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优秀20篇)
读后感是读者对书中言语和行文艺术技巧的赞赏和体验。写读后感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并产生共鸣。以下是一些读者针对某本书所写的感悟和思考,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一
参加了工作之后便很少有时间读书了,对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更是除了高中和大学的一些零散记忆外再无其他。借由此次参加培训的机会让我有时间也更有一颗安静的心仔细研读一下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
在以前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政治课上矛盾论必须是教师必讲的题目,那时候没有实践经验进行佐证,所以对于教师讲的矛盾论只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觉得好像合理可是又好像不大对,总之是有很多个疑问在脑海里,可是也没敢向教师进行答疑释问。透过这几天的研读,我犹如醍醐灌顶般,对于毛泽东同志的深邃思想、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进行结合的产物,是经过中国几十年的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是中国人民务必坚持的正确思想。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主要论述了关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几个方面的资料。
毛泽东同志的宇宙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我的运动,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的运动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世界上不存在永远静止的事物,静止时相对的,运动时绝对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要求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并且不要只依靠于外因的作用,而要靠内因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毛泽东同志认为矛盾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资料: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物质运动形式中存在着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蕴含着事物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矛盾的事物,所以在处理事情个性是复杂事情的时候要注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既要看到事情的一般性又要看到没一件事情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该主要矛盾对事物起着领导性、决定性作用。同时在事物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种矛盾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决定着主要矛盾的性质,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务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抓准矛盾的性质,对症下药,彻底地解决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可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在学习和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之后,我们就应将其理论成果运用到自身的实践当中去,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体将矛盾法则运用到我们审判实务工作当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地矛盾运动当中,并且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在审判工作中,一个案件从发生到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矛盾发展的过程。在审判实务中,我们要牢记矛盾的观点,不要认为案结事了了,案件的矛盾就被解决了不存在了。我们需要做到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全面思考到与案件有关的各方因素,做到不遗漏就应思考的任何因素,做到对各方当事人权益的充分保障,切实解决好纠纷,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来源于特殊性。在审判工作中,首先务必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利用法律原则、法律法规、办案经验以及审判惯例明白案件审判。其次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任何案件都有与其他案件不一样的特殊方面,要思考到个案的特殊性,运用不一样的审判方式进行解决,不能依样画葫芦。最终还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联,在审理个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归纳适用于一切案件的普遍规律,一指导下一次的审判工作。
一个案件从发生到解决,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我们要善于抓住不一样审判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案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事情才能迎刃而解。一个案件,不论是调解或是判决还是执行,如何妥善解决各方的矛盾,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善于去寻找这些问题的关键,平衡各种利益间得冲突,获得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到达纠纷解决利益化,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所述,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先进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更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在我们司法审判工作中充分运用矛盾论,能够使我们的审判工作更为科学合理,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二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又一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与《实践论》一并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构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应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异常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文中,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也让我再一次深刻的感悟到: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如何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投入到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
用发展的眼光,矛盾的视角观察问题。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深水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这需要我们用矛盾的智慧去化解,从矛盾本身出发,破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切障碍,助推我国经济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是出于国内存在的需求饱和与资本过剩的矛盾,另一方面则立足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薄弱与资金缺乏的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于我国及沿线国家,但不一样国家有不一样的矛盾。国内而言,每年都生产很多的水泥、钢筋、砂石等基础材料,但我国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东部、中部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矛盾论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事物就是在解决矛盾中不断完善、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经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基础设施建设的产能转移到相关的“一带一路”国家,在解决内部矛盾的同时,帮忙沿线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矛盾,进而实现互利双赢,推进世界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经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依然步履艰难,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更是增大了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也增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尽管我国经济近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能够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确定,异常是我们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储蓄率,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回旋余地较大,制度优越性明显。要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该阶段或该阶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既正视眼下的困难,又要看到光明的发展前景。
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市场环境不景气、个别行风险积聚、新管理技术、衍生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等等,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告诉我们,即便某个阶段我们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景气情景成为公司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调整,市场复苏,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将会发生转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也将发生转化,这是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也是公司在做大做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不能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景做出决定。在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供给好的解决方法。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三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超多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有同一性,所以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状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必须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必须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决定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并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个性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好处。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构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构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应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个性是在梦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梦想人生务必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梦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应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四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实践论》后又一片哲学著作,旨在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但从它诞生之日起,它的作用已远远超过了那些,在新的时期,它仍能够发挥作用,为新的问题带给解释和方法。《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时至今日,它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它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超多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有同一性,所以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状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论》至始至终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展开,其以唯物辩证法为出发点,透过阐述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逐步深入的阐述了矛盾的好处。
毛主席用了一句话来表述矛盾的普遍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在我看来不可能有哪个人能用更简练的语言来表述矛盾的普遍性。“时时;事事”表现了矛盾的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其与恩格斯所说的“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及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相统一,无论是生命活动还是人类的后天行为,无论是客观现象还是思想现象,矛盾都普遍的存在着,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特殊性是区别一件事物和科学研究区分的重要依据。毛泽东认为,人类认识的过程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这不仅仅总结了人类的认识过程,并且必将人类认识和科学发展带给重要哲学思路。
我们认识人往往是看他们之间的不一样点,因为如果只看相同点,那么人与人之间便没有任何区别,也无法分辨出不一样的人。矛盾亦是如此,人们认识矛盾往往是透过矛盾的特殊性。毛主席对其特殊性做了完善清楚的解释:不一样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科学研究的区分正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就我个人理解而言,矛盾的特殊性即为事物的特殊性,而我们的认知又往往从事物的特殊性开始,比如说,我们结识一个陌生人,最先记住的往往是他的个性之处,慢慢熟识之后才会记住他的一般特征。当然,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他们的关系即为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除去个性,共性便不再存在,除去特殊性,普遍性也不复存在。
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都认为矛盾就是互相冲突的事物,当然在以前我也如此,可是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我们无疑是错误的,我们往往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了它的同一性,斗争性很好理解,就是指事物互相对立的一面,而同一性相对要深入一些,它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或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必须条件下相互转化。用通俗的话来讲,矛盾的同一性就好比生与死、上与下;生死相对,但如果没有生,就无所谓死;上下相对,但如果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两者相对且相依而存。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将拥有土地的地主阶级转化为失掉土地的阶级,而以前是失掉土地的农民却转化为取得土地的小私有者,这也是矛盾的同一性的表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主要表此刻以下方面: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资料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国革命在资本主义没有大的发展的状况下就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至于《矛盾论》中提到的对抗的问题,我的认识是:矛盾是有限度的,在必须限度内,矛盾不会突出的表现出来,但矛盾一旦超出限度后,就好比炸弹被引爆,事物会立刻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换句话说就是对抗;对抗是矛盾激化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抗能够被解决,但矛盾不能被化解,它会始终存在。
而今,离毛泽东创作《矛盾论》虽然已经过去了70多年,可《矛盾论》却仍然不减其效用,以其强大的理论力量指导着我们的实践。须知,人生在世,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矛盾,个性是在梦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矛盾更是多如牛毛。此外,不一样层面的人要应对和解决的矛盾的类别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层次的部门、政府要应对和解决的矛盾也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类型的企业、社会团体和组织要应对和解决的矛盾还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了做出正确的选取,就更需要我们懂得矛盾的普遍性,认真思考和分析各种矛盾,并从中梳理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来设法解决各种问题。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群众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个性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好处。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应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个性是在梦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梦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梦想人生务必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梦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构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构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好处。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群众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总而言之,我始终坚信,无论是过去,此刻或是未来,《矛盾论》都会永存于世,它永远不会失去其绚丽的光彩,永远会以其特有的力量指引着我们的各种实践,带领我们选出正确的道路。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就应牢牢掌握其精髓,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为我们的成功增添一份力量。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五
有些书让你认识一件新事物,有些书让你进行深入认识,进而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再进而改变你的行为方式,最后达到改变你整个人的目的。现是《矛盾论》的读后所想。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在最细微的原子、分子范围内考虑差异,有人会说,两个铁原子,原子核是一样的,电子是一样的,就不存在差异,就否定了万事万物都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存在两个完整的铁原子,倘若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两个铁原子,原子核一样,那么他们的电子一直绕原子核运动,两者的电子不可能在任何时刻都是在固定位置或绕固定方向运动。任何两个同种元素的在假想状态下完整的原子都存在差异,可知在微粒范围内说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也是正确的。矛盾的普遍性得证。
以上是客观物体存在差异,其实差异也是存在于抽象的人的思想内的。现扩充讨论差异的范围,差异包含实际存在的物体的差异和抽象的人类思想的差异。
现实物体的差异,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那怎么样的物体之间的差异产生矛盾,并促进事物的发展,须得这种差异是在事物内部的。因为事物内部的矛盾变化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例如,两片颜色不一样的叶子,存在差异,却不会产生矛盾,也不会促进叶子的发展。(但两种事物的差异会在人类的认知里产生矛盾,两片不同颜色的叶子,在人的大脑中能促进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因为人的大脑将两个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成了一个整体,此时这种差异产生的矛盾便变成了人内部的矛盾,促进人的认知。)两杯盐分不同的水,盐分不同就是差异,盐分相互渗透,两杯水变成一杯水,最终这杯水每个部分盐分是一致的。一个物体两部分温度不同,存在矛盾,最终温度传导,使得各部分温度一致。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时,两者碰到一起,温度的不同便产生矛盾,开始温度的传导。
客观事物的差异导致物质的发展、变化,在化学和物理中已经见识了很多。但人思想的差异如何影响人?促进人的发展?以下进行分析。
人与人思想有差异,会有冲突,冲突产生矛盾。也存在人和他人思想观念不同但是可以克制自己,允许这种不同存在,是因为两人并没有多大的亲密关系。但人存在一种天性,希望自己思想上能控制别人,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如果对方偏离,内心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种心理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更甚。若是朋友或亲人,思想不同造成的矛盾会频繁产生冲突,矛盾的发展会改变两人的关系,两人的关系在矛盾中发展,最终两人看法一致或分道扬镳(这里在生命无限且两人频繁的相处在一起的条件下进行考虑)。
现实物体的差异在人思想上的反应,是因人的偏好不同而产生矛盾。有的物体颜色、味道、形状……你喜欢,他人不喜欢,便有了矛盾。这种矛盾只在两人对物体偏好存在差异且两人都面对这个事物时产生。苛刻的条件使得这种矛盾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所以产生的影响较小。
具体事物的发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每个人可以见证的。但抽象的思想的发展,是很混乱的,人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才能防止思想发生错误,也就是要时时刻刻与自己本质属性内根深蒂固的东西做对抗。但思想的发展应该是总体往好的方面,因为思想上坏的方面经过实际检验后会被人摒弃掉。
事物的变化皆有其规律。只要事物出现的次数够多,加上仔细地观察,必定会有所收获。就算是无规律的布朗运动,其规律就是:分子的无规律运动。矛盾如何促进人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些很小的事情发现规律。(观察的低级形式是观察事物得到客观事实,高级形式是观察事物并经过大脑思考得出规律,人最难的是善于观察自己)。
例如,你和你室友之间的矛盾。你的室友经常做清洁,很爱干净。你没有那么爱干净。这便是你们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时间的增加,他越爱干净,你越不爱干净。他将房子的卫生打扫很干净,而你享受着舒适的环境。你不会有负面情绪。你的室友会有负面情绪。
表象上的爱干净和不爱干净的矛盾,转化为了你室友劳动付出后的负面情绪和你不劳动却享受舒适环境的愉悦情绪之间的矛盾。情绪在生活中会进行表达,可能是在言语之中,可能是在平时的生活细节之中。你的室友会在语言上批评你,或在行为上让你感觉不舒适。这样你们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怎样化解这样一个矛盾?或者说缓解这样一个矛盾?你要让你的室友知道你也为房子的清洁做过卫生。以前有一种观点,做好事不留名,但如果你做好事不留名,你无法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间的矛盾。
要化解矛盾,此时要做好表面功夫。当着你室友的面,去做清洁,去倒垃圾。此时,他知道你也为你们的生活环境做了贡献,他内心的负面情绪会减少。就达到了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间的由于爱干净与不爱干净的矛盾。这一过程发展的是你跟你室友的关系,同时发展的还有你的卫生习惯。
通过制定目标,你制定的目标跟你的现状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两者之间便存在矛盾。有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我们自己。这种矛盾的发展依靠自己达到目标的决心,在现实中达到的效果根据个人的意志力、决心。这样的矛盾是可以自己主动缓解逃避的。
那么生活中一种你无法逃避,需要自己去努力克服并发展自己的矛盾,是你生活中有多少比你优秀比你强的人?这种矛盾会逼着你前进。所以每年高考大家都希望去好的大学,因为好的学校优秀的人更多,促进你发展的矛盾也越多。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六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读《矛盾论》使我的认识的到了升华,对我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具有深远影响。读此篇文章,我感触很深。其中,我对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感悟最多。
《矛盾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威武辩证法的学习很有帮助,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仅用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创造性的运用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许多的复杂矛盾。它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我们曾经学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故事。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从矛盾的普遍性上看,矛盾每时每刻存在于每件事中。从矛盾的特殊性上看,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毛主席曾经说过:“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如果能找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就能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到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就能把事情做好。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说因材施教,找到学生们的特殊性即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差别之后,再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因材施教才更能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正是由于,矛盾有主次之分,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论上也应当相应地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会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看不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错误。相反,只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看不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现阶段,要提我们的基本道德素质和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就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我们的头脑。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七
读完《实践论》让我透彻地明白“知”与“行”的逻辑辩证关系,这使我对《矛盾论》产生极大的兴趣,越是这样越觉得当初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是多么的遗憾。
《矛盾论》主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理解以及在中国的实际应用。通过阅读《矛盾论》,我准确地认识到了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这两种不一样的宇宙观。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唯心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一种思想,以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看世界。我们的思想曾被这样的思想束缚数千年,那是因为我们当时不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只能运用主观想象的方法来解释那些我们无法掌握的未知现象。而现今,我们已经对世界有了一定、全面的认识,就应透过客观的、全面的、动态的思想来观察世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认为对其理解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且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运动所推动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问题并未展现出来并不是说就没有矛盾,而是因为矛盾并未被激化,未展现出来其相应的效果,比如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在关系处理方面,如果两个人因为某件事而关系出现问题,他们没有出现争执就不能说两人没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的特殊原因,或特殊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那就更不能理解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去解决。
当矛盾出现时,两个产生矛盾的事物皆是因为特定的关系产生矛盾,而不会与另一件不想干的事物产生矛盾。矛盾的出现具有其特殊性,也是因为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析问题也应注意全面的、辩证的去分析问题。比如,我们第一次把某个项目就做成功了,我们就不能骄傲,要客观、全面的分析成功的本质因素、决定性因素。而不能一概而论,片面地误认为自己能力很强。
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这就是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分析出产生的问题的矛盾,并找出起着领导作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施策,方可解决根本性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胡子眉毛一把抓,病急乱投医,最终所有的付出也只是无济于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切过程中矛盾的各个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各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他们发生运动。而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他作对的矛盾一方,他自己这一方向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也就是说,矛盾双方可在同一个体系中统一存在在,而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够相互转化,向着对立的方面去了。同样,投影到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有矛盾的前提是两个人务必有共同的竞争目标或需求而产生对立,然后矛盾的升级程度导致了后续的斗争过程。
通过学习《矛盾论》,我学习到了一种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坦然接受问题和矛盾,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且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因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
其二,我们要正确、辩证地看待矛盾,矛盾运动的升级,有助于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其三,我们要全面分析矛盾,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然后科学的对症施策,妥善处理矛盾各方面,使之构成必须循环得到发展。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八
《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文中,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也让我再一次深刻的感悟到: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如何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投入到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中。
一、以矛盾论为指导,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的新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矛盾的视角观察问题。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深水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这需要我们用矛盾的智慧去化解,从矛盾本身出发,破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切障碍,助推我国经济新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是出于国内存在的需求饱和与资本过剩的矛盾,另一方面则立足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薄弱与资金缺乏的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于我国及沿线国家,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矛盾。国内而言,每年都生产大量的水泥、钢筋、砂石等基础材料,但我国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东部、中部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矛盾论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事物就是在解决矛盾中不断完善、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基础设施建设的产能转移到相关的"一带一路"国家,在解决内部矛盾的同时,帮助沿线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矛盾,进而实现互利双赢,推进世界向前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二、用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理论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依然步履艰难,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更是增大了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也增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尽管我国经济近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特别是我们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储蓄率,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回旋余地较大,制度优越性明显。要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该阶段或该阶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既正视眼下的困难,又要看到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用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相信公司未来的发展。
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市场环境不景气、个别行风险积聚、新管理技术、衍生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等等,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告诉我们,即便某个阶段我们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景气情况成为公司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调整,市场复苏,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将会发生转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也将发生转化,这是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也是公司在做大做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不能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在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九
《矛盾论》是1937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抗日军政大学上作报告时发表的。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党内的教条主义者。
全文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对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立性与同一性、对抗这几个方面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其中除了对抗以外,其他原理都在高中政治必修四有相近的讲述。我想是因为长年从事革命实践的缘故,毛泽东同志并不能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样有足够的时间梳理革命的哲学原理;所以,《矛盾论》就其资料和深意来说,并不比高中课本明显多太多(仅仅相当于教师扩展阅读的程度)。
所以,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也将主要从三处相对细枝末节的地方出发。
在文章第一部分讲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世界观的时候,作者引用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作为形而上学的典型言论。由此看来必修四题目中引用寥寥几句话、让学生确定所属哲学观点还是有其传统的。
我的大学政治教师邵激光先生经常告诫我们要“读原文”。于是我也试着读了读董仲舒这句话的来源:《举贤良对策(三)》。从上下文来看,董仲舒说的是世界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确是恒定的,那么其总的规律也是必须的。可是历代政府还是要根据实际改变自我的政纲(“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总觉得反而是“套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会更适宜一些。可是就毛泽东同志而言,他的话语体系当中的儒家,是那个腐朽不堪、冥顽不化的孔教体系,这样去批判也是有一番道理的吧。
当然了,我是先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然后才开始看儒家书籍,自然会从这个角度去解释董仲舒的原文。倘若我是古代书生,只怕是也按照“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逻辑去想了。
思想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规律。儒书当中即使像《论语》这样算浅显的“孔子微博语录集”,对于我这样没什么人生经验的年轻人,也是向哪个方向理解都能够的大空话;于是自我理解搞不定的话,就只能听别人讲了。那么此时由谁来做思想指导,就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可想而知,我是极端反对在小学、孩子们还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情景下,就去背诵意识形态比较浓厚的四书五经——教师只要稍微有一点三观不正,就可能会把孩子们培养成新时期的卫道士。
毛泽东同志认为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主观随意性,就必须反对这“三性”。其中片面性和表面性又算是主观性的一部分。他写这篇文章是拿来引导党内思想用的,也谈不上太多学究式的思辨。所以这种“三反”主要意味也很明确,那就是“全面认识,知己知彼”。
其实这也是我此刻读书、尤其是做社会主义相关思考的时候的指导;可是毕竟我还读得太少,所以是广泛涉猎而不精,也难怪会得到“什么都能说上两句(然而仅此而已)这样的评价”了。
就我所了解的十月革命及后续的俄国内战为例。一开始我只明白十月革命后有一份和约、然后用了几年打倒白军和干涉军而已。之后看了一些“毒草”,也就了解了白军、包括当代攻击列宁者的逻辑:无非是推翻了坚持抵抗的临时政府、然后和德国人签约求和割让大片土地而卖国固权而已——事实上,俄国内战是在布列斯特和约签署以后才全面爆发;之前只可是是小打小闹,很快就被布尔什维克镇压下去了,以至于和约签署时人民政府几乎是控制了全国的主要地段。而英美日本的干涉,也并不是如我初中想的那样是“我是资本主义,你是社会主义,我就要打你”的逻辑(不得不说自我当时想象力实在是匮乏),而是因为布尔什维克言传身教促使各国人民停战,“必须打掉这个大忽悠”,不然打不下去不说,怕是权力和小命都要被颠覆掉;另一方面也是趁这个世界面积第一大国内乱而要浑水摸鱼。
更有甚者,主导临时政府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也并不是反对和平。只可是是一向强调要等到召开立宪会议再正式讨论这个问题罢了。
可是,当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客观立场(也就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当时的俄国已经是根本打不动了,人民恨不得立刻就和平。就是因为这个主要矛盾,工人和士兵才会跟着布尔什维克推翻临时政府。否则,布尔什维克和它的人民委员会也将淹没在群众运动的怒潮当中。
总之,仅有了解双方、并立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立场,这才能把社会历史事件看更透彻。反过来,这些具体认识也会使自我的社会历史观更加巩固、科学。
可是毕竟高中政治最主要的作用是考试;犹记得红霞教师有一言:“凡是说意识、认识、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决定’什么的选项,率先排除”。当时也顾不得区别意识和认识有什么不一样,就这样下来了——除了历史课上偶尔有几个“背景”是按文化、政治为主要原因的异类以外。
直到大学遇到于丹教师,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讲物质决定意识只是一般规律,在不少具体事例当中不排除精神因素为主因。这下可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想来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当中,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必须条件下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然而一向找不到他所引证的来源,这次在《矛盾论》当中最终找到了依据:
“......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必须条件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
作者举例就生产力来说,是在它被生产关系束缚不能向前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生产关系起到决定作用的情景。当然有没有其他情景呢?恐怕我是要在马恩列的哲学讲解大部头中寻求答案了。
总之,这次温习《矛盾论》以后,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跨入辩证法的大海吧。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十
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矛盾论》、《实践论》两篇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融会贯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来解释和回答自我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事物普遍联系着,矛盾普遍存在于任何联系当中。《矛盾论》告诉人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国家大事、社会发展等等,矛盾可谓无处不在,对个体生命而言,没有了矛盾,生命就会化为尘埃,没有了矛盾,社会生活就会死水一潭,濒于衰竭。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理性思考的“钥匙”,才正确对待个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做一个清醒的、理性的人。
作为公安民警我们每一天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治安问题和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是一项矛盾或一项系统综合矛盾。处理治安问题,想方设法完成工作任务,也就是在处理矛盾。
正确对待工作上的矛盾,首先就是要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应当对在工作中可能遇着困难和问题早做思想准备,在工作任务面前也就是在矛盾面前尽量做到冷静、从容,站在相对较高角度分析问题。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在治安形势严峻、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时,产生急躁情绪,认为问题太多、任务太重,感到无从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比如,应对成堆的治安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想在短期内解决所有的困难、问题和矛盾,把各项工作相互割裂开来,孤立的看问题,从而在不断涌现的矛盾和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面前感到疑惑,以至被动应付,身心感到疲惫;有时遇着重大问题或困难,感到绝望,以为不可能解决了,不懂得矛盾运动变化的绝对性,不明白任何矛盾肯定会向前发展变化的这一规律,更不能抓住有效的时机、作出有效的反应和行动。所以,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工作上的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必须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所以,必须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即找出当前工作中的重点;明确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明确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抓基层基础建设,当前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局党委以“抓基层装备设施建设,打牢人口管理、治安防控、情报信息、科技强警等工作基础,苦练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法律知识等基本功”为主要矛盾,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当然,矛盾是不断涌现的,旧的矛盾得到调和、问题得到解决,新的更高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又必然产生了,我们应当未雨绸缪、早做规划,不断的加以解决,推动工作向更高更新层次发展。
有时,在工作中我们会处在矛盾的焦点上,本身就处于矛盾的一个方面,不允许置身事外,以第三方的位置和角度来处理和解决矛盾。这时,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准确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对正确的东西要敢于、善于坚持,争取矛盾的另一面向已方转化;对错误的东西必须果断放弃,顺应发展方向与潮流,使自我的观点和行为向正确的方面转化,推动工作向前提高。
只要树立了正确的矛盾观,就不会出现一味回避矛盾和问题的错误做法。因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人不可能回避。事实上,回避了这个矛盾,立刻就必然会陷入另一个矛盾或几个矛盾当中。所以,应当认识到“矛盾”是回避不了的,我们只能选择解决矛盾的时机,不能真正回避矛盾,置身于矛盾之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在一齐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间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是必然的。
与其它事物的矛盾一样,同事之间的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数是因解决工作矛盾而引起的。出现矛盾时应取包容的态度。比如,不一样的观点、方法之间会碰撞出火花,不一样的性格和习惯会产生矛盾,有时利益上的分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意见,这些矛盾的出现都是正常的和必然的。所以,对待同事之间的矛盾,应以包容的态度,切忌走极端,搞激化。要坚持用化解和调和的方法解决同事之间的矛盾,和其它矛盾一样,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只要坚持正确的观点,互相体谅,同事之间的矛盾会得到有效的化解和调和,大家最终都统一到工作上来,友好共事。对工作上出现的分歧,还应当异常注意多研究各方的观点,从中汲取营养与精髓。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当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生活在矛盾当中,生活本身也是一个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从幼稚到老成,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有、得意与失意、健康与病痛……这些都逃脱不了矛盾观、发展观所揭示的必然规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顺心或不顺心的事,或者身处顺境或逆境,都应当正确对待。在个人修养上,异常是在对待财富、名利上,要努力做到宠辱不惊,去留随意。懂得人生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并不表示我们应当在人生矛盾运动中无所作为,消极对待。在对待事业、工作和人生的价值上,我们应在矛盾斗争中,时刻注意坚持昂扬的斗志,进取把握主动权,使自我成为命运的主人。从各方面不断丰富提高自我,努力工作,使自我的人生矛盾运动向高层次发展,为社会做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十一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同志在论文的开篇就以这样一句话来引出下文,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让大家想明白为什么,事物的矛盾法则就是最根本的法则;同时又是为什么,矛盾法则,又能够称之为“对立统一的法则”。他的全文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叙述,层次结构鲜明,举例颇多,让人信服。
针对第一个问题,他先是提出了两种宇宙观,并经过对“形而上学”以及“辩证法”的相互比较,向我们证明了只是光从事物的外部分析,并认为天地万物从来都不会发生质的改变也不会相互影响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他告诉了我们“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我的运动,而每一件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其中,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个事物和其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经过对这两种辩证法的分析,他告诉了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中矛盾的存在,并要认真分析矛盾为什么会存在,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全文的第二个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更好的阐释。毛泽东同志经过对矛盾普遍性的深刻分析,向我们揭示了为什么矛盾法则会成为最根本的法则。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矛盾的普遍性或者说是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便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个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矛盾的存在,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靠和相互斗争,决定了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了一切事物的发展。天地万物相互之间总是会有差异的存在,而差异就是矛盾,只要有差异,矛盾就不会消失,只可是这些差异表面上看起来还比较平静,并没有被激化升级到矛盾那么剧烈的斗争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没有了矛盾,那么他们的生命也将停止,失去了矛盾中的任意一方,另一方也将不能存在。
文章的第三部分则是说“矛盾的特殊性”,他强调了即时天地万物都有矛盾的存在,可是我们在看待的时候却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情景具体分析。即使是同一件事物在不一样的发展时期,它所具有的矛盾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仅有在我们认清了这一点之后,才能更好的解决矛盾,才能针对不一样的矛盾采用不一样的更好的解决方法,让事物得以更好的向前发展。
经过上头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矛盾的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最根本的法则”是有它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
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毛泽东同志经过对“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来阐述。
所谓的“同一性”说的是如下的两种情景: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事物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之间又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推使事物不断的向前运动发展。既然这样,同一性又从何而来呢?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矛盾之间总是在不断的相互转化,不停的运动,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在必须的条件下,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相互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失去了一方面,另一方也不能存在,就好比上和下,左和右,得到和拥有,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是,仅仅是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还是不够的,它们更是能够相互转化,在必须的条件下,各自向着自我相反的方面转化,向着它的对立面所处的地位转化。这样两个方面就不断的融合不断的相互转化,同时又是一个整体。
然而既然是矛盾,斗争总是在所难免的,对立只是矛盾斗争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最基本的形式,矛盾就是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即对立,所以这个第二个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毛泽东同志在这个论文里面很多引用经典例证,尽管都是契合当时时代的例子,可是对于我们此刻的生活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的。这篇论文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坚持清醒的认识,这篇论文无论是昨日还是今日,都可作为我们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十二
《矛盾论》是毛泽东早期撰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它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矛盾论》存在的缺陷是:论述的起点不高,以事物这个反映具体存在的概念为基础。从横向上看,理论分析停留在不同事物之间(即不同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没有深入到同一事物内部(同一质内部)的矛盾分析中。从纵向上看,基本上停留在直观的抽象层次上,即初级本质层次上,没有牢固地深入到具有间接性的二级本质高度上。将上述两方面的缺陷综合起来,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毛泽东阐述的辩证法属于知性辩证法范畴,他没有能够上升到理性辩证法的高度。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8月,主要说明了主观主义的危害性,同时期,毛主席还写了一篇名为《实践论》的文章,借以说明教条主义的危害性。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这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再有,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部矛盾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所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毛主席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古语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类社会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脱离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人必须生活在矛盾当中。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也就是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文章中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即停止,于是死就到来”,这观点很正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矛盾结束了,另外的矛盾又产了,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由矛盾个体组成的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于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对待矛盾的普遍性,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少碰钉子。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十三
《矛盾论》是*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并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今日读《矛盾论》,它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的到了升华,对我个人思想发展是根深蒂固的,对我的个人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具有深远影响。读此篇文章,感想颇深。
在《矛盾论》中,*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一样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经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一样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一样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一样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针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主要矛盾方面,*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必须的条件下是能够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对不一样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一样的解决方式。
针对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指出:“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种矛盾是现实的矛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依靠、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同时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往性是相对的,可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客观事物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一切矛盾都以必须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景,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矛盾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十四
矛盾论读后感,这本是是毛泽东所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矛盾论读后感,欢迎阅读!
我在写这篇读后感前,仔细地读了《矛盾论》几次,虽然对其中的理论只能理解部分,但是依然觉得毛泽东的这片文章的深深的哲理性,还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革命状况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读来,也能透过深入浅出的文字悟懂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
(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这点我是十分赞同的。
以下就对这两点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古语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自然界有矛盾,人类社会更有矛盾。
人不可能脱离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人必须生活在矛盾当中。
也就是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文章中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到来”,这观点很正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矛盾结束了,另外的矛盾又产生了,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
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由矛盾个体组成的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于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对待矛盾的普遍性,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少碰钉子。
矛盾论读后感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
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法则。
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
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常常涉及到许多哲学问题。
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矛盾的主观能动性。
毛泽东曾在1937年发表了矛盾论,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在这里将其概括,以便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矛盾。
当然,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下什么是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矛盾并不陌生。
但这并非哲学上所说的矛盾。
矛盾是两种事物之间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对应关系。
比如数学中的正数与负数,物理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如果是正数就不会是负数,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
我们先拿正与负为例,之所以说相互依存,是因为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
之所以相互对立,是因为一个数只要是正数就不可能是负数。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如此。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矛盾,只要认真寻找。
我们研究矛盾是因为我们要追求真理和生存的智慧,使我们的思想深邃具有时代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先进的思想武器。
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后来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
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
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
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
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
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
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
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但后人却可以从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
“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迤俪的江南风景。
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
鸿篇巨制《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数十个。
这些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决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
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
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
自从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但一场非典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
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放到抗击非典上。
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击下,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
只要一个同学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
一个同学即使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要团结他,帮助他。
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好我们的同学,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集体。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十五
我在写这篇读后感前,仔细地读了《矛盾论》几次,虽然对其中的理论只能理解部分,但是依然觉得毛泽东的这片文章的深深的哲理性,还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革命状况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读来,也能透过深入浅出的文字悟懂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点我是十分赞同的。以下就对这两点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古语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类社会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脱离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人必须生活在矛盾当中。也就是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文章中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到来”,这观点很正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矛盾结束了,另外的矛盾又产生了,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由矛盾个体组成的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于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对待矛盾的普遍性,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少碰钉子。
首先,这是一篇精彩的哲学论文,当然,如果我说这论文伟大也肯定没有人会持有反对意见,因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地,他的东西就应该是伟大地。
其次,这篇论文似乎并不能单单从他的学术价值来评判,还必须兼顾他的历史意义,我个人一直对目的性很强的说教文字不怎么喜欢,孟子大人不是说了么:有心为善,虽善不奖,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用文章定思想,在现代可能是从毛泽东开始的吧,我想,他在纠正国内思想问题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成为一种风气了,当然写篇文章就能给人扣顶大帽子,厉害的不是文章,是写文章的人。
当然,我得澄清自己不是在说毛主席的坏话,纯粹是有感而发,要不这么一顶帽子扣下来,虽然不至于像以前折磨的人去跳楼上吊的,至少会说我思想有问题,入党怕是没指望了。
萨特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教育就是强迫别人接受另外一种价值。”单教育可能没那么强的效果,所以有了考试这东西,于是,不得不把自己不认同的东西一并记下来,就好象我现在每天照镜子,结果越看自己越顺眼,反复的记忆应用之矛盾论读后感后,那些东西恐怕也会变的好象是正确的似的了。
从小就被灌输了政治思想和终极奋斗目标的我们,到底是被指明了道路,还是被抹杀了个性呢。我曾经问我的政治老师,共产主义能实现么,那时候还小,这么简单的东西自己想不明白,我老师琢磨了一会,终于说:“够戗。”“那为什么还把共产主义当目标呢。”“定远点,要不实现了以后都干什么啊。”都认为不能实现,都说能实现,这是不是就是教育的力量呢。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十六
记得自我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之后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之后才渐渐发现矛盾资料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梦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当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是时时能够见到,处处能够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忙与启发。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提高,但我们并没有所以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提高。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可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当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自从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一场非典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放到抗击非典上。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击下,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只要一个同学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一个同学即使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要团结他,帮忙他。仅有这样,才能团结好我们的同学,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团体。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景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供给好的解决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十七
毛泽东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正因为真正懂得了唯物辩证法,深刻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所以伟人毛泽东才会写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诗句。正因为毛泽东懂得了矛盾发展的规律,看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矛盾论》的论述中预测了新中国成立的必然性,所以才敢于发出“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冲天豪气,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来到万盛兴,陈总号召中层以上管理干部熟读《矛盾论》,并写出读后感。我认为陈总是希望我们从《矛盾论》中理出做好工厂管理的好思路来,同时也可以指导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回想读高中时,老师也让我们读过《矛盾论》,当时记得最深的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所以才拼命读书。因为只有读好书,我才可以离开贫穷的农村,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为家庭带来荣耀。
以下浅要谈谈我读《矛盾论》的感想(可以从诸多方面着手),当然重点从工厂管理的角度展开:
毛泽东说:“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在这段叙述中,毛泽东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其实在工厂管理中,“生产与品质”、“品质与成本”、“品质与交期”、“客户投诉与回复”、“生产工艺与效率”、“节约与成本”、“工艺与设备”等等等等,何尝不是一对对矛盾呢?谁是主要矛盾谁是次要矛盾?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如何把握矛盾的转化时机,如何找到处理矛盾的最佳平衡点(生产与品质、品质与交期、品质与成本等的合理把握),也是体现管理人员管理技巧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可成为考验一个管理人员水平高低的手段之一。
毛泽东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同样道理,客户—万盛兴—供应商,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失去客户,万盛兴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失去供应商的支持,万盛兴也无法高速发展。三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矛盾体,互为因果,互为表里。在iso9001八项管理原则里也讲到这两点:“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把顾客的要求放在第一位。因为卓越源于要求。陈总提出:要成为客户不可替代的供应商。对供应商我们不但要稽核和管理,更要加强沟通和指导。如果供应商能帮我们把好出货质量关,甚至于可以免检。我们的来料检验压力、成本压力自然可以化解。因为我们把矛盾的双方往好的方向转化了。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十八
今天重新温习了一下《矛盾论》这篇文章。
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学会了矛盾学说就可以辩证的看待问题,就可以辩证的去解决问题,所谓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可是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了连认识世界都认识不清的问题上。所以要如何认识世界,就是我们能否正确的改造世界,能否正确的去应对这个世界上的问题,应对人生中的问题的一个关键,那么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就是要知道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只要把世界的本质搞清楚了,那么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这个本质服务的,本质就是唯一条件。不过话虽然说的轻松,可是大部分人却对世界的本质毫无正确的认识,或者说没有真正的完全意义上认识,那么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这一篇文章就指出了世界的本质,那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世界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既然矛盾是世界的本质,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只要我们搞清楚了矛盾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我们不就认识了吗?一个大问题就被我们转化成了一个小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判断之一。说到矛盾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说这个简单啊,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嘛。没错,老师平时是这么跟我们强调的,而且在很多明显就是对立的事情上,我们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们两个存在的中文字,比如说对和错,火和水,左边和右边,这些事物很明显就可以看起来他们是存在矛盾的,那么我们再换另一个事物,一个人去上学,你觉得这件事情存在矛盾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矛盾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切的事物无论在运动的过程中,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都是存在矛盾的,换句话而言,任何一个看起来没有矛盾的事物实际上都存在着矛盾,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看不出来呢?因为我们对矛盾的定义错了,矛盾是什么呢?矛盾不单单只是对立统一,矛盾最正确的定义,最完整的定义是什么呢?就是事物的内部事物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及事物外部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着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好,我们现在给矛盾下了一个正确的定义。可是我们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既然是关系,那么我们就要找出关系这个东西,这一条线牵连着的左右两方,也就是说是什么跟什么有什么样的关系。比如说一个人去上学这件事情,那它的内部是什么呢?就是他个人,他可能不是很热爱学习,或者说他在学习认识上没有别人那么好的天赋,先天的起跑线比较低,以及他的外部。比如说可能他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或者说他喜欢玩游戏。想要在家里看电视,想要在家里玩这个就与上学这件事情产生了矛盾,所以一件事情看起来没有矛盾,实际上它是存在矛盾的。矛盾,就是世界上的唯一本质。大部分人可能背了无数次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可是却不能用这一个定义来解决生活中一些事情要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哲学,是战斗哲学,你不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他对你来说就毫无用处。只有当我们能够把具体问题具体拆开来分析,并且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我们就算是真正的理解了矛盾这个定义。
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如果我们连矛盾是什么都不正不实不清,又怎么能用它来分析世界呢?不分析好世界,我们又要怎么样去改造世界呢?我们要正确认识矛盾这些事物,以此来指导我们的人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十九
记得第一次读毛泽东的《矛盾论》是在高中时。如今时光走过,再次拜读《矛盾论》,心胸不禁为之一宽,为之精辟而叹。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实践论矛盾论读后感篇二十
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时就学习了矛盾的相关知识,再早一些,小学就学过《自相矛盾》这篇课文,前一段时间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初读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高中政治课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这其中也包括我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人们对陶渊明“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我渐渐意识到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这些高中就谈到过的问题,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8年的奥运会一样,全国都在关注,组织力量让这场国际化的大赛可以圆满的落下帷幕。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从中受益匪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