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阅读心得(通用22篇)
上半年的绩效总结表明,我们需要加强自我学习和提升能力。总结要紧扣主题,在有限的篇幅内全面概括所要总结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写作范文,供大家参考。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一
《外物》篇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庄周家里很贫困。有一天,家里穷得实在是揭不开锅了,等米下锅。他就去找监河侯借米。监河侯是当时专门管水利的一个小官,看河的,生活比他要好一点。
这个监河侯对他非常热情,说:“好啊,我马上要去采地收税金,你等着我,一旦把税金全收上来,我一下就借给你三百金。”这个话说得很漂亮,三百金,这是多大的一笔钱啊!
庄子一听,“忿然作色”,气忿得脸色都变了,但他却给这个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昨天我也从这个地方过,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四下看了一下,发现在路上大车压出来的车辙里面,有一条小鲫鱼,在那儿跳呢。
我就问鲫鱼,在那里干什么呢?小鲫鱼说:“我是东海的水官,现在你要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救了我的命。”
我说:“好啊,我这就要去吴越那个地方,引来西江的水来救你。”
这小鲫鱼说:“你要这么说,不如早一点去卖鱼干的铺子里找我吧!”
你看,庄子虽然幽默而有涵养,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人。他还要处处求人,等米下锅。
庄子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贫困的呢?在《山木》篇他又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庄子去见魏王。他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衣裳,鞋子也没有鞋带,随便拿根草绳绑着,一副邋遢相。
魏王说:先生,你怎么这般困顿啊?
可见,庄子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是有清醒认识的。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
一个人可以困窘于贫困,但是他的内心是不是真正在乎这种贫困,对一个“利”字看得有多重,会决定他面对贫困的态度。
庄子自己对这个“利”字看重吗?他周围有的是有钱的人啊!他在《列御寇》篇又讲了一个故事:
就在他们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有一次他很荣幸地为宋王出使秦国。那个时候秦国是西部最强大的国家。
他走的时候,宋国只给他配备了几乘车马。曹商到了秦国,不辱使命,特别得到秦王的欢心,回来的时候,秦王浩浩荡荡送了他上百乘的车马。
曹商回国以后,趾高气扬,对庄子说:我这样一个人啊,要让我住在陋巷的破房子里,窘困地每天织草鞋度日,人也饿得面黄肌瘦的样子,要我这样生活,我估计我没有那能力。我的能力是什么呢?见到大国强国的国君,讨得他的欢心,换来百乘车马这样的财富,这是我的长处啊!
庄子的话,可谓极尽辛辣讽刺之能事。同时也说明,“利”这个字是困不住庄子的心的。庄子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利”,尽管他很贫穷。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二
庄子在书当中多次提到“心游万仞”,多次提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不就是磅礴万物吗?所以,连叔说:“之人也,物莫之伤。”外物伤害不了这个神人。洪水滔天可以吞没一切,但是淹不死他;大旱可以让金石熔化、土山烤焦,他也不觉得热。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有这样的定力,这样的功力,这样的境界。
其实,这样的一个神人,显然是庄子杜撰出来的神话人物。庄子最终的落点不是给你讲神话,而是跟你谈人生。人生的经历不同,禀赋各异。经历和悟性最终决定了你的眼界。反过来说,一个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机遇、固有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经常说,命运这个东西太客观了,完全依附于机遇。其实,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决定你的取舍。
苏东坡和佛印经常共同出游,看到很多的事物情景,但是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解读。有一天,两个人结伴出游,见到一个木匠铺,看见木匠自己在那儿正在做家具。木匠拿出一个墨盒,“啪”一弹墨线。佛印见了,马上就拿起这个墨盒来,做了一首诗:
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
有时拉出一线路,天下邪魔不敢当。
这诗是拿墨盒做比喻。墨盒有两个墨池,就是“两间房”;墨盒里面不有一个轮子吗?墨盒的一头通过轮子把这个墨线拉出来,叫做“赁与转轮王”。这个墨线弹出一条笔直的线,就是正直与准则。在这样正直与准则的标准制衡之下,所有的妖魔鬼怪是不能抵御的。这就是说,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做人要有底线,不能超越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这就是理性。
苏东坡也做了一首诗:
吾有一张琴,五条丝弦藏在腹。
有时将来马上弹,尽出天下无声曲。
苏东坡说,我也有一样东西,不是墨盒而是一架琴,五条琴弦都藏在我的肚子里。我自己随兴所至的时候拿出来就弹,但曲声是你们别人听不到的,只有我的心智可以听到,“尽出天下无声曲”。
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庄子提出,道法自然,道无所不在。那么,怎么样才算是道法自然了呢?“游”是个动词。“游”告诉我们,人想要体验逍遥,必须要有一种动态的系统,也就是说,让你生活有更多的灵动,不要让它僵死,要善于打破常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真正稳当的东西都处在动态之中。
比如陀螺旋转,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真正会抽陀螺的人,总是不停地让陀螺旋转着,旋转就是它的价值。等陀螺一旦静止下来,就失衡了,就倒地了。所以动态是最好的平衡。我们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子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时代在变迁,一个人真的能做到与时俱进,真的能做到取舍自如,以一种清楚的眼界给自己确定准则,并且以这样心游万仞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永远保持动态中的平衡,你就永远不会倒,你永远是行进中的自行车和旋转着的陀螺。只有当你静止下来,你才会真正倒下。你倒下来是没有外力可以拯救的。
有个宋国人想到越国去卖帽子。这个宋国商人按照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觉得越国地处蛮荒之地,没见过帽子,我要去那儿卖的话肯定生意兴隆。可是到了那里才知道,越国人“断发文身”,就是剪了头发,身上刺着花纹,风俗习惯和中原地区完全不同,根本用不着帽子。
庄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自己想当然的价值观去评估这个世界。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感到愤愤不平,说,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这是因为我们的心带有成见。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三
《庄子》心得躺在我的书桌上,作者就是于丹,大家应该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听过她讲解的《论语》心得和解读《庄子》心得,这本书是本年4月份退团时公司给我的退团纪念礼,同时还有电子万年历,小小的礼物却感觉格外有意义,一个代表时间,一个代表一种精神。
《庄子》心得的扉页是作者题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字迹很大气。平日里我也是很喜欢看这种类型的书或文章,把哲理写实,易懂不乏味,使人在感悟人生的同时也得到诸多处世之道。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因为计较太多,我们曾烦心劳神,因为要实现某一目标,急功近利而不达。也曾因为生活的种种困境,失去了希望和理想。于丹则用她现代视角很好地讲述庄子的思想。
我和我的朋友常常在一起感慨生活的种种,我们有时也觉得人的一生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并没有很年长,可为什么总要经历很多不快乐和不顺心的事,这件事刚过没顺心几天另件事又出现了,人一辈子那么长,酸甜苦辣还真要我们一一尝尝遍才不为过呀。生活带给我们很多快乐的感觉,幸福的感动,亲情的温暖,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难题,需要耐心和毅力去磨练,去化解,去完成。无论处在何种状况下,我都会勉励自己乐观面对。这本书则告诉我们说“世界上总有路可走。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如果我们遇到了高山或者大河,真正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放低平常心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本书从十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第七章是“坚持与顺应”,书中写道“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原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自己也经常有感慨,也听身边的朋友同事感慨过,现实生活的种种已将我们磨得圆圆的,没梭没角,没个性。人们把个性冠名为“张扬”,所以我们已不再张扬凡事随大流,说得难听点,哪天入了哪流都不知道,平庸呀。
“坚持自己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我的理解是自已的想法一定要说出来,但不与他人对立。不知你是否赞同。在这个丰富的物质时代,三人成虎,那些语言攻击一般人都很难坚持自我的。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比如今天你穿了件你自己认为还不错的衣服,当然这只是个人认为,一出门,张三看见说,哇你今天这什么衣服,不适合你吧。碰见李四,李四更直接,这什么衣服,难看死了,快别穿了。就算你心里够自信,我想你自我感觉也经降到底线了,第二天这衣服就可能是压箱底的命运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例子,我看很多朋友第一次吸烟也是这样开始的,周边大多数朋友都会,什么男人吸烟才有男人味的怪论,一冲动,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地吸了别人就不会说了的想法。事可大可小,但做为个体来说,我们的内心一定要有自己的定力,有自己的原则,当非主流成为个性的例子也很多,那时的目光是别人只能欣赏,因为别人没法做到。
“面对外原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外在与世界随遇而安,尽可通畅通无阻,与内心的紧持,内心的清明互为表里。我觉得这是种很高的境界,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让自己试着这样做,内心坚持,外在要随和,才能够不动摇,因为你内心的力量是坚强的。我们可能会把每一个当下活得好得更好,会把人生整个的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地走过,少了很多的纷争,少了很多的矛盾,而我们最后,会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自己的生命境界。外在要顺应,你的内在冲击力可能就会减弱。
我们可以从书中得到一些启发,从别人的人生中得到可以共享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不要非要亲身试过才知这路不能走。年轻的我们需要激情,让生活常常充满阳光,偶尔刮风下雨也能知道凉爽的滋味,年轻的我们少些冲动,多些思量,不要把固执当成坚持,因为我们年轻,所以在生活,情感,和工作上都需积极,即坚持又通达。)。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四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被誉为“大道至简”的经典之作。读完《庄子》后,我深受启发,对生活及人生有了新的理解。本文将从庄子的思想、生活态度、个体解放、宇宙观和自然观五个方面,谈谈我在阅读《庄子》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庄子的思想具有独特的特点。庄子着重强调人们应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他提倡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认为人应该放弃功名利禄的追逐,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他通过“无为而治”的思想告诫人们要懂得顺应自然,找到人生真正的乐趣。这种思想给我带来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从容才是真正的幸福。
其次,庄子的生活态度给了我很多启发。他主张“逍遥游”,认为人应当像自由的蝴蝶一样去享受生活,融入自然之中。他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的生活态度让我反思自己是否过于功利,是否被物质所束缚,给我带来了改变生活方式的冲动。我决定放下繁杂的琐事,返璞归真地去感受自然的美妙与奥妙。
第三,庄子强调个体的解放与自由。他以个体解放为出发点,反对权力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他认为人们应该大胆追求并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世人是如何评价和理解。庄子的这种观点使我重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不应局限于常规的尺度,要敢于做自己,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第四,庄子的宇宙观给了我对世界的新认识。他认为宇宙万物相互依存,和谐而有序。他以自然界中的万物为借鉴,提出了很多哲学观点,如“大音希声”、“礼让於人”等。这些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教会了我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
最后,庄子的自然观给了我很多启示。他认为人应当像自然一样无所作为,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这样的观点让我明白了人生并不是一个严苛的竞赛场,而是一个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舒适生活的乐土。我从庄子的自然观中获得了自在而灵动的力量,重新审视了我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总之,《庄子》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改变。通过对庄子的思想、生活态度、个体解放、宇宙观和自然观的阐释,我对于生活、人生和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完《庄子》后,我决定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放下功利的追逐,并向着自由与宁静的境界迈进。我相信,只有追求与庄子相似的生活方式,我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五
人们大多数执迷于大道理。我们经常对自己说:人生活再世上就要努力,就要活的比别人好。即使再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依然不放过自己。每日的辛勤我们都觉得是必须的。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在学校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在学校我依然每天跑图书馆学习看书。上班之后我朝九晚五,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给老板看。结果是我们很累。
我们的心就像风筝一样被束缚着。竟然浑然不觉。如果不看庄子的文章。我会一直以为这束缚理所当然。但庄子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价值观。在我看来就是豁达(记得小学的一个同学说是顺其自然,现在才明白)。
做人要豁达。不应当执迷于物质。庄子一生贫穷。但他却有丰富的思想世界。再他看来。精神的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一个人的心飞不高。那他就永远走不出自己的世界。想想一个被束缚内心世界的人,他的生活会是多么可悲。没有追求,没有自一由,他的世界永远是灰色的。
做人还要有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需要挖掘自己的独特再哪里。明白自己的优势再哪里。这种自省是达到自己境界的基础。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够深入剖析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通过一些内在外在的方法解决掉问题。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今后遇到问题我们就只能深陷其中。最后自己杀掉自己。
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自己的心飞翔。你知道你的心能够飞到多远吗?如果你还局限再那里,那么就一把剪掉风筝线。挣脱束缚。让心无限飞翔。
还会有更多的感触,慢慢来。
春游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没有烦恼的事情缠绕我们想必是很多人的梦想。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心灵是一片净土。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被世俗所打扰。六根清净。心如止水。一宠一辱不惊呢?在庄子看来,这需要两点。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慈悲。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六
从孔子三千弟子中选出72位大儒,后来他们被称为“南郭先生之门下”,其中一个学生就是庄子。庄子是公元前4世纪的一位古代思想家,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读庄子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思维被开启了,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启示性,带给我的震撼程度堪比读柏拉图或黑格尔的感受。
第二段:庄子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意义。
庄子的思想主张“逍遥游”,这是关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思想,意义深远。他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而行,以德而成,让天下归于自然。”如何能做到“以道而行,以德而成”呢?这是让个人经历了一个心灵上逍遥的过程的基础。庄子告诫我们,必须先得心灵的自由,才能达到精神的自由,进而实现身体的自由。
第三段:庄子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庄子特别关注人生问题,他强调人的逍遥。他认为人要保持内心自由,才能适应自然法则,活得更加安详。他很早就已经认识到生命是短暂的,他说过,“人生如梦,死亡如苏醒”和“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如游鱼於大海,何足挂齿。”庄子的思想深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回答非常有启示性。
第四段:庄子对政治问题的探讨。
庄子在政治方面的思考也是很有价值的。他反对政治和道德的混淆,强调政治要遵循自然之道。在他看来,道德与政治应分开,个人德行不是政治目标。他主张让天下归于自然,让自然界的天下自然统治。
第五段: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庄子的思想探讨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人生观等方面。他的思想具有普世价值,可以为现代人们带来启示。尤其在当今世界,我们需要的正是庄子所强调的自由、逍遥和自然。由于他不断在透彻的思考中寻找出路,他的思想对于人类的心灵治愈和成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总结:
庄子是一个具有强烈思辨意识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内容涉及到一系列且广泛的领域,人们可以从中找到各自的启示,因为他的思想已成为了人类文明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读庄子带给我的不仅是学习上的纯知识,更是一段心灵之旅,他的思想对于人类思维的进步和提高有着无可置疑的积极意义。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七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创立了著名的道家哲学,被誉为“道家哲学之大师”。他的见解和著作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在不断的阅读中,我深刻领悟到庄子对自然和心灵的独特观点,悟出了许多颇有启示性的思想。
第一段:“虚无”的哲学思想。
庄子提出了“虚无”的概念,强调万物皆空,一切皆空无。他认为,凡事皆属变化,无法被确定下来。对于这种思想,我感触很深。物是一种虚无的感受,一切都是流动和变化的。不要过度执着于自己的存在或成就,因为最终都是虚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这也提醒我们珍惜今天,不要过度担心即将到来的未来。
第二段:自由的价值。
庄子谈到了“自由的价值”,认为自由是最重要的一种状态。自由不只是在物质世界中的解脱,更是一种心灵的解放。这个自由是唯一的,不能受到任何规则的干扰。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而且要在自由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要认识到生命的无常性和人类的渺小,才能真正的感觉到自由的内在的价值。
第三段:“大同”的社会理想。
庄子提出了“大同”的社会理想。他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我们的行动应该符合“天地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涉及到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庄子的“和之以道,扶之以德”的思想,强调通过人性化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社会。他认为,一个人的内在自由给予了社会巨大的影响;如果大家都能内在自由,就能向一个更和谐的社会迈进。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尽人所能做出自由而简单的贡献。
第四段:达到自我意识的途径。
庄子深知人性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系列达到自我意识的途径。他强调,我们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人生,在其中寻找意义。找到了自己的目的和使命,我们就能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各种困难,推动我们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自我意识的道路上,我们还必须对我们的心灵进行一个清晰的界定,并找到一些方法来减轻我们的情绪。头脑的清晰、情绪的平静、全身的放松和身心的平衡会带来一个心灵的自由状态。
第五段:启迪人心的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超越了其时代的潮流,不仅有启发性,而且有很强的感召力。庄子在中文语言历史上开创了一个独特的语境和风格,触动和启迪了许多读者的心灵。他是中国古代哲学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惊艳了世界。庄子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重要的遗产,深刻反映了当代人的普遍生活经验和文化心理状态。
总结:
庄子的哲学思想极具启示性,不仅涉及到个人的人生理念,也涉及到社会的全面和谐稳定。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不同的人生观念,引导我们关注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同时引导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发展。通过不断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我意识到了自身的一些缺点和限制,也感受到了庄子的一些美好和有趣的哲学思想。这种思考方法令我深感良好的贡献和充实的人生。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八
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www.》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时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庄子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他的“逍遥游”里的境界“心向往之”充分体现出: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需要的是质询自己的心,问一句:面对这纷繁芜杂的环境和世界,面对自己的顺与逆,我们首先应该想如何发展自己,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才能有大的境界,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自己。正如那句:庄子的逍遥游给了我们每一个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
二、感悟与超越。
每一个人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现如今,我们常被“现实”错过了太多太多。我们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发现,而从来看不见自己的心到底有什么愿望。往往在他人过多的言论中盲从,迷失自己的心。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主语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悟是一个佛家语。用现在的话就是“看见我的心”。我曾经觉得“觉”很重要,但是看过书之后反而觉得“悟”更为重要。“悟”才是人生中的经历。当我80岁时,回想这一生的点点滴滴,时光流逝,脑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还是一个过程。但是他是我的经历,我的积累。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觉”是瞬间,好像一点过程都没有。有些不劳而获的意思。
同样在我的工作中也应该多“悟”而不是“觉”。只有在劳动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有机会或是有资本“觉”的。古人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我认为“觉”是在“悟”的基础上的。不论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才可以成功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也该拥有一双如庄子那般灵魂的眼睛,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九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作者庄子是先秦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阅读《庄子》,我深深感受到了这部经典蕴含的智慧和哲学思想的独到之处。
二、充实而自由的思想。
《庄子》的思想主张充满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它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提出了“道”与人定位和行为方式的关系。庄子以自然的方式来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主张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他认为人的本性应该遵循自然,放下一切欲望和执念,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这种充实而自由的思想,让人产生了一种豁达和解脱的感觉。
三、反思人生价值观。
在《庄子》中,作者以夸张而生动的语言,让人重新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观。庄子通过陈述一个人可能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命运,以示人生的幻变无常。他认为人生短暂而无常,应该更加珍惜此刻,活在当下。他以寓言和譬喻的方式,让人们意识到一切的浮华和虚幻,思考生命的真正价值。
四、唯心与唯物的和谐。
《庄子》的思想中有着明显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庄子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他认为心灵是一个人的核心,是人的本源。同时,他也强调了环境和物质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的心灵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这种独特的思想观点,给人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五、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庄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倡导的无为而治,是为了让人类能够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他认为,人类应该放下一切欲望和执念,追求自我的真实和纯粹,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一种亲近自然和尊重自然的思想,与现代社会中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吁不谋而合。通过阅读《庄子》,我不禁思考起当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深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六、结语。
通过阅读《庄子》,我从中感受到了这位古代哲学家的深邃智慧和特别思想。《庄子》中的思想观点让人产生了一种解脱和豁达的感觉,引发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深入反思。同时,庄子独特的唯心与唯物的思想观点,以及他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庄子的思想,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实现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十
庄子作为中国先秦时期的杰出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入人心,影响至今。在读完《庄子》这本书后,感触颇深。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了解庄子的思想深度。
庄子哲学一直被视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但实际上,庄子的思想深度远不止于此。他在游戏论、自由论以及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他的游戏论了,他认为人应该像儿童一样自由快乐的生活,而不必受礼仪、规则和礼教所约束。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前卫的观点,直到现代的教育领域才得以被实施和尝试。
第二段:理解庄子的天人合一。
庄子的思想也受观念中的阴阳和天人合一影响。他相信人应该亲近自然,与之联合。他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它们是属于同一种感性的存在。人类与自然的灵魂互相联系,真正的幸福并不是来自财富或权力,而是因为私有感情深处的满足感。
第三段:庄子的自由思想。
庄子以自由思想而著名,他认为一切规律和常见的约束都应该被打破。他强调了人类的多样性,本着“凡物唯那纯而温、清而静,是仅养生灵之常”的原则,通过自由、快乐地生活,让生命更加富有意义和价值。庄子的自由思想一度为儒家和道家虚无主义者所谴责,但却为许多自由主义者所接受。
第四段:庄子的“真我观”
庄子在“真我观”上有较深的探究,他认为人应该深入自身的内心,寻找内部的真正自我。他认为只有找到并接受真正的自己,才能真正活在当下并享受生命。因此,无论面对挑战,还是在享受人生的过程中,人们始终应该抱有一颗无拘无束、坚定乐观的心。
第五段:庄子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庄子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指导意义。他突出强调了教育的自由和个性化,而今天的教育改革正是想要继续在这一方面进一步探索。他也的确有不少思想、观点可以指导我们如何面对、思考生活中的区别。对于所有关注哲学的人来说,《庄子》无疑是一本值得去探索的书,或许会出现很多的无解的问题,但能让思考更加清晰明了。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十一
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也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深邃博大,阐述了很多关于人性、自然、生命等方面的见解,成为了人们颇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一。而在阅读庄子的著作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许多值得思考的心得和体会。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从阅读庄子中所得到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段:人生态度。
庄子认为,人不应该一味向往现实所没有的事情,而是应该以安宁自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故和际遇,适应生命的自然规律。在庄子看来,不管我们的人生被赋予了怎样的境遇,都应该始终保持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以从容态度去应对生命的起伏。因此,我们学习庄子的一大心得体会便是以一颗淡泊平和的心去过每一天的生活。
第三段: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庄子还讲到了自由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不受任何外在因素所限制,拥有自由的意志。庄子认为我们应该将心灵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纠结于物质身份,不受任何艰难险阻所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自由和活力,以期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
第四段:人与自然。
庄子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他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以自然的方式来生活。庄子的思想是相当生态的,他主张不要使用过度的人工工具和化学物质保护和修饰自然,而是应该和自然和谐共处。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我们能让我们认识到生命和自然的本质,更深刻地了解自然和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然环境。
第五段:修身养性。
最后,庄子还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新生之初具有一种原始的自然性格,但人在成长和生活过程中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所影响,逐渐失去了这种自然性,错失人生真谛。因此,庄子主张我们应该通过修身养性,要"归复既无前后"的自然状态,从而让我们更加内心自在,不会被任何外在的干扰所影响,更加深入地感知内心所具有的力量与生命所包含的深刻秘密。
结论。
通过阅读庄子,我们能学到许多如何更好地生活的道理,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只有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在日常的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学会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真正地体验到生命的美好与价值。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十二
作为古代哲学家之一,庄子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历史长河。作为一名读者,我也深深被庄子的思想所吸引,因此阅读庄子的作品,宛如到了一片无垠的海洋中,每一页都有无限的智慧和启示。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阅读庄子作品中得到的体悟和心得。
第一段:庄子的立场。
庄子的思想是一种特殊的哲学思想,他不同于西方成功哲学,强调个人的成功。庄子的思想主张跳出旁人的评判和拘束,自由而无羁,去追求自我存在的意义。他说:“穷则独善,达则兼善。”这意味着,人们应该遵循自己的内心真实,追求自我存在的真正意义,而不是为了他人的评判而生存。庄子认为,个人应该摆脱社会的束缚,并追求他们内在的意义,以达到真正的自由。
第二段: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的美学思想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一种美好的生活应该包括认为的、情感的和行动的“三位一体”美。这一美学思想是深入人心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在追求这种美好的生活。庄子认为,所有的生命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因为每个人都值得尊重。根据这种观点,庄子主张人们应该以平等、自由和友爱的态度相处,并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追求自己的意义。
第三段:庄子的道德。
庄子的道德体系主要体现在他的“无为之道”中。他主张,“无为”意味着“放弃欲望并人定胜天”。这意味着不追求物质的丰富,而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庄子认为,欲望是人们内心最大的敌人,如果无法控制欲望,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因此,他的道德标准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人们摒弃所有低级的欲望,并追求更高尚的精神。
第四段:庄子的政治思想。
庄子的政治思想是一种改革思想,他主张在国家领导层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追求更高效、更合理和更公正的体制。他认为,国家领袖应该运筹帷幄,制定更科学的管理体制,如此才能建立一个更稳定、更繁荣的国家。庄子认为,一个好的政治领袖应该同民众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动社会变革。
第五段:庄子对个人生活的启示。
庄子的思想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对个人生活也有深远的影响。他提醒人们要抛弃那些低级的欲望、情绪和观念,去尝试寻找自己生命中真正的意义。他指出创造力和自由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而不是物质数量。通过庄子的思想,人们可以了解到如何掌握自己的生活,并追求自由、平等和智慧。
总而言之,阅读庄子的著作,在庄子的思想中看到中国哲学的固有美感和历史贡献。通过阅读庄子的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庄子思想的复杂性和几何性,学会如何成为一个高尚、自由、聪明和博爱的人,并为自己的为理想和信仰而努力,成为一个高质量的人。每一位应当读一读庄子这本启迪人生的书籍。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十三
在上一节当中,我已经简单地提到,道家的“道”,是来自于老子对自然变化的观察,这就是“道”的合理性的来源之一:天无不覆,地无不载,道无所不容、无所不在。因为“道”,日月星云得以运行,山川河流得以形成,人类社会得以运作。只有符合“道”,一切的一切才得以存在、发展。
然后我还从另外一个方面读出来庄子的“道”的合理性来源,那就是崇古。大家都知道,先秦诸子在思想上都有崇古的倾向。他们在论证自己思想合理性的时候,都会回到夏商周三代,甚至尧舜禹、三皇五帝时期找到理论支撑。由于诸子都是民间兴起的私学,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官方的“正统”来证明自己思想的合法性。有趣的是,不同的派别居然可以在同一个例子当中找到截然不同的结论,比如说,孔子会赞颂三代和西周时期的音乐,然后提倡恢复礼乐制度;而墨子也会提到三代时期的音乐,但是就会提倡“非乐”。
对于诸子的崇古,我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诸子在引用以前的历史来论证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并非尊重客观现实与内在联系的,而是片面地找到有利于自己立场的一面,甚至歪曲、捏造历史来证明自己的思想。第二个问题比较根本的是,我认为诸子这种“崇古”,是一种盲目的崇古。因为诸子总是在强调,过去有多好,远古有多好,现在就不好了。但是这种过去的好,其实更多是他们幻想、构建出来的。在远古时期,社会普遍更会存在生产力落后、疾病横行、生存环境恶劣等问题,只不过垄断知识的人们,用文字为远古时期的社会粉饰太平罢了。
说回庄子,他也是崇古的,但是他的崇古与诸子不同,他不是崇尚三皇五帝的时期,他是崇尚更久远更古老的、甚至三皇还没出现的时期的远古社会,并且从中找到“道”的合理性。
我发现这一点跟两千年后西方的思想家卢梭的做法很相似。卢梭为了论证“人民主权”与“社会契约”的存在,也是从人类远古的状态找到“人生而平等”的合法性的。卢梭的思想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他盛赞人类的“原始自然”的状态,认为文明与智慧就是导致人类不平等和灾难发生的根源。
(四)为什么要“无为”?
庄子崇尚远古时代,因为远古的社会与人民符合“道”,符合自然。人民淳朴、简单、平等,社会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更没有战争**。庄子和道家,一直就是赞颂这种社会状态。
然后他们考察智慧与技能之所以产生的原因。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而庄子也是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人世间》)。也就是说,所有的智慧、技能、名声、礼节、等级秩序等等一切一切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东西,是因为人们淳朴的心性受到迷惑了,才逐渐发展出来的。因为有了斗争之心,所以才会又不断进步的智慧;因为有了盗窃,所以才会有锁链和监狱。所以《庄子》一书多有反对、批评儒家孔子主张恢复礼乐仁义的做法。
再者,庄子考察智慧、技能出现之后的影响和后果。道家始终认为,仁义智慧是不符合“道”、不符合“自然”的,如果越是鼓吹这种文明的发展,人们就会越来越远离自然淳朴的状态。所谓“礼乐偏行,则天下乱。”(《缮性》)因为提倡贤能,百姓就会互相竞争;因为提倡礼节,家人就会产生隔膜;因为有了贵重的财物,人民就会成为盗贼。
以上就是庄子和道家批评智慧仁义的主要原因。因此,庄子极力提倡“无知、无欲、无为”的状态,反对智慧与仁义。
在《渔父》一篇中,庄子讥讽儒家想通过提倡礼乐来恢复社会和谐的做法,就像一个人想摆脱自己的影子而在太阳下拼命奔走,结果跑到累了也没能摆脱影子。庄子主张,想要恢复社会的和谐稳定,只要让人们放弃智慧,回归淳朴就行了。就像那想要摆脱影子的人,只要在树荫出歇息就可以了。
所谓“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绝圣弃知,大盗乃至,“不尚贤,使民不爭;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盜;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亂”。
不过,无论庄子的这个思想有多大的合理性,但都是不符合现实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河流是不可阻挡的。他所提倡的“无知、无欲、无为”的状态,不可能再退回去。而且,他本来也没有实现这一理念的实际措施。他只是一个思想家。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十四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十五
说到我们今天,一个只拥有10块钱的人,他的快乐未必不如一个拥有亿万身价的人。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里的分量。
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最快乐的人,既不是穷得叮当响的,也不是家财万贯、富比连城的,往往是那些由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因为他们的生活还不至于过分窘迫,同时,他们也还不至于被财富束缚,为财富担忧。这些人是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都属于有资格幸福的人。但是,幸福不幸福都在你的心里。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媒体出身的,后来开始从事房地产业,资产越做越大,事业越来越成功。他离开媒体的时候非常痛苦,因为媒体是他最喜欢的事业。但是为什么要去做房地产呢?他说:因为我要为我的家庭和将有的孩子负责,要给他们幸福的生活。所以,我违背我的心,我必须要有更多的金钱。
他的回答大家可能想不到。他说:以我们家现在的家产,这个孩子如果在国内上学的话,我每天都会担心孩子被绑架。所以,我要把他们送走。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利”,真的是越大越好吗?
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很淡了。“利”束缚不了他。为“利”辛苦,为“利”奔波,却丧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乐,“心为形役”,太不值得了。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难了,有多少人可能不为利所惑,却为名所累。即使一个高洁之士,也希望名垂青史。
那么,庄子是不是在乎名分呢?在高官美誉面前,庄子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名利名利,破名比破利还要难。很多人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却难过名这一关。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臣武将一生追求的,就是死后追封的一个谥号,君王封他忠,封他孝,封他文,封他武,等等,等等。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大概生前的一切失落都在这一个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补偿。
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庄子在乎名吗?我们知道,庄子这个人好学深思,富有雄才大略,但是他不爱说。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所以他不爱说什么。
《秋水》篇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庄子有个好朋友,名叫惠施,人称惠子。惠施当时就是个天下有名的雄辩家。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就去梁国看望他。当时就有人跑去跟惠子说:庄子这个人来这里,是要代替你做梁国宰相。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十六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现在能看到的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读完全部内容,我似有所思,亦有所想,对我们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为人处事指点迷津。
一、淡泊名利,笑对死亡。
庄子家里很贫困,有时穷得实在是揭不开锅。他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是有清醒认识的,他身边也有很多的有钱人,他也有很多的机会去享受荣华富贵,但他把这些东西看得很淡了。利束缚不了他,为利辛苦,为利奔波,却丧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乐,“心为形役”,太不值得了。庄子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精神决不潦倒。
名利名利,破名比破利更难。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所以他不爱说什么。当楚王请他出山为相时,他却对请他的两个大夫说:“你们请便吧,让我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吧!”
庄子临死时对学生们说:“我死了以后,要‘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形体归于天地,生死归于自然,这就是庄子对自己的形体和生死的看法。他追求的是“乐生”,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也表达了一种态度,就是第一不怕死,第二也绝不找死。道家的态度是在流光中顺应,去把握每分每秒,去乐生,让生命获得价值。
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二、境界改变命运。
《庄子》的《逍遥游》篇中告诉我们,世间的大和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人的一生,大小之境应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庄子用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而我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束缚了自己的心智。庄子是一个大智之人,他永远不会教给我们小技巧,他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我们要以觉悟的态度反观内心,让我们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一个逍遥游的境界。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十七
书中将人的一生比作爬一座80层的楼梯,当我们终于达到终点时,才发现最重要的东西——行囊,已经被丢弃在了20层。初入社会,一腔热血的我们都肩负着这样一个行囊——理想。可当初的热情总被愈见残酷的现实打磨殆尽。我们日复一日地碌碌而不之所为,打着“理想”的旗号却为了或名或利南辕北辙,最后的最后,我们终于停下慌促的脚步,却可悲地发现多年的奔波竟不知是为了什么。
大千世界,切勿让外物扰乱你的心律。记得时刻提醒自己:复其初。
复其初就是要抛开欲望、杂念。梓庆为鲁国做鐻,首先斋戒七天。这个斋戒是指心斋,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此时做鐻,便浑然忘却了功名、美誉,忘记了自己是为国君所做,顺着自己的本性去创作、发挥,不曾料想竟达到至善境界。今之学者皆为利往,以私己为本,身心疲敝,茫茫然竟不知所求者何物。其实我们大可抛开这些,因为一切的荣辱贵贱都会过去,最重要的是当下的质量,是你是否把握住自己。一生的追求莫过于幸福快乐,而这幸福快乐本为生活的属性,只要你认真地生活,自然不必过多追求。
复其初要做到“外化而内不化”。人生存于社会之中自然要做到遵从社会规律,根据社会的步调调整自己的步伐,此谓“外化”。而纷繁的社会极易蛊惑人心,改变你的方向。此时,你需要把握内心的真正渴望,懂得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在不断变化的潮流中保持内心的坚定,让自己老来不至于悔已晚矣。此谓“内不化”。由此可知,生存可以随遇而安,而生命应当有所坚持。
复其初就是要去除遮蔽,返其本真,去感受那弥漫六合的“道”。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十八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
散文。
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庄子的翅膀》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二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散文》20xx年第3期)。
1.分别指出猎物宠物在文中的含义。(2分)。
3.文章倒数第三段写到庄子的散文,用意是什么?(2分)。
4.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表现出一种绝望而消极的情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1.猎物是指在君王的统治之下,被君王任意宰杀,毫无生命尊严的百姓。(1分)。
宠物是指在君王统治之下,接受君王豢养,供君王取乐同时充当其爪牙的臣子。(1分)。
2.庄子的翅膀指庄子摆脱名利等束缚的彻底(或自由)的思想。(2分)。
评价:(1)它是在君王的诱惑和暗藏杀机的逼迫之下产生的,(2)它使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自信。(3)因为它,庄子珍爱生命;坚守人格尊严、精神吞吐宇宙。(4)因为它,庄子保全了自己,让世人吃惊仰望。(2分)(共4点,每答出1点给1分,只要能答出2点即得满分)。
3.进一步说明庄子思想的伟大和历史影响的深远;(1分)与我为欲望所绑缚而无法自拔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1分)。
4.最后一段从表层意义上看,确实表现出一种绝望消极的情绪,但是综观全文,它实际上是愤激之词,(1分)表现了作者因陷人生活困境而不能自拔的深切无奈,(1分)更深刻的表达了对庄子思想的崇敬,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强烈渴望。(1分)。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十九
于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二十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译文。
出处。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释。
[1]刺:刺杀。
[2]争:争抢。
[3]斗:争斗,搏斗。
[4]管庄子;人名。同下文管与也是人名。
[5]止:阻止,制止。
[6]戾:凶暴。
[7]虫:老虎(古代)。
[8]甘:美。
[9]今:此时。
[10]待:等待。
[11]兼:同时具有。
[12]劳:辛劳。
[13]名:名声。
[14]举:举动。
[15]而:因而;而:却。
[16]之:他们;之:它们。
道理。
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可以事半功倍,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坐山观虎斗。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二十一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黄帝再拜稽首()。
2.用/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2分)。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4.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3分)。
1.(2分)见(拜见)。
稽首(叩头)。
2.(2分)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3.(3分)治理天下的人,和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4.(3分)记叙了一个牧童回答黄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
庄子的阅读心得篇二十二
书上说。孔子是授予我们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庄子是教授我们如何生活的小道理。
人们大多数执迷于大道理。我们经常对自己说:人生活再世上就要努力,就要活的比别人好。即使再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依然不放过自己。每日的辛勤我们都觉得是必须的。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在学校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在学校我依然每天跑图书馆学习看书。上班之后我朝九晚五,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给老板看。结果是我们很累。
我们的心就像风筝一样被束缚着。竟然浑然不觉。如果不看庄子的文章。我会一直以为这束缚理所当然。但庄子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价值观。在我看来就是豁达(记得小学的一个同学说是顺其自然,现在才明白)。
做人要豁达。不应当执迷于物质。庄子一生贫穷。但他却有丰富的思想世界。再他看来。精神的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一个人的心飞不高。那他就永远走不出自己的世界。想想一个被束缚内心世界的人,他的生活会是多么可悲。没有追求,没有自一由,他的世界永远是灰色的。
做人还要有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需要挖掘自己的独特再哪里。明白自己的优势再哪里。这种自省是达到自己境界的基础。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够深入剖析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通过一些内在外在的方法解决掉问题。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今后遇到问题我们就只能深陷其中。最后自己杀掉自己。
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自己的心飞翔。你知道你的心能够飞到多远吗?如果你还局限再那里,那么就一把剪掉风筝线。挣脱束缚。让心无限飞翔。
还会有更多的感触,慢慢来。
春游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