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的论文(优质19篇)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整理和归纳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提炼核心要点。可以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让总结更加生动有力。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一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知识者,他们往往能敏锐地感受到各种变化的冲击。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等。但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或伤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因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失恋等原因,近些年大学生中自杀事件频发。仅今年上半年,媒体就报道了全国各地发生的近十起大学生自杀事件。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说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探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我们利用暑假期间对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策划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从而探索有效的途径来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所谓心理压力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导致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依据西方文献报告,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社会和情绪方面,或来自于环境和个人方面其中,主要的学习压力源有考试、竞争、时间、教师、课堂环境和就业等;主要的个人压力源有亲密关系、父母关系、经济问题、人际关系、居住条件、外表等。国内的研究则发现,大学生主要心理压力源包括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生活、恋爱关系、经济、社会、考试、家庭、生活及学习环境、未来、能力、个人(成长、外表、自信)、健康、竞争15种,并将主要的大学校园压力归纳为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三类。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借鉴了以上的研究成果,将这次调查问卷分五大部分来分析大学生所要面临的压力,这五部分分别是专业学习压力,生活和健康方面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家庭环境的压力,还有就业的压力。本次活动对我校200名学生的进行了调查,其中回收177份问卷。由调查可知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有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家庭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压力。
[学习压力]。
根据这次调查显示,我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专业学习均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生活在象牙塔里,但他们并不轻松。如图表一所示,当学习效率低下时,有21%的学生经常会心情烦躁,只有9%的学生不会心情烦躁;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考试前后会感到紧张;有42%的人认为学习中有压力,但会带来动力;也有34%的人认为这种压力会影响情绪。综合成绩排名、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也在相当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就连所学的课程,也成了学习中困扰被调查者的主要根源。其他因素,如对老师不满,成绩不理想等,也占据一定的比例。
大学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中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是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自己理解少练习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然而大学则不同。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内容多,教材有取舍,授课方式是以教师指导性讲解、学生自学为主。然而许多学生特别是刚进大学的新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仍然抱着过去学习的心理,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便有茫然失措的感觉,进而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从而由兴奋转为自卑、消沉,部分学生处于难以适应的境地,久而久之倍感学习压力,产生厌学心理。认知是刺激和反映的中介,外界刺激正是通过认知这一中介发生作用而使人产生各种心理行为。有些大学生由于认知偏差,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产生了心理挫折而在学业上出现令人失望的事情。
同时专业发展问题也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类是由于高考填志愿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如电信、计算机、电子等专业。但是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热门专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时倍感压力,困难重重。另一类是由于高考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专业的分数线,只能服从分配调剂到学校生源不足的冷门专业。这类学生觉得自己以后的前途暗淡,不能静下来学习,倍感消沉。另一极端类型却是成才压力导致超负荷运转,“累”、“苦”、“难熬”。有些大学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他们普遍重视专业实用课程和社会急需课程的学习。热门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而长线专业和面向艰苦行业的学生则想方设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甚至不惜花钱去辅修有实用价值的热门课程,如计算机、外语、法律、财经等等。他们废寝忘食,超负荷运转,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重重。
[生活和健康压力]。
在生活方面,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7%认为现阶段的生活还可以;也有27%的学生是不满意的,很满意的只有10%。在个人健康、外形方面,49%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状况有时会感到担忧,这表明他们对身体状况是很关注的;对自己的身形、容貌满意的学生有23%,认为无所谓者则高达45%;当健康出现问题时,有23%的人经常会感到不安,35%的人有时会不安,也有16%认为无所谓,这也反映了在校学生的健康情况让人忧心。
[人际关系压力]。
众所周知,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非常大。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关系同样重要。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些,因为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学生。
据图表三显示,大约有60%的学生与班上、宿舍的同学相处得还可以,相处得很好的则分别为18%、25%,很不好的只有5%。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41%的学生有时会因与同学相处的好坏而感到有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妙龄,向往与异性接触是很正常的心理。追求异性或被异性追求时,只有10%的学生认为有很大的压力,大部分则认为压力论情况而定;同时,在处理爱情与友情等关系时,有41%的人有时会感到困惑,认为不会困惑的也有19%的人。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还没有走出象牙塔的他们往往对社会、对人生怀着美好的'愿望。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让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困惑。
[来自家庭的压力]。
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与家庭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联系。家庭环境好,学生所承受的压力相对比较小。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如图表四所示,其中有29%的同学为独生子女,71%为非独生子女。从调查来看,独生子女承受的经济压力较小,觉得自己的经济状况处于高的水平的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而非独生子女所承受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大,其中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调查中可知,绝大部分同学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给予。也存在少数同学依靠奖学金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但奖学金只是成绩出众,工作能力强的同学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对于一般同学,就只能靠其他途径来解决经济上的拮据。还有同学依靠亲友资助或是贷款,勤工助学这些途径来完成学业,解决生活费。
父母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来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对自己的子女当然怀有殷切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共同愿望。于是父母不惜牺牲大量的金钱、时间将子女送到高校去学习,盼望着他们学有所成的一天。面对父母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有多少子女会感到有压力呢?据这次调查显示只有13%的同学认为父母的期望不会对自己造成压力。余下的同学都会不同程度地觉得这种压力的存在。其中有21%的同学认为压力很大。由此可见,父母的期望也是使学生产生压力的一个因素。
[就业压力]。
毕业生主要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就业,二是考研。随着就业竞争的激烈化,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考研这一条路。调查显示有38%的同学选择考研,48%的同学选择就业,14%的同学还不知道将来的去向。
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14%的同学认为很好,48%的同学认为一般,27%的同学认为不太好,11%的同学认为很差。对于比较热门的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相对比较好,就业压力也相对较小。调查显示有20%的同学经常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49%的同学会偶然感到担忧。说明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前途都会感到困惑担忧。就业前景的不明朗,竞争的越演越烈,使即将踏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大学学子感到压力逼人。
面对各方面存在的压力,如何才能合理释放压力,使自己不用每天生活在压力之下,在紧张的生活之余也能够放松自己,更好地面对将来,自我承受能力强的同学面对压力,不会气馁,不会怨天尤人,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而自我承受能力差的同学则会被要面对的压力压得透不过气来,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业,还影响自己的健康。在这次调查中,有2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好,认为一般的有36%,过得去的28%,认为自己的承受能力很差的有8%。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可以的。
此外,在抽样调查中,我校大学生感到的心理压力由大至小分别为个人前途及就业、学业问题、经济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国家发展前途。
三、应对方法。
1、端正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学习方面,我们应端正自己的态度。求知是一种乐事,压力与动力并存。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压力,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端正态度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大学与中学的教学模式相差甚远,这要求大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态度上的被动从而做到主动自觉。大学生的可塑性强,只要经过努力他们完全可以使自己适应大学的学习。
至于专业发展的问题,则不妨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冷热专业并非绝对的,一定时间内甚至会相互转化。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没有用的专业是不存在的。进入大学时,有的学生对就读的专业不满意,于是出现消极情绪,无心向学。但如果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所学的专业,认真钻研,深入去学习,也可能会对这个专业产生兴趣。因此,不必因为专业的不对口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情绪。正所谓“既来之,则安之”。不可能改变的事情,那就改变自己的态度吧,转变心态,你会发现前面可能就是另外一片天空!
此外,部分学生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盲目跟风考各种各样的证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就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有时证书考不到,专业也学不好。这必然让自己倍感辛苦,压力不断。因此,大学生应该结合个人的实际,理性地对待专业以外的学习,不要做无用功。
2、理性应变,多锻炼身体。
“适者生存”是一条被无数事实验证过的生存法则。人不可能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如当今的大学生,很多是离家在外求学的。新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新的事物,难免会有一些人会不适应,产生“高原反应”。我们认为,面对大学校园里的新生活,大学生们可以理性应变,尽快适应。乐观地接受变化,提高应变能力将会受用终身。
据调查,对生活的状况、学校或班级的教学质量不满的学生占了不少,这也是造成大学生有心理压力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经过上级教育部门把关的,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相协调的。学生可能由于个别的原因,也许对其未能适应。改变自己的观念,多与教师、同学沟通,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无裨益。
生活和健康方面,据图表二的数据,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外形、容貌不在意的比率为45%,这是好现象。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应该明白人生价值的实现须靠努力,不能太在意外形、容貌。对自己或他人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这是个迫切的问题。大学生体质的下降让人忧心。要知道,身体乃革命的本钱。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建议大学生们平时应积极锻炼身体,多做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塑造优美的体形,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人们释放压力。可谓一举几得。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学生们要注意锻炼身体!
3、提高心理素质,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给大学生带来了形形式式的心理压力。处理这些压力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大家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
首先,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即要主动交往。
其次,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应该说,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这就使得在校的大学生应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
另外,要多为他人着想。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接受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与朋友相处应存大同、求小异。
4、多管齐下,自强不息。
至于来自家庭的压力,则可以多方面协调。为了缓解学生因为家庭因素所造成的压力,子女、父母、社会三方面要想办法来减轻学生们的心理负担。父母要根据子女的切身实际来衡量,不能盲目地期望子女都能成龙成凤,而子女也要理解父母的期望,让父母了解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彼此之间要多多沟通,相互了解。
另外,高校应积极建立扶助贫困生的有效机制。目前高校的资助经费多用在“奖、贷、助、补、减、免”上,但所涉及贫困生的面仍较小,补助金额低。为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高校首先要依据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界定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范围,突出奖学金“奖优”和助学金“助贫”的功能,并进一步完善贫困生学杂费的“减、免、缓”制度。
社会也要着手帮助那些贫困生,不能让他们由于经济压力而影响学业。完善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政策,使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当前,建立健全贫困生扶助制度,建构有效的政府、社会、学校等多位一体的贫困生扶助机制,加大资助力度,特别是完善并落实助学贷款制度,非常必要。助学贷款制度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方式。要根据大学生需要设立不同种类的贷学金,扩大贫困生贷款的比例和额度;改革借贷方式,充分考虑学生中途突遭变故及继续深造的可能性,允许多次借贷。
贫困生家庭、贫困生自身须不断转变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承担起自身的那份责任。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贫困是暂时的,人穷绝不能志穷,只要我们不向困难低头,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一方面我们也要做到,不断去提高个人的思想、文化和其他各方面素质,努力发展个人学习、工作和其他各方面能力。“是金子总要发光”,当自己真的发光之时,贫困也就不再是问题。
当然,在经济上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同时,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在心理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与价值体系,积极引导贫困生自强不息、奋发努力,以切实保障贫困生身心的积极健康发展。
5、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技能。
在就业方面,面临压力,该如何解决呢?在这次调查可知,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向他人寻找帮助。向家人,向朋友,老师等倾诉。对于如何应对压力有49%的同学采取转移的方式来缓解压力,24%的同学采取发泄的方式,7%的同学采取压抑的方式,20%的同学则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来面对。
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压力。如何才能缓解这种压力,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协调。目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分配政策使大学生拥有了较大的择业自主权,但同时也带来了职业定向的不确定性以及竞争的压力。很多同学担心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和收入状况不佳,担心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所从事的职业等,反映了他们对理想职业的渴望,以及对职业发展的焦虑甚至无奈。
改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增强职业适应性的必要条件。以前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毕业不愁找工作。现在大学生多,前几年扩招后就更多了,就业形势自然紧张。一般来说,大学生毕业后都是自己谋求的,学校不再有分配。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改变就业观念非常重要。具备了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还得要积极主动求职。此外,目前大学管理模式相对封闭,与社会沟通联系的管道相对狭窄,缺乏社会经验。“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太少!”“自我发展的空间太小!”等等,反映了大学生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及与社会接触的愿望,以及对现有大学管理模式的不满心理。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及择业心理的辅导,构筑与社会联系的有效通道,以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对于个人来说,当然需要自我的努力,只有不断自我增值,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就业的问题。对于社会来说,要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最后,希望大家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不断取得进步。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二
摘要:
目的:以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为高校采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部分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大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月平均花费越低就业压力越大(p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药院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创业意识和观念,走出传统的就业领域,缓解中医药学生就业压力。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三
体育理论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真正含义、标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四
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患有心理疾病和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比例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增加,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障碍因素,也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自杀,不仅给大学生个人、家庭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而且给社会以及其他大学生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般说压力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所谓心理压力,是指人们由于一些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存在或虚幻的事件而产生的精神困扰。并且这些困扰使得人的精神思想和行为语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压力必定通过客体的内在的心理状况才起作用。笔者试图分析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
学习和就业压力。
伴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扩招的政策一方面为大批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但是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扩招导致了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很多学校都要求本科学生英语要通过国家四级考试、所有课程达到合格以上,毕业论文要通过答辩才可以顺利毕业;研究生要至少在全国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英语至少达到国家六级水平,专业课达到75分以上。这些硬性的规定,已经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是大学生们面临的学习压力已经不仅仅是这些。随着近几年就业形式的不断恶化,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颇感忧虑,有部分单位和企业招聘条件上明确规定:大学四年平均绩点要达到多少多少,专业排名在百分之多少多少,非国家、省、部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不要……这些对大学毕业生硬件上的要求是大学生不再满足于“60分万岁”的口号,而是不断要求高分,不断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证,不断锻炼自己的各种技能,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是如此严重的。竞争中肯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如果大学生在压力面前不能摆正心态的话,就很容易走上极端。
随着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仍然会继续增大。3月19日,广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令人心惊: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2016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是不足为奇的。
(二)。
两性情感和人际关系压力。
谈恋爱是大学校园一个热门的话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进入性成熟的高峰期。对谈恋爱有着强烈的向往,但是大学生谈恋爱具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和盲目性。很多人不知道“爱”为何物,只是凭一时冲动或者随波逐流。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往往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两个人确实产生了感情,渴望在一起;第二种是人有我有,别人有的另一半,自己也渴望有;第三种是觉得自已一个人很孤独,希望找一个人来培;第四种是希望找一个人和自己一起分担自己的快乐和痛苦。而抱着后三种原因拍拖的人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部分把学生因为人生经历不足,经历过的人生的风浪不多,对爱情投入过多的精力、感情。不同的人对失恋的反映不同,有的人很快就会从伤心、失望、消沉、痛苦中摆脱出来。但是有的人会长期陷入痛苦中难以自拔,失恋会对他们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造成精神失常,有的甚至产生报复和自杀心理。产生这种原因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过我认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学生面临的情感压力除了来自两性情感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大学生面对的两种主要的人际关系。其中同学关系表现得最为明显。有一部分学生会由于不善于处理这两种关系而产生心理偏差。大学生同学之间关系恶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性格过度内向,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第二,性格内向,极力想融入他人当中,但是力不从心,导致内向加剧,自卑、忧虑等心理加强;第三,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第四,交际存在介剃,敏感多疑,怀疑身边的人。来自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的同学会因为不良的人际关系而产生自我信仰危机,导致自我怀疑,自我认同感下降,产生抑郁心理。有一部分甚至无法忍受而走上绝路。
(三)。
家庭经济压力。
来自家庭经济的压力是导致贫困大学生悲观、自卑、抑郁、焦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的重要压力源。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多面临着来自经济的考验。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是他们很繁重的负担,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因为自己要花掉庞大的开支而对父母产生产生负罪感。贫困家庭的学生的自卑感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而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而成的。有一部分学生会担心别人会因为自己的家庭出生而看不起自己。有时别人的言行举止并不是有意针对或者伤害他们的,可是在他们的角度看来,这些人就是在挖苦嘲讽他们。也有一种情况是他也知道别人并没有看不起他,但是他自己却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低人一等。长时间的自卑容易使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慢慢转向抑郁。无法挣脱生活的困境,渴望摆脱贫困、改变命运,使他们在抑郁之外又增添了焦虑。除了经济负担之外,学习的压力、能力培养的落后、同学交往中对自己的误解或歧视、面对“双项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所承受的巨大就业压力,加之未能正确认识甚至部分夸大经济方面的困难,焦虑抑郁的心理成为贫困生突出的心理特点。有些同学以没有钱为理由,逃避或者拒绝与群体交往。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性格的严重缺陷。有些心理脆弱的学生甚至悲观绝望,走上了极端。
(四)。
社会、亲朋好友、父母的压力。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来自社会、亲朋好友、父母的压力和压力不容忽视。大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攀比的心理,外貌、能力、前途等各个方面差异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的波动。尤其是前途的差异更甚。加之有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亲朋好友的攀比、家长的期望,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就会产生心理失衡。
(五)。
大学生面临着众多来自外界的压力,除此之外,大学生还面临着来自自身的压力。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绝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期望值是很高,希望自己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自我期望与现实之间一旦产生差距,必然会导致心理的落差。不妥善处理这种落差同样会导致各种心理困扰乃至心理疾病。
二、减压理论。
根据学者的心理安全阀理论:我们每个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容忍度和承受力是一个恒定的常量,它好比一台锅炉的容量和强度;而存在于个体心中的沮丧、抑郁、痛苦、失望、自卑等负面情绪好比水蒸汽。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压抑太久,日积月累,不把疏解宣泄作为一个安全阀,水蒸汽的压力过大,又没有释放的渠道,锅炉就会爆炸。
我们从这一理论出发思考减压的方法。第一,在负面情绪不变,安全阀不打开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把恒定的常量变成一个可变参数。我们就可以使锅内的压强减少。第二,在心理容忍度和承受力不变,负面情绪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宣泄的方式打开安全阀,减少锅内压强,第三,在心理容忍度和承受力不变,安全阀不打开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采取减少负面情绪的方法减少锅内的压强。所以从总的来说,我们从三条途径减少我们的心理压力。第一,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第三,及时疏导悲观、自卑、抑郁、焦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等不良情绪。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人格尚未完全独立会面临学习、就业、恋爱、社交社会、亲朋好友、父母以及自身的压力,再加上独特的生理因素和生活环境,难免会处于一种优越与自卑、幸福与痛苦、合群与孤独、成功与失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之中。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减压任重道远。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五
摘要:在具有一定社会经历后,大学生日趋成熟,但心理压力对其的影响却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在抽样调查长江大学在校学生心理压力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类型,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并初步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困惑来临之际,对其有正确的认知感和较高的心理素质,从而起到预防作用或学会真正的自我解脱。
对大学生来说大学就是走向社会的一个实习基地,在这里要面临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方面的压力,这就需要大学生有一套成熟的价值体系与评判标准。根据最近对长江大学在校学生的抽查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类型有: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其次有人际压力、家庭压力、形象压力等,并且在大学不同年级学生中压力有所差异(见表1)。
1、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是学生压力最主要的类型。在大学一年级入校时及毕业离校时显得更为突出。近年来,大学学费不断上调并于2005年达到高峰期,这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压力。虽然国家允许并鼓励高校大学生通过贷款来完成学业,但是能贷的金额和名额有限,并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有些同学也会因为经济困难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生活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当今大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里有所实践锻炼的同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这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做兼职而少了自己学习、休息与同学交流的时间,而引发一些其他方面的矛盾与苦恼。
2、学习压力。
大学生课程专业性较强,专业课占重要地位,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解和记忆。而需要将所学的将以应用与实践,并鼓励创新人才。于是“怎样学习”的想法围绕着很多的大学生。再者,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采取了学分,英语四级与学位挂钩的措施。而学生为了更加充实自己的内涵,也不断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压力。到了大三大四学习更加忙碌,学习上的压力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据统计,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走出,感到大学学习压力不大。但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等,压力逐渐增大。
3、就业压力。
“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之说。在人才市场近于饱和的状态下,大学生找到工作或者找到满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高年级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挫败感与无力感,尤其对一些学习一般又无社会背景,家境不太富裕的同学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之产生焦虑与无助感。
4、人际压力。
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原因,从小就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与技巧,不注意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而对于一个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组成的大集体来说,需要的是一种和谐与宽容,这就是那些固有的思想观点相违背,这样也会产生情绪的积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如果这种情况没人理解,也没人指导,一些同学就容易昌盛厌倦情绪,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萎缩现象,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另一些同学则选择在虚拟社会中释放扭曲于内心的自我而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更加感到迷茫,从而使自己无法解脱。
5、家庭压力。
家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的情况产生了落差,面对父母望子成龙,望成凤的心情,害怕自己满足不了父母的愿望,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而在无形中给予了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同学的家庭生活不完善,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不和,缺乏温暖,都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感情很脆弱。
6、形象压力。
这种压力多见于女大学生,不满于自己的相貌,体重,身材等,易于在其他方面进行攀比,而导致心理扭曲,但以往的调查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会因为形象上的自身条件而产生过度的心理负担。
1、个人方面。
很多心理压力的产生都源于自身的态度。要想克服必须在困难和挫折来临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首先要敢于正视压力,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将其视为一个新的挑战并努力寻求一个解决方法就会化压力为动力。其次不要期望过高,善于自我批评。期望和现实总存在差距,当某些期望没能实现时要学着换个角度去思考现存的事实,不要总是沉迷于失望之中。而当一件事情你无法从外界任何角度来给予自己合理的解释时就需要自我批评了,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可能某些心理压力正来源于自己。再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足以说明人和之重要性,有协调的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有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矛盾。最后,要学会发泄。
2、家庭方面。
相对于压力的来源,家长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兴趣或价值取向,对孩子确定合适的期望值,以免期望过高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时往往不知如何判断,此时家长也要凭借自己的经历来给予正确的引导,但又不能全盘包办。再次,父母永远是孩子最信赖的人,父母要和孩子多进行沟通,让孩子们产生信赖,坦诚相对,有利于心理能力的发展。
3、学校方面。
第一,要加强心理教育宣传,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充分发挥心理训练与心理咨询作用。在心理训练中能通过一些暗示法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开办心理咨询活动也能及时提供一个让同学们倾诉并寻求帮助的平台。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建人文校园。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大学生们能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还能在繁忙的学习中放松自我,达到解压的作用。
4、社会方面。
大学生求学生涯的终点站就是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动态都尤为关注,可以借这种链接来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大学生对社会的茫然可能主要存在于就业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加快人才市场的完善,帮助大学生解决一些就业上的问题。同时也应设法加大贷款或助学金的力度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
三、结语。
大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会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大学生们自己有一个完善的心理体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多元化的大学生活,才能在最后有个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宇,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社科纵横,2007,22卷。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六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就业价值取向,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改变就业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关健,并给出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引导策略。
2009年应届毕业生达611万,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加之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将应届毕业生就亚纳入2009年工作要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启动“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将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就此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就要引导毕业生主动地树立符合当前就业形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就业价值观。
1.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2.就业供求仍有矛质,形势依然严峻。
高校的扩招使我国高等学校由精英教育模式进人到大众化教育模式,2002年以后就业率逐年增加,但是增长幅度缓慢,整体就业率只有76.25%。虽然我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放慢,但是还是处在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1000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分缺乏,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一些企业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相对于每年的社会用工需求,与社会的其他就业群体相比而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竟争优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不存在。但每年却有25%左右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这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1.大学生就业单位范围扩大,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首选。
据某华网调查显示当前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中,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4.16%,19.93%.16.33%,14.29%,选择合资企业、自主创业的人数最久所占比例分别为12.84%和7.35%。另一份网络调查显示选择就业单位无所谓、国家单位、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是37.27%.20.86%.19.3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超过了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为历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以上数据显示选择稳定的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但是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毕业生就业面已经慢慢地扩大。
2.大学生就业地区范围扩大,但经济发达地区仍为大学生首选。
据某华网调查显示,对于在校生来说,26.6%学生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地点为北京,36.7%选择上海,24.2%选择广州,12.5%选择中小城市和基层。另一份网络调查毕业生是否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发展,66.91%选择是,而只有33.09%的人选择否。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让刚走上社会的萃萃学子对其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但是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一些毕业生不再把这些地区当作找工作的必须地,而是转向了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
据某华网调查显示,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高达57.47%,而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人的只有29.68%,不就业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分别为5.49%和7.36%。但是部分毕业生职业规划缺乏,使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大,同时也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且在就业选择中易盲目而行。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遵循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指导原则,部分毕业生并没有准确理解什么是先就业后择业,而是盲目就业,即使找到工作,也是从兴趣出发,往往对所面对的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估计不准,工作中会明显缺少责任感,导致最后跳槽。由此可引起的问题是用人单位担心为别人培养人术在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银。
4.大学生就业注重能力的发展。
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公司发展前景分别占30.53%和27.09%,薪水和公司重视人才程度分别占18.45%和18.04%。大学生就业更注重就业后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这是毕业生就业后的愿景,他们也更加重视单位对自身技能的培养,希望得到学习深造、专业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创造适合自己早日成才的环境。自由竞争的环境可以使大学生为自己选择更好的环境,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但过高的期望值也给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失落。就业中过多的挫折,会造成人才的失衡和浪费,也使毕业生官己为顺利择业设置了障碍。
5.大学生就业行为存在一定盲目性。
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独立性不强,容易接受暗示,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知所措,不敢果断地作出选择和决定,在压力下觉得还是从众有把握。因而放弃目标、计划和兴趣爱好,甚至放弃了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方面,盲目地以众人的选择来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很少从实际出发,认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合适的择业选择。就业价值观模糊导致毕业生就业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最终导致就业行为的盲目性。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是影响其就业的最根本原因。毕业生就业已不再是单方面的问题,它还会带来许多其他社会问题。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树立起适应就业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价值观对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企业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大学生应该树立起大学生也是普通劳动者的理念,抱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寻找工作岗位,进人就业市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是大学生所不能改变的,只有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调整好就业心态,从而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面。
2.引导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近几年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上看,大多数毕业生参加人才交流会就像赶集一样,没目标、没准备,靠碰运气,有意向没信心,有信心却准备不足,导致就业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对个人职业愿景要有充分认识,在对企业用人需求足够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水平、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管理能力、个人需求等方面,对就业目标有更明确的认识。如果不清楚个人的职业愿景,或对企业的用人缺乏了解,就不会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也就难以真正适应企业的需要,即使已经就业,也会形成很高的流动率,成为一种“隐性失业”。
3.引导大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理念。
由与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匾乏的现状,蕴藏着较大的就业空间,大学生在基层还有广阔的市场。政府为推动基层、西部发展,制定了许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到基层去,从基层做起,是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需要关系的一个最佳结合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在西部、在广大农村可以获得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大学生这种优秀的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就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且对于大学生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大学生创业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而使创业热情不高。创业给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企业管理、商业规划、经营活动等,毕业生要创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注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动学习帐务财务、金融、税收及相关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管理才能。二是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创业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调节状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三是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专业技能、人文知识和思维方式等。
5.引导大学生注重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大学生除专业素质外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发挥创新意识,做到随机应变;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信息的处理能力、技术的运用能力等。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七
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八
摘要:档案馆信息化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的成败。对档案馆信息化的概念、内容、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存在问题及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档案;档案馆;信息化;档案馆信息化。
档案馆信息化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但我国档案界对档案馆信息化的研究却相对落后。在知网中以篇名为检索项,以“档案信息化”为检索词从1995年至3月共检得2738篇文献,其中报纸275篇、期刊1591篇、会议论文74篇、硕士论文10篇、其他文献788篇;而以“档案馆信息化”为检索词从至203月只检得71篇文献,其中报纸7篇、期刊55篇、会议论文5篇、其他文献4篇。
一、档案馆信息化的概念。
首次提出“档案馆信息化”的是郑向阳。他的定义是:“城建档案馆信息化是指城建档案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城建档案接收、管理、指导、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城建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1]。
黄禹康在《中国房地产》发表的《关于房地产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对“档案信息化”给出了与郑向阳几乎相同的定义。其后袁国霞、杜宇静、陈玉珍、王宏霞、鞠伟芳五位作者分别在其论文中采用了郑向阳的概念。石若明在其博士论文《基于gis的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中采用了这一概念,邵力在其硕士论文《数字城建档案馆研究》中同样采用了这个概念。
20童亚芬在《宁波大学学报》上发表了《档案馆信息化内涵探析》,文中第一次对档案馆信息化进行了定义。“档案馆信息化是指档案馆在管理、服务等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对档案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档案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进而提高档案馆的竞争力的过程”[2]。
此外,还有人认为:“所谓档案馆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技术,使档案馆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使其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逐步向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化档案馆的转化”[3]。与这种观点近似的有程艳华、惠学峰、宋倩秋、唐丹等人的观点。
归纳起来,可以将档案馆信息化定义为:“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为社会和公众服务”[4]。
二、档案馆信息化的内容。
关于档案馆信息化的内容,已有文献中专门进行论述的很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档案馆信息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依赖于高度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二是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三是档案馆业务的自动化管理;四是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五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电子化”[3]。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五:其一是,夯实档案馆自动化管理的基础,应用计算机处理档案馆的基本业务,实现档案馆业务自动化管理;其二是,强化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大力开展新型载体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尤其要积极建设与地方社会和经济相关的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库,重点考虑地方档案数据库、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以及当前社会与经济建设急需的档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其三是,根据现有的网络基础条件和设施,建设以省级档案馆为网络中心、市级档案馆为关键结点、县级档案馆为基础的档案馆网络;其四是,应以用户需求为牵引,结合本馆实际建立和加入各类档案信息服务系统或网络,真正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其五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考虑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总体规划,深入研究和开发数字档案馆相关技术,积极开展数字档案馆的建设”[3]。
归纳起来档案馆信息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资源数字化。这与档案馆的基本职能是相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全部工作之中。
三、档案馆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
在档案馆信息化研究中,不能不提及数字档案馆。那么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一种观点认为:“从单个档案馆概念主体上说是一种实体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档案馆的信息化”[5]。该解释以单个档案馆为概念主体,认为数字档案馆是随着档案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档案馆的信息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字档案馆是个跨越空间的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主体是基于网络的共享数据库系统”[6]。它突破了馆与馆之间的物理界限,将分散在小同物理位置、小同载体上的信息连接起来,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信息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数字档案馆不是一个档案馆,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档案馆群体。”[7]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不仅仅是档案,还应包括未归档的各类电子文件和图书、资料,甚至是采集于实物的信息,可以说是上述综合性的数字信息的完整集合。数字档案馆不是封闭的档案馆信息网络,而是包含在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等更为广阔的大系统中的一部分。数字档案馆不是仅仅为档案管理服务,而是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归纳上述观点,数字档案馆是各级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信息时代档案馆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建设数字档案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够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长久存储和安全保管,能够促进各级国家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
四、档案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档案馆管理制度缺乏变迁,从根木上制约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二是档案馆建设上的缺陷,是制约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瓶颈。三是档案馆软件功能设置存在缺陷,软件系统缺乏规范化测评和鉴定,束缚了档案馆数字化的进程。四是人才缺乏制约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影响了档案馆文化品质的建设”[8]。同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整体规划和明确目标;观念和科学素质有待提高”[9]。也是档案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自身技术和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各档案馆仍未走出封闭状态;档案介质仍囿于传统形式;资源共享观念淡薄”[10]。则是目前影响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档案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观念、传统、技术、资金、人才、标准与规范六个方面的问题。
五、档案馆信息化的基本思路。
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好的设想与建设。主要有:
1.深化思想认识,增强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以现代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管理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观念,这是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2.明确指导思想,制定总体规划。信息化作为时代进步的推动力,早已突破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范畴。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档案馆工作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
3.加快人才培养,注重管理创新和思想创新。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而技术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升级和更新,总是需要有人来不断维护。要应对这种变化,档案馆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4.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化成果应用。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建立档案信息共享的平台,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5.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贯彻标准化先行的原则。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它与办公、生产技术系统的关联度明显提高。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讲求统一技术语言和标准化、规范化。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收集存储和传输平台。综合档案馆要加快计算机存储系统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速度。
7.坚持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应十分注重信息系统建设的实用性与先进性的平衡,无论是在硬件配置还是软件开发上都要本着务实的原则,强调实用为主,适度超前,保持系统的连续性。
8.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档案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要以顶防为主,把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应该坚持统筹规划、量力向行、循序渐进、实用有效、安全保密的原则,用信息化建设思想统揽全局,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供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向阳.我国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j].城建档案,2003,(4).
[2]童亚芬.档案馆信息化内涵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
[3]泊客,沧海一粟,jiage,成长中的小树,春风秋水.社会信息化,我们档案人能做些什么?[j].档案管理,2008,(3).
[4]王长艳,田巧玲.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5,(8).
[5]冯毓瑛.数字档案馆专题研讨会综述[j].档案学通讯,2002,(4).
[6]仇雁.数字档案馆信息化技术处理的策略分析[j].城建档案,2009,(7).
[7]邱晓威.数字档案馆及其建设模式[j].中国档案,2001,(10)。
[8]许兆来.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与建设,2002,(11).
[9]赵贵章.县级综合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内外,2006,(1).
[10]谈凤燕.加快档案馆信息化建设[j].城建档案,2006,(7).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九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时期,社会复杂多变,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的特殊群体,成长、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求职择业竞争的激烈、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等等,都使得大学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高压力群体。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对于推进国家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从理论上认识压力。
1、压力。
2、压力源。
随着对压力认识的深入,研究人员对压力与压力源从概念上做出了区分。压力源一般指作用于系统使其明显变形的某种力量,如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力量。郑全全等人将中学生的压力源分为七个维度: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教育方式问题、同学朋友关系问题、社会文化问题以及自身生理心理问题。[4][5]张磊等人将在校大学生压力源划分为前途、学业、个人日常、经济、人际关系等五方面[6]。
本文主要从外部因素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具体分为学习压力、生活适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个人发展压力、家庭期望的压力。
1.学习压力: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不改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并做出进一步努力。过多的学习项目、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2.生活环境变化的压力: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冲突,会给大学生带来各种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角色转变的压力;二是客观自然环境变化的压力;三是不同生活习惯的压力;四是由独来独往的行为生活模式转变为与他人打交道的压力。
3.人际关系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避免不了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彼此关系也不一样,可能是一面之缘的同学、情深意切的恋人、活动的组织者、严肃认真的老师、宽厚无私的家长,种种关系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这是以前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的。但是相较于之前交往的人群,大学期间交往的对象来自天南地北,又处于年轻气盛的阶段,平时难免会有点摩擦。因此,人际关系的压力在无形中增大了许多。
4.恋爱的压力:大学生处在18~22岁的年龄阶段,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很多大学生已经接触或正在经历恋爱,然而有很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恋爱保持反对态度,这对大学生的恋爱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并且恋爱过程中的经济负担也是大学生很重要的压力来源。
1.明确学习职责,正确面对学业竞争:学校在新生入校时要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学生也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把握学业,两者相互促进。学生首先应该认识到,大学本身就是实行高等教育的地方,能够来到这里的学生都在高中学习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所以应该正确看待大学学习的激烈竞争。
2.端正人际交往理念: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域间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的不同,日常生活中难免有矛盾。正确对待这些矛盾是处理好同学关系的关键。
3.正确对待感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期间的恋爱,应该是人生最为纯洁但又不失成熟的恋爱。但是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恋爱,要不就是主管将个人发展与恋爱结果割裂开,带着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恋爱,要不就是过于沉溺与儿女情长之中,对未来的不稳定性充满恐惧。学校、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合理协调感情与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48。
[3]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人民出版社,
[4]王道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压力源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5]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
[8]王萍萍.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经济理论研究2006。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经济纵深化以及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稳定的大事。笔者在梳理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这些论文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就业概念的界定、就业现状调查、就业难原因分析和就业对策建议等方面,具体综述如下。
一、概念界定。
“就业”是本研究需要界定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就业”,学者们有多种解释。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进行的活动。戚新总结就业主要概念为:就业指的是“处于受雇用或自我雇用(自己从事有收入的工作)”的状态。就业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就业前的身体和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准备阶段、劳动力的实际使用的直接就业阶段、就业者就业能力的恢复和增强及企业雇用能力的再生及发展过程的就业后阶段。
二、现状调查。
关于就业现状研究主要是专业部门研究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从不同层次、学科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变化情况。
根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9-2010)》统计报告,2009~大学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1.0%、85.4%。20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8.2%、83.9%、86.4%和84.8%;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为70.8%、85.7%、76.4%、78.4%、82.6%、74.2%、80.5%、88.9%、79.8%、77.9%、86.1%、86.8%。
根据麦可思公司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全国2011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8%),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比2010届(1.5%)略高0.1个百分点。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彭拥军从多学科视角总结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教育学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质量本身存在内在关联,切实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从历史学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在精英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等阶段具有不可避免性,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从政治学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状态反映了社会中权力与权利的实现程度,以及政策的颁布实施情况;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个人的教育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地位等互为因果关系,大学生就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对教育机会和社会机会的竞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会产生渗漏效应或选择性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变成了投入与产出的回报性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从多方面影响或者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率。邢志杰等认为,高校扩招的速度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结果导致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肖文海等指出,高校专业调整力度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升级,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张育广强调,高校在大学生实习见习方面力度不够,例如,就业实习机会较少、质量不高,创业见习少、指导性不强,“传、帮、带”的培训指导环节比较薄弱。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政策法规的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王丽娟等强调,大学生就业权特殊保护严重不足,这一保护主要依政策而非法律,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本应当享受的利益落空,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失业保障机制。孟芳兵的研究表明,西部志愿者计划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但优惠政策保障不足、跨省落实困难、配套设施不健全、优惠政策可操作性欠缺、普遍收入偏低、劳保制度不健全,导致多数人不远继续留在农村。
通常状况下,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观念环境和制度环境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郑功成认为,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均含有歧视性,包括性别、学历、户籍、经验歧视等。宋真指出,高校、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这三个就业市场主体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同时也使供给的结构性失调和毕业生盲目择业。
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导致大学生很难就业。李星云指出,目前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思想观念还停留在精英化教育时代,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期望值过高,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工作地点、工作岗位、工作薪资等。柳小玲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意识不强,同时也没有认识到个人理想及价值的实现必须与社会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1.社会方面的对策建议。
王丽娟指出,需强化大学生就业权的特殊保护,多方面多视角予以帮助,例如,建立大学生失业救助和失业保险制度、面向市场改革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权特殊保护的救济机制、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和扶持的立法工作。王庆华提出东部沿海地区需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将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转入内地,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耿相魁认为,政府要负担责任,完善大学生就业管理体制,出台相应的就业政策,调整户籍及人事管理等,通过宏观调控来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龙必尧和陈峰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出利用竞争情报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高校方面的对策建议。
李雄等认为,要不断扩大用工需求,规范招工行为,改革供给体制,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就业供求匹配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宋真提出,对于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在高校吸纳人才时,可选用订单式培养,全程参与。
4.大学生个人方面的对策建议。
边文霞提出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五层递进方案,即大学生的学习行动力、思维能力、表现力、“读写算”基础学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淡华珍等认为,大学生应当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要既能当干部又能当工人,既可在国有企业就业又可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及民营企业就业,在就业地区上,既可城市,也可乡村,既可内地,也可边疆。
五、结论与建议。
学者们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见仁见智地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和剖析,提出了许多新颖、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深化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有巨大的贡献,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一,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索研究文献很多,但多停留在表层研究,且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很少,今后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力度和立项。
第二,从研究的成果形式来看,文献较多,专著较少;从内容来看,大多集中在大学生就业的某一方面来谈,系统性不强。
第三,实践结合得不够,大多数文献只是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剖析,未进行实证调查,也就不能抽象、概括地“深加工”,提升出能够说明现实现象、解释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方法、手段、程序等。
参考文献。
[1]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戚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5)。
[4]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彭拥军.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招生与就业,2009(5)。
[6]邢志杰等.我国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供需分析.理工高教研究,2004(1)。
[7]肖文海等.千方百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经济管理,2004(5)。
[8]张育广.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服务.中国青年研究,2010(8)。
[9]王丽娟等.论大学生就业权的特殊法律保护.江苏高教,2012(2)。
[11]郑功成.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的政策取向.中国劳动,2006(4)。
[12]宋真.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11(1)。
[13]李星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9)。
[14]柳小玲.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高质量人才.中国林业教育,2000(11)。
[16]耿相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探索与争鸣,2007(12)。
[17]龙必尧等.利用竞争情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图书情报工作,2007(11)。
[18]李海萍等.大学生就业困境中大学应如何积极作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2011(6)。
[19]田一.求知、求实:创新就业与创业指导模式.辽宁教育研究,2008(4)。
[20]李雄等.我国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保障研究.政治与社会,2010(5)。
[22]淡华珍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报告.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2)。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十一
中学生取消早、晚自习和双休日补课,看起来时间宽松了,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反而是增加了压力,因为学生必须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这样一来也许有的学生会比以前用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同时中、高考迫在眉睫,复习时间一天比一天少。学生和家长不能只看到考试的压力。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必须关注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怎样来减压,现介绍几种简单方法:。
转移视线。心里不要总是想着考试的事,可散散步、听听音乐或和家长聊聊天,甚至可以看看电视,但不要看电视连续剧。音乐尽量选择节奏比较舒缓的轻音乐,以免音乐把心情搞得更糟。这样暂时把注意力放到别的地方,可以有效地起到缓解压力的效果。
调整心态。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事物看得过重引起的,如中考、高考前自己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要成功,要不然就完了,这样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发挥。所以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天道酬勤,考试时自然就能正常发挥了,甚至会超水平发挥。
找人倾诉。这是一个排除内心压力和烦恼非常有效的方法。向老师或家长把自己的心情和苦恼说出来,与他们更好地沟通;找一个可以耐心倾听自己诉说的朋友,把苦恼与困难都说出来,也许朋友不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但他几句安慰的话一定可以让你感到轻松。
适当锻炼。在连续学习两个小时以上时大脑开始变得疲惫,效率就开始下降,这时不如出去活动一下,跑跑步、踢踢球或者洗个澡等等,甚至去空旷的地方大声地喊几声,发泄发泄一下心情都有减压的效果。
好书帮你。一本好书更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优美的散文、诗歌不仅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更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和忧愁。学生可以暂时抛开教科书,看一些别的课外书,放松一下心情,但必须保证自己不沉迷于看课外书。
压力就是动力,但是过大的压力只会是百害而无一利。减轻压力的方法还很多,关键靠学生自己控制。学生必须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忌烦时抽烟等。学校、家长和学生必须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老师不要一味地强调考试,家长不要一味高标准地要求孩子,学生要自己控制好自己的学习和休息,以减少压力。相信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会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十二
成长需要挤压,现实也告诉我们任何地方都存在压力。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只鸟,每一朵花
甚至阳光,甚至雨露
只是人所承受的挤压不仅仅是物理学上的大气压,还是物质的压力,精神的压力,还有感情的压力。
汶川的地震使我明白,我们的地板一直在运运,而险峻的高峰就是挤压的产物,当然挤压不仅形成高峻的山峰,还有低洼的盆地。我只能说上帝的创造是公平的,只是盆地不能承受剧烈挤压,最终堕落,深陷黑暗,生活的社会低层。
我所说上帝是公平的,即使是盆地也有一次拯救,去接受更剧烈的挤压,踩着痛苦的刀子,增加自己的积累和自己的高度,只是这种奇迹所承受的挤压,便使小生怕怕。
我们是高四,我们在创造奇迹的路上。而我等的心理防卫是否可抵挡无限的痛苦、剧烈的挤压。希望不会像挤青春痘那样,太大的挤压使面孔不能承受,最后搞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至那时。
我们的脸往哪搁?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十三
当面临压力只有c组发挥更好,而有些组却因为压力导致发挥失常,所以说压力不是不好吗?我认为适当压力是助力,而过度紧张,则会导致发挥失常。
过犹不及,便是这个道理,适当压力可以让我们将转化为动力,而过大的压力,则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就像孙悟空背上的五指山,让我们发挥失常,甚至一蹶不振,因此我认为适当压力是前进动力,心理学家召集的54名学生中,有表现比前次差的这边是压力过大而导致发挥失常,就像我们在高考时让老师告诉你,只有15分钟时间就要收卷了,当别提什么正常发挥了,连笔都是要握不稳,心乱神慌,怎么能够考出好成绩?所以说,不要把自己整得太过紧张,适当给自己放松,也许放松下来你就能取得更大进步,压力过大会导致发挥失常。
适当压力是前进动力,压力并不一定不好,适当压力是前进动力,在学习中,给自己少些压力,告诉自己应该努力好好学习,这样便能再放松时给自己警钟,偷懒时逼迫自己再给自己动力,就像c组录像前的那一样,反而打破了自己的正常记录。
自律自律是成功的标配,给自己制定一个纪律的作息时间,今天应该完成什么任务?我今天应该做什么给自己下目标?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鲁迅先生就是个十分自律的人,因为他有一次迟到,便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提醒警示自己,今天要提早,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我认为我们也因自律有自律意识,自控意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知道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警钟长鸣。
奋斗不息,生命不止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姿态,我们正处于青春是最美的黄金期此时不奋斗,什么时候奋斗奋斗才能书写人生最美的华章袁隆平为中国人吃上粮食,解决温饱,努力奋斗,钟南山院士为一起努力奋斗,争分夺秒,李兰娟为病人努力黏上,刻有一道道泪痕,为什么我们不奋斗?适当压力是高考助力为高考我们自律奋斗。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十四
寒风白雪,横扫万里,覆压一切,唯青松抵挡无穷压力,苍翠挺拔,构造了一幅冰封千里,青松傲立的琥珀世界;大漠黄沙,朔朔烈风,如饥虎恶狮吞噬一切,唯白杨任风沙肆虐,傲然挺立,在金色世界中展现一道亮丽风景。风雪为压力,松杨似人生,松杨因风雪而雄伟,人生因压力而精彩。
《南华经》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多么惬意。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蓝图,渊明桃花园里觅宁静,多么令人神往。那却只是庄周梦蝶的了然一梦,神思向往的海市蜃楼。压力如明月清风,日光夜空,充斥天地间每个角落。令人无处可躲,无处可藏,便只能坦然面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压力给了我生命的坎坷磨难,我却用它精彩人生。只有承担起那无可躲避的压力,才能充实人生。
自古英雄多磨难,谁曾想到,天才音乐家贝多芬竟是聋的,如此的压力让生命有太多不堪承受之重,但第九交响曲的激昂澎湃却在阐释着另一种伟大。在世态炎凉的社会中穿行,在热潮冷讽的人群中流浪,流言蜚语,似六月里的阴云,梵高冲破重重阻碍,以神来之笔令人瞠目结舌,既而刮目相看。人皆言是压力摧毁了梵高,我却说是压力成就了梵高。是压力让他们穿云拔月,是压力让他们与众不同,是压力让他们神采奕奕,是压力让他们精彩人生。
长沙故地,贾生不堪生命的压力终日看杜鹃啼血,郁郁而终;东坡居士却拍大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恢宏。留给后人几许叹息,几许哀愁,几许赞美,几许探究。终于在夕阳黄昏,柳暗花明之时大彻大悟:生命因压力而精彩。
明月朗照,清风习习,艳阳在天,星空璀璨。让我们可观可感可闻可抚,蓦然发现,压力不正如清风明月一般时时萦绕在我们身边吗?自然因风月而柔情万种,生命何尝不是因压力而溢彩流虹。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十五
没有压力的生活是轻松的,欢快的,幸福的。无疑,我们都想生活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不再因考试而烦恼,不再因工作而烦恼,不再因钱而烦恼……这很正常,但是,如果没有压力,人便会迅速退化,如同靠着尖锐利爪生存的野兽,失去了它的爪子一样。
古往今来,如果没有压力,人类便不会制造工具,汉武帝也没必要强兵兴国,唐太宗更是不会登上皇位。当今世界,科技迅速发展,产品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为什么?这都是因为企业间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压力,它们,创造了奇迹。
中国自建国以来,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就是因为外国的坚船利炮等着再一次轰开我国国门!这份压力,迫使我们迅速发展、成长。正如自然界的动物,有的刚出生不足一小时就可以和大部队一同奔跑,猎食者不会因你的弱小而放弃,而会因为你的弱小而兴奋,要活命,必须成长!
有压力和没压力时做一件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一件事,没有压力时,你可能会闲懒散漫,轻松惬意慢吞吞做着,心里只觉得不急不急,可一旦有了压力,便会全神贯注,浑身上下都在全力运转,效率成倍提高。但过多的压力也会让人的心弦紧绷,如同弓弦一般,终于“啪——”的一声,彻底崩溃。而且过多的压力还会急剧降低反应能力、灵活能力,让人变得迟钝,更会让绝望的感觉充斥心间。
历史上有不少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人,也有不少因压力而成功的人。对于压力,我们要控制它,该紧绷就应紧绷,该放松就应放松,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我们自身的潜力,释放出独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光芒!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十六
“鸭梨”?“压力”之谓也。近年在网络上炒得热火朝天,有关压力的话题,众说纷纭,我只想说,我们都需要“鸭梨”,生活不能没有压力!
许多网站论坛上,“鸭梨”之声不绝如耳:“累啊,压力山大!”也有写作“亚历山大”,谐音双关,殊途同归。“鸭梨”从何而来?所来何为?为什么会引发大家的热议?在我看来,“鸭梨”山大是很正常的事,回头看看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稍有懈怠,或许就会被淘汰出局,有谁不累呢?,马云有这么一句话很经典:“真的很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急流奔腾的时代,只有弄潮儿才有快乐,才能生存。而对于那些无所事事,不能追随时代脚步的人,生活苦闷无趣,像一团沉闷的死水,注定会被时代遗弃。压力是时代竞争的必然产物。
不知道“鸭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抱怨?生命因压力而精彩!现在的你,或者没有复杂的经历,看着别人悠闲,好生羡慕,殊不知压力才是动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贝多芬因为失聪的压力,才有〈〈生命交响曲〉〉的诞生;海伦。凯勒因为失明的压力,才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问世;爱迪生因为千百次实验失败的压力,才摘取“发明大王”的桂冠。
没有一个生命注定平庸,没有一个心灵自甘蒙尘。压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苦难。若要重复波澜不惊的生活,实在无趣;猪一样的生活,恐怕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堕落。倒不如多来点压力,或许动力和激情就来了,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压力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诚然,压力可以有,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压力,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这样的生活确实有点苦。而我觉得,同时可以把“鸭梨”理解为生活中的甜头,现实中的“鸭梨”不是甜甜的吗?假如我们都能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些“鸭梨”,也就是简单理解的甜头,生活会更有活力,这不就挺好的嘛。
塞塞谬斯说:“当压力来临的时刻,我们正是待发的箭。”21世纪的青年,应该成为时代的急先锋。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不惧压力!为了人生的辉煌,我们伸开双臂迎接压力!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十七
生活总是被逼无奈。却又是患得患失。在压力下的我们也许会经历更多的成熟!压力下的经历总是这样,但这却是我们的人生经历。相信,正因为有了压力,我们才会变得更加优秀!也许这样才是最好!也许青春依旧,也许时光不散。那就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将会更加的茁壮成长!同样的,我们也将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压力在此,我们依旧光芒四射!
压力。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接受更多的就是压力吧!也许压力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经历。也许压力能够让我们成熟起来!但我们却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因为我们要学会适应着社会。我们更要学会适应着环境!也许这样才是真的好!相信,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也将会有动力。相信明天的明天,我们会更加的美好!在压力的面前,仍旧要保持一颗客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这样会有一番别样的收获!别让压力改变了我们,因为我们要改变压力!
动力。
也许,压力的反面就是动力了。也许,只有经历了压力。我们才会有一番经历。才能有更多的困难磨难被我们所战胜!动力决定着一切。同时,改变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那就化压力为动力。相信,让动力的带领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的绚丽多姿!知识改变命运,动力则会改变着我们!相信,明天的明天,将会更好!相信,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
相信,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挑战压力,让人生更加的绚丽多姿!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十八
压力是一种困难,也是激励人潜能的考验。假若世间没有了压力,那一切将不再追求进步,一切将停滞不前。可见压力可以使人不断进步,战胜考验。有压力才能进步。
压力可以坚定意志。有无数在压力面前有着坚定的意志走向成功。项羽在一次战争中,他的人马明显少于残暴的秦军,但这样的压力没有使项羽投降,而坚定了他的意志他熟练地运用兵法,以少胜多,战胜了秦军。假若项羽在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时他放弃了反抗,而是投降于秦军,失去了坚定的意志那就没有名传千古的西楚霸王项羽。可见,压力也能使我们坚定意志,使自己进一步。
压力可以提高本领。使我们不断提高本领。羊与狮子之间是捕食关系。当羊在奔跑使,它在练习,如何能比狮子快。当狮子在奔跑时,它在练习,如何能比羊快,才能有食物。它们为了生存,它们承受着压力,只有压力,才能提高它们的本领。章鱼的生存压力让它不断遇到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卫本领,才能在海底生存。假若羊与狮子在压力面前不再去提高奔跑本领,那么它们将无法在非洲大草原上生存;假若章鱼在生存压力面前不再练习自卫本领,那它将无法生存,甚至灭绝。可见,压力对提高本领来说是多么重要。
压力可以使人向成功进一步。韩信在众多敌人时,背水一战,向成功进一步;张飞在长板坡,面对百万曹军时,一声巨吼,将众多曹军喝退,并吓死主将夏侯渊,向成功进一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压力,用空城计,使多疑的司马懿退兵,向成功进一步。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使,刻苦学习,使我们向成功进一步。可见,压力对人的重要性。
青苗在碾压下才能抵抗风雨;雄鹰在磨后才能翱翔天宇;蝴蝶破茧后才能飞舞花丛。只有经历压力才能获得辉煌。人只有经历压力才能有所成就,有压力才能进步。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篇十九
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压迫着我们早已倦怠的大脑,这种情况下,自我减压或是自我加压似乎成了同一个事物的两种极端表现。天平倒向哪一段都会给另一端带来某种程度上的伤害。依我而言,学会调节压力,让天平平稳地立在中心,才是平衡生活的真正法则。
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是的,唯有压力才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并甘愿为它拼尽全力。没有压力的生活是空洞的,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不知该飘向何处,终日浮在云端。压力是前进的动力,正如材料所言“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能喷射出银花朵朵”。
但如果这份负荷太重了呢?
背着压力前行的人脚下走得踏实,不过,压力太重就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气球之所以会爆炸,就是因为鼓入的气体太足,所要承受的压力太大,最终“嘭”的一声,尸骨无存。可见,负荷太重,也不尽是好事。
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调节压力,面对重荷,要拿得起,放得下。
著名企业家王石的介绍上可不仅仅是公司的ceo,除此之外,他还是登山爱好者里著名的背包客。圈内许多不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专业的登山运动员,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大老板。王石的人生态度把工作与生活划的十分清晰,工作就是工作,下了班,就该好好生活。王石在8848钛金手机刚刚上市时也承受着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巨大压力,如此重压之下他选择站在山峰上俯瞰渺小的世界。释放本心的那一刻一切都明朗了。应对压力的挑战,硬碰硬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不如保留压力带来的积极面,放下沉重的消极情绪,来一个漂亮的“曲线救国”,拯救自己几近崩溃的内心和大脑。
或高考失利,或企业倒闭,或至亲离世,因为这样的重大打击选择轻生的人不在少数。生命宝贵,说放就放岂不可惜?试着在负担不起时放空你的大脑,别让自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调节压力是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是既可以千金散尽又能够东山再起。轻松不是漂浮,加压不是负重,要能够找到心灵的平衡点,在没有压力时抱一块石头,压力太大时拽一颗气球。调节你的压力,释放真的本我,在开心的生活里让成功的彼岸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