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精选16篇)
教案应当具备可操作性、系统性和条理性。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对于教案的设计至关重要。这些教案不仅涵盖了各个年级和学科的内容,还包括了不同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一
(1)听前奏回忆名称。
(2)复习歌曲。
(3)老师边唱边表演两遍,让幼儿掌握舞蹈的顺序。
老师问:唱到哪一句时要找到朋友?怎样让别人知道你找到朋友了?找到朋友怎么办?(介绍自己)教师根据回答的内容出示图片,边讲解指图片唱一遍。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二
目标:1.学习游戏的玩法,记住自己扮演的水果角色.
2.能遵守游戏的规则,积极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水果图片,认识各种水果。
二、扮演水果,学习游戏玩法。
1.佩戴水果头饰,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什么水果。
2.学念儿歌玩游戏: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香蕉蹲。
3.扮演的小朋友要边做蹲的动作边念儿歌。
4.幼儿按念到的儿歌有顺序的按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三、水果宝宝累了,回家休息。
1.跟音乐放松运动,伸伸手臂,抖抖退,结束游戏。
角色游戏。
活动目标:
1.尝试自愿选择角色,学习角色间的互动。
2.坚持在自己选择的角色区游戏,不随意串区。
3.游戏结束自觉整理玩具。
活动准备:各活动区的操作材料。(此次重点放在娃娃家,各班根据自己班的角色区设立情况开展)。
活动过程:
一、交代各活动区的要求。(5分钟)。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2.不拿着自己区域的游戏材料随意走动。
3.重点说明娃娃家的玩法。
二、幼儿游戏。(20分钟)。
1.教师引导同一个区角的幼儿互相交流,各个角色区的角色之间可以互相走动(如去做客、去医院看病、去小餐厅吃饭、去小商店卖水果)。
2.重点指导娃娃家:提醒娃娃家爸爸妈妈用制作水果拼盘招待客人。
3.提醒幼儿不要随意串区。
4.整理游戏材料。
三、讲评。(5分钟)。
1.对娃娃家的幼儿重点讲评。
2.对有初步合作意识的幼儿表扬,鼓励幼儿向他们学习。
玩具分享:
目标:能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并能跟同伴分享;培养分享意识。
过程:1.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并介绍玩法。
2.幼儿游戏,引导积极主动分享,并能保管好别人的玩具。
音乐游戏:水果在哪里。
活动目标:能根据自己所拿水果卡片接唱歌曲。
活动准备:准备常见水果的卡片,幼儿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大拇指,你在哪里》。
二、游戏:水果在哪里。
1.将水果名称替换《大拇指,你在哪里》歌词,集体演唱歌曲两边。
2.教师唱歌曲的前四小节,拿着相应水果的幼儿边接唱后四小节,边高举卡片,师生共同检查所举卡片是否正确。
3.幼儿互换水果卡片继续游戏。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三
1、学唱歌曲,能够唱清歌词,唱准旋律。
2、理解歌词内容,并能通过表演表达自己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3、愿意在集体面前表演。
1、复习歌表演《好妈妈》。
师:小朋友每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做妈妈,一个做好宝宝,我们一起来表演《好妈妈》。(表演一遍以后两人互换角色,再表演一次)。
2、理解歌词。
师:小朋友你们家里除了有好妈妈,还有谁啊?
(出示图片)看一看这里是谁?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们怎么样来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呢?这里讲了一个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带领幼儿看图用歌词讲故事。重点讲解:宝宝不撒娇,宝宝不胡闹。
3、学唱歌曲。
师: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看图来讲故事。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
师:宝宝还把故事唱给爷爷奶奶听呢,请小朋友听一听宝宝怎么唱的?(幼儿欣赏歌曲一遍)。
师: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拍手。(欣赏歌曲一遍)。
老师带领幼儿跟音乐学唱歌曲。
师:老师来做爷爷,请一个小朋友做奶奶,一个小朋友做好宝宝来亲爷爷奶奶。(边唱歌边表演,反复3-4遍)。
4、幼儿自由表演。
师:小朋友三个一组,一个做爷爷,一个做奶奶,一个做好宝宝,一起边唱歌边表演。
请表演好的小朋友上台表演。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四
目标:
1、幼儿熟悉音乐,了解旋律中出现休止符的地方。
2、能根据音乐的旋律通过想象,创设小老鼠的活动。
准备:图片:小老鼠、美食、猫音乐《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
过程:一、导入。
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方老师请了很多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请你们来听一听,老师请了谁呢?(播放音乐)。
幼儿根据音乐来想象回答.引出小老鼠。
二、过程。
师:今天,方老师请来了小老鼠,来我们班做客。那请你们告诉我,刚刚小老鼠是怎么出场的呢?(偷偷摸摸的、很小心)。
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来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来猜猜小老鼠们偷偷的爬出来干什么呀?(找吃的)。
师:对呀,他们爬出来要去找吃的了。那他们今天有没有找到吃的呢?我们再来听听看.(播放音乐)。
幼儿回答。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它们找到了好吃的东西的。(幼儿回答)。
师:那他们发现了几种食物呀?我们来听听。(播放音乐)。
教师跟幼儿一起听旋律中的休止符。一个休止符代表一种食物。并出示图片。
师:原来它们发现了五种食物,那我们跟小老鼠一起去搬美食把。我们先来听一听,它们是怎么搬的。(一个音搬一样东西)。
老师跟幼儿一起搬美食。
三、结尾。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发生什么事了,谁来了。
幼儿回答。
师:小猫来了,我们接下来听,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幼儿回答。
师:小猫来了后,老鼠把手里的食物全扔掉了,老鼠跑,小猫追。那最后有被追到吗?
你们来猜猜看。
幼儿回答。
师:你们说的都有可能发生,现在,我们来完整的听一遍音乐。
等下老师请小朋友们来表演。
小朋友们,老师下次再带你们玩好吗。
反思:首先拿到这首歌,给我的感觉就像老鼠出来找食物,反复的`听了几遍,我用一个故事来把这首歌进行了欣赏。开始是老鼠偷偷的出来看看有没有人,看了没有人之后,就找了自己的同伴出来,一起去找美食,它们找到之后,就跟老鼠们在分享美食。之后猫来了,老鼠与猫有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斗争。
这首歌我主要是让孩子自主,让他们自己听,自己去感受,感受这个时候老鼠在那里做什么事情。通过它们的感受和表演,老师的引导。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
不足的地方时,在听这首歌时候,我并没有把歌的一节节剪切出来,让孩子们更清楚的了解这个时候老鼠在干什么,让他们有点混乱。并且自己在准备动作上还不足,回应孩子的话不专业。孩子们做动作上让他们不够自主。希望下次上课我能做好这些小细节的问题。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五
一、设计意图:
我选择《蚂蚁搬豆》这首歌曲组织一场音乐唱歌教学活动源于它的歌词充满童趣,情节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小班幼儿兴趣。旋律简单重复,易于掌握。小班幼儿是具象思维的特点,所以在活动设计时我利用情景表演和蚂蚁搬豆的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唱歌,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初步学唱歌曲,学习用图谱来联想记忆歌词。
3、大胆演唱,并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
三、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会唱练声曲《蜜蜂做工》。
2、小蚂蚁要在冬天来临前储备冬天的粮食。
物质准备:
ppt课件、动画或音乐、小蚂蚁头饰、豆子头饰。
环境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四、活动过程。
3、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1)师带幼一起有节奏地念歌词2遍,记忆歌词。
(2)鼓励幼儿根据图谱来念唱歌曲。
(3)教师有表情有动作地范唱,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4)“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唱一唱。”(拍手清唱)。
(5)“让我们跟着琴声再来唱一遍”(集体学唱)。
(6)完整演唱歌曲《蚂蚁搬豆》(3-4遍)。(分组唱、遮图谱唱、轮唱。)。
五、延伸活动。
游戏巩固--表演唱《蚂蚁搬豆》。小蚂蚁排队送豆子回家。活动自然结束。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熟练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大胆地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游戏地快乐。
活动准备:
1、椅子排成圆圈,幼儿面向圆心坐。
2、音乐歌曲《找朋友》、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师: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谁是你的好朋友?(幼儿自由回答)。
师:怎样让别人知道你们是好朋友呢?(引导幼儿之间用体态语言表达和好朋友的友爱之情)。
师: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那关于好朋友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进行部分。
1、学习歌曲《找朋友》。
师: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你都在歌里听到了什么?歌里的小朋友都是怎样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好朋友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音乐里的.小朋友是用“敬个礼、握握手”的方式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好朋友,小朋友这么有趣的歌曲我们也来学一学吧!(幼儿边拍手边演唱)。
2、教师带幼儿先熟悉两遍歌词,然后再带幼儿跟唱。
3、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师:“我们怎样和好朋友“敬个礼”和“握握手”呢?(师引导幼儿学动作)。
师:“你是我的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可以怎么表示?(拥抱)。
引导幼儿边拍手边找好朋友,在两句唱完后要找到。
4、教师和幼儿表演《找朋友》。
教师唱歌完整地示范一遍,让幼儿掌握动作,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歌表演。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三、结束部分。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较熟练地演唱歌曲。
2初步能根据歌曲内容学跳舞蹈,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大家一起跳舞的快乐。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在《好朋友》音乐伴奏下边唱边按节拍走进活动室。
2.问答对唱《在哪里?》,幼儿根据老师唱的内容,用歌声唱出。(半度上升)。
1234565|321―||。
我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尝试随音乐邀请同伴和自己共同舞蹈。
2、愉快地参与创编、表演等活动。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引题。
指导语:“爷爷奶奶干活累了,要休息一下了,你可以为他做什么?(揉揉肩、捶捶背)请几个孩子来做做看。”
1、听音乐《找朋友》,邀请同伴跳邀请舞。
歌词:找呀找呀找爷爷(奶奶),找到一个好爷爷(奶奶)。揉揉肩,敲敲背,你是我的好爷爷(奶奶)。
(2)学习舞蹈动作,引导幼儿按歌词内容表演,找到爷爷或奶奶后做捶背、揉肩等动作。
三、师生共同演唱和表演。
歌曲:《找朋友》。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九
1、学习听辨声音的强弱。
2、体验用自己的.声音强弱传递信息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学过歌曲《找奶嘴》。
材料准备:一个奶嘴,玩具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感知声音强弱。
1、游戏互动,感受声音强弱。
教师变化声音敲击小鼓,小鼓声音的有什么变化?
小手做鼓锤,学学小鼓说话的声音。
2、感知稳定节拍与模仿声音强弱。
小鼓会说话,也会唱歌。模仿小鼓大声地唱和小声唱。
二、借助图片,练习声音的强弱变化。
老师的手势引导幼儿歌唱时的强弱。
2、结合图片进行声音强弱的练习。
(1)哭声引出找奶嘴游戏并出示图片。
(2)教师示范后,幼儿看图片进行练习。
三、趣味游戏,体验声音强弱传递信息。
1、介绍游戏玩法。
请一个人扮演找奶瓶的人,我们其他人在教室里商量,把奶嘴藏起来。当找奶嘴来找,我们一起唱《找奶嘴》,当找奶嘴的人离奶嘴很近时,我们唱歌的声音要越小;离奶嘴远,我们声音要越大。我们用唱歌歌声的大小,来告诉找奶嘴的人奶嘴的地方。
2、分角色游戏。
(1)第一次游戏。请一教师帮助找奶嘴,教师与幼儿一起唱,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找奶嘴的人找到奶嘴。找到后,请她说说是怎么找到奶嘴的,进一步明确游戏的玩法。
(2)游戏2次。请一名幼儿找奶嘴,其他小朋友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她找奶嘴。
(3)再次游戏。再请一名幼儿,在娃娃家里找奶嘴,其他小朋友边唱歌边拍手,进一步表现强弱变化。
四、结束延伸,感受《摇篮曲》3/4节拍。
宝宝的奶嘴找到了,所以她要甜甜地睡了。我们一起抱着娃娃,摇她睡觉。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十
幼儿园音乐课程4—5岁教学提示:指导小朋友用优美、婉转的声音唱好歌曲,培养孩子习倡表达亲情、尊敬老人。首先请小朋友们听这首歌,老师再将这首歌唱一遍,请小朋友们感受一下这首歌的优美规律。请将歌词中的“爷爷”换成奶奶、爸爸、妈妈,说出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并说出理由。
《爷爷为我打月饼》。
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体验节日快乐的心情。
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1、老师:”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生活在今天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是甜蜜、温馨的,中秋节的月饼是香香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幸福的。
2、小朋友欣赏老师示范唱《爷爷为我打月饼》。
3、随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学唱全曲,辅导小朋友唱准歌曲中的音符、节奏,体验节日的快乐,用歌声表达愉快的情感。
老师可以为小朋友讲一些关于月饼的传说,以此丰富小朋友的常识。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十一
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长辈们都是围绕着一个孩子在转,特别是祖父母辈的老人更是溺爱有加,无疑养成了大多数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爷爷奶奶照顾自己、关心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珍惜这份爱和关怀,更不懂得自己也应该为爷爷奶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亲近、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这是孩子情感的缺口。于是,结合主题,以为爷爷奶奶送礼物为情感线索,以“我爱爷爷、奶奶”为切入口,使孩子们发自内心地为爷爷奶奶送上一份礼物,从而激发孩子们亲近、体贴、关爱爷爷奶奶的美好情感。
活动中,利用了幼儿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先请他们猜猜老师送给爷爷奶奶什么礼物。然后通过一层一层地打开礼物,让增加孩子的期待,最后给孩子带来惊喜,孩子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也迫不及待地要展示自己给爷爷奶奶准备的礼物了。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请孩子们包装自己的礼物,这时孩子都非常高兴,他们很喜欢给礼物穿上漂亮的外衣,就好像是在做手工一样。但由于孩子年龄小,在包装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困难的,比如包不牢了,扎不好了等等,老师还是要给予一定的帮助的。
最后的环节,孩子们一个个拿着自己精心包装好的礼物,别提有多兴奋了。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还一个个学着给爷爷奶奶边送礼物边说一句好听的、感谢的话,真正表达自己对爷爷奶奶的爱。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幼儿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创设开放的教学,教学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幼儿将他们的视野投身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那才真正吸引幼儿,也才更有效。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十二
1、尝试在"脸谱上"正确摆放并粘贴五官。
2、体验用自己制作的面具进行游戏的快乐。
事先剪好五官、胡须若干,爷爷、奶奶的脸谱纸板每人一张、胶水、抹布等操作材料。
一、欣赏教师戴上脸谱的表演,引起活动兴趣。
二、教师示范制作脸谱的方法。
先找出相匹配的`五官,然后摆放在脸谱上,最后粘贴。
三、幼儿制作脸谱。
1、幼儿自主选择"爷爷"或"奶奶"的脸谱进行操作。
2、教师指导,观察幼儿摆放五官表现爷爷、奶奶的脸部特征。
四、戴上脸谱,随着音乐学爷爷、奶奶走路。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十三
1、在混龄班开展大带小的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2、初步知道重阳节的基本习俗,愿意给爷爷奶奶送礼物,激发幼儿尊老爱老的情感。
3、培养兄弟姐妹互相关爱之情。
1、幼儿事先从家中带来一些礼物,如:苹果等水果、饼干之类的干果等。
2、为幼儿脱外套。
3、给幼儿讲述重阳节的基本习俗。
1、中(5)班、小(1)班幼儿一对一找朋友,牵手排队从幼儿园出发去敬老院。
2、分发礼物给幼儿。
3、中(5)班幼儿给爷爷奶奶送礼物,边送边说一句祝福的话。
4、小(1)班幼儿给爷爷奶奶送礼物,边送边说一句祝福的话。
5、中(5)班、小(1)班幼儿一起结对给爷爷奶奶送礼物。
6、中(5)班、小(1)班和爷爷奶奶唱歌、跳舞、拥抱。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十四
金秋时节,重阳将至,这是一个登高望远、品糕赏菊的日子,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将组织全园师生开展尊老、敬老系列活动,让孩子们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行迁移,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老人们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爱,体验与老人间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情感。在这样一个民间节日活动中,我们注重的孩子的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孩子不仅能了解一些节日的习俗,体验节日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爱爷爷奶奶的情感,乐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活动准备:重阳糕等、音乐等。
一、亲亲我,情感激发。
1、今天是爷爷奶奶的节日,老师请来了爷爷奶奶到幼儿园里过节,大家欢迎。
2、放音乐(亲亲我)。
老师亲亲宝宝,老师为什么要亲亲宝宝?(喜欢宝宝)还有谁也会亲亲宝宝?(爸爸妈妈、奶奶、爷爷)。
1、今天是过重阳节,老师准备了重阳糕,我们请爷爷奶奶一起吃重阳糕好吗?
3、重阳糕什么味道的?(香香的,甜甜的、软软的)。
老师小结:爷爷奶奶真辛苦,我们有了好吃的东西都要分给爷爷奶奶一起吃,这样爷爷奶奶会感到很开心的。宝宝也就能变成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捶捶背,表达关爱。
1、我们吃了重阳糕,心里真高兴!爷爷奶奶也很高兴!我们给爷爷奶奶捶捶背好吗?
2、幼儿学习怎样捶背。
3、幼儿给爷爷奶奶捶背,一边捶一边跟爷爷奶奶说说话。
老师小结:以后爷爷奶奶干活辛苦的时候,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们都要给奶奶捶捶背。
整个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孩子不仅能了解一些节日的习俗,体验节日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整个活动的过程感受着浓浓的祖孙亲情。应该说达到了较好的引导与教育作用。
整个活动分为了三个环节,整个活动以情感为主线,激发孩子与爷爷奶奶浓浓的感情。在活动中老师注重孩子情感的转换,从接受烨烨奶奶的关爱到对爷爷奶奶的关爱与尊敬,这其中在这三个环节应该说很好的帮助了孩子进行转换,但是至于在今后的.生活中,孩子们能否将这种行为继续,那还是需要家庭与老师不断地进行教育引导的。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十五
1、学唱歌词,能较有力、自豪地演唱。
2、初步尝试创编歌词。
3、体验与“北风爷爷”一起游戏的快乐。
1、知识准备:感受冬天北风呼呼吹的寒冷。事先进行体育锻炼。
2、教具准备:风爷爷图片、歌曲磁带。
1、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蹦蹦跳跳进入活动室。
教师引导幼儿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2、在音乐伴奏下和教师一起做律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教师清唱数遍,幼儿回忆歌曲内容。
(2)幼儿学唱歌曲。
4、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并随音乐边唱歌曲边按乐句做出来。
5、师幼共同边唱边游戏,教师扮演北风爷爷,幼儿扮演小朋友。
在唱最后一句之后,北风爷爷跑回自己的坐位。
6、师幼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随音乐活动,让幼儿有个暖身的过程。活动最后设置了角色游戏,既巩固饿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有增添了情趣性。
活动中幼儿对模仿小动物的兴趣较浓,能大方自主地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在演唱歌曲时很专心,只是对部分歌词的记忆、理解上还有欠缺。
(2)它们有些什么功用呢?
3、谈话活动,想象中的汽车(重点:幼儿对汽车外形的感知,启发幼儿发散思维的训练。)。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是为了帮助幼儿在设计新型汽车时更注重汽车的功能性)。
(2)小猪嘴最馋了,它说呀,我想要一辆汽车,都有好多吃的。设计障碍,为启发孩子从汽车的功用和造型上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突破重点)。
(3)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计意图:这个部分能拓展幼儿创作的思路,不至于局限在只为小羊设计汽车,只给小羊带来方便)(突破重点)。
4、幼儿作画:难点:创设出高科技,不同寻常功用,及不同寻常造型的汽车。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设计师,要设计出和这些车不同的,请你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中的汽车”这一主题进行交谈。)。
(2)我们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促成难点)。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促成难点)。
5、作品评析:
(1)请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一个汽车博览会,幼儿做讲解员,讲解自己的作品。
幼儿互相欣赏新型汽车。
(2)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请幼儿相互介绍,或介绍给身边的老师听,使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
6、放音乐《开车歌》,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1)这些汽车设计得真漂亮,而且有这么多不同的功能,我们都比不出高低了,让我们开起来试试,到底哪辆汽车开起来最稳。
(2)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环节做开车动作出活动室是让幼儿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该活动。)。
小班音乐爷爷亲奶奶亲教案篇十六
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学习,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简单赏析苏轼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
4.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第二课时。
一、演唱《游子吟》。
1.复习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游子吟》两边。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
(3)学唱歌词,延长歌曲。
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花非花》。
1.从歌曲《西风的话》导入。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从而引出本课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画旋律,感受旋律的线条美。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吟诵歌词,体会词曲中音调的紧密结合。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6.根据教学要求,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可以个人或小组唱等多种形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