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模板22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准备和提交各种类型的报告。最后,将报告交予相关人员进行反馈和评价,以便对写作技巧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一些优秀报告范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报告写作技巧。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一
我的家乡在民勤,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的夹缝中,它原来是一个被绿色植被所环绕的绿色长廊。路边一排排常见的白杨树像一个个卫士,一样挺拔站着,守护着这个沙漠——民勤。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勤女孩,我热爱我的家乡,虽然我的家乡是一个沙乡,但是沙乡人民却是勤劳的,纯朴的,我的家乡之所以成为民勤是因为这里的人民非常勤劳,民勤的前身应该是一个美丽又纯朴的城市吧。马可波罗一本*载着腾格里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各种动植物都快乐的生活,树木郁郁葱葱,繁花似锦,湖泊碧绿,清的可以见底,野鸭饶有兴趣的在湖中觅食,嬉戏,快乐的生活,*的胡杨树坚韧的立在那里永不弯腰。
而现在,家乡的面貌全变了,曾经的郁郁葱葱的树木已然被黄沙覆盖,这儿就像成了真的“沙海”,一眼望不到边,据说,从这儿飘飞的沙尘挥洒落在太*洋上,而且还弄脏了日本人的汽车,也有人说这儿只刮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或者这是无稽之谈,也许这是真的。这里的天气很是恶劣,几乎每天都在刮分,有时风刮的有一些大,便黄沙满天,肆虐着这夹缝中的唯一地方,仿佛把民勤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融为一体,难道民勤真的要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吗?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誓言仍在肆虐的狂风中模糊难辨。
人退沙进的高论还没有现露奇迹。
不,不能,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关井,压田,退耕还林搭温棚的决心在斩钉截铁的推进。青土湖中清清的湖水和郁郁葱葱的芦苇正摇曳着民勤人的梦想。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二
今年寒假期间,进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采用“点面结合”,即选取典型项目踩点的方式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传承、保护现状,并在大学生及其他各类人群中宣传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可以以一种固定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这无疑增加了它的传承难度。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诸如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等,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其保护与传承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成正比。为保护人类珍贵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呼吁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关单位为研究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工作,重点深入到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区!
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梅山、老街历史、山地渔猎文化、稻作文化、新化山歌、舞春牛、手狮舞、抬故事、梅山傩戏等艺术……数不胜数,不得不令人自豪。但另一方面,x地区的大部分人们对自的非遗了解的并不是很深。
由此我们想到,何不在大学生及其他一些社会群体中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历史和保护现状从而激发公众的保护热情呢?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活动目的:
1.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问题,深入认识它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
3.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其传承规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实践问题!
4.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大家了解非物质文化当前的发展状况,呼吁大家(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5.利用大学生的独特视觉角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迹,寻访先辈足迹,了解先辈的生活意识形态,引发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甚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究!
活动成果:
1.活动激发和体现了公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我们的活动旨在探索非遗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宣传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活动过程中,公众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对苏州非遗的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为拥有这些璨灿的文化遗产而骄傲。
2.活动中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它的独特内涵。
目前,x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公众对于娄底非遗的关注度不高。前面说到非遗的的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对于众多古老的技艺,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学会并且学成后相对一些赚钱较快的工作也有其弱处。所以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另外它的传承方法一般都是由老艺人授徒,传承效率不是很高。
另外非遗之所以能被这样保护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内涵的。百年来业余生活的方式,已经在无形之中打上了娄底独特的烙印。这些一旦失传,损失将是巨大的。
3.关于非遗保护的方法和规律总结。
活动中,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目前由_文件提出的非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通过几天的活动以及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我提出以下几点对非遗的保护上的建议:
第一、首先要在公众中宣传非遗的基本知识,要让人们从而认识到非遗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人们对非遗的认同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非遗历经几百年已经有了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身份证。
具体的我们可以经常搞一些活动,如传统戏曲节目进社区、进校园,非遗作品展览之类的,当我们从自己身边的非遗中看到自己先辈的身影,并联想到自己时,难道我们不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拥有这样的传统文化而自豪吗?我相信一旦有了这样的认同感大家就会自发地为保护非遗尽一份力。保护非遗是要有一定的民众根基的,并不是光靠一个传承人、一个保护单位就能做好的。
第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非遗的保护也与此有相通之处,我想从小就开始教育孩子关于非遗的知识无疑是有好处的,因为毕竟他们是要承担起保护非遗的重任的啊!就好比现在一些小学课程中开设了京剧课,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解了,长大了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对京剧的保护热情。
第三、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目前我们已有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借鉴一些国外好的政策来完善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第五、非遗项目在传承的同时也应该也所创新,在继承传统项目的同时开发新的发展方向,以有利于自身的生存。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丢了传统,创新更多的是方法而非目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还有许多的不成熟的地方。
活动后记:
一个星期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为我们有这样璀璨而光辉的文化遗产而自豪,但同时也为它们艰难的处境而揪心,祖宗留给我们的财产我们没有理由丢掉。
非遗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最佳体现,而当我们盲目追逐外来的一些新鲜的文化如圣诞节等等,我们渐渐冷落了我们自己的,传统的东西。谁还会想到我们过端午节的意义?仅仅是去超市买一些速冻的粽子吃了意思一下吗?会有人再郑重其事地亲手包了粽子并联想到我们的屈原、我们泱泱大国的悠悠历史了吗?你会说有,但你必须承认这样的人越发地少了……8月7号立秋,向来我们有立秋节气“啃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但今年我自己家就没有“啃”瓜,甚至,我是在立秋当天才知道有这个习俗的!不想说“悲哀”这个词,但确实有很多无奈吧!
前些日子又听闻韩国要将“风水”申请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贴吧内自然是哗然一片,韩国,你已经不是一次企图窃取我们的东西了!但我们在指责韩国的强盗行为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为什么?如果我们一早就已经将这些申请了、保护好了,他韩国还能有可乘之机吗?难道真的要等到那么一天,端午节不是我们的了、汉字不是我们的了、中药不是我们的了、风水不是我们的了……我们一回首发现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东西不再属于我们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吗?亡羊了还补的了牢吗?我是很想平静地写完的,但到了最后这边自己又有些愤慨了,因为韩国,更因为我们自己!
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几百年流传下的东西能毁在我们手里吗?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三
原来,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在工业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烟囱高耸着,不分白天黑夜的冒出或浓或淡、若黄似黑的烟雾。淡的,风一吹就渐渐消去了;浓的,过了很久,还是弥漫着难以散开,一个个烟囱就在烟雾里若隐若现。
在生活区,特别是吃饭时间,一阵阵油烟被各家各户的排气扇排放出来,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混在一起,简直难闻极了。走在放学路上,我常常被呛得难受死了。
在马路上,尤其是上下班时间和放假期间,汽车尾气卷着路上的尘土漫天飞扬。路人不得不掩鼻而去,还经常使眼睛进沙,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健康。
针对以上一些现象,我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1、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对工业废气的排放,尽量能够将废气中的污染物减少到最低,且不准大量排放。
2、大力宣传环保型抽油烟机的好处,建议居民们买环保性的抽油烟机。对大量排放厨房油烟的家庭,有关部门要进行经济惩罚,这样大家就不用闻油烟的气味了。
4、不要破坏植物,多植树种花。植物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净化空气。因此,人们*时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多组织宣传活动,咨询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成立养护绿化队,专门负责种植花草树木,养护花草。
各位社区居民们,通过这次调查,我真正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太需要保护了。保护环境,不仅仅是用一双双手,更是要用一颗颗心。为了我们的家园永远美丽,让我们用爱来保护环境吧!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四
临泉以及周边县市。
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
所谓“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爷。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灶台称为“锅台”,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1、办年货。
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
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蒸好的馍上都要点上大红的梅花点,以示喜庆。馍都放在馍篓里,到吃的时候再热一热。这蒸的馍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过年馍。放在贡桌上的馍还要插上馍花,馍花多用塑料纸制成,绑在细细的竹签上,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增添了节日的喜庆。炸馓子这种工作是亲戚朋友互相帮着炸。把搓好的面条放进装满油的大乌盆里,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条拉得又细又长。一定不能断,否则不吉利。放进热油锅里反复地炸,炸到焦黄为止。炸完馓子就是炸丸子。把萝卜、豆芽、老豆腐、虾仁分别剁碎,放入大盆里,加入调料拌匀,再加入面粉,做成丸子,丢入油锅,炸至表面金黄即可。除了这两样,还有炸一些鱼块或鸡块。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香飘满院,充满着浓浓的年味。据老人说,家里厨房炸东西的时候,小孩子是不能进的,以防毛手毛脚碰坏了东西,不吉利。
3、上坟。
在这段日子里任选一天,家里的男主人买上火纸、鞭炮,带着孩子到自家田里给已故亲人上坟。
贴春联。
福财神”或“金玉满堂”等;后台香炉窝上要贴“满斗香火”等;腊台两边上要贴“大吉大利”;箱子柜子上要贴“满箱衣裳”等;锅台墙壁上要先贴请的灶王爷,再在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是“一家之主”。水缸上要贴“水泉四海”;石磨上要贴“下面如雪”;院内外树上要贴“满院春光”、“抬头见喜”、“春光明媚”等;猪圈羊圈牛棚上要贴“六畜兴旺”等;架车和自行车上要贴“日行千里”等。如粪堆、红芋窖、柴垛上等,要插上花花绿绿的纸条子。
要是头年家里有老人去世,过年是不贴春联的。第二年,只贴绿纸或蓝纸春联。只有到第三年才贴春联。临泉旧时的对联有许多讲究,各姓有各姓的联话。如姓张的是:“金鉴名臣第,春钱学士家。”姓程的是:“军容周司马,理学宋名儒”。姓宁的是:“科名高北斗,家世本两清”。姓岳的是:“汤阴分世业,颍水振家声”。
贴对联的同时,旧时还要贴新灶君像,挂年画,挂中堂字画,张堂名灯。堂名灯就是大红灯笼,灯笼上写金字、堂名。堂名灯也是根据姓氏有别的。如姓王的堂名灯是“三槐堂”,姓章的堂名灯是“全城氏”,姓周的堂名灯是“友竹堂“,姓贾的堂名灯是“瑞之堂”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五
重庆市丰都县城。
本人。
我第一次到丰都县城居住还是在1998年的时候,我记得那年长江大洪水,水淹了我小学(丰都第一小学校)的篮球场,也淹了“商业场”,只有“鬼脑壳”还伫立在那里,我还记得,那一年刚修好了丰都长江大桥,家人载着全家去看长江大桥的夜景灯光由于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北岸县城将不得不拆除而移建至南岸三合镇(后改名三合街道)03年左右,新县城就基本全部竣工了,然而10年过去了家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现对丰都县城10多年变迁的调查如下: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10多年前,那时长江北岸的民众要到长江南岸除了坐船以外,就是搭乘长安车,然后长安车再通过中型运输船运到长江南岸。就在98年的时候,长江大桥的正式通车改变了这一尴尬的交通条件而前年(2010年)开始,丰都长江二桥也正在修建了,上次回家就能看见桥墩差不多要建好了。当然还有铁路也正在修建,铁路的修建,将开启丰都崭新的一页,因为之前丰都是没有铁路的。同样是2010年,我们县城也改成公交车的模式了,长安车的“上车一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当然,日常最基本交通工具的改变不代表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好事,大多数人认为它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公交模式更加正规,少了黑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降低了不少,同时因为车辆数目的相对减少,使得交通更加畅通。10年来,道路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从老县城的四车道变成了八车道,从水泥公路变成了柏油路。这些变化对经济的增长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时不言而喻的。
10年前,八九层楼的房屋对我们而言就是相当高的了,因为爬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0年过去了,随着电梯的产生,二三十层楼的建筑也拔地而起,渐渐看上去有点现代化了。众所周知,丰都是一个旅游名城,鬼城名山就是位于长江北岸的,但是因为三峡工程的需要,县城搬至长江南岸,而以前的老县城将被拆除,因为涨水的缘故,鬼城名山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名山入口的公园将不得不被夷为平地。不过,最近两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耗资数以亿计,对整个鬼城名山施行整改和修护,将原来老县城遗留下来的位置改成了小的山坡,和崭新的名山大厅,“玉皇大帝”的巨型建筑也从原先的白色重新粉刷,不过改成了黄色。除了名山景区,县城周边一直在扩建,把之前的兴义镇的地盘改成了工业园区,很多工厂应运而生,大大增加了我县人口的就业率,同时也促进了我县的经济快速增长。而北岸的名山镇,也在不断扩建得更加城市化,由于是老县城的所在地的延伸,与新县城一江之隔,所以为了促进长江两岸人民的交往,将名山镇改成了名山街道,同时正在修建了县城与名山街道城区直接相连的长江二桥。当然,县城其它的规划也有很大的进步,比如修建公园,娱乐设施等等。
谈到生活水平,不得不先称赞改革开放的英明抉择,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等等因素,使得我县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在10年间,产生了质的变化。10年前,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般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才能吃到,即使那时的肉类价格数字比现在低很多,当然,我们都知道是物价的缘故。然而现在,据我调查,吃不吃肉对于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只是想吃与不想吃的问题。超市的产生也使得各种外地的蔬菜瓜果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许多工业产品也不是10年前所能比拟的,尤其是电子产品。许多家庭也都有了私家车,甚至有些暴发户等等还有跑车。各种各样的名牌服饰也如雨后春笋般在人群中出现。10年的生活水平的显著变化,离不开当初县城的搬迁为全县人民带来的机遇。许多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发家致富,不仅仅修建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也为别人的生活带来了福利。
10年前,我县的学校并不如现在多与好,这是每个城市都显而易见的,对于丰都这个贫困县而言,更是如此。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完学业,成绩好的还可以进入更好的学校去深造,而不是像10年之前那样选择让孩子辍学而外出打工。10年之前,我县只有一所重庆市级重点高中,然而现在,除了丰都中学外,多了一所丰都第二中学也成为了市级重点高中。以前我县的学校基本是没有足球场的,唯一一个能算得上是足球场的(后坝),还是丰都中学、平都中学、育才小学、桃李小学与政府机关所共有的。而现在连小学都有了足球场,比如我的母校丰都第一小学校,更别提了初中甚至高中了。现在多媒体设备也逐渐进入了各所学校,10年之前教室是除了黑板、桌子、板凳、灯、电扇外,几乎没有其它的先进设备,现在有些教室还有空调,不过这还没有普及,毕竟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没有多大的必要。各种体育设施的修建,也使得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毫无疑问,通过十年的发展,丰都县城发生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在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与政府的大力帮助下,丰都县城明天会更好!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六
寒假期间。
家乡人民主要是村里人。
采访式调查,查资料,亲身实践。
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强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下面是有关春节时候的习俗,虽说小打小闹,但也是地方的风俗吧。大年初二上午,各村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打开祠堂的大门,把里面供奉的观音寿星公公等神仙抬出来,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里辈分较大的前辈们将其擦洗干净,再给他们一番仔细装帧。神门便被打扮的光彩夺目。随着他们便在鞭炮唢呐声中被请入到专制的木架上,将木架放入一顶装饰的十分漂亮的木轿里,由村里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围绕游走。后面通常跟着浩浩荡荡的观看队伍,尤其是孩子们喜欢跟随木轿追打嬉戏,场面甚为热闹!木轿过处,人皆欢喜!当然你还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停放一会儿,但你必须不停地放鞭炮,还得包红包,图的一个吉利。这些财务便充当村费,供以后一些农节开支,为各种村里活动提供保障。
农事安排在农村很讲究的。我们村要过农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劳作。发试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时,各家各户先要开秧门,下田栽禾苗时秧不够。不能互相用手递秧,栽不赢后面的人抛在田中间叫吃田螺。我们这有种特产红桔,红桔产区采摘红桔时,摘桔人不能喝酒,还得剪指甲,并要用木制马梯来摘。
我们还有饮茶风俗,以擂茶最为显著。擂茶是我们新干一枝独秀的奇葩。过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现在已被新干大多数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谭丘。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我一根半米长的擂棍将茶捣碎,边擂边不断的给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也可以。直到钵中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同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药用。
除此以外,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莲花落又称为落离莲或者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内容多为劝世人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效。
下面是一些吉普方言,也就是我们吉安人说的话。我们肉不说肉,说妞。玩不说玩,说些。吃不说吃,说掐。掐不说掐,说撅。说不说说,说挖。掰不说掰,说缺(第四声)。丢脸不说丢脸,说跌股。喜欢不说喜欢,说做新。很棒不说很棒,说接棍。倔强不说倔强,说熬咧。闲聊不说闲聊,说唆泡。算了不说算了,说脱卵。要命不说要命,说休命。聊天不说聊天,说缺牙膏。骗人不说骗人,说打哑哇。完蛋不说完蛋,说切里货。开小差不说开小差,说过阴。倒霉不说倒霉,说草捏(造孽)。做什么不说做什么,说组咋过。恶心不说恶心,说腻(第一声)却。很不说很,说几哦。你做梦不说你做梦,说你想粉吃。疯疯癫癫不说疯疯癫癫,说懂懂党党。乱七八糟不说乱七八糟,说哈死巴人。你骗人不说你骗人,说你奉鬼啧阎王。傻了吧唧不说傻了吧唧,说神头得脑。顾左右而言他不说顾左右而言他,说啧七啧八。欺负不说欺负,说掐色。、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做不说做,说自说畅销不说畅销,说跑火!说好不说好,说掐尬说舒服不说舒服,说撒火。
新干宝塔山七级状元塔位于105国道旁,是为了纪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讳,敢疏小人,为当朝做出了丰功伟绩。也是为了激励广大新干学子端正态度,积极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青铜文化公园和大洋洲青铜博物馆都展示了商朝时候的文物。极大地深化和推动了江西对殷商文明的认识与研究,还有利于考古工作的进行。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七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承并将之发扬光大!一、淮阳概况。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位于河南省周口市。
10县市中心。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曾三次建都,三次为国。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定都,创下先天八卦和龙图腾,燃升了人类文明的xxx。5000年前,炎帝神农氏在此建都始称陈,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业的先河。3000多年前,周武王到舜后妫满于陈,建陈国。道教始祖老子生于陈国苦县,这里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孔子,曾三次来陈,为他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上古时代,这里一直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厚重的历史文化,构筑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有史可查的达32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其中位居全国十八大名陵之首的太昊伏羲陵庙,耸立龙湖北岸,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在以下地点进行:太昊陵、龙湖、画卦台、弦歌台等。共整理出5份调查报告。
三、调查方式:队员们于上午八点半进入太昊陵景点进行调查,主要通过走访群众,与当地居民聊天以及徒步调查的方式进行的。
四、调查内容:1.关于太昊陵的历史文化。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太昊陵坐落于历史悠久的河南省淮阳县,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它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他而修建的陵庙,是我国著名的三陵之一。原占地875亩,是一座气势磅礴规模雄伟,殿图豪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黄朝圣地”,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关于太昊陵的景点。
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通常会在墓的周围抓一。
以示尊敬。殿的四周墙上雕刻着伏羲一生的丰功伟绩,兴渔业、造农耕……除了有雕刻颂扬伏羲的一生外,还有碑林对此大加赞美。那里有从甲骨文至今的所有字体,充分展现了伏羲传奇的一生,以及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博大精深。太昊陵的门很多,像先天门、太极门、道仪门等都具有百年历史,且都保持着原貌。始建于明代的钟楼和鼓楼相对而坐,苍苍而庄重,幸运的游人可能还会听到它们独特的声响。历史文化氛围浓重的陵园内,独秀园可谓别具一格。园内有很多古老而稀有的树木,其中柏抱檀更是具有9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树杈中间神奇的长出一棵小树。此外,里面还有很多园林艺术作品(见上图。它们都是用树修剪成动物的形状——老虎、鹤和二龙戏珠等,真是独具匠心。岳飞祠堂也是游客必到之地,游客会敲打跪在岳飞面前的秦桧的头,来为岳飞打抱不平。另外,陵园还有玉皇观、女娲观、玉清观、天仙观等一些旁园。凡是来访陵园的游人,都会陶醉于太昊陵的古老与神秘。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3.太昊陵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平日除了来参观太昊陵的游人,淮阳的居民也是经常来往其中。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你都会在太昊陵艺术馆前面看到练毛笔字的老人。他们的字苍劲有力,在太昊陵浓厚氛围的映衬下更是具有艺术韵味。早晨除了前来练字的老人,还有来此晨练的老人。他们一边打着太极,一边感受着伏羲文化的源远流长,可谓是乐在其中。
善并承办下去,做成像绿色营一样的社会实践项目,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泥泥狗。
一、调查时间:2010年2月2日二、调查地点:淮阳县。
“泥泥狗”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赠送亲友,可以消灾、祛病,颇为神圣。况且价格低廉,物质精美,是庙会游人必购之物。工艺上,泥泥狗是用胶泥捏制而成,全身染黑色作底,然后用大红、黄、白、绿、桃红五色点画出由圆弧曲线、直线和点组成的各种图案,线条稚拙而生动,色彩绚丽又不失沉稳。泥泥狗造型古朴浑厚,形状奇特怪异,其题材包罗鸟、兽、鱼、虫与人物,可谓无奇不有,个个充满着一种虚幻的超脱神秘感,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息和野性的芬芳。看着各式各样的泥泥狗,泥泥狗都是有孔可吹,声音悠远明亮,呜呜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神话。泥泥狗是淮阳独有的民间文化遗产。是淮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直接体现。
泥泥狗设计精美、品位高雅有很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淮阳泥泥狗被誉为“真图腾,活化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俯拾皆是。
(三画卦台。
一、调查时间:2010年2月2日二、调查地点:淮阳县。
与文化专家的交流。我们得知这样一个传说:。
6500年前,天崩地裂,伏羲带领族人逃难。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八
跑旱船是高*地区的特色民俗演出。
看,表演者一跑起来就活跃了,沸腾了,忘我了!伴随着欢快的鼓乐声,几十个神采飞扬的演员身驾几十支彩色的旱船,游走在你的面前。雷鸣奏响一样,是震天的鼓声;蜻蜓点水一样,是轻快的脚步;燕子飞翔一样,是敏捷的舞姿。宽敞的舞台上展示着一场多么喜庆,多么动感,多么精彩的表演啊--跑旱船。
这表演使人心沸腾了,使气氛活跃了,使众人欢呼了。
愈跑愈烈,人心沸腾到了极致。
愈跑愈烈,思绪在舞动中纷飞。
愈跑愈烈,笑容在喝彩中绽放。
表演接近尾声还未结束时,场下就爆出了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一阵接着一阵,一声高过一声。
好一场震撼了人心,痛快了山河,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九
进入腊月,春节的脚步渐渐进了,过完腊八,腊八粥的香味还未散完,民勤的人们就忙活开了。杀机、杀猪、宰羊、买新衣……春节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过了腊八,最忙的要属孩子了。“姑娘爱花,小子爱炮”商场和街边的小摊旁就热闹的不得了。漂亮的衣服和精致的小饰品博得了女孩子们百分百的回头率。小摊旁,琳琅满目的玩具和鞭炮让男孩子们流连忘返。大人们也忙了,买新衣、*联、买窗花……人们开始了隆重的预备年货了。
鞭炮噼里啪啦,腊月二十三就到了,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在民勤又称小年,这一天,大家要捏面人,做灶卷,祭灶爷,吹糖果。在这天,祭灶爷是最严肃的事。在祭灶爷时,人们会在灶台上贴出写有:“上天言好事,下间送吉祥。”的对联,位的是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安吉祥;祭完灶后,就要放鞭炮的,这时小孩最高兴了,因为用麻杆拴着的长条鞭炮不仅漂亮,而且声音既响,放的时间又长,让人很是过瘾。当然,美味的糖果和好看的灶卷、面人更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过了二十三,年味更浓,大家更忙。孩子们在快乐中期待大年初一,大人们则在忙碌中迎接大年初一。每在小年中,每家必须大扫除一次,据说:在腊月二十四扫房子,可以扫掉一年中的晦气、病灾;在来年*安、吉祥。同时,还要把鸡、鱼、肉、汤、菜、饺馅、麻花、油果子、油饼子、年馍馍、大干粮等应时点心都预备充足。一是因为许多商店和超市一般在初一至初三会停业;二是因为民勤人们有:“初一日,骡马牲口闲一日”的习惯。
除夕真热闹,到了除夕,大年的序幕被正式拉开了,这一天,活动多,讲究也多。清早起来,人们首先打扫庭院,街道,清理圈落,并将车辆农具搁置顺当,给骡马牲畜拴带红的布条。中午吃过午饭后,家家户户就要贴对联,挂年画,准备年夜饭了。到了黄昏,到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和令人垂涎三尺的饭菜香味。除夕夜,照民勤的规矩:家家要灯火通宵,不许间断,为的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除夕夜晚给财神照亮道路,让他给人们送来财源。在外做事的人,几乎都会在这一天赶回家吃团圆饭。要是不会来的,必须在除夕夜里打电话拜年。在下出席,卵时一到,一家老小要按准备次序围坐在一起,分吃清炖排骨——俗称“装仓”,取来年五谷丰登之意。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几乎没什么人睡觉,因为要给长辈祝酒,给父母守岁,还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收压岁钱??换了的笑声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也就到了大年初二。
当东方启白的时候,人们再次沸腾起来,鞭炮声再次响起,男女老幼先行洗漱干净,换上新衣。全家出动选一开阔地带,架起“火塔”迎喜神,俗称“燎天蓬”之所以叫“燎天蓬”听说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天宫由天蓬元帅掌管,为求吉祥*安,人们就在这一天点燃“火塔”口念祝词,围着火塔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从“火塔”上跳过去三次,意为跳掉百病,绕回*安、财富、健康。燎完天蓬后,人们还要把五花八门的鞭炮样样放一些,回来时还要拉一个大树枝放到屋里,因为柴火的“柴”谐音为“财”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家在这一年财源广进。
天亮之后,男人和孩子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则留在家中待客。在春节,人们都回家过节,看戏的、听小曲的、扭秧歌的、闹社火的、逛街的??热闹非凡。孩子们也特别爱逛街,因为不仅可以看春节独有的风景,还能骑到毛驴、骆驼,做羊车,最重要的是能买的春节特有的小玩意儿。
还没玩够呢!转眼间,元宵节到了。正月十四黄昏,家家户户在大门两侧将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入夜之后,点燃灯烛,于是二百里绿洲华灯齐放,闪闪烁烁的灯火蜿蜒于农庄村落之间。美极了!
正月十五白天闹“社火”,夜晚观灯会,猜灯谜,逛灯会。晚上,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中心广场,同赏元宵烟火汇演。真个民勤县城欢声雷动,人语如潮。“记得去年游上元,丰如流水马如龙”,一点不假,这句古诗最能概括元宵的热闹景象。
民勤的春节就这样结束在欢乐中。民勤虽是小地方,但也和大城市过年一样热闹,而且过的十分有特色。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十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新疆*尔族的一些风俗。
*尔族有特色的是他们的花帽。他们戴花帽很有讲究,不同年龄,不同场合,要戴不同的花帽。男性老年人一般都戴巴旦姆花帽和吐鲁番花等。巴旦姆花帽是用巴旦核变形和添加花纹的一种图案,其纹样姿态丰富多样,多是黑底白花,感觉庄重、古朴、大方。吐鲁番花帽的特点是花大底空小,而且颜色火红鲜艳、艳丽夺目。姑娘、妇女都很喜欢再尔花帽,即金银线盘绣花帽,所绣的花多是立体的,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给人以华贵端庄之感。伊梨花帽,是流行在伊梨地区的一种大方、雅致,小男孩、小女孩都喜欢的花帽。五瓣花帽,*尔语称为“白西塔拉多帕”。一般的花帽是四瓣拼缝成的,而这种花帽比一般花帽多了一瓣,帽子较小,纹样比较简单。
*尔族住的.房子,一般都是用泥土建成的。用天窗采光,屋里设有壁炉,屋顶*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食、玉米和大米为主。日常的食品有:烤饼、瓜果、面条、抓饭、茶、奶等。
*尔族是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喜欢新疆*尔族。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十一
湖南——湘土之地,他是我们的家。是指挥前场英勇无畏的**等英雄的隽土,抑是笔力矫健痛斥罪恶的丁玲沈从文等_战士_的故乡。湖南,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战略要地,把华中、华南联成一片并进占西南的必争之地,因而也奠定了湖南_在全国_中的重要地位。湘土大地,人杰地灵,为此次我们的红色历史追寻之旅引领了最好的道路。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小组将于7。15至7。25暑假期间,结伴前往各红色纪念场馆和相关人物故居,灵活调整时间路线,在实践过程中既开展实地调查,也积极参加各方面宣讲活动,将所见转为所感,将所感升华为共鸣。愿曾经熟知的文人将士能带给我们新的认知,愿重走这段路程,给予我们新的感受。
(一)实践背景。
1、70周年忆_,历史热潮重掀起。
1945年9月3日,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奋战的*人民最终赢下了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已过去70年,人民生活和谐稳定,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牺牲的烈士英魂,永远不能忘却艰苦的_历程。
xx年,世界反*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人们缅怀着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革命英烈及国际友人,回顾着八年抗日战争血与泪的时光。在此热潮下,我们以_惟楚有才实践团队_的身份前往红色景区,追寻历史的痕迹,感受_的艰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来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汲取教训、面向未来。
2、青少年普遍缺乏对抗日战争真实历史的了解。
当今社会,在抗日_雷剧_对于历史的娱乐化、戏剧化、不实化的误导下,许多年轻人对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很多幼龄孩童对抗日战争的最初印象来源于电视节目:抗日_雷剧_中对人物过分的夸大、对战争不实的描述,使孩子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接触到真实的历史。青少年在学校中对历史的学习也趋于僵化,大多是为了所谓的好成绩而死记硬背,加之教材对历史描述的不完整性,青少年很难对这段历史有深刻的了解。
(二)实践目的。
1、重走烽火潇湘路,反思感悟抗日魂。
通过走访参观,追溯抗日战争期间*军队与湖南省境内进行的几次惨烈战役(包括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等),了解真实的_历史,亲身感受抗日战争的壮烈和烈士英魂的伟大。
2、宣讲真实_路,引领青年历史行。
结合查询资料所获知识和亲身参观学习的真实历史,制作一份针对各年龄段相关问卷(主要对象确定为12~17岁的青少年),并根据收集结果撰写一份关于8年抗日战争的宣讲稿,由我团队各成员于各自居住地的小区和母校进行宣讲,以引导青少年走出电视,走出书本,亲身感受真实的抗日战争为主要目的,推动回顾*历史的热潮。
(一)资料准备。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十二
姓名:李其昌学号:5060309705。
论题解释:
好好回忆,好好记录,尽可能把这些家乡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告诉给看过这篇小论文的每一个人,我想做的就这些。
摘要:
如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我的家乡——安徽省肥东县周边农村地区的民俗文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生儿育女、婚丧嫁娶、过节寿诞、家族关系、亲属称谓、民间偏方、房屋布置、做农活等的简单概述,试图向读者介绍一个属于我那偏远地区的故乡的人民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在叙述的同时运用课堂上陈老师所教授的方法分析、发表本人的一些看法,或褒或贬。最后总结出本人对民俗文化的整体印象、看法。
关键词:
正文:
本文所叙述的民俗资料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调查和积累:本人父母(父亲55岁,对于丧葬、民间偏方和生活禁忌、吉兆等很有经验;母亲50岁,对婚姻小孩家庭琐事方面的民俗文化很有见地)的介绍;学校教育;本人自己在家乡农村十余年的生活经验。
-1最经典的嫁妆组合应该是:8/10对布,自行车,缝纫机,手电筒,五斗橱,大礼橱,4/8瓶酒,8筒麻饼,四条鱼,四只鸭,八斤方肉。顺便说明一点——“四”的发音在我们老家的方言里是和“喜”一样的。这些在解放初期的嫁妆之所以我说经典,很多原因是他们带的那个时候人们的价值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说到麻饼,妈妈说有一句话叫“吃麻子套金子”是指女方将麻饼送给亲戚朋友,要他们出“人情”(彩钱)。还有一样很特别的物件就是一刀肉——要一块长方形的肉从中间切开,只能连一点还不能断掉,名曰:“丫杈肉”,是女方难为男方的一种方式哦!
下完日子就要到“正期”了。第一天,男方家请尽量多的亲戚朋友吃“发轿饭”,当然不能没有主要的“红人”了。相当于是誓师大会——明天要把新娘子接回来了,大家都要出力啊!这顿饭可是相当丰盛啊,想起小时候去吃饭的情景我都流口水,呵呵!
第二天一大早,“红人”、“小驴子”(象征性的挑担子送嫁妆的)和“炮竹”(放爆竹的)就出门了。女方大门不开,给过“门线钱”才能进去。接着就要往男方家赶了,比较有特色的是在过桥的时候,新娘会问“红人”要“过桥钱”的,如果不过桥,好像就免了,不过在老家桥很难避免的。要说明一下就是这些个钱最后都是给女方跟着一起过来的“送亲丫头的”,相当于伴娘吧!我妹妹就对这个职业很感兴趣„„到来新郎家爆竹齐鸣,过火盆(老家叫“过芝麻茎”,因为是烧噼噼啪啪的芝麻茎的)。接着是拜堂,进洞房,闹洞房,好像全中国都大同小异,不再赘述。至于婆婆的枕头糕、大红枣、大桂圆、甜奶糖等自不必多说。
第三天一大早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仪式——小姑子,新郎的妹妹,要为新娘打洗脸水,新娘自然也要给红包了。这是象征着家里的女眷能够接受并且欢迎新娘的加入。
第三部分:“人到六十古来稀”。
为什么要用这个我自创的标题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老家把老人家到六十岁当成是很重要的,做寿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关于长寿我们老家有一个说法:“六十。
三、七十四”,具体就是指这两个年龄是很难过去的,就像是两个门槛,过去了就会很长寿,没有过去——自然不用谈长寿了。至于由来说是两位圣人——孔子、孟子就是活这么大的。
其实限于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很落后,长这么大我还真的没有亲身经历过什么做寿的大场面,即使爸爸妈妈也没有,只是听人谈过一些。有两个事情是要做的:一个是吃长寿面,一种我们老家的特色面条,手工制作,很麻烦,不过味道非常好,只是对下面的水温时机要求特别高,一般只有那些村里的长者才会被委以重任。顺便说一下,我爸爸会做,我从小跟爸爸也学过一些,有机会希望可以推广一下。还有一件事就是拜寿——寿星坐在中堂上,儿孙子女依次跪拜,红包和祝寿语是少不了的。
可惜由于经济原因这样的仪式在家乡很少很少,只有特别富裕的家庭才会去办。不过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做寿已经越来越普遍了。
-34经济社会的进步,也是进步必然导致的阵痛。
感谢:
写这点东西真是不容易啊!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十三
调查地点:重庆市丰都县城。
人员组成:本人。
我第一次到丰都县城居住还是在1998年的时候,我记得那年长江大洪水,水淹了我小学(丰都第一小学校)的篮球场,也淹了“商业场”,只有“鬼脑壳”还伫立在那里,我还记得,那一年刚修好了丰都长江大桥,家人载着全家去看长江大桥的夜景灯光由于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北岸县城将不得不拆除而移建至南岸三合镇(后改名三合街道)03年左右,新县城就基本全部竣工了,然而10年过去了家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现对丰都县城10多年变迁的调查如下: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10多年前,那时长江北岸的民众要到长江南岸除了坐船以外,就是搭乘长安车,然后长安车再通过中型运输船运到长江南岸。就在98年的时候,长江大桥的正式通车改变了这一尴尬的交通条件而前年(20xx年)开始,丰都长江二桥也正在修建了,上次回家就能看见桥墩差不多要建好了。当然还有铁路也正在修建,铁路的修建,将开启丰都崭新的一页,因为之前丰都是没有铁路的。同样是20xx年,我们县城也改成公交车的模式了,长安车的“上车一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当然,日常最基本交通工具的改变不代表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好事,大多数人认为它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公交模式更加正规,少了黑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降低了不少,同时因为车辆数目的相对减少,使得交通更加畅通。10年来,道路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从老县城的四车道变成了八车道,从水泥公路变成了柏油路。这些变化对经济的增长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时不言而喻的。
乐设施等等。
谈到生活水平,不得不先称赞改革开放的英明抉择,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等等因素,使得我县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在10年间,产生了质的变化。10年前,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般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才能吃到,即使那时的肉类价格数字比现在低很多,当然,我们都知道是物价的缘故。然而现在,据我调查,吃不吃肉对于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只是想吃与不想吃的问题。超市的产生也使得各种外地的蔬菜瓜果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许多工业产品也不是10年前所能比拟的,尤其是电子产品。许多家庭也都有了私家车,甚至有些暴发户等等还有跑车。各种各样的名牌服饰也如雨后春笋般在人群中出现。10年的生活水平的显著变化,离不开当初县城的搬迁为全县人民带来的机遇。许多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发家致富,不仅仅修建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也为别人的生活带来了福利。
10年前,我县的学校并不如现在多与好,这是每个城市都显而易见的,对于丰都这个贫困县而言,更是如此。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完学业,成绩好的还可以进入更好的学校去深造,而不是像10年之前那样选择让孩子辍学而外出打工。10年之前,我县只有一所重庆市级重点高中,然而现在,除了丰都中学外,多了一所丰都第二中学也成为了市级重点高中。以前我县的学校基本是没有足球场的,唯一一个能算得上是足球场的(后坝),还是丰都中学、平都中学、育才小学、桃李小学与政府机关所共有的。而现在连小学都有了足球场,比如我的母校丰都第一小学校。现在多媒体设备也逐渐进入了各所学校,10年之前教室是除了黑板、桌子、板凳、灯、电扇外,几乎没有其它的先进设备,现在有些教室还有空调,不过这还没有普及,毕竟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没有多大的必要。各种体育设施的修建,也使得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毫无疑问,通过十年的发展,丰都县城发生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在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与政府的大力帮助下,丰都县城明天会更好!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十四
经过调查,关于重庆市东北部山区的春节习俗,得出以下结论:
1、该地区居民和全国所有群众一样都十分看重春节这一重大节日。由于该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特别的多,尤其是在农村,空巢家庭十分普遍。临近新春佳节,许许多多在外打拼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看望父母亲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热腾腾的年夜饭。
比较有特点的是,该地区居民十分看重除夕当天的午饭,菜品十分丰盛,猪头肉、鸡和鱼是必不可少的。吃饭前会先在屋外点燃一挂爆竹,在屋内饭桌旁先烧几张纸钱,桌上摆好三荤三素三碗饭三碗酒,请祖先来吃顿团圆饭,撤掉后才能开饭。相邻的几家人之间还会比比谁家更早开饭,抢个步步争先的好彩头。
2、当地人在祭祖方面十分看重,节前一定会给自家祖先“上坟”,即除掉坟上的杂草,给坟上添些新土,有些家庭还会让每一个成员都来添土,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同时乞求祖先的保佑。在过年的时候会给祖先烧纸钱、上香、放鞭炮、挂坟票,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一部分人会同时在坟前放烟花。当地人十分看重风水玄学,据说明年是闰年,闰年不能动坟,除草添土都不行,只能烧些纸钱之类的。
3、该地区居民在尊重传统的情况下也会有些变通,比如说守岁,现在很少有人会真的一夜不睡,通常只会等到零点钟声响起,燃放过爆竹烟花过后便去睡了。听说先前当地还有在零点时放十二个大炮仗的习俗,由于安全系数实在太低,出现过很多起被鞭炮炸伤的事故,这个习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继续坚持了。
4、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这一天会有很多的忌讳,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做不吉利的事,总之一切都要大吉大利,为新的一年求个好的开始。有趣的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长不能吵吵着叫孩子起床,那样不吉利,很多家长会在睡觉前叮嘱孩子一定要自己早起,遇上睡懒觉的小孩儿家长可就没法了,既不能打也不能骂,只能由着他了。
5、在该地区走亲访友非常的普遍,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很多小孩便随着父母去拜见外公外婆。从大年初二开始,大家便忙碌着走亲戚了。为了避免客人来了主人却走亲戚去了这样的尴尬情况,一般会约好某一天去某人家里拜年,这样大家才都方便安排。
6、当然了,压岁钱是少不了的。一般是长辈给晚辈给压岁钱,晚辈也会给长辈钱,但不叫压岁钱,只能说是晚辈的一点心意,孝敬长辈的。如果初次带男朋友或女朋友回家的话,几乎会收到所有长辈的压岁钱。初次随父母走亲访友的婴儿也一样,不光长辈给,已经工作的哥哥姐姐也会给压岁钱。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很多的春节习俗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习俗相差不大,大致上都是在春节讨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为新的一年做个好的开始,寄托了人们对将来的希望,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十五
20xx年1月20日至20xx年2月10日。
哈尔滨市。
对市民的春节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春节期间市民消费情况及近年来春节消费趋势。
哈尔滨市市民。
问卷调查。
春节作为我国最重大最有意义的节日之一,庆祝春节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春节期间的消费状况已成为人们的又一关注热点。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我市市民春节消费状况的了解,进行了此次社会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春节消费情况呈增加趋势。
在询问到有关“20xx年春节,您预计家庭消费与去年相比变化是”,48%的人认为将会“大幅增加”,26%的人认为将会“小幅增加”,16%的人认为将会“基本不变”,认为将会“小幅减小”和“大幅减小”的仅占11%。我们不难看出随着近年来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多数人会在春节时选择进行更高水平的消费,与此同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物价的大幅提升也有很大关联,结果中显示63%的人认为目前的物价会影响春节消费,26%的人认为“不好说”,仅有11%的人认为目前物价不会对春节消费造成影响。
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中,春节代表着一年的结束,更代表着新一年的开始,一个好的开始代表着期望新一年平安顺利的心愿,所以我们也不难看出,大多数人有在春节期间宁可多进行一些花费也要过个舒适的年的愿望,生活条件好了、收入高了,人们也就理所当然的提高了春节期间的消费。
二、家庭消费多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36%的人认为“购置衣服”占了家庭春节消费的主要方面,春节期间购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节日期间的首选,很多职业女性都有一个想法“因为工作关系平常难得凑在一块,刚好利用休假时光快快乐乐地逛街购物”,另外,给爱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节女士们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认为“餐饮”是家庭春节消费主要部分的有29%,对很多人来说,春节活动基本上围绕吃进行,春节期间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钱呢?世纪联华的一位收银员告诉我,大概在节前20多天,超市就进入销售高峰,顾客一次购物花费大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间,有不少还上了千元,卖出去的东西绝大部分是食品。
认为“送礼”是家庭春节消费主要部分的同样有29%,我对附近小区的一些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过年的人情消费最多超过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这其中包括给亲朋好友的礼品、礼金,给孩子的压岁钱等。
一位李先生说:“一年只过一次年,亲戚朋友间总要是要走动一下的,又不能空着手去,现在的人品位高了,送低档的东西显得寒酸,给每个孩子的压岁钱就不能少于200元。粗粗算一下,春节期间送礼的钱就达到20xx多元。”比较而言,“回家路费”的3%和“旅游消费”的'2%就显得不足道了,大多数人在过年期间都选择了回老家与父母一同过年,这也是人们心中回家团员一起过好年的侧面写照。
三、个人需求最为重视。
被问起什么是影响春节消费的主要因素,占36%的“个人需求”被认为是影响春节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产品质量”次之,22%的人认为它是影响春节消费的主要因素,19%的“个人经济”
已经不再是现在人们所考虑的第一问题,可以看出现代人的高消费过春节并不一定是进行了毫无意义的消费,理智的进行春节消费,同时又注重消费产品的质量,这是现代中国人生活水品提高的又一大体现。
四、消费提高无法遏制节日气氛的淡化。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而如今那浓浓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在对待春节的态度上,有63%的人认为现在春节年味太淡,缺少传统文化,希望能过一个传统型的春节,16%的人认为现在的春节简单轻松,比传统春节要好,据我了解,这么认为的大多数位年轻人,另有21%被采访者认为现在的春节和“五一”“十一”长假没有什么两样。现代人们的生活好了,自然提高了春节期间的消费水平,以求过一个更好的春节,这样的想法自然造成了春节期间的全民高消费状况,可是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消费高了、物质生活好了反倒失去了过节的感觉。
春节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久不变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的是文化,填充的是精神,这些都不是能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能挽救的,我们真的有必要反思一下,究竟如衡物质与文化才能让我们重新找回过节的感觉。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十六
调查时间:
20_年春节。
调查目的:
通过观察家人、朋友的过节方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
调查过程:
一、参考资料:春节传说——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二、家人准备过春节的过程。
为了准备过春节,爸爸妈妈从春节前几天就开始擦玻璃、洗床单,直至将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不仅我家,邻居们也是如此,往常不够整洁的家在这一番收拾下亮丽起来,好像换了一个世界一样。街道在保洁员的扫帚下似乎变得宽阔了,因为一尘不染而让自己有了愉快的心情,因此周围的人虽忙忙碌碌却无不喜气洋洋。
春节购物也是一大风景。没跟爸爸妈妈进商店,总要慨叹人多为患,收款台前长长的队伍在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购物,是春节一大工程,且是人人必得参与的工程。有钱的买贵的,钱少的买贱的,总而言之,不花钱似乎就不叫过春节。
准备年货更是让人忙不迭休。奶奶忙着炸东西,各种炸货装了慢慢一篮子。家家各类吃食无比丰富的储备在冰箱里,冰箱也变得沉甸甸的。烟火鞭炮更不用说,从小年起就接连不断,直到十五还是此起彼伏,充满祥和气氛。
春节这一天则是大家亮相的日子。人人打扮的'光鲜亮丽,连同美好的祝福和喜悦的笑容奉献给每一个人,人们称这一活动叫“拜年”。就连春节晚会的第一个节目也是“拜年”,向全国人民拜年,祝福人们事事如意,祝愿家家美满,人人期盼因为祝福让新的一年更顺利,更完满。
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凝结在人们的情怀中,即使有那么多的洋节,却难敌春节的魅力,没有哪个节日像春节这样隆重,这样深入人心。即使远渡重洋的游子也在春节这一天多一些对亲人、故国的思念,捎来深情的问候。
其实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
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十七
摘要:新农村建设自20xx年提出以来,山西省各个地级市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各地市进展不同。笔者结合山西省11个地级市33个村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资料,对调查村基本情况、新农村建设概况、主导产业及一村一品概况、农民收入概况、生产发展概况、福利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新农村资金缺口较大,对项目资金的需求度高,教育、就业仍是新农村建设中民生工作的重点。
一、问题的提出。
20xx年中央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此同时,20xx年9月xxx同志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时也指出:“有的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等同于村庄建设,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生产和农民增收上;有的地方急于求成,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甚至搞新的达标升级;也有的地方存在畏难观望情绪和“等靠要”思想;还有少数地方违背农民意愿调整承包地、宅基地,引起农民的不满。”关于新农村建设,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些学者对新农村建设持乐观态度,徐勇(20xx)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整合的重要目标和任务。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状况,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性;有些学者对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持保留意见,胡景北(20xx)指出,在开展一场运动之前不但需要了解现状,也需要对运动结束时的状况做出有一定把握的预期。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又如何呢?因此,本文选取山西省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希望从中了解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回顾。
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是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山西省按照“试点起步、重点突破、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部署实施了“千村试点、万村推进”工程。
(一)试点起步阶段(20xx年)。
20xx年山西省召开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同年成立了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组。20xx年7月5日,山西省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明确了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20xx年山西省选择了1098个产业上有代表性、类型上有典型性、干群有积极性的村作为试点村,要求“一年起步,两年完善,三年取得明显示范效应”。
(二)重点突破、连片建设阶段(20xx年-20xx年)。
从20xx起,山西省每年确定2000个重点推进村,通过集中财力、整合资源的方式,加快建设发展。自此,山西省新农村建设进入整体推进阶段。作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树立了示范典型,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抓点的基础上,各地注重发挥试点村、重点推进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连片建设,提升规模效应。截止20xx年底,20xx年山西省确定的1098个试点村全部完成村庄规划、“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建设任务,95%的村子形成比较明显的主导产业。20xx年和20xx年确定的4000个重点推进村,规划编制、“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任务完成率都在90%以上。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和15个百分点。
(三)整体推进阶段(20xx年-2011年)。
三、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实证分析。
2012年8月14—29日,课题组对山西省六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形式为问卷调研与访问调查相结合。此次调研涉及山西省晋中市、太原市、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临汾市、吕梁市、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阳泉市等11个地级市共33个村,每个村庄选取15户进行调研,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选取村里的定点观测户为主要调研对象,其余的按照等距抽样的原则选户,共495户。在山西省11个市33个村中,共发放村级问卷33份,回收有效问卷33份,有效率100%。
(一)被调查村基本情况。
从村支书、主任“一肩挑”情况看,被调查的33个村中有19个村的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占村总数的。
从地理地貌看,被调查的33个村中有14个村地处平原,占村总数的;10个村地处丘陵,占村总数的;9个村地处丘陵,占村总数的。从类型看,被调查的33个村中有19个村是农区型,占村总数的;有9个村是城郊型,占村总数的;有2个村既是城郊型也是农区型,占村总数的;有2个村是工矿型,占村总数的;有1个村是城中型,占村总数的3%。
村总户数、村总人口数、就业人口数、劳动力总数、从事农业人口数统计情况见下表:
(二)新农村建设概况。
从新农村建设层次看,被调查的33个村中有6个村为20xx年试点村,占村总数的。另外27个村是推进村,其中8个20xx年的推进村,占村总数的;5个20xx年的推进村,占村总数的;6个20xx年的推进村,占村总数的;4个20xx年的推进村,占村总数的;4个2011年的推进村,占村总数的。
从新农村建设模式看,被调查的33个村中有19个村为产业带动型,占村总数的;有7个村为城镇辐射型,占村总数的;有2个村为城中村改造型,占村总数的;有2个村为村企共建型,占村总数的;有2个村为部门帮建型,占村总数的;有1个村为老村改造,占村总数的3%。这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的方式还是产业带动,调查显示,产业发展好的村庄新农村建设搞得也好;反之,产业发展乏力的村庄新农村建设推进亦乏力,如政府出资将路灯安装好后,有的村因为付不起电费和管护费,路灯经常不亮而成为摆设。
(三)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概况。
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有22个村,占到村总数的,其中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的有20个,占到村总数的;为养殖业的有2个,占到村总数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有3个,占到村总数的;其中主导产业为采煤的有1个,占3%;为砖厂的有1个,占3%;为加工工业的有1个,占3%。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有1个,占3%。
(四)试点村与非试点村农民收入情况。
调查显示,33个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最小值为2550元(该村为推进村),最大值为25980元(该村为试点村),均值为元。将33个村分为试点村和推进村比对,试点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均值达元,推进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均值为元。这是由于20xx年山西省选取的109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均是经济条件好、有产业支撑、领导班子强、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庄;而20xx年至2011年各年选定的推进村其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渐次所致。
注: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2012》,其余数据通过调研数据计算得到。类型及年份中1属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属于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五)生产发展概况。
1.关于农业生产概况的判断。
关于农业机械化水平,分别通过机耕面积占村耕地面积百分比、机播面积占村耕地面积百分比两个指标来衡量。从机耕面积占村耕地面积百分比看,18个村达100%,占村总数的;5个村为50%-100%,占村总数的;7个村为5%-50%,占村总数的;2个村为0%,占村总数的6%。从机播面积占村耕地面积百分比看,15个村达100%,占村总数的;5个村为50%-100%,占村总数的;9个村为5%-50%,占村总数的;3个村为0%,占村总数的9%。
2.关于村生产总值的判断。
从农业生产总值占村生产总值百分比看,3个村达100%,占村总数的9%;6个村为50%-100%,占村总数的;20个村为5%-50%,占村总数的;6个村为0%,占村总数的。从工业生产总值占村生产总值百分比看,4个村达100%,占村总数的12%;3个村为50%-100%,占村总数的9%;13个村为5%-50%,占村总数的;13个村为0%,占村总数的。
3.关于合作社的评判。
2011年没有成立合作社的有20个村,占村总数的;成立1个合作社的有6个村,占村总数的;成立2个合作社的有2个村,占村总数的;成立3个合作社的有2个村,占村总数的;成立5个合作社的有1个村,占村总数的3%;成立6个合作社的有1个村,占村总数的3%;成立8个合作社的有1个村,占村总数的3%。
4.医疗福利保障情况。
(1)关于医疗卫生情况的调查。
对于村级医疗卫生机构,25个村有1个卫生所,占村总数的;3个村有2个卫生所,占村总数的;4个村有3个卫生所,占村总数的;1个村有5个卫生所,占村总数的3%。33个村的卫生所达标率均为100%。对于卫生人员数,12个村有1个卫生人员,占村总数的;6个村有2个卫生人员,占村总数的;8个村有3个卫生人员,占村总数的;2个村有4个卫生人员,占村总数的;2个村有5个卫生人员,占村总数的;1个村有6个卫生人员,占村总数的3%;1个村有8个卫生人员,占村总数的3%;1个村有10个卫生人员,占村总数的3%。
(2)关于低保户福利情况的调查。
对于低保户,低保户不足10户的有8个村,占村总数的;低保户不足55户但多于10户的有17个村,占村总数的51%;低保户达55-220户的有8个村,占村总数的。对于低保户福利,各村均通过信用社一折通打到低保户个人手里,等级各不相同。
(3)关于60岁以上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险入保情况的调查。
8个村(均为推进村)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占村总数的;24个村的60岁老年人全部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占村总数的。
5.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概况。
(1)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
2011年村重大决议事项数为1个的有4个村,占村总数的;2个的有3个村,占村总数的;3个的有4个村,占村总数的;4个的有3个村,占村总数的;5个的有5个村,占村总数的;6个的有5个村,占村总数的;8个的有1个村,占村总数的3%;11个的有1个村,占村总数的3%;12个及以上的有7个村,占村总数的。
(2)对于村级民主管理方面的评判。
2011年村公开讨论数为1个的有4个村,占村总数的;2个的有3个村,占村总数的;3个的有4个村,占村总数的;4个的有3个村,占村总数的;5个的有5个村,占村总数的;6个的有5个村,占村总数的;8个的有1个村,占村总数的3%;11个的有1个村,占村总数的3%;12个及以上的有7个村,占村总数的。
四、结论。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调查显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占,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业生产格局。其中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占到,养殖业的仅占。传统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生产内部养殖业发展较慢,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发展。从三产产值看,农业生产总值占村生产总值50%以上的仅占,工业生产总值占村生产总值50%以上的仅占,可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并未给农民带来可观收入,目前,第三产业(外出务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亟待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环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道路、环境、卫生、水利等基础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缺乏系统合理的生产生活设施规划,农村基础设施仍然难以满足需要。调查中,18%的被调查者反映居住卫生环境问题;12%的被调查者反映吃水困难。9%的被调查者反映缺乏规划。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
(三)资金缺口较大,对项目资金的需求度高。
调查显示,新农村建设的多方共同投资占主体,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村及富起来的农民作为村干部的村,村集体或村干部个人投资的情况较多。被调查者中的希望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煤炭资源整合后,村里缺乏后续产业,村集体资金缺口较大,成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硬约束。
(四)教育、就业仍是新农村建设中民生工作的重点。
在有关民生的问题中,教育、就业是农民关注的三大问题。通过与村干部访谈了解到,村里卖地盖楼房,村民变市民后,虽然住上了楼房,孩子入学、农民就业、养老问题凸显。由于并村政策,原来在本村就能上学的孩子得到外村上学;即使村里有学校,由于资金缺乏、教育质量下降,不少孩子到城里去上学,出现了“有学校,没学生”的尴尬局面。占地前靠土地为生的农民,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就业困难,即使就业了收入也不高。因此,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非常必要。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十八
张香群。
兰坪县石登乡住着白族、普米族、僳僳族、彝族、怒族、汉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民居、节日、风情和习俗,给当地增加了绚丽的色彩。在石登乡生活和繁衍的各民族同胞勤劳勇敢,善良好客,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不仅克服了山高谷深所带来的种种艰难,将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在高山峡谷、崇山峻岭之间发展种植、养殖业,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还在劳动之余将生产生活的感悟溶汇到歌舞、习俗、喜庆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一代代传承至今。
普米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普米族民风朴实,为人善良忠厚,性格刚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乐器四弦,称为“比柏”,主要用作普米族集体歌舞“搓蹉”的伴奏,普遍流传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通甸镇、金顶镇、啦井镇、石登乡、营盘镇等普米族地区。
图1石登乡山村老人。
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的方方面面,而石登乡各少数民族的歌舞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普米族的《搓搓》《祭三脚》《给羊子》,僳僳族的《莫广》《优夷》,白族拉玛人的《喔腊喂》《噢开夷》,以及怒族的《阿楼西杯》等。
在石登中学,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酒文化,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时间都会聚集在一起,这里的夜晚才是烂漫与宁静。石登街上总是有一群人围成一个圈在跳锅庄。
图2石登锅庄。
独特的地理环境,交通的不便,长期以来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难已与外界沟通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各自适应生存环境的行为、观念、态度和生活方式。原始宗教信仰:太阳神崇拜、图腾信仰、神山崇拜、本主崇拜、灵魂观千百年来支撑着当地居民的精神世界全部。在这雪山纵横、山高谷深、传说弥漫的世界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超自然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叠压、渗透、交错,构成多样、多重、多层的立体文化结构。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是原始宗教的活化石。
来人可尽情的欣赏传统的秩序和自然风光之美,然而传统正无奈的走向终极。当地中青年对本族文化的淡漠使之部分民族文化濒临失传。
在怒江的深山峡谷中,尚有未经现代文明完全染的地方。先人一步的去领略少为人知的生活存在,无疑是一种优厚待遇的被赐予。在朝晖里,阳光下,迟暮中。以不同的方式:乘车或纵马或徒步,去尽其所能的穿越和跋涉。在怒江以高山峡谷为旅、传说歌谣为伴。因此,石登乡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的娱乐活动。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十九
摘要古戏台作为戏曲艺术的载体,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戏曲表现艺术,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建筑形态和建筑艺术。徐沟城隍庙形式之美,建筑之精,是我们值得关注研究的重要文物。
关键词戏台城隍庙庙会社火。
城隍崇拜由来甚久。城即城墙,隍谓护城河,城隍历来被认为是各府州县司民监政、护国守土之神。城隍二字最早见于《周易·泰卦》上六爻辞:“城复于隍。”正义引子夏传曰:“隍是城下池也。城之为体,由基土陪扶乃得为城。今下不陪扶,城则陨坏,以此崩倒,反复于隍。犹君之为体,由臣之辅翼。”关于城隍庙祭的起源,历来有始于汉和始于魏晋六朝两种说法。始于汉说,见元代王恽的《汴梁路城隍庙记》:“汴梁之庙事城隍,其来尚矣……世说秦功臣冯尚,见梦于汉高帝曰:‘奉天命与王知,领城隍阴事。’虽傥侃不可致诘,然自汉至今,遂为天下通祀。”这一说法颇为流行。至于城隍庙祭之事,较早的,见于《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庙,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佑。”
城隍庙戏台坐落于清徐县徐沟镇城隍庙内,历史上城隍庙规模较大,布局也很严谨,是徐沟镇老百姓祭祀、贸易、演剧等重要活动场所。1983年8月17日,城隍庙和西边文庙一起被列入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xxx期间占为仓库,现已搬出,但没有维修,整体保存较好,山门有所损坏。城隍庙西侧有照壁一座,琉璃制作呈龙腾状,传说人们为了不让这条龙偷喝旁边池塘的水,将龙的下颌打掉了。中轴线上,自南向北先是山门,然后献殿、正殿、后殿。城隍庙现存两进院,前院分三层。
第一层院较深,从戏台至中层院,长度米,院东西各有厢房小三间,院宽米。在此上一平台为前院中层,两侧有配殿各五间。
第二层院即中层院,深米,宽米。
第三层院,即献殿与正殿一层院,院深米,宽19米。戏台主体小六椽,中间两金柱直抵七架梁。下檐斗拱五踩双昂,明间、补间三朵,次间两朵,两面出八字墙。献殿卷棚歇山,三间,小四椽,面阔12米,深米,院东西两侧各有小屋三间,卷棚顶。正殿悬山,五间六椽,阔米,深米,五花山墙。后院有后殿,为硬山三间,六椽。斗拱五踩双昂,柱头、补间各一朵,五架梁。前后单步梁共四柱,殿阔12米,深米。两侧各有配殿小三间。柱榫眼至地面米,因增改为仓库,故地面铺上水泥,实际应比此数据大一点。
在漫长的岁月里,庙会场地渐渐变为买卖货物的集散地。最初,敬神祈祷、酬答深恩的焚香还原者多,买卖货物少,后则演变为交易者众敬神者少,故庙会又称庙市,成为集市形式之一。五十年代以后,庙宇神像无存,焚香上供者绝迹,庙会已成为纯物资交流会。近年来,随着城市功能的扩大,庙会物资交易功能已不复存在,庙会也消失了。然而,社火保留下来,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每到庙会期间村民们总会依照惯例组织人们去办各种社火,图个吉利。
城隍庙会于五月进行。民间传说,五月十一日为城隍诞辰日,是日佛晓,有官宦绅商选出主祭一人,助祭若干人,长袍打扮,一次排列在城隍庙正殿前,司仪高呼:“奏乐!”一时间,罄镝叮当,钟鼓齐鸣。有主祭申文纳表,焚香摆供,献牲献爵,给城隍上万年寿,为百姓祈祷平安。全城文武官员应邀前来为城隍祝寿。是日五更起,城乡各地还原、许愿、求子求寿、免灾、却病的善男信女亦纷纷赶来,用各种盘具端上供品(香、烛、锡箔、神纸等)献给城隍。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男女老少比肩接踵,络绎于途,游玩者更是人山人海。凡前来赶会者,均需交两个铜板(折合当时二分钱)方许入庙。在会场中设摊叫卖的各业商贩,每天都要出地铺款。整个庙会,白日唱戏献神,夜间除演戏外还有和尚对坛念经。在庙的附近空场中设置棚房,有售卖各种日用杂货、地方小吃,及农副产品,甚至京津客商也来推销货物。除此之外,还有使拳、卖艺、变戏法、耍马戏、演西洋景的。
社火活动始于“祭社”。自古天子祭天、诸侯祭地、庶民祭社。《辞源》中说:“祭土神也曰社。”社火,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耍。中国古代民间“祭社”、“闹红火”活动的宗旨与目的,主要是乞求上苍赐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次才是民间娱乐。徐沟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县址所在地,这里的背铁棍中外闻名。据说在明末清初,由民间抬神、迎神祈雨活动演变而来。相传明朝末期,徐沟民间每逢大旱无雨之年,便需置办猪、羊祭品双份,击鼓奏乐,鸣锣点炮,召集全村大、小人等赤膀顶香,由乡、村、族长带领,排着长队,到关帝庙前摆开祭品一份,长跪祷告,再三乞求伏魔大帝关云长大发慈悲,出面替民众到龙王那里讲情降雨。随后将木雕或者铁铸的关公神像“请”入彩阁内抬着,浩浩荡荡来至龙王庙前,重新摆开另一份祭品,然后照例是全村跪拜再三,并由村长等人将关公神像抬进龙王庙大殿,好让两位神祗面对面磋商降雨事宜。与此同时,一队披头散发的妇女,尚需在庙门外的水井边(古时候,龙王庙前一般都有水井)进行另一种乞雨仪式。她们一边假扮从井中打水状,一边假扮倒水状,模样可怜地面对苍天……并口中念念有词。之后徐沟民间逐步将抬彩阁装神像乞雨形式演变为抬彩阁装带神像面具的真人形式,这是一次进步。后来徐沟民众发现,在抬扮神活人乞雨这种形式中,存在着很高的艺术表现含量,于是便将其加入进社火活动行列并取得了观众认可,是谓“抬阁”。如今有些“社儿”为了在“社赛”中出奇制胜,夺取“彩头”,居然又从“抬阁”中派生出来“背阁”。从“抬阁”、“背阁”到“铁棍”、“背棍”,是徐沟民间更进一步的文艺改革,“棍”比“阁”的优点在于:
(1)更有高度。在人山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把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结合起来,锲而不舍。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和普及。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在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中引起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群众使人们加深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使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体现在文化创作与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们,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获得启迪。要努力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提高素质。要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要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由浅入深的教育,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
3.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着眼实践,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只有融入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化为大众的愿望要求和自觉行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中,使人们“学有榜样”。通过培育和宣传来自群众身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先进典型,引领人们根据身边实实在在的模范的人和事去选择、塑造自己的生活,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具体实在、可感可亲、可信可行;二是紧紧抓住诚信建设这个重点,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推动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扎实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倡导相互关爱、服务社会的文明风尚;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努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7).
[3]林尚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n].学习时报.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二十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调查时间:
__年x月x日。
调查目的:
现如今,大家都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进行春节习俗的来由进行调查,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对春节习俗的了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调查人员:
__。
调查方法:
上网搜索。
为什么要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为什么要守岁?
“灶王”一职。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玉皇对此非常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间。
希望通过此篇调查报告,增加人们对于春节的了解。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二十一
为了探究家乡民俗文化,我们开展了相关课题活动,并制作了“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问卷”,特意向您了解一下有关情况,请您就下面的问题做出如实回答,谢谢您的合作!
1、2、3、4、您的户籍所在地是(省、市)()您的性别是()a男b女您目前的年龄是()您认为民俗文化都包括哪些部分?()(多选)。
a物质民俗文化b文化民俗文化c艺术民俗文化。
d社会民俗文化e精神民俗文化f语言民俗文化。
a父母长辈b社会媒体c口头相传d书本报刊e其他()。
7、你了解家乡多少民间故事?()a3-5个b5-10个c10个以上。
8、你如何看待家乡的民俗禁忌?()。
a理解并遵守b理解但不遵守c无所谓。
d不知道所谓的民俗禁忌e其他()。
9、您的家乡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0、a服装b节日c饮食d其他(请说明)。
11、您是否在您的户籍所在地上大学?()。
a是(转至13题作答)b否(请您继续作答)。
12、您用多长时间适应了大学生活?()。
a1-3个月b半年左右c一年左右及以上。
d到现在依旧无法适应e可以适应于任何环境。
12、您是否感到来自他乡文化民俗的冲击?()。
a有并且很明显b有但不明显c没感觉到d没注意e其他。
13、您家乡的饮食有什么特点?()。
a喜食辣b口味清淡c口味较重d所有口味都喜欢e其他。
14、您的家乡饮食多()(米/面;酸/甜/苦/辣)。
15、(1)对于春节,您的家乡有何习俗?(如贴春联,给压岁钱,吃饺子等)。
(2)、对于端午节,您的家乡有何习俗?(如赛龙舟,绑五彩绳等)。
(3)、对于清明节,您的家乡有何习俗(如扫墓,踏青等)。
16、您有宗教信仰吗?()。
a有b无(请跳过17,18题)。
17、您信仰哪个宗教?()。
a佛教b基督教cxxx教d其他。
18、在您的宗教中,有何禁忌?
19、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您认为造成民俗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a地理位置b历史发展因素c社会、经济、文化复杂d其他(请详细说明)感谢您的参与,您的反馈对我们有着莫大的支持!
乡风民俗的调研报告篇二十二
民俗是长期的人们自发形成的风尚、习俗。本文将介绍2016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2016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中国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内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热情都非常高昂,游击队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xxx反动派,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然而豆粑的历史可追溯到禅宗鼻祖慧可大师。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初居xxx山开辟道场,立意改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现象,寻求补充众僧身体必需的营养品。佛祖把五谷杂粮配南方稻米,精心加工成为xxx山众僧的主要食品,于是豆粑流传至今。
饱。对于农民来说,春节是幸福的,春节是美丽的严冬一过,春天就要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种植庄稼了。他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舞起龙灯、鱼灯,到寺庙里烧柱香、抽支签,他们真的愉悦了。
3.元宵戏灯。戏灯是一种集体活动,全村人筹钱来请人扎灯。灯的种类有很多,如、龙、刀斧手、竹马、花篮、花灯。龙只有一条,两个刀斧手,五匹竹马,花篮两只,花灯是越多越好。再就是人物,人物是最繁杂的,一共要扎壹佰零八位,主要人物是闻太师、姜子牙、包青天等一大批为国为民的忠臣义士;再就是神仙,如、送子观音、文曲星、七仙女、唐僧师徒等一批神话人物。到了戏灯的那天傍晚,驮灯的人们排好队,按照顺序出门。首先走在前面的是举着两排肃静、回避的牌子,接着是两排刀斧手,再后面就是闻太师、姜子牙这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下去,最后的是观音撒净。紧跟在人物后面是舞龙的、耍狮子的、骑竹马的、挑花篮的,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鼓手和锣手。戏灯的时候,阵阵的锣鼓声吸引来一大批观众。人们跟着灯跑。戏灯的到每一户,那户人家就要放礼炮迎接,还要摆贡品贡品的种类很多,如红枣、花生、蛋、烟酒等。接灯之前,要检查灯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熄灭的,就不让进,那样会不吉利。戏灯的在你家转了一圈后,你要给糕点、茶食、红包等,以图个吉利。狮子进门时把口张得大大的,出门时把口紧闭,这样就吸走了你家的晦气,新的一年就会变得更好。戏灯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主要是为了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一样,但心情都一样高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氛围不是我等所能用笔描绘出来的。
5.俗话说,男人当婚,女大当嫁。20几岁的姑娘小伙当然不能呆在家里,等待爱情的悄然而至。他们会错过每一个热闹的聚会吗?当然不会啊!男孩女孩在庙会和秧歌会上彼此吸引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们一但瞅对了男方会请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去的时候人们一般带一盒点心算作见面礼,媒人和女方家谈好后,男方和女方就可以正式恋爱,慢慢接触了。如果男女方在彼此的了解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时,会提出订婚的请求,当然提出的对方肯定是男方,这样他们就已经迈出了进入婚姻的第一步了。男方会在订婚时大摆酒席的时候,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彩礼,真正到婚期一到,男方会托媒人再去送彩礼,女方家也会为女儿送一些出嫁品。新娘子出嫁一般在中午12点离开自家去婆家,当地也有哭嫁这一习俗,新娘子会由一个特定属相的男性亲戚背出家门直到从车离去,新娘会哭着与家中的亲人一一告别,结婚酒席三天后,女方会带着男方回娘家探望家中的父母。第四天娘家的亲人朋友会带着祝福和希望去男方家看望女方。6.红白喜事,有红即有白,丧事一般办的有声有色,算是生的人对已熟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花圈,纸花,纸马,庭院等丧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在死后三天才可以下葬,一是死者家属有足够的时间购置丧葬用品,二是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在家多停留几日与亲人的梦里相遇,死后三天,即不葬之昌,亲人们著白衣,戴白帽,排成三列纵队跟随着棺木之后,或哭泣或沉墨。家属在亲人逝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等,并在亲人逝世十年后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以怀念逝者。
本地的乡风民俗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一定有所体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照耀古今。
二、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