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调研报告(精选14篇)
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撰写一个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群体。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商业项目,报告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帮助我们总结和分享所获得的成果。
环保调研报告篇一
5、世界无烟日在几月份?()。
a、四月b、五月c、六月。
6、当地球变暖时,你会想到什么?()。
a、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从现在开始需要保护环境b、与我无关c、其他。
7、当爸爸妈妈浪费水资源时,你会怎么做?()。
a、上前阻止他们,告诉他们需要节约用水b、随他们去c、学他们的样。
8、你洗菜是否一直开着水龙头?()。
9、如果垃圾筒倒了,你会去扶正吗?()。
a、会b、不会c、其他。
10、你平常用塑料袋,还是竹篮去购物?()。
a、塑料袋b、竹篮c、其他。
11、你会使用一次性筷子吗?
a、会b、不会c、有时会。
12、你知道一些环保的小知识吗?()。
a、知道b、不知道c、知道一些。
13、你踩踏草坪吗?()。
a、从来没有b、经常有c、很少有。
环保调研报告篇二
污染减排是一项约束性指标、刚性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基层环保工作。
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1997年开始,中央每年都要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环境保护工作。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加强法制、增加投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国家采取了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企业和城市环境达标活动和重点地区污染物治理三大污染防治措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和环境友好企业等。生态建设成绩突出,人工造林保持率居世界第一,荒漠化治理成效居世界前列,水土流失治理、草原建设等成效显著。
虽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小,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积效应,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还十分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基层环保工作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行适当修改也很有必要。笔者作为基层环保工作者中的一员,从事环保工作已经十余年,先后从事过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和污染控制等工作。根据我的实践,下面将就基层环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一些看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新建项目均应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环保局“三同时”验收。但现在的情况是,区县一级的小企业,保守估计也有50%以上没有任何环保审批手续,当然也没有通过“三同时”验收,但工商和税务登记却是齐备的,在“合法”地进行生产。对于这样一些企业的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应该责令其停止生产,限期补办环保手续,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但对于这样大量的企业进行查处,一方面环保局人力有限,另一方面查处大量的企业也会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社会影响,查处难度相当大。
大批企业没有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原因,企业人士讲不知道要办理环保手续,以为只要办了工商税务手续就可以了。他们在工商税务办理手续时也未被告知要办理环保手续,更不用说要把环保手续作为工商税务登记的前置条件了。另外有一部分企业是因为认为做“环评”收费太高,小企业创业之初,经费困难,难以承担这笔费用,故不愿办理环保手续。还有一部分企业可能是由于种种原因办不了“环评”手续的,当然也没有办理环保手续。
对于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如果工商局不严格把环保审批作为前置条件,那么大批的企业将迈过“环评”这一关而直接进行工商税务登记审批,不配套建设任何污染防治设施,直接投入生产,环保局对这批企业的管理将失控,新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各个审批单位都应该要求企业把“环评”作为前置条件,如果没有通过“环评”则不予审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头问题。当然,“环评”收费也应该让企业能够接受。
事实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条、第6条规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国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条例第9条进一步规定,建设项目“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因此,根据前述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为企业登记注册和申领《营业执照》程序的前置审批内容的环境影响审批事项,其主要适用范围应为“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如果环保部门和工商部门相互配合,并将环境影响审批程序作为工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性审批事项,可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从而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的城乡环境质量。
对于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投入生产的企业,我们把他称之为老污染企业。在环境监察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这些企业除了应该按照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外,还应该由环保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达标排放。限期治理期限内不能达到要求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责令停产治理,停产治理还不能达到要求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其关闭。现在基层的做法大都是发现企业有违法行为,立案进行查处,给予相应的罚款,至于罚款以后违法行为是否还在继续,一般无暇过问。一旦再有投诉,又对其进行查处,如此循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限期治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然,这除了执法部门的原因以外,客观因素还是主要的,因为基层一般面对的是个体私营经济,其经营规模一般较小,利润相对不高,大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经营粗放,管理混乱,以家族企业为主。要想其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投入污染治理,企业大多没有这个实力。即使有资金,他也不愿意投入,因为这对他的利润造成直接影响。现在基层小企业的环保问题相当普遍和严重,必须下大力气整治才行。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1982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比以前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更合理、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环境经济学的资源价值理论、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理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等。对于废水、废气的核定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严格按照当量来征收。但对于噪声超标排污费的核定,笔者在工作当中遇到一些问题。《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中规定噪声超标就收费,这是非常明确的。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环境噪声污染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且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按照噪声的超标分贝数计征噪声超标排污费”。怎么样认定“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什么样的噪声才叫“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噪声,立法者没有明确的行政解释。一个单位噪声超标,是否扰民,依据是什么,执法人员认为是扰民的,企业可能认为不扰民,双方各持己见,容易让执法人员和企业造成误解,争议在所难免,给噪声排污费征收工作带来难度,增加噪声排污费征收的不确定性。
对于部分行业和散排的单位,其排污当量的确定有一定难度,如果按照监测数据来计算的话,基本上核定下来的费用相当低,而目前对这部分单位的物料衡算办法(!)又没有出台,对这部分单位排污费基本无法准确确定。比如喷漆行业、油漆配制行业等,其污染经常有群众投诉,但根据监测其污染物排放浓度又不高,核定的排污费就很低。对于这样一些不便通过监测认定其排污当量值的单位,急需出台相应的物料衡算办法,才能准确认定其排污当量。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打大法,是环境法的立法依据,宪法中有关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规定有四条,分别是第九条、第十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包括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和单行法律,截至2019年底,我国先后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及其相关法律有25部,其中基本法律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污染和公害的单行法律5部,保护自然资源的单行法12部,相关法律14部。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截至2019年底,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有关防治污染和公害的行政法规40多部,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行政法规有90多部。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由地方立法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在本辖区内有效使用。
环境保护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局制定,其中包括国家环境标准。政府规章又叫地方性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包括地方性环境标准。
从法律效力方面看,国家环境法的效力高于地方性环境法的效力,上一层次的效力高于下一层次的效力;我国参加和缔结的国际环境法的效力高于国内环境法的效力;特别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的效力;新法的效力高于旧法的效力。其例外是,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效力高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效力。在环境现场执法中具体适用环保法时,应当遵循层次由高到低,效力由大到小的原则,首先适用层次较高效力较大的法律、法规或规章。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行调查取证与决定处罚分开,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统一管理本部门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工作。基层环保部门由于人员限制,多数没有法制工作部门,对于这种情况,至少应该成立一个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处理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来集体讨论决定处罚结果,这样的处罚结果会更公正、合理。
污染减排是一项约束性指标、刚性任务。我们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巩固减排成果,着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政策减排,着力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污染减排力度,以此带动全社会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如期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同时,不断完善减排体制机制制度,形成全社会都来抓减排的格局,打破环保局孤军作战的局面。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积极推动用“绿色gdp”考核地方政府,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以上都是谈的具体业务工作,是笔者工作中具体的体会。其实基层环保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比如整个环保系统在政府部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环保局机构编制问题、环保局内部机构设置问题、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探讨,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就不一一谈了。
环保调研报告篇三
a十分赞成b不太赞成c反对d无所谓。
3对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请您问了解多少呢?(多选)。
a会议主要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b20xx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
c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达成协议。
d均不知道。
4请问您是否关心与环保相关的新闻或主动查阅相关知识?
a时常b有时c较少d几乎不会。
5对于有些大学食堂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做法,您的看法是?
a赞成b不赞成,但希望食堂通过收费等方式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c不赞成。
d无所谓。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很差。
7针对现部分大学生环保意识有所增强的现象,请问您认为其原因是什么?(多选)。
a学校管理得当b周围文化氛围好c学生自身素质高d政府对环保的支持和宣传e其他。
8请问您认为中国今年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与环境被破坏有联系吗?
a联系很大b有一定联系c没有联系d不清楚。
9请问您认为“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a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影响很小。b对人类健康有危害,但无大碍。
c对人类有较大危害,且破坏环境d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无法解决。
10对于低碳生活,请问您有哪些行动?(多选)。
a少坐私家车,多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步行b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具。
c尽量少用高功率,高能耗电器d其他响应低碳的行动e没什么行动。
11夏天的时候,请问您一般会把空调调到多少度?
a»26℃b24~25℃c«23℃d一般不用空调。
12对于只使用了一次的塑料袋,请问您通常会怎样处理?
a循环利用b直接丢弃c质量较好的留下再度利用d其他做法。
13请问您处理废弃物时有分类吗?
a经常b视情况而定c很少d几乎没有e从不。
14到超市,商场等地方购物时,您的习惯是?
a自备购物袋b索要或购买塑料袋c有意识准备购物袋,但有时会忘记。
d其他习惯。
15如果您看到一个人(陌生人或者认识的人)随手丢掉了手中的垃圾,您会怎么做?
a劝导他/她捡起来b自己捡起来c认识的人会劝导,陌生人则不理d不理。
环保调研报告篇四
内容摘要:早在电影《20xx》上映时,环境问题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玛雅人的预测是不准确的,电影中的情节看起来有些夸张,但是这些无不说明着我们生活的地球正面临着怎样的摧残,而这摧残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我想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环境问题的造成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份的,那么,面对如此残酷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份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使更多的人对当下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有所了解、为了使更多的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传播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发起了这次社会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调查时间:20xx年xx月20日至20xx年xx月31日。
调查地点: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调查对象: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简单随机抽样、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
调查人员:蓝云萍。
调查时间分配:20xx年xx月2日确定主题。
20xx年xx月20日设计调查问卷。
20xx年xx月20日至23日发放调查问卷。
20xx年xx月24日至25日回收问卷并进行数据统计。
20xx年xx月26日至31日进行调查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
简单随机调查:对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两所大学的假期在校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100人。
问卷调查:对随机抽取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访谈法: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看法,并且交流了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想法。
观察法:在本次调查持续期间,不断地注意着周围来往的同学的行为观察他们是否有破坏环境或者保护环境的行为。
文献法:在调查初期对环境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制作出了问卷;在调查过程中,也是不断地搜集资料,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文字资料。
对于本次调查,我从调查方案的设计到进行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小组讨论再到撰写调查报告一共历时11天;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100份,回收了100份,回收率为100%。
1.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和相关认知。
问卷中的第2题至第5题是关于调查者对于环境问题的看法与认知程度的。在您认为当前国内的环境破坏程度如何?的问题中,有xx%的同学认为我国国内的环境破坏非常严重,仅仅有17%的同学认为我国的环境破坏程度较轻。在您是否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保工作的迫切性?的问题中,有xx%的同学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保工作的迫切性感觉极为强烈,21%的同学对此感觉一般,仅有1%的同学对此没什么感觉。在您认为我国现在的环保工作做得怎么样?的问题中,有70%的同学认为我国环保工作做的很不好,xx%的同学认为我国环保工作做的差不多,仅有1%的同学认为我国的环保工作做的很好。并且在参与调查的100名同学中有xx%认为环保意识是个人素质的一方面。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比较理性的认识,并且有意识要保护环境、有意识对环境进行改善。
2.生活中环保意识强弱程度。
在问卷中,第6题至第11题是关于被调查者在生活中面对一些具体的环境污染或者可以尽可能避免环境污染等情况时的做法的问题。
在您认为限塑令的实行增强了您的环保意识吗?这一问题中有63%的大学生会因为限塑令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多的考虑到环保方面的问题,有33%的大学生认为限塑令对自己没什么影响,也仅仅有4%的大学生对限塑令有些反感,这其实是一个好的现象,表明大家愿意为环保做出努力与改变。
但是在您外出时会不会随身带环保袋?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与上一问题相反的结果,虽然有15%的大学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带环保袋,但是更大一部分的大学生是偶尔会带,这部分大学生群占比例为62%,剩下的23%则是从未带过环保袋出门,其实从这点上表现出来的则是大家对于环保还仅仅停留在意识上,没有落实到实处上,没有形成环保的行为习惯。
在后面的问题中,有73%的人会经常或偶尔因为一时方便而践踏草坪,而不论什么样的原因都不会践踏草坪的同学仅占27%。有73%的大学生会对生活垃圾经常或偶尔做出分类处理,剩下的27%的大学生则从不会进行垃圾分类。有76%的大学生会在家人或朋友乱扔垃圾时选择劝阻这种行为,但仍然有3%的同学会选择与家人朋友一起扔。有xx%的大学生会在离开房间时自动熄灯。从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来看,大学生对于环保有的是美好的愿望,但真正做到实处的并不多。
3.对正在倡导的环保行为的看法。
对于一水多用,60%的大学生赞同这种做法,并且在生活中就是这样实践的;剩下的40%其实也是赞同,但实际行为上做不到一水多用。
对于一次性饭盒的使用,75%的大学生选择尽可能的不用,16%的大学生是经常使用的,而从来不买一次性饭盒的大学生占xx%。
对于是否参加环保活动这一问题,有时候会参加和没有参加的过大学生比例基本持平,前者占40%,后者占34%。
对此觉得没有问题的大学生仅占7%,其中选择问题在于乏足够的环保知识,对环保认识不足的有xx%,选择搭便车心理,希望别人多出力的有xx%,选择当环保可能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会犹豫有60%,选择生活方式已经西化,习惯了大量消耗资源所带来的便捷有44%,选择认为环保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有36%。这说明关于环保,政府社会等各方面都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让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
1.政府要加强对环境工作的宣传。
在环保问题上,政府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更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要使大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政府的有力行动,感受到政府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使大学生能够受到政府环保工作的鼓舞并且会在鼓舞下有所行动,就需要政府加强对环境工作的保护和宣传力度。
2.学校要加强对环境工作的宣传力度。
大学生对保护环境有很高的认知程度,但是在这方面的行动能力却很低下,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自身周围环境的'限制。大学生生活的环境几乎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环境保护或者类似的公益活动当中去,导致对环境的敏感度不高,因此,学校应该多多组织这方面的环保活动,使学生通过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对环境的使命感和主动性。
3.宣传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层次性。
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做到对环境的关注,但是却没有把行动付诸实践。除了学校没有机会的原因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大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造成环保离我很远的错觉。因此,在宣传工作中,不仅要大方面宣传环境现状的严峻性,还要从小方面宣传生活细节中如何环保生活。
4注重环保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建设。
在大学生接触的媒体当中,网络这一新兴的媒介,当属第一位。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发达和成熟,网络的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应当高度注重网络工程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网站,凭借网络高速传达信息的优势,达到不一样的宣传效果。
通过此次的调查与统计,对于大学生环保意识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但由于是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方式,没有完全覆盖多方面的大学生,虽然样本数量少,不能完全总体反映客观情况,但是也可以对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得知一二。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目前的环保意识的状态如下:
1.能够接受宣传的环保行为,对环境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有深刻认识和感受,能够形成统一的认知,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特别缺乏使命感。
2.关注和保护环境的出发点是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出发,不能从整个生态环境保护,与其他物种平等观点的角度上看待和处理。
3.大部分的大学生能够在生活细节注意公共场所和家居的节水,节电,但是在城市清洁和保洁方面却缺乏共同承担责任的意识。
4.仍有小部分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对环境保护保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管是在行动方面,还是意识方面,都体现冷漠和淡漠的态度。综上各项,我呼吁社会各界能够为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各种氛围和机会,也希望全人类能够热切关注关乎每个人自身的生存的环境状况。这不仅是大学生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也是全球各个国家面临关乎生存发展,噩待解决的问题。
环保调研报告篇五
为及时了解当前我省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认知、参与和意见诉求等情况,四川省统计局民调中心于20xx年5月组织开展了四川公众环保意识专项调查,旨在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共创、共建、共享,提供决策参考。
调查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随机访问的方式进行,抽选了成都市、攀枝花市、绵阳市、南充市、乐山市、内江市、宜宾市、巴中市、甘孜州等9个市(州),访问对象为当地18-70岁的城乡常住居民。调查共计完成有效样本3000个,其中成都市完成600个,其他调查市(州)各完成300个。受访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分布合理,调查样本代表性强。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94.9%的受访者表示关注环保问题,关注度为79.5;受访者对公众环保意识的评价为60.4,对生态环境的总体评价为67.6,在对公民环境权利与义务的认知方面,知晓率为66.9%,其中大多数只是“知道一些”;由于受访者对环保举报热线的知晓率仅为4.9%,同时部分受访者不知道如何举报,参与举报环保问题明显受到限制;目前各类主要环保活动的参与率均在40%以下;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方面,高达97.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并提出了具体诉求和意见建议。
总体来看,社会公众对环保问题关注较高,对环保现状评价偏低,环境保护认知偏少、参与度更低,提高环保意识意愿强、诉求多。
一、公众对环保问题有较高的关注。
(一)绝大多受访者表示关注环保问题,关注度为79.5。
问及受访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否关注环保问题”时,表示“非常关注”的占30.1%,“比较关注”的占31.6%,“一般关注”的占33.2%,以上三者比例相加高达94.9%,另外,选择“不太关注”和“不关注”的占3.5%和1.6%。通过计算,受访者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为79.5,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的关注度为80.4,农村为78.2。
(二)七成多受访者表示环境保护是大家共同的责任,认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问及受访者“环境保护主要是谁的责任”时,认为“人人有责”的比例最高,占74.7%;其次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占17.4%;表示“生产经营者”和“家庭和个人”的分别占4.9%和3.0%。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选择“人人有责”的比例(76.0%)较农村受访者高3.2个百分点。
二、公众对环保的评价和认知偏低。
(一)受访者对目前公众环保意识的评价为60.4。
问及受访者“对目前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如何评价”时,表示“非常强”的占7.7%,“比较强”的占19.3%,“一般”的占50.9%,选择“较差”和“非常差”的分别占15.7%和6.4%。综合来看,受访者对公众环保意识的评价为60.4。分城乡来看,农村受访者对公众环保意识的评价为61.4,城镇受访者为59.6。
问及受访者“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总体评价如何”时,表示“非常好”的占11.1%,“比较好”的占30.2%,“一般”的占43.2%,选择“较差”和“非常差”的分别占11.4%和4.1%。综合来看,受访者对生态环境的总体评价为67.6。分城乡看,农村受访者的评价为68.1,城镇受访者为66.9。
同时问及受访者“当地主要存在哪些环境污染问题”时,8.7%的表示“都没有”;表示存在“固体废物污染”的比例最高,占53.4%;其次是“空气污染”,占41.4%;第三是“水污染”,占40.0%(详见图1,此题多选,相加不等于100%)。
图1受访者认为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三)受访者目前对公民环境权利与义务的知晓率为66.9%,其中大多数只是“知道一些”
问及受访者“对新《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公民环境权利与义务是否了解”时,表示“比较了解”的占10.3%,“知道一些”的占56.6%,表示“不了解、不清楚了的占33.1%。综合来看,目前受访者对公民环境权利与义务的知晓率为66.9%,但大多数只是“知道一些”。分城乡来看,城镇受访者的知晓率(68.5%)较农村(64.5%)高4个百分点。
三、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实际参与程度更低。
问及受访者“如果发现单位(或个人)有违规违法排放污染物等破坏环境行为会怎么做”时,选择“主动拨打相关部门电话进行举报”的占31.5%,“与当事人沟通,提醒他不要破坏环境”的占27.8%,“视情况而定”的占14.5%,“到环保部门或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举报”的占12.1%,“想举报,但不知道如何举报”的占10.2%,表示“不想管,不理会”的占3.9%。综合来看,面对破坏环境行为,考虑进行举报的受访者居多,占53.8%,但其中有部分受访者并不知道如何举报。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中考虑进行举报的占57.6%,较农村(46.0%)高11.6个百分点。
调查同时问及受访者“是否知晓全国统一的环境保护举报热线(12369)”时,知晓率仅为4.9%。
以上结果反映出,目前受访者对环保问题举报渠道的了解情况较差,虽然不少受访者有意愿举报环保问题,但举报渠道受到明显限制,实际举报参与低。
(二)目前各类主要环境保护活动的受访者参与率较低,都在40%以下。
调查显示,28.5%的受访者表示近一年来“没有”组织或参与过环境保护活动;各类主要环境保护活动中,“植树护林、领养树”和“清除公共场所垃圾或小广告的公益活动”的受访者参与率排前两位,分别为37.7%和31.6%,其余活动的参与率都在20%以下(详见图2,此题多选,相加不等于100%)。城乡受访者参与环保活动的情况基本一致,各类环保活动的参与率均在40%以下。
图2受访者近一年来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情况(%)。
四、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诉求较高。
调查显示,有76.0%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非常必要”,表示“必要”的占21.6%,两者比例相加高达97.6%,另外认为“不必要”的占2.1%,“说不清楚”的占0.3%。
问及受访者“希望通过哪些途径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时,选择“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比例最高,占43.1%;其次是“电视广播”,占35.4%;第三是“微信、微博”,占32.4%,另外,选择“其它网络媒体”的比例也较高,占31.3%(详见图3,此题多选,相加不等于100%)。城镇和农村受访者的选择情况基本一致。
图3受访者希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的途径(%)。
问及“希望当地环保部门着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时,受访者选择“加强环保立法、执法”的比例最高,占45.1%;其次是“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占40.1%;第三是“公开环境信息、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占35.2%;另外,选择“环保规划、机制的建立完善”的比例也较高,占30.9%(详见图4,此题多选,相加不等于100%)。
分城乡看,城镇和农村受访者的选择情况无明显差异,有所不同的是,城镇受访者中希望“加强环保立法、执法”的比例排第一位,而农村受访者希望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比例排第一位。
图4受访者认为环保部门应该着力加强的各项工作(%)。
五、意见建议。
调查搜集了受访者对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有41.6%的受访者回答。经过归纳整理,按受访者提出意见建议由多到少罗列如下。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特别是基层乡镇。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网络媒体、报纸、社区宣传栏、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环境维权意识和自身素质,引导群众改掉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倡导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之风(如:重视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合理处理废弃秸秆、减少白色垃圾袋的使用、大力倡导使用小排量汽车、出行时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农药使用等);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多到学校开展环保知识教育活动,建议开设环保课程。
二是加强政务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发动群众监督。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公开各类环境问题、环境违纪违法行为及处理结果等信息;完善举报平台,引导全民监督,重视群众举报,落实举报奖励制度。
三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有的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较多、较严重,希望加大环保设施、设备及资金的投入,重点加强对水污染、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污染、雾霾、噪音污染等问题的监控和治理;加强对养殖业、化工厂、餐厅、石油行业(多人提及彭州石化)等企业的排污管理。
四是完善并落实环保法规政策,加大对环境问题的监管力度,加强环境执法。完善奖惩制度,加强部门合作,严格执法,加大对乱排乱放企业、私自焚烧等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关闭高污染企业,严惩违法人员,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建议环保部门异地交叉检查和执法,避免执法不公的现象;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主动性。
五是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环保规划机制。严格企业环保审批程序,在招商引资及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科学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杜绝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提升政绩。
六是绿化美化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做好环保问题预防工作。
七是加强环境监测。做好水质、空气等监测工作,掌握好工厂的排污情况。
八是多到基层走访调查,了解基层环境状况,听取民意。
九是加强环保组织建设,多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引导全民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环保调研报告篇六
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对全国4个城市的2294名公众的着装习惯进行调查,日前发布了《“衣年轮”低碳着装调研报告》,呼吁人们关注服装的碳排放问题。
43年来最早的寒潮近日袭击申城,短短几天时间里市民仿佛经历了夏、秋、冬三个季节。这让不少爱美的女性乱了阵脚,纷纷着手添置起新衣来。然而被大家所忽略的是,一件衣服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作、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以一条普通的涤纶裤为例,终其“一生”要排碳47千克,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为此,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对全国4个城市的2294名公众的着装习惯进行调查,日前发布了《“衣年轮”低碳着装调研报告》,呼吁人们关注服装的碳排放问题。
白领洪小姐很赞同“乐活”的生活方式,她随身携带的挎包里一直放着环保袋,以备不时之需;出行时尽量乘坐地铁、公交车;购买家用电器,也总是选择能效标识一级、二级的。然而跟许多爱美的女孩子一样,她很爱买衣服。“每到商场打折的时候,我总会和朋友一起去‘血拼’一番。现在网店里的衣服价格比较实惠,我几乎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买上一两件。现在家里的衣橱都有些塞不下了。”她告诉记者。
但她没有意识到的是,频繁购买新衣恰恰是一种不环保的行为。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变成面料,从成衣制作到物流,从使用到最终被废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在《“衣年轮”低碳着装调研报告》中,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提出“衣年轮”的概念。所谓“衣年轮”,是指服装的碳排放指数,用来衡量每件衣服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
根据环境资源管理公司的计算,一条约400克重的涤纶裤,假设它在中国台湾生产原料,在印度尼西亚制作成衣,最后运到英国销售。假设其使用寿命为两年,共用50℃温水的洗衣机洗涤过92次;洗后用烘干机烘干,再平均花两分钟熨烫。这样算来,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
相比之下,棉、麻等天然织物不像化纤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据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这还不包括t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研究显示,平均少买一件衣服所节约的能源使用,相当于减少约..7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面料的选择上,大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大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也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
同时,选购衣服时要避免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通常这些都是用化学药剂实现的。
选购服装,特别是选购童装,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这类衣服较少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进行处理,不仅更环保,对人体也更健康。
在衣物的使用中,尽量减少洗涤次数,用手洗代替洗衣机洗涤。研究显示,平均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的使用,可以减排0.26千克碳;而全国所有的洗衣机每月少用一次,则一年可减排55万吨碳。此外,还可选择降低洗涤温度、改烘干为自然晾干、减少衣物熨烫等更为环保的洗涤方式。
环保调研报告篇七
xxx。
xxxx年xx月xx日上午,阳光明媚,天气不错。我对小区旁的草坪、垃圾箱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垃圾到处乱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草坪上,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体也能看见,原先美丽整洁的.草坪变得惨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来越大。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草坪,这是多么不道德啊!我们仿佛听见了它在悲哀地哭泣。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我想提出以下的几个建议: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分发传单到各户、墙报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方法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教育大家不要再往草坪中乱扔垃圾,倾倒废水、废渣等,垃圾一定要扔在指定地点,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并自觉维护小区的卫生。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美丽。我们真的希望能在再次看见清洁的草坪,看见蝴蝶、蜻蜓在飞舞,看见我们的笑脸。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以xx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大家以身作则,都来争做环保小公民,就一定能使我们小区草坪重新找回清洁,找回美丽。
环保调研报告篇八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9。
(三)、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9。
(四)、水的流向与主风向相反,湖面污染物难以排除..10。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根治农业污染的目的..11。
(三).建滇池流域森林公园........................11。
(四).滇池流域要实行三旧改造....................12。
(六).关于滇池治理的体制机制和资金保障等综合问题13。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利用周末,我们小组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们小组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周末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滇池的介绍。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00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滇池作为昆明市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在维持流域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域内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使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二、滇池的环境。
(一)、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现在的滇池。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注入千亿资金,不见丁点成效。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
滇池水质出现好转苗头。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均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这标志着滇池水质“肥力”有所下降,水质有所好转。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当水质呈现中度或重度富营养状态时,须接受“减肥治疗”。翻开云南高原湖泊水质月报记录,很难看到滇池草海水质营养状况从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的记录。
等因素影响外,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的一道“硬伤”,滇池治理也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2008年以来,昆明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全力做好“一湖两江”流域昆明境内“四全”工程、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出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158”工程和滇池周围“四退三环一护”工程。同时,各级相关部门加大控源截污力度,构建完善的截污治污体系,实现滇池流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排放。
此外,昆明市委、市政府还要求滇池流域有关县区做好河道及支流沟渠清障、清淤,河道两岸拆临、拆违、拆迁等工作,加大河道沿岸绿化和生态修复力度,确保所有主次河道河床湿地化、河坎生态化、两岸景观化。在加强湿地生态体系建设,广建水上森林、湿地森林,转化固化污染物的同时,把滇池湿地从草本湿地、植物湿地,转变为木本湿地、森林湿地。除积极开展水葫芦圈养种植和资源化利用,推动滇池污染治理由湖底清淤、底泥清淤向水体生物提取和底泥生物提取转变外,昆明市还不断加快构建滇池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减排、滇池污染源工程整治、滇池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与处理、入湖河流水污染治理与清水产流修复、滇池生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滇池流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体系。
经过“十一五”努力,昆明主城区污水日处理规模已达到110.5万立方米,处理标准达到了一级a标;铺设雨污主干管网251千米,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155千米,完成老城区1868家单位(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建成286座再生水利用设施,日处理总规模达9.6万立方米。同时,昆明市还在滇池湖滨33.3平方千米范围内,退塘退田4.5万亩、退人2.4万人,将1.8万户养殖户的680万头(只)畜禽迁出滇池流域,疏浚水域面积422.80万平方米,疏挖底泥370万立方米,建成湖滨生态湿地5.4万亩。这些工程都有力促进了滇池治理的步伐,有助于滇池水质的进一步改善。
四、污染因素。
(一)、自然演化。
小,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1.9%。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为1.49x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2005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总氮9750t,总磷1160t,codcr,30674t。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07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1000万吨时,总氮8155t,总磷1087t,codcr22449t。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t,400t和11000t。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三)、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滇池北岸的昆明主城区面积已达约180km2,人口近200万,城市的急剧膨胀不仅加剧了污染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日益匾乏。滇池流域多年水资源量为5.3x108m3,人均水资源量不到270m3/a,仅为世界人均值的4%,全国人均值的12%,全省人均值的5%,联合国极度缺水标准的50%。
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其中已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4x108m3,小型水库近140座,总库容近1x108m3。水库总控制径流面积1651km2,占流域面积的57%。目前,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在1x10m以上,而根据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扣除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滇池实际水资源量只有不到6x10m,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393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滇池环保调研。
(四)、水的流向与主风向相反,湖面污染物难以排除。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据2010年环保监测数据显示,草海水质由一直以来的重度富营养变为中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15.9%;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了58.6%。
据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对此,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着重推出4项治理滇池内源的措施:控制性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并资源化利用、增加3台(套)蓝藻处置设施、在滇池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清除滇池外海底泥500万方。
控制性圈养十平方公里水葫芦及资源化利用每年可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目前,滇池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实现富营养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所进行的相关物种选择研究的成果中,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
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六、保护滇池意见。
1、要坚决彻底地对滇池四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拦截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不能让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污染滇池,要实行最严格而又富有成效的治理。
2、对滇池流域的城镇、村庄、工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也要逐步进行截污,污水要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此项工作,应该由政府监督并执行。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根治农业污染的目的。
滇池流域的七个县,要逐步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因为农业对滇池的污染占40%的份额,而且农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与滇池争水,传统的农业,经济效益低下。有鉴于此,将传统的农业改为现代旅游业,服务业更好,旅游业是无烟工厂,低碳环保,是绿色经济,而且经济效益比传统农业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达到根治农业对滇池污染的目的。
(三).建滇池流域森林公园。
城昆明如何面对世人,云南这个旅游大省强省的龙头地位如何保得住。要保住滇池,首先要守住滇池流域这道生态屏障。不能小打小闹,只搞一些湿地公园是不够的,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应该破釜沉舟,大手笔地干,争取把西山森林公园的范围扩大到滇池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严格保护。要退农还林,修复生态,要关闭滇池流域所有禽畜养殖场和矿场,为滇池补给源源不绝的活水。农业不再与滇池争水,同时生态修复了,土壤得到很好的涵养,清泉就会源源不绝,那时候,滇池就能形成良性的水循环,水质将有所改善,那样,昆明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滇池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持久战策。
(四).滇池流域要实行三旧改造。
滇池流域的县城、城镇、村庄、工厂要实行三旧改造,即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的改造,可参考广东三旧改造的做法,这样做,可以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各城镇的品位,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借三旧改造之机,配套完善各项环保设施,使城镇和村庄、工厂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都得到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河里,污染滇池。三旧改造要与旅游产业和高新产业结合来做。
(五).滇池要清淤不止。
(六).关于滇池治理的体制机制和资金保障等综合问题。
滇池的治理与管理宜分开两块,管理这一块仍按目前的组织架构和模式运作,只是要强化管理手段和加大管理力度,监管得力,富有成效,造福昆明人民。千秋功罪,历史自会评说,人民自会评价。
治理这一块,宜市场化运作更佳,滇池的治理主体,拟设“昆明水投集团”为好,可参考“广州水投集团”的治污运作模式。由市政府划拨一些经营性用地或注入一定数额的资本金给“水投集团”,再由“水投集团”向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及社会融资,建立投融资的市场机制,就可以上马运行。
排污费的征收,可与自来水用量挂钩,自来水的价格包含了排污费,按此征收,然后返还“水投集团”,这样,就有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水投集团”正常地运作,滇池的治理和昆明全市的污水治理,就有了可靠的资金保证,实现良性循环。不然什么都要政府拿钱去做,那样必然会力不从心,甚至捉襟见肘。对于污染大户,要按实际污染程度征收排污费,要数倍征收或十倍罚款,用经济手段迫使污染企业整改或关停,可与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双管齐下,这样,治污效果会更佳,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如果管不住污染大户或出现大量的污染源,那么,就要启动问责制,这种不作为的官员应引咎辞职,不能占住茅坑不拉屎。滇池的治理和昆明全市的污水治理,要编制长远的、科学的、系统的、详细的规划,由省人大立法通过,然后认真执行,不折不扣,凡执行不力的各级政府一把手及主管领导,都要实行问责制,严重不作为者,工作不得力者,先批评,还是不改,可就地免职。
建议昆明市设水务局,将全市的水利、自来水、排水等涉水的系统全部统一起来,全局统筹,一盘棋运作,这样不会内耗,效果更好。
关系着整个昆明的未来,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通过我们小组的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认识到滇池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污染的原因,认识到保护和改善滇池不能光说不做,只有靠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起来,才能保护和改善滇池。为了让滇池尽快回复原貌,除了积极支持政府净水工程,还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卫士。我们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环保调研报告篇九
组员:
现在世界上的能源供应量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必须在能源枯竭之前开发新的能源,所以我们要知道能源的发展史,这样才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这样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严重的话,恐怕还没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为混球一个。所以我们要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保护能源。正因为这样,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课题研究内容:
一、什么是能源。
“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呢?关于能源的定义,目前约有20种。例如:《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二、能源的分类及优缺点。
第一类是与太阳有关的能源。太阳能除可直接利用它的光和热外,它还是地球上多种能源的主要源泉。目前,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
第二类是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地球是一个大热库,从地面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也不断增高。
第三类是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这是某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原子核反应主要有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第四类是与地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地球、月亮、太阳之间有规律的运动,造成相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它们之间产生的引力使海水涨落而形成潮汐能。
三、人类能源利用及发展阶段。
小水电:我国西部地区的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最新水能资源复查结果,全国小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25亿千瓦。目前我国小水电的开发量为20%左右,预计到2030年,我国小水电资源将开发完毕,届时可以形成1亿千瓦的装机水平。
太阳能资源: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主要用于城乡居民的热水供应,目前有太阳能热水器5000多万平方米,和2050年分别可以达到2亿平方米和5亿平方米,分别可以替代1200亿千瓦时和3000亿千瓦时,替代高峰电力8000万千瓦和2亿千瓦。
生物质能源:我国的生物质能源主要有农业废弃物、森林和林产品剩余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分布广泛,其中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废弃物理论上可以产生沼气近800亿立方米。
四、能源利用造成哪些环境污染。
陕北石油现已探明储量十一亿吨,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陕西省也成为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省区之一。随着陕北石油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石油开采、运输、加工、销售等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20xx年以来,陕北由于输油管线腐蚀穿孔、断裂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达五十一起。
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严重影响。
六、发现身边的能源污染现象延长县郭旗乡王仓村,虽然距离石油泄漏已经数日,但在田地里依然能够看到,不少种植了农作物的田地还残留着石油浸过的痕迹,很多玉米苗由于石油的浸泡已变成灰黑色,田地里数位村民正在用铁锨将已被污染的土层挖出。据村民们介绍,xx月xx日,一场大雨席卷延长县。大雨过后,村里30多亩田地被混杂着雨水的石油污染,不少农作物死亡,村民们顺着水印发现原来是村旁的七里村油矿一处选油点的石油泄漏造成的。至于污染程度有多深,村民们说法不一,有的称土地一两年无法种植作物;有的则称污染并不严重。一位李姓村民称,由于选油点的排污设施不力,每逢下雨,就会有少量漏油随着雨水流至田间,只是“从没有这次这么严重”。
七、防治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
加快污染源治理步伐,加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甘肃省环保部门表示,除加快重点污染源治理步伐外,还将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配套管网建设,保证七里河——安宁、白银、临夏三大污水处理厂今年内建成投运;同时,加大沿黄城市垃圾集中处理管理力度,尽快解决兰州市油污干管安全隐患,确保城市安全;年内将国营四七一厂、五零四厂等企业污水接入西新线排水管道;加大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科学调配黄河水量,确保黄河稀释自净能力;建设水质自动监测信息网络系统,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环保调研报告篇十
20xx年xx月xx日,著名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公布了首份中国环境政策调查报告——《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作为一份来自国际组织的环保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和肯定。由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组织专家经过两年多调查撰写而成,长达余页,对中国1990年-20xx年年期间的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披露,中国有1/3的河段,75%的主要湖泊,25%的沿海水域,目前正遭受“严重污染”。主要城市中近半城市饮用水源不合格,造成城市饮用水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粪便排污/另外,工业和农业化学污染也是城市饮用水源不合格的重要因素。中国超1.7万个城镇没有污水处理厂;“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发展。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美国,并仍然是全球制造和使用最多破坏臭氧产品的国家。中国大气污染减排目标不能达到大气环境标准,一部分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已进入全球黑名单。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各处有害垃圾数量远远超出中国妥善安全处理的能力范围,非法丢弃垃圾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评估了中国自1990年到20xx年这的环境状况后,oecd官员指出,“中国的高速发展付出了环境被破坏的代价,”随同报告一起,oecd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改善环境治理的51条具体建议。oecd同时指出“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也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oecd表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我们坚信,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将给整个世界、特别是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国家提供一个好榜样!
环保调研报告篇十一
污染减排是一项约束性指标、刚性任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企业环保。
供大家参考借鉴。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了解我县中小企业对国家环保政策方针的理解与贯彻执行、以及中小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及企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等情况,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组织相关科室对全县中、小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县中小工业企业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国家环保政策理解并支持,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但却缺乏技术创新,对环保投入偏少,贯彻执行环保政策力度不够、难度较大。
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上,认识早、起步快,制定了企业环保管理制度、成立预防污染工作小组、加强企业员工学习环保的法律法规;下大力度关停并转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企业,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如近年就关停了一些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和实心粘土砖瓦厂等企业,同时引导这些企业转而开发生产环保型产品,如环保空心砖等。从而保护了资源,减少了这类企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总的看,近年来我县中小企业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企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我县自xx年提出建设生态区以来,全县上下积极推进生态区建设,中小企业也在这样一个生态文化环境下逐步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感。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95%家企业认为现有的环保政策是合理的。可见,我县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对于落实执行环保政策则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难,使其在具体落实环保政策时没能够做到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二)环保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8%的调查企业已经通过环保部门环评审批,并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
规章制度。
另外有2%家企业处于正在向环保部门报批阶段。这表明我县中小企业自觉地在环保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生产活动。
(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从被调查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处置情况看,有92家企业表示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后排放,占总数的48%;有10%的企业表示其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交由有关污染物企业集中处置;有20%的企业表示企业对废物进行简单处理后才排放(详见下图)。这表明,多数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对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之后才排放,而不会直接排放。
(四)环保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展开。被调查企业中,有47.4%的企业已经参加过政府环保相关部门组织的环境保护培训,另外有33.6%的企业打算参加这类的培训,仅有19%的企业表示其没有参加过环保培训,且也不打算参加培训。再是企业内部也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环保培训,有107家企业表示已组织过员工参加环境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4.6%,有23.5%的企业表示计划将要开展这类的活动。
(一)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偏少。调查显示,有112家企业表示对环保有所投入,占总数的57.1%,另外有33表示其虽然目前尚未对环保有所投入,但已经有了投入计划。不过,企业对环保的投入都很少,在112家环保有所投入的企业中,对环保的投入不足企业营业收入1%的有77家,占有投入企业的68.8%;对环保的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3%的有26家,占有投入企业的23.2%;对环保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高于3%仅9家,占有投入企业的8%。这表明,企业目前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也对环保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人力、物力,但企业对于环保的投入很有限,这必然影响企业保护环境的实际效果,使企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所加大。
(二)企业资金短缺是导致对环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企业发展中资金不足,导致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大打折扣。被调查企业中,有129家企业认为,企业在执行环保政策时遇到的主要难题是资金不足,占被调查企业的65.8%,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资金短缺时,必然会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企业经营上的发展壮大,而不是投入到不容易看到经济效益的环保方面。
(三)环保器材、设施配置及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在被调查企业中,仅有18.4%的企业已经购买了环境监测器材(即36家企业),有81.6%的企业没有购买环境监测器材且近期内并不打算购置,对于那些已经购买了环境监测器材或环保相关设施的企业,能让这些器材、设施真正发挥作用、良好运转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四)相关环保专业单位指导力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96家企业中,有92家企业认为其在执行现有环保政策中遇到了缺少专业环保单位指导、环保技术匮乏等方面的困难,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6.9%。相关环保专业单位的指导力度不够,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严格按照环保政策执行,企业在遇到环保专业技术困难时没有相关单位指导,必然会打击企业执行相关环保政策的积极性。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生态环境是我县的一个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作为我县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应认真落实xx大精神,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治理的社会责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少地消耗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更多地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
(一)加强对现有企业排污监管。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防止污染反弹,实现全县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分类名录》和环境功能分区要求,加强新建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和审批后的监督,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确保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总量指标之内。
(二)环保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环保工作指导。环境保护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可以产生高的环境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行为。环保专业部门应多对企业加以指导,使其从中受益,企业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中来,同时,由于企业的配合,环保部门的工作也将更加顺利地展开。
(三)“分区分类”布局发展产业。。按照**县机械加工与车辆制造、钢铁、食品为龙头“三大产业”布局,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发展规划,凡布局不合理的坚决“卡死”。对待不同类型的产业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加快发展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具有环境、经济双重效益的产业;科学发展带动性强、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这类产业能通过合理布局、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手段实现达标排放;发展壮大对环境影响小的产业和环保产业。目标是使环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双重效益的环保型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五)企业自身要加强环保工作。企业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更要注意后续管理中技术和人员的支持,要努力培养企业自己的创新人才,开发自己的环保技术,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循环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改造现有工业生产,提高产能,达到规模经济要求,增强企业环保设施能力,同时坚决淘汰落后技术及环保无法达标企业。
(六)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环保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考虑制定一些政策,以鼓励企业对环保投入,引导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环保做得好的企业予以表彰和重奖,号召其他企业学习,可以设立环保奖金或优惠贷款等吸引企业对环保投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1997年开始,中央每年都要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环境保护工作。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加强法制、增加投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国家采取了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企业和城市环境达标活动和重点地区污染物治理三大污染防治措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和环境友好企业等。生态建设成绩突出,人工造林保持率居世界第一,荒漠化治理成效居世界前列,水土流失治理、草原建设等成效显著。
虽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小,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积效应,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还十分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基层环保工作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行适当修改也很有必要。笔者作为基层环保工作者中的一员,从事环保工作已经十余年,先后从事过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和污染控制等工作。根据我的实践,下面将就基层环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一些看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新建项目均应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环保局“三同时”验收。但现在的情况是,区县一级的小企业,保守估计也有50%以上没有任何环保审批手续,当然也没有通过“三同时”验收,但工商和税务登记却是齐备的,在“合法”地进行生产。对于这样一些企业的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应该责令其停止生产,限期补办环保手续,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但对于这样大量的企业进行查处,一方面环保局人力有限,另一方面查处大量的企业也会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社会影响,查处难度相当大。
大批企业没有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原因,企业人士讲不知道要办理环保手续,以为只要办了工商税务手续就可以了。他们在工商税务办理手续时也未被告知要办理环保手续,更不用说要把环保手续作为工商税务登记的前置条件了。另外有一部分企业是因为认为做“环评”收费太高,小企业创业之初,经费困难,难以承担这笔费用,故不愿办理环保手续。还有一部分企业可能是由于种种原因办不了“环评”手续的,当然也没有办理环保手续。
对于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如果工商局不严格把环保审批作为前置条件,那么大批的企业将迈过“环评”这一关而直接进行工商税务登记审批,不配套建设任何污染防治设施,直接投入生产,环保局对这批企业的管理将失控,新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各个审批单位都应该要求企业把“环评”作为前置条件,如果没有通过“环评”则不予审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头问题。当然,“环评”收费也应该让企业能够接受。
事实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条、第6条规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国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条例第9条进一步规定,建设项目“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因此,根据前述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为企业登记注册和申领《营业执照》程序的前置审批内容的环境影响审批事项,其主要适用范围应为“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如果环保部门和工商部门相互配合,并将环境影响审批程序作为工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性审批事项,可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从而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的城乡环境质量。
对于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投入生产的企业,我们把他称之为老污染企业。在环境监察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这些企业除了应该按照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外,还应该由环保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达标排放。限期治理期限内不能达到要求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责令停产治理,停产治理还不能达到要求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其关闭。现在基层的做法大都是发现企业有违法行为,立案进行查处,给予相应的罚款,至于罚款以后违法行为是否还在继续,一般无暇过问。一旦再有投诉,又对其进行查处,如此循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限期治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然,这除了执法部门的原因以外,客观因素还是主要的,因为基层一般面对的是个体私营经济,其经营规模一般较小,利润相对不高,大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经营粗放,管理混乱,以家族企业为主。要想其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投入污染治理,企业大多没有这个实力。即使有资金,他也不愿意投入,因为这对他的利润造成直接影响。现在基层小企业的环保问题相当普遍和严重,必须下大力气整治才行。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1982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比以前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更合理、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环境经济学的资源价值理论、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理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等。对于废水、废气的核定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严格按照当量来征收。但对于噪声超标排污费的核定,笔者在工作当中遇到一些问题。《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中规定噪声超标就收费,这是非常明确的。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环境噪声污染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且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按照噪声的超标分贝数计征噪声超标排污费”。怎么样认定“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什么样的噪声才叫“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噪声,立法者没有明确的行政解释。一个单位噪声超标,是否扰民,依据是什么,执法人员认为是扰民的,企业可能认为不扰民,双方各持己见,容易让执法人员和企业造成误解,争议在所难免,给噪声排污费征收工作带来难度,增加噪声排污费征收的不确定性。
对于部分行业和散排的单位,其排污当量的确定有一定难度,如果按照监测数据来计算的话,基本上核定下来的费用相当低,而目前对这部分单位的物料衡算办法(!)又没有出台,对这部分单位排污费基本无法准确确定。比如喷漆行业、油漆配制行业等,其污染经常有群众投诉,但根据监测其污染物排放浓度又不高,核定的排污费就很低。对于这样一些不便通过监测认定其排污当量值的单位,急需出台相应的物料衡算办法,才能准确认定其排污当量。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打大法,是环境法的立法依据,宪法中有关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规定有四条,分别是第九条、第十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包括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和单行法律,截至2019年底,我国先后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及其相关法律有25部,其中基本法律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污染和公害的单行法律5部,保护自然资源的单行法12部,相关法律14部。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截至2019年底,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有关防治污染和公害的行政法规40多部,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行政法规有90多部。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由地方立法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在本辖区内有效使用。
环境保护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局制定,其中包括国家环境标准。政府规章又叫地方性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包括地方性环境标准。
从法律效力方面看,国家环境法的效力高于地方性环境法的效力,上一层次的效力高于下一层次的效力;我国参加和缔结的国际环境法的效力高于国内环境法的效力;特别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的效力;新法的效力高于旧法的效力。其例外是,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效力高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效力。在环境现场执法中具体适用环保法时,应当遵循层次由高到低,效力由大到小的原则,首先适用层次较高效力较大的法律、法规或规章。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行调查取证与决定处罚分开,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统一管理本部门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工作。基层环保部门由于人员限制,多数没有法制工作部门,对于这种情况,至少应该成立一个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处理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来集体讨论决定处罚结果,这样的处罚结果会更公正、合理。
污染减排是一项约束性指标、刚性任务。我们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巩固减排成果,着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政策减排,着力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污染减排力度,以此带动全社会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如期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同时,不断完善减排体制机制制度,形成全社会都来抓减排的格局,打破环保局孤军作战的局面。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积极推动用“绿色gdp”考核地方政府,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以上都是谈的具体业务工作,是笔者工作中具体的体会。其实基层环保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比如整个环保系统在政府部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环保局机构编制问题、环保局内部机构设置问题、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探讨,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就不一一谈了。
环保调研报告篇十二
1、居民生活询问。
2、网上查阅。
三、调查目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四、调查内容:
1、现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虽然当前,不少的人们对低碳生活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责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
2、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3、低碳生活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都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五、调查建议:
1、低碳与地球上的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希望大家尽量了解“低碳”这个词的意思,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做起,共同倡导并开始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2、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地球却被人类搞得乌烟瘴气,我们应该拉起手来,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
3、我们建议大家少开车,开车,多坐公交车、多步行上街,不要给环境造成噪声,不要过度使用空调,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尽量不要浪费纸张等。尽自己的所有的力量,努力保护地球。
5、限塑令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了,我们应该养成去超市、菜场带布袋的习惯。
六、调查结论:
参与缩减碳足迹的人群正日益增多。特别是城市中一向存在高消费倾向的高收入阶层正在逐渐转变“低碳”生活的态度。
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环保调研报告篇十三
一引言:
在世界环境问题面临严峻考验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提及和了解。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后续知识和力量的储备,是我国环保事业的主力。因此,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对于解决我国现存的环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
为此,本小组于大学生群体展开关于其环保意识的调查。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54份,其中包括省内外各类型高校的各年级大学生。囊括各个层次,使得数据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同时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
注:详细问卷及各题目各项选择支的详细结果???请看附录1。
二情况总结及介绍:
以下是对问卷的总体分析,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大学生六个方面的情况。
过半的学生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他们于环境日做一些响应环保的事,如想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环保知识的希望亦成泡影。关于12月7日192各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15.5%的同学对此事一无所知,30%左右的同学对大会有初步的了解,较深入了解的同学的仅22.1%。对于这种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国际性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本应是做为常识了解的。
2)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不高。
问及是否关心与环保相关的新闻或主动查阅相关知识时,只有4.61%的学生会时常关心,6成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关注一下,而近一层的同学几乎不会关注这一与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
3)大部分赞成国家或学校于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对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72.3%的大学生持十分赞成的态度,持反对或无所谓的态度的大学生仅一成。对于有些大学食堂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做法,近四成同学赞成不提供塑料袋,虽然有56%的同学不赞成,但其中76%的同学希望食堂通过收费等方式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第六题是大学生之间的自我测评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环保意识如何,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一般,近两成的同学认为较差或者很差,只有4%的同学觉得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很好。但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在接下来的第八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同学认为自然灾害与环境有联系或很大联系,同时九成的同学意识到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人类有较大危害,且破坏环境。所以我们相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正逐步增强,具有全民化趋势,是个可喜的结论。
5)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
应低碳生活。仅3.8%的同学无行动。但我们相信,在绝大多数同学的影响下,这些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
6)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在第11~15题中从四个生活细节出发了解现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虽在夏天使用空调无可厚非,但空调的温度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气候学家的建议是,如果每个空调使用者都能自觉地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那么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会明显减缓。虽仅29.67%的同学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但34.31%的同学也能把温度范围控制在较高的温度24~25摄氏度内。还有26.78%的大学生不使用空调。
据权威资料显示,若每天每人平均使用一次塑料袋,则这个埋藏在地底五百年都不会有丝毫降解的白色妖魔将随处出现,全面侵蚀我们美丽的生物圈。调查表明,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循环利用塑料袋的习惯,而随手丢弃的仅一成同学。
到商场或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可看见建议携带塑料袋的标语。回归调查,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准备购物袋的意识或习惯。
在垃圾分类上,能做到经常分类的同学较少,仅一成;4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分类。剩下近五成的同学很少,几乎没有甚至从不。
面对随手扔垃的不良行为,超过八成选择劝导或自己捡起来,持消极态度的同学为少数。
三分析及建议。
1)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原因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的。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就哥本哈根会议而言,若《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还是应该做为常识了解的。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家人或周围朋友使用空调的时候提醒他们把温度调至26℃,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周围文化氛围出发。
周围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大学生环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3)从国家政府的角度出发。
1.国家政府应率先表态。
在包括中国的为数不多的五个国家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中,我们看到国家于环保事业的大力支持。这作为泱泱大国应有的姿态,能深入影响到每位大学生。
2.为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应坚持落实。
我们看到,72.3%的大学生十分赞成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这充分说明了限塑令于环境问题有实际意义的。那么对于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国家应坚持,落实。同时我们主要到超过五层的同学会选择反复利用质量较好的塑料袋,所以我们建议国家限制质量差的反复利用效率低的塑料袋的产量。
3.国家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
关于世界环境日具体是哪一天还有过半的大学生不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在关于环境日的宣传中力度还不够。而政府对环保的支持和宣传是作为环保意识增强的第三大原因被大学生所选择的。
所以,国家可在实际环境日6月5日,4月22日国际性地球日展开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在央视播出一系列环保节目等。
4)从学校管理出发。
通过调查可知,有42.5%的同学希望饭堂通过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减少对一次性餐具的消费量,由此我们认为对一次性餐具实行收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少其被使用的目的。从而我们对学校食堂提出有偿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建议。
四展望与呼吁。
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际行动来响应低碳,同时大部分大学生有较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正趋于增强的状态,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为我国环保事业的顺利开展和解决我国现存的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在报告的最后,我谨代表华南农业大学级生科1班调查小组呼吁全体大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节约使用每一滴淡水,多种植树木减慢沙化,不要再用一次方便袋,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那么我们呢?
环保调研报告篇十四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
1、了解不同群体对“低碳生活”的感知度。
2、宣传“低碳生活”的理念。
3、为浙江省发展“低碳城市”出一份微薄之力。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于低碳生活的资料。
2、查看报纸中有关于低碳生活的细节。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低碳的详细内容。
4、设计调查表格,进行实地调节器查。表格如下:
1、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引领时尚的生活方式。
2、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将近60%的人仅仅是曾经听说过“低碳生活”这一概念,并只有10%左右的人对低碳生活有较深的了解。这说明“低碳生活”对于我国大部分的居民来说仍然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更不用说,不久以前,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了。
3、另外,在低碳生活的好习惯的调节器查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是开私家车上班的,一人一辆,这是一种资源浪费现象,更是对环境的污染。而最环保的交通方式在调查中,只有一人是步行,三人是骑自行车的。这也说明现代人生活方式已经走向了快捷方便而忽视了环保。
四.结论。
怎么样?不错吧!看来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够多多留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原来一切都是如此简单。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期盼,一起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家乡能够成为低碳城市出一份微薄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