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技术提升方案(通用24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制定方案来解决各种问题。了解项目或计划的目标和要求是制定方案的第一步。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成功的方案制定案例和实践经验,供大家参考借鉴。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一
今年,有机会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我十分高兴。通过培训,不仅能提高自己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而且还能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打算下功夫学好培训的所有课程内容,真正学到一些信息技术,学以致用,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用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启迪学生,使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认真学习各个阶段的课程内容,按考核的要求高质量完成作业任务,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培训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把信息技术与自己从事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让技术服务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习所有推荐的选修和必修课程,对部分课程进行反复学习,摸索研究,争取学到更多的东西,使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有一个大提升。
1、研读网络培训资料。采取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的成长需求,认真研读教材,学后做到及时反思,认真完成作业。
2、积极互动,参与网上讨论。围绕学习内容和进程,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同伴的认知,感悟专家的点评。
3、积极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能力。
4、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每天先看课,边学边实践练习。如果这样不行,先通览课程一遍,明确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有针对性地请教专家同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心里越来越觉得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使自己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更有实效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我们知道,不论学习什么,技术也好,知识也好,最困难的环节就是能否转变思想,付诸行动。所以我首先从转变自己的思想做起,为了能够更快地转变自己的思想,我一方面自觉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一方面主动地运用电脑,操作电脑,哪怕是一些最简单的也绝不放弃。
“以一带五”活动,就是一名资源教师带领五名非资源教师,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运用教育资源,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啊!是绝对应该积极参加的。我准备珍惜每一次的活动,认真聆听资源教师的讲解,细心领会资源教师的操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要向资源教师主动请教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
要真正让信息技术走进自己的生活,走进自己的教学,走进自己的课堂,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频率。哪怕是运用word打印一两道习题,一两篇心得体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几幅幻灯片。刚起头,重要的不是你一口气要学会多少,重要的是要坚持学,要不断用,要有进步,要有提高,否则,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便“欲速则不达”,因为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以上就是我的学习计划,相信在计划的帮助下,在学校资源教师的带领下,我运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本领会一日比一日增强,自己的教学实效也会一日比一日提高。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二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和评价观;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走进、理解新课程、新课标,提高教学艺术。让自己能够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2、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升驾驭课程的能力,善于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自我学习开拓视野。利用网络视频学习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多种教学软件,达到熟练使用。
2、认识教师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认同网络学习+自主研修+校本实践的教师成长模式,善于借助远程培训获得良好的专业成长。
3、注重资源整合,加强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统一;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
4、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认真完成作业。总结学习经验,作好论文撰写。
1、研读网络培训资料。采取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的成长需求,认真研读教材,记好学习笔记,写好读书心得。
2、积极互动,参与网上讨论。围绕学习内容和进程,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同伴的认知,感悟专家的点评。
3、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
4、积极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写好教学札记,在反思中提升科研能力。
5、链接岗位实践。要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有效链接到岗位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案例引领实践,行动丰富实践,反思完善实践。
6、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累积原始记载,丰富过程素材,浓缩反思体验,表达研修成果,促进培训资源的集成和拓展、培训绩效的提升和彰显。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三
1、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
2、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
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将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5、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课件修改、制作,网络资源搜索等。
(一)丰富教育教学理论。
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如《教育新理念》、《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爱心与教育》、《电脑报》等。
继续学习相关的.课件制作方法如: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学习;用dreamweaver制作静态网页;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编辑;计算机的保养与维修等。
(三)继续加强个人师德的修养,学习先进个人的事迹。
1、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做到定时、定内容,学习有关优化课程结构的文章和走进课程的信息报道。充分集中时间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的练习,确保课课有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2、及时对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用笔随时记录下来抽时间整理,并争取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3、虚心向各科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平时加强校内外听课,虚心与本校同学科教师交流上课心得,取长补短,尽量挤时间争取去听课,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多听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上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时间、学习内容。
20xx、9阅读《现代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新理念》《电脑报》。
20xx、10photoshop绘图软件的学习。
20xx、11photoshop绘图软件的学习。
20xx、12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编辑。
20xx、3《爱心与教育》、flash动画的制作。
20xx、4flash动画的制作。
20xx、5学习用dreamweaver制作静态网页。
20xx、6计算机的保养与维护。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四
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4)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1、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2、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3、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本次国培计划,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进行学习,真正能够从信息技术培训中学到知识,为了能够让培训落到实处,让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计划。
在培训前,认真阅读关于培训的要求,遵从领导安排,按时入班报道,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研修培训与学习,能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真正的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生活。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让自己真正的能够从研修中学到知识,并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通过培训受益。
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xxxx]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以及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吴江区20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种子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校本培训的函》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ppt、camtasiastudio)。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自20xx年10月开始,20xx年11月结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亨通楼四楼报告厅、电脑房。
集中培训,分散学习,互帮互助,提高成效。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具体要求为40周岁以下教师提供微课程成果,40周岁以上教师则提供微课程成果、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三选一)。11月中旬把成果交董永飞老师。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五
管理的主体对象是人,又要靠人去推动,管理最难的就是凝聚人心,人心凝聚了团队就有凝聚力。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企业的现状不一样,自然方法就不同,一棵树上不可能有两颗完全相同的叶子。从我咨询辅导的实践来看,实施目标管理是提高团队凝聚力方法的首选。目标会让大家凝成一股绳,往一个方向使劲,员工在合作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团队凝聚力。
一、确定发展目标
目标是航向,目标产生动力,目标与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但很多企业的目标是模糊的,是难以落地的。目标要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跳一跳够得着就是好目标。刚开始是实施目标管理的企业,可以在企业目引导下制订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目标,让他们积极响应,如销售增长率、产值、一次交检合格率等。
二、层层分解目标
目标只有分解到所承担的岗位,才能实现目标。企业负责人想提高目标,但员工想降低目标,这时往往就很难达成一致。目标的分解应以数据说话,而不是拍脑袋。如产值目标应考虑上年度销售额及今年销售预测;上一年度原材料采购周期、设备运行状况、人员熟练程度、产值等因素,方可合理制定。高目标高奖励是目标分解上下达成一致最好的办法。
三、制订考核办法
考核办法要多多征求员工的意见,让考核方法要公平、公正、公开,否则就会起反作用。员工自己都能算明白该拿多少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怎么来的,我敢说这样的绩效考核肯定是行之有效的。从我辅导企业的实践经验来看,很多企业都在实施绩效考核,但大多数员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绩效工资是怎么算出来的,员工普遍对绩效考核不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绩效工资方法一定要按照规定发放,而不是口蜜腹剑。有些老板看到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绩效工资高了,就想法设法降下来,大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有的还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四、辅导达成目标
员工绩效差,很多管理者都喜欢抱怨员工的素质差,而很少检讨自己的不足。员工为什么绩效差?一是选错了人,二是缺乏带人的方法,三是缺乏制度、流程、标准,四是不培养员工,员工岗位技能缺乏,五是没有建立竞争机制,不敢淘汰平庸员工。在我看来,一两个员工绩效差可能是员工的原因,大多数员工绩效差肯定是管理者的'问题。辅导达成绩效目标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绩效的企业肯定会倒闭。
五、丰富业余生活
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工作之余通过组织员工喜欢的业余活动是提高团队凝聚力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可惜的是有些企业的业余活动都是领导参加,少有员工参与。组织业余活动要对员工更喜欢的业余活动进行调查,一年之内至少保证让员工能参加一次自己喜欢的业余活动,否则就起不到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作用,反而还会造成两极分化。企业可以通过举行乒乓球、台球、篮球、演讲、写作等比赛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有的企业虽然也有乒乓球室、台球室、篮球场,但由于没有统一组织,没有起到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作用。
古人云:“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团队凝聚力是企业成败关键之关键。一个企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一个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凝聚力很强的团队,还是一个人心涣散、贪图享受、凝聚力很差的团队。凝聚力很强的团队,企业必定致胜,凝聚力很差的团队,必定死亡。
那么,如何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呢?
1机制建设的创新
2贵在执行,活在创新
3重在用人,力在培养,注重干部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们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3)2015年起,我校把绩效管理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建设。作为校长,我把关注点放在干部的学习、培训、研讨上。干部的学习培训经验一要有针对性,立足于解决问题;二要坚持不懈,除了提升理论和认识水平外,学习的重点应放在改变思维方式上。例如避免干部走人管理误区:一是只管事,不管人,但管理必须先管人,管好了人,才能做好事,干部要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二是只管事,不研究事,包括投入成本(物质、人力)、时间效率、完成质量,分不清主次;三是只管布置,不管检查;四是简单管理,比如说“这件事是校长要求做的”、“不做就扣评价分”,简单操作会造成千群之间的误解与不和-谐,事情做完了,积怨产生了。我校教学管理一度成为意见焦点,甚至执行不下去,对此,我们反复研讨分析,让教师接受严格的流程化管理,帮助教师理解权威三个维度各层面问题的关联性。对“权威理解”,增强制度知晓率,关注过程中问题发现与解决;对“权威来源”说清为何要定下非做不可的要求。大会讲,小会讲,分类型讲;加强“权威(制度)分类要求”,分不同年龄段教师提不同要求,关注教师团队成员水平的提升。这样一来,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状况大大改善。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六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xx〕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266号)和《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建强区级研训团队;
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一)合格认定。
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20xx年1—4月,xx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第二阶段:20xx年4—8月,新区“项目办”对试点校参培教师情况进行摸排,审核“整校推进”方案,进行全体管理员培训。
第三阶段:20xx年9—12月,基于试点经验总结,组织学校教师(人数约为全区教师总数的60%)参与培训,初步形成区域精品应用成果。
第四阶段:20xx年3—6月,组织余下学校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合格认定,形成可推广应用成果。
第五阶段:20xx年6—12月,对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打印证书,梳理各校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个性化学科教学模式等实践应用成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2、加大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
3、开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氛围。
很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我研修计划。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6、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七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xxxx]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以及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吴江区20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种子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校本培训的函》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ppt、camtasiastudio)。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自20xx年10月开始,20xx年11月结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亨通楼四楼报告厅、电脑房。
集中培训,分散学习,互帮互助,提高成效。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具体要求为40周岁以下教师提供微课程成果,40周岁以上教师则提供微课程成果、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三选一)。11月中旬把成果交董永飞老师。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八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和评价观;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走进、理解新课程、新课标,提高教学艺术。让自己能够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2、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升驾驭课程的能力,善于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自我学习开拓视野。利用网络视频学习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多种教学软件,达到熟练使用。
2、认识教师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认同网络学习+自主研修+校本实践的教师成长模式,善于借助远程培训获得良好的专业成长。
3、注重资源整合,加强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统一;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
4、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认真完成作业。总结学习经验,作好论文撰写。
1、研读网络培训资料。采取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的成长需求,认真研读教材,记好学习笔记,写好读书心得。
2、积极互动,参与网上讨论。围绕学习内容和进程,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同伴的认知,感悟专家的点评。
3、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
4、积极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写好教学札记,在反思中提升科研能力。
5、链接岗位实践。要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有效链接到岗位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案例引领实践,行动丰富实践,反思完善实践。
6、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累积原始记载,丰富过程素材,浓缩反思体验,表达研修成果,促进培训资源的集成和拓展、培训绩效的提升和彰显。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实践应用25+学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教师需求、分类分层分学科培训,支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明确提升工程实施路径与环节,以学、练、用、评、建五个环节为一体,提升搜、拿、用、享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根据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学校要开展全员的提升工程2.0培训和校本应用考核,要统筹全校各项工作,要将考核工作与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相结合,重点考核信息技术的应用。
1、对教师的考核:按照提升工程2.0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情况、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队伍现状,坚持立足应用,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从三种环境(多媒体环境、混合式环境、智慧环境)、四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30个微能力点中选取10个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教师在学校确定的微能力点范围内,再从中选择3个微能力点进行学习,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混合式培训,即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线下实践应用校本研修25+学时。在微能力点选择上,采取“1+1+x”模式,即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使用(a6),作为全员必选的一个微能力点;根据我校信息环境和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自主确定a1第二个微能力点;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及工作岗位,自主在学校选取的10个微能力点中选择第三个微能力点,40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确定b2为第三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40周岁及以上的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不同层次学校分两个梯级团队,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方向。考核时,既考核线上研修学习情况,又考核三个微能力点学习成果,尤其是考核教师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情况。
1、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2、在骨干引领、学科联动、互帮互学、整体提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4、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1、线上自主学习考核,以平台积分为准。
2、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评——校本应用”的考核路径。
(1)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2)教师互评是指教师向校本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时,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3)校本应用考核是指由学校管理团队对教师个人提交的成果及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进行考核。教师的应用能力考核侧重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证据具有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视为无效证据。
3、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1、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统一组织全校教师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两个等次。
2、对于未取得信息技术2.0工程提升合格证的教师,不能评职晋级。优秀学员在评职晋级总分中加1分,优秀教研组组长总分加2分(组员优秀率达到20%及以上),非优秀教研组组长(取得合格证书)总分加1分。
3、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组建由校长朱红庄领衔,主管校长郑勇佳、教导主任王国印、工会主席程显波、教师呼斯楞、程卓璇组成的考核团队,负责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学方式有所转变,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全面完成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和应用实践考核。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九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管理员、坊主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发展为先。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1.相对一致性:在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应的调整。
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3.公平性:对全体教职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4.公开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教师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参训教师。
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
2.能力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4.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和效率等;
(一)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进”考核。
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学能力通过率等。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微能力考核内容以及标准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考核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能力。
2.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能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3.学校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多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一)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25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校本应用考核是指校考核组,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其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采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研修活动”的路径。
(三)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
(四)校本应用考核标准
考核等次
考核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课前备课
1.运用互联网搜集备课资料、素材;
2.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课件制作;
3.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教案设计;
4.会用至少一种影音或图文编辑软件;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中授课
1.会使用至少一种授课软件授课;
2.会使用手机播放课件;
3.会应用授课软件中的互动工具;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后辅导
1.会用至少一种app进行检测发布,查看,监管。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数据分析
1.会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研修活动
积极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1.不按时上交各类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资料每次扣一分。
2.在各级有关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中迟到一次扣一分,旷到一次扣5分,(包括备课组组织的培训)
3.在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中获奖加分项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加分。
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在80-100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
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考核领导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
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提升与测评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
成员:xxx教研主任,xxx信息中心主任,年级组长及学科组长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案6
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制定发展测评委员会,指导、督促、审核老师们的发展测评工作。
测评委员会名单:
顾问:xxx
总负责:xxx
技术支持:信息组
校级管理员:xxx
评审委员:xxx
成员:各教研组组长
测评对象:全体在编在职老师
具体安排:
一、各教研组长统计本组参加测评老师名单,3月15日前上报教科室。本次发展测评要求小学完成全校教师50%以上,力保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50%以上。全体在职老师准备好前期资料(网络空间、主题一致的教案、课件、反思、课堂实录视频)
二、3月16日上午8:30-9:30在教科中心培训楼406室,组织校级发展测评管理员业务培训。(吴娟)
三、校级管理员组织全体老师操作培训。(3月20日)
四、老师们上传准备好的资料。(3月20日——4月10日)
五、评审委员审核反馈负责学科老师们提交的资料。(3月20日——4月16日)
语文:xxx
英语、数学:xxx
行政:xxx
综合组:xxx
六、审核不合格的老师完善资料。
七、教科室提交资料至区审核部门。
附区通知
局属各单位: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发展测评的通知》(湘教通〔xxxx〕175号)要求,根据湖南省提升工程办公室《关于做好xxxx年第一期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的通知》(湘教工程办〔xxxx〕2号)的部署,芙蓉区将在3月份启动xxxx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测评方案见附件),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1、芙蓉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中心)负责本区域教师全员发展测评的组织管理、提升培训和申报发展测评对象的材料审核工作等。
2、学校教研室为各学校发展测评的组织和管理部门,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条件和营造宽松的校本研修环境,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提升培训,同时对本校发展测评对象所提交测评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每个学校指定一位校级发展测评管理员,负责发展测评平台的技术支持、教师操作培训、发展测评材料校级审核等工作,尽量安排参加了首批发展测评并达到合格以上水平的电脑操作水平娴熟的老师担任,教科中心将于3月15日下午2:30-4:30在教科中心培训楼406室,组织校级发展测评管理员业务培训。
4、本次发展测评的指标要求:本次发展测评要求小学完成全校教师50%以上(中学下学期进行),学校要认真组织培训,严格校级审核,力保本次发展测评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50%以上。7月份将对本次测评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个人进行评审和表彰。
5、区发展测评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负责全区的统筹安排,组织管理。技术支持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负责校级管理员的培训、技术支持、区级审核等。芙蓉区提升工程工作群:xxx,各学校的发展测评校级管理必须加入。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十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管理员、坊主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发展为先。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1.相对一致性:在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应的调整。
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3.公平性:对全体教职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4.公开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教师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参训教师。
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
2.能力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4.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和效率等;
(一)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进”考核。
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学能力通过率等。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微能力考核内容以及标准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考核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能力。
2.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能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3.学校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多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一)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25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校本应用考核是指校考核组,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其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采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研修活动”的路径。
(三)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
(四)校本应用考核标准
考核等次
考核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课前备课
1.运用互联网搜集备课资料、素材;
2.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课件制作;
3.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教案设计;
4.会用至少一种影音或图文编辑软件;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中授课
1.会使用至少一种授课软件授课;
2.会使用手机播放课件;
3.会应用授课软件中的互动工具;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后辅导
1.会用至少一种app进行检测发布,查看,监管。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数据分析
1.会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研修活动
积极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1.不按时上交各类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资料每次扣一分。
2.在各级有关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中迟到一次扣一分,旷到一次扣5分,(包括备课组组织的培训)
3.在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中获奖加分项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加分。
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在80-100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
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考核领导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
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提升与测评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
成员:xxx教研主任,xxx信息中心主任,年级组长及学科组长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十一
很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我研修计划。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6、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十二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实践应用25+学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教师需求、分类分层分学科培训,支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明确提升工程实施路径与环节,以学、练、用、评、建五个环节为一体,提升搜、拿、用、享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根据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学校要开展全员的提升工程2.0培训和校本应用考核,要统筹全校各项工作,要将考核工作与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相结合,重点考核信息技术的应用。
1、对教师的考核:按照提升工程2.0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情况、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队伍现状,坚持立足应用,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从三种环境(多媒体环境、混合式环境、智慧环境)、四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30个微能力点中选取10个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教师在学校确定的微能力点范围内,再从中选择3个微能力点进行学习,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混合式培训,即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线下实践应用校本研修25+学时。在微能力点选择上,采取“1+1+x”模式,即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使用(a6),作为全员必选的一个微能力点;根据我校信息环境和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自主确定a1第二个微能力点;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及工作岗位,自主在学校选取的10个微能力点中选择第三个微能力点,40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确定b2为第三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40周岁及以上的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不同层次学校分两个梯级团队,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方向。考核时,既考核线上研修学习情况,又考核三个微能力点学习成果,尤其是考核教师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情况。
1、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2、在骨干引领、学科联动、互帮互学、整体提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4、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1、线上自主学习考核,以平台积分为准。
2、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评——校本应用”的考核路径。
(1)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2)教师互评是指教师向校本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时,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3)校本应用考核是指由学校管理团队对教师个人提交的成果及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进行考核。教师的应用能力考核侧重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证据具有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视为无效证据。
3、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1、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统一组织全校教师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两个等次。
2、对于未取得信息技术2.0工程提升合格证的教师,不能评职晋级。优秀学员在评职晋级总分中加1分,优秀教研组组长总分加2分(组员优秀率达到20%及以上),非优秀教研组组长(取得合格证书)总分加1分。
3、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组建由校长朱红庄领衔,主管校长郑勇佳、教导主任王国印、工会主席程显波、教师呼斯楞、程卓璇组成的考核团队,负责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学方式有所转变,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全面完成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和应用实践考核。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十三
教师研修立足于教师的自己发展,充分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对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要深入不断地学习,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所以,在接受培训的同时,我也要主动自修,强化自己的学习意识,接受新思维的挑战,这次培训给我搭建了一个认识自己,反思教育,自觉提高的平台。借此机会,我要不断加深研修水平,努力提高自己素养和业务水平。
结合本次培训的具体要求,在培训期间,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管理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管理智慧,形成管理风格。并把理论积极赋予实践,增强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专业研修为抓手,努力将提升个人素质。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管理,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管理理念,反思管理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育管理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1、深入学习师德师风方面的理论知识。
2、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3、抓住时机到先进学校参观、听课,学习管理方面的经验及听课指导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4、研修特色学校建设理论,校本教研理论,创新管理理论,创建独到的学校管理理论。
5、充分利用县内教育专家的资源,珍惜专家讲座的学习机会,主动与专家沟通学习进程,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
1、分阶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做好读书笔记。做到认真研读,读有心得。结合教育管理实践、生活点滴,撰写学习感悟文字。把所读经典作为反观自身的明镜,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方式。
2、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每天浏览教育类网页半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参加培训班内博客交流。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不断在反思中进步。
3、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研促管。
4、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研讨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我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十四
很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己研修计划。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6、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十五
自我分析:测评结果,很令人尴尬,一直以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运的很少,参见这次国培,期望自己在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环境分析: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一般,只有少数班配置了白板,安装了实物投影仪。这在农村小学中是比较先进的了,但是信息化资源库还没有建立。
发展总目标:力争获得优秀学员,完成此次培训。
3、能熟练的应用移动信息设备,推动学校整体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我深知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繁重,除了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都要占去我很多的时间,在网上培训,整块的时间学习,有点困难,但是这我也明白,做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否则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于我来说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时间紧,工作繁忙,而切本校的信息设备配备不能满足每个教师学习。抽取零散的时间,我想我也能完成本次培训任务,很是期待。
1、认真学习国培课程、并及时做好笔记和反思。
2、加强交流。信息是需要交流的,在这样的`信息能力平台,希望更和我一样的同事,交流心得,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或者是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新学习的内容。
2、我校特岗教师多,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有非常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我会多向他们请教。
3、充分利用和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多请教、勤沟通,努力完成此次培训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载入自己的人生履历。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xxxx]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以及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吴江区20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种子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校本培训的函》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ppt、camtasiastudio)。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自20xx年10月开始,20xx年11月结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亨通楼四楼报告厅、电脑房。
集中培训,分散学习,互帮互助,提高成效。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具体要求为40周岁以下教师提供微课程成果,40周岁以上教师则提供微课程成果、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三选一)。11月中旬把成果交董永飞老师。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十六
以下方案仅供参考,各方案编译参考了同行业及其他企业的一些年终奖方案。
考虑到我公司部门、人员编制完善,但是目前各部门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人员素质能力差异也较大,公司当年预期的盈利水平体现不完全。
而年度激励一年只有一次,年度激励机制如果设立完善、公正,并且使员工觉得感激亦或欣喜,易于使员工在一定的困难时期有所期盼,并且为了来年能得到更多的奖励而积极进取,想方设法使公司利益最大化。
公司第一年开创,为激励各部门诸位同仁来年再接再励,配合创造公司新的高速发展,所以编译以下几种备选方案:
方案一、年终奖。
本方案以出勤月数评定,以3月公司成立为起点,12月为本年终结。
小计:1200元其余部门(另计):
方案一合计激励:14400元(以内)。
方案二、年终奖。
本方案以月薪、职务评定,按总月薪配合职务计算(其中满额补差为逢五逢整零元补差,如月薪小计5400,则补差100元,合计5500元;如月薪小计5600,则补差400元为6000元)。
1、总经理(1人):全月薪合计x2个月+满额补差5000元2、经理及主管级别(2人):全月薪合计+满额补差4000元3、转正员工11人:基本工资(600元)6000元4、试用期员工(陈xx、付xx、魏x):试用期工资(800元)x0.5(一半)1200元5、实习生: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十七
明确公司所有从事与生产质量管理活动的各部门及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为生产质量管理的提供保证。
本公司各部门及其主要人员在从事相关生产质量活动的管理工作。
3.1质量管理部的质量管理职能。
3.1.1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实施及维护。
3.1.2.质量策划、管理、控制。
3.1.3.质量统计、分析、改善。
3.1.4.检验规范、标准的'建立及实施。
3.1.5.质量成本统计与分析。
3.1.6.制程质量检验与管制。
3.1.7.成品质量检验与管制。
3.1.8.质量教育训练。
3.1.9.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控制。
3.1.10.质量问题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控制。
3.2制造部的质量管理职能。
3.2.1.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
3.2.2.制程质量的自主控制与管理。
3.2.3.作业标准、质量规范的遵守。
3.2.4.掌握工序控制技术,提升作业质量。
3.2.5.产品质量的控制与改善。
3.2.6.质量异常的排除与预防。
3.2.7.设备、工装的正确使用与维护,确保作业质量。
3.2.8.必要的质量记录与分析,存档。
3.2.9.其它与本部门相关的质量事项。
3.3.1.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
3.3.2.协助因质量异常引起的返工、重做、拆解等作业计划的安排。
3.3.3.掌握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状况,做好物料供应工作。
3.3.4.主导退料、呆料、废料的处理工作。
3.3.5.其他与本部门相关的质量事项。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十八
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制定发展测评委员会,指导、督促、审核老师们的发展测评工作。
测评委员会名单:
顾问:xxx。
总负责:xxx。
技术支持:信息组。
校级管理员:xxx。
评审委员:xxx。
成员:各教研组组长。
测评对象:全体在编在职老师。
具体安排:
一、各教研组长统计本组参加测评老师名单,3月15日前上报教科室。本次发展测评要求小学完成全校教师50%以上,力保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50%以上。全体在职老师准备好前期资料(网络空间、主题一致的教案、课件、反思、课堂实录视频)。
二、3月16日上午8:30-9:30在教科中心培训楼406室,组织校级发展测评管理员业务培训。(吴娟)。
三、校级管理员组织全体老师操作培训。(3月20日)。
四、老师们上传准备好的资料。(3月20日——4月10日)。
五、评审委员审核反馈负责学科老师们提交的资料。(3月20日——4月16日)。
语文:xxx。
英语、数学:xxx。
行政:xxx。
综合组:xxx。
六、审核不合格的老师完善资料。
七、教科室提交资料至区审核部门。
附区通知。
局属各单位: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发展测评的通知》(湘教通〔xxxx〕175号)要求,根据湖南省提升工程办公室《关于做好xxxx年第一期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的通知》(湘教工程办〔xxxx〕2号)的`部署,芙蓉区将在3月份启动xxxx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测评方案见附件),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1、芙蓉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中心)负责本区域教师全员发展测评的组织管理、提升培训和申报发展测评对象的材料审核工作等。
2、学校教研室为各学校发展测评的组织和管理部门,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条件和营造宽松的校本研修环境,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提升培训,同时对本校发展测评对象所提交测评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每个学校指定一位校级发展测评管理员,负责发展测评平台的技术支持、教师操作培训、发展测评材料校级审核等工作,尽量安排参加了首批发展测评并达到合格以上水平的电脑操作水平娴熟的老师担任,教科中心将于3月15日下午2:30-4:30在教科中心培训楼406室,组织校级发展测评管理员业务培训。
4、本次发展测评的指标要求:本次发展测评要求小学完成全校教师50%以上(中学下学期进行),学校要认真组织培训,严格校级审核,力保本次发展测评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50%以上。7月份将对本次测评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个人进行评审和表彰。
5、区发展测评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负责全区的统筹安排,组织管理。技术支持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负责校级管理员的培训、技术支持、区级审核等。芙蓉区提升工程工作群:xxx,各学校的发展测评校级管理必须加入。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十九
1.整理有心做彻底,处处整齐好管理。
2.生产再忙,莫忘质量。
3.进料出料要记清,数帐管理更分明。
4.爱惜物料,重视品质;合理规划,标识清晰。
5.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6.分工合作来打扫,相信明天会更好。
7.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
8.工序质量控制点,产品质量生命线。
9.自检,互检确保产品零缺点。
10.落实一项措施,胜过十句口号。
11.仪器设备勤保养,生产自然更顺畅。
12.创名牌、夺优质,全厂员工齐努力。
13.上下沟通达共识,左右协调求进步。
14.质量意识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
15.力求一次做好,争取最大效益。
16.检验记录要可靠,分析改善才有效。
17.讲求实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质,增创效益。
18.质量在我心中,标准在我脑中,工艺在我手中。
19.提高品质,降低成本,首先要遵守作业标准。
20.强化班组建设,将不良品消灭在本工序。
21.下一道工序就是我们的顾客。
22.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23.没有措施的管理是空谈的管理,没有检查和计划的管理是空洞的管理。
24.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25.按章操作机械设备,时刻注意效益安全。
26.减少浪费,提升品质;整齐舒适,安全规范。
27.人人都有改善的能力,事事都有改善的余地。
28.工作质量人人把关,产品质量层层把关。
29.爱惜材料一点一滴,讲究质量一丝一缕。
30.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31.预防为主,未雨绸缪,工序把关,避免错检。
32.重视品质要付出代价,忽视品质代价更高。
33.一人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
34.光靠记忆不可靠,标准作业最重要。
35.坚持一流管理,生产一流产品,提供一泫服务,创建一流企业。
36.生产没有质量的产品,等于制造无用的垃圾。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二十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全员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一)做好整体规划。
我县现有各类学校26所,其中普通中学8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独立初中6所)、中职学校1所、小学12所、幼儿园4所、特教学校1所,另有37个教学点。全县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职工1483人,其中中学教师684人,小学教师670人,幼儿园教师94人,其它事业单位35人。此外,临聘人员543人,其中:代课教师226人。教师基本上都已参与了提升工程1。0的项目学习,初步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并可以应用于平日教育教学活动,但层次水平有所区别。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相对完备,大多数学校处于多媒体环境,部分学校处于混合式环境,少数学校为智慧教学环境。依据现有实际情况,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将分年度、分层次组织实施,确保在20xx年前以整校推进的模式完成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提升工程2.0培训与能力考核这一目标。根据省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整体安排,20xx年提升工程2.0项目启动年,完成首批示范校教师的培训和能力考核,通过示范校先行先试,探路子、建模子;20xx年完成全县其余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能力考核。
(二)探索培训机制。
建立“全县统筹、各校负责、培训助力、学校自主、全员参与”五位一体的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校长牵头,自主研修,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研修计划,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打造培训团队。
整合区域内的培训、教研、电教、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组建专兼职培训、测评团队。各个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建相应团队,为顺利开展培训工作保驾护航。
(四)做好帮扶工作。
针对信息技术环境薄弱的学校、乡村教师,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培训方式;发挥县学科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作用,探索名师远程课堂,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整体提升县信息化管理、教学能力。
(五)保障服务体系。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依据《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优化培训指导团队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激励开放建议,资源共享;变革评价方式,提高测评助学精准性。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校长领衔、学科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组织学校的管理团队参加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着重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
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专职培训教师、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进入培训指导团队,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指导团队。依托教师培训机构课程资源,采用专题研修和分类培训相结合,遴选指导团队参加专项培训。指导团队要探索“互联网+教研”的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三)实现校本研修的常态化,充分发挥教研作用。
各学校要围绕本校的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制定校本研修规划,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建校级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团队,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索“互联网+教研”、公益直播课堂等活动。学校要确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应用考核的类别和数量,组织开展多元评价机制,开展常态化监测,监测结果记入教师继续教学分档案。
教研组长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是带动教研组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组织者。教研组长根据学校制定的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组织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努力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引领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借助片区教研、大集备等形式,采取“龙头校”牵头的形式,加强教学共同体建设。带动区域内各校的共同发展,使信息技术薄弱校有法可循,有样可学,有人来帮。
(五)做好指导与测评工作。
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评指标》围绕组织领导、基本条件、培训业务、应用技能、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测评;注重课堂教学、现场说课、网络作品等成果的评价与选拔。按照测评方案,采用学校测评与专家(抽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评。
(一)加强组织管理。
制定县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指导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二)明确主体责任。
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中小学校是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围绕目标和规划开展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学分要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建立主动应用机制。
要出台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以及规划本县(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等。
(四)做好监管评估。
教育局将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导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xx〕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266号)和《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建强区级研训团队;
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一)合格认定。
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20xx年1—4月,xx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第二阶段:20xx年4—8月,新区“项目办”对试点校参培教师情况进行摸排,审核“整校推进”方案,进行全体管理员培训。
第三阶段:20xx年9—12月,基于试点经验总结,组织学校教师(人数约为全区教师总数的60%)参与培训,初步形成区域精品应用成果。
第四阶段:20xx年3—6月,组织余下学校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合格认定,形成可推广应用成果。
第五阶段:20xx年6—12月,对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打印证书,梳理各校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个性化学科教学模式等实践应用成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2、加大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
3、开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氛围。
很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我研修计划。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6.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4)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1、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2、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3、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本次国培计划,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进行学习,真正能够从信息技术培训中学到知识,为了能够让培训落到实处,让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计划。
在培训前,认真阅读关于培训的要求,遵从领导安排,按时入班报道,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研修培训与学习,能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真正的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生活。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让自己真正的能够从研修中学到知识,并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通过培训受益。
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二十一
“6s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不怕困难,想到做到,做到做好,作为基础性的6s工作落实,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
整理(seiri)――要与不要,一留一弃;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seiton)――科学布局,取用快捷;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清扫(seiso)――清除垃圾,美化环境;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清洁(seiketsu)――形成制度,贯彻到底;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
安全(security)――安全操作,生命第一;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素养(shitsuke)――养成习惯,以人为本;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
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因其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因此简称为“6s”。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生产秩序,保证各项生产正常运作,持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公司的发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选煤厂生产科各车间、各岗位、全体员工。
第二章员工管理。
第三条工作时间内所有员工倡导普通话,在工作及管理活动中严禁有地方观念或省籍区分。
第四条全体员工须按要求佩戴工作证(应正面向上佩戴于胸前),穿戴劳保用品,佩戴安全帽。不得穿拖鞋进入车间。
第五条每天正常上班时间为12小时,3班轮流制。如加班依生产需要临时通知。
第六条按时上、下班(员工参加班前会须提前5分钟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有事要请假,上、下班须排队依次签到、签退。严禁代签及无上班、加班签到。违者依《考勤管理制度》处理。
第七条工作时间内,车间主任、副主任、现场管理人员因工作关系在车间走动,其他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相互窜岗,若因事需离开工作岗位须向车间主任申请方能离岗。
第八条上班后半小时内任何人不得因私事而提出离岗,如有私事要求离岗者,须事先向车间主任申请,经批准方可离岗,离岗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第九条员工在车间内遇上厂方客人或厂部高层领导参观巡察时,组长以上干部应起立适。
当问候或有必要的陪同,作业员照常工作,不得东张西望。集体进入车间要相互礼让,特别是遇上客人时,不能争道抢行。
第十条禁止在车间吃饭、吸烟、聊天、嬉戏打闹,吵嘴打架,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注:脱岗:指签到后脱离工作岗位或办私事;窜岗:指上班时间窜至他人岗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吸烟要到公司指定的地方或大门外。违者依《现场管理制度》处理。
第十一条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或滥动车床,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第十二条未经厂办允许或与公事无关,员工一律不得进入办公室。
第十三条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车间;不得将产品(或废品)和私人用品放在操作台上,违者《现场管理制度》处理。
第十四条车间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排产,根据车间设备状况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生产工作分工不分家,各生产车间须完成车间日常生产任务,并保证质量。
第十五条生产时如果遇到入选煤质变化、灰份过高,有权报告上级处理。如继续生产造成损失,后果将由车间各级负责人负责。
第十六条员工领取物料必须通过车间主任开具领物单到仓库处开具出库单,不得私自拿取物料。检修完地面清理废旧材料,不得遗留在车间工作区内。
第十七条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生产工艺。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
第十八条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或失职造成停车事故,直接处罚当事人(管理人员因事而定也受连带处罚)。
第十九条生产流程经确认后,任何人均不可随意更改,如在作业过程中发现有错误,应立即停止并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经同意并签字后更改。
第二十条在工作时间内,员工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正确使用公司发放的仪器、设备。不得擅用非自己岗位的机械设备、检测等工具。对闲置生产用具(如:夹头、模具、电扇、螺丝刀、老虎钳等),应送到指定的区域或交回仓库保管员放置,否则以违规论处。
第二十一条车间员工必须做到文明生产,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生产任务;因工作需要临时抽调,服从车间主任以上主管安排,协助工作并服从用人部门的管理,对不服从安排将上报人事管理部门按《现场管理制度》处理。
第二十二条车间员工和外来人员进入特殊工作岗位应遵守特殊规定,确保生产安全。
第二十三条员工有责任维护环境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能减耗。
第二十四条操作人员每日上岗前必须将机器设备及工作岗位清扫干净,保证工序内的工作环境的卫生整洁,工作区域不得杂乱无章。
第二十五条下班时(或做完本工序后)应清理自己的工作区域,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打扫场地和设备卫生并将所有的门窗、电源关闭。否则,若发生失窃等意外事故,将追究本人和车间主管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加强现场管理,随时保证场地整洁、设备完好。车间内边角废物及公共垃圾。
须清理到指定位置,由清洁卫生人员共同运出车间;废纸箱要及时拆除,不得遗留到第二天才清理。
第二十七条不得私自携带公司内任何物品出厂(除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外),若有此行为且经查实者,将予以辞退并扣发一个月工资。
第二十八条对恶意破坏公司财产或盗窃行为(不论公物或他人财产)者,不论价值多少一律交公司处理。视情节轻重,无薪开除并依照盗窃之物价款两倍赔偿或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章员工考核.
第二十九条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个人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其中:
1.德、主要是指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及道德行为规范。
2.勤、主要是指工作态度,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等等。
3.能、主要是指技术能力,完成任务的效率,完成任务的质量、出差错率的高低等。
第三十条考核的目的:
对公司员工的品德、才能、工作态度和业绩作出适当的评价,作为合理使用、奖惩及培训的依据,促使增加工作责任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力高低一个样”的弊端,激发上进心,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制度由生产科制订、解释并检查,安全科考核。生产科全面负责本管理制度的执行。
第三十二条本制度自20**年7月份起实施。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二十二
2017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我研修计划。
一.自我分析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受学校现在网络设施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三. 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6. 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每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总之,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并学以致用!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二十三
运用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实践自己发展的空间奠定扎实基础。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同时也要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4、提升业务,乐于动笔,扬长补短。正人先正已,育人先育已,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从而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5、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1、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每天浏览教师研修网,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从而不断反思进步。
2、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做课。利用网上研修的.机会,学习提高。通过网上研修与自身实践,逐步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3、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充分利用好每次学习机会。
4、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提升素养。在提高自身业务的同时,通过多学习多交流来寻求教学的新起点。
5、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网上研修的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运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相互学习来提高教学实效。立足教学实际,解决当前教学难题,以研促教。
车间技术提升方案篇二十四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变和师德故事的自主学习,进一步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课程进行研修。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己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1、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学习word文档的`编辑、图片的编辑、视频的编辑、flash模板的制作、微电影的制作。
2、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3、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1、每天按要求学习网络国培课程
2、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3、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4、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己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