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模板16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的一篇心得体会。写读后感时,可以引用作品中的语句或者对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感悟。阅读这些读后感范文,或许能够激发你对书籍的新的思考和理解。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一
大家好,我是明明妈妈,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我是一个喜欢学习育儿知识的妈妈,平时也会看各种育儿书籍,曾经在我刚有宝贝时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随着孩子长大遇到过各种问题使自己一度感到焦虑,想要教育好孩子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耐心和孩子沟通了,他也会不听,任性哭闹,这时候学习的一些方法偶尔管用,用的久了又回到老路子上了,孩子总记不住你对他的提醒。我是一个人不主张体罚的人,体罚会引起孩子叛逆,而队友看不到我的教育效果,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都是我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惯坏了。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常常因此不开心,这样让我觉得很无奈,有时也怀疑自己,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能理解自己,自己做的对不对?通过共读这本书我对与孩子“沟通”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说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由。如果妈妈们也遇到过和我类似的问题,通过这本书你也会有所收获。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教育方面颇有经验,对家庭教育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还被录取美国名人录。他们所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关于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被20多万个儿童教育团体使用,而且成为近30年来家长们的“育儿宝典”,全美销售量超过300万册,同时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风靡全球。
这本书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今天我们主要从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举个例子,老板早上给你安排了一个额外的工作,你因为太忙,把这件事忘了。下班时,老板把你大骂了一顿,这时你向朋友倾诉,他却说没什么,这不值得你这么郁闷,你可能只是累了,或者别这么矫情,本来就是你做错了,下次不要再忘了就行,听完这样的大道理,你可能不想再继续说下去。如果这时有个人对你说今天对你来说真糟糕,承受了这么多压力,又在同事面前挨训,心里一定不好受。这时有人真正愿意倾听和认同你,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心情也有所缓解,这时你可能会冷静下来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不错……自己没完成任务也有错……下次要认真对待。
每个人都需要倾听和理解,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渴望倾听和理解,引导孩子表达自己感受,首先要安静专心的倾听孩子。当然倾听过程中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有一次我家孩子高兴的从外面回来向爸爸介绍自己去哪里玩了,看见了什么好玩的。爸爸正在看手机,看一眼孩子说真的啊,然后低头继续玩,孩子很不开心的说:爸爸就知道玩手机。从那以后孩子总是偷偷的把爸爸的手机藏起来。所以敷衍地倾听,孩子能够感受到,孩子需要我们共情,只有真正认真倾听,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倾听过程中,不要提问和责怪孩子,这样会打断孩子,孩子会不想继续诉说,从而陷入自责或反抗当中,不再关注问题本身。此时我们可以关心地使用“嗯”“哦”“是这样啊”这样的词来回应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可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当孩子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被理解。比如孩子说我真的打迈克尔一巴掌,我们可以说你看起来很生气。孩子说珍妮搬家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说好朋友搬家了是挺难过的,这样的叙述方式,孩子能感受到安慰,能帮助他们从情绪中走出来,真正面对问题。当然所有的感受都应被接纳,但某些行为必须要限制,我们不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这时我们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比如孩子说我要吃冰激凌,妈妈回答我真希望咱家能有。孩子的心情一旦得到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以上方法很简单,但在实践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完全重复孩子的话,会让孩子不耐烦。父母冷淡的回应,尽管是正确的也会激怒孩子,让孩子觉得不被重视。还有父母对孩子反应过度,孩子可能会觉得有负担,从而感到反感。重复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当孩子说自己丑时,父母最好不要说:你觉得自己丑啊。我们只需接受他们对自己负面评价时的感受。
了解了怎样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那么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呢?我们怎么鼓励孩子合作?在生活中我们父母扮演着监督和教导者得角色,我们希望孩子懂礼貌、讲秩序、爱整洁,可是孩子不在意这些,为了让孩子行为符合规范,父母平时对孩子会说:洗手去……小声点……睡觉去……刷牙了……把衣服穿上……别爬上去……别乱扔东西!结果孩子把我们当做敌人一样去反抗,究其原因是当我们对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书中把成人希望孩子配和的方法归纳出了10种:责备和问罪,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讽刺挖苦,预言。这样的词语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认可,最后可能觉得自己就是父母说的那样,从而反叛。我们通过这些词语能够理解到当时孩子的心情。只有让孩子感受好,才能做的好,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平等的,可以共同面对问题。在这里书中给出了五个技巧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互相尊重的平台。
1.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床上有一块湿毛巾,不断的指责往往让孩子产生抵触心里,如果只描述问题,孩子就能关注问题的本身。
2.提示孩子应该怎么做,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湿了。孩子就会马上把毛巾拿走。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孩子不喜欢父母们长篇大论,有时候用简单的词语代替强迫的命令,孩子更愿意主动去做。比如我家孩子上课时,脚总是动来动去,我轻声提示“脚”,他很快就明白自己上课要做好,把脚放在地上。
4.说出你的感受。有一位妈妈经常因为觉得孩子没有耐心而沮丧,后来她决定以孩子接受的方式对孩子说:我现在的耐心和西瓜一样大。过了一会说我现在的耐心和葡萄一样大,到最后她宣布现在我的耐心只有豌豆那么大了……后来孩子主动问妈妈:你现在耐心有多大了?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个故事?可见孩子的感受得到尊重后,他们也会尊重大人的感受。
5.写便条。写便条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更愿意接受建议。
综上所述,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是与孩子合作的基础。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不可以职责谩骂孩子,更不能体罚孩子。
孩子犯错不能惩罚,那么怎么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呢?书中给出了七个代替惩罚的技巧:
1.请孩子来帮忙。在幼儿园总会遇到一些好动的小朋友,我会请这样的小朋友帮忙做事情,小朋友也很愿意去做,这样避免了孩子犯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但不攻击孩子的任何)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但不能进行人格攻击。比如我现在很生气,你不可以吃冰激凌,但不能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在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在对孩子说话时尽量少说“你”进行评价,要用“我”表达观点。这会让人感觉你在针对他本人,而而不是问题。
3.提供选择。比如孩子在外面玩的太投入不想回家,你可以说:天快黑了,你现在回还是五分钟后再回家。孩子知道太晚了天会黑,现在走自己还想玩,就会选择五分钟后再回家。不会一拖再拖。
4.表明你的期望,如果孩子犯错误了,惩罚孩子,会引起孩子反叛和报复心理,我们可以向孩子表明我们的期望,孩子会愿意去改正错误。
5.采取行动。如果在多次提醒孩子,孩子还是犯错误,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比如爸爸多次提醒后,孩子孩子忘了把工具送回来,爸爸把工具箱锁起来告诉孩子,自己希望工具不用时还在箱子里。
6.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如果错误发生了,不要指责谩骂孩子,惩罚不会起到正面作用,这样让孩子产生反叛心理,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来。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当错误的行为再次出现时,我们需要采取行动,让孩子知道犯错后需要自己承担后果,这不同于惩罚,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这种后果是没有大人干预的。比如一位小学生比利经常忘记带午饭,他的妈妈每天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开车给他送午饭,后妈妈和他商量,告诉他如果忘记了,她不会再送饭,后来比利不得不想办法和同学分着吃午饭,体验了几次忘记带午饭的自然后果后,比利就很少忘带饭了。
当问题一再出现,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复杂问题需要复杂的技巧。和孩子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在纸上,讨论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建议,并付诸行动。
随着孩子在不断的独立自主,孩子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孩子喜欢探索和尝试,在此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失败,这就需要我们多鼓励孩子,我们都知道经常赞美孩子,会让孩子拥有面对问题的信心,然而赞美也是需要技巧的,这也是我们赞美孩子,孩子生气的原因。当你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让孩子觉得你不关心孩子,有点敷衍。我们脱口而出的好棒,可能是发自内心的,但可能会让孩子很生气,我们还要用赞赏的语气加上你所看到的或感受,比如你太棒了,我看到屋子被你收拾的真干净。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将孩子的做法总结成一个赞赏的词语。例如虽然捡豆子很麻烦,但是你捡了一大碗,这叫做有耐心。这样的夸奖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被看的见,他愿意保持这种品质,并坚持做类似的事情。
关于赞美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事。
1.夸奖孩子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当我们表扬一个小孩“我看到你每天都刷牙,他会很开心”,但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她可能会觉得羞辱。
2.避免触及过去的弱点和失误。比如我从来没想到你考试能及格,你居然及格了。这样的话我们听了都会感到难过,尽管你是无心的,对方此时激动的心情也会瞬间烟消云散。
3.过度的赞美可能会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有时过度的赞美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试想有人对你说“你真是个天才啊,你应该去卡耐基音乐厅去演奏”,你可能会觉得对方对自己的期望太高。
关于如何与孩子高效沟通以及注意事项还有许多内容,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赘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书本进行更深的了解。说了这么多,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但关键是实际操作,要运用于生活,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爱心和恒心,希望今天的分享大家今天都有所收获。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二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说明说话是一门艺术,非常重要。但同时,你说话的态度和这些话本身一样重要。在园中我们要和幼儿交流,和家长交流,和同伴交流良好的沟通可以让我们之间的合作事半功倍,反之会产生不小的误会。因此我选择了一本关于成人与幼儿交流沟通的书,作为暑期学习的内容。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学会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幼儿的感受,让幼儿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试想当你难受或者有一件想要和好朋友分享的事情时,没有人愿意听你说阻止了你的话语权,那该是多么的。郁闷,多么的难受。孩子们亦是如此,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情绪予以正确的鼓励。这样,孩子们才能集中精神面对后面的事情。
知道了要倾听幼儿的心声,我们要如何说呢!这一点书中写的十分好,他对于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指出了明确的要求: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正面的语句回应幼儿“恩”、“哦”“这样啊”;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小朋友扔玩具的情况,都有可能是因为生气,可能因为习惯了,也可能是在探索玩具。碰到这种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制止,但不是疾声厉色。可以先描述孩子的状态,你在扔积木,你为什么要扔积木呢,然后再告诉幼儿你这样做不到,为什么不对。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把鼓励、关心、批评等用在不一样的地方。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与孩子交流关键是要用心,并将掌握的技巧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交流无疑是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方法,对孩子来讲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是最重要的。最后,这本书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三
1.就事论事,勿乱贴标签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在跟你交流的时候切勿再提陈年烂事,一件事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要预先给孩子贴标签,这样孩子会觉得你再怀疑他,认为你不信任他。而且如果你抓错了机会,冤枉了孩子,便给了他反驳的机会:“看吧,我就知道你还是不理解我,妈妈。”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己做了错事不会好好地承认,但别人错了他很容易抓住不放,这样很不利于亲子之间的交流。所以,不要考虑以前孩子是什么样的,重要的是现在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2勿提当年勇有。
的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时往往提自己当年是怎样怎样的,怪孩子为什么不能像自己一样的怎样怎样。殊不知,即使我们非常承认遗传的作用,孩子也是个独特的个体,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况且事物都在改变,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所面临的环境也大不一样。比如古人倡导“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现在还倡导吗?现在倡导的是高效率的素质教育。
3选对沟通的时机想获得有效的沟通,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比如,孩子考试失利,本来心情就很糟糕,你又把孩子昨天打坏碗的事情或其他事情抖搂出来讲孩子一顿数落,可想而知孩子会不会听你这些唠叨。又比如,你要赶班车上班,这时电话铃响,有人想找你唠嗑,你会不会不顾工作跟这个人唠上一上午?这都说明选对沟通时机对沟通的重要性。所以说要跟孩子好好沟通,要从孩子的角度和感受去衡量一下是不是该说。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四
这是一本没有华丽封面的孩子教育类书籍。放在家里已经尘封很久了。以为它就是市面上最普通的那种说教类的书籍,所以也没很重视。当偶然翻起这本书时,才感到这部书跟别的书大不一样。这是一本畅销30年的书。
一个教育孩子的书籍能流行30年,从这一点就足以引人震撼了并对他产生想看看的欲望。再看看里面的内容,除了文字以外,每隔几页就会以漫画的形式描述我们孩子之间经常遇到的场景。以正确的方式和错误的方式来对比演示。既形象又直观,还有通俗易懂。
我刚拿到书时就是先看里边的漫画。感觉那里面的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就是里边的家长。然后让我老婆看了,俺老婆看的也是津津有味。们还分别扮演了其中的角色。体会错误和正确之间的差别。这本书内容方可以分为四大类:
我们虽然跟孩子日夜相处,但他的感受我们真正重视了没有?我们往往采取了忽略或给建议的方式,这都是不对的。正确的方式是:
1、要认真倾听;
2、如果可能,把他的感受用描述出来;
3、认同他的感受。
在我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这一部分我做的是非常不好的。因为我是一个喜欢用脑而不擅长于用心感受别人情绪变化的人。所以对孩子的感受,往往采取的是忽略。他妈妈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对孩子也特别疼爱。对孩子有了什么问题,或者发现什么苗头会积极关注,但往往直接给出建议。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对的。
1、说话语气要有坚定,要用短语,不要啰嗦。
2、描述你看到的东西,比方说我看到地下有个香蕉皮。
3、给出提示。
4、给出选择。
5、描述自己的感受。
6、最后一招,可以把你看到的事实和对他的要求写张便条放在他能看到的合适的位置。
看到这一节,我就想起了正面教育里的观点,跟孩子相处要和善而坚定。告诉孩子的边界在哪里,寻求他的合作。不能用强迫的方式,就挖掘孩子内心的良心和良知。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产生作用。
惩罚是往往孩子不听话或者不按大家的家长的意思办,最后没办法时采用的措施。应不应该对孩子进行惩罚呢?我想世界上不会只有阳光,没有暴风雨的地方。所以适度的惩罚是也是必要的。但要用直接后果来惩罚,不可用间接后果。比方说他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他看电视,这就是间接后果来惩罚。因为不好好吃饭和看电视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当的惩罚会让孩子自我评价降低,这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当孩子做了错事,我们应该:
1、要做的要倾听并回应。倾听时要接纳孩子的感受,不做评论。
2、将孩子的话做个总结。
3、说出自己的感受。
4、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写下来。
除了让孩子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外,还要让他感受到家里人对他的爱。这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当孩子做错事时是建立和孩子情感的机会,当孩子做对事时,是塑造孩子行为的机会。我们虽然有时改变不了他的思维,但是可以改变她的情绪。
我们家长往往有个毛病,眼里的孩子都是缺点,恨铁不成钢,而对优点视而不见。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对孩子做不到位的事情,也要看他有没有进步的部分,对他进步的部分提出表扬。比方说孩子以前经常迟到半个小时,这一次只迟到了十分钟,可以表扬孩子比以前有进步。表扬赞美要用二级反馈法。先描述事情后赞扬行为,并一个词来总结。
如果说给这本书列几个关键词。第一个认同感受。感受是真实的,认同感受不一定意味着认可他的做法。第二个参与感。不要给建议,让孩子参与一起制定解决方案。把我们的焦虑放进口袋,要充分发扬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多问题孩子是自己能够解决的,我们所做的就是倾听和引导。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五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使孩子从小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自觉养成守规范的好习惯。在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后,我切实体会到表扬的魅力,表扬作为一种艺术,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作用。
在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般老师对于自己班上的孩子有时所持的肯定程度不高,想着孩子品性难移,积习难改,莫可奈何,那只好放弃,随他去。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一书,我发现教师欠缺的只是你没有花时间或没有用心思去读懂你的作品。
每个老师都应当掌握表扬孩子的艺术:
一、抓住表扬的最佳时机。
正如雨水,可以成为甘霖,也可以成为洪魔,在于是否“好雨知时节”。表扬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孩子表现好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孩子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孩子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孩子做了件好事,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纪律有所好转,老师提问虽没答对却能认真思考,今天上课又没迟到等等,都是表扬的好时机。每个孩子都有得到老师表扬的渴望,老师应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
二、把握好表扬的分寸。
表扬不仅是对孩子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孩子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孩子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表扬应措辞恰当,有时还要在表扬时与教育相结合,或者表扬中有批评,这样有褒有贬,是非分明。
三、采取灵活的形式。
表扬通常以口头表扬为主,但不仅限于此。手势、表情、纸条等都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表扬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如表扬一同学有进步,可以说“嗯,不错”;也可以向他竖大拇指;可以向他显露惊喜之色;可以向他微笑点头;也可以在批改作业时,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上面。
四、经常赞美每一个孩子。
在学校里,老师表扬孩子,这个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是让孩子看见别的孩子的长处,认识到自己要不断进步。但恰恰也让受到表扬的孩子体会到被欣赏、被羡慕的满足,无形中就会在孩子中产生争先恐后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需求,一旦得不到老师的赞扬,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很失落,有时甚至会成为心中的阴影。每个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积极的正面的动机,赞美孩子已经做到的部分。这样,孩子就逐渐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积极继续保持。只要孩子对自己有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他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被老师表扬的也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自信,形成良性循环,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只是老师的表扬要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推动力,而不是成长的依赖症。这就需要教师适度的把握和严谨的操作了。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认为方法和对策有很多:
一、把握和孩子谈话的时机。
与孩子谈话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应去把握和创造谈话的时机。一般说来,当孩子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习和娱乐的时候,老师和父母的谈话可能不受欢迎。这时谈话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父母应在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或者全家一起吃饭以前和孩子进行交谈。
二、像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一样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老师和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不是缺乏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耐心与尊重。一方面,大多数的父母认为,孩子甚至比自己重要。另一方面,在与孩子交谈时,老师和父母又习惯于要求孩子完全放弃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做法只会导致孩子对与老师和父母交谈的害怕。要成功地与孩子交谈,老师和父母必须始终有耐心地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
三、用体贴入微的理解代替“谆谆教诲”
因此,当你觉得孩子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犯了错误。不要在还没有了解事实真像前就大发雷廷。首先,应该冷静下来,暂且不要劝告、不要教诲、不要训斥、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去理解孩子吧!在交谈的过程中,要慎用批评、问话要适当适切、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注意孩子的时间表、奖励诚实、替他们保密、及时弥补、不管我们怎么注意,总有犯错的时候,及时弥补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是老师和父母错怪了孩子,就要放下老师和父母的架子,向孩子承认错误,这样孩子才会再次接纳你。而孩子在老师和父母的熏陶之下,如果做错事也会主动认错。
看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我感触颇深:赞美是一种胸怀、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能力。我相信,在我的赞美之下,我的孩子一定会从“灿烂”走向“辉煌”!让我们真诚地赞美孩子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或许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总之,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使孩子心情愉悦地去争取下一次表扬。如果说哪里有进步哪里就有表扬,那么,哪里有表扬,哪里就有进步。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六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更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更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七
“老师,我妈妈不知道今天我要留在学校办板报,能借您的电话用一下吗?”“老师,我和芳芳把咱们班的图书弄丢了,我们打算共同买一本赔偿给班级,您看可以吗?”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和我交流时,我都会在心里为他们的独立能力暗暗惊叹,没有人告诉他们,可他们在面临问题时总会通过思考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这些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出色的懂得如何去教育他们的父母。拿自己的童年和他们相比,我只能自惭形秽,因为,我从小就是在父母过度的保护中长大的,听到了太多“不被允许”的要求。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到邻居家借东西,妈妈都会一字一句教我到邻居家该怎么说,并要我在家对她演习一番,直到符合要求了才会让我去借,回来后还要我将借东西的过程再重复一遍。现在看来,妈妈当时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觉得我年龄太小,不会说话,担心我办不成事情,可她不知道,她这样的“保护”带给我的最终影响是我极其惧怕人际交往,害怕自己说错话,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说。在我长到很大的时候也是如此,甚至看到亲戚到我家,我也会快速地跑到屋里去,害怕和人家对话。当然,今天重提往事,绝没有埋怨妈妈的意思,毕竟在那个年代,在我当时生活的环境里,家庭教育至多达到让孩子“吃饱穿暖好上学”的层次。
所以,当我读完由美国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阿戴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时,我马上想到要将此书推荐给我的家长和身边的朋友们。这本书解决的绝不仅仅是沟通问题,透过书中所罗列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独到的教育见解。
就拿本书的“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一个章节来说吧,作者教育孩子的观点就旗帜鲜明:“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试问一下自己吧,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有这样的高瞻远瞩?我们常常是恨不得将孩子时刻拴在我们身边,代替他做所有的事情。我的一个同事,孩子才出生没多久,就开始计划为孩子存钱,以备将来上学、结婚之用了。上班路上,经过来来往往送孩子上学的父母身边,听到最多的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下课记得喝水”、“上体育课不要脱衣服”“放学后赶紧回家,不要在路上玩儿”之类的交代和叮嘱。我们什么时候思考过: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在我们身边,遇到问题他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许多父母可能都会说,能操一天心是一天吧!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自己能操心的时候多为孩子做一些事,等自己看不到了,管他如何呢!说到底,经不起这番磨炼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在这本书中,搜集了许多父母培养孩子自主独立能力的鲜活例子,并将这些方法加以分类,让学习者便于操作。比如第一种,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父母在对孩子提要求时往往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因为他们已经不愿意所有的事情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有些时候还会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所以,父母在对孩子提要求时不妨多给一些选择。比如,需要孩子在当天晚上练琴,你本来是想让他现在就练的,但他正在看电视,你可以征求他的意见:“你是打算现在练琴呢?还是在晚饭前练,或者在晚饭后?孩子知道自己要练琴,但又不愿意放下正看着的动画片,就会给出一个自己的选择。如果父母强硬地让孩子当即就去练琴,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第二种方法是不要问孩子太多的问题。父母问题越多,孩子的话就越少。举个例子来说,很多父母都喜欢在孩子放学后问:“今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老师表扬你了吗?”这话看起来只是很平常的询问,却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他会感觉自己上学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父母,如果自己表现不好,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失望,还要面对父母的失望。除了不要问孩子太多问题外,父母也不应太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先探索一下答案。此外,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并不完全依赖于我们,家庭之外的世界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的人生是属于他自己的,没有人可以代替他决定他的人生,一切都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一个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帮他树立这样的.观念,就能让孩子和自己都从中解放出来。
令我感兴趣的还有“把孩子从固定角色中解放出来”一个章节。我相信有很多父母都需要更正自己的一个教育观念,那就是不要用语言去暗示自己的孩子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你总是这么软弱,难怪比人爱欺负你”、“他吃饭总是很挑,我都不知道该做什么给他吃才好”、“你就是不细心,每次作业都有错题”、“你这么倔,说什么你才肯听呢?”等,类似的话我想不少父母一定对孩子说过。一旦你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他就开始扮演这样的角色了。
有的父母会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可是,哪怕仅仅在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比如,当孩子看到你在玩儿拼图时,想要过来和你一起玩儿,你会怎么说。也许你会说:“好,先看看我是怎么拼的,然后我让你试一块儿。”也许你会说:“小心点,别把我拼好的弄坏了。”或者,你还会说:“好的,拉个凳子过来,看看这块儿带云彩的拼图该摆在什么地方。”三种不同的交谈方式会带给孩子怎样的感受呢?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个反应迟钝的人,还是一个破坏力很强的人,或者是一个可爱、有能力的人呢?这写标签不仅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感觉,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也许,孩子一辈子都可能扮演这个大家眼中“固定”的角色了。
一定要把孩子从那些固定角色中解放出来。书中用提问、评论、故事、图画、提纲等形式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可行、有效的方法,如找机会向孩子展示他的新形象(你虽然很想在家玩儿电脑,但还是陪着妈妈去姥姥家,你的“让步”让妈妈很感动。);创造机会让孩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妈妈不在家,由你负责喂狗和遛狗好吗?);让孩子旁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今天多亏儿子把锅盖扔到锅上,把火扑灭了);为孩子树立榜样(我很想去看电影,但既然答应陪你打球了,就到下周再看电影吧!);回忆孩子的突出事例(小时候你是咱们小区第一个学会骑两轮自行车的小孩)等。相信自己,不要低估自己这些做法对孩子一生产生的影响。
除此之外,书中还安排了“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如何夸奖孩子”等专题,真正帮助父母解决了亲子沟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项专题都大量列举父母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并以图画、案例、提纲的形式给出解决方法,可读性极强,实效性极强。在近一天的尽兴阅读之后,将此书推荐给所有的父母、教师和即将为人父母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八
这段时间,两周岁半的女儿脾气暴躁,动不动哭闹,而这个时候大人的劝慰和安抚也不能丝毫缓和她的情绪,反而越哭越大声,甚至拉扯我的衣服和头发。当时我就特别的无助、愤怒和焦虑,甚至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和这个小不点儿说明白,让她能接受我的建议并且停止哭闹。
正是忧心重重又焦躁不安的时刻,无意间看到别人在朋友圈推荐的由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像遇救星似地到一到手就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自己内心柔软的一面开始被渐渐地打开,脑子里浮现出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与书对照现实,发现并审视了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同时也让我逐渐看清楚一个不能用成人思维来衡量的小小世界。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部亲子沟通的宝典。它指导我们在烦心、劳累、焦躁和沮丧的时候,怎样做到尊重、接纳和理解孩子,并且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除此之外,作者提供了三十个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通过翔实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给读者大量的模拟情景练习,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指导相结合。
通过阅读本书的六个原则和三十个技巧,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亲子沟通的三个关键点。
01、蹲下身来,平视孩子。
作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很难做到与孩子“平起平坐”,除了保持父母必须的权威性之外,更多的父母都只把孩子当成了一个不独立的个体。尽管我们能做到对孩子呵护有加,但以“爱”的名义居高不下的关心则会让孩子感到厌烦。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
所以,孩子所有的不开心、委屈和无理取闹的表现,都是他们对在自己视角下看到的,心里所感受到的一种情绪表达。如果父母能蹲下身,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也许就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选择,进而也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蹲下身来,平视孩子”是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是以尊重为前提的爱。这是本书中,所有原则和技巧运用的前提。
02、学会倾听,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
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滔滔不绝者多,擅于倾听者少。在很多场合,我们看到的都是父母苦口婆心地劝慰或者训斥,而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甚至还会招来更猛烈的反抗。
让孩子能听进去,首先要父母去“听”孩子怎么说。本书作者指出: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有时候,只是倾听他们就会有效果;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要和孩子做下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的女儿,经常会讲一些我们听不太懂的话。有一次,她正和我讲一件事,这个时候来了个电话我就顺手接了,她一看妈妈出去接电话了就急得大哭。等我回来就哭成惊天地泣鬼神的模样,怎么也哄不好了,还引来一群好心的邻居大婶过来瞧事。邻居大婶见状也纷纷拿出自己多年来育儿的招数,可就是怎么也降服不了她。于是,女儿“乌拉精”(宁波方言中形容孩子很会哭的意思)的大名从此就传遍了街坊。
其实,她的确比较委屈。人家才两周岁半,当她用自己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和逻辑组织成语言,讲给妈妈听的时候,而妈妈却漫不经心地跑出屋外接电话。她当时明显感受不到妈妈的真诚,觉得失落和委屈,只是还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情绪,所以只能通过哭来发泄和表达对妈妈的不满。
对于女儿经常性地哭闹行为,以前我也觉得是孩子脾气不好而从未想过父母自身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大人不仅在她的讲话的时候接电话,还漫不经心地回应并且误解的她的意思,甚至有时还会经常打断她的话。这些所有的行为,都是我们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倾听和回应孩子感受的行为。
亲子沟通是双向的。父母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自己的思想给孩子,而更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平等对待,受到尊重,又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也就会平心静气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和教育。
03、孩子的行为,需要具体描述。
无论是对孩子的赞赏还是批评,我们成人很容易犯几个错误:
1、空泛的评价式语气。
“孩子你真棒”、“完美”、“你真聪明”……“你好自私”、你好调皮”……。
2、贴标签。
“拖拉鬼”、“不爱叫人的姑娘”、“胆小鬼”……。
这些话,经常从我们大人口中说出。我们也会发现即便怎么夸孩子表现得好,他们依旧不领情;再严厉地批评,他们也不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给孩子贴上了某个标签,原本是警示他们的,结果他们反而往负向的“期望”而走。
班里一个体育生,经常不交作业,上课也会讲几句空话,但成绩居然还不错。各任课老师经常批评他,“wjh,你真懒”。等考试考完后,又会说“要不是你脑袋瓜好使,就你这态度早就不及格的了”。在班上他还有个大名叫“王懒懒”。所以,王同学在过去一年的确变成了“王懒懒”。
老师在批评他的时候,都在使用是空泛的评价式语气,同学也给他贴上了一张“懒惰”的标贴。一年来他也从未改变,甚至变本加厉地偷懒。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校的案例,类似的情景也会出现在家庭里。
作者在书中就“如何恰当赞赏孩子”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你可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或者描述你的感受。“描述性的赞赏”是培养自信而又有爱心的孩子的强有力的法宝。虽然作者是以“赞赏”这个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应用到孩子犯错的行为评价。
真正有效地评价,是长者客观地描述孩子当时的行为,是不带以往偏见地描述自己当前的感受。我们只有让孩子明白,父母和其他成人是就事论事的,发自内心地赞赏他们,真诚地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这样孩子才会接受我们的善意。
总的来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是一本参考性和实用性极强的育儿书籍。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倾注了两位作者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她们帮助我们学会一些新的方法和孩子进行交流;鼓励我们在劳累、愤怒、苦恼、沮丧的时候,仍能把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坚持下去。所以,你在育儿中遇到了沟通障碍时,可以尝试拿起这本书翻一翻,也许可以从中获得一点启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九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伊来恩.梅兹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现,家长们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许多问题,例举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教学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许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事,允许孩子为解决他们自己问题而努力,允许孩子从他们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说来容易做来难!而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现实的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有效地去培养他们,而是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现在己经是四年级了,当时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男生的鞋带松开了,他就叫我帮他系一下鞋带,我问全班学生谁能帮助他?举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课余的时候,我有意的跟孩子们拉家常,问他们谁会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数孩子说不会,我想:这些都己经被疼爱孩子的父母、奶奶、爷爷所包办了。再说我们教师,也有这样的许多事例,让孩子们做放心不下,我想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不少教师、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孩子提出问题,平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老师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辘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教师和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教师告诉家长,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十
读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一书后,完全被书中的案例分析、专家支招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将孩子与父母的错误对话和正确对话进行对比展示,时刻提醒读者反思自己的处理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他会感到困惑和愤怒。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我们可以参考本书作者给出的几条建议,同时也要记住,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某些行为则必须受到限制。比如,动手打人。孩子处于极度难过的时候,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比如,大声吼叫,撕纸,扔枕头,最和蔼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给他纸笔让他把愤怒画下来,乱写乱画都可以。
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千万不要把孩子当花花草草来养,喜欢叫他怎样就怎样。尊重也是必须的,跟孩子们说话时,请蹲下,和他平视,不要用命令式的,而是要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同样要求他也看着我们的眼睛;孩子表现好,或者受伤了,不要吝啬我们的拥抱。当老师要爱孩子,作父母要爱子女。常常给孩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爱,也增强了他的信任感。所以说爱心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就应该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能行,孩子最棒!我们还要承认个体差异,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失败,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要让孩子愿意听,就必须学会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赏识孩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是每一个做父母和做老师的都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能说会听,及时与孩子沟通,消除隔阂,清扫孩子内心的尘埃,帮助孩子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十一
暑假里学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书,我第一本拿起的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看这书,先是被这书名所吸引,而后被文中一些新颖的理论所振奋。此书虽然是写于父母看的,但是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本是同源,也是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借鉴的。
我读书大约都是有些囫囵吞枣,本想借着书的《前言》大概了解一番内容,却不料,《前言》中却毫不避讳地要我们从图片看起,可随意翻看,无需按部就班一页一页地细读。这样的前言恐怕还是第一次遇到。翻开书本,果然,此书最吸引人眼球的果真是一幅幅生动的漫画插图。文章以这样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案例。脑中不禁暗忖,作者在著书之时一定在想“如何写读者才会被吸引吧”
图片案例确实够引人入胜。当一张张图片翻过眼前,我记住的尽然不是画面,而是图片上那一行行的对白。
错误做法的案例:父母总是按着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和孩子交流,总是期许孩子按着自己的思路去做。可是往往越是这样,预期的目的越达不到。而相反的父母如果认真地听一听孩子的话,感受一下孩子的心情,哪怕只是用“啊,真的,恩,哦,我知道了”简单的语言,孩子却会心的接受了。而且哪怕只是沉默地听着孩子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孩子自己就一股脑儿的把要说的事都说,甚至把怎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提出来了。
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有个孩子兴奋地跑到我身边问我:老师,你知道我哥哥是干什么的吗?我当时觉得这孩子的问题特奇怪,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我忙着改作业就应付地回答说:“不知道。”可那孩子还是不依不饶地问着我:“老师你猜猜看。”我便很不耐烦地的说我要改作业很忙,叫他回教室玩去。他很失落地回去了。现在想来。他也许有个很能干的哥哥,想表达一下自己自豪的情绪,并借此和我套套近乎,亲近下。而我却毫无耐心地以老师的威严打发他热情,想起来真是很愧疚!其实我只要稍微的'做一下倾听者,哪怕用几个感叹词“哦,恩,啊”来回应孩子。带给他的感受就很不一样了吧。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这个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总不是那么的投入,好像对我的课不怎么感兴趣。举手发言也非常的少,除非点名点到他。也许就是这一次的沟通不畅,让他不再愿意打开心扉了吧。
让孩子会听,让孩子会做,最起码的就是先做到尊重他们,只有尊重他们的内心,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的愿意听,愿意说。
于是我反思,怎样做才是尊重?
尊重的定义很简单,可是尊重的行为很广泛。无论课上,课下,无论在校,在家,与孩子沟通,尊重他们的内心为前提,我想,孩子也会愿意听你的,也会愿意和你说。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十二
虽然我们很爱我们的孩子,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说错了一些话。这些话我们听自己的父母说过,听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说过,便不自觉地也对自己孩子说了。其实我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正确的理念,还有切实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我试着做了,很有效。这本书对于改善同事关系也很有帮助。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本如何和孩子相处的书,那就选它好了。它的内容实在是太好了,我一天就读了200多页。
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清晰的方式编写。技巧很容易运用,语言也十分得体。
作者写到了怎么增进和孩子的亲情,怎么和孩子分享感觉,怎么给孩子以有效的表扬和一系列类似的话题。这些不仅仅对孩子是有用的,对任何和孩子接触的人都十分有用。运用书中的技巧,我在短短的几天内就看到了我们和孩子关系之间的改进。爱不需要理由,但是爱需要技巧。可能我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判断,但是我已经兴奋得不亚于发现一桶金子。
我儿子快5岁了,当他慢慢长大,我发现他是越来越难沟通,交流,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我也曾经不顾一切地去做点什么来扭转乾坤,但是它依然是个烦。
举个小例子…,让我儿子收拾东西一直以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很喜欢用尖刀,然后总是把剪完的碎纸屑搞得屋子很乱。昨天我看她在一张纸上剪了一个圆,然后把那个带着圆洞的纸防在了桌子上,把那个圆拿来给我看。照着平时,我肯定会忍不住先皱一下眉,然后开始叨叨你可千万别剪得那都是。这回我看完书,我止住了。我先赞美了一遍她剪的圆,然后说"我注意到你把那张纸放在了桌子上了,非常整洁。"(一定要很具体的描述欧!)他笑着跑回桌边。他看到地上还有一些纸屑(之前她都是随地乱丢的)。她把它们捡了起来放回到桌子上。这是他从来都没做的事,即便我一遍又一遍地对着他反复的说!这回他甚至没有往后看一眼我是否在盯着她。
现在他看上去更轻松,更快乐和更自信了。我甚至发现每天早上我带他去幼儿园的时候,他主动地跑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象以前含羞地等着别人来找他。这在过去我总是很痛苦地看着这一切。但现在,一切太美好了,我都有点哽咽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说我原来的教育方法很有问题。举个例子,过去我也总是想着要理解孩子,类似的例子,我总是看到他做对了事情就表扬他,但是这本书还是教给了我很多更有效的表扬方法,有一些小细节你要是没做好的话,表扬的效果其实更糟,还有如何能不批评(现在我意识到我批评的次数是多么的多)。
觉得这书真的太好了,所以上来写这么长的一段的评论,希望和大家分享。
这本书相当好,颠覆了许多成人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观念,里面的事例很贴近生活,觉得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除了帮助人转变观念、解决困惑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我们买了许多书学习,想着把孩子教育好,却从来不去做怎样把孩子教育好的练习,怎么能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呢?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的尺度把握的比较好,一方面要求家长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在孩子跌倒了,痛的哭的时候说"不疼",另一方面告诉父母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代表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家长应该为孩子设立界限。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以前的那些理论都内化了。突然发现,教育孩子,其乐无穷啊!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十三
我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并且仔细的阅读了这本书的每一章,因为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是有很多的不融洽,所以在工作中也开始试用书中的方法,大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家长态度的改变、讲话方式与讲话语气方面效果最为明显,没想到书中的方法尽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于是我认真、细致的看完了全书。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自己的感受”,全神贯注地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并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当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我会感觉没那么失落,这样才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鸣,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结果,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
作为一个老师,“恰到好处”的.语气同样重要。所谓语气“恰到好处”就是说,老师要将商量、鼓励、信任的语气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进行美术操作时不认真时,如果老师用质问指责的语气说:“你怎么这么不认真,看看你做的什么呀,真难看”,会让孩子觉得潜台词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被人贴上了“笨”的标签,自信心会受挫。如果换上一种柔和、鼓励的语气:“你虽然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可是做的也很漂亮,很有想法”,就表示潜台词是“没关系”,只要思考了动手做了就好,这样时间长了,就算是没自信的孩子,慢慢也会信心倍增。
作者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从六个章节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提供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1种技巧,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
当我读到第五章恰当地赞赏孩子,深受启发,我们平时赞赏孩子就是“你真棒”,“表扬你”等。书中的技巧我又用到生活当中,幼儿经常在午睡起床后穿反衣裤,当他们穿好衣裤后会问:“老师,我穿的对吗?”他们要是穿对了,我就说:“嗯,穿对了。”但以后还是会有穿反的时候,现在我学会了怎样赞赏他们。当他们问我时,我会说:“宝贝,你穿对了,口袋在前面,abc的标志也在前面,没穿反,拉链拉上了,钮扣也扣好了。”这样他增加了记忆,下次就不再穿反了。像这样的例子,在我的平时工作中经常能遇到,是这本书教会了我怎样更好的和孩子们相处,让我能在行动中看清自己,不断的改进。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十四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傅贵仪带着教师和一个孩子的母亲的角色,我阅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从中学习与小孩子沟通的技巧。书中围绕“如何说”、“怎么听”这两个中心点,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每天读一点。越读越觉得语言是如此的微妙,同样的意思经过不同的表达却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书里的很多观点让我深刻。例如: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如多用“哦……”“嗯……”“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对于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每当有学生来跟你说委屈的时候,你应理解他的感受说:“那你一定很生气了!”“那太让人难过了。”如果学生不交作业时,你也要做到不急不慢:“听起来你有些讨厌这些作业了,是吗?”等等。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尽管和我们成年人相比心智还没成熟,但他们同样存在着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因此一味的命令式的口吻,对孩子是行不通的,更会挑起孩子的叛逆心态。如果我们能聆听孩子,与他们产生共情,那么就可以帮助我们管好孩子,让孩子听话。与孩子交谈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一门科学。该书真的值得仔细阅读,并且实践到自己孩子与学生身上。我已经在努力的这样做了,相信会收到很好效果。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十五
对基础差、习惯不良的学生,我会有种怜惜。他们也想学习好、头脑聪明、人见人爱,可是学习上却比别人慢一拍;他们也想及时完成作业,不打架、不惹大人生气,可是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头脑。病症表现在孩子身上,病根实际在家长身上。想到这些家长,我脑海里浮现最多的就是一张张焦急、无奈、恨铁不成钢的面孔。交流时,往往我还没说几句,家长们就迫不及待的如祥林嫂般唠叨孩子的不是,最后以老师,您使劲打结束。遇到这样的,我就推荐他们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
这本书内容非常具体,基本上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场景组成的,通过正反两种互动方法的对比,让家长懂得如何做、怎样说才是有效的。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说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家长要了解,孩子说一些话时,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话会伤害激怒孩子,什么样的话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平静下来。例如对于一些爱发脾气的孩子,对家长提到了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用这样的方法孩子会得到安慰与理解,沟通更容易进行。书中有小练习,可以训练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等。现实中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忍不住掺杂发泄的情绪,想到哪,说到哪,自己痛快了再说。与后进生家长交流时,我总是一再强调:回家不要打骂孩子,关心孩子心情,多花些时间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辅导孩子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如果觉的要发火了,赶紧走出去,缓和情绪。书中多次提到要关注孩子的感受,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感觉,去体验家长用不同态度说的一些话,对孩子心理感受的影响。孩子虽小,但他们是有喜怒哀乐、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只有真正地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他们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适用于与所有人之间的交流。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听读后感篇十六
偶然间看到同事在翻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顺便我也借过来看看。从序言介绍上了解到这是一本融合爱与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这是一本曾在美国家教类图书中累计销量第一的图书,这是一本具有神奇魅力的图书,这些评论更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它由美国的adelefaber和elainemazlish著,两位作者都是国际有名的亲子沟通专家。全书分为七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和《融会贯通》。
细细阅读,这本书给了我一种真实并实用的感受。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虽未为人父母,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确实感受到看书后的效果,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案例,一把把与孩子良好沟通的金钥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神奇魅力,惊叹于语言的艺术性。这本书就像给我走向学生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我切身感受学生的内心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孩子们的世界,让我思考如何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
今年刚接手一年级,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天天和孩子打交道,文中的沟通技巧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书中用了大量的图片来说明做老师的在平常不知自觉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也教了我们很多好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能接受的好方式。翻着书中的漫画部分,一边看一边禁不住地感叹:我也像书中的老师/家长一样这么做过。其中一个小漫画说孩子:“长大了,我想当工程师”家长:“就你的数学成绩,算了吧。”漫画中提出建议:“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保护他们的希望、梦想和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是的,我也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不论梦想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梦想。书中的很多案例,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完全就是好像我们生活中在指导我们,一步一步跟孩子怎么样交往,中间有些章节配有漫画,漫画中左边一栏指出一些错误的做法、反例,右边提出一些建议。
整本书读下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我们与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中,最大的沟通技巧就是注意我们的态度,自身要做学生/孩子良好的示范。如果我们自身不做良好的示范,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要求。只有设身处地地想想孩子的内心,从他们的角度理解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
这本书中提到帮助孩子面对他们自身感受的四个技巧。我想,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好好倾听学生,与他产生共情,那么就能有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让我想起来这学期在班级内发生的一件事:一次语文课上,我在给学生评讲试卷,有一个连线题目孩子跟孩子以往接触的不太一样,有很多同学做错了,做错的孩子连得比较乱,当时我就跟孩子建议:“同学们,这一题如果你扣分了,哪怕错了一分,也把它全部擦了,按照老师的方法重新连一遍,下次你就不会错了。同桌可以帮忙擦,这样不耽误课堂时间。”有一个干事利落、热心肠的孩子帮她的同桌全擦了,孩子不开心,心想着我有的对了怎么也帮我擦了,实际是没听到我说的那句话。这个孩子课上没有跟我反应,回家跟妈妈说了这件事,后来了解情况,我分别找了两个孩子对话,没有批评任何一方,相反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孩子们欣然接受,握手言和。我想,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把学生当作成人来尊重,换位感受,体验学生心情,学生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的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解释,逼着他们作出解释,可能得到非孩子心中的实际解释。学生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老师厌恶的眼神、轻蔑的语调能很深地伤害到学生,语言也是具有杀伤力的,也有时间延续性。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很注意自己对小孩的一言一行,注意自身的榜样性,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与学生沟通上,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使用书中的一些沟通技巧,既把问题处理好,又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那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议老师们有空去读读这本书,相信这本书会为我们老师提供一定的支撑,让我们用充满爱心、鼓励的语言来管教学生,和学生一同成长,让我们用各种积极的对策应对学生的挫败感。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是人,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对他人的感受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我们能尽力而为,尽量去理解学生的感受,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心平气和去听听他们的想法,蹲下来听听,再采取合适的方式教育孩子。
我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成人与孩子的沟通更是一门艺术,作为父母或老师除了跟孩子沟通之外还要善于总结。作为老师,我们要去摸索、了解孩子的性格,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了解哪些方式是对哪些孩子是他们能接受的、有帮助的,哪些不是,哪些能激怒孩子,哪些能让孩子得到安慰,孩子的哪些行为是不能纵容的……没有什么更能代替你自已的亲身体会。我们总想给孩子一片蓝天,心中却总会腾起阴云,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孩子,让我们束手无策,不妨利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多读读书。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本书,会慢慢稀释你的情绪,拓宽你的思维,这本书适合慢慢地去看,慢慢地去体会。在阅读中我用心品味,细细琢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慢慢地学习,积极去尝试、思考,不断摸索怎样才能教育好、培养好孩子的人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