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教案设计(精选19篇)
教案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科学而有效的教案呢?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的选择。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明确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最后,教师需要对教案进行反思和修改,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高质量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心脏教案设计篇一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写的是波兰遭到外国列强的瓜分,音乐家肖邦被迫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学完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的心情竟然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一个长眠在异国他乡,灵魂却渴望回归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学生们同我一样,也一定或多或少会有感动。
心脏教案设计篇二
今天,我又一次细细品读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读完之后,我再一次被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
文章主要写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感人事迹。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肖邦说的那句话:“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是肖邦临死前对姐姐的嘱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这是肖邦“生在祖国,死也在祖国,心里永远不会忘记祖国”的爱国情怀。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呢!这种爱国情怀把我给震撼了。
古今中外,像肖邦这样的爱国仁人志士数不胜数。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他帮助国家抗击金兵,却不断遭到奸臣的嘲笑。在他85岁时,他仍然不忘祖国统一的信念。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身体一阵不适,知道自己将与世长辞,便拿来笔和纸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
肖邦,一个有着爱国精神的人、一个拥有爱国之心的人、一个让我敬佩的人……让我们也像肖邦一样,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心脏教案设计篇三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猜谜语,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猜谜语,引出心脏知识;自身已知知识,描述心脏的位置,形态,大小;摸一摸,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书本心脏结构图,讨论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及讨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识心脏及结构对人体生命的意义。
4.拓展创新: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对心脏的生命意义的认识。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五、作业。
1心房和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各有何不同?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壁厚。
2左、右心室以及左右心房之间各被肌肉壁。
隔开,这有什么意义?
使左右两侧的腔互不相通,可防止两侧血液的混合。
1现有一只新鲜的猪的心脏,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出它的左右?
(a)。
a.手捏心室壁。
b.将心脏切开。
c.手捏心房壁。
d.向心脏内灌水。
2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的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c)。
a.主动脉b.毛细血管。
c.静脉d.体动脉。
3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a)。
a.主动脉b.肺动脉。
c.上下腔静脉d.肺静脉。
4人体的循环系统结构中,不存在瓣膜的是(b)。
a.心房和心室之间b.动脉血管内。
c.四肢静脉血管内d.心室和动脉之间。
5有时因撞击等原因而导致皮肤出现青紫的斑块,这是由于(d)出血所致。
a.心脏b.动脉c.静脉d.毛细血管。
a.左心房b.左心室。
c.右心房d.右心室。
7与静脉相比,动脉的特点是(b)。
a.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小。
b.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
c.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
d.管壁厚、弹性小,管腔大。
心脏教案设计篇四
和学生一起学完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的心情竟然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一个长眠在异国他乡,灵魂却渴望回归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我深信学生们和我一样,也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动。
肖邦的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感,与他离开祖国前夕,他的老师和同学特地为他送行时的谆谆嘱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致,对人的情感与心灵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我又抓住“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这几个“送别”场面,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从肖邦的神态、动作中体悟他满怀爱国之心、报国无门、远走他乡的无奈和忧愤,当然还有一份对祖国的不舍。当《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在课堂中响起时,我相信,学生此刻已经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这样,顺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异国他乡用音乐作为武器、拼命工作、忧愤而死的生活经历,就能理解肖邦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和眷恋。
心脏教案设计篇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还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以下原则: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幼儿对自身的了解已不再局限于外部形象,他们对一些隐藏的秘密更加感兴趣。心脏是我们人体内一个重要的器官,对孩子来讲既熟悉又陌生,充满着神秘感。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幼儿自身体验、相互交流,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中了解心脏的位置、跳动的规律、心脏的作用等,从而学会保护心脏。
心脏教案设计篇六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2.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体会合作的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二)设计意图:
“保护心脏”是“生理与健康”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从健康角度着手,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收集资料等探究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分析问题、类比推理、搜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是单元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学习学生已逐步熟悉了该类研究身体内部结构的“解暗箱”课的学习方法。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通过分析、推理、比较等“解暗箱”的方法,获得与心脏血管有关的科学知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尝试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各种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动于课堂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参与到一个一个的活动,使探究活动在合作中开展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开发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流程:
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
(四)重点难点: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准备。
一次性水杯(约70毫升),250毫升或1.25升的空饮料瓶,塑料盆,一桶清水等。
(七)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了解心脏跳动时的“工作量”。其方法是用杯子装水和倒水,模拟心脏输送血液,认识心脏的功能,并体验心脏的工作强度,从而认识心脏的功能,知道心脏保健的重要性。这个活动操作容易,材料易找,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约70毫升的塑料水杯一个、250毫升的空矿泉水瓶一个、塑料盆两个、一桶清水。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人的心脏工作的情况,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让约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钟约有75次,那么心脏1分钟内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了。
活动与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想像一下我们的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管道叫做血管。不同大小血管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动脉把血液从心脏带出,静脉把血液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比毛发还细)则把这两种血管连接起来。
心脏一直不断地在跳动,就算你睡着了,心脏也不会停止跳动的。心肌非常特别,能够不停地搏动,使血液循环。
引申的问题:
a.人身上的血管都是一样的吗?
人身上的血管分两大类:负责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叫动脉;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叫静脉。
b.人身体内的血管有多少?
血管从心脏开始,分布在我们身体内的四面八方。把人体内的血管和毛细血管统统加起来,总共有10万千米长。
c.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如果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10%,就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后果。一个正常人献200毫升血,仅占血液总量的4%~5%,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血液里有些什么?
血液的主要成分有四种: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含有很多物质,包括各种矿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激素、酶、维生素及水分等,可以提供能量,满足我们成长的需要。体积极小的红细胞可以携带氧气。白细胞能和细菌斗争,清洁血液。血小板有助于血液的凝结。
e.血液是怎样凝结的?
如果血管受到损害,血液就会变得稠而黏,封住血管的缺口。假如你不小心割伤了,你就可以看到血液凝结的过程(血液先从切口处流出来来,然后黏糊糊地凝在一起,封住切口,最后血液凝块变硬,形成痂)。
f.血液是在哪儿制造的?
新的血液是在某些骨头内部的胶状骨髓里制造的,再由骨头里的微小血管把新造出的血细胞带走。
1.引导。
当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就意味着死亡。那你们知道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吗?
2.媒体。
人的心脏工作情况视频,在片断中要呈现血液在心脏有节奏的跳动下在血管流动;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让约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钟约75下,1分钟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
3.任务。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
4.活动。
按照课本的要求完成探究试验一和试验二,完成实验表格(舀多大的一杯水?1分钟可舀多少次?推算按1分钟75杯的速度倒水,算算1小时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到多少杯?把活动于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你觉得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1)、学生实验。
(2)、填写实验报告。
5.交流。
6.小组汇报。
二、拓展:心脏一天泵出多少血。
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心脏一天要输送多少毫升的血液,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从而认识心脏的功能,知道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多么的重要。
心脏一天要输送的血液:70毫升×75×60×24=7560000毫升=7560升(心脏每跳动一次输送血液约70毫升,心脏每分钟跳动约75次,每小时有60分钟,每天有24小时)。
资料1: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
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心脏,以及遍布全身并流淌着血液的血管,对人体的心脏和血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活动二: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
在手腕上寻找能感觉到脉搏的地方,预测脉搏会发生的变化,测量平静时、剧烈运动1分钟后和运动完毕休息3分钟后,在1分钟内脉搏的次数,探究心跳快慢与运动的关系,比较数据,得出结论,看看是否与预测的数据一致。保留数据,一年后再测,看看是否有变化。
这个活动首先是要找到人手腕上的脉搏,脉搏能够表示心跳速率的快慢。心脏每搏动一次,血液就会涌向手腕内的动脉一次。如果把两个手指头(食指和中指)按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就会感觉到轻轻的搏动,这就是脉搏。不要用大拇指来感觉脉搏,因为大拇指也有它自己的脉搏。
脉搏测量可以按教材的要求,分3次进行,先在没有做任何运动的。
情况下,即人在平静时测量1分钟脉搏的跳动。然后剧烈运动1分钟,如跳绳、跑步等,停下来后,马上测量1分钟脉搏的跳动。再就是运动完毕休息3分钟后,再测量1分钟脉搏的跳动。(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都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让学生比较3次的测量数据,看看可以发现什么,是不是与预测的结果一样。
把手指搭在手腕内侧,可以感觉脉搏。人体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感觉到脉搏,如颈部、太阳穴等。人在休息时,心跳较缓;在活动时,心跳则会加快;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跳的速率及强度。心脏强健的征兆是:剧烈运动后,脉搏很快恢复正常。只要心跳停止4分钟,脑部便会受到伤害,甚至一命呜呼。正常的心脏跳动次数保持在60~100次/分钟,如果心律不规则,或心律异常的过缓或过快,被称为心律失常。
引申的问题:
a.为什么剧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
运动时,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交感神经特别兴奋,这就要求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以适应血液循环加快的需要。
b.跑步对心脏健康有好处吗?
心脏加倍工作时,心脏本身需要的血流量也大大增加,心肌本身也得到更多的养料和氧气供应,心脏就借此机会得到增强。
1.引导。
还记得我们在研究运动对呼吸的时候吗?找几位同学回忆一下运动后你的呼吸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你打算如何进行研究?(学生可能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对合理的方案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听心跳除了用听筒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通过测量脉搏来了解心脏跳动的次数。
2.讲述。
如何正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3.任务。
组内成员相互测定平静时1分钟的脉搏次数,并做好记录。
4.活动。
分组选择你们组员都共同喜欢的运动,分别测定经过剧烈运动后小组成员1分钟内的脉搏跳动次数以及休息3分钟后的脉搏跳动次数,并做好记录。
5.提问。
通过刚才的测定以及对数量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
结合学生的发现进行小结。
四、拓展: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心跳的快慢呢?
本活动是一个拓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的脉搏次数,继续研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其他因素。把调查研究的数据,用简单的报告形式撰写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1.任务。
整理上一节课实验数据,结合课本的提示,并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
2.交流。
以手抄报形式表现心脏每天工作的情况。
资料2: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学生学习资料和查找资料,了解保持心脏和血管健康的方法。保持心脏健康的途径有:消除过多的体重;不吸烟;少摄食饱和脂肪,多吃纤维;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持续20分钟(如跑步、打球或游泳等)。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尽可能多找出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请学生找出一个最想研究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完成研究报告。
心脏教案设计篇七
最近,我经常看见新闻中会播放有一些人卖青蛙,使很多青蛙死于非命,甚至有一些人还把小蝌蚪装在瓶子里卖给小朋友玩。我对此事感到非常心痛。
大家都知道,青蛙是最出色的“庄稼保护神”。一只青蛙一天可以吃60多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知青蛙一个月就可以消灭xx多只害虫,一年(去除冬眠时间)就可以消灭1.5万只左右的害虫。而根据资料显示,1.5万只害虫每年会使我们损失90公斤左右的粮食。如果我们按照每人一次吃1公斤(大约20只)青蛙,就相当于损失1500公斤粮食,如果中国人每人吃一只青蛙那是一笔多大的损失呀!如果让那些捕捉青蛙的人也来算算这笔帐,他该知道自己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
听长辈们说,以前在夏季,到处都能看到青蛙,田间地头或是小河池塘里经常是蛙声一片。在很多古人的诗词佳句里也有看到那样的美景。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们,几乎没有人能见到那样的景象了。这是因为现在的工业垃圾使很多河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使大量的青蛙的幼子――蝌蚪失去了基本的生活环境。还有就是那些没有良心,只顾自己眼前利益的人,把一只只正在田野里捕捉害虫的小青蛙送上了饭桌。而随着青蛙数量的减少,人们不得不使用各种杀虫药水来对付害虫,这也是新闻中经常看到会有一些毒大米流向市场的原因。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人类在慢性自杀!
我要为小青蛙向人类呼吁:请您手下留情,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保护“庄稼的守护神”――青蛙吧!
心脏教案设计篇八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
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生。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四、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可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
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在课前把猪心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教师可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品表演等多种方式理解以下要点:一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二是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血液循环的意义,即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
五、教学媒体运用。
1、课件“心脏的结构”
2、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3、血液循环的录像。
4、实物投影仪。
5、血液(动脉血、静脉血)标本。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将右手放到胸口左侧,将左手放到胸口右侧,感觉心脏的搏动。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心脏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一样,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血管。
分组观察新鲜猪心脏,分组讨论课本68页“讨论”中的问题。
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
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
观看动画,总结瓣膜的开闭情况。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展示课件动画“瓣膜工作动画”。
发挥想象,提出问题。
阅读与思考课本69页第二段。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
认真观看。
同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诱导提问。
布置阅读、思考。
展示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途径。
认真观看录像。
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血液循环录像。
心脏四个腔的名称、与之相连的血管、血流方向。
四人一组,讨论课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
巡视并加以指导。
体循环。
肺循环。
血液循环的意义。
表演课本剧《何去何从――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
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图表、文字等)。
“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将抽象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最后展示教师准备的归纳完整的图表。
动脉血及静脉血的概念。
区分动、静脉血的颜色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展示:动、静脉血标本。
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
计算数据,得出结论――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
仔细观看故事,从中获得启发,激励自己发奋学习。
课件展示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课后作业。
用拟人手法写一篇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文章。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包括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也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的,活动起来才能有序,并从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两个主要知识内容上,通过学生活动(分组观察、思考讨论和表演课本剧)来完成。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表现了自己的才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旁只是引导点拨,才能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心脏教案设计篇九
1、知道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了解心跳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懂得保护心脏的正确方法。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准备心脏模型、图片、音像资料等。
1、引导幼儿观察心脏模型、图片、音像资料等,学习在不同高度的物体上进行单脚站立。感知心脏的特征及功能。
2、让幼儿了解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并将手放在自己或同伴的胸前感觉心脏的跳动。
3、游戏《听一听》
(1)用听诊器或漏斗与橡皮管连接在一起听同伴的心跳声。
(2)用踏脚或沙漏、计时器等计数心脏跳动的节奏、次数,看看谁的心脏跳得快、慢或正常。
(3)请幼儿观看《快乐巧连智》--人体的心脏介绍。
心脏教案设计篇十
1.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和名胜古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1.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
2.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二、组织活动、学习新课。
生:小组活动、探究、组织答案。
师生互动,以任一组为中心,提问交流,其他组适当补充,反馈、检查学习情况,督促、矫正学习结果。提问问题依次如下:北京的纬度位置怎样,属于什么温度带,是内陆还是沿海,有哪些邻省,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附近地形区分别是什么,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河流,流向……北京的交通状况怎样,请上来指图说明。
首都北京的.确交通便利,不仅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还是全国重要的航空港,另有多条公路、高速公路、京杭运河在这里穿行。你能不能结合地图册把课本第18页的主要铁路线指认出来呢?找一同学指图讲解,其他同学予以更正、补充。
找多组代表回答、补充,并及时予以激励性点评。
总结: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黄淮海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丰盈。难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定都北京。
师生互动,让学生随意抢答,补充。
三、回顾活动、测试应用。
四、升华情感、倡导行动。
五、作业。
2.你知道首都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3.你了解首都北京的名胜古迹吗,你能说出哪些?
心脏教案设计篇十一
我们用眼睛看世界,用耳朵听声音,用双手来创造,用双腿自由奔跑。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另外一群人,向我们证明着另外一种生存的方式。不是只有眼睛才可以看世界,不是只有耳朵才可以听声音,不是只有双手才能创造奇迹,不是只有双眼才能追逐梦想。他们,生活在黑暗中,但他们不害怕,他们的世界一样缤纷多彩;他们,生活在无声世界,但他们不放弃,他们的世界一样音符律动;他们,没有健全的手臂,但他们不气馁,他们的世界一样有搭建的彩虹;他们,没有健全的双腿,但他们不言败,他们的世界一样有追逐的脚印。
这是一群人的`战斗,他们的对手就是自己。他们站在这个舞台上,向世界宣告着他们的胜利。他们是残疾了,但他们不残废,他们有心,有思想,比起如今社会上那些健全却不愿意付出的人,比起那些心灵残疾的人,他们是多么坚强,多么高大。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暖流从他们之中流出,那是心的力量,那是心的温度,这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人,你们,我们,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暖的,因为我们看到了美好,看到了坚强,看到了奇迹正在被创造。
我们感到惭愧,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心脏跳动得如此轻松,而他们那强大的心脏,每跳动一下都顽强的证明着他们的存在。没有同情,是敬佩,是震撼,我们的心如同火焰般燃烧,他们点燃了我们的斗志,鼓舞着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没有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前行的步伐。静静的感受心脏的跳动,让它带我们超越梦想。
心脏教案设计篇十二
一次户外活动后,小朋友着急地对我说:“吴老师,我生病了,你摸摸我这儿跳得很厉害。”我一看,他正摸着自己的心脏。因此,为了让幼儿能够深入的了解有关心脏的知识,学会保护心脏,揭开自己身体里的秘密,我开展了这次“我们的心脏”的活动。
1、让幼儿了解心脏的重要功能和保护方法。
2、进一步了解安全保健知识,会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适当的保护。
3、通过认识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心脏挂图、心脏模型、听诊器、时钟、记录卡、笔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幼儿自主活动-----找心脏、测心跳
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听诊器、记录卡、时钟、笔,小朋友自由结伴选择活动场所,让小朋友们通过听一听、摸一摸、测一测、记一记来感受心脏的位置和心脏的跳动,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感受活动前和活动后心脏跳动的变化
好,小朋友都到老师这边来。刚才我们都去找了找自己的心脏,有些小朋友也测了测自己的心跳。那现在呢,我们到户外去活动一下,小朋友可以比较一下活动前和活动后自己的心跳有什么不同?(教师和幼儿一起户外活动,活动后回活动室自选活动场所,测一测活动后自己的心跳和活动前有什么不同?)
4、组织幼儿认识心脏,了解心脏的功能
好了,现在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有关心脏的知识,好不好?(结合心脏的挂图、模型给幼儿介绍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功能以及保护方法。)
5、组织幼儿讨论心脏的保护方法
幼儿自由讨论得出结论:保护心脏应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多休息、多做体育锻炼等。
6、结束活动。
心脏教案设计篇十三
1、阅读绘本,引发对心脏的好奇,能与同伴合作发现关于心脏跳动的简单知识。
2、了解心脏的重要性,知道适宜的运动以及舒畅的心情能让心脏得到放松。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音乐、ppt、图书、听诊器等。
一、绘本导入、引起好奇。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猜是什么?
2、提问:心脏是什么?心脏在哪里?心脏有多大?
看来我们对心脏还是有点了解的,那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心脏的什么秘密呢?想不想看看呢?
二、小组阅读,发现问题。
1、要求:3人一组,安静阅读,发现秘密,发现问题。
2、小组阅读,教师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与模糊点。
3、交流发现,引发问题。
问题一:心脏为什么要跳动呢?
问题二:心脏一分钟跳动的速度一样吗?
问题三:心脏跳动的速度会变吗?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心脏“看看看”,解决问题一(难点)。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心脏为什么要不停的跳动呢?跳动有什么用呢?(观察画面讨论)。
小结:我们的心脏通过跳动,将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
2、心跳“猜猜猜”,解决问题二(兴趣点)。
大象每分钟跳……20次,小老鼠每分钟跳……300次,人类呢?(60次)是我们成年人哦,那小孩大人的心跳一样快吗?孩子们心脏一分钟跳几次呢?我们来个游戏吧“心跳猜猜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心跳“听听听”,解决问题三(重点)。
人的心跳一直是一样的速度在跳动吗?会变吗?那我们就来听一听。
听到过心跳的声音吗?(心跳音效)怎么才能听到心跳?(互相听,用听诊器)。
要求:
1、找一个朋友。
2、互相听听安静时的心跳(音乐轻柔)。
3、运动(动感音乐)互相听听运动后的心跳。
交流:发现心跳速度的变化吗?
小结:运动后轻柔的扑通声会变成剧烈的咚咚声,原来,运动会使心跳加速哦。
四、迁移生活。
1、可是有时候没有运动,心脏也会剧烈的跳动,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害怕、生气)。
小结:如果我们保持舒畅的心情,可以让心脏得到放松。
关于心脏还有很多的小秘密哦,比如,除了心脏,我们身体还有哪些地方会扑通扑通跳呢?(脉搏)都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到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
心脏教案设计篇十四
我无法忘记那个夏天,你和我在比50米跑,明明你只比我快了0。1秒,结果教练硬说我比你慢了好多,说我退步了。而我不服,拉着你又比了一次,可你还是比我快,我一直都记得你那时的表情,你的'笑容和太阳一样耀眼夺目。你就像一个发光体,就像太阳一样,如此亮眼。从此之后,我就发誓要追上你,像你一样,做“别人家的小孩”。妈妈经常拿你和我比较,总说你怎么怎么好,说我哪儿哪儿都不好,说实话,我心里真是不服气,但我把这份不服气转化成了动力,因为我要像你一样优秀,这时我就能听到我的心脏在跳动的声音,一声一声充满了干劲。
我还记得那年你竞选上了学生部部长,那神情别提有多高兴了,走路都一蹦一跳的,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因为你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又竞选上了学生部部长,所以老师也把你的作业减少了好多,真的,我不嫉妒,因为你有这个实力。你每天都很辛苦,就这样一直到有一天,你倦了,倒在了你最爱的语文课上。老师立马拿出手机打120,我也跟到了医院,看着你苍白的面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好想哭……这事过后,你又回到了学校,老师为了减轻你的负担免掉了你的学生部部长一职,给了另一个女生。可好胜的你每次跟她擦肩而过时,都要狠狠地瞪她,似乎很不满她抢了你的位置。
后来你又在体育课上晕倒了,原因是心脏病,无法做手术治疗,只能静观其变。突如其来的某个午后你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阿姨和叔叔都崩溃了,我的眼泪像河一样流淌,永无尽头。醒来后发现手边多了一封信,信上写着“鱼干儿小朋友亲启”,打开来一看,是你给我写的好长的一段话,看到最后,我忍不住失声痛哭,因为最后一句是“不管怎样,你都要坚强,继续加油,我会在天上为你加油的!愿星辰伴你左右,别哭,我的鱼干儿!”把纸翻过来,上面有一行小小的字“我在你心脏里哦!别忘了我!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这个耀眼夺目的女孩,一辈子都住在我的心脏里……因为我和她,是一辈子的死党。
你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了吗?我听到了啊。
心脏教案设计篇十五
1、阅读绘本,引发对心脏的好奇,能与同伴合作发现关于心脏跳动的简单知识。
2、了解心脏的重要性,知道适宜的运动以及舒畅的心情能让心脏得到放松。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音乐、ppt、图书、听诊器等。
一、绘本导入、引起好奇。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猜是什么?
2、提问:心脏是什么?心脏在哪里?心脏有多大?
看来我们对心脏还是有点了解的,那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心脏的什么秘密呢?想不想看看呢?
二、小组阅读,发现问题。
1、要求:3人一组,安静阅读,发现秘密,发现问题。
2、小组阅读,教师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与模糊点。
3、交流发现,引发问题
问题一:心脏为什么要跳动呢?
问题二:心脏一分钟跳动的速度一样吗?
问题三:心脏跳动的速度会变吗?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心脏“看看看”,解决问题一(难点)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心脏为什么要不停的跳动呢?跳动有什么用呢?(观察画面讨论)
小结:我们的心脏通过跳动,将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
2、心跳“猜猜猜”,解决问题二(兴趣点)
大象每分钟跳……20次,小老鼠每分钟跳……300次,人类呢?(60次)是我们成年人哦,那小孩大人的心跳一样快吗?孩子们心脏一分钟跳几次呢?我们来个游戏吧“心跳猜猜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心跳“听听听”,解决问题三(重点)
人的心跳一直是一样的速度在跳动吗?会变吗?那我们就来听一听。
听到过心跳的声音吗?(心跳音效)怎么才能听到心跳?(互相听,用听诊器)
要求:
1、找一个朋友。
2、互相听听安静时的心跳(音乐轻柔)。
3、运动(动感音乐)互相听听运动后的心跳。
交流:发现心跳速度的变化吗?
小结:运动后轻柔的扑通声会变成剧烈的咚咚声,原来,运动会使心跳加速哦。
四、迁移生活。
1、可是有时候没有运动,心脏也会剧烈的跳动,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害怕、生气)
小结:如果我们保持舒畅的心情,可以让心脏得到放松。
关于心脏还有很多的小秘密哦,比如,除了心脏,我们身体还有哪些地方会扑通扑通跳呢?(脉搏)都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到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
心脏教案设计篇十六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幼儿自主活动—————找心脏、测心跳。
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听诊器、记录卡、时钟、笔,小朋友自由结伴选择活动场所,让小朋友们通过听一听、摸一摸、测一测、记一记来感受心脏的位置和心脏的跳动,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感受活动前和活动后心脏跳动的变化。
好,小朋友都到老师这边来。刚才我们都去找了找自己的心脏,有些小朋友也测了测自己的心跳。那现在呢,我们到户外去活动一下,小朋友可以比较一下活动前和活动后自己的心跳有什么不同?(教师和幼儿一起户外活动,活动后回活动室自选活动场所,测一测活动后自己的心跳和活动前有什么不同?)。
4、组织幼儿认识心脏,了解心脏的功能。
好了,现在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有关心脏的知识,好不好?(结合心脏的挂图、模型给幼儿介绍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功能以及保护方法。)。
5、组织幼儿讨论心脏的保护方法。
幼儿自由讨论得出结论:保护心脏应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多休息、多做体育锻炼等。
6、结束活动。
心脏教案设计篇十七
由于生理性心率过速相对病理性心率过速危害较小,所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并经常参加适度的体育运动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心率过快的患者辛辣油腻食品少吃,最好是不要吃,多吃点水果和蔬菜。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喝白开水,是白开水,不是矿泉水。晚上吃完晚饭后,过半个小时,可以出去散散步。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每天的睡眠要达到8个小时以上。
心脏教案设计篇十八
人的运动状态不一样,脉搏的速率就会发生变化。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感知心脏的运动,了解简单的关于心脏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知道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及其功能。
2、培养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
3、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1、心脏挂图。
2、心脏模型。
1、听一听,幼儿的耳朵贴在相邻幼儿的胸口上,相互倾听心跳的声音。
2、认识心脏在身体的位置和形状。出示挂图、模型。看一看,心脏在身体上的位置(胸腔左侧),说一说,心脏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帮助幼儿指出自己心脏的位置。
3、让幼儿了解心脏的功能。心脏是身体的重要器官,它像人身体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跳动,这样将血液送到全身各个地方,使身体得到营养物质和氧气,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4、看一看,摸一摸,让小朋友观看自己手背、腕部,看到一条条蓝色的管子是静脉,摸一摸腕部跳动的是动脉。
5、发现运动后的变化:教师带领小朋友户外跑两分钟回到教室,让小朋友相互听听心脏的跳动,摸摸动脉与安静时有什么不同。(心跳变快,脉搏也快,而且比刚才更有力。)
6、心脏的保护:心脏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停止了跳动,人就会死亡,所以要很好地保护心脏。
7、启发小朋友说出:锻炼身体能使心脏健康,但又不能长时间做剧烈的运动,否则心脏会劳累。发热或害怕时,心跳加快。因此,不要看恐怖的动画片,发烧时要及时治疗,睡觉时不要趴着睡。
1、提供听诊器,让小朋友相互听听心脏的跳动,摸摸脉搏的跳动。
2、可选择有关的易懂的录像带让小朋友观看。
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本次活动从简单的描述身体器官,到细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用处和保护方法,幼儿的身体保护意识大大提高。但在如何保护这些器官的问题上,虽然幼儿的思维很开阔,可是知识的系统性较差,我在设计教学时,对这个问题预料的不够,应在今后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以及区角材料的投放方面,丰富这方面的知识,使幼儿对身体的每个器官的保护都很到位。
心脏教案设计篇十九
我们的心脏每天都会跳动,但是跳动也是有一个恒定值,如果过快或者过慢的话,那么就说明身体存在一定的异常情况,那么婴儿心脏跳动次数是多少呢?对于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并且不能够一概而论,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心跳快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正常心跳就比成人快,年龄愈小,每分钟心跳次数就愈快。
新生儿有时可出现节律不均匀。此外,婴儿为腹式呼吸。幼儿为胸腹式呼吸。此后,以立位为主的年长儿以胸式呼吸为主。一岁以内的宝宝一般心率是在110――140次之间,不过有时宝宝会随着心情激动或是紧张而有所增加,如果是暂时性的升高或降低不用担心;要是持续性不正常就需要作个心脏b超了。
脉搏、呼吸的变化还受体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体温上升1度,脉搏加快10~15次/分。睡眠时脉搏可减慢10~20次/分。新生儿心跳平均每分钟120-140次,呼吸平均每分钟40-44次,1岁110-130次,呼吸平均每分钟25-30次,2-3岁100-120次,呼吸平均每分钟25-30次,4-7岁80-100次,呼吸平均每分钟20-25次,8-10岁80-90次,呼吸平均每分钟18-20次。
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来听心脏的跳动,如将耳朵贴在前胸左侧心脏的部位也可以听到。也可以通过摸脉搏,可反映心脏跳动情况。心跳和脉跳的强弱反映心脏收缩力的强弱,但尚得注意,胖人心跞似较弱,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心跳情况。有的有心脏病的孩子,因心脏扩大,紧贴胸壁,有时心跳听起来很强,并不能说心脏的跳动有力,生理功能良好。
心跳的次数一般以每分钟的次数计算。心跳次数的多少、快慢,与年龄有关。年龄愈小,次数愈多。正常情况时,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为:1个月内的新生婴儿120~140次,1~6个月130次,6~12个月115~120次,2~5岁90~110次,6~10岁90~100次,10~14岁80~90次。这数值并非绝对值,而是参考数。
以上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婴儿心脏跳动次数,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宝宝心脏跳动次数是怎样的,那么就有必要送往医院检查一下,这样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宝宝的身体变化,当然宝宝的身体也会变得更加健康,即使是生病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发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