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优质14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编写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一
1.了解紫禁城、明长城古建筑及科技巨著。
2.用列表法归纳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初步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
3.知道故宫和长城是世界建筑杰作,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习医学家、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掌握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特点。
2.掌握科学巨匠和巨著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化成就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科技、文化成就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不重视,认为简单识记即可。其实,科技、文化成就地位也相当的重要。科技兴、文化盛,民族强。因此,本节内容学生也应与其他课程一样,作为重点来学习。
【教学条件】cnit交互式智慧平板(it-pad),因特网。
【课前准备】起动维基白板软件,调整底色及书写笔,确保板书清晰;usb接口正常。
【教学过程】。
师:(课前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读一读后回答问题。
hewhohasneverbeentothegreatwallisnotatrueman.请把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并谈一下你怎样理解。
生:学生观看,小声阅读。
(非汉语形式的导入,直接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正在学英语,并不陌生。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译不出。但是,根据某些词语能猜到。教师可适当提示。课堂导入应简捷且能引人入胜,要有较强的时代感。导入的设计一般应该与本节的重点内容相关,第一印象对于学生非常重要。)。
生:不到长城非好汉。
生: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师:长城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明朝的长城有什么特点?本节课还有什么重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有哪些突出的成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
师:请仔细阅读教材,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并且要联系已学过的章节内容。
生:边看边做标识。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建构知识网络体系。注重知识的迁移及总结。
师:根据《明朝的北京城》图片,请你说一说明朝北京紫禁城。
板书:明朝的.工程故宫。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大家先思考一个小问题:怎样读图?
生:有图例的一般先看图例。
(充分利用教材里的资源,学生可事先预习。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于具有规律性的问题能分门别类,总结归纳其解题思路。)。
师:请继续回答问题。
生:上面的大城是明朝初期修建的,故宫就在其中央;下面的外城是明朝中期增建的,主要有天地坛、山川坛;这一时期修建的还有朝日坛、夕月坛、地坛。
(此题较容易作答。只是语言组织方面欠缺逻辑性,若能把所学的地理知识恰当地运用其中,效果会更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我们的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师:“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故宫是其中之一。请欣赏纪录片《故宫》,注意它的布局特点及所反映的深刻内涵。(播放视频)。
生:静心观看。
(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学生注意力集中。视频是经过整理的,贴近教材,删除不必要的内容,既简练又不失主旨。)。
师:请回答问题。
生:故宫的建筑风格是造型雄伟、布局严整、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
师:这样的建筑风格反映出了什么?想一想故宫是什么人住的地方?
生:反映了皇权至上。
师:故宫,又称紫禁城,明清两朝皇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体现了明清一统的气派,中轴为主线,体现了和谐思想。
师:既然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那么,肯定还有其他宫殿建筑,你知道吗?根据你搜集到材料进行回答。
生:中国有四大故宫。分别是北京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台北故宫。规模、影响及象征意义最大的是北京故宫。
(信息化社会,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搜集到这些信息。现在的课堂,是一个师生间广泛交流的平台。)。
师:本节课,另外一个重大工程是长城,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比较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异同。
板书:明长城。
生:不同点:1.修筑目的:秦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明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2.修筑材料:秦长城是由土筑的,明长城是由条石和青砖所砌;3.起止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4.地理位置:秦长城偏南,明长城偏北。相同点:都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长城这一宏伟建筑呢?小组内讨论后,大家总结。
生:开始热烈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一方面,长城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也显示出了中华民族智慧;另一方面,修建长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滋长了中原皇帝固土守旧的思想。总的来说,长城是我国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项奇迹。
(小组合作可以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师:评价事物,我们要注意两个方面,既要肯定它的积极作用,也要指出它的不足之处,要结合具体事例,论从史出。
(要从方法上,给学生明确的指引,强调解题思路。)。
师:关于长城有许多故事,这里我们就不再多说,水下长城大家听说过没有?
生:感到惊奇,很想听一听老师的讲述。
师:这个问题放到课下,找一找,整理好发到群里面,大家共享。当然,也可以是有关长城的其他方面。
(留足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搜集与整理,既能拓展知识面,也提升了学习兴趣。有效地利用网络来进行交流与互动。)。
师:对于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的非凡建筑,有人在游览时,乱刻乱画等,你怎么看呢?
生:摒弃这种不文明行为。我们大家都应该保护古代建筑。
(学生回答积极,与学生生活切近,在网上也有此类的新闻报道与评论。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古代建筑被毁掉。文明是在继承中发展与兴盛的。)。
师:各小组的代表展示搜集到的家乡明清时期的建筑。
生:八都坊、玉皇阁、清真寺、中心阁、明、清四条古商业街。
(学生展示的图片可能有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教师与学生一起甄别。通过开展探究性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一般性的探究,学会合作,学会整理等。对家乡古建筑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师:简述明朝科技巨著涌现的原因?
板书: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成就。
请把这些科技巨著绘制成表格。
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师:这些科技成果,反映了明朝什么样的时代特点?试举一例说明。
生:宋应星《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书中总结了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反映了当时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如教材里的插图,手工作坊里它用的是畜力,反映出当时的生产情况。
生:宋应星利用业余时间写书,行程数万里,做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对南北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作了大量的详细的科学考察,收集了丰富的资料。
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生:勇于实践;注重观察,善于思考,勤奋学习等。
生: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等。
(学生回答踊跃,对李时珍较为熟悉。开放式的提问,开放式的答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学生自我表现力。同时,培养了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师:我们一起探讨了这么多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小结。
生:依据教材整理,小结。
师:点评。(略)。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明朝时期的古典小说、戏剧和《永乐大典》的编纂与特点。
通过比较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方面的共同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文化史的知识时要结合政治、经济的特点,加深对文学家、艺术家的思想是受时代影响的认识。
通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牡丹亭》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上一节课中的《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回答略)三部书都总结了前人成果,都有大量插图。那么,明朝的小说、戏剧、书法、绘画是不是同样吸取了前人的成果呢?它们又是怎样反映明朝这个时代的特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灿如群星的古典小说(板书)。
明朝文学中,以古典小说的成就最为显著,成为明朝文学的主流。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叙述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有不少故事至今还在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我们的同学也一定知道、甚至读过这几部书。(出示小黑板)请一位同学上来填写出每部书的作者和你最喜欢的主人公。(表格附本教案后)。
(判断答案并订正错别字)。
(根据表格小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强调所揭示的思想)但是,我们在阅读这几部书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把愚忠愚孝、江湖义气学来,更不能迷信神佛。
至今,朝鲜、越南、日本等国人民仍然喜爱这几部书的精彩故事,孙悟空这个形象连欧美人民也很喜爱。
二、繁荣的戏剧(板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大城乡人民需要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因此,戏剧在明朝有了很大发展。明朝戏剧家中最著名的是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汤显祖,《牡丹亭》是他最负盛名的剧作。《牡丹亭》全剧长55,描写了壮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杜丽娘是南安太守的女儿,不满封建礼教,游园后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会,后思念成疾而死;托梦给柳梦梅。柳梦梅精心调护,杜丽娘死而复生,两人终于结为夫妻。汤显祖通过这部戏,鞭挞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提问)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小黑板上的表格并将原遮着的《牡丹亭》一栏露出。)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都有反封建的内容。
小结。
明朝的古典小说、戏剧等在继承前人传承之上,有所发展。其中不少小说、戏剧都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这是由于明朝的时代特点决定的。明朝有哪些特点呢?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三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在学生对三位科学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制表格,从多方面归纳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时代特色。
处理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特别是故宫概貌,使学生从形的方面抓住其布局特点和建筑特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磅礴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的不同。
2、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自制表格,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又能形成师生间的互动。
3、明清科技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是难点,应从北京城的布局及紫禁城的建筑风格入手,认识它们反映了明清时期皇权至上、唯皇帝至尊的时代特征。
教法。
1.情景设置。在导入新课时,利用教材的导入内容,设置到嘉峪关旅游的情景,然后补充:“俗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讲紫禁城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午门、皇极门、三大殿、角楼、琉璃瓦顶、汉白玉栏杆、高大的城墙等实物形象,使学生形成紫禁城建筑特色的感性认识。
3.讲解。注重总体布局,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的传统。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等内容。
4.自学讨论。对于三部科学巨著及其作者,可组织学生进行自学讨论,看能从中得到什么。
学法。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2.自主学习与讨论法相结合。
3.探究性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一、建筑。
1北京紫禁城。
2明长城。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嘉峪关。
同学们,甘肃的嘉峪关和河北的山海关遥相对应,雄居于明长城的东西两端,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于两山之间,地势极为险要。关城略呈梯形,城墙高约十米。城上四面阁楼高耸,飞檐凌空,雄伟壮观。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诗中写到:“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据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那么,明朝是怎样修建长城的?除了长城,还修建了什么伟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多媒体演示:明朝北京城。
教师设问:明朝北京城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北京城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明朝的北京城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宫城、皇城和京城。其格局特色是:宫城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京城;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共同构成了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整体格局。北京作为数代都城的所在地,其格局也是都城营建的最终结果。古代中国的都城建设所特定的原则造就了古代的北京城,那就让我们来游览一下北京城,看看标志性的建筑故宫的宏伟气势。
多媒体演示:故宫。
承天门。
多媒体演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教师讲解: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格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多媒体演示:乾清宫内景。
教师讲解:这幅图大家熟悉吗?
这是乾清宫内景:正中为宝座,其上方悬“正大光明”横匾。清代自康熙皇帝以后,在位皇帝生前不宣布皇位继承人,而是将内定的继承人名字写好封于密匣,放置匾后;一旦皇帝驾崩,即当众开匣,宣布皇帝继承人。
乾清宫宝座这是整体贴金并镶嵌若干红、绿宝石的金椅,其扶手和靠背均由金龙缠绕面而成;座后为金漆屏风,屏风正中钤镌刻着“惟天、惟圣、惟臣、惟民”八个金字,为皇帝的律已格言。
教师引导: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中期,花了近200年的时间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反映了明朝社会什么时代特点?提示:从明清加强君主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闭关自守等来考虑。
多媒体演示:秦长城和明长城。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请大家注意秦明长城的不同。
教师过渡:谁到过长城?到长城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学习的是明清的建筑,除了建筑方面的.成就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三位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他们分别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下面请同学们自制表格,从作者、朝代、巨著名称、内容、共同特点等几方面归纳比较。
教师概括:明朝前期的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当时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师引导: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往往都具备相同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再了解一下另外两位科学巨匠。让学生了解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的写作情况。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14页摘自这部书里的一句话,完成“动脑筋”。
和宋应星同时的科学家徐光启,也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代表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理一理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探究活动:寻找家乡的古建筑。
仔细阅读教材第111页,得出结论。明成祖时修建的北京城,城市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学生展示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介绍故宫的概况。
(1)明成祖时修建的。
(2)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3)故宫建筑风格:造型雄伟,布局严整,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内外装饰精美豪华,让游览过故宫的同学作介绍。
根据图示让学生展示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讲解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建在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殿高35.05米,面宽11间,深5间,外有廊柱一列,殿内、外立大柱84根,飞檐重脊,黄琉璃瓦覆顶,装饰雍容华贵,气势非凡。明清两代皇帝即位、大婚、祝寿以及重大庆典和出兵征讨等活动,都在此举行。
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亲临太和殿参加大典之前暂坐之所,皇帝在此翻阅奏书和表彰,并接受内阁大臣、内务府、礼部、翰林院、侍卫和各府堂官员及执事人员的跪拜行礼;稍事休息之后再到太和殿升座。中和殿呈方形,在它的顶上嵌有一府鎏金宝顶。整个殿堂长宽各五间,占地580平方米。明初时称为华盖殿,清朝嘉庆年间改称中极殿;到顺治二年(1645年)才更名为中和殿。每逢参拜太庙、社稷坛之前,皇帝都要到此演习典礼;在耕作之季,皇帝也要到大殿内察看农具和谷种,以表现自己关心农事,心系天下的姿态。
保和殿是三大殿的最后一座,是一座重檐九脊式的建筑,仅此太和殿的殿顶低一个等级。保和殿初称谨身殿,后称建极殿,清初改称保和殿。它广九间,深化五间,面积为一千二百四十多平方米,在建筑方法上采用了宋元以来的减柱建造法,省去了大殿内的六根金柱,殿堂空间更为开阔和明朗。保和殿供皇帝在大典时换穿礼服使用,也用于皇帝设宴款待王公及文武大臣。在清代,保和殿还是举行“殿试”的地方。
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回忆明清时期皇权加强的措施,不难想到这些建筑体现了当时皇权至上、唯皇帝至尊的时代特征。
学生对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的知识记忆忧新,认真看图片,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修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但是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改进军事技术以增强国力,效果会更好。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闭关自守。
(1)介绍长城著名的旅游景点(2)长城旅游开发带来的问题(3)处理好旅游业的发展与文物保护、环境的关系。(4)学生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收集图片、门票、邮票、文字资料等等。
学生活动:中国明朝。
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后形成自己的答案。如:刻苦钻研、勇于冒险、献身科学的精神。
认真阅读教材《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对照注释了解其意义可以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引导将历史与现实结合。
经过讨论,容易得出结论:排气管。
积极准备,根据本组特长进行小结。
预期效果。
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图片,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许多感兴趣的问题要问,教师不要限制问题的范围,而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生惊叹于古代的能工巧匠能够设计并建造出如此雄伟壮观的建筑,教师要把握时机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引导对本课重点内容进一步了解的同时,老师要明确故宫是北京城最中间的一部分,以防止学生误认为故宫就是北京城。
学生争先恐后的要展示准备的资料或就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向大家交流,教师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鼓励学生互相补充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对学生感兴趣又较熟悉的知识做简单介绍,活跃气氛,培养兴趣。
到过故宫的学生更想介绍他们影响中的故宫,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影响。
关键是老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回答,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从修建时间、起址、长度、跨越地等方面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应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完成,归纳分析能力强的同学能顺利完成,稍差一点的学生由老师辅导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功。
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谦虚好学、不畏艰险的严谨治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想到今天由于人类乱砍乱伐、破坏水土合理结构、过度开发自然,而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如北方的沙尘暴、特大洪水灾害、地球温度升高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联想到现在有些煤矿发生事故,许多是因为瓦斯爆炸而引起,学生讨论时会有许多合理化建议,教师应给予肯定。
多种形式的小结,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而且帮助学生理顺了本课知识。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多媒体。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并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4、指导学生列表(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比较归纳出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
“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5、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1)《三国演义》罗贯中。
(2)《水浒传》施耐庵。
(3)《西游记》吴承恩。
1、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2、《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3、小组学习,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讨论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剧片断,学习了解京剧的产生。
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一、小说:“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
二、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五
1.明朝文学的主流是()。
a.散文b.杂剧。
c.诗词d.古典小说。
2.下列哪部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a.《红楼梦》b.《水浒传》。
c.《三国演义》d.《西游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成书于明朝中期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明朝末年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4.明朝著名剧作家及其最负盛名的.鞭挞封建礼教的作品是()。
a.关汉卿的《窦娥冤》。
b.李清照的《如梦令》。
c.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d.汤显祖的《牡丹亭》。
5.明朝绘画居于统治地位的是()。
a.山水.宗教画b.山水.花鸟画。
c.宗教.花鸟画d.民俗.花鸟画。
能力提升。
1.明清时期,______________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a.诗b.词c.曲d.小说。
2.下面作品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是()。
a.《水浒传》b.《三国演义》。
c.《聊斋志异》d.《红楼梦》。
3.“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这应是______________塑造的英雄人物所说的话()。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红楼梦》d.《西游记》。
4.下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a.长篇历史小说。
b.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长篇神话小说。
d.长篇爱情小说。
5.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a.诗歌不再重要。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们应该去读一读。
知识空间。
《三国演义》的原著作者浮出水面。
有媒体披露《三国演义》的最初写定者应是南方人,它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不朽杰作,而罗贯中充其量只能算是这集体中的一员而已。
据称,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明代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是现在所见到的明清时期《三国演义》的所有刻本中的最早刻本。这个版本上自始至终没有题写作者的名字,可见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这一传统说法靠不住。《三国演义》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实际上是由从北宋到明朝中叶的说书艺人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的,该书在明朝中叶被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下层文人整理写定。
知识空间。
梁山与《水浒传》。
梁山,在今山东省梁山县。宋明时,那里有八百里水泊,故又名水泊梁山。水泊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山脉组成,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北宋末年,宋江结天下英雄好汉,凭借水泊天险,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声震天下。虽经八百多年历史沧桑,英雄好汉的踪迹仍历历在目。梁山风景区景点星罗棋布,梁山民风淳朴,武术表演、斗鸡、斗羊别具特色。
c.读《红楼梦》是很时尚的。
d.中国所有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
拓展探究。
1.有一本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请回答:
(1)这部书的名字叫什么?
(2)本书的作者是谁?如何评价它?
(3)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吗?
2..读图解析题。
(1)请写出每幅插图应出自哪部作品?
(2)写出每部作品的作者。
(3)说出明清时期小说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4)文化上的这种特点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六
道德建设之所以是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因为道德建设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处于祖国南大门和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对其他文化要素也有着特殊的导向作用.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道德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做到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作者:吴灿新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刊名:岭南学刊英文刊名:lingnanjournal年,卷(期):“”(6)分类号:b82关键词:道德建设广东文化大省中心环节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七
1.明清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2.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3.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曲在思想上得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古典小说戏剧。
难点: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著作年代作者意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2、《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3、《西游记》中作者赋予孙悟空怎样的性格?其用意是什么?
4、《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
二、戏剧的繁荣。
1、明朝:是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
2、清朝:19世纪中期,以、为基础,融合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三、书画的成就。
明朝:书画家的字,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兼有“”之美。
明末著名画家,善用泼墨。
清朝:进一步发展徐渭的毛笔纵横手法。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1、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施耐庵创作了《三国演义》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
c、徐渭是“扬州八怪”之一d、董其昌是著名的小说家。
2、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唐僧取经、孙悟空降妖伏怪的故事出自于小说()。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八
(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将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步伐。“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城市为体、文化为魂”,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充电”、“考本”、“学习型”、“知识型”,成为社会时尚;“三下乡”、“村村通”、“手拉手”、“心连心”、“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百县千乡文化工程”,进一步深入展开。这些情况表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呼唤着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二)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可以理解为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可以理解为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人们往往把广义的文化称为“大文化”,把狭义的文化称为“小文化”,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文化”。“中文化”,可以理解为人类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主要是指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和成果,与其对应的是经济和政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有人才有文化,有文化才成其为人。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记录着文化产生的经历;社会从古到今的演变,镌刻着文化进步的印记。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生命迁衍和岁月推移的历史,更是文化进步和文明传承的历史。(三)一部人类文化史,记载了文化发展进步的历程,也反映了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半部《论语》治天下”,先秦诸子的学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部《神曲》,开文艺复兴之先河,敲响欧洲中世纪的丧钟;一篇《共产党宣言》,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昭示民族命运处在最危险的关头,鼓舞着中华儿女投入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拓展着人们的视野,激励着人们的斗志,锤炼着人们的品格,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了巨大力量。(四)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四大发明的伟大创造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画廊增光添彩,老子、孔子、屈原、蔡伦、毕n、祖冲之、李白、关汉卿、李时珍、曹雪芹、鲁迅等文化巨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宫商角徵羽的千古佳音,诉说着华夏儿女的剑胆琴心。诗辞歌赋、科技教育、典章制度、文化遗存……这些意味深长的文化符码,筑起了中华民族雄奇天下的精神长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壮丽的日出,它所带来的思想文化的深刻革命,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注入了勃勃生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集体的智慧创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我们党关于文化的一系列科学认识。第一,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给经济、政治以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文化发展,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并开辟新的领域;文化建设以政治为导向,政治建设以文化为依托,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经济的发展。第二,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检验标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创造和文化受用的主体。第三,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性力量。文化哺育和传承民族精神,滋养民族的生命力,激发民族的创造力,铸造民族的凝聚力。文化反映着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四,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活丰富性的重要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文化,各具特色,交相辉映,使世界绚丽多彩。不同的文化,应当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继承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第五,文化产品就其大多数而言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与市场运行一般规律的联系愈益紧密。商品属性是普遍性,意识形态属性是特殊性。不能用特殊性否定普遍性,也不能因普遍性忽视特殊性。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第六,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品生产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具备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特征。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第七,文化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人越是全面发展,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就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第八,文化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机所系。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种缺乏创新意识的文化,不可能保持其先进品格。文化创新,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遵循规律、鼓励探索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九,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顺应历史潮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总是同落后文化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第十,先进文化是先进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文化建设,重在建设。中国共产党致力建设的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七)党的十六大,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任务,指明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十六大对文化建设的深刻论述,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成熟和历史自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更加凸显了文化建设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使我们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发展先进文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八)文化的发展总是与时代条件紧密相联。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先进文化的发展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应当看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但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但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已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现行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但文化发展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世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带来文化创新和传播领域的重大革命,但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与世界高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形势不相适应。这些情况说明,建设先进文化的任务极其繁重、极其艰巨。站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我们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长处,坚持不懈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九)科学理论是先进文化的灵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行动指南。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那种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倾向,那种淡漠“二为”方向、远离群众生活的倾向,只会使文化建设偏离正确的方向,不能给人以精神的鼓舞和向上的力量。(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锻造出来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它是一个民族延续的血脉、发展的动力、崛起的支撑、挺立的基石。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和远大的民族理想,就不可能凝聚力量、成就伟业,更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古希腊斯巴达人争取自由的英勇反抗,到现代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伏尔加大草原土尔扈特人的东归,到中国工农红军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征,从各民族世世代代抵御外来入侵的悲壮史诗,到今天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潮流……每一个民族可歌可泣的历史进程都凝结了自己独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每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都充实着世界文化的.宝库。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的内存。这是我们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根深才能叶茂,有魂才有力量。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把民族精神进一步弘扬起来,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十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相辉映,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同样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思想道德观念逐渐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在神州大地回旋激荡。生活如大浪淘沙,在涌动的前行中总会有污浊和逆流。一切向钱看,一切为自己,不讲诚信,不讲公德,不讲文明的现象还大量出现。先进文化的争奇斗妍与落后文化的沉渣泛起,生机勃勃的文化创造与荒诞无聊的文化垃圾,健康高雅的精神追求与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在社会上同时存在着。人民群众既受到鼓舞又感到不满,既充满信心又不无忧虑。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建设先进文化,就要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就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和发表,深得党心民心,顺应时代要求,令人振奋鼓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基础工程。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人人尽一份责,个个出一份力,为祖国培育造就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十二)优先发展科学教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战略。当今世界,科学和教育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学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方面的基础功能,努力发挥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大张旗鼓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人们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更有成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育水平提高了,科学精神弘扬了,各种封建迷信和伪科学也就失去藏身之所、立足之地。(十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当今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护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利益,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扶持和鼓励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多种方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经营性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在这方面尚处于落后状态,必须知难而进,奋起直追,抓紧发展,做大做强,尽快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与竞争,尽快形成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力量。朝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个目标,促进由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推动由市场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双轮驱动,比翼齐飞,我们才能在当代世界文化格局中占得应有的地位。(十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如果不加快改革和发展,就有既打不出去也守不住的危险。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着眼发展、着力创新,在革除制约文化发展体制性障碍上探索新的路子,在建立促进文化发展机制上采取新的举措,在增强事业发展活力上取得新的突破,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灵活高效,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十五)建设一支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敬业奉献、勇于创造的高素质文化队伍,是先进文化建设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文以人兴,事在人为。一切有责任感的文化工作者,都应当勇敢地担当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坚持祖国高于一切、人民利益至上、社会责任第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知难而进、精益求精、团结协作。没有历史积累的文化是“化而不文”,没有现实活力的文化是“文而不化”。既要珍惜宝贵遗产,发扬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拓创新,使文化创造活动充满生机。成就越大,名气越高,越要谦虚谨慎,德艺双馨,永不自满,展示良好形象,永攀文化高峰,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在时代的发展进步中造就文化的进步,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十六)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结晶、民族奋进的号角、先进政党的旗帜。背倚五千年厚重历史,过往先贤为我们创造了辉煌的过去,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我们应该也能够续写文化新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我们以科学的指导,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给我们以坚实的依托,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给我们以难得的机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给我们以丰富的素材和充分的自信,我们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九
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眼光的重大论断,表明我们对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既是我们改革30多年经验的高度凝练,也释放了深化政治改革的明确信号,回答了18大以来人们关心的全面深化改革在政治改革领域如何推进的重大问题,对于实现我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保障中国稳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才不会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和人亡政息;同时也是我们有效应对内外挑战,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1、只有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才不会导致动荡、分裂和人亡政息
中国不能乱,乱了就什么也无从谈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所形成的共识,是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所取得的基本政治经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执政的东欧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整个社会和政局出现动荡、分裂和人亡政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教训极其深刻。当时,这场世界级政治冲击波也波及到了我们,能否顶住这场冲击波,中国的发展是否也会出现如东欧和苏联共产党这样改弦易帜的局面,为世人瞩目。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正是在东欧和前苏联社会主义道路遇到重大挫折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出的一条政治发展道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是适合中国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它保证了在遇到**和挫折时,我们能够顶住压力和挑战,保持政局和社会稳定。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命根子,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2、只有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有效应对内外挑战,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梦想不是空想,要实现梦想,必须有通往梦想的道路。已经走过的路成为昨天,所经历的挫折和艰险已经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经验。经验告诉我们,未来的路不会平坦,必然要经历新的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今天的世界,风云激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正在被一股国际极右翼势力的公然践踏,如何应对来自这股遏制中国崛起的国际势力,是我们通往梦想道路上必须越过一道坎,如何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有效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考验着我们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今天的中国,国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固化的藩篱没有完全破除,腐败的顽疾威胁到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地位,财富分布呈现出失衡状态,收入差距拉大,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各种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些都是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严重障碍。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破除这些矛盾,是摆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改革没有回头路,如何深化改革,改革要改什么,路该怎么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教训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都告诉我们,老路走不通,也不可能走,邪路不能走,走了就天下大乱,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所有结构性矛盾的关键。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前提条件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只有坚持这套制度,才能保证政治发展道路不变形,不走样。政治制度是政治发展道路的前提,政治道路是政治制度的方向。要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就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体系。
我们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样一套政治制度,内涵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权力运行方式和治理模式,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一个完整的权力运行系统。它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反映中国独特的历史和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努力和不懈奋斗所形成的政治制度成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从新中国成立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历史实践证明,尽管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过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是依靠这套政治制度,我们保持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这是一套保证中国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好制度。这套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坚持中完善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一个体系,必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就有可能偏离方向。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政治制度形成的社会条件及发展规律。
制度体系就是若干有关的制度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成的相互联系的有特定功能的系统和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一个体系,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套政治制度是我国长期政治发展进程业已证明了的,适合我国实际的政治制度,它保证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证了我们的政治发展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推进。但是,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会有缺陷。因此,任何制度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政治发展的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这样才具有生命力。要看到,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遏制腐败蔓延的新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制度完善、立法程序、监督职能,代表遴选等方面切实改进,使之真正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使人民真正享有参与管理社会,监督政府的权利。
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习近平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
1、必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人类社会产生政治现象以来,政治大体上就分为专制政治和民主政治。专制政治宣扬“君权神授”,权力可以恣意妄为,民众在权力的压迫下处于奴役状态;民主政治则主张“人民主权”,公权受到制约和监督,民众在权利的保障中尽享自由生活。从专制政治发展到民主政治,是人们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也是我们党始终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更是我们党找到的一条跳出“兴亡”历史周期率的新路。1945年,毛泽东在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忧虑的历史周期率时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民主之所以能成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是因为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政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可靠保证。只有不断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才能保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永保生机和活力。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防止人民形式上有权而实际无权。使全体人民能够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
2、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法制是规范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法律化、秩序化体现。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3、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悲剧告诫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坚持这一原则,我们的党就有可能有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核心要素,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领导力量,是保持我们不走邪路歪路的决定性要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心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政治制度是用来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不能照搬别人,也不能故步自封。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主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政治机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和优化,以调整政治关系,优化政治秩序,巩固政治统治的政治活动,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必须在稳定的环境中循序推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可靠保证。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
国家收入的分配
1、什么叫财政?财政收入都包括什么?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2、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组成部分: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b分配政策: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少,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多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财政支出
(1)含义: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主要用途:(我国财政支出有哪些项目?)
a经济建设支出(最主要,居于首位)b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c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e债务支出
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地寻找着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統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肆意掠夺,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事实证明,不触动日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严谨的制度安排、明确的价值取向、有效的实现形式和可靠的推动力量。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任何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或者相互取代的主张和做法,都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性质、核心理念和实践要求。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继续加以完善。当前的重点任务,就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是关系全局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如果政治定力不足、政治自信不够,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入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囹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各民族长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高中政治知识点:征税和纳税。
征税和纳税。
1、税收的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税收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目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3)手段:凭借政治权力。
(4)依据:税法。
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国家通过税收位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明清时期文学和艺术的突出成就,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难点是初一学生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不多,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获得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名著,有关书画的图片,表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过渡讲解:上一课讲的是明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二、新课教学: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学生阅读127-128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以及插图,“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哪些同学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主要内容?(由学生简介)。
2、请同学们动手制作表格。
3、根据上表,你说说喜欢这些人物的理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4、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吗?
5、学生完成130页“练一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
过渡讲解:这时的艺术大师还有戏剧界的汤显祖,书画界的董其昌和徐渭等人。
(二)戏剧的繁荣。
学生阅读129页本目课文,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明朝后期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哪一部?(《牡丹亭》)。
2、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时的基础是什么?(徽剧,汉调)。
(三)书画的成就。
学生阅读129—130页本目课文及其插图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兼有“颜骨赵姿”的明朝书法家是谁?(董其昌)学生临摹,实物投影。
2、用“泼墨”技法作《墨葡萄图》的明朝画家是谁?(徐渭)。
3、“扬州八怪”中,作《兰竹图》的是谁?(郑板桥)学生可以仿画,实物投影。
三、巩固小结。
学生来谈学习这课以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故事擂台赛。
请每位同学从明清四部著名长篇小说中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来讲一讲,看谁讲得好。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十二
1、文化的先进性的判断标准。
4、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必要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指导思想。
难点。
教学过程。
国情导读:古往今来,先进文化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人们的心灵,像高高飘扬的旗帜引领社会前进。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密切联系,相互渗透,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气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思考:1.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出现过的思想大师灿若繁星,为什么马克思能独占鳌头?
答:1.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
2.对这次“千年思想家”的评选结果,你有什么感想?对先进文化的影响力有何新认识?
答.感受到了先进文化的魅力所在。先进的文化能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国情导读:
1、文化的先进性的判断标准。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在当代社会,有先进的文化,有落后的文化,也有腐朽反动的文化。文化是否先进,在于是否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代表和维护先进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精神力量。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这关系到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巩固练习。
阅读与感悟:。
请问近代中华文化何以无法应付西方文明的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害的成分以及拒不接受别国优秀文化的态度,导致了文化的落后,进而导致国家的落后和挨打.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十三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史为鉴,通过讨论、分析“闭关锁国”的严重后果,明确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英明。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师精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周杰伦歌曲《青花瓷》导入新课。
师:大家熟悉刚才听的这首歌吗?是谁演唱的?歌名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二、自定目标。
学生:由两名学生通过课题来说一说这节课想要学习什么内容?
教师:出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导学案)。
四、展示交流。
活动一:你来描述我来猜。
(教师提示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本课知识点来描述)。
第一组:土豆、向日葵、晋商。
第二组:青花瓷、南京、闭关锁国。
(两组同学上台展示)。
活动二:连连看。
明代丝织业的中心北京、南京。
中国瓷都景德镇。
明清全国性商贸城市苏州、南京。
活动三:大家来找茬。
出示新《水浒传》穿帮镜头。
师:新《水浒传》的第一集中,宋江和公孙胜在打斗时是在一片玉米地里。实际上原产于美洲墨西哥一带的玉米,大约在16世纪中期才被中国开始引进,宋朝时中国还没有玉米,新《水浒传》让中国玉米至少提前生长了5。
要学好历史,不然要闹笑话,对待历史要科学严谨。
活动四:
出示材料:材料一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材料二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思考: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学生回答略)。
明清文化的发展教案篇十四
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也必须充分依托和大力发展服务业。
一、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它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在国际上通称为服务业。第一,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服务业具有广泛的服务特性。市场经济是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结合来实现的,它的核心是交换,它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交换,还包括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知识、信息的交换,交换就是服务的内容和过程。市场经济就是在不断增强其服务的情况下,不断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信息、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先导产业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必须加快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先导性的服务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第二,服务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现代化的标志。目前,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所占比重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10%,比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低20%,比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低40%。我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不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我省就难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同时也将严重制约一、二产业的发展。当前我省农业的突出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低,缺乏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专业化服务,没有将其与市场联系起来。因此,买难、卖难,既影响了农产品价值的实现,也影响了农产品生产适应市场的程度。工业企业大多数是橄榄型结构,在整个经济活动各环节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少,从事制造的人多,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人少。而国外大多是哑铃型结构,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多,制造阶段的人少,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人多,产前、产后的服务高度专业化,为产品制造提供全面服务。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专业化分工越细,生产性的服务需求也就越多,服务业也就越发达。我们工业产品质量低、效益差,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与研究开发落后,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金融服务以及营销不发达有直接关系。第三,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跨越式结构调整目标的战略要求。我省《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确定为,从目前的一、二、三产业比例25:42:33提高到的15:45:40。按照这一目标要求,今后我省服务业要提高7个百分点,二产业要提高3个百分点,显然要实现结构调整的优化和升级,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加快发展服务业,就难以实现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也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第四,大力发展服务业,对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人才、发挥和利用人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大开发,对外大开放,需要通过服务业加快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关键,如果不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就留不住人才,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智力水平的服务业,才能不断创造出高薪、中高收入的就业机会,才能稳住、留住人才。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也是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性选择。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