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读书笔记(优质12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读书笔记篇一
作为职业高中的一名学生,读书笔记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在笔记中不仅要记录课堂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还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记录下来。笔记在我们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提高我们的成绩。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关于读书笔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正确的记录方法
正确的记录方法对于笔记的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课堂上老师所给的实例和案例,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另外,笔记中还应包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段:充分利用电子设备
在现代化的职业高中中,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设备来记录笔记。这样不仅手写笔记的麻烦,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整理和管理笔记。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笔记软件来记录笔记,并在课后进行整理。同时,这些笔记软件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云存储,轻松分享等等,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
第四段:不要忽视复习
正确的记录方法和利用电子设备管理笔记只是保证笔记质量的前提,真正让笔记发挥作用的是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加深和巩固,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笔记中的不足和错误。同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笔记和老师讲义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
第五段:总结
作为职业高中学生,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笔记,通过记录和复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记录方法和利用电子设备管理笔记都会对笔记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笔记的复习,我们还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高中读书笔记篇二
高中生活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也是读书的一个重要时期。读书笔记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方式之一。笔记的作用不仅在于巩固知识,还有助于思考和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高中读书笔记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阅读之前
第三段:阅读中
在阅读中,我注意到关键点和先前已经列出的要点。我花时间去反复阅读那些我不理解的部分,直到我能够理解它们的意思。如果有生词或不熟悉的词汇,我会用标记或笔记本记下来,这样可以轻松地查找它们的定义和用法。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将重要的引用或段落标记起来,以便以后可以轻松地回顾。
第四段:阅读后
在阅读后,我会回过头来看我的笔记,亲手将它们归类整理,并对它们进行总结和记录。我会总结所阅读的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并记录自己所学到的关于人物、情节和主题的信息。我会把这些笔记存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以备将来参考。
第五段:总结和体会
通过不懈努力的读书和笔记,我逐渐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章可循、有目标和有方法。这些笔记帮助我轻松地回想过去和将来的内容,同时也是我学习的宝贵财富。读书笔记成为我的“学习朋友”,同时也是我的追求卓越的见证。在高中读书笔记方面,我的经验和体会告诉我:笔记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提高学术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高中读书笔记篇三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充满磨难与艰辛的道路,其中最富启发性、最让人成长的一项便是读书。高中阶段是学习阅读、整理读书笔记的关键时期,从一开始的简单记录,到不断的思索与完善,一本书的读完,意味着对新知识的掌握,也预示着一个人的成长。因此,如何做好阅读,并将其融汇贯通至我们的人生,是当前我们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段 – 应该如何做好阅读?
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学习阅读并非简单的“捧纸阅读”,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一本书中的思想内涵、逻辑思维以及感情抒发等方面。为了做好这些方面的深入理解,必须要有谨慎、细致、客观、全面的阅读心态。
其次,要善于整理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思想,如果不及时进行整理和记录,就会失去很多精彩的点滴。学习记录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核心要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力。
最后,要注重与他人的交流与讨论。借助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思想与知识点的本质,同时也能够启发我们的想象力和领悟力,从而更好地增进彼此的成长。
第三段 – 应该如何将读书笔记融入生活?
读书笔记不仅仅是对一本书的记录和整理,更是我们学习的经验和财富。将读书笔记融入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它们,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首先,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工作和学习中。例如,通过阅读和记录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形成一本工作笔记。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学习和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其次,读书笔记还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与知识资源,在我们独立思考问题时,可以借助笔记中的知识和想法,来创新和探索有意思的问题与答案。
最后,读书笔记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性理解、情感体验,我们可以将它们转化为生活的动力,或者是通过分享与他人,让更多人了解、感悟,共同推动思想的进步。
第四段 – 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想完美地制作读书笔记,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需要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制定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因为制定计划可以规划出我们的阅读进度,并且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调整我们的阅读计划。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阅读时的专注度。专注读书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细节,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速读,浏览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可以更好适应不同类型的书籍。
第五段 – 结论
阅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一条趋向智慧之路的途径。读书笔记的记录、整理和运用,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成长之路上不能缺少的工具。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将所学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才能收获知识与情感的丰度与成长的喜悦!
高中读书笔记篇四
《我与地坛》,让我第一次陷入了对文章字字句句的思索中;也让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朴实无华的文章也可以感人至深。我感动于史铁生十五年来摇着轮椅的思索,关于地坛、母亲、人生的思索;更感动于他对于生命的感恩,尽管在常人看来,他的经历异常坎坷。无疑,对于地坛,史铁生怀抱感恩之心。
地坛——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总会给人沉重压抑之感;而于史铁生眼里,“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以至于他在迷惘时总爱摇着轮椅到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看书也好,胡思乱想也罢,他着实在地坛里“耗”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每一棵树下、每一块草地都有他的车轮印。小路、石凳、大钟,无生命的景物于他而言都显得弥足珍贵;相恋的情侣、爱唱的小伙、漂亮的小姑娘……地坛里的陌生人都值得他大篇幅地描述。地坛历经四百年的沧桑终于等到了史铁生十五年的依赖,是她给了史铁生感悟人生的机遇,让他找到了眷恋世界的理由。
正如史铁生自己所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无疑,对于母亲,史铁生怀抱感恩之心。他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然而,“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儿子整天到地坛里“胡思乱想”,母亲只能安慰自己道:“去那儿看书也挺好”;她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地等待,等到的却常是儿子雷霆般的怒火;明明不确信儿子是否会走上幸福的道路,却必须装出幸福的笑颜。
终于,史铁生也明白了母亲的`苦衷,想要和母亲分享成功的喜悦,可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教会了儿子如何坚强地活下去,自己却熬不住了。于是,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史铁生坚持创作,以此让母亲为自己骄傲,也以此感谢母亲追逐车辙的脚印。从母亲的十月怀胎,到我们呱呱坠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母亲为我们倾注了太多无条件的爱,而笑着活下去,会是我们给母亲的最好的回报——从这个角度看,史铁生已用最好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无疑,对于人生,史铁生怀抱感恩之心。
高中读书笔记篇五
在高中读书笔记上,我有着自己独特的习惯和体会。在摸索中,我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保持学习的热情。以下将分为五个部分详细阐述我的笔记心得与体会。
一、读前准备
在读之前,我首先会深入阅读书的概括和内容简介,以了解书的主要思想、作者观点以及文章涵盖的范围和重点。其次,会尝试了解作者的背景、特点和写作风格,以促进我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作者的关注。第三,我不仅会阅读原文,还会阅读有关该书的学术评论或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深度。
二、怎样处理笔记
在读书笔记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包括概括式、主题制图和关键词组织等。在处理笔记时,我会在文章中做出标记并使用颜色区分不同的主题和要点,以便阅读时更加清晰和详细。此外,我还会对文章重点或有趣的部分做出摘录和批注,以便更好地回顾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三、如何总结和应用知识
在读完书籍后,我会通过总结和应用来巩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首先,我会尝试为书籍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书中的人物、事件和主题进行解读和分析。其次,我会口头或书面讲述和分享我对书的理解和感受,以使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该书的内容和思想。
四、改进笔记方法的技巧
在日常阅读中,我会尝试借鉴一些提高笔记方法的技巧。例如,在对重点部分进行摘录时,我会使用不同颜色和符号来区分不同的重点部分。此外,在复习中,我会将不同时间阅读的笔记和总结重点进行整理和对比,以确保自己在不同阶段的阅读中都能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五、总结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摸索,我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方法,具备了更好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深度。同时,我也意识到读书笔记不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更是一个记录自己成长和思考的过程。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我相信自己的笔记方法和阅读能力将会更趋于完善和优化。
高中读书笔记篇六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接下来,就由我为你们谈谈我的读书心得吧。
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有可能是为读书而读书,没有明显的目的;或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三是为了古人所说的“修身养性”;四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立志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我们不能做第一种人,因为这样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目标,“不是我想读书,是父母硬要我来读书的”,没有理想的人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她的生命之泉将提前枯竭,留在世上的仅仅一堆行尸走肉罢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你想这样的人会有怎样的出息,在青少年时代就没有人生理想,这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要坚信:明天的失败都是因为今天不努力,今天的努力明天一天会有大收成。
培根说过: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高尔基说过: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就愈接近完美。莎士比亲爱的同学,如果你热爱你的祖国的话,那么,认真读书吧!书籍是全人类的智慧,它能够协助你跟上时代的步伐,你的祖国母亲正等着你去为她增加力量。如果你热爱生命的话,那么,认真读书吧!因为个人的前途只有和民族、国家的利益紧紧相联的时候,生命之花才能开得灿烂。
让我们心中永远记住这句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让我们齐努力吧!
高中读书笔记篇七
《黄生借书说》作者和黄生年少时无书可读,只能借书来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让我想到了现在的社会。
现在的了,科技发达了,可是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没有那时袁枚的'渴望那么强烈了。
那时袁枚借不到书,回来都会做梦,梦到借书的情形,现在恐怕让他们不读书,会高兴的不能自抑。这种强烈的反差,使我想起了张溥。
张溥出身官宦门第,唯因婢妾所生,为家人歧视。刚到他懂事的年龄,便有人当面骂他“塌蒲屦儿”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没有出息。张溥遭此侮辱,愤愤不平,暗下决心,非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从此他闭门读书,日颂千言。他读书有一个习惯,便是手抄一遍,读后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如此七次才罢。冬天干燥,手指破裂,他用温水暖一下手再抄;夏夜蚊多,便将双脚伸进空坛中再读。由于奋发读书,他谙熟各家着述精义,终于成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被人称为“百世师”,他成名后,将书房取名为“七录斋”。
现在我们可以不用低三下四看人白眼的去借书,也没有张溥那样恶劣的读书环境,便可以在书中遨游,品味大家的风韵。为什么有人还不把握呢?无论学会多少,只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将来也不会后悔。
高中读书笔记篇八
鲁迅的名字,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读到他第一次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我很少去搜索关于他的文章,并不是我不喜欢他的文字,而是我怕自己庸俗的目光看不出他写的哲学。但他的文笔,总让人感觉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朴实,真诚,平易近人。
当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我总是很多感慨。它真实的记录了鲁迅的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跟那曲折的经历。回忆那些清末的生活习惯。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有很多人说,写文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在现实世界受到的种种坎坷跟曲折,还要在自己的文字里,创建一个世界。《朝花夕拾》在世人的眼里它是无价的,在我心里,它就是一个曲折老人记录童年的回忆录。
黄金时代的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能给我们细细去回味。琐碎的回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
不一样的时代童年,一样的快乐回忆。惹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取名叫如花般的青春。
《朝花夕拾》这册杂文集就具有这样的魔力。它用淳朴,清新的语言描写出了鲁迅童年是种种有趣的事。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则是《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篇文章。在文章里,鲁迅写出了他对《山海经》是如此的渴望,甚至彻夜难眠。而长妈则是为了完成鲁迅日夜渴求的愿望,让鲁迅得到知识的果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种朴实而真挚的爱着实令我大为感动。
高中读书笔记篇九
每当打开课本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曾经读过的那篇文章——《小团圆媳妇之死》。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内心总是有很多的疑惑,然而现在再次读起《小团圆媳妇之死》这篇文章的时候,又有了更深的感受。
这一次,我带着内心很多的不解与求知,一遍又一遍的读过之后,心中那种复杂的感觉就更加地让人压抑。
文章开头就以“黄昏”为背景,老家更是“热闹非凡”,“抓公鸡”“烧开水”“摆大缸”这样怪异的场面竟然是为了治病,吓!真是匪夷所思,而看热闹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小团圆媳妇的出现,让寂寞的呼兰河不再寂寞,老胡家跳大神,儿媳妇婆婆们更是奔忙不迭······为小团圆媳妇“治病”的各种招数中,最奇怪的莫过于用大缸洗澡,这倒没什么,可这洗“澡” 竟然是用滚烫的开水,围观的群众却是乐乐呵呵,三次的洗热水澡夺走了小团圆媳妇的生命,围观者竟无人想到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且这些人都是精神振奋!麻木、残忍、愚昧的人们啊!
无知的呼兰河人啊!愚昧的小城人啊!是你们,是你们的麻木、残忍和愚昧害死了小团圆媳妇,你们是元凶,我为你们感到悲哀,温情脉脉一扼杀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可悲,可叹。
这就是我对《小团圆媳妇之死》这篇文章的感受,在这份感受中,我真的很同情小团圆媳妇,同情小团圆,更同情那些无知的'呼兰河人。
高中读书笔记篇十
当我津津有味得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时,我被这本书得作者深深得感动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得作者是美国20世纪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得散文代表作。“它具有丰盈得情感蕴含、深厚得思想底蕴和独特得艺术魅力。”这是李学斌给海伦·凯勒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得》评价。
可怜得小海伦在出身19个月后便失去了光明和声音,从此,她得世界里只有黑暗与寂静。海伦·凯勒是可怜得又是幸运得,她得一位老师改变了她得一生——安妮·沙莉文老师,是她使这个盲聋女孩学会了说话。
如果我们失明了才知道眼睛得宝贵,就该在未失明时好好利用它,如果年老了才懂得开始珍惜时间,就应该在年轻时珍惜它!
同学们,让我们像盲人珍惜视力一样来珍惜自己得性命吧!
高中读书笔记篇十一
我今天,看了《山居笔记》和《山居笔记(新版)》,其实,除了里面的序,两本书大致是一样的!原版的序很长很长……但用余秋雨的话来说:“权当我给你们送一束花草,还带着点儿根茎上的泥土……”,而新版的序就是很简略了……不过两本书看了候,都有许多感触:感于余先生对历史文化的独到见解;感于余先生对现代文化的责任感;更感于他的文章里所散发出的深情、大度的光彩。(还有感于《山居笔记》到底有多少是正版的,应该说,余秋雨的书……)
一座繁华的城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不仅会引起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普通老百姓也永远是一个巨大的悬念。
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庞贝古城突然湮没;更古老、更辉煌的都城—雅典消失的不明不白;柬蒲寨吴哥窟的殒落也是一个千年之谜……时间过滤了一切,我们无法再找回答案。
黑龙江省宁安即清代著名的流放地宁古塔,一圈巨大的城墙墙根让人无法想象在遥远的古代在这里屹立过一座什么样的都城。现在的它只剩下一道泥土砌成的的基座,但曾经的它可是渤海国百城之首,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贸易枢纽!如今的城里保存最完好的只是一口“八宝琉璃井”,它回忆着几千年来周围发生的一切,波光一闪,就像是一只看得太多而终于看倦了的冷眼。都城的西部和北部竟还密密地排列着五座跨江大桥桥墩的遗址。
如此繁华的城市、如此繁荣的一派景象,是什么使它消失地如此彻底?!
华夏大地在数千年间出现过多少星罗棋布的城市,能保持长久生命的又有几座。比之于山川湖泊、广漠荒原,城市是非常脆弱的。
中国,一个以农兴国的文明古国,农民显然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农民眼中,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拥有的财富的人则是大抵不义之人,又因为统治者的长期欺压,农民起义军一次次攻陷城池,需要把自己直接生产的财富抢回来。城市本身的不健全,加上城里乡人的“客居”感和辽阔的农村对它的心理对抗,便显得更没有自信。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城市汇聚了一切,经济、政治、军事、文明、物资,所有的一切。它是一种无形情绪的集中,一种文化的定形,它的高度文明与繁华激起了他人对它的占有欲。
历史,曾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做过一个城市的梦。梦很快就碎了,醒来一片荒凉。
随着时间的改变一切都在改变……如今的华夏大地上呈现出另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数不尽的新城拔地而起,交通网络构建迅速,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浮华的背后,却同样牵系着无数的情仇困苦。我热爱城市,当然也包含着对它的邪恶的承认。城市的邪恶是一种经过集中、加温、发酵,然后又进行了一番装扮的,它终究控制了全局、笼罩街市,街市间顽强地铺展着最寻常的生活。商场的黑暗、阶级斗争的激烈、街头的骗子、犯罪团伙的横行,我们看的太多太多。
有些时候真想离开城市,回到大自然。抛开这早已看倦的城市,会觉得似乎得到了全然解脱。热爱自然,却不能长久隐居山林。作为一个现代人,渴望生命散发出的蓬勃热量。
我几步之外就是世俗人性的广阔绿洲。每天都这么走,走过邪恶,走向人性,走向人类的拥挤和大热闹。相信大家协起手来,洗去心灵的污点,用一颗颗纯洁的心,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让城市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高中读书笔记篇十二
在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我”无比准确地盯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儿子也不停地回头,眼神中诉说着不舍;儿子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与“我”在机场告别,“我”固执地看着他的背影,可是他却从未回眸。
我想着自己便是龙应台笔下的华安。回想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场景,那时候的记忆已然不清,不知是否也有一个一直注视着我的背影的眼眸,而这个眼眸值得我们去千百次回首。
对于龙应台笔下的《目送》,我们又能懂得多少?那种属于父母的眷恋与无奈,也许还要等到我们真正身为人父人母时才能真正体会罢,毕竟人生不是纸上谈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生活中,谁又能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多少满怀期待的眼神?只期待我们能早些发现,至少,要在它们消失前发现,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去往另一个世界,正如文中写道的:“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沉重而又巨大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这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去回应父母那些不舍,充满担忧的目光,而不是让那些目光进入了深邃的黑洞,没有出口,也没有退路,最后变成朦胧的泪眼。
好吧,不必追,我们有再多的遗憾和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的好去填补过去的空白与伤口,带着真挚的爱阅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