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报告编制(热门15篇)
报告还可以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向同事分享学术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沟通和交流功能。最后,我们需要进行审校和修订,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帮助你了解报告写作的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
土壤报告编制篇一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第一天)
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
1)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
2)写实习报告。(第五天下午)
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从最远处向近处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周二,我们上午7:30到达目的地,开始进行调绘,由于刚刚开始,找不到工作的特点,进度稍慢。首先对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并绘制上图,具体工作方法是:将实行区的同一土地利用的边界进行gps定位。并换算出在地图上实际到我们所在位置的距离,进行绘制上图。gps仪是经三个点校准后的,纬度不差,经度差-4.5′。测完西边及南边后,向东走,调查大棚里种植情况。毛桃、油桃和草莓居多,然后我们将各大棚进行定位。并测绘上图。然后,由工作底图上的路结合实地情况绘制图斑,最后绘制耕地。
下午进行了村边的绘制,由于村的南头,有几外扩建的新建筑,我们进行实地补测,并结合工作底图,进行绘制上图。
由于是第一天,不论从精力上和熟练程度上都不是很高,进度稍慢,但经过我们团结协作,还是超额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周三上午7:00,我们在刘李庄及以北地区进行调绘和补测。吸取昨天的经验,并延长工作时间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7:00就已经抵达刘李庄,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首先,我们对昨天的图面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以确保今天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对各个小组的几天来的调查进行总结,并对各个小组完成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进行拼接。
通过这次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实习活动,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巩固了课堂基本理论知识,引证、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提高我们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增强了我们对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土壤调查与评价的认识,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土壤调查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依靠平时课堂上的听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亲身实习,亲自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才能更全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对这门课有更感性的认识。
最后,在这里要感谢吴老师及其他两位老师在课程实习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指导。
土壤报告编制篇二
3、(1100)1200以上是棕黄壤。
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土壤报告编制篇三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
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
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剖面情况见表1-5。
二、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三、个人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土壤报告编制篇四
泥土地舆田野练习,是泥土地舆传授关键的有机构成部分。经过议定田野练习,一方面联合实际,利用和验证讲堂传授所学的表面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讲义内容的明白;另外一方面更紧张的是进修老例泥土查看与制图的根本技巧和方法。
泥土地舆田野练习的重点是进修与把握泥土门路查看(或概查)的方法。它的紧张内容包括:查看前的有关资料和图件的汇集与分析工作;泥土地舆查看门路的选择;泥土剖面的选点、查看、描述与记录;泥土标本与样品的收集;泥土图的查看与绘制;编写泥土查看报告或泥土图阐明书。有前提时,可与泥土遥感查看与制图练习同步进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2、练习的筹办工作。
为使练习获得预期的结果,做好练习的一切筹办是反常紧张的。
教导教师的筹办工作,紧张是肯定田野练习的地点,预查、订定练习筹划(包括目标要求、日程安排、人员构造等)。师生互助要做的筹办工作是地形底图、汇集与分析有关练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筹办。
地形图是用以作为田野练习底图的必备的根本图件。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田野练习地区范畴的大小、天然地舆环境和泥土的纷乱程度而定。练习范畴小、环境前提纷乱和泥土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平常多采取1:5000~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范畴大者可采取1:100000地形图。
在肯定无地形图的环境下,可以用比例尺平面图代替。联合出产任务的田野练习,还需配合相称或比例尺略小的行政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汇集和分析。
1.天然成土身分的资料与图件。
1)景象气候资料与气候图:注重汇集的数占有气温、年均温、》10度积温;年降水量、蒸发量、风、无霜期等资料,以及气候图。
2)植被:植被类别、构成布局、被覆环境、唆使植物等。紧张汇集天然植被、植被图等。
3)地貌:地貌类别、海拔高度、腐蚀切割程度,以及地貌类别图等。
4)母质和母岩:地质图、岩性漫衍图、地区地质布局、岩石种类、岩性及其漫衍规律。成土母质类别,平常以第四纪成因类别为根本,如花岗岩残积母质、河道冲积母质或洪积物,海(湖)相淤积物、冰碛母质……等。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注意黄土和风沙精神湿热的亚热带的热带,应注意赤色风化壳。
5)水文:包括练习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如河道水系漫衍、各河道的水文特征、流域产生成长环境;大地潜水潜藏深度、水化学身分及矿化度;水文地质图等。
2.社会经济环境资料:
汇集社会经济资料的目标在于明白人类活动对泥土产生与演变的感化。包括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如今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农业经济资料,如人口、农业工作力、总地皮面积、耕大地积、林地、牧地;农作物莳植环境,如作物种类、作物配置设备摆设、耕人选轨制、产量程度;农业出产布局、农业出产中产生的紧张题目;水利、施肥状况;旱、涝、盐、碱、次生潜育化、水土流失环境等。别的,对付都会、工矿业成长对泥土混浊或退化带来的感化也不能忽略。
3.泥土资料与泥土图:
汇集、涉猎与分析练习地区的有关泥土图、泥土查看报告,论文或专著是练习筹办工作的重点。平常说经过议定全国二次泥土普查,各地都有大比例尺泥土图及比较充裕的泥土普查资料可以利用,对现有的资料,要注重探讨各种泥土的产生学特征、理化性质;泥土构成与漫衍的地带性规律与地区特征;泥土与农、林、牧出产的干系;泥土改进利用中的题目(泥土腐蚀、次生盐渍化、潜育化、退化、沙化等);本地大众利用改进泥土的经验等。
(三)泥土地舆田野练习经常使用仪器、器具的筹办。
1、泥土资料与泥土图:汇集、涉猎与分析练习地区的有关泥土图,泥土查看报告。
3.泥土田野速测仪器:泥土水分速测仪、泥土营养速测仪等。
(四)练习内容与要求。
1.练习区泥土植被概述。
2.紧张成土效用与成土进程。
3.紧张泥土类别与成土环境的干系。
4.褐土与棕壤的特点及构成进程。
5.泥土的产生、成长演变。
6.泥土标本的收集方法。
7.泥土分析样品的收集。
2、河北省泥土表面。
(一)紧张泥土类别。
河北泥土类别多样,漫衍较广、面积较大的紧张有7个土类,即:褐土、潮土、棕壤、栗钙土、灰色丛林土、粗骨土、栗褐土、石质土。褐土紧张漫衍在太行山麓的京广铁路两侧,燕山南麓的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北,海拔700——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及山麓平原、冲积扇上中部地带,是河北省漫衍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64%;潮土紧张漫衍在京广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以西,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南的平原地区;棕壤紧张漫衍在太行山、燕山的中山和部分低山及冀东滨海丘陵上;粗骨土紧张漫衍于石质山丘,土层浮浅,颗粒粗糙,砾石含量大于30%;栗钙土紧张漫衍在张家口地区的坝上高原和坝下张宣、怀来、阳原、蔚县盆地的部分地区,栗褐土在冀西北坝下地区广泛漫衍,处于褐土区和栗钙土区的太过区;灰色丛林土紧张漫衍在坝上高原东北部的低山丘至围场一带;石质土紧张漫衍于石质山丘,在极薄的a层土下直接与基岩兵戈,常与粗骨土镶嵌漫衍。其他泥土如盐土、黑土、水稻土、池沼土、亚高山草甸土等也有漫衍。(别的:风沙土紧张漫衍在各大河道的卑鄙沿岸、古河道附近及沙化紧张的农田附近;草甸土紧张漫衍在坝上高原湖滨下湿滩地以及山区步地平坦、地下水位1-3米的河谷地带。)分部如图:
(二)泥土漫衍规律。
1、程度漫衍规律。
本地区泥土广泛发育在省内排水精良的丘陵、阶地、山麓平原和高原缓岗坡地、泥土带大抵呈东北西南走向,自东南向西北,由棕壤一褐土一栗褐上一栗钙土顺次更替。棕壤作为程度地带性泥土漫衍范畴不大,紧张见于冀东一带。褐土,为省内紧张地带性泥土.漫衍广泛。栗褐土、栗钙土,漫衍在西北部的坝下山间盆地和坝上高原。褐土带内淋溶褐土、典范褐土、碳酸盐褐土,亦大抵呈东北一西南向漫衍、东南一西北向更替(图5—1)。
2、笔直地带性规律(以雾灵山为例)。
土壤报告编制篇五
x、实习时间:xxxx年x月xx日至xxxx年x月xx日。
x、实习内容:湖北省秭归县常见岩石类别;由这些岩石发育来的土壤的基本特征;实习区(黄壤、黄棕壤、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土壤各土类以及主要亚类、土层的剖面形态特征;野外挖掘、记载描绘土壤剖面的技术;土地复垦(土壤改良)、土壤肥水管理的技术关键等。
3、实习路线:
x月xx日上午:郭家坝镇郭家坝村烟白路——荒口坪村;
x月xx日下午:郭家坝镇荒口坪村二组——九畹溪镇仙女村四组——周坪乡仙女村四组;
x月xx日上午:九畹溪镇怀包石村龙洞——唐村一组——怀树坪村;x月xx日上午:茅坪镇溪口坪村。
4、完成工作量:
观察了15个土壤剖面,采集了两个点的土样。
二、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秭归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崇山林立,溪流纵横,喀斯特发育,属典型长江三峡山地及岩溶地貌。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64公里,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秭归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温多变,初夏多雨,伏秋多旱,冬暖少雨雪。年平均气温为6~18.3℃,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200~1650小时之间,年降雨量在950~1590毫米之间。境内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区基本无炎夏气候,海拔l800米以上地区冬季及寒冷天气长达226天,占全年天数的62%。
三、主要土壤类型(11个点,抄野簿和幻灯片)。
一、耕地土壤类型。
1、黄壤土类。
黄壤是秭归县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及河谷地区。发育于第四纪粘土和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发生一定程度的富铝化过程。
1.1黄壤亚类。
1.1.1第四纪粘土黄壤土属。
(2)黄泥巴土剖面构型为a-b-c,a层的平均厚度14.5厘米,质地重壤,生产性能:土质较粘,耕作困难,适耕期短,土壤通气性差,怕旱易渍,不发小苗。
1.1.2泥质岩黄壤土属。
(1)黄皮砂土分布于归州镇、郭家坝镇。土体构型a-c,a层平均厚度12.5厘米,质地砂壤或砾质砂壤。生产性能:土质砂性,极易耕作,适耕期长,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差,土壤养分含量底,极怕旱,施肥见效快。
1.1.3红砂岩黄壤土属。
红砂土岩黄壤发育于白垩纪系红色砂岩,砾岩风化物。
(1)红油砂土剖面构型a-c。生产性能:土壤质地轻,松散,通气爽水,施肥见效快,肥效短,后劲差,作物易早衰。
1.1.7中性结晶岩黄壤土属。
(1)细古眼砂土坡面构型:a-c1-c2,a层平均厚度17.9厘米。生产。
性能:土壤砾石碎屑较多,较易耕作,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差,耐渍怕旱,漏水漏肥,土壤肥力低。
(2)古眼砂土坡面构型:a-c,a层平均厚15厘米。生产性能:土壤砾石较多,通透性好,耐渍怕旱,漏水漏肥,土壤贫瘠,作物产量低。
2、黄棕壤。
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在秭归山地垂直带谱中,黄棕壤分布于黄壤之上,棕壤之下,位于海拔800到1800米的地区,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
2.1.1泥质岩山地黄棕壤土属。
成土母质为砂岩、页岩、泥岩、砂页岩分化物。(2)(灰包)大土为秭归县主要旱地土种之一。剖面构型a-b-c,a层平均厚17厘米。生产性能:土壤质地适中,具有良好团粒结构,易耕作,肥劲平缓,农作物生长稳健。
2.1.4碳酸盐岩山地黄棕壤土属。
成土母质为石灰岩、泥灰岩及砂页岩风化物。土壤无石灰反应(1)白善大土为秭归县主要旱作土壤之一。剖面构型a-b-c,a层平均厚16.2厘米。
3、棕壤。
3.1.1泥质岩山地棕壤土属。
成土母质为泥质岩坡残积物。
本土属仅冷性灰包土1个土种。生产性能:土壤质地适中,结构良好,松泡易耕。保水保肥性较好,土壤养分高。因处于高海拔地区,光照短,吐温非常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4、石灰土。
石灰土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发育于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以及钙质砂页岩风化物。呈中性至碱性。
4.1棕色石灰土。
4.1.1棕色石灰土土属。
5、紫色土。
紫色土发育于侏罗系的紫红色砂页岩及白垩系有石灰反应的红色砂岩、砂砾岩风化物。
5.3灰紫色土亚类。
5.3.1灰紫渣土土属。
(1)灰紫渣土剖面构型a-b-c,a层平均厚15厘米,轻砾石土质地。a层平均厚10.3厘米,ph值8.0,有强烈的石灰反应。(2)灰红石骨子土剖面构型a-c,a层平均厚17厘米,质地中砾石土。
5.3.2灰紫泥土土属。
本土属具有灰紫色土一般的特性,较之灰紫渣子,土壤熟化程度较好,肥力较高,质地适宜,是较好的耕地土壤之一。
(1)灰红砂土剖面构型a-b-c,a层平均厚15.8厘米。生产性能:土质轻,耕性好,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一般,施肥易见效,但肥效短,一次施肥不能过多,作物生长后期往往因缺肥而早衰。
(2)灰红大土剖面构型a-b-c,a层平均厚17.1厘米。生产性能:土壤质地比较适中,耕性一般,通气透水性较好,保水保肥一般,肥力有后劲,不易早衰,石灰反应强烈,对作物选择性强。
6、潮土。
潮土发育于近代河流冲积物,由于冲积物来源广泛,河水涨落作用强弱不一,因此,潮土不仅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且肥力较高。
6.1灰潮土。
灰潮土发育于富含钙质的河流冲积物,成土培肥时间短,钙盐对土壤影响深刻,致使土壤呈碱性。本亚系包括2个土属。
6.1.1砂土型灰潮土土属。
(2)灰砂土剖面构型a-c,a层平均厚19.3厘米。生产性能:土质砂,耕作容易,通气透水性好,漏水漏肥严重,施肥容易见效,肥效极短,发小苗不发老苗。
7、水稻土。
水稻土是人们在长期的水耕熟化,氧化还原、淋溶淀积,成土过程的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壤。它的性状特征深受水型影响,因而划分为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沼泽型亚类。
7.1淹育型水稻土亚类。
因缺乏水源,或形成时间短,水稻土的发育主要是受地表水的影响。水耕熟化程度低,耕作层浅,活土层薄,坡面构型a-p-c或a-c,淹育型水稻土一般系水源缺乏,无灌溉条件的旱塝水田。
7.1.2浅黄壤性中性结晶岩泥田土属。
(1)浅细沙田剖面构型a-c,a层平均厚14.2厘米,质地砂壤。生产性能:土质砂性,干湿易耕,适耕期长,通透性好,水肥渗漏快,施肥易见效,肥效短,后劲不足,作物易早衰。
四、土壤的分布规律。
县内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和棕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潮土等。在紫色砂泥岩地区发育的紫色土和风化花岗岩地区发育的粗滑土透水性虽较好,但土层较浅薄,在失去植被保护、降雨较大的情况下,亦易产生强烈侵蚀。
土壤报告编制篇六
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54.8万人,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昌黎镇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近年来,花卉栽培长足发展,大量中高档花卉,远销京、津、唐、东北等中城市,走进家庭,美化环境。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第一天)。
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
1)实习。
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
本次实习是以1:1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调查作业面积为2kmx1km,应用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原理与方法完成刘李庄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
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从最远处向近处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周二,我们上午7:30到达目的地,开始进行调绘,由于刚刚开始,找不到工作的特点,进度稍慢。首先对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并绘制上图,具体工作方法是:将实行区的同一土地利用的边界进行gps定位。并换算出在地图上实际到我们所在位置的距离,进行绘制上图。gps仪是经三个点校准后的,纬度不差,经度差-4.5′。测完西边及南边后,向东走,调查大棚里种植情况。毛桃、油桃和草莓居多,然后我们将各大棚进行定位。并测绘上图。然后,由工作底图上的路结合实地情况绘制图斑,最后绘制耕地。
由于是第一天,不论从精力上和熟练程度上都不是很高,进度稍慢,但经过我们团结协作,还是超额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周三上午7:00,我们在刘李庄及以北地区进行调绘和补测。吸取昨天的经验,并延长工作时间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7:00就已经抵达刘李庄,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首先,我们对昨天的图面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以确保今天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土壤报告编制篇七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
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第一天)。
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
2.室内制图阶段。
1)。
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
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目的地出发,进行路线勘察工作。每到一个小组的目的地,老师们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如何辨认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如何确定工作区域的边界。然后,带领其他小组继续前进。我们小组被分在最远的区域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从最远处向近处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周二,我们上午7:30到达目的地,开始进行调绘,由于刚刚开始,找不到工作的特点,进度稍慢。首先对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并绘制上图,具体工作方法是:将实行区的同一土地利用的边界进行gps定位。并换算出在地图上实际到我们所在位置的距离,进行绘制上图。gps仪是经三个点校准后的,纬度不差,经度差-4.5′。测完西边及南边后,向东走,调查大棚里种植情况。毛桃、油桃和草莓居多,然后我们将各大棚进行定位。并测绘上图。然后,由工作底图上的路结合实地情况绘制图斑,最后绘制耕地。
土壤报告编制篇八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学会土壤类型的识别。
7、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学会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并能提出各类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改良技术措施。
8、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主要成土岩石的性质和提高鉴别技能。
9、通过实习学会野外母质类型的鉴别和地形地势的观察。
10、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1、了解土壤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土壤调查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调查是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土壤调查是研究土壤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水保基本建设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1、实习时间:
2、实习地点:
3、参加人员:指导老师。
进行实习前的总动员,老师给大家讲解实习的具体安排,各项实习操作的方法,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的分组,工具的领取及介绍工具的使用。要求预习实习相关的内容:三大岩类的识别方法、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最后特别强调实习期间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安全等等。
第二天20xx年12月30日实习地点:
沿途观察地质地貌及母岩母质特征等,并取采集岩石标本同时学习观察、鉴别岩石标本。观察山地红壤的形成、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观察林场建立的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及立体养殖模式;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载方法。进行土壤原状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的采集。
第三天20xx年12月31日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和水保园。
参观水保园,去实验室观察岩石标本、利用整段标本进行全国土壤的分布和主要土壤类型的介绍,观察不同类型的整段剖面等,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博学楼后观察岩石风化的特点并采集岩石标本同时进行鉴别,下午在实验室风干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土壤报告编制篇九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
1、测容重和含水量。
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
(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
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
1、野外调查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原因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略。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能力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周围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然影响周围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实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原因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吸收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后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第二,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附近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第二,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能力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原因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六、实习结论。
同一地区土壤的各种特征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大体一致,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特征有所差异。这种规律主要是植被引起的。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的营养成分不同,因而对周围环境的改造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同一地区土壤特征大体规律一致,具体有所差异的结果。
土壤报告编制篇十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土壤报告编制篇十一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实习作为土壤学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习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1、3—6人为一小组。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
1、实习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土壤报告编制篇十二
学号:xxxxxxxx。
实习人:xx学号:xxxxxxxx年级xx资环x班。
本学期在土壤资源调查预评价课程学习完毕后,安排了此次实习,调查地区为泰安市山口镇,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面积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济临公路穿镇而过。此次调查,我们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对一种土壤亚类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整理。
2、掌握野外土壤调查剖面点的选择,了解各类型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性质、形态特点、分布状况以及改良利用状况,土壤剖面点观察记录的类容和一般方法。
3、通过对泰安市山口镇的当地土壤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野外调查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过程。
4、将各类土壤进行区域的划分以及制图软件的使用,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土钻等采样工具的使用和采样方法后期进行土壤样品的分析写出实习报告,绘制土壤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本次实习计划5月24日上午完成,从学校出发到达山口镇大兰沃,进行实习内容的开展。
1、分布。
酸性粗骨土多位于山体下部,与黄壤、黄棕壤、棕壤复区。酸性粗骨土由沙页岩、千枚岩、花岗岩等残坡积物发育而成,由于分布于山地,山高谷深,河流切割深,谷坡陡长,植被覆盖度低,加之常有大雨、暴雨,土壤冲刷严重,并常伴有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形态特征。
酸性粗骨土土层较石质土厚,但多为a-c或a-ac-c构型。表土层厚度10到20厘米不等,质地砾质性强,结构性差,根系少,疏松多孔。表土层以下即为风化或半风化的母质层,厚度变幅较大,20到50厘米不等,夹有大量岩屑体。表土层及母质层中石砾含量超过35%。土壤颜色除表土层略深外,以下母质层颜色因岩性不同各异,但均较鲜艳,且上下过渡较明显。
3、改良利用。
分布地势高,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养分含量低,含水量少。已垦为耕地的全部为低产田,以种植花生、甘薯为主。改良利用上应以保持水土、发展林果为主。
1、分布。
3亩。
2、形态特征。
该土种的成土母质是酸性岩风化的残积物、所处地形部分较高,地面坡度较大,土壤侵蚀严重。土壤颗粒粗,砂性大,土层较薄,仅厚32-55cm,土体底部是母岩的半风化物。土壤发育微弱为a-(b)-c构型。淋溶层质地是砂质壤土,粘粒平均含量%砂粒平均含量是%,大于1mm的砾石含量较多,少者在10%左右,多者达%。淀积层粘粒淀积层特征不明显,有少量的粘粒胶膜和铁子,厚度较薄,一般在20-30cm之间,质地是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粘粒平均含量是%,砂粒%,砾石含量与淋溶层基本相同。
3、改良利用。
该土种虽然分布地形部分较高,土体较薄,但大部分已开垦为耕地,以甘薯、花生为主,另有小麦与杂粮等,其次用于栽植果树,以苹果为主,也有大梨和葡萄等。该土壤因水浇条件差,投入少,土壤养分含量低,近年内由于连续干旱,缺水成为当前生产的主要问题。秋耕、春葩、镇压、中耕是蓄水保墒的好措施,应全面推广。施肥除了重施磷、钾肥外,应注意微肥的施用,如硼肥。
1、分布。
属酸性岩类棕壤,是棕壤亚类中面积最大的土属,广泛分布与鲁东半岛和鲁中南山区中南部的山地、丘陵坡麓,成土母岩为花岗岩、片麻岩、变粒岩残破积物或洪坡积物。
2、形态特征。
绝大部分剖面具有a-bt-c的完整结构,特征层淀积层发育明显自然林被下地表有凋落物层和厚度不等的腐殖质层。表土质地以砂质黏壤土为主,砂质壤土次之,粘粒在剖面中有明显的聚集,铁锰释放和迁移十分明显,有较多的铁锰胶膜和新生体。由于质地较粗通气性、透水性好。
3、改良利用。
由于质地较粗,通透性好,适种作物广,耕性好。但其土壤养分含量低,普遍缺少灌溉水源,有轻度或中度水土流失,粘淀层位较高的地方根系活动层浅薄,都是生产障碍因素。大部分为中低产田,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和甘薯为主,并有一定面积辟为果园。
1、分布。
是棕壤亚类内面积较大的土属,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泰山南麓、鲁东丘陵区牙山、艾山北麓和大泽山西麓的山前平原上,在本省广大山地丘陵区的低山和丘陵周围开阔地带的小型洪积扇上也有零星分布。
2、形态特征。
土层深厚,表层质地多为砂质壤土和粘壤土,,部分剖面夹有洪积砾石层或透镜体。淀积层厚度大,一般在50-100cm之间,特征明显。由于沉积物的.覆盖和受人为耕作程度深,所以复盐基现象非常普遍,ph和盐基饱和度较高。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在棕壤亚类中比较高,但普遍低于全省土壤的平均水平。
3、改良利用。
1、分布。
归属潮土土类,潮土亚类,河潮土土属。该土种分布在鲁东丘陵区及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河漫滩及近河地段上。
2、形态特征。
该土种成土母质是钙质岩类及黄土分布区富含钙质的河流冲积物,土壤有明显的石灰反应,碳酸盐含量一般大于1%,ph在之间。通体质地较均一,砂性较大,在河流的上游或较小的河流的河床附近,土体中多夹有砾石,表层质地是砂质壤土,心土层、底土层的质地与表层相同,部分是壤质砂土。潜水位2-3m,在水体的中下部有较多的绣纹斑。
3、改良利用。
该土种多为农用,小麦、玉米、花生、甘薯均有种植,产量不高,土壤砂性大,通透性强,耕性好,适耕期长,但保水保肥差。也有部分作为林业用地,主要栽培杨树、柳树,树木长势良好,近年来有部分土壤栽培葡萄,经济效益很好。今后在粮果矛盾不突出的地方,部分土壤可发展林、果,以提高收入。对于农用地可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有条件的可以粘压砂,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以培肥改良土壤。
(一)收获:在实习之前,我就很期待,希望在这次实习过程中真正能学到好多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山口镇地区各种类型土壤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过程、改良利用等,对土样也进行了采集,学会了土钻的使用方法,土壤区域的划分方法,学会了如何使用野外剖面调查表等,书本知识通过切身实践之后,认识更加深刻,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也会更好的运用。
(二)不足之处;本次实习时间比较紧急,没能对各种土壤做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在数据处理和组内人员配合上稍显不足,在专业知识方面,可以明显感觉到我们的乏力,许多问题要老师讲解才能解决,所以,在今后的理论知识学习上,我们应当更加努力。
土壤报告编制篇十三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土壤报告编制篇十四
在当下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壤学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土壤报告编制篇十五
通过两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历经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品质不会相差太大。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从垂直分布开看浙江的土壤,1.低丘:红壤;2.海拔(600)800-(1100)1200:黄壤;3.(1100)1200以上是棕黄壤。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
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
一.前言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