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本科论文(模板14篇)
我们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总结能够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言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来传递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农业本科论文篇一
以下论文题目只作为自学考试毕业论文答辩题目选题的参考,学生可结合本专业学习(工作)实际,自拟论文题目,最好不要选择以下论文题目,以防考生论文选题雷同,但论文一律按我基地制定的格式要求完成排版,否则不接受答辩。
农业经济管理。
1.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2.***镇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3.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4.农村税费改革问题研究。
5.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6.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利益保障与增收问题研究。
7.***地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模式研究。
8.***地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9.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
10.农村中介组织发展研究。
11.***地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12.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法律。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2.的建设与反腐败问题。
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探析。
4.关于死刑制度的思考几点已经。
5.神损害的物质赔偿。
6.关于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7.作权侵权赔偿。
8.制度改革论。
9.犯罪的动因分析。
10.***地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11.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
12.干部职务犯罪问题的思考。
13.论公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14.试论医疗事故的举证责任。
15.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16.人权与公民权关系论。
行政管理。
1.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
2.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3.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
4.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5.行政机关的组织气候研究。
6.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7.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8.社会主义行政领导的角色研究。
9.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10.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11.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12.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13.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14.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15.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16.行政诉讼法对加强行政管理的作用研究。
17.行政文化研究。
18.论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会计。
1.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2.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3.会计电算化对行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4.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模型比较。
5.浅析纳税筹划。
6.企业集团财务集中控制探索。
7.浅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
8.论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管理。
9.浅议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10.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1.企业赊销活动财务管理对策。
12.浅议资产减值会计。
13.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广告。
1.数字媒介时代的广告受众观。
2.数字媒介时代的广告创意思维。
3.数字报业广告经营模式的探索。
4.内容传播:web2.0时代的广告策略。
5.互动广告创意探析。
6.网络广告互动性的批判与重建。
7.户外广告与西安城市的和谐发展。
8.新传播环境下的消费者沟通。
9.消费者洞察与广告策略。
10.传播习俗中视觉元素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11.语言艺术在广告中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12.本土化视觉传播发展之宗论。
13.广告视觉传播领域的演变与历史。
14.从全球化传播文化研究趋势看中国广告(教育)发展的局限与契机。
15.广告从语音转向到视觉的审美分析。
16.新媒体时代的广告实务与展望。
17.广告教育发展的流变。
18.现代广告意识——本土思维,全球实践。
19.城市习俗文化对视觉形象传播创新的影响。
旅游管理。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英语。
1.从中式英语的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2.中式英语之争:希望与现实。
3.英语与国际交流。
4.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
5.英文品牌汉译。
6.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7.语言测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8.比较中西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9.游戏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0.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11.措词与语境。
人力资源。
1.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3.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研究。
4.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研究。
5.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6.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7.某市各种成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8.论人力资源管理公正性意义。
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10.人力资源投资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11.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
12.工资理论——企业新酬管理。
13.对“民工潮”现象的理性思考——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分析。
14.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研究。
15.家族企业管理研究。
市场营销。
1.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2.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3.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4.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5.企业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6.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营销意义。
7.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8.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9.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10.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11.网络经济下整合营销的新趋势。
12.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的途径。
说明:上述论文题目为研究方向,选题可从上述研究方向中进一步细化,作为论文研究题目,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切忌大而空,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论文撰写过程中有引用他人成果部分要在论文中标注。
农业本科论文篇二
中医学专业的教学宗旨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相结合的中医人才。中医学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据调查研究,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关于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3段式的教学模式,理论式教学占据主导地位,第一阶段主要在学校集中学习理论,然后集中进行教学见习、毕业实习,此种教学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1中医学专业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过度重视理论学习:中医学专业学生大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等现象,大多重视课堂教学和学期考试考核,对于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实践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临床操作技能大多照本宣科,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受到局限,严重影响学生培养质量。
1.2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知识时仅依靠授课老师的讲述和学生的想象,学生普遍存在临床实践机会少,理论与实践分离,不能将课本生理指标转换成临床具体指标的现象,导致很多理论考核合格的学生,在进行教学见习与毕业实习时,面对临床中的问题无从下手,影响了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3专业认同感不足:有些学生由于高考调剂中医学专业,对专业存在偏见;也有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前景持消极的态度,对未来发展感到迷惘,加之现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临床医生不能带来足够的尊重或者职业满足感,导致许多学生中途转换专业或者毕业从事其它工作。
2“早临床班”教学模式的设想与实践。
对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改革,许多高校做了尝试,但主要集中于西医教育,并且以小规模,短时期的观摩学习为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情感和专业认知,但是对于深入的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还需要深入探索。
我校秉承“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精神,针对当前中医学专业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按照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中医人才的总目标,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中医学“早临床”的教学模式改革。
2.1“早临床班”的教学计划:近年来,我校积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不断创新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适合校情、国情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在附属九江中医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九江临床医学院,并设置了“早临床班”。“早临床班”与普通中医班学生相比,提前一年接触临床,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临床能力,为培养实践型中医人才奠定了基础。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21世纪中医人才培养的主流思想。“早临床班”教学模式是一种依托学校临床教学基地(主要为三级甲等医院)所进行的新型五年制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做法是中医学专业学生于第6、7学期即进入医院,该学年的临床理论课程全在医院完成,吃、住均在医院,边临床边学习;第8、9学期按学生志愿分配至学校各临床教学基地进行毕业实习,第10学期返回学校,最终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目的。
2.2“早临床班”实践。
2.2.1实践教育观与导师制相结合的教学法:在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实践教育具有突出的贡献,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它的实现方式以师承教育最为突出,师承教育是几千年来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传承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现代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大规模发展,传统的实践教育被忽视,许多学者认为中医师承教育的优越性有利于培养名中医,而现代院校教育的普遍性教育难以培养优秀的中医大家,于是践行实践教育观提出中医学专业学生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以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的实施,各大高等中医药院校又开展了新一轮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培养卓越医师的“早临床班”,学生不仅要提前进人临床学习阶段,带教老师的选择也要符合学校的教育的理念,同时还要考虑教学医院的实际。“早临床班”将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师承教育相结合,每位导师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负责学生的实践学习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并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论和临床能力,配备合适的导师。同时,将学生教学见习学习与导师查房、坐诊、病历书写等日常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学生周一至周五的第一二节课为临床见习课程,学生跟随导师轮科学习,确保学生的临床学习时间。对于特殊或者典型的临床病例,导师现场提问,学生诊断继而当场讲解,并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教学,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加深记忆。
2.2.2与病人的陪伴式沟通与交流:“早临床班”学生在接触病人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各种疾病的认识与理解,而陪伴式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加深学生与病人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对病人痛苦的理解与同情,也让病人了解学生的临床学习的态度,加强医患沟通,化解医患矛盾。在接触临床的过程中,学生自身作为医生的使命感、职业认同感不断加强,这对其日后的各种课程学习有一种激励和振奋作用,有利于增强其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3完善考评体系,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对于“早临床班”学生的教学过程的监控与单纯的学生见习不同,因为“早临床班”的许多基础课程都是在临床学习期间完成的想,如何加强管理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
“早临床班”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效为准,建立了完善的考评体系,学生的考评方式从单纯的考试成绩评定发展为多样化的考查形式,从单一实施多种业绩评价和课堂表现评价方法到多元化、灵活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师生相互评价;同时建立健全考评反馈机制,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健康、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多方面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评价,提高了考核评价的科学性。
“早临床班”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的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期结束后理论和技能考试及格率、优秀率均高于普通班学生,表明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早临床班”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我校在以培养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中迈出了较大步伐,将对我校、乃至全国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起到积极地模范带动作用。
农业本科论文篇三
摘要:休闲农业经济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这一产业的品牌化发展能够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当前,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导向和我国旅游行业、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所以休闲农业经济发展要积极顺应市场从而走出一条品牌化发展之路。本文对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进行了阐述,剖析了推进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推动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发展的几点对策。所谓休闲农业经济,主要是指以全面开发具备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以及农产品为基础,将农业领域生产、科学技术运用、艺术加工以及游客参与等结合起来的一种农业类旅游形式。休闲农业经济在国家政策导向的指引之下,加上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休闲农业经济近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成为了旅游行业开发的焦点。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极度缺乏品牌化意识,从而妨碍了休闲农业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为此,要对休闲农业经济的品牌化发展问题实施更加全面的研究。
一、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阐述。
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应用具备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品牌,体现出本地休闲农业所具有的竞争性优势,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应用休闲农业经济类产品的发展战略之一。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就要求休闲农业类公司或者区域将资源方面的优势切切实实地优势转换成为经济上的优势,一定要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主要导向,全面运用本地的各类资源,更加全面地进行规划与布局,从而打造出自身的特色化品牌。就一般意义而言,休闲农业经济品牌主要有两种主要形式,即休闲农业公共品牌以及休闲农业企业品牌等。休闲农业公共品牌主要是相对于某个区域来说的,它并不是某一特定企业独有的,而是被本地区全部企业共同享有。
公共品牌具备了公共产品的主要特色,在具备了较好公共品牌的区域之中,休闲企业的品牌均可从公共化品牌之中得到相应的收益,但是要想真正打造良好的公共品牌,需要当地政府和全部受益企业一起加以努力。因为休闲农业经济具备了地域性,该地区的公共化品牌无法被别的地区所运用,就此而言其具备了排他性与独占性。休闲农业类公司的品牌和自身利益具有紧密的联系,是以本地区的品牌为基础加以丰富和完善的。休闲农业类产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服务产品。和别的实物产品比较起来,休闲农业类品牌与企业的联系极为密切,其原因是休闲农业类产品的品牌和所有权之间彼此分离,所以说,休闲农业企业品牌之实质为公共品牌个性化的体现。
二、推进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服务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能够很好地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以区域化视角,运用农业产业经营生产类活动、农业自然环境以及人文资源等,通过规划和设计,形成具备自身特色、品牌化的休闲类旅游区,从而产生了农业与休闲彼此之联系的区域化产业,不仅能够发挥出农业产业生产、生态平衡和农村休闲游之成效,而且还能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当然,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还能很好地促进我国旅游扶贫之推广和深化,从而农村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新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农民群众,对于生活具备了更加全面、健康的把握以及追求。他们不仅能够接受全新的观念,从而创造出全新的生活,亟需生活于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当中。二是休闲农业经品牌化市场发展之所需。因为旅游休闲类产品具备了不可感知性、生产以及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导致消费者难以购置别的物质产品,在购置之前就能事先了解到旅游休闲类产品之性能,所以运用信息传递的质量以及品质,并且最终坚定消费者之行为。品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信息化载体,肯定能够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竞争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旅游休闲类产品能够为旅游者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以及多个方面享受的新型旅游休闲类产品,因而休闲农业经济能够被愈来愈多的消费者们加以接受,所以人们在挑选休闲农业类产品之时也肯定会倾向于挑选知名的农业经济品牌。
三、推动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发展的几点对策。
1.健全完善准入、激励以及监管等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建设能够得到顺利的落实,一定要全面调动起各级主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要在休闲农业行业协会或者当地政府机构之中设置出负责品牌建设管理的部门,从而全面统筹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建设的各项措施。二是要针对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建设之需求,以全面论证、调研为基础,制定出能够大力支持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建设的相关准入机制以及认证机制,从而健全完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等各类政策激励体系,从而为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建设创设出较好的外部情境,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从而能够吸引到富有实力的投资企业参与到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建设之中,并且培育出休闲农业经济示范集聚区以及示范点。三是要强化对休闲农业经济从业组织和个人监管体系与治理工作。要从政府与行业等两个不同层面加以考虑,从而引导与规范休闲农业经济从业经营人员之行为,并且提供合理的休闲农业经济培训服务,并且明确休闲农业经济参与者间各自的责、权、利关系,并且对损害自身品牌形象的休闲农业企业与个人落实更加严格的监督以及处理,进而保障休闲农业经济品牌化建设能够保持高效化地运转。
2.强化宣传推广打造休闲农业经济品牌。
农业本科论文篇四
(一)稻鸭共作模式与化学稻作模式的比较:稻鸭共作模式与化学稻作模式的比较:
1、稻鸭共作模式对杂草的综合防治效果高于95%,而大量使用除草剂的化学稻作模式的综合防治效果为70%左右。
2、在不施用任何杀菌剂的情况下,稻鸭共作对稻纹病表现出很好的病害控制效应。
3、稻鸭共作模式显著提高农田有益昆虫种群数量:如,稻田蜘蛛,平均比化学稻作模式高以上。
4、稻鸭共作模式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如,速效氮,提高;速效磷,提高;速效钾,提高。
5、稻鸭共作模式下,土壤及稻米中部分重金属含量显著下降,提高农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如,锌,降低;镉,降低;汞,降低。
6、稻鸭共作模式下稻米品质有所改善:稻米垩白粒率下降了25%以上,如,垩白度降低了30%左右。
7、尽管稻鸭共作的生产成本有所提高,但总的经济效益比化学稻作模式提高了。
1、沼气复合型稻作模式显著提高稻田土壤养分含量:速效钾,如,提高100%以上;速效磷,提高65%以上。
2、沼气复合型稻作模式下的沼液沼渣还田使稻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有所提高,尽管对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仍可能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需要特别注意对沼气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
3、沼气复合型稻作模式比常规化学模式大大降低了水稻种植成本,农户收益提高35%以上。
(三)环境友好型稻作模式与化学稻作模式比较:环境友好型稻作模式与化学稻作模式比较:
1、环境友好型稻作模式显著提高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如,速效磷,提高;速效钾,提高。
2、环境友好型稻作模式下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使得水稻在生育期基本不用施用农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种群数量分别减少和。
3、环境友好型稻作模式下的秸秆覆盖和种植绿肥有显著杂草抑制效果:如,全年杂草干重下降,冬春季杂草干重下降。
4、环境友好型稻作模式下,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化学稻作模式,镉。
5、环境友好型稻作模式降低了因排水或地表径流引起的养分流失及对周边水域污染的风险。
6、环境友好型稻作模式下的水稻产量略比常规化学稻作模式的低,两者平均相差50公斤/亩左右,但是,前者显著提高稻米品质,尤其是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产品更安全。
7.由于环境友好型稻作模式下需要的劳动力等成本在机会成本情况下要远远高于化学稻作模式需要的劳动力成本,而且水稻产量下降以及冬季休闲等,使得环境友好型稻作模式的农户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农业本科论文篇五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要求教育必须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这样的前提下,高校成为国际化开放程度的缩影。为满足加快农业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扩大教育资源国际共享的空间,不断扩大留学生队伍,进行“农业院校水利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结合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留学生班的实际,阐述了构建农业院校水利工程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信息资源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国际化教育成为全世界高校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留学生作为连接中外教育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教育全球化的中坚力量。我校在国际化办学进程中实现了新突破,首次招收了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留学生班,留学生班的学生来自尼日利亚,该留学生班是我校首个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四年制留学生班。
我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自1952年建校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农业水利工程技术人才,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但是缺少留学生培养经验。为促进我校国际化办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校国际知名度,凝练我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研究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留学生班培养模式意义重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对留学生的教学模式上,高校采取的仍多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课堂上采取的是一种满堂灌的知识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缺乏积极参与的思考活动。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授课方式相对单调,缺乏多样性,与大部分留学生在本国的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习惯,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有碍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2.课程体系不完善。
针对留学生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吸引留学生学习的特色课程。在面向留学生开设的课程中,课程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吸引力和先进性,尤其是理工科发展相对滞后。
3.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低。
留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质量,而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则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是高校实现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部分留学生任课教师缺少国外留学经历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外语水平有待提高。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提出“2244”的水利专业本科留学生班培养模式,即“两个重点、两个能力、四个环节、四个结合”的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在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留学生人才。
(二)采取的措施。
1.以“两个重点”完善教学体系,促进“两个能力”的培养。
一是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课程的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为后续的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对培养留学生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是实践教学体系。
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实践精神教育为主线,构建具有水利专业留学生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留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构建“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求任课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大信息量,使课堂讲授更生动,减少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同时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将工程实际项目纳入课堂讲授中,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实验实习教学环节中,根据实验室资源,鼓励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查阅文献和资料,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新建1-2个适合留学生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使留学生在生产中学习技能,提升实践动手能力,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第三,在课程设计中,结合课程内容和实际工程,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设计题目,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内容。
第四,在毕业设计中,教师要结合留学生本国特点的生产实际,布置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内容。
3.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四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是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每门课程都结合水利工程实例阐明利用本门课程的知识所能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接受工程实践式学习训练,逐步强化实践意识,在创新实践性思维方式上得到提高,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留学生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课上多互动,在课下多交流,在生活中多关心,促进相互了解,以便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三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通过科研实践、科技创新等实践环节,引导留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并提升留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科研及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课外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升。一是要有效地利用课外作业使学生消化和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同时课外作业结合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解决水利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二是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创造性思维做知识储备。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举办各种报告会、研讨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
农业本科论文篇六
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具体包括:
1、它是一个宏观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从整体来设计和管理农业的农业生态系统。
2、在这一系统内,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是有机联系的,有序的,动态的一个开放的系统,其系统功能是通过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形成的,即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
3、充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源,构建良性的能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过程。在能流、物流过程中,强调物质的充分利用和在每个环节上的增值。
4、与自然的关系为指导思想,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以生态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实现农业的自我维持和持续发展,减少污染,通过低投人来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土地资源和利用率,减少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
5、为本,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着重提高系统内的生产力、稳定性,持续性和均衡性。
农业本科论文篇七
摘要:北京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开展面向留学生的游学项目能够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实践水平,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育和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游学项目的内容设计应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基于他们的兴趣和切实需求,建构实用性强、定位明确的体验式内容体系;同时,“学”的项目必须与“游”紧密结合,根据留学生不同的汉语水平设计具体项目。根据游学项目兼顾“游”和“学”的特点,游学项目实施包括“游前学”、“游中用”、“游后评”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北京;游学项目;内容设计;实施模式。
一、北京地区实施游学项目的意义和现状。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游学”(studyabroad)主要是指通过游览、参观等跨文化体验方式进行目的语学习并了解目的语文化的教育模式。“游学”将“游”与“学”结合起来,以游促学,以学导游,既能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又能够促进留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富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越来越受到留学生的青睐。
北京地区发展游学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将旅游产业作为内容之一。发展旅游必须依托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文化定位才能获得突破。发展游学项目可以将对外汉语教育和北京地区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对外汉语教育和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既能促进北京市留学生规模的增长,又能增加北京旅游行业的效益,在实践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有助于汉语文化的国际推广。
在北京地区发展游学项目也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就旅游魅力而言,北京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文化积淀,留存了大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大都市。就对外汉语培训能力而言,北京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众多的知名高校,还拥有经贸类、医学类等专业高校,这些高校具有丰富的对外汉语培训经验,拥有大量专业的对外汉语培训人才,能够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优质的师资、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课程,另外,近年还迅速崛起了不少优秀的民营语言培训机构,也具有较强的培训实力。就语言环境而言,相较于南方语境,北京话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留学生沉浸其中,有助于掌握比较地道的汉语。
很多国内外的语言培训机构都认识到了北京地区游学项目的巨大潜力,纷纷推出了形式各异的北京游学项目,游学项目呈现出了井喷之势。在这一趋势下,奥运会前夕,国内近百家旅游、汉语教学及相关机构在北京召开了关于游学项目的全国论坛,探讨相关发展策略,推动了汉语游学项目的发展。与项目开展的火热程度相比,对外汉语界对于游学项目的研究却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适应游学市场迅速发展的需要,亟待成熟完善。
就游学项目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存在不少待改进之处:其一,内容设计缺乏系统性。内容设计是游学项目的核心,但是目前却缺乏比较明确的设计标准,导致“游”的内容以旅游、猎奇为主,不能系统深入地体现中国文化特点。其二,实施模式缺乏科学性。“游”与“学”缺乏有机联系,“学”的汉语在“游”的过程中很难应用,有些项目甚至并未在“游”的部分设计汉语实践的内容,只是半天学汉语,半天游玩。导致“学”与“游”只是被生硬拼凑在一起的两部分,缺乏相关性,造成学生感到汉语学习难度大、实用性不高,对于汉语学习畏难情绪日益严重,甚至会逐渐放弃汉语学习,只对旅游部分感兴趣。因此,应深入研究游学项目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游学项目的发展。
二、游学项目内容设计。
游学项目的内容设计应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基于他们的兴趣和切实需求,建构实用性强、定位明确的体验式内容体系;同时,“学”的项目必须与“游”紧密结合,学是游的语言基础,游是学的实践应用,实现二者的互相促进,切实促进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在实践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
1.“游”的内容设计。
“游”不只是“旅游”,而是“游览”、“游历”。“游”的目的在于使留学生通过对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亲身体验、经历等,能够对中国社会文化形成比较客观、深入的理解。因此除了对一些知名旅游景点的参观之外,还应包括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多种体验方式。
内容设计上应以文化为核心,以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主线,设计相关游学专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将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体现出来,在跨文化背景下展现北京的变化和发展;既要紧扣北京的区域优势和特点,也要以点带面,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各高校应将游学项目与本校的学科优势结合起来。
在类别上,应根据学生需求设计项目,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实用性。项目设计不应为“俯瞰式”,而应为“融入式”,让留学生切实接触到北京人的生活,感受中国文化。因此“游”的内容可包括以下五大专题,每个专题下设相关小专题。简要例示如下:
(1)吃在北京:品尝烤鸭、涮羊肉等北京特色菜或爆肚、豆汁儿等特色小吃、簋街等餐饮一条街品味特色美食。学做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特色中国菜。
(2)住在北京:游览胡同和四合院等民俗建筑,游览故宫、天安门等皇家建筑,北京新农村游(如密云等民俗旅游地)。
(3)玩在北京:传统风景名胜游(游览长城、颐和园等风景名胜地),现代娱乐游(三里屯儿、欢乐谷等),传统艺术游赏(看京剧、功夫表演、学写书法、学画中国画等),文化创意区游览。
(4)购物在北京:包括传统商圈(潘家园、琉璃厂等)、现代商圈(西单、王府井、蓝色港湾等)、特色商圈(虹桥、马连道、秀水等)等,根据留学生的兴趣和具体情况进行组合搭配。
(5)养生在北京:中医诊脉;中医按摩、足疗、针灸、刮痧;学打太极拳等。
这种设计分类以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既能使留学生比较全面地体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有助于所“学”汉语内容的实用性,便于学生在“游”的实践中应用汉语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分析、解决问题。一些小活动在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可以灵活运用,帮助留学生感受中国风俗文化,增强项目趣味性。在设计具体的游学项目时,专题式的结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兴趣和时间进行调整。
2.“学”的内容设计。
设计学习内容时应根据汉语内在规律和留学生的文化认知规律,重视汉语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双重提高。“学”应从“游”出发,围绕专题内容进行学习,通过游览过程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进行与此相关的语言实践。设计学习内容时,应根据留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语言水平设计项目的难度梯度。根据留学生的游学时间安排,可分为短期项目、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短期项目主要指一个月以内的游学项目,中期项目指一个月以上至三个月的学习项目,长期项目指三个月以上的学习项目。游学时间不同,涉及到的游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同。
根据语言水平,游学项目可以分为初、中、高级。初级项目主要针对接受过半年以内汉语培训的留学生;中级项目主要针对接受过半年以上至一年时间汉语培训的学生;高级项目主要针对接受过一年以上汉语培训的留学生。语言水平不同,项目实施中留学生的学习任务难度不同。
(1)初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应侧重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词汇和简单句式,文化学习主要以感受、了解表层文化为主,如中国的建筑、饮食等。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在游览过程中能够理解他人比较简单的.话语,能够就简单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意图,能够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对中国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2)中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应侧重一般的社会文化专题所涉及的词汇和能够表达较复杂意义的复句学习。文化学习主要侧重培养文化认知能力。教学目标为:在游览过程中能就一般社会现象与他人进行沟通;能够与他人合作处理游览过程中遇到的一般事务,能够比较完整清晰地叙述游览过程和个人感受,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能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比较客观地理解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3)高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应侧重较专业的词汇学习以及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文化学习主要侧重于培养运用文化知识处理跨文化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为:能够就中国社会文化的主要专题内容与他人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能够与他人合作处理游览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复杂的事务;能够用比较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层感受,能够运用已有的文化知识较好地解决具体的社会文化问题。
三、游学项目实施模式。
根据游学项目兼顾“游”和“学”的特点,游学项目实施包括“游前学”、“游中用”、“游后评”三个基本环节。“游前学”环节通过搭建支架、个人探索、协作学习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词汇,初步了解和思考相关社会文化现象。“游中用”环节通过系列任务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观察中国社会现象,并应用汉语完成实践任务,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描述和评价。“游后评”是每个具体的游学活动后的评估与反思,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部互评、教师评价等,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通过这三个环节,能够培养留学生运用汉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在跨文化背景下比较客观、恰当地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有助于汉语水平和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不同水平留学生的游学项目虽然基本专题和实施策略相似,但是涉及内容和任务难度却有显著差别。应根据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适当支架,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因为篇幅所限,下面仅以初级水平的教学模式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游前学”和“游中用”这两个环节。
1.游前学。
支架搭建:教师根据专题提供相应词语和基本语言结构,辅助学生掌握基本餐饮用语,了解一般食品和典型中国菜的名称,熟悉就餐语言等。
个人探索:查词典,能说出大部分跟自己国家一样的食品名称。
协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典型中国菜,包括购买原料,寻找食谱,制作全过程。小组成员要恰当分工与合作。
2.游中用(情境创设)。
请对中国人进行调查,然后做成ppt,进行展示。
其二,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习时段的不同,游学内容和实施策略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对于长期生,可以在项目开始就设计一个整体任务,作为最终的考核任务,留学生可以在整个游学期间分步骤完成。通过游学期间各个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游学结束时将能够获得对于北京、中国人的较完整印象。
对于短期生,涉及的内容和任务可以更集中一些。比如中高级阶段的短期生“玩在北京”专题,相关教学任务可以进行如下设计:首先,提供预备任务,要求学生提前搜集景点有关资料,介绍景点的位置、历史、相关故事和传说。全组修改讨论后,提前交给老师,教师进行修改后再返还给学生。然后,游览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搜集资料,介绍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或者介绍自己国家同类景点等。还可以要求留学生同时用汉语完成本专题相关调查任务。比如,就某一专题对景点的中国游客进行采访,也可以采访他们的游览感受。要求学生最好配备录音笔、照相机、小型摄影机等,方便后期对采访资料进行加工。最后,游览结束后要求留学生写出游览指南,包括行车路线、人均消费、最佳景点推荐、个人游览感受、团体游览感受、中国人对这一景点的态度调查等,辅以图片和照片,做成不同语种的游览手册,赠与或卖给其他留学生。
四、扩大游学项目规模的策略和意义。
为了建设高品质的游学项目,各高校与汉语培训机构应与各相关机构进行积极合作。比如,与国家汉办合作,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网络扩大游学产品的知名度,扩大生源;与北京地区各大旅行社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由旅行社运用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丰富资源为“游”的内容实现提供优质服务;与国外各大学联合,从而保证比较固定、优质的生源,这类留学生水平、学习需求比较统一,便于教学和管理;利用北京跨国企业、海外驻京机构众多的优势,与北京各大跨国公司、使馆合作,为其职员及家属等提供定制服务;与知名的旅游类网站合作,扩大信息流通渠道,便于留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相关游学项目,实现在线报名,为有相关游学意愿的留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通过各个相关机构的合作,能够实现多方共赢,既能为相关产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和人气,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有助于促进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
农业本科论文篇八
(一)变量检验。
将cd生产函数转化为线性模型,能够有效抵消时间序列数据自身的差异性和异方差,使数据更加平滑;同时凸显参数估计意义,使估计结果更准确。被解释变量和部分解释变量均为增长趋势,可以初步判断这些数据属于非平稳,因此要对数据进行adf检验。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的结果,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t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各变量都存在单位根。对各变量取一阶差分后再进行adf检验。各变量一阶差分后的t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后的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的序列。同时,也表明解释变量即各类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至此,模型已经通过计量经济学检验。
(二)模型确定。
运用计量软件eviews6.0输入新疆-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算。拟合优度可决系数显著,说明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业经济增长模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较好;dw值=1.635179,基本接近于2,而且变量转换为平稳的数据。因此,该模型是稳定而可靠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村公共产品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变化状况。
二、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对新疆—20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在文章研究的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素中,农用机械动力的影响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随后是化肥使用、农田水利和农村电力。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说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直接促使农业经济增长,实质是反映农业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已不能真实反映农村从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当前新疆农村地区受高水平教育的人员的净流出,导致农村智力水平有效实际供给严重不足。
(2)以1998-年数据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加大新疆农村机械化水平投入、加大化肥合理施用量和技术应用、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增加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必要手段。
农业本科论文篇九
现如今,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科论文评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该课题选题新颖,紧密结合临床,设计合理,属于本学科研究热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论文的内容与题目基本相符,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语言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文献材料收集丰富详实,基本涵盖了本学科相关的主要文献,并对本学科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归纳作用。数据资料充分,论述过程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方法选用得当,结果可信。论文撰写严肃认真,推理符合逻辑,结论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硕士生论文。
2、从答辩可以看出该生总体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准备工作充分,对论文内容非常熟悉,能简洁明了的陈述设计思想和过程,系统展示流畅,回答问题有理有据,基本概念清楚,论文有一定创新。希望继续完善论文中的部分文字和符号,争取规范使用。
3、xx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消费者网上购物的网站体验对网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站体验的组成要素,以及网站体验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该论文引用文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对有关的中外文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掌握了xx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
5、在十分钟的陈述中,该生介绍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内容与结构,以及论文的写作过程,条理清晰,语言无大错,对老师的提问做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素养。但设计过程有点小问题,流程图不很完善,希望及时纠正。
6、xx同学的学位论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和研究》选题于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该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意义。
7、在五分钟的陈述中,该生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以及为此进行的研究,显示出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视频设计很漂亮,但不太符合专业要求,若多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对实现过程进行设计则更好。
8、论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xx行了因素分析,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资料收集详实,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结论可靠。
9、该生专业素养比较好,对所提问题回答流利,正确率高,对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认识到位,时间把握得当,若能用比较新的运行环境进行实现相对好。
10、论文陈述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对老师的提问能流利作答,思路清晰,但对论文中的部分代码解释不楚,有少量语言错误,望今后的研究中多创新。
11、结合数学知识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地质问题,对方法原理掌握透彻,论文有比较好的创新。对快速傅里叶和小波变换图的结果分析到位,处理结果良好,计算机基础素养好。答辩中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深入。论文中变换的指标若有对比会更好。
12、该生在规定时间内比较流利、清楚的`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恰当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态度谦虚,体现了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建议把图像的打开功能用适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继续完善使论文格式规范化。
13、该论文选题合理,为xx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意义重大。
14、该生流利地陈述了写作该论文的目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古玩网站设计过程很规范,但实体和概念之间联系少,整个设计应该尽量符合计算机方面的要求。
15、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安排答辩。
16、该生陈述清楚,回答问题流利。虽论文立意比较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构架和内容都比较庞大,需要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论文题目和客户端登陆服务器模块也需稍作修改。该生准备工作充分,环节陈述完整,论文构思清晰,体现了较好的专业基础,时间把握也很好。就是论文中有需求但缺乏需求分析,对部分答辩问题回答不太清楚,图的表示方式不规范。
17、本文的写作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学术水准较好,体现了两年学习的成果,可进入答辩程序。
18、答辩的准备工作充分,对老师的提问能详实回答,并对设计过程中所遇困境能反复探讨研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专业技术比较好。若能结合专业改进使静态的网页成为动态的则更好,不足在于数据库中表的描述方式不太对,望改进。
19、答辩过程中,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扼要的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条理清晰,创新点明显,回答问题时反映敏捷,表达准确,系统演示熟练,专业素养很高,经答辩委员会商议,一致同意其成绩为优秀。
20、该论文研究结果表明,xx,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操作性,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于xx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对于xx实践有经验,有分析,有思考,有建议。
农业本科论文篇十
光阴似箭,白驹过隙。转眼间四年大学本科生活即将结束,陪伴我走入象牙塔的笔记本依然伴着我,忠实地书写全部情绪。从仙桃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从北京到杭州,在我最开心的时候,它记录了绚烂的幸福与快乐;在我孤独彷徨的时候,它是唯一的伙伴,用沉默安抚绝望的灵魂。此刻,行将毕业,成了校园老人的我依然坐在这个老伙计面前敲敲打打,将浮躁击碎,将烦恼碾成一枚枚灵动的小字。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年来,真的十分感谢爸爸妈妈的默默支持关心。虽然他们总是不在身边,也很少管我,但是每当遇到挫折或小有成绩,总是有他们在。
身在杭州时总是思念北京的大街小巷和武汉的美味小吃。十分感谢陈盼学长和张平学长对我的照顾和指点,虽然错失了新浪,还是十分感谢在新浪的经历对我的熏陶。论文的开题是在新浪的工作中得到的灵感,虽然没有亲手去做新浪微博客的工作,也算是把这个课题按照原先的思路完成了,小有欣慰。
四年中历次备考,都过得还算顺畅。唯一一次熬夜复习贡献给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还要感谢刘琴给我的习题和答案,感谢出题的老师超纲导致一些题目大家都不会,于是我也浑水摸鱼地混了了七十几。在计算机双学位毕设焦头烂额的时候,符辉和王楠给了我巨大的帮忙,真如雪中送碳。感谢符辉同学爽快又耐心地帮我修改代码,感谢王楠的帮忙。当我被“陶天下,赢校园”校园活动的工作淹没的时候,同学在作业代码完成部分给了我最大的帮忙,还要感谢他们在我成长中的一些点滴陪伴,那些都将成为校园完美的回忆。
感谢104寝室的bt室友带给我简单的生活氛围;感谢大姐大陪我吃火锅;感谢媛子和鲁小蜜跟我在北京瞎逛;感谢海燕陪我一齐去北京找工作教我ps;感谢我亲爱的老友们总是陪我到处疯在难过的时候安慰我,一向陪伴我折腾;感谢雪琴总是听我话捞;感谢周锦增和罗西对我工作上的巨大帮忙;感谢孙荟小瑛给我很多家的温暖;感谢全哥叶挺晓露的照顾。
农业本科论文篇十一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作者:李小卫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沙河街道办事处。
农业本科论文篇十二
空间地上权的概念:在他人土地上下之一定空间范围内,以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为目的而使用其空间之权。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土地空间的利用已不再限于地表,土地空间的利用立体化趋势是必然的,空中花园、空中楼阁、地下商场、地下交通等只是一个开始。因此必须有相关的法律出现,规范空间地上权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促进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对提高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率有重大意义。我国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物权法》及一些规范、条例和地方性法规略有涉及“空间地上权”,《物权法》目前并未直接承认空间地上权的存在。
因此,本课题意在探讨我国立法体系应如何完善空间地上权,提出我国目前立法缺陷,以及提供一些立法理论的初步探讨。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空间地上权的立法和理论研究都存在很多争议。首先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本身的立法体系不同,因此空间地上权作为一个新的权利,在各自法系中的定位、性质也不同。其次就大陆法系或者英美法系国家之间也并不统一,甚至于同一个国家内,虽然立法只有一种观点,但是理论学说却也存在很多不同派别。
1、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看待空间地上权的区别。
首先,空间地上权是大陆法系的概念,英美法系并未直接定义过空间地上权,而仅有空间权的概念,在谈及空间地上权时,往往都是用空间权概念予以界定,或称之为空间租赁权等。
其次,由于各法系立法的渊源侧重点不同,导致空间地上权的定位和性质也大相径庭。由于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没有完整的物权法概念,因此空间地上权是空间权的一种,可视为一种独立的财产权利可以转让、租售等,因此是采用独立立法的形式。而大陆法系由于其有完整的物权法体系,空间地上权作为一种物权法,也不能完全独立于该体系,因此,空间地上权是基于地上权而细分出来的一种特殊地上权,以区分一般地上权。
2大陆法系立法与理论研究。
在立法上,大陆法系国家的观点是大致一致的,认为空间地上权只是一种特殊的地上权而已,并非一种新生的用益物权。它的'客体是土地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空间,一般地上权客体为地上地下全部空间,因此空间地上权和一般地上权的差别只在于量上,并无本质的区别,其权利来源仍基于土地。
然而,在理论研究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中都常常同时存在很多派系及各种学说,但对于空间地上权的性质区分主要集中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地上权是一种特殊的地上权,其客体是独立的土地,但是土地的利用本身就离不开空间的利用,权力来源为土地所有权;另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地上权是一种全新的用益物权,其客体是空间,这种新兴物权之所以新就新在于,它的开发利用可以是可以完全独立于土地一定范围的空间,权力来源为空间自身的所有权。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空间地上权的认识较晚,导致目前国内立法只是刚起步,还在初级阶段。
1国内立法现状。
目前,涉及到空间地上权的有《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及一些地方性法律法规,但并未专门提出“空间地上权”概念,涉及内容较模糊、浅层,主要还是依附于土地的管理,尤其是空间权部分未单独规定其相关权利。
2国内立法缺陷。
简而言之,我国目前关于空间地上权的立法限于初级阶段,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立法层次低,多为地方性法规,具体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及《物权法》等)涉及的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第二,立法体系不完善,首先没有专门且完整规范空间权的法律法规存在,《国防法》、《物权法》和一些行政规范、地方性法规不完整、统一。第三,相关的配套制度不齐全,譬如登记、取得消失、转让变更、租赁及相邻关系等不具体,几乎不专门涉及“空间地上权”概念。
3、国内学者提出的完善建议。
国内学者受到国外学术研究的影响,对空间地上权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单独系统立法的建议,严格界定具体的权限范围,完善相关登记配套制度。但思路主要还是和之前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学者观点雷同,有各种争论。
立法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民,促进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在对“空间地上权”立法时应注意结合我国国情,以及我国的经济现状空间地上权的利用趋势,综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自的优点。
我认为对于空间地上权到底是新的物权还是特殊的地上权,应该以辩证的思维来看。首先是弄清楚所谓空间地上权的对象是限于一个什么具体空间范围内,应该有一个专门而完整的法律体系,全面地协调空间权、地上权、空间地上权等几个主要权利之间的关系。至于具体权利范围细节和实践中的操作问题,可是用行政法规予以规范,政策引导,做好立法的相关配套制度,促进社会空间资源高效率的开发利用。
1.引言。
2.空间地上权概述。
2.2空间地上权的概念与特征。
2.3空间地上权的性质。
3我国关于空间地上权的法律缺陷。
3.1权利界定不明确。
3.2立法层次低。
3.3立法不成体系。
3.4立法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
4.完善我国空间地上权法律规定的立法建议。
4.1将空间地上权的界定具体化。
4.2提高立法层次。
4.3立法体系化。
4.3完善空间地上权相关配套制度。
5.结论。
[1]王利明。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44.
[2]胡兰玲。土地空间权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142.
[4]刘漤。论空间权的三大理论问题[j].江汉论坛,2003,(12):43.
[6]王轶。物权变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3.
[7]尹田。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51.
[8]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65.
[9]曾育裕。中国大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法律制度改革之法经济分析[j].中兴法学。44.
[10][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m].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37.
[11]样立新、王竹:《不动产支撑利益及法律规则》,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
[12]林英彦译:《空中权之理论与运用》,载《人与地》第41期。
[13](英)格林(green,k.),(英)克斯雷(cursley,j.).土地法(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5]陈祥键。论空间权性质与立法例的探讨[j].中国法学,2002(5).
[16]陈祥健。论空间权的构成及其三个法律问题[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1).
[17]陈祥健。建立我国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3(1).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空间地上权中权利性质、概念、范围、国内外研究以及各国立法现状等的探讨,深入的分析我国有关空间地上权立法的优点及缺陷,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空间地上权立法提出建议,从而提出我国空间地上权立法的具体方向,进而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促进经济发展。
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二)寻找国内外有关空间地上权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究我国空间地上权立法现状;
(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调查、收集大量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有关理论,提出个人观点。
农业本科论文篇十三
[摘要]随着我国发展的农业技术,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由此相应地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为了更好地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中职农业专业中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首先分析了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创业教育;农业专业;中职。
为了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全面贯彻和落实,需要将创业教育工作切实推进,旨在对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进行培养。而纵观中职院校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还有诸多问题存在,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诸如没有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未能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提升农业专业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因此,极有必要采取改善措施,提高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
一、中职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短缺农业人才、匮乏农业科技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瓶颈。作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农业人才的主阵地,中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农村经济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农业专业,担当着培养现代农业创业人才的重任。为此,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完善,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视野,能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二)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也急剧增加了毕业生的数量,使更多的中职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对学生职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回乡创业,大展宏图、打拼一片天地,既可以将就业压力减轻,同时还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岗位,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的新格局。
二、中职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未能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对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从思想观念上给予高度重视。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未能有效地结合创业教育和招生就业。由此对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其次,因为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一些中职学校也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加大在资金、实践场所和师资培养方面的力度。因为欠缺这些保障,对顺利开展创业教育形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二)单一的教学方式与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同时也没有普遍在学科教育体系中纳入创业教育。而在农业专业中,即便开设了这门课程,也具备不合理的设置。主要表现为刚性教育计划没有统一、缺乏灵活的课程安排。在选择课程内容方面,未能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传授的一些知识,并不适应实际的农业生产。教学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完善中职学校农业专业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调整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中职教育办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生产一线和管理一线。为此,中职院校农业专业应通过创业教育的推行,对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进行改革,促进农业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二)完善创业指导课程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农学科为中心的教育,应向综合化教育转化。将传统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打破,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旨在对农业发展需求更好地满足。专业课程体系应由纵深型转变为复合型。从单纯的传授职业知识向创业谋职方向发展,突出技术性课程,将其系统性和理论性淡化。加强基础课程的综合性,强化系统的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生产经营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建设一支过硬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开展高素质创业教育的保证和前提,就是雄厚的创业教师师资队伍。为此,中职农业专业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兼具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为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创业教育的课程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进修平台。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测评,完善考核体系,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以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总之,在职业院校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切实提升农业方面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谢颖.探析中职农业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j].学子(理论版),(2).
[2]韩岚岚,樊东,赵奎军.新世纪农业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4).
[3]郑玉艳.高职设施农业专业“双体系”教学模式的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
[4]张志玲.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村,(2).
[5]魏美华.农业专业英语教学“翻转课堂”的策略研究[j].南方农业,2014(36).
农业本科论文篇十四
所谓低碳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有效遏制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新型的能源、科技技术以及全新的发展观念,积极促进各行各业实现低能耗高产出,进而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
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措施。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大量浪费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将农业资源和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它将农业的活动看成是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流程过程,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降低资源消耗以及浪费的问题。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和关键是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效应。
低碳经济时代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说就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生产绿色环保农业产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积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良性的农业种植方式,实现农产品的附加效益。
所谓有机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自然发展规律等,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积极使用有机物质,实现自我循环,运用天然植物性的农药和杀虫剂以及物理法和生物法等措施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且建立农作物的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人畜粪便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保持养分循环,促进农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有机农业经济能够将农业生产发展归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中去,因此属于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且能够降低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有机农业通过使用人畜粪便以及生态系统自我循环的方式,还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有利于实现绿色环保型农业产品。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和贫瘠化的问题。有机农业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劳动收入,且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农产品的要求,能够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进而也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应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化科技技术。通过培训农民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使用,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及时了解市场上关于农产品的信息,降低农民盲目跟种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局面,从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2.5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
农业经济不仅仅具备了食品保障的功能,还应该具备原料供给、生态保护以及观光休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生活压力日趋增加,城市居民更加趋向于走向自然、回归田园旅游、放松生活压力、增进朋友感情的的生活方式。因此,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还应该积极推进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能够拉近城乡居民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还能够积极培养城市儿童尊重农业生产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都市休闲农业还能够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都市休闲农业等方式,积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能够全面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增加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