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热门15篇)
报告是组织和呈现数据、事实和分析结果的一种方式。报告的语言需要精炼、准确,避免使用过多的行话或专业术语,以保持易懂性和可读性。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一
地处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的秦安一幼,有着数量较多的“留守幼儿”,这些“留守幼儿”中的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同伴的交往、自我认同、性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究其原因是这些“留守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因此,努力探索符合我园实际的“留守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加强我园“留守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纠正、防止我园“留守幼儿”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是解决我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工作。
幼儿园留守幼儿: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异地务工或经商,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由父母一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监护且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3-6岁儿童。
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幼儿园留守幼儿由于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出现了性格缺陷、不良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以本园3-6岁的“留守幼儿”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
(一)研究目标。力求通过“幼儿园留守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指导我园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使在园的“留守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促进“留守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调查、分析我园“留守幼儿”教育现状,挖掘、总结和提炼现有的好的教育经验,探索符合我园“留守幼儿”实际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留守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1.问卷调查法:组织教师对本班家长开展调查,收集我园留守幼儿在习惯养成、个性品德等方面的现状及留守幼儿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观察法: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我园留守幼儿一学年的行为习惯发展情况,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访谈法:通过走访留守幼儿家庭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课题申报阶段(20xx.7—20xx.12)。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方案,明确分工,并成功申报。2.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3.对留守幼儿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1—20xx.12)课题全面开展,对留守幼儿进行跟踪研究,指导留守幼儿家长科学育儿,家园合力促进留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20xx.1—20xx.5)1.对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完善、验证,撰写经验论文。2.整理、汇编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为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3.完成课题的结题。
在国外自制教具进行的实验一般属于所谓的"低成本实验(lowcostexperiment)"。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但仍热衷于自制教具的研究。在日本,有一大批热心物理低成本自创实验的教师,自创了许多高智慧的低成本物理实验。在美国,非常重视低成本实验,电视节目上经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实验指导学生,各学校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自制实验器具,甚至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些自制教具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英国,当教师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成本实验的技能培训。当今的世界各国物理教学中,都对物理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实验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己成为一种共识。
在新授课或者习题课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学生存在思维障碍的问题,而一般学校实验室的器材又很难满足这类实验探究的需要。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它能够较大程度的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器材,甚至能够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到实验器材的开发制作过程中去。
目前很多自制教具还存在着取材较为复杂、操作不够方便等问题,不符合自制教具的应用简洁、方便、安全易推广等原则,这也为本课题的确立提供了机遇。通过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制教具获得亲身的体验,再结合理性分析,往往就可以有效的突破学生思维中的困难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与初中相比有很大的提高,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因此,本课题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高一学生。
本课题主要针对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部分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通过自制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找到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所在、开发相应的"自制教具",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自制教具的实际教学效果,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提出以下两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的思维障碍究竟在哪里?
2。如何开发"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思维能力?
1。行动研究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自己教学中困境与难题,以科学的方法做有组织、有系统的计划,开展行动探究,收集资料和纪录,进行反思与改进。由于是教师自我选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源于自觉的自我反思,所以不但能反映教师的个别性和自主性,更能敦促教师在不断反省实践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有关自制教具的资料文献。
3。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自制教具案例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其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4。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研究。
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得到较为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第一阶段:20xx。11。
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评审表;
第二阶段:20xx。12—20xx。01。
确定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三阶段:20xx。02—20xx。04。
完成必修一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四阶段:20xx。05—20xx。06。
确定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五阶段:20xx。07—20xx。08。
完成必修二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六阶段:20xx。09—。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1。三篇与自制教具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2。一定数量的自制教具实物。
以上是对"自制教具对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初步探索,由于前期已有过初步的研究,所以本课题最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遗憾之处。如:
(1)目前开发自制教具的数量还很不够,还远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2)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主要由我本人完成,今后应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自己来发掘问题,并通过开发自制教具最终解决问题。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二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仅对原“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很大的改动,而且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较大的增加。就是说,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明确“入宪”了,抓好课外阅读是国家教育教学的要求。“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身”是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3)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4)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由此可见让小学生从小课外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了“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通过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为开展本项研究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为孩子储存自己的童年精神营养,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1、把握时机,刻不容缓: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从一年级开始尽可能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2、博览群书,广泛涉取:博览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博览使儿童获得广阔的知识背景,就有助于新信息的融合和重组,有效提高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难易不序,持之以恒:课外阅读没有循序渐进之说。儿童正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机,接受能力极强,效率高。孩子也能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只要能做到持之以恒,书自会“越读越薄”,这是读书的最高理想。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及策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1.掌握方法,促进读书技能的提高。
2.优化语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接受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的提高。
4.重视积累,读思结合,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四、研究方法和对象。
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对象:课题研究对象:我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9-.7)——营造读书氛围,让课外阅读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1.健全完善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制度,添置新图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学校阅读特色,创建“校园书香”文化。
2.建立有效的班级间、学生间的图书交流机制,鼓励流通共享,丰富图书资源。
3.举办“阅读伴我成长”校园第一届读书节活动,营造读书氛围。
4.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
时间。
1.将语文课时进行重新分配,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在时间上保证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探索不同类型阅读课的指导。
2.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以活动激发阅读,以活动促进阅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以阅读为主体的阅读节活动。
3.举办校园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主题的第二届读书节活动,展示学生读书阶段成果。
1.举办校园第三届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展示课题实验成果。
2.总结实验经验,汇总并推广实验成果。
组长:黄烨。
副组长:吕海丽陈惠华。
组员:全校语文科任教师。
本课题通过近三年时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1、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方法2、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狱中联欢》后,向学生推荐阅读《红岩》;学了《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完《丑小鸭》,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那么读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方法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它为正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读书节,读书节上,各年级的活动精彩纷呈,如低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中高年级进行赛诗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报告等。其次,学校还注意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手抄小报评比、读书心得展出、读书笔记评比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广播等,阅读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同学投身阅读活动。
方法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爱上读书。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如何把学生带进书本,让他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陶醉在书的精髓中,创设良好阅读氛围至关重要。学校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如中午学生到校在班级阅读20—30分钟时间,每周安排学生进阅览室进行一节课阅读。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三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因此本次课题研究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从小养成有想法、有思维、有逻辑、大胆想像,能通过美术语言勇于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创造性思维。
我将积极对校园及校外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开发,并通过关于水粉、水彩等绘画颜料的实践、运用与研究,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直观的条件。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欣赏美术佳作,结合作品分析,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简单的色彩、图案、手工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动手、动脑习惯。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1、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方式。
(1)观察生活可以想象。
(2)内容情节可以想象。
(3)物体形象可以想象。
(4)图案可以想象。
(5)色彩也可以想象。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联想的方法。
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要点。
4、观察生活中喜欢的感兴趣的各种事物特征。
5、让课堂更加生动的和生活联系起来。
1、通过作品欣赏激发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创设情景,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头脑中产生的丰富的意象,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有限,知识面也不广,脑中的基础的图象信息少,限制了想象思维的拓展面。而想象和创新必须有一定的知识,一定的生活阅历为基础。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充实学生的图像信息,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的感性思维得以发散,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3、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术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观察要细致,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想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
4、通过图画创作,训练想象力。
英国画家雷诺兹认为,艺术仅仅关系着头脑的两种功用,即想象力和感受力,儿童的精神世界远比我们想象得丰富。他们常常用想象代替思维,把幻想现时交织在一起。在教学中,我们不要不切实际地要求小学生注意人物、动物造型准确和真实性,只要他们在结构比例上反映出空间的关系,透视表现大致反映出空间关系和思想就可以,色彩上只要清晰、明朗,不要过多地加以限制,允许他们的想象,自由发挥。
5、组织学生去户外写生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对学生作品的辅导,促进学生绘画技能的提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创设良好的美术氛围。
6、定期对学生的作品展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学习相关理论与技能、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申请立项,报有关部门审批。
2.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4月。
农村小学美术辅导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作业作品进行各种形式的展览参观,及时发现实施方案中的不足和启动过程中的失误,进一步完善方案;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国内外优秀辅导经验,在实际教学辅导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总结先进经验,拓展研究,重点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不断深化并提高,不断反思和开拓创新。
将前期的计划、反思、论文及活动开展的图片收集整理为结题收集资料,完善课题工作。根据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活动要渗透课题精神。
3.总结阶段:20xx年5月。
形成总结性成果:过程资料、活动实录、学生作品、专题总结、研究论文。
2.论文,案例。
1、完成教师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学校美术活动开展情况,经课题组成员商议,了解我校开展美术活动的现状,了解教师对美术活动的认知、重视程度、教师的指导水平、以及开展美术创意活动所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特设置了本次调查。通过调查,真实地反映了我校教师自身的美术专业素质及对美术教学的认识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了问卷结果,撰写了具体措施,形成了调研报告。我校班共6个班,18名教师,采取不记名方式如实填写问卷涉及的10个问题。此次调查问卷全园共发放10份,大多是三年级学生,收回率100%。
2、多种渠道,打造小学生创意美术特色,从生活中总结创意灵感。
(1)倾力打造创意美术特色班级。
通过创意美术活动,加强了师资的培训,教师的美术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校园室内外环境蕴含教育价值,有彩泥、线描、水粉画、综合材料画等等;教研活动层层递进,进行了创意美术活动现场展示,利用节日举办创意美术作品展。
(2)定期开展课题组成员、教师研讨会针对本班创意美术开展情况进行讲述、反馈,达到经验交流,共同进步。
(3)开展“创意美术教学组织与指导经验交流座谈会”。大家谈体会、谈经验,共同认识到,创意美术活动在校园开展的意义,教师们撰写了相关教育随笔,论文,案例分析等,提高了我园教师组织与指导创意美术活动的能力。
(4)归纳、整理小课题研究中学习资料相关的文字、照片、录像等各种资料,搜集、整理研究过程中所积累教案、论文、案例分析篇、照片等。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从教学的设计、方法的改变、评价的多元,都体现了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了,能根据班级幼儿的能力选择相关材料设计完成创意美术作品,改变了作品单一化。
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增强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3、完成了小学生创意美术活动问卷调查(教师问卷)。
4、完成了小学生创意美术活动问卷分析报告。
5、收集小学生创意美术作品、形成研究成果。
我们在与学生共同建构创意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创造空间,但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队伍的不断更新,新任教师的增加导致教师整体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培训、学习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校生活创意美术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2、《7--12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四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1、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
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谈几点体会,喊几个口号。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
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
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
例:“小学生生活作文研究”报告。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是一所先进学校,1996年3月,我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小学生生活作文研究方案》被列为苏州市教育科研“九五”立项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1)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将来知识经济时代,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有多广,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写作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3)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生活作文的概念假设。所谓“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生活作文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生活作文研究的双向协调目标假设。生活作文研究树立了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所谓“双向”,即指向于做人的目标与指向于作文的目标,做人目标与写作目标统一,对各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了生活目标和写作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要在研究中,总结出生活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提高教师作文教学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使学校成为作文教学特色学校。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真学陶,得真经,开展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生活作文研究实践,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实践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得真效的,肤浅的。
2、着眼于人的整体和谐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当是人的发展,我们要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来开展生活作文研究。能力本身是生活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命形态的内容之一。我们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处好育德与育文的关系,特别加强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德育促智育,以育人来育文,以作文来育人,来促进人的整体和谐发展。
3、追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全体教师协同研究,为完成生活作文研究工作而努力,又要根据自身条件,保持研究个性,寻找能发挥自己所长的又能体现学校作文教学共性的模式。课题组教师开展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生活的研究》、《加强作前指导“点”“面”结合之研究》、《融情感教育于作文批改之中的研究与实践》、《鼓励性、针对性、主体性原则在作文批改中的运用》、《运用综合讲评方式,提高写作修改水平》、《运用迁移原理,提高修改能力》、《自评自改欣赏性作文讲评方法的研究》、《小学生生活作文的个性化指导》、《班队活动与生活作文结合的研究》、《生活作文情境的创设研究》等子课题研究。从学生的层面上说,既要加强学生的作文基础,又要实现在写作中的个性发展,做到“保底不封顶”。
4、语文素养的整体和谐发展。教学改革不能离开了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来进行,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我们在进行生活作文研究中,与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相结合,特别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5、开展作文教学规律的探索。重视规律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到经验,从经验中研究规律,规律即科学,寻找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规律与方法。在开展作文教学规律探索中,注意继承传统、借鉴他人与创新,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的精髓,认真总结生活作文教学经验,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学会从生活教育理论高度反思教学现象,创造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经验。特别加强了对生活作文基本规律的研究,对作文教学相关问题和基本问题的探讨,对作文教学基本过程的研究。
我们进行生活作文研究,首先理清的一个思路就是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即:作文即做人,教文以教道,生活与作文是统一的,生活作文是富于生活教育之中的。
生活作文的基本做法是:
让学生在认识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
生活作文主张:
生活有情文有情——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从文中品生活——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能以妙笔绘春秋——指导学生表达感受。
1、把生活作文置于整个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
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撑,我们在生活作文研究中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更新整个教育观念基础上进行生活作文研究。
在观念改造工作中,我们开展了分层的逐步深入的工作,课题立项后,我们即成立了课题组,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组成成员。我们又成立了校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每月进行一次学习,编印一期《师陶活页文选》,每学期编印一期会刊《求真》,参加第二、三届全国中青年学陶骨干培训。每学期有计划地对全体语文教师、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讲座。编印摘编因特网网络教育信息的《他山石》周报,成立教科中心组,定期学习,拓展教师的眼界,用科研的力量团结教师,领导观念。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五
?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
?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
?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二、研究的理论假设。
?的能力。
?生活作文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三、研究的目标。
?,对各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了生活目标和写作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要在研究中,总结出生活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提高教师作文教学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使学校成为作文教学特色学校。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与原则。
?实践是难以得真效的,肤浅的。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六
美术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美术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明确指出:“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美术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以上诸多片面的认识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美术名作欣赏课的兴趣,严重挫伤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失去了美术欣赏课的本质意义。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时代的隔膜。当今的学生已经习惯沉醉于多彩易懂的动漫中,部分学生对现代艺术也能给予关注,而对于年代十分久远的古代名画,则失去了了解的兴趣。第二,学生美术知识的贫乏。欣赏美术名作,除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和形式直觉感知之外,应该具备一些必要的美术知识,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兴趣的缺乏和理解的困难。第三,学生交流平台的'缺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美术名作后,对美术名作的欣赏仅限于课堂上师生之间语言的交流。这种让学生难于与他人分享自己欣赏感受的交流难以激发学生美术名作的热爱。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情况较为普遍。在美术的教育教学中,开展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课题研究也有很多。课题组通过“中国知网”的查询,了解到了一些研究的信息。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王香芹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的主要通过对一个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案例,围绕其课堂对话进行剖析,就对话中出现的问题窥视当今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现状,提出本研究的问题与假设,在案例对话教学的剖析中,对影响课堂对话水平的因素逐项分析,解释案例教学中对话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对话问题的若干方法与策略。中国美术学院。
陈潇寒在《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中认为:
多媒体课件是运用于当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教学手段。教师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对其进行整体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授课内容是通过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讲解来完成的。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量的多少,对授课内容理解、接受的程度,与教师讲课水平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因此,如何设计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师教学以及学生课堂学习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现阶段普遍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多关注于信息的集成性、时间的紧凑性。教师运用这一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将最多的课程内容以文字符号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却未关注到隐藏于课件视觉语言之中的教学价值。多媒体课件现状与未来的发展,不应停留在仅仅利用其便捷性以及信息量的丰富性这一优势,而是应该能够更进一步采用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学对象的学习效率。这一教学手段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美术欣赏。
:美术欣赏是指欣赏主体以各种视觉艺术作品和视觉艺术形式为客体而进行的视觉心理活动,欣赏主体往往通过对欣赏客体的感知、判断而获得身心的愉悦感。
2.网络环境: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即围绕人类的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课题中的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资源库,指在我校已建成的网络基础上,通过宽带网共享internet资源的教学网络环境。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2.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下名家名作的赏析策略的研究;
(2)网络环境学生自我作品赏析能力有效性提高的研究。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分析寻找得失原因,并根据学生差异,形成个性审美教学模式。
2.调查研究法:在准备阶段,搜集资料,了解学生情况;分析资料,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出课题研究的切入纬度。
3.比较研究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等在实验前后做比较研究,检验分层教学实践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经验教训,并作下一阶段的研究部署。
1.《网络环境下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有关教学课堂设计若干篇;
3.实验教师心得体会若干篇;
4.学生学习心得或电子作品集。
(一)研究存在的问题。
1、欣赏能力的培养涉及美术教学的方方面面,研究很难顾及到每个方面;同时,也制约了课题研究的深度。
2、师资力量不足,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课题研究的进展,对课题实施的连贯性造成不小的影响。
3、教师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教科研队伍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制约着研究的真正全面铺开。
(二)未来展望。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该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它的研究远没有结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学习,敢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出更大的努力。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七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1、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
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谈几点体会,喊几个口号。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
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
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八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转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种新观念下的课堂教学围绕学生主体来进行,必然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开放的课堂,进行更加灵活和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只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常常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就是说,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新课程呼唤着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立足课堂,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就是为了促进教师提高各种素养,熟练地把教学的方方面面,按教学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战,挑战学生的思维假定,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课题研究有利于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和促进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对语文教学再次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准确说,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永恒的追求。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促使其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2、素质教育的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3、《新课程标准》新理念: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到课堂的生成性、开放性,并与之相关的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而且具有相应的灵活调整、随机应变、变化选择等预应机制,高扬主体性教育大旗。让学生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立足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就是为了促进教师提高各种素养,按教学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要在细读文本、以生为本、研究提问、细耕课堂、内化习惯、分层作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通过调查问卷、查阅文献、座谈等方法研究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评析课堂教学,让每一位教师都在这场改革中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认识到教师既要当好演员,更主要是当好导演,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制定针对性研究方案,提高课堂教学实践及反思的能力,提高教材处理与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3、在大量实践、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归纳总结,针对研究目标进行反思、归纳,再以有效教学、教学艺术等方面理论作指导,并邀请专家作专业性引领和理论性提升,提炼出一套针对教学实践的行之有效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4、开展探索实验和对比实验,转变学生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5、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广泛收集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的新动态,借鉴和学习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增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艺术。
3、调查研究法:实验的前中后期分别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采用座谈、问卷调查、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反映,通过反馈的信息,调整实验进程。
4、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5、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课堂教学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6、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和手段。
(一)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最终要靠学生的认识实践来完成。教师应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同叶圣陶所说的,把它比作一扇门,让学生自己走进去,动脑、动手、动口,寻求真知。教师起提示或引导的作用。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就好比是一潭死水活起来,师生就会充满活力和智慧。学生愿意学,并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2、学生灵活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有必要抽出时间来让学生回归大自然,让他们通过感官系统,发挥想象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再把从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在课堂上表述出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体会,发现一些现象、一些变化。这样学生可联系实际掌握课本内和课本以外的知识。
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把在电视上听到的、看到的记下来,然后讲给老师同学听。鼓励他们多看一些好的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多积累词汇、好句子、好的写作方法。读一些报纸、广告,从这些方面获得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学生是否有学习语文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景,培养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可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讲小故事,说与课本有关的小笑话,分角色表演等。使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地获取一些知识,教师再善于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愉快地学习。
4、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应该多注意后进生的表现,发现其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多帮助他们,了解他们。使学生能充分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上向他们布臵由易到难的作业。使优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差生有进步有收获。要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让优、中、差生相结合,使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激动人心的充满智慧与感情价值的讨论氛围,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二)联系实际,巧用教学方法,注重课堂实效。
随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更新,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对不断快速更新、令人眼花缭乱的教法改革新成果,我很赞成这样一句话,:“有选择地引进,有改造地吸收,在实践中创新,使之赋有自身的特色”。
农村小语教师多数较为朴实,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了解熟悉教材、学生,但他们中间学历深的人不多,水平高的更少,加之还有诸多的生活负担,因此在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自身的“朴实”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一切从实际,从学的本质、学精神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教法的实效性和学法指导上。朴实的农村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朴实的方法,能出扎实的效果。
(三)切实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本质特征的工具性,决定了小语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于广大农村小语教师来说,只有把培养能力的多种训练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才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1、训练内容、项目要实,让学生真正参与。
凭借教材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训练。这些语文基本功又是通过一篇篇课文、一个个单元来体现的。一课书、一组文不可能包括多项训练内容。因此教师对教材所体现的语文基本功要注意认真钻研、整体把握、分步实施。要将教材中的单元训练重点合理分解,化整为零,将其具体化、细目化,逐一落实到每篇课文、每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之中,即训练内容、项目的安排要“实”。具体地说,就是一节课,怎样练,练哪些,都要精心设臵,并将其具体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真正参与,使全体学生在40分钟内部积极投入“练”的活动之中。教师要及时提醒、指点,将学习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人。
2、训练的形式、方法要实,有助于培养能力。
内容、项目解决了练哪些的问题,形式、方法要解决的就是怎样练的问题了。实实在在的训练形式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筑路奠基。训练形式、方法的实,首先体现在为训练内容服务方面。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底,是在学生对语言文字实实在在的读、看、想、听、议、听、写等的具体操作中逐步形成的,靠搞花样、走过场是绝对实效的。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九
1)准备阶段(–20。
)
2)实验阶段(–)。
3)总结阶段(–)。
(一)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课题教学分析。
1.课堂教学各环节时间对比。
导入。
(尹贤淑)。
赵州桥。
12′。
10′。
(金鹤哲)。
网络环境下朝文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
13′。
12′。
2.问题的类型统计。
管理型。
记忆型。
发现型。
创新型。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汉语。
27%。
59%。
24%。
38%。
29%。
3.课堂利弊分析。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十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提要: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20--年度—20--年度尚有部分立项课题没有结题,按照学校规定,这些课题必须在6月底前整理好现有资料,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便于教师撰写,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格式简单整理如下,希望对课题研究者有所帮助。
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结题报告应该包含三大块的内容:标题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
一、标题部分。
标题:题目中看内容,要求简练、体现报告的主观点。
署名:一般不超过三个,以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常用200字以内。内容为“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英文摘要50个单词左右,用第三人称描述,时态是过去时。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五大部分。当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类的说法。
“引言”:即前言、问题的提出,必须和课题研究的内容相对应。
“方法”:即课题的对象与方法,
如果是实验报告,需要阐述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等等。
现在我们教师大都采用的叙事方式的阐述,写明课题研究的设计程序、整个研究过程的客观描述。
“结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数据描述相结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数据描述时,可以采用饼图、曲线图、条形图等图形帮助说明,在表格形式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三线表格形式。
“讨论”,讨论包含以下内容:。
讨论预期与结果的一致性,判断为什么一致。
讨论本研究与其他的同类研究的异同,说明本研究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讨论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结论”:简单、明了。
三、附录部分。
包含“参考文献”、“附件”两个内容。
“参考文献”:即时性强,不要引用许多年前的杂志或专着。格式如下:。
专着的引用:作者。书名。出版社,版本及年代。
杂志上文章的引用:作者。文章名。杂志名,--年第-期。
“附件”:非必要,有就附上。
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一般格式的标题序号撰写方式如下:。
“一、”“二、”……。
“(一)”“(二)”…。.
“1.”“2.”……。
“(1)”“(2)”……。
科技项目格式的标题序号撰写方式如下:。
“1”“2”……。
“1.1”“1.2”……。
“1.1.1”“1.1.2”……。
“1.1.1.1”“1.1.1.2”……。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十一
20xx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xx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xx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学校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学校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xx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学校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20xx年10月朱建荣老师对全市骨干教师上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的作文评讲课。受到老师和专家们的好评,也为小组内教师作了示范,20xx年上半学期研究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在学校开了一节课题研讨课。通过开课、研讨,大家的指导作文能力大幅提高。
8.我们总结了很多文章,朱建荣《学生评讲作文一举多得》和《生态课堂给学生的天空》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她还总结有论文《乐学乐教生态作文师生的精神风貌》、《高素养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显示了生长性原则》(已发表)、《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体现了生本性原则》、《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丰富了读写结合的含义》、《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课》、《我是怎样教学生互批互评的》等(待发)。施路平《对作文评改的几点建议》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另外朱建荣开了两次市级作文评讲公开课(20xx年9月和20xx年11月),在20xx年11月施路平和郑咏梅各开了一节作文指导市级公开课。
9.积累了很多资料。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作文和学生优秀的批改作文。也积累了互批互改的一些经验。尤其是对于学生评讲,由粗糙到细致了。有了训练写作互批互改互评完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有由简到繁,由片段到整篇的训练思路,评讲也有了系统性。老师们的反思也积累了起来。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东西有待进一步钻研。比如说作文训练要有计划性、系统性。课堂上对课文的批注能力要进一步训练。批改作文也要由浅入深,步步为营,一次一个点来互批。学生评讲要坚持,评讲也要有针对性,也要有计划的进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十二
xkt239。
课题名称。
小学生作业兴趣的培养研究。
负责人。
王大勇。
所在单位。
汉滨区关庙镇勇胜小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培养学生语数作业兴趣。
结题。
报告。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区学生的家长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挣钱,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于是学生作业出现困难无人辅导。久而久之,他们对作业、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怎样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学习兴趣有待解决。
结题报告。
本课题与9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市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在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课题组成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培养小学生作业,(主要是语数作业)兴趣的方法和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我校地处较偏远山区,学生父母绝大多数外出打工,他们都由爷爷奶奶或寄养人监管,而绝大多数监管人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即使有极少数家长就近打工或在家务农,但由于他们没有文化或少有文化或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的作业。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只做简单的,或干脆不做作业。加之小学生的天性爱贪玩,学习主动性差,久而久之,他们由只做简单的作业到不愿意写作业,进而发展到不写家庭作业。随着写作业的兴趣和学习的兴趣渐渐地淡化,最后导致他们在学校也不愿意做作业。这种现象在我校普遍存在,而且呈日益严重的趋势,所以,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乃至生存大计。面对这一严重问题,我们将大胆开展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为山区的孩子献上一片爱心。同时,我们认为,如果此项研究有所成功,那将会为有类似情况的学校解决此类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据我了解这种现象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开展此课题是势在必行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窗口,也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反馈手段。由于小学生的贪玩天性,对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往往拖欠作业,所以完成作业需要靠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监督与辅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为谁做作业?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具有梯度的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一个样,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啃得动、吃得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师在客观评价学生作业的前提下,尽可能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学生在作业中若出现了较以往有进步的地方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鼓励后,自然就能树立起写好作业的信心,让学生养成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如果作业出错,切不可语言过激,挖苦讽刺,而是帮助他们分析眼影,指导纠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做作业、爱做作业、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课程下的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过于强调介绍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目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自然居住区域、年级高低、学习程度把他们编成不同的语数互帮互学兴趣小组,建立组长负责制,作业督查制。课题组定期组织各年级、各学习兴趣小组的语数作业展评,执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自主作业、认真作业、努力探究知识的学习兴趣。又依据《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作业出错的学生。《小学教育学》指出: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是主体意识增强,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多元文化的冲击比较大,受同等的影响较大。所以,课题全体成员谨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行手拉手帮扶,心与心教流。课题组成员还经常依据《小学生心理学》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中指出的认知改变法、心理训练法、心理修养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咨询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改变学生的作业态度和学习态度。课题组老师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克服遗忘,从而帮助学生降低了作业难度,增强和提高学生自主作业的兴趣。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校学生的学风明显好转全校教师的明显改观。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新风尚在我校蔚然成风。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内容是:如何培养和提高本校学生的语数作业兴趣。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本校学生语数作业和学习兴趣不高,作业态度淡化的主要成因,进而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语文和数学。乐于做语文、数学作业,全面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教风,全面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其他具有和我校类似的学校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
调查问卷法:测试学生收集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与209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语数作业调查问卷。共收回调查问卷92张,结果是78人回家不做语数作业,44人不喜欢语数作业。
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书,找出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进行整理分析。
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关注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
经验总结法:对活动中取得经验体会进行总结。
此课题大致按3个阶段来划分完成: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此阶段从2013年5月份起,到8月份止。这阶段小组召开座谈会,确立研究课题。然后,小组成员分头与全校教师进行大交流,大走访,了解他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法和批改方式,收集各位老师反映的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状况,并走访学生及其家长对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对全校各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完成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情况。()通过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对语数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以及了解家长对学生的作用辅导状况。通过上述活动,为实施研究提供依据和措施。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此阶段从2013年9月份起大致到5月份止。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研究小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优化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找出适合本校教情、学情的培养小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和措施,对全校教师起到指导示范作用,使全校学生转变对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学习态度,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为总结经验结题阶段。此阶段从204月份起,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撰写论文,为验收结题做准备。
历时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会9次,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数作业检查与展评12次,召开研讨会16次,上公开课12次,收集各种图片158张,博客点击200余次。
四、研究结果成效。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培养小学生语数作业兴趣的路径和方法:1、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平等相处。2、适当使用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多与监护人沟通。4。适时适量给不同学生布置不同梯度的语数作业。近一年时间课题组撰写论文8篇,教学案例4篇,教学反思5篇,教育叙事,随笔各5篇。通过研究,端正了全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在全校蔚然成风。
五、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1、课题自身问题。
随着研究的开展,我们发现课题的研究对象空、大。于是我们及时在研究初期调整研究方案,把课题定位在只研究如何培养本校学生的语数作业兴趣上。但是当今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接着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其他作业兴趣。
2、小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的时间矛盾。
课题研究必然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功在当今,利在长远。我们学校教师人员紧张,这就给开展研究带来了很大压力。
3、区域学习小组成员的安全问题。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困难解决?在区域小组中,有时可能出现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成员之间发生摩擦,轻则影响团结,重则出现人身安全隐患。
4、个别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反弹怎么办?
解决思路:
1、加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网络,利用外出听课、校内研讨的机会,多学习,多吸取别人的经验,化解自己的问题。
2、多召开家长会,多进行家访,增进与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
3、经常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在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和帮助。
4、进一步了解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困惑,及时面对面进行辅导。
5、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6、继续深入开展对课题的研究,并拓宽研究领域和内容。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下的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小学生心理学》。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十三
本学期,我们素描习作课题组全成员,按照学期总课题组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前行在用课例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总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的道路上。这学期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忙碌着,也幸福着,一路汗水,一路花香。现将这一学期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随着xx版新课标的推行和实施,每个学段都有了更加丰满的要求,对于习作更是提出了发展学生能力的具体细则,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落脚点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对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课题组虽然只有三个人,但我们善于发挥“团队的力量”,我们常常在组长的带领下研究我们“素描习作”的相关知识。“好书分享”是我们这学期进步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师》等书籍是我们组过了成员平日里学习和研读的必备材料;虽然我们组三个成员在不同的学校,但qq成了我们交流的平台。这一学期,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两次次集中理论学习和两次“好书分享”活动。通过学习,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另外,我们课题组还开展了一次主题式对话,在交流中,课题组成员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所谈体会不空洞,不流于形式。
执教研究课始终是课题组活动的生命线。我们明确仅靠课题组中三个成员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联合了“链接习作组”,展开了一次温暖的牵手。从第一次分小组磨课到第二次大组磨课,一路走来,更多的是言辞犀利的辩驳与否定,从上课老师的设计思路到听课成员的实践,一次次推翻,再一次次重建,思路越来越明晰了。这一学期,本课题组有两位教师上了研究课。
王惠粉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的自述》,这是一篇童话色彩的习作,描写语文书所经受的折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教师采用对比、创设情境等手法,引导学生充分地说,再结合他们生活的经验,学生说得兴趣盎然,说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怎样说具体,说生动”,学生学得有趣,写得有味。
黄静静老师执教是人物外貌描写的习作,黄老师把猜人物的游戏引入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选择的猜谜也是有代表性的,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来体现,为学习习作埋下伏笔,再结合已学过的课文中人物外貌的描写,结合学生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体现习作指导的过程。通过这节课例也延伸一个讨论的焦点:对于不同的年级段,该如何有效地执教“同一个习作主题”,从而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寒冷的冬日,大家却内心澎湃。
这一次的牵手,让我们两个组的成员对于“习作教学”有了更饱满的认识,温暖和团队力量,让我们前进的道路更加坚实。
这学期来,我们组虽然力量微薄,平时教学工作又繁重,但我们仍坚持着乐于创新、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我们还注重利用一切的习作相关的活动,丰富课题的活动研究。比如开展了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习作交流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交流、成长。黄静静老师辅导班上一名学生在常州市“中小学作文竞赛”中荣获二等奖;本学期,我们课题组每一位成员都围绕课题撰写了教学论文,在“小语年会”活动中,其中杨霞银老师和黄静静老师的论文分别获得常州市三等奖;方琳老师一篇论文获金坛市二等奖。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十四
《促进中小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实践研究》是阳贵市教育改革试点的重点项目,是阳贵市教育局重点打造的研究课题,实验三中作为课题研究单位,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决定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实践研究》作为子课题,把思维可视化技术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全校开展研究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完成了市总课题组布置的相关工作,现将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学校成立了以石艳梅校长为课题组长,分管校长、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团队。
我校的课题研究分为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在学校层面上,主要是确定研究方向: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载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整体研究工作进行规划,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制定学期研究工作推进表,对各业务处室进行分工,明确职责;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培训,对各教研组的研究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和监督。
在教研组层面上,各教研组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确定全组研究专题及方向,拟定具体研究计划,以集体备课、主题研究、课堂实践为主要研究方式,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有自己的研究专题,为每位课题研究老师建立个人研究电子档案,加强对老师个人研究的过程管理。
教师个人层面上以小专题为切入点,以课堂为载体,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思考力、实践力、创新力提高为目的进行研究。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高效课堂。
1、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制定学期研究工作推进表,撰写了开题报告。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能力。
为了提高老师们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能力,派出老师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学习培训,邀请贵州师范大学罗小芳老师为全校教师进行了思维可视化应用软件的使用培训,使老师们学会了思维可视化应用软件的使用。
除了集中学习培训而外,各教研组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思维可视化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师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水平。
3、建立了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电子档案。
根据市总课题组的要求,所有教师都建立了个人课题研究电子档案,详细记录课题研究的过程,方便了学校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管理。
4、开展了全校性的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
从10月份开始,在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要求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至少听两节课题研究展示课。此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水平,检验了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5、积极参加由总课题组组织的高中学段课题实验学校系列实践培训活动。
学校对活动进行了认真准备,积极参加。以此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要求各教研组推荐优秀阶段性成果参与展示,对课题研究进行了阶段总结,制作了展板,选派了包括所有学科的骨干研究人员在家内的20人参加了12月7日的展示、交流和培训活动。
6、开展了阶段性成果评比活动。
12月份,学校开展了阶段性成果评比活动,要求各教研组推荐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思维导图和学生的思维导图参加评比。活动结束后学校推荐了10篇优秀教学设计、10篇优秀教学反思、10幅教师思维导图和20幅学生的思维导图参加总课题组的评比。
7、做好各教研组和教师的个人研究总结。
为了不断提高下一步课题研究的质量,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和研究人员都要做好本学期的研究工作总结,对本组和自己研究工作进行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便于提高下一步课题研究的质量。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到目前我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正在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和学习中。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在我校初步得到体现。
书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十五
立项号xkt-zxwy083课题名称浅谈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负责人刘艳所在单位西安市东方中学结题报告。
关键词词汇,阅读教学,衔接结题报告摘要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很关注的话题。本学期正好任教新高一年级,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的许多心得和感受对于课题的完成有极大帮助。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整改,使得课题研究真正的服务于教学实践,同时教学实践也补充完善了课题研究。对于衔接阶段的词汇和阅读教学,相信会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课题背景及界定: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总会听学生说,初中时候很轻松的就可以考八九十分,就算平时不学,考试前背一背也是很有效果的`,考试时候至少不会太差。但是上高中以后,高一第一次英语考试往往非常受打击,因为考好一点也就六七十分,想要得高分太难了。最主要的是,好像不会考试了,因为考的并不是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知道应该如何应考。这个困惑,几乎是所有高中生的困惑,也是所有高中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教育衔接的问题,因为只有尊重教学实际的教学才是有效地教学。只有帮助学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才会收到更佳效果。因此也是带着这个问题,同时结合自己即将进入高一英语教学的实际,我选定了本课题。
课题研究过程当中,始终以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学实际为依据,通过多次听课,参与课堂评议,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理论成果和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并最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同时,参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的切合实际。
研究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搜集资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听课,与初中英语任课教师交流,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发现并总结初高中英语教学特点及学生学习特点的差异,为课题的进一步展开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确定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英语学习的目标及要求,总结如何在常规教学中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并且将其付诸实践。
然后进入最关键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具体过程如下:
开学初期,使学生明确初高中英语教与学的差异,明确高中英语课标要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逐渐适应高中英语学习。
然后再教学中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教学实践及总结:词汇与阅读。词汇方面,让学生从最基本的语音学起,知道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此阶段总结了自己的一些可行的方法。阅读理解方面,从每一篇课文讲起,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正确的进行阅读。然后针对高考要求,认真讲解每一篇阅读理解,方法先行。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坚持每天做阅读练习。在此过程中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学生问题并及时解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结果与成效:本课题最终的研究结果,以最终论文《浅谈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英语词汇与阅读教学的衔接》论文为主要研究成果,辅以查阅的相关资料,通过听课和与初中英语任课教师交流等方式总结完成的《初高中英语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探索》随笔,借鉴他人研究结果并结合自己看法初步得出的《如何在常规教学中做好初高中阶段教学的衔接》小论文,辅以高一英语教学实践当中的课件及教学设计,最终使得课题圆满完成,达到了自己最初的设想目的及要求。
存在问题及改进:通过课题研究,我对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但是觉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例如词汇教学中,我从一开学就教给学生并反复强调的音标知识,学生仍然存在极大的困惑。我反复给学生强调的阅读理解的做题方法,学生需要在整个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去慢慢掌握。今后仍需继续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努力探讨更加适合的衔接段的教学方法,争取自己专业进步的同时,更好的帮助学生搞好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1,英语课程标准[m].(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汪锦芝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j];安徽教育。
3,王爱英初高中英语衔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