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学课堂实录(实用18篇)
总结是对我们所经历和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是对学习的一种回顾。做好总结,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措辞。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一
二、导入师:描绘秋天,你会选择哪些景物、词语?生1:秋高气爽。生2:叶子下落。生3:菊米飘香。生4:肥硕的果实,叶子由绿变黄。
三、学生一起朗读课文你们认为读得怎样?生1:“青鳊鱼似的乌桕叶”读得不整齐。生2:没有感情。生3:“丁丁”读错字音。师:我们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请看导读:“……深情絮语”(“深情”就是“有感情”,“絮语”就是“轻声诉说”)。
(可以边独立思考边写。)生1:1、2句露珠很美,伐木声很优美,环境清静。“满披”、“丁丁”、“飘出”用得好。师:“丁丁”为什么用得好?生:用声音来表现静。师:“飘出”能否改成“传出”?生:不能。因为“飘”有“轻轻地、慢慢地”的意思,更能体现出清静。学生齐读这两句。生2:3、4句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丰收的好季节,有肥硕的瓜果,“饱食”说明镰刀割稻谷割得很多。学生齐读这两句。生3:9、10句“轻轻”写出了渔人:依依不舍、看风景(描述:岸上长着芦苇,湖里游着小鱼,湖面上飘着小船。),渔人不忍打破幽静的气氛。学生齐读第二节,抽读“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一句,再齐读。生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小鱼在捉迷藏。生5:“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读这两句。师:谁在吹笛?生齐答:牧童。生6:3、4句吃穿不愁,为农民带来幸福。生7:11句蟋蟀在跳来跳去。师:有没有听到过蟋蟀的声音?生8:12句水清、浅,鱼往上跳。
生:叫得遥远,可见辽阔。生3:“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怎样理解?师:指的是什么?生:夏夜的笛声。师:现在还存不存在?生:不存在。师:牧童不在?牧羊女梦寐什么?生:想着牧童的笛声。生4:为什么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生1:秋天是农民丰收的季节,家里果实很多。生2:还有其他三季,只有秋天才丰收。师:鸟栖息在树上歌唱,悠闲自在。
六、学生有感情地一起朗读整首诗。
七、分组各背一节,看哪一组背得快(先准备,接着尝试背,实在背不出可瞄一眼)。
八、作业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二
课前交流:领着学生跳新疆舞。
生:记得。
师:看到什么就大声地说出来。
(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学生非常兴奋,不时地随着孙悟空的变化发出议论论)。
师:看到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你们是不是很羡慕啊!
生:羡慕。
(师板书:我想变)。
师:有什么想法就大声地说出来,有想法的孩子才是有创造性的孩子。
生:我想变成一位美良的马良,马良有一只神奇的笔,可以画出许多金银财宝,让贫困山区也能过上美好的日子。
师:纯洁善良的女孩子。
生:我想变成一个种子。
师:有一首歌唱到。
师:别忘了带上我们一起去探索。
生4:我想变成宇航员,因为宇宙还有很多秘密没解开,为我们中国争光。
师:未来的宇航员跟你握握手。
生5:我想变成盲人的眼睛。能看到银闪闪的冬天,
师:你的想法让我们非常地感动。还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大声地说给你的同桌,好吗?
(同桌互说想法,老师指导)。
师:看你们说得那么起劲,你们猜猜我想变成什么?
生1:……。
师:你猜错了,我想变成一滴小水珠,想听我的故事吗?
生:想。
师:(配乐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因为乌鲁木齐是远离海洋的城市,而我从小就喜欢水向往大海,所以我从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我能变成大海里的一滴小水珠那该多好啊!有一天,我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正抬头看着天,突然我发现自己真的变成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珠,我欣喜若狂,快乐地奔向海洋,希望可以马上回到家。正在这时,我看到一株就要渴死的小花。花已经枯萎了,枝叶已经枯黄了,花瓣也即将凋落了,花失去了原本的美丽,我看了看他,很想去帮助他,可是我,我也害怕失去自己晶莹剔透的衣裳。“帮帮我吧”我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时便不再犹豫,跑过去,献出了自己,帮助了花儿。花活了,我也满意的笑了。同伴们知道这件事以后都纷纷向我学习,他们也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地人。
师:你们也想讲这样的故事吗?
生:想。
生:好。
同桌讲故事。
师:谁想在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刚才那个宇航员,让我们先来听听。
师:他能够跟古代的神话结合在一起,而且在讲的故事里用到好多好词好句。
生:不假思索。
生:讲得流畅。
生:我觉得他的故事编得有点太短了,不过,以后如果句子再多一些,再加一些想象力就更出色了。
生2:她讲故事讲得很好,给我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生3:她这个故事讲得非常有童真童趣。
生4:农民种的东西已经干了,如果是新种的种子已经干了,为什么还没干呢,因为这是想象。
生5:我觉得他的故事挺好的,有的词用得非常得恰当,这个故事编得很有意义。
师:那个用得恰当得词你再说一下。
生5:及时雨。
师:语言表达得流畅,像同学说的有童真童趣。还有谁讲。
生:我想变成一股清澈见底的。我想。
师:
生:她的故事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有美好的愿望。
师:而且他在故事一开头还设计了自己是怎么变的,非常得巧妙。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但由于时间的关系。
师:你帮助了别人,得到了快乐,是吗?真好。听了你们的故事,老师大开眼界。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与更多地人分享呀。
生:想。
师:好,把书翻开136页,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了哪些好的好的建议和要求。请同学们拿出笔,一边画,一边找出重要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词。
(生边读边画,师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找的是句子“这次习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从你的句子当中听出一个关键词。编一个故事。(师板书:编)。
生:我画的也是句子: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师:写完了以后别忘了读给身边的人听一听,听了他们的意思这后我们还要认真地改一改。(师板书:读、改)。
生:我画的也是句子“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
师:噢,每个人心中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
生:我找的也是句子“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生:好。
师:写作的时候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我们可以商量商量。同学们,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课后用查字典的方法再把他写上。同学们,拿出笔,在作文本上直接写下你心中的故事吧。
(生写作文,师指导)。
讲评课。
师:上节课我们按照要求完成了习作。
出示习作要求:
师:完成习作的感觉好不好,想不想给习作打个分。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有什么要求。
想得到一片智慧页有什么要求。
生:语句通顺。通过片断习作,
师:如果你能做到语句通顺,通过片断习作,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还有丰富的想象力,你就能得到两片智慧页。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习作大声地朗读出来,然后给自己打个成绩,并且把自评的结果放在题目的左边。开始吧!
(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师:有哪些同学得到两片智慧页。
生举手。
师:不错,很自信很好。谁愿意把你的习作与大家分享,别忘了还要接受大家的评价。
生1:我想变成一棵善良的心。我天天想夜夜盼。有一次我低头一看,我真的变成一棵善良的心了。我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坏蛋正在抢一个小同学,我看见非常生气,趁那个坏人张口说话时我赶紧跳进他的嘴里,对黑心说,你为什么要支持他做坏事呢,黑心说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管不着,我一怒之下,把黑心扔了出去。这个人好像换了心以后,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一下子反省了。我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特别高兴,我愿永远都做这个人的善良的心。
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说明写得很好。谁来评价一下。
生1:我觉得她的作文写得十分精彩。还表明了她很爱帮助人。
生2:她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师:我们再细致一点,看看还有什么。
生3:她的错别字太多。个写成上了。盼着写成想着了。
师:看看题目。
生4:善良的善写错了。
师:你能上黑板写一下吗?
生5:她文章的黑心不是真正的黑心,应该加个引号。
师:请看这个句子这个人好像换了心以后,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一下子反省了。
生:不应该是反省,清醒。
师:我还发现了一个句子。
学生书空容易写错的两个字。
师:你给自己的评价是几片智慧页。
生:一片。
师:我可以写下自己的评价意见。
生:可以。
生:好。
学生鼓掌。
生:找出好词好句并画出来。
生:在他的习作中发现错字,圈出来,并改之。
生:评讲时要公平公正。
师:综合起来就是这三点。
出示四人小组评改要求:
一、在四人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圈出错别字,勾划出习作中的好词好句。
二、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把小组评价成绩写在题目右边。
三、如果可以留下小组评改意见就更好了。
生:好。
师: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现在可以开始啦!
(生小组评讲作文,师指导)。
师:刚才都有哪些同学得到了神笔星。
生举手。
师:看来你们都是小书法家。非常好。哪些同学得到智慧星?
生举手。
师:聪明星,我们的小聪明星呢?
生举手。
师:会听会动脑筋的孩子。冲刺星在哪里?
生举手。
师:嗯,你们是进步最大的,要再接再厉哦。希望星在哪里?
生举手。
师:未来的小作家们。很好。现在哪个小组想汇报?
小组汇报:
一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推荐的是我的文章。我这篇文章叫:我想变成哈利波特。我的文章比较长,我只读最精彩的一段。我十秒钟上就飞到了,来到灾区,我看到房倒屋塌,我挥起魔棒,当他们抬头看到一把扫帚,就知道是哈利?波特。
生2:我来说说他的好词好句:纵横交错、乐滋滋、快乐地交谈。
生3:我来为大家读读她的评语,想象力丰富,语句通顺,希望以后错别字少点。
生4:评价成绩是两片智慧页。
师:非常好,这个小组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小组。
二组汇报。
生1:我们推荐的是xxx的,我想变成一棵大树,请他读。
生2:今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发现自己穿上了棕色的衣裳,就停在我的怀抱里,……。
师:想不想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啊。
生:想。
(生修改习作)。
光盘实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八单元习作指导、讲评。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二郎神和孙悟空斗法的故事吗?
生:记得。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学生非常兴奋,不时地随着孙悟空的变化发出议论论)。
师:看到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你们是不是很羡慕啊!
生:是。
(师板书:我想变)。
生:我想变成蜘蛛侠,保护地球,保护人类,保护美丽的地球。
师:你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男孩子。谁还来说?
生:我想变成一种专门克制病毒的杀毒软件,因为电脑并不需要病毒,而是需要真诚地使用。
师:看来你是未来的网络能手。你呢?
生:我想变成小鸟遨游世界。
师:你有一颗飞翔的心。还有吗?
生:我想变成神笔马良,因为有些山区的孩子上不起学,我画所学校让他们上学,遇到坏人,我可以画个监狱,把他们关进去。
师:从你的发言我可以感觉到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对吗?请你来说。
生:我想变成河流流进沙漠,让沙漠变成绿洲。
生:我想变成一颗小种子,长大以后让别人吃我的果实。
师:你是一个太有爱心特别善良的女孩子。还有吗?都想说,说给你同桌听听好吗?
(同桌互说)。
生:想。
师:(配乐讲故事)因为乌鲁木齐是远离海洋的城市,而我从小就喜欢水向往大海,所以我从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我能变成大海里的一滴小水珠那该多好啊!有一天,我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正抬头看着天,突然我发现自己真的变成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珠,我欣喜若狂,快乐地奔向海洋,希望可以马上回到家。正在这时,我看到一株就要渴死的小花。花已经枯萎了,枝叶已经枯黄了,花瓣也即将凋落了,花失去了原本的美丽,我看了看他,很想去帮助他,可是我,我也害怕失去自己晶莹剔透的衣裳。“帮帮我吧”我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时便不再犹豫,跑过去,献出了自己,帮助了花儿。花活了,我也满意的笑了。同伴们知道这件事以后都纷纷向我学习,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地人。
(学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你们也想讲这样的故事吗?
生:想。
生:好。
师:开始吧!
(生互说故事,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我们先讲到这好吗?谁想来讲一个。你先来吧。
生1:我想变成小火苗。我是一个喜欢童话的小女孩,尤其喜欢《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我就经常幻想着如果自己是一束小火苗该多好啊。
师:看来你是一个愿意把温暖带给更多人的小姑娘,特别得善良。你继续说。
生1:我和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小姑娘,组成一堆诨穑给人带来温暖。我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得非常快乐。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小姑娘,她的衣服非常得单薄,她非常得需要帮助,但是我帮助了他,我自己就没有了。
师:噢,这个时候,你怎么做了呢?
生:但是透过火花,我看到小姑娘的笑容。
师:她特别满意特别幸福的笑容,对吗?
生:我就一点也不害怕,我把自己奉献给了人类,非常幸福。我就很满足地飞向了天堂。
师:你完成这样一件你认为很想做的事情以后,你很快乐,对吗?
生:嗯。
师:很好,把掌声这位有爱心的女孩子。
(鼓掌)。
师:她愿意用自己的光和热带给更多的人快乐。还有吗?
生2:我想变成一种专门克制病毒的杀毒软件。一天,我坐在电脑旁看资料,忽然发现一种病毒很厉害,常常使得电脑的所有系统瘫痪。看到这,我们家的电脑就被这样一种病毒入侵了。我想我如果是杀毒软件该多好啊。我真的变成了杀毒软件。一天,总部向我发来紧急情报,交通银行的系统主板被一种叫做xx的钻入,使得全体的主板遭到了毁灭性的攻击,我此刻,脑海中只浮现出银行门口成千上万的人等待提款的场景,还有银行工作人员满脸愁容的看着电脑。想到这,我毫不犹豫地跟上了病毒,以我的必胜绝招将他消灭,一切恢复了正常,我也满意地笑了。
师:看来,你不但是个电脑迷,还是个很有责任心的男孩子,是不是?
生2:是。
生3:我想变,我想变,我想变成什么呢?
师:一连三个你想变,告诉我们你想变成什么?
生3:噢,原来我想变成白衣天使――护士。因为白衣天使用他们的精心和爱心换来了每一位病人的微笑,这可是我的愿望啊。有一天,我真的变成了护士。我看到在病房里有一位病人他急需输液,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给他输液,一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的病渐渐地好了,我看见他微笑着说:谢谢你们,是你们救了我,是你们让我从病床上站起来,重新恢复了健康。而我们这样回答他:不用谢,这是我们白衣天使应该做到的。
(鼓掌)。
师:哎呀,特别得好,故事讲得好,编得也好,我们都听得入神了,都被你的故事陶醉了。
还有谁想讲?
生4:我想变成一棵小草。
师:老师打断一下,你为什么想变成一棵小草,为什么不变成美丽的花朵,比如说变成百合呀,其他五颜六色的花。
生4:因为我知道有一首诗的最后一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个火就像冬天的雪一样把小草冻僵了。到了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也就慢慢长出来,而花儿呢却是慢慢地长,而且有时候花瓣还会凋落,小草就不会凋落。
师:看来你喜欢的是小草坚韧不拔的生命意志。是吗?那你继续讲故事吧。
生4:在一个春天,有一个小姑娘躺在我的身上。我想,为什么要让她躺在我的身上呢,我推了推她,把她给吓跑了。又一个春天来临了,又一个小孩躺在了我的身上,我想我不想再那么自私了,让她躺在我的身上,太阳照耀着她,让她快乐地成长。在这里人们知道了我的爱心,人们也让我天天快乐地成长。
师:老师还想问问你,你是怎么变成小草地呀?
生4:我是在一天回家的路上,被太阳照耀着我,我发现我真的变成了一棵嫩绿的小草。
师:这棵嫩绿的小草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谢谢。还有谁想来讲?
生5:我想变成万能大字典。我躺在一个图书馆里。
师:我打断一下,能不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成大字典的?
生5:可以。我从小就爱读书,非常想变成一本书,尤其是万能大字典。什么都有。忽然有,我变成了一本万能大字典,我躺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在我旁边有很多旧书,他们都已经帮助过人,唯独我还没帮助过人类。
师:是你还没来得及帮助人类。
生5:就在这时,一个小朋友发现了我。她变把我高兴地举起来。
师:你的心里怎样?
生5:我非常得高兴。她把我带回家里,通过每天的阅读,她的成绩飞速地上涨,最后她考上了重点大学。我真为她高兴。
师:你帮助了别人,得到了快乐,是吗?真好。听了你们的故事,老师大开眼界。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与更多地人分享呀。
生:想。
师:好,把书翻开136页,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了哪些好的好的建议和要求。请同学们拿出笔,一边画,一边找出重要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词。
(生边读边画,师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找的是句子“这次习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从你的句子当中听出一个关键词。编一个故事。(师板书:编)。
生:我画的也是句子: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师:写完了以后别忘了读给身边的人听一听,听了他们的意思这后我们还要认真地改一改。(师板书:读、改)。
生:我画的也是句子“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
师:噢,每个人心中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
生:我找的也是句子“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生:好。
师:写作的时候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我们可以商量商量。同学们,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课后用查字典的方法再把他写上。同学们,拿出笔,在作文本上直接写下你心中的故事吧。
(生写作文,师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
师:上节课我们按照要求完成了习作,感觉怎么样啊。
生:不错。
师:想不想给作文打个分?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要求吧。一起来看看,谁来说说想得到一片智慧叶的要求。
生:要得到一片智慧叶,需要语句通顺,通过片段习作,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大胆想象。
生:好。
师:开始吧。
(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
师:我看到有些同学已经开始给自己成绩了。得到了两片智慧叶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
生:有!
师:xxx,你来。我们看看这个小伙子怎么样。
生1:我变成了河流。我和爸爸开车飞驰在公路上。看见两旁的沙漠,我想,我要是一条河流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我真的变成了河流,终于流进了沙漠。沙漠变成了碧绿的湖,我呼唤小鸟在我周围飞翔,呼唤小鱼在水里嬉戏。我让沙漠中长满了茂密的森林。鸟儿飞累了,落在树上休息,我听见鸟儿们说:“这里多美啊,我们在这里安家吧!”旅行家路过这里没水喝了,我用我的人给他们解渴,我听见人们说:“这里的水真甘甜啊!”人们热了,我让人们在树荫下乘凉,我用我的水把广阔的戈壁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流啊流啊,我流过的地方长出了青青的小草,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我看见一棵马上就要枯萎的树苗,我赶快过去,让它吸饱了水,我要继续向前流,流到更远的地方,将沙漠变成良田,戈壁变成绿洲。
(鼓掌)。
师:自己给自己几片智慧叶。
生:两片。
师:想听听同学对你习作的评价意见。
生:他的习作中有好词:飞驰。
生:他的习作中好句有:我呼唤小鸟在我周围飞翔,呼唤小鱼在水里嬉戏。
师:哦,他还找到了好句。
生:我发现他右边的乘凉的乘写成乖了。
师:哦,那也愿意上黑板把这个字改出来吗?这个字可能大家一粗心都会写错,我们看看他写的。
(生在黑板上改错字)。
师:乘和乖区别在最后两笔上。还有吗?
生:旁边的旁写错了。
师:你真是火眼金晶。旁的下面应该是。
生:旁的下边应该是方。
(师在作文上改“旁”)。
生:他写得特别好。
生:他的字特别工整。
师:是的。老师呢也发现了一个小错字。呼唤的“唤”。(师改“唤”字)。
生:我有一个意见。他说他是一条小溪流,但是他又说我愿用我的水把广阔的戈壁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我想小溪流那么点的水,怎么能变成一望无际的大海呢,这句话应该改一改。
师:哦,把大家变成绿洲是不是更好了。读一读:我愿用我的水把广阔的戈壁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洲。这个句子是不是更准确更通顺了。谢谢你的火眼金晶,太好了。想给他三片智慧叶。
生:为什么?
师:因为老师觉得他的习作中好词好句特别多,而且书写特别工整。好,我们掌声欢送他这个勇敢的男孩子。
生:找出好词好句并画出来。
生:在他的习作中发现错字,圈出来,并改之。
生:评讲时要公平公正。
师:综合起来就是这三点。
出示四人小组评改要求:
一、在四人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圈出错别字,勾划出习作中的好词好句。
二、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把小组评价成绩写在题目右边。
三、如果可以留下小组评改意见就更好了。
生:好。
师: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现在可以开始啦!
(生小组评讲作文,师指导)。
师:刚才都有哪些同学得到了神笔星。
生举手。
师:看来你们都是小书法家。非常好。哪些同学得到智慧星?
生举手。
师:聪明星,我们的小聪明星呢?
生举手。
师:会听会动脑筋的孩子。冲刺星在哪里?
生举手。
师:嗯,你们是进步最大的,要再接再厉哦。希望星在哪里?
生举手。
师:未来的小作家们。很好。现在哪个小组想汇报?
小组汇报:
一组:
生1:现在由我们组来汇报,我们组获得希望星的是xxx的,她的题目是“我想变成一名三角洲部队的战士”她这篇习作写得语句通顺、生动,有详细的故事情节。
生2:她这篇习作有很多好词好句。好句是:我愿意化妆成打渔的,混进机地。晚上,我方战士打开门,我带着人一拥而上,敌人只得束手就擒。好词是:摧毁、冒然行动、一拥而上、破敌之计、束手就擒。
生3:我们组评给了xx两片智慧叶,另外我们还发现她有几个病句。
师:你们帮她理清了句子是吗?
生3:第一句原句是,从此世界上的人们就友好了,从此再没发生过战争。我们认为去掉一个从此就更好了。不显得罗嗦了。
师:为什么去掉。
生3:因为他写了两个从此重复了。
师:哦,看得真仔细。
生3:还有“晚上了,我带着人一拥而上”我们认为去掉一个“了”字更好。
师:读起来语句更通顺了。看来你们小组是一个善于合作的小组。非常好!
生2:我还发现一个病句,他的原句是“大家又发现许多人拿着枪在巡逻,就不敢冒然行动啦,我突然想到了破敌之计”应该在冒然行动后面加一个“这时”。
师:这样读起来是不是句子就更生动了。
生2:更通顺了。
师:好,真好。还有哪个小组想来汇报。
二组。
生1:我们小组获得希望星的是我。下面先请我们小组的xx同学念念我的好词好句。
生2:xxx的好词好句有:乖巧、遮风挡雨,好句是:我帮助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这样做是值得的。
生3:我们组整体觉得她这篇习作写得很好。
师:你能告诉我们这篇习作主要讲得是什么吗?
生3:她先讲的是她变了一棵小树,变成了小树以后,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师:能不能给我念一个小片段。
生3:去年冬天,我又发现了一个小男孩她已经被冻僵,我犹豫了一会儿,但最终还是决定帮助那个小男孩,我便让他把我的树干砍下来围成火堆,那个小男孩照着我的话去做了。
师:你觉得这段写得好是吗?
生3:是。因为她把生命献给了那个小男孩,给小男孩取暖,而且她的书写很好。
生4:她的语句很通顺,写得很清楚,尤其把奉献自己帮助别人写得很详细。
师:看来你们是一个合作有效分工很明确的小组,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
三组:
生1:我们组获得希望星的是xx同学,下面由xx来读一读我们小组对他的评语。
生2:我们小组给他的评语是:想象力丰富,语句通顺,写得生动、具体。
生3:我来说一下他的习作里有一个错字,口渴的“渴”右下部分里面是一个人字,而不是一个叉,希望大家写得时候注意。
师:你是个有心的女孩子。
生1:我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他的好词好句。好词有:好景不长,越来越少,好句有:最后我要对大家说,不管你是谁,都要记住一句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生4:这次我得了两片智慧叶,下次我要争取获得三片智慧页。
师:我觉得你们小组是个善于合作,善于发现的小组。掌声送给他们。
(鼓掌)。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和同学间的交流之后,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呢。
生:想。
(生修改习作。)。
生:好。
(与小伙伴交流)。
师:我们用自己的一支笔,给想象插上了翅膀,你们快乐吗?
生:快乐。
师:本次的讲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休息吧。
生:老师再见。
评课交流。
田本娜(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施建平(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特级老师)。
施建平:刚才我们听了两堂中年级的作文课,接下来我们进入评课环节,先请两位作课老师简短地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或者是教学反思,反正围绕这堂课吧,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邵坤: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北石家庄的一名年轻的老师。刚才施老师说让我简单地说一说,那我就长话短说了。今天我展示的虽然是两课时,但我们走过的是一段路程,大家可能也感觉到了。归纳地说分五步,第一步阅读,给孩子们准备这样一个册子,里面很多精读略读包括画和作品,目的是希望孩子通过大量阅读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第二步是生活,在生活当中我们进行三个活动,第一个是玩游戏,因为在和孩子们玩当中发现孩子们很多传统游戏不会玩,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约束性还是比较大的,平常很难得一起跟自然去接触,通过接触去玩,希望孩子们真正体验一种快乐,第二个安排的活动是采访父母的童年,安排孩子当专业记者,了解父母的童年生活,同时讲自己的童年。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了解了很多不知道的事,包括父母的,包括自己的。另一个就是收藏活动。我在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收藏是记录生活很棒的一种方式,其实收藏就是记录生活,收藏生活,收藏记忆,每一件收藏都是有故事的,但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示出来,我希望孩子们从收藏当中去发现生活,珍藏生活。第三个是展示环节,希望孩子里积奠了情感,语言文字,生活,所有的积奠之后,我希望把孩子们的情感笼过来,聚过来,希望爆发出一些东西,然后启发他们几个点,能够有了写作的欲望需要来完成习作。在最后一个环节是习作赏析,想法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习作,在欣赏同时就着内容和情感进行评析,希望孩子们从别人的好的作品当中吸收些东西,从别人对你的真诚地欣赏评价当中得到鼓励和动力。最后我想谈到的就是一周的时间可能是有些短,但我还是试图让孩子们能够养成一种习惯,每天都能写点什么,跟孩子们一起准备一个小本,每天写读后感,或者写日记,或者把当天上课回答的精彩问题记录下来,或者是上课之后的感想,只要写点什么就好,因为我觉得习作只有养成习惯,这样才有意义,简单说吧就这些,在课的操作上真的经验也不够,今天我觉得收获很大,跟学生一些互动经验不足呢我回去再好好反思。
樊铭璐:我是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今天上的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八单元的习作,是一次想象习作。这次习作所突出的重难点可以这样说在每一次习作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信心,并能通过课外阅读来帮助他们的习作,丰富他们的习作,帮他们养成独立构思习作,能够互相修改习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过程中能够去指导他们编一个故事,在讲评过程当中重点想表现一点是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经常发现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肯定评价语经验能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来更进一步挖掘他的习作潜能,在想象习作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他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可以是联想,甚至是幻想,在这里没有一个条条框框去限制,在小学生的心理的研究中表明,擅长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佳的年纪,那么课堂上如何激发孩子们善于想象,去展现他们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我们一个在课前需要去思考的问题,让他们不受条条框框限制表达,我口写我心。重视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要求。学生通过自评自改有机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即评即改,而且能够在改的过程中不断无善自己的习作,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在其他同学的讲评过程中,能够做到博采众长感悟新知,这样可以满足学生习作的愿望,可以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是,让学生居于主体位置这样一个情况,让学生教会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在中段教学中去完善这一点时,可以为高年级习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想象习作的同时,我们应该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老师由先说一句话,到编一个故事,到最后自己能够评改自己的习作,到小组评改,到最后还能自己继续评改自己的文章,在这样一个不断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这次,我到开封来,应该说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真的非常感谢全国小语会能够给青年教师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也感谢新疆小语会的专家和领导对我的帮助。我想我这次真的是来学习的,是来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自己工作两年,经验不足,这节课上也暴露了我工作上的不足,希望在座的老师能给予我帮助,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柯:好,各位老师,刚才两位作课老师就自己的课谈了一些想法,邵老师主要谈了一些课前准备,是怎么把小作文做大了的。樊老师讲了这堂课怎么样注意激发兴趣,启发想象,培养学生自改能力,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发。下面欢迎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教授给我们讲讲这两堂课。
田本娜:非常感谢会议给我机会听老师们的课,向老师们学习。我更感谢这两位老师。谢谢你们。听完后我耳目一新。我今天可以说没有什么资格评论老师的课,首先声明一点,我有十几年没听作文课,第二点我的耳朵聋了,很多东西听不准,也可能有很多老师好的表现我没有听到,没有抓到,这点还请老师原谅。今天只是跟施老师和两位老师交换看法,因为我是用十几年前作文的来比较,我觉得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从课中看到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上的改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指导思想上,老师们创造了很多的新的思路,创造了很多新的指导方法,这些好的方法,好的方法,确实说明了我们在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以后,作文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初步概括了一下有那么几点,两位老师共同的优点:
一、变学生被动的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
过去作文课都是学生给老师作文,老师给学生改文,在作文的过程当中和改文的过程当中学生都处为非常被动的地位,从目前两堂课来看完全不是这种状况,在课标里讲得很清楚,今天吴老师说的课标里的要点我就不说了。课标里说说写作是自我表达和语言交际,要珍惜个人交际的独特感受,作文要为学生的个人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一定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被动学生给老师作文的那种状况,要强调提倡学生自主,要启发学生对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两位老师依据课标的精神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从课前的准备,到教学的过程,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挥得很好。除了学生写文之外,在指导和讲评当中,学生占了课堂的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学生活动,教师在启发学生读书、思维、说故事,写文,自改自评,互改互评,全班学生都在活动,师生在互动,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
二、变模式化作文为个性化作文。
过去呢,现在也还这样,由于应付考试,有的老师给学生固定化的写作内容,固定观察顺序,布局谋篇,甚至还提供一些词语,还有的提供一些标准范文,让学生像叶老所批评的依葫芦画瓢。这样的课过去我听过,老师给提供一小黑板的词语,让孩子们在写作中都用上,叶老的批评是如果你抄文,那是依葫芦画瓢,那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如果老师在指导作文时给了固定的框架,给一定的词语,让学生去写,这个给学生的危害就更大了,所以课标特别强调小学生作文要求个性化作文。所以从两堂课来看,现在和过去情况完全不同,我们看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体现出了个性化的小文章。本来就是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如果全班同学写出来一个内容一个形式那就不叫作文课了,作文就要体现个人的心声。什么是个性化,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就是一个命题多个命题,全班学生的作文应该写出多种形式,今天比如说《放飞童年》是一个大的命题,下面孩子们又写出许多小的自由命题。我想,我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他想变什么,他就变出了很多的东西,这样呢,内容和形式就不一样了。要体现出每个学生不同的心声,不同的心灵。不同的年龄孩子们的心声不一样,而且就算年龄相同,在一个班里层次也不一样,所以要写出不同的水平,有的写的顺一些,内容充实一些,语句通顺一些,有的孩子选材不好,或者说语句不通顺,所以差别还是很大的在一般同学当中,所谓个性化就是要写出孩子们自己的心声。我认为这两堂课最大的特点是使得作文回归童心。过去我也曾经讲过,童心不仅纯真,童心还纯幻,就是还有幻想、想象,我们要求孩子写真情实感,我们还要求孩子写想象、幻想。当然幻想和想象不完全一样。儿童写童心不仅能够写出真实的情感来,而且会写出想象来。有的作文以写真情实感为主,真实当中要发挥想象。有的以写想象为主。想象当中也不脱离生活。这样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篇好的文章。所以我们来看这两堂课作文课,邵老师是以写真为主,但在写童年生活当中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想象。樊老师以写想象为主,在写想象之中也有生活的基础,比如有的孩子想着我的心灵是善的,他一定是看到了想到了好多作好事的人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想象之中也是要以真实地生活情感做基础,这两个应该结合起来的。但有时作文是以某一方面为主。有时以写真为主,,有时以写想象为主,所以今天这两位老师的作文之所以能写出童心,既写出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又写出了想象,所以写出了童心。孩子作文回归到童心不是成人腔,小学生作文才有前途。我们现在有些老师总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找些现成的东西让他们去抄、去模仿,不去挖掘孩子们的内心,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丰富的。比如今天邵老师让孩子们回忆童年的生活,因为时间短没有说出来,如果有时间学生还会说出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想象也是这样,能想到很多,所以这两位老师善于揭开孩子们的童心,让孩子们心底的声音发出来,让他们写出来,这样才是小学生作文,去掉成人腔。要使得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就得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书本开放,今天两位老师作文都做到这一点,让孩子读书,让孩子回忆童年生活,向生活开放,回忆童年生活都是很好的办法。当然现实当中也可以有很多方法带孩子们参观,游览,采访,让他们生活中有所积累。在文字上也应该有所积累,要生活化,要多读书。今天有的老师让孩子们读了不少的书,生活上要有积累,语言上也要有积累,光有生活积累不行,有的孩子就像生活中所说的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没有语言。所以一定要有语言积累。语言积累就得要读书,多读,还要积累,我们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我认为一直是结合的不能分开的。后面我再谈点关于课前指导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三、变老师给学生改评为学生互改互评,学生自改自评。
这一点很重要。学生改评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非常好的途径。我记得叶老说过那么一段话,他总结自己几十年给学生改作文的经验,看到其他老师的经验,他总结一句,老师给学生改文徒劳无功,四个字。学生是被动的,一定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做法,要提倡学生自改自评,学生互改互评同老师改几方面结合起来。所以今天这两堂课都有评讲,都有改评,有的是自评,有的是互改。这个变化很好。
四、这两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激发学生作文的情趣、情感,使得孩子们的情感能够投入。
许多孩子认为作文没有兴趣,怕作文,可从这两位老师的作文教学来看,因为他们善于启发孩子们作文的动机,他们有了需要,想写了,就不感到困难了,就愿意写了。从这一点两位老师在从课前的准备,到教学的过程,教师作了大量的辅垫和及时的引导,注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对生活的回忆,引起他的兴趣来。所以在同学们交流对童年的美好流恋说出很多童年趣事,在写之前也作了一定的引导。就是说之前写之前老师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像我想变,要求很明确。再就是这两堂课表现在课堂中有老师和学生一种真实的,情感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老师也好,学生也好,他们的情感都很真实,有互动的过程,气氛很活跃。什么叫好课,所谓好课学生要有所得,学生有收获了,有所得了就愿意学了,这就是好课,当然不是好课的唯一标准,我觉得好课的主要标准就是学生得有所得。过去我们不常讲一课一得,你上一堂课总要让他学到点东西。比如放飞童年,孩子们对童年有了一定的回忆,感觉回忆童年有很多趣事,在作文中写出了一些美好的感受。我想变也是这样,在想象当中他学到了怎么想,怎么去编,怎么去说,怎么写,让孩子们在想象作文上有所得,所以这样的课我认为就是好的课。我认为这两堂课是成功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总的来说,下面由施老师分别来评评这两节课。
施建平:那我就顺着田教授的话分别说说。我先说说邵老师《放飞童年》这节课的感受。听完了邵老师的放飞童年,在课堂上看着孩子们本真的笑容,听着他们的笑声,我的脑海中出现两个有关童年的词,一个是永远的童年,一个是由此引发的词,我们要保卫童年。这堂课给我的最大的一个启示是就是要让作文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写作不仅仅是以生活为源泉,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用写作来记录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来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写作是我们真诚生活的需要,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让作文过程同时也成为生活的过程。具体从三点讲这堂课,什么样的课能融入孩子的生活。
一、是为孩子的生活着色。
在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就我个人感觉不能就作文练作文,这样我们的路会越走越长。应该跟作文教学,跟学校的活动,跟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作文才可能写出一定的厚度和一定的深度,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具有一定的质感。
第二应该根据作文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将他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当中去。邵老师这次的作文是开放了写作的时空,在课前,开展了以童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将本次作文与学生的读书活动,还专门为《放飞童年》编写开发了自己的读本,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的父母,还有游戏活动,等等,把作文跟学生生活当中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课前邵老师还跟学生一起玩游戏,这样我感觉整个延伸作文的过程。使学生把生活与作文联系在一起,大大丰富了作文的内涵,我感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作文的真谛,那就是作文必须贴进生活,描绘生活,只有写自己鲜活的生活,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佳作。
二、感受生活的精彩。
缺乏真情实感应该说是我们平时作文教学当中令老师很头疼的问题,有的同学写的作文非常空泛平淡,读来味同嚼蜡。不能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更不用说打动我们的读者。这次我们的老师除了在指导时强调表达真情实感,写出真情实感,好像也缺少一些办法。学生好像也知道作文是要有感情的,但到写的时候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写真话抒真情,应该是作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邵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很多学生生活的照片,许多精彩的瞬间,让学生喜滋滋地回顾生活当中的趣事,带来了童年的玩具,乐陶陶地演示游戏的过程,动情的讲述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而这个本身它也有个梯度,一开始从趣事说起,然后玩游戏,这个是比较接近的,然后话锋一转,转到让学生说些带有痛苦的快乐,这样一层深入一层,这样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回顾,去感受,去体味,去领悟,使习作过程指导的始终一直伴随孩子的情感,学生心中始终涌动一股情感的潮。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的情感就会不由自主从笔端流淌出来。不是光说出一句要写出感情他就能写出感情的,情感是需要铺垫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释放真情坦露心迹,使这个写作过程同时成为孩子们体验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他们生命活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片片回忆都是美的,都是真情告白。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发现平时看似平常的事也有精彩,因为孩子们平时的故事中充满阳光,不仅如此,他们在课堂美美的回忆,充分的交流,高兴地展示使作文课堂本身也成为他们生活精彩的一部分。
三、让习作像生活一样多滋多彩。
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当中往往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缺乏习作的主动性,自然不能成为写作的主人。邵老师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写习作,让学生我的作文我作主,让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选择自己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去完成自己的任务,我感觉这就使学生的习作少了好多的限制,从而宽松度大,就实现了学生这种个性化的表达。
当然。就这堂课我也提几点不太成熟地看法个个的意见,一点建议。
先说一个建议。刚才说到邵老师将作文延伸到生活当中丰富了作文的内涵,但是我想其实围绕童年的话题可以更丰富,比如说围绕童谣可以开展畅想童年的歌谣,也可以将围绕一些反应童年的古诗收集起来,开展诗中的童年的活动,还可以围绕几代人玩的游戏开展童年游戏的活动,包括童年的画等等。而我们的作文我感觉应该是在这次以童年为主题活动当中一个很自然地中间的一个内容,而不是我们之前为这堂课就童年作很多准备,这个关系是不是应该处理好。当然,我不知道讲得是否对,童年这个活动和作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读了文章作了游戏,带的玩具都是为了写好这次作文,我觉得这个太狭隘了,作文应该是整个系列活动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自然的引申,当然紧紧围绕学生也不仅仅是这篇文章。另外,我想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这一堂课我们听来我不知道在座的老师是不是有感受,这一堂课有些像口语交际课,当然作文指导和口语交际有时确实是很难区分的。尤其是在学生围绕话题相交交流的时候,你说到底是作文指导还是口语交际,很难说,但我想是既然是两种特色,他们从总体来看,关注的东西应有所区别,因为口语交际是一种新课题,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探究。另外一点,关于这堂课的评讲,除了展示和扩展以外,能不能切实解决这次作文当中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学生作文当中到底有哪些是作得比较好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在评讲过程当中能不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我想如果能这样做也许更好。总的说来邵老师今天的课启示我们,我们在生活的调色盘中为学生调出缤纷的色彩,这样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生活的素材,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获得生活经验,掌握生活的本领,体验生活的乐趣,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使他们的生活能够折射中七彩的光芒,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美好的童年,使他们的作文成为他们童年生活的史记。
接下来就第二堂课《我想变》说一些听课的体会和感受。听了樊老师《我想变……》这堂课,我感觉学生在这堂课都成了一只鸟,一只想象鸟,一只在晴空下飞翔的想象鸟。这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我们在平时指导这类习作应该放飞想象培育智慧。智慧是伴随人一生的可以说最重要的财富,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学问,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教聪明。在培育智慧方面,我觉得这堂课有三点可以给我们启示。
一、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智性时光。
智慧的蒙发需要一定适宜的条件,智慧的生长需要足够的空间,智慧的获取不可能是一朝一夕,有时候财富可能会一朝获取,但智慧不可能,他是要靠我们平时一点一点去打磨。我们平时每次的习作应该精心的筹划,巧妙地设计,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够充满彰力,成为启人心智的精神漫游。像我想变,这种带有童话想象充满的想象作文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想象是这篇作文的灵魂和生命。这就是这次习作成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培育智慧的一个极佳的媒界,在指导学生我会变的时候,樊老师首先从学生非常喜爱的一段动画片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片段导入新课,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极其兴奋的情绪中开始今天的学习,而且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中的变化也为打开学生这次习作的思路作了铺垫,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梦想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飞想象,创造创意新鼓励求异,努力使学生智慧的生成,提供最佳的土壤,学生智慧在碰撞中被激活,从而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从樊老师的课我感动想象作文如同一个魔术袋,一旦把它打开,它里面有数不清的宝物,而樊老师想方设法比较成功地打开了魔术袋,从而使整个习作的过程充满灵性。
二、应该让学习集体成为多元世界。
多元的才是完美的。教育的生命力来自多元化。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应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当中通过教师点拨,师生互动,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沉睡的潜能,使其喷涌而出,使学生人人都能写出闪现着个性光彩的作文,从而把作文还原到学生的生活中。在这次的教学当中樊老师注意给学生创造出了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给学生留下了比较广阔的空间,留下了抒展生命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让他们幻想的风筝在蓝天下自由地放飞,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樊老师也是盼望求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都由根据自己关心的事物来编来演说出了好多种不同的想变的事物。使这个课堂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共生的喜人的状况。我想我们的教学活动本质上带给学生不应该是心灵的压抑而是心灵的解放。个性可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小心翼翼的呵护,只有学生心灵得到充分认同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我觉得应该是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
三、应该让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动感生活。
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儿童的教育,儿童本性就是成为飞翔的小鸟。动画片的播放,智慧叶,星的评选使学生都有成功感,使学生的过程成为一个交流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成功的过程,使学生充满信心。
几点建议:
1我感觉这堂课因为是想象作文,启发学生想象是我们一个着力的地方。要在关键的地方引导孩子的思维。比如说,想变成什么的时候,教师可以做一些引导,天上的,森林里,小河里,大海里,既然启发学生就应该把他做出来。过程当中学生只说几个方面,就需要教师点拨。包括后来变成一样东西以后,做什么,这个地方的想象也应该让他丰富起来,可以抓住评讲中的一些事,有的说太简单了,抓住例子。过去我们一个小音符,小音符觉得音乐家太枯燥了,因此他们就从书里钻出来了,跑到操场上,来到钟楼上,但是钟楼上太吵了,又飞到了森林里,又来到小溪边,有的同学想象一个猛子扎进河里,应该抓住学生想象不够丰富的地方,对他会有些帮助。
2引起我们在座老师思考。关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学生写的是虚拟世界和现实关怀或者跟这篇想象作文的主题,怎么处理好这个关系,学生想象得不错,但不够理想,学生想到马良帮助穷人,学生想到宇航员发展国家的科技,学生想到眼睛是为盲人,学生想到雪花,下到台湾,学生想到了云,本来可以好好飘一下,原来是帮助农民伯伯的积雨云。这时学生的想象都有明确的主题好不好,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感觉跟文章的要求有关,提为什么要变,学生就要想变得意义。价值导向都要。但长期这样,好多习作在这方面太强化的化,不加引导的话,将来会造成学生情感的伪圣化。包括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上说得多漂亮,但生活中什么都不懂,但在生活中捡张费纸看看,他不会做,所以长期这样下去会导致伪圣化,假的。强调这一点的时候学生都会只想从有利的角度去想。
学生不一定要强调为什么要变。学生变成一只小虫有什么不可以。有时候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比写一件无意义的事要有利得多。总得说来,从这堂课可以看出儿童对这种想象作文是有一种天生的不可想象的喜爱之情。刚才田教授也说了童心问题,每一次指导都能成为美好的指导,成为滋润学生一辈子的精神享受。最后我们再回到两位老师。
邵坤:作为青年教师此时此刻感觉此行有非常多的收获。
樊铭璐:对大家表示感谢,成长就是不断的经历,感谢所有给我带来经历的人,我将同作文教学一同快乐地成长。
施建平:再请田教授提一点希望。
田本娜:谈不上希望,我提三点。,课前的指导问题,不要太多。主张课前指导要简单。二是改文和评改是要训练。这两堂课评改缺乏训练,怎么改,改什么,文章的主题,语言是不是通顺,标点符号,甚至怎么藤写,都要教给孩子们。每堂课改的东西不要太多。第三点在教学目标上是不是应该再明确一些,像樊老师,非常必要,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来,这个话怎么理解。而是打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能成为美好的回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一切过去都不完全是美好的,有的童年是痛苦的,我的童年就是痛苦的。童年不是一种滋味,是多种滋味,但在这方面要有引导。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三
设计理念:
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
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设计灵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为学生合作疏通字词句义。
本次实录为第二课时。
授课班级:深圳石岩公学初二(1)班。
授课时间:12月17日星期三第一节授课老师:阮秋红。
师:对,别忘记了文学,我们语文课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也是艺术,艺术的形式真多,但艺术是相通的,为什么?——因为艺术都是抒写人的内心情感的。
师:今天我们就尝试一下,用其它的艺术形式来解读我们的文学作品。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我们读一篇好的作品时,从心灵深处就会响起一首曲,隐隐约约,脑海中会闪现相关的画面,朦胧或者清晰?(学生点头默许)我中学时读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边说边板书)很喜欢,后来读起时,总会有一首曲子在我心中似水般流过。我想请大家静静地、轻轻地吟诵一下这篇文章,看看仅仅是你我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作家高超的文学魅力唤起了我们同样的艺术感受。
生:(自读课文,且读得很投入)。
师:听到你心灵的的曲子没有?……是怎样的调子?怎样的节奏?又是怎样的器乐弹奏出来的?生(甲):很缓的,很低的。
生(乙):应该是古筝或琵琶或……总之,比较古典的。
生(丙):好像又有欢乐,但并不欢快。
生:(纷纷)“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
师:(出示课件思考题)那么,柳宗元来游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联想柳宗元的相关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江雪》、《黔之驴》)。
生(甲):初一时课外背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就写“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一直因被贬而失落抑郁,应该是“凄”多。
生(乙):他在《江雪》中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就是他失意孤独的写。
生(齐背)“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生:(齐答)“借景消愁愁更愁”
师:他是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的流淌出的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曲子。老师暂时以一首相似的古筝相配,让我们以这样的情调一起读一读全文,感受作者的失意与哀伤吧。(生齐读全文)。
[老师板书:《小石潭记》也是一首……曲。(抑郁寡欢的情感)]。
生:(纷纷)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
生:可以。
师:有那些景物?
生(纷纷数出)水、石、树、竹、鱼、蔓……。
生:树和蔓。
师:对,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四个字,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鸣佩环”,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也跃然纸上。文中这种例子实在很多。下面我们来试一试,找出你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最能触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绘,说给你的同伴听,然后组里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一齐润色、加工,再在全班朗读。
(生分四人小组活动,或说或写,老师随堂指导)。
生:我们组选的是“鱼”,我们想那儿的鱼应是:“它们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快活地摇着尾巴。鱼儿们似乎与阳光玩着捉迷藏,有的静静地倚在岩石上,透过清澈的水,阳光似乎找不到它们。忽然,鱼儿们全游开了,透过斑斑驳驳的树影,它们张开嘴,调皮地对着阳光吐出了一串串的水气,还不忘了与潭边陌生的人摇尾问好!”
师:哈,展开了想象,拟人的手法让小石潭的鱼儿也仿佛游进了我们的思维中了。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这一小组的同学多次强调潭水的“清澈”,文中第二段好像并没有写呀。
生:(齐答)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其实也表现了水之清。
师:同学们真有眼光,这种描写也叫——。
生:侧面描写。
师:对!第一组的同学做得好,还有哪一组?
生:我们选的是“树林”。“四周的树林静静地伫立着,它们紧紧地挨着、靠着,似乎除了彼此便失去了依靠,那青翠的.脸庞被冷风拥护着,在瑟瑟地颤抖呢?”
师:同学们听到没有?这一小组用了几个动词来表现树林的茂盛?
生:(齐)“挨着、靠着”。
师:这两个动词除了表现树林的茂盛外,还可以表现什么?
生:它们在这少有人来的地方好像靠着“挨着、靠着”来互相安慰。
师:第二小组的同学,他这样品味你们的用词对吗?(学生点头)这从中也传达出作者的失意之情。写得真好!再请另一个小组,请选的不是这两种景物的小组来说说。
师:什么感想?说说给大家听。
生:他应该想,人生何尝不与这溪水一样,曲曲折折,挫折应该是暂时的,总会也有突破的时候。
师:大家认为呢?
生:有一定道理吧。
生:因为文中写道“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师:对,潭以石为底,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吗?
生:“如鸣佩环”应该水冲击石而发出的。
师:又一位同学闪出了思维的火花,还有吗?
生:(抢着答)“蒙络摇缀”中“蒙”与“络”应是树、蔓覆盖、缠绕在石头上。
生:“影布石上”也是写石头。
生:“其岸势犬牙差互”也是写岸边的石头。
师:很好,作者既然起名为“石”,描写的笔墨也关注到这上面,潭因石而美。还有吗?(学生讨论后不少举手)。
生:“凄神寒骨”应该是作者坐在石上,寒气刺骨、“石”的冰凉刺骨。
生:然后由此而感慨身世而内心也凄寒。
生:——皆情语”
师:对,寓情于景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难怪有人称赞他是继《水经注》郦道元之后的又一山水能手,有人还甚至称他为“游记之祖”。
师:多么令人向往的美景。柳宗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不幸者,今天我们在欣赏他带给我们艺术美的同时,也想欣赏自然风光。假如要拍摄一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片,你是一位摄影师,你如何忠实于原作,把握好你的镜头。请小组再次合作,这一次你们是摄制组了,好好地找出作者游览的线路。(学生热烈讨论)。
师:老师不是摄影师,只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近的图片,就让我们在音乐中,在图片的变换中,根据提示,试着背诵全文。(放课件,学生试着背诵)。
师:艺术就是这样,很美,很高雅,很有魅力,但艺术绝不是难于接近的,不管哪一种形式,艺术是相通的,希望我们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感受文学等艺术的高雅!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四
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主题。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形象表现乡愁,抒发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本诗作者余光中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结构分析。
全诗共4节,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在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第1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2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3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
第4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语意理解。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小时候离家读书,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所以乡愁是小小的邮票。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托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思乡之情上升到深沉凝重的家国之情。
写作特点。
1.托物寄情,使思乡之情、家国之情有所依托,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2.意象单纯而又丰富。诗歌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以时间的发展来绾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
3.令人瞩目的形式美。诗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诗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又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音乐之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4.时空结合。诗歌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间隔作为共同的特征,时空结合,使思乡之情、家国之情更显深邃隽永。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五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和词语,加上自己的理解表演课本剧,感受课文表达的真情。
3.体会称赞给别人带来的愉快,懂得要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以真诚的称赞。
教学重点:要求2。
教学难点:要求3。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的好朋友小刺猬,从森林里带回许多礼物,他说,昨天,大家学习得认真,他要奖励我们呢!你们高兴吗?来,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吧!出示课题。(生读课题)。
复习生字。
师:想拿奖吗?(课件1)请大家先轻轻地读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一会儿,老师要抽两个小朋友来认读,如果他的字音读准了,小朋友就做个胜利的手势,如果读错了,就向他摆摆手,大家的手势做对了,那你们也能得到这个奖励了。谁来读?(请两个学生上来,一个读5个字)让老师瞧瞧谁得奖最多。全部得奖的同学请举手!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看,小刺猬也称赞我们呢!听(课件2)可以吗?(课件3(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2)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读得真流利!谁还想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生齐读)。
细读入情。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孩子们,文中讲了谁称赞谁呀?(贴画),他们是怎样相互称赞的呢?我们快来看看吧!(课件4音乐、朗读、画面)。
师: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哦,还有一部分小朋友没听明白,没关系,我们再自己读读课文,一定会弄清楚的,请小朋友拿出铅笔,边读边把他们相互称赞的话在课文中划出来吧。小刺猬怎么称赞小獾的?小獾又怎么称赞小刺猬的?读书可真认真!我们来读读好吗?(课件5)。
生:读第一句(我怎么没听出小板凳有什么变化啊?)生再读;现在老师听出来了,小板凳真是一个比一个好呀!你也真能干!谁再来读读?真好!还有谁要读吗?我们都来读一读吧。齐读。读第二句(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你能不能读一读?声音是蛮洪亮的,不过,苹果好像没什么香味,小刺猬的苹果是很香的!再读读,可以吗?(有点儿香味,还不很浓)再读(师:真香啊!,我想让你们也来闻闻苹果,好吗?(师范读)苹果香吗?你也试一试,来,我们大家一齐读一读,让所有的老师们都闻到苹果的清香,(生齐读)再读第一句。
师:是呀,做得粗糙,是小獾手艺不高,但态度认真,这是小獾的优点,细心的小刺猬仔细发现别人的优点,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来,我们也学学小刺猬,表扬表扬小獾。(小獾一定会很高兴的)。
师:读得太好了,老师禁不住向你们竖起大拇指,真是好样的!你们高兴吗,来,我们看看,受到表扬的孩子,是不是还能读得更好,谁愿意朗读全文,就站起来读。
表演感悟。
师:有声有色,真好,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来,我们四人小组进行创作,一个导演、一个作者、其他二人分别当小刺猬和小獾,开始吧!(生表演)谁是勇敢者?(一组演,评价),再演,把我们的称赞送给他们吧。
总结引申。
今天,我们每个孩子都得到一样宝贝,这就是称赞,称赞像神奇的魔棒,能使人自信,能给我们带来快来,咱们小朋友这么优秀,老师还想夸夸你们呢!我把它们做成了贺卡,想看么?(课件9-12)孩子们,你们高兴么,还不赶快走下座位,夸一夸身边的小伙伴,然后,拿出你精美的贺卡,把你的称赞写下来,送给好友。(代表展示说、读、张贴)。
布置作业。
师:这一节课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如何去称赞别人,回家后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受到称赞的喜悦。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于网络。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六
《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说出诗中的四个意象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位揣摩语言;。
(3)体味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情感的体验和美感的熏陶。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拓展延伸法。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识生字词,能独立朗读课文。
教师准备:教学设计学生评价资料。
教学资源:ppt课件、音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
应用分析。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文学常识介绍。
新课学习之朗读训练,整体感知。
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写作特色。
课文总结作业延伸。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a.通过回忆思乡诗句导课。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海峡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三、朗读训练、整体感知。
3、投影显示课文停顿指名读,学生评价。
4、听读,学生品评。
四、细心品味语言。
1、大声朗读,看看抒发的什么感情那些地方写得好?
预设:这一节写出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叠词“小小”用的好,邮票虽小,思念浓浓;“一枚”用得好;“这头”、“那头”用得好。
3、自学指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四节有相同又有不同,能告诉老师你的发现吗?
五、再悟情感。
2.研究性学习。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七
授课地点:杭州天长小学。
(一)导入新课。
师:清晨天蒙蒙亮,小花开始睁开眼睛,树林里又开始热闹起来了,闭上眼睛,听听是什么?出示课件。
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
生:我听到了小鸟在唱歌;
师:睁开眼睛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图画。
生:我看到了小鸟;
生:我看到树林里有许多小鸟。
(二)学习第一节。
师:这幅图就藏在书上,打开课文127页,请自由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爱读书了,瞧,有些小朋友在读的过程中还用笔,划划,读读。谁愿意来读读课文,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能力。
生:读。
生:读“蓬松、梳理、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师: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生:读这一小节。
师:纠正“一会儿”的“会”的音。
生:读这一小节。
学:齐读这一小节。
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小鸟很快乐。
生:小鸟快乐,我也很快乐。
生:小鸟在枝头快乐的叫唤。
师:听,小鸟在唱歌。课件出示听鸟叫声。
学生听。
师:小鸟们在唱得是什么歌?
生:快乐的歌。生:会说“红领巾”真好!
生:还会说,向哥哥姐姐们问好,打招呼。
生:你看我多快乐呀!
师:读好词语“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生:读。
师:我感受到你的快乐了。
生:读。
师:谢谢你,分享了我的快乐。
生:读“蓬松的羽毛”。
师:你真会读课文。蓬松的羽毛是怎样的?
生:很松软的。
师:(教师出示小鸟的布娃娃)说:摸摸我的羽毛吧。学生动手感受羽毛的松软。再读第一小节。
师: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生:是可爱的小鸟。
师生合作读这一小节。同桌读。配上动作读。指俩同桌读,男女生合作读。
(三)、学习第二小结。
师:听树林里越来越热闹了。(听课件中的鸟叫声)小鸟们在忙些什么呢!
快读第二小结。(听课件中的鸟叫声)。
生答:小鸟们在忙着捉害虫。
教师检查生字读的情况。
生:读扑棱棱。师纠正“棱”在这里读第一声。
学生自由齐读第二小结。
师:你感觉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生:这是一只活跃的小鸟。
生:这是一只机灵的小鸟。
师:你能读出活跃和机灵吗?可以同桌互读,也可以自由读。
学生自由读,同桌读。
师:指名一男生读。生:读。
师:你的语速太快,我没有听出你是一只机灵的小鸟。
生:读。
师:你真是一只机灵的小鸟。再请机灵的小鸟来读。
生:读。
师:多活跃的小鸟呀!让我们都飞起来去捉害虫吧!请小朋友们都站起来做动作。我可要来采访了。
教师飞进孩子们中间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生:我很快乐。
师:小鸟,你累吗?生:我不累。
师:你的羽毛都湿了,为什么脸上还挂着笑脸?
生:我要保护翠绿的树苗。
听鸟叫声。
师:这一次它又会唱什么歌呢?
生:小鸟很忙。
同桌合作读第二小结,两组同桌读。
齐读这一小节。
齐读第一、第二小结。
(四)、学习第三小结。
师:清晨林中谁来的最早?出示第三小结。
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师:出示“鸟巢”。生:读这个词。
师:鸟巢是什么?
生:小鸟的窝。
生:小鸟的家。
生:小鸟住在里面。
看课件。
师:小鸟的家在哪里?
学生上台找找,并说说。
师:小朋友为什么来的最早?
生:不想吵醒小鸟。
生:乘机放上鸟巢,给小鸟一个惊喜。
生:给熬夜的小鸟安上一个家。
生:给小鸟的生日礼物。
师:下面请小朋友轻轻的把小鸟安到树上去。
学生上台操作,放鸟巢。
师:你为什么这么轻?生:怕吵醒小鸟。
师:你来招呼一下小鸟吧。
生:快来吧!小鸟,这是你的新家。
师:瞧,这时,小朋友还背来一块宣传牌。来读一读,写的是什么呀!
生:读。
师:你是真情的在读。
生:读。
师:你是有感情的在读。
师:瞧,小鸟又在唱什么歌了?
生:小鸟说,红领巾真好!
生:谢谢小朋友们。
生:我会用鸟语说谢谢。
齐读第三小结,同桌合作读,齐读。
(五)、配乐读全文。
(六)、作业。
让机的小鸟活在林间!
---------红巾护绿队。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于网络。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八
生1: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与世隔绝的地方。
生2:是一个人人平等,百姓丰衣足食,热情淳朴的地方。
生3:是一个景色优美,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
生:因为当时社会黑暗,动荡不安,人心思定,渴望和平。
生:陶渊明以这个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同学们掌握得相当不错,今天我们再走进他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三)》,去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师板书题目作者)谁来为大家朗读一遍?(一生毛遂自荐,效果不错,然后全班齐读)。
师:请同学们静下心,轻轻地读一读,细细地想一想,发挥想象,把诗歌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要求:1.用第一人称。2.有景物和心理描写。3.时间为五分钟。(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优秀作品,而后全班交流)。
生1: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清晨我下地松土锄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休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生2:南山脚下有块豆地,杂草丛生,豆苗稀疏,还有几棵营养不良,毫无生机。没有办法谁让我不善种田呢?尽管如此,我仍然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劳动归来的我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的草丛中。透明的月光、静谧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气息,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归耕图。如果有“丝竹乱耳,案牍劳形”,哪有机会和心情欣赏这良宵美景。调皮而又多情的露珠也来助兴,它给辛劳了一天的我以清凉温柔的抚慰。远离官场,远离喧嚣,按自己意愿生活的感觉真好!(掌声)。
师:写得真好!我们都陶醉在你描绘的意境之中了。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创作,诗中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让你产生丰富地想象?请你再反复地品一品,然后把你独到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生1:“带月荷锄归”,诗人是带月而归,而不是月照而还,一个“带”突出了人物的主体性,“一切景语皆情语”,流露出诗人对周围景物地喜爱和劳动后的愉悦心情。有此警句,全句生辉!(掌声)。
生2:对这句诗我的感受是:天上一个皎洁的月亮,地上一位悠闲的老人,肩上扛着一把心爱的锄头,轻松走在一条回家的路上,这句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意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大概如此吧。
师:陶渊明有你们二位知音,定当含笑九泉。
生3:“道狭草木长”中,草势旺盛,蔓延到路上,盖住了路面,所以“狭”正面写路窄,侧面写草长。
生4:“狭”还有“长”的意思,羊肠小道弯弯曲曲,乡间小路,斗折蛇行。在月光地映衬下,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也许在诗人的眼里,与其说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如说走在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上。
师:你们二位见解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生5:句中用“狭”而不用“窄”,体现了诗人的良苦用心,让我联想到一句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而我们写作中就往往缺少这种精神。(转向同学)我说的对不对?(掌声,生说:“对!”)。
生6:我很欣赏本诗的语言。诗中语言,不见丝毫装饰,朴素如随口而出,明白如话,如话家常。
师:嗯,我有同感。
生7:就本诗结构而言,不断转折是本诗的特色,草盛豆稀不仅不弃,反而早出晚归,精心侍弄。言及归来似乎无话可说,诗人转而道狭草长。露打湿衣,大概要抱怨了吧,他又说不足惜,只要不违心志就行。转折虽多,却毫不费力,没有刻意而为之的痕迹。如果不是性情平和,如果不是语言功底深厚,我觉得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学生点头颔许)。
师:有理有据,(抱拳)佩服佩服。
师:刚才大家精彩地赏析有点有面,既有局部地探究,也有整体地把握。不知道大家能否融会贯通,把自己对作品地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大家先准备一下,一会儿,我们举办一个小小的诗歌朗诵会,自由报名,男女不限,名额有限哟!(生笑并跃跃欲试)。
(音乐响起,学生朗读声情并茂,教室里掌声不断。)。
师:我的嗓子痒痒了,给老师一个表现的机会,行吗?
生(异口同声):行。
(老师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情充沛地背诵了一遍,引起了学生共鸣。)。
师:如此美诗,如果背诵下来,那该多好呀!
(学生背诵,教师找个别学生试背,效果不错)。
师:陶渊明诗中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概括。
生1:美好的,温馨的。
生2:幸福的,自由的。
生3:既辛苦又愉快。
师:现实生活中的归隐生活果真如此吗?(学生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可能一时没想到老师这样问。)让我们考证一下。(出示课件《五柳先生传》节选。注释略。)。
五柳先生传(节选)。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生1:家贫如洗,家徒四壁。
生2:衣几乎不蔽体,食几乎不裹腹。
师:读了自传,再看本诗,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陶渊明在诗中隐去了生活的困苦与艰难,把田园生活描写得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
师:问得好,这是为什么呀?能否用本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但使愿无违。
师:怎样理解句中的“愿”呢?(板书:愿)。
生1: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生2: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生3:安贫乐道,与世无争。
生4:陶渊明不在乎物质上的清贫,而追求精神上的富有。
师:诗言志,古人写诗往往抒发自己的志向,陶渊明隐去现实生活中的困顿、潦倒,正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与古文《桃花源记》的主旨殊途同归。
师:以前老师教学生这首诗,也是学到这儿,遇到一件惊喜的事。有个学生一连问了三个问题:陶渊明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老师说,你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慢慢道来”故意拖长声音。)。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归园田居》组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写的,共五首,这是其一。(师动情范读,而后学生齐读。)。
师:聪明的同学们,以上三个问题你能帮助他解决吗?
生1:从“尘网”、“樊笼”而归。
生2:因“性本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而归。
生3:归向“田园”,归向“自然”。
师:“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生:比喻官场。
师:诗人把自己比喻什么?
生:“羁鸟”、“池鱼”。
师:你的悟性很高嘛!(齐读)。
(屏显:人生格言。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同,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师:东晋末年,社会上物欲横流,攀比、腐化、奢侈之风愈刮愈猛。而陶渊明反其道而行之,毅然辞去官职,舍去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他的这一抉择,正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师板书:人生境界)同学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将如何正确选择“舍”与“得”呢?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背诵《归园田居(其三)》。(学生背诵,下课。)。
拓展阅读:课文赏析。
这首诗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五首诗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又名潜,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为了做官不择手段。陶渊明也做了几年小官,可是他却不能忍受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了退出官场,归隐田园。所以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这首诗正是田园诗的代表。
首先,从诗歌的语言方面看来,这首诗歌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修饰,短短四句话,不过四十个字却将描绘出了一幅平静恬淡却不失美丽动人的农家生活图:南山下有我种下的豆苗,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夜晚顶着一轮圆月带着出头归来。乡间道路狭长,路旁草木长的郁郁葱葱,以致衣服也被露水沾湿。只是衣服沾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要辜负了我的这片心意。而且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豆苗,南山,小路,杂草,夕露。。。”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却勾勒出了一幅恬淡优美,清新可人的'图画,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悠然神往。简明扼要,朴实无华的语言,虽然显得十分的“拙劣”,却真实的反应出了农家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全诗突出一个“拙”字,陶渊明不善农作,所以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景象,但能得归隐躬耕,其意趣正从中得来,言语之中透露着对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意与享受,自得之意,溢于诗外。
其次,从此诗的结构方面来看,也可以领会到诗人的“匠心”。这首诗简短精小,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其中的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时间顺序上,前三句诗作者由早上写到傍晚,描绘了一整天的生活——除草。简单的勾勒,反应出作者生活的简朴清雅,轻松自由。给人平静安详的感觉,好似这就是一个不被任何人,任何事物,任何力量打扰的世界。而最后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便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认为衣服弄湿了并不可惜,只希望豆苗可以长得很好,不要辜负了诗人这一天的劳作。正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却让整首诗的主旨得到突出升华,诗人的”愿“不仅仅是简单的希望豆苗可以生长得好,更深的却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无线热爱,以及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之”愿”。
再次,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也十分具有特色。比如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句诗,”,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在宁静的夜空中与之相伴,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此时,人,月,自然环境显得那样和谐,诗人通过艺术的手法描绘出一种崇高的诗歌美,自然美、精神美、并使这些美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晨兴理荒秽”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为实,后句为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再比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等语句,朴素平淡,没有任何的修饰之语,而作者却巧妙的将这些平淡的语句加入到诗歌之中,不仅没有让诗歌显得俗气,更是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恬淡清雅,同时也让这些朴素的语言获得了不一样的光彩,在这种醇美的意蕴中,口语上升为诗句,口语的平淡和营造的醇美意境和谐的统一了起来,这种特殊的手法,形成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特色。
总之,这首诗歌中没有华美繁复的辞藻,没有特殊的修辞,诗人就运用一些简单的事物,景象,运用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及合理的结构安排将这些平平凡凡的事物进升华,不仅使诗歌显得朴素清雅,恬淡幽美,显现出一种天然之美,更在这种美好的意蕴中,整首诗歌的主旨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现,表现了作者淡雅的心境,对恬淡自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喜爱,同时也有力但不做作的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九
师生问好。
师:《小石潭记》第一课时已经学过了,现在徐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
屏幕显示:
请解释以下文言词语:
下见小潭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请翻译以下句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生:“下见小潭”的“下”是“向下”的意思。
生:“斗折蛇行”的“斗”是“像北斗星那样”。
生:应该是“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师:好,请坐。
生:“斗折蛇行”,“蛇”,像蛇一样。
师:像蛇一样蜿蜒前行,“犬牙差互”的“犬”呢?
生:像犬牙一样。
生:像狗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师:这四个词语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都属于“名词作状语”。
师:对,名词作状语。蒲松龄的《狼》,里面也有一个这样特殊用法的词语,记得么?
(学生表示不记得)。
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有印象吗?“犬”是什么意思?
生:像狗一样。
师:也是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蹲坐。翻译句子,哪位来试试。
生: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林围绕,寂寞,无一人,感到寒气透凉,幽静深远,气氛清凉。
师:请坐,有没有补充的?好,请这位女生。
生:最后一句应该是“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生:心。
师:是的,与“心”有关。“怆”,“悲怆”、“伤心”。“悄怆幽邃”,就是“幽静深邃,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刚才这位同学在翻译的时候,还缺了一个内容。
生:“我”。
师:对了,翻译的时候要把省略的主语“我”加上去。请同学们把这个句子自言自语翻译一遍。
(学生自由翻译)。
生:我认为要加“游”字,“小石潭游记”。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观赏了小石潭的景色,所以是“小石潭游记”。
师:作者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呢?
生:水,鱼,石头。
生:还写了小石潭周围的一些景物,如竹子、树木、藤蔓、溪水。
师:你说得真好,这篇游记,不仅写了小石潭本身,还写了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这些景物,各具情态,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读课文,试着用一个字完成填空。
屏幕显示:
小石潭之景,真乃各具情态。“如鸣珮环”,其声可谓()矣;“参差披拂”,其姿可谓()矣;“游鱼细石”,其水可谓()矣;“与游者相乐”,其状可谓()矣;“明灭可见”,其源可谓()矣;“竹树环合”,其境可谓()矣。
(学生读写)。
师:好,你先来。
生:“如鸣珮环”,其声可谓“脆”矣。
师:清脆悦耳的响声,是泉水激石的美妙声响。继续。
生:“游鱼细石”,其水可谓“清”矣。
师:这里明写游鱼细石,实际是为了表现水的清澈。
生:“竹树环合”,其境可谓“凄”矣。
师:“凄清”,很好。
生:“参差披拂”,其姿可谓“动”矣。
师:写的肯定是动态之美,但一个“动”字还不足表现它的姿态。
生:“柔”?
师:“柔”,就是一种姿态,情态。继续来。
生:“与游者相乐”,其状可谓“活”矣。
师:非常好。活泼,除了“活”,还可以填什么字?
生:“灵”。
师:为什么用“灵”字呢?
生:灵气,这里的鱼儿好像有灵气,通人性。
师:灵气,多好。子非鱼,但知鱼之乐。还有一个空格,哪位同学来试试?
生:“明灭可见”,其源可谓“远”矣。
师:为什么用“远”?
生:作者说,“不可知其源”,就是说“源头在很远的地方”。
师: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可知”的原因除了“远”,还可能有其他因素。
生:“明灭可见”,是说“有的地方看得见,有的地方看不见,模糊”。
师:是朦胧的,隐约的。徐老师想到的一个字是“幽”,幽径的“幽”,幽远的“幽”。请一位同学把这段填空的话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小石潭景物的美。
(学生读)。
生:因为是游玩的,所以是“游记”。
生:我认为他不仅游玩了,而且观赏了小石潭以及周边的景色,所以是“小石潭游记”。
生:最后一段写了“同游者”。
师:那不写“同游者”就不是游记了?
生:我认为是第一段第一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这是他的行踪,交代行踪,所以是“游记”。
师:行踪,很好啊,除了第一段第一句,文中还有哪些表示作者行踪的词句?
生:我认为“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也是。
生:我认为还有“潭西南而望”和“坐潭上”也是。
师:好。
生:还有“近岸”。
师:不错,由远及近。
生:还有“潭中”。
师:是潭中的鱼,作者可没有涉水到潭中去。
生:还有“记之而去”。
师:“去”是什么意思?
生:离开。
生:要。
师:譬如说“下见小潭”,这个“下”是什么意思呢?
生:向下。
师:“向下”是怎么看?
生:俯视。
师:俯视,也叫?
生:俯瞰。
师:对,从高处往下看。“鸟瞰”,是不是“鸟在看”?
生:不是,是形容像鸟一样在看。
师:对,这个“鸟”字也是名词作状语的用法。现在,我们来看看随着行踪的变化,作者写景的视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近岸”是看潭面,“潭中”是看潭的内部,“潭西南而望”是看潭的源头,“坐潭上”是看环绕小石潭的内容。
师:基本说到点子上了。“潭西南而望”,是怎样的视角?
生:我认为是“眺望”。
师:既然是“眺望”,那“近岸”是什么视角?
生:近看。
师:靠近了细细地看。
生:细望。
师:可以,细望,细视,有个词语叫“定目细视”。“竹树环合”是什么视角?这位女同学来说。
生:向四周看。
师:换用一个雅致的词语,叫什么?
生:环视。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十
师: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让我们感动,那片土地如此美丽,如此温馨,令人向往。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这样的美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欣赏。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欣赏到的美景吗?
生:美丽。
生:这片树林生机勃勃。
生:这是一片美丽的,富有生机的青山。
……。
师: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景色真优美。那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感受它的美丽吧。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初悟奇迹。
师:这么富有生机的美丽树林到底在哪呢?认真预习的同学。肯定知道。
生:中国的晋西北。
师:同学们,那我们就走进晋西北,看看哪儿除了这美丽的青山,(板书:青山)。
还有些什么。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生看书。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此刻内心最强烈的感受吗?
生:了不起!
生:惊叹!
生:佩服。
……。
师:真的很会读书,你们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这些感受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生:“奇迹”。
师: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奇迹呢?
生: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师:3700亩啊,我们的学校那么大,他的创造者竟然是一个——。
生:瘦小的老头。
生:81岁老头。
生:一个拄着拐杖,慢慢迈步的老人。
师:难怪作者这样感叹“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出示幻灯片)让作者感叹的不仅因为创造奇迹的居然是个高龄老人,还因为是在如此险恶的地方。那到底是怎样险恶的地方呢?请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十一
陶渊明所写的《归园田居》(其一)是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一、关于教材。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点拨、诵读法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三、关于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
(二)解题。
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在阅读教学上,有专家提出了几项看法:
(1),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教师只是指导。
(2),阅读量要大。
(3),尊重多元化阅读。
(4),把带着问题来读转变为读出问题来。
(三)朗读背诵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追问:为什么作者这么厌恶官场呢?
知人论世,简介作者。
作者简介。
2、为何归来?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2、彻底悔悟3、也许是一种托词.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十二
【教学过程】。
一、魔力游戏――观察生米粒。
1?同学们,你在吃饭的时候,都见到过哪些主食?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它就与常吃的主食有关。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袋生米。)。
3?对,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观察这小小的米粒。(板书课题)。
4?平常,你或许没有留意过它们。今天,我就请大家仔细地观察这小米粒。我把它放在了小组长的书箱里,把它拿出来,前后四人一起来观察。
5?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
教师预设的问题有:这小小的米粒如同什么一般大小?每个小米粒上面都有一个缺口,那个缺口就像什么呢?你看看它们的身上是否有花纹?它是白颜色的,能不能说的具体一点?用手使劲地捏一捏,能改变它的形状吗?把鼻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把它含在嘴里,什么味道?把鼻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再把它含在嘴里,说说是什么味道的?(教师板书:大小、形状、颜色、软硬、气味、味道)。
6?在观察中,有哪些好帮手帮助你获取发现呢?(板画:眼、鼻、口、手)。
7?这些好帮手帮你获得了有关小米粒的哪些特点呢?
8?小声地把这些发现连贯地说一说,给你1分钟时间,自己练习。指名说。
二、魔力游戏――观察熟米饭。
1?研究完生米,你们再来看看这个小袋里装有什么?(熟米)。
每当在家的时候,你是否留意爸爸、妈妈是怎样把它们蒸熟的呢?
2?用你的好帮手再来细致地观察一下熟米,看看有什么发现?每组的小组长从书箱里拿出那袋熟米,把它倒在小盘子里。再来观察。
3?哪个小组来汇报?
你们选派一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发现吧。再请组内和组外成员补充。
三、我的魔力习作。
1?这节课上,同学们观察了生米和熟米之后,有了太多太多的发现。想想你在这次探索与发现中又有了什么体会。
板书:
小米粒。
眼睛。
鼻子。
大小形状颜色。
软硬气味味道。
口
手
发现(具体)。
感受(真实)、
讲评课。
【教学过程】。
一、提出目标,明确任务。
1?常言说得好,“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文章不厌百遍改”。因此,对于我们自己写好的文章,一定要及时地修改。今天,我们就来评改昨天的习作。(板书:习作评改)。
2?请大家回想一下,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板书:具体地叙述发现,真实地表达感受。)。
二、自由朗读,体悟写法。
1?拿出自己的习作,读一读,把写自己发现的句子找出来。
2?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3?在你们完成习作时,我发现了有一位同学不是这样叙述的,我们来听一听。请穆为铮读一读叙述自己发现的部分。
预设的问题的有:听出来了吗?他是怎么写的?你喜欢哪一种?
4?喜欢哪一种方法,就采用哪一种,这就叫不拘一格地叙述自己的发现。
三、品读赏析,体验成功。
2?你们最喜欢谁写的句子?那好,我们请他们再读一读,说说它妙在何处?
3?我还搜集了几位小伙伴写的精彩的句子,想再听听吗?听完之后,还要请你来点评。(使用投影)。
四、边读边想,读中修改。
1?我的电脑里还有两位小伙伴的句子,写得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使用投影)。
2?你能再读读,帮助他们修改修改吗?
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你们可真是修改的高手,下面请你们这些修改文章的高手来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吧。看看习作中的发现是否写得具体,感受是否真实,句子是否通顺。
2?你在修改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可以向你的同桌请教,如果你已经修改完了,把你修改后的习作读给你的同伴听,请你的同伴说说,习作妙在何处,还有哪些美中不足之处。
3?谁愿意读一读自己完美的习作?
六、作业。
请将修改后的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习作本上。
光盘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你在吃饭的时候都见过哪些主食。
生:看见米饭、馒头,面条等等。
师:嗬!看见得还真不少。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你们看(教师出示一袋生米)这是什么。
生:米。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小小的米粒。(板书课题)。
师:或许以前你没有细致地观察过他们,但这节课我们就要细致地去看一看。小组长,请把你书箱里的小米粒盘子拿出来,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去观察吧。
(小组观察)。
师:说说你的发现吧。
生1:我把鼻子凑进小米粒闻了闻,发现它有些面味。
师:噢,鼻子是你的好帮手,你发现了它的气味(板书:气味)。
生2:我发现小米粒有一个小缺口,像小耗子咬过的。
师:哎呀,你把自己看到的又加上了想象,多精彩。还有吗?
生3:我发现小米粒是椭圆的。
生4:小米粒的颜色有的还是半透明的呢?
师:哦,是说它的光泽。小米粒的颜色是半透明的吗?
生:不是。
师: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5:它是白色的。
师:你告诉我它们的颜色(板书:颜色)哪一种白。
生6:雪白色的。
师:是雪白色的吗?你再来看一看。哦,有的同学有不同意见啦?你来说一说。
生7:我觉得小米粒是乳白色的。
师:噢,这样说就把小米粒的颜色说得准确具体了。再来说说它的大小。
生8:我用手摸了摸,发现它摸起来很光滑。
师:哦,还发现了它的特点,手可是你的好帮手。
生9:我把它放进嘴里尝了尝甜甜的。
师:你去尝了是吗?你的发现可真好,用上的小帮手是什么?
生:嘴。
师:发现了味道(板书:味道)用手去捏一捏,有什么发现。
生10:我用手捏一捏,发现小米粒很硬,捏不碎。
师:对了,你发现了它的软硬(板书:软硬)它大吗?
生11:我们用尺量了量,发现它长5毫米。
生12:长是4毫米,宽是2毫米。
师:哦,同学们还用尺子量了量,发现了它的大小。我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观察中有哪些好帮手帮助我们。
生13:在观察中有这些好帮手帮助我们:眼睛、鼻子、手。
师:对了。眼睛可以帮助我们去看,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去闻,还有口它也是我们的好帮手。手可以帮助我们去摸,发现它的软硬。这些好帮手帮助我们发现小米粒的哪些特点。(板书:眼睛、鼻子、嘴、手)。
生14:通过这些小帮手,我们发现了小米粒的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和气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小米粒的这些特点连贯地说一说。
(生练说)。
师:谁来说一说。
生15:我发现小米粒跟小蚂蚁一样大,形状是椭圆形的,颜色是乳白色的。它非常硬,气味像面味,味道有点淡淡的香甜。
生:她把小米粒的特点说得这么具体,让我们对小米粒的特点印象特别深。
师:哦,写具体了,说具体了,就可以让我们描写事物的具体形象更生动更形象,还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观察完了生米,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熟米)。
生:熟米。
师:我想问问大家,平常在家你留意过爸爸妈妈是怎样把米蒸熟的吗?
生1:我看见爸爸妈妈他们先用水把米淘了三遍,然后放进锅里,再上上火煮一会儿香甜甜的米饭就煮出来了。
师:煮一会儿,煮出来的是稀饭。我们要把它蒸一蒸才能把它做成干饭。同学们,小组长的书箱里还有一袋熟饭,我们把它拿出来再观察一下。
(生观察熟米)。
师:哪个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
一组:
生1:我发现小米粒是奶白色的,比生米大了许多,它们身体很粘,紧紧地抱在一起,好像怕别人拆散它们一样。用鼻尖一闻,它们有一股香味,用嘴巴再一尝,比生米更甜了。
生:胖起来了。
师:谁能说说它为什么胖起来了。
生2:也许是熟米多喝了几口水。
师:它的身子就。
生:胖了。
师:多有意思啊。
谁还来。
生3:我们做生米实验时,用尺子把生米一压,生米就不由自主地跑了。我们把熟米放在桌子上一压时,它就变成两半了。
师:哎呀,你观察米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小招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还有什么发现?
生4:我发现生米不用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它吹动而熟米吹不动。
师:是吗?我也来试一试。
师:哎,轻轻地一吹,生米粒就动起来了,熟米粒动吗?
生:不动。
师:你的发现可真出色。还有发现吗?
生5:我发现生米粒是乳白色的,蒸熟以后就变成奶白色的。
生1:熟米粒穿了一件雪白色的衣服。
师:你说得真好。还有发现吗?
生2:生米粒上有缺口而熟米粒没有了。
师:哦,缺口看不清了,这是因为它胖了的缘故。
生3:我们组还发现熟米长9毫米宽3毫米。
师:老师想给你们这句加一个词,刚才在小组交流时已经说过,谁记得。
生4:加一个大约。
师:哎,你来说说,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大约”
生4:因为有的米粒大有的米粒小,它的形状有时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要是都一样的话不可能。
生:我发现生米粒是尖尖的,而熟米粒的两头是圆圆的。
师:哎呀,你真是火。
生:火眼金晶。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小声地把熟米粒的特点串起来说一说。
(生自由说熟米粒的特点)。
师:谁来说一说。
生1:我发现熟米比生米要大得多,它的形状是月牙形,形状更加像一条弧线,它的颜色变成雪白色的,它的身体软软的,我用鼻子闻了闻,它的味道更加浓了一些,我用嘴尝了尝,感觉它更加得甜了。
生1:我体会到了别看小米粒它小,奥妙可比它本身要多得多呢。
师:奥妙可真多啊。
生2:我体会到了科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
师:生活当中就蕴藏着许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生3:是个小魔术师,一跳进锅里就变大了。
师:她表演得节目大家喜欢看吗?
生:喜欢。
师:我也非常喜欢看。
生4:我感觉我的小帮手就像计算机一样,只要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就出来了。
师:小帮手给你提供了这么多的帮助,真不愧是你的好帮手。
生5:每当我做在餐桌前看着小米粒根本没有发现这么多奥秘,而当我仔细观察一下它的秘密也是很多的。
师:哦,你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那就要我们细致地观察,细致地发现。还有吗?
生6:小米粒跟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东西一样,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的许多秘密。
师:你说得真有道理。同学们,我开始在想,我们的小帮手帮助我们发现,我们的大帮手帮助我们想象,在想象与发现中我们又有了独特的感受(板书:感受),我请大家把你的发现具体地写出来。把你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写自己的发现时候,可以从大小、形状、颜色、气味,味道去写,当然,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去写。下面就把纸拿出来写吧。
(生写)。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写到这。下面我交给小组同学一个任务。请把课前发的那两袋小米粒的塑料袋拿出来,一个同学撑开塑料袋,另一个同学把生米粒放进去。再一个同学撑开塑料袋,另一个同学把熟米粒放进去,这些小米粒还很有用途,粒粒皆辛苦啊。
(生装米粒)。
师:下课。
讲评课。
生1:要把小米粒的样子写具体了,最后写感受的时候写真实的感受。
师:说自己的心理话,说真实的想法。
生2:这次习作的要求是把你的发现写具体,把你的想法写真实,还要把句子写通顺。
师:好。把你们的习作拿出来吧。请我们同学自己来读一读,找一找你所写小米粒特点的部分。
(生自读)。
师:谁来读一读你叙述发现的部分。xx你来。请同学听一听他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身子坐正了去听。
生1:生米的大小像小蚂蚁,形状是椭圆形的,颜色是乳白色的,用手特别用力地去捏也捏不动,气味特别像面粉,大概是有面粉的缘故吧,含在嘴里有一点一点的甜,它的身上有一些很难发现的纹路,还有一个缺口,可能是小老鼠刻的吧。熟米就不同了。大小像卵特别可爱,形状像月牙,颜色是雪白雪白的,一捏就粘在了手指上,非常得粘,气味比以前更加的香了,味道很香很甜。
师:好。她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1:先写了生米大小、形状、软硬、气味和味道,然后又写了熟米大小、形状、软硬、气味和味道。
师:噢,她先写了生米的'特点,接着又写了熟米的这些特点。我在看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发现有一位同学和她写得不一样,她是怎么写的呢?请xx来读一读你的习作。
生2:米有生的有熟的,生米的大小是5毫米,而熟米是生米大小的5倍,生米是椭圆形的,也熟米则很有趣,有的熟米是月牙形的,有的是卵形的,生米的颜色是乳白色的,熟米的颜色是雪白色的;生米是硬的,比石头软一点点,而熟米怎样呢,它非常软。我闻了生米的气味,它很像面味,我闻了熟米,它的味道很香,我把生米吃在嘴里,它很香,熟米吃起来很甜。
师:你看他不仅会写,而且会读。读得时候多入神啊,听出来了吗?他怎么写的。
生1:他把熟米和生米放在一起写的。
师:哦,把生米和熟米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了。
生2:他把生米和熟米进行了对比。
师:对比了一下,你喜欢哪一种呢。
生1:我喜欢后面这位同学的,写得特别有对比性,前面那位同学要找特点得找好半天。
师:我同意你的说法。他这么写,对比性特别强,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不同。
生2:我也喜欢,因为他生米和熟米一块比较写,让人知道生米和熟米有什么不同。
师:你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生3:我喜欢前面同学写的,因为分着写,可以把生米和熟米各自的特点写得很具体。
生:看到了。
生:在告诉我们这句话写得很好。
师:对了,这句话写得很精彩。现在就读读你那些精彩的小句子。
生1:老师又拿来了一些熟米,它不像生米那么硬了,脚长出来了,而且长得白白胖胖了,可能多喝了几口水吧。它身上的条纹不见了,它们抱在了一起,显然它们是好朋友。
生2:咦,熟了的米粒怎么可以都团成球呢,而生米粒却不能。噢,原来熟米粒很粘啊!
生3:我惊奇地发现生米粒大小和蚂蚁一般,长大约5毫米,宽大约1毫米。
生4:小米粒还张着嘴巴笑呢,它的一身半透明的水晶大衣和它身上美丽的花纹让我越看越觉得小米粒可爱。
生5:绿豆就算小的了,而小米粒却比绿豆还要小。
生6:铃,清脆的铃声一向我们就回到了座位上,小米粒要陪着我们一起上课了。几粒小米粒跑啊,跳啊,笑啊,我们不知不觉就喜欢上它们了。
师:多有趣啊。
生7:我用鼻子闻了闻,它的气味有点像面味,我又轻轻地一闻,呀,坏了,我把它吸进鼻子里了。
生8:把小米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嚼一嚼,小米粒有一点甜味,在嚼的同时嘴里发出吱吱的声音。
师:还有声音呢?
生9:我一摸它的缺口,它好像在告诉我说,疼疼疼,别摸这。我听了这句话就不摸它了可是为什么会有缺口呢,会不会是小老鼠咬的呢。
生1:我最喜欢听xxx。
师:请xxx起立。
(大家认为写得好的同学都起立)。
师:请他们再来读,我们再来听听。听的时候给大家提个小小的要求。要给他们点评。
生:我一摸它的缺口,它好像在告诉我说,疼疼,别摸这我听了这句话就不摸它了,可是为什么会有缺口呢,会不会是小老鼠咬的呢。
师:你写的句子这么精彩,能不能声音洪亮一些,让教室里的同学都听见,你一定能读得清清楚楚。
生再读。
师:这次读得声音真洪亮,谁来评一评。
生1:她很有想象力,因为米粒根本就不会说话。
师:哦。她让米粒说话了,她把米粒当成了自己的小伙伴。
生2:她写得很有趣味。
师:哪句话?
生2:疼疼疼,我感觉小米粒变成了一个小人。
师:哦,还能让这个小伙伴说出话来,让它发出声音。这样的句子有情有趣。请xx来读。
生:我用鼻子闻了闻,它的气味有点像面味,我又轻轻地一闻,呀,坏了,我把它吸进鼻子里了。
师:谁来点评。xxx洁白的牙齿露出来了,笑得真开心,你说说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生1:因为他闻一闻就算了,还再闻干什么呀,
生:不同意。
师:你们怎么都不同意,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1:因为去掉,他的句子就无聊没有趣味了。
师:哦,那样的句子就没有生趣了。
生2:因为去掉就不幽默了。
师:哎呀,风趣的小句子每个同学都喜欢。请xxx来读。
生:小米粒还张着嘴巴笑呢,它的一身半透明的水晶大衣和它身上美丽的花纹让我越看越觉得小米粒可爱。
师:谁来点评。
生1:我感觉他好像把小米粒穿上了一件花衣裳。
师:而且这件花衣裳特别得漂亮。
生2:她把小米粒当成了一个人来写,因为小米粒不用穿衣裳。
生:体会到了。
师:请xxx来读。
生:咦,熟了的米粒怎么可以都团成球呢,而生米粒却不能。噢,原来熟米粒很粘啊!
生1:他写得很细致,但我提一个小建议。我感觉熟米不一定全能团成球,应该是团成团。
生:谢谢你的建议。
师:他写得好,读得好,评得好,这就叫――。
生:三好。
生2:我给他纠正一个字音,请你跟我一起读“熟米”
师:他们这两个小伙伴多好,他的耳朵特别得灵敏,一听就听出问题来了。谁再来评。
生3:我觉得他这种自问自答的形式真好。
师:哎,自己给自己提个小问题,小问话特别吸引我特别想听听小米粒为什么团成团了呢?xxx来读。
生:铃,清脆的铃声一向我们就回到了座位上,小米粒要陪着我们一起上课了。几粒小米粒跑啊,跳啊,笑啊,我们不知不觉就喜欢上它们了。
师:谁来说一说这句话妙在何处?
生1:这句话的好处就是她把小米粒当作人来写,小米粒不会跑不会跳,可是她让想象让她跑跳。
师:哦,小米粒不会跑不会跳,她把小米粒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让她跑跳笑了起来。
生2:我觉得她特别富有想象力。
师:她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生3:我听完他这句话感觉小米粒真的动起来了。
师:小米粒跑啊,跳啊,真动起来了。请xxx来读。
生:把小米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嚼一嚼,小米粒有一点甜味,在嚼的同时嘴里发出吱吱的声音。
生1:她把句子写得有声音了。
师:让句子发出了声音,这样的句子不仅有趣,而且具体。
生2:我觉得吱吱地声音很好听,因为没有了吱吱的声音这个句子就不具体了。所以这个吱吱的声音很好听。
生:想。
(投影出示学生1作品)。
师:谁写的。
生:xxx。
师:请你来读一读。
生:我惊奇地发现:米粒同蚂蚁一般大小,长大约五毫米,宽大约一毫米。
师:请同学来点评。
生1:我觉得他写得很具体,因为他把小米粒还仔细得量了量。
师:你可真会听,而且会听会评。其他同学也来评一评,只要把手举起来,你也很出色。xx你来评一评,我们给他点掌声。
(掌声)。
生2:我觉得他观察得很仔细。
师:哪里看出仔细。
生2:他用尺量了量小米粒的大小。
师:我请你把这句读一读,找一找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准确。
生2:我惊奇地发现:米粒同蚂蚁一般大小,长大约五毫米,宽大约一毫米。
师:哪个词语用得特别准确。
生2:大约。
师:再给她一点掌声。
(掌声)。
生:xxx。
师:刚才就听到大家说喜欢他的句子。
出示:小米粒还张着嘴巴笑呢,它的一身半透明的水晶大衣和它身上美丽的花纹让我越看越觉得小米粒可爱。
师:我遇到了这么知音,我也喜欢这个句子。下一位是谁的,猜一猜?
生:xxx。
出示:咦,熟了的米粒怎么可以都团成球呢,而生米粒却不能。噢,原来熟米粒很粘啊!
师:又跟同学们的想法一致了,你们可真是我的知音啊。下一个呢。
生:xxx。
出示:米的颜色像奶一样,是乳白色的,但缺口的地方却是洁白的。
师:谁想点评?
生1:缺口的地方不都是洁白的,大部分缺口的地方发黄。
师:哦,你提出了一个小建议,你能帮他把这个句子改得更完美吗?
生1:可以这样,缺口的地方有的是洁白的,有的地方是发黄的。
师:哦,这样这个句子就更好了。xxx,听了同学的小建议,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生:我想说,谢谢你的建议,下次我一定把这句话修改得更好。
师:多虚心啊,我要向你学习。同学们,这句话经xx同学一改,出现了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生:3个。
生1:我觉得特别得具体。
师:是怎么具体的。
生1:把各部分的不同颜色都写得非常清楚,所以我觉得写得很具体。
生:xxx。
师:你自己来读读。
生:熟米粒胖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猜想:它们一定是渴极了,把盆里的水喝了个精光。真没想到,小米粒也会胖起来,太让我惊讶了。
师: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
生:好。
师:我来读小问题,请你们来回答。xxx发现了什么?
生:小米粒胖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她猜想。
生:它一定是渴极了,把盆里的水喝了个精光。
师:xxx的感受是。
生:真没想到,小米粒也会胖起来,太让我惊讶了。
师:在这里,xxx把什么什么还有什么结合在一起写了。
生:把发现的猜想到的还有感受到的结合在一起写的。
师:你的感受能力可真强。xxx是把你的看到的想到的及感受结合起来写的,而有的同学则不是这样写的,先集中写自己的发现,然后写自己的感受,同样是在课堂上,可大家观察生米和熟米却有不同的感受,读读你的感受,xxx,你来读。
生1:你看,小米粒是不是很像一位小巫师呢?
师:像不像?
生:像。
师:你再来读。
生2:我觉得世界可真奇妙,连一个小小的米粒都有这么奇怪的事情,既然世界这么奇妙,我们更要细致地去观察。
师:你的收获可真大。
生3:米粒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东西,而我们却发现了这么多的学问。
师:非常好,生活中处处藏着学问,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呢!
生4:这节课上得可真有意思啊。
师:哦,这样的课你喜欢上吗?
生:喜欢!
师:听了你的回答我可真开心。
生5:我感觉您像一个导游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探索的世界。
师: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生6: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观察就能有发现。
师:把你明白的道理再读一遍。
生6:只要观察就能有发现。
出示:小米粒有个缺口。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能帮帮他吗?
生1:小米粒有个缺口,像是小蚂蚁啃掉的。
师:哦,他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结合在一起说,这样就具体了。还有吗?
生2:小米粒有一个缺口,我想是淘气的小老鼠刻的吧。
生:会。
师:谁来读这个句子。
生1:熟米粒非常粘。
师:把它说具体。
生1:熟米粒非常粘。它们像是亲兄弟似的绑在一起,好像怕别人把他们拆散了一样。
师:你可真会说,真会思考,把自己看到的与自己想象到的结合在一起,说得具体了。
生2:熟米粒为什么这么粘呢,可能是不懂事的米粒把胶水弄得满身都是,才这么粘的吧。
师:xx笑了,你在笑什么?
生3:他说得很有趣。
师:对了,这句话充满了灵气。
生4:熟米粒非常粘,我手一碰她就粘在我的手上了。
师:把自己发现的方法告诉大家了,这样也可以把句子说具体。
生5:熟米粒非常粘,都可以做浆糊了。
师:过年的时候,我们在贴窗花,是不是可以用一个小米粒把它贴在窗户上啊,谁试过。
生举手。
师:非常好。同学们,你们现在可真称得上是修改句子的高手了。下面就请你们拿起笔修改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生修改习作)。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改习作的时候遇到小小困难可以请教你旁边的同学,如果你修改完了,可以读给旁边的同学听听,让他说说你的习作妙在何处,或者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习作)。
师:谁来读读你的习作。
生1:以前我并没有注意过这普普通通的小米粒。在今天的作文课上,我认认真真地观察了小米粒,小米粒长得跟蚂蚁一般大小,形状是椭圆形的,有一个小小的缺口,就像被虫子咬掉了一口似的。米的颜色是像奶一样的乳白色,但缺口处却是洁白的,有点硬,不过它比小石子软,它有一股香味,就跟面一样香,把米放到嘴里嚼一嚼,会有点甜味,这就是生米。把生米放进锅里蒸一蒸就变成了熟米。熟米就和生米有很大的区别,熟米就像生米变瘫了许多,有蚕卵一般大小。形状有点像一条弧线,不过它更加像天上的月牙,它的颜色也变成雪白雪白的了。它也变成软软的了。一压他就变形了,闻起来的味道也比原来的生米更加得香了,尝一尝以生米更加甜了。我感受到米粒就像一个导游,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探索的世界。
师:真是一篇佳作。xxx,说说,你的小伙伴给你提了什么好建议啦。
生1:我的好伙伴给我提了不少好建议,有一句话原来是:不过有一个小小的缺口,就像一个黄瓜被一把刀切了一刀。xxx认为小米粒很小,怎么能像一个黄瓜被切了一刀呢。所以她让我改成了就像被一只虫子咬掉了一口似的。
师:你觉得她提得这个小建议怎么样?
生1:我觉得她提得很好。
生:好。
师:下课。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十三
1.会写“波游戏”3个生字,认识“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知风的调皮、可爱,体会诗歌传达的童真童趣。
4、背诵并学会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感知风的调皮、可爱,体会诗歌传达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根据诗歌特点仿写诗歌。
教材分析:
《风》是作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首小诗。行文清新活泼,充满童趣。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了生活中的微风。小诗共三节,每一节结构相似,都是先写“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再写从哪些景物的变化中发现了风的踪迹,形象地描述了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这首诗浅显易懂,是一首平凡中透露着灵动,朴实中蕴含着优美的小诗。
学生分析。
小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趣,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能够感受风的特点。在口头表述方面,学生能说完整的话,但语言的表述还欠美优与灵活。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微风习习的大自然之中,让学生去感受风的有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理解、体会、设计动作,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以此为跳板指导学生的拓展训练,为学生提供续编小诗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自然界中风的足迹,加强语言的感受和积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用儿童的语言,谜语的形式开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风师:你猜对了。哪些同学猜对了,请举手。
2、板书课题:你们真是很聪明,我们把风娃娃请到黑板上来吧。请你跟我一起写“风”
一起来读一读。给风标上音节,再正音,可以组成什么词(微风,清风,,)。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丰富读的形式,通过自由读,解决独立识字的问题;男_比赛读,带动读书的氛围,在必较中注意纠正字音,感受语气语调的变化;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次正音。通过三读,学生能基本熟练课文的生字词语。)。
(—)自读课文。
2、ppt2:请孩子们认真听录音,小手指着课文,看看风娃娃到底长什么样?
3、很多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诗中去寻找风娃娃,那赶紧翻到87页,标出小节号,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掉字,不添字,开始读吧。
(二)读生词,提示音难字:
1、这首小诗共有几个小节?生:三个小节ppt2:带小节号的全诗。
2、刚才你们一定读得很棒,风娃娃让课文里的词语宝宝出来跟大家打招呼啦(出示ppt3词语)。
谁想来认识他们,教教大家。抽生读词语。
准备生字卡片,卡片上标上音节:颤、波、游、戏、那儿,正走过。随机正音,再读。
2、再读ppt上的词语(全班齐读。)。
(三)男_比赛读课文:
1、师:同学们读得很用心,风娃娃把词语宝宝请回课文里了,它现在邀请大家去小诗里作客。接下来比赛读课文,男生读第一小节,_读二小节,三小节一起读,注意刚才提醒的读音,可别读错了哦。
3、老师正音,评价。(随机继续正音)。
(四)齐读课文:风娃娃邀请大家一块儿来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注意用童语感染学生,以“风娃娃和我们做捉迷藏的游戏,快去找找他在哪儿”的提问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并在其间注重随文识词的练习;在第一小节的学法指导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慢慢渗透学习方法的应用;在跟随风娃娃做动作、表演读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感受这首小诗的活泼和童趣。)。
1、过渡:同学们看见过风是什么样子的吗?(生:没有)你看到过吗?她看到过风吗?老师也没有看到过,我们大家都没有看到过风,所以叶圣陶爷爷这样写道:ppt5(一小节)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指导朗读:风娃娃真的是很调皮,不想让我们找到他。大家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过渡:尽管看不到风的样子,但是细心的小朋友却总能发现风的踪影。在这个小节里面,你在哪儿找了风?抽生答(注意语句要完整)。
a、第一节:(指导学法)。
(1)理解“颤动”
师:什么时候发现风来了?出示词语卡片,随文读“树叶颤动”
a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ppt4:横线画出词语变红)。
b现在你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让小树叶颤动起来吧?生做手势。
相机理解:颤动就是轻轻地抖动,动作很轻。再读“颤动,颤动”。词语贴在黑板上。
c你觉得此时的风怎样?生:很轻,很柔。再来读这个词?
师点评朗读:老师都感受到风娃娃正在抚摸我们的脸了。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感受吧。
(2)理解“在那儿了”
过渡:尽管风娃娃很轻很柔,但是我们还是发现风娃娃在?生:风在那儿了。(贴板书)。
1、追问:风娃娃在那儿和树叶做什么呢?生:跟树叶打招呼,做游戏,问好。
2、你们觉得风娃娃是什么样的娃娃?生:温柔、调皮、活泼。
3、抽生读:谁愿意做这位温柔又活泼的风娃娃呀?(抽生读)。
渲染:风娃娃很温柔的,它轻轻一吹,树叶就“颤动”起来(语气轻),风娃娃很活泼,它和树叶打招呼,我们立马就发现它“在那儿了”(语气欣喜)。
4、师生读:老师和大家一起读,我读前两行,你们读后两行。
5、齐读:孩子们仿佛都变成了调皮的风娃娃了,再来一起读出风娃娃的活泼吧。
b、学习二、三节。
抽生汇报:你在什么时候找到了风娃娃?
1、ppt6:二、三节:
a:你们就是林木,我来说,你来做:呼呼,风来了,林木?(林木点头做动作)。
b:师引导:当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就发现风怎么了?生:正走过读词:正走过,正走过。
3、你还在什么时候找到了风娃娃?
生:河水起波的时候发现了风娃娃。
师:风来了,河水?随文读词“起波,起波”
师:伸出你的手,做做河水起波的样子。
当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娃娃来干什么了?生:“来游戏”,读词语。
小结:检查一下你勾画的和老师的一样吗?
4、指导朗读(2、3节):
师:风娃娃的本领可真大啊,谁来当淘气、有趣的风娃娃?请你来抽生读二、三节。
你读出来的风娃娃可真是调皮啊。孩子们,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做本领大的风娃娃呀?请你们站起来边读边做动作,看看谁是本事的风娃娃。生齐读诗。
四、内化积累,仿写诗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该重视语用,四、五环节意在让学生发现诗歌的语言结构,用词的拟人化特点,模仿语言结构,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风,尽量多角度表达。)。
(一)寻找特点,感受结构。
(生:1、三个小节一、二行都一样,ppt8。
2、如果生说不到,师:再看三、四行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ppt9。
点评:你们可真厉害,一下就找到了小诗的秘密,看来风娃娃不管藏到哪儿,都逃不出大家的眼睛。
(生自己练习对照板书来试着背一背。能背的起立,齐背)。
(二)应用语言,仿写诗歌。
1、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只要我们认真观察风吹过时事物发生的变化,就能发现风。生活中风有时像温柔的姑娘,有时又变成了顽皮的孩子,有时候欢天喜地,有时候怒气冲天。你们还在什么时候发现风在哪儿?它来干什么啦?对照大屏幕上的格式,当当小诗人,创编一节诗歌。
a:自己想、小组说,抽生汇报。
b:说的不好,就出示ppt图片,启发学生说。
2、重点指导:后半截拟人化的词语,请其他学生帮忙纠正(精彩的语言,把词语写在板书下面)。
例:但是裙子飘起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指导:风娃娃不是来游戏的,简直就是来捣蛋的。这句话就可以改成:我们知道风来捣蛋了。
3、ppt出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了。
学生根据这句话,把喜欢的句子写下来。
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精彩的语句,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填写在题单上面吧。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发现很精彩的语句,抽生读一读)。
六、书写。
(设计意图:仍然以“风娃娃”情境设计贯穿整个课堂,与风娃娃比赛写字,做到写字两注意:怎么写才正确,怎么写才好看。)。
1、刚刚风娃娃悄悄告诉老师,他要跟你们比赛,比比谁的字写得好。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得好,孩子们。ppt13咱们一起来看看“游”是什么结构?怎么记住这个字?游,谁在做游戏?(小孩子,强调右边易错的部分)书空(一笔什么,二笔什么,,,,,)、组词,写在黑板上。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十四
生:“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写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师:我们以前学过《核舟记》是记什么的?
生:记物。
生:写景抒情。
师:那么柳宗元描绘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致,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读课文,正字音,明停顿。
师投影重点字词检测学生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三.读通文意。
师:学习文言文,疏通文意是前提。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小组交流,再不明白的标记出来。
生读书。质疑,举手提问。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了解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向读者展现小诗潭景物。
四.读赏美景。
师:如果让你把其中一个画面画下来,你最喜欢画什么?结合写景的句子谈谈你的想法。
师:我先来说。(投影:示例我想画水:从“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这些句子中我觉得水很纯净、很清澈。我想画两幅:由“水尤清冽”句,我想从正面画水的清;由“潭中鱼可百许头”句,我想从侧面写它的清澈。)。
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方式,小组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后展示。
一生:我喜欢画鱼,“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写出鱼的敏捷、活泼等特点,我很喜欢。
师:你准备画几幅游鱼图?
生:两幅。
师:怎样的两幅?
生:画一幅静态的游鱼图,一幅动态的,还要有石头和水草的映衬。
师:你的构思好极了!还有喜欢画鱼的请举手,构思有不同吗?
二生:我喜欢画竹树:“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作者对竹树的描写,突出树的颜色、形态的特点,也写出树繁茂的特点。我想画一幅,用绿色画出树的繁茂,还要画出它随风摇摆的姿态。
师:你真是一位丹青高手啊!
三生:我喜欢画石:“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影布石上、其岸势犬牙差互。”写出石头“奇”的特点,先写近处的,在写远处的`。我画的石头有大有小,有远有近,千奇百态,应该很美。
……。
生:幽美、幽静……。
师:你在画这些的时候,心情怎样?
生:高兴、快乐……。
五.读悟感情。
生:“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师:你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感情?
生:作者应该是触景生情吧?
生:……。
师投影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
生:啊,原来是因为作者被贬了,心情郁闷。
师: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目的是什么?
生:排解心中的郁闷。
师:李白是“举杯消愁”,作者这是“借景消愁”啊!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生:没达到,应是“借景消愁愁更愁”吧?
一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应该是作者对前途茫然的写照……。
二生:“皆若空游无所依”应是作者被贬后无所依靠的写照。
师:同学们理解的都很深刻。这是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作者的这种郁闷失意之情在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如《江雪》。
生齐背《江雪》。
师:一个“独”字,一个“孤”字足以说明作者内心的孤独无助、寂寞失意之情。
六.师小结。
《小石潭记》这篇文章,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照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描绘,文字充满诗情画意,同时又寄托作者凄苦忧伤的感情。让我们再次来读文章。
生齐读,下课。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十五
师:有些同学说议论文不会写,接下来我想对议论文多说一些。所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发表看法。要写好议沦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思考。
1.高瞻远瞩。
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
2.见微知著。
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
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4.由此及彼。
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
(二)注意材料。
1,占有材料。
2.库存材料。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我们也要以信息化来促进教学质量。信息是仓库,有的同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因为摄入的信息量少,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库存材料。
3.运用材料。
在写作时,要对储存的材料库进行筛选,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
(三)语言表达。
分析提炼出了观点,又筛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语言不在华丽,关键是准确、简洁,历来大作家们的作晶看起来都不是很华丽,但却读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像我们现在读鲁迅的作品,一样能感到语言很优美。其实,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成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师:根据我刚才讲的,请大家对下面这件亭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饼之争。
两个小男孩为了一块饼在争吵。他们争辩谁应该吃大的一半。两个跑去找父亲解决纷争。
父亲说:“你们为什么不把饼切成两块一样大的呢?”
“没有办法。”
“那么你们抛硬币决定,输的人切饼,赢的人选饼。”
两个男孩同意这个办法,结果切出了大小一模一样的两半。
(摘自1月31日《上海家庭报》)。
生:这则故事其实谈的是公平问题,他的父亲给予俩儿子一个公平的权利,一个是切饼,一个是选饼,父亲的聪明在于:分饼的.权利与选饼的权利分开,使权利不至于太集中。
生:两个小孩都显得很自私,只知道为自己着想,想得到大一点的饼,没有谦让的精神和宽宏大量的气度。
生:父亲的聪明之处在于,既公平地解决了孩子的争斗,又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孩子。
生:一个好的制度比道德规范更可行,更有效。父亲虽没有救给他们谦让、奉献的精神,但却教给他们很好地处理困难、问题的方法。
生:两个男孩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不知道为别人着想。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是不值得提倡的。
生:由此想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认为,面对这种情况,父亲可以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儿子听,救他们应诚有一种谦让的精神。父亲用另外一种方法顺利地解决了两个孩子的纷争,从分饼结果来说,父亲是成功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父亲的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两个孩子想霸占整个饼.即有强烈的占有欲的基础上,因而,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思想教育。
师: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可总结出以下几种说法:
1.肯定父亲的这种做法;
2.父亲的做法不对,让儿子只想多得,不懂谦让;
3.从道德与规范两方面来说,尽管父亲的思想觉悟不高,但处理问题的方法非常恰当。
这三种观点都没错,议论文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行,不能强求唯一的答案。对这则材料,我的看法是:开始,我也认为这种做法比较聪明,后来仔细一想,觉得不妥。这篇材料刊登在《上海家庭报》上,《上海家庭报》是一份教育性的报纸,该则材料登在上面,究竟是一种什么导向呢?两个小孩为了一块饼而争执,他们只顾自己多吃,却没有一点谦让精神。父亲用谁输谁赢这样一种带有赌注性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似乎不是很妥当,它迎合了小孩希望多得的思想,虽然解决了问题,但这只是治表的办法,将来兄弟之间还是可能纷争不断。如果能从道德的角度教小孩谦让,我相信将来就不会再有争执,父亲也可一劳水逸了。
生:听了方老师刚才的看法,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三个中国人正在打篮球.这时有四个美国人跑来要与他们三对三地对打比赛。显然,四个美国人中有一个人只能站在旁边观看,他们没有说谁不应该上场,而是主动地拿起篮球站在罚球线上准备投蓝,结果投中的三个人参与比赛,没投中的人就自觉地退到一边观看,这当中他们一句话也没说,但很自然地解决了谁该上场、谁不该上场的问题。
这种方法比起相互争执或投硬币的方法有效得多。评判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应该视具体的对象而言。在“分饼”故事中,两个儿子都只是两个还不懂事的小孩,一时要让他们达到谦让的思想境界很难。因此,我觉得父亲的这种方法无可厚非,而且实践证明非常有效。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我说过,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
下面,我抄写一段文言文,同学们可以和刚才那则材料对照一下,并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
薛包好学有行,弟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取老弱病残者,曰:“我共事久矣。”田园取其荒者,曰:“吾少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朽损者,曰:“素所服,身口所安也。”(薛包是东汉汝南人,字孟尝,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著称)。
还有一则故事:(关于李舶的)。
李舶本姓徐,名世舶,字茂功,随李世民征战,封英国公。姊尝病。舶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焚其须髯。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舶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舶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生:在与弟弟分财产时,薛包不但没有与弟弟争执,而且主动地挑“老弱病残者、荒者、朽损者”,体现了高尚的情操,为什么?因为“薛包好学有行”。薛包与上面两个小孩形成鲜明的对比,关键也在于受教育的程度与个人的修养有别。
生:李舶虽然是仆射,但当他妹妹生病时,亲自为其熬粥,连“须”被“焚”也在所不惜,还深感内疚。这也体现了兄妹之间的友好情谊。
师:“分梨”、薛包与李舶这三故事看似没有关系,但我们分析下来,发现它们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兄弟姐妹之间只要谦让、友好,什么事都好办,所谓家和万事兴;反之,兄弟姐妹之间斤斤计较,争吵不断,则什么事也不好办,家庭也就肯定好不起来,严重的甚至导致家破人亡。同学们在写的时候,还可以补充一些事例,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下面,我布置一个作文题:《金鱼之死的启示)。
金鱼之死法。
董玉洁。
只要有鲜水,金鱼就无饿死之虞,但难免胀死之忧。
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惑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必须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板,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感,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贪得无厌是金鱼最常见的死因。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能够进行个性朗读,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2、理解寓言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扁鹊的资料;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满天繁星般拥有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医便是其中之一。你对中医了解些什么?(中医的望闻问切,自己中医治疗的经历以及中医名家等)。
2、了解扁鹊。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这位名医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概括主要内容。
2、 交流汇报:
三、细读课文,体会道理。
导入:就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1、再读课文,在书中勾画、填表。
拜见时间。
扁鹊。
蔡桓公。
2、组内交流补充。
3、集体交流,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评价扁鹊及蔡桓公。
(作为教学重点,在推想与假设中体会人物心理,了解人物性格,为后面感悟道理做好铺垫)。
4、指导分角色感情朗读。
5、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原因究竟是什么?(体会道理:不能固执己见,讳疾忌医;要做到防微杜渐……)。
四、深化理解,加强表达。
1、假如你是蔡桓公身边的一位大臣,你应该怎样劝诫蔡桓公?
尝试以不同身份的人去劝说蔡桓公的练习:
“蔡桓公阿,要是---就---可是----”。
“蔡桓公阿,即使---也----可是---”
“我想对自己说:“---------------”
2、假如你也是一位医生,你认为扁鹊的做法如何?蔡桓公的做法又如何?
五、总结全文,小结学法。
抓住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蕴含的道理。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十七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习。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仍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幅图,把3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2、3幅图。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用课件模仿大自然和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习。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学生对于模拟声音的课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奠定了学生热情投入学习的基调。在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大家就能够迅速地将文章中的对白找出来组成一个小剧本。学生对于小剧本的表演形式也表现出相当的积极性,并且以句带段,有效地提升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升华。看得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到位。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整合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而且作为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朗读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课堂上引导有余、示范不足。没有什么比教师亲身示范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朗读。这让学生失去了一个随文思考的机会。而在朗读之后再提出疑问,既花时间又会影响课堂效果。
在课堂上,我缺乏“静待花开”的耐心。这点体现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课堂永远是一个充满意外,而又总是留有遗憾的地方。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每次的认真总结分析都可以帮助我在教学上更进一步。
池上教学课堂实录篇十八
《小石潭记》在诗情画意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寄情山水、纵情游览然而忧伤之情终不得排遣的文人形象。
【设计理念】。
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
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设计灵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为学生合作疏通字词句义。本次实录为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