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热门14篇)
撰写报告需要系统性思维和结构化的写作方式。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要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报告的特点和要求。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一
一是做好政策与企业对接服务。积极对接各个职能部门对本战线本行业出台的实体经济发展政策进行收集清理,列出惠企政策明细账、一览表,汇编成册或制作“口袋书”,入企开展宣传。开办政策宣讲培训班,向企业主大力宣传惠企政策,解读新政策,解答政策疑难。二是编发“企业手机报”。借助电子网络、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建立政策宣传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服务对象的信息平台,向企业定时和即时发布最新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动态、涉企行政调整事项和县委县政府及经开区涉企活动等重要信息。
(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落实。
推动企业帮扶工作象脱贫攻坚那样抓,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落实。一是动员全区干部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在全区形成“帮助企业发展,部门个个有份,干部人人有责”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二是探索企业帮扶解决问题的新机制。建立高规格的企业帮扶领导小组,由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任组长,邀请县直职能部门参加,统一收集、集中解决企业老大难问题与困难,对企业解决难度大的或长期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推进,半年一小结、年终算总账”,集中组织力量解决。建立企业负责人约见园区领导制度。重点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为反映企业突出矛盾和重大发展环境问题,可分别向园区主要负责人提出约见要求,或通过电子邮件向园区主要负责人反映企业诉求,园区领导应及时回复,或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因企施策开展帮扶工作。
在每年年初安排工作时,组织帮扶责任人对企业要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开展调查摸底,再根据企业所需和参与帮扶的领导、单位所能提供的帮助情况进行对应安排,确立帮扶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加强督促考核,建立奖罚制度,防止企业帮扶工作走过场,切实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效果。
(三)聚力改善环境,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园区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环境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成本,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急供水工程建设进度,完善集中供热等配套设施;通过正在建设的特种陶瓷特色产业园二期,完善员工宿舍、食堂、会展、培训等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二是提升功能服务配套能力。积极对接公交公司,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解决园区内企业职工的“出行难”问题;建立园区社会化后勤服务体系,减轻入园企业的社会负担,全面提升园区配套服务能力。三是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充分保护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三强行为”。
(四)推进融资创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协调,为银企对接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代表组成的“银企对接发展论坛”,定期召开会议,便于银企间资源及信息的沟通,增进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了解,搭建相互沟通、互利共赢平台,促进几类银行认识到经开区企业的发展前景,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加强企业信贷扶持。帮助园区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应急专项资金,对市场前景好、运作质态优,确因补充流动资金和技改设备投入资金需求贷款低于*万元以下,但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小企业,由经开区投资公司提供信用担保。
(五)加强企业培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经开区民营企业家人数众多,他们的思想政治基础受学历和阅历影响,呈多元化的倾向。由于财富的积累,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有必要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具体培训方案对我区的企业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元化方式培训,在经济方式转变时期,通过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激发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能带动全县广大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另外,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环保业务培训,提高企业遵法、学法、守法意识,帮助企业主动适应新要求,让企业“当家人”全面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其主动承担起依法生产的主体责任。同时,加强服务、指导企业做好环评、验收、环保税申报、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环责险投保等工作,避免因不懂法,造成违法行为。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经开区虽然近年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无论在发展环境、经济总量、还是发展后劲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距。调研发现,经开区企业发展存在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规模偏小,项目推进缓慢,发展环境欠佳,企业帮扶工作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存在差距。突出问题有:
(一)“工业强县”战略意识不强。
一是面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缺乏有效应对和积极作为。近年来,招商线索和来新考察洽谈的项目明显增多,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已经扑面而来,我县也引进落地了一些项目,但总的来说,面对新一轮工业发展的机遇,如何去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我们还缺乏研究,显得有些被动。全县亟待进一步确立工业发展思路,确定工业发展路径,来指导和推动全县工业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兴办工业、发展工业、支持工业的氛围不浓。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职能部门认为:发展实体经济是企业主的事,帮扶企业是经开区的事。因此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不够,经常嘴上承诺做得好,但实际执行有差距。三是一些企业主小农意识较强,小富即安,目光短浅。有的企业发展不是努力去做大做强,还停留在工业园区圈地上。
(二)惠企政策措施未能落地。
一是政策落地延后。近年来,中央、省、市在行政审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劳动用工、企业减负、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对接落实不到位,企业主知晓率普遍不高,或者知晓政策时已经过了申报时限,政策利好没有充分发挥。二是政策兑现难。在调查政策落实的情况时,企业主反映,政府为支持产业发展制定了很多政策,但部分政策制定不科学,难以兑现到位。
(三)企业帮扶工作效果达不到预期。
调研中发现,有的帮扶责任人存在被动应付,少数帮扶干部一年到头到企业去一两次,蜻蜓点水,应付式帮扶,甚至个别企业主反映至今都不知道经自己企业的帮扶责任人是谁。同时,帮扶责任人在专业技术难以对口,对帮扶企业所要解决困难和问题难以在职能对应,致使帮扶效果差,不利于企业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另外,由于经开区只是服务机构,不具有行政执法权,没有审批权限,过度依赖上级政府,一方面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只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与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审批流程繁琐冗长,帮扶工作停留在低层次上、低水平上,也使经开区企业帮扶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四)企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调研中,企业主反映虽然经开区服务做相对到位,但职能部门审批难、办事难、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现象依然突出,“只跑一次”仍停留在口头上,招商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少数企业主反映,招商引资时,县里非常热情,只怕你不来,项目进来后,就漠不关心。另外,执法部门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不同执法部门对同一单位、同一事项重复检查且检查标准不一,无目的性的检查和没有源头的罚款等问题,这在无形中为企业加大了成本负担。还有一部分企业主反映,公务接待次数过多使企业应接不暇,影响正常企业生产。
(五)企业发展要素保障欠缺。
一是融资难。在调研和座谈中,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尤其向国有几大银行贷款难。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在目前国家缺乏相应的信用体系保障下根本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另外,货款转贷成本高、贷款过程长,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现象也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县一级的用地指标捉襟见肘,土地制约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丰谷食品,不能购地自建厂房,而租用厂房面积受限无法扩大产能,导致部分定单流失。三是企业用工难。由于劳动力市场供应不足、招工平台少、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招工难、难招工的问题日趋严重,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少有,已成为企业用工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季节性、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同时,工业园区缺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如园区至今没有公交车,员工上下班交通不便;宿舍没有物业管理,住宿环境差;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未能扩展到园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园区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三
近年来,我们**市田镇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城、强市富民”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思想指导下,以发展民营经济、建设田镇“化工建材旅游城”为目标,以改善投资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硬件建设,培植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民营龙头企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使全处经济发展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是:
一、改善环境,7项硬件建设投资700万元。
过去我们讲改善环境,总是停留在制订优惠政策上面,是讲在口上,写在纸上,却往往承诺不能兑现,事实上乡镇办事处并不能制订优惠政策。去年我们出台了《田家镇办事处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其内容只能是按市出台的文件照搬,即使这样,有些税费收取比例及其减免幅度乡镇办行政机关不能操作,只能协调。因此,我们认为,乡镇办改善环境在争取部门支持、依靠部门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挖掘处、村及农民自身的潜力,加紧硬件建设。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们除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改善社会风气和治安状况,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层层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等常规工作外,更致力于动员全处干部群众勒紧裤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处机关带头从有限的经费中挤一点。以来,处机关共拿出近20万元资金,用于双善洞硬件建设;二是处干部带头捐一点。处国家干部先后两次捐出100元和50元,用于双善洞旅游路及其绿化建设;三是处村企业集一点。处办企业各家先后拿出1000元~5000元支援办事处公路建设;四是请求市直企业支援一点;五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一点。
用上述“五点”办法,我们共建设了“五路两线”。一是投资130万元的武韩路红阳湖段,全长2400米全部硬化;二是投资30万元、全长1000米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登山石阶路;三是投资400万元、全长3200米全部硬化的武韩路金牛湖马口段;四是投资80万元、全长3660余米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沙上公路;五是投资20万元、全长1000米的伟业化工厂进厂公路。“两线”一是投资10万元的双善洞旅游风景区进山输电线路;二是投资30万元的黄家山化工小区输电线路。我们还争取和联合相关部门,努力改善田镇的通讯条件,先后请移动、联通公司建通讯基站三处。与广电部门合作架设光缆,使田镇全境象武穴市区一样,看上有线电视。由于基础设施等硬件配套建设及时,使中国精益集团、浙江伟业公司等民营企业老板看好这里的硬环境,纷纷前来投资。
二、招商引资,11个民营新项目年增产值1个亿。
去年,全处11个民营企业共引进资金新上项目11个,引进资金3440万元,有力的促进了田镇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浙江台州丁文伟老板投资1200万元扩产医药中间体、邻苯二胺、三铵基六羟基吡啶等产品;二是北京奥得赛化工有限公司吴细兵总经理投资800万元改造萤光增白剂、ob-1生产线;三是浙江精益集团投资500万元开发双善洞;四是珠海郭卫星投资200万元兴办星源机械有限公司;五是武汉市青山区桂珍明投资50万元兴建郭冲碎石厂;六是深圳郭熙权投资200万元兴办上郭碎石厂;七是江苏宜兴赵明投资30万元扩建棉纺厂;八是田镇村引资100万元兴办武穴市耐磨耐热材料厂;九是郭冲村引资50万元兴办养鸽场;十是田镇村引资50万元开挖300亩精养鱼池。这些项目的建成,年可新增产值可达1亿元,新增税收100万元以上。
三、培植骨干,3家规模民营企业年交税185万。
我处去年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民营企业只报3家,它们是:奥得赛田镇化工厂、伟业化工厂和广济磁材厂,其中奥得赛一家年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伟业化工厂营业收入也达到3739万元,3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9686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079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五家规模企业的总和增长18%、16%。这3家企业今年共上交国地两税实打实185万元,占全处税收任务的三分之一以上,为田镇办事处完成市下达的税收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改革产权,10家民营石料厂年增产量100万吨。
近年来,我们把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关系理清理顺,大力推行公有民营、混有民营、民有民营、私有私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处村两级都不再投资兴办集体企业,对现有集体企业界定产权、政企分开。集体企业改制后,村委会不再干涉企业自主经营权,也不再承担企业的无限责任或连带责任,变直接经营为提供服务,依法监管。
五、配套建设,10家非公企业成立党支部8个。
为了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坚持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支部组建工作。
奥得赛田镇精细化工厂是一家民营企业,该厂有职工218人,党员8名,建厂多年没有党支部。去年,我们深入该厂组建支部,选出了党员厂长吴加兵担任支部书记。一年多来,该厂经济发展迅速。
由于企业改制频繁,基层党员及干部变动较大,如我处搬运企业一般是一至两年一轮租赁承包,我们在订立租赁承包合同的同时,因企制宜,注意保持基层党组织的稳定,支部干部确有变动的,迅速改建党支部,为企业改制保驾护航,取得一定效果。
近年来,长江水利建设使我处平添了一批采石企业,我们分别采取组建联合支部和党小组的办法,基本上消灭了非公企业党建空白。近年来,我们共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8个,复企业10家,凝聚流动党员近100人,他们为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四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改革开放以来的xx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当今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解我县民营经济的现状,解剖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民营经济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决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至20__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__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
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__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
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
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__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__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四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__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__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__年的5家发展到10家。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__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__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代理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的态度。特别是在对待民间投资问题上,存在倡导有余、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更没有如对外资招商那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民间资本开展集中地招商活动。
3、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企业主文化素质较低。现有的民营企业主大多40多岁,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经营者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投资决策上往往凭个人经验,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也难于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
二是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的特性,在资本原始积累投资期一般采用了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管理方式,这是合理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管理方式就会成为企业规模向更大方向发展的障碍和束缚,而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前我们的民营企业主大多还难以胜任。
三是民营企业信誉度不高。经营中违约、违反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县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社保、医保等职工权益在很多民营企业中根本没有落实,企业人才被外地挖走,企业出现招工难、特别是招骋人才难的现象。
1、加强领导,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强大合力。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大战略措施来抓,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鼓励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建立“领导干部挂钩民营企业”制度和“机关干部下企业”制度。
二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政务环境。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形成“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自主发展”的工作格局,满腔热情地帮助民营企业过好市场经济关。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深入企业,及时总结推广民营企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强化教育,提高民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守法经营意识和讲信用、办实业、创品牌的自觉性,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更新观念,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落实第一要务的主题,形成共识,从思想上根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着力为民营经济搭建舞台,为民营企业牵线搭桥,帮助它们做大做强。帮助民营企业家学习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引导他们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经营和守法经营,严守商业信用,把目光投向国内国际市场,敢于办大事,创大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分期分批组织民营企业家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市参观学习,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树立全方位开放的观念,树立长期发展的观念,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3、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靠信用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促进我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五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当前城乡发展实际和新型城乡发展趋势,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性路径选择。现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巩固发展全面小康成果、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为加快推进xx城乡融合发展,近日我xx调研组深入xx、xx、xx等县区进行调研,并形成一些思考。
一、坚实基础。
近年来,全市坚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城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扶贫开发体系、生态文明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xxxx年,实现生产总值xx亿元,人均gdp达到xxxxx元,居全省第x位。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xxxx年的x.x:xx.x:xx.x调整为x.x:xx.x:x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xxxxx元和xxxxx元,:x。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速度,差距进一步缩小。万户、万人下降到xxxx户、xxxx人,贫困发生率由xx.x%%,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二)城镇体系基本成型。“十二五”以来,全市按照“做美xx、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思路,以“x市xx县城xx重点镇xxx新型农村社区”为重点,加快完善城镇体系,有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xx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市,xx县被列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xx撤县设区、xx撤县设市。xx县xx镇、xx县xx镇被列入全国特色小镇,xx区xx镇、xx区xx镇、xx市xx镇、xx县xx城镇等xx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城镇化率由xxxx年的%提高到%,累计提高个百分点,年均提高x.x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三)产业融合步伐加快。围绕城镇体系布局产业园区和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截至xxxx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xxx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xxx个、示范镇x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达到xxxx个和xxx个。xx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xx轻烃裂解、延长油田伴生气、延炼xx万吨航空煤油、彩虹光伏玻璃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xxxx年规上工业增长x.x%,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稳定器”作用。xx革命纪念地成功创建xa级景区,荣获“中国最美旅游城市”。xx等一大批招商项目落地建设,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第三产业增长x.x%,对gdp的贡献率提升至xx.x%。新经济企业累计达到xxx家,“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打通城乡融合发展壁垒的重要途径,着力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x小时生活圈,以重点镇为中心的半小时生活圈。xx至xx高速公路建成投用,基本实现县区通高速公路、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极大方便了城乡居民生活。黄河引水工程建成投运、xx门水利枢纽下闸蓄水,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全面保障。电力、通讯设施建设步入快车道,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延河综合治理、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治沟造地、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项目顺利推进,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五)公共服务大幅提升。坚持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xx%投向民生领域,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社会福利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跃居全省前列。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十三五”累计实现x.x万人就业。在全省率先实现xx年免费义务教育、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和建立大病统筹保险制度,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齐头并进,重点镇新建各类住房xx.x万套,新型农村社区新建住宅x.x万套,万套,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xx.x%。
二、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村脱贫攻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要素自由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农村居民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等问题依然突出,城乡融合发展面临优势与差距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时隔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工作,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扎实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促进城乡融合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战略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国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我市自身发展基础都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政策叠加利好。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年)》等一系列政策,对于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等良性循环带来历史性机遇。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要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省委“五新”战略任务的全面落实,xx在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改善、一二三产融合、城镇体系建设、民生领域发展等方面将获得更多政策红利,必然带动全市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
(二)独特后发优势。随着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提高城镇化率尚有发展空间。xx北连xx经济区,南接xx经济区,随着xx高铁、xx高铁等客运铁路的相继开工和建设,将大大缩减xx抵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时间,xx机场建成投用,运营航线达到xx条,通航城市xx个,使xx成为xx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连接两大城市群的重要城市,这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内生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伴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三个经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等重大战略实施,也为促进xx对外开放、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发展等带来更多机遇。
(三)新业态、新技术蕴含新机遇。“双创”“中国制造xxxx”“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正在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势必孕育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利好因素,为xx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空间。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加快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催生农产品个性化定制、会展农业等新模式,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为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开拓了广阔空间。
(四)发展基础实、起点高。“十二五”以来,xx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市一策”要求,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引领,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把城乡作为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有机整体,高起点规划中心城区、高标准布局城镇体系、接地气绘制村庄规划,建立和完善了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在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新型城乡格局上实现了先行先试、高点起步。
三、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xx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充分发挥xx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的“后发优势”,从推动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等方面入手,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优化区域结构,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厚植城乡融合发展新优势,加速推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一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城市“双修双改”工作,推进xx撤县设市和xx撤县设区,发挥xx连接xx经济区前沿阵地优势,加快打造功能互补的城市副中心,构建“一主两副”城市格局和“一城三区”中心城市圈。坚持改造与拓展并重、保护与开发并举,持续推进中心城市有机更新。加快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要素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推动xx撤县设市、xx撤县设区。择优培育一批示范性精品特色小镇,配齐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四五”末城镇化率达到xx%以上。二是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抓住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机遇,加快xx铁路连接线和延长至xx、xx至xx等x条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三纵两横一绕城”高速公路网络。开通加密航线航班,建设黄河沿岸主要景区通用机场,推动航空口岸开放,加快陆路口岸建设,积极发展临空产业。规划建设xx等一批新的水利工程。依托xxx千伏xx至xx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网络等建设,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城乡要素资源共享,缩小城乡之间软硬件差距。三是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与xx以及周边城市合作交流,探索形成协同发展机制。坚持“一县一策”,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大县、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名县、生态环境靓县。统筹推进xx区、xx区、xx开发区差异化发展,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做高效益。将位置相邻、产业类同、基础相近的县整合打造成区域组团发展集群,构建以xx为主的洛河经济带,打造以xx为主的沿黄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经济带,把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把比较优势打造成发展胜势,着力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二)聚焦产业融合,构建城乡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逐步建立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共融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一是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特色主导产业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富民增收的“x+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舞活“产业链”。深入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建设世界苹果之都,带动和助推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发展,在“添绿”中“生财”。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和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食用菌、中药材、花椒、核桃、红枣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肉驴、蚕桑、森林猪、鱼类、虾蟹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加快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创建国家和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农业产业强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推进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xx)。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鼓励农业与旅游、电商、康养等业态融合,促进农业“接二连三”。二是推进工业产业高端化。围绕“三区九园”工业产业新格局,以xx、xx绿色能源化工园区、xx经济技术开发区和xx个县域工业园区为载体,推动园区经济体量、承载容量、发展质量大幅提升,依托能源资源优势和xx盆地化工中间体产品,推进能源化工产业精深加工,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大力推进油煤气盐电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能源化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坚持立足能源、延伸能源、不唯能源、超越能源,推进“三个转化”,逐步形成高端能化、高载能、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努力实现“油头化尾”“吃干榨尽”“循环利用”,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三是推进旅游产业全域化。要依托红色文化、黄帝历史文化、黄土风情文化、黄河自然遗产和自然绿色生态五大旅游板块,将xx打造成世界级黄河文明寻根和红色旅游目的地。坚决守护好精神标识和文化遗存,全力创建xx、xx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支持挖掘民俗村、革命老区村、知青村等旅游资源潜力,打造一批田园观光类、民俗风情类、农业体验类等旅游名村和文化古镇,开发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通过“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的返乡人才、专业人才参与到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中。坚持文旅融合、相生共兴,积极撬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培育休闲、养生、冰雪等新业态,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围绕“政策推着要素走、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盯着市场走”,结合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紧盯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积极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强优势、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打通农民变市民和市民变“农民”两条渠道,实现城市、城镇落户“零门槛”,加快取消户籍迁移限制,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同时可通过居住证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提升城市包容性,推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二是促进人才双向流动。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和鼓励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及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兴业。推进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工作衔接,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扎根基层、发挥作用。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推进城市教科文卫体等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向乡村教师、医生倾斜,优化乡村教师、医生中高级职称结构比例。三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关系,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思路,鼓励市县财政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及相关平台和载体建设,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实行资金捆绑、政策叠加,以县域为单位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县城、重点镇和人口较多的乡村,避免“一刀切”和“撒胡椒面”,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积极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四)坚持共享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对于增进民生福祉、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优先发展县城和重点镇教育事业,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推行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城乡教育联合体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优化和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新基建”在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应用,加快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把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地送到每一所学校,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二是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网络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共同体,鼓励城市大医院与县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统筹加强和配备医疗卫生人才和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市、县、乡、村远程医疗系统无缝对接,建成互联互通、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远程医疗系统,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优质的公共文化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主体作用,鼓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网点服务、流动服务,建立流动服务平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示范镇、示范村创建,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拓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增强服务效果,提高服务品质。四是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保对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作用。五是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要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增强乡村治理能力。
(五)创新增收方式,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促进农民多元化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和发展环境,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坚持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首位,统筹运用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兜住民生底线,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健全精准脱贫长效机制,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制度,研究制定新阶段减贫政策和扶贫方针,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加强规划、政策、产业和机制对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积极培育农民增收新引擎。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空间融合,让农民更好参与到现代市场体系中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稳定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双引擎”,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发展一批适合农民参与的产业项目,确保农民收入增长不减速。三是全面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借鉴推广xx、xx等“三变”改革先进经验,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企业,通过利润返还、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深化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发挥减灾体系建设和农业保险的保护兜底效应,确保农民安全增收不滑坡。四是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业促就业行动计划,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民生政策,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六
个别生态园管理不规范,管理理念滞后,设施老旧损坏未得到及时更换,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都市休闲农业是集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于一体,承载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具有市场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产业化和人文化特征的新型农业。为更好的推进我市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助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我们对全市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现代都市生态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以城市郊区、县城周边为重点,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都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目前共建成都市生态农业园区53个,面积达3.2万亩,其中集高效、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21个,集设施生产、体验参与、特色精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32个,初步建成了以*区*生态游乐园、*生态园、*区建业绿色基地、*舒兰家庭农场休闲采摘基地、*厚德生态农业园、*新陆春天农业观光园等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园集群,每个县(市、区)至少规划或已建成一个500亩以上的都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初步形成了我市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格局,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市民周末或假期生活娱乐提供了更多选择。
二、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引导不足。
我市尚未就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出台专门指导意见或发展规划,对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认识不足,现有农业园区数量较少且散漫杂乱,处于单打独斗和小打小闹的阶段,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功能分区和品牌休闲观光线路。个别休闲农业项目周围水、电、路配套设施不健全,交通通达性不强,市民知晓率、认可度和出游意愿不高,盈利状况不如人意。部分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不明确,规划理念滞后,建设有随意性,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二)规模偏小,特色不鲜明。
由于配套设施在土地使用、项目贷款融资等方面难度较大,导致我市部分都市生态休闲农业项目规模较小、建设标准低,与省内外其他地市相比,规模和数量都有不小差距。如全市1000亩以上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仅有6个,与我市全省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农庄、农业园、采摘园内种植养殖项目雷同,水果等农产品品种单一,产品质量不优不特,科技含量低,品牌农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农庄、生态园建设没有突出地方特色,一味求洋求新,地方民俗文化特色不明显。
(三)管理滞后,服务水平低。
个别生态园管理不规范,管理理念滞后,设施老旧损坏未得到及时更换,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如*生态园人工湖水面和岸边垃圾清理不及时,吊桥、木制栏杆变形受损,存在安全隐患。生态园和农庄淡旺季明显,营销不足,举办农业旅游节庆活动较少且新意不足,旅游体验项目少,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科普教育等功能发挥不充分,主题活动缺乏创意,对于在传统农业区成长的市民游客来说吸引力不足。一些农庄节庆活动接待服务保障能力不足,游客出游体验差。
三、对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出台加快发展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指导意见。
建议将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结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和美丽乡村建设,明确都市生态休闲农业近期、中长期发展目标,以特色种植养殖、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农产品流通加工、生态保护等为重点,打造“一圈一带四大板块”总体布局,“一圈”指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以苗木花卉、特色水果采摘、观赏和农事体验为主要内容,建设环城半小时都市休闲农业观光圈;“一带”指沙颍河特色农业开发带,依托沙颍河公园、史滩湿地公园等节点,突出抓好2-3个重点都市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垂钓园、时尚休闲庄园、农耕体验园、农业创意园等特色田园项目,建设集体验、游憩、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四大板块”指以生态观光和农业会展为主题的西部生态农业示范区、以现代科技农业和农业产业园为主题的北部科技农业示范区、以农产品物流为主题的南部农产品物流配送区、以休闲度假和文化节庆活动为特色的东部休闲农业示范区。
(二)高标准推进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建设。
建议农业、旅游等部门出台支持发展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的政策,财政等部门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用于改善企业配套基础设施水平,企业所在地基层政府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做好社会管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谋划都市生态休闲农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精准度和力度,结合精准扶贫,以项目建设推动都市生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坚持差异化开发原则,立足自然、历史、文化等独特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做好“农、林、水”文章,将淮河、渡口、始祖、农耕等文化元素融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项目开发之中,彰显*文化特色,配合“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建设。
(三)提升都市生态休闲农业项目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宣传促销,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都市生态休闲品牌的包装宣传推广。精心筹办露营节、诗歌节、骑游活动、农时节气等新颖的活动方式吸引市民参与,体现*风格,展现*气派。加大对公益性生态园设施、绿化和卫生的日常管理及维护,新建一批游园,为市民提供近距离休闲游览场所。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中心城区周边生态休闲农业快速发展,让市民休闲有去处、农民增收有支撑。强化对行业的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打造独特的黄淮农业景观,鼓励支持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引进研发特色农产品新品种、新工艺,提供新型农业服务项目,提高休闲农业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促进我市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成熟和完善。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七
*县民营企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烟厂关停以后和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不断推进,大批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成长起来,已经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由于受到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影响,经济下行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民营经济运行压力较大。
到
*年*月,从业户数*户;全县民营企业户数达到*户,从业人数*人;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家;限上商贸企业达*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增长,
*年*月底,达到*亿元,同比增长*%。我县已有*等*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在武汉等大中城市开设了销售专柜,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获得*省名牌产品。*年,外贸出口支持自营出口挤出代理出口,下降幅度大。我县没有再采取代理出口,而是大力扶持自营出口,虽然同比下降幅度大,但还是完成自营出口*万美元。由于受经济下行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年*至*月,我县自营出口和利用外资为零。
*县城市客运公司完成了投入*亿新建占地*亩的公交车站,目前完成了*万元货币工程量,*年*月第一批*辆新能源全电动公交车投入营运,年底第二批*辆电动公交车即将投入营运。金凤客运、安捷长轿等开辟了至广州、武汉、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多条高客源线路。目前有金龙、菜鸟、恒辉、荣康、艳阳天、金达商贸等近三十多家物流公司,就业物流行业的人员达*多人,全国各地的商品和本地的产品一周之内可达用户的手中。
*年,我县组建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主要是为民营企业提供短期、小额、快速的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年*月,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县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投资公司,累计发展会员*户。*年*月,由工商联牵头招商引资,对*县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公司由政府控股,民企参股,市场化运作。*年公司注册资本增至*亿元,该公司累计为*家民营企业(经济实体)担保贷款,担保金额*万元,在保余额*万元,尚未发生风险代偿情况。*年为*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万元。中小微企业互助合作促进会自*年底运行以来,为近*家企业发放贷款*亿元,其中*年为*家企业发放贷款*万元。*年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控,暂时没有向企业进行担保贷款,主要工作转移到催收贷款工作中来,导致部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部分县直部门和少数干部对民营经济存在偏见,思想上有唯。
“成份论”的观念,认为民营经济就是个人的事,存在厚薄之分。二是企业管理理念落后。我县很多企业仍处于原始落后初级状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低。即使成了“规上”企业,也普遍存在小富既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意识。三是缺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意识,抱团发展理念不强,有些企业还表现为家族式管理。
对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有一定差距。部分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依然存在。管理部门过多,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现象也不鲜见。有些政府部门从自身部门利益出发,在审核、收费、执法等方面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推诿拖拉,态度生硬等问题。同时存在重招商轻服务问题,企业入驻后,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严重制约着企业壮大发展。
“僵尸”企业缺乏应有的手段和措施。二是开发区自身造血功能还未形成,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以财政资金为主,在融资贷款方面缺乏自主权和有效的载体,虽然存有部分土地,却不能用于商业化融资运作。
人才缺乏凸显,全县。
*家民营规模工业企业,无职业经理人和专业营销经理。一是企业老板普遍是“四员老板”:企业管理员、资金筹措员、市场销售员和人事调配员。二是企业内部管理不严格,更有个别企业内部管理十分混乱,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投入培训员工的经费更是少得可怜。三是企业员工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是农民工,专业技术人才就更少,生产效力低下,严重影响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资本积累少,融资渠道单一。二是民营企业不稳定性较大,银行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原因,怕贷、惜贷、慎贷。三是银行实行抵押和担保贷款制度,民营企业很难找到合规的担保人。四是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对国有经济不怕贷大胆贷,对民营经济不准贷的现象突出。
;二是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相续出台,导致招商引资的用地和配套资金越来越紧张;三是地价优惠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土地出让金是按土地实际评估价交纳的,受县财力影响,解决配套资金能力弱,将导致一些项目迟迟不能动工。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民营经济由于缺乏引导,加之资源优势不明显,投资项目单一、投资效率低下。大多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简单加工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
*年*至*月,全县*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同比下降*%,实现增加值*万元,同比下降*%,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万元,同比下降*%。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不健全;企业规模整体小,我县*年前营业收入超过*万元的企业只有*家(金凤公司、安普罗公司、宏发钡盐公司、四龙石材、*工艺品公司),商贸企业营业额过亿只有中百购物中心*家,*年后,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只剩下金凤公司一家。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不长,相互依存度不高;少部分民营业主的思维狭隘,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创业兴县”的热情,树立全民崇商德良好氛围。逐步建立起“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开拓创新”的民营经济精神理念,进一步打造民营经济文化。
一是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在落实具体措施时各部门配合协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出台的各种涉企税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建立健全政企对话机制和民营企业动态运行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鼓励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对提供有效合作协议的企业给予优先扶持。
二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形成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
“服务”为落脚点。对凡是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都允许民营经济进入。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做到政企同心,共同改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非公企业提供创业、信息、法律、管理咨询等各类服务。
四是加快创新转型。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设备改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科技攻关、品牌建设等,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产业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进企业科学管理、效率管理,引导民营企业打破家族企业经营管理的局限性,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家族企业的财产与企业资本分离。
二是鼓励非民营制企业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的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培训网络和基地,强化对民营企业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县财政可考虑安排部分专项资金,对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补贴。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各类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本企业中有潜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政府应加强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在企业留住人才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持不脱节。
一是在政府指导下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征信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用于对企业的贷款担保之中。尤其是对没有抵押物的一些微小企业,担保公司应当在诚信度得到认可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快捷的担保途径。二是推进银企对接,建立企业与银行信息对称交流平台。支持企业向银行推介自己的项目,同时也支持银行向企业销售自己的产品,形成银企双赢。三是逐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防患公共金融风险。经过登记备案的从事金融产品的企业,政府要加大对其监管手段和监控力度。四是进一步研究完善担保公司的运作机制。通过土地运营的办法筹集担保基金,扩大担保能力。要与银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适当的比例放大担保贷款规模。
“油茶产业园”“藤茶产业园”“医药材产业园”“静脉环保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五大产业园区建设,紧扣文化旅游产业、现代服务等产业,形成重点招商项目库。四是以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围绕我县富硒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林产品加工、旅游开发、医药化工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策划并推介一批重点招商项目。五是进一步强化自营出口企业和出口创汇产品的培育工作,不断改变出口企业与出口品种单一的现状。积极抓好玩具、藤茶、民族工艺品等特色产品的出口创汇工作。
一是完善开发区的行政管理功能。
使开发区的管理职能既做到了有其名,更有其实。二是完善开发区的经济管理功能。以*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采取灵活的手段与措施盘活资产,实施商业化运行,向银行及其他机构融资园区建设资金,实现自我滚动发展,切实减少对财政资金的依赖。三是建立健全入园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在企业入园前,对入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详细评审,确认真正符合入园条件。在企业入园后,要对照入园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认符合项目建设计划,促进企业达到预期效益。对入园项目,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入园后不能按期投产的企业、投产后严重产能不足不能产生规模效益的企业,要启动退园程序,确保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一是倡导领导干部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建立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实行点对点联系、面对面交流,积极作为,正向引导、靠前服务。二是建立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把担当和作为体现在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上,对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工作失误和无意过失,把握执纪执法政策界限。三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和座谈制度。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定期召开全县民企营企业家座谈会,分析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八
民营经济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民营经济发展。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根据市政协安排,近期,区政协经济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xx区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xx大、17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东向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工业强区、商贸大区”两个定位,按照区委“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崛起”的总体要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促进,工业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xx区为不断推进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在“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战略主导下,不断加大民营工业项目引进力度,加速产业聚集效应,不断加大对现有民营企业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开展技改,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为企业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xx区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中共xx区委、xx区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乡镇企业资金投入和引进外资的奖励办法》、《xx区城市工业企业考核评比及奖励办法》等政策法规,为全区经济尤其是民营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
1、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近年来,xx区紧紧抓住国内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良好机遇,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强区”步伐,调整经济结构,全区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到“十五”末,全区gdp达到33.66亿元,在2019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三次产业比重由末的3:48:49调整到2019年的6:52:42。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均比2019年翻了一番。其中,区属规模工业增加值达3.3亿元,年均增长81﹪,是“十五”计划目标的2倍以上。2019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25家(2019年仅有9家),14家民营工业企业占据了区属工业企业的半壁江山,对区属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80﹪以上。
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65亿元,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5.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32亿元。全年克服了宏泰钢铁停产技改、煤炭资源整合等因素影响,完成区属规模工业增加值6.5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亿元,同比增长48.2%。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户,目前全区共有规模工业企业31家,规模工业实现产值2.63亿元,其中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化工材料等行业规模企业增势明显,增幅均在10%以上。全年工业投资增速列全市第一,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6%。
2、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合同。
金额10.56亿元人民币和400万元美元:其中工业项目9个,合同金额2.35亿元。
全区工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45.3亿元的84个项目中,51个新建项目有1/3已开工建设,33个续建项目进度加快。落实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协调服务好宏泰钢铁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工建设50万吨特钢生产技改项目,该项目目前手续基本完备,复产在即。煤炭资源整合后,区属小矿井质量标准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建的盛元水泥、天洲新型建材、通霸蓄电池、淮程树脂、新河粮食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开工在即。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墙改政策,推进区域建材企业升级、发展,我区对辖区内13家粘土砖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对生产工艺、设备、原材料等全面升级,目前13家企业全部开工建设,大部分已建成高掺量煤矸石和空心砖生产线。
3、发展平台建设迅速。
工业园区的建设是我区打造投资“洼地”效应,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的强有力的措施。淮南工业园2019年通过政府和国家发改委审核,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审核批准面积1平方公里。为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合淮同城化”战略,xx区把淮南工业园作为合淮同城化启动区域,率先相应号召,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加速发展。区委、区政府适时调整了园区管委会,由原李郢孜镇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到区政府管理为主。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各项公用配套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基本实现“三通一平”,开发投资3040万元,其中供电设施投入1800万元,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已投资680万元,通讯建设完成有线电视、通讯电缆等,道路附属设施,绿化建设等也正有序推进。近年来企区委、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和积极为企业服务,园区工业企业发展迅速,现有企业10多家:金强木业、克坦精米、玉虎工艺品、顶力搅拌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宏昌工贸、同正科技进展迅速,厂房、设备已安装完成,正进行调试,投产在即;通霸蓄电池项目、新河粮食产业园、国惠园米业、盛元水泥、天洲新型建材、淮程树脂等项目,前期手续正在办理,等待入驻。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区产业集聚、产业升级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平台建设,我区通过申请上级扶持和引进外来投资等多种方式,举全区之力切实改善区域城乡基础设施面貌,通过旧城改造、城乡道路建设等工程项目的适时不断改善区域环境,为民营经济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4、服务职能不断拓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强化服务职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招商引资平台不断优化。在抓好硬件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积极协调服务宏泰钢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新上年产50万吨特钢技改项目,协调解决项目立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评估等手续办理工作,目前前期手续即将办理完成;帮助天洲商砼、振淮篷帆争取皖北贴息资金为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推波助澜;双金属线生产项目、“麻黄鸡”标准化生产基地、何首乌有机种植及产业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为去年新签约的国惠园米业、天洲新型建材、宏昌工贸、盛元水泥粉磨站等项目协调解决立项、规划、环评、供电等问题。
5、由于xx区财力有限,近年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城乡面貌仍需大的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加大投入,希望市政府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对我区的倾斜力度。
一是领导要重视,投入要加大,政策要落实,人员要充实。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企业发展,提升我区品位的重要举措。我们认为,企业要发展,领导要重视,投入要加大,政策要落实,人才要充实。第一,区委区政府要根据政府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文件,切实落实相关政策,促进企业发展。第二,可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一批精明强干的人才成立专管会,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政府主管部门可在人才市场上帮助企业内引外联,引进人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如可引进生产流程管理人员、企业总体规划人员等;可引导与相关院校、相关企业成立联合研发机构,使之与其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发展。如我区的金环商贸有限公司与安徽理工大学成立的金环实验中心即为一成功案例。第四,对于企业的资金问题,可学习外省的有关办法,成立民营企业组建的信誉贷款担保机构,以便解决企业的贷款问题。
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产品的销售离不开宣传,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大张旗鼓地、深入持久地宣传企业产品,尤其对于新产品,更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众多的人了解产品、了解企业、了解谢家集。我们认为,宣传工作可以以政府名义组织各种专项会议宣传本区企业及产品。以科技局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刊印相关期刊(由企业完全或不完全出资),来帮助企业在各种场合宣传、推广,扩大知名度,打开市场。
三是建立相关机构,重视劳力培训。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许多企业都存在一个共性——缺乏劳动力资源。没有劳动力,就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希望劳动保障与就业中心部门能与企业挂钩,建立相关机构,重视劳力培训,调动社会闲散劳动力的积极性,提供机会使企业与劳动者沟通,从而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四是加强管理,坚持体制创新。
要帮助企业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实现企业主制向规范化公司转变。要加强股份制的改造,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向现代创新型公司发展。要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民营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规范化发展。
五是企业应努力谋求自身发展。
企业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仅靠过去的模式维持。各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与周边同行加强联系,交流信息;应积极主动地与相关高校、相关专业互动,以改善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应打破独自经营,聘请专职人员、科技人才及企业复合型人才管理企业,应敢立潮头,能立潮头,以此来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同时,业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外,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还应遵章守纪,通过建立、完善各种制度,保证员工的各种合法权益得到落实,为构建和谐谢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民营经济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摸清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民营经济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现就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一简析。
(一)民营企业实力增强。2019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达21371户,本年新增2062户;从业人数98944人,本年新增4669人;注册资金累计达150918万元,本年新增9440万元。私营企业累计达1964户,本年新增251户;从业人员52365人,本年新增1790人;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373164万元,本年新增79494万元,新增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到317万元,远远超过全部企业户均注册资本190万元。
(二)民营经济量质同升。2019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累计完成1090945万元,同比增长8.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4.8%,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6.2%,同比增加16.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8.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7.2:58.9:23.9,其中,二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增速快于整体民营经济1个百分点。
(三)民营工业整体向好。2019年,全市民营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71488万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3.4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加值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43.2%,同比缩减0.9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对民营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民营工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28.8%,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长有33.5%来源于民营工业。
(四)民营投资大幅回落。2019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投资额614935万元,同比下降16.2%;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571794万元,同比下降13.0%,比去年同期降低2.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2.9%,其中: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268704万元,同比增长5.9%,占全市民间投资的比重达47.0%,同比增加8.4个百分点,农户投资21000万元,同比增长1.1倍。
(五)消费市场平稳运行。2019年,民营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78876万元,同比增长13.6%,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99.2%。民营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7609万元,占民营三产的比重达18.2%,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增长11.6%,增幅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民营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7682万元,占民营三产的比重达18.3%,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增长4.4%,增幅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
(一)民营经济下行压力凸显。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市民营经济冲击较大,民营实体经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发展困境,受当前价格回落、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等影响,企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二)资金瓶颈制约十分严重。多数民营企业存在固定资产挤占流动资金现象,加之市场行情不好,资金回旋空间几乎没有;同时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风险大、信用度较低,加上抵押和担保制度不完善,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采取惜贷政策。
(三)产业结构层次依然偏低。受市场准入、企业自身素质等条件限制,我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装备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一些产业能耗高、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很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四)企业管理水平尚需提高。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现代管理体系,管理水平较低;标准化工作滞后,产品质量堪忧、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资金投入较少,研发能力不足;民营企业中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品牌经济发展还需加大力度。
(五)服务环境有待逐步提高。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还存在,许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民营经济具体管理办法还不尽完善,有关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实际工作中难以真正兑现;全民创业的发动面不够,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一)抓好政策措施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并结合措施出台当地支持政策,并开展涉及各部门政策的细分工作,通过对政策的贯彻实施,加大财税支持、加快结构调整、缓解融资困难等,积极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将其做大做强。在发展好农副产品加工的基础上,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向终端产业和产品延伸,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三)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以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为依托,建设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吸纳具备条件的融资担保、信用评级、财税代理、法律顾问、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电子商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抓好政策、服务、信息的整合、链接、共享工作,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制约。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激励等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为民营提供贷款服务,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引进各类民间银行等投资主体到我市落户,盘活金融市场;引导民营企业诚信合法经营,改善自身融资环境;帮助有实力的企业民营企业加快上市直接融资步伐。
(五)引进培训多措并举,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人才引进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系统网络优势,适时组织开展网上招聘活动,为民营企业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训方面,坚持自主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训企业全员操作技能,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九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关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扩大、质量提高、作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20xx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11.8亿元,同比增长19.6%,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2.4%,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依次为37.5亿元、107.1亿元和67.2亿元,三次产业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分别由上年同期的37.6%、57.6%和49.3%调整为今年的41.3%、59.6%和50.4%。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是全市民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208.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1.5%,同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
20xx年,民营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增速达19.6%,高于gdp增速4.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9.2%,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3.3%。泸州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贡献,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1%。分产业看,民营第二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7%。
3、民营经济税收所占比重扩大。
20xx年,私营经济税收收入达5.6亿元,同比增加2.1亿元,增长60.6%,增幅高于全部税收27.1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比重达11.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个体经济税收收入达3.0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增长4.4%,占全部税收比重达6.4%。民营经济税收已成为泸州财政重要的、稳定的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收入来源。
4、民营企业总量规模快速扩大。
20xx年,全市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企业、港澳台企业合计户数为8.1万户,占全部企业总户数的90.7%。其中,私营企业8332户,同比增长7.9%,个体经营户7.2万户,同比下降3.6%。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企业、港澳台企业合计注册资本金总量达111.4亿元,同比增长21.3%,占全部企业注册资本的40.5%。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97.3亿元,同比增长31.0%。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116.7万元。
5、民营经济成为拓展就业的重要渠道。
民营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力促进农村部分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0xx年,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21.2万人,新增0.7万人,增长3.2%。
6、民间投资增势强劲。
20xx年,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88.0亿元,比上年增长55.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46.6%上升到56.5%,上升了9.9个百分点。
7、民营工业表现突出。
20xx年,民营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44.1%,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65.9%,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161.4亿元工业增加值中,民营工业完成了94.1亿元,占58.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工业增加值90.3亿元,占比58.4%,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
8、民营商业占据消费品市场主导地位。
20xx年,民营商业蓬勃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3.4亿元,同比增长18.9%,占全社会批发零售业的69.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民营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16.6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全社会批发零售业的72.2%。
尽管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
1、民营企业素质不高,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表现在:一是私营个体企业业主大多学历不高,许多经营者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决策能力,追求目标短期化,没有干大事业的气魄,影响了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二是部分私营业主仍采用作坊式管理方式和家庭式管理手段,没有健全的财务、统计报表制度,也没有严格的核算和管理制度,既影响了企业信用的建立,也使企业经营起伏波动较大,更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多数企业未对职工进行专业培训,职工整体素质不高,也制约了企业经营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业主管理水平偏低,开拓创新精神不足。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用人机制陈旧,企业业主偏重经验而缺少创新,基本是“有管无理、有战无术、有销无营”状况。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目光短浅,满足于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思进取。特别是有一些改制企业,经营者存在短期行为,拚设备、拚消耗,不愿投资扩大再生产,不愿进行技术改造。还有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法制意识淡薄,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私营企业家开拓意识不强,客观上造成了私营企业竞争力低下,严重地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3、民营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尽管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仍然偏小。20xx年,全市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企业、港澳台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只有13.8万元。私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小,使用的设备大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淘汰下来的陈旧设备,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十分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
民营企业有效资产不多,符合抵押资产较少,难以达到抵押贷款条件。一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却苦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
5、传统行业比重大,科技型企业少。目前我市民营经济中优势产业、行业与项目较少,抵抗风险、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大多数民营企业集中于商业贸易、餐饮娱乐、运输修理、简单加工等几个领域,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而从事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出口创汇的比较少。
6、政策落实困难,经营环境不尽人意。近几年,我市大力整治投资发展软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仍有一些难如人意的地方,机关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仍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民营企业用地、户口申报、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相对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仍然受到歧视,民营企业经营的行业限制范围大,在建设用地、银行贷款和税收等方面也多有不如。同时,由于体制、观念上的原因,一些政策很难落实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平等地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经营环境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无论经济基础还是发展环境都有了较大进步,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1、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优,发展快,环境差,发展慢,这是经很多地区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一要优化政策环境,尽快清理并取消那些不平等政策,落实民营企业本应享有的待遇,在政策上体现公平、公正和一视同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二要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强化服务意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优质服务。三要优化市场环境,建立一种自强、自律、诚信、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机制,为遵纪守法的民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促成市场正当有序的竞争。
2、进一步搞好整体规划,明确发展重点。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选择一些重点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率先突破,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从局部到全部,从个体到整体,在全市形成燎原之势。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区的“波及效应”和“扩散效应”,推进民营经济的聚集化过程。要重点发展有传统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民营服务业、信息产业、旅游业和高科技产业。要选择已成为龙头企业和支柱的大型企业、有发展潜力和填补产业空白的中小企业、外向型和科技型企业作为重点企业进行培植。要重点扶持已列为重点支持发展目录的产品、出口创汇产品、高精尖技术产品和本地资源丰富的工业制成品等。
3、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搭建发展平台。
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必然选择。要根据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不同条件,科学制定和完善园区的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园区,努力使园区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企业集群和特色产业板块。
4、进一步做好招引工作,拓展项目来源。
如果按照早期温州那样的发展模式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话,想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必须实施超常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来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动员优势企业、骨干企业参与招商,使其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完善基础资料,排出重点项目,增强针对性,提高成功率。针对重点地区开展多层次的招商活动,做足做细做实招商工作,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5、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突破制约瓶颈。
对民营企业要在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尽快壮大起来。在技改补贴方面,把民营企业的技改补贴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在建设项目方面,除国防以外的建设项目,民营企业都可以参与建设。在生产经营用地方面,要让民营企业参与竞标。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对民营企业申请对外经营权、开展进出口业务、招商引资、对外投资,都应大力支持。在人才引进方面,支持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民营企业兼职和承包技术项目,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除享受该企业的待遇外,国家给予其他企业的优惠政策,也应同样享受。在税收方面,对民营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的产业,以及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安排下岗职工就业,要给予税收减免。
特别是在融资方面,要积极建立担保机构,设立担保基金,为民营企业信贷提供担保服务。政府部门应在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建立一条渠道,加强两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合作,突破民营企业的资金制约瓶颈,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后劲。
6、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开拓创新。
民营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发展,重要的是要加强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提高他们经营管理的素质。在企业的原始积累阶段,民营企业重视物质资本包括资金、技术等的积累,而对于人力资源这一软资本却投入很少。而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转型、提升的加速,人才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有了人才就能够实施科技开发,进行开拓创新。民营企业要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借助其科研力量合作开发项目;要积极购买专利技术,缩短技术开发周期,减少技术投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参入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十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__区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石料建材业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据统计,到20__年底止,全区共有民营企业5425家,从业人员40132人,实现产值16.03亿元(90价,下同),缴税5061万元,分别占全区乡镇企业总数的96.99、92.56、85.18和69.98。民营经济在__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全区经济主要增长点。
从发展态势看,__区民营经济呈现四个新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到20__年底止,全区民营企业比1996年增长25.61,其中个体户4983家,私营企业386家,外商投资企业56家;去年实现产值16.0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57亿元,占全区乡镇工业产值的85.18;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占全区乡镇企业增加值83.81;缴纳税金5061万元,占全区工商税收69.98,比1996年翻了一番多。大部分镇(街)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主要支柱。如河口街有民营企业827家,占全街四级企业总户数的98.92;实现产值3.43亿,占全街社会总产值62.67;其中工业产值3.06亿元,缴纳税金1104万元。二是以石料建材业为主,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形成了以石材工业为主,三大产业并举的格局。目前,全区有石料建材企业1534家,约占总数的28,去年实现产值18.89亿元(现价),创税2587万元,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值和工业税收的82.85和61.6。__街三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当初办石场、石材厂发家,现在已拥有12家石场、2家石材厂及城北大酒店、城北水上康乐中心、石材机械市场、机械车辆配套齐全的施工队等企业,资产超过20__万元,去年上缴各类税费超过100万元。三是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品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一些企业注重科技投入和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中有不少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以及省“火炬计划”的项目,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如云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经过自身努力,成为全市首个被省列入“火炬计划”项目的私营企业。该公司生产的石材产品已经由当初以规格小、档次低的大理石板材为主,发展到今天的七大系列、十大门类600多个花色品种,年生产能力为各类板材3000万平方米、异形工艺制品250万套以上,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四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逐步提高。全区民营经济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高,并涌现了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如位于初城工业区的立新威洋石材有限公司、力生黄氏石材有限公司、创业石材有限公司以及三和石材有限公司、中印石材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先后建成投产,充分显示了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强劲的势头。
__区民营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显示生机和活力,主要是抓好了五个方面工作:
__区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的要求后,将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之重来抓,纳入全区每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十五”计划来通盘考虑,实行不限所有制、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范围、不限行业产业、不限地域,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并出台了相关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扶持、引导和加快发展的力度。政府切实转变职能,主动做好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着力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发展环境和氛围,真正做到政治上给予信任、政策上给予优惠、服务上给予方便、发展上给予支持、经营上给予指导,使以石料建材业为主的民营经济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壮大了全区经济总量。
农业、基础性产业投资力度,出现了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农业、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好势头。仅1998年至20__年,全区就新上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项目900个,投资总额达14.77亿元,当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__区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实际,实行扶优扶强,按照产业、行业进行分类指导,抓大活小,规模发展民营经济。注重引导和扶持石材企业通过增资扩产和“强强联合”、“以大带小”、“大小结合”等形式,逐步组建龙头企业和或企业联合体,促进石材企业在生产上形成规模优势,在销售上形成整体优势,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有效地带动其它行业走规模发展之路,使该区石材业逐步朝着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具有云浮特色、有规模、多元化的石材群体正逐步形成,并带动了其它产业、行业的企业和业主不断拓宽其经营范围、增加经营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如__街的中印石材有限公司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合作互惠、相对独立、自由发挥、共享企业”的方式组建石材企业联合体,使16位石材业主有效地突破了“小生产、少规模、实力弱”的制约,实现了“双赢”。又如1999年才落户初城工业区的港资宝嘉制衣厂,目前已发展到有宝利图制衣厂、宝利图纸箱厂和永嘉鞋厂等多家企业的大型企业;市区“九记水果店”的老板走专业化的产、供、销之路,投资数百万在__街开办“南山农业生态园”,目前该园已被列入省重点培植的农业龙头企业。
为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__区专门成立了保护个体私营经济权益办公室、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协调办公室和招商引资办公室,指导民营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信息,及时出台并不断完善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经常组织民营企业特别是石材业参加国内外各种产品销售会、推介会和经贸合作交流会,引导企业克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坚决刹绝“三乱”行为,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各镇(街)和各级职能部门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协调联动,大开绿灯,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从筹备、建设,乃至投产后的配套一条龙服务、全方位服务和经常性服务。积极组织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其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积极发挥区工商联、区石材商会、区石材机械商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引导企业克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
__区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目前仍碰到不少问题与困难,主要是:
1、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以石材企业为例,虽然近年来在数量上有一定改观,但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象没有太大改变,称得上骨干企业的为数不多,真正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还是欠缺。
2、企业主素质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这对企业主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主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缺乏只争朝夕、兢兢业业、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缺乏强烈的市场意识和预测、决策、创新能力,思维模式仍然带有小农经济痕迹;法律意识淡薄,不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热衷于投机取巧;有的奢侈腐化、纸醉金迷、一掷千金,而没有把积累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等等。
3、融资渠道不畅,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相当突出。民营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仍处于与国有企业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信贷困难,融资渠道不畅。大多数民营企业只能靠自身积累的资本或高成本的代价来获取资金,这增加了经营成本,降低了投资效益。而且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产品积压多,资金回笼难。资金短缺不仅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也导致企业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4、人才缺乏。多数民营企业的科技水平高,技术、管理人才奇缺,加上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重视对人才的引进使用,而轻视对人才的培养,民营企业人才缺乏。目前在全区民营企业中,具有初级技术职称以上的只有381人,不到从业人员总数的1。
5、市场营销面窄,品牌效应不足。以石材企业为例,普遍欠缺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产品推销组织和手段,石材产品的营销面比较窄,石材企业存在互相压价销售的恶性竞争。同时,企业创品牌成效不大,未能通过名牌效应为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6、管理观念滞后,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__区的民营企业仍然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方式,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时,企业并没有顺应改变,很少企业能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等,经营管理的漏洞多,特别是由于对企业家族成员的产权未能细分,造成产权不够清晰,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和激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7、扶持、鼓励措施不到位,民营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仍有待改善。目前,国家和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和地方性政策,但有些政策仍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如收费管理不够规范,“三乱”行为屡禁不止;打击偷逃骗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等等。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已成为全区各级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要在观念上大胆创新,真正把民营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树立民营经济兴区的观念,按照“放开、放手、放活、放大”的指导思想,增大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地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表彰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的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和典型企业,真正做到对民营企业在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政策上给方便、经营上给支持、法律上给保护;不限发展比例,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从而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1、从宏观上强化政策引导、扶持,确保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要将民营经济纳入全区经济宏观调控的整体框架。目前,民营经济占全区gdp的半壁江山,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为此,要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对民营经济给予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重视。同时,理顺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又无人管理或管不到底的情况,注重协调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政策的导向和力度,切实克服过去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流于形式,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2、强化体制上引导、扶持。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选择好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对大中型规模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引导、推动其从家族式管理逐步向规范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等模式转变,要鼓励、帮助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当然,对适合“家族式”管理的一般个体民营企业,也不应强调向股份制转化。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3、强化组织形式上的引导、扶持。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抓大活小,促进民营企业“强强联合”、“以大带小”、“大小结合”,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能力的民营龙头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促企业在生产上形成规模优势,在销售上形成整体优势,从而增强民营企业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在深入分析和客观把握市场状况和竞争对手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企业发展战略;要鼓励民营企业主大胆在组织形式上创新,使企业从分散、粗放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转变。要借鉴外国依托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发展的做法,倡导、帮助民营企业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在行业标准推广、信息交流、市场开发、技术指导,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协助协作功能,促进同行业民营企业一起跃进。
4、强化科技引导、扶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首先,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创立打得响、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真正使企业以技术开发带动产品开发,以产品开发促进市场开发。其次,要帮助民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提高文化科学素质;再次是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技术讲座、技术咨询会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培训技术人才。同时,要在用人上放开放活,对进入民营企业的各类人才给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对高新技术人才给予特别优待;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民营企业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服务要由简单放开向主动服务、积极引导转变。首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变作风,加强服务。要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融资、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为其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三大服务体系(即企业投资报批过程中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的全方位服务和企业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文明、稳定、高效的投资软环境。其次,要严格执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民营经济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企业主树立正确的互利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守法经营,依规纳税,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走大道、走正道。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一
近年来,民营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地位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截止目前,xx区民营经济主体40831户(数据截止20xx年底,下同),比20xx年增加18432户,注册资本金达85亿元,比20xx年增加45.5亿元。个体工商户33441户,比20xx年增加13237户。实现增加值93.2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9.8%,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一)综合素质提高,支柱作用突出。一是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由以商贸、餐饮、交通、建筑等产业为主逐步扩展到工业、房地产、旅游、咨询、计算机应用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教育等行业延伸,占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攀升。二是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全区共有民营企业6390家,比20xx年增加4195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45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6%。年产值上亿元企业达63个,比20xx年增加57个。三是名牌越来越多。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20xx年新增注册商标220件,增长30%,有5件商标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13件商标被认定为“重庆市知名商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20xx年,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xx年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6200万美元,比20xx年增长10倍,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5%。五金汽摩产业带动效应明显,全区五金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0%。
(三)缓解就业矛盾,繁荣农村经济。一是有效缓解就业矛盾。20xx年,全区城镇登记下岗职工数为1726人,其中:民营企业安置下岗职工数达1675人,占97%;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万人左右。二是大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20xx年xx区拥有国家级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区级龙头企业90家。三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6.1万余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6.4%,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5.3%。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502元,从本地民营经济成分中获得的收入占本地劳务收入的48.7%。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xx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营规模偏小。民营企业“星星多,月亮少”,资本1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102户,5000万元到1亿元的20户,亿元以上的9户,均低于周边的江津、合川和永川。民营企业(不含微企)和微型企业户均注册资金分别为141.3万元、218.5万元和7.6万元,在邻近区县中排名都较为靠后。二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截止目前,全区民营企业6390家,仅占全市总户数的4.2‰。三是品牌效益低。虽有鑫业船舶件、水暧管件、通达铁路配件、电工刨刀等几个品牌远销国内外,但其品牌效应都不明显,缺乏真正引领市场的全球、全国著名品牌。
(二)主要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迟滞,民营经济发展氛围不浓。一是对民营经济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和有效指导。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业务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引导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对民营经济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存在着“轻视”、“歧视”、“仇视”心理,影响企业发展的人为因素较多。三是民营企业开拓进取意识不强,“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2、服务与政策不到位,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民营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执行和措施落实力度的大小。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及《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xx区政府出台了落实市委市政府“1+6”和“十个一批”等文件,全面实行“五放开一取消”,税收减免,推行“绿卡”和规范政务管理,整治“三乱”,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的“1+1”扶持等系列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门服务不到位。对民营经济的服务重视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扶持帮助少,具体措施少,政策落实不到位。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为民间投资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市场准入和资源配置不公现象依然存在。民营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平等待遇。民营企业进入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还比较困难。三是科技服务平台偏少,企业自主创新缺乏有力支撑。科技服务平台大多集中在五金汽摩产业,其它产业基本没有建立科技服务平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技术资源整合共享程度还远远不够。民营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研发经费不足、研发能力低下,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上,得不到支持和保障,制约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3、自身素质不高,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综合素质不高,整体形象欠佳。一是经营管理不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许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模式,致使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二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企业高端人才严重缺乏。部分企业主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而没有从思想上真正去重视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损失了大量“千里马”。三是民营企业信誉度不高。大多数民营企业不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很少缴纳“三险”,尤其是建筑类的民营企业,拖欠、克扣农民工的工资时有发生。四是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严重。受短期利益驱动,民营企业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的功夫较少,仍有仿冒别人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相互压低价格现象发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五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核心竞争力偏弱。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不足、功夫不够,无核心技术支撑,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生存空间狭小,抗风险能力弱。
(一)建立健全区级领导协调机制。建议政府促成各镇街建立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或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议,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解决建设用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生活服务等实际问题。
(二)强化后续帮扶力度。多形式、多层次抓好创业培训和后续培训。对民营企业实施重点帮扶,采取“商会带动和大企业带动”的双带动方式开展帮扶活动。积极搭建民营市场主体融资服务平台。通过组织召开对接会、融资信息发布会等形式,促进银企交流合作。为金融机构提供民营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登记等信息查询服务,向金融机构推荐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信用度高的民营市场主体。
(三)加强民营市场主体商标品牌培育。加大商标宣传培训力度,增强民营市场主体商标品牌意识,鼓励进行商标注册和商标运用。加大民营市场主体著名商标认定和驰名商标推荐力度。支持注册地理标志,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加强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建设,引导民营市场主体集聚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和优势。
(四)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和区域执法协作网络优势,加大对民营市场主体字号名称、产品特有包装装潢、注册商标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维护民营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
(五)发挥行业协会服务作用。加大对各级企业的指导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协会开展维权保障、宣传教育、培训学习、经贸交流等活动,为民营市场主体搭建招商引资、信息交流、管理培训。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二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至20xx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xx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
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xx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
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
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xx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xx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四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xx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xx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xx年的5家发展到10家。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xx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xx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代理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的态度。特别是在对待民间投资问题上,存在倡导有余、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更没有如对外资招商那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民间资本开展集中地招商活动。
3、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企业主文化素质较低。现有的'民营企业主大多40多岁,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经营者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投资决策上往往凭个人经验,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也难于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
二是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的特性,在资本原始积累投资期一般采用了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管理方式,这是合理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管理方式就会成为企业规模向更大方向发展的障碍和束缚,而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前我们的民营企业主大多还难以胜任。
三是民营企业信誉度不高。经营中违约、违反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县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社保、医保等职工权益在很多民营企业中根本没有落实,企业人才被外地挖走,企业出现招工难、特别是招骋人才难的现象。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大战略措施来抓,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鼓励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建立“领导干部挂钩民营企业”制度和“机关干部下企业”制度。
二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政务环境。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形成“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自主发展”的工作格局,满腔热情地帮助民营企业过好市场经济关。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深入企业,及时总结推广民营企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强化教育,提高民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守法经营意识和讲信用、办实业、创品牌的自觉性,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更新观念,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落实第一要务的主题,形成共识,从思想上根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着力为民营经济搭建舞台,为民营企业牵线搭桥,帮助它们做大做强。帮助民营企业家学习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引导他们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经营和守法经营,严守商业信用,把目光投向国内国际市场,敢于办大事,创大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分期分批组织民营企业家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市参观学习,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树立全方位开放的观念,树立长期发展的观念,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3、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靠信用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促进我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三
企业“招工难”,这是当前国内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工业园区企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增加,劳动用工量剧增,用工供求矛盾同样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今年广东省出台“双转移”政策,犹如一记重磅炸弹给全南这个紧毗珠三角的人口小县更是重重一击。若不认真分析“招工难”产生的根本原因,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招工难”将对我县的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招工难”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工业园区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这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警示。
1、劳动力严重外流。沿海发达地区的极化效应,对我县的劳动力产生较强的吸附作用。我县毗邻珠三角发达地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成本较低,流动方便,而一些用工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待遇较发达地区相差较大,单件产品工价普遍比沿海同类企业低20%-40%,且生产不够稳定。所以大部分本地人都不愿在本地做工,有条件外出打工的都已外出。加之我县青年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眷恋乡土,使得劳动力跨区流动日益普遍,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我县在广东务工的劳力有近4万人之多,占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农村的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在我县广大农村,大多是一些“3860”人员,即:带着孩子的中年妇年和年过六旬的老年人。
2、企业用工环境偏差。其一,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的现象比较普遍。园区有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位平均每月900元左右,每天的工作时间普遍在11小时以上,如按每月26天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月工资也就650元左右。其二,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缺少人文关怀。一些企业住宿较简陋、伙食差、文化生活单调。有的企业工价确定和计薪方法不够合理、透明度不高,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很少和员工交流,难以在员工中树立“爱岗敬业,以厂为家”的观念。其三,职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一些企业对法律规定的条文,比如各种福利、社会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有的企业不依法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员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其四,性别需求失衡。女工需求过大,男女比例有的高达2:8,与男女人口出生比例极不相称。
3、企业招工主体意识模糊。一是在招工过程中,一些企业管理者习惯于等政府“说媒”,想着“媳妇”找上门,而不是自己走出去“比武招亲”。二是用工年龄限制严,导致年龄性民工荒。园区许多企业在招工时,将年龄限制在18-25周岁的青年,45岁以上的民工基本不招,使求职者“望岗兴叹”,人为地减少了用工数量。
4、求职者眼高手低。尤其是一些“80”后青年本身缺乏劳动技能,却又好高骛远,怕苦怕累,不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锻炼学习,跳槽频繁。加之在本县流动成本低,导致企业员工稳定性差,流失率大。
5、民工问题没有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十分注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而很少注意到占80%人数的普通劳动力,政府和单位都有人才引进的各项管理规定,但很难见到民工引进的有关规定。
二、破解工业园企业“招工难”的对策建议。
破解园区企业“招工难”问题,是我县应对广东“双转移”,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根据笔者的平时调查了解,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强化招工重要性的认识。从宏观上看,“招工难”是好事不是坏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但从微观上看,“招工难”又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新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直接损害园区的投资形象,影响招商引资工作,制约我县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招工难”问题决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政府更是责无旁贷。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县电视台等媒体要免费为招工企业宣传、发布招工信息。要在群众中大力宣传“热爱全南,接受培训,提高技能,就业全南”的思想,教育员工要增强劳动技能,不要盲目外出,要看到家乡发展的亮点和就业希望。
2、不断完善和创新招工举措。
民营经济调研报告篇十四
本文目录。
去年,区政协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就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展重点调研,经过走访辖区范围内的近10家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召开了各类民营企业家参加的座谈会和政情通报交流会,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
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有四个特点:
1、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区民营企业总数由年的519户,发展到现在的3977户,增长了7倍多。截止去年底,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8691户,注册资金3.5亿元;民营企业3977户,注册资金29.8亿元;仅去年,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998户,新发展民营企业895户,新增注册资本12亿元,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2、规模企业优势显著,竞争能力日益增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区的民营个体经济已由发展初期的主要从事商贸、饮食、服务业等比较单一的拾遗补缺行业,不断向各类工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旅游业、服务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拓展。初步形成了农工商并举、全方位拓展的民营和个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了一批初具特色的产业群体和块状经济。据统计,全区目前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达100-500万元的有366家,达500-1000万元的有46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有56家,而年底分别是30家、2家和0家。截止年底,全区民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金74.8万元,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的达468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2%和29.6%。
3、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贡献份额幅度增加。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二。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高力集团的落户,科技、制药的崛起,铅锌银矿、金陵石化化工二厂等一批大中型国有集体改制企业的加入,我区建设、房地产、方圆置业、苏星汽车修理厂的成功改制都进一步增强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全区民营企业在扩大劳动就业上贡献突出,几年来共吸纳5400余人就业,成为吸纳征地拆迁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重要渠道。
4、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去年,区政府按照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发展,做好服务,狠抓规范,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来抓,着力引导民营经济走规模发展的道路,走现代企业的发展道路,走改制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层次,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推动了民营经济增长速度的再加快,总量规模的再扩大,发展层次的再提升,使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在走访、座谈、调查中,听到了民营企业家对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区民营经济在发展规模、质量、环境等方面较之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最佳环境"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旧的思维定势依然存在计划经济时代民营经济就是私人经济、甚至个体经济的习惯思维普遍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私人经营者自己的事"。虽然民营经济逐步上升为区位经济的主体地位,但过去有些管理部门职能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没有调整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指导作用。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由农业区转变而来,基础条件薄弱,传统的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差、资金少,客观上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当前政府部门往往"重视大型的、高利税的民营企业,忽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行为,不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致使我区民营企业处于低层次的发展状态。
2、产业规划滞后缺乏对民营经济总体长远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配套。目前,政府已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究竟如何推进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何设计民营企业的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从哪里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如何抓落实、抓实效、抓成果,还没有可以遵循的长远规划和配套政策作支持。
3、管理阙失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中,甚至存在与公有制企业不同的双重标准,还不能做到主动地关心他们、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合理的收费和不应该甚至非法的乱摊派时有发生。职能部门之间的规范相互冲突,市、区的同性质部门重复收费、国有企业享有的有关国家政策优惠,民营企业不能平等地获得,政策的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使民营企业处在一种不公平的政策环境之中。
4、培训"短腿"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采用传统的"家长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现代管理知识匮乏和管理手段落后。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家迫切需要提高经营水平、管理创新水平,需要熟悉国际规范的知识和与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一些企业。
规章制度。
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劳资关系处理不好,容易滋生社会矛盾;有的经营者同时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企业科学管理重视不够,企业经营状况起伏波动较大。
企业的员工培训问题也比较严重,引进人才难或引进人才留不住,用人只能降低标准。在民营企业经营者的队伍中,不乏低学历者,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没有部门来管、来抓。因此,导致民营企业短期行为和缺乏发展的长远眼光。
对劳动力的培训还没有有效的措施,没有能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合适合用的劳动力,大量的失地农民没有现代工业的劳动技能,就连基本的工作规范、法律常识、安全要求、企业制度都不了解,影响传统民资企业与现代工业的接轨。
5、服务不到位对引导懂管理、精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从事民营企业,缺乏独立运行的政策措施和优惠待遇,有一些优惠政策受到部分执行部门拖延、推诿不能落实而流于形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突出。我区工业园、创业园、科技园还很少有能真正让科技人员动心并去创业的优厚条件,与杭州、苏州等科技园相比,我区民营科技园对高科技项目在资金、地方性收费、土地出让或批租、人才使用等方面力度不够,在政策扶持上还缺少吸引力。其结果,使我区的民营经济多数处在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产业之中,民营企业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些部门"重结果、轻过程,重。
口号。
轻落实,重形式轻扶植"的官僚主义作风。另外,在公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进程中,政府部门如何引导,使这些企业规范化,理顺原有劳资债务产权等关系,缺乏一个公正的中介组织(不是政府所属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帮助促进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来规范运作。
6、没有特色产业群区一直没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象以纺织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以五金为代表的家庭作坊--家族企业发展模式,广东(东莞)以外来加工业为代表的产业群。目前全区以整机装配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号的奶业、花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以汽车建材为龙头的商业、服务业起步晚,规模效益尚未体现,没有成为产业链。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区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实现,阻碍了利用民营企业优势来嫁接公有企业作用的发挥。因此,从我区整个经济发展的高度重新对民营企业进行定位,不断改善民营经济的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要确保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步入健康的快车道,首先必须解决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更多有知识、善经营的高级人才加入民营经济的行业。同时,从地方政策上完善有关法规,确保民营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规划要先行在我区""发展规划中,将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作为一个专题加以研究,请专家论证,通过人大作出决议,纳入我区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之中。还必须明确规定优先扶植的产业领域或高科技领域,作为镇街发展民营经济的依据。
第二,政策多扶持其一,加强民营经济的政策制定工作,将民营经济的发展纳入地方法规的保护之下,使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放心,让计划从事民营经济的人才放心。同时规范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将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有关民营企业的有关规定、优惠待遇和优惠政策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便于执行。打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界限,在科技项目申报、政府资金利用等方面应享受同等待遇。其二,对民营高科技企业,建议设立"区长专项资金",同时配套专项政策和使用办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吸引高级人才加入到民营经济的创业中来,以此带动我区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其三,建立我区鼓励高级人才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工作的特殊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在市人才政策的框架内,建立人才储备制度,人事部门对民营科技园从事创业或工作的高级人才管理要提前介入。其四,鼓励有条件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对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的关注是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招商局要引进投资少、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小项目,或者主动的牵线搭桥,围绕大企业设置一些加工点,组织联营性质的合作社,给与小额的贷款,廉租用地等,帮助他们创业,带动就业,维护稳定。其五,加大宣传与指导的力度,做到政策透明,执行规范,改变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简报、电视台、广播电台辟专栏用于政策宣传、信息发布,节约民营企业管理、经营、交通的费用。
第三、管理更规范规范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一是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对我区的民营企业实行"挂牌管理"。即对民营企业的收费标准、税收标准、检查标准、由谁负责检查实施等,由区政府统一制定。检查人员凭区政府统一印发的证件从事对民营企业的检查管理行为,凡是超过规定的任何内容,企业有权拒绝执行。对于与市政府有关部门相抵触的标准,重复的收费要主动地协调,甚至干预。二是对民营企业实施"素质创新计划"。参照国家经贸委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的做法,对我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坚持制度化培训,有效地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三是关注改制以后的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去年以来,全区改制工作进展顺利,改制以后的企业情况复杂,区政府应当主动介入,帮助理顺产权、劳资关系,健全基本的组织、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跟踪政策与法规的服务,减少社会矛盾。四是城市化发展中的原工商户的安置问题。大拆迁以后,本区的常住人口相对集中,在规划上要考虑划出一定的区域和空间,作为个体工商户、小型的民营企业的安置,不能一拆了之,不能一方面鼓励新人办企业,一方面又挫伤老业主的积极性,配合城市化的进程,设计功能区,科学指导安置,避免无序的竞争。
第四,思路再拓展1、对现有的科技园或建设中的工业园区,按照"特事特办"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放活、放宽政策,激活一点,带动一片。梳理存在的问题,重新构筑我区民营科技产业的制高点,不要再错过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发展机遇,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切记"杀鸡取卵"。建议组成一个专家团到外地认真考察、取经,重点研究我区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问题。2、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嫁接工程"。对具备良好发展前景、市场需求较旺、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民营企业,经过政府部门的充分评估和认定,在自愿的基础上,按市场规则进行优势组合。将国有企业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经营或合资经营,最大限度地将民营企业规模做大,在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的同时,加快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针对区位特点,加大引入高新企业、环保企业、对外加工企业的力度。3、协调并加快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策透明度,为非公有制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区政府及组成部门要在互联网上开设政务信息公众网站,除涉及《保密法》规定的内容外,政府各部门制定的文件、规定,在按原渠道发布的同时要上网公布,把办事的政策、程序、内容、制度公之于众,并受理社会范围内的咨询、投诉事项。改善服务不能仅仅体现在门好进,脸好看上,要在推行人性化的服务,一站式、提醒式、上门式的服务上下功夫。4、加大对民营企业荣誉激励的力度。现每年评选的我区民营企业"五十强",主要从利税指标来衡量,而且每年开一次表彰大会。对此,当前社会宣传力度仍不够,对提高民营企业知名度影响较小,民营企业兴趣也不高。今后要多增加民营企业评选的层面,如增设"发展最快的民营企业前10强"、"民营高科技企业前10强"、"民营企业管理优秀前10强"、"民营优秀企业家十佳"等。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进、以评促誉,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知名度,改善企业的经营水平。5、多渠道帮助民营企业融资,除了继续办好小额担保贷款外,牵线搭桥引入区外投资者加盟、与外省相关企业合作,形成产业群,改变单打一、体内循环的体制。
返回目录。
市政协:
通过调研,委员们普遍认为我县民营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二、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问题。
1、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我县工业项目的金融扶持,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
2、建议上级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作欠发达县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