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焚书坑儒

文/网编3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焚书坑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http://www.xuefen.com.cn/)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焚书坑儒的原因

是了巩固统治的需要,为了从思想文化上统一民众,不让其他各种不利于统治的思想存在,因为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出现了各种思想,所以形成了战乱纷争,诸侯割据的局面,而这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思想相悖逆,所以就通过焚书坑儒来净化思想,达到统一思想文化的目的,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1. 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文化思想上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对于当时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秦朝建立后在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这种统治需要单一的思想文化与之相适应,但那时思想文化上的繁杂越来越成为统治的障碍。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建立适应统一政体的思想文化学说就成为时代的需要。

2. 士人以儒治国的思想与崇尚法术(法令、策略)的秦朝政治格格不入。战国以来,士人形成了“注重道德修养,轻视为官敛财”的理想人格观念,他们追求理想人格修养,蔑视王侯,不愿顺从于秦朝的统治,纷纷议论秦朝统治的过失,指斥秦官为“表面上好像按照禹、舜这样的大圣人做官,实际上没有廉耻,贪污败坏”。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奉行法术,士人以儒治国的信仰与之差之千里,为秦始皇所不容。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焚书坑儒的历史评价

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1. 统一思想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师古”与“师今”两种历史观激化的表现。在当时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的反动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因此,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够,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而当时最大的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采取的措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当时六国贵族,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分封制,夺回失去的权势,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因此,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尽管激烈,但客观效果明显。

纵观春秋战国的始末,秦朝统一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周末各个诸侯国斗争主要围绕政权割据吞并进行,百家文化渐渐统一,各国军事和行政渐渐被儒家等主流文化所渗透,导致战争机器的发展被文化束缚。受文化影响,例如孙子兵法战例等等,战争被文化和文化所带来的其他变化所改变,从而使战争机器无法达到杀伤力的最大化。这就使得一支能够不受传统影响的军队能够战胜传统的军队,从秦国这架战争机器的发育到扬威,秦始皇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看秦国统一历史,就是一部文化与杀伐博弈的大戏,文化讲求道义,战争讲求杀伤力,最后不仅是新型战略思想的胜利,还是秦始皇立国战略思想的胜利。焚书坑儒仅仅是秦始皇立国思维在治道上的投影,对于嬴政来说,作为旧道的代表,大儒们的作为无疑会对大秦带来危险,他害怕国家和军队的软化。对于这种力量的恐惧,导致嬴政确定了他的一套方略,最后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 堵塞了言路,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焚书坑儒表面上禁绝了百家学说,有利于秦朝的统治,但实际上,它造成的后果极其恶劣。民众有话不敢讲,大臣有书不敢上,下情不能上达,上意只能趋迎,整个政权处于僵化隔离之中,甚至出现后来庙堂之上,赵高指鹿为马的现象,最终秦二世也在曲意逢迎中结束了自己的统治。

3. 使法家思想得以高扬,严刑酷法加剧了社会矛盾。秦建立后,为保江山永固,焚书坑儒,以法家思想作为全国的统治思想。经济上,实行严格控制,残酷剥削;政治上实行严刑酷法,不赦一民。极端化的法家思想,造成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成为秦朝短命的原因之一。儒家崇尚的“无为而治”,其实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秦始皇时期,天下刚刚统一,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儒家高唱“无为而治”这显然非常不合适,它不但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还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理应被驱除。

4.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士是民意的喉舌,士人的舆论不仅反映着民心向背,而且还能对民意起引导作用。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堵塞了人们对事物进行探索的道路,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焚书,毁灭了许多古代的文化典籍,造成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荀子学派法家学派与孔孟正统派儒学的斗争,集中表现在中央集权(地主政治)与分封诸侯(领主政治)的争论上,终于爆发了焚书坑儒的大破裂。前二二一年,初并天下,以丞相王绾为首的群臣,都主张在离秦较远的燕齐楚等地分封皇子为王,独廷尉李斯反对分封。秦始皇从李斯议,确定行施郡县制度。前二一二年,秦始皇大宴群臣,博士齐人淳于越倡议,主张学古法,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

丞相李斯斥儒生不师今而学古,各尊私学,诽谤朝政,惑乱民心,建议禁私学。办法是除了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记一概烧毁;除了博士官所藏图书,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书一概送官府烧毁。下今后三十天不送所藏私书到官府,罚筑长城四年。聚谈诗书的人斩首,是古非今的人灭族,只有医药、占卜、农作书不禁。民间求学以吏为师。秦始皇从李斯议,实行了焚书法令。前二一一年,方士求神仙不得,且诽谤始皇,后畏罪逃走,秦始皇大怒,在咸阳查探后,活埋术士四百六十余人。李斯主张中央集权,是适合时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学派(与韩非派法家合流)却是一种极端压制人民的政治思想。

5.当时儒家学说十分兴盛,已经隐有掩盖其他诸子百家的势头,对于儒家来说这是大好的形势,但对于整个中华文明来说,这无疑是个危机。因为当一种学术占据绝对优势,使得其他学术无法正常发展,甚至连生存都堪忧,无形中成为“学术专政”。如果不加以控制,长此以往其他学术将会逐渐消亡,这显然不利于文明朝多元化发展的正常趋向。即使儒家文化确实高于诸子百家,但始终有其局限性。

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到了几个儒生茬之后,一场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就开始了,手段是激烈了点,但客观效果明显的。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秦朝“坑儒”,和汉朝的“尊儒”,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统一思想。

实际上从汉朝以来,所有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阳儒阴法”,或者是“实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采用儒家观点,实际上却是法家的手段。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统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学说教化百姓。法家强调的是法、术、势,古人把这些东西当成是帝王术,作为驾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学说主要是强调仁和礼,仁和礼最大的益处就是从道德上形成行为自觉,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好工具,所以历代统治者都用儒学教化天下。

推荐阅读: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秦亡汉兴的原因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央集权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秦统一天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