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模板13篇)
星星和星座是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观测和认识宇宙。写总结时要注重文字的风格和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启发。建立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网可以为个人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能够读懂课文。
能够抓住文章精彩的部分,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仿照课文一些段落的写法,写几句话。
3、结合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谈出自己个性化认识。
能够说出自己学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
能够经过思考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
重点难点:通过读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个性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首尾照应(设问)
二、自主诵读 感悟体验
1、引导读设问句
(1)师:作者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
生:a 因为他看到燕子去了,会再回来????由此想到时间????
b 在此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c 作者急于说明时间匆匆,一去不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回的无耐,对逝去日子的留恋。
(2)师:作者对于自己的设问是怎样回答的呢?
引读:是有人偷了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文中的“他们”指谁——时间
时间能偷吗?为什么——它是无影无形的,是需要借助事物感受的。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作者的时间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帮他去寻找
逝去的时间吧!找到了多少逝去的时间。
生:“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
(2)师:“他们”指谁?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感受到了什么?
生:a 作者感到自己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溜去了,看似微
小,但汇集起来却很多!他感到白白的浪费了时间。
b 八千多日子可看出作者当时24岁左右,而且我还知道当时作
者大学毕业????他已很有成就了,还感到时间被浪费,过得匆匆,可见他很珍惜时间,他一定想做更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c 把自己的时间比做一滴水,自己的八千多日子同茫茫宇宙比是那么微小,但他并没因自己的渺小而浪费时间,他在默默算着自己的时间,也许在盘算着该如何利用好时间。
(3)师:是啊!他感叹时间过的如此匆匆,而自己好多事未完成,由
此作者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你能读出作者因时间流去而焦急的感受吗?
学生试读、指读
3、学习第三段
哪句话让你感到日子匆匆溜走的?(逐句理解)
(1)重点理解:“洗手时默默时便从(投影)
学生仿写。
重点理解:“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挽时????”
(2)师: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自己的日子是怎样一点点逝去的,作者
无限的感慨,伸手遮挽时,时间都在逝去,可见时间是多么匆匆,作者不由思索——引读第四段。
4、学习第四段
(1)问:在这段中你感到时间过的匆匆了吗?
生:a 逃去如飞:像逃一样的飞跑。
b 只有匆匆罢了:无耐,感慨自己无所作为。
c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风吹散了:比喻句,与自己进行对比,烟雾还能留下些痕迹,而作者认为自己连点痕迹都没留下,无所作为。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高,想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d “我赤裸”作者不甘心自己的年华虚度。
(2)指导朗读本段:
自由练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读,分组比读。
5、无限感慨的作者,不由的问:齐读最后一段。
你认为作者的时间哪去了呢?
三、总结
1、本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2、本文以匆匆为题,文中字里行间皆让人感受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逝
去的(最后让我们齐读本文)配乐朗读。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二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匆匆》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充满着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慨依托于燕子、杨柳、桃花等多种可观的大自然景观中,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的小诗。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美,进而感受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等生词。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能力目标:
1.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一) 揭示课题,理解“匆匆”。
复习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划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头涔涔泪潸潸
2.找出中心句,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诵读积累语言。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汇报。
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学习表达方法。
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 “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
(3)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
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自清
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4)仿说。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课件:
的时候,
日子从;
的时候,
日子从;
的时候,
日子从。
(5)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一)教师以诗意语言总结延伸。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16、匆匆
时光匆匆
(无奈??)
一去不复返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2、抓重点语段,理解“匆匆”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幻灯片、音乐
一、师生谈话,回顾课文,自然导入。
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板书课题)
二、欣赏美文,谈感受。
播放经典诵读篇章《匆匆》。
三、品读词句,读中悟情。
过渡:《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1.自主学习: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写的优美的语句,多读一读,并简单写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合作交流:同桌交流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交流读书感受,赏析精彩句段,感受语言美。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交流,相机出示重点语段如:
句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句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句3:“于是—洗手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句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方法提示:
(1)展示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伴评议、补充;
(2)师相机点拨、范读,并引导学生从内容及写作方法两方面进行交流;
(3)生感情朗读;
(4)多种形式读,达到熟读成诵。
模仿课文进说、行写训练:
交流“句3”时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习题进行说写训练。
四、配乐诵读,积累佳句。
配乐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意境和精彩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懂得惜时。
1、阅读《留住今天的太阳》,懂得要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把握时间,不虚度光阴。
2、经典诵读《长歌行》。体会名言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深刻含义。
六、作业。
1、背诵《匆匆》中你喜欢的段落。
2、了解名人惜时的故事,看看身边人是怎样利用时间的,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好好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等,做一个能与时间赛跑的人。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四
:匆匆
1课时
六年级学生
代媛媛
何朝丽、张素玉
荥阳市第一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散文。本组课文以“人生感悟”为主题,《匆匆》这篇课文作者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本课学习重点是品读作者语言的优美并进行积累,学习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1.基于识字写字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
2.基于阅读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仍然会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在与大家交流中,质疑和补充发言的习惯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学习目标
潸潸、徘徊、游丝”的意思。
2.通过自由朗读、提问的方式,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默读、全班交流等方式,抓住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积累并背诵文中的优美句段。
3.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等方式,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的写作方法,并进行仿写。
1.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通过默读、全班交流的方式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仿写第三自然段排比句。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对记忆理解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检测。
匆匆
时光飞逝珍惜时间
1.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2.教后得与失: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五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 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
1. 你了解朱自清吗?(生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 整体感知:录音朗诵《匆匆》。
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懂文中的每个自然段。
(1) 老师选择几个难度的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2)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
(3) 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媒体映示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1)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强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结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读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重点语句,通过不同角度的朗读,引导学生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获得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 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课文中,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读品品,并在旁边做些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在读读写写中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3、交流,随机映示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指名几声读,谈体会。(在交流中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b.请读的出色的学生介绍为什么能读得好,让学生们明白怎样读进文字中去。
c.小结方法:朗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读好。
d.运用上述方法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时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会了课堂的互动。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圈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a.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学生评议:他读得怎样?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还想到了什么?
c.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后的感受,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话,落实了读的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a.教师范读,你能体会到什么?是你想到了那些时光飞逝的词?
b.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也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和老师比一比。指名读。
c.男女生赛读。
d.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设计意图: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化阅读的时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四、配乐齐读,深化情感
1学生配乐读第2、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让我们再来回味文章开头的问句,你是否有新的体会呢?再读。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设问句在课堂首、尾的运用,既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又对理解文章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五、总结全文
1、课外读一读《跟时间赛跑》。
2、协议据有关珍惜实间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反思
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语文课堂也离不开一个“美”。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凸现“美”,做到:
一、营造氛围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我恰时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美。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出和谐美。
二、挖掘文本美。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是他散文代表作之一,也凸现出他散文的特点,语言诗般优美。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别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课堂的“语文味”。如品味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推敲,体会时光匆匆等,这样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落实工具性的目标,也让课堂充满着语文味。《匆匆》的第一自然段,朱自清在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时,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语言像诗般优美,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着的小诗。挖掘到这一文本美的特点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中排比、比较、追问等精妙的表达方法,进而发现文本诗意的美,然后顺学而导通过学生个性化朗读、师生合作朗读,配乐朗读等美读积累和升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美。
三、流露情感美。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细读课文,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优美的语言中充满深挚情感。教学时就是要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我以学生自主感悟为本,进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背景穿插帮助理解。用换位思维体会、仿说联想引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切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联想到自己小学时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体会到朱自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与无奈的感受。进而反复朗读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环节螺旋上升,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朗读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2、抓重点语段,理解“匆匆”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幻灯片、音乐。
一、师生谈话,回顾课文,自然导入。
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板书课题)。
二、欣赏美文,谈感受。
播放经典诵读篇章《匆匆》。
三、品读词句,读中悟情。
过渡:《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1、自主学习: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写的优美的语句,多读一读,并简单写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合作交流:同桌交流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交流读书感受,赏析精彩句段,感受语言美。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交流,相机出示重点语段如:
句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句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句3:“于是—洗手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句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方法提示:
(1)展示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伴评议、补充;
(2)师相机点拨、范读,并引导学生从内容及写作方法两方面进行交流;
(3)生感情朗读;
(4)多种形式读,达到熟读成诵。
模仿课文进说、行写训练:
交流“句3”时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习题进行说写训练。
四、配乐诵读,积累佳句。
配乐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意境和精彩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懂得惜时。
1、阅读《留住今天的太阳》,懂得要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把握时间,不虚度光阴。
2、经典诵读《长歌行》。体会名言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深刻含义。
六、作业。
2、了解名人惜时的故事,看看身边人是怎样利用时间的,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好好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等,做一个能与时间赛跑的人。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七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朗读课文。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一去不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要珍惜
留下痕迹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八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时时刻刻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也许有时你会注意到它,也许有时你不能感触到。下面让我们体验一下一分钟的流逝。(课件展示一分钟的流逝)。
这就是一分钟的流逝过程。我们感受到了,同样,作家朱自清也感受到了,而且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通过细心的观察得出原来时间是这样匆匆溜走的。(板书:16 匆匆)。
二、范读课文,录音配乐。
思考:课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三、自主诵读 感悟体验。
(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集体思考: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组织交流自己的感受。(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b.指导朗读,从字里行间体会时光易逝。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
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
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小组交流,体会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过渡: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感触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
以上语句可由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其他一些语句可由学生自己有感情地去读,并和同桌交流感受。
过渡: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可以是一些诗词、格言,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
过渡: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不错,老师读了这篇文章,由文中的一些内容想到了一些画面,并且自己配了文字来说明时光的匆匆。(课件:一幅是春天繁花盛开,草木成荫,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天草木枯萎,大雁南飞的情景。)。
引导学生自己画有关时光匆匆的作品,并配上文字。选择优秀的作品上台交流。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九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请: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资料?(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资料,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加以体会。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4、读第四段,解决问题。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就应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2、把你想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
一去不复返默默时……遮挽时……。
天黑时……睁开眼睛……。
掩面叹息时……。
课后教学反思:
《匆匆》一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这节课中我一是重视了读指导,二是在读的基础上力争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因为教学目的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并让学生在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基础上,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到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在阅读中学习方法,在阅读中感悟和内化,提高语文素养。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我设计了一课时,使得课堂资料密度很大,节奏太快。课堂显得知识点的学习落实不够,课堂拓展延伸效果不好。还有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不够,把学生在课堂中谈到的有关岁月流逝的交流与感想没有很好的引导、拓展与延伸,把一节完全上成了完教学设计的过程,没创新,少发展,缺生成。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十
《匆匆》全文表现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焦急、惋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匆匆》教学设计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学生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学生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学生仿照名人写出自己的名言。
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十一
2、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词语,全班齐读。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二、品读句子,感叹时间匆匆。
1、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2、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有关的句子。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
(2)谁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3)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我能读读吗?那你们要认真听,等一下来评评老师的朗读。
(4)全班齐读。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板书:……的时候,从……过去)。
3、这是排比句,你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
5、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五、品悟文法,体会表达之妙。
1、通过第2~4自然段的阅读、理解,我们知道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教师出示句子,学生一起读。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3、关于“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追问,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大家找一找。
4、对!一句在文章的开头,一句在文章的结尾,首尾呼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珍惜。
六、总结全文。
1、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激励:同学们,珍惜时间吧!正如热爱你们的生命一样。
七、布置作业。
1、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匆匆。
一去不复返?
……的时候,从……过去。
不能白白走这一遭。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十二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请: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资料?(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资料,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加以体会。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4、读第四段,解决问题。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就应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2、把你想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
一去不复返默默时……遮挽时……。
天黑时……睁开眼睛……。
掩面叹息时……。
课后教学反思:
《匆匆》一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这节课中我一是重视了读指导,二是在读的基础上力争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因为教学目的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并让学生在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基础上,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到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在阅读中学习方法,在阅读中感悟和内化,提高语文素养。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我设计了一课时,使得课堂资料密度很大,节奏太快。课堂显得知识点的学习落实不够,课堂拓展延伸效果不好。还有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不够,把学生在课堂中谈到的有关岁月流逝的交流与感想没有很好的引导、拓展与延伸,把一节完全上成了完教学设计的过程,没创新,少发展,缺生成。
统编版匆匆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章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走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
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读来很有音乐的节奏美,典雅至致。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读,充分地读,潜心读,赏读出文字的“情味”来,赏读出自己的情思来。并在赏读的过程中自觉、自然地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引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散文:《匆匆》。知道作者是谁吗?对于朱自清,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谈)。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投影对于朱自清文学特色的评价:
老师归纳:朱自清散文特色: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感受。(板书)。
二、初步赏读,读出语言的韵味美。
1、老师引导:课前朗读《匆匆》时,你是否也能感受到朱自清散文的这种风格呢?再来读一读吧,感受感受。希望你也如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
出示自读要求:出声读,注意标点认真读,难读之处反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的韵味。
2、学生练读。
3、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第一次请5位同学开火车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4、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者自我的评价。
这是一段开放的教学环节。估计评价时学生一定会谈课文的内容是什么,它主要是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意来,于是我们便应当怎么读,如音调轻一点,节奏慢一点等等,学生还会自告奋勇地示范读。
两个注意点:
(1)在某正确的意见被认可后可让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以读出文字的韵味来。
(2)在学生谈到文章表达的情感时,教师可作必要的指点:我们最好不要说文章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这样说,弥漫在文字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注意,老师说的是情绪,而不是情感。情感是强烈的,外显的,而情绪则是淡淡的,隐隐的。关于文章的情绪,交流中必须让学生把握: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却一无成就,作者内心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如果学生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篇劝人惜时的文章,那么教师便要和学生讨论: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是劝人还是自己的一种省觉?从而让学生明白是作者并未想劝人,他只是纯自我的一种审问与真情表白,而作者的真情感染了我们,于是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自我审问,因“伤时”而“惜时”。
5、第二次再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放背景音乐:一段哀婉的萨克斯曲。
三、默读赏析,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画,批批,品出文字的美丽。
2、学生默读,读读品品批批。
第二课时。
一、引入。
美文须美读。课文中的一些语言你一定非常喜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再读一读。
二、交流读书心得。
指名读自己喜欢和感受深刻的句段,并自由地谈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感和所得。
针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教师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
重点句子有四处: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2、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妙处呢?我们还要仔细品味一下,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滋有味地朗读画出的句子。
谁能把自己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三、积累运用,享受语言的创造美。
1、这么多的好语言,如果我们不把它积累下来,那可就太可惜了。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背背吧。
2、课堂练笔: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别出心裁,(如上面读书心得交流中的重点句子(2)、(3)、(4)),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试试吧,也许你一时的灵感会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
3、练笔交流,师生评议。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要给以表扬,如果不足,教师可做仿写示范。
自我评价: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文字美,意象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便是紧紧围绕“美”字而展开:一、读出美。为了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向去读,在课始阶段,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人品与文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今天朗读是与大师的对话,阅读也便“情欣欣而意切切”了。二、品出美。对于这篇美文,我们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泛泛的附和几声“美”上,而是要求学生真正地潜心阅读,赏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出美来的?是句式的整齐铺排(如开头的排比句,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是修辞的新颖而贴切(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诗意的物象,让人触手可及);是叠词的运用(默默、伶伶俐俐……情意的缠绵尽显其中)……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时,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适时加以鼓励,同时还须针对课堂情境,针对学生的见解,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并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三、表现美。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所以在反复读、熟读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顺势把文章的精彩句段背下来,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并于仿写练习中,表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