问题,不生成考核结论,年末对全年数据考核生成年度绩效评估的结论。为了公平公正评价工作绩效,通过引入数学回归模型,根据各县区局所属分局数、职工数和纳税户数的不同,计算出相应的系数,有效解决了“业务量大的失误多,失误多的扣分多”的弊端,把实际情况不同的各被考核单位合理地放到一个平等的考核平台上进行。基层税务分局和办税服务厅的绩效评估软件,也将纳税户、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设定为系数,并将工作场景、工作态度、纳税人评价等指标具体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实现了“抽象考核”到“具体考核”的转变。初步实现了管理精细化、工作规范化、办事流程化、考核自动化、监督常态化。
(三)将考核置于阳光下晒干水份,充分听取被考核单位意见建议。我们以确立一个让大家都“接受和服气”的绩效考核办法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公开透明”作为首要突破口,确保绩效管理考核走出“黑匣子”,在“阳光”下进行操作。考核软件的开发运行,使绩效考核工作从目标制定、过程实施、考核结果反馈、被考核单位申辩调整以及考核结果公布等都能够直观地反映到每位干部面前,有力地保障了各类打分依据充分,很大程度上解决和避免了以往考核工作中存在的考核部门与被考核单位之间存在的“暗箱操作”、“私下沟通”的问题及“相互扯皮”、“协调涂改”现象,也随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过失进行提醒和敦促改进。从被考核单位的角度看,软件针对考核部门打分,设置了不同周期的申辩调整,在每次考核信息发布时,被考核单位的扣分项用红色显现,点击可直观地看到扣分原由和所扣分比例,如发现考核单位扣分依据不充分、扣分不准确、扣分不公平等情况,可在申辩窗口提出申辩理由申请调整,考核办须即时作出回应,申辩理由充分的经扣分部门和分管领导重审,及时作出调整处理;申辩有异议的,经扣分部门组织重审后维持“原判”的,可信息反馈栏作出详细解释说明。此举最大限度地尊重和维护了基层单位的意见与权利,也激活了基层单位自觉投身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
关于在基层税务机关实施全面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推进中求深化。
一是处理好绩效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的关系。纵向各级国税机关层层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横向本级国税机关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绩效指标,使纵向的层级要求与横向职责互动统一起来,各部门根据绩效指标设定将横向互动工作责任落实分配到每个具体岗位,融入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的“网格状”和“链条式”绩效管理机制。
二是处理好绩效实现与绩效控制的关系。按照层级管理、下管一级的原则,建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贯穿上下,辐射左右的全方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纵向由上一级国税机关通过综合征管软件等信息平台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信息数据进行监控和考核,横向各级国税机关考核职能部门对机关各科(处)室所承担的绩效指标随机监控,打破以往定期组织检查和事后监督的模式,实现更加严密、科学过程控制,有效化解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三是处理好组织力与执行力的关系。绩效管理组织力是连接绩效战略和执行力的桥梁,是绩效战略得到实现的重要保证,执行力则是绩效战略设想变成现实的能力。绩效管理的组织优为重要,组织得力、组织有效、组织客观,会激活绩效管理的各个子系统,调动基层实施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产生绩效管理的凝聚力。
(二)在四个方面推陈出新,在创新上求突破。
一是始终围绕国税部门的重点目标与核心工作,每年开启新的绩效管理思路。管理是一个大课题,况且我们不段面临着应对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挑战,不能陷入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的误区,而要在绩效指标科学、绩效评价公正、绩效反馈通畅、绩效成果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二是始终瞄准重点工作和重要指标,每年定新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方式。一套相对稳定或一成不变的办法容易使组织者和执行者产生管理疲惫,一种相对稳定或一成不变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被考核者迎合或照模造具。革新办法会使组织者和执行者有清新感,增加学习力和探索力。
三是始终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每年调整新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为了显现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管理者习惯把评价体系设定为多元式,但事与愿违的是多元评价中经常会至少有一元大家意见最大。毕竟绩效评价标准不像经久留传的度量衡,不断调整会产生一种“轮动公平”效应。
四是始终要密切结合当地国税工作实际,每年为基层国税工作留有充分的创新发挥的空间。上级机关绩效考核指标制定过细,势必会影响和束缚基层机关的能动力,进而影响基层机关的创造力,也可能不自觉地促使基层机关造假舞弊。我省地域辽阔,各地国税工作环境相差甚大,过于细腻且缺乏灵活性的绩效管理指标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区只能是一纸不公正的待遇。
(三)把握好五项原则,在实效上下功夫。
一是自上而下。建议由省局出台粗线条的绩效管理办法,对税收工作一定要达到的宏观目标作一确定,各地再结合实际进行细化和发挥。二是突出重点。针对税对税收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核心目标,违绕组织收入、税收执法、征收管理、纳税服务等绩效提升的难点和问题,着力提高行政执法和纳税服务的整体效能。三是简便有效。要将管理过程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将考核项目的设置从繁琐的绩效表单、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提高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四是全员互动。要形成从上级机关、考核单位到被考核部门,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到基层税收管理员全员参与互动的绩效管理格局,走出绩效考核只管被考核部门和被考核部门领导的误区。五是以人为本。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沟通,尊重基层干部的正当权益和诉求,听取干部对绩效问题的反映、说明、申诉。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十
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财政绩效管理体制,促进财政资金科学配置、高效使用,按照《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赣发〔20xx〕8号)、《中共萍乡市委、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萍发〔20xx〕9号)和《中共芦溪县委、芦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芦发〔20xx〕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完善机制、强化应用,建立健全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信息公开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支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1.编制项目绩效目标。按照“谁使用资金谁编制绩效目标”的原则,要求制定的绩效目标客观且可测量、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重点突出。
2.组织实施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3.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工作。
二、工作目标。
建立工作机制,建立系统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工作规程和技术指标体系、考核考评制度、基础数据库等,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切实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实效,提升我局绩效管理整体水平。
三、主要任务。
部门的绩效预算管理包括: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五个环节。
(一)事前绩效评估(评审)。
组织开展项目评审,项目评审的肉容主要是项目立项的必要性、投入的经济合理性、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筹资的合规性等。
结合实际全面设置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产出、成本,还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
(1)按照预算支出的范围和内容划分,包括基本支出绩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基本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基本支出在一定期限内对本部门(单位)正常运转的预期保障程度。一般不单独设定,而是纳入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统筹考虑。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项目建设的要求,设立并通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按照确定的职责,利用全部部门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
(2)按照时效性划分,包括中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
中长期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资金在跨度多年的计划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资金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2、绩效目标设定。
绩效目标设定是指预算管理和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编制绩效目标并向县财政局报送绩效目标的过程。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绩效目标由项目负责股室设定。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在该项目纳入部门预算项目库之前编制,并按要求随同各部门项目库提交财政局;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在申报部门预算时编制,并按要求提交财政局。
绩效目标要能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标予以细化、量化描述,主要包括预期产出和预期效果。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描述,主要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绩效标准是设定绩效指标时所依据或参考的标准。一般包括历史标准、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和财政部认可的其他标准。
绩效目标设定的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或项目规划;部门中期财政规划;县财政局中期和年度预算管理要求;相关历史数据、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等;符合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依据。
(1)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方法:对项目的功能进行梳理,包括资金性质、预期投入、支出范围、实施内容、工作任务、受益对象等,明确项目的功能特性;依据项目的功能特性,预计项目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确定项目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对项目支出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从中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总体目标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并结合项目预期进展、预计投入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
(2)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方法:对部门(单位)的职能进行梳理,确定部门(单位)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结合部门(单位)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主要工作任务,预计部门(单位)在本年度内履职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将其确定为部门(单位)总体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依据部门(单位)总体目标,结合部门(单位)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确定每项工作任务预计要达到的产出和效果,从中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工作任务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并结合年度预算安排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
(三)绩效跟踪与运行监控。
负责项目的股室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绩效跟踪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绩效管理主体根据确定的项目绩效目标,通过动态或定期采集项目管理信息和项目绩效运行信息,对项目管理的各相关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并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及时、系统地反映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项目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和实现程度,纠正绩效运行偏差,促进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1、绩效跟踪的内容。
各业务股室要建立绩效跟踪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目标保障)、目标实现程度、目标偏差和纠偏情况等进行跟踪。
(1)目标保障情况。重点跟踪保障项目各阶段有效实施相关制度(包括基本制度、专项办法、管理措施)的'完整性,项目实施中相关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其中:进度管理、资金拨付、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是目标保障情况跟踪的重点),以及目标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2)目标实现程度。重点跟踪预算执行情况,为完成绩效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成本消耗情况、项目管理及其完成情况,以及项目预期产出、效果等目标的完成进度情况等。
(3)目标偏差情况。跟踪重点目标在项目实施中的偏差度和影响度。
(4)目标纠偏情况。重点跟踪纠偏措施的制定和整改落实情况。
2、绩效跟踪的流程。
绩效跟踪在预算项目启动后实施,实施跟踪的具体时间可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绩效跟踪次数一般为1-2次。绩效跟踪流程为:
(1)确定跟踪目标。在核对项目基本信息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相关绩效目标按类细化,并确定绩效跟踪的重点目标。
(2)开展绩效跟踪。依据确定的重点目标,对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实施绩效跟踪,归集跟踪信息,填制《绩效跟踪表(项目分阶段完成情况表)》。
(3)进行偏差分析。根据绩效跟踪信息,对照重点跟踪的目标,发现绩效运行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填制《绩效跟踪表(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纠偏表)》。
(4)提出纠偏路径。依据偏差分析,结合项目实际,提出实施纠偏的路径和方法,并填制《绩效跟踪表(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纠偏表)》。
(5)及时实施纠偏。绩效运行情况与设定的绩效目标要求发生较大偏离时,绩效跟踪主体应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偏。绩效运行有重大偏离的,绩效跟踪主体应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或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绩效跟踪发现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项目,要按规定调整执行或停止执行。
(6)形成跟踪结论。依据项目基本情况、目标设定情况、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绩效目标完成及偏差情况、存在问题及纠偏情况等,撰写《绩效跟踪结果报告》,形成跟踪结论。
负责项目的股室在完成绩效跟踪工作后的一个月内,将《绩效跟踪表(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纠偏表)》和《绩效跟踪结果报告》报送县财政局。
(四)绩效评价。
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评价结果报送县财政局。
1、绩效评价内容。
绩效目标与战略规划、事业发展的适应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包括项目投资、项目实施、成本控制、财务监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质量控制情况等;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保障措施及其执行情况;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预计产出、效果和影响力等。
2、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是依据细化量化的绩效目标而形成的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
评价指标包括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三方面。
实施评价时,应按照定性指标可衡量、定量指标应量化的要求,依据评价项目特点和评价工作需要,在绩效评价三级指标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逐级分解和细化。
3、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标准的规范和评价结果可相互比较。
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应量化,定性指标可衡量,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4、绩效评价指标标准。
绩效评价指标标准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指标标准的选用应当坚持客观公正、规范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可以选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标准。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主要包括: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其他标准。
5、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它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
(2)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3)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4)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5)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6)其他评价方法。
负责项目的股室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评价结果报送县财政局。上级专项资金自评和部门预算项目自评实现全覆盖。
(五)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作为下一期预算安排的参考,提高支出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绩效评价结果采用综合评分定级的方法,总分值为100分,绩效评级分优、良、中、差。评价得分高于90分(含90分)的,绩效评级为优;得分在80(含80分)―90分的,绩效评级为良;得分在60(含60分)―80分的,绩效评级为中;得分在60分以下的,绩效评级为差。实现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完善管理、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三结合”。对评价结果为差的项目,扣减下年度部门项目预算控制数,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刚性约束。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工作领导。按照芦溪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安排,各股室及下属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工作主动性,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本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工作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履行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职责,积极配合县财政局开展工作,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实施。
(二)确保工作实效。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同步制定绩效目标,项目执行期间按照绩效目标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控,项目完成后要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县住建局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作用,按照县财政局的统一部署,理顺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营造绩效氛围。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倡导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为预算绩效管理创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四)提升管理绩效。建立完善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促进我县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有效推进。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十一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顺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措施,对建立事业单位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基本工资外设置绩效工资,主要是为了体现事业单位的特点,加大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力度,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增强工资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更快更好发展。事业单位如何在国家政策指导调控下,尽快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体现岗位绩效的激励工资新模式,成为广大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事业单位特点,着重就实施绩效工资的考核与分配,谈几点看法。
一、绩效工资的内涵。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总量由相当于本单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构成。上年度12份基本工资额度:指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护提高10%工资等,也就是原来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绩效工资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在考核的基础上每半年发放一次。
二、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绩效管理是在组织战略。
1的指导下,管理者与员工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共同参与对绩效的计划制定、辅导沟通、考核评价、结果应用和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及基础性工作。绩效工资只是绩效结果应用的一个部分。
(二)缺乏工作分析,岗位职责模糊,人员配置不合理。由于对工作分析未有足够重视,未制订岗位说明书或制定过于简单,在岗位职责模糊情况下,制定绩效考核程序、考核方法和绩效工资标准缺乏充分依据。由于岗位设置不合理,无法以“事”定人,加上人情干扰,有的部门人满为患、人浮于事,有的部门缺兵少将、身兼数职,在定岗、定编、定职能工作未做扎实情况下,推行绩效工资的难度加大。
(三)制定绩效考核量化标准难度大。事业单位以提供公益服务为主,不像企业生产有型产品。这些公益性、服务性目标,有的本身就难以量化和测量。另外,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所从事的脑力活动,具有复杂性和无形性的特点,团队合作成果往往是团队思维和集体努力的结晶,难以区分个人绩效界限,这些都使得绩效考核标准难以完全量化,纵向界定绩效界限的难度大。
(四)难以把握部门、岗位之间考核的公平性。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数众多,人员分布涵盖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技能等众多岗位,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分工不同,劳动强度也不尽相同,这样导致部门、岗位之间考核缺乏公平、公正性。
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几项措施。
实施绩效工资,是对原收入分配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事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事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大局。
(一)各级各部门务必统一思想、各负其责。按照“摸清底数,吃透政策,坚持导向,规范秩序,加强保障,建立机制”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绩效工资实施工作。要严格按照单位制定的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
2(二)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制定考核办法的业务指导。各基层单位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单位性质、业务特点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分别对工作量、工作实绩、科研成果、考勤等项目实行分类考核。考核指标要科学合理、考核工作要认真细致、考核结果要客观公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在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绩,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客观公正、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单位和不同岗位的人员实行分类考核。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增强工资分配的激励功能。
(三)各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办法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增强考核的公信力。要规范考核程序,要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分配办法由本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报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单位公开。
(四)加强沟通与交流,确保绩效考核反馈的有效性。绩效评估是一种交流与沟通,评估主体只有通过与相关人员沟通和交流,才能全面了解被评估者及其工作情况,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而被评估者只有了解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以及个人工作与组织期望的差距在哪里,才能改进工作,提高绩效。因此,加强评估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评估反馈机制非常必要。
四、绩效工资实施中的分配问题。
3绩效工资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自主分配。
(二)做好绩效工资的分配。首先在设计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时,要明确重点激励的部门、岗位、项目。重点激励和倾斜的方法是通过设定部门系数、岗位系数和设定专项奖项来体现。用部门系数和岗位系数调整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用专项奖项激励有突出业绩的工作人员。至于部门系数、岗位系数是多少,设什么奖励项目,由各实施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方案,经过领导班子和职工充分讨论后确定,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
(三)坚持按劳分配,体现优绩优酬。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将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结合起来。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将重点向一线岗位、业务骨干和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同时,要妥善处理单位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绩效工资分配关系,防止差距过大。
五、结语。
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是实施绩效工资的两个重要问题,考核是分配的依据,分配是考核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绩效工资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对事业单位来说,做好绩效工资的考核与分配,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务必做好做实。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十二
在我国政府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1.预算绩效管理的含义。预算绩效是指以项目或部门的绩效为目的,以成本效益分析确定的支出费用为基础而编制和管理的预算,重视对预算支出绩效的考察。
2.绩效管理的内容与分类。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审核论证、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考核与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等。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绩效评价分为综合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评价和项目绩效评价。按照评价类型的不同,绩效评价分为阶段评价和结束评价。对项目效果暂不能体现或不能充分体现的预算项目,要在项目执行完毕后进行适时跟踪评价。
3.绩效管理的特征与实质。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现代预算管理模式,坚持绩效原理,以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为基本特征。预算绩效管理其实质是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的持续循环过程。
1.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部门预算和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部门项目,相应减少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部门项目和资金安排,取消无绩效和低绩效项目。
2.预算部门要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本部门以后年度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措施,要报本级财政部门备案。同时,财政部门要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督促部门落实。
3.绩效评价结果需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加强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
4.建立财政支出绩效奖惩机制,对绩效优的下级政府和本级预算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以致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标准的下级政府、本级预算部门及其责任人,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绩效问责。
1.要把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作为关键环节抓紧抓好。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除了要加强相关行政管理理论研究,还要借鉴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行政预算改革的实践经验,要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2.要依法推进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重视相关绩效管理的法规建设,真正的使政府的财政绩效管理有法可依,有序进行。对政府财政预算进行绩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若只依赖财政部门一些规范性文件很难保证这项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所以,需要更权威的法律予以保障。
3.要发挥群众的'公众监督作用。相对透明的预算体制可以强化责任的落实。若让预算绩效管理公开、公正的进行,需通过信息公开、程序公开、群众参与等方式,赋予广大群众行使监督权利,使绩效的管理体现群众意愿。
4.完善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要让问题溯源成为可能,首先就要明确责任。责任到人,监督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在这种机制下,我国的政府才可能实现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因此,需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建立的预算责任制度,当执行的结果出现较大偏差时,就需要其责任人为此负担相应的责任,必要时要进行严肃的处理。
1.在我国政府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完善预算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对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进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使公共财政资金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政府预算管理只有充分注重绩效,预算支出只有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效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对政府行为实施绩效问责,促进政府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从而推进政府科学化管理。
3.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建设高效政府、责任政府的重要内容。首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率。预算绩效管理强调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成本,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最终成效,其内容实际上已经超出公共支出管理本身。其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中,贯彻“谁支出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使预算部门申请财政资金时变得更加谨慎,从而增强了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强化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强化政府对公共资金使用结果的关注,使政府行政变得更加务实、高效。
4.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首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有利于更科学更精细地分配公共资源。其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构建较为规范的公共支出管理体系。只有切实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设立绩效目标,客观评估资金使用效果,建立反馈机制,从根本上促进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5.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需要。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预算信息公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要求了解财政资金具体使用方向和内容的同时,也期望能够知晓财政资金的实际产出和使用效益情况。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采用科学方法合理评价和度量资金使用绩效,并逐步实现绩效公开。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十三
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中央部门、地方省级财政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的考核对象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中央一级预算单位(以下简称中央部门)、地方省级(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
二、本办法的考核内容是中央部门、省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分别见附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评分表”(附1、附2)。
三、考核工作实行年度考核制,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实施。
(一)自我考核。年度终了,中央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对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照相应的考核评分表进行自评打分,并形成书面说明材料,于次年2月底前报送财政部(一式两份)。
书面说明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整体开展情况;对评分表中每项自评得分的说明及相关佐证材料;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下一步工作的打算和建议等。
中央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对自我考核情况及书面说明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发现弄虚作假的,取消考核资格并通报批评。
(二)财政部考核。财政部对中央部门、省级财政部门上报的书面说明材料、自评打分等进行审核,根据需要采取一定的调查取证,形成评定分数,确定考核结果。
(三)先进表彰。财政部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先进中央部门、省级财政部门以适当方式进行通报。
四、本办法从2011年度起执行。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预算绩效管理考核。
预算绩效管理调研报告篇十四
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谈论和应用的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较早的关键业绩指标法(keyperformanceindicator,kpi),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产生并被广泛应用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scorecard,bsc)。关键绩效指标法(keyperformanceindicators,kpi),是将组织的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产生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通过各指标的达成促成组织目标的达成。关键业绩指标法的精髓,或者说是对绩效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其指出企业业绩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其中“关键”的含义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阶段在战略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平衡计分卡(thebalancescorecard,bsc)法,也称综合计分卡,是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沟通工具。bsc的框架体系包含四个维度(或称为四个指标类别),即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这一方法不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同时又通过对这四个方面深层的内在关系的表述阐明了该体系的深层含意:即学习与成长解决企业长期生命力的问题,是提高企业内部战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企业通过管理能力的提高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客户的满意导致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
国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开始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在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由于管理理念受其地区文化的影响较大,表现在绩效管理的实践上自然也有一些差异。欧美地区的企业绩效管理往往侧重于对员工个体行为与资质的评估和管理。对于资质的评估是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兴起的新的评估方式,不仅仅用于企业的人员配置,现在也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绩效考核。由于欧美国家强调管理以人为本,认为组织是由个体构成,基于此,compoll将绩效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具体工作任务熟练程度;非具体工作任务熟练程度;书面和口头交流任务的能力;所表现出的努力;保证工作纪律;促进他人和团队绩效;监督管理或领导;管理或行政管理。而compoll提出的这个绩效框架依赖于以下三个个体决定因素: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技能;动机。
在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个人作为社会和组织的个体,组织的绩效管理以个体为中心进行,强调个人绩效的同时,以发展为目标,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当前,很多欧美跨国公司都提出了“教练”的概念。由于有越来越多的组织担心绩效考核的运作可能会造成员工关系紧张,所以在绩效考核的方式和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上出现了很多争议。在markle和garoldl的题为《绩效考核的终止》提出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该停止与员工薪酬挂钩,组织的绩效考核人不应该仅仅从事考核的职能,更应该以教练的方式去提高员工的绩效。相比之下,日本企业的整体文化更加注重于团队精神和团队力量。日本绩效管理的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权限的委让。主张主管应给员工实际行动的机会,委以相应工作的同时应该赋予相应的权限,使之能自由裁量,独立处理,才会使其充满信心且积极地工作。其二,参与计划与沟通。认为要使员工心甘情愿接受主管的命令,必须让他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去并发表意见,使他们觉得自己的经验、意见和知识受到了重视,增加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分配工作就得沟通,而沟通是双向的,包括给予员工工作的重点指导并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其三,信任。让员工知道主管对他的信任,主管与员工间不要有隔阂,员工有意见、困难都敢向主管反映,主管人员应对员工采取充分信任的态度。其四,团队是和谐的团体。每一个成员在接受主管的任务分配或工作指示时都能产生“我在做值得做的重要的工作,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我要下功夫认真去做”的想法,主管应明确地指示工作目标并鼓动员工的工作意愿,而员工则要利用团体的力量,共同努力完成业务目标,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目标也是团队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并相信自己在充实中成长。
就企业实践而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很多本土企业已经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为加强管理,提高业绩,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绩效考评体系,员工和企业的绩效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运转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多,大多只和目标及薪酬挂钩,却与晋升和员工发展脱节,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更无从谈及。不少企业正在尝试建立绩效考评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系统的知识,不知从何处着手。
二、大型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这里有两种比较典型的观点:一种是认为考核没有用,持这种观点的既有部门管理人员又有部门员工,他们认为考核对他们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尤其是在业务部门,一些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认为考核应该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自己月底的工作本身已经很忙了,人力资源部却要求填那么多的考核表、评价表,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第二种观点是认为考核不公平,要么现行的考核指标和标准不能真实的反映自己的工作业绩,要么考核者没有依据事实对被考核者做出客观的评价。
现象二:“两张皮”现象。
我们从两层意思来解释这一现象。一层意思是指公司的各个部门绩效考核结果都很好,但公司整体的整体业绩并不好。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部门在制定绩效指标时,只按照本部门的想法,只是向内看,关心的是今年应该完成哪几项指标,而没有向上看,关心公司整体的经营绩效。第二层意思是指对员工的考核内容与员工的实际工作内容不一致。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制定员工的绩效指标时,没有对具体的岗位所承担的业务目标和工作责任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只是简单的依靠想当然或追求理论上的完美性。
现象三:流于形式现象。
都不在意,考核也就起不到推动作用。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尤其普遍。
那么,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笔者分析了许多的实施案例,在比较国内国外企业的绩效管理情况后发现,对于多数国内企业的管理现状,即使系统的实施绩效管理解决方案,也未必能彻底地解决企业绩效不佳的问题。
管理学的系统理论告诉我们,组织不能孤立地存在,管理如果不考虑环境要素,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当一般变量间接地影响组织和组织功能的时候,特殊的因素会对组织产生直接影响。市场竞争的增强、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都会迫使组织和管理者在决策或采取行动时采用系统的观点。组织依赖其存在的环境来决定各种投入,安排产出,这使组织与其存在的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
系统理论也强调这样的观点。组织中某一部分的变化同时影响组织中的其它部分,管理者在做任何决策时都要认识到这种相互依赖性。按系统观点组织企业,不但不会消除企业的各项基本职能,而且它还使各个分系统和有关部门的关系网络看得更清楚,使那些基本管理职能能围绕着系统及其目标而发挥作用。
所以绩效管理也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它涉及企业各级管理者、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企业的战略方向、经营目标、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和绩效管理的技术等诸多方面。举例来说了,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目标没有很好地反映企业战略的需要,那么我们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结果都是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绩效管理的结果可能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完成不合理的任务。
总体而言,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归总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定位问题,即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二是环境问题,即没有营造一个适合推行绩效管理的企业内部环境;三是技术问题,即没有很好地掌握、运用现代绩效管理的必要技术。
就笔者调查的情况看,三个问题都很突出,但前两个问题更容易为企业所忽视。一些国内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一些企业几乎没有什么战略、业务流程、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还有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推行设置了无形的障碍。我想这也正是一些咨询公司设计的绩效管理方案实施效果不佳的最主要的原因:他们片面追求管理方案技术上的完美性,陷入了绩效管理技术的泥潭不能自拔,没有通盘考虑绩效管理系统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企业内部其他管理要素的支撑。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只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绩效管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在推动绩效管理变革时,一定要跳出系统本身,才能够对该系统施加影响,使该系统发生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