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诵读心得(专业22篇)
总结是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手段。完美的总结需要关注细节,确保每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考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借鉴和思考。
诗词诵读心得篇一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传承文化精神的载体之一。现今社会,人们对古诗词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提高人们的古诗词领悟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诗词诵读培训。我也在这个领域中学习了一段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古诗词诵读培训的重要性。
第一段:培训的内容。
在古诗词诵读培训中,主要学习了古文化知识、语文修养和诵读技巧。其中,古文化知识包括唐宋文学、汉唐传统文化、中国古代诗词、经典名篇和传统文化底蕴等。语文修养包括词汇、语法、修辞以及与古文化相关的知识点。而诵读技巧主要包括声音、语音、节奏、抑扬顿挫等技术层面。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仅扩展了我们的文化视野,还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素养,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领悟能读懂古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第二段:培训的好处。
通过古诗词诵读培训,我们能够在文化知识方面得到提升。古文化知识能够让我们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理解中国文化中的无数性格内涵,从而更好地脉络和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此外,古诗词也是学习语言美的最佳素材,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我们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对我们日常的交流与表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段:培训的挑战。
古诗词诵读在技巧上有一定的难度,进程较为缓慢。许多同学在学习初期会发现古诗词中的生字陌生词汇,用字用词格外艰难,不仅是理解诗歌内容时产生障碍,同时也会影响到表达的效果。此外,古文语言的把握和处理,也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因此,在诵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难点和挑战。需要我们持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第四段:培训的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诵读古诗词,我逐渐体悟到了老师们传授的技巧,同时,也逐渐产生了对古诗词的喜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也有同学们说,诵读古诗词仿佛能够唤起身体内的文化基因,让我们更深入地感知中国文化,更加热爱生活,从中品味生命的意义。
第五段:总结和收获。
在古诗词诵读培训中,我们不仅得到了文化知识、语言修养和诵读技巧上的提升,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素质和细腻情感。古诗词诵读让我们更加热爱中国文学,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远,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希望能够将这份爱和热情茁壮成生命中的种子,不断激发自己的内在追求,向更高水平的古诗词诵读水平迈进。
诗词诵读心得篇二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髓之一,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修养,增强文化底蕴,更能激发人们对于生活和文化的探索与思考。下面我将从古诗词诵读与赏析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自己的体验和心得。
第一段:古诗词发人深省的内涵。
古诗词与现代文学相比,更具有一种深刻的内涵。其中蕴含的哲理思想、人生感悟和社会见解等,都能引人深刻地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生的意义。如李白《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欲灭此名望,奈何浊酒一杯”,都显示出古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态度。
第二段:古诗词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国民文化的精华。不仅是对于古代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于生活和文化的反映。通过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我们能够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和民族特点。其中《长恨歌》、《离骚》等经典文献,更是凝聚了中国人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
第三段:古诗词的朗诵对于语言的熏陶。
朗诵古诗词是提高语言修养的有效方式。在诵读时,我们需要掌握句式的音律,清晰而流畅地表达出句子所包含的情感及意义。随着不断的练习,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美感也会得到提高。同时,中华诗词的语言韵律和音韵美感,也对我们的语言审美和语感的塑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段:古诗词的美感与享受。
古诗词语言之美、情感之美、形象之美,都可以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例如:孟浩然《秋词》中的“黄云陇底”、“绿水低流”等,宛如画卷一般美丽动人;陆游《钗头凤·世情薄》则是出类拔萃的语言锤炼,充满着通透如水的诗意,令人心旷神怡。尽管每个人在欣赏诗词的时候会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但优美的语言和诗意所带来的视听之美是无法抗拒的。
第五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古诗词的阅读和学习。
要想熟练掌握和理解中华诗词的内涵、意义和语言美感,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练习和应用。建议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多阅读古诗词,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思。平时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诵,加深对其中语言和意义的理解。此外,参加一些古诗词学习或者诵读社团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结。
总之,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其语言上的优美和内涵上的深刻,教人欣赏和领悟到生活理念和哲理思想。希望读者能够在诵读和学习中加深对古诗词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古诗词所带来的享受,是更好的人生态度和文化修养。
诗词诵读心得篇三
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作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诗词诵读会成为一个流行的文化活动。在一次我参加的诗词诵读会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诗词诵读会给我带来了文化的熏陶和历史的感知。诗词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诵读这些古人的佳作,我不仅能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境界。比如,在诵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时,我仿佛能看见当时的月光下,杜甫孤灯伴月,忆起已去而又遥远的亲人,情感之深刻令人动容。通过诵读,我跨越了时空,领略到了古人的胸襟和智慧。
其次,诗词诵读会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美和表达的力量。诗词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语言艺术形式,通过有限的几句话,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在诵读会中,我见证了参与者们生动的朗诵和感人的演绎,他们通过声音的艺术表达和肢体的语言传递,将诗词中的美妙情趣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以及艺术表达的力量。通过诵读,我也学到了一些表达艺术的技巧,从而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三,诗词诵读会培养了我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诵读诗词需要对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通过反复地朗诵和感悟,我对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有了更深入的感受。在诵读会中,我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诗人和作品的熏陶,无论是李白的豪情壮志,还是苏东坡的豁达风趣,都让我深深地喜爱上了诗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课外的阅读和学习,我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对古人文化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第四,诗词诵读会促使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情感,并提高了我对生活的思考和把握。诵读诗词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只有真正理解和感悟诗词背后的情感内涵,才能把握诗词表达的真实和精髓。在过程中,我不仅深入反思自己的内心,也学会了更好地感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诗词诵读,我认识到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并更加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诗词诵读会促进了我与他人的交流和友谊。在诵读会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同欣赏、学习和探讨诗词,也一同感悟和分享人生的智慧。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增进了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了解和尊重。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素养和修养,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人际关系。
总之,诗词诵读会的心得体会是一个与古人对话的过程,通过诵读诗词,我能了解和感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人生境界。诗词诵读会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也让我更加坚信诗词的力量和价值。我相信通过继续参加和开展这样的诵读活动,我将继续受益于其中,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诗词诵读心得篇四
小学诗词诵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孩子们的感性认知和审美情趣。在小学诗词诵读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它给我带来的收获和启示,使我从中获得了诗意、美感和心灵的滋养。在此,我将从几个方面分享我的小学诗词诵读心得体会。
第二段:爱好诗词,提升语文素养。
我十分热爱诗词,每天早读时,我都会朗声诵读一首诗歌,感受其语言之美、形式之美和思想之美。通过诵读、理解和体验,我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此外,诗词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我逐渐了解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第三段:感受诗意,体验美感。
在小学诗词诵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诗歌深层次的内涵和情感,体验了其美好与感人之处。例如:“《登高》日览九州,万象为一瞬看;登高只为遥望,迢递何曾至远。”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高所见所想,表达了对人生远大目标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感悟和领悟这些诗歌中蕴含的美意,我收获了心灵的启迪和滋养。
第四段:抒发情感,促进心理健康。
在小学诗词诵读的过程中,我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增加了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比如,配合班级的文艺晚会,我背诵了一首《春晓》,在现场朗诵时,我把自己沉浸在诗歌之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同学和老师们的一致赞赏。这种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不仅可以促进心理健康,还可以增加我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和默契。
第五段:总结感悟,展望未来。
小学诗词诵读让我懂得了如何欣赏诗歌、理解诗歌,更让我意识到人类情感世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坚持诵读诗歌的习惯,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品位,同时它也会给我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收获。
诗词诵读心得篇五
自古以来,苏轼一直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文人之一。他的诗词凝练而婉约,充满才思和情感。在重新诵读苏轼的诗词时,我不禁被他的才华深深打动。他的诗中既有豪情万丈的豁达,也有深邃内敛的忧愁,这使我对他的作品投以了更加崇敬的眼光。
第二段:诗词朗诵中感受到的美好。
在朗诵苏轼的诗词过程中,我沉浸在他的创作世界中。每一个字眼、每一段句子似乎都具有生命力,跃然纸上。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写作时的情绪和心情。苏轼的诗词中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表达,从喜悦、愁苦到懊悔、无奈,每一首诗都像是他内心的一面镜子,深刻而真实。这种感受让我更加欣赏他的作品,并对他的才华产生了无尽的敬佩。
第三段:诵读苏轼作品对我的启示和鼓励。
苏轼的诗词充满智慧和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通过诵读其作品,我明白了人生往往是充满磨难和挑战的,而我们需要的是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去面对。苏轼在他的诗中表达了对命运的抱怨和无奈,但始终保持了乐观的态度。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应该继承苏轼的勇气和乐观,坚持不懈地迎接困难,并努力寻找出路。
苏轼的诗词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情感表达,更是对社会现实、历史人文的反映。他的作品有时充满讽刺和批评,有时又寄托了他对家国的爱与忧虑。这种力量使得他的诗词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艺术创作。苏轼的诗词启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探索。在我写作过程中,我试图借鉴苏轼的写作手法和思维方式,以期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传达更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诵读苏轼的诗词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使我明白,人生短暂而珍贵,我们应该用心去体验和感受每一个瞬间。同时,他爱国爱家的精神也使我明白,我们应该秉持一颗仁爱之心,为家人和国家尽自己的力量。在聆听和阅读苏轼的作品时,我不仅仅是感受到了他的才情,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滋养和启迪。
总结:诵读苏轼的诗词是一次独特的体验,他的才情和智慧深深感染了我。通过他的作品,我明白了勇敢面对困境、乐观自信的重要性,同时也在文学创作和人生方面得到了启发。诵读苏轼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交流,更是一次心灵之旅。
诗词诵读心得篇六
校要求每位教师要参加国学经典的网络学习。我们有幸聆听许多教授名师的经典言论,真的是受益匪浅。
身坐于电脑前,面对名师大家的当面讲解,犹如坐在一个古色古香遗韵绵长的建筑中,忽听幽幽仙乐,再闻四溢茗香,聆听老师讲读经典是非常享受的。那情那景,仿佛我们已经穿越了时空的遂道与先哲们进行了心灵的交流。
记得初学经典时老师教我们的是《弟子规》,学习《弟子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
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更没有烦冗的作业。他们的课是生动的,是有色彩的,是情景交融的。当老师教到“勿践阈勿跛倚”时,老师告诉我们因为在古时候人们大多都用木头做成门槛儿,如果我们天天踩,门槛儿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踩烂了。我深深记住了老师说的话,我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学生从此不再踩门槛儿,不仅如此,他们看见别的小朋友踩门槛儿时也会劝他们不能踩。这在我记忆中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在随后的日子里,老师还教了《笠翁对韵》、《论语》、《朱子家训》、《礼运大同篇》、《大学》等经典。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我的记忆力、乐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听到别人跟我说我记忆力真好,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很强时,我真高兴,我深知这都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经典的结果。
现在我的女儿也越来越懂事,知道孝顺父母,三八妇女节的那天,她放学回来后跟我说:“今天是妈妈的节日,她每天上班很辛苦,我帮她洗洗脚吧。”我很感动。《弟子规》教我们“见人善即思齐”,想想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以后一定要多注意。
近来,不知该说是我陪女儿学习,还是女儿在陪我学习。“家长来补课,孩子来学习”,这是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我深刻的体会了这句话的含意。和孩子一起学习,不仅增强了我和女儿之间的亲子关系,也让我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因工作的原因没坚持带女儿一起学习,落下的功课,自己很懊恼。工作顺利些,我定会带女儿继续把经典学下去。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老师们您辛苦了!在此还要感谢市教委的领导,是他们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读经典环境,让我们能在其中得到圣贤文化的熏陶。
诗词诵读心得篇七
元人道,断肠人在天涯的思恋,白草红叶黄花的悠扬曲调是曲。
——题记。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由此可见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去读。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你能透过某本书看到作者描绘出的意象时,就表明你用了心,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做塑造的意境。但,这只是前言,我真正想说的东西不是呼吁你们要多看书,用心看书。可是读书却让我真真实实的看到了这个世界。
唐诗百首,宋词优美,元曲清悠,正是这些古人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给了我在阅读上最大的感想。
我在古诗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王朝的衰盛,时光的变迁;领略了被贬的无奈与对抱负难以施展的痛苦,年轻的豪情壮志;也从宋词中欣赏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大海的磅礴大气。我不得不感叹这些诗词曲中包含内容的丰富多彩。而这一切的一切就成了我在阅读过程中收获了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收获。
诗,是现代历史传承下来中最悠久的文化艺术。而它发展的时期也是在一个整个中国历史来说最昌盛的朝代——唐朝。唐朝是一个注重与外交的朝代,但是唐朝在外交的同时,也深深巩固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唐诗得以闻名于世界,传承于中华。唐诗辞藻华美,音韵悦耳,所以我最喜欢读的自然也是唐诗。但对于唐诗收集最全的书籍并不是我们朗朗上口的《唐诗三百首》,而是《全唐诗》,这本书一共完好地保存了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唐诗,其中连作者都详细记载,共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优美的诗句。这么庞大的工程,其作者不可能为一人所编制,而是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这本书所真正拥有的唐诗比起《唐诗三百首》来说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俗话人无完人物无完物,在众多唐诗中也分三六九等。唐朝的诗人中大部分分成现实主义派与浪漫主义派,在现实主义派的诗人中,最为代表的人物非杜甫不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浪漫主义派的诗人中的代表人物也是杜甫的好朋友———李白。但我最钦佩李白的诗。他的诗不仅抒发个人情怀,还表达出来对自由个性强烈的渴望与追求。诗词流利上口,语言自然,值得反复回味。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豪情万丈,有“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的寂寞孤独,亦有“低头思故乡”的哀婉思念。我更折服于他诗中的那份自在,仿佛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
词,在元朝指的是合乐的歌词,所以很多人都称之名曲调、乐府等。词的盛行又与诗的年代不同。词不讲究对仗工整,所以它盛行于文风自由的宋朝。都说宋词宋词,所以在宋朝时期它的发展也达到了巅峰。但是在这一时期的皇帝却很昏庸。但这在位年间的皇帝对于文学的推崇确没有阻断,反而使他更为昌盛,所以词在宋朝达到了一种实质的鼎盛。词,便是那时候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体。词的文风可以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说起婉约派,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因为女大诗人———李清照;而豪放派最为代表的人物必然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苏轼。文坛史上三苏的影响可是很多,我所爱的自然也是他。他的辞藻古典华美,内容更是奔放华美。他写下的词意境宽广,词风多变,每次下笔都有一种长袖泼墨的感触,每一句词句纵横天下,生动形象的倒映出苏轼的色彩,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也正因为这样,我总迷醉于他的文字。
曲,这种文体我虽然并不了解,但元曲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也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可能是因为他在我国疆域版图最大的元朝,所以它的很多代表人物都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特色,元曲也便由此传承,一起和唐诗宋词平起平坐,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一般大家谈起元曲,最著名的便是马致远了吧。他的元曲代表作品《天净沙·秋思》,也是我们这群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要背的,所以我为了解也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几个短短的词语组合便让我和诗人深刻进入到了一个悲凉哀愁的世界,也贴身感受了游子们的归家不得的悲惨心情。如今,枯藤依旧,昏鸦不在。天涯游子们骑一匹瘦弱的老马出现在一派凄苦的小乡村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从而深深地抒发了一个无法归家的天涯游子归而不得的哀怨缠绵。每每联想到这样一副情景,我的心中也跟着无限凄凉,对元曲的喜爱也更甚。
诗词曲,截然不同的文体,也带给我三种无与伦比的感受。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所带来的快感,也让我赞叹不已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文化。这些贯穿古今的文字,牵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们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方框文字,更大的是对后人得以品读的乐趣。
这便是我眼中的诗词曲。
诗词诵读心得篇八
小学阶段是学习诗词的黄金时期,因为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对于学诗词很有利。正是在这个阶段,我的老师教我诵读诗词,让我领略了诗词的情感、文化和美学内涵,实现了对诗词阅读的深度理解和对领悟其美的追求。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诵读诗词时所得到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我发现可以通过读诗词来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在读诗词的过程中,我会遇到很多生词和熟词的崭新用法,这让我在识字及语言表达方面受益匪浅。诗歌的表达方式往往需要比平时说话要更加精准、生动并且组织有序,这些对我以后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诗词的艺术价值也深深影响了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词在结构、韵律、形式和意境上都有着独特的要求和特点。因此,在我读诗词时,也意识到了其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感受到了其深层次的韵味和文化内涵,这也有助于我关注更普遍的文学体裁。
第三,诗词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诗词里往往有很多历史的和人文的内容,所以在学习诵读诗词的同时,我也学到了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人物等的常识,这让我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更坚定地热爱中国文化,并感受到了其深刻的传承精神。
最后,诗词也启迪了我的情感和灵魂。诗是一种文学形式,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感情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在诵读诗词时,我常常会感到作者的意境和情感,比如对爱的渴望、对人性的思考、对自然美的歌颂等等。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情感的共情,同时也有助于我的个人情感和思考的吸收和追求。
综上所述,小学诗词诵读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和文化素养,而且还可以培养情感和思考能力。希望我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对诗词学习的同学们有所启示和借鉴,让我们在掌握知识和艺术的同时,爱上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学,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我们的美感、智识和质量。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本人成才和生命体验,同时也可以为民族文化的树立和发展做出贡献。
诗词诵读心得篇九
烦恼是夏日炎热的太阳,抚平心灵,静静的翻开书,进入诗词的世界,为夏日带来一丝凉爽的风,转眼间,烦恼无影。
——题记。
曾经读李煜的《虞美人》,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弥漫着忧伤气息的开头让我为之动容,便不可抗拒地爱上了他,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词人。他总爱用词去抒发内心之感。词中夹着一股伤气,每当我翻开书,总会有种感觉,不可名状,那伤气似乎是一种气体,弥漫在我的身体周围。那首带着亡国之情的词,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或许心中也在跟着他一起伤感,但那时,我的灵魂似乎进入了那个世界,很难自我控制了。
我的一个好友甚至比我更喜欢他的词,她常常低声吟诵,甚至流泪,我不知她内心的感受,但猜,她一定是回到了那时。
也曾读过柳永的《雨霖铃》,他的词中也有股气息,带着忧伤,却是为情。“杨柳岸,晓风残月”带我进入了凄凉的秋天。码头上,有一个身着白衣的男子在与女子告别,分明见他眉宇间流露着一股衰伤与不舍。那女子倾城,或闭月,她那双眼睛中带着些许的无奈。两人深深的望着,此时,是用心在交流。
琪也喜欢这首词,她不试着编过歌,但很快就忘记了,她只好笑笑。她说,若是她能理解柳永透彻,那此生无悔。
李白自是不能少的,他豪爽深深厚感染了我,我曾偷偷怀疑他是否是重庆人,当然那时我还很小,想法自然奇怪。
李白的诗总能引人入胜,和他一起或仰天长叹或邀月饮酒,你可以体领到他内心的悲凉,他也愁,愁什么?国家破碎,民不聊生。他堂堂八尺男儿却无力拯救,他叹,他悲,他用酒来释放自己,酒后人醉,心不醉。他的悲愁与无奈全都融合在了心中,化成了壮丽的诗篇。这是酒的功劳的吗?李白的诗让我不禁感叹:好一个潇洒的唐朝少年!
她是一个女子,带着传奇的女子,试想,在黄昏,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于自然嬉戏,然后兴尽晚回舟。在她心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才称得上英雄。她的一生大起大落,少女的快乐,少妇的畅快,中年的焦愁,老年的凄凉。全都化作一首首词,她叹息“人比黄花瘦”,她吟诵“红肥绿瘦”,她的季节乍暖还寒,她为我增添了愁,那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诗词诵读心得篇十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诗词诵读会。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通过朗诵诗词,让人们沉醉其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这次活动中,我亲身体会到了诗词的魅力,对于我们生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下面,我将就这次诗词诵读会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第二段:共赏经典之美。
在诗词诵读会上,我和我同伴一起读了很多经典的诗词作品。我们吟诵了百家诗中的几首诗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长恨歌》等。在吟诵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古人的情感和智慧。每个字都如同藏晦而深沉的琴音,将我们带进了千年前的时光之中,营造出一种虚幻而美妙的氛围。我深刻体会到了诗词之美,诗词之美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不仅给人以美感,更是一种象征的语言,能够表达人的思想情感。
第三段:焕发个人自我领悟。
通过参与诗词诵读会,我发现了自己对于诗词的理解和表达的不足。在与他人的朗诵相比较之下,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有时候,我读得太快,有时候又读得太快。这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对于节奏和情感的把握不够。于是,在整个诵读会结束之后,我开始了一段时间的自我练习。通过朗读和研读一些经典的诗词,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朗诵水平,学会了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情感和节奏。这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诠释诗词之美,以及对于自我表达的重视。
第四段:增进情感交流的桥梁。
这次诗词诵读会也让我领悟到了诗词对于人际交流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们与他人读同一首诗词时,会和他们交流自己对于这首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还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诗词的内涵和作用。有时,对于同一首诗词,不同人的理解和感受会大相径庭,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通过诗词这个共同的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第五段:净化心灵的力量。
最后,我要谈谈诗词的净化心灵的力量。在这次诵读会上,有许多作品能够触动我的内心深处,使我的思绪得到净化,痛苦不快的心情得以释放。诗词是一种激起人类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触和情感。当我们读下一首动人的诗词时,即使是面临着困境和压力,也能受到一些启发和慰籍。因此,只要我们意愿,诗词便会成为我们情感的发泄和寄托,也是一种净化心灵的力量。
总结:
通过这次诗词诵读会,我对于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诗词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于人生、情感和社会的洞察和思考,也让我看到了诗词对于我们生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诗词,希望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分享这种美好的艺术形式。
诗词诵读心得篇十一
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期。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我想谈一谈自己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妙哉——诗词诵。
每节课预备铃响后,由领读员带领大家反复朗读书写在黑板一侧的诗词,直到任课教师到来。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黑板上的字呈递减趋势;全擦掉了,学生就又背过了一首诗。利用好这短暂的课前二分钟,每周可熟记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便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了。晨读时放上一曲《春江花月夜》,则更有助于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效果更佳。
美哉——诗词画。
古代诗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所谓诗中有画。诗配画就是让学生将诗词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绘画。学生在描绘诗词展现的胜景佳境的同时,自然会更深地体悟出诗家动人的情思,感受到字里行间美妙的旨趣。将学生的诗配画作品装订成册,美其名曰《诗情画意》,可以供同学们日常赏阅,还可以定期评选优秀作品,予以奖励。
乐哉——诗词牌。
悠哉——诗词队。
放学时,同学们背诵着诗词走出校门。从操场整队出发,到距校门百米以外解散,这段路程中每支队伍要背诵不少于三首诗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琅琅的诗词朗诵一路响起,路人纷纷侧目。背诵诗词出校门,避免了拥挤打闹现象,又给校园增添了一丝文化气息,一举两得。
善哉——诗词赛。
每学期临近期末,我都在班上隆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小队竞赛。竞赛设有必答题,如“请你小队背出含有动物名的诗句”“请你小队背出含有颜色词的诗句”等等;有抢答题,如“请说出下列名句出自谁人之手?”还有一场难解难分的擂台赛——各队轮流背诵诗词,不许重复。最后综合各轮成绩,看冠军花落谁家。
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不断地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并从中享受到莫大的精神愉悦。也许有许多诗句他们并不全懂,不必太在意,当他们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就会逐渐体会到那些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的真义。老师们,就让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循着李太白、苏东坡等人的足迹踏遍千山万水,走遍海角天涯,在古代诗词营造的精神家园中留连忘返吧。
诗词诵读心得篇十二
1.投影仪、记分牌及投影片若干。
2.学生选定诵读篇目、备齐纸笔。
3.学生自带一本诗词读物或一幅抄写诗词的书法作品。
学生自愿组成3-5人活动小组,推荐一名选手上台参赛(小组成员要轮流当选手,不能连任),另选两首课外诗词写在投影片上(各小组选题重复的不能超过3首)。
老师分发记分牌和投影片,主持人给小组和选手编号,通报各组选题。
将已经学过或要求背诵的古诗词题目及作者写在纸条上,由选手抽出三首诗,当众背诵,每首诗满分为10分。
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且正确、流利。观众席上各小组用记分牌打分、亮分,各组打的分数之和即为选手得分,由老师在黑板上标出。
选手依次背诵自选的课外诗词,主持人投影出示诗词全文,各小组对照投影给选手打分,要求及做法同上。
此外,选手若能加背一首课外诗词,另奖2分,但必须正确、流畅,否则倒扣2分,而且加背的诗词不能超过三首。两轮竞赛得分之和的前三名即为此次活动的背诵能手,全班鼓掌祝贺,这三位同学的名字将写进班集体的光荣榜。
竞赛告一段落,各小组交换课外读物、摘抄课外诗词,然后自由诵读。老师巡视、答疑。主持人收集书法作品,课后组织评委评选,择优张贴到“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学习、欣赏。
下课前5分钟,挑战者(包括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可选用古诗联句、报字说句、报题背诗、据问背诗等形式让背诵能手检验自己的实力,并选读或加背1一2首课外诗词。
如能胜出,即为“擂主”(下次活动的主持人),名字也上“光荣榜”;如果出师不利,就在背诵能手中推荐一名同学做“擂主”。不过,“擂主”评选一般比较灵活,比如有一位挑战者虽然在按要求背诗答题中表现欠佳,但最后因声情并茂地自选朗诵了一首诗,赢得满堂喝彩而顺利当选。
教师小结时以鼓励表扬为主,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向同学们提要求、发号召。
诗词诵读心得篇十三
为了完成小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与任务,我精心设计了《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一课。通过实际教学,我发现这节课是成功的,它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古诗词朗诵能力与水平,而且由于有音频视频上的名家示范朗读,对学生课堂上朗诵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借鉴与提高产生了莫大的作用。现反思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项:
2、强化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继承与弘扬。
3、探索阅读教学朗读指导的落实途径与方法。
将提升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与水平放在首位,这是由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这节课的性质与内容决定的。同时,因为是小课题研究课,所以实验、探究并创新阅读课朗读指导方法,就自然成为本节课的目标任务之一。
共分为四个步骤:一是为了使学生对古诗词文学知识有所认识与了解,特设置了领悟诗的内涵环节。这是上好整节课的前提与先决条件。所谓“诗无达诂”,只有理解了古诗词的本质与特点,掌握了它表情达意的方式与手法,才能准确把握每首诗词的主旨与情感,也才能吃透诗歌,与诗人气脉相通,读出意境,读出文字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二是佳篇名作诵读,先听录音欣赏视频,再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所谓诗情画意,每首诗词就是一幅绝好的画卷,而优美的音乐更是为诵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再加上知名播音员声情并茂、饱满深沉的示范朗读,使所有学生在朗读方法与技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指导与启发。三是佳篇名作吟唱,先欣赏视频中的诵读与演唱,再由学生进行诵读,也可演唱。古诗词不仅能诵读,而且可以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这对学生来讲又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这也是我这节课的创新之一,虽然吟唱与朗读完全不同,但两者又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事实证明,学生的情绪在这个环节达到了整节课的最高潮,而古诗词朗诵的质量也得到了质的提升与飞跃。四是作业,这是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扩展,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得到的朗读知识,继续提升朗读能力与水平,并为下节课的复习提问环节奠定扎实的基础。
客观来说,本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这首先得益于教学设计的精心与用心,因为进行阅读课朗读指导的研究而专门设计一节古诗词诵读专项训练课,这种情况应该很少,至少这样做操作的难度相当大。其次在于本节课朗读指导教师的范围有了质的变革,不仅是过去的执教老师,而且最重要的是“音视频”老师。而且其朗读的质量常人难以匹敌,对学生来讲更是异常震撼、刻骨铭心———原来诗歌可以这样诵读,太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啊!
诗词诵读心得篇十四
1.读准字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品读诗句,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
屏幕显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设计意图:简洁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语境和情境。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识画。
教师明确: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时而抚琴,时而吟唱,以抒寂寞的情怀,感情基调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
2.深读入画。
齐读,男、女生分別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心情,补充“竹”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
屏幕显示:
竹:
(1)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2)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3)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写作背景: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陕西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
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思考: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教师明确:诗人通过“幽”“深”“明”几个形容词来营造出月光普照大地的幽深空旷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坐”“弹”“啸”几个动词来描写人物活动,从而把诗人脱离尘世、隐居山林所具有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美读赏画。
古筝配乐,师生齐读,学生个读。这首短诗仅仅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屏幕显示王维所处时代的文献及诗歌资料)。
思考: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明确: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锺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设计意图:朗读是一种教学技能,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有节奏地吟咏,抑扬顿挫,寓情于声,以声传情,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三、拓展延伸。
1.教师范读《江雪》《山居秋暝》《鹿柴》等诗歌,学生欣赏品味,感悟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雅情怀。
2.学生配乐诵读《竹里馆》,在低缓而有韵味的朗读声中结束第一首诗的教学。
设计意图:朗读不同的诗歌,品味文人高雅之情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识,揭开面纱,感受朗读魅力;温,重读经典,传承传统文化;秀,争相竞放,品味那时花开。
四、硏读《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话导入,做教学铺垫。
春夜,不知何人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了大诗人李白无尽的乡思。
李白二十多岁就离开四川老家游历,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等地。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本诗情真意切,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设计意图:以抒情的话语创设诗中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为学生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意做好铺垫。
2.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朗读,感受诗中美句。
屏幕显示: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节奏。
(2)朗读之后教师释义,学生再朗读。
(3)提出问题:请大家说说自己读诗后的感受。
教师将教学视点引导到诗歌的最后两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生对话,做好如下内容的准备:
结合注释解题:
教师明确: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以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翻译诗句:
初识乡情: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间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设计意图:在不断的回旋往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亲近古诗,引起情感共鸣。
学生活动二:朗读,解说诗中难句。
(1)读诗歌,看注释,自读自讲句子意思。
(2)讲句子,悟乡情。
(3)提出问题:说说你对课文中句意的理解。
师生交流的内容有:
扣住“暗”让学生展开想象。
教师明确: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用此“暗”字,十分恰当。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理解《折杨柳》。
教师明确:“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句“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像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別时的情态。在古典诗歌中,“杨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
交流赏析表达故园情系列的诗句。
教师准备: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样韻。
——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设计意图: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拓展阅读相关诗句,可使学生更易读中入境,理解诗句之意;境中体情,体味诗中之情。
学生活动三:朗读,熟读成诵。
(1)读诗歌,话李白。
(2)悟乡情,诵经典。
教师明确: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设计意图:深入朗读,走近作者,领悟诗情。
诗词诵读心得篇十五
小学生阶段,如何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小学生阶段课本中古诗不论是哪个年级段,都有一板块是古诗,可见对古诗多么重视。学生们都要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又是最难的,小学生知识结构简单,理解能力有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诗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那么如何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怎样学好古诗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要了解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样有助于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其次,要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学习古诗时,要学会理解题目,然后紧紧扣住题目,这样才能想到作者写的内容。最后,要自己反复朗读,自己体会诗词中的诗意,这样在体会到诗词诗意的基础上,朗读出诗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或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感受。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即将所学的某一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不管怎样,只有在准确把握了作品的背景资料时,才能正确地去理解作品的意境、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领会句子含义,把握重点句子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朱晓娜.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j].魅力中国,20xx(7).
[4]孙艳莲.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之我见[j].华章,20xx(3).
[5]王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5).
[6]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3).
[7]张连英.入经典之门闻古韵之香——浅析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j].中国校外教育,20xx(5).
[8]郭燕红.“文”与“言”比翼齐飞,“效”共“趣”长天一色[j].中学教学参考,20xx(5).
诗词诵读心得篇十六
本课《课外古诗词诵读》位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属于课外自读古诗词。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初步具备了读古诗词的一些经验,可以自己简单的读一读古诗词,但是可能还在没有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
2、能自己对古诗做简单赏析,并积累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能自己对古诗做简单赏析,并积累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二)自由批注。
师:我们上学期在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到了批注阅读的方法,本单元在名著阅读中也提出了批注的方法,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以往阅读古诗词的经验,从四首古诗中自选一首,自选角度做一个批注。
生:批注。
(三)发言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做的批注。
2、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
(四)呈现老师批注。
1、怎样理解“诗中有画”?
2、第二首诗中诗人的思乡之情怎么传达出来的?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五)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读古诗。
(六)我们一起来有情感的朗读四首古诗词。
(七)学生任选一首诗一个角度,动笔写一写赏析。
1、学生交流自己写的赏析;
2、教师进行相关语言表述的指导。
(八)作业:积累背诵四首古诗词,并继续完成其它三首诗的赏析。
诗词诵读心得篇十七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
女:跟随诗人去欣赏四季风景美丽的轮回。请欣赏三(8)班诗朗诵的四季诗。
男:春,多么迷人的字眼,早春的柳芽初吐,桃花绽放。
女:满天飞舞的风筝,无不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领)《村居》清高鼎。
(合)。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男:夏的脚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女:夏天是那牛背上牧童的歌声,是那声声叫着夏天的鸣蝉。
(领)《所见》清袁枚。
(合)。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男:秋天是登高远望的季节,天高云淡。
女:满山红叶,那满山的枫叶比春天的花海更加迷人。
(领)《山行》唐杜牧。
(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男:冬天来了,带来了皑皑白雪的圣洁,带来了声声爆竹的喜悦。
女:在无比的严寒中,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在期待:
合: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领)《江雪》唐柳宗元。
(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男:吟诵着动人的诗篇,陶醉在四季动人的风景。
女:让千古名句陪伴着我们美好的童年让!
(合)让幽幽书香浸润我们蓬勃向上的心灵!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诗词诵读心得篇十八
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学艺术形式,诗词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高妙的艺术表现,不仅代表着文化的传承和积淀,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因此,诗词诵读成为了我们重要的文化素养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诵读诗词对于提升个人素养和情感丰富性的意义,获得了诸多心得与体会,今天我将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传承文化,提升素养。
诵读诗词有助于我们传承文化和提升个人素养。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表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通过对经典诗词的诵读和阅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从而建立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诵读诗词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我们的人文修养,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鉴赏能力,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体会文学艺术的魅力。
第三段:情感升华,生活美好。
诵读诗词还可以帮助我们情感升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面对生命中的困难,同时还可以激发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追求。在举凡家庭、情感、职场等方面的问题中,诵读诗词都可以帮助我们用一种温柔且感性的方式去面对,并从中找到突破困境的力量和灵感。诵读诗词可以给我们带来心情的放松和情感的升华,让我们满怀信心在生活中前行。
第四段:人文关怀,加深交流。
诵读诗词也可以成为我们关注他人和深入交流的纽带。诵读诗词是一种平等的文化交流方式,既可以让我们由内而外地展示自己的品位和文化追求,同时还可以创造相互交流与理解的空间,让我们在与他人的沟通中更加迅速地建立共同点和情感纽带。在与朋友、家人和同事的相处中,通过诵读诗词来增进关系和加深感情的紧密度,让我们在交流中真正做到心灵相通。
第五段:结语。
总之,诗词诵读已经成为了我们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它可以帮助我们传承文化、提升素养,升华情感,美化生活,加深交流。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对于诗词的学习和诵读,使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从中寻找美好生活的情感和力量,及时认识自己的不足,在日常中保持自我提升与积累,并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去传承和推广中华文化。
诗词诵读心得篇十九
“我与中华文化”,看到这个征文题目,我苦思冥想,中华文化是什么呢?我的脑海中马上想到了现在每天与我为伴,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诗词。
说到古诗词,我与它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想当初,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开始逼着我每天背一首古诗词。那时候,我的心里其实是对古诗词是有抵触的,我经常在心里想:背了古诗有什么用,长大以后早就忘了。那时候的我就像一只在笼子里的小鸟,当我从窗口看见别的小朋友开心的在玩耍时,我只能羡慕的看着他们,而手里却拿着古诗,心里默默地背着下一首古诗。
但是经过一件事,我大大的对古诗词改变了我原先的想法。那是一次语文课,那次语文课是学孟浩然的古诗。上课前,老师问:“有谁还知道关于孟浩然的诗?”有人举手说了《春晓》,就没有人再举手了,老师继续问:“没有了吗?课外的也可以啊!”我在心里想:妈妈不是叫我背了好多古诗吗?我应该说得出来吧。于是我在脑海里拼命的回想着,终于说出了《早寒有怀》: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和《留别王维》: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老师说出了赞美的评价,同学们也都投来了敬佩的目光。在这一刻,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从此以后,古诗词就像一颗种子一眼深深的埋在了我的心底,慢慢的生根,发芽……自从背了这些古诗后,我认识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而且这些古诗词,在我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从《望庐山瀑布》里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以看出庐山瀑布的壮观,美丽;从《晓出净慈寺》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以领略到西湖六月的美景;从《忆江南》里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想象出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江水的景色之美。
我非但能从古诗中认识许多诗人,许多景物,还能知道许多道理。这些古诗词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从《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以体现出母爱的伟大;从《绝句之二》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不能浪费;从《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以让我们知道,在少年时就要努力,否则大了一事无成。
曾经,深深埋在我心里的那颗古诗词种子,早已开花、结果,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它将伴随我一生。啊!我爱古诗词。
诗词诵读心得篇二十
我国的诗词文化历史悠久,古代文人墨客们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的优美诗词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诗词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同样也可以通过诵读诗词来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在我个人的诗词诵读过程中,深受感染,有很多收获和感悟,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初试诗词。
我第一次接触诗词是在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背诵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些诗句。那时候我只是单纯地背着诗句,对其内涵并没有太多的理解。渐渐地,我开始懂得了一些古人的思考和感受,也发现这些诗句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都很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第三段:静读诗词。
再后来,我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诗词。我喜欢静坐在窗边,赏读经典的诗词,深入其内涵,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诗词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读到我喜欢的句子时,我会默默地诵读出来,在脑海中深思熟虑。这样的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启示,也加深了我对古典诗词的喜爱。
第四段:口诵诗词。
再后来,我开始尝试将诗词读出来,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其中的情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越发感受到了口诵诗词的艺术魅力。只有将诗句逐字逐句地口诵出来,才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韵律美。同时,这样也有助于我更好地记忆诗句。
第五段:体验诗词。
通过对诗词的深入学习和练习,我开始体验诗词,将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通过诵读诗词,我了解到了很多人生哲理,领悟到了很多深刻道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在时代的背景下,很多诗词依然有着不可磨灭的魅力和现实意义,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总结:
诵读诗词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认真学习和练习。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踏实地去体验其中的内涵和智慧,一定能够获得很多乐趣和启示。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拓展思考,提升自我修养。我会继续坚持诵读诗词,让其中的韵味在我的生活中得到更充分的体验。
诗词诵读心得篇二十一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段好的诗词能够让人顿生共鸣,在诗词中汲取精神养分。而诗词诵读则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不仅能够深刻的理解诗词的内涵,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朗诵能力。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关于“诗词诵读”的活动,并在其中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首先,诵读是一种良好的表达能力训练。在诵读过程中,要求我们通过准确的发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合理的节奏来表达诗词的真正含义。这要求我们具备敏锐的语感和精准的语音表述能力。在诵读这项技能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了非常多的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的技巧,如用气调控、情感落实等,这些也帮助我在平时的表达中表现得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诵读是一种艺术修养的提升。诗词不仅仅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还是一种艺术形式。在诵读过程中,要求我们把握诗词的情感内容,如夜雨、秋风等。经过多次诵读,我有时会感觉到自己仿佛身临其境,以至于在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也能够品尝到那种感觉,诵读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因而更加的真挚、深刻。
再次,诵读可以提高对诗词的感知和理解。在每次诵读诗词时,我们不仅仅要朗诵出其中的语言,更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用心品味。朗读诗词时,我深刻感觉到诗词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更好地理解了中国历史文化和思想的内涵。我会去理解其中描述的生命存在、历史情感、社会风尚等等,诗词学习也让我对我曾经的无知和无量制造出了新的启示,促使我去发挥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此外,诵读可以避免我们的语言变的枯燥乏力。在平时的讲话中,我们的语言使用频率很高,但是缺乏韵律的变化,过于枯燥。在进行诵读诗词的时候,我们要求响亮的朗诵,要有情绪的怒吼和衡层次的音量高低。这种语言的变化也能够让我们平日里的语言使用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轻松自在。
诵读这项技能并不容易,但是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词的艺术之美,让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并领悟诗词的内涵。通过诵读,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艺术修养与修为,让我们更好的与古代文化相互联系。同时,诵读也能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的丰富多彩,用完美的语言展现自己的魅力。本次体验之后,我决心,未来也要通过诵读诗词,赋予自己更多的修为和内涵,在诗词中体会时间的流转,并用诗词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
诗词诵读心得篇二十二
小学生阶段课本中古诗不论是哪个年级段,都有一板块是古诗,可见对古诗多么重视。学生们都要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又是最难的,小学生知识结构简单,理解能力有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诗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那么如何,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怎样学好古诗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要了解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样有助于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其次,要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学习古诗时,要学会理解题目,然后紧紧扣住题目,这样才能想到作者写的内容。最后,要自己反复朗读,自己体会诗词中的诗意,这样在体会到诗词诗意的基础上,朗读出诗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或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感受。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即将所学的某一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不管怎样,只有在准确把握了作品的背景资料时,才能正确地去理解作品的意境、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领会句子含义,把握重点句子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朱晓娜.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j].魅力中国,20xx(7).
[4]孙艳莲.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之我见[j].华章,20xx(3).
[5]王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5).
[6]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3).
[7]张连英.入经典之门闻古韵之香——浅析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j].中国校外教育,20xx(5).
[8]郭燕红.“文”与“言”比翼齐飞,“效”共“趣”长天一色[j].中学教学参考,20x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