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语文教学设计(实用20篇)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反思过去并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参考,是非常重要的。写一篇富有洞察力的总结需要我们关注关键问题和挑战。范文中提出的总结方法和技巧对我们进行总结时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一
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
重点:掌握生字;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生回答。出示谜底:风筝。
2.引出课题:是啊,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太开心的事啦!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叫做高鼎,他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诗题就是:村居。(板书课题)。
3.学生朗读课题,并说说“村居”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指导认读生字。
三、诗画结合,读中感悟(诗之美,画中悟)。
1.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首诗里藏着一幅画,细心的小朋友只要认真读诗就能发现它,大家可以边找边画。
2.找生回答,师和学生在黑板上共同把画完成。
四、品味诗句,朗读悟情(诗之韵,读中品)。
2.学习前两句诗。
(一)生回答诗中描绘的景物:草、莺、柳(教师板书)。
(二)通过播放课件图片,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
(三)师指导学生朗读前两句,突出重点词,指导读法。
3.学习后两句诗。
(一)(出示课件)师:你们瞧,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板书:儿童)。
(二)你们放过风筝吗?
(三)哪个字最能看出孩子们特别着急放风筝呢?看着乡村的孩子们快乐的放起了风筝,此时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交流并回答。
(四)指导朗读,体会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五)总结并板书:爱春天赞春天。
五、品读全诗。
出示风筝动画,跟随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吟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一)师:除了《村居》,还有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说一说。
(二)课件出示咏春的诗句,学生朗读。
(三)布置作业:请大家课下再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并画一画。
村居。
景:草莺柳。
当场作画。
}爱春天。
人:儿童。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一)第1课时。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二)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学习3、4节。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六、七两节。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三、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粗
神奇形状枝干。
叶子。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三
1、了解“合一合”的识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自学生字。
2、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能把短文读正确,了解意思。
3、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能清楚讲解自己的设计,评议出谁的设计好。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自读韵文,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与“口”合在一起就是“舌”;
“土”与“里”合在一起就是“埋”;
3、生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4、师检查识字情况。
5、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汉字。
如:(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日积月累〗。
1、找找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意)。
2、选字填空,填完后读一读。
3、拓展练习。
声生身远圆园做坐座。
笑()()方()好()位()体。
学()花()请()团()。
〖我会读〗。
1、自读短文,不懂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把短文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未来的桥〗。
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做客。可是小熊家住在一条大河对面,河面上没有船,也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帮助小猴过河。请大家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
现在,把你们设计的大桥图拿出来,向小猴子推荐自己设计的桥。
想想,怎样向小猴子介绍自己的设计,才能让他采用自己的设计方案。
介绍自己设计的桥。
小猴子选出自己满意的桥,并说出选中的理由。
1、引导设计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2、鼓励学生讲出其设计理由和使用特点。
3、评选出最好的桥。
第三课时。
〖展示台〗。
1、认真看图,了解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方法)。
2、自己想出最好的打捞方法。
启发:可以从图上提供的大树、石子、树枝……设想捞球的方法。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
4、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
5、试着把第三幅图画出来。
6、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四
2四书五经:“四书”即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即孔子订《诗经》、《尚书秋》加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
二、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阅读教学:熟读、精思、博览;评点法)。
三、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写作教学:注重基本功训练。多读多写多改、作文5我国传统教育三大问题:
一、古代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的问题——语文考试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二、教学内容问题——束缚人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问题——记诵和摹仿。重感知,缺乏分析和认识。
一、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口头语言实际,不重视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
二、脱离应用实际——大多和生活实际无关。
三、忽视文学教育——抹煞了学生的文学天赋和理解、欣赏文学的能力。
四、忽视知识教育——文字学、训诂学知识的欠缺。“起——承——转——合”
6、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标志: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又称“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国文——语文单独设科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1949年文”。
b.讲解生字生词c.分析课文d.总结主题思想e.研究写作特点。
8“工具说”三座丰碑:张志公、叶圣陶、吕叔湘。
9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
“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指导思想)。
“四式”——语文阅读课的结构模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10魏书生主要贡献探索了语文教学中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课堂教学法”
指导思想:培养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兴趣、教以方法、导以习惯。
六部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11、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贡献:第一次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12重建后语文课程目标特点: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习。
13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14课程设计三层次:“宏观”对课程体系结构的整体编制,解决基本理念,课程价值、根本目的、主要任务、内程计划);“中观”对具体课程的编制学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微观”教师对课程的再设计学科的教15语文课程标准也称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课程的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内容范围和教学顺序。
16为什么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二者都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究其功能来讲,二者是同义语学大纲”不仅仅是一个词语置换的问题,是颇具深意的。(一)课程功能从主要关注怎么教到主要教什么(二)。
(三)课程目的从关注学生智力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阅读方法:默读与朗读、精读与略读、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读议27写作教学的目的: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规范和能力。
内容:教师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的任务有:1育人训练。
2积累训练: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
3思维训练:善于想象与联想;深入地思考生活;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
4语言训练:准确生动;简明得体。
批——有关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问题用“批”
改——有关语言的问题用“改”(删、补、调、换。
2教会一套批改文章的一套符号。
29课程标准中称小学低年级的写作训练为“写话”,小学高年级为“习作”,初中以上称为“写作”。
缺点:不利于学生自由驰骋,写出的文章缺乏个性。
半命题——缺前半的、缺中间的、缺后半的。
作文供材料的种类1、文字材料2、图片材料3、音响材料4、实物材料。
基本模式:两大类九种。
一类对提供的文字材料直接加工改造。有续写、缩写、改写、扩写、
一类按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想象文。
话题作文与供料作文的区别:
2文体上,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意识,供料作文有较强的文体要求。
3结构上,供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语文课标把知识性的“听话说话”教学变为实践性的“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区别。
一、课程功能比较,听话说话是“知识能力型”的,强调的是课堂情境下获得听说的知识和能力;口语交际是“情境中的交流和互动。
二、课程结构比较。听话说话的课程结构偏重于静态式,口语交际的课型结构则强调动态式。
三、教学重点比较。传统的听话说话教学重点在于对自然语言形式特征的刻画上,突出语法特点,不包括实际情学中强调语言形式的信息传递功能,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
四、教学评价比较。以往的评价侧重知识和能力方面,缺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而口语交际评价更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1口语交际的态度2语音辨识力3话语记忆力4话语理解力5话语评判力6口语表达能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法1.听讲2.诵读3.复述4.答问5.讲述故事和见闻6.专题演讲7.即席发言8.讨论或辩论9.创进行交流。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五
1、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并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在感知大量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3、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自由结合,互教互学,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习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选材、构思、表达等能力。
引导学生在感知大量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自由结合,互教互学,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习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选材、构思、表达等能力。
课件、学生预习、准备。
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组织展示、交流。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示范交际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互教互学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布置作业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入情境引导学生回忆。
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指导审题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
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交流评议,修改誊写相机指导。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发现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
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学生自读,自主发现。
积累词语。日积月累。
1、“我会填”:
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2、“读读背背”:
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与应用。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同桌交流。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趣味语文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3、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六
本单元包括四篇识字课文和一个练习。《识字1》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并分别从“气象、草木、动物、花朵”等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春天的特征,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多姿。《识字2》也是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足球运动,把12个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成四组,第一组介绍了和足球相关的场地,第二、三组介绍了踢足球的动作和技巧,第四组介绍的观众反映。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增长知识。《识字3》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展示“舟、竹、石、泉、川、燕”
“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把前面所学习的生字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识字4》也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显示了基本字“车”和不同偏旁所组成的字及所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把前面学习的生字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和谐号快速飞奔的画面,表达社会科技发展的迅速。《练习!》包括认清笔顺、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口语交际这五方面内容。
1、晨 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认识5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诗歌顶针、拟人、反复等表现手法,背诵课文。
3.在诗歌中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晨光中大自然变化的神奇、焕发的勃勃生机,愿意读、主动读更多的诗歌。
有感情朗读,读出大自然的变化和勃勃生机。
仿照第3小节说出自己眼中的世界。
第一教时:
课前预习:正确朗读课文,主动识字。
一、导入新课
1.字源识字认识“光”,教写“光”,认识“尚字头”。 2.完成课题板书:晨光(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伙伴互助
同桌互相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伴帮助。
3.《晨光》是一首诗歌,你知道它有几个小节吗?你是怎样标出小节的?
你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请三位同学分小节读课文,读后,伙伴评价。根据朗读评价,全班齐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小节
出示晨光图片:孩子们,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啦。谁被一一叫醒啦?
你愿意叫醒它们吗?你会用什么样的声音叫醒小伙伴?(指名朗读)
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晨光、风、树、鸟、云,并朗读。
晨光:晨光叫醒了风
风: 风叫醒了树
树:树叫醒了鸟
鸟: 鸟叫醒了云
云:(云会叫醒谁,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可以往下接着说。
同学们,这一小节写得有意思吗?你觉得哪里有意思?(初识“顶针”)
他们在叫醒对方时,会说些什么呢? 你能背诵第一小节吗?
阳(认识新偏旁:双耳),重点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 亮:上紧下舒,中间宽,上下对正。
五、作业
1.习字册:光 阳 亮
2.给“光 阳 亮”找朋友
3.把第一小节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教时:
教学新课前,诵读《日有所诵》(一年级)金波的几篇诗歌。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背诵第1小节。
二、学习第2小节
1.云醒了,在做什么?
大海有什么变化?大海又在做什么?
大海怎么会把太阳“洗亮”?你是怎么理解的?
3.变化很神奇,变化很美丽,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呢?(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老师也来读一读)
4.学生看着ppt,根据画面背诵第2小节。
三、学习第3小节
1.升起来的太阳,睁着亮眼睛——学生齐读“望着树,望着花……”
3.“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你看到了吗?感受到了吗?
4.把你眼睛里的美丽世界跟大家说一说。 ppt:太阳睁着亮眼睛,望着(),望着( ),望着(),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自己思考,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5.齐读第3小节
四、诵读,走近诗人,走进诗歌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金波爷爷,他为小朋友写了很多的诗歌和童话。ppt出示《日有所诵》中已诵读篇目及内容:《蝴蝶飞》《野牵牛》《小螳螂》《小枕头》《捏泥巴》学生诵读诗歌。
2.读完这些诗歌,你有什么话想对金波爷爷说。
3.感谢金波爷爷为我们写了这么多美妙的诗。孩子们,捧起书,让我们美美地再读《晨光》。
4.如果你喜欢金波爷爷的诗,可以读一读这本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
用你的耳朵去听,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心去感受,你也会发现世界的美丽,你也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诗。
五、字源识字,写字指导
1 .成:字源识字,认识“戈”字部。书空笔顺
起:学生说出起的偏旁。
处:教学偏旁,知道名称,正确写出“夂”。
2.教学半包围字的书写(左下包围)左下包围的字,应注意左边伸展,右边收缩,内外要靠得紧一些。
学生描红仿影临写“起”“处”,点评作业,继续练习。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背诵课文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七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和儿子之间的血浓于水的深情。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在质朴的语言中体会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母爱的伟大使我们忽略了父爱的存在和意义,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父爱一直以特有的沉静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父爱的羞于表达、疏于张扬的,却巍峨持重,所以我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风》。
1、浏览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2、通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
3、加查,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
1、既然文题是风,那么再文众多出现了那几次风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a风很大,草就很低的伏着,身子却透出一股热劲来。
b一个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飘飞的冬天。
c在一个刮着风又纷纷扬扬飘着大雪的日子里。
d风很尖锐地呼叫着,把漫天的雪搅得迷迷茫茫。烘托出父子之间的浓浓的深情,烘托出父子深情使他们抵御了寒风,把贫寒的日子过的暖烘烘的情景。
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文中讲述了父子俩人相依为命的生存,是一个热水壶陪伴着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
2、这是一只怎样的热水壶?
文章的4、5段,从质地、图案、时间,可以找到答案。
1、在父子的心中,这个热水壶的分量怎么样呢?从那里看出来的?
父亲和儿子把这壶看得很重。因为这是一对很贫穷的父子。文中的第二段就说了日子很贫寒,好在有一个热水壶,可见他们家很贫穷。还有图案很简单,简单得和这个家一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个家是很贫困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中,有一次,一个人看了这壶,愿意拿出很多很多钱买它。这钱数目很大,是父亲的一辈子再加上儿子的一辈子也挣不来的。他们却不愿卖,可见这个壶对于他们来说是意义重大的。
2、在这个热水壶上,都记载了父亲和儿子的那些故事呢?
a)3段(儿子小的时候)假想一下,那是在什么情形之下发生的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父子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交流呢?这里有三个热烘烘,为什么用了三个热烘烘呢?回读本段。
c)8段结尾(儿子长大了)。
儿子做出了一个怎样的举动?面对儿子的举动,父子。
父亲的心里涌起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将这空荡荡的屋子填满。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呢?
父亲说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父亲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父子之间的一个热水壶的故事,为什么题目还要叫作风呢?
因为在寒风中,更能体会到热水壶存在的价值。正是天气的寒冷,风的大,才更衬托出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热水壶,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八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偏旁白(白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展开想像。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书写4个生字。
观察法、导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生字卡。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画出生字,把难读的多读几遍,向同桌提个醒。
3、同桌考读。
4、教师用卡片采用不同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你能为平鸡美找几个好朋友吗?
汉字是在课文里带了一串它的好朋友和大家见面,你能读好它们吗?
出示: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
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
太阳是被雄鸡叫出来的;
太阳是被鸟声闹出来的。
5、出示方格里的生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字?
相机出示课后第二题让学生比较。同时老师示范写鸟、的。学生书空。
三、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读、和好朋友一块儿读、和同桌比赛读。
2、这课出现了一个新的标点符号,找出来。认识;。现在数一数,这课共有几句话?
3、请大家出主意,我们可以怎样来读好这篇课文?
4、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太阳可以从哪些地方升起来?(感受太阳升起带来的快乐。)。
指导读好课文1~4分句。小朋友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跳、冒、闹。
5、太阳还能从哪些地方升起来?学着儿歌的样子讲一讲。
6、出示最后一句,学生练读。(学到这儿,你想对太阳说点什么?)。
7、看谁最先能把儿歌背下来。
四、老师指导,学写生字。
1、出示四个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在四线格的位置,你觉得写这四个字应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导。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九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一课时(45分钟)。
新授课。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三、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十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朗读课文能做到按标点正确停顿,重点指导朗读文中描写鸟多的段落。
4.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
理解句子: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鸟岛风光的迷人之处,感受鸟岛的名气之大,体会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性。
2课时
1.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你喜欢它吗?在青海湖的西部有一座小岛,岛上到处都是鸟儿,想去看看吗?好,现在咱们就去。伸出小手,咱们一起写。
(板书:鸟岛)一起读课题。
2.什么是岛?请大家查查字典,找找“岛”字的解释。(出示“岛”的解释条和相应的图片。)
岛:指海洋中、湖中、江河中被水环绕,面积比大陆小的陆地。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1)点击,出示第一组词(一类生字词)
西部 养育 玉白色 筑巢 人类 拾鸟蛋 密密麻麻
1.这些词,能读准吗?自己试试(自由读)。
2.指名读(正音),再指名读。
3.指名读(领读:筑巢)
4.开火车读,齐读。
5.点击,(出示不带拼音的词)没有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好吗?
6、指名读(真棒!),再指名读。
7.这里的两个育呀是同音字,你还能用它们再组一个词吗?
8.再指名读。
9.一二大组、三四大组齐读。
(2)点击,出示第二组词。
一群一群 各种各样
筑巢安家 养育后代 一个挨着一个
1.这儿还有两组词呢,每组的3个词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着的,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自由读)
2.指名读第一组,再指名读,男生齐读。
3.指名读第二组,再指名读,女生齐读。
(相机选择)没有把握的话,可以再去读读课文。
1.课文里是怎么用这两组词的呢?,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2.第一组词,谁来说?指名说。
(点击,出示第二自然段)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1)指名读,(字音读得真准)还有谁想读?
(2)指名读,点红(一群一群,筑巢安家,养育后代)(你读懂了,春天的时候,一群一群的鸟儿们,在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3)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好像看到,成群的鸟儿都飞到岛上安家落户了。
(4)齐读第二自然段
3.点击,第二次出示第二组词。第二组词,课文里又是怎么用的?请你说。
(点击,出示第三自然段)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1)这段话读好了呀,我们读好全文就更有把握了。不过,这段话挺长的,自己先练练吧!
(2)指名读,(这么长的一段话,你能读得这么流利,不简单!)
(3)指名读,点红(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各种各样的鸟儿聚集在岛上,所以才有了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的鸟窝。)
(4)指名一组读,(读得好,老师奖励大家看一幅照片!这就是岛上那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的鸟窝)
(5)想像刚才的画面,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知道了鸟岛上,不光鸟儿多,鸟窝多,连鸟蛋也很多呢!)
(6)齐读第三自然段
4.点击,第三次出示第二组词。
这些词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白了吗?再看到这些词,我们就知道,春天,一群一群的鸟儿们喜欢在鸟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鸟岛的六月,各种各样的鸟儿聚集在这里,密密麻麻的鸟窝和鸟蛋一个挨着一个。
板书:(鸟岛)
2.学生默读课文
谁先说?(真爱动脑筋!你会读书!你学会了边读边想!)
4.下节课,我们还要细细地品读课文,到时候,我们对鸟岛会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会更加精彩。
1.出示:部 筑 育 密 玉 拾 类
指名读,齐读
2.范写:密
注意它的笔顺哦,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这个密字的下面是山字部,而蜜蜂的“蜜”面却是虫字部。每个字的部首都跟这个字的意思是密切相关的。
3.写习字册。
板书设计: 鸟 多
18鸟岛 鸟窝多
鸟蛋多
青海湖就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在它的西部有一个小岛,原名就叫,它的面积只有0.8平方公里(出示青海湖鸟岛的图片),别看岛小,名气却很大,它就是。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目的地是鸟岛。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1.鸟岛在哪儿?请哪位小导游来告诉我们?指读第一段。
2.各位游客,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3.“海西皮”这个小岛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不仅中国人知道,连外国人也知道)说的真好!
过渡:“海西皮”这个小岛为什么会成为闻名中外的鸟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鸟岛的景象吧。(播放鸟岛课件)。
过渡:看了鸟岛的情况,你有什么感想?(鸟岛的鸟真多啊!鸟岛上的鸟蛋真多啊!鸟岛真热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吧。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什么时候鸟岛才有这样热闹的景象?(板书:六月)
2.这么多的鸟儿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出示投影片,进行说话练习。
3.在鸟岛上,天上飞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鸟,的确,这里成了鸟的世界。说明了鸟儿——真多呀!(板书:鸟儿多)
4.指名读,请一个学生上台画鸟窝,其他同学评价(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出再请人补充。
5.鸟儿多了叽叽喳喳,怪不得六月的鸟岛最热闹了,那是什么时候都比不上的,“最”字就能说明。
你能用“最”来说一句话吗?
6.这儿仅仅是鸟儿多吗?指名读2—3句,其他同学看图,鸟岛上还有什么?(板书:鸟窝多鸟蛋多)
7.出示句子,比较:
(1)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一眼望去,鸟窝很多,鸟蛋很多。
(2)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你愿意把第二句话来给大家读一读吗?
密密麻麻的鸟窝,窝里窝外是什么?哪个词儿告诉我们蛋很多?
8.请多人上台画鸟蛋,还要涂上颜色,(突出“窝里窝外、到处“)
齐读第三句话
9.一眼望去,这么多鸟窝,这么多鸟蛋,真让人眼花缭乱,六月的鸟岛可真热闹啊!齐读这一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考:鸟儿们从什么时候到鸟岛来的呢?
2.春天来了,天气变暖,湖水解冻,鸟儿都飞来了,这么多的鸟儿是一起飞来的吗?
(出示句子: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3.你从哪个词儿看出它们不是一起飞来的?(画出:陆续)“陆续”是什么意思呢?(有先有后,一个连着一个)
对啊,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
早晨,同学们陆续走进学校。
谁来读读这句话?
4.鸟儿们一群接着一群飞来了,这么多的鸟儿来干什么呢?
5.出示词语:筑巢安家 养育后代
指名读,齐读。什么是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6.指导朗读:春天,鸟儿飞到小岛上安家了,多高兴啊!
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春天,鸟儿们从四面八方飞来,在这儿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7.现在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鸟岛的风光吧。重放鸟岛录像,让学生再次感受到鸟岛的景象,从而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
过渡:这么富有魅力而闻名中外的鸟岛,谁不想亲眼瞧一瞧呢?所以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
1.游人对鸟儿怎样呢?默读第四自然段。(板书:爱鸟)
2.你从那些地方看出游人爱鸟?为什么游人会这么爱鸟?
3.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你真棒)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呀!因为——(引读)
4.有感情地读描写人们爱鸟的句子。
5.看图:如果我们也在鸟岛上游玩,这时看到有人去捉鸟,或去拿鸟蛋,你该怎么做?(板书:护鸟)
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自由自在,多么快乐!
爱鸟、护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呀!(板书:人人有责)
总结:只有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为爱护鸟儿,爱护大自然,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丽的鸟岛。
这位作者呀真了不起!他没有用一个多字就把鸟岛“鸟多”“鸟窝多”“鸟蛋多”的特点写出来了。我来检查一下,小朋友记住了没有。
出示:(教师要提示学生——先读课文,再根据提示读读、想想、说说)
(1)每年春天,的鸟儿就从远方飞来,它们在这里、。
(2)到了六月,“海西皮”岛成了,鸟窝、鸟蛋。
(3)来岛上游玩的人,就能幼鸟,都能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
(4)引读:鸟岛真是一个,那儿鸟,鸟窝,鸟蛋,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游玩,的确是 。
现在练习背诵这篇课文,再仔细领略一下鸟岛美丽的风景吧。
1.抄写词语(书后练习三)。
2.用“陆续”、“最”各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19、鸟岛
鸟儿 多爱鸟
六月 鸟窝 多护鸟
鸟蛋多 人人有责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
3、合理展开想像,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课下布置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多通读几遍,回顾课文内容。在课下搜集和春天有关的一切内容。白纸,彩笔。
师生活动
一、回顾课文内容,为“走进春天”做好储备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课文?
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2、师:可以看出,我们这几篇课文都和春天有关,而且在我们身边春天也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就让我们在这节课中一起“走进春天”。
二、阅读文本,初步了解阅读链接的大概内容
1、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8页,自已认真的读一读。
2、师:谁能说一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3、找2-3名学生说一说。
4、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内容?
5、找四名学生,每位学生读一个板块的内容。
三、再回归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1、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怀着愉快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再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吧,一会儿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读。
3、读后先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4、然后找同学围绕知春、踏春、惜春、咏春四个内容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可读课文,也可结合课下搜集的内容,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走进春天,走进想像的乐园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笔做画。
3、师:谁能向大家来展示你的作品?
同学生踊跃参与。
4、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作品呀?
五、扩展延伸
六、课下作业
写一篇春天的景物的文章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二
理清思路,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一课时。
布置学生预习字词,熟读课文,搜集作家杨绛的有关资料。
思考:想想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老王》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7岁的男孩在投海自杀时,被一位在伊豆山温泉旅行的老太太救起。男孩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穷途末路。老太太对男孩说:“你可知道你生来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你之外没人办到的事吗?”男孩冷笑着说:“我会相信这一套?”老太太不慌不忙说:“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老太太把男孩带回自己家,让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但她对男孩爱护备至。让他培植一些生长迅速的红萝卜,10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红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自吹自娱,老太太听了称赞说:“除了你没有人给我吹过笛子。孩子,真好听。”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就把他送到高中读书。在高中读书的4年,男孩继续在菜园里种菜,高中毕业,男孩白天做工,晚上上夜大学习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盲学生常对男孩说:“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男孩从学生们的脸上看到了感激的光辉。他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这以后,男孩利用假期自撰笛曲,继续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老太太以自己的爱心让不幸的男孩知道活着的快乐一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富有意义。
你曾用自己的爱心感动过别人吗?哪怕是一个深情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希望工程”的.小小的捐助——现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生活艰难的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文《老王》,感受普通人相互关爱的情感,想想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1、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2、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1、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2、教师出示问题组:
文章写了老王哪几个生活片段?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一家是怎样关心老王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
在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老王是怎样一个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注意老王“善”的一面,还要注意老王“苦”的一面。为提出“应该怎样关心不幸者”的问题埋下伏笔。
1、教师导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者一家就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教师出示问题组:
4、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明确: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揣摩语句。
教师引导: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三
20xx年教育部新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应该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理想境界,提高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较深奥的,带有研究性质的问题,这自然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同时,语文课堂提问也应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题,也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上述“头轻脚重”和“头重脚轻”两种形式便是课堂提问容易陷入的误区。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
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的六种提问方式: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而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提问时,也应抓住有利的时机,浓墨重彩,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融为一体。
比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但是虽然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而另外的同学却认为: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只有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
两种解读,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其中五个板块旨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文化现象,通过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并积累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
(二)教材解读。
本册《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识字加油站”是一首谜语诗,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一”“二”“三”“四”“五”在第一单元识字课中已学过,“六”“七”“八”“九”“十”是借助谜语诗需要识记的五个汉字,其中“八、十”是需要书写的汉字。
第二板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笔画,建立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概念,多一笔、少一笔就会成为不同的汉字,让学生在去分中巩固。
第三板块:“书写提示”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本园地里的“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都与数字相关,教学时,可做整合处理。如,读数字诗学写数字“十”时,可以与“书写提示”整合;也可通过“一”和“十”的比较,“二”和“三”的书写,联结与“字词句运用”中的形近字比较学习。
第四板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文,不要求完全理解古诗,会背诵即可。
第五板块:“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儿歌,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二、单元整体架构。
四、教学评价。
五、资源链接。
《小兔子乖乖》音乐。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预设:喜欢。)现在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如果你知道答案就举手。谜语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谜底:雪花)。
(2)你们很快就猜出了答案,谁能说说你这么猜的理由?
(3)那你们想不想学习这个谜语呀?学会了你们不仅能考考家长,还能认识新的生字宝宝呢。
2.多种形式读谜语。
(1)教师带读谜语。
(2)男女生一人读一句。
(3)教师示范边做手势边读。
3.闪卡巩固。
认读字一闪而过,学生大声读出这个字,并用铅笔把这个字圈画在书上。
4.连连看,巩固识字。
板书1—10的阿拉伯数字,请同学们在数字下面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
提示:“两”就是“二”的意思。
5.拓展含有数字的成语。
七上八下十全十美九死一生四面八方五颜六色。
书写提示。
1.我说你做。
模仿本单元《口语交际》的游戏形式,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巩固书写习惯。同学们请注意倾听,老师现在发出指令,看谁听的清、做的准。
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执笔。(同桌间互相检查)。
2.学写“八”
(1)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撇起笔左上半格,收笔出尖;捺在撇上起笔,收笔出脚。撇捺写舒展。
(2)学生描红,师根据正确、端正、整洁进行评价。
3.学习笔顺规则。
(1)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二”和“三”的写法,现在老师写这两个字,同学们举起手和我书空,谁发现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有什么共同点吗?(预设:这两个字笔顺规则都是从上到下的)。
(2)“十”、“禾”的教学方法如上,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空,观察笔顺规则,强调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3)现在大家记住这两种笔顺规则了吗?我们学过的哪个字也是这样的笔顺规则呢?(预设:“云”是从上到下,“田”里的十是先横后竖)。
(4)学生描红书写。
(5)同桌间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评并互评。
评价标准:
字词句运用。
1.好多同学都猜对了,现在咱们一起揭秘,看看到底长出了哪些字?出声读一读。
2.你们读得真准确,一朵花上长出了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长得——(预设:很像)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预设:后面的字比前边的字多几笔)。
是呀,我们看,人加上两笔就变成了天,口加上两笔就变成了田,日加上一笔就变成了目。可见,书写汉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不然多一笔或者少一笔就会构成不同的汉字了。
3.现在两人一组给这些字宝宝找找朋友吧,看谁能组更多的词。
1.教师带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
2.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检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同学们,这首诗描写了可爱的大白鹅,它是有一定描写顺序的,你们看,曲项就是它弯弯的脖子,然后描写了它雪白的毛,最后写了拨水的红色脚掌(手指着图片,帮助学生直观领会)。
现在我们一起根据图片,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4.以前有很多同学学过这首诗,没学过这首诗的同学也没关系,给你们一点时间,两人一组背诵这首诗吧。
和大人一起读。
过渡:我们今天在语文园地中大有收获,学了不少知识,现在请你们放松一下,听老师讲个故事。
1.学生观察插图,听教师讲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课件出现课文插图)。
2.交流故事,分享感受。
(1)故事讲完了,谁记得故事中出现的动物有谁?
生:老山羊、小灰兔和小白兔。
(2)老山羊送给小灰兔的是?(一车白菜),小白兔要的却是?(一些菜籽)。
(3)你喜欢小灰兔还是小白兔,为什么?
预设:我喜欢小白兔,它很聪明,也很勤劳。
3.布置家庭任务。
(1)回到家给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
(2)和大人分角色演一演。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五
1、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如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示图:荷花)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幅美丽的图片。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你所看见的荷花。
2、关于荷花,古人曾有许多赞美她的优美诗句。你们的小脑袋里装了几句吗?把你所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3、看来,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呢!是啊,多么动人的诗句呀!多么美的荷花啊!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板题,齐读课题)。
二、民主导学。
1、老师已经忍不住现在就去欣赏她的美了。你们想去吗?好,跟着作者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吧!(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3、交流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疑问。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小结一下:瞧,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大家说得多好啊,老师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一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的疑难。这种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学习方法真棒。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美丽的荷花。刚才好多同学都夸荷花很美,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挂图,看图上的荷花多美!让我们边看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指点: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了荷花的香味,“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3、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
(1)“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像一个个小孩子挤在一块儿,把荷叶写活了。
(2)(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看,这么多荷叶,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这真是——一片()一片?
指名交流。
小结:是啊,这么多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一片连着一片,一片靠着一片,一片追着一片,一片叠着一片,真多啊,这就叫——挨挨挤挤!
(3)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学生练习,指名朗读。
4、我觉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1)看,白色的荷花中,露出这么一个嫩黄的小莲蓬,就象张着笑脸欢迎着我们呢!来,谁能把展开的荷花读得美美的?指名读。
(2)真美呀,连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也是这么的别有韵味。你能读好这含苞欲放的荷花吗?指名读。齐读。
5、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齐读“白荷花——”
6、“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冒”这个字用的特别好。
(1)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
(2)如果不用“冒”字,这里可以换成哪些字?(长、钻、伸……)。
(3)那请大家想一想:和“冒”字相比,哪个好?为什么?
(4)好,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荷花的活力来。
7、有句话说得好,红花还需绿叶衬。碧绿的荷叶把荷花衬托的更美了,再加上嫩黄的莲蓬,多美的色彩啊!来,我们一起把这白花、绿叶的美景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齐读第二段。
(设计意图: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文亦有情,“课文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点燃、去传递、去深化,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学生分析识记生字字形,交流方法。
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蜓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
3、指导书写:
蹈”的第十四笔是横折,“佛”的第四笔是横。
4、学生练写。
三、小结。
荷花的美不仅仅是这些姿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领略它的风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本课词语。
2、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民主导学。
1、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齐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1)这些荷花的姿势真是太美了!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其实,荷花的姿态还不止这些呢!你喜欢哪一种?把它的美说出来。你能说说他们是一种怎样的姿态?或者想象一下他们仿佛在做什么?(生发挥想象,交流)。
(2)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是啊,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们的眼睛都快来不及看了!真是目不暇接。
(3)面对这满池的美景,老师突然有个想法:(示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呀,这位画家是谁呢?有这么大的本事,把眼前的荷花看做一幅画。你们觉得呢?(大自然)。
(4)的确,不用纸,不用笔,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就带给我们如此美的享受,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让我们好好地把这一段来读一读,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
3、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1)(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2)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告诉你什么悄悄话呢?
生自由表达:小鸟告诉我……蜜蜂告诉我……蝴蝶告诉我……青蛙告诉我……。
(设计意图:物我两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随着学生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使学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舞蹈,与物交流。“蜻蜓飞来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适时扩展学生视野:“你还看到……你还听到……”宛若就是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华,品评着物语流声。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飘舞着满地的荷花。完全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学生走进了课文,领悟到荷花的神韵。)。
(3)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先在小组里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4)学生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因为荷花太美了,深深的吸引了我。)。
三、回顾,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拓展练习。
1、学生交流,口头习作。
2、完成小练笔。
五、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画一幅荷花图。
2、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3、办一期有关荷花的手抄报。
4、深情地诵读课文。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十六
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透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4、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5、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6、抽生读、齐读。
7、学生汇报此刻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拿出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
听课评析。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是这堂课的难点。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七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依据画面提示结合观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鼓励学生喜欢读书。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懂得遵守课堂纪律,做到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2、设立学习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懂得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团结友爱,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2、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执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3、教学难点
练习中能注意
正确的执笔、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
(一)课前一分钟训练:手指游戏
一座小山平地起,小拱起是小桥,小桥合拢是佛手,佛手打开是蜜桃,蜜桃打开是小花,小花打开是孔雀,孔雀打开是小手。小手小手拍一拍,拍拍小手拍拍肩,拍拍小手叉叉腰,拍拍小手拍拍腿,拍拍小手不见了。----让所有的小朋友把小手藏到背后,调整课堂纪律。
(二)教师语言生动,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的时候,当你欣赏一幅优美的画卷,想要用华美的语言夸赞它的时候,你们知道吗,这就是语文。今天,张老师将与大家一起上一节充实而快乐的语文课,大家开心吗?(开心)那么谁知道在语文课上将会学习哪些内容呢?(找学生回答:拼音、认字、识字、学习课文、听讲故事等)出示图片语文书的目录,刚才这些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我们将在今后的语文课中学习识字、汉语拼音、课文等内容,我们认识了字,学会了拼音,那我们就能读很多很多的书,从而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同学们,这样的语文课你们喜不喜欢呢?(生:喜欢)好,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我爱学语文》(板书:我爱学语文---学生跟老师读两遍)
(三)新授:
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了一只小花猫,它在路边哭得特别伤心,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这样伤心吗?(想)师:那就请它给大家讲一讲吧,大家好,我是小花猫贝贝,从前的我和你们一样,有着一双大而且明亮的眼睛。可是,因为我不注意读书和写字的正确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还趴在桌子上写字,时间长了,我成了近视眼,背也驼了,每天带着眼镜,特别不方便,别的小猫能跑能跳,天天都能找到好吃的,可是我看不清,每天都吃不饱,我真后悔呀!小朋友们可不要像我一样,一定要从小注意读书和写字的姿势啊!
2、结合图片,观察图,讲述内容
师:同学们,听了小花猫的故事,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找生发表想法:)同学们想要学习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是吗?(是)
谈话,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观察图中有什么人,他在哪里,在干什么?(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述画面内容
这位同学端正的坐在椅子上读书,这说明了他很爱读书----板书:我爱读书----学生跟读两遍,现在我们大家学一学这位同学的读书姿势,好不好?(学生自由学习,教师请一名同学将读书姿势向全班同学展示----评价读书姿势)教师说明正确读书姿势要求: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课本倾斜拿手中,眼离书本要一尺。(让幼儿一边跟读一边做,两遍)
实际演练:大家知道了正确的读书姿势,那就请同学们用正确的姿势打开书本,朗读一下《上学歌》(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读书姿势真标准,以后读书一定要记住。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十八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相认读,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开火车认读,当场听写部分词语。
1、学生自读短文,思考:你明白了什么?
2、回顾《献你一束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它们的好处。
3、我们的作文中用到了动作与神情描写吗?请举出例子,与大家交流。
4、教师小结。重点强调作文中如何写好动作与神情,为本次作文训练做准备。
1、学生自读。
2、介绍孟子。
3、指名读句子。
4、让学生汇报对句子的理解。
5、教师疏通字意、句意。
6、熟读并背诵。
1、引入。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主将指挥不力,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只能眼看着抱负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2、读题,理解题意。
3、简要介绍陈子昂。唐代文学家,他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听读课文。上两句每句五字,两个停顿: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两个停顿: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感悟诗文。
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
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涕:眼泪。
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我没能亲见其人;未来的贤明之君,至今我也没有能看到他们。想到这旷宇茫茫啊,来的未来,去的已去。唯我一人孤单而寂寞,忍不住悲伤的眼泪直往下落!
6、背诵诗歌。
7、小结拓展。
我们的生命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久存在,所以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亲身经历,未来的世界我们也看不到。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生命都是孤独的。当人体会到这种宇宙间必然的命运,自然会“怆然而涕下”了。杜甫的《登高》,也包含了这种深远的意境。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课时
面对因失误而痛失金牌的女运动员,机场服务员是如何做的,她的做法你认为怎样?
1.自读教材中的“提示”。
2.谈话导入,我们平时有过劝慰、帮助别人或者得到别人劝慰、帮助的经历吗?请大家回顾一下,想好之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3.设计情景。
请把平时碰到的困难或烦恼写在纸条上。
每两人为一组,一人上台抽取一张纸条,两人合作,完成劝慰、帮助过程。
4.全班评出表现优秀的合作小组。
回家后,与父母交流这方面的体会,如遇到父母或其他亲朋好友不高兴时,请想办法劝慰帮助他们。可以把这个小故事写下来。
第三课时
请以“让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习作。
提示:
1、写自己经历的一件真实的事情,比如师长的关爱、同学的帮助……
2、“令人感动的一件事”,可能是大事,更可能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注意观察、体会日常小事中表现出来的人心的善和美。
3、注意先后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但关键的地方可以写详细些。
4、抓住人物(包括你自己)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细节,写出人物的心情。
1、谈话导入:请你说一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3、重点指导学生说详细,教师与学生互动,深入挖掘,直到细节清楚为止,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4、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随机抽查学生习作,进行讲评,指导学生写真人真事,写完整,写具体。
四、学生誊写习作
第四课时
把自己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地方,还有标点符号的用法,把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润色,使之更加完美。
交换习作,按教师前面提出的方法相互修改,请用上修改符号。
要求:发现对方的优点,同时,帮助对方提出修改意见,可以对习作进行修改。
教师评价本次习作情况。
随机抽取三类(优、良、一般)习作,逐一进行点评。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九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地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和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品味、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同时通过同类诗词的拓展,丰富感悟表达方法。
教师出示月夜的课件,学生用富有形象性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之后,学生展开联想,从月夜想到团圆以及古诗《静夜思》,体会诗人借明月、思故乡,回顾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引入《秋思》。
1、解题入诗:
学生读文题,理解含义,引出质疑:诗人是借着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吗?
2、初读释疑:
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诗,汇报的时候,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抓住“重”字进行古诗文的回顾与迁移,丰富学生对于古诗字词的理解与认识。
3、切入主体:
回忆质疑,拨云见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与交流,明白这首诗主要是借写家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提出问题:是什么引发作者写这封家书?写完家书的结果又如何?让学生再次细细读文,之后进行反馈,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同时,诗人身世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心境,也对深入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起了铺垫作用。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再次深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的层层递进式的剖析,并配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将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都浓缩在这封家书之中,而内心的矛盾体现在“又开封”这一细节动作上,从而更加深切感受作者对远在千里之外家人的牵挂。
表达方法的介绍与总结。由《静夜思》的借景抒情,引发《秋思》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的疑问。在总结板书,回顾整体的基础上,将文章的表现手法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来。之后出示两篇诗作:高适的《除夕作》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借助学到的知识进行辨析比较,从而深化了对表现手法的认识。
通过多样的、大量地朗读、诵读、背诵,学生在教师深情地引领下,再次入情入境,用饱满的感情朗诵《秋思》,在学生感情的高潮结束本节课的教学,给学生对于思乡这一主题有更多的思索。
观潮语文教学设计篇二十
1、按照偏旁归类组词。
2、会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
3、会根据图意,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表达。
4、会用自己喜欢的边框画上自己喜欢的画。
1、会根据图意,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表达。
2、会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
一课时。
字典。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
(1)出示三个偏旁。
(2)出示词语。
(3)找找规律。
2、查一查,认一认。
(1)教师教部首查字法的步鄹。
(2)以一个字为例。
(3)学生联系用这种方法查字。
3、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两句话。
徐悲鸿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2)比较2句话有什么不同。
(3)哪句更好。
4、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说说短文蕴涵的含义。
二、探究与发现。
1、出示四幅图。
2、展开想象,分组交流。
3、小组汇报。
三、我的作品。
1、出示画好的我的作品。
2、学生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句子。
3、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上漂亮的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