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优质16篇)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合理安排篇章结构,使得总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这里列举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总结示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弟子规心得篇一
”当我读到这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外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内容,而东翻西阅,必须定下心来,按部就班地读完。
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以前我在学校图书室办了借书证,借了一本书,结果双休日吵着要妈妈带我去放风筝,妈妈只好答应了我。放完风筝回到家,刚好表姐来我家,又和表姐美美地玩了一天。
等表姐走了,才想起了借的书周一要还,囫囵吞枣地胡乱翻看完了。周一早晨该我汇报课外阅读时,我东拉西扯,牛头不对马嘴,好不容易熬过了3分钟。那3分钟,我没看到同学以前羡慕的表情,没听到以前热烈的掌声,我难受极了。不知怎么走下讲台的,只记得老师摸了下我的头,什么也没说,但我懂其中传递的语言。
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我明白了“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弟子规》中的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理解,更好地体会。教师评语:小作者能通过学习《弟子规》知道读书要做到“三到”,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更进一步把《弟子规》中读书的规范理解到位。
弟子规心得篇二
在上一年级时,老师教我学了一本书—《弟子规》,那本书可教会了我不少做人的道理。
比如,“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它的意思是:父母生病的时候,煎好的汤药,做子女的都要先尝一尝。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不离开一步。
哎呀,想想自己做得真是不好。妈妈生病的时候,我虽然给妈妈倒了水,但是我连尝都没尝,就把水递给了妈妈。这样,我怎么能知道这水烫不烫,妈妈能不能喝呢?我从来都没有日日夜夜照料过妈妈。一到了晚上,我就跑回自己的小房间睡觉去了。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顾不得天黑,一个人带我到医院去看病。到了医院,一会儿楼上,一会楼下,妈妈一直背着我,汗水顺着妈妈的脸颊流下来。回到家,妈妈更是一刻不停地照顾我。喂我吃药、给我量体温,夜里我醒过来,妈妈歪坐在我身边的被子上,手还放在我的头上。顿时,我心里暖暖的。啊,妈妈真是太爱我了!
以后,我一定要牢记《弟子规》里的话,努力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向妈妈学习,学会孝敬父母。像妈妈照顾我的那样,哄她开心。
在老师的教育下,还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现在,我已经进步了很多啦。自己身上的坏毛病也改掉不少了。爸爸妈妈经常表扬我,夸我《弟子规》学得不错,重要的是做得不错。
我真的能当爸爸妈妈的好闺女啦。我感觉自己长大啦!
弟子规心得篇三
作为求学者的基本要求,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然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成为了老师的弟子,掌握了知识,拓宽了眼界,也积累了人生经验。而弟子心得体会则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与体验,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弟子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旅程中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社会。
弟子心得体会具有多种形式与种类。其中,学习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做的反思总结,让我们对学习的收获有个全面的了解。实践心得体会则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感悟与体会,当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困难,而通过总结这些经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此外,还有交流心得体会,即与他人的学习经验分享与互动,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我们可以拓宽视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弟子心得体会,它们都是我们在学习路上的重要标志,通过总结、反思与分享,我们能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段:弟子心得体会对我影响的重要性(大约200字)。
对于我个人而言,弟子心得体会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通过总结与反思,我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思考过程梳理出来,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其次,它可以提高我的学习效果。在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我能够找到我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此外,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分享,我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观点与经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最后,弟子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当我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时,却遇到困难时,我可以回忆起自己的心得体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撰写一篇优秀的弟子心得体会需要一定的技巧与方法。首先,我们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地总结自己的经验与体会,避免虚浮与敷衍。其次,我们要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只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才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心得与体会。然后,我们要多角度思考问题,从个人经历、社会背景、学科内涵等多个维度出发进行总结。此外,我们要注意遣词造句,力求简洁、明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接受。最后,我们要勇于与他人分享与交流,通过他人的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五段:总结弟子心得体会的价值与意义(大约200字)。
总结弟子心得体会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总结与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与实践能力。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分享,我们能够拓宽视野,深化理解,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弟子心得体会也是一种对学习过程的回顾与总结,它帮助我们认识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成为更好的自己。总之,弟子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贵重财富,它的价值与意义不仅体现在学业上,还体现在人格培养与社会服务中,是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弟子不可或缺的素质。
弟子规心得篇四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儿童的经典书籍,它了解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儒家的教育观念。阅读弟子规能够让我们明白做一个合格的人需要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也可以教育我们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这是我从弟子规中领悟的。在我阅读弟子规时,我深刻的理解了其中所包含的温馨与智慧。
第二段:品读弟子规。
弟子规中的“有志”,“自强不息”和“勤学”等指导着我们向前进,培养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帮助我们在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中取得胜利。弟子规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以及“小人反覆而不足”等教诲,让我们懂得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而且明白了这在人生中避免了犯错的重要性。总之,弟子规中所包含的智慧给了我们很多人生的启示。
第三段:思考和应用。
弟子规教导我们的行为准则,让我们能够在社会上扮演好角色,有很好的与人相处的道德品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标杆。弟子规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日不读书则口生风”等诸多诲人不倦的话语,使我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通过这些启示,我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我所处的社会中,为人生增加更多的有益价值。
第四段:对比和反思。
通过弟子规的教导,我看到自己和其他人之间的不同。与一些人相比,我在行为和思维方面难免存在不良现象,但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我的心理素质和智慧得到了不断提高。在我和其他人的比较中,我通过弟子规的启示,我更加成熟和成为了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境也随之更加平静,我的行动也变得更加有力。
第五段:闭幕和总结。
弟子规是我人生中的一本重要书籍,它教给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我通过对这本书籍的深入研究,也让我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使命。我将继续通过学习和思考,将弟子规中的智慧应用到我的生活中去,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同时,我也愿意将我的经验与知识与他人分享,一起学习和成长,帮助更多人成为一个正确的人。
弟子规心得篇五
作为一个古老的教养经典,“弟子规”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每位古代的学子都需要学习和领悟这些箴言,在生活中遵守原则和规范。今天,弟子规仍然对我们现代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结合个人的阅读经历和体会,就弟子规的一些观点进行探讨和思考。
第二段:因材施教,选拔适才。
在寻求优秀的后继者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对于不同的人才,我们应该给予不同的培育方式和发现规律,以使他们发挥个性和独特特点。在弟子规中,这个要求得到了体现。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在整理潜力的同时,培养每个人的优秀品质。这是为了完成团队内的作业,同时吸引其他具有优秀潜力的人才,以共同实现团队的愿景和目标。
第三段:要得民心,务使四德具。
“四德”是弟子规中非常关注的细节。其中,仁、义、礼、智描述了人类应该具备的一般品质。如果我们陷入繁华与权力之中,就很难保持这四个品质,使人们对我们的信任和敬意消失殆尽。显然,现代的社会也面临着类似的苦闷:权力地图固化,公民权利被切割,人们的信任和思维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应积极拥抱“四德,务使民心”,始终保持关注和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健康运转,从自己做起。
第四段: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弟子规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点。这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将任何事情看作是琐碎无足挂齿,也不能因为其不够重要而放弃。在现代,我们常讲“小问题走出大问题”。作为一种管理策略,当我们不及时处理一些小问题的时候,它们很可能会沿着时间轴蔓延成为一些更加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因此,在从头开始解决这些问题之前,要想到需要及时干预。
第五段:爱人如己。
“爱人如己”是一个关于对人类的深沉关注,以及保护和维护广泛社区的思想。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关于我们个人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的问题。在弟子规中,我们能看到“爱人如己,小事勿择,大事勿用”,我们需要始终关注社群中的个人和整体的健康程度,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这也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不仅是为自己而生,还需要以牺牲自己的态度和意念,为社群带来更好的变化和发展。
结论:
最后,我想说,弟子规作为一种教养经典,对我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保持操其德性和规范行为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不仅需要对自己和自己能影响的对象,紧盯其人品和道德做起,还需要积极投入到社会事务中,成为一个倾听社会反响和关注社会进步的积极分子。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和困难,但是会因为你的无私影响而感到更加美好。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弟子规心得篇六
在弟子规中,有一小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继承。它的含义是:父母呼叫我们的时候,应该立即给予答复,不能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父母让我们去做什么事时,不能有半点怠慢、懒懒散散,而是要把事做的妥妥当当;父母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时,要洗耳恭听、虚心听教;父母责骂我们的时候,要虚心接受,改正错误,不能强词夺理与父母顶嘴。俗语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融入到这个世界,孝是我们做人最根本的道理。自古以来,都是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品德最高尚的人。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费尽一切心血无微不至的把我们抚养成人,所以在父母健康的时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父母尽孝,让父母享受最快乐的晚年。
记得有一天中午,爸爸加班了,我和妈妈很晚才回到家,已经12点半了,2点半还要上学,时间紧迫。妈妈忙着在厨房里切菜,让我去装水,等会煮菜用。而我正在看书,妈妈大呼小叫,喉咙都哑了,可我还是沉浸于书的海洋里,妈妈就跑进我的房间,对我吼着:“你怎么还有时间看书呀!现在都多少点了,没点时间观念。”我任性的脾气又上来了:“没看见我在看书呀?要装水自己不会去呀?”我生气的说。这时,妈妈暴跳如雷说:“你今天就别想吃饭!”。我气急败坏的座了下来,心里思忖着,我是不是太任性、太懒惰了?此时心里非常懊悔。妈妈那么疼我,爱我,我是不是太过分了?突然,我闻到一阵香味,走出房门一看,发现桌子上都是我喜欢吃的菜,桌子上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孩子,刚刚是妈妈太着急了,怕你耽误了上课的时间,所以才……,还没看完,我就已经热泪盈眶,含着眼泪把饭吃完。常言道:谁言寸草心,报德三春晖,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非常愧疚。
读完弟子规这篇经典国学,让我明白了孝是无法代替的,一个人只要充满了孝心,就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就会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
弟子规心得篇七
《弟子规》是从清朝康熙年间流传至今的一篇训蒙文,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了弘宽高远、不切实际的空洞说教,侧重引导人们从日常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进而扩展开来,形成从个人到家庭、由家庭到社会的言行规范、家庭和谐、工作有序、生活文明的良好社会秩序。读了《弟子规》,我主要有三点感悟:
一是孝德决定品德。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很重要的一条是看对父母孝顺不孝顺。对父母不闻不问、恶言恶行相向的人,很难说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对最亲近的人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如何能对周围的`人以善相待?所谓“百善孝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在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日常言行、工作表现等等,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个连日常小事都不重视的人,很难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现,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三是过程决定成效。好的过程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不脚踏实地,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只会一事无成。一个拈轻怕重、斤斤计较的人,很难会有成效。一个在小事能吃亏、愿吃亏,工作中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的人,就一定是一名好员工。所谓“凡事皆须努力,成败不必在我”。
作为泽州大酒店的一名员工,《弟子规》给我的最大工作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要遵章守纪。凡是酒店的规章制度,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凡是领导所安排的工作,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做好。要树立执行观念,提高执行力,把对个人的纪律约束与推进酒店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全局一盘棋,处处以大局为重,自觉树立酒店的良好服务形象。
二是要团结同事。一个团结和睦的集体,有利于形成合力,让我们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弟子规》倡导的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让我们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团结同事。一个内部不团结的集体,必然没有战斗力,必然影响工作效率和成绩。
三是要恪守本职。恪守本职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应有之义。人生在世,总得于世有所裨益。不管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按照工作标准和领导要求,尽心尽力做好。忽视本职、东山望着西山高,只会贻误人生、一事无成,即便做一颗螺丝钉,也应该让这颗螺丝钉熠熠生辉、物有所值。
以上就是我结合本职工作,对《弟子规》的领悟。当然,《弟子规》除了教给我许多工作的道理,还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后,我将以《弟子规》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工作水平,力争为酒店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弟子规心得篇八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心得篇九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弟子规心得篇十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么!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弟子规心得篇十一
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它不仅陶治了我们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使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很规范。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增进了对许多事物的理解。但,最令我感触深的,就是《入则孝》这一部分。
《弟子规》是我们的学习典范,不说是字字珠玑,也称得上句句精辟。而《入则孝》也正是全文之精华。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从学了这句话,我便发现,我对父母的态度恭敬了许多。
记得以前不懂事的时候,经常惹父母生气。爸爸妈妈在悉心教导我是,我却没太在意,有时甚至‘左耳进,右耳出’。还当父母的良苦用心为啰啰嗦嗦。每次当我犯了错,爸爸妈妈在批评我时,我还找借口来狡辩,忤逆他们。
有一次,我和妹妹在家里又吵又闹。妈妈闻声过来,严肃的质问我们:“怎么又在闹事儿?是谁先无理取闹的啊!”“是她!”妹妹不分青红皂白地的冤枉我。“小钰!还嫌你妈妈整天不够忙啊!都这么大了,怎么就不懂事呢!”“我?明明不是我…不是我呀!”,我着急的解释着,憋了一肚子的苦水,“本来就不是我啊!”我摔门而走,留下了无尽的委屈。
现在的我受到《弟子规》的熏陶,渐渐的成熟稳重了,也变成了一个懂事明理的孩子。
每当父母教育我时,我便悉心听从;每当父母责备我时,我表妹虚心接受;每当父母误会我时,我便耐心解释。我相信,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像我一样,做到三个“心”的话,天下的父母也会很欣慰了。
文明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物,让文明充盈我们的生活吧!
弟子规心得篇十二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
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心得篇十三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要能做到!要学会修身齐家,《弟子规》就是根基。如盖大楼要先打好地基,非常重要。《弟子规》教我们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这些都是做人的根基.《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弟子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流,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每个人重新拾起。学习《弟子规》,不要求你全部背会,但一定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将其作为励志的读物,在学习应用中寻找幸福。我们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一定不能忘本。长幼有序,是讲求对长辈的恭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积累,也要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道理。这样,在自我的修养中,就会不断影响到同事、朋友和家人,影响到身边更多的人,推而广之,我们就能够衔接上,现今人们对流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断层。
弟子规心得篇十四
刚读《--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心得篇十五
初次接触《弟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弟子规心得篇十六
当前教育模式大多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人文礼教的熏陶与高尚人格的`培养,为了改正这一偏见,学校推出的“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文化。
在教学中,我做到“四个结合”,即学习与兴趣结合、内容与典故结合、学习与实做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全方位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首先声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学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所以要注重自我进修。读经可以有抑扬顿挫的表现,随着声韵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动,不知不觉地,就会陶醉在读经的乐趣中。语速不宜过快。读得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还可以慢慢地体会个中的道理。因为我们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二、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要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了“只表扬,不批评”、“只鼓励,不强求”的教学原则,用“看谁读得准,看谁做得好”地口号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另外还采用评选“诵读小明星”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诵读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三、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讲一些经典故事教育学生。我遵循“让《弟子规》为我导行”,让“经典故事伴我成长”的教育理念,注重用故事启发和教育学生。《弟子规》内容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断机》、《刘备教子》、《铁棒磨成针》、《苦心劝父》等等,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能让孩子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感悟到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五、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为了让家长能感受到《弟子规》给孩子带来的变化,我们实行了家校联系活动。在“家园互动栏”上我每天都给学生留一些有关《弟子规》内容的家庭作业,如: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浇花、打扫房间、倒垃圾;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等等。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家长和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有个学生家长谈道:有一次,他在外应酬,回家后酒醉呕吐、昏睡。孩子见到爸爸这种丑态,就说:“爸爸,饮酒醉,最为丑!”爸爸听到后感到吃惊,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懂得喝醉酒不对,知道行为的美丑,看来自己日后做事要注意对孩子的影响。此后,他在应酬时就很审慎,不再会醉酒而归。而且在餐桌上,经常提起女儿的话,影响周围的友人。
《弟子规》诵读教学实施两年来,学生们心中已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