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农村后心得体会(模板8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参观农村后心得体会篇一
当人们提到参观旅游,大家往往会想到城市的繁华景观和现代化的设施。然而,农村旅游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个农村,真正见识到了农村的发展变化。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农村的迷人之处以及对农村的思考。
第二段:醉心于乡村美景
参观农村,让我领悟到农村的美丽和宁静。与城市的喧嚣和拥挤相比,农村提供了一个迥异的环境,充满了自然和宁静。在乡村,我看到了壮丽的田园风光,清澈的溪水和高耸入云的山峦。我沐浴在朝霞下,沿着提前修剪整齐的农田小道漫步,畅享着和谐的自然景观。这样的美景让我心旷神怡,忘记了繁忙的都市生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第三段:农村民俗文化之美
参观农村还让我深入了解了农村的民俗文化。农村是传统的保护者和传承者,他们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农村,我见识到了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如陶艺和染织等。我看到了农村人民世代相传的技艺,他们用手的智慧创造了美丽的艺术品,展示了农村的独特文化。此外,我还观赏了精彩的杂技表演和传统舞蹈,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和热情。这次参观让我明白了农村的文化传统是值得保护和传承的。
第四段:贫困农村的困扰与思考
然而,参观农村也让我看到了农村贫困的一面。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我在农村看到了脏乱差的环境,农民生活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落后。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农业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同时,农村人民也应该积极发展创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自身的经济能力。我相信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农村才能迎来全面发展的美好未来。
第五段:农村参观的启示
参观农村,让我看到了农村的美丽、文化和困境,带给了我很多启示。农村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农村文化和解决农村问题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参观,我明白了自己对农村发展的思考和贡献。我将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向农村的孩子们传递知识和关爱。同时,我也会推动农村的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我相信只有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农村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和美丽。
总结:
参观农村让我领悟到了农村的美丽、文化和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保护农村文化,解决农村问题。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农村做贡献的信念和决心。我们要为农村的繁荣和美丽而努力。
参观农村后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城市的繁华与便利,对于农村的认知逐渐淡化。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的现状与问题,提高自己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我们特地组织了一次农村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农村的困境和发展机遇,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在参观农村的过程中,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乡村的空气清新,风景优美,而与城市相比,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有品质感。农民虽然没有城市居民那么富裕,但他们过着朴实而幸福的生活。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耕种土地,养活了千家万户;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他们热爱家乡,注重环境保护。这一切在农村中无处不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农村也存在一些困境。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完善。在我们参观的村庄中,尚没有通公交车,医疗设施也十分有限。农民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气和农作物的收成,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农村教育也存在问题,尤其是乡村孩子缺少良好的教育资源,无法享受到城市孩子的机会。这种城乡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参观农村的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农村的发展机遇也是无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注重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我们参观的乡村中,一些农民开始尝试使用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产量和效益。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帮助农民更好地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此外,农村旅游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
参观农村还让我意识到,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我们作为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农村的发展中。志愿服务、支教活动等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还可以通过宣传农村的美丽风景和特色产品,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农村,支持农村的发展。
通过这次参观农村的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农村的困境和发展机遇。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支持。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乡差距的缩小,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农村后心得体会篇三
经过我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队杨队长的辛苦努力和精心组织,我和镇的新农村指导员一道,于2011年8月26日对县镇、镇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参观学习。经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大开眼界,从县新农村建设中学到不少经验。
一.参观的简要过程:我镇30多名指导员分乘两辆中巴车,于26日上午8点从镇出发,首先到了镇村组,县新农办的吴主任等东道主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吴主任为我们介绍了组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接着又到了镇厚丰村新农村建设点参观正在建设中的新农村示范点,吴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为我们讲解了这一示范点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接着又到村庄新农村建设点,吴主任作了介绍和讲解。顺着公路,接着我们到了县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的新农村建设点,参观完这一示范点接着到了县城,集体逛了步行街,参观了县文庙,然后到了县招待所,吃过早饭稍作休息后,下午接着到镇董扁村、安石村进行参观学习,吴主任均为我们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讲解。
二.县介绍的成果及经验:
1、组建设点,通过组织村民理事会,采取村民互助建房的形式,完成18户农户的民居房新建,部分农户民居房的防险加固,并对墙体进行了美观粉刷,因此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下拨100多万元资金为该组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大桥,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的老大难问题。
2、厚丰村建设点,通过山区村民用宅基地置换的方式,通过统一的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村民投资建设为主,形成村民居住的相对集中,结合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让有条件的农户按指定户型建设民居房。
3、庄建设点,经过政府组织完成平整地基后,划给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建设民居房,政府按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进行补助,并协调农业银行给予每户5万元以内的贷款,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将由农户投工投劳进行建设。通过庄点的建设,将把附近几个自然村连为一体,并对周边新农村建设起示范作用。
4、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示范点,由于集团的搬迁,对部分农户的土地和房屋进行了拆迁,政府按规定补偿了征地补偿资金,再由政府统一规划,以新农村民居房建设的政策作补助进行建设,得到集团每户30吨水泥的补助,政府统一提供厨房用瓦和院子的围栏,建成了一个以体验茶文化为目标现代新农村。
5、董扁村建设点,该村地处城郊,由于原居住地滑坡导致必需进行建设,村民通过置换的方式获得宅基地,政府帮助规划建设一条进村弹石路,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享受相应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政策。经过建设,建成了一个干净整洁漂亮的村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安排资金给予建设了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室。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靠进城务工经商和在村内一个核桃加工厂打工取得的收入。
6、安石村,通过建设高优生态茶园,茶园内间作核桃、李子、桃子等水果,茶叶生产以产业协会的管理方式,依托香竹箐茶厂、稳龙茶叶公司两个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盘活产业发展,为农户带来较高经济收入。民居房建设上,一部分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了新民居,一部分农户住房改换了彩色瓦和粉刷了墙体。该村建设成就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建设了一条宽敞的水泥硬板路。优美的茶园、果园、别致漂亮的村落查于其间,实属人间一仙境。
三.参观学习得到的主要心得:新农村建设必需以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相结合,并以产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动力;新农村建设必需结合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搬迁等工作相结;新农村建设政府一定要做好统一规划,适当的投入补助引导,完善服务措施,以农户作为投资建设的主体,引导有条件的农户逐步改善居住条件;新农村建设要以居住相对集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逐步把农民从单一从事农业逐步向其他行业转移,多种渠道增加农户收入来源,保障新农民安居乐业。
参观农村后心得体会篇四
农村三合院是中国传统的农家建筑形式,它是指由一座住房和两翼附属建筑构成的建筑群。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和保护农村传统的建筑风貌,也有更多人纷纷走进农村,参观农村的三合院。我最近也有幸参观了一处农村三合院,深受启发和感动。
第二段:对农村三合院的细节感受
一进入农村三合院,我就被那座古朴而有韵味的大门吸引。大门上的车轮和门框上的花纹,都透露着主人的用心和历史的沉淀。走进院子里,左右两边的附属建筑也各具特色,一边是厨房和饲养区,一边是储藏室和作坊。每个小院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个功能区也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布局。在庭院里,还有石头的小路和花坛,使整个院子更加美观和整洁。感受到农村三合院的细致和精美,我不禁对农民的智慧和勤劳致敬!
第三段:农村三合院的人文魅力
除了建筑的美丽外,农村三合院还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在参观中,我发现大多数三合院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布局和构造多与传统的封建思想及价值观相契合。例如,正室通常用于接待客人和举办家庭活动,这体现了尊重讲究上下有序、严密的观念。此外,各种传统的建筑元素和装饰也反映了农村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人过目难忘。这些人文魅力丰富了农村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了解传统农村社会的珍贵机会。
第四段:农村三合院的历史意义
农村三合院不仅具有建筑、文化的美感,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农村社会结构的缩影,代表着农民的生活和文化传承。三合院的建筑形式和布局也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农村三合院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历史的延续和独特价值的弘扬。通过参观农村三合院,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农村的过去,还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第五段:农村三合院为我们带来的思考
参观农村三合院,我深感传统文化的宝贵和珍贵。农村三合院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智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冲击下,农村的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和丧失,因此保护和传承农村三合院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将它传承下去,让下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总结:
通过参观农村三合院,我不仅感受到了农村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建筑的价值和意义。农村三合院代表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农村三合院,是保护我们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重视和保护农村的传统建筑,让农村三合院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参观农村后心得体会篇五
经过我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队杨队长的辛苦努力和精心组织,我和镇的新农村指导员一道,于20xx年8月26日对县镇、镇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参观学习。经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大开眼界,从县新农村建设中学到不少经验。
一、参观的简要过程:我镇30多名指导员分乘两辆中巴车,于26日上午8点从镇出发,首先到了镇村组,县新农办的吴主任等东道主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吴主任为我们介绍了组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接着又到了镇厚丰村新农村建设点参观正在建设中的新农村示范点,吴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为我们讲解了这一示范点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接着又到村庄新农村建设点,吴主任作了介绍和讲解。顺着公路,接着我们到了县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的新农村建设点,参观完这一示范点接着到了县城,集体逛了步行街,参观了县文庙,然后到了县招待所,吃过早饭稍作休息后,下午接着到镇董扁村、安石村进行参观学习,吴主任均为我们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讲解。
二、县介绍的成果及经验:
1、组建设点,通过组织村民理事会,采取村民互助建房的形式,完成18户农户的民居房新建,部分农户民居房的防险加固,并对墙体进行了美观粉刷,因此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下拨100多万元资金为该组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大桥,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的老大难问题。
2、厚丰村建设点,通过山区村民用宅基地置换的方式,通过统一的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村民投资建设为主,形成村民居住的相对集中,结合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让有条件的农户按指定户型建设民居房。
3、庄建设点,经过政府组织完成平整地基后,划给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建设民居房,政府按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进行补助,并协调农业银行给予每户5万元以内的贷款,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将由农户投工投劳进行建设。通过庄点的建设,将把附近几个自然村连为一体,并对周边新农村建设起示范作用。
4、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示范点,由于集团的搬迁,对部分农户的'土地和房屋进行了拆迁,政府按规定补偿了征地补偿资金,再由政府统一规划,以新农村民居房建设的政策作补助进行建设,得到集团每户30吨水泥的补助,政府统一提供厨房用瓦和院子的围栏,建成了一个以体验茶文化为目标现代新农村。
5、董扁村建设点,该村地处城郊,由于原居住地滑坡导致必需进行建设,村民通过置换的方式获得宅基地,政府帮助规划建设一条进村弹石路,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享受相应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政策。经过建设,建成了一个干净整洁漂亮的村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安排资金给予建设了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室。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靠进城务工经商和在村内一个核桃加工厂打工取得的收入。
6、安石村,通过建设高优生态茶园,茶园内间作核桃、李子、桃子等水果,茶叶生产以产业协会的管理方式,依托香竹箐茶厂、稳龙茶叶公司两个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盘活产业发展,为农户带来较高经济收入。民居房建设上,一部分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了新民居,一部分农户住房改换了彩色瓦和粉刷了墙体。该村建设成就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建设了一条宽敞的水泥硬板路。优美的茶园、果园、别致漂亮的村落查于其间,实属人间一仙境。
三、参观学习得到的主要心得:新农村建设必需以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相结合,并以产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动力;新农村建设必需结合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搬迁等工作相结;新农村建设政府一定要做好统一规划,适当的投入补助引导,完善服务措施,以农户作为投资建设的主体,引导有条件的农户逐步改善居住条件;新农村建设要以居住相对集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逐步把农民从单一从事农业逐步向其他行业转移,多种渠道增加农户收入来源,保障新农民安居乐业。
参观农村后心得体会篇六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座位于乡村的传统三合院。这座三合院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矗立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了当地文化遗产的代表。参观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村的魅力和乡土文化的传承,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进入这座三合院时,我被它宽敞而古朴的布局所吸引。整个院落呈矩形,院内分为正厅、左右厢房和后厅。正厅通常作为客厅和主要活动场所,厢房用作住宿和储物,后厅则为家庭祖先供奉的地方。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三合院的布局非常注重中轴线的对称和层次的分明。正厅作为整个院落的核心,占有最高的地位,代表着家族的尊严和权威。每个房间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深深地体现了尊卑有序的家庭伦理观念。
其次,我发现三合院是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这座三合院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沧桑。院内保存着一些十分珍贵的家族遗物,如古老的字画、文物和照片。这些遗物勾起了许多回忆和故事,传达着对家族历史的敬畏和传承。此外,院内还有相传已有几代人所口口相传的家族规矩和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包括日常祭祀、祭祖、祈福等,它们是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的表达。参观三合院,我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和影响。
再次,我触摸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与自然。三合院所处的村庄环境优美、风景宜人,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和浮躁。在院内,我看到了果树、花卉和菜园,感受到了浓郁的田园气息。这里的居民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田、村庄和三合院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社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我想,这种自然与生活的融合,是现代都市所无法感受到的,而恰恰是乡村带给人们的独特魅力。
最后,我体会到了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的使命。参观三合院,让我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如此丰富、深厚和宝贵。它是乡村的灵魂,是几千年来历经沧桑所积淀的智慧和经验。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新文化的冲击,乡村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和保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瑰宝。
参观农村三合院,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体验。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和纯朴,更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人们对于历史的珍视。这份体验使我更加坚定了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决心。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将传统文化的火炬传递下去,使它永远在我们心中发光发热。
参观农村后心得体会篇七
11月11日,在**公司党委的支持下,**公司团支部组织40余名青年团员,到湛江吴川市两个最有名的新农村林屋村和蛤岭村参观。整个参观过程内容丰富,紧张有序。两个村的发展状况及先进经验给予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早晨九点三十分,两辆巴士载着大家来到林屋村。远远望去,只见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延伸,一幢幢农家别墅错落有致,这一切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新农村的美好图景。走到村头,几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争当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汽车缓缓地在村中穿行,路边的几个牌子上,《林屋村文明公约》赫然在目。街道两旁宣传栏里,是对村发展史以及村支柱型产业----村机械厂的介绍。林屋村全村384户,1820人,原为一个纯农业村庄,二十多年来,紧紧坚持集体主义方向,逐步发展成全国闻名的机械制造村,是依靠集体经济创建特色文化村的典型。90年以来,该村建起了水泥机耕路,实行机械化耕作,农户机耕免费、种子免费、灌溉免费、收割免费,是工业致富、反哺农业的典范。村中最显眼的是一座气派非凡的大楼,仔细看来,原来是林屋村中学,一种敬意顿时油然而生。
车停了下来,置身其中,方真正感受到新农村的真正魅力。虽是初冬,这里却处处生机盎然。路面干净整洁,路两边各种花木点缀其间。真是鸟语花香、风景如画。在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在琅琅读书声的校园中,在欢声笑语的南方小院里,在紧张有序的生产车间里,在笔直宽阔的水泥路上,玩耍的孩童、蓬勃的少年、悠闲的老人、忙碌的村民、腼腆的少女......林屋村人们欢乐的笑脸感染着我们此行的每一个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是这里真实生活的`写照。一种内心的喜悦、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同事阿蒙的一句话代表了我们所有人的想法:这哪里是农村,分明是人间的世外桃源!
蛤岭村据吴川市区约12公里。清初,其祖先从化州入吴川经商谋生,因此地水域源长,荷塘环绕,自然景观怡人,遂定居蛤岭村,而后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已有220多年。全村有212户,人口1200多人。解放前,村民以务农为主,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生活仅可糊口,蛤岭村人却不因此而沦志废学,或励志求学,博取功名;或才华拔萃,能工巧匠,以技能见世。该村的现代化建设也主要是以本村在外有所成就的人筹资所建。改革开放以后至今,蛤岭村人均年收入由3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6000余元。门楼、幼儿园、硬底化村基、文化中心、灯光球场、集体猪舍、公厕…….一路走来,现代化的建设让我们目不暇接。近年来,该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文明示范村、湛江最美的村庄等等。村中几个大字同样引人注目:“建新村,当主人,作主体,唱主角”。这句话道出了新时代新农村所有新农民的心声。
参观农村后心得体会篇八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仅以笔者所在单位包保帮扶的联系村为例,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414户、1667人。国土面积35.6平方千米。目前,全村共有党员28名,现有村支两委干部6名。干部年龄最大者57岁,平均年龄49.8岁,高中毕业的4人、初中及以下毕业的2人。从以上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村“两委”干部不仅年龄偏大,而且学历普遍偏低。纵然这批干部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但却因为他们自身的基本文化素质过低,难免会在宣传上级政策、传达上级政令时,对政策内涵理解不深,导致宣传时不透彻。因此,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又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一、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干部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任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防止一哄而上,防止急功近利。抓好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开车要靠方向盘,行船要靠舵定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二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农村基层干部是否熟悉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并且严格按政策办事,是衡量一个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对每个干部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参与者,必须熟知政策,吃透精神,切实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
三要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恪守服务之责,多想富民之策,多出利民之招,多办利民之事。
四要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做好工作的真本领。俗话说,“没有精钢钻,揽不了瓷器活”。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随着农村基层民主的的扩大,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懂政策、懂市场、懂科技、懂法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好职责,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排头兵、主心骨和领头雁的作用。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打造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时代,当好一名合格的农村基层干部,首先要树立学习意识。曾有一名历史伟人说过:人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各种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社会结构发生本质变化时期,不经常给自己“充电”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遇到各种问题,没有充实的理论基础,没有多角度、多渠道的理论思维,很难处理好各种事件。作为一名村干部,虽然官职不大,但村民信任了你,选择你作为带头人,做人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老百姓的事无小事,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要有能力处理好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最棘手的事,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不辜负老百姓对我们的期望。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掌握各种知识,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才会处理好各类事件,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所以,农村基层干部要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最重要的是加强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争当终身学习的模范。
当前,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确立了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战略格局,村干部从以前征收各种税费中解脱出来,成为给老百姓发放粮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资金且直接带领老百姓参与新农村建设,再用以前的工作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管理民主,对村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有统揽协调的本领,既不能作群众的家长,也不能做群众的尾巴。在管理上形成民主的制度和运行机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老百姓能享受到各种惠农政策的同时,带领他们兴办致富产业,建设自己的新家园,夯实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村民的各种精神文化生活,村民安居乐业,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目的。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农村基层干部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只有刻苦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才能提高本领,干好工作。要深入持久地学习政治理论,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领会实质,把握要点,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其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遇到大事不糊涂。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及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对党的政策理解了,精神吃透了,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把这些政策传达到群众中去,执行起来才不走样。要学习市场经济、科技文化和法律知识,学习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经济知识,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带领农民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从这个角度,只有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情况,才能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吃透中共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深刻领会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同时,吃透本地的实际情况,包括乡情、村情以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向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上级指示精神过程中,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群众多谈心,多请教,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要开动脑筋,善于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提出解决本地实际问题的具体办法,创造性的执行上级指示决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农村基层干部既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不能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照抄照转,而应该吃透“两头”,深入实际寻找适合本地特色的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保障新农村建设不走弯路、错路。
搞好试点,探索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重要的工作方法。要选择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班子力量强、发展基础好的村,作为示范村率先建设。要将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流转租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通村公路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生态家园建设等项目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率先展开,促进示范村优先发展。要把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目标任务上统筹谋划,在资金投入上捆绑使用,在具体操作上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