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抗击疫情日记 春节抗击疫情日记(通用13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抗击疫情日记篇一
由于疫情,让20xx春节与以往的春节不一样,大家有什么感想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xx春节抗击疫情日记,欢迎阅读参考!
20xx年,新年来临,冠状病毒进行了一次漫游世界的旅行。它打破了我们新年的气氛,让所有人避之不及。
冠状病毒的宿主是野生动物,当它在宿主身上做着美梦的时候,也同时在宿主的身体里大量繁殖。但是个别不尊重自然,不敬畏自然的人破坏了它的美梦,把野生动物当做美食端上了餐桌,就这样,冠状病毒快速的繁殖,把人类的身体作为了新的宿主。这还没有结束,这些冠状病毒在人与人的交谈中,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很快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宿主。他是20xx年sars病毒的近亲,但是症状又较为温和了一些,因为潜伏期没有什么症状,传播速度更为迅速。这种病毒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还可以远距离的传播。
没有几天,新型冠状病毒由始发地到了周边城市,再旅行到了大半个中国。甚至还出境游,到了好多国家。
但冠状病毒的出现,马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重视。白衣战士日以继夜,不辞辛劳与病毒斗争,研发消灭病毒的武器,准备与冠状病毒殊死搏斗。全国上下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建立起一道道防线,防止他们继续旅行,同时每天有喜讯传来,不断有人战胜病毒出院。这令人们困扰的罪魁祸首——冠状病毒的旅行也将结束。
辽阔的草原,属于动物的天堂,广阔的天空,属于鸟儿的梦想,宽阔的河流,属于鱼虾的殿堂,我呼吁,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
新型肺炎这个事稍早听说的,因为远在武汉,觉得有一定距离,离我们还远。但作为老师,对这种事件很敏感,隐隐有不祥预感。
就在1月23日10点,武汉“封城”。放假以来,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刷手机,得到这个消息,直接想到:事情大了已经不好收势。此后一直关注着势态。
1月24日是年三十,小城春节的气氛很浓厚,车多人多,像一个瞬间打开的大魔盒,人不知从哪里出来的。小城坐标我国中部,由于地方工业落后,人们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北上广,川滇琼,哪里都有。赶在年节,都如飞鸟迁徙般,回来了。
积蓄了一年的购买热情此时爆发。去了趟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超市里面人满为患。人简直是被拥着走的。只得搁浅,赶紧退身而出。从拿东西、打秤、结账,没有两小时,估计出不来的。
年三十那天,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29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830例,其中重症177例,死亡25例,其中湖北省24例、河北省1例。已治愈出院34例。2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疑似病例1072例。
还好,没有到严重的地步。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依旧美丽,春晚的节目一浪高过一浪。被彩灯装饰的节日璀璨夺目,只是在禁放的高压下,少了鼓荡耳膜的鞭炮声。
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是他们,不畏艰难。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
还有许多医生与护士,在大年三十,当我们吃着团圆饭,阖家欢乐的时候,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去武汉的战场。这些逆行者在医院战地中,为人民安全而战。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抗击疫情日记篇二
公元,庚子鼠年——终生难忘的一年。冷冷清清的乡村,冷冷清清的城市;冷冷清清的夜晚,冷冷清清的白天。
然而有一句口号“加油”刺破冷冷清清的世界,传遍华夏大地,成为这个时节我见到最多也是最有力的汉字。
春节前一天,疫情中心武汉宣布封城,武汉人民坚守江城,以牺牲一千万人的便利来保全泱泱中华的平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送温暖、见行动。
在最危急的时刻,我们用真情实意为武汉加油!
我在新闻里看到一个暖心的画面:丈夫不小心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被隔离进了酒店,孤独寂寞、茶饭不思。妻子每天风雨无阻送来关爱。每天都会换着花样的给他做爱吃的饭菜。还会发来一条条温暖的微信,给予他关心,解除他的烦闷。
每天隔着玻璃探视,离开时,妻子总会比出胜利的手势,再喊上一声“加油”。
最艰难的时刻,我们用细心关爱为亲人加油!
不能旅行,不能娱乐,甚至不——准——出——门,宅家的日子真难过!不过宅家的日子也可以很丰富:看书学习,拓展知识、丰富情感,正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学习之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每晚收看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并在晓风老师的鼓动下开始学会同步答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诗词精彩纷呈。每一期节目我都和参赛选手心有灵犀,同频共振。用掌声给他们加油,同时也为自己加油!
让我印象最深场景是,一连坐了3期擂主的郑坤健和另一选手争霸擂主赛,抢答者回答错了,而我却回答正确,当时我那叫一个激动啊,我兴奋地拼命捶打我爸的腿,就差载歌载舞了。我嘚瑟着底气十足地宣布我也要去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老爸老妈双双点赞,齐声高呼“加油”!
最欢乐的时候,我们用真才实学为文化加油!
初一到十五,按照传统的观念,这春节就算过完了,按照往年的节奏,我也该重返校园了。但是我还必须呆在家中关禁闭,进行枯燥乏味的网上学习。其实全中国的民众哪一个不是如此呢,安心待在家中,就是为社会的正常秩序,为社会的安全运行出力。
最紧要的关头,我们用遵规守纪为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日记篇三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在这次战“疫”中,收治的全部是新型肺炎的确诊患者。
院长张定宇是个急性子。“雷厉风行”,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在疫情中“逆行”的日子里,张定宇往往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每天接无数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张定宇的爱人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1月14日,她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治疗。
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妻子一眼。
“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疫情还没发生前,有空的时候,张定宇会去徒步。他说,我很珍惜还能走路的时间。
而眼下,他要与命运叫板,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用渐冻的身体,托起患者的信心与希望,托起更多人的生命与健康。
抗击疫情日记篇四
2020的春节不同于以往的春节,整个中国变得异常安静。感觉让疫情的人数由少变多,可怕的数据一天天增长。
随着疫情的扩散,国家果断采取了相对政策来阻击病情,医护人员放下休假,与病情做着艰苦对战。全国无数人员筹款捐物资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不给祖国添负担。
我们与武汉同在,与祖国同在,一起携手抗战。这场战争我们终会胜利,我们的步伐势不可挡。
抗击疫情日记篇五
以前开学,我们都在学校里听着校长发言,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可今年开学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了一种非常厉害的、四处传染的病毒——新冠肺炎。由于病情很严重,所以我们不能开学了,只能在电脑上学习。
我是第一次在电脑上学习,今天就要开始上课了,我特别得高兴,很早就起床了。第一节是语文课,我打开电脑,熟悉的声音出现在了我的耳旁,通过看课件,配合老师的讲述,我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我们边听,边做笔记。这对我们的自学能力是一种考验。
上完视频课,老师在线辅导,这是第一次网课,感觉很新鲜。也因为是第一次上网课,又有些小紧张。在手忙脚乱中开始学习。有时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时,我们可以通过语音在对话框中输入自己的答案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渐渐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网上学习,虽然不能在教室里有许多的同学和我一起,和老师同学都可以面对面交流,但是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很亲切。
空中课堂丰富多彩,有吸引眼目的手工课、动感十足的绳操课、专业水准的硬笔书法课。无论哪个课堂,都让我们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一节节精彩的课堂,都是敬爱的老师的辛勤付出,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让我由衷地对我们可敬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相信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病毒大战会很快结束!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抗击疫情日记篇六
虽然经历非典,但是感觉本次才是最可怕的。
一直以来狂犬病曾经是我最怕的,后来听了疾控专家的多次解说,才意识到鼠疫、霍乱等的更可怕之处。非典让我感受到空气传播才是更严峻的。本次可能还要凶猛。看看吧。
潜伏期长,无症状就具有高度传染性,可以通过飞沫甚至空气等多渠道传播,发病温和病程缓慢,但最终死亡率高。最终防不胜防,各类社会资源最大限度的消耗着。
这样看起来似乎不迅速致死的具有欺骗性的疾病,实实在在的是个巨大的威胁,大家甚至专家们要迅速惊醒,严阵以待,务必每个人竭尽全力,才能共度难关,祖国加油!世界各国加油!
抗击疫情日记篇七
每年过年,都是和亲人们团聚的好日子、走亲访友的好时机、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好机会。
可是今年,由于冠状病毒的到来,所有的这些安排都得“冻结”起来,不能外出吃美食、看风景、和小伙伴们玩了,我每天看着大人们忙碌着给亲朋好友打电话拜年,亲朋好友也不能到我们家来,就是因为冠状病毒袭击了我们的美好的新年。
为了抵御冠状病毒,全国上都在广播里大力宣传不要出门,不要出门,千万不要出门,听到广播后,我天天在家里跳绳、打篮球,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不容易被病毒感染。其余的时间,我写作业、看电视、和哥哥一起打牌。即使在家,我们也会十分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都会用肥皂把手洗得干干净净,这样病毒就会逃之天天,没法串门了。
我们要做个听话的孩子,呆在家里不出门,这样祖国妈妈就会把我们保护好,冠状病毒休想来感染我们了!
中国,我为你加油!
抗击疫情日记篇八
往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春节的到来。比如吃团圆饭,放鞭炮,贴窗花等等,但是今年这个春节却不一样了。
为什么呢?因为“新型冠状病毒”闯入了我们的生活。这个病毒来势汹汹,严重扰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为了控制病毒传播,人们外出时都戴上了口罩,外出归来的人员要居家医学观察14天。我家也是被隔离观察的其中一户,可怜的小狗被隔在了大门外面,它时不时地敲打着门,有时会来到窗户边,摇着尾巴,睁着那双可怜巴巴的大眼睛,在地上乱蹦乱跳,唉,真的毫无办法,它哪知道被关在屋子里的我是多么的苦闷!
这些天在家里通过电视知道了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感动人心的事,医生们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地奋战在一线抢救病人,社会上好多爱心人士纷纷给派出所、社区送去了最紧缺的口罩和防疫服,菜农们把一大筐一大筐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捐赠给了疫情严重的社区和政府……这一切,多么令人感动!
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日记篇九
在2020年这个加长版的寒假里,我们宅在家里躲避瘟疫,而你们奔赴疫情一线,一路披荆斩棘地为我们过关。每每看到新闻里传来的疫情资讯,都让我的.心情跌宕起伏。
年过古稀的李兰娟奶奶,本应是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的年龄,可她却义无反顾地冲在疫情一线。李奶奶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摘下防护装备后,面部深深的压痕清晰可见,看得让我心疼。那脸上的压痕分明就是责任和担当。
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每天都有许多重症患者需要他治疗。因为接触患者过多,最后不幸感染病毒去世。他同在医务一线工作的妻子追着灵车拼命的奔跑,撕心裂肺的哭喊着。这生死离别的场面,让所有人泪眼模糊。
一位在疫情重灾区工作的护士,正月初二就上班了,已经25天没有回家了。一天,护送一名患者时路过自家楼下,她丈夫带着孩子、拎着刚做好的饭菜走到路边说:“孩子想你了,你把这热饭吃完,我们就在旁边看着你。”
这一条条抗疫讯息,看的我一次次湿润了眼眶。正是有千千万万个挑起重担的你们,为了更多人的健康和幸福而奋战着。我知道,人民安康就是你们的追求,不战胜病魔就不撤退,是你们神圣的使命。但是,奋战在一线的叔叔阿姨们,请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你们的平安凯旋,是我们最大心愿。现在的我会戴口罩,勤洗手,多锻炼身体,不乱跑,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励志要成为像你们这样的人。
我虔诚的祈祷你们早日打败病毒,和家人团聚,期待明天会更好。
祝您们工作顺利,一切安好。
小学三年级抗击疫情日记3
抗击疫情日记篇十
的春节是个特殊的春节,因为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的形状很像一顶皇冠,所以给它取名“新型冠状病毒”。它的到来打破了往日美好宁静的生活,我们没有回家拜年,自己把自己关在家里。
我从电视新闻里得知,这个病毒不仅可恶,它还很狡猾,会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和飞沫传播,让人防不胜防!一场防疫抗疫的战斗已经打响,全国各地进入防疫一级响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84岁的院士钟南山老爷爷和73岁的李兰娟老奶奶危难之时义无反顾如英雄般冲向武汉前线,一批批白衣战士义告别家乡和亲人勇敢驰援武汉前线,解放军叔叔也相继奔赴武汉前线,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在各个路口设置卡点、检测体温,海外侨胞和各族人民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物,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支持抗疫一线。
为了对付这个狡猾的病毒,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出门,不聚会,多通风,勤洗手,出门带口罩。我们学生可以在家看看书,写写作业,锻炼身体,把口罩让给最需要的人。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会打败这个可恶的“新型冠状病毒”。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日记篇十一
武汉封城的第一天。我从未感到过,我离世界,居然如此遥远。
又是雾蒙蒙的天气,放眼望去,居然看不到一个行人,一辆汽车。春节将至,怎么可以这样!就算只有一辆自行车也好啊!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整个世界都人心惶惶,大家没有病的在家里待着,生病的在医院待着,人们说武汉是“疫区”是“死城”。我认为这些比喻真是太形象了。真的!你看这空荡荡的街道上,也只有红绿灯,孜孜不倦地在倒数。
抗击疫情日记篇十二
每年春节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贴上了美丽的窗花,各种各样的大“福”字和春联,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
然而20的春节却完全不一样,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管状病毒“肺炎席卷而至,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共同对抗疫情。白衣天使们,志愿者们……。许许多多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他们作为生命的逆行者,开启了2020的新篇章。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也应该积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到今年过年,不串门,不聚餐,督促家人做好卫生防疫,不得已去公共场所必须规范戴好口罩,使用过的口罩按规定丢入“有害垃圾“桶。注重个人卫生,常通风,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应做出正确遮挡。在家开展学习,加强锻炼,保护野生动物。
抗击疫情日记篇十三
新闻发布是联系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宣传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黄坤明同志毫不放松推进和落实各项防控举措、统筹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有关要求,根据疫情发展不同阶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回应群众关切,为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承担新闻发布使命的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密切关注疫情、舆情变化。自1月22日以来,先后举办20余场国新办新冠肺炎疫情发布会,其中在湖北武汉举办6场,将总书记对疫情防控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战“疫”一线工作进展等最新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凝聚起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对外新闻局新闻发布团队一众女将坚守岗位职责,奋战抗疫一线,以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演绎了新时代女性坚韧刚毅、智慧勇敢、担当作为的巾帼风采。
回归正轨的地方发布
二月初的武汉,疫情正处于急剧爬坡期,相关舆情持续发酵,尤其对地方发布会频频失误的质疑声不断。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正视存在的问题,增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面对疫情、舆情两大考验,对外新闻局专项发布处处长寿小丽毫不退缩地踏上前往武汉的列车。通过认真研析地方发布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她迅速明确“抓内容、抓培训、抓规范”的工作思路,将提升发布会内容针对性作为首要目标,从确定主题和发布人、研拟发布词和口径,到记者组织、会场安排、报道传播等各个环节规范工作流程,带领发布团队每日研判国内外舆情,精心策划设计每场新闻发布会主题。将提高发布人的新闻素养和专业能力作为突破口,开展一对一培训指导。网友们迅速捕捉到地方发布从照本宣科到交流互动的显著变化,纷纷留言点赞,为湖北和武汉加油鼓劲的声音刷屏。对外新闻局持续加强地方新闻发布工作的指导规范,不断提高战“疫”一线的新闻发布水平,前方发布会逐步回归到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热点问题、直面问题矛盾的正常轨道。
“国字号”发布开到一线
二月中旬,全国战“疫”进入胶着状态,中央一再加大对前方的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湖北和武汉的关心重视。为此,中宣部决定把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开到湖北武汉。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在疫情肆虐的关键时刻,把“国字号”发布会开到“听得见炮声”的疫情一线,必将吸引全球目光的关注,必须一次成功,不出任何纰漏。对外新闻局副局长袭艳春主动请缨,于2月12日赶赴前线,立刻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中。短短两天时间里,她带领前方工作组高标准完成会场布置,精心设计发布议题,仔细推敲发布材料和答问口径,反复斟酌出席人选,对出席人一对一培训,并安排彩排演练,确保充分展现国家新闻发布平台的权威。2月15日,新任湖北省委常委的王贺胜同志出席湖北武汉首场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情况。2月23日,袭艳春继续主持国新办在武汉举行的记者见面会,5位来自抗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警察、外卖骑手和志愿者走上发布台讲述抗“疫”故事,使国新发布益增温度、更为聚焦。3月4日,国新办专家见面会首次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前后方同步召开,向在国新办北京发布厅的境外记者介绍湖北武汉的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参与一线抗疫的专家全程英文接受外媒采访,就中国对新冠肺炎的理解与观察、中国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法与经验以及如何加强对医护工作者的防护建议等,有针对性开展对外宣传。在疫情全球肆虐的关键时刻,从湖北武汉这个全人类抗“疫”的主战场,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智慧,展现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些发布活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全面准确地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及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工作开展情况,传递了党中央对湖北和武汉的关心支持,鼓舞了斗志,坚定了战“疫”必胜的信心。
面对面发布的新闻坚守
对外新闻局坚守北京发布厅的王师、张红菊、袁露芳、毕潇楠等巾帼女将们,放弃春节假期坚守岗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下,积极策划、主动对接,先后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等20余家部委负责同志走进发布厅,围绕防控进展、物资保障、财税政策、统筹经济发展、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发布厅是人群密集场所,她们冒着易感风险,坚持采用面对面发布的方式,与记者当面沟通、当面问答、当面释放信息。因为她们深知,采用面对面发布,除了能更加直接的传递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向广大人民群众释放出党和国家一定能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为了把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她们从入口体温监测、场所通风消毒、现场座椅布置、报名记者筛查等各个环节精心安排,确保新闻发布会的安全可控。每一场新闻发布会,她们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从内容把关、口径准备、仪态仪表等各个方面都精心指导、积极筹备,做到了万无一失,充分体现出“国家队”的专业水准。一系列国家平台发布会有力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疫情防控战场一道靓丽的风景,对外新闻局新闻发布团队的女同志们在生活中也是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她们注重在言传身教中涵养质朴家风,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文明风尚。她们用实际行动带领着家庭成员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贡献着巾帼力量!
【战地日记】生态环保青年:义无反顾下沉到社区去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滞留在疫情严重地区湖北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王歆华同志,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就近下沉到湖北省监利县玉沙留观区,主动向负责该留观区的地方单位——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请缨,参与留观区疫情防控工作。下面是该同志在一线记录的3篇战“疫”日记。
203月2日,晴
今天下午,突然接到单位党委办公室的电话。党办张主任首先代表院党委关怀我们滞留在湖北的职工及家属身体健康和生活情况,并向我传达了院党委的指示:下沉到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到所在村镇或社区党组织领受疫情防控任务,积极配合地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组织的关怀和嘱咐,使我倍感温暖和鼓舞,但同时,我心里又有些忐忑不安:上哪联系地方党组织?人家需要我吗?我能干些什么?被感染了怎么办?一个个问号在脑海里不停地涌现出来。
晚上,我与家人谈起了下沉一线的事情。家人都很支持我,鼓励我听从党的召唤,岳父还帮我打电话联系了小区附近的一个玉沙留观区疫情防控办公点。没想到,在我表明来意后,对方负责人对我表达了诚挚的欢迎。此时,我的种.种顾虑终于如释重负。有家人的支持和地方的热情,我还有什么好怕呢?唯有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紧相联,努力为国分忧、为民解难,这才是责任和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深夜,我念叨着这句话进入了梦乡。
年3月3日,晴
今天是我上“战场”的第一天,留观区总指挥周国臣局长热情接待了我。“王博士,感谢中国环科院党委对地方疫区的关怀和帮助。”他边说边拿出了三本厚厚的材料递给我,“留观区负责隔离观察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和初愈患者,像这样的留观区全县共有11个,我们玉沙留观区可容纳53名留观人员,留观区所有情况都记录在这里。”
我接过材料仔细翻阅,里面包含了留观区工作流程、应急处置预案、各岗位人员责任、留观人员信息以及每天物资配置等非常详尽的内容,简直就是一套抗疫防疫的“宝典”。周局长说,这些“工作手册”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总指挥”,但更重要的是需从细处着手,落实抓到位。今天正好有一批新冠肺炎初愈的留观人员入住,他让我先跟着熟悉一下工作流程。
下午两点左右,15名留观人员坐着专用医护车辆准时到达留观区。在周局长的统一指挥下,大家根据工作流程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协调组负责引导留观人员,核实和补充登记留观人员信息;医护组负责测量体温和讲解《留观人员须知》;物资组负责向留观人员分发日常生活物资;消杀组负责现场消杀病毒。各小组紧锣密鼓地忙活,直到最后一个留观人员顺利入住隔离区,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半小时。
安排完留观人员入住隔离区后,大家仍没有闲下来,整理记录,准备明天的物资,解决留观人员提出的需求……这是我自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待曾经遭遇新冠肺炎的初愈留观者,心情还是有些紧张。
晚饭后,大家没顾得上休息,抓紧召开了每日例会。各组轮流汇报今天的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和不足,安排明天的工作计划。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会一开就开到了八点。散会后大家又各自忙碌起来。
今天真是紧张而充实的一天。走在回家的路上,仰望天上闪烁的星光,我想:面对疫情,白衣天使在前线抗疫,地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后方防疫,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我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直属单位下沉社区的一名党员,应该义无反顾,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2020年3月4日,晴
带着昨天工作残留的兴奋,我一早便来到留观区上岗报到,没想到周局长和其他工作人员已经早到了多时。
我问:“今天还要接待留观人员入住吗?”
周局长回答道:“今天没有。”
我说:“那今天的工作应该会轻松不少吧。”
周局长认真地对我说:“接待留观人员入住只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工作是怎么为入住的留观人员服好务,怎么能让他们在这里安心舒心地顺利度过隔离期。”
正说着,五楼一个隔离房间的窗户探出一位大妈,大声喊:“早餐发的干拌面太干了,我吃不下去,我要喝粥!”大妈这一喊不要紧,其他一些留观人员听到后也纷纷要求更换早餐。
周局长笑着对我说:“看到没,‘说曹操曹操到’,问题这就来了。”
周局长先是耐心地安抚留观人员,然后迅速叫来物资组熊组长,商讨如何更换明日早餐品种和口味,让留观人员吃的满意。
协调组的杨组长走过来说:“这种事情每天都有,有时候为了满足留观人员提出的需求,跑遍整个县城才解决问题。”
这时,我想起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些话是指导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上下同心合力抗疫的有力感召。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应对危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千军万马,步调一致,瞬间形成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这就是中国体制的巨大优势!我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感到自豪骄傲!
【战地日记】皓首丹心情更切踊跃捐款战疫情
“老干局有组织向湖北灾区捐款支援吗?”
“我们岁数大了,上不了一线,想捐款为抗疫做点贡献!”
“我想捐一万元支援武汉,怎么办理呀?”
……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民银行离退休干部局工作人员不断接到这样的电话和微信,都是老同志询问捐款事宜的。他们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关心着一线抗疫人员的安危,希望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量。
93岁的退休干部闫伦樟是第一个打来电话咨询的,2月1日他就微信转来元捐款,并在微信中讲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话:“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们老了,从体力上支持不了武汉,但捐款支援灾区是可以做到的事情,这是我一名老党员应该尽到的一点责任。只要我们大家都一条心,合力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早日战胜疫魔。”
96岁的离休老干部范振环,打电话给老干局朱学东副局长说:“新型冠状疫情很让人担忧,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太难了,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我自愿捐款1万元,能为抗击疫情出一点力,我的心情才能平静一些!”这样的故事,疫情爆发以来每天都在发生。
76岁的退休干部徐小岷,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当看他到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时,把平时积攒的8000元交给支部书记,说:“看着一天天攀升的疫情,非常揪心,我为抗疫做不了什么事情,这点钱算是一名老党员为抗击疫情尽的一份责任,望组织转达。”
74岁的退休干部张新泽,了解到湖北及周边省份因医疗物资紧缺告急网上求助时,急忙和女儿按照医院急需的物品清单,在网上询问了上百家店铺,1月31日花费4931元购买了3000副符合标准的医用手套,直接寄给了求助的湖南某医院。
疫情爆发以来,像这样自发自愿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的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同志,他们纷纷表示:“我们虽然退休了,但国家对我们不薄,现在全国面临着疫情防控的严重困难,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尽绵薄之力。”句句话语,饱含着老同志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份份捐款,凝聚着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当党中央发出组织党员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号召后,广大老同志更是迅速掀起捐款的热潮,无论是建国初入党的,还是改革开放后入党的;无论是居住在北京的,还是身处在外地或国(境)外的;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刚刚退休的;无论是老领导、老专家,亦或是普通职工;无论是党员,还是党外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离休干部于耐冬,今年已90高龄,作为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亲历者,见证了新中国的沧桑巨变,对祖国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当知道捐款的消息后,让孙女把2万现金送到支部,并特地打电话给工作人员说:“是党和国家给了我新生,现在是国家需要我贡献力量的时候,我责无旁贷。”
90岁的离休干部周朝阳,老伴刚刚去世,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生活常年需要专人照顾,耄耋之年的他拄着拐杖亲自找到工作人员捐款1万元。
退休前为驻欧洲代表处首席代表的朱忠表示,在国外的工作经历,让他深刻体会没有国哪有家、国好家才安的道理,在国家遇到了困难时,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担起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他毅然捐款6698元,并书写“六六大顺,路路久发”的书法作品,表达对夺取抗击疫情胜利的心意。
92岁的黄永鉴、83岁的虞飞雄、72岁的唐思宁、刚退休的贺林等4位老同志表示,每天看着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常常热泪盈眶,总想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他们每人捐出5000元,并祝福祖国早日山河无恙、人民安康!
为助力早日战胜疫情,还有些老同志已多次、多地捐款。老党员周林,退休后跟随孩子居住在美国,疫情爆发不久就向武汉捐赠了2000个口罩,这次知道捐款消息后,又通过转账捐款。著名书法家、退休干部张铜彦,疫情以来,每天都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发到微信群,为疫情防控呐喊鼓劲,在捐款1000元后,又把创作的书画作品《隶书周易句》拿到慈善拍卖会拍卖了3.2万元捐了给灾区。
截至3月5日,总行机关离退休老同志共计捐款355899元。一笔笔捐款凝聚着老同志们心系疫区、为国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和情怀,焕发着人民银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决心和斗志。
【战地日记】像打过仗一样光荣像插过队一样难忘
“增益,全国扶贫办主任电视电话会议定于明天召开,任务紧急,你马上组织筹备。”2月13日,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秘书处处长吴增益再次“临急受命”。这样的任务、这样的硬仗、这样的考验对吴增益和他所带领的秘书处这支年轻党员队伍而言,早已不是工作中的应急和突发事件,而是常态、是习惯。
这是责任:抗疫急先锋,时刻听从党召唤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脱贫攻坚面临新的考验,国务院扶贫办党组快速反应、紧急应对。吴增益第一时间响应办党组召唤,大年三十刚刚回到湖南老家的他,当即决定终止假期,立马回京返岗,已经两年未见父母的他,才仅仅陪伴了他们2天。
因疫情等原因,原本7个岗位的秘书处只有3人到位,一段时间吴增益只能单枪匹马作战,一人担起指挥员、战斗员、联络员和司务员。从1月27日正月初三到现在,他不曾休息过一天,几乎每天都工作12个小时以上却毫无怨言,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党员,就应该带头;我是处长,就应该兜底”。
正月初三一到岗,立马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通知精神和扶贫办主要领导指示,紧急做好上传下达、统筹协调和会议筹备等工作,起草《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并认真做好防疫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国务院扶贫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等文稿,督促落实疫情防控零报告制度,建立全办人员登记日报制度和人员分类管控制度。数十个闪烁不停的微信群,成百上千条滴滴答答的短消息,不管午夜凌晨、还是周六周日,他都第一时间把办党组关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传向四面八方。“防疫无小事”,他每天叮嘱提醒、不厌其烦,“中午12点前必须准时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报送情况”“下午5点前必须提醒各单位一把手向办防控办报平安”“下午4点前必须督促各单位疫情防控联络员更新六类人员名单”“办属各单位人员情况必须统计到人头、落实到每一位干部职工,每天一上班必须报送办党组同志和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他把党组从严战“疫”、“硬核”担当的要求传递到各个方面,并时时处处身体力行,成为扶贫办名副其实的抗疫攻坚急先锋。
这段日子,吴增益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抗疫和攻坚的战场双线作战,只要有工作需要,他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重要紧急文稿的起草,是他及时补位、一手跟进、一手办理,晚上干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自己开车跑去印刷厂核稿印制;上级部门的紧急通知,又是他全力以赴、立马落实、服务到底。40多天来,上传下达,正常!政务保障,正常!疫情防控,正常!这一声声平安的背后,是他和他的团队无怨无悔的默默坚守,是担当尽责、恪尽职守的用心守护。
这是使命:硬核“钢铁侠”,越是艰险越向前
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之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秘书处作为国务院扶贫办连接上下、贯通内外的运转枢纽,承担着综合协调、公文管理、会议会务、值班值守、保密安全等重要职责,工作任务本就十分繁重,突发疫情与脱贫攻坚的叠加考验,让秘书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春节以来,按照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务院扶贫办紧锣密鼓地部署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吴增益带领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争分夺秒,敢打敢拼,一人堪当几人用,40多天里承担7次全国性电视电话会议、1次扶贫领导小组会议、6次办党组会议、1次办务会议以及30余次专题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打下了一场接一场的硬仗。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划算得很呐”,吴增益同志欣慰地说道。可是这欣慰的背后却是他逐年攀升的辛苦指数:从底来到扶贫战线,他就一心扑在工作上,平均每天都工作10多个小时,周末和节假日几乎不休息,带领全处同志啃下了一个又一个工作的“硬骨头”。还记得为筹备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他持续工作6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9月,筹备全国扶贫日活动时,他身患带状疱疹、疼痛难忍,仍然坚持白天上班,晚上治疗,没有请过一天假。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他积劳成疾,不到40岁就患上了严重颈椎病,即便这样,底他硬是咬牙坚持完成了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承办任务后才去医院做手术,切除了两个椎间盘,打入了6根钢钉。他打趣地说,“以前是篮球场上冲锋的‘小飞侠’,现在是扶贫线上冲锋的‘钢铁侠’,‘锋’采依旧啊”。身体才刚刚恢复,他又立即投入“战斗”,忙碌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办里各项重要工作和活动中。有人问他,是什么让你甘愿“负重前行”,带着“钢钉”还继续向前冲,甚至忘掉自己还是个“伤病员”?他笃定地说,“我是党员,这是使命”。
的确,以党员之责担民族之任,以一己之力尽报国之愿,已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广大党员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疫情阻击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是对扶贫办所有党员的一次大考,他们打出了能战敢赢的血性,考出了先锋模范的担当,他们说,脱贫攻坚是一项伟业,能参战应战决战是自己一辈子的荣光和骄傲。一如吴增益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扶过贫的人就像打过仗一样光荣,也会像插过队一样难忘”。
【战地日记】环境外交战线青年:海外驰援在行动
2月10日,由瑞士日内瓦发出的74.2kg的国际航空包裹,经过3天辗转抵达上海。这份沉甸甸的包裹,是环境外交战线青年送给祖国疫情防控第一线最宝贵的防护礼物。
新冠病毒突如其来,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每一颗中国心。范纹嘉同志是生态环境部派驻在联合国环境署经济司的初级项目专员(jpo),国内突然爆发的疫情让她心急如焚。2月初,各国的口罩供应已十分紧张,口罩成为了最急缺的防疫物资。为了顺利购买到口罩并以最快时间发回国内,每天一下班,范纹嘉就开始了繁琐的联络工作。她联系瑞士日内瓦及周边法国城市的医疗用品供应商、药店寻找货源,联系海外华人华侨机构寻求资金支持,联系中国驻瑞士联邦大使馆获得医疗防护物品捐赠同意函,联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对接运输事宜,并与当地海关、瑞中两地报关代理、物流公司沟通,完成捐赠物品优先通关运输工作。
在10天高强度的联络中,她发送近百封邮件,填写中、英、法三语表格数十个,帮助捐赠机构打通语言障碍,用最快的速度将10000只医用口罩送至中国上海,经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转交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医学分会,配发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医疗机构。