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放风筝教案(汇总22篇)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编写教案要注意反复斟酌,保证教学步骤的合理性和连贯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研读范文,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装饰画及卡通化的手法,自主的装饰风筝面。
2、欣赏各种美丽的风筝,通过观察看示意图,了解制作风筝的简单方法。
3、体验放飞风筝,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油画棒或水彩笔,皱纹纸,剪刀,浆糊,长方形白纸,细线;
2、师生收集各种风筝展示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一、有故事《49只风筝和49只纸船》导入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通过观察,师生共同探索了解风筝的结构及风筝面的装饰方法。
1、请带风筝来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风筝,说说:风筝上有什么图案?风筝的色彩是怎样的?你喜欢什么样子的风筝。
2、教师:你们还见过哪些风筝?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探索:风筝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5、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制作简易风筝的示意图,请幼儿说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明确绘画要求,教师交待要求。
1、在长方形上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图案,涂上漂亮的颜色;。
2、用皱纹纸剪一条或两条常常的彩色带粘贴在风筝上做飘带。
3、系绳是要细心,不要将风筝拉断。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及时将幼儿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幼儿,探讨最好的解决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实际问题。
大班美术风筝教案,大班的孩子们动手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锻炼了,我们可以教幼儿做一些比较有趣又稍微有点复杂的手工了,比如说我们春天最常见的一种玩具――风筝,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增加春天放风筝的趣味性。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二
1、积极参加欣赏、制作和放风筝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2、在看一看、做一做、放一放的过程中,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结构,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快速奔跑能力。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朋友的书、春天里》;《小朋友的书、美工》;事先收集各种类型的风筝,并找好放风筝的场地;制作风筝的材料:皱纸、宣纸、a3打印纸、线、纱、塑料布、布、吸管、冰棍棒、皮筋、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一、欣赏风筝:
2、不同点:造型不一样,有动物类风筝、植物类风筝、人物类风筝、器物类风筝、图形类风筝等;大小不一样,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材料不一样,风筝面有的是纸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等。
相同点:风筝都由骨架和面、线组成,都是左右对称的,可以让风筝保持平衡,稳稳地飞到天上。
3、拓展视野,丰富经验。除了这些风筝,你还见过别的风筝吗?
二、制作风筝:幼儿讨论风筝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幼儿设计并制作风筝。幼儿拿自制的风筝到空地或操场上玩一玩。
三、户外放风筝讨论:怎样放风筝?幼儿结伴2人一组,尝试放风筝。教师根据幼儿的问题及时指导。
四、画"放风筝":使用《小朋友的书、美工》第15页"放风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三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回忆、交流、模仿自己与他人放风筝的精彩片段,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表现放风筝的动态和情景,会借用参照物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3.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放风筝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制作的美丽的`风筝的图片。
2.学具准备:蜡笔、黑色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回忆与他人放风筝的生动片段。
教师:你见过哪些风筝?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
(二)观察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表达。
1.出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筝,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呀?
教师小结:风筝的颜色有很多种,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2.共同探讨表现风筝高飞的方法。
教师:怎样来表现抬起头来的人呢?怎样来表现高飞的风筝呢?
教师:示范画。
(三)指导幼儿绘画。
1.幼儿指导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幼儿借用参照物(如云朵、树梢、楼房)等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2.幼儿绘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师幼共同评价。
教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能表现我们放风筝时的愉快心情?
教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美工区,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活动中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生活,如看星星、升国旗等。
2.家园共育:家长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放风筝。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活动过程]:
材料准备:三组幼儿斜坡跑道。
自制风筝六只奖品。
环节:
一、准备活动。
1.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1.请六名。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5.请第三组幼儿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
6.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幼儿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
7.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
三.结束活动: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六
1、积极参加欣赏、制作和放风筝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2、在看一看、做一做、放一放的过程中,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结构,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快速奔跑能力。
活动准备《小朋友的书、春天里》;《小朋友的书、美工》;事先收集各种类型的风筝,并找好放风筝的场地;制作风筝的材料:皱纸、宣纸、a3打印纸、线、纱、塑料布、布、吸管、冰棍棒、皮筋、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风筝:
2、不同点:造型不一样,有动物类风筝、植物类风筝、人物类风筝、器物类风筝、图形类风筝等;大小不一样,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材料不一样,风筝面有的是纸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等。
相同点:风筝都由骨架和面、线组成,都是左右对称的,可以让风筝保持平衡,稳稳地飞到天上。
3、拓展视野,丰富经验。除了这些风筝,你还见过别的风筝吗?
二、制作风筝:幼儿讨论风筝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幼儿设计并制作风筝。幼儿拿自制的风筝到空地或操场上玩一玩。
三、户外放风筝讨论:怎样放风筝?幼儿结伴2人一组,尝试放风筝。教师根据幼儿的问题及时指导。
四、画“放风筝”:使用《小朋友的书、美工》第15页“放风筝”。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七
1-4小节,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同5-6小节。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
3、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八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小百科: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xx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九
主题名称:
开心大王次主题名称我是开心果。
活动名称:
手形彩绘主要教学领域美术。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以手影表演引起幼儿对手形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手的特征,模仿手影的形象;展示手形绘画的作品,让幼儿大胆讲述自由表达,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手形绘画的方法,教师做出正确,简洁的现场示范,让幼儿感受手形绘画和一般绘画的区别。不限制幼儿想象,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角色并表演故事,提高幼儿学习探索的主动性,让幼儿更自信更自主的学习和游戏,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利用手掌、手指形态的变化,学习在手上绘画。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用简单的语言大胆讲述。
3、能利用手形彩绘表演简单的故事。
重点。
难点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利用手掌、手指形态的变化,学习在手上绘画。
难点:能利用手形彩绘表演简单的故事。
活动。
准备1、活动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影游戏、准备手影录像、手形彩绘作品图。
2、油彩,毛笔若干。
3、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播放手影视频,观察模仿,引起幼儿对手形的兴趣。
(1)播放手影视频,让幼儿观察手形的变化,引起幼儿对手形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看的录像是用什么表演的?(幼儿回答:手)在录像里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幼儿自由回答,并鼓励幼儿用手模仿)。
引导幼儿了解手的各个部位以及名称:十个手指、关节、手心、手背。
二、引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手形画。
1、用课件展示手形绘画作品,,请幼儿说说这些画都由手怎样变成的,鼓励幼儿进行模仿。
2、教师通过现场作画,帮助幼儿学习手掌彩绘,感受与往常不一样的绘画方式。
(1)展示手形画《孔雀》。提示幼儿:手是怎样变成孔雀的?孔雀的身体在哪里?羽毛在哪里?(拇指和食指相碰变成孔雀的头,其他三个手指可以做它的羽毛,然后添画上颜色。)。
(2)展示手形画《刺猬背果子》。教师根据需要提问:这个手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成刺猬的?手掌是小刺猬的什么?手指部分又是小刺猬的什么呢?即在手掌画上半圆是小刺猬的身体,长长的手指是它身上的刺,可以在手指上画上果子。
三、幼儿绘画,以组合的形式创编形象,表演简单的故事。
1、鼓励幼儿自己变化手形,大胆用色。
2、引导幼儿自由组合,创造手形彩绘形象,表演简单的故事。
2、教师根据幼儿需要进行着重指导,指导幼儿用勾线笔沿手的边缘描画外形,然后在此基础上想象、添画并进行装饰。
3、提醒幼儿注意卫生,鼓励幼儿选用多种色彩绘画。
四、手形彩绘连环画: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1、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小手变成了什么?请几组幼儿利用手形彩绘表演简单的故事。
2、将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用照相机拍下来,一张一张编号,投放活动区角。
活动延伸:
将材料和照片投放在区角,引导幼儿继续作画,能够看照片讲述故事。
活动反思。
幼儿对手影非常感兴趣,从这个切入点引出主题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利用手掌、手指的形态变化在手上绘画,并能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创作,更能以组合的形式,集体配合创编简单的故事和角色。少数幼儿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不是很熟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纠正。这节活动课比较成功,活动目标完成的很好,幼儿积极性很高。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十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幼儿园大班教案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节奏感。
3.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大胆演唱歌曲。
1.图片:白云,蓝天。
2.图谱、音乐磁带
1.观看图片:白云、太阳
教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天多蓝呀高高的在上面,谁来了?又有谁来了?
多美的画面呀,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这么美,我们来一起说一下。
过渡语: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就表现了欢乐、高兴的心情,名字就叫“欢乐颂”。
请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课件欣赏歌曲(播歌词音乐,放课件)
教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不是咱们刚才看见的美景呀?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利用图谱朗诵歌词
教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现在我就来演唱一遍这首“欢乐颂”送给大家。
3.教师表演唱(放伴奏)
4.看课件,师生唱(放伴奏,点课件)
教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了,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唱一唱。
老师唱得大声一点,小朋友可以小声一点。
5.教师指挥,幼儿唱(放伴奏)
那一会我们唱得时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挥,我的手动作小,小朋友就小声唱,我的手动作大,小朋友就大声唱,咱们来试试好不好。
过渡语:小朋友可真棒,都会用大小声表现歌曲了,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唱,大人也喜欢唱,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6.观看“欢乐颂”视频(放视频)
引导语:欢乐颂这首乐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每当人们高兴快乐的时候,或是欢庆重大节日时,人们都会唱起这首歌,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寄托美好的祝福。
7.小结(放歌词音乐)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图谱。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十一
1、尝试放风筝,提高手眼协调性和身体的灵活性。
2、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1、幼儿自制的各种各样的风筝。
2、活动前丰富幼儿放风筝的知识。
一、调动身心
手臂左右交替摆动,幅度由小至大,速度由慢至快,两脚分开,双臂像画8字那样挥动,一起往前走,再往后走,左右方向转动膝盖和腰部。
二、开飞机
1、引导语:我们来开飞机了
2、准备起飞(蹲姿)起飞(走步到跑步)升空(快速跑)改变飞行方向(边跑边展开弯腰)
穿过云层(边跑边展开身体)到达目的地,降落。
三、放风筝
引导语:刚才我们学做了小飞机,飞机能在空中飞,那么还有什么也能在空中飞?
(1)幼儿自由玩风筝
引导语:想办法让你的风筝飞起来
教师观察幼儿牵风筝的手是否上举,手握风筝线的位置。
交流分享: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幼儿边讲边示范。
(2)幼儿再次放风筝
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时间持续的长短及出汗情况,及时脱去外衣
引导语:刚才你们在放风筝时又什么新发现吗?
一起讨论谁的风筝飞得高,为什么会飞得高?
(1)倒退走放风筝
引导语:现在,请大家想想,还有其他放风筝的方法吗?
交流分享:请1~2名幼儿表演
四、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放风筝
五、放松活动
整理风筝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十二
微风吹拂,大地回春,小区的草坪,郊外的绿地上,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放风筝,风筝以它优美的造型,鲜艳的色泽,在空中盘旋的舞姿,深深吸引孩子们的心。《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欢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故事中非常巧妙的将白云想象成风筝,有着无穷无尽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具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1.熟悉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画面情景。
2.能通过观察画面以及想象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理解童话的内涵。
3.体验大胆表达的乐趣。
1.活动前丰富幼儿对云彩的想象(如:大白鹅、小白马等)
2.教学课件、跟故事相匹配的图谱一套。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春天来了,你们在春天里会玩哪些游戏?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放风筝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提问:小朋友们看!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2.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匹配与小动物相应的风筝。
提问:胡萝卜风筝是谁的?为什么?小金鱼风筝是谁的?为什么呢?
小结:是呀,孩子们,你们说的很对!胡萝卜是小兔的最爱;小猫咪呀,他最喜欢吃小鱼了。
3.教师提问,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想象故事内容
1.教师以提问以及留空填充的方式,引导幼儿匹配故事图谱。
呼啦,呼啦,小兔握着一个 x x 风筝,小猫握着一个 x x 风筝。
2.借助课件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童话的内涵。
3.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想象白云的形态
提问:小白云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又变成了什么?
小结:会变的小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们想一想小白云除了会变成
小绵羊、大白鹅、小白马,还会变成什么呢?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四、玩游戏“白云变变变”,引导幼儿想象创编故事内容
1.提问:故事中哪个小动物的风筝很有趣?为什么呢?小猪的风筝还会变成什么呢?
2.幼儿自由创编,鼓励幼儿用一会变成…怎么叫?这样的句式进行创编。
“呼啦,呼啦!”小兔在放一只胡萝卜风筝。
“呼啦,呼啦!”小猫在放一只金鱼风筝。“吧嗒,吧嗒!”小猪空着手跑来了。
小白云说:“我来当你的风筝吧”
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绵羊,“咩咩咩”叫着;一会儿变成大白鹅,
“昂昂昂”叫着;一会儿变成小白马,“哒哒哒”跑个不停。“呼啦啦,小猪再见!”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十三
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左右对称的特征,认识、熟悉风筝的种类。
把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的亲身体验加以表现和画出来。
1、导入新课:提问:你玩过风筝吗?都玩过哪些风筝?
2、欣赏多种风筝,了解左右对称的特征:教学生如何玩风筝,从风筝结构与放飞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风筝能平衡飞在空中的起码条件就是左右对称。同时欣赏课本中的风筝,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美,它不仅是对生活中动植物等的摹仿,更是对生活中事物的提炼、美化。
3、展示风筝的照片,直观体会风筝的多种样式。通过对风筝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风筝。
4、放映录像,观看风筝的艺术节的录像。
5、把自己放飞的场景或是录像中的映象最深的画面表现出来。
6、生生互评、取长补短、修改画面。
研究风筝的飞行原理以及它和飞机飞翔的原理的关系。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十四
1.根据a段音乐欢快、b段音乐悠扬的特点,表现做、放风筝。
2.尝试与同伴合作放风筝,体验活动的快乐。
课件、幼儿有做、放风筝的经验、音乐。
一、导入
和幼儿一起回忆做、放风筝的情景。
二、随a段音乐“做风筝”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喜欢的风筝。
2.教师随音乐表演“剪扎风筝”。
3.提问: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剪几下?扎几下?
4.师幼一起随音乐“剪扎风筝”。
三、随b段音乐“放风筝”
1.观看动画,提问:风筝在天上是怎么飞的?
2.学小风筝飞一飞。
3.老师当放风筝的人,幼儿当风筝,师生共放风筝。
四、随ab段音乐做、放风筝,创编风筝造型
1.随ab段音乐做、放风筝。
2.观看课件,自选内容创编风筝造型。
3.师生合作做、放风筝。
五、改变放飞方向,合作放风筝
1.师生合作:幼儿当放风筝的人,老师当风筝合作表演。
2.生生合作:一人当放风筝的人,一人当风筝合作表演。
六、师生合作随音乐放飞巨龙风筝
老师当放风筝的人,幼儿合作当巨龙风筝,随音乐游戏。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十六
2.能够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用连贯通顺的句子写下来。
能够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用连贯通顺的句子写下来。
一.谈话激趣。
1、一分钟观察图画。
二.看图找词语。
1.出示图片。说说图上有什么,师生比赛找词语。
师:老师看见图上有小朋友,你们还看见什么?
2.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看图内想图外,找出画里内藏的`词语。
师:老师说图上有开心,你们说有吗?
生:有!
师:那你们能像老师一样去感受,图上还有什么?
生:图上有小鸟唧唧喳喳地叫!
生:风吹树上的叶子沙沙地响!
(收获:此环节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图内想图外,孩子们的想象力总能超乎我们所想,重视这种特点,给予这样的空间。)。
2、边指名说边出示词语。
3.引导学生抓主要部分和有顺序观察。
师:孩子们这幅图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生:放风筝!
师:谁来用图片上的词语来说说小朋友是怎么样放风筝的?(出示:拽、跑、笑声等)。
4、引导顺序观察图画。
师:现在老师给这组词语重新排排队。(出示:天空、风儿、小鸟、绿树、草地)。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上到下。
师:对了,我们观察词语就是要按顺序观察。
三.美化词语。
1、指名美化词语。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打扮打扮这些词语吧!(出示:风筝、风筝线、小朋友、开心、笑、拽)。
师:可爱的小朋友。(ppt展示出)。
师:风筝呢?(学生边说词语从黑变为蓝色)。
生:美丽的风筝。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的词语变得更漂亮了。
2、开火车美化另一组词语。(天空、风儿、小鸟、绿树、草地)。
(收获:教师课堂语言富有儿童情趣,如”我们把词语打扮打扮吧!“其实就是让孩子们运用形容词。“我们给词语排排队吧!”其实是引导孩子按顺序观察图画。就像名师于永正说的:“教低年级,就难在”大人要说小孩话“,所谓”要说小孩话“,就是要说浅显的话,形象的话。开口”关于这个问题“,闭口”如此而已“,离开了具体形象,儿童就会感到茫然---听不懂。这里吴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非常值得学习)。
四.说句子。
五.写几句话。
要求:以“放风筝”为题,写几句话,句子要通顺。
六.集体点评。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十七
1.回忆、交流、模仿自己与他人放风筝的精彩片段,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表现放风筝的动态和情景,会借用参照物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3.在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放风筝的喜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1.教具准备:制作的美丽的风筝的图片。
2.学具准备:蜡笔、黑色水彩笔、画纸。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回忆与他人放风筝的生动片段。
教师:你见过哪些风筝?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
(二)观察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表达。
1.出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筝,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呀?
教师小结:风筝的颜色有很多种,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2.共同探讨表现风筝高飞的方法。
教师:示范画。
(三)指导幼儿绘画。
1.幼儿指导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幼儿借用参照物(如云朵、树梢、楼房)等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2.幼儿绘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师幼共同评价。
教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能表现我们放风筝时的愉快心情?
教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1.区角活动:在美工区,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活动中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生活,如看星星、升国旗等。
2.家园共育:家长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放风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十八
1、复习写话的四要素,能发挥想象,结合图片合理的编故事,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2、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到的词语,尝试运用形容词,逐步学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3、能写一段通顺、完整的话。
能运用积累的词,写一段通顺、完整、生动的话。教学准备:课件、写话本。
一、谈话激趣导入。
听了这首优美的曲子,今天老师还要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一幅美丽的图画。
小组内探讨描写春天的词句,并抽生汇报。
大家真棒!可见大家平时在阅读时积累了很多词,是学习的有心人。也一定能写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看图写话。用三个自然段完成写话,师分别引导。
1、课件出示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什么时节放风筝?这个时节是什么景象?(学生说后写第一自然段,抽生汇报情况。)。
2、图上有哪些人或事物?他们在干什么?说些什么?(学生说。
后写第二自然段,抽生汇报情况。)。
3、风筝飞上了天,小朋友们心情怎样?(学生说后写第三自然段,抽生汇报情况。)。
4、小结:出示完整的故事(句式填空),生练习说。瞧,用上了关联词、形容词,让这个故事更美,更吸引人。
三、展评。
同桌互读互评,师巡视引导。再选几篇优秀作品读给大家听。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十九
1、积极参加欣赏、制作和放风筝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2、在看一看、做一做、放一放的过程中,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结构,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快速奔跑能力。
活动准备《小朋友的书、春天里》;《小朋友的书、美工》;事先收集各种类型的风筝,并找好放风筝的场地;制作风筝的材料:皱纸、宣纸、a3打印纸、线、纱、塑料布、布、吸管、冰棍棒、皮筋、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2、不同点:造型不一样,有动物类风筝、植物类风筝、人物类风筝、器物类风筝、图形类风筝等;大小不一样,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材料不一样,风筝面有的是纸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等。
相同点:风筝都由骨架和面、线组成,都是左右对称的,可以让风筝保持平衡,稳稳地飞到天上。
3、拓展视野,丰富经验。除了这些风筝,你还见过别的风筝吗?
幼儿讨论风筝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幼儿设计并制作风筝。幼儿拿自制的风筝到空地或操场上玩一玩。
讨论:怎样放风筝?幼儿结伴2人一组,尝试放风筝。教师根据幼儿的问题及时指导。
使用《小朋友的书、美工》第15页"放风筝"。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二十
2.图文结合,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3.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4.积累描写风筝颜色、姿态的词句。
5.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1.图文结合,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2.理解课文是怎样把放“大蜻蜓”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3.积累好词好句。
两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
2.风筝。
3.出示一实物风筝。
二、学习生字词。
三、学习课文。
1.看图,说图画内容。
(1)学生自由说图。
(2)老师归纳——《放风筝》一文描绘了几个小朋友们放风筝的快乐过程。
2.现在大家读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是刚才大家说过的内容。(也就是图上画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汇报。
(3)老师引导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a)空中的风筝有哪些?
b)空中有没有飞机、鸟儿?
c)我的大蜻蜓还在哪?
描写图画的句子有: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一句。
3.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以下内容:
“我”和哥哥在星期天的早晨去体育场放风筝。
这一天的天气十分晴朗。
来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很多。
空中的风筝有各种各样的。
我催哥哥快点放风筝。
(3)看图完成填空。
a)星期天的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哥哥来到体育场,准备放风筝。
b)体育场上的风筝各式各样,有老鹰、鹦鹉、仙鹤、蜈蚣,我催哥哥快点放大蜻蜓。
(4)找出喜欢的词、句读背(老师相机引导)。
(5)说说文中的省略号后还会写哪几种风筝?
(6)朗读1、2自然段。
四、小结。
美丽的风筝满天飞,我的心也快飞上天,我们明天再学作者是怎样把大蜻蜓放飞的。
五、作业。
抄写词语。背、写好词好句。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二十一
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三组幼儿斜坡跑道
自制风筝六只奖品
1、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幼儿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小百科: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xx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大班放风筝教案篇二十二
1、学习用装饰画及卡通化的手法,自主的装饰风筝面。
2、欣赏各种美丽的风筝,通过观察看示意图,了解制作风筝的简单方法。
3、体验放飞风筝,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油画棒或水彩笔,皱纹纸,剪刀,浆糊,长方形白纸,细线;
2、师生收集各种风筝展示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1、请带风筝来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风筝,说说:风筝上有什么图案?风筝的色彩是怎样的?你喜欢什么样子的风筝。
2、教师:你们还见过哪些风筝?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探索:风筝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5、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制作简易风筝的示意图,请幼儿说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在长方形上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图案,涂上漂亮的颜色;
2、用皱纹纸剪一条或两条常常的彩色带粘贴在风筝上做飘带。
3、系绳是要细心,不要将风筝拉断。
教师及时将幼儿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幼儿,探讨最好的解决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实际问题。
大班美术风筝教案,大班的孩子们动手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锻炼了,我们可以教幼儿做一些比较有趣又稍微有点复杂的手工了,比如说我们春天最常见的一种玩具——风筝,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增加春天放风筝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