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扩展教案设计(精选12篇)
编写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程进度,合理安排时间。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掌握编写教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借鉴以下范例,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扩展教案设计篇一
经过几天的扩展语句的练习,对扩展语句的教学与学习进行了如下思考:
1、注重想象和联想。
运用想象和联想可以提供更多的素材,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借助想象和联想获得从来没有见过的或不可能见到的景象、物象。意大利但丁的《神曲》就是借助想象和联想带我们感受我们从未见过的恐怖的地狱和美好的天堂。同样,在我们扩展句子练习中,更离不开想象。如对“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汉将”的场景进行扩写。这就离不开想象,我们要想象:项王的呼声是怎样的?是怎样飞驰下去的?汉军看到项王是怎样的反应?项王又是如何轻而易举的斩了一员汉将?脱离了想象,我们是无法扩展这种场景的。
2、恰当运用表达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
扩展句子需要添加一些东西,经过想象还要用语言把这些表达出来,这就离不开表达技巧的运用。尤其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扩展“草芽点缀着大地”这个句子,我们必须先发挥想象,草芽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大地又是怎样的?紧接着就要运用拟人或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句子生动起来。在扩展语句的学习中,我们也要掌握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以便后面的引用。
3、不可忽视细节。
扩展语句包含五种题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审清题目里的每一项要求,如有的是写宣传语,有的是情景再现题。有的题目有修辞和字数的要求。否则想象的再好,修辞用的再好都无济于事,只会因小失大。
扩展教案设计篇二
1.扩展以下语句,使语意表达更丰富。(60个字以上)。
一首好诗,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像。
【答案】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朵浪花,叫你去想像大海的浩渺;只给你一勾弯月,叫你去想像夜空的宁静;只给你一颗露珠,叫你去想像黎明的清新。它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像。
2.扩展下面一句话,使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50个字左右)。
踏春归来,襟袖间还飘逸着春天的`气息。
【答案】示例一: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怀着对春姑娘的深深眷恋,我挥挥衣袖,告别了青山绿水,衣袖间还沾着花间露水,嗅一下,还能闻到花的芳香;裙角间还残留着小草的新绿,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示例二:结伴去郊外踏青,春风轻轻地吹动我的衣襟,春花、青草的清香偷偷溜入我的衣袖,春雨柔柔地打湿了我的衣衫,踏春归来,襟袖间还飘逸着春的气息。
示例三:踏春归来,襟袖间还飘逸着春的气息,那青草的香味还存留在衣袖间,淡淡地在空气中飘动,那花儿绚烂的色彩还不停地在眼前闪现,那小河奔腾不息的声响还在耳边回荡。
3.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免疫力”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40个字左右)。
情境一:身体健康方面。
情境二:社会影响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扩写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本题,一要明“情境”,二要显“中心”,三要合“字数”。写出来的答案要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前者从“身体健康方面”说,后者从“社会影响方向”说,换言之,前者从身体“免疫力”方面扩写,后者从比喻意义方面表现“免疫力”。
【答案】情境一:只有不断提高身体免疫力,才能有强壮的身体,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进而才能学习、工作。
情境二:只有不断提高社会免疫力,才能有坚定的信念,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留住自我而不随波逐流。
4.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解析】注意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要符合公益广告的要求。
【答案】献出一滴热血,献上一片爱心。
5.扩展下面的语句,使其生动、具体。(70个字左右)。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解析】要使此句具体生动,就要展开联想和想像,对琴声如何吸引人进行一番描写和渲染。
【答案】优美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小提瑟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白楼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
扩展教案设计篇三
知识目标:深刻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感受诗中的图画美。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问答、情境教学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在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首古体诗之后,今天我们转入近体诗的学习。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一)讲解近体诗的相关知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等几种,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三)诗歌解析,以整体把握诗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时间、地点、天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松、泉、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归、渔舟下)。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愿望)。
(四)品味鉴赏,具体分析诗歌。
1.品味鉴赏,感受诗中图画美。
(1)意象作为一首诗的主题和作者思想的载体,在历来的诗词鉴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何谓意象呢?意象是指在作品中饱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提问:找出诗中有哪些意象。
明确:空山新雨明月松林。
清泉竹林莲石。
浣女渔舟。
(2)感受此诗的图画美(先请同学简单叙述,再由教师描述)。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秋雨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月夜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这五幅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2.具体分析,领悟诗歌主旨。
(1)诗歌第一句说“空山新雨后”,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说它是空山?
明确:因为山林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所以更显得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在王维诗中“空”字出现频率之高,如: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哭孟浩然》。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空”理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所谓“空”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虚幻不实。王维受其母的影响,通过接触禅宗,对佛教有了深刻的理解。佛教讲究“四大皆空”,在诗人的眼里,一切胜景浮名都不过是一“空”而已!
(2)颈联的词序可以作怎样的改动?改了好还是不改好?为什么?
明确:可以改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改了不如原来的好,因为一来是为押韵的需要,二来这样才符合生活的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中,渔舟被莲叶遮蔽,听到竹林内的喧闹声才知道浣女,看到莲动才看到渔舟,这样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3)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和作者要创造的寂静、宁谧的环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明确:和谐。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王孙自可留”关于王孙的典故:《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诗人被雨后秋山诗情画意的景物深深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感叹:芳菲的春天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也别有一番景象,也一样的美好。“随意春芳歇”只是作陪衬,而真正的重点则是“王孙自可留”。这句话是本诗的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之感,深化了主题,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山村图,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尝试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王维。
空山新雨明月松林自然美。
清泉竹林莲石诗中画。
浣女渔舟——生活美。
扩展教案设计篇四
(学生中没人举手,并不同程度地显出了丝丝倦意)。
师:刚才,你们的读书感染了老师,老师也想来读读。现在请你们来当评委,给老师点评点评。
(学生立即来了精神,个个端坐,人人静听)。
师读:“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碰(蹭)你的脚,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印上几个爪印(小梅花)。”(故意将其中两个词读错)。
生:(议论纷纷):老师读错了!把“蹭”读成了“碰”把“小梅花”读成了“小爪印”。
师:哦?“蹭”不就是“碰”的意思,“小梅花”不就指“小爪印”吗?反正都一样!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评委们得找出充分的理由说服我。
(老师故意以错这“一石”来激发学生思维的“千层浪”)。
生甲(边说边做动作)“碰”就是这样挨一下,而“蹭”是这样轻轻的摩擦(生笑)。
师:你用动作表示真形像,看来这两个词是有点不一样。
生乙:“蹭”比“碰”有感情,我跟妈妈撒娇时,就是用身子在妈妈的怀是蹭来蹭去的(众生笑)别笑呀,我是想说猫用身子蹭作者的腿,说明猫与主人很亲热,在向主人撒娇呢!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很有说服力。
生丙:还可以看出老舍爷爷对猫的感情。本来在洁白的稿纸上留下猫爪印是件让人不愉快的事,作者却把它看成美丽的小梅花,说明作者特别喜欢猫,在他眼里,猫什么都好,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哪怕再淘气也可爱。
师:真了不起,把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感情都给体会出来了。
生丁:我补充一点,猫爪印确实很像梅花,说明作者观察事物很细致,“小梅花”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了情感这词用得妙。
(师感情朗读后,生鼓掌)。
反思: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的局限,在自主学习中往往出现“缺氧”现象。如果不加引导,就会使阅读实践流于肤浅。那么,教师如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猫》一课中教师机智地运用“欲擒故纵”法,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评价的主客体一互换,使原本有些沉闷的课堂一下活跃了,学生一听要给老师点评,首先,更注意倾听了;其次,在指出老师错误时,要仔细阅读文章,还要认真思考。这种“看似无心胜有心”的引导使学生的阅读一步步深入,不仅领悟了文章的内涵,还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甚至探究了写作的方法。如此教学,相信一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扩展教案设计篇五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性教学,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四.说学法。
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探究等方法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所蕴涵的深意。
六.说课前准备 。
七.说课时安排 。
八.说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2.开火车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字、词读音。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五)再评老汉,聚焦父子。 。
(八) 板书 。
扩展教案设计篇六
用“语句扩展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文章语言是感动读者的基础,也是述事说理的基本要素。用细腻动人、脉脉含情的语句传神现情,用平淡实在、质朴无华、耐人寻味的语句诉说哲理,用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的语句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的语言描物写态,就会使文章色香味俱全。要想使初中生能用优美的语言表述思想,语句扩展训练是一条有效途径。
扩展句子,是把简练的短句加以延伸,变成较复杂、修饰词较多、说明较细、句子成份较多的语句。扩展后的语句一定要通顺、有条理、合乎逻辑,与原来的短句本意相合。
用扩展语句培养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读懂题意。要让学生审清题目要求,看清扩展的内容,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范围、句式、修辞、表达方式、重点、字数等方面的要求,体会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其次,要会确定重点,找到原句中比较含蓄、比较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围绕重点展开叙述、议论、抒情。再次,要调动知识记忆。
从某种意义上说,扩展语句是一种微型作文,要求学生从素材库中选取最能契合题意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切人点,运用一定的修辞方式流畅而有个性地加以表达。这就需要学生调动文化和生活积淀,使扩展出的文段有血有肉。另外,要学会借助修辞。除了能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格增强表现力外,还要学会运用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等表达方式描绘景物、刻画人物、增添情节、补充细节,用得体规范、优美生动的语言写出符合要求的文段。最后,还要让学生注意立意,尽可能地表达出健康的思想感情。
二、将短句扩展成长句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要明晰题意,就是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比如:
扩展句子:“燕子飞翔”,要求用某种修辞方式或表达方式扩展;扩展重点内容;扩展后句子字数至少25字。用记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介绍事物的概况,无细节描写。
例: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
用描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
例:天空像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采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用议论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例: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时刻,一切生灵都热得难挨,可燕子却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用说明方式扩展。其特点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情况。
例:潮湿闷热的夏季,暴风雨到来之前,有翅目昆虫多在低空活动,这时是燕子觅食的最好时机,因而燕子也多在低空飞翔。
用抒情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包含有较强烈的感情。
例:那白色的肚皮,昭示着燕子的高洁;那长长的翅膀,显示着燕子搏击的力量,让我们忧郁的灵魂也随着欢快的燕子飞翔吧。
第二步,正式展开扩展,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按一定方法做符合原意的扩展。
添枝加叶法。就是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限制或修饰性的词语(定语、状语、补语),使之形象丰富的一种方法。
例:请扩展“她笑了”,使其更加生动。
加修饰成分,变成“她含着泪笑了。”
加修辞手法,变成“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加表现手法,变成“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用烘托的手法烘托出她的笑的迷人。
拆分组合法。就是把所给信息按照要求拆分后再加以改造组合的扩展方法。例如:
把杜甫的《漫成一首》中的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可以按“月形”、“月色”、“月光”、“月神”进行扩展。
其例如下:
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
很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上。(月色)。
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
那银盘飘忽,好似一嶷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
镜头特写法。扩展前的句子只是一个大概的宏观的远景,要把一个一秒钟的镜头变成一分钟,我们需要对这个场景进行镜头特写,慢慢推进,俯拍、侧拍,仰拍。针对一些情景性较强的简单陈述句,我们可以采用镜头特写法,在自己的脑海里构想那幅情景,然后把每一个你可以想到的角落描写出来。例如:
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下雨”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0字。
情景一:春天野外下雨;情景二:夏天校园下雨。
扩展一:如丝的细雨飘飘洒洒,如轻纱,如薄雾,远处的绵绵山峦,近处的漠漠田野,都笼罩在这一片茫茫的春雨中。
扩展二:天黑得像夜晚,教室里闷得如同蒸笼一般。突然,一阵惊雷响起,随着雷声,豆大的雨点泼洒下来。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像是天河突然决口。不一会,整个校园就成了茫茫的一片湖泊了。
这两个情景的描写都采用了镜头特写法,扩展后的句子,从视觉、听觉上加以特写,使人身临其境。
选择扩展法。所谓选择扩展法,就是说不对原来句子中的每一个部分进行扩展,而只是针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几种扩展,可以只是对主语,或者对谓语,或者对宾语进行扩展。例如:
将“煤烟钻进窗户”扩展成更丰富的单句。
扩展主语: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张扬肆虐的煤烟钻进了窗户。
扩展谓语:煤烟从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后,张扬肆虐地钻进了窗户。
扩展宾语:煤烟钻进窗户后迅速肆虐地在室内弥漫开来。
巧用修辞法。就是根据原句,巧用修辞方法,使语言更趋完美的一种方法。例如:
把“春草嫩绿夏草青”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
扩展:春草冒出尖尖的脑袋,似针似线,点缀着初春的大地;脚下是绿油油的一大片草地,向远方延伸,仿佛一幅碧绿的画卷,舒展在游人的前方。
第三步,回头检验。这一步不可以忽视,写完之后要注意,我们扩展后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是还是原文的那个意思,如果句意偏离了太多,就要注意调整。
作者单位:甘肃省玉门市下西号乡学区(735211)。
扩展教案设计篇七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我家的“侠女”———纪晓旭。
你不要小看这个女生哦,她可是我们家的“侠女”,只不过这个称号至今没有被人认同而已。看在我和她的交情非同一般的份儿上,在此宣扬一下她多方面的特点,看你到底怎么定位她。
感评:第一段总体写主人公的外貌特征,描写比较传神,抓住了典型的特征。语言简练,又深刻勾画出了人物外貌,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到床上;要么就用牛肉臭儿然后都它双脚独立前进。有时兴致起来了干脆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还自命为“特效蒸汗减肥法”。可怜的小狗儿受尽了折磨,却又偏偏离不开她,夜里总钻到她的被子里,自以为惬意的找个温暖的小角落舒服的卧下,却被她睡梦中一招“连环夺命腿”踢到床下,唉。你肯定以为这小狗早已瘦的像非洲难民,可它却比谁都肥嘟嘟呢!因为这“侠女”其实也很疼它的,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分一半给它,每天又好细心的照顾它,它不肥才怪呢!
感评:此段意在表现“侠女”活泼而略显疯狂的一面。抓住了典型的动词,动作描写很逼真,让人真的有一种“侠女也疯狂的”感觉。同时也能看出她对小狗的那种怜宠,展示了她性格的两面性。
她也有软弱的一面,“侠女”也会哭吗!记得那时她看《蓝色生死恋》的时候,真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看上去好不凄惨!她喜欢看言情小说,对于琼阿姨的作品如数家珍,总是感慨世间的悲凉。她也爱看柯南,每次看的时候是她一天中表情最丰富的时候:开始看到血腥的尸体总是“哇”的一声大叫,所以通常别人看尸体没什么,到被她的叫吓得魂都没了;然后就开始深思,时而皱眉时而傻笑,时而又坐立不安,真是让人不明白她到底在想什么;最后等真相揭露她又一阵阵惋惜,说自己怎么那么笨。反正看她看电视可比看电视有趣多了。
感评:这段意在写“侠女”安静淑女的一面,但是所选事例不恰当,让人觉得还是在写她疯狂的一面,应当修改。
别看她,可她对待却是一点也的!她很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会为了目标努力。她很能吃苦,可以晚上只睡几个小时,第二天扮熊猫吓我们这些胆小的人,所以她的成绩也一直是不错的,让很多人都恨得牙痒痒。
感评:这一段写出了“侠女”并非傻玩傻闹,而是有自己坚定的人生目标,划线的词语写出了她这一特点。语言较幽默,不刻板。
她的初中老师曾评价她说,她是那种会用200%的精力去享受生活的人。她看书,写作,听歌,聊天;她上网,运动,郊游,打游戏,她感慨,多愁,爱哭又乐观。她就是我们家的“侠女”,她就是我。哈哈,我没有骗你,我真的是“侠女”哦!我可是“绝对快乐派”的第一代掌门人!我们的信物就是开心的笑快乐的笑。加入我们这个门派吧!因为我们的宗旨是没有什么不快乐,快乐万岁!
感评:最后一段揭晓谜底,这个“侠女”就是“我”。引用老师的话高度概括了“我”的特点。并且引出了新奇的“绝对快乐派”,让人回味。
她也有安静的一面。别看她平时好像很神经质,可是她却疯狂的迷恋文学。看过她作文的人都会比较诧异,有点不相信那柔美的文字,纤细的心是属于她的。她看书的时候,和平常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她喜欢在阳光洒满屋子的下午躲在床上的小角落里,捧一本琼瑶的小说,放上一张唱片,细细的接受小说中意境的洗礼。那时候的她会出奇的淑女,因为她爱文学,爱写作,爱这世间上所有的快乐所有的痛苦,爱这美丽的文字,这柔和的世界。
感评:改过之后就比较容易凸现“侠女”与“淑女”之间的对比。是作者读出主人公安静柔和和女孩的一面。
同学点评:
1:文章通顺连贯,人物的特点突出,内容生动有趣,吸引读者。如果在内容上再多安排一些突出自己的事例将会更好。
2:语言个性活泼,角度独特,人物个性鲜明写真。
3:语言生动,形象的刻画自己,吸引读者,个性突出,题材新颖。
扩展教案设计篇八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美丽的风景总是可以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不过,现在我要给大家看一幅特殊的图画。请看投影屏幕,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习惯了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我们更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世界,今天让我们阅读《窗》这个故事,用我们的心灵去解读窗内外的世界。(2)。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小说,读完后说一说,从故事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评价后导入下一个环节。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病房,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4)。
扩展教案设计篇九
明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极言蜀道的高,而在第二自然段又极言蜀道的险。这些具体的描绘,形象、生动地画出了山川的形态。但作者仍觉得不够到位,又用“劝阻”、“质问”友人这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烘托了自然景物的惊奇雄险。
明确:第一自然段作者尽述蜀道的高不可攀,笔锋一转,劝朋友不要西游,因为这里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险可畏。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1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如何理解“凋”?
明确:使动法,使……凋谢。此处指脸色由红润吓成铁青色,夸张。主旨句二见。诗的中间则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色变”之叹,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前一层说蜀道凄凉万状,后一层说蜀道极其险恶——这些都是旅游者心理上难以承受的。
明确:连峰绝壁,距离天不满一尺,枯松倒挂其间;激流瀑布,争相喧闹,砯崖转石,声响如雷,都会危及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此处作动词,冲击。转,使滚动。
(1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揣摩着句意味。
明确:嗟,唉,叹惋之词。胡为,为什么。这几句是叹蜀道之险,用蜀人的口吻,来劝远方的人不要来这危险的是非之地,意味尤为深长。
扩展教案设计篇十
一、单项选择题来源:
1.在基坑验槽后应立即(),方可支模、铺设钢筋网片。:
a.铺干水泥b.浇筑垫层混凝土。
c.浇水d.铺水泥砂浆。
2.对于锥形基础,斜面部分的模板应随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并顶压紧,以防()。
a.模板上浮变形b.模板下沉变形。
c.混凝土开裂d.混凝土漏浆。
3.对于锥形基础,边角处的混凝土必须注意()。
a.浇筑角度b.浇筑前先灌水泥砂浆。
c.保温隔热d.捣实。
4.基础混凝土宜()浇筑完成。:
a.分段连续b.分段不连续。
c.分层连续d.分层不连续。
5.基础上有插筋时,要将插筋()以保证其位置的正确。:
a.加以固定b.剪断。
c.焊接d.搭接。
6.基础混凝土浇灌完,应用草帘等覆盖并()加以养护。:
a.铺干水泥b.浇筑垫层混凝土。
c.浇水d.铺水泥砂浆来源:
二、多项选择题。
1.混凝土扩展基础和条形基础的施工工艺中在混凝土浇灌前应先进行()工作。
a.基底清理b.验槽。
c.验桩d.填土。
e.验收轴线、基坑尺寸和土质应符合设计规定。
2.在基础混凝土浇灌前应先进行()工作。:
a.浇水浸湿模板b.清理模板来源:
c.进行模板预检d.钢筋的隐蔽工程验收。
e.铺干水泥。
考点50自测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c5.a6.c。
二、多项选择题:1.abe2.bcd。
扩展教案设计篇十一
用webquest形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清晰地设置一个学习流程,有目的地集中网络资源,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次网络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以高二戏剧单元的相关作品《雷雨》探究学习对象,进行了一次有益的课外扩展阅读教学尝试。课案陈述如下:
一、课题导言: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二、学习任务:
1、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2、走进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通过对一部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鉴赏作品的方法,增强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
4、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5、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6、关注人的生存需求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感受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感情体验与震撼中增强生命意识,滋养人文情怀。
三、过程和资源:
(一)准备阶段:
1、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原著。(链接“在线阅读”内容:景人物序幕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尾声)。
2、观看电影《雷雨》。
3、反思提示:
(3)准备阶段你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何?提醒您注意,它将直接影响到您下一步学习的质量。如果情况不佳,要及时弥补。
(二)课堂研读讨论:
1、设问提示:
要求: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让学生陈述问题,教师进行设问示例)。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
~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
[1][2][3]。
扩展教案设计篇十二
用webquest形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清晰地设置一个学习流程,有目的地集中网络资源,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次网络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以高二戏剧单元的相关作品《雷雨》探究学习对象,进行了一次有益的课外扩展阅读教学尝试。课案陈述如下:
一、课题导言: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二、学习任务:
1、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2、走进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通过对一部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鉴赏作品的方法,增强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
4、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5、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6、关注人的生存需求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感受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感情体验与震撼中增强生命意识,滋养人文情怀。
三、过程和资源:
(一)准备阶段:
1、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原著。(链接“在线阅读”内容:景人物序幕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尾声)。
2、观看电影《雷雨》。
3、反思提示:
(3)准备阶段你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何?提醒您注意,它将直接影响到您下一步学习的质量。如果情况不佳,要及时弥补。
(二)课堂研读讨论:
1、设问提示:
要求: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让学生陈述问题,教师进行设问示例)。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
~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冲突。请梳理剧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体会这句话的内涵。
~你欣赏《雷雨》的语言吗?请结合具体实例说说《雷雨》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力。
~将原著和电影进行比较,看改编、增删了些什么内容,对电影改编的效果进行评价。
……(其他问题略去)。
2、网上资源研读:
要求:带着问题研读以下相关资料,研读时把重要的信息复制记录、保存下来。
~链接关于整体赏评的资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资料》、《曹禺谈雷雨》、《李健吾谈雷雨》、《曹禺剧作的变化》、《雷雨(节选)教学探微》等十篇。
~链接关于作者和创作情况的'资料:《雷雨的诞生》、《曹禺生平及创作》、《第三只眼睛看曹禺》等五篇。
~链接关于作品主题思想的资料:《永远的雷雨》(王蒙)、《要么自由,要么发疯》、《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等。
~链接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资料:《我喜欢的繁漪和周冲》、《评雷雨中的人物》、《人物形象塑造的复杂性与多元化》、《繁漪形象辨析》、《沉默的鲁侍萍》、《关于周朴园》等八篇。
~链接关于戏剧语言的资料:《论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谈谈雷雨的语言》等。
~链接同龄人对《雷雨》的见解:《人性的生存悲剧》、《雷雨的戏剧冲突》等。
3、在线帮助:链接21cn、yahoo、263等搜索引擎。(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并激励学生补充、丰富有效资源)。
4、课下纸媒体资料研读:书城查阅资料、图书馆借阅资料。
5、课堂讨论:针对问题,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深化认识。
6、学习反思:
~阅读原著时有没有对问题涉及的内容做重点关注?
~阅读资料时把重要的信息摘录下来了吗?比如那些可以佐证你自己的观点的材料,还有那些你打算加以辩驳的说法。(当然还包括信息出处)。
~阅读过程中是否及时地记下自己思维闪动的火花?
~阅读时有没有发现资源本身的错误或者缺漏?你用心辨识了吗?
~阅读时,发现你要解决的问题资源不足,搜索查询了吗?
(三)撰写文章:
1、请提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认识,参阅相关资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雷雨》的文章。可以是小型学术论文(链接小论文的撰写指导以及范文),鉴赏评论文字,也可以是读后感,随想,等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作业形式)。
2、回顾、反思、总结研究性阅读全过程中的情况及得失利弊,写一篇学习随感。
(四)交流借鉴:
1、论坛交流。
2、上传部分习作,摘要选登精彩见解,供同学阅读、交流、借鉴,亦是学习成果的展示。
教学反思:
首先,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实现了将探究学习引入常规教学的初衷,形成一个“范例性”webquest扩展阅读课案。它为学生展示一个完整而清晰地有效阅读过程,突出学习方法和效果的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其次,借助网络,不仅加大了课堂的密度和容量,且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便捷延伸。有效网络资源的集中,在学生课业负担重、上网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形下,免去了漫无边际的查询之苦,有利于省时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第三,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师驾控比讲读授课更为宽松,学生从研读资料到完成作业,都可以更为充分地体现操作的个性化与层次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控研读状态、选择作业层级。优秀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借鉴,也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好的促进、激励作用。
第四,课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互动性看似不足,但实质上“设问提示”与自主研读资料寻求解答的教学环节中,集中地体现出了激疑、设疑、知困并解疑解惑的能动探究性。高质量的设问,是研读解困的动因,但问题意识往往是学生最缺乏的,“设问提示”环节,正是基于刺激学生“知困”的需要而设置的,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问题意识,使阅读由浏览情节的“读过”,上升到带着问题研读相关资料的“读懂”,再到研读中注重设疑解困、生发属于自己的见解的“读透”,实现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
第五,由这个课例生发了一个高中阶段进行课外阅读扩展的总体设想,即设计层级化分明的webquest形式探究阅读课案。内容为教育部指定的必读名著,每学年重点研读一部,用webquest形式,高一设计突出探究的“示范性”(如以上课例),展示完整的探究阅读过程。高二提升层次,强调探究的“指导性”,设定一个大致的流程,指导学生自己设疑,分组查询资料,寻求答案,制作成简单的网页,课堂上进行交流借鉴,在互相启发中改进方案,完善思路,深化认识,最后由教师汇总整理所有有价值的问题、资源、精彩文章或解答,完成webquest的构建。第三阶段强调探究的“自主性”,即由学生自己选题,完成一个课题任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的能力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突出师生间交流的互动性和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探究性。
(此文刊发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