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教案(实用24篇)
教案的编写应符合教材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教学要求。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控制。教案的案例分享可以给教师们提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
少年王勃教案篇一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生字卡片;藤王阁景象视频、图片等。
2课时。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学习生字,教学第一自然段。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
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3、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4、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读情况:
a、读一读。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文章野鸭披着灿烂读《藤王阁序》才气秋景。
庆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6、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7、朗读全文。
1、指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地点:南昌。
原因:藤王阁整修一新,都督邀请王勃参加宴会。
3、你还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结合刚才所介绍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请情景。
5、齐读。
1、分析字形。
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1、朗读课文。
2、抄词,组词。
督都;宴焰;章张;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少年王勃教案篇二
有一年,少年王勃到远方去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少年王勃教案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
(1)指名读生字词。纠正字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
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名,也具有一定的才气。)。
指导朗读。
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指名说)。
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复述全文)。
少年王勃教案篇四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少年王勃教案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两课时。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齐读第5自然段。
少年王勃教案篇六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雾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2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9、少年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滕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滕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滕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学生再读生字。
2、分析字型、结构。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督、宴、叔、序”的写法。
4、学生描红,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总结。
少年王勃教案篇七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气。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同学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同学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同学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敬重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气,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少年王勃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气,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1(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交流。
(1)读词。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干——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扮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假如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扮演)。
5、指导背诵。
读到这儿,俺们也不由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少年王勃教案篇九
2、读写词语。
南昌庆贺才气文思如泉。
宴会叫绝秋景笔走如飞。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俺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俺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一起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与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示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同学们,今天,俺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俺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一起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与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示怎样?(齐读)。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课时
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纠正字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
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名,也具有一定的才气。)
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 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指名说)
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你从那里看出王勃的才华来?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具体的词句来。
讨论交流:指名说。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4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生字。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的人。
以问题“王勃是个怎样的人”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在疑问中讨论,在讨论中朗读,在朗读中解疑。我突然发现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煽风点火”。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挂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四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齐读课题。
学生1:他很了不起,因为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生2:很有才气、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齐读——“奇才!真是奇才!”
生:难得一见、绝无仅有的人才。
指名读第一节。
生:从“听说”体会到王勃14岁就已经名声很大,连都督都想见见,所以课文中用了请字。
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交流。(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相机指导学生理解。
不是,跟王勃一样至少有点名气的人。
生1:当场写,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太难了。
生2“要是写砸了,那不是叫这么多的人笑话吗?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以后就不要在都督这边混了。
生3: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学士已经写好了文章,今天就是让孟学士出风头的,不要得罪都督,以后吃不了兜着走。
学生根据体会朗读。
齐读。
读句子。
学生回答,理解“胸有成竹”。
读句子。
指名回答。(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理解“拍案叫绝”。
感情朗读。
齐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齐读。
生:写好文章不仅要细心观察,还要会认真思考。
生:应该是平时读书多,知识丰富,刻苦学习。
齐读2、3、4自然段。
生抓住千古传诵体会王勃的才气。
学生自读自背。
学生齐背。
生:学生联系到《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的寇准,《咏鹅》的骆宾王,书法家怀素,破陋习的少年孙中山,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等,
生:像王勃那样勤于思考,勤观察,敢于表现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五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齐读课题。
学生1:他很了不起,因为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生2:很有才气、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齐读——“奇才!真是奇才!”
生:难得一见、绝无仅有的人才。
指名读第一节。
生:从“听说”体会到王勃14岁就已经名声很大,连都督都想见见,所以课文中用了请字。
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交流。(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相机指导学生理解。
不是,跟王勃一样至少有点名气的人。
生1:当场写,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太难了。
生2“要是写砸了,那不是叫这么多的人笑话吗?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以后就不要在都督这边混了。
生3: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学士已经写好了文章,今天就是让孟学士出风头的,不要得罪都督,以后吃不了兜着走。
学生根据体会朗读。
齐读。
读句子。
学生回答,理解“胸有成竹”。
读句子。
指名回答。(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理解“拍案叫绝”。
感情朗读。
齐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齐读。
生:写好文章不仅要细心观察,还要会认真思考。
生:应该是平时读书多,知识丰富,刻苦学习。
齐读2、3、4自然段。
生抓住千古传诵体会王勃的才气。
学生自读自背。
学生齐背。
生:学生联系到《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的寇准,《咏鹅》的骆宾王,书法家怀素,破陋习的少年孙中山,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等,
生:像王勃那样勤于思考,勤观察,敢于表现自己……。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六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的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板书:《滕王阁序》千古传诵)那么,少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用书本上的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根据回答板书:很有才气)。
4、在后面的课文中阎都督的一句话直接赞扬了王勃的才气,你能找出来吗?
(1)出示: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2)理解“奇才”,奇才是什么意思。(才华出众的人,才华横溢的人。)。
(3)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阎都督在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哪个词?
(4)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可以加上动作,表情等。(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齐读。)。
5过渡:同学们,老师有点疑问?王维真的是如阎都督所称赞的那样,是一位奇才吗?答案就在课文中,默读第二~四自然段,找出能看出王勃是奇才的句子,划出来。
6、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1)从这句话中有三个词最能表现王勃的奇才,你能找到吗?文思如泉是什么意思?文思是指的写文章的思路或者叫灵感像什么一样?泉水见过吗?什么样的?这里是指王勃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地不断向外涌出。笔走如飞是什么意思?写作速度非常快。古代有位诗人曾作过一首《苦吟》,其中一句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意思说:诗人在写作时为了把一个字推敲得安稳了,琢磨恰当了,在苦思冥想中不知不觉捻断了好几根胡子。这句话写出了很多诗人、作者的心声,因为这句诗说出了他们在写作时的艰辛。
然而王勃在写《滕王阁序》时是这样的吗?
(他文思敏捷、才华过人,你们看看,王勃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长这么美的文章来,佩服吗?王勃想得快,写得快,果然是才思敏捷,名不虚传啊!这滕王阁序七百多个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读出奇才。
7、出示第二自然段。
(1)阎都督举行宴会时邀请的人多不多?想一想阎都督会请一些怎么样的人?你可以联系前文“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想一想。
(会是一些有地位的人,很才气的人他才会请,是啊,都督请是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是当时的一些文化人,也可以说当天的滕王阁人才济济一堂,可为什么这些人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呢?想想这些人当时会怎么想的?写一篇庆贺文章有难度吗?即兴)。
(2)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胸有成竹:有一个典故,是说古时候,有著名的画家,是画竹子的高手,他在画竹子之前,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这里的王勃胸有成竹可能看出王勃心里已经想好该怎么写了。是啊,一边是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一边是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样一对比,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王勃的才华出众、才华横溢!
读,指名分别读。
8、出示名句。
(1)其实,最能表现王勃奇才的,还是那句让都督拍案叫绝的名句。
出示,齐读。
(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底好在哪里呢?请大家继续读这篇课文,看看能否用课文的话解释这两句。
(3)你知道什么是“落霞”与“孤鹜”?
“落霞”就是“落日的余晖与灿烂的云霞”。
“孤鹜”是一只野鸭。
出示诗文,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美吗?哪儿美?
水天一色,会哪些颜色?“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红艳艳、金灿灿、蓝晶晶、紫盈盈、五彩斑斓、五彩缤纷”这是多少绚丽而又壮美的景色啊。
读,指名读,齐读。
王勃用14个字把一个非常美的场景记录下来。落霞、孤鹜写动态,秋水、长天写静景,动静结合。秋天美景,跃然纸上,让我们后人读到这句名句时,产生无限遐想。
带着诗情画意再读这句。
读全文体会王勃的奇才。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引读第二自然段。
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这些被都督邀请来的人想必一定也是和王勃一样都是怎样的人呢?(有名,有才……)。
(时间短,即兴写,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写得不好就会丢面子。)。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就在客人们你推我让,谁也不敢答应的时候,王勃在做什么呢?
(1)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
(2)教学“凝望”
“凝望”是什么意思?能换成“看着”吗?
凝望就是:——专心致志地看、聚精会神地看、全神贯注地看、十分投入地看。
师述:是啊,王勃看得那么专心,那么投入,他已经完全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所吸引住了。
那么王勃此时仅仅是在看江上秋景吗?不。
(3)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a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两个成语最能表现出王勃非凡的才气?
理解词语:“文思如泉”。你看过泉水吗?汩汩地直往外冒。现在你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啊,就是说写文章时灵感就像泉水那样汩汩直往外流。
笔走如飞: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b谁来读好这两个词语。(读出流畅快捷)。
c王勃写成了什么?(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
想看看《滕王阁序》吗?幻灯出示《滕王阁序》,老师诵读。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同学们,今天,俺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俺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一起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与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示怎样?(齐读)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八
1、会读会写9个一类生字,会读5个二类生字。正确区分多音字“都”的读音。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绝、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四字词语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2、能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以图文对照、诗文对照的形式,初步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的意思,体会赣江壮观、秀美的秋景。
4、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按事情发展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条理。知道王勃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
[重点、难点]。
1、以图文对照、诗文对照的形式,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赣江壮观、秀美的秋景。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绝、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四字词语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提到江西南昌市人们就会想起滕(后鼻音)王阁(ppt图)这座楼阁始建于唐代,它巍然屹立在长江的支流——赣江边,是南昌的标志性建筑。它之所以这么出名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有密切的关系。
2、板书课题:少年王勃(师口述“勃”的写法。这也是“生机勃勃”的勃)。
一、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1、自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都有哪些人物?
2、回答。
(1)时间:重阳节那天(介绍: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中国的传统节日)。
(2)人物:
过渡:在《李广射虎》一课时,文章清楚的介绍李广是西汉人。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中没有交代人物生活的朝代呢?那是因为人物太有名了。
a、王勃,初唐四杰。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非常好,大家知道这句诗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他写的,至今常被人们引用。
b、姓阎的都督(读准“阎”和“都督”)简单介绍都督,古代的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区司令。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先读词再读课文。把文章读准确。带下划线的词尤其要读准确。
ppt 探望 南昌 宴会 野鸭 灿烂。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邀请凝望 孤鹜 滕王阁序。
2、正音(1)指名领读,其余跟读。
(2)重点读好“凝”(鼻音);
四、三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读好重点诗句:
2、讨论问题1:少年王勃在滕王阁参加宴会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
出示:这就是《滕王阁序》里最有名的一句,出示诗句,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味。(自读、指读、齐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讨论问题2:这个故事表现了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王勃。
板书:“奇才!真是奇才!”这是阎都督夸奖王勃的话,你们看: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感叹号,可见这位都督当时的心情特别激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奇才!真是奇才!”
4.有谁注意到了课文中都督说话时的动作?你能加上动作夸一夸吗?
现在你知道“拍案叫绝”的“案”指的是什么吗?(桌子),“绝”在字典中的意思a断绝b没有了c气息终止c独一无二,没有人赶得上用“字义相加法”解释整个词。(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的赞赏。)。
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都督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绝!
五、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1、ppt诗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2、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在课文中找出与诗所描写的景色。
出示句子:“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1)这句话比较长,谁能读好?按朗读提示练习,指名读,齐读,挑战读。
(2)(诗句和第三小节同时出示)想一想“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分别是什么意思?明白了意思就能正确地读好这句话。
a、理解字面意思,联系上文看图理解,(重点讲“鹜”,鸟字底,什么鸟?)。
b、师范读引领读好诗句。
3、这段话美在哪儿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读出动静结合的意境。
水天一色展现了宁静的美。这幅画上还有动的鸭和霞,“飞翔”和“飘荡”成就了一种动态的美。那么还有“缓缓”“轻轻”,请读一读这两个词,再放到句子里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这是留恋,这是深情。生个别读。
5、你愿意把这壮美的(绚丽的、宁静的)秋景用朗读送给大家吗?
6、王勃就这样站在滕王阁上,沐浴着秋风,动情地欣赏着,美美的陶醉着,感受着水天一色、鸭霞齐飞的美景,心潮起伏。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赣江秋景吧!(齐读)。
六.关注创作过程,捕捉细节,深化“奇才”
1、王勃的杰出才能还体现哪儿?默读2——4小节,划一划,想一想。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在人才济济的宴会上,自信满满的少年王勃和不敢开口的众人对比显得多么醒目呀!难怪,都督要为他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3、交流2:在写作过程上也能看出(ppt出示第四小节。)齐读。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1)学习“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找字形规律:第三个字都有个“如”,“如”的意思?(好像)这两个词都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解释时先说字面意,再说引伸义。
(文思如泉: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不断冒出来,形容写作文时很顺畅。)。
(笔走如飞:笔像飞起来一样,形容写作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2)这两个词都说明王勃才思敏捷。
小结:短短十四字就能描摹出一个高远的意境;饱学之士不敢出声,小小的少年却能胸有成竹的应战;创作时700多字的《滕王阁序》一挥而就,自信从容。难怪“奇才,真是奇才!”
4、王勃的出口成章、出手成文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找一找,想一想。
(1)“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重观察。
(2)“边看边想”,善于想象。
(3)也离不开平时深厚的积累。所以写作时才做到了“胸有成竹”。这是个成语,预习时查字典了吗?(比喻做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再读一读第四小节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勃“胸有成竹”?指读,其余学生画句子。
3、这段话中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7.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也因此不朽。齐读最后一段。
课堂作业:背诵第3小节,指导:
七、作业:
1、照样子,写词语。
例:笔走如飞: ( ) ( )( )。
2、用“胸有成竹”造句。要有“胸有成竹”的具体的表现。
3、背诵3、4两小节。
板书设计。
奇才! 神情。
动作。
语言。
少年王勃教案篇十九
1、知识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
2、情感目标:从本课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3、技能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拾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出示课题:少年王勃要求齐读课题。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王勃给了你的什么样的印象?
2、就连课文中的都督也忍不住要这样赞叹(出示句子:奇才!真是奇才!):引读奇才!真是奇才!
3、教师:什么叫奇才?
4、教师:王勃到底是什么样的奇才,让我们回到两千年前,重温王勃写作这两首诗的情景吧。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2、这里你能体会到王勃是位奇才吗?
指导学生抓住听说请体会。
教师:少年王勃14岁就已经中得举人,名声远播,就连都督也忍不住要瞧瞧这毛头少年到底有没有才华。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2、3、4小节,看看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2、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时写得快?
(2)王勃为什么能在写文章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是他以前就到过滕王阁吗?还是写这文章太简单了?他的文思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指导朗读。
教师评价:那你能将体会到的客人们为难的神情给读出来吗?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众人的心态。
(4)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
(5)正是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么样写,所以他提笔的时候才会(引读: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3、理解第四自然段:
(1)王勃写文章的时候速度特别快,那他写的文章到底好不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那你们也拍着桌子把都督夸奖王勃的话读一读!
)
(4)这两句话是滕王阁序中最出名的两句,至今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所展现的美景就是刚才王勃站在窗前,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来细细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景色!
齐读)。
(7)王勃面朝着赣江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而我们平时看景色不注意观察,王勃看景物的时候是怎样的?(边看边想)。
(8)这就是勤思考,我们要想像王勃写文章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4、让我们捧起书,带着对王勃的敬佩,带着对他的赞美,一起读读2、3、4小节。
四、教学第五小节。
教师:于是(引读)王勃写的千古传诵名文。
1、你从哪个字词又体会了王勃的才气?板书:千古传诵。
五、背诵课文。
1、同学们,王勃写的这篇千古传诵的文章中诗句描绘的景色,你们愿意来记记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两节。
2、让我们一起来将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句描绘的情景永远记在心间。
六、拓展交流: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哪些?
2、你觉得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些?
板书:
9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齐读课题。
学生1:他很了不起,因为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生2:很有才气、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齐读奇才!真是奇才!
生:难得一见、绝无仅有的人才。
指名读第一节。
生:从听说体会到王勃14岁就已经名声很大,连都督都想见见,所以课文中用了请字。
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交流。(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相机指导学生理解。
不是,跟王勃一样至少有点名气的人。
生1:当场写,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太难了。
生2要是写砸了,那不是叫这么多的人笑话吗?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以后就不要在都督这边混了。
生3: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学士已经写好了文章,今天就是让孟学士出风头的,不要得罪都督,以后吃不了兜着走。
学生根据体会朗读。
齐读。
读句子。
学生回答,理解胸有成竹。
读句子。
指名回答。(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理解拍案叫绝。
感情朗读。
齐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齐读。
生:写好文章不仅要细心观察,还要会认真思考。
生:应该是平时读书多,知识丰富,刻苦学习。
齐读2、3、4自然段。
生抓住千古传诵体会王勃的才气。
学生自读自背。
学生齐背。
生:学生联系到《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的寇准,《咏鹅》的骆宾王,书法家怀素,破陋习的少年孙中山,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等,
生:像王勃那样勤于思考,勤观察,敢于表现自己。
少年王勃教案篇二十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9课,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多媒体出示词语)屏幕中的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指名朗读.齐读.
2,谁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简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王勃是个这样的少年(板书:才气)。
二,领略江景之美,感受王勃之奇.
1,过渡:当时还只是少年的王勃,就已经因为他的才气而受到都督的邀请,来参加滕王阁的宴会.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王勃去参加这一次宴会.
2,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出示第二自然段)。
预设:a参加宴会的人很多.
b写庆贺文章时,谁也不敢答应.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写文章有一定难度)。
3,大家都陷入了沉思,这时的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这里的"凝望"是什么意思(目不转睛地看)王勃不仅在看,而且还在思考.
这是怎样迷人的秋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4,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出示第三自然段)。
(紧扣"水天一色","缓缓地","灿烂","轻轻地"指导朗读.)。
王勃看到的美景仅仅是这些吗小朋友想想看,江面上,江边还会有些什么景物。
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再次感受一下这江上迷人的秋景.
5,过渡:这么美的景色把王勃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的眼中仿佛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时的王勃表现出了他特有的才气,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可以圈圈画画有关的词语.(出示第四自然段)。
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王勃的才气。
(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谁能胸有成竹地说说王勃的话.
王勃虽然已经胸有成竹,但在他的话语中还能让你体会出什么(谦虚,有礼貌)你再来读一读.
(2)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小朋友,这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是啊,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王勃的才气.谁能够读好这两个词。
5,谁能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把王勃的才华读出来谁愿意把这句话读好。
指读"王勃边看边想……一会儿就写成了."。
少年王勃真是才华横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6,小朋友们,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王勃的才气(出示"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
谁来读读这让都督拍案叫绝的诗。
谁能够读得让小朋友的眼前出现这优美的画面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7,少年王勃可真有本领,能用一句诗就把这些美景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上迷人的秋景.(出示诗句及段落)。
多么美的诗句呀,怪不得都督读到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出示:"奇才!真是奇才!")齐读.
让我们拿起书,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次欣赏一下王勃奇特的才能.
四,总结全文,积累运用.
1,通过刚才同学的积极动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少年奇才——王勃!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少年王勃的罕见才气.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而滕王阁也因王勃的文章扬名天下.我们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东西可写,学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要在写作文时能像王勃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只要大家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写出像王勃那样好的文章.
2,王勃还写了很多有名的诗,老师选了几首,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古诗)。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比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一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
胸有成竹。
才气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少年王勃教案篇二十一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重难点 。
1.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
2.难点: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 。
1、分析字形 。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
(一)交流以上问题: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1、学习第一节:
出示: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节:
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绝,认为是难得的一个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从都督惊讶的语气中也可体会到他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节。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说明王勃写的文章影响广泛深远,不愧为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1、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是怎样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诗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
2、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愿意读一读?
3、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4、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5、老师读诗句,学生读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写得更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7、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8、指导背诵。
少年王勃教案篇二十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质疑,突出“奇才”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他的名字叫——王勃,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课题——9少年王勃。
2.同学们,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师小结指导学法: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读出了少年王勃的许多优点,真好!那么,作者最想表现的是王勃的哪个优点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王勃。
4.有谁注意到了课文中都督说话时的动作?你能加上动作夸一夸吗?
5.拍着桌子叫好,这就是成语拍案叫绝。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都督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绝!
二.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一)诗。
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
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
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5.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
(二)文。
1.同学们,当时正是重阳佳节,滕王阁边的赣江上好一派迷人的秋景,你看!【出示图片、文字渐入】“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2.这景色美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3.这段话美在哪儿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你愿意把这壮美的(绚丽的、宁静的)秋景用朗读送给大家吗?
5.评价: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连小野鸭也陶醉啦!/多么绚丽的美景啊!那灿烂的云霞仿佛依偎着辽阔的天空,久久不愿离去。
6.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赣江秋景吧!【齐读】。
8.在王勃的《腾王阁序》里像这样的名句还有很多。
9.难怪,当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指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三.关注人物,捕捉细节,深化“奇才”
1.读课文2--4自然段,课文还有哪些词句可以体现王勃真是个奇才?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2.生交流。
(一)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2.为了做到写诗的时候胸有成竹,王勃是怎样做的?
(1)【红显:边看边想】他是怎样看的,他又在想什么呢?
(2)正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他才做到了——胸有成竹。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王勃学习。
4.你知道吗?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下的这篇《腾王阁序》洋洋洒洒共有700多字啊!
5.这段话中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6.700多字的《腾王阁序》,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奇才,真是奇才!
(二)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谁也不敢答应。
1.同学们,王勃为什么要写《腾王阁序》呢?
2.都督的客人都是些什么人?面对都督的这个要求客人们是怎么表现的?
3.可是王勃是怎样做的?你还记得吗?
四、课外延伸。
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比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一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奇才!真是奇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少年王勃教案篇二十三
【学习目标】。
1、我能认写本课生字词,认识多音字“少、都”,能够借助工。
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等词语的意思。
2、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我能理清课文内容,学习一二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自主学习】。
1、我把课文读了。
2、读写字词。
1、把生字抄一抄:查查多音字:少()都()。
2、读一读并理解词语:探望滕王阁姓阎都督宴会才气邀。
请庆贺凝望水天一色余辉灿烂飘荡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
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合作探究】。
1、读了《少年王勃》,王勃给我留下了的印象。
2、品读课文,想想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反思质疑】。
自学后,我还有以下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段(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鹜霞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难点)。
3、学习文中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运用成语的写作方法。
【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并结合课文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的意思。
2、课文中都督是如何评价王勃的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
为“奇才”?
【合作探究】。
1、读二至四段,思考:宴会当天来了许多人,大家都担心短时间。
内写不出来,不敢写,小小年纪的王勃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2、为什么小小年级的王勃竟能如此挥洒自如?都督为什么会拍案。
叫绝?
【拓展训练】。
1、积累有关写作的成语:
2、有关描写秋天的诗句:
3、试着读一读下面的《滕王阁序》选段。
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天人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学习目标:
1、我能认写本课生字词,认识多音字“少、都”,能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2、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我能理清课文内容,学习一二段,知道事情的起因。(难点)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1)讲王勃的小故事。
2.出示目标:先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出示)。指名读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生完成自主学习1,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2、生完成自主学习2,师巡回指导。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3、完成自主学习3,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三、合作探究。
1、ppt出示合作探究一,生讨论交流,师巡回指导,后小组代表班级内汇报展示。
四、达标检测。
生自主完成后展示。
五、板书设计。
起因有才气,被邀请赴宴。
其他客人:谁也不敢答应。
经过结果《滕王阁序》千古传诵六、课后反思。
少年王勃教案篇二十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交流。
(1)读词。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