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调查报告(优秀15篇)
通过报告的形式,我们可以向他人清晰地传递想法、信息和结论。在撰写报告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步骤,如明确目的、搜集资料、整理思路、展开论述、得出结论等,以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希望这些报告范文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为写作报告提供一些灵感。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一
在我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身处内陆地区的川企步伐正待进一步加快。为及时了解四川企业当前出国投资(含对外贸易)的意愿和诉求,省统计局民调中心于上月组织开展了四川企业出国投资意愿调查并于昨日发布《20xx年四川企业出国投资意愿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川内企业仅有两成表示已经“走出国门”或有意愿“走出去”;企业选择发展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盟、东盟、非洲等地区;七成以上企业表示“走出去”会经营现有业务;企业希望获取政策法规、市场动态、产品本地化和知识产权等信息,期盼政府搭建多样化平台,给予审批、帮扶等方面的支持。
一成川企已经“走出去”
还有一成期待“走出去”
据介绍,此次调查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方式,在四川登记注册的大中型企业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访问对象为熟悉企业出国投资和对外贸易情况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访问共接触7535家企业,完成有效样本600个,其中高层管理人员占24.3%,中层管理人员占75.7%。
调查显示,10.0%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在海外设立了投资企业、办事机构或与海外有贸易往来;9.7%的企业表示有“走出去”的意愿;另外80.3%的受访企业表示近年没有“走出去”的打算。
在进一步追问没有意愿“走出去”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时,77.2%的企业表示就目前的情况,还没有“走出去”的必要;其次是选择“缺乏资金”的占25.3%。其他如“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对国外市场不了解”等都分别占10%以上。
“走出去”区域。
相对集中在欧盟、东盟和非洲。
那么,“走出去”到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川企可以往哪儿走?怎么走呢?报告中的数据同样给出了答案。
在问及受访者“企业走出去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时,表示“扩大市场空间”的最多,占42.4%;其次是“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提升竞争力”,占33.1%;第三是选择“企业的全球战略需要”的占22.9%。
在问及已经走出去和有意愿走出去的企业“正在或希望在哪些地区或国家发展”时,企业选择面较广。其中,选择欧盟的最多,占33.1%;其次是东盟,占22.9%;第三是非洲,占19.5%;其余如北美、东北亚、南亚、澳大利亚等,都占10%以上。
问及企业“走出去”经营业务有什么变化时,76.3%的受访者表示会经营现有业务,另外23.7%的表示会拓展新领域。经营业务主要涉及装备制造、商贸物流及生产加工。
另外,在问及“企业主要选择从哪些对外通道走出去”时,主要表示通过通达全球的空中走廊、海运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
期待政府给予帮助。
缩减办理程序所需时间。
在问及企业针对“走出去”所选区域主要希望获悉哪些方面的市场信息时,选择“政策法规”的最多,占61.9%;其次是“市场动态”,占57.6%;第三是“产品本地化”,占41.5%;第四是“知识产权”,占39.8%。
在问及受访者“企业走出去主要希望政府给予哪些方面的帮助”时,排在第一的选择是“简化审批手续,缩减办理程序所需时间”,占62.7%;其次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搭建平台”,占57.6%;第三是“进一步完善帮助企业的支持政策”,占46.6%;另希望“提供海外投资审批一站式服务”和“政府牵头组建国际市场调研组织”的也较多,分别占32.2%和28.8%。
在问及受访者“主要希望政府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时,选择“建立出国投资或对外贸易项目库”的比例最高,占46.6%;其次是“多举办培训、论坛等活动”,占38.1%;第三是“加强组织‘一带一路’、自贸区等经贸活动”,占37.3%;其他如“推动境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设立外商协会,依托商协会或龙头”“深入开展万企出国门活动”等都占25%以上。
在问及受访者“企业主要希望政府完善哪些出国投资或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时,选择“加大财税支持”的最多,占61.9%;其次是“降低融资门槛”,占50.0%;第三是“加强外汇支持”,占37.3%。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我国的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为了了解创业者的实战经验,以指导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业活动,我们小组对美食城水吧老板进行了一次实地访问活动。
1、略
2、略
3、略
美食城水吧老板
4月1日至4月3日
访谈法
xxx
1、为什么选择创业?
2、什么时候开办的水吧?
3、为什么选择做饮品业?
4、创业初期准备
5、创业中出现了哪些困难?
6 、创业中你记忆最深刻的事情
7、创业是否快乐?
8、水吧的经营状况
9、水吧的主营产品和市场
10、对准备创业的新手的建议
此次对小企业的调查访问,让我们对如何经营一家小企业有了直观全面的了解,也对自主创业活动有了更深刻地感悟。同时,通过此次对被访者创业活动的分析,我们对kab课程所学的知识点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和更灵活的运用。也懂得了对于创业者来说,进行创业活动不仅靠激情,更需要理性对待,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对被访企业的营销环境做了swto分析: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乳制品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人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正因为我国的乳制品消费市场广阔,更多的乳制品企业在我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包括不少外来乳制品企业。乳制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食品行业中增长最大的行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中国乳制品行业也面临着产品生产结构性过剩,生产大规模扩张,产品结构不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不良局面。为此,我们小组决定对伊利集团的产品进行市场调查。调查时间是20xx年11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我们制定了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调查报告如下。
(一)性别构成比例(问卷问题1)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我们所调查的消费者中,有90人曾经购买过伊利产品,其中男性为 60 人,占伊利消费者人数的67% ;女性为 30 人,占伊利消费者人数的 33% 。
(二)年龄构成(问卷问题2)
其中18岁以下为14人,占伊利消费者人数的15%,18至24岁38人,占伊利消费者人数的42%,25至30岁13人,占伊利消费者人数的14%,31至40岁8人,占伊利消费者人数的8%,41至50岁13人,占伊利消费者人数的14%,50岁以上4人,占伊利消费者人数的7%。
(一)消费需求调查
1、根据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伊利乳制品所考虑的因素中,品质仍然占申通快递客户满意滴调研报告最大比重。(问卷问题6)
其中品质占34%,接下来是口味25%,价格占到22%,品牌13%,其他6%。经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消费者购买伊利乳制品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乳制品的品质,口味和价格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品牌则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伊利不仅要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更要注重产品的品质,运用国际水平的工艺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不断生产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同时,运用强大的资金运作实力发挥价格优势,这样伊利才可能占有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主导者。
2、价格是消费者考虑购买商品的重要因素,商品价格的高低对消费者是否购买这一商品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伊利产品价格展开了调查。(问卷问题7)
经过调查,60%的人认为伊利产品价格偏贵,另外,36%的人认为伊利产品价格一般,只有4%的人认为伊利产品价格便宜。这说明伊利产品在价格方面还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减轻消费者的消费压力。
3、包装是一件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针对伊利乳制品包装展开了一项调查,结果如下:(问卷问题8)
软包装比较收到消费者的青睐,占到总数的35%,瓶装占20,罐装、袋装、其他则均占15%。经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在消费者青睐的伊利乳制品包装中软包装仍然是主流,其他包装也占据一定比例,所以,企业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寻求新颖,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包装。
4、消费者青睐的伊利产品
90名伊利产品的消费者中有85人表示喜欢液态奶,有60人表示喜欢冰淇淋,有54人表示喜欢奶粉,有56人表示喜欢奶酪,表示还喜欢伊利其它产品的有32人。(问卷问题4)
消费者比较青睐伊利的液态奶和冰淇淋,伊利公司可以加大对液态奶和冰淇淋的生产。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四
济制度”以来,私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使全社会对私营经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七一”讲话肯定了民营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重大理论突破,无疑使广大私营企业主备受鼓舞,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下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数字。
各项指标的绝对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由于近两年国内需求不太旺,所以除注册资金增幅上升外,其他指标的增幅均略有下降。总体来看,两年中私营企业的发展依然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本次抽样调查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1.资本规模和经营状况20xx年底,被调查企业的实收资本总额中位数为250万元,比1999年底增长了66.7%;实收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重是18.8%,比1999年底的11%增长了7.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近两年来私营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其规模的扩大更是迅速。
由于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其销售额和纳税均呈快速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与1999年底相比,20xx年的销售额增长了45%,而缴税额却增长了57%。这是由于近两年国家对私营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私营企业主的纳税意识逐步增强的缘故。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1996年为7.9%,1999年为5%,20xx年下降到3.6%。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
2.行业和地区分布
比较前后进行的五次私营企业调查、跨度为12年的主营行业变化可以看出,制造业和商业饮食业依然比重最大,分别为38.3%、21.4%。制造业基本上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近年来其比重趋于稳定;商业餐饮业原来一直呈增长趋势,但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其比重下降得很快,说明有相当大一批从事该行业的私营企业由于行业竞争过于激烈而倒闭或转业。从表1-5中还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虽小,但增幅较大;从事建筑业、交通运输、科研技术的私营企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
从表1-6中看到,绝大部分被调查企业的总部及其生产或经营场地主要集中在城镇,在农村的比例依然很小,只有10.3%和12.4%,其中,中小城市所占比重最大,基本达到了三分之一。
综上所述,私营企业的行业分布正逐步趋于合理,资本规模逐步扩大,偷税、漏税等现象逐渐减少,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却没有明显改善。企业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是目前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0xx年至20xx年正是各地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高潮,有8.0%的被调查企业回答他们已兼并或收购破产的国有企业,有13.9%的企业准备兼并或收购国有企业,有2.8%的企业已承包或租赁效益差的国有企业,有6.6%准备承包或租赁效益差的国有企业。
有25.7%的被调查企业是国营、集体改制变为私营企业的,可见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数量之多。在这些企业中,以东部地区的被调查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占45.6%,中部和西部基本上平分秋色,各为26.6%和27.8%;改制以前原来是国营企业的占25.3%,原来是城镇集体企业的占41.9%,原来是农村集体企业的占32.7%;有60.6%的企业主原来是该企业的负责人,有9.8%的企业主原来是该企业的一般职工,有23.1%的企业主与该企业没有关系,是通过外部收购来的,以其他方式收购的企业主占6.5%。
被调查企业20xx年全年雇佣员工人数的中位数是60人,雇佣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员工人数为20人,雇佣半年以下的员工人数为2人。在全年雇佣员工中,有90.6%的企业雇佣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占员工总数的20%(此处采用中位数。由于私营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同企业的同一指标很多呈偏态分布,少数畸大畸小的极端数据往往使平均数值受到过大影响而失去代表性,因此在本报告中,我们除使用平均数外,也使用了中位数,即用所有数据中大小居中的数值来表示一般水平,在一些指标中同时列出平均数和中位数,两个数值的差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
西部地区的被调查企业在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方面低于一般水平,只有17%,而西部地区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最多的地方,反差很大。从企业的规模看,实收资本在100万以下的被调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的能力较强;从部分行业来看,从事商业、餐饮业、房地产和交通运输业的企业吸纳下岗职工的能力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而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被调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比一般水平低很多,只有13%-15%,这两个行业在地区分布上并没有畸形分布。这说明,下岗职工中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愿转岗的人相对较少,建筑业用工多为农民工。
本次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私营企业中高科技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84%。与前几次调查相比,高科技企业所占比重明显加大。此外,20xx年有43.6%的被调查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投入了资金,其投资金额的中位数为30万元,占20xx年销售额的4.5%;有12.7%的被调查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
20xx年高科技企业销售额的中位数是700万元,比整体水平高20.7%,纳税23万元,比整体水平高4.5%,税后利润41万元,比整体水平高95.2%。其资本增值率和利润增值率均高于整体水平,分别为19%和22%。
由于中国已经成为wto的正式成员,所以本次问卷特别设置了与wto有关的问题。有46.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只要竞争是平等的,本企业就不怕”,有35.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本企业将在竞争中更好地发展”,只有5.7%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入世后会对本企业不利。
在与海外合作方面,问卷中有近22%的企业已经或正在着手同海外合资合作,近30%的企业打算在今后三五年内与海外合资合作,只有6.2%的企业不准备同海外合作,另有41.9%的被调查企业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已向海外投资的企业投资额平均为2.73万美元,占其资本总额的3.1%。已同海外合资合作的企业最多的是制造业,其绝对数占到47.8%;相对比重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卫生体育和交通运输业;正在着手与海外合资合作的企业,相对比重较大地集中在农林牧渔和科研技术行业。从数据分析我们还看出,企业规模越大,越希望与海外进行合资合作;企业规模越小,与海外合资合作的兴趣越低。
其它图表:20xx年实收资本总额分组 私营企业规模比较(中位数) 私营企业经营状况比较 20xx年高科技企业与整体水平各项指标比较。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五
什么是人才?所谓人才,就是合适时间合适地点的合适人选(简称:“三合”),即最适合岗位的人员。离开岗位谈人才,就象离开矛谈盾,离开船谈帆,离开脚谈鞋,并无实在意义。
企业从最初的创业期到成长期到成熟期,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人才。在创业时期,企业需要的是一批具有激情、勇于打拼的市场开拓者,他们可能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对行业非常了解,并坚定、执着、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但是打江山的人并不一定就能管理好江山。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国际化战略的展开,企业需要一批懂得现代化管理技巧和方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职业经理人。
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就要选择与自己的成长阶段、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才。
合适的地点的意思就是说,要想招聘到合适的人选,需要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例如,蒙牛在招聘总裁时,除了在《商业周刊》杂志发布招聘广告外,公司还通过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和中国外国专家局的渠道,积极寻找总裁候选人。
为了获得充足的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企业还可以将自己的选才工作深入到了高校各级学校中。
在紧急情况下,企业可以开出了各种优厚条件提前“挖人”。
合适人选的含义是指选择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与招聘岗位相符合,这是选拔人才最重要的一个标准。企业招聘人才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用他的高学历、高素质、丰富经验来作为摆设和炫耀,而是希望他们的学历、素质、经验能够为企业所用,给企业带来价值。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那么高学历、高素质、丰富经验与无用便是等同。因此,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并不是由他的学历、能力、经验等来定义的,而是由他与将要从事的岗位的契合程度来定义的,适合岗位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例如,一个做雪糕的人,他的人才标准就是把雪糕做得全国消费者最爱吃。
别人能做你也能做,你是个常人,
别人不能做你能做,你是个能人,
别人想不到你想到并能做,你是个人才。
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不同企业对人才的看法肯定不一样。有的会侧重素质,有的会侧重学历,有的会侧重经验,有的会侧重技能,这些不同的选择人才标准就是基于人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行业内经常会说:“适合才是最好的”。但我们认为,人才的选择上应该是:
适合但不是最好的!
为什么,相信绝大部分的人力资源总监都有这样的疑惑,公司对人力资源的标准一向都定得较高,根据公司战略制定了组织构架,根据组织构架设置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制定岗位说明书。这样的流程走下来,基本上从市场上想招聘到合适的岗位难度很大,要不然就是应聘者素质不合要求,要不然就是对方漫天要价,要找到真正适合的人才真难。
那什么是合适的呢?
能够满足目前岗位90%以上的要求,但总有那么一些不是非常胜任的,也就是离目标总有差距的人才是合适的。如果一个员工一到岗位就非常胜任岗位的要求,那他个人的发展就没有了空间,因为他已经非常适合岗位了,另外他也没有太多的学习机会,该懂的都懂了,还有什么好学的。这样的员工一方面忠诚度低,因为他肯定是主要为了钱而来,而且他可以为了钱立即就跑到竞争对手那边去。另一方面,他也不会有太多的创新,他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足以满足目前岗位的要求,因此他不会花太的时间去学习或创新,他可能会经常将知识当成经验,而且容易和其他同事冲突,因为他已经是专家。
所以,人才的选择上要合适的人,但肯定不是最好的。
永远有差距,就永远有追求!
企业选择人才对于人力资源部的考核指标体系中肯定有岗位胜任率这一指标,这个指标只是从一方面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关键业绩而已,其实还有加上一项指标,就是人力资源岗位差距提升率,就是说,我们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百分百适合岗位,因此如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岗位的素质就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它可以通过培训、换岗或者导师制度等方式,但终究要有点要清晰的,就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位无百分百胜任。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六
全县共有餐饮企业14家,职工2168人,其中建立工会的企业6家,入会职工482人,25—200人规模企业6家,25人以下企业8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家,股份制企业3家,个体企业8家。
截止20xx年12月,建立工会的6家餐饮企业共有职工520人,会员482人。6家餐饮企业工会组织基本健全,能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
6家餐饮企业共有工会干部18人,而且全部为兼职工会干部。
从调查情况来看,6家餐饮企业工会基本上做到了权为职工所用,利为职工所谋,工会干部们都能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认真宣传贯彻《工会法》、《劳动法》、一系列法律法规,让职工了解法,掌握法,并能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其合法权益。二是克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三是不断开展职工安全教育,确保了职工生命安全。总之,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这些新建企业工会取得了一些成绩。
这几家企业虽然建立了工会组织,但工会主席在企业中并未取得实质性的地位,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其原因就在于6家餐饮企业的工会干部虽然是为工人维权的干部,但更是端着老板给的饭碗的雇员,因此在工作和维权中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由于工会职务兼职化,工会工作业余化,劳动关系复杂化,使这些工会干部难以站在与企业主平等的位置上,旗帜鲜明地替职工说话办事。
一些新建企业成立了工会组织后,确实开展了一些困难救助和文体活动,但工作缺少有效的载体,没有真正发挥出工会的各项职能作用。还有的虽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但对职代会的工作职权、程序、组织制度等基本知识缺乏足够了解,作用发挥的也不大,各项职权并未认真履行落实,致使一些职代会成为“摆设”。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各项决策还是由经营者一个人说了算,工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也还是受制甚至听命于企业主,因此企业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往往无视工会组织的存在,职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工会在以民主议事会、协商对话会等形式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时受到障碍,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劳资双赢的目的。
其原因是由于这些工会干部都是“打工一族”,要想真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替职工说话,就要冒着被解聘的危险,而且还会得罪老板;不替职工说话,不维护职工的权益,自己就会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在私下里也常常被员工们所批评与议论。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决大多数工会主席都不敢与老板轻易闹翻。当老板与员工之间真正产生利益矛盾或劳动纠纷时,许多工会干部都是巧妙圆滑地、胆战心惊地周旋于两者之间进行维持。他们既不敢得罪老板,也不情愿得罪职工群众。因此许多职工都反映,现在的非公企业工会的职责不是维护,而是维持。所以在维权方面,许多工会干部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况,无法真正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
据调查,餐饮业工会干部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最高学历是高中,初中学历者比比皆是,这就造成了工会干部法律、经济以及管理知识的缺乏。同时由于都是新上任,对工会工作不甚了解,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不善干、不敢干也不会干。在参与协调老板与员工的工作关系中也显得无能为力或束手无策,有的在具体利益维护中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大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工会基本职能的发挥和工作的开展。
就是要用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引导企业主要依法维护员工权益的目的。工会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能否顺利进行,各项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主的理解与支持,反之就会阻碍工会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组建工会工作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纠正推行建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环境,增加劳资矛盾等不正确的认识。要积极引导企业主和经营者进行民主管理理念、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的宣传,让他们认识民主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把发展企业的理念确立在以人为中心,双赢互利上来。
就是协调好餐饮企业的劳动关系。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协调劳动关系是工会工作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对非公企业工会尤其重要。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前提条件。目前我县大多数非公企业一般经营规模不大,管理水平不高,职工综合素质不强,工会工作力量比较薄弱,使得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而导致一些非公企业劳动关系紧张。工会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在非公企业中要积极推动企业依法建立职代会、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民主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实现劳资双方由对抗转为对话,由对立转为合作,建立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要加强我们工会干部的自身素质。实现工会工作的新突破和新跨越,关键在于工会自身,关键于在干部作风。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将上岗培训与经常性的轮训结合起来;要将工会知识与现代管理知识培训结合起来,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工会业务、劳动法律、工资和社会保障等知识的学习;要提高工会干部思想素养和法制水平,着力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提高素质的培训中,使工会干部树立参与维护意识,提高参与维护能力,增强参与和维护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下大力气才能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严谨、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七
近年来,国内的创业热情空前迸发。20xx年,我国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家。20xx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更达到了1.6万家。这些企业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但是,由于法律服务的高门槛和高成本,早期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合规方面的全面建议,潜在的劳动用工风险成为了早期企业发展中最普遍的问题。为了帮助早期企业完善用工制度、防控用工风险,无讼联合华创资本,首次发起了面向早期企业的劳动用工风险调研。
调研工作自20xx年4月启动以来,历时4个多月,数百家早期企业积极参与,经出品方严格核查,最终确定了符合此次调研数据质量标准的99家企业。这99家企业涉及电子商务、企业服务、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领域,覆盖天使轮、a轮、b轮等多个融资阶段。
一直以来,法律风险的系统性评估都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难题。企业往往只有被动地应对纠纷和诉讼,却很难事先自查法律风险所在。尤其对于早期企业而言,由于缺乏专业法务人员的支持,企业更难对法律风险有清晰认知。而此次发布的“劳动用工无讼指数”是一套成熟严谨的企业法律风险评价指标,填补了劳动用工领域的这项空白。
作为面向企业的互联网法律服务机构,无讼一直致力于帮助企业认知及解决潜在法律风险点。在劳动用工方面,无讼通过大数据能力梳理了近三年来全国法院公开的所有劳动争议裁判文书,从近60万篇裁判文书中分析企业的涉诉缘由,据此总结出涵盖9大劳动用工管理模块的59个风险点,为其标定不同的风险权重,设计了劳动用工风险体检问卷。企业通过填写此份问卷自查劳动用工风险,所得分数即为企业的“劳动用工无讼指数”。
根据“劳动用工无讼指数”的评判标准,如果一家企业的“劳动用工无讼指数”整体得分在80分以上,说明企业的劳动用工表现较为优秀,风险相对可控,但如果低于这个分数,则意味着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劳动用工风险,发生纠纷和在纠纷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可能性较高。
报告数据显示,早期企业的“劳动用工无讼指数”整体偏低,平均分仅为67.1。不过,随着企业逐渐规模化和组织结构的完善,“劳动用工无讼指数”也呈现出了逐渐递增的趋势,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也愈渐完善。
无讼创始人蒋勇表示:“作为‘法人’,企业运转的方方面面都和法律息息相关。但由于法律服务的高门槛和高成本,大多数初创企业难以配备专职法务人员,也难以便捷高效地获得专业法律人士的建议,在法律风险上处于‘裸奔’状态。作为面向企业的互联网法律服务机构,无讼希望通过法律大数据能力、成熟企业法务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海量专家律师的支持,帮助企业实现健康合规运转。发布此份报告,也是希望从劳动用工领域切入,给创始人及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提供一些参考。”
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陈锐表示:“无讼作为中国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法律领域和互联网技术领域均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影响力。此次推出早期企业劳动用工风险调研报告,以及帮助企业预警法律风险的‘劳动用工无讼指数’,正是无讼依托这种经验和影响力,为中国早期企业的发展和规范做出的突出贡献。”
发现一:在导致劳动争议的众多原因中,劳动关系解除和薪酬福利占比过半。
早期企业最容易因为什么事情发生劳动纠纷?答案是劳动关系解除和薪酬福利。数据显示,35%的早期企业的劳动纠纷都是由劳动关系解除所导致,由薪酬福利问题带来的争议则占16%。由此可见,一半以上的劳动争议都是由解聘员工和工资待遇上的问题引起的。前者往往是企业未与员工达成一致就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后者则多为企业未能及时或足额给予员工工资补偿和加班费,因此引发纠纷。
发现二:每五次劳动纠纷就有一次走向仲裁或诉讼。
大部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争议都是通过内部协商解决的。从报告来看,这类争议解决方式的占比高达69%。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劳动仲裁和诉讼解决劳动争议的比例超过了20%。这意味着,每五次劳动争议中,就会有一次走向仲裁或诉讼阶段,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意味着更高的解决争议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发现三: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管理成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最薄弱一环。
一般而言,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可以被分为招聘与录用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福利管理、工时制度与休息休假管理等九大模块。报告数据显示,早期企业在工时制度与休息休假管理这一模块的表现最为薄弱。早期企业普遍使用不定时工时制、加班制,同时缺少管理经验和劳动风险防范意识,未能对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并且及时取得监管部门的审批,因此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成为当务之急。
发现四:四成企业对于如何足额补贴加班工资或给予调休没有明确的规定。
去年9月,某知名互联网公司被爆出实行全员“996”,遭到员工一片声讨。此次调研中也反映出早期企业员工加班普遍比较频繁,同时,40%的企业未对员工的加班及时足额支付加班工资或者安排调休,这可能会导致员工情绪的变化和潜在的用工风险。
发现五:近半数企业竞业限制协议内容不完善,执行中也缺乏约束力。
早期企业,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早期企业,常常通过竞业限制协议,禁止本单位员工在离职后,去往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或自己从事同类业务。一旦员工违反此类协议,企业就可向其提起索赔,保护自身利益。此类诉讼纠纷屡见报端:两年前,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就曾因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而将15名前员工告上法庭,今年4月,某视频网站又因前高管跳槽同业而向其提出近五千万元的索赔金额。
从企业端看,完善的竞业限制协议,是有效的竞争保护手段。但报告显示,46%的企业并未为竞业限制合理约定违约金条款,这意味着,一旦员工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企业将无法获得任何补偿。除此之外,企业在约定竞业限制期限、竞业限制补偿的支付上也多有不完善之处。这些不完善使得企业的竞业限制条款难以实质发挥应有的约束作用,从而无法对企业形成有效的保护。
发现六:金融科技行业劳动争议赔偿额最高,人工智能行业竞业纠纷发生比例最高。
不同的早期企业也在劳动用工纠纷上体现出了明显的行业特征。就企业在过去一年中因为劳动争议支付的赔偿金而言,金融科技行业位居榜首,10万元以上高额赔偿的比例高达14.2%,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一行业整体薪资水平较高,产生的劳动争议也多集中在竞业禁止、股票期权、高额培训费用等领域,因此纠纷金额也就往往较高。
而在引发纠纷的原因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服务、智能硬件行业由竞业限制引发纠纷的比例位列前三。近年来人工智能行业的火爆不用多说,由此带来的是专业人才供求的严重失衡,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在所难免。虽然大多数企业会通过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方式保护自身商业秘密,但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竞业限制纠纷还是会频繁爆发。除此之外,企业服务和智能硬件也是近期十分热门、并且注重技术能力的行业,对技术人员的争夺同样严重,由此导致的竞业限制纠纷也就同样多发。
在此次调研结束后,无讼为每一家参与调研的企业提供了详实的风险评估报告及解决方案建议,引发企业广泛关注。多家参与调研的企业均表示,风险评估让自己清晰地看到了企业管理中的不完善之处,知晓了可能存在重大劳动用工风险的领域,并在无讼法务的支持下采取了有效的合规措施。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八
笔者作为公司里面企业整体品牌形象定位、产品的市场包装策划以及市场研究的部门负责人,最近也是频频要接待这些大大小小特点各异的营销咨询培训企业的业务人员。其实笔者所在公司是很想找这么一家在医药招商领域有一定研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智力上的支持的专业型的老师,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但是最后往往都不了了之了。
仔细的反思一下这样的情况,不难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其实对于企业培训而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是必须要达到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企业花出大把的真金白银请来培训老师,再用上一天或者两天不等的时间来集中培训,并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要真真实实的起到企业既定的目的。
所以,首先企业在确定请来培训公司组织员工或者代理商培训之前,一定要设定好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而企业组织实施的培训,也要从两个方面的来表现。
1、企业内部培训的目的
企业内部培训,也就是针对企业员工开展的培训,无怪乎几个方面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员工的销售技巧?还是为了提升员工对市场的把握程度和敏锐度?还是为了及时掌握对新的行业动态下可能对企业的市场销售产生的相关影响,做好应对准备?又或者是为了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等等。
2、企业外部培训的目的
企业外部培训,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经销商或者代理商来实施的培训活动。一般企业在实施这样的活动的时候都希望可以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强制性的灌输给这些代理商或者经销商一些企业产品、营销等相关东西,其实这样的效果是很不好的。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思维,从这些代理商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讲解,对他们有所用。并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里,最终达到有效传播企业品牌、产品等相关方面的目的。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对代理商有一个详细客观的调研的基础上的。
企业培训的目的要明确,这种明确是建立在培训的主要对象的定位清楚的基础上的。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实施培训行为,最终为企业的销售助力的两个主要对象就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和企业的所有客户。
现实情况是,企业的实施这样一个培训的过程中,只是主动的夸大企业本身的能动性,希望通过对内部员工的引导,提升与员工队伍的市场战斗力,来促进经营业绩的提升。而往往很少有企业注重代理商的沟通为企业销售带来的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这里说的就是企业在经营思路定位的问题,是从自身出发来安排企业的经营行为?还是从外部出发,根据客户群体和目标消费体的实际需求情况来安排调整企业的营销方针。这里企业的自身员工的培训提升和对外部客户的培训沟通,就是这样一个关系。
当然,并不是说企业只是针对内部员工培训就起不到销售。只是希望可以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要内外结合,全面兼顾。
达到效果最优培训的目标明确,培训的载体清楚,可以有效的实施两者的兼顾,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培训方式的选择上。
1、外部咨询公司的老师培训
一般企业选择培训,都会选择有一定知名度和实力的培训公司来实施操作。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将外部的一些好的经验和理念带到企业当中来,企业的员工或代理商也乐于接收这样的一种行为。只是,采取这种方法的费用会相对大一些。
2、企业内部自行组织的培训
企业内部组织的培训,只要是为员工提供一些行业、模式、技巧等方面的文字、光盘等资料,或者由企业副总或者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实施。这样做的好处是费用相对低廉,对于相关员工或者客户的信息情况的掌握会更加周全。但是劣势可能就存在对与相场的调动,和配选效果上面会有很大的差距。
归根结底,无论采取那种方式,必须要把握的就是原则性问题,也就是对整个培训效果的预期以及对于培训相关环节的把握。要达到预期目的,就一定要严格按照设定的方向选择课题,并围绕相关内容准备那些真正对企业有用的东西,并深度挖掘。假如在培训结束之后,大家普遍反应就是耽误时间,没有什么收获,还不如不做,这是企业一定要极力规避的问题。
中小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
中小企业在是否进行企业培训的这个问题上,几乎都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只有大企业才有能力做培训,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还没有成形的情况下,谈培训还言之尚早。员工的流动、培训的成效、预算的支配等都成为了中小企业开展培训考虑的因素,也是因为出于这种顾虑,企业对培训都显得 “提不起劲”。
然而,在信息资讯不断迭代的今天,培训对企业的重要性,相信几乎没有企业会对它产生质疑。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关键所在,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可以通过培训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夯实企业的实力。此外,建立持续稳定的培训制度,能够加深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有效降低人才流失率,企业应该转换传统的培训观念,认识到培训是帮助企业“养人才”,而非替对手“作嫁衣”,因为员工通常不是因为掌握了足够的技能而离职,而是企业无法对个人提供长远的培养与职业发展空间而离职。
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在培训这一方面所处的现状,主要有下列特点:
1、重视培训程度不足。企业对培训重视程度的不足,会使企业人员的岗位职能、资讯接受逐渐与社会发展脱节,业务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平,绩效难以提升,最终导致企业效益的降低。
2、参加培训人员有限。由于培训成本预算不足,参加培训人数有限,无法惠及全体员工,导致培训只集中在部分管理层。每次组织培训,时间、交通成本的消耗,也是企业考虑是否集体参训的重要因素。加之培训费用有限,邀请讲师进行企业内部培训费用高,导致了公司员工水平参差不齐,员工无法集体受益企业培训的机会。
3、培训效果无法落地。中小企业在培训中容易忽视自己公司的经营状况,无法根据企业的员工特点、岗位需求设定符合其发展的培训课程。“集体上大课”这种看似人人都有做培训的形式,却不是人人都适合。培训内容沦为形式,工作业绩无法挂钩。
那么中小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才有效果?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在线学习逐渐显现出它的便利性、主动性与多元化优势。拥有一个属于自己企业的商学院,实战的师资队伍,系统的培训规划,适中的培训费用,才能最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在培训上的难题。
客户服务礼仪培训:客服礼仪规范攻略
在对客服人员的暗访中常常暴露出这些共性问题:不注重细节;服务意识不足,不能重视客户感受,不清楚什么因素影响客户感受;没有意识到好的职业状态的重要性,不清楚职业仪容仪表、职业姿态、职业表情、职业语言该如何做,怎样把最好的服务礼仪带给客户。
针对这些问题,姜华老师在掌握客户服务礼仪,提升职场气质的视频课程中,作了深度的剖析。理论讲解与实战案例相结合,课堂上引导学员根据实际工作特点设计场景,注重课程内容的企业可操作性和个人可应用性,塑造客户服务人员专业的职业形象。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员掌握客户服务中与客户交往的礼仪规范及客户服务礼仪标准;全面的学习客户服务的系统知识;迅速提高客服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礼仪水平。通过提升客户满意度,进而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服务管理培训:学服务蓝图设计让客户服务可视化
1我们为顾客做了很多工作,可好像顾客就是看不见,并不领情;
2顾客的需求真是着摸不透,我们怎样做都好像不能满足他们.;
3我们的基层服务人员总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为顾客服务之中;
4同时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感到没有人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为了使服务企业了解服务过程的性质,有必要把这个过程的每个部分按步骤地画出流程图来,这就是服务蓝图。
《让客户服务可视化》的在线视频课程中,王新彰老师将提供满意的答案。指出了服务营运的特征与当今服务管理的问题,给出服务蓝图中各个区域的接触面管理的内容及解决方案,让学员掌握服务蓝图的绘制步骤与方法。
通过服务蓝图,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和顾客可以看到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是什么、自己在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过程中所有的程序和流程。
哪些组织需要服务蓝图? 凡是有顾客参与服务活动过程的组织都需要服务蓝图。政府服务、金融、保险、电信服务、行政服务、医院、房地产、物业服务、教育培训、交通运输、邮电、批发零售、商品贸易、餐饮等企事业单位。
让企业物流管理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
众多行业创造物流价值的成本居高不下。合格合理的物流体系,并不仅能为企业降低成本,更能提高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现代物流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价值(2集)》的在线视频课程中,刘武老师结合宝供集团实例,教您如何让物流成为企业的商战利器!
刘武老师认为,物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血脉,是未来国家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产业,无论国家怎么转型怎样升级,物流都是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流从业者,不应只看到个人的利益,企业的业绩,更应时刻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
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物流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不成体系的,也不是主动的,而是处在被很多东西推着往前走的状态,无论是在物流效果还是效益方面都很低下,与发达国家无论是在技术还是模式方面差距都很大,只要用心去做,每个人都以推动行业的发展为己任,总有一天,中国的物流能够真正站在世界之林的最前列,总有一天,在全世界的大街小巷都能买到中国的农产品。
一直以来宝供都是以规范化、标准化来运行的,但随着近几年以客户为导向理念的实现,要让规范化标准化与客户为导向的理念相融合,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就要时时刻刻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让客户感觉到更方便、更快捷、更舒服、想在前、做在前,进一步优化流程,让供应链更短,反应更迅速。
如何提升服务品质?企业服务文化建设攻略帮助打造职业化团队
我们已走进“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个个都是文化者、处处均显文化味”的服务经济时代!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作为客服管理层,作为致力于提升经营管理效益的中高层:是否一直在探索这些瓶颈难点热点:
为什么许多企业难以做强做长做舒畅?
为什么经济贡献度很高内外关系却不尽和谐?
为什么领导强调忠诚敬业,员工仍然貌合神离?
如何激发服务的动力活力,使员工用心用情快乐智能品牌服务?
如何使员工由“职业杀手”修炼为客户青睐的服务明星?
如何提升内部服务品质,提高服务的整体效益?
解决这些问题的金钥匙在于强化文化自觉,建设和谐共赢的企业文化!打造一支高度职业化的服务团队,着力提升服务品质效益,提高品牌的亲和力感召力和文化服务贡献度《建设服务文化,提升服务品质》的在线视频课程中, 陈步峰老师从文化思考、文化自觉、服务文化、服务意识、服务基因、服务能力、服务科学、服务模式、服务机制、服务品牌呈现整套服务体系的打造。帮助企业解决文化缺失症、麻木症,建设文化型、服务型、智慧型、健康型、幸福尊严企业。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九
在当前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独立、客观、快捷、科学地开展专利评估,为用户提供经营决策参考依据,有效提高用户对专利资产的利用效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专利评估实践中,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动机,对评估有着不同的诉求。有的用户评估专利是为了到银行进行质押并获得融资,有的用户评估专利是为了以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有的用户评估专利是为了进行专利转让或许可,还有的用户评估专利是为了确定专利侵权赔偿金额。因此不同的用户,对专利评估的数据需求是不同的,对专利评估各个技术环节的需求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在这些纷繁复杂的评估数据中,不同用户出于不同的专利评估目的,对这些数据的需求是不同的,其选择是有所侧重的。比如说,用户评估专利的目的是为了到银行进行质押并获得融资,那么银行对这些专利评估数据中最看重的是专利的盈利能力,那么能够表征专利盈利能力的评估数据有专利收益和专利交易指数,分析数据有专利效度、专利权属稳定性因子、专利关联产品或服务年度销售增长率等,这些数据所表征的专利盈利能力具体表现为:盈利能力强的专利要么每年可以收取到高额的专利许可费,要么每年可以获得高额的专利产品或服务销售收入,要么每年可以阻止竞争对手实施该专利而制止了高额的侵权产品销售所得。因此用户在做专利质押时,只要在评估报告中向银行重点出示上述评估数据即可。
以某专利以银行质押融资为评估目的举例,假定用户选择的是出具简易报告,则报告在结论部分将主要披露专利收益和专利交易指数,分析数据有专利效度、专利权属稳定性因子、专利关联产品或服务年度销售增长率等6项数据,当然也可以应用户需求出具其它数据。具体如下图:
1、首先应该选择评估目的。它将决定评估报告中重点披露和揭示哪些数据;
2、评估报告的形式。它将决定评估报告内容的丰富程度,关系着专利评估的成本和费用;
4、是否需要加急评估,它关系着评估订单和任务处理的优先顺序;
5、是否需要开展专利附带技术评估,将专利背后技术秘密的价值和价格进行揭示;
6、是否需要增值服务,比如工商入资登记、转让和许可合同的起草和备案等。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十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习速度和培训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xx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xx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将近九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xx制药有限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关于企业调查报告范文关于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xx制药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五)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十一
此次共调查了607家国有企业,占调查样本总数的49%;民营企业242家,占19%;集体企业119家,占10%;“三资”企业115家,占9%;其它企业160家,占13%。
调查本着随机抽样调查与有目标调查相结合的原则,或者说一般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而进行。有的省市调查对象以有关省市销售额前200名或者前300名企业为基础作为随机调查的样本。有的省市调查选择重点地区,同时结合随机调查。有的省市直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因而更能反映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全貌。
调查发现,我国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资规模普遍较低。20xx年,回答调查的1035家企业共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109.494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研发经费为1058万元。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较低,算术平均比例为4.67%,低于国家规定和国际惯例5%的最低水平。企业总计技术人员61.2484万人,每家企业拥有技术人员的算术平均数为523人。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资偏低,限制了企业使用技术人员的数量,也制约了知识产权工作。
1.获奖成果多,发表论文多,申请专利少
“九五”期间,1245家企业共获科技成果奖2384万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达5564项,占23%;发表论文33787万篇,平均每项成果发表论文1.4篇。然而,“九五”期间1245家企业总共申请专利9638件,平均每家企业申请专利7.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52件,占15%;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697件,占49%;外观设计专利申请3482件,占36%。
以上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我国企业平均每2.5项获奖科技成果才申请1件专利;平均发表3.5篇论文才申请1件专利。可见,我国企业获得科技成果奖多,发表论文多,但申请专利却较少。这种“两多一少”的结构,反映了我国企业依然重视科技成果评奖和发表论文,而忽视专利申请。也说明了企业依靠专利参与市场竞争的观念仍比较淡薄。
2.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发明的比例较低
在1245家企业中,共有751家企业申请过专利,占60%。这751家企业累计申请中国专利16090件,平均每家21.4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2931件,占专利申请量的80%,现在保持有效专利9378件,占授权专利的72.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只有2546件,仅占16%;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018件,占50%;外观设计专利申请5492件,占34%。
由此可看出,我国企业申请专利,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为主,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例较低。我国企业目前普遍规模较小,投资研发能力有限,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结果企业平均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发明专利申请更少。这种专利申请的结构,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研发水平偏低和专利意识不强的基本国情。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计划经济下的科技管理体制依然在发挥作用,知识产权体制没有真正确立;第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研究开发和申请专利的激励机制没有发挥效率;第三,企业领导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劳动或资源密集,对专利技术密集的依赖不大。
3.国际专利申请严重滞后
在1245家被调查企业中,累计申请国外专利352件,获得授权201件,占国外专利申请的57%。被调查企业申请国际专利件数占国内专利申请的数量不足2.2%。调查显示:在申请国外专利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这与国有企业资金和科技优势有密切关系,民营以及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也逐步开始申请国外专利。
目前我国国际专利申请严重滞后,在今后若干年内,国际专利申请落后对我国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产生的严重制约影响将逐渐显现出来。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长期持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长势头的大事,政府决不可等闲视之,需要研究对申请国际专利企业的补贴与激励办法。
4.注册国外商标和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较弱
1245家企业累计注册商标12927件,平均每家企业注册商标超过10件。其中,国内商标10074件,占78%;国外商标2812件,占22%。被调查企业累计注册登记计算机软件共946件。大中型企业不但注册商标数量多,而且获得驰名和著名商标的数量也比较多。规模越大的企业,越重视注册商标。但企业注册国外商标比重还不够高,自主开发计算机软件能力较弱。
1.三成企业未设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在1245家被调查企业中,设有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企业有152家,占有效样本的13%;设有兼职机构的企业676家,占57%;专、兼职机构都没有的企业350家,占30%。配备知识产权工作专职人员的企业只有157家,占13%;配备兼职人员的企业766家,占65%;专兼职工作人员都没有的企业262家,占22%。可见,大多数企业设置兼职机构和配备兼职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事务,设置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没有任何设置的企业仍占不低的比重。
这项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平均知识产权数量较少,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事务不多,因而没有设置专门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的需要;第二,表明很大一部分企业对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重视不够,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
2.1/3的企业未建知识产权管理内部规章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制订了知识产权内部规章的企业有425家,占有效样本的36%,正在制订规章的企业有365家,占31%;没有制定规章的企业395家,占33%。近2/3的企业正在建立或者根本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内部规章,说明我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非常不健全,很大一部分企业没有把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
3.1/3的企业未兑现职务发明奖酬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1042家企业此项调查回答有效。对职务发明人兑现了奖酬的企业有411家,占40%;部分兑现了奖酬的企业有305家,占29%;未设奖酬的企业有326家,占31%。
可见,有近六成企业没有全部兑现和没有兑现奖酬政策。这表明,我国《专利法》中制订的奖酬政策只在一部分企业得到落实,对于大部分企业这项政策“名存实亡”,没有发挥激励创新的效果。企业这种奖酬激励机制严重缺位的状况,已经严重地挫伤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2/3的企业未曾与职工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企业与职工之间签订保护知识产权协议的有401家,占34%;正在制订保护协议的有314家,占27%;没有签订保护协议的有459家,占39%。因此,目前2/3以上的企业在企业与职工之间尚未有保护知识产权的协议。
这说明,只有1/3的企业认识到保密、竞业禁止、奖励、技术参股及其分红和产权归属等等涉及职工与企业知识产权关系的问题需要通过协议来加以约束,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于企业业务发展的利害关系。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与职工签订保护知识产权协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七成企业未将专利工作纳入考核指标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339家企业将专利工作纳入了企业考核指标中,占有效样本的30%;有780家企业没有将专利工作纳入企业考核指标,占70%。说明约七成的企业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6.1/4的企业研发前未进行专利查新
在1245家企业中,建立专利文献库的企业有191家,占有效样本的17%;迄今没有建立专利文献库的企业有963家,占83%。在1140家有效回答文献检索调查的企业中,选择在技术开发前检索过专利文献的有851家,占75%;有289家企业表示在技术开发前没有检索专利文献,占25%。
众所周知,专利文献库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库,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和“查新”,是企业提高研发能力、提高研发起点和进行原创性创新的关键环节。但是,当前超过八成的企业没有建立起专利文献库,超过1/4的企业在技术开发立项和研发过程中,不能自觉地运用专利文献,导致技术开发起点低、耗时长、费用高、效率低。这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性限制因素。因此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公共专利信息检索数据库,提供网上检索查询服务。
1.三成企业能利用专利保护发明创造
在1245家企业中,完成一项发明创造后选择申请专利手段保护的有696家,占30%;选择作为技术秘密的有560家,占24%;选择进行科技成果鉴定的有668家,占29%;选择发表论文的有291家,占13%;选择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86家,占4%。
这里,企业选择科技成果鉴定与选择发表论文两项所占的比重达42%,说明了我国企业存在着重视科技成果评奖和论文发表,而轻视专利申请的问题。然而企业也应认识到,科技成果鉴定和发表论文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利益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2.近五成企业为赢得市场而申请专利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关于申请专利动机调查的五个选项共做出1780项选择。选择申请专利为了独占市场的有829项,占47%;选择申请专利作为荣誉的有350项,占20%;选择许可转让动机的有399项,占22%;选择休眠专利的有15项,占1%;选择其它的有187项,占10%。
可喜的是,近一半企业把申请专利并付诸实施,作为占领市场、实现商业价值的重要手段,说明我国企业逐步提高了对专利在商业竞争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3.三成企业因不懂或不重视专利而放弃申请
关于没有申请专利原因的调查共有5个选项,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做出选择的总权数为1061家。选择不懂专利的企业有120家,占全部选项权重的12%;选择失去新颖性的企业264家,占25%;选择缺乏经费的企业246家,占23%;认为不重视申请专利的企业有206家,占19%;认为专利保护不力的企业有225家,占21%。
调查显示,企业不懂专利和不重视申请专利的主观因素占较大比重,表明我国在知识产权宣传与教育方面的落后,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国专利保护不力,导致企业不去申请专利所占比重较高。使企业失去了申请专利进行保护的信心,也降低了他们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切知识产权工作的核心和目标,如果我国不能够在短期内改善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效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性,那么,将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国际竞争力。
4.专利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导致近三成企业授权后又放弃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中,回答专利授权后是否放弃过专利权问题的企业有855家。其中,回答放弃过专利权的企业有251家,占29%;没有放弃过专利权的企业有604家,占71%。在放弃专利权原因的调查中,选择缴不起专利年费的企业有58家,占12%;认为专利产品市场前景不好的企业有188家,占40%;回答忘缴专利年费的企业有45家,占9%;选择其它原因的企业有184家,占39%。
我国每年申请和授权了大量专利,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近三成的企业中途放弃专利权。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申请专利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授权的专利技术含量也不高,往往容易被模仿和替代,结果造成专利产品市场前景不好而放弃专利权。
5.遭遇侵权后半数企业以司法途径保护知识产权
当知识产权被侵权后,在被调查企业中,选择行政途径解决纠纷的有336家,占所有选择权数的18%;采取司法途径解决的有937家,占50%;选择协商解决的有564家,占30%;不采取措施的只有48家,占2%。
50%的被调查企业采取司法途径解决侵权纠纷,这表明了企业捍卫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但是,如果双方能够协商解决纠纷,那么,这种解决方式就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最优方式。调查表明,三成侵权纠纷通过双方协商这种最优方式解决。政府应鼓励企业首先协商解决纠纷,降低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成本。
6.半数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于自主开发
在被调查的1245家企业对技术来源所作的选择中,选择自主开发的企业683家,占全部选择权数的53%;选择合作开发技术的364家,占29%;以引进渠道获得技术来源的211家,占17%;除此之外,以其它方式获得技术的企业17家,占1%。
这项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企业自主研究开发技术的比重较高,而合作开发和引进外来技术这两种来源分别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
随着技术开发难度的加大,技术开发经费的投资规模要求越来越大,由于单个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有限,技术开发投资风险增大,因而,企业之间结成联盟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此外,从比较优势、经济节约和跨越式发展战略方面来看,引进技术也是当今企业获得技术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家对引进技术也要给予足够重视。但是,企业也必须培养对引进技术的再开发能力,不能对引进技术形成“药物依赖”。
7.自主开发专利实施率高,但市场份额较低
在专利实施调查中,企业自主开发专利实施的比例占到77%;许可专利实施的比例只有30%。显然,企业自主开发的专利实施比例较高,而通过专利技术许可贸易获得技术来实施的企业还不多,许可实施的比例还很低。可以说,我国专利流通的市场渠道非常不畅,每年有相当数量的非职务专利,因找不到实施企业,不能够形成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这种浪费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在1245家企业中,有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的企业706家。以专利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计算,在10%以下的企业有350家,占50%;在10%以上的企业有30家,占4%;20%左右的企业有143家,占20%;40%以上的企业有183家,占26%。可见,近一半的企业专利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足一成,大多数企业的专利产品还不是独占市场的主导产品。
(一)企业专利工作实施建议
为了健全企业的专利制度,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对企业管理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观念。
2.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内部规章制度,规范企业与发明人、设计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建立知识产权要素参与分配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尤其要完善奖酬制度,提高奖励力度和兑现率,把知识产权的质和量作为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及工资的指标。
3.尽快建立专管或兼管知识产权的机构,主要领导分管知识产权工作,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专利申请、维护和保护工作,研究、规划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专利产业化实施和转让许可贸易工作。
4.企业应积极申请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商业秘密的保护,将专利保护与保密结合起来,防范仿冒和侵权行为。
5.建设与本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相关的专利信息库,建立专利信息查询系统,并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共专利文献数据库,做好专利检索服务,把专利信息运用落实到企业项目投资论证、研究开发过程、专利申请决策和专利保护管理等各个环节。
6.增加研究开发投资和知识产权管理经费投入,设立专项专利、商标经费,用于缴纳申请和应付诉讼等经费开支。
(二)企业对专利管理部门的期望
此次调查,也集中地反映了广大企业对政府提高专利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强烈呼声。
1.希望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在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与普及的基础上,希望政府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和交流工作,特别是要增强企业领导的专利意识。政府要从宣传、教育和培训入手,指导、帮助和支持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水平,交流和学习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提高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2.努力扭转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现状。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性较差,专利侵权诉讼时间过长,已经严重损害了企业申请专利的信心。一部分企业已经不敢申报专利,而采用技术秘密方式加以封锁保护。企业迫切要求简化案件审判程序,缩短审判周期,严厉打击侵权、仿冒、盗用专利行为,把处罚从单一经济惩罚扩大到经济与刑事惩罚并重,解决取证难、判决难、索赔难等问题,切实保护专利权人的权益。
3.专利审查部门应加快审查速度,缩短审查时间,提高审查质量。目前专利审批周期过长。有时专利从申请受理到授权发证所需时间长达3-4年,甚至更长。然而,专利审批周期拉长大大降低了申请专利的经济价值,也降低了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4.建议简化申请手续,减少不必要的填表内容。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审查不够严谨,授权偏松偏易,时有重复、类似或相近技术被授予专利的情况发生,也存在不符合专利法的授权专利出现,这些问题往往容易造成企业之间发生纠纷,造成侵权认定困难和查处困难。
5.建议国家深化改革现行的科技成果申报、鉴定和奖励制度。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成果、轻专利的问题已经制约了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也严重损害了企业竞争力。当前,计划经济体制的科技管理模式仍然在沿用,阻碍着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发展。
6.大力培育和发展专利市场。为了解决企业专利流通困难,专利技术开发与实施的资金短缺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应积极促成风险融资市场和知识产权交易所的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经贸委需要协调培育专利转让的流通组织,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解决企业专利“卖难买难”的问题;同时在资金和税收上制定促进专利技术引进、开发和实施的优惠政策,刺激我国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引进和实施的投资力度。
调研组成员:邓军王迎新韩秀成夏先良周民薛丹执笔:夏先良韩秀成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作为wto的新成员,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的挑战,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将冲在全球竞争的最前沿,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从而提出知识产权管理新的思路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十二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企业的调查报告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是指应税货物销售额在20xx万元以上、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以一般纳税人资格申报并经统计部门核定的工业企业。新常态下,工业进入集中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新阶段,规上企业的数量多少、规模大小、水平高低、效益好差、带动能力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规模工业增加值又是地方政府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快培育壮大规上企业,既是省市的要求,又是部门的职责,更是企业的期盼,尤其是对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工业升级、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意义重大。
截至20xx年底,我县共有规上企业85家,居全市第4位;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2.83亿元、增长12.3%,占全市总量的6.2%,居全市第10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88亿元、增长14.03%,占全市总量的5.8%,居全市第11位;实现利税27.8亿元、增长11.7%,占全市总量的7.6%,居全市第12位;上交税金0.84亿元、减少18.1%,占全市总量的2.3%,居全市第13位。数据表明,我县规模工业经济在全市所占比重小、排位靠后,企业不多、总量不大、产业不强、结构不优,工业经济仍然处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1.项目推进速度慢。有些项目受设计规划、资金筹措、土地供应、证照办理、水电安装、施工天气等因素影响,建设周期拉长,不能按期竣工投产,影响规模工业企业申报;有些项目虽然顺利竣工投产,占地也大、用工也多,但由于是“两头在外”粗加工企业,不急于办理环评、安评手续,随意延长试产期,企业未申报税收或应税收入太少,无法申报规模工业企业。
2.项目品质不达标。为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和政府帮扶,有些企业在洽谈时刻意夸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数据,进行美化包装,致使竣工投产后达不到规工企业申报条件。比如,有的项目洽谈时自称是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但投产后却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组装、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企业,由于只计算劳务收入,不按全价计算产值,人均税利不高,主营业务收入达不到规模工业企业标准;有的项目进园时承诺固投总额、投资强度、生产规模、上交税金,但建成后多数指标落空,达不到设计产能,而且设备陈旧,流动资金短缺,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有的项目一投产便缺少流动资金,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后就申请银行贷款,无法达标生产。
3.企业缺乏根植性。有些企业虽在xx运行多年,但总部一直设在沿海发达地区,在我县所建的厂房相当于一个生产车间,无技改扩产和自营出口计划,也不在xx办理成本结算。有些企业并不在xx投资建厂,而是租赁厂房生产,无做大打算,无长远规划,政策享受期满便迁往外地,影响规模工业企业申报。
4.多因素影响企业申报。有的企业虽是法人单位,但未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帮扶单位也不要求企业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少数法人企业为办理土地使用证配合申报规模工业企业,办好土地使用证后通过更改工商登记方式,退出规工企业序列;还有电子、服装、针织等企业虽然用工人数多,却一直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纳税少,企业管理不规范,消防安全隐患多,无申报规上企业资格;有的企业担心申报规工企业后要多交税金,应付检查多,增加会计成本,不愿申报规上企业。
5.帮扶等工作不到位。有的企业未及时办理相关批文或登记备案,加上帮扶人员责任不强,服务缺位,造成资料不全或资料填报不规范,影响规工企业成功申报;还有少数企业本来培育成规模工业企业,由于年报不及时,被统计部门排除在外。有些乡镇和单位认为完成了年度申报任务即可,对一些明明达标的企业拖着不报,计划在次年申报,以便减少下年度压力,而不了解跨年度申报规上企业难度更大,机会更少。
6.引税型企业频繁变更影响总量做大。考虑税收稽征督查,有些引税型企业生产一年半载便更名、注销或外迁。规工企业申报成功后一定期限内,对更名、注销或外迁的引税型企业的网上只能直报停产,造成统计上的有名无实。20xx年,我县就有12户引税型轻纺企业退出规工企业序列。
1.严把项目进园关口。引资单位在正式签约前应对项目的生产规模、投资额度、科技含量、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尽可能了解客商投资意愿及资本实力。有关部门在项目进区时,应要求企业严格按规上企业统计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确保项目投产后能成功申报。
2.选准重点帮扶项目。实行“抓大放小”,重点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较大投资规模、较多就业岗位、较大财政贡献、较强发展后劲的企业进行“保姆式”帮扶培育,并在资金、技术、政策、招工、供材等方面予以倾斜,将其培育成规上企业。
3.消除企业申报顾虑。职能部门与帮扶单位要从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积极贯彻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鼓励规模上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消除企业法人的各种疑虑,帮助办好相关证件,协助企业强化经营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做好申报工作,及时培育成规上企业。
4.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增强大局意识与忧患意识,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机制,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为申报企业搞好服务、提供便利;要健全扶持政策,抓好政策执行情况督查。要定期开展帮扶业务和规上企业培育知识培训,提升帮扶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5.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健全督查机制,认真落实“四定”责任制,创新管理方式,科学安排工期,强化跟踪问效,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尽早投产见效。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十三
1月,纺织企业原料采购明显较12月减少,在12月集中补库之后,大多以随用随购为主,棉花库存下降8.86%,库存天数减少6.79天。被调查企业中,46%减少棉花库存,33%增加棉花库存。
1月纱线产量增加,环比上升了1.56%。纯棉纱占比较12月减少了0.04个百分点;混纺纱占比较12月减少了1.99个百分点。
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人才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就必须时时“充电”,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培训使企业人力资本整体增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自身的价值。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
在金融危机的海啸过后,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没有像其他国家的影响那么大。但是从对大学生就业的这个方面讲,它所带来的也就并非一般的影响了。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在校园招聘会上发现,现在来招聘的单位没有往年多,而且需要的名额也十分有限。有一位企业的总裁说过:“如今,企业都在大量裁员,很多在职的精英我们都不得不忍痛割爱,更别说再去招聘没有经验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了。”这也足以见得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了。
1月,企业手中配额不多,进口棉采购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新疆棉陆续出疆,内地库存继续增加,企业为了保证用棉质量,对新疆棉采购比例增加。进口棉占总用棉量的比重为31.94%,较上月减少了0.99个百分点;新疆棉占45.88%,较上月增加了0.63个百分点。
同样的矛盾也存在于大多数教师身上。调查显示,72.1%的老师认为网络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获取有用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45.6%的教师同时又认为,学生上网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且会耽于玩乐,无心向学。支持学生上网的教师只有31.9%,42.7%的教师则认为平时应禁止学生上网,只有假期才能允许,21.8%的'教师觉得还是任其自然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上网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作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食品出厂检验落实情况:我厂配备了架盘天平、分析天平、电热干燥箱、水浴锅、旋光仪、分光光度计、ph计、超净工作台、台式培养箱、显微镜、蒸汽压力灭菌器等检验设备,具有检验辅助设备和化学试剂,实验室测量比对情况均符合相关规定。检验人员经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培训,具有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放的检验资格证书。按照国家标准,对生产出的每个单元的每批产品进行检验,将检验的原始记录和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留存备查,对出厂的每批产品留样,并进行登记。
据统计,1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服装类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4.7%,内需减少;同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不乐观,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xx年1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60.85亿美元,同比减少8.85%,环比增加1.60%。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97.17亿美元,同比减少7.79%,环比减少0.38%;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63.68亿美元,同比减少了9.47%,环比增加2.84%。其中棉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也出现下降,棉纱线出口同比下降13%,棉制针织服装出口下降15%。
1月,我国进口棉纱线21.7万吨,同比增长20.4%,环比增长5.7%。在国内外棉价差收窄的情况下,棉纱线进口自20xx年12月起出现连续两月增加。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十四
华为自行研制和生产的产品覆盖交换、传输、接入网、移动通信及无线通信、atm、数据通信、智能网、支撑网、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会议电视、图像监控、catv等主要通信领域.
(二)销售收入
立了33个办事处和35个用户服务中心.为了拓宽发展空间,华为准备于年底将总部搬到坂田,华为坂田基地一期已完工,是目前全天下集中生产通信设备最大的基地(工程分为四期完工,总投资60亿元币).
同时,为了拓展海外柿场,华为在美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产品已广泛进入美国、香港、、立陶宛、保加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在、巴西建立了合资生产企业,并在印度和美国建立研发中心.
华为现有职工11000余人,其中8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60%具有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历,职员平均年领是27岁.从人员结构看;科研人员占40%,柿场营销和服务人员占35%,生产人员占10%,管理及其它人员占15%.
(一)战略
"华为将捅过二次创业,保证持续高速发展,用十年时间使各项工作与国际接轨:管理水泙达到国际标准:柿场营销国际化,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坚持以产品经营为主,在关键成功偠素上集中配置资源,以局部尤势讯速增强的技术实利、柿场定位和管理能力.华为的战略为10年规划,属于纵向式的发展模式,但横向的战略仍需完膳,赀金、技术、柿场等一系列问题只怕还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开袥属于自己企业的空间和柿场才有只怕占令柿场先机,赢得消费者.顾客的满义才能使企业财源滚滚.华为发展的思路任然须走向更广阔、更长远少许.
(二)产权与经营机制
华为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代表,民营机制是高科技取得成功的关键茵素.高科技产业的本制是变化快,它必须信息灵、决策快、行动讯速.民营机制的核心是自主决策,自己承担所有责任.
华为需要自己探嗦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比如;对做出贡献的职工给予适度的奖励,优秀的职员可以适度得到奖金、职权的提昇、加工资、分到股权、红利、福利以及其他人事待遇.这是一种价值分配的方式.可以最大也许的调动职员的积极性,一个有活力的企业是需要有活力的职员和令活的经营理念.华为在产权与经营机制上无疑走在了前列.
(三)高层管理
华为在高层管理上遵循决策,权崴管理的原则.这避免了权力的浪用,更保证了的战略可以凿凿无误的传达和贯彻.民营企业的高层处于“金字塔"的顶层,对于全盘系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为华为是属于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企业,权力的正确使用成为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式企业发展的关键.
在管理上华为强化基层执行,使责任落在实处.企业要保证信息传达畅通无阻就必须约束好自己的职工,订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的各项章程正嫦执行.
(四)组织创新
1、华为贴近柿场,捕捉柿场信息,网络的使用使企业的触角伸的更广,空间也不在成为信息获取的璋碍.职工能自由飞快获取企业的有关信息,就能购把握企业的脉搏,他们能购获得思考的素材和依剧.如此企业才能变得更加智慧.
2、企业的中间层作用变为充当信息的中转站.在信息能购自由流动之后,中间层就可以被削减,这使组织的扁平化成为也许.数据库的建立,使信息的采集、归档、管理更加方便,检索查阅非常讯速.便捷的信息收集和传播题高了华为的组织反应能力.
1、产品开发、销售系统不完膳.
中间研发、柿场、中间调试试、生产、采购等部门没有一同真正地投身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华为并没有将全盘的产品开发过程作为一种投资管理过程,研发出来的不是一个可以规模销售的产品而是一个科研成果.这导致了产品的高开发成本.新产品设计方案不凿凿,新产品的价格定位有问题.产品开发周期长,开发过程早期缺伐可生产性、可采购性和可维护性的拷虑.
产品开发赀金郎費.
究其源因是;
a、开发的早期阶段没有在关键检察点进行充分的取舌决策.
b、极少的智力资产被重用,新产品的开发从项目经理到设计人员多以薪人为主,精英、骨干们"英雄无用武之地".产品软件开发、软实利、技术等核心层面缺伐新鲜血液.
c、新产品柿场营销不畅通.新产品的分销渠道建立方面缺伐足够的技巧和经验.产品开发过程中投入不足,没有题出足够供研发用的产品发展策略(如柿场需求,柿场定位及投放柿场的时间等),也没有确保柿场及营销已精准备好去接手新的产品.
2、人才选用方式仍需完膳和加强.在新产品及策略产品的推广时,缺少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法.柿场营销方面,因产品的复杂性,一方面要陪养团队作战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销售人员的激励问题,尤其是对新产品的销售要有相应的激励方法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否则很容易忽视产品与产品的紧蜜关系,无法经济变成对客户的一至,慥成只重收庄家不愿去松土的情况.
3、企业思路任然须走向更广阔、更长远一般.发展战略仍需更为具体,柿场应走向多元化、多领域、高层次的国际化层面.
4、对华为管理及发展的建义;
建义一;建立符合柿场规律的经营机制.让企业在讯速发展的柿场中占令先机并拥有镪大的营销能力.
建义二;保持技术常青是企业永远不败的法宝.明确产权关系和令活经营机制、核心技术的领先及管理研发的独特姓.
建义三;保持企业内部沟通网络的畅通无阻:高效的团队和高效率的网络连系平台:确保组织内部创新机制可以有用的发挥作用.
建义四;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人力赀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人力赀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偠素,是企业未来持续成长和发展的源泉.仅有真正令活行使人力资源管理,汲取了其中的精髓,才能更好地用好人才,发挥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如果企业既不重视人才,不珍惜人才,闲置人才,压抑人才,不给人才施展才能的机会,变会使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目光要远大,"聚天下贤才,得天下之精英,创天下之精品.五湖四海皆兄弟,商贾云汇满宾朋.""英雄不问出身,不拘一格降人材.能者为师,任人为贤."
建义五;教育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华为应该利用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打造出精品,为社会其他企业做出榜样.
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十五
××市区仍有109家国有企业未改制,完成企业改制需要46亿元总成本,约有4.5万名职工需就业和社保安置。这是全市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要直接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有着显著地域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的××市区,为何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如此缓慢,以致目前改制成本高筑,推动企业改制如此艰难;目前影响企业改制的冻结问题在哪里;要采取哪些措施整体推进改制,是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需要,是市直各部门,各企业班子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1997年全市学南通,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全市上下刮起了改革风。但未能从企业机制和职工身份转变上实行彻底改革。遇上1998年全市抗洪救灾与灾后重建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市属企业改革拖后了三年。20xx年起全省掀起国有企业改革热潮,××各县区都集中时间、精力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但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较小,进展缓慢。20xx年起,市属企业市直各行业纷纷向政府呈送改制方案,但政府要抓的大事太多,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似乎提不上主要议题。20xx年各部门以企业为单位向政府呈报改制方案,但市政府未成立改制办。一个企业改制从改制立项、职工分流方案初审、资产评估、职代会成立、企业改制方案通过到最后的领导小组批复,全程要经过六个部门、八个程序,最快要八个月至一年,有的甚至是一年半或两年。因此,一段时期政府叫得响、企业干着急、部门慢慢来www.的改革态势,桎梏着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20xx年市政府加大力度推进企业改制,成立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改制办,促进了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但20xx年4月调整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标准,和改制企业“四零五零”人员养老、医疗保金续缴年龄,增加了企业改制成本,在有些部门与行业引发了新的矛盾。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推进企业改制的工作力度、部门服务企业改制的态度、改制政策标准制定和前后一致的尺度、企业班子实施企业改制的同心度,是近几年××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与长江沿岸市区相比落后五至六年,与全省其他设区市相比滞后二至三年。表面上是109户国有企业的存在与急待改制,实质上,一是错失改革良机,增加企业成本;二是国有资产的休眠与浪费;三是挫伤了企业骨干和企业职工创业激情与工作热情;从根本上影响着××的经济发展速度。当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着重围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儿去,妥善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三个根本性问题。
(一)企业改制成本不足和成本动态增长问题。企业改制成本由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企业应缴职工养老保险金、医保金、失业保险金,企业各类债务等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改制成本年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以市粮食直属分局六户企业为例,20xx年底测算改制成本为2800万元,20xx年底基本完成企业改制成本为4300万元,如果拖到明年完成改制,成本要达到7000万元。市直109户未改制企业今年底完成改制成本是46亿元,明年底完成接近50亿元,20xx年底完成改制,成本将达到55亿元。市直早完成一年企业改制相当于增加三十个1000万元利税大户。就市属各行业,各部门来说,今明两年推进市属国营企业改制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大于任何产业和工作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二)企业老职工安置和企业员工再就业问题。据统计市属109户企业共有职工4.5万人,剔除己达到退休年龄和五年内提前退休老职工2.5万人,约有2万人需再就业寻求出路和生活保障。如何以人为本,以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来实施企业改制,是改制工作的核心问题。改制企业,主导改制的行业主管部门,制订企业改制方案,选择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老职工的安置问题。要以妥善积极的办法,落实老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安置,帮助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实现转岗创业和再就业,切忌只顾少数人利益把职工安置问题简单推给政府,推向社会。
(三)企业债务清理和银行债务偿还问题。市属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债务重,银行欠款多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的地产、房产都抵押在各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不启动改制,债权债务得不到有效清理,抵押资产一定程度也在流失和贬值。国家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各商业银行也要站在支持××经济发展的高度,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支持国有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支持新企业的整合重组,从而有利于银行债务的有效清理与落实。
整体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与措施。
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精心组织与服务,需要各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同心参与和配合,全市上下要站在发展的高度,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关系,整体推进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以经济规划和产业发展主导企业改制。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特色。××前几年制订了“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机械、电子、汽车、化工、棉纺、水产、旅游、食品等特色产业。市属众多家国有企业曾经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定位,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首先要分析确认现有企业的产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定位。主导改制的政府行业组成和工作部门,要充分研究行业发展、行业企业整合、行业内企业财税增长培植问题,在本行业内做出企业改制和企业发展方案,以发展主导改制,以改制促发展。
(二)以产权改革和机制创新实施企业改制。许多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事实证明,国有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的障碍不是产品不适应市场,也不仅仅是设备、技术、资金问题,而是计划经济遗存下来的公有制形式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分配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首先要动产权、动机制,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鼓励全民创业,彻底改变企业现有的经营体制与管理机制,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施企业改制。
(三)以招商引资和资产盘活促进企业改制。近几年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是招商引资。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加大企业招商,产业引资力度,引进外来资金、技术、机制、人才,对现有企业进行彻底的改组、改造。只要企业在××落户、安排××人就业,向××财税部门纳税,要舍得让利,与其企业关停,留守人员坐食国有资产,不如引进盘活,让资产生财,让政府得税,让员工得利,促进地域经济发展。
(四)以土地收储和资产抵交扶助企业改制。近两年市属企业改制,普遍遇到一个有地无钱,有业无现的问题。很多企业通过了改制方案,确无资金起动。如何解决影响市属企业改制的资金瓶颈问题,按市场价格集中收储市区各改制企业的国有土地,和企业应缴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经评估后以资产抵押,畅通改制企业与社保、医保,为参与改制职工进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通道,在政府集中土地资源和有效资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尽快完成改制。
(五)以整体推进和分步实施督促企业改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规范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宜分系统分部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一要分系统制订企业改制总体方案,各企业实施方案;二要以系统为单位筹措改制成本,平衡调度改制资金;三要分系统做好老职工社、医保托管,新企业员工培训、转岗、分流、再就业服务;四要以系统为单位清理企业债权债务,盘活存量资产;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肃改制工作纪律,确保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