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调研报告知网大全(22篇)
通过撰写报告,我们可以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并向读者传递相关信息。在开始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对所研究的主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如果你对报告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下面几篇范文,或许能够解决你的疑惑。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一
5月11日,我作为国际合作处到科研部门学习交流人员,进入水力学所实习,吴所长、赵所长、张书记等对学习交流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吴所长热情地欢迎了我并详细介绍了水力学所的相关业务;赵所长作为冷却塔室的主任,介绍了将要安排我实习工作的冷却塔室的相关业务和目前正在进行的重点项目高位集水超大型冷却塔工艺设计项目;张书记也对该学习交流的形式表示肯定并对实习工作做了妥善的安排,吴所长特别委派冷却塔室的宋志勇工程师对我进行指导和帮助。
任务:1、深入了解一个科研项目;2、深度采访一位科研人员;3、协助翻译一篇科技论文;4、初步提出一项管理建议。然而,科研部门与职能部门截然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氛围让初来乍到的我有些不适应,科研人员的严谨,安静而紧张的工作氛围,没有了接二连三的电话铃声,没有了人来人往的事务往来,我甚至感到有些压抑。其实我早就有心理准备,起初的不适应是必然的。因为,虽然科研工作与管理工作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科研工作不像管理工作那样,需要接触大量的人和事,进行大量的沟通和交流,而更多是要默默地伏案研究与计算,不辞辛劳地往返于办公室和实验基地。后来,通过慢慢地接触和了解,我发现,科研人员也并不是我之前所想的那么严肃认真、不苟言笑,跟他们在一起时间久了,也会有许多有趣的话题和开心的小插曲。原来,我以前对科研人员严肃不苟的印象并不恰当,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本质上并没有差别,只是工作性质对自身的要求不同罢了。
记得实习的第一天,宋工就给了我一本我院老专家赵振国编写的《冷却塔》一书。书中对冷却塔的作用、分类、组成、计算、测试等各方面都有比较简介易懂的介绍,让我对冷却塔不再是一头雾水,没有概念。在翻译科技论文时,由于对冷却塔比较陌生,论文的专业涉及又很深,因此翻译起来相当困难。冷却塔室的专家们给我提供资料、帮我解答问题,让我能够顺利地完成翻译。在实验室和仪器室观摩协助时,宋工和冯工激情澎湃地给我讲解并演示测塔的步骤、艰辛和乐趣,改变了我对科研工作刻板枯燥的印象。办公室里,空调失灵,燥热难耐,张工、黄工想尽办法为大家创造清凉办公环境……在所里,我渐渐没有了起初的不适应,发现自己正在慢慢地融入这个科研之家。
实习的一个月里,对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体会是一方面,让我受益更多的是深度体验了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了解了科研工作的辛苦,不但需要大量的脑力工作,还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在冷却塔室,试验人员每周五天工作日平均要有三天要去大兴实验基地做实验。每天早晨八点钟一到办公室,就要开始约车,然后就是准备好要带的东西出发,傍晚再从大兴返回所里。我虽然是个外行,但是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学习,觉得做实验虽然辛苦,但也有乐趣在其中。模型不是搭好就完事了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性能测试,以保证实验能够在设定的条件下进行。在水力学所实习的这一个月,我参与学习的这个项目启动时间不长,基本上都是在进行模型的安装和初期调试工作,包括模型测试仪器的率定、测温系统的安装、加热系统进风口的改造、增加塔筒保温层、塔内风温均匀性率定等,……只有当所有试验条件都达到模型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正式试验。各项调试完成后,进行了部分试验工况的具体测试工作。
――ageisnotdeterminedbyyears。他解释说,我的year是很长了,但是age并不大。陈老所长的乐观和敬业精神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二
首先感谢学院能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让我们亲身参与到科研实践中去,在此我对关心和指导我们的领导、老师致谢!在这段科研实践期间,我觉得自己真的学到了很多。
在此之前,我们都是学一些理论性的知识,缺乏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对于一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也不是很了解,在大脑里也许就只是仅限于代码的编辑。而且对文献的检索、查询也不知道不知道从何下手,以前查询资料只会通过网络,现在了解到书籍的借阅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这个学期的科研实践的学习,让自己真正的了解到开发项目的具体流程,而且明白开发一个项目,需求分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项目的好坏、成功与否和项目的需求分析有没弄清楚、搞明白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如果一个项目你没有把需求分析做好,你的这个项目一定不会是个成功的作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在项目开发之前,先不要急着写代码。你应该先把项目的需求弄懂、弄好来是重要的,弄好需求之后再慢慢来写代码。要不然纵使你代码写的再怎么好也是枉然的。
而且科研实践一般讲究的是自己动手能力,所以怎样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是很重要的,要学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而不能过分的依赖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科研实践真正的意义和内在本质。科研实践也提高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因为大部分的时间安排都得靠自己,老师并不会每天去约束你,只是定时的给我们任务,所以怎样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
这次的科研实践也让我知道了项目的开发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团队精诚合作。或许在此之前,很少有过跟同学一起合伙完成一个什么项目。通过这学期的科研实践,让我明白了软件项目的开发是团队之间精诚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过程。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要合理分配任务,增强团队合作精神。遇到什么问题相互探讨,共同攻克难关。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三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科研工作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校现有学生人,教师人。近年来,县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个,市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个。其中一个课题被评为县级优秀课题并推广。现有二个县级立项课题一项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
教科研工作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校以“科研兴校”为理念,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校领导的重视,校长亲自承担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成立了教科研中心,由专职教科研中心主任负责全校的教科研工作。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科研的气息溢满校园,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我校名教师中本科学历人,专科学历人。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我校大部分教师重视教科研工作,主动以科研促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市县级获奖论文余篇,发表余篇。余篇被评为县市级教育教学成果。
为了探索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模式,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我们做到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的教育科研领导机构,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根据本校实际及发展战略,制定教育科研整体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校本教育科研的目标、原则、机构、内容、形式、专题、措施,确保科研优质高效。
学校为教育科研的开展给予一定的经费保证,想方设法解决教育科研的经费。在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教育科研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把教育科研纳入校长的办学目标管理,把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与评职晋级、评优、评骨干教师结合起来,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实行“一票否决”。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
1、课题带动
将开展的教研课题作为教师培训基点,使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实验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校本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将结题后的科研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素材,对教师进行“过程分析、方法介绍,理论阐述,实际操作、成果推介、疑难解析”等等的培训。参加课题研究者对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的展示。以此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在课题实验中,人人参与,全体合作,充分显示了校本培训的全员性和主体性。
2、讲座培训
学校将对外出参加教研培训的教师,就学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讲座,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加强集体备课
各个年级各个学科成立备课组,认真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每周一开展活动,对每周将要讲授的教材共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和完善教学设计,并且统一使用集体备课的成果。
4、师徒互结对子
我校有县级学科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在学校内部将骨干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将自己的传帮带经验和思路整理成文。
5、观摩听课交流
教研组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制度化的观摩听课活动,并落实观摩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意见和看法的契机,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定期不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进行案例学习和研究。
6、个人自主研修
教育科研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适应课改的'发展和需要,努力使部分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教师。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自身实际确立自我成才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提高。并把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作为根本,同时积极创造教师自学的有利条件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辅以制度、检查和考核。
7、交流合作
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有效的达到师资、设备、信息等各方面资源的共享,并相得益彰。通过与兄弟学校结成对子以来,通过轮流举办教师论坛、联合教研会等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8、专家指导
学校每学期确定几个重点专题后,组织集中培训,请教研室和兄弟校的老师来校讲课、听课和评课,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介绍外地的教学新信息、新经验和素质教育的新动向、新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指导。
1、部分教师重视不够
在调查中,我发现存些教师认为自身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无须开展教科研。还有人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是走形式,对教学质量不会有多大影响等。这些误区在肯定是程度上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带来了负面影响。
2、缺乏研究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实际参与教育科研的太少,缺乏研究经验,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不熟悉,迫切想学校能在这方面帮助他们。
1、加强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进修。
一方面,学校科研工作人员自身要不停加强理论进修,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宣讲相关知识,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同时,请科研专家到校考察、指导、开设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科研交流和进修。
2、加大对教育科研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利用学校业务进修、宣传栏、校园网,加大教育科研校内宣传;并对教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3、利用讲座等方法帮助教师掌握各种常用的科研方法。
4、加大教育科研在教师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
教育科研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学校要努力创设适合本校特点的教育科研文化,让研究在工作中、让研究在生活中、让研究在管理中。走向教科研,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教育科研之日,也就是教育得到振兴之时。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四
大部分大一学生都处于适应调整阶段,对大学生活未能完全适应,身上都带着些高中生的习性,对课余时间的利用也大同小异,以学习、娱乐为主,但到了大二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大二学生,已适应大学生活,并且不会再刻意强求有固定的晚自习和早操安排(个别除外),课余时间完全由自己安排,活动内容也呈现多样化。大学生活以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为主,利用好课余时间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二、研究目的。
了解沈阳师范大学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情况,并要做出相关分析,并在最后给与一定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观察法以及实践法。
四、研究时间。
12月-5月。
五、小组分工。
六、研究过程。
12月1—20号,讨论制定研究计划,安排工作分配。
12月21---次年1月4号,讨论、编写、修改问卷调查。
2月26---3月5号分析现象,讨论结果,提出建议,总结这次研究性活动的不足之处及要改善的地方。
5月10号,写总结论文,集体讨论后修改、润色。
七、报告总结。
重要。通过对黄淮学院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与分析不仅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课余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来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早在国外的学者对此领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根据法国学者丹.皮柏的研究,工作与闲暇工作与闲暇的关系不是相反关系,而是直角关系,人们在闲暇中越能发展自己,在工作中就越能表现自己,因而,闲暇生活能为学生学好各门必修课准备了广阔的智力背景。还有美国的学者则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进行研究。
看见了国外的一些学者在对大学生课余生活导向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大学生活中,除去必要的上课时间外,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如何合理安排自己学习、娱乐、社会实践却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学习、娱乐、社交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每项活动都只是课余时间整体中的一部分,每个活动的选取、组合构成了我们的大学课余生活,选取的比例,组合的模式决定我们大学课余生活质量高低。我们小组通过对黄淮学院的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讨论合理分配课余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好课余时间是我们这次调查研究讨论的主要目的。
在沈阳师范大学中,大一新生平均每周会有18节课程左右,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有8个小时左右的课余时间,星期六、星期天两天无课,总体来说大一学生课时数量适中,拥有一定量的课余时间。而大二以及大三的老生每周仅仅有12节课程左右(大部分),平均每天会有10个小时的课余时间,星期六、星期天两天无课,大致上说明大二、大三学生课时偏少,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大四学生除一部分人在学校参加考研外,其余的在外地进行社会实习,以为参加工作做好准备。(这里,我们对大四的学生进行了排除)在被调查的300人中,一小部分学生时间安排合理,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他们每周3-5次上自习,安排一定量的娱乐和社会实践,合理规划课余生活。而一些学生课余生活单调无味,活动较少,或以学习或以上网聊天玩游戏为主。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缺乏计划性、系统性,随波逐流,放纵自我,因而觉得整日无所事事,光阴似箭。在调查中,一个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大学生课余生活无聊感到空虚,而解决的办法主要有寻找异性朋友,寻找精神上的寄托,或是沉浸于娱乐游戏中,麻痹自己。学生对自己课余活生活的整体满意度较低,也无法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仅仅只包括学习,还包括娱乐、社交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等。把所有时间都利用于学习的人称不上是一个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只能说是一个书呆子,一个完美的人应懂得何时享受,何时学习,何时工作,更懂得如何将三者分开来以及如何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高中面向的是大学,而大学面向是社会,社会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有较高情商和智商的人,更多需要的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同时,商学院专业性质更加要求我们学生要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浮于实践造成学生不知所学何物,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渐渐以敷衍之心态面对专业内容。此外,大学考试要求不高,无法真正起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作用,这也加剧了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对学习的不重视和人脱离实践两者恶性循环,造成学生无所事事,空虚无聊以至于用游戏、赌博等恶习和一些无聊恶搞来消磨时间,麻痹神经。这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现状,这也就可解释为何一些学生会成绩下降以至于收到退学警示,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群体现象,就像一场瘟疫一样到处漫延、传播,所到之处攻无不克。好的环境是群体塑造的,同样坏的环境也是群体构建的,一颗老鼠屎只会坏了一锅粥。
八、调查报告。
天下会掉下馅饼来,但机会和馅饼只给有准备的人,掉给那些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以下16个问题,我们针对大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黄淮学院学生课余生活调查问卷。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辽宁科普网调查小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课余生活的全新认识,提高大家对课余生活安排的科学性。(为便于统计,小数点取整)。
大一班级:
1、你一周有多少课时?
每周课时18节左右。
2.除了双休日,你每天大概拥有多少课余时间?
a.1-2小时b.3-5小时c.6-8小时d.8小时以上。
每天大概有8个小时左右的课余时间。
3、你上自习的频率(包括周末):
a、1-2次/周b、3-5次/周c、6次以上。
a33%b48%c19%。
4、你上自习的时间安排最多在什么时候?
a.每天课余b.双休日c.考试前d.假期,节假日。
a33%b18%c57%d2%。
5.以下选项中,占用你课余时间最多的是:
a.学习b.娱乐c.运动d.社会实践e.学生工作。
a14%b52%c21%d13%。
6.你的课余时间大部分与谁分享?
a.好朋友b.单独与异性相处c.独自d.没有固定人选。
a26%b37%c7%d30%。
7.在大学里是否感到空虚?
a.经常b.偶尔c.很少d不会。
a33%b28%c26%d13%。
8.面对空虚,你一般会如何排解?
a.上网b.学习c.交异性朋友d.运动e.其他。
a41%b2%c35%d14%e8%。
9、你如何评价你的课余生活?
a.满意b.一般c.无聊d.不满意。
a19%b33%c38%d20%。
10、你如何对待你的课余时间:
a、认真安排b、稍做安排c无所谓d、不安排。
a8%b29%c47%d16%。
11、你认为课余时间最应该用来做什么:
a、学习b、娱乐c、赚钱d、交友e、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f、其他。
a17%b16%c16%d27%e21%f3%。
12.课余时间里,使用电脑的主要目的(多选)?
a.上网查资料b.游戏c.聊天d.收发邮件e.应用软件学习。
a19%b30%c25%d8%e18%。
13.课余时间的学习内容?(可多选)。
a.课本、参考书b.专业著作c.文学著作d.报刊e其他。
a35%b22%c23%d11%e8%。
14、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你都做些什么(可多选):(),其中你从事最多的活动是:()。
a、学习(包括读课外书)b、参加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c、健身、运动。
d、睡懒觉e、和同学闲聊f、打扑克、棋牌等g、和同学沟通联络感情h、上网i、其他。
a13%b19%c7%d12%e9%f10%g8%h15%i7%。
15、周末的课余时间里你都做些什么(可多选):(),其中你从事最多的活动是:
16、你认为课余生活对你有何影响:(可多选)。
a12%b14%c23%d18%e28%f5%。
大二、大三学生课余生活调查问卷。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公共事业管理0901班调查小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课余生活的全新认识,提高大家对课余生活安排的科学性。(为便于统计,小数点取整)。
班级:
1、你一周有多少课时?
每周课时12节左右。
2.除了双休日,你每天大概拥有多少课余时间?
a.1-2小时b.3-5小时c.6-8小时d.8小时以上。
每天大概有10个小时左右的课余时间。
3、你上自习的频率(包括周末):
a、1-2次/周b、3-5次/周c、6次以上。
a33%b60%c7%。
4、你上自习的时间安排最多在什么时候?
a.每天课余b.双休日c.考试前d.假期,节假日。
a32%b10%c57%d1%。
5.以下选项中,占用你课余时间最多的是:
a.学习b.娱乐c.运动d.社会实践e.学生工作。
a10%b53%c15%d13%e、9%。
6.你的课余时间大部分与谁分享?
a.好朋友b.单独与异性相处c.独自d.没有固定人选。
a26%b43%c7%d30%。
7.在大学里是否感到空虚?
a.经常b.偶尔c.很少d不会。
a35%b28%c20%d17%。
8.面对空虚,你一般会如何排解?
a.上网b.学习c.交异性朋友d.运动e.其他。
a41%b2%c35%d14%e8%。
9、你如何评价你的课余生活?
a.满意b.一般c.无聊d.不满意。
a19%b33%c38%d20%。
10、你如何对待你的课余时间:
a、认真安排b、稍做安排c无所谓d、不安排。
a8%b29%c47%d16%。
11、你认为课余时间最应该用来做什么:
a、学习b、娱乐c、赚钱d、交友e、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f、其他。
a17%b16%c16%d27%e21%f3%。
12.课余时间里,使用电脑的主要目的(多选)?
a.上网查资料b.游戏c.聊天d.收发邮件e.应用软件学习。
a19%b30%c25%d8%e18%。
13.课余时间的学习内容?(可多选)。
a.课本、参考书b.专业著作c.文学著作d.报刊e其他。
a35%b22%c23%d11%e8%。
14、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你都做些什么(可多选):(),其中你从事最多的.活动是:()。
a、学习(包括读课外书)b、参加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c、健身、运动。
d、睡懒觉e、和同学闲聊f、打扑克、棋牌等g、和同学沟通联络感情h、上网i、其他。
a13%b19%c7%d12%e9%f10%g8%h15%i7%。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五
我校现有学生人,教师人。近年来,县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个,市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个。其中一个课题被评为县级优秀课题并推广。现有二个县级立项课题一项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
二、学校教科研工作现状。
教科研工作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校以“科研兴校”为理念,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校领导的重视,校长亲自承担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成立了教科研中心,由专职教科研中心主任负责全校的教科研工作。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科研的气息溢满校园,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我校名教师中本科学历人,专科学历人。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我校大部分教师重视教科研工作,主动以科研促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市县级获奖论文余篇,发表余篇。余篇被评为县市级教育教学成果。
(二)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施。
为了探索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模式,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我们做到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的教育科研领导机构,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根据本校实际及发展战略,制定教育科研整体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校本教育科研的目标、原则、机构、内容、形式、专题、措施,确保科研优质高效。学校为教育科研的开展给予一定的经费保证,想方设法解决教育科研的经费。在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教育科研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把教育科研纳入校长的办学目标管理,把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与评职晋级、评优、评骨干教师结合起来,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实行“一票否决”。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
1、课题带动。
气氛。在课题实验中,人人参与,全体合作,充分显示了校本培训的全员性和主体性。
2、讲座培训。
学校将对外出参加教研培训的教师,就学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讲座,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加强集体备课。
各个年级各个学科成立备课组,认真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每周一开展活动,对每周将要讲授的教材共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和完善教学设计,并且统一使用集体备课的成果。
4、师徒互结对子。
我校有县级学科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在学校内部将骨干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将自己的传帮带经验和思路整理成文。
5、观摩听课交流。
教研组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制度化的观摩听课活动,并落实观摩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意见和看法的契机,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定期不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进行案例学习和研究。
6、个人自主研修。
教育科研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适应课改的发展和需要,努力使部分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教师。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自身实际确立自我成才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提高。并把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作为根本,同时积极创造教师自学的有利条件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辅以制度、检查和考核。
7、交流合作。
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有效的达到师资、设备、信息等各方面资源的共享,并相得益彰。通过与兄弟学校结成对子以来,通过轮流举办教师论坛、联合教研会等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8、专家指导。
学校每学期确定几个重点专题后,组织集中培训,请教研室和兄弟校的老师来校讲课、听课和评课,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介绍外地的教学新信息、新经验和素质教育的新动向、新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指导。
三、我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重视不够。
多大影响等。这些误区在肯定是程度上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带来了负面影响。
2、缺乏研究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实际参与教育科研的太少,缺乏研究经验,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不熟悉,迫切想学校能在这方面帮助他们。
四、做好今后教育科研工作的对策。
1、加强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进修。
一方面,学校科研工作人员自身要不停加强理论进修,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宣讲相关知识,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同时,请科研专家到校考察、指导、开设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科研交流和进修。
2、加大对教育科研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利用学校业务进修、宣传栏、校园网,加大教育科研校内宣传;并对教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3、利用讲座等方法帮助教师掌握各种常用的科研方法。
4、加大教育科研在教师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
教育科研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学校要努力创设适合本校特点的教育科研文化,让研究在工作中、让研究在生活中、让研究在管理中。走向教科研,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教育科研之日,也就是教育得到振兴之时。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六
xxxx年xx月。
为让上级部门更好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发现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促进学校科研的相关政策,推动全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依据。现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现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开展现状。
学校有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学校领导在思想观念和实践中都能有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但我校老师年龄普遍偏大,对科研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对课题研究无激情;中年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科研;而且教师们苦于不懂科研方法,学校科研经费不足,导致课题申报不积极,课题研究不主动,从而出现有人带头而无人跟进的教科研工作尴尬局面。
二、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建设现状。
现阶段,学校建立有教科研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理教育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和教研组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学校教科研工作小组,由教导主任任组长,教导处成员、教研组长、课题组长为组员的工作小组,由教导处负责分管,并明确相关职责。学校未成立专门的教育科研部门,教导处因教育教学事务繁多,人手不足,导致科研工作推进难度较大,推进效果不佳。
三、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现状。
今年,学校共有3个课题结题,有4个区级及以上在研课题,有3个校级课题。课题主要集中在学生教育及英语、语文、政治学科方面,部分学科无课题,参加研究的教师占现有教师的65%。今后,我校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教科研机构未单独设立,分管处室教导处因教育教学事务繁多,人手不足,导致科研工作推进难度较大,推进效果不佳。
2、学校有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但因学校教师具体情况限制,导致管理实施难度较大,从而造成申报不积极、研究不主动、成果难提炼等诸多难题。
3、学校对教科研工作有考核实施,但学校整体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培训、科研经费不足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推进。如我校《xxxxx策略研究》的外出培训就因为经费问题受到影响。
4、教师的认识影响学校教科研工作。教师普遍认为“没时间”;“缺少方法”与“科研意识差”;职称到手,安于现状。很多教师并不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科研。
五、学校教育科研的需求。
1、学校成立相关教科研部门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领导关注课题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领导头绪繁多,不可能只考虑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专门来做课题。成立专门部分专人负责,校长把握学校课题研究发展方向,专人负责科研工作具体实施,来推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2、加大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让骨干教师承担课题,依靠骨干教师带动广大教师一道来解决教科研问题,在做课题的过程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研究水平。
3、改变教师现阶段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教师在做或者是准备要做课题的时候,往往是抱怨学校条件和环境差,没有现成的资料。都潜意识将教育科研与高科技联在了一块,将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认为科研就是高设备高条件的产物。其实,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决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是常规教学工作方式下的产物。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一般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增添措施等。这些途径完全是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存在的。明确这一点,让选题更多的考虑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搞研究更多考虑怎么充分挖掘潜力,让教师有立足于现实条件搞课题的意识。
4、建立课题研究的分层的专家指导制度;聘请相关专家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完善相关科研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六、未来五年教育科研规划。
1、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和评价制度,开展学校课题研究(以“自主学习”为主);邀请专家进行“有效学习”课堂改革培训,使全体教师理解“有效学习”实施模式;学科组根据新课改方案、新中考方案制定本学科的课程建设纲要;在全校推行“微课”技术,使微课”走入课堂;举办全校骨干教师“有效学习”公开课活动。
2、搭建学校教育科研平台,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科研覆盖面,实行教研组组组有课题。举办全校高级教师“有效学习”公开课活动;各学科组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课程建设纲要,真正落实选修课、学考、中考教学与复习安排;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力争德阳市骨干教师人数有所增加;力推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上一级培训。
3、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总结、反思五年学校科研工作,完善修订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学校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广课题成果、论文成果;汇编五年教科成果,出版《xx论坛》;推荐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名师评选,力争本校出名师;思考下一轮校本科研的重点、方向。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七
xx医科大学在“xx”期间,学科人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在高等级科研成果产出上更是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绩。回顾学校“xx”科教工作,我们认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学科人才建设,从而为我校综合科技实力的提升和高层次科技成果的不断产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正表现出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特点,因此,科技人员必须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并掌握获取最新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这就要求对科技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之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医学情报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近年来,由于科技队伍结构层次逐步提高,大多是硕士和博士,已初步了解医学情报检索知识和科技咨询技术,具有初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较高的外语水平,为此,我校请医学情报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分期分批地对他们进行更高一轮的培训,提高了科技人员获取和处理最新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便于他们了解本学科前沿,寻找新的突破口。
(二)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
我校从“八五”期间,就开始分批分期选送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出国深造,目前已有新药筛选xx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药物研究所所长吴曙光教授,原全军肾脏病医学专科中心主任、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侯凡凡教授,原全军烧伤整形医学专科中心负责人之一、整形外科主任高建华教授等一批学成归来的学者成为了我校的科技骨干、学科带头人,在我校的10个原全军重点实验室中,有5个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是我校选送出国深造的回国人员。而且这10个实验室都与国外的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互派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
学科带头人是构建一支优秀的科技队伍的关键所在。学科带头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高层次的知识,能进行高水平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活动,而且更要求其具有凝聚力,要善于团结、组织、带领科研团队进行不断创新、进取的科研活动。因此,培养、引进、选拔年富力强的、具有真才实学的、有组织管理能力的、有良好的科技道德的优秀科技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最为重要。
(一)培养锻炼中青年科技骨干。
我校特别注重培养锻炼中青年科技骨干,特别是留学回国人员。首先,学校专门为他们设立了“苗圃课题”专项经费,作为回国人员的研究启动基金和高水平、高起点、有苗头项目的前期研究资助,为他们申请基金课题打好基础。其次,积极组织他们申请国家、军队、省、市各类基金课题,特别注重组织他们牵头申报多学科协作的重点、重大课题,通过具体科研实践逐步锻炼他们,培养他们,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如,我校微循环全军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姜勇教授;病毒性肝炎全军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侯金林教授;神经信号转导实验室负责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高天明教授等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都是通过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在科研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二)制定规划,引进高层次人才。
我校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对急需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的学科制定引进人才的规划,有计划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是从留学人员中选择研究方向与学科发展方向一致的高层次人才,以便促使发展受限学科尽快与国外科研水平接轨,推动学科的发展。
学校最早成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是我校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舒斯云教授,我校在1990年引进了在美国田纳西州大学进行了多年客座研究的舒教授,舒教授来校后一方面继续与国外保持着亲切的科研合作关系,保证研究水平与国外的接轨,一方面承担了国家、军队、省级各类的课题研究,成立了神经科学研究所,项后获得1项国家发明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我校利用地处广州、给予较好科研环境、解决配偶及子女工作等办法引进了大批国内高水平人才,目前已有一批人成为骨干人才。
(三)转变观念,灵活善用高层次人才。
由于双方用人单位、家庭、地域和环境等种种原因,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难于克服的困难,我们转变观念,以“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方式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在不办理完整的调动手续情况下,采用客座研究和兼职的方式由其本人灵活机动地安排来校工作时间,从而达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成果的目的。
姚院士是我校引进的人才中层次最高、水平最高的一位。由于种种原因,姚院士不能完全调动,全职为我校工作,但我校采取了灵活的方式,请姚院士自己安排来校工作时间,达到了两全齐美的效果。目前,姚院士不仅仍然领导着原来单位学科的研究工作,而且为我校主持着一个学科的研究工作,姚院士充分利用了当今通讯交通方便的条件,很好地组织着双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
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才能调动科技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最大的效益,才能使科技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一)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我校选拔研究所长、科室主任大多不论资排辈,注重德才表现和实际工作能力,使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能脱颖而出。并且制定研究所长、科室主任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业绩评价。最近,我校试行了采用公选的形式选拔学科带头人,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参加竞选的人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非本校的工作人员。要求参加竞选的人公开演讲、答辩,由专家和科技人员共同打分、投票进行选举。此举对我校科技人员起到了很大振奋和激励作用。
(二)建立“论贡献、比成绩的公平竞争机制。
在职称评定,博士导师遴选、评功评奖、晋级晋职过程中,论贡献、比成绩,除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外,还建立了公正、科学的科技干部职称评定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操作规程和办法,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达到倡导奋发、拼搏、进取的精神的目的。
(三)建立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对调动科技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整体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尽量完善激励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福利待遇与学术水平和贡献挂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奖励规定,使科技人员的贡献直接和收入、住房、晋职晋级相挂钩,学校下属单位有的还制订了科研课题奖励,优秀论文奖励和科技成果匹配奖励办法。全校从上到下建立起了一套体现知识价值的激励机制。
获得高水平成果必须从立项开始抓高水平成果的产出。我校始终坚持对创新性强的科研项目,特别是重点重大项目实施全程的成果管理跟踪,保证了大项目出大成果。以我校20xx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的“严重特殊类型肢体创伤修复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而言,该项目先后获得国家973课题、省、市、军队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金额共计百万余元,通过对该项目的全程成果跟踪管理,为高水平成果的产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当代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综合越来越重要,在科研活动中,学科间的大协作已成为完成重大项目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注重多学科之间科研协作的组织,发挥多个学科的优势,积极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的协作研究和成果申报,成为现代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我校20xx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的项目为例,其中“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开发与拓展应用研究”项目是80年代初由我校珠江医院烧伤科司徒卜教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后由钟世镇院士等进行临床解剖学研究,又由我校xx医院整形科高建华教授等对其基础进行细胞水平研究和扩展应用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虽古老但却有深度、难度、水平和特色,且为原创性科研成果。另一项目“大肠癌发生与转移的分子调控及早期诊治的综合研究”是由我校基础部病理教研室丁彦青教授等的基础研究和xx医院消化内科姜泊教授等的临床研究相结合的项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有突破、有深度。这两个项目的获奖是我校积极地协调和合理地组织具有相关研究内容的成果联合申报的成功尝试,也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渗透,相辅相成的结晶。
我校在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中研究发现,很多科研项目在课题结题后存在技术资料的缺失和表达科研技术水平的载体不完善、不恰当的问题,从而影响研究成果的评价、转化和奖励的评审。因此,我们认为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要主动地逐步获取、积累相关资料。主要包括:
1.研究过程进展情况的记录,数据、图片、影像资料。要求系统积累各研究阶段的统计数据、图片、影像资料等资料。
2.专利资料。强调加强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进行专利的申请。
3.高水平研究论文。论文的发表要遵循抢先发表的原则和高等级刊物的原则,根据研究论文的内容和水平选择刊物的层次。
4.组织参加学术交流。扩大影响和增进同行的交流,获得最新的信息。
5.组织举办技术培训班、学习班推广成果技术,逐步获取推广应用资料。
6.对新药、医疗仪器、生物制品则要有计划地组织科研人员按有关要求完成相应研究并准备好相关评审申报资料。
7.成果效益资料的积累。要求注意收集利于评价成果的各种资料,如:成果被同行引用、应用的资料等。要注意检索收集成果论文被sci、ei、im、ca等收录的情况等。
对于不同的研究项目,采取相应地推广应用方式,组织课题组选择好推广应用单位,制定推广应用措施,落实推广应用计划,协调相关事项,获取推广应用资料,并根据推广应用中存在地问题,组织课题组不断改进,完善成果,达到成果推广应用地目的,为成果地鉴定、评价、成果地转化与奖励打好基础。
以上是我校在“xx”期间科技管理工作的一点经验体会,由于我校刚刚从军队转制到地方,和省内许多高校相比,我们在科技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热切希望各兄弟单位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我校能够更好的为xx省卫生科教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八
活学活用才是真的学,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运用到实际是活的。我们在这种实践中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回到同学中觉得自己也成熟了很多。会做人、会处事、会学习这些如果仅仅依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新一代的大学生想与时俱进就必须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新。我们通过这次的实践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也为我们今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也可以说是一个预热。十分的感谢学校、老师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协作性和学科性的创新训练项目。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在项目实践中逐渐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素质,逐步形成有利于大学生自主成才、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灵感和创新思维的教育培养体系。
尽管在途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难,有时候想放弃,有时候彷徨有时候浮躁,有时候迷茫,太多的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甚至有时候让我们不知所措,比如一些专业软件大家不熟悉,有些同学需要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等,还好通过老师的指导帮助,同学们的支持下,朋友们的鼓励下,最重要的是大家不懈努力之下大多数难题(不管在技术上得还是在心里上)大家都克服了。最终,经过一年周期的学习,实践提高了我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并了解向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增加了创新实验的了解,使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的了解并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更好的为创新增添想法。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培养团结合作能力。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九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科研工作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校现有学生410人,教师30人。近年来,县级立项课题已结题4个,市级立项课题已结题1个。其中一个课题被评为县级优秀课题并推广。现有一个县级立项课题《实施小学高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xx年结题),一项市级课题《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研究》(xx年结题)正在研究中。
教科研工作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校以“科研兴校”为理念,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校领导的重视,校长亲自承担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成立了教科研中心,由专职教科研中心主任负责全校的教科研工作。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科研的气息溢满校园,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我校30名教师中本科学历18人,专科学历8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6人。我校大部分教师重视教科研工作,主动以科研促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市县级获奖论文40余篇,发表10余篇。60余篇被评为县市级教育教学成果。
(二)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施
为了探索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模式,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我们做到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负责具体实施的教育科研领导机构,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根据本校实际及发展战略,制定教育科研整体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校本教育科研的目标、原则、机构、内容、形式、专题、措施,确保科研优质高效。学校为教育科研的开展给予一定的经费保证,想方设法解决教育科研的经费。在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教育科研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把教育科研纳入校长的办学目标管理,把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与评职晋级、评优、评骨干教师结合起来,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实行“一票否决”。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
1、课题带动
将开展的教研课题作为教师培训基点,使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实验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校本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将结题后的科研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素材,对教师进行“过程分析、方法介绍,理论阐述,实际操作、成果推介、疑难解析”等等的培训。参加课题研究者对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的展示。以此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在课题实验中,人人参与,全体合作,充分显示了校本培训的全员性和主体性。正在研究的县级立项课题《实施小学高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xx年结题),市级课题《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研究》(xx年结题)共有18名教师参与研究。同时做好结题课题的校内推广工作。
2、讲座培训
学校将对外出参加教研培训的教师,就学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讲座,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加强集体备课
各个年级各个学科成立备课组,认真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每周一开展活动,对每周将要讲授的教材共同分析研究、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和完善教学设计,并且统一使用集体备课的成果。
4、师徒互结对子
我校有县级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2人,在学校内部将骨干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将自己的.传帮带经验和思路整理成文。
5、观摩听课交流
教研组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制度化的观摩听课活动,并落实观摩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意见和看法的契机,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定期不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进行案例学习和研究。
6、个人自主研修?
教育科研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适应课改的发展和需要,努力使部分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教师。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自身实际确立自我成才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提高。并把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作为根本,同时积极创造教师自学的有利条件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辅以制度、检查和考核。
7、交流合作
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有效的达到师资、设备、信息等各方面资源的共享,并相得益彰。通过与兄弟学校结成对子以来,通过轮流举办教师论坛、联合教研会等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8、专家指导
学校每学期确定几个重点专题后,组织集中培训,请教研室和兄弟校的老师来校讲课、听课和评课,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介绍外地的教学新信息、新经验和素质教育的新动向、新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进行指导。
1、部分教师重视不够
在调查中,我发现存些教师认为自身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无须开展教科研。还有人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是走形式,对教学质量不会有多大影响等。这些误区在肯定是程度上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带来了负面影响。
2、缺乏研究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实际参与教育科研的太少,缺乏研究经验,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不熟悉,迫切想学校能在这方面帮助他们。
1、加强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进修。
一方面,学校科研工作人员自身要不停加强理论进修,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宣讲相关知识,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同时,请科研专家到校考察、指导、开设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科研交流和进修。
2、加大对教育科研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利用学校业务进修、宣传栏、校园网,加大教育科研校内宣传;并对教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3、利用讲座等方法帮助教师掌握各种常用的科研方法。
4、加大教育科研在教师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
教育科研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学校要努力创设适合本校特点的教育科研文化,让研究在工作中、让研究在生活中、让研究在管理中。走向教科研,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教育科研之日,也就是教育得到振兴之时。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十
很久前就想借学院举办的暑期科研实践活动走出校园,零距离去接触真正的科研,看看科研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出于对医学和生物学的热爱,我在列表中选择了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并开始做联系的准备。一开始了解到研究院不招收低年级本科实习生,我很失望和迷茫。
但身为这个实习小组的组长,除了自己特别想去,还肩负着十余名同学的实习机会。我不放弃,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在研究院院长和科教处老师的帮助下,终于获得了这个机会。
通过有限的资源了解了研究院后,我选择了xx教授的实验组,主要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而ips正是其中一项。并且了解到国内ips的研究在国际上不落人后,某些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裴端卿教授就是其中突出的耕耘者之一。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十一
摘要: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科学研究,特点,类型。
在哲学历史上,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亨普尔认为“科学研究始于假说”,波普尔认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等基本观点,我认为科研起源于问题,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发现的过程,正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必须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实验环境能够很好地“封闭”起来;实验刺激必须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也是容易操纵的;实验程序和操作必须能够重复进行;必须具有高度的控制条件和能力。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人员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1)探索性。科学研究就是不断探索发现,将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过程及其成果具有不确定性。要求科研的组织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创造性。科学研究是一科创造性的学科,对科研人员来说,必须要有创造性精神。
(3)继承性。世界发展到今天,科研成果大为丰富,对于科研,是建立在众多科研成果之上的,在已知的情况下发展科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研是建立在各种物质基础之上的。
(4)连续性。科研具有连续性,只有不断的发展科研,重视科研,科研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成果,造福世界。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基础研究,这是对理论的研究,是科研工作的前提。
(2)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中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这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的技术。
(3)开发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研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
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数学方法,理想化,类比法,假说法,综合法等。
科学研究的流程基本相似,一般包括调研、研究、总结三个过程。前期调研参考资料,为后面的研究做好理论准备,同时避免科研重复;研究过程中一旦有什么好的创意、想法,可以自行进行检索。研究完成,可整理之前的专利文件,作专利规划、部署。一定要等知识产权工作处理好后,再发表论文。
可以是自然条件下的,也可以是人们创造的实验场所。
科研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用在积极的方向,为人类造福,否则,将是灾难的发生。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十二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调研报告为更全面掌握学校学科*与科研工作情况,了解各学院对学科与科研平台、团队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科研处、学科建设办于本学期的第2周在分管校领导的带领下走访调研了各学院(系)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目前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整体认识。
各学院对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重要*不断提高,不少学院都强调,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本科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们既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出高水平成果和获取更多资源的重要保*,也是衡量一所本科院校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美誉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调研中,各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对本院的师资队伍、科研情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详细地汇报,提出了学科建设、科研推进工作等方面的设想。总体上说,各学院对所在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重要*认识都比较到位,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工作思路比较清晰。人文学院表示要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学科,争取1-2年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申报状况得到切实改变,每年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篇以上。数理学院表示下一个五年力争发表sci收录论文30篇以上,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以上,获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自然科学奖4项以上,确保通过2018年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为申报硕士点授权打下坚实基础。计算机科学学院表示成立科研指导小组,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校企合作,拓宽科研渠道。启动“135”学科建设工程,打造1个重点实验室,主攻3个研究方向,设置5个本科*。大部分学院制定了本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五年计划和具体措施。
二、各学院(系)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相关动向。
通过此次调研访谈,我们看到不少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科建设意识不断增强。
不少学院表示,我校“有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为学校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作为教师、作为学院,需进一步强化学科*意识,通过学科意识的建立,寻找学科归属,凝练学术方向,培养教师队伍。同时,由于学科建设毕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各层机构都需要进行认真的谋划,既要重视政策、体制改革,加大经费投入等,又需要进一步转变学科*观念,拿出具体措施,使学校真正在本科院校的轨道上运转。
2.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有所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层面科研量化考核和科研奖励等办法颁布后,不少学院都对政策进行了宣讲,同时,各学院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论文发表、项目获奖等也进行了配套,能主动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调动并保护教师科研的积极*。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意识到科研工作对学院及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各学院也正努力结合本单位的特长、优势,主动寻求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增长点。
3.部分学院科研团队初步形成。
积极作用,促进了所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三、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成果少、含金量低。
现有师资队伍很难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很难获得重大的科研项目,原因有三点,一是师资队伍科研基础、科研意识比较薄弱,不知科研怎么搞,想申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又基础不够。二是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高水平科研型人才匮乏,大家都卯足了劲,但就是缺少真正的领*式高端人才带领大家在科研上有效突破。三是科研时间少,不少学院反映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专任教师的平均周课时数都在11节以上,教学任务重,难以挤出更多时间搞科研。
2.科研软硬件设施差、图书资料少。
学校大部分软硬件设施处于原先高职院校的水平,缺少*的、高端的实验室,教师的科研成果无法通过精密设备测定、增加成果的可信度。缺少相关的*图书资料、代表科技前沿技术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学校没有外文数据库,制约了教师科研信息的查询、科研资料的查找、科研成果的质量。
3.科研积极*不高。
搞科研要靠中青年教师,最佳年龄在25-45岁,但部分学院的教师科研积极*不够高,搞科研一靠兴趣(随意),二靠利益(评职称)、三靠政策(指标奖励),没有把搞科研作为本职工作,而是为应付完成任务,这样的后果是所出的科研成果少,并且质量不高。
4.学科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科研也就找不到突破口,也就出不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四是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有的学院兼职教师偏多,影响学院的科研工作。
5.学科科研经费不足。
有的学院反映学校投入经费不足,学院自筹经费能力又较弱,还要解决教师的福利问题,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学科科研建设,并因此导致科研保障不力、资源开发不足,许多教师只能闭门造车,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循环,也很难争取到更多的外部资源。
6.学科结构还没有到位。
有的学院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学科结构,缺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已形成的学科研究方向数量也偏少,学科团队组建不到位,有的学科研究方向上人员寥寥无几,不能充分发挥学科团队的作用。
四、各学院希望学校给予的支持。
调研中,各学院充分肯定了学校层面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重视,对自己所在学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由于学校高层领导重视、专项资金到位、顶层规划科学、实施步骤具体等都影响着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整体效果,所以为了进一步有效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各学校衷心希望学校能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或倾斜,能给予更多、更有力的指导、支持。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新鲜血液充实学科科研建设的前沿阵地,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科团队的整体水平。
2.给教师留有足够的科研工作时间。
教师分成科研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各有侧重,让喜欢搞科研、能搞科研的教师安下心来搞好科研工作。
3.增加教师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
积极为教师创造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省及国家级课题组专家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指导,提高教师申报课题的水平。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对学术会议论文给予重视。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业务学习和学历进修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接触新的知识,提高科研活力。
4.适度提高科研奖励力度。
在原有科研奖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科研奖励的力度、加大科研奖励的范围,充分调动教师搞科研的积极*。对作出重大科研贡献的教师进行荣誉上、物质上、时间上的多重奖励,让优秀人才搞科研时,心情上愉悦、生活上无忧、时间上充裕,在全校营造一个更加浓郁的科研气氛。
5.增加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希望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与本科院校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及软件环境。比如机电学院希望学校组建教学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学院急需外文数据库和组建云计算机实验室;化工学院需要补充教学、科研仪器,需要一些检测数据有说服力的精密仪器用于科研及对外合作。
五、对学科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调研不拘形式,不走过场,各学院(系)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反映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一线情况,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集思广益,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不要贪多图快,集中精力建好几个重点学科、特*学科,一个学科建好了,可以带动多个学科建设。
2.综合考虑社会需要和校情实际,真正靠发展特*学科来确立我校的地位。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十三
市1986年在市率先成立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开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到2011年,全市22个镇(办事处),982个行政村(居委会),已全部建立了关工委,市直部门和重点企业,也相继建立了关工委组织,现有8000多名“五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近几年来,我们在市委、市*的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全面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农业专家的作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帮助农村青年走上富裕道路提供科技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一、把科技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作出的一项顺民心、合*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各级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市全面展开后,我们就如何为建设新农村尽关工委之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并形成了共识。我们认为,关工委不仅要向农村送教育、送法制、送文化、送关爱,更要向农村送科技,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创业致富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科技服务。这样做原因有三:一是符合各级党委、*的明确要求,体现了关工委所遵循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二是顺应农民的心愿。从总体上看,农民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比较弱。他们急切盼望科技服务。2011年市关工委科普教育工作团去农村调研时,所到之处,农民兄弟纷纷反映自己创业、生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镇一位农民,承包了80亩苹果,连续六年只见开花不见结果,*勤汗水付东流,因交不上承包费被村里收回了40亩,守着剩下的40亩整天发愁。黄山经济区多个芋头种植*村,由于治不了突然遇到的腐烂病,严重减产减收。六汪镇一个村,村民们栽了3万多棵大枣,树龄在三至十年不等,大小枣树开花很多结枣少,类似的情况不少。面对农民的损失,令人十分痛心,农民急盼有明白人给予技术指导的呼声,犹如重锤击鼓,激荡着我们这些“伏枥老骥”的不已壮心,促使我们出征上阵,尽最大努力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和帮助。三是关工委具备开展科技服务的条件。市关工委于2004年成立的科普工作团,团长宋成谦同志退休前任市农业局局长,从事农业工作30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先后聘请了19位老农业专家为工作团成员,这些老专家理论造诣较深,实践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涨。据此,我们确定把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提供科技服务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作为关工委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每年都列入工作要点,及时进行阶段*检查总结,确保措施落实,工作到位,取得实效。
二、四措并举,增强科技服务实效。
1、抓科技培训。我们本着量力而行、拾遗补缺、多办实事的原则,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农村青年的科技培训上,让他们在家门口即可学到农业科技知识。近几年来,已举办农、林、果、菜、茶和畜牧兽医、毛皮动物养殖等培训班108期,听课人数达6200多人次。在培训形式上灵活多样,坚持农闲季节集中培训,农忙季节分散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按照农民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农民反映,专家讲课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针对六汪镇夏家庄有3万多棵枣树多年很少结枣的问题,我们组织科普教育工作团成员研究员等老专家于去年三月和七月两次到该村讲课,围绕枣树的管理要求和不结果的原因进行讲解,让果农采用环剥、巧用肥、*等技术进行管理。凡是按照孙研究员传授的技术进行管理的,枣树都比往年挂果多。村民刘长锡有枣树近800课,前几年基本不结果,他采用了孙研究员巧用肥、*的技术,加强了管理,2012年收获3000多斤,收入万余元。今年,孙研究员又先后四次到该村进行现场指导,全村3万多棵枣树硕果累累、丰收在望,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对该村枣树夏季管理进行了专题报道。还积极参加了西瓜、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并编写出版了8本100多万字的农业科技书,深受农民欢迎,被称为“良师益友”、“科技扶贫之花”。
2、送科技“进村入户”。近几年来,我们组织科普工作团的老农业专家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果园、蔬菜大棚、养殖场等,面对面的实施技术指导530多人次,提供技术信息100多项,解答急、难技术问题80多个。他们把技术难题作为起点,实施跟踪服务,直到产生效益。芋头是黄山经济区徐村等几个村庄的重要经济作物,产量高、效益好。但近几年由于连作重茬,出现了腐烂病,造成减产减收,成了当地农民的一块心病。我们得知这个情况后,组织有关老专家深入到徐村等几个村,召集农民座谈,实地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资料等,弄清了导致芋头减产的病因,提出了实施芋头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石灰氮太阳能土壤清毒处理、秸秆还田生物反应堆技术和土壤及作物农残的生物降解等综合技术。经过两年的治理,效果十分明显,种植户非常高兴。承包80亩果园因多年不结果交不上承包费,被村里收回40亩的镇村王德磊在徐本荣农艺师的帮助下,制定了生产管理技术方案。经过精心管理,2012年,苹果园总产达10万多斤,纯收入5万多元,六年不见收入的苹果园终于见到了收益。
4、积极参与科普宣传。一是积极参与市科协和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普宣传月”活动。将科技入户和科技示范中获得的经验,汇编成科技明白纸,通过“送科技下乡”活动,送到农民手中,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到新技术、新成果,获得新信息。目前,送科技下乡20多次,发放科普宣传材料3万多份,赠送农业科技书300多册,解答技术问题60多个,达230多人次。二是组织科普教育工作团有关老专家和邀请外地专家在全市11处中小学、职业中专、卫校作了防震避震、眼睛的保护、饮食与健康、卫生与健康、水文、科技发展趋势与前沿等专题辅导报告30多场,受教育师生2万多人次。
三、今后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实践*,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服务的做法是比较成功的,其意义在于为部分青年农民创业致富在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增强了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这对各级党委、*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分有利的。其意义还在于为“五老”搭建了继续发挥作用,实现老有所为的新舞台,架起了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新桥梁。
为了使科技服务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取得更大成效,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以期达到更好的为青年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目的。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十四
根据浙江省政府关于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和《浙江省全面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浙政〔**〕1号)等文件精神,原有48家省属科研院所,通过结构调整,减为40家,其中有19家省属科研院所先后进行了体制转换。四年来,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及其广大科技人员,经过体制改革的洗礼和溶入市场后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考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生存与发展危机并存,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与技术辐射功能等困惑仍然制约着改制科研院所健康发展。为深化省属改制科研院所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就此专题进行了调研。
一、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基本情况。
(一)改制院所基本情况。
全省19家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大部分创立于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研发领域涉及化工、轻工、冶金、机电、建材、建筑、丝绸、纺织、造纸、电子技术、计算技术、测试技术、广电、中药、微生物、粮食等本省的主要支柱产业。几十年来,这些科研院所在行业共性技术应用、“四技服务”、成果转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及浙江的科技进步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到**年底,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在职正式职工2278人,其中:高级职称385人,中级职称618人,硕士以上学位的118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500人;离退休职工1900人,其中:离休干部6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034人;总资产亿元,净资产亿元,其中固定资产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利税总额亿元。
改制前这些科研院所均为国有全资科研院所,其中3家为公益类科研院所,16家为开发类科研院所;3家直属省科技厅管理,其余都隶属于相应的厅(局)或产业集团。改制后,除1家为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18家均为有限责任公司。
(二)改制院所取得的成效。
在浙政〔**〕1号文件及相关政策正确引导下,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在院所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
浙江省属科研院所公司制改革与产权制度改革同步实施,是全国起步较早的省份。目前,省化工研究院因其子公司争取上市,职工持股会股份被国有资本收购,重新成为国有独资公司外,其他省属改制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多元投资的股权结构。到**年底,省属改制科研院所注册资本总额亿元,其中国有资本占,自然人占,其他资本占。国有资本仍处绝对控股的有7家,全部退出的有2家。除省广电研究所、造纸研究所中有社会法人资本占省属改制机构总注册资本外,其他非国有股权主要由职工自然人或职工持股会投资,占总注册资本,职工持股总额达亿股,人均万股。
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了各改制科研院所内部运行机制的完善。各单位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了企业会计制度,全部参加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部分单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用工制度。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部分改制科研院所活力明显增强。如省轻工研究所、冶金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纵横向科研任务数、科研生产规模、发展速度均比改制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2.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行业)创新平台逐步建立。
近年来,依托省属改制科研院所设立了日化工业表面活性剂、电子电器特种新材料、表面组装技术、农药等省级重点试验基地;化工科技、粉末冶金、泵及控制、红外图像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省化工院创建了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和国家ods替代品工程中心,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中心的地方科研院所。这些国家级、省级重点试验基地、研发中心经过国家、地方、院所的多年投入和培育,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省属改制科研院所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已成为本省的区域或相关行业的创新平台,全省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
省属改制科研院所所属的化工、冶金、轻工、食品、机电、建材、微生物等15个省级技术检测机构经过资产剥离、装备更新、业务拓展、机构完善,检测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相应的检测能力代表了全省的最高水平;化工、机电、食品、日化等检测机构还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把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国,逐步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作为大型仪器相对集中的省属改制院所及其技术检测机构,将实验与检测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积极为中小企业及社会提品、实验数据检测服务,提高大型仪器公共服务能力。
目前,省属改制科研院所有50多项技术仍保持或正成为国内领先,有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化工院的ods替代品、新农药创制技术,省轻工所的表面活性剂,冶金院的电子电器特种焊料、电工触头技术,机电院的树脂砂、铁型覆砂铸造工艺、风力发电技术,舞台所的舞台设施设计、舞台机械、舞台调光等技术,服装中心的服装cad技术,粮科所的米糠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等等。红外热成像技术不仅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而且产品进入国家的国防及安全领域。这些国内领先技术,既是科技人员长期潜心研究的成果,又是各个院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它构成了省属改制院所的核心能力。
3.科技产业发展条件逐步改善,部分院所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改制以来,不少院所积极寻求科研与产业的拓展空间,努力改善科研场地、装备条件。化工、冶金、轻工、造纸、中药、舞台、机电、测试等院所先后都异地购置了新的科研、生产基地,新基地总面积达910亩,超过了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原有占地面积的总和,已建和在建的科研、生产、办公设施达万平方米。而且,这些基本建设投入主要依靠院所自筹资金和银行借贷资金。在新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普遍都进行了装备更新、环境美化,院所形象得到相应提升。科研基础条件的改善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部分改制院所的科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轻工所先后在湖南邵阳、大连建立生产基地和子公司,使表面活性剂产能提高到万吨/年;省化工院以控股的“蓝天公司”、“禾田公司”为依托,分别在杭州、金华、上虞、遵义等地建立产业化基地,扩大产业规模;冶金院在建德建立不锈钢研发生产基地,向特种钢研发领域拓展;中药所在富阳参股中新药业,将成果产业化,并建立中药材种子基地;计算所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开展it职业教育;机电院的风力发电机组和交通机电工程技术等都有长足发展。
4.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度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据统计,**到**年,省属改制科研院所累计承担各类科研、技术服务项目901项,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94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29项,获得国家专利17项,在国外或国内核心期刊175篇。
近年来,省属改制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究、电动工具和水泵等企业实施cims示范工程、数码印染及在线监控等一些关键、共性问题的解决;参与全省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大溪岭—湖雾岭”隧道机电工程总承包、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结构技术服务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参与“七艺节”舞台效果保障等省内重大活动;参与ut斯达康建筑支护倒塌等重大事故技术调查;参与科技扶贫,派遣科技xxx等,不断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改制院所的技术检测机构每年承担政府安排的1万余批次各类产品定期检测任务,为提高全省相关行业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省属改制院所自身也不同程度地获得经济效益。**年到**年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年达到亿元,比改制前增长倍;累计实现利税亿元,**年达到亿元;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的已有4家。
(三)改制院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改制科研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发展后劲、运行机制及离退休人员管理等方面。
1.规模偏小,科技投入力不从心。
由于历史原因,改制前大部分院所的规模都比较小。目前,省属改制院所在职职工平均为120人,在50人以下的有5家,最少的只有7名职工;有9家院所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其中设备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的就有13家。折旧、住房公积金、五大保险等开支较改制前骤然提高,运行成本不断增加,使个别院所出现亏损,如剔除相关政策优惠,还将有7家亏损。许多院所相当部分的仪器、设备老化,科研设施的配套能力不够,受到资金、科研生产场所紧缺等因素制约。**年,有5家改制院所因科研生产场所严重不足,花1700余万元租用了2万多平米房屋。各院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都很大。
另一方面,浙江包括财政在内的社会资金对科技活动的投入也相对不足。**年浙江省科技活动经费相当于gdp的,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相比江苏的和上海的,显得偏低。
2.科技人才队伍不稳。
改制时一批科技人员提前退休,部分科研机构出现人才断层现象;现有科技人员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足;高校、未改制院所、好企业的人才竞争,对改制院所人才队伍稳定造成压力,不少技术骨干流向收入、岗位相对比较稳定的大专院校;作为企业化管理的科研机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特别是战略设计、市场经营和生产管理等能力虚弱,相应人才引进困难。
3.运行机制尚未完善,产权改革仍需深化。
虽然,部分科研院所改制后在内部功能完善、组织结构调整和运行机制转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职工长期在事业体制下形成的惯性思维根深蒂固,管理力度难以到位。部分科研机构在技术、产品、市场、行业等一系列战略定位上过于宽泛或模糊,发展方式随机,制约了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原有科研储备、科研人才等比较优势逐渐下降。有些科研机构长期处于低层次、小规模的发展状态,缺少可以规模化的核心产品,发展速度缓慢。
4.离退休人员管理及相关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机关公务员工资体系与事业单位分离,并拉开差距,且机关离退休人员随在职公务员待遇变化而变化,加大了省属改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与机关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差,如货币化分房补贴、同城待遇、削峰填谷等。同时,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他们作为改制院所的离退休人员,暂时进入了企业养老保险体系,由此产生的思想问题比较突出,离退休人员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情况在各单位普遍存在,耗费了主要负责人的大量精力,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全国改制科研院所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年,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部、委(局)所属242家科研院所率先转制,**年xxx等11个部门所属134家科研院所实施转制,先后两批376家科研院所已于**年底以前全部完成工商注册。目前,地方开发类科研院所已有800多家完成了工商注册工作,占机构总数的80%以上。
据科技部在**年初对276家转制科研院所的调查,大部分科研院所发展速度加快。2002年转制科研院所实现总收入303亿元,比**年增长;实现利润亿元,比**年增长35%;总收入过亿元的有50多家,有4家总收入超过10亿元。技术创新能力和面向行业的技术扩散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2002年承担国家项目经费18亿元,比**年增长;通过“四技服务”等横向科技收入亿元,比**年增长。
但是,从中央到省属改制科研院所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缓慢。到目前仅有20%左右的改制院所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年初,xxx转发xxx体改办、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转制科研院所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但试点工作至今尚未启动。**年2月1日开始实施xxx、财政部第3号令,国有资产转让必须公开拍卖,改制院所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国家及部分省市值得借鉴的有关改制政策介绍。
——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江西省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制院所,经批准,可从1993年以来国有净资产增值部分中提取不超过30%的比例作为股份,奖励给有贡献的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对转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小型科研院所,经批准,可从国有资产中划出不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30%,以红股的形式分配给原单位正式职工;经批准,允许本单位职工(个人、合伙)和社会力量购买国有小型科研院所,本单位职工有优先购买权和优惠政策等。
——税收等优惠政策方面。中央属转制科研机构的免征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到期后,再延长2年期限。广东省也明确有关转制过渡期的扶持政策顺延至2009年12月31日。
——培育创新能力方面。国家设立了“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江苏、黑龙江、贵州等省市都先后制订了本省市的《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定向支持;江西省明确转制后的科研院所享受政府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待遇。
——离退休人员政策方面。对中央属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转制前离退休人员不再执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从**年开始,由财政部门按统一的补助标准和现有经费渠道安排所需资金;江苏省根据上述精神四个厅局联合发文参照执行;江西省在改制文件中就明确:转制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原离退休金的计发办法不变,经费供给渠道不变;广西将改制前离退休人员(含提前退休人员)的工资纳入省级机关结算中心统一发放。
——住房补贴问题。江苏省规定:省属转制科研院所1998年11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住房补贴资金首先从本单位售房款中列支,不足部分,转制前已离退休的职工由省级住房补贴资金财政专户全额负担,在职职工(原在册在编人员)按2002年12月31日前实际工作年限计发的住房补贴部分从省级住房补贴资金财政专户中解决,其余部分由单位自行负担。
——医疗待遇问题。河北省明确:转制前退休人员(含提前退休人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实行医疗补助。其中提前退休人员未达法定退休年龄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个人负担部分由本人缴纳,单位负担部分所需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
三、深化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基本思路。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至少在“十一五”期间),省属改制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创新为根本,紧紧围绕落实“八八战略”、打造“平安浙江”、建设科技强省、增强我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着力在明确战略定位、优化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整合创新平台、提升辐射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上下工夫,使绝大多数改制科研院所,不但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而且成为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省的科技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二)深化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1.牢固树立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在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地位。
省属改制科研院所是省级科研机构乃至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业科技工作的重要载体。省属改制科研院所要按照科技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行业科技工作对全省经济建设工作的先导和支撑作用,在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模式探索、行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义不容辞地承担义务,寻求突破。
2.合理调整结构,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改制院所在机构设置、科研力量安排、研发装备投入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科研机构的特点,合理调整结构。在研发内容上,既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技术,更要开展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省属改制科研院所的投资力度。一是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力度,定向支持省属改制科研机构的研发工作;二是具备一定自我发展能力的科研院所要在总收入中留足科技开发基金,反哺科研开发;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各个系统的科研经费,鼓励社会资金对科研院所的投入,拓展研发经费渠道。
探索科研院所及其技术检测机构的大型仪器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合作共用新机制。
3.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现代院所管理制度。
省属改制科研院所要在内部运行机制和产权制度两个方面进一步做好改革的文章。
要逐步实现内部组织真正转型。按改制科研机构的要求合理配置科研、生产、营销力量;确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思路,理顺与下属机构的权力、责任、利益关系;彻底打破“铁饭碗”、“铁交椅”,全面实行劳动合同用工制度和岗位聘用制度,并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彻底打破“大锅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分配机制,特别是鼓励创新的激励措施;进一步转变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立足自身、立足创新、立足长远,使内部机制运转顺畅、高效。
鼓励省属改制科研院所采取多种途径,引入社会资本完善产权结构;支持主要经营者、技术及管理骨干将他们的命运与科研院所的命运结合得更为紧密;继续鼓励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中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4.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优化发展方式,实现做大做强。
各改制院所要进一步理清各自的发展思路,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选择发展战略和优化发展方式。
鼓励科研院所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集中资金培育拳头产品,培育在市场上甚至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标志性商品;要紧紧围绕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电子化、生物技术示范、纳米技术应用等科技领域,积极为全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做大做强科研院所,不断增强科研院所的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的辐射力。
5.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实现改制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
省属改制科研院所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建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推动改制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根据创新活动需要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把实施科技项目作为识别、培养和集聚人才的有效载体,通过个别与团队式引进、调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等方式,不断壮大科研院所的人才队伍,增强科研开发后劲。
二是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尽量做到人尽其才。要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氛围。
三是探索现代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包括注重实绩的人力资源甄选机制;实施适量淘汰的竞争机制;建立利益共同体的协作机制;推行“工作—学习”的创新机制;依靠规范制度的约束机制;以绩效为依据的薪酬分配机制;完善社会化的保障机制等。
四、推动省属改制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和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继续引导、鼓励省属改制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和发展。
浙政〔**〕1号文件的有关意见和政策主要针对**期间,以后怎么办没有阐述。因此,2006年以后包括省属改制院所在内的科研机构如何深化改革和发展,需要很好研究。一方面,结合“十一五”科技规划制订,对省级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进行合理规划,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另一方面,制定引导、鼓励科研机构,特别是省属改制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政策,使省属改制科研院所能够摆脱发展制约因素,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在引进大院名校过程中要重视利用省属科研院所资源。
到省外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过程中,一方面希望能够与提升现有省级科研机构创新水平相结合,引导省级科研院所与大院名校联姻,加强省级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要整合科技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希望将资金投向适当向省级科研机构倾斜,重点支持依托省属科研院所建立的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技术检测机构等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这些创新条件平台引进人才、更新设备、完善设施等。
(三)设立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资金。
参照国家对中央属改制科研院所的政策以及兄弟省市的做法,建议制订《浙江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财政用于科研院所的事业费中划出一定比例,设立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资金,并按照“科学评估、择优支持、合理安排、专款专用”原则,重点支持省属改制科研院所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或工程技术为目标的应用开发研究、应用高新技术项目贷款的贴息、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经费补贴等。
(四)继续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扶持。
参照《财政部、国家xxx关于延长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精神,建议《浙江省全面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浙政〔**〕1号)中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相应延长2年,即到2007年底为止。
建议在“十一五”期间,省属改制科研院所的国有资产收益作为应付红利继续留在科研院所使用。
改制前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社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2006年后,按现行办法每年递减10%,继续给予补贴,直至财政补贴递减到零。
(五)鼓励改制科研院所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在深化改制科研院所产权制度改革时,既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科研开发,完善产权结构,也要允许科研院所的在职职工通过资产评估、xxx批准等法定程序,协议受让国有资产;或国有资产挂牌交易时,原持股职工可不参加交易竟拍,同等情况下有优先购买权,支持主要经营者、技术及管理骨干持大股,与科研院所共命运。
(六)妥善解决改制前院所在职职工相关待遇问题。
省属改制科研院所改制前的在职职工,除国有资产全部退出的少数院所职工身份已经置换外,其他院所改制前的在职职工身份都没有转换。因此,建议对他们在改制前在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给予一次性补贴(适当的年金补贴),由原单位通过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入本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以提高退休后的待遇,所需经费在国有资产权益中列支。
省属改制科研院所改制前在职职工的货币化分房等政策拟按其他未改制的科研院所享受同等待遇。
(七)妥善处理改制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保障问题。
设立省属改制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专项资金,制订《浙江省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改制前离退休人员(含改制时提前退休和2005年底前按法定年龄退休)的长效保障机制,主要解决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差”、医疗保障、活动及管理经费、抚恤经费等。
参照中央属改制院所和兄弟省的做法,建议从2006年1月1日开始,省属改制科研机构的离退休人员不再执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其离退休待遇调整纳入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离退休费调整范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只负责发放2005年底按规定标准核定的基本养老金,以后不再增加。2006年以后的待遇差由离退休人员专项资金开支,并由离退休人员原单位负责发放。
离退休人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实行医疗补助。
参照江苏等省的做法,改制前已退休(含改制时提前退休和2005年底前按法定年龄退休)职工的住房补贴从2005年起分三年由省级住房补贴资金财政专户全额负担。或允许在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本公积、国有资产退出时上缴的国有资产出让金中一次性支付,不足以支付的部分由财政负担。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十五
通过此次调研访谈,我们看到不少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科建设意识不断增强。
不少学院表示,我校“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作为教师、作为学院,需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意识,通过学科意识的建立,寻找学科归属,凝练学术方向,培养教师队伍。同时,由于学科建设毕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各层机构都需要进行认真的谋划,既要重视政策、体制改革,加大经费投入等,又需要进一步转变学科专业观念,拿出具体措施,使学校真正在本科院校的轨道上运转。
2.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层面科研量化考核和科研奖励等办法颁布后,不少学院都对政策进行了宣讲,同时,各学院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论文发表、项目获奖等也进行了配套,能主动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调动并保护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意识到科研工作对学院及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各学院也正努力结合本单位的特长、优势,主动寻求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增长点。
3.部分学院科研团队初步形成。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十六
多大影响等。这些误区在肯定是程度上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带来了负面影响。
2、缺乏研究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实际参与教育科研的太少,缺乏研究经验,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不熟悉,迫切想学校能在这方面帮助他们。
1、加强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进修。
一方面,学校科研工作人员自身要不停加强理论进修,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宣讲相关知识,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同时,请科研专家到校考察、指导、开设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科研交流和进修。
2、加大对教育科研的宣传力度。
3、利用讲座等方法帮助教师掌握各种常用的科研方法。
4、加大教育科研在教师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
教育科研基于学校、立足学校、为了学校,学校要努力创设适合本校特点的教育科研文化,让研究在工作中、让研究在生活中、让研究在管理中。走向教科研,也就是走向每一个教师自己生活的舞台,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更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真正走向教育科研之日,也就是教育得到振兴之时。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十七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国xxx中央xxx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中国xxx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流转的基本情况。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兴。
二、林权合理流转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来源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提高到。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000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辟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政府压力。
经营绿色企业,风险小,效益持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困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陆续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民罗眼科,从1993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三、林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体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管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一致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xxx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1998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条,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采伐迹地使用权以及xxx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同时指出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除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不得转让。以法律的形式,对林权流转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20*年,中央《决定》中也提出: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应该说林权流转已是于法有据了。但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滞后,缺乏规范具体操作的行政法规,致使林权流转中还存在着操作普遍不规范等问题。
第二个方面,由于在林权流转中,大多数投资者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刚刚起步,现行的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建立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造成林木经营者经营上的约束性,客观上对林权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执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二是没有法定的评估机构,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也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转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如某国有林场,通过不很公开的协商,将本林场3500余亩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协议中将现有林木资源无偿交给承包方经营,待承包期满,承包方也无偿将林木资源交给林场。字面上好似等资源交接,但实际操作起来远非如此,林场现有林木资源,多为中、近熟林,其价甚巨。若采伐后转租别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两得,快到期满时再造林,还场以幼林,则国有资产流失的结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有的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有的发包时没有依法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备甚至是没有书面合同。不规范不仅表现在程序上,有些在实体内容上,也有不妥当甚至是违法的情况,如超出法律规定的流转范围实行流转、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约定双方的权利等。除了部分流转合同依法进行了公证以外,林权流转普遍缺乏监督机制。如在我省新兴的林木认领托管公司,在经营和宣传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实之词和误导之嫌,他们假借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名义,夸大宣传其经济效益,错误宣传《林权证》的性质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对托管协议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有关条款不严谨、不完善,投资人一次性投资后,对公司执行合同情况缺乏约束与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可能酿成经济纠纷甚至社会事件。
(四)政府干预多,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权流转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推动。有的地方对流转方式实行一刀切,强令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卖,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的地方甚至对经营者种什么树种、林种作出规定、强行实施,侵犯林农经营自主权;有的地方随意撕毁原来的承包合同,强行将已经承包的林地收回,再进行拍卖。竞标者主要是本地农民。虽然也有跨区域投资者,但在流转规则、成交价格等方面,以县域为单位,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尚未建立信息丰富的交易平台从而培育流转价格具有参考意义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仅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_____年9月1日成立)的经营范围中有代理林权交易的内容,尽管自行制定了《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实施细则(暂行)》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活立木托管暂行办法》、《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证明托管办法(暂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信息披露规则(试行)》,但仍处于萌芽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进一步推进林权流转工作的需要。
四、促进林权合理流转的途径。
(一)在较高层次上完善相关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规的滞后已成为林权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对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流转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监督、管理,进一步地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讲,需要明确其法定职责,确定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而这些内容,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立法规定和行政管理要求来看,不是哪个部门或地方政府文件所能够规定的,有些内容甚至是地方性法规也不能作出规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转范围问题、资源评估机构及人员资质问题、采伐管理问题等,必须通过修改《森林法》或xxx制定行政法规才可得以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各种形式的流转,都应当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评估基础上,合理确定底价,才能保证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实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一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参数表和各主要临终的评估细则,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二是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证办法,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三是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满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要真正将林权流转推向深入,就应该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营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固有特点,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市场,一是要有大量能够在价格上进行量化的待转林权;二是要有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等;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监督保障机制。
(四)准确定位,合理发挥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在林权流转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和市场经济运营规则的要求,明确其对林权流转的组织、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做到既积极推进,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严格管理又不干涉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既加强监督又全面提供服务,充分、合理地发挥职能作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又要积极开展实际工作的调研;既要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又要搞好技术服务;既要大力指导评估机构、队伍的建设,又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我省林权流转工作的依法、有序的开展。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十八
摘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大包干”之后,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大变革,是对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双辽市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充分重视科技服务水平的提升,并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提出了相应调研报告,供业务部门和上级科研部门作出决策参考。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科技服务;农村经营体制;调研。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地位,这是继“大包干”之后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大变革,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大调整,生产要素的又一次大活化,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双辽市参改面积38900万平方米,此次林改已确权37700万平方米,占97%,尚未确权面积1200万平方米。这样,承包到农民手中的林地资源为37700万平方米。市林业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科技需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林业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筛选,争取多种形式推广应用。同时,针对基层生产单位和林农最关心、最迫切、最关键的林业技术难题与上级科研部门展开专项研究,逐步开展科技服务林改活动,实现“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1专项调研逐步开展科技服务林改活动。
注重实效,促进林业增产增收。
以服务林业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利用森林资源,开展“科技服务林改”活动。选定以郑家屯苗圃为主的“杨树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名优花卉种苗示范基地”两个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优质苗木,满足林农的需求,促进林农增收。选定以国有林场为主的“板蓝根林*间作”、“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森林培育与高效利用”、“食用菌林下栽培基地”等基地建设,起到试验示范作用,以实现兴林富农,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科普,提高林农科技素养。
制定林业科普行动计划。结合双辽市林业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几个项目:建立以郑家屯苗圃为主体的苗木花卉培育基地及容器育苗基地,以玻璃山林场为主体的林草间作基地,实验林场为主体的品种杨栽培基地。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十九
现有师资队伍很难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很难获得重大的科研项目,原因有三点,一是师资队伍科研基础、科研意识比较薄弱,不知科研怎么搞,想申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又基础不够。二是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高水平科研型人才匮乏,大家都卯足了劲,但就是缺少真正的领军式高端人才带领大家在科研上有效突破。三是科研时间少,不少学院反映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专任教师的平均周课时数都在11节以上,教学任务重,难以挤出更多时间搞科研。
2.科研软硬件设施差、图书资料少。
学校大部分软硬件设施处于原先高职院校的水平,缺少专业的、高端的实验室,教师的科研成果无法通过精密设备测定、增加成果的可信度。缺少相关的专业图书资料、代表科技前沿技术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学校没有外文数据库,制约了教师科研信息的查询、科研资料的查找、科研成果的质量。
3.科研积极性不高。
搞科研要靠中青年教师,最佳年龄在25-45岁,但部分学院的教师科研积极性不够高,搞科研一靠兴趣(随意),二靠利益(评职称)、三靠政策(指标奖励),没有把搞科研作为本职工作,而是为应付完成任务,这样的后果是所出的科研成果少,并且质量不高。
4.学科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科研也就找不到突破口,也就出不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四是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有的学院兼职教师偏多,影响学院的科研工作。
5.学科科研经费不足。
有的学院反映学校投入经费不足,学院自筹经费能力又较弱,还要解决教师的福利问题,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学科科研建设,并因此导致科研保障不力、资源开发不足,许多教师只能闭门造车,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循环,也很难争取到更多的外部资源。
6.学科结构还没有到位。
有的学院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学科结构,缺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已形成的学科研究方向数量也偏少,学科团队组建不到位,有的学科研究方向上人员寥寥无几,不能充分发挥学科团队的作用。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二十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县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现状的实地调研得出以下结论: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35岁以下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出现断层现象;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但近年来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增幅明显;职称结构较稳定,最高职称与最低职称之间形成“哑铃状”,而中级、初级、助理级3个职称人员结构形成典型的“倒金字塔”;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是农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求出现脱节现象。
关键词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湖南长沙。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部署,但人才的短缺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拦路虎”之一。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于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农业产业化开发方面相对落后,需要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攻关,这直接有赖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而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作为基层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中坚力量,由县到乡镇再到各个村以及各个农户,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最终也是最关键环节,县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县的实地调研和访谈,试图了解其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是典型的城郊型县,交通便利。长沙县总面积为,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万,城市化率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全年无霜期300d左右,不存在永久冻土。耕地面积为,园地面积为,林地面积为,草地面积为;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活立木总蓄积371万m3。长沙县既是省级农业创新示范区,也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2]。
1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条件及人才队伍结构数据分析。
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条件。
长沙县现有3所省级农校,4所市级农校和8个市级示范农科教中心。自2008年以来,县农广校(县农科教办)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农科教办)为龙头,涵盖省、市、县、乡镇、村、组各级培训体系,全县有省级示范农校3所,市级示范农校4所。农民教育培训基地305个(其中县级2个,乡镇22个,村级274个,组级3个,龙头企业5个)。讲师团教师46名(其中专家型的教师14人,基层技术员及专业教师系列20人,农民行家系列12人)[3-4]。
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规模和结构。
笔者通过对长沙县农业局进行实地访谈,结合长沙县近3年的农业科技人才相关数据做如下整理分析。
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2012―2014年,在岗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波动较小,2013年因个别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并,人数稍有下浮;2014年在岗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有所回升。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在岗农业科技人才数量虽有增长,但仍为个位数,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出现断层现象;35~45岁和45~55岁的2个年龄阶段的农业科技人员是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中坚力量;55岁以上在岗的农业科技人员在各年份和各年龄分层中占比最高,反映出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老龄化现象较严重,也从侧面反映了从事农业人口的老龄化趋势。
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受教育程度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当前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中高中和中专学历层次的人员占到了全体人员的半数;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人员数量总和整体低于高中/中专学历层次的人员数量;但高学历人员数量逐年增长。可见,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但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2012―2014年人数总和占总人数百分比分别为、、,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本科及以上人数2012―2014占比分别为、、,增幅明显。
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职称结构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2012―2014年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的各职称层次人员数量比例稳定,2013年高级职称人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2013年因个别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并重组以及部分高级职称人员退休带来变化。总体而言,2012―2014年高级职称的人员百分比分别为、、,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2014年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员总数百分比分别为、、,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人数分别为41、39、41人,总体没有变化;而2012―2014年助理级和技术人员总数百分比分别为、、,总体呈上升趋势,人数分别为21、19、21人,总体没有变化。可见,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员职称结构较稳定,其中各职称人数中,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其次是高级职称和技术人员人数相当,使得最高职称与最低职称之间形成“哑铃状”,再次是初级人员数,而人数最少的是助理级人员。而助理级人员也正是35岁以下年轻人居多。2012―2014年中级、初级、助理级3个职称人员结构形成典型的“倒金字塔”。
2长沙县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访谈分析。
湖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为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区县“三农”的发展,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三农”的关键。省政府对各县、各乡镇的农业科技在编人员进行整改,推行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当前,农业科技人员的选拔参照公务员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通过者才能上任工作;长沙县农业局及其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农业科技人员1年工作的业绩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近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待遇逐年提高,在岗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水平与公务员水平持平。但在各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出现在编人员不在岗和其他部门工作借调的现象。
长沙县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情况。
省政府每年为各区县农业科技人员培训提供财政支持,长沙县农业局根据年初各乡镇上报的农业相关学习需求进行汇总和统计,统一由县政府安排培训事宜。但因为实际条件的限制,培训时间一般较短,培训学习提供的实践型学习较少。长沙县农业局组织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课程,政府为参与培训的农民提供每人1000~3000元不等的培训费用。但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出现的问题在于培训人员多针对于农村合作社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对培训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高,对农民群体的适应性有待加强。长沙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高,普通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程度较低,很多普通农民也不愿意参加培训,多数是在进行农业生产中出现问题时才会愿意寻求相应的帮助,所以使定时定点的培训所起到的作用和实效有所限制。因此,农业科技人才在技术推广方面要更多为农民提供经常性的“咨询”指导工作,技术要走进农民的田间地头,这是对农业科技人才素质,尤其是技术推广类人才的重要素质要求。
长沙县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
长沙县在岗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而且具体到个别乡镇农业科技人才紧缺,时常出现各乡镇之间的借调,同时年龄上出现断层现象,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农业科技人才储备堪忧。长沙县涉农企业对技术研发人才的需求居于首位,而农业主管部门认为提高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农业的专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急需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可见,农业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但是,目前农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学术型而缺乏应用推广型,尤其是能吃苦耐劳,走进农民的田间地头,可以与农民进行良好沟通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与农业科技应用人才。而农科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不同程度上出现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的现象,值得相关农科教育部门反思与改进。
3结论。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二十一
根据此次调研情况,我们认为,加强、改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有效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为实现我区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功能定位与价值取向。
基于学校的认识——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以教育科研的先进理念、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决不是为了装门面、当摆设、搞形式。要以“学校为本”,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科研活动,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
基于教师的认识——教师应树立两个观念:一是“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强调教师的科研主体地位,教师应自觉、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以此为课题,进行教育反思、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研究者自我发展”的观念,“为自己而研究”,教师把适合学校和个人发展的课题作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个人形成教学风格的切人点,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基于科研与教研的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提倡“校本科研”。使科研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增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做到科研和教研紧密结合。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建设。
还没有设置独立的教育科研机构的单位,尤其是教育管理区及管理区内的一些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建设力度。要设置专职的教科处,把教育科研从教务工作中单独分离出来,安排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负责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设备、经费和办公地点,使学校科研工作能走上正常轨道。
(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育科研管理机制。
1、科研运行机制。
教育科研机构,要做到人员固定、职能明确,努力构建“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科处——教师”自上而下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科研局面。根据学校实际,制定课题“立项”、“评审”及“奖励”等条例,为科研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使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2、科研激励机制。
将教育科研与职称评定、教师奖励挂钩,并且加大评定、奖惩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活动,多方面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给予成果突出的科研带头人相应的待遇,使其“名利双收”,从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3、科研保障机制。
实现“三个保障”:一是制度保障,要把教育科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去;二是经费保障,要有专项教育科研经费投入,设立专门帐户,用于课题研讨、师资培训、购买资料、设备配置、教科研成果奖励等;三是时间保障,要有专门时间投入,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固定每周或每月科研活动时间,不能借口“教学任务重”而被挤占。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建设有力的教育科研队伍。
1、培训形式——继承中不断创新。
一是专家讲学。主动与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部门联系,聘请教科研顾问和客座教授以及“本土”教育科研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科研辅导。二是区本、校本培训。区科研主管单位每年每学期要对全区教育科研骨干、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等进行多层次专题培训,各中小学教科处要相应做好校级层面的二级培训工作。三是外出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教育科研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的科研理念、科研方法,回来再进行汇报交流。四是以活动为载体的参与式培训。即将研究和培训整合在一起,组织相关参训人员实际体验或参与某项课题研究活动,边操作边学习,研究与培训同步,通过研究活动与反思探讨、总结评价达到培训提高的目的。
2、培训内容——全面具体且有针对性。
培训内容包括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特别是科研方法的应用;课题研究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与实施,要做到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3.培训范围——领导与教师并重。
教师是开展科研的主力军,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没。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意识,特别是加大对科研骨干的培养,尤其要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培训骨干的基础上调动每个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位教师都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坚持群众性科研的道路,不断充实科研队伍。
除对教师进行培训外,还要对分管领导、特别是学校的科研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形成一支由研究教师、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专家组成的研究队伍。行政领导要多支持、多重视,并身先士卒带头搞研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氛围。
(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研工作的指导和专业引领。
1、走下去给予帮扶。教育科研人员积极深入基层学校,现场采访,与教师座谈,了解教师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指导,并做好后续的跟踪帮扶工作。
2、请上来实施培训。科研管理部门对在调研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课题研究中的关键环节,集中组织老师进行专题的培训指导,引领科研工作的方向。
3、活动中进行引领。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发现、挖掘基层教育科研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先进经验,组织召开课题研讨课、汇报课、经验交流会、工作报告会、成果交流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让先进的经验、做法与成果广泛传播并推广。
4、关键环节加强指导。(1)组织课题申报。在省市区级课题申报通知下达之后,及时召开课题申报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对如何选题、怎样设计论证以及申请书的填写做具体培训。对上报的课题还要进行预审与单独指导,之后择优上报。(2)抓好开题指导。开题是课题研究的开端,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要从开题报告的撰写格式、写作内容、写作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指导。(3)加强过程管理。首先要求各个课题组要将研究方案落实到每年的工作计划之中,其次是要求每个课题组要将研究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研讨活动之中,落实到课堂及日常的工作之中。第三是加强对立项课题的日常督促和指导。此外,还要加强专项检查,通过听取课题负责人汇报、查看研究资料、进行交流和反馈等方式进行,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指导意见,对研究中的困难之处共同商榷,进行帮扶。(4)实施年度审查。立项课题每年底要上报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阶段性成果,科研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对各个课题在研究中遇到的某些难题提供建议,进行交流,力求以查促导。(5)做好结题指导。科研部门要对鉴定需要准备的材料、鉴定会议形式、鉴定程序、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的写法、格式等进行具体培训指导,并对教师的课题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帮助学校各项课题能顺利通过鉴定、顺利结题。
(六)进一步搭建科研工作新平台,优化教育科研手段。
1、充分利用好《峰峰教育研究》,搭建科研宣传交流平台。
在《峰峰教育研究》中开辟科研专栏,介绍课题研究进展,交流课题研究心得,发表课题研究成果等,让静态的资料成为动态的应用材料,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服务,为教师实际操作提供借鉴与模仿的载体,使之成为教师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
科研调研报告知网篇二十二
调研中,各学院充分肯定了学校层面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重视,对自己所在学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由于学校高层领导重视、专项资金到位、顶层规划科学、实施步骤具体等都影响着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整体效果,所以为了进一步有效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各学校衷心希望学校能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或倾斜,能给予更多、更有力的指导、支持。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新鲜血液充实学科科研建设的前沿阵地,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科团队的整体水平。
2.给教师留有足够的科研工作时间。
要防止教师课务过重导致教学、科研两头都要忙,两头都不扎实,互相牵制,难以真正静下心来做好科研工作。建议学校结合定岗定编工作将教师分成科研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各有侧重,让喜欢搞科研、能搞科研的教师安下心来搞好科研工作。
3.增加教师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
积极为教师创造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省及国家级课题组专家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指导,提高教师申报课题的水平。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对学术会议论文给予重视。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业务学习和学历进修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接触新的知识,提高科研活力。
4.适度提高科研奖励力度。
在原有科研奖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科研奖励的力度、加大科研奖励的范围,充分调动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对作出重大科研贡献的教师进行荣誉上、物质上、时间上的多重奖励,让优秀人才搞科研时,心情上愉悦、生活上无忧、时间上充裕,在全校营造一个更加浓郁的科研气氛。
5.增加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希望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与本科院校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及软件环境。比如机电学院希望学校组建教学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学院急需外文数据库和组建云计算机实验室;化工学院需要补充教学、科研仪器,需要一些检测数据有说服力的精密仪器用于科研及对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