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网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洋污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http://www.xuefen.com.cn/)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洋污染的分类
①石油及其产品。
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
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
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洋污染的因素
1.陆源污染
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往入海洋。陆源污染物质种类最广、数量最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大。陆源污染物对封闭和半封闭海区的影响尤为严重。陆源污染物可以通过临海企事业单位的直接入海排污管道或沟渠、入海河流等途径进入海洋。沿海农田施用化学农药,在岸滩弃置、堆放垃圾和废弃物,也可以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
2.船舶污染
船上的船舶由于各种原因,向海洋排放油类或其他有害物质。船舶污染主要是指船舶在航行、停泊港口、装卸货物的过程中对周围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产生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有三类,另外,也将产生粉尘、化学物品、废气等,但总的说来,对环境影响较小。
3.海上事故
船舶搁浅、触礁、碰撞以及石油井喷和石油管道泄漏等。
4.海洋倾废
向海洋倾泻废物以减轻陆地环境污染的处理方法。通过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载运工具向海洋处置废弃物或其他有害物质的行为。也包括弃置船舶、航空器、平台和其他浮动工具的行为。这是人类利用海洋环境处置废弃物的方法之一。
5.海岸工程建设
一些海岸工程建设改变了海岸、滩涂和潮下带及其底土的自然性状,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和海岸景观。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洋污染的特点
一是污染源广,不仅人类在海洋的活动可以污染海洋,而且人类在陆地和其他活动方面所产生的污染物,也将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终都将汇入海洋。
二是持续性强,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不可能像大气和江河那样,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使污染物转移或消除;一旦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往往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
三是扩散范围广,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海域污染了,往往会扩散到周边,甚至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
四是防治难、危害大。海洋污染有很长和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现,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长期治理才能消除影响,且治理费用大,造成的危害会影响到各方面,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毒害,更是难以彻底清除干净。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洋污染的危害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在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难把它们完全理清楚。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在环境问题中还有另外一些较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资源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沿海污染严重的是日本、美国、西欧诸国和前苏联国家。我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上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的超标区;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标现象。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渤海,由于污染已造成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原子核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最终又将危害人类自身。
一、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二、由海域至陆域使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三、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
四、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失去应有价值。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洋污染的应对措施
1、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
2、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3、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
4、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
5、大力宣传教育和科学
6、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海洋污染的治理
(1)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政府环保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督,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必须将环保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首先应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所有人的管理者进行防污教育,增强其防污意识,提高除污救灾技能。作业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污水处理设备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严把除污化学试剂的质量关,严禁使用有毒的化学试剂除污。
(3)各地渔政部门、港监防污部门应全面了解本辖区内的水域污染状况。对污染源、地理环境、水文状况、生物资源状况等了解清楚,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作出防污规划,当好政府的参谋,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可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最好的减灾方案。
(4)防止、减轻和控制海上养殖污染。我国海水养殖主要位于水交换能力较差的浅海滩涂和内湾水域,养殖自身污染已引起局部水域环境恶化。今后,应建立海上养殖区环境管理制度和标准,编制海域养殖区域规划,合理控制海域养殖密度和面积,建立各种清洁养殖模式,控制养殖业药物投放,通过实施各种养殖水域的生态修复工程和示范,改善被污染和正在被污染的水产养殖环境,减轻或控制海域养殖业引起的海域环境污染。
(5)防止和控制海上倾废污染。严格管理和控制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禁止向海上倾倒放射性废物和有害物质。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学品泄漏应急计划,制定港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建立应急响应系统,防止、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重污染企业的打击力度,加强宣传科学的企业发展观,为推进海洋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6)国家应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居民、企业和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和改变修复海洋环境,为我国海洋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治理中鼓励大家在自家周围和工厂区种植植物,扩大绿化面积,保持良好的水土环境,建立人造海滩、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长带,改善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推荐阅读: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应对水污染的措施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中国水污染现状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水污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