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通用12篇)
方案的实施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最大化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方案范文,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进行借鉴。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一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然而,从治安环境建设看:一方面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所产生的治安问题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对治安保障的需求也十分旺盛。第一,政治安定需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政权和执政党地位必须从多方面改革,才能与此相适应。而在上层建筑改革时期,政治上不稳定的因素大量增多,急需良好的治安环境来作保障,以用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执政党地位的巩固。第二,公共安全需求。市场经济活动使社会各方联系越来越紧密。任何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都是对公共安全的一个重大威胁。第三,产业运营安全需求。要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一种防爆炸、防诈骗、防贪贿、防盗窃、防抢劫、防经济纠纷、防火灾事故等全新的治安机制。第四,生命财产安全需求。市场经济使社会总财富和个人财富急剧增长,保护个人财富和生命不受侵害的群体意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经历过**的人们,倍加珍惜安定稳定,常言道:宁做太平鬼,不做**人。第五,调节社会关系的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各种关系之间发生了一轮又一轮新的矛盾。理顺这些关系,解决这些矛盾用传统的政治手段、文化手段、行政手段已不能完全奏效,呼唤着治安手段的介入,用治安手段理顺和解决其他手段替代不了的社会关系和矛盾。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改革现有的司法体制,特别是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治安管理和警务运行机制,加强治安管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现有警务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人财物的大流动给犯罪分子异地作案、快速逃逸提供了条件,犯罪活动日益动态化、暴力化和恶性化,使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时机稍纵即逝。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内部警种设立过多、分工过细,造成警种之间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内政”。在处理警务时,由于内部指挥系统不畅,不仅出警迟缓,而且常常产生警力交叉重叠现象,警力浪费不说,还在客观上导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更谈不上形成合力了。传统的勤务管理模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我县的情况看,尚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警力不足,警力比约为1:17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360。二是警员素质较低。一方面是正规法律科班出身少,另一方面工作任务重,培训计划未落实,特别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培训没落实,警员素质的提高达不到时代发展的要求。三是警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首先是机构设置上小而全,每个机构都有专人,占用很多警力,其次是体制上,沿用旧的体制,分地方公安、企业公安和林业公安等等,各隶属不同的主管部门,县公安局对警务掌握、使用和管理职权不清。最后是科学管理上缺乏统一的、高效的管理体制,造成有限的警力资源浪费。
改革警务制度,挖掘资源、合理配置警力的几点思考。
(一)以人为本,政治建警。具有一定工作技能和高度政治责任心的民警,以及由此形成结构合理的民警队伍是决定警力的首要因素,在任何情况下,民警的素质都直接地影响着警力的变化。公安机关坚持政治建警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新时期保持公安机关性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履行公安职责的根本保障和前提条件。政治建警,根本一条就是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民警头脑,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指导公安实践。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敏感性和鉴别力,保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使公安机关始终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并自觉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规律开展工作,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政治建警最重要的一条是树立终身为警的观念,时时为警观念,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任何情况是警察就是要履行警察职责,无论是当班与否,职责范围内外与否,都要挺身而出,自觉履行职责,协助处理好各种事件与案件,处处树立警察的高大形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赢得党和人民的信赖。
(二)严把“入口”,畅通“出口”。长期以来,“入口”把关不严是造成民警的基本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偏低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然这有着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解决的办法是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活跃的有力时机,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有关规定,采取公开考试、公开招收等措施强化“入口”的规范性和制约机制。同时,对队伍中一些不能胜任公安工作,屡屡违纪违规给公安事业造成严重后果的“害群之马”,要依照有关管理条例,清退出公安队伍,以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保证队伍的纯洁。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公安教育内容广泛,基层公安机关应从实际出发,抓住符合实战需求的教育重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民警知识“充电”,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县级公安机关,没有自己专门的教育培训组织机构,只能依靠上级公安部门一年有限的几次、有限的几个名额参加培训,工作一忙,还会受到冲击。这样长期不“充电”,知识得不到更新,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民警的素质实际上就是在下降。应当结合实际,积极为民警的再教育创造条件,较为系统地定期组织民警轮训。同时,要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公安干警,以适应新形势对公安干警提出的新要求。
(四)、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抓好公安队伍领导班子建设,是充分发挥警力资源效应的关键。从严治长,首要的是发挥党委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委班子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发挥模范标杆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激励民警。其次是要抓好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在从严治警的同时,还不应忘记从优待警。“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已越来越成为队伍难于管理的突出问题。政治上,要关心重视民警的进步,提拔任用,评先评优,要重实绩,重公认,不主观臆断;工作上,要想方设法为民警提供宽松环境,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缓解工作压力;生活上,要提倡用家庭式的关爱温暖人,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民警解决后顾之忧;在方法上,要与民警平等相处,民警最欢迎的还是领导以平常的姿态与民警交心谈心,架起理解的桥梁。
(五)资源重组,科学决策。精简专业部门,充实综合部门。尽快建立一个高效灵敏、指挥畅通、一呼百应的整体联动机制,改革现行的公安管理体制,实现资源重组,这既是警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更是从制度上保证优秀警察脱颖而出,实现一警多能,综合开发警力资源之所需。要防止民警充实基层后再次出现机关化倾向,变“坐堂接诊”为“外出巡诊”,提高街头的见警度。基层实战单位推行弹性工作制、二班制和夜班制等勤务模式,在城区派出所取消了双休日集中休假制度,民警周二至周日轮流休息,解决“群众休息我休息,群众上班我上班”的机关化问题。白天,社区民警结合社区巡逻开展走访、入户调查、安全检查、整改隐患。夜间,进行入户调查走访发动群众,组织治安志愿者义务值勤,带领保安联防队员开展社区巡逻防范和盘查检查。
1、精简内设机构,规范警种职能。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层次不清是县级公安机关机构设置的突出问题。目前,县级公安机关内设的科室所队多达15个以上,几乎与省、市级一一对应。警种多,有的警种机构建制又高于其它部门,这种状况常造成指挥协调不力,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扯。
皮,也不利于将警力向一线倾斜。县级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应突出战斗实体的需求,改变分工过细、警种过多的现状。无需讲究上下对口,将职能重叠的部门合并,减少警种,彻底改变“小而全”的做法,将合并后的富余警力充实到基层一线,增强实战能力。其次是要规范各警种的职能。职责清晰可使警力资源合理操作。《人民警察法》明确了公安机关职责的14个方面,这是从法律上对人民警察职责的确认。必须依照警察法的规定,明确各种职责,相应地配置、开发警力资源。再次是建立相对集中的警务联动区,如在乡镇建立中心派出所等,合理配置警力,调剂警力资源。最后要建立以块为主的警务指挥机制,对所有警务资源实行以块为主,统一收编,统一使用,改革现有的隶属关系不合理的状况。
2、改革人事制度。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建立以绩效考评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用一定的标准去评估民警个体的绩效,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民警提升、晋级、加薪、奖励换岗的依据,开展岗位竞争,可以促使每一个民警产生压力和动力,由此推动公安机关内部警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形成合理的结构组合,进一步激发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警力资源处于最佳状态。
3、落实责任制。进一步理顺实战指挥、整体联动机制,专门规范分级处警制度和工作职责,明确由“110”负责统一指挥调度点线面上的各股防控力量,有权指令开展全县或区域范围的警情处置和围堵追缉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将刑事、治安案件,交通、火灾事故等各类警情定级,明确规定根据警情大小和紧急程度,分别由对应级别的领导亲赴现场指挥处置。由局领导到场处置的`警情,涉案地派出所、交巡警大队和局有关科队的领导要同时到场。其他一般警情由各警种的相关民警承担处警责任。建立以派出所为单位划分防控工作责任区,绘制派出所的防控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把派出所、交巡警、刑侦、治安等警种和机关挂钩部门警力、社会防范力量统一纳入责任区,根据属地管理与业务主管相结合的原则分别承担防控责任。各个警种和每个民警在责任区内既担共同责任,又负单独责任。
(六)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公安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弥补公安自身警力不足,开发警力资源的另一有效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总的对策是: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指引下,以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历史经验为基础,遵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贯彻执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原则,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技术的等多种手段,融打、防、教、管、建、改为一体,形成严密有序的预防犯罪体系,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控防犯罪和减少犯罪,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目的。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公安队伍形象。没有好的形象,是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的。其次是要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发挥准治安力量,如治保干部、联防队伍、企事业保安组织的作用,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会大治安防范格局。近年来,基层群防群治组织作用严重弱化,有的已名存实亡,这固然有经济利益的因素,但与公安机关放松了监督管理不无关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使各个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认清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群防群治组织的管理和指导,使之真正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一支值得信赖的力量,从而最大范围地延伸警力空间。
(七)保障经费,科技强警。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是公安机关第一战斗力。现代高科技的运用,可以大大解放警力,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在现代社会,开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科技的武装,开发警力资源更加离不开科技手段。从目前情况看,整个公安系统科技意识仍很淡薄,对民警科普知识的教育基本处于空白或不自觉状态。用高科技的设备、装备武装民警,增大高科技的投入外,更主要的是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抓好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要求,这也是今后开发警力资源增强警力的最大空间。
(作者池榕华系大田县公安局副政委林书设系大田县委政法委副主任科员卢有明系大田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二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改善群众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为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体制的深层次矛盾,理清管理职能,强化工作责任,充分调动区、街道乡镇等各个层面积极性,根据市委区委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五届全会工作部署,现就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顺应我区全面构建北京行政副中心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构建属地管理、条块联动、责权明确、监管到位、执法有力的城市管理体制为目标,着力破解城市管理矛盾问题,明晰管理职能,强化工作责任,实现“城市管理问题能够及时发现、管控到位、执法有力”的阶段管理目标,努力实现职能与职责相匹配、发展与投入相适应、监管与激励相协调,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管理优化、服务优质的通州城市管理新标杆。
二、基本原则。
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确立区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实行区负总责、街道乡镇主抓的城市管理责任制。驻区单位服从所在区政府(园区)的统一管理,支持配合做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
优化职能、相对集中原则。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管理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归并、优化整合城市管理相关职能,明确管理权限,落实管理责任。
事权下放、权责一致原则。科学界定市、区城市管理职能、权限与责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合理调整分配市、区两级财权以及各职能部门财权,使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城市管理实效。
公众参与、共同治理原则。严格落实城市管理各项法规规定,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公众、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参与城市管理的力度,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城市管理,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格局。
三、
主要任务。
(一)着力构建部门联动重心下移的属地管理机制。
1、设置城市综合管理监管机构。区政府依托现有的数字监控网络,建设跨领域的综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对城市管理服务执法的实时统一调度指挥。区政府设置城市综合管理监管中心,各街道乡镇,设置城市综合管理监管分中心,村(社区)建立管理网络接收终端,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构架。监管中心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另行规定。其主要职能是对发生、发现的涉及城市管理问题第一时间通报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处理。属地政府是辖区城市综合监管的第一责任人,监管分中心受区监管中心和属地政府双重领导,负责统筹全区监管工作布局、监管机构设置、决策全区监管流程、标准,以及对监管分中心进行日常督查、业务考核等工作。
2、突出街道乡镇城市管理主体地位。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责权明晰”的原则,突出强化街道、乡镇的属地管理职能,实现城市管理的前置管理和重心下移。街道、乡镇依法履行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考核等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职能,负责统筹、整合、协调辖区内各条块管理、执法和社会自治组织及人员,组织落实社会治安、交通、环境等城市的日常综合管理,第一时间解决属地出现的各类管理问题。辖区执法队接受各乡镇、街道和区城管执法监察局双重领导,各基层执法队的日常指挥权、调度权、管理权、考核权下移至各街道、乡镇。村(社区)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动员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协助做好村(社区)管理工作。
3、强化街道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区政府牵头抓总、街道乡镇属地负责、村(社区)融入、市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管理目标、管辖范围和工作任务,着力解决重建设轻管理、重执法轻管理、以罚代管、注重审批不落实监管职能等问题。按照“谁权属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守口有责。明确各相关行业部门管理责任,落实监管职责,结合自身职责做好综合服务管理执法保障。驻区各职能单位服从属地政府的统一管理,支持配合属地做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通过强化属地、行业部门管理责任,努力构建事权明晰、权责一致、无缝对接、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责任体制,实现部门联动、分工协同,有效履行城市综合管理职能。
(二)着力构建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工作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标准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建设,量化城市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责任,使每一个管理部门、管理行业、管理单位都有自己的管理标准和执行制度,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制度化、长效化水平。
2、健全综合监管考核机制。依托监管中心的城市管理指挥系统,建立层级考核体系,区政府对各街道乡镇和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住区有关单位履行城市管理职能情况进行考核,构建经济激励、组织评价、行政绩效“三位一体”的综合考评问责体系,每月通报、公布考核成绩,并对在全区综合管理月度考核中连续末位三次以上的街道乡镇、住区单位、区属企业党政领导实行问责。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以此作为“以奖代补”资金发放依据。区组织人事部门要依据考评结果,重点考察培养选拔城市管理执法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区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立项审计工作,完善“以奖代补”实施方案,落实“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确定发放标准和金额,充分调动城市管理执法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强信息公开,扩大公众知情权,建立完善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城市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参与平台,让公众全过程参与城市管理。要适时公开政府计划实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事项,动员各界参与决策。大型综合执法行动,要吸收市民群众参与联合执法全程,区属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要加强宣传报道,引导舆论。壮大城管志愿者队伍。社区至少有一支志愿组织,动员社区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服务。聘请城市管理监督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开展假日文明行动。区文明委要制定计划,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市民参与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活动,倡树社会文明新风。
4、完善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变。要创造条件,引入市场机制,委托企业和社会团体负责日常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推行服务外包。借鉴小广告服务外包经验,逐步将市容环境秩序类问题交给社会服务单位,最大限度降低执法成本。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要研究落实“门前三包、户外广告、建筑(渣土)垃圾清除”等重点城市管理项目推向市场化运作。
(三)着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执法保障机制。
1、建立城市网格化信息互通互联机制。以我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块化建设为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城市各职能部门在管理服务执法方面的互通互联互认。城管、工商、市政管委、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均可通过共享许可从平台获取共享信息。进一步整合城市网格化信息平台、街面视频监控系统、执法车无线取证系统等信息技术和资源,提升统筹协调、指挥处置的水平,提高主动发现、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有效处置的能力。在区、乡镇街道建立起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服务执法体系。
2建立行刑衔接制度。区政法委会同人大研究落实“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问题。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要会商公安、法院等部门,细化明确案件移转的证据规则、标准、途径、时限等具体事项,建立部门间高效运行的衔接机制和办法,合力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抓紧推动司法机关建立非讼案件快速执行机制,对城管执法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发挥简易程序作用,提高执行效率。
3、健全城市管理执法公安保障机制。强化城管、公安部门联动联勤机制,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的公安保障。以成文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在处理以暴力阻碍城管执法工作时,公安机关应按妨碍公务罪对当事人进行从严处理,以增强城管执法的权威性。同时明确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城管执法机关调查取证工作,提高城管执法的时效性。
4、建立联动惩戒机制。依托区域信息平台,把行政处罚结果纳入前端行政部门管理和信用约束范畴,推进城管处罚结果与企业信用、年检、备案、登记、房产交易等管理手段挂钩,建立个人征信体系,与个人银行贷款、子女入学、社会保险、购买房屋、办理居住证等手段衔接,合力惩治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5、设立城市管理执法专项经费。设立城市管理执法保障专项业务经费,采取区、街道乡镇各承担50%方式集中使用,由区政府对各辖区和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实施考核奖惩。设立年度“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完善考评办法和考核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实行奖优罚劣。要加大对街道乡镇管理执法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等形式,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等城市管理难点、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和管理。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由区政府牵头组成专门工作机构,认真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和督查推进。各职能部门要依据《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结合部门职能,研究制定细化方案;区编制部门要加快研究与新型城管体制相匹配、科学高效的城管编制方案;区法制办要牵头对部门职能交叉、管理主体多元的管理事项进行法规梳理,明确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标准。
2.做好宣传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宣传部门要从有利于城管事业发展的高度,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以增进共识、统一思想,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良好氛围。
3.紧扣时间节点。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的部门多、事项多、法规多,涉及到职权职责和利益调整,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要以改革大局为重,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改革方案,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时间节点,依据各自分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启动实施。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三
一、问:什么是“三变”改革?
答:是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三项改革,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切切实实让农民富起来,简称“三变”改革。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及“三变”改革,他指出,要通过改革创新,要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2017年2月5日,“三变”改革作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进一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改革发展。
二、问:“三变”改革在我国什么地方取得了显著成效?
答: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探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产业增效、农民群众增收、农村生态增值,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已覆盖65个乡镇、31个社区(街道)、881个行政村、29个省级农业园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163.49万亩,整合财政资金7.83亿元,撬动村集体自有资金1.26亿元、农户自有资金5.07亿元、经营主体资金44.98亿元参与入股。共有49.32万农户成为股东(其中贫困户13.97万户),带动162.03万农民(其中贫困人口40.16万)受益。“三变”改革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多次对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国探索试验推广。2016年8月23日至24日,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的唐仁建同志(现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赴六盘水市,就“三变”改革、农业产业发展等进行考察调研,并撰写了《万变不离其宗:打造“股份农民”》的调研报告,认为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核心是打造“股份农民”,通过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的“双轮驱动”,有效活化了要素资源,实现了“产业连体”“股权连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三、问:“三变”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资源变资产。村集体以集体土地、森林、经济林、草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和股金收益分红。2.资金变股金。以各级各部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财政资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原则上可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量化到村集体和农户,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和股金收益分红。3.农民变股东。农民自愿以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资金、技术、自有大中型农机具、设施蔬菜大棚、无形资产等生产要素,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和股金收益分红。
四、问:“三变”改革是强制性的吗?
答:“自愿自主”是“三变”改革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将充分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民意愿,把选择权交给农民,依法行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五、问:“三变”改革能为农民带来哪些收益? 答:举个例子,李如明是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的一个普通村民,也是当地知名的贫困户,家中拖儿带老共有6口人,名下3亩田,过去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家庭年收入不足2000元。自从村里实行“三变”改革以来,他不仅用3亩农田入股了当地的一家猕猴桃种植企业,还和妻子一起在猕猴桃基地打工,管理着一片果园,除每年固定领到一定数额的红利,猕猴桃达产后还可以拿到分红。当了半辈子农民的李如明现在有了两个新身份——“新股民”和“职业农民”,去年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三变”带来的经济收益,他彻底实现了脱贫,家里盖起了新房,还有了存款。
六、问:我县“三变”改革试点的主要实施步骤是什么? 答:县委、县政府将按照积极稳妥、试点先行、风险可控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基础实施单元开展试点工作,在每个乡镇选2—3个行政村开展试点,主要按照“梳理可变资本、选准主导产业、引进承接载体、带动农户参与、确定受益对象、落实投放资本、协商合作事项、签订合同协议、推进项目实施、抓好总结验收”等“十步走”的基本流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三变”改革。在不断实践、探索、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序有效、风险可控的规范化操作办法,逐步推广到全县344个行政村,促进“三变”改革深入推进。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四
以《福建省殡葬管理办法》为指导,按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将兴建、改造殡葬服务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把建设殡葬设施,提高火化率,制止乱埋乱葬等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殡葬改革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积极倡导和推行的一项重大社会改革,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一件大好事。现阶段兴建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是处理骨灰切实可行的表达式,也是改革丧葬陋习的一项有效措施,应本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等方针,加快我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二、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扎实抓好殡葬改革工作。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殡葬改革是一场直接触及几千年传统习俗的大变革,是党和政府倡导的一项重要政策。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各村要充分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分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宣传殡葬改革对保护资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宣传乱葬对于秀丽山川、生态环境乃至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危害性,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实行火葬是一种有利于节约土地、净化环境、节约开支、减轻农民负担的好事。各村要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殡葬管理政策,通过党员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实行干部包村宣传,提高群众认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执行殡改的有关规定,既要加大下面典型宣传,也要对违反殡葬管理规定的人和事予以曝光,使我镇关于推进殡葬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入人心,促进殡葬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大力提高节俭办丧事的文明新风,宣传违反殡葬管理的处罚规定,对毁林占地建坟、乱建坟墓的典型事件要予以平毁并要处罚处理,在全镇形成有利于殡改的良好氛围。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殡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镇成立了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综治及民政的领导为副组长,成员单位由民政办、派出所、国土所、村建站、林业站等负责人组成,小组下设办公室镇指定2名联络员,村由村主任兼任信息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殡改工作有序进行。
三、
基本原则和要求。
1、农村公益性公墓应利用脊地,严禁占用耕地和在公路、河流、主干道两侧及风景区、乡(镇)周边地区水源保护区内建设公益性公墓。同时,也要尊重当地群众的意见,在选定公益性公墓时,可邀请当地有影响的村民代表参与一道择地,便于大多数人接受。
2、农村公益性公墓要严格控制墓穴用地面积,按照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的原则,统一规划,每穴墓不得超过3平方米。安葬时应以土掩埋,以利绿化;以碑为标志的应统一规格,宜小不宜大,尽量使用卧碑或横碑。禁止建造大型墓、家庭(宗族)墓。
3、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严禁对外经营,不得为本村村民以处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
4、每个村原则上兴建一处公益性公墓或一座骨灰堂(尽量利用旧墓地),偏远、人口较多的自然村根据需要,经统一规划,也可设置公益性公墓。各村可侧重于骨灰堂的存放设施建设,特别是多姓的村,要尽可能集中建一处骨灰堂,也可利用祖祠空余房间作为骨灰安放,便于村民就近祭祀。
5、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经镇政府审核同意,报县民政部门审批。
四、时间安排及要求。
1、准备阶段(2005年5月—2005年7月15日)。各村要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并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做好各村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的规划、选址工作,并做好申请报批材料。
2、实施阶段(2005年7月16日—2005年8月15日)。搞好整体规划,分步进行,先开路后整台面,一处公墓原则上要统一墓型,最少要一平台一墓型,专人制作。安葬时应以土掩埋为主,尽量避免使用硬化材料,统一绿化。公墓规模一般可按本村人口年死亡率6‰作规划,先期可造3年需要量的示范墓葬,示范墓待验收后即可安放骨灰。
3、管理要求:各村必须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关于殡葬改革和公墓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成本计费原则规范收费额度,计费标准要向村民公布,接受县民政局和物价部门的监督管理。
五、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补助方案和奖励措施。
1、公墓、骨灰堂(楼)要求在2005年8月底前完成,经县、镇主管部门验收认定后,县补助每个村3000元,镇政府补助每个村3000元;在2005年9月底前完成的,按上述标准的70%拨补;在10月底前完成的,按上述标准的50%拨补;超过上述时限,不予补助。
2、各村在8月底前完成公墓或骨灰堂(楼)建设,给予所在村工作人员奖励3000元,逾期不予奖励。县殡仪馆建成投入使用后,火化率达100%并按规定安放骨灰的,每个村奖励3000元。
苟堂政[2005]43号。
各村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直属党委、镇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郑州市殡葬管理条例》,根据新密办(2005)41号文件《新密市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我镇殡葬改革事业进程,现就依法强力推行殡葬改革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郑州市殡葬管理条例》为依据,按照“城乡一体,整体推进,一步到位,全面规范”的要求,认真落实殡葬改革工作的各项措施,在全镇行政辖区内强力推行火化,革除丧葬陋俗,全面完成市下达的殡葬改革责任目标,努力开创我镇殡葬改革工作新局面。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苟堂镇殡葬改革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和管理全镇的殡葬改革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民政事务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殡葬改革的组织、监督、检查、考核和评比等日常工作。各村要建立相应组织和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对殡葬管理的组织指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主要任务。
(一)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深入宣传有关殡葬管理的法律法规,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殡葬改革。
(二)按照统一部署,实行“零点行动”即从2005年9月1日零时起,全镇所有亡故人员遗体一律实行火化(国家政策规定的少数民族除外)。
(三)革除丧葬陋俗,禁止在公共场所搭设灵棚,停放遗休,吹奏哀乐,抛撒、焚烧冥币及其它迷信物品。
(四)完善骨灰存放设施建设,规范骨灰处理方式,提倡骨灰进入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存放,火化后深埋不留坟头,禁止将骨灰装棺土葬。(五)建立健全机构,落实工作职责。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从2005年8月16日至2005年8月31日)。各村、各有关部门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运用各种有效方式,深入宣传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郑州市殡葬管理条例》及新密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改革群众殡葬观念,倡树文明新风。(二)强力推行阶段(从2005年9月1日0时至市殡仪馆建成投用)。在市殡仪馆没有建成之前,按属地管理原则,亡故人员的遗体由所在村负责落实运往邻近县(市)殡仪馆火化,所需费用由丧事承办者承担。镇直各单位亡故人员的火化工作由本单位负责落实。镇民政事务服务中心负责做好周边县(市)殡仪馆的协调工作。对偷埋土葬的遗体,一律依法强制起尸火化,起尸火化工作由村组织实施,费用由丧事承办人承担。(三)完善规范阶段(市殡仪馆建成投用后)。亡故人员的尸体原则上在本市殡仪馆火化。要认真规范殡葬管理制度,完善殡葬改革工作措施。镇民政事务服务中心要进一步配合市民政局,大力做殡葬改革的完善提高工作,推进我镇殡葬改革工作迈入正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五、保证措施。
(一)宣传舆论开路,党员干部带头。镇政府要印发宣传资料1万份,《通告》350份,组织宣传车入村巡回宣传;各村委在辖区内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书写固定标语(每村横幅不少于10幅,固定标语不少于10条)。把通告张贴到每个村民组,把宣传资料发送到户;镇宣传办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开设专题栏目、强化宣传教育;镇直单位要在单位门口悬挂殡葬改革横幅。要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使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家喻户晓,为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全镇国家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要认真按照有关文件规定要求,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人做起,做推行火葬的带头人,做殡葬改革的开拓者,引导、带动群众自觉参与殡葬改革。
(二)层层签订目标,认真落实责任。火化工作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和支书、主任负责制,镇政府与镇直有关单位、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殡葬改革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建立奖惩兑现的激励机制,确保全镇殡葬改革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严格殡葬管理,整顿相关市场。各村要严格按照《新密市死亡人口登记报告制度》的规定,认真对本辖区死亡人口进行登记上报,准确掌握死亡人口数量,防止土葬现象发生;镇文教办要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加强对在医院亡故人员的登记管理,把紧关口,严禁遗体运走土葬;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殡葬法规的规定,规范本辖区丧葬用品市场的管理,对非法制造、经营封建迷信用品的商户要坚决取缔,对经营、制造者依法严惩。
(四)强化督促检查,建立举报制度。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负责督促分包联系村和分管联系单位的殡葬改革工作;各村也要明确殡葬改革工作联络员,对辖区内的殡葬改革工作实行依法督查。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设立举报电话(69251006),全天接受举报,及时调查处理。(五)完善配套设施,确保骨灰存放。各村要科学规划完善殡葬改革配套基础设施,做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工作,保证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满足实行火葬后骨灰处理的需要。(六)改革丧葬习俗,倡导文明新风。各村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改革丧葬习俗中的作用,把丧葬改革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民守则,作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一项内容,使村民主动参与丧葬习俗改革。各村委会要建立“红白理事会”,教育和引导群众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坚持文明节俭办丧事,严禁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禁止在丧葬活动中从事封建迷信活动。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推行殡葬改革的重要性,主要负责同志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重视殡葬改革工作,把它放到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目标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部署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完成责任目标。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镇纪检、宣传、民政、公安、工商、卫生、土地、城建、劳保等殡葬改革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加强信息联络,强化管理监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落实。要构建“反应快捷,运转协调,高效便民”的殡葬改革网络体系,确保火化目标圆满完成。
(三)落实责任,严格奖惩。镇党委、政府对年度火化率达标的村予以通报表彰,村主要干部和分管干部予以奖励,对年度火化率不达标的,取消单位和个人的年度评先资格,并给予单位黄牌警告,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理。对亡故土葬后起尸火化的原单位干部职工,要追究死者生前所在单位领导责任,同时取消所在单位年度评先资格,同时,不再发给亡故人员亲属丧葬补助费,抚恤金和遗属补助费。对于我市殡仪馆没有建成前,亡故人员交通费补助除市补助外,我镇再补助100元,实行半年对村结算一次。对各村每发现1例,对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支部、主任、主抓村干部及组长扣发1个月工资,完成任务者奖。
(四)常抓不懈,依法行政。殡葬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宣传教育工作要实现经常化,要充分利用正反两面典型,加强宣传,弘扬正气,警示教育。要加强对殡葬管理队伍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殡葬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各村(居)委会、镇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殡葬管理办法》和《抚州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及县殡葬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有步骤地推行强制性火化政策,改革土葬,革除丧葬陋俗,倡导文明新风,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本镇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国家殡葬管理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改革为动力,改革传统丧葬习俗为内容,加快殡葬设施建设,改革土葬,积极有步骤地推行强制性火化政策,破除丧葬陈规陋习,建立完备殡葬服务设施和殡葬管理服务网络,反对封建迷信,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目标任务。
1、改革土葬,推行火葬。各村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用地的原则,逐步建立农村公益性墓地,并加强管理,为本辖区村民提供丧葬服务。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经营性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公墓的指导与监督,使其规范化发展。
2、2008年9月6日零时起全面推行火化政策,死亡人员实行强制火化。
3、禁止乱埋乱葬。禁止在三沿六区(沿铁路、公路、河道两侧,规划建城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农田保护区)内葬坟。全镇行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含离、退休人员)死亡火化后,骨灰应当葬入县公墓山或寄存在县殡仪馆骨灰堂。各村要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坚决禁止乱埋乱葬。
三、工作步骤。
按照《抚州市殡葬改革工作“十五”发展计划》要求,本着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分段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全镇的殡葬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2008年7月19日-9月6日)。
2、召开全镇殡葬改革动员大会,各村(居)委会都要召开相应的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布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开展殡改宣传月活动。采取城镇与乡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以“改革传统丧葬习俗为内容,推行全面火化政策”为专题的宣传月活动。各单位和所有村(居)委会要办好墙报,张贴标语和县政府《通告》、各村所在地悬挂横幅,散发传单,宣传中做到不留死角。
4、各部门和各村(居)委会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殡葬改革专题学习和座谈,重点学习殡葬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和目的意义等。
第二阶段准备实施阶段(2008年8月6日-9月6日):
1、组建殡葬执法队伍并组织执法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2、清理全镇丧葬用品市场。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9月6日零时开始):
(一)全面火化,分步到位。以提高火化率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加快工作步伐,确保火化目标如期实现。2008年9月6日零时起实行“零点行动”,对规定区域内死亡人员实行强制性火化。关闭火化辖区内棺木市场。
(二)以整治“三沿六区”乱建坟墓为突破口,认真清理“三沿六区”乱建坟墓。通过整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组织领导。
1、成立赤水镇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镇长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党委员委员、镇纪委书记、派出所所和分管民政领导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民政、宣传、土管、林业、城管、公安、工商、卫生、团委、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民政所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殡葬改革工作的规划制定,协调指挥全镇的殡改工作,对殡葬执法进行监督检查。
办公室职责为:负责殡改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具体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殡改文件上传下达工作,及时通报殡改情况;做好领导小组的参谋,负责牵头召集各职能部门协调工作,处理有关日常事务。
有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为:
(1)民政部门:宣传贯彻国家殡葬改革的法规和政策,制定殡葬改革有关规划和措施,履行好殡葬管理职能,抓好殡葬改革各项措施落实,加强对殡葬服务单位管理,负责解释政策、法规。
(2)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对违反殡葬管理规定的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和有关单位负责人予以查处。
(3)宣传部门:加强对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主动组织各新闻单位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政策法规、正反典型,不断提高人们推行殡葬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公安部门:负责全镇范围内因各种案件死亡的尸体现场处置,并及时上报镇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对阻碍殡葬管理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毁坏财物、侮辱、殴打殡葬执法人员的人和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从重从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工商部门:依法加强丧葬用品市场管理,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经民政部门审核后才能发给营业执照,对在火化区内生产、销售土葬用品的,坚决取缔,依法处理。
(6)土管部门:加强对丧葬用地的管理,对滥占土地、乱埋乱葬和非法出售墓地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制止和取缔。
(7)林业部门:对占用林地毁林建墓及利用木材在火化区内搞土葬的,按照《森林保护法》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
(8)城管部门:对占用公共场地搭设灵栅停放遗体、摆设花圈和挽幛、吹奏丧事鼓乐的,依法予以制止和处理。
(9)卫生部门:加强对医院的监督管理,对医院同意或默许单位和个人(含丧主)将尸体外运造成棺殓土葬的,进行责任追究和行政处分。
(10)团委、妇联职责:在青年、妇女中做好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丧事的宣传教育解释工作,积极引导青年、妇女理解、支持,参与殡葬改革工作。
(11)各村(居)委会:加强对本辖区人员的宣传教育,积极做好殡葬改革落实工作,严格管理和监督本辖区内的殡葬行为,及时主动上门做好丧户工作,明确各村小组的工作职责,并实行零报告制(向殡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确保殡葬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2、组建赤水镇殡葬管理执法队。从民政、公安、城管、工商、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抽调政治素质高、原则性强、身体健康、能说肯干的人员到镇殡葬管理执法队集中办公,具体实施全镇殡葬管理的行政执法。各村要有一名殡葬改革信息员,由各村民连长担任。
五、处罚办法。
1、将应当火化的遗体进行土葬的,或者将骨灰殓棺土葬的,由殡葬管理执法队会同有关单位责令死者亲属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应采取强制性措施进行遗体火化,所需费用由死者亲属承担。要采取强制措施时,村(居)委会和死者生前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必须到场协助落实各项强制性措施。
2、全镇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含离、退休人员)中的亡故人员,实行强制性火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其遗属可离受国家抚恤等待遇的,必须凭火证明,向有关单位申领丧葬费、抚恤金。对拒不按规定执行的,死者生前所在单位不得为其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得发放安葬费、抚恤金。
3、火化区内的城镇居民(含菜农)、村民死亡后拒不实行火化的,乡(镇)可以停发其遗属所享受的有关社会福利待遇。
4、在火化区域内生产、销售棺木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部门依法进行关闭,非法进行交易的没收物品,并处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售土地给丧家葬坟,农村公益性公墓不得为本村村民以外的人员提供服务;对非法出售土地葬坟的单位和个人,由土管部门会同镇政府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对每穴处以相应的罚款。
6、在机关单位院内及街道旁等公共场所搭设灵栅的,由民政、城管、公安等部门依法予以处理,并处相应的罚款。
7、阻碍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聚众闹事,由公安部门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对应当火化而未火化的死亡人员遗属发放了丧葬费、抚恤金的单位和责任人,由监察部门进行查处,除责成有关单位追回违规发放的丧葬费等各种补助外,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9、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六、保障措施。
1、强化殡葬宣传。各村(居)委会要对本单位或本辖区的人员进行殡葬改革的宣传教育,注意把殡葬政策、移风易俗的思想观念与实践“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确保殡葬改革的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贯彻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殡葬改革的行为,都有责任劝阻、制止和检举。要通过全方位宣传,真正使殡葬改革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使之自觉参与。
2、切实加强领导。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镇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好。
3、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殡葬改革工作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村(居)委会要把殡葬管理纳入村(居)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村(居)委会必须对死亡人员实行零报告制(每日下午5:30时前向镇殡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对未实行零报告的单位,将由镇政府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4、健全殡葬管理服务网络。镇成立殡葬服务站,村(居)委会成立殡葬管理理事会,村民小组要有一名殡葬改革工作联络员,形成上下贯通的殡葬管理工作网络,从而整体推进殡葬改革工作。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五
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顺利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唯一途径。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新学期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供您参阅。
为全面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2号)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和英语系的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方案的实施,能够使英语系在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便更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内容。
(一)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针对学院当前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共享与使用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将如何把各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成果引入课程与教材,改变高等学校一些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的状况,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作为英语系本年度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列入“质量工程”,根据学院网络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我系发展实际规划如下。
1.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1)建设目的。
在“”期间,我系计划建设1—2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将有计划地遴选推荐10门左右课程进入校级级精品课,在此带动下形成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引导学校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我院在此期间拟推荐1-2门省级精品课,以实现零的突破。
(2)建设内容。
省级精品课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等6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实现精品课程的。
教案。
大纲习题实验以及教学文件与参考资料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2.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使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享受最需要的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教育全国统一考试平台的建设,实现考试的安全、便捷和高效率。
(2)建设内容。
按学院要求各教学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校级和省级精品课逐步全程上网,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推进高校课程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省级及学校精品课在本校内实现共享,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每年必选一门网络教学的课程,计入总学分,我院应在此方面作好软硬件条件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当前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我院和我系在此项目上在全省则处于较低水平,应切实抓住这一机遇,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设内容。
英语系准备在今年组建一个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教师科研队伍建设。
按照学院科研科的工作要求,英语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生团体,国内外访学和学术活动的参与。本年度,学院将推荐两名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访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领导,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系部相应成立教学工作督导小组,明确教学督导机制及其工作人员和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划分职责,充分调动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保障课程改革活动顺利实施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特成立如下组织:
1.领导小组。
组长:谷柏玲。
副组长:陈艳玲。
成员:任波、姚敏、李建荣、
2.工作小组。
组长:陈艳玲(兼)。
副组长:贯丽丽。
成员:孙策、戈秀兰、郑颖、常丽坤、杨伟达、唐一萌。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听课评课、教学调研、学生座谈、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同时每年进行一次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注重社会评价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
(三)建立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并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对系内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中申报的科研课题,积极向学院申请给予经费支持,对取得研究成果,并获得市省级以上奖励的,系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兴趣和热情,适应新形势和新课改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实施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研究,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主要问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改革目标:
1、总目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优成绩。
2、教师目标:学会反思,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力争在三年内,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等方面形成显著的优势,使我校成为平泉县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在承德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
三、组织机构:
组长:杨宗昌。
副组长:李盛清秦凤军尚云峰。
成员:
孙军隗学新宋国志景立山。
韩玉芹王义金刘新华刘英。
石晓东。
四、教改实验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五、工作重点:
1、以魏书生科学民主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借鉴学习研究洋思中学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深入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着眼于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节课讲授时间不许超过15分钟。另一方面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教师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堂主任的地位,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让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改革,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亚学习状态”,以及边缘生和后进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彰显“活力课堂”,使学生愿学、会学和乐学,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要求八个字“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讲解释疑时间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2、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
(1)引课示标:导入要体现“新、趣、活、洁”,学习目标要真实科学明了。
(2)自学指导(自学提纲):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提纲进行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反馈,师生间释疑解难,教师重点难点点拨。
(4)自我展示:师生、生生互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教师把握好切入点,讲在当讲处,讲在点子上,导在引发时。
(5)训练拓展: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拓展探究必做题,试做题,探究思考题。
(6)自主测评:教师将已准备好的检测题(检测题可以是篇子、练习册。题目要求精选,一定要体现学习目标,并且要典型,符合中考题型)发给学生,学生快速解答,然后学生间快速批阅。教师评价。
3、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解惑。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七、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八、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
九、教改实验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
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制定课改实施方案。
2、进行课改动员,下发课改学习材料,各学科组进行研讨。
(二)、研究实施阶段。
1、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为中心,各教研组全面展开研讨。
2、全面落实“一备、二研、三讲、一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同科共备的分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对课改进行深层次研究。
3、开展课改实验课观摩研讨活动。从第二周起,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内集体备课,推选一人上研究课。全组教师听课,领导小组成员评课,上课教师说课。每月各组都要计划安排2节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的研究课。所有参与课改研究的教师都要自觉上好展示课。
4、举办理科教学评优,带动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新教学模式活动的全面开展,带动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5、给学生下发征求意见卡,了解学生的愿望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6、各实验教师每两周写一篇实验总结,提倡写实验。
日记。
教研组长每月写一篇学科实验阶段报告。
(三)、总结提炼阶段。
1、进行阶段性总结,完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统计写出实验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相关展示活动。
学期末,开设教师论坛,让广大教师畅所欲言,促进教师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探讨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对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几点意见。
第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在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上,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课改要求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第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之高下,更不能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要给予教师应有的安全感与自尊。这几点,对于构建新型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究竟应该从哪几方面,以怎样的方式去评价课堂教学呢?
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与之密切关联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这就决定了评价的着眼点。换言之,即学生学习的状态、接受知识的形态与教师教学的行为。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聚焦点,由此为出发点,去审视其他两个方面的利弊与得失。
评价内容及标准:
1.学生的学习状态。
(1)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看是否有些学生能对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启发。
(2)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3)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看所提问题与发表的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4)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
(5)生成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2.知识的形态。
(1)基本性。
一看是否揭示了以某一内容为基础知识结构本身的逻辑规律性,二看是否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点。
(2)基础性。这主要是从学生的认识与经验的背景去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否能与学生已有的观念、经验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相互作用,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3)过程性。主要是看是否有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与独立思考的活动或机会,进而通过学生群体的讲座与交流获得理解与体验。
(4)策略性。看学生是否获得关于怎样学习、怎样记忆、怎样思维的一般方法的经历与感悟,从而增强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的能力。
(5)实践性。看所接受的知识是否具有应用价值,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行为。
(1)组织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即一般意义上的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
(2)注意中心。看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上去。
(3)教学机制。看教师是否具备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发展的进程。
(4)教学态度。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能够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是否有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是否能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是否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能给予应有的赞赏,而不论学生的这种表现出现在教师的什么心境下。
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进行大胆探索与改革,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合作探疑、竞争展示、当堂达标”的原则,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与交流、点评与小结、课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开放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减负提质。结合初中部实际,结合上一年度课改的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顾问:洪周易。
组长:徐。
说明:在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年级以年级组长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成员,组成年级课改研究小组。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灵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小组学习为组织核心,切实用好学部的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80%,当堂达标率为80%以上。
2、各班按要求建立学习小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导学案进行教学。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以学论教。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四、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组6人左右,每个组可设文科组长、理科组长各一名,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0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如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达到“以练习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发展为主旨”的目标。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亦可在课中自学,自觉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晚自习时间一般要求教师不讲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校本学案、单元检验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1、教师培训:由教务处组织培训,统一思想、落实精神。
2、各年级按学校规定完成班级小组架构建设,定人定座次定小组成员职责。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具体落实,在第七周前完成。
3、第八周由教务处组织召开全体学习小组组长会议,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各项。
规章制度。
4、组织听评课活动。方式主要有:每年级每周至少上一节课改示范公开课,年级组长安排与随堂听课相结合,教研组组织听评课。教师听课后要及时写出点评。
5、及时评估反馈。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课改,及时对小组进行评价,每月一次班评,每期一次校评。每月对校本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小结。每月对课改情况进行总结,在“长鸿杯”教学竞赛中充分展示课改成果。教务处负责备案,学部负责抽检,学期期中、期末教务处公布各教研组课改量化分。
6、期末各教研组、教务处写出总结。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兴趣和热情,适应新形势和新课改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实施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研究,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主要问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改革目标:
1、总目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优成绩。
2、教师目标:学会反思,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力争在三年内,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等方面形成显著的优势,使我校成为平泉县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在承德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
三、组织机构:
组长:杨宗昌。
副组长:李盛清秦凤军尚云峰。
成员:
孙军隗学新宋国志景立山。
韩玉芹王义金刘新华刘英。
石晓东。
四、教改实验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五、工作重点:
1、以魏书生科学民主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借鉴学习研究洋思中学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深入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着眼于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节课讲授时间不许超过15分钟。另一方面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教师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堂主任的地位,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让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改革,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亚学习状态”,以及边缘生和后进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彰显“活力课堂”,使学生愿学、会学和乐学,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要求八个字“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讲解释疑时间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2、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
(1)引课示标:导入要体现“新、趣、活、洁”,学习目标要真实科学明了。
(2)自学指导(自学提纲):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提纲进行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反馈,师生间释疑解难,教师重点难点点拨。
(4)自我展示:师生、生生互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教师把握好切入点,讲在当讲处,讲在点子上,导在引发时。
(5)训练拓展: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拓展探究必做题,试做题,探究思考题。
(6)自主测评:教师将已准备好的检测题(检测题可以是篇子、练习册。题目要求精选,一定要体现学习目标,并且要典型,符合中考题型)发给学生,学生快速解答,然后学生间快速批阅。教师评价。
3、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解惑。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七、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八、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
九、教改实验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
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制定课改实施方案。
2、进行课改动员,下发课改学习材料,各学科组进行研讨。
(二)、研究实施阶段。
1、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为中心,各教研组全面展开研讨。
2、全面落实“一备、二研、三讲、一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同科共备的分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对课改进行深层次研究。
3、开展课改实验课观摩研讨活动。从第二周起,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内集体备课,推选一人上研究课。全组教师听课,领导小组成员评课,上课教师说课。每月各组都要计划安排2节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的研究课。所有参与课改研究的教师都要自觉上好展示课。
4、举办理科教学评优,带动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新教学模式活动的全面开展,带动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5、给学生下发征求意见卡,了解学生的愿望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6、各实验教师每两周写一篇实验总结,提倡写实验日记。教研组长每月写一篇学科实验阶段报告。
(三)、总结提炼阶段。
1、进行阶段性总结,完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统计写出实验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相关展示活动。
学期末,开设教师论坛,让广大教师畅所欲言,促进教师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探讨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对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几点意见。
第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在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上,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课改要求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第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之高下,更不能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要给予教师应有的安全感与自尊。这几点,对于构建新型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究竟应该从哪几方面,以怎样的方式去评价课堂教学呢?
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与之密切关联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这就决定了评价的着眼点。换言之,即学生学习的状态、接受知识的形态与教师教学的行为。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聚焦点,由此为出发点,去审视其他两个方面的利弊与得失。
评价内容及标准:
1.学生的学习状态。
(1)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看是否有些学生能对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启发。
(2)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3)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看所提问题与发表的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4)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
(5)生成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2.知识的形态。
(1)基本性。
一看是否揭示了以某一内容为基础知识结构本身的逻辑规律性,二看是否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点。
(2)基础性。这主要是从学生的认识与经验的背景去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否能与学生已有的观念、经验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相互作用,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3)过程性。主要是看是否有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与独立思考的活动或机会,进而通过学生群体的讲座与交流获得理解与体验。
(4)策略性。看学生是否获得关于怎样学习、怎样记忆、怎样思维的一般方法的经历与感悟,从而增强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的能力。
(5)实践性。看所接受的知识是否具有应用价值,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行为。
(1)组织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即一般意义上的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
(2)注意中心。看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上去。
(3)教学机制。看教师是否具备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发展的进程。
(4)教学态度。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能够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是否有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是否能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是否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能给予应有的赞赏,而不论学生的这种表现出现在教师的什么心境下。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七
为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xx年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青府发〔20xx〕7号)和《青白江区防火安全委员会关于转发成都市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青防〔20xx〕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要求,镇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为确保排查整治工作顺利推进,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杨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杜文钲镇长助理。
兰辉镇党委委员、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
成员单位:党政办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项目推进办公室综治办。
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
社区管理服务中心。
大同派出所大同供电所。
一心社区红光社区。
新峰社区同福村。
界牌村青龙村。
五里村西林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任洪文同志兼任,办公室设在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二、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要求,进一步开展消防隐患大排查,坚决杜绝群死群伤恶性火灾,遏制重大火灾,减少一般火灾,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我镇火灾形势稳定和社会和谐。
三、工作目标。
(一)排查治理范围内各类场所存在的消防隐患底数清,情况明;
(三)确保全镇火灾形势持续稳定,力争不发生重大以上火灾事故,坚决杜绝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
四、整治时间。
从即日起至20xx年4月15日。
五、整治范围。
(一)人员密集场所。
3、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4、其他人员密集场所。
(二)易燃易爆单位: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和场所;
(三)“三合一”场所:人员住宿与生产、仓储或经营等使用功能为一体的建筑和场所;
(四)文物古建筑:列入国家、省、市、县(区)政府保护的文物古建筑;
(五)使用功能复杂,涉及多家产权单位,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商住楼、综合楼;
(六)综合楼内违章设置的幼儿园、少儿培训机构;
(七)“六小”场所:小门店、小作坊及出租屋(住人场所)、小网吧、小旅馆、小餐厅、小影视厅。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八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发〔2019〕17号)、《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皖办发〔2019〕22号)、市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相关规定及《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执行最严谨的标准。
1.强化标准实施。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推广力度,强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价。监督生产企业严格按食品安全标准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镇卫健办、镇农办、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最严格的监管。
2.净化产地环境。实施耕地环境治理保护重大工程。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开展涉重金属行业污染土壤风险排查和整治。完成全镇耕地质量类别划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到2020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控体系建设和专项执法力度,加大餐饮油烟治理力度。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镇农办、镇环保办、镇执法所,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推广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安全合理使用技术。加强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严格落实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落实农业生产经营记录、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等有关规定,防范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到2020年底,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镇农办,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严格粮食企业收购资格管理,督促企业落实出入库(厂)和库存粮食检验制度,探索建立质量追溯制度、重金属等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严禁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加强烘干、存储和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镇经贸办、镇财政所,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食品生产监管。全面实施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在日常监督检查全覆盖基础上,综合运用日常检查、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飞行检查等手段,实施精准监管。到2020年底,全镇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建立haccp体系;食品加工小作坊登记率100%。到2021年底,对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饮料等高风险大宗消费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开展体系检查。探索开展食品生产安全第三方检查。(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强化食品销售监管。鼓励大中型销售企业开设临保专区、专柜销售临期食品。严格执行畜禽屠宰检验检疫制度,规范畜禽屠宰企业废弃物管理、禁止滥食和交易野生动物。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电子追溯、标签说明等产地准出制度,强化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工作。到2020年底,全镇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整治提升率达到100%;食品小摊贩备案率达到100%。(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经贸办、镇农办、镇国土所、镇规划建设办,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强化餐饮服务质量监管。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全面执行进货查验、加工操作、清洗消毒、人员管理等规定,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连锁餐饮企业、学校食堂等餐饮服务提供者要建立稳定的食材供应渠道和追溯记录。落实餐饮具集中消毒监管制度,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任,保证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保证送餐用具、餐具制品质量安全。到2020年底,小餐饮备案率达到100%。(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中心校、镇卫健办,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实行最严厉的处罚。
8.严惩重处违法犯罪。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行政执法部门发现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公安机关同时抄送检察机关;发现涉嫌职务犯罪线索的,移送监察机关。落实“处罚到人”要求,严厉处罚违法企业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实行食品行业从业禁止、终身禁业,对再犯从严从重处罚。做好与民事和行政诉讼的衔接配合,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等食安委成员单位,各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9.强化失信联合惩戒。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建立全县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实时更新。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加大对失信人员联合惩戒力度,曝光违法违规企业,倒逼落实主体责任。(镇经贸办、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农办,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坚持最严肃的问责。
10.厘清监管事权。依法依规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食安委成员单位食品安全职责,进一步强化地方党委领导责任、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采取执法检查、案卷评查等方式,对地方和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开展监督指导。(镇农办、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强化督查考核。完善评议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常态化评估体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跟踪督办、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精神文明创建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突出结果导向和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调整的重要参考。(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严肃责任追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不力、履行职责不力,或者阻碍干涉监管部门履行职责,导致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和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不力,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监管工作中失职失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参与、包庇、放纵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弄虚作假、干扰责任调查,帮助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从重追究法律责任。(镇纪委、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强化食品安全组织领导。履行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深化监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基本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确保有职责、有岗位、有人员、有手段。(镇组织办、镇财政所、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镇食安委主任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每年至少召开2次全体会议,并及时召开食安办会议。加强各社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建设,主任由社区书记担任,明确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网格员,配备装备设备,确保有人干事、有人负责。(镇党政办、镇食安办、市场所,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加强基层综合执法。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各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以食品安全为首要职责,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点任务,加强执法力量和装备配备,确保执法监管工作落实到位。派出所、市场监管等部门要落实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保障执法人员待遇,实施执法人员人身意外伤害、工伤保险制度,落实国家抚恤政策。(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农办、镇组织办、派出所、镇劳保所、镇财政所,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加强信息员协管员队伍建设。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专兼职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队伍,充分发挥调查摸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聚餐登记、日常巡查、宣传引导等方面作用。建立健全“四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实施考核奖惩机制,确保信息员、协管员人均月补贴200元。(镇财政所、镇食安办、市场监督管理所,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17.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设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生产经营过程持续合规。到2021年,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人员的法规知识抽查考核合格率达到90%以上,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应调离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督促生产经营者依法落实自查评价制度,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到2021年,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普遍实施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规范,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达到100%。(市场监督管理所、镇农办、镇食安办,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依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建立信息化追溯体系。完善推广政府部门食用农产品、肉菜等重要产品追溯平台,逐步实现部门间、部门与企业信息化追溯体系对接。到2021年,实现示范范围内重点品种、重点企业信息化追溯全覆盖。到2021年,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100%实现信息可追溯,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90%以上实现产品信息可追溯。乳制品、酒类、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以及大型食品企业产品,100%实现信息可追溯。(镇农办、镇经贸办、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9.积极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加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宣传力度,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发挥保险的他律作用和风险分担功能。推进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集体用餐单位、农村集体聚餐、大宗食品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和配餐单位主动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投保。(镇财政所、镇经贸办、镇农办、市场所、镇食安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0.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放管服”要求,推进许可认证制度改革,针对低风险食品依法推行许可“告知承诺制”,简化许可申请材料,进一步压缩许可审查时间,实现许可、审评、审批全程电子化,信息全部可查询。对规模化经营主体和小散农户实行差异化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镇农办、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标准化工作推进方案。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推进家庭农场认定和示范创建。到2020年底,完成省、市确定的规范农民合作社和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目标。(镇农办,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加快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调整优化农产品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对重点区域品牌、自主品牌、企业品牌、特色食品品牌的跟踪培育,培育和扶持一批“中华老字号”、中小企业名牌产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引导鼓励企业获得认证认可、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推进食品企业技术改造,完善食品流通体系建设,推动食品物流设施升级改造,加大冷链物流项目支持力度,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发展,鼓励生鲜食品经营者实施存储、批发、加工、运送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支持重点食品行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产销模式,加强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持续开展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乱”向“名特优”转变,到2021年,90%以上小作坊提升规范达标。(镇经贸办、镇财政所、镇农办、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3.加强食品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将食品安全纳入重点研发计划,加快人才队伍引进培养,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化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研究,提高食品安全风险发现和防范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镇组织办、镇经贸办、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24.密切部门间协调配合。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市场监管、农办、派出所、卫健办等部门间沟通协作,防范监管失责缺位。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跨部门协作配合。(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农办、派出所、镇卫健办、镇执法所、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完善风险分析研判机制。落实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联席会议机制,强化风险信息分析研判,采取有效措施,明确不同风险的责任主体、处置措施和整改时限。构建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农办、镇卫健办、镇中心校、派出所、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6.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大力发展社会检验力量,完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室建后管养机制。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风险监测覆盖全镇;食源性疾病监测覆盖到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卫健办、镇农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7.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强化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研究,加强食品安全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推动监管创新。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加强网络交易监管系统建设,打造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推进线上线下监管全覆盖。到2020年底,全镇学校(幼儿园)、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明厨亮灶”率达到100%。(镇经贸办、派出所、镇农办、市场监督管理所、镇执法所、镇中心校、镇食安办、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8.强化抽检监测问题导向。统筹国家和省、市、县四级抽检事权,力争抽检样品覆盖所有农产品和食品企业、品种、项目。增加高风险食品、低合格率食品的抽检频次。按要求组织开展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生物毒素污染等指标监测。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的抽检。到2020年底,农产品和食品抽检每年不少于6批次/千人,其中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3批次/千人,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依法定期公开抽检信息,强化检打联动,对监督抽检中确认不合格的,做到100%溯源查处。(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农办、镇卫健办、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9.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水平。健全跨部门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食品安全事件预警监测、组织指挥、应急保障、信息报告制度,推进专家体系建设,强化培训演练。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制定应急方案。加强舆情监测,建立重大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响应机制。(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农办、镇卫健办、镇应急办、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0.强化风险交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建立舆情回应引导机制,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强化正面宣传报道,鼓励研究机构、高校、协会、媒体等参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及时开展风险解读,科学解疑释惑。鼓励企业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方式直接回应消费者咨询。建立谣言抓取、识别、分析、处置智能化平台,坚决打击造谣传谣、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镇外宣办、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1.强化普法和科普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食品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食安委各成员单位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各类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强化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教育要求,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大讲堂”等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合理膳食,开展营养均衡配餐示范推广。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稳定在80%以上。(镇外宣办、镇中心校、镇卫健办、镇司法所、镇科协、镇农办、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2.强化社会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公开执法职责、依据、标准、程序、结果和监督途径,积极搭建政务公开和执法公开工作平台。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制定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鼓励新闻媒体准确客观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有序开展食品安全典论监督。(镇外宣办、镇农办、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3.完善规范投诉举报。整合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热线,建成统一、权威、高效的12315投诉举报平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举报投诉法定时限回复率、有效处置率均达到100%。宣传和落实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特别是企业内部知情人举报违法行为。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严肃查处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恶意举报非法牟利的行为。(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农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组织保障。
34.落实党政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每年将食品安全列入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或党政联席会议议题,或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对主管领域食品安全工作承担管理责任,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食品安全、管业务必须管食品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本部门本行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各社区每半年向镇党委政府报告一次食品安全工作情况;镇党委政府每年于6月底前、12月底前分别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一次食品安全工作情况。(镇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5.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业绩突出、贡献突出、发现或排除重大风险隐患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镇党政办、镇食安办、镇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6.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与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相适应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必要的监管执法条件。企业要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品安全专业化服务领域。(镇财政所、市场监督管理所、镇食安办、镇农办,各社区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九
为进一步落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和“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要求,深化“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要求,现就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思维、对标眼光、一流标准、张家界特色,围绕“一件事”线上线下“一次办”,进一步完善标准、平台、组织体系,建立系统联动、协同共享机制,再造办事流程,实现事项全流程标准化办理、运行全过程标准化监管,推动政府公信力和落实力持续増强、政务效率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高,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二)改革内容。“一件事”是指企业群众需办理的一个“事项”,既可以是单独的“一件事情”,也可以是需到多个部门办理或多件相关的“事”、“一揽子事”,经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后,变成企业群众眼中或窗口统一办理的“一件事”;“一次办”是指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逐步实现从部门审批一个事项向服务企业群众“一件事”转变,从每个部门“最多跑一次”向“一件事”“最多跑一次”转变,从企业群众眼前的“一件事”“一次办”向任何“一件事”“一次办”转变。
1.一次告知。把“一件事”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办理方式、所需材料等要素,通过线上线下、电视电台、报纸等各种方式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材料的,要对补正材料的内容、期限、方式等一次性告知。
2.一次表单。对“一件事”涉及多个部门的材料、表格进行精简、优化、合并,整理成一张材料清单,方便企业和群众到现场或通过网上平台一次性阅知、一次性填报。
3.一次联办。企业和群众通过政务服务网一次认证、一点登录,到实体政务大厅提交一次材料、一张表格,前台对材料和表格一次性初审、一次性受理,后台一次性分办,职能部门开展并联审批、联合评审、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验收等集成服务。
4.一次办好。对申请材料齐全能当场办结的,一次性办好;对申请材料次要条件或次要手续有欠缺的,在当事人承诺补正后,采取容缺方式一次性办好;对申请材料齐全需要集成服务的,开展集成联办,并将办理结果一次性反馈给打印证书的部门(窗口),由该部门(窗口)制作相关证照、批准文书,采取现场递交、邮政寄递、网上传输等方式一次性送达申请人。
(三)主要目标。围绕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建立市级统筹、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线上线下融通的新型政务管理服务体系。到20-年底,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办件量较大的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到20-年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建立工作机制。
1.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要明确落实相关工作的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具体承办人,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并将责任人联系表报送至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20-年6月14日前完成)。
2.挂图作战和调度通报机制。市政务服务中心将在一楼开设专栏,对市直相关牵头单位、各区县对“一件事一次办”推行情况进行全流程记录,每攻破一件“事”,及时填报公布,形成竞相落实的“赛马”态势。
市直相关牵头单位、各区县每半个月将事项推进表-报送至市政务服务中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每月对各单位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进行通报。(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20-年11月29日前完成)。
3.督查考核机制。“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已列入20-年度市委改革工作重要内容,也是市委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条措施之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会同市委改革办、市纪委监委效能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运用督查激励、通报问责等手段,对市直各单位、各区县改革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进展较慢的市直单位、各区县负责人进行重点督办,督办后仍未见成效的,提请市政府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20-年11月29日前完成)。
(二)优化目录流程。
4.编制目录清单。全面对照湖南省政务管理服务局推进方案,印发“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方案。(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完成时限:20-年6月4日前完成)。
首批公布的100件事,各相关单位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实施一批”的要求,对照已公布的“四办”事项清单,调整编制100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目录清单,明确时间表、责任链,逐项突破,并将目录清单(条目式即可)和预计完成时间表报送至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交警支队、市卫健委、市住建局、市应急局、市税务局、市城管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广体局等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20-年6月14日前完成)。
5.再造流程。认真梳理“一件事一次办”办理环节,依法对多个部门审批环节予以取消、归并、压缩,形成“一件事一次办”新的办理流程;按照“四级四同”和“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要求,全力推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全面推行集成服务,实现一次表单、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评审、同步审批、统一反馈。(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教育局、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交警支队、市卫健委、市住建局、市应急局、市税务局、市城管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广体局等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20-年11月29日前完成)。
对“一件事一次办”第1至50项实施分步推进,第一步形成示例范本,第二步推广示例范本,第三步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一件事一次办”体验区,丰富应用场景,组织人员走进政务大厅,打开政府网站,开展体验式办理。(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教育局、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交警支队、市卫健委、市住建局、市应急局、市税务局、市城管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广体局等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第一步20-年5月-8月;第二步20-年7月-10月;第三步20-年11月29日前完成)。
加快落实“一件事一次办”工作第51至第100项。(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责任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20-年8月30日前完成)。
6.放权赋权。及时衔接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事项,按照省政府要求推广部分省直管县赋权目录,指导向各类产业园区、乡镇和街道赋权。(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探索建立将同一类别审批向一个层级集中、同一链条审批向一个关口集中的审批运行机制。(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构建标准规范体系。
7.梳理制定各类技术标准。尽快完成自然人、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库的规范编制,制定法人信息、许可信息、执法信息、证照批文等数据接口规范,建立政务信息资源数据采集、数据质量、目录分类、共享交换接口、共享交换服务、平台运行管理等技术标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操作办法,制定平台运行管理、应用服务接入等操作规范,逐项编制“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分类探索推行“5+x”工作日模式。(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8.推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应用。完善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事项办理、审查工作细则、政务公开、服务行为、监督评议、线上线下支付等标准规范的应用;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容缺、预约和延时等服务机制。(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四)完善平台体系。
9.推动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迭代升级。20-年9月底前市级政务服务平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完成对接,网上可办率市直要达到90%、区县不低于80%。(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20-年8月30日前完成)。
加快构建网上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电子印章系统、统一物流系统、统一支付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运维管理体系,20-年底前实现跨系统、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通过迭代升级,打造五级全联通、事项全口径、内容全方位、服务全渠道、用户全参与、资源全共享、跨区全支持、过程全监控、考评全实时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府研究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0.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门户。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建设统一标准规范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完成政府网站集约化国家试点工作;将各区县各部门各行业使用频率高的政务服务纳入统一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发挥“两微一端”灵活便捷的优势,建成“张家界政务通”app,促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把市政府门户网站办成政策解读的窗口、政民互动的平台、“一件事一次办”的总入口。(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府研究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1.强化实体政务大厅功能。按照“1+n”模式建设市级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优化区县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点建设,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和免费帮代办服务等制度,20-年底前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加快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平台的集成融合,实行线上线下同一标准、同一流程、同质服务。(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20-年11月29日前完成)。
12.打造12345热线政务服务客服号。建设并用好市12345监督管理平台,推动12345热线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整合联通;将12345服务热线作为客服电话,统一受理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咨询、投诉和反馈,做到即时咨询、即时答复。(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政府热线办;完成时限:20-年11月29日前完成)。
13.完善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善自然人、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健全共享数据权责机制,明确界定数据管理和使用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实现使用共享政务数据全程留痕和可追溯,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数据开放共享,20-年实现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数据共享,20-年实现市域内数据共享;加快与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牵头单位: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五)探索推行“三即”承诺制。
14.从解决企业群众最关注、与营商环境最密切的“三证”(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施工许可证)办理时效入手,探索推行领照即开业、交房即交证、交地即开工“三即”承诺制试点,以此为突破,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形成全覆盖的许可事项清单,清单以外事项一律不得作为限制企业经营的依据。(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
15.建设全市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建立覆盖全市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査人员名录库,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20-年完成“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并与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七)提升政务效能。
16.建立电子监察系统,重点围绕“一件事一次办”开展全程监督、评价并及时反馈;拓展效能监督深度广度,强化对“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线上线下融合、电子政务外网统一云平台等使用效能的监督。(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直相关单位、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一)加强统筹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作为行政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人员、经费保障;各级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领导小组、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要强化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政务管理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抓好落实;电子政务技术部门承担技术支撑,做好数据资源整合加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事项梳理、流程改造。
(二)鼓励探索创新。各级各部门要主动对标先进,锐意探索创新,形成张家界政务服务的特色亮点。
(三)开展体验式办理。各级各部门要组织人员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开展体验式办理,办一次手续、走一遍流程,找到“堵点”和“痛点”,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注重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宣传“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对“一件事一次办”全流程操作指南进行解读解说,告知群众操作方法,不断提高公众认知度和社会应用水平。
(五)强化考核监督。“一件事一次办”效果是检验“放管服”改革成效好坏和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尺。要以“一次”办好“一件事”为主要内容,建立考核指标,纳入相关考核和真抓实干激励奖励范围,强化督查督办;综合运用营商环境监测、电子监察、现场和在线评价等多种方式,对“一件事一次办”开展企业群众满意度调査,让企业群众评判改革成效。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十
根据《江西省“”期间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实施办法》(赣教师字〔20xx〕21号)、《关于建立江西省中小学名师网络联盟开展全员培训的通知》(赣教师字[20xx]12号)等文件精神,“”期间,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每学年自选相关学段学科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在线研修22学时(以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网络联盟为平台)。为便于组织实施,特制定《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第二阶段选学名师网络研修专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资源、做教研、带队伍、出成果、育名师”为目标,以江西省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部分优秀骨干教师为引领,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主题研修为主线,以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为形式,依托学员群体智慧,创建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专业发展的平台,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
二、实施原则。
1、教学相长原则。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充分发挥骨干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员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导师也实现自我成长,成为名师。
2、线上线下贯通原则。线上线下交织循环、贯通一体。学员在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及辅导团队指导下,开展线上专题学习、合作互动、交流讨论、问题探讨、观点碰撞、成果展示、资源发布,同时,学员还要开展线下自主研修、自我探索、主动反思、学习观察、实践体验、问题解决、成果物化(案例分析、课例开发、总结提炼、成果写作)等研修活动。
3、名师引领与自主研修结合原则。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将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风格,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优秀教学案例、课例、教学心得体会和反思等汇集形成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成和创设良好环境,通过名师带徒、主题研究、合作研修、典型示范、交流研讨、经验提炼、反思提升、学习指导等形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学员还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思考、探究、实践、反思、总结等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效果。
4、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融合原则。在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导师组织下,学员们积极开展网上合作、交流、讨论、互动等团队学习活动,实现在合作研习中不断成长、在协作互助中丰富资源。同时,学员还要结合自身特征、学校和教学实际,针对具体问题开展阅读、观察、体验、研究、反思、资料整理、案例分析、课例开发、总结、写作等自主学习活动,实现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深化、在自我实践中解决问题、在个体反思中建构个性化学习资源,不断增强研修实效性。
5、做教研建资源与带队伍出名师共进原则。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是教学研究的基地、合作对话的空间、教研成果展示的平台、教师成长的共同体、名师的摇篮、引领辐射的中心。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专题研修就是要实现“建资源、做教研、带队伍、出成果、育名师”同时推进,探索形成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三、研修目标。
1、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名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教学和研究成果汇集形成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素质现代教师队伍。
2、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引导教师“在合作研修中不断成长”、“在自我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互动中丰富资源”,逐步将工作室打造成教师学习、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专业发展平台,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共同体,进一步提升我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进一步提升优秀教师的研究水平,进一步扩大优秀教师的影响力,培育和造就名师。探索建立融发现、培养、使用、提高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四、研修任务。
围绕所选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专题开展研修活动。主要研修任务有:
1、选取工作室。选择拟参加研修的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确定研修主题,并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修的具体子专题。
2、开展研修活动。根据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研修方案,围绕研修主题,在导师及其辅导团队指导,开展线上与线下、合作与自主相互交织的研修活动。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十一
201x年,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以党的_大和_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年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狠抓制度建设和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加强社会管理和重点整治工作,深化平安建设,确保了一方平安,实现了单位安全无事故。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目标责任。
我们坚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齐抓共管,务求实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综合治理、平安单位、国家安全小组机构建全。主要领导担负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综治领导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小组成员配合抓的工作局面。综治领导小组定期分析本部门的综治工作形势,及时解决综治中出现的问题。
直属企业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内部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切实做好企业及住宅小区的安全保卫等工作;二是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等各项制度。三是年初市工信委与我局,市局同各科室和所属企业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各科室各企业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促使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四是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目标责任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季度有检查、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联络员职责明确,使综合治理落实到位。与所在社区建立联系制度,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系沟通密切,情况反映及时,有问题随时解决,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阶段。
二、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着力构建维稳防线。
今年以来,我们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坚持排查矛盾、化解纠纷、分析原因、妥善处理、消除隐患等工作措施,努力构建维持社会稳定的坚固防线,切实做到了排查矛盾、化解纠纷、稳定人心、巩固稳定。
一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分析会,做到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和其它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底子清、情况明,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纠纷。二是完善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健全了检查监督、责任追究、请示汇报、奖惩等管理制度,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三是对机关和企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把调处工作拿在手上,抓出成效,坚持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四是坚持“三个原则”,努力构建维稳防线。
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归口调处,把确保一方稳定的责任落实到了各企业和单位;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坚持“工作在前,各负其责”的原则,经常分析、预防不安全苗头。
大力开展综治、禁毒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在职工和居民中进行宣传,全年宣传达到2次以上。加强对干部、职工及住宅区居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不断化解矛盾,稳定人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年没有发生越级群体性和个别上访事件,确保了一方稳定。
三、加强社会管理和重点整治工作,切实增强安全意识。
我们认真组织机关和各企业单位干部职工学习上级综治工作精神以及国务院和省、市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文件,深刻认识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以及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做好综治工作的自觉性。结合平时的学习,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不断增强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积极配合辖区街道、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搞好暂住人员管理等各种管理工作,主动反映工作动态,按时报送各种材料、信息和半年年终总结,圆满完成201x年综治政法报刊征订任务。并采取多种形式,经常要求各单位责任人“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特别提醒干部职工管好自己的办公室、住宅、自行车、摩托车等设施,教育自己和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发现可疑人员及情况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或拨打110报警。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了大家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从而确保了一方平安。今年,我局机关、所属各企业和本局家属楼没有发生过刑事、治安案件,也未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和人身损伤事故。
四、完善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防范水平。
我局加强制度、人防、物防三个层次的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机关及所属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有效的提高了防范水平。一是定期不定期的进行督促检查,每月初对上月的安全防范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下月的工作进行补充安排;二是在机关办公楼、各企业及住宅小区设有专职值班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处理,从思想认识上、工作制度上做到扎实有效,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综治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三是增加投入,强化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物防能力,对机关办公楼、车库等重点部位安装的红外线报警仪及时进行检查修理,达到了24小时监控,防患于未然;四是坚持重大节假日值班领导带班、干部职工安排值班制度,强化了对综治工作的领导,杜绝了安全隐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巩固创建成果,深化平安建设。
今年以来,我局平安建设工作坚持“服务大局,预防为主,创建为民,争先创优”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张掖工作,以巩固和扩大“平安单位”创建成果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平安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市局有专门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负责有关具体工作,直属企业根据工作实际,健全单位内部领导机构,全面领导和部署机关、企业以及住宅小区的平安建设等工作。一是年初同各科室和所属企业签订平安单位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定期不定期的进行督促检查,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二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平安意识。牢固树立平安就是稳定,平安就是和谐的思想,平时注重安全防范意识的学习教育,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落实有关安全的各项法规和单位内部的安全制度,形成了大家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从而确保了一方平安。三是巩固创建成果,确保平安目标。我们在获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单位”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化平安建设,实现了“八无”,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
六、抓好“六五”普法,推进依法治理。
今年是“六五”普法重要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六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精神,印发了《粮食政策法规选编》。同时,结合部门实际,组织机关干部有重点的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以及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工作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的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把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强化内部管理,促进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公开了管理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时限、办事结果等内容。规范了行政行为,推进了依法行政,法制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组织企业管理人员重点学习了《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等基本法律,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形成依法经营、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起了以公司法人治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单位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干部职工没有违法违纪行为。
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篇十二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政府举办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完成淮上区“千场文艺千村行”下村演出任务(每个村每年演出一场,不包括三个居委会),共演出12场。
2、完成了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工作,实现了每周开放5天以上的目标。
3、每村开展了1场体育活动,全镇完成了26场次。
4、电影下村完成每村12场次任务(每村每年12场电影放映任务),目前每村已完成9场。
5、文化站投入近50万元装修完成,内部设备采购完成,7月底已正式对外开放。文化站实行错时开放,平均每天进站活动人数50人左右。
二、其它工作完成情况。
1、留守儿童艺术培训基地培训工作正常开展,编排的节目《看家灯娃》在20xx年全省少儿小荷风采舞蹈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目前在国家一级编导、安徽省舞蹈协会会长金名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全力排练新的花鼓灯节目,已入选全省群英奖的选拔赛。
2、举办了迎新春农民卡拉ok比赛、“创城杯”庆三八广场舞比赛及“三月三”古会系列文体活动。举办了庆双节卡拉ok比赛、广场舞比赛、象棋比赛和少儿绘画比赛。
3、上报了5个村居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投入近10万元在镇区安装了3组健身路径。
4、上报了3名文化协管员名单,目前已正式在文化站轮流上班。
5、在元宵节、端午节分别到组织人员到敬老院和社区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
6、完成了20xx年国民体质测试工作。
7、为周郢、路东、路西等村居新配了移动音箱。
8、为杨湖村、清河村配备了三合一篮球架,并已安装到位。
9、对全镇的健身器材进行了安全检查。
10、扩召兰花班及锣鼓班学员20名。
11、文化站举办了少儿绘画培训班,目前有学员30人,二小少儿合唱团正常开展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