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故事:细数中国古代定情信物

文/admin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历史故事:细数中国古代定情信物,历史典故,细数中国古代定情信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

一、历史故事:细数中国古代定情信物

七夕节,我国传统的情人节到啦!有没有想起与前任或者前前任的定情信物是啥想好了要送现任什么定情信物没有如今的定情信物可是不好选啊!因为现代人对于定情信物的概念是“物”重于“情”,而中国古代定情信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都可以作为定情物,表达自己对“情”之诉求。

说起七夕节,大家一定会想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好浪漫好感人对不对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哈哈!不是小百故意要打扰你的雅兴,讲真,小百今日来告诉你七夕原本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借着“中国情人节”的噱头,来聊一聊古代情侣之间会送什么东西作为定情信物。

【七夕,其实是古代的女儿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始于汉朝。相传农历七夕之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是源自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七夕这天重点在织女,织女被古代女子视为纺织业的守护神,因此女子通过一系列活动祈求自己有织女织作“天衣”般的高超手艺。古代七夕这一天,有穿针乞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染指甲等习俗。

牛郎织女

【七夕、上元节,哪个才是中国情人节】除了民间牛郎织女浪漫爱情故事的传播,最主要的原因是某些商家打着爱国的旗号,进行的炒作和营销,是消费社会的产物。然而古人真正的情人节其实是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古代女子平日不被允许自由出行,在上元节一天却可以结伴游玩。灯会为古代男女提供了相识、约会的契机。有人说情人节是哪一天并不重要,现在中国是一个能把大部分节日都过成情人节的神奇国度。嗯……貌似有几分道理。借着这个机会,小百很大家聊一聊古人的定情信物咯。

【玉如意,皇家专属】古代宫廷里的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如意在宫中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也有人把它称之为帝王之选。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玉如意

【香囊,林黛玉用它来传情】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的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红楼梦》中,黛玉送给宝玉一个香囊,后来误会他送给了别人,赌气把正做的一个剪了,却不知宝玉已将它贴身佩戴,恋爱中的小女儿情态不能再明显啦。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香囊

【荷包,跟香囊其实是有区别的】现在,很多人认为香囊与荷包是一个东西,其实在古代,这二者还是有那么些区别的。香囊,主要在于“香”,荷包可以装零散的东西,古人把荷包作为定情信物的也很多。荷包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咳咳,毕竟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荷包

【戒指,并非外来之物】戒指定情其实不只是西方的传统,这一习俗在我国同样由来已久。戒指有很多别称,如约指、指环、戒箍等。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到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由于戒指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嫁的女子都不戴。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戒指

【簪,高端雅致,仙气十足】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它常是男士送给心仪女子的首选礼物,女子也经常将之作为定情信物送给情郎,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因一支发簪而发生。电视剧《步步惊心》中四爷和若曦的定情信物就是一只木兰玉簪。古代女子的发饰种类非常之多,以发饰作为定情信物很常见,簪和钗最为常见,其他的小百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历史故事:细数中国古代定情信物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簪

【钗、簪傻傻分不清楚】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来,跟着小百一起唱《贵妃醉酒》: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下图为《梦回唐朝》剧照。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钗

【同心结,同心同德】同心结由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满满交织的都是爱恋,寓意永结同心。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在这同心结当中。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下图为《甄嬛传》剧照。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同心结

【耳环,爱美之心早就有啦】“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古人也常赠送耳饰表达爱意。下图为《风中奇缘》剧照,九爷送给莘月的耳坠。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耳环

【手镯,花样繁多】手镯种类有金银手镯、镶玉手镯、镶宝手镯等等,造型有圆环型、串珠型、绞丝型、辫子型、竹子型等。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下图为《步步惊心》剧照,八爷送若曦定情信物,是一只凤血玉手镯。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手镯

【玉佩,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将自己的贴身之物赠予心爱之人,情谊之深自不必言表。下图为《云中歌》剧照,陵哥哥与云歌的定情信物就是一块玉佩。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玉佩

【头发,有结发妻子之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对身体部位十分看重,认为这也是“孝”的一部分。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送给心上人,表达无以复加的爱意,头发自然最合适不过。所以古时候,女子经常会剪落一束青丝赠送给情郎做定情物。下图为《芈月传》剧照,芈月剪下自己的一缕头发赠予有情郎黄歇。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头发

【梳子,白头偕老】接发同心,以梳为礼。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意思。送梳子代表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有结发、私订终身意思。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也有爱意传递。直到今天,很多地方还有七夕送梳子的习俗。下图为《天外飞仙》剧照。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梳子

【罗帕,情意缠绵】罗帕是一种丝织方巾。古代罗帕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缠绵之意多有这般场景,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面飞红霞,双手无措,便送帕于手。罗帕同时也代表离别、绝情,明代冯梦龙民歌《山歌》所云:“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下图为87版《红楼梦》剧照,薛宝钗曾为贾宝玉撕毁一条罗帕。

中国古代定情信物罗帕

学分网小编提示:以上是历史故事:细数中国古代定情信物,细数中国古代定情信物,高中历史故事。学分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推荐阅读:

历史故事:揭秘沙隆战役:几乎结集了欧洲东西部所有的民族
历史故事:深度解读黄飞鸿:如何练就成“一代宗师”
历史故事:秦国后勤 能养起60万伐楚大军2年不断粮
历史故事:林徽因:美,是我身上唯一的弱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